19
3B09P57 課課課課 AC = _____ 課課 BC = _____ 課課 課課課課 課課課課 AB = _____ 課課 ( 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 ) A(2 , 1) B(7 , 5) 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課 課課課課課課 ABC 課課 ACB 課課課C(2 , 5) 4 5 6.40 y x O

3B09P57 課堂探討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3B09P57 課堂探討. y. x. O. 在圖中所示的直角坐標平面上放了一幅三角形圖畫 ABC 。已知  ACB 是直角。. 4. AC = _____ 單位. C (2 , 5). B (7 , 5). 5. BC = _____ 單位. 根據 畢氏 定理, 可得 AB = _____ 單位 (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 A (2 , 1). 6.40. 3B09P62 課堂練習.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3B09P57 課堂探討

AC = _____ 單位

BC = _____ 單位

根據畢氏定理,可得

AB = _____ 單位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

A(2 , 1)

B(7 , 5)

在圖中所示的直角坐標平面上放了一幅三角形圖畫 ABC 。已知 ACB 是直角。

C(2 , 5)

4

5

6.40

y

xO

3B09P62 課堂練習

(d) ABC 是一個等邊三角形。

(a) 85AB

(b) 85BC

(c) 85AC

(e) ABC 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A(3 , 10) , B(12 , 12) 和 C(14 , 3) 分別是 ABC 的頂點。對於下列有關 ABC 的句子,試在正確的句子旁框內加上「 」號,不正確的加上「 」號。

3B09P65 課堂討論

宇傑到了水上樂園玩滑水梯。他分別試玩了 A 、 B 和 C 三條不同斜度的滑水梯。(a) 你認為他玩哪一條滑水梯時下滑的速度最快?

(b) 試用直觀方法,根據三條滑梯的傾斜程度,由大至小將 滑梯排列出來。

C

C , B , A

A B C

3B09P66 課堂討論

A 的斜率 =

B 的斜率 =

C 的斜率 =

4

1

2

1

1

試比較這三個斜率的大小。試比較這三個斜率的大小。

當斜率越小,傾斜程度便越 ( 大 / 小 ) 。當斜率越小,傾斜程度便越 ( 大 / 小 ) 。

B

C

A

4 單位

1 單位

4 單位

2 單位

3 單位

3 單位

根據所學的公式,計算下圖三條滑梯的斜率。根據所學的公式,計算下圖三條滑梯的斜率。

C 的斜率 > B 的斜率 > A 的斜率C 的斜率 > B 的斜率 > A 的斜率

x

x

x

y

y

y

3B09P67a 課堂練習

參看附圖,選出正確答案。

(1) AB 的斜率 =

(2) BC 的斜率 =

(3) CD 的斜率 =

(4) AD 的斜率 =

(5) BD 的斜率 =

(5) AC 的斜率 =

y

x

A (4 , 4)

B (–3 , 2)

C (0 , –4)

D (6 , –2)O

7

2

–2

3

1

–3

9

4

2

7

2

3

1

9

4

7

2

3

1

9

4

–1 1 –2 2 –3 3

3B09P67b 課堂練習

在右圖中,直線 l1 、 l2 、 l3 和 l4 的斜率分別為 m1 、 m2 、m3 和 m4 。

1. 根據此圖,在方格中上「 > 」或「 < 」。(a) m1 0

(b) m3 0

(c) m1 m2 m3 m4

2. 如果四條直線的斜率分別是 2 、 3 、– 3 和 – 4 ( 不依次序排列 ) 。 試將這 4 個數值與 4 條直線的斜率配對起來。l1 的斜率 =

l2 的斜率 =

l3 的斜率 =

l4 的斜率 =

3

2

–3

–4

><

> > >

y

x

l1 l2

l3

l4

O

3B09P68 課堂討論

直線 l1 、 l2 、 l3 和 l5 的斜率分別是 3 、 1 、 0.5 和 – 0.5 。

直線 l1 、 l2 、 l3 和 l5 的斜率分別是 3 、 1 、 0.5 和 – 0.5 。試估計 l4 ( 一條平行 x 軸的線 ) 的斜率。

試估計 l4 ( 一條平行 x 軸的線 ) 的斜率。

l4 的斜率是 0 。

一條平行 x 軸的線的斜率是零。一條平行 x 軸的線的斜率是零。

3B09P69 課堂討論

直線 l1 、 l2 、 l3 和 l5 的斜率分別是 1 、 10 、 3 972 和 –3 972 。

直線 l1 、 l2 、 l3 和 l5 的斜率分別是 1 、 10 、 3 972 和 –3 972 。試估計 l4 ( 一條平行 y 軸的線 ) 的斜率。

試估計 l4 ( 一條平行 y 軸的線 ) 的斜率。

l4 的斜率是沒有意義的。

一條平行 y 軸的線的斜率是沒有意義的。一條平行 y 軸的線的斜率是沒有意義的。

1. 參閱下圖,完成下表。 (答案須準確至最接近的度。 )

