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院 诸大建.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980s :以上海经济区为特征事件的第一阶段 ( 空间上的点状城市发展阶段 ) 1990s :以浦东开发为特征事件的第二阶段 ( 空间上的线状城市发展阶段 ) 2000s :以举办世博会为特征事件的第三阶段 ( 空间上的面状城市发展阶段 ).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为什么的问题(背景):世界级都市带( MCR-Mega city region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院

诸大建

Page 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980s :以上海经济区为特征事件的第一

阶段 ( 空间上的点状城市发展阶段 ) 1990s :以浦东开发为特征事件的第二阶

段 ( 空间上的线状城市发展阶段 ) 2000s :以举办世博会为特征事件的第三

阶段 ( 空间上的面状城市发展阶段 )

Page 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为什么的问题(背景):世界级都市带

( MCR-Mega city region ) 是什么的问题(目标):综合发展框架

( CDF-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ramework )

怎么样的问题(动力):区域良好治理( RGG-Good region governance )

Page 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江三角洲与第六都市带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维度

以城市区域为内容的空间发展

以区域治理为内容的管理整合

以三维发展为内容的综合发展

Page 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 思考之一 : 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区域 21 世纪的中国需要发展世界级的大都市带

世界层面:代表中国参与城市世纪的全球经济竞争

国内层面:中国进入以大都市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

带内层面:从单个城市到城市组合的区域发展阶段

Page 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1 世界背景 : 特大城市区域正在形成 (2002)

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部分,有一种新的城市现象正在形成,即巨大城市区域( Mega-city region )。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 20世纪末的新兴城市形式,并将在 21世纪普及。

——Peter Hall(2002)

Page 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带是全球经济的积聚地区 全球经济的两个基本单位:跨国公司与城

市区域 国家作为单位过于笼统 , 城市作为单位过于

单薄 巨大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区域经济竞争

的基本单位

Page 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带是世界经济的增长级和发动机

纽约带 伦敦带 东京带 巴黎带 芝加哥带 上海带中心城市

9837 亿美圆 2800 亿美圆 5842 亿美圆

1294 亿美圆 500 亿美圆(6340 平方公里 )

大都市带

2000 亿美圆

全国 96456 亿美圆 14635 亿美圆

43373 亿美圆

14294 亿美圆

10645 亿美圆

世界 3600000 亿美圆

中心占全国

8% 22% 26% 18% 5.1%

都市带占全国

24%(30000 多亿 )

30% 69%(28000 多亿 )

巴黎大区占全国 25%

20% 18%

都市带占世界

Page 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美国大都市带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实力

美国三大都市带占整个经济的 67%(67000 多亿 ), 高于整个日本 ( 世界第二 )

纽约大都市带的经济占全国的 24%(30000 多亿 ), 高于整个德国 ( 世界第三 )

洛杉矶大都市带的经济占全国的 21% ,高于整个中国(世界第六)

芝加哥大都市带的经济全国的 20% ,高于整个韩国 (4211 多亿 )

Page 1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戈特曼( 1957 )提到的世界六大都市带 美国:波士顿 - 纽约 - 华盛顿大都市连绵带 美国:芝加哥 - 匹兹堡大都市连绵带 日本:东京 - 名古屋 - 大阪大都市连绵带 英国:伦敦 - 伯明翰大都市连绵带 欧洲:阿姆斯特丹 - 巴黎 - 德国大都市连绵带 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潜在的地

区)

Page 1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美国东部大都市带

美国:波士顿 - 华盛顿大都市连绵带

美国东部大都市带

Page 1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带的城市组团和城市功能 纽约大都市带五个大都市圈的不同功能

波士顿大都市圈:大学城 \ 科技城 纽约大都市圈:世界经济城市 \ 港口城市 费城大都市圈:工业城市 巴尔的摩大都市圈:文化城市 华盛顿大都市圈:首都城市

东京大都市带三个大都市圈的不同功能 东京大都市圈 : 世界经济城市 \ 首都城市

横滨:港口城市 大阪大都市圈 : 区域商贸中心城市

神户 : 港口城市 京都:文化城市

名古屋大都市圈:人类文化遗产城市

Page 1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2 中国战略 : 中国发展大都市带的三个理由 城市化的分布问题:从均衡式战略到集中

式战略 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从孤立式镇战略到城

市群战略 城市化的动力问题:从就地式战略到移民

式战略

Page 1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要求 用较少的土地占用吸纳较多的人口

空间分布集中 ( 东部适宜发展地区 ) 土地使用集约 ( 不能超过 4.5% 或 40 万平方公里 )) 城市人口密集 ( 解决城市的就业 \ 生活 \ 环境 )

采取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 缺少中心城市功能支撑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发展不足) 缺少周遍城镇功能补充的大城市发展模式(发展不当) 高密度、组团式的大都市群模式

Page 1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3) 战略 : 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统筹目标

30%

70%

孤立城市化发展阶段

组团城市化发展阶段 (2001-2020 年 )

都市连绵带发展阶段

Page 1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 1 )大都市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关键 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 社会上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生态上可以缓解城市化的压力

Page 1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圈对美国可持续发展贡献 (1999)

大都市区 其他地区 合计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76520 亿美圆(85%)

1375 亿美圆 (15%)

9026 亿美圆

金融服务 6845 千美圆 (90%)

720 千美圆 (10%)

7566 千美圆

社会

人口 2.19 亿 (80%) 0.54 亿 (20%) 2.73 亿就业人数 1.08 亿 (84%) 0.21 亿 (16%) 1.29 亿

环境

土地面积 725 千平方英里(20%)

2862 千平方英里 (80%)

3586 千平方英里

Page 1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三个大都市带的基本现状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北

人口(万人) 7447 2307 4500

土地面积 9.95 万 km2 4.16 万 km2 7 万 km2

国内生产总值 15026 亿元 7378.58 亿元 8261.05 亿元

人均 GDP 20454.7 12203.86 31990

城市化率 45 44.2 42

人口密度 733.67 人 /km2 494.23/km2 444.5/km2

Page 1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 2 )中国东部是大都市带积极发展区域

Page 2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战略 积极发展地区 : 中国东部地区( 40-50% )

珠江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 \ 环渤海地区

适度发展地区 : 中国中部地区( 20-30% ) 东北都市带 \ 郑州 - 武汉 - 长沙都市带

控制发展地区 : 中国西部地区( 10-20% ) 成都 - 重庆都市带 \ 西安 - 兰州都市带

Page 2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 3 个区域的 7 个大都市带

Page 2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 3 )长三角都市带对中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长三角 珠三角 ( 小 /大 )

环渤海 三带合计

中心城市 4554.15 亿元 2375.9 亿元 2478.8 亿元 9408.85 亿元

大都市带 15350.79 亿元 7378.58 亿元 /

21365.468261.05 亿元

30990.42 亿元

全国 89403.6 亿元 89403.6 亿元 89403.6 亿元 89403.6 亿元

中心占全带

30% 32% 30% 平均 30%

中心占全国

5.1% 2.7% 2.8% 10.6%

都市带占全国

18% 10% 9% 37%

Page 2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3 区域目标:长三角都市带的发展目标 从国家级都市带到世界级都市带

世界第六大都市带 从线状的都市带到面状大都市带

城市层级与城市组团( 5-6 个大都市圈) 线状联系与面状联系(上海的四条辐射曲线) 中心辐射与网络结构(放射线与包络线)

Page 2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 1 )长三角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都市带的节点 2010 年 : 构造世界级大都市带的框架

上海建设成为区域级世界级城市 交通设施的大都市化 ( 三个项目 )

2020 年 : 初步建设成为洲际级大都市带 上海建设成为洲际型世界级城市 城市功能的大都市化 ( 形成 5-6 个大都市圈 )

2050 年 : 建设成为全球级大都市带 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型世界级城市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

Page 2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上海一日交流圈的过去、现在和展望  一日交流

圈面积一日交通圈增长率

最远延伸位置

交流圈的人口

对交流圈起作用的关键交通设施

1990年状况

12350 平方公里

  常熟、无锡、嘉兴

  204 国道、 312 国道、 318 国道、 3

20 国道2000年现状

23800 平方公里

90% 泰州、镇江、诸暨、

上虞

3308万人

沪宁、沪杭高速公路

2020年展望

62000-63000 平方公里

240% 姜 堰 、 马鞍 山 、 金华、宁海

6000万人

宁沪杭高速铁路、跨杭州湾通道、跨长江口通道

长江三角洲

10 万平方公里

    7000万人

 

Page 2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 2 )长三角世界级都市带的功能分工

核心:上海大都市圈 (100 公里半径内 , 包括苏州都市区和嘉兴都市区 ) 世界级都市圈 - 经济中心 \ 贸易中心 \ 航运中心 \ 信息中心

北翼:江苏大都市圈 (300 公里半径内 ) 锡常大都市圈 - 世界性信息产业带 南京大都市圈 - 世界性大学科研城 ( 南通大都市圈 )

南翼:浙江大都市圈 (300 公里半径内 ) 杭州大都市圈 - 世界性东方旅