斜率斜率 傾角傾角

AB

CD

BC 2

7

2

3

1

16°

18°

63°

y

x

B(4 , 4)A(–3 , 2)

C(0 , –4)

D(6 , –2)O

2. 求下列各圖中直線 L 的斜率。 (答案須準確至一位小數。 )

y

xO

120º

L(a) y

x40º

L(b)

O

斜率 = – 0.8

斜率 = 1.7

3B09P71 課堂練習

O

y

x

D

CA

B4

3

–1

–2

–2–4

1 2

2

1

2

3B09P75 課堂探討

在右圖中,已知 AB // CD 。設 1 和 2 分別為 AB 和 CD 的傾角, m1 及 m2 分別為 AB 和 CD 的斜率。

(a) 在下表寫出 A 、 B 、 C 和 D 各點的坐標。

(b) 求 m1 和 m2 。

(c) 問 m1 和 m2 有什麼關係?

(d) 問 1 和 2 有什麼關係?

A B C D

坐標 (–4 , –1) (–2 , 3) (0 , –2 )

21 m 22 m

m1 = m2

1 = 2

(3 , 4)

3B09P76 課堂練習

試找出圖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平行。

l1、 l4 和 l5 是互相平行。

x

y

O

14

148

7

2

(– 8 , 8)

45°

l1

l2l3l4

l5

(7 , – 8)

Q(– b, a)

(d) 若 l1 和 l2 並不是相交於 O ,你認為 (c) 部的結果仍然成立嗎?

(b) 求 Q 的坐標。

3B09P78a 課堂討論

在右圖中,已知 l1 l2 並相交於 O ,P(a, b) 是 l1 上的一點,而 Q 則是 l2 上的一點且 OQ = OP 。

(a) OPR 與 OQS 是否全等?是

(c) 求 l1 和 l2 的斜率,由此求它們的積。

成立。考慮圖中的 L1 和 L2 , L1 L2 。我們可以繪畫對應的 l1 及 l2 ,使 l1 // L1 及 l2 // L2 ,且 l1 及 l2 相交於 O 。由此可以推論 l1 的斜率 = L1 的斜率,以及 l2 的斜率 = L2

的斜率。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 ( 同位角 ) ,所以 l1 l2 。根據以上課堂討論,我們便有

L1 的斜率 × L2 的斜率 = – 1 。

成立。考慮圖中的 L1 和 L2 , L1 L2 。我們可以繪畫對應的 l1 及 l2 ,使 l1 // L1 及 l2 // L2 ,且 l1 及 l2 相交於 O 。由此可以推論 l1 的斜率 = L1 的斜率,以及 l2 的斜率 = L2

的斜率。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 ( 同位角 ) ,所以 l1 l2 。根據以上課堂討論,我們便有

L1 的斜率 × L2 的斜率 = – 1 。

ba

ba

lab

ab

l

00

00

21 的斜率,的斜率

1 )( 21 ba

ab

ll 的斜率的斜率

(– b, a)

y

x

QP (a , b)

O

S

R

l2l1

L2 L1

證明: POR + SOP = 90 定義  QOS + SOP = 90 已知 POR = QOS PRO = QSO = 90 定義 OP = OQ 己知

OPR OQS AAS

證明: POR + SOP = 90 定義  QOS + SOP = 90 已知 POR = QOS PRO = QSO = 90 定義 OP = OQ 己知

OPR OQS AAS

說明: QS = PR = b 全等 的對應邊 OS = OR = a 全等 的對應邊

Q 的坐標是 (– b, a) 。

說明: QS = PR = b 全等 的對應邊 OS = OR = a 全等 的對應邊

Q 的坐標是 (– b, a) 。,的斜率,的斜率

b

al

a

bl 21

1 21 的斜率的斜率 ll

y

x

Q (– d , c)

P (a , b)

O

S

R

l2

l1

(c) 利用 (a) 部和 (b) 部的結果,你可以判定 OPR 和 OQS 相似嗎? 可以

3B09P78b 課堂討論在右圖中,已知 l1 和 l2 的斜率之積為 – 1 , l1 和 l2 相交於 O , P(a, b) 和 Q(– d, c) 分別是 l1 和 l2 上的一點。(a) 試以 a 、 b 、 c 或 d 分別

表示 OR 、 PR 、 OS 和 QS 。OR = a , PR = b , OS = c , QS = d(b) 試寫出 a 、 b 、 c 和 d 之間的關係。 d

b

c

a

(e) 若 l1 和 l2 並不是相交於 O ,你認為 (d) 部的結論依然成立嗎?

(d) 根據 (c) 部的結果, QOP 是多少?由此你有什麼結論?QOP = 90º ,可知 l1 l2 。

成立。考慮圖中的 L1 和 L2 , L1 的斜率 × L2 的斜率 = – 1 。我們可以繪畫對應的 l1 及 l2 ,使 l1 // L1 及 l2 // L2 ,且 l1 及 l2 相交於 O 。由此可以推論 l1 的斜率 = L1 的斜率, l2

的斜率 = L2 的斜率。根據以上課堂討論,可知 l1 l2 。 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同位角),因而可以推論 L1 L2 。

成立。考慮圖中的 L1 和 L2 , L1 的斜率 × L2 的斜率 = – 1 。我們可以繪畫對應的 l1 及 l2 ,使 l1 // L1 及 l2 // L2 ,且 l1 及 l2 相交於 O 。由此可以推論 l1 的斜率 = L1 的斜率, l2

的斜率 = L2 的斜率。根據以上課堂討論,可知 l1 l2 。 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 = l1 與 l2 的交角(同位角),因而可以推論 L1 L2 。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定義

部的結果

部的結果,證明:

90

(b)

(a)

OQS~OPROSQORP

QS

PR

OS

ORd

b

QS

PR

c

a

OS

OR

d

b

c

aadbc

d

c

a

b

1 0

0

0

0

1 l l 21

的斜率的斜率說明:

L2L1

說明: POR = QOS 相似 的對應角 POR + SOP = 90º 定義

QOS + SOP = 90º QOP = 90º

說明: POR = QOS 相似 的對應角 POR + SOP = 90º 定義

QOS + SOP = 90º QOP = 90º

3B09P79 課堂練習

參看下圖,指出所有互相垂直的直線。

l1 l3 l2 l3 l1 l4 l2 l4

x

y

O

A (0 , 2)

D (8 , –1)

C (5 , –9)

B (–3 , –6)

l1

l2

l3

l4

0y1

y2

3B09P85 課堂討論

在以下的數線上, 在以下的數線上,

0 x1 x2

221 xx

x1 和 x2 的中點y1 和 y2

的中點221 yy

0 x1 x2

221 xx

0y1

y2

221 yy

O x1 x2

221 xx

y1

y2

221 yy

y1

y2

221 yy

y

X

Y

求 XY 的中點 M 的坐標。

M )2

, 2

( 2121 yyxx

O x1 x2

221 xx

x

。的坐標是 )2

, 2

( 2121 yyxxM

3B09P86 課堂討論

已知 AP : PB = r : s ,求 P 的坐標。

。的坐標是 ) , ( 2121

sr

rysy

sr

rxsxP

y

x

A (x1 , y1)

B (x2 , y2)

P

O

r : s

x1

y1

x2 21

sr

rxsx

sr

rysy

21

y2

3B09P91 課堂活動

隨意畫一條線段 AB ,並作出 AB 的 垂直平分線 L 。 在直線 L 上隨意標出一點 P 。

用直尺分別量度 P 點與 A 、 B 兩點的 距離。 你有甚麼發現?

PA = ______ cm , PB = ______ cm

L

1010

A B

P

PA = PB

⑤ 根據以上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斷定一條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何一點必定與該線段的兩個端 點等距嗎? 不可以。因為我們只進行了一次試驗。⑥ 根據以上試驗的結果,我們可以否定一條線段的 垂直平分線上任何一點必定不會與該線段的兩個 端點等距嗎? 可以。要否定一個命題,一個反例就足夠了。

3B09P275a 增潤課題

P 點在 AB 的延線上,且 AP : PB = r : s 。

設 B 點為 AP 的內分點,則 AB : BP = (r – s) : s 。

(a) 利用分點公式,以 x1、 x2、 r 和 s 表示 x 。

(b) 用相同原理,以 y1、 y2、 r 和 s 表示 y 。

r

xsrsx

srs

xsrsxx

112 sr

sxrxx

12

sr

syryy

12

O

y

x

P(x , y)

B(x2 , y2)

A(x1 , y1)

s : r

已知 A(14 , 6) 及 B(4 , 11) 兩點。求下列情況下 C 點的坐標:(a) C 點在 AB 的延線上,且 AC : CB = 8 : 3 。

(b) C 點在 BA 的延線上,且 AC : CB = 3 : 8 。

(–2 , 14)

(20 , 3)

O

y

x

B(4 , 11)

A(14, 6)

3B09P275b 增潤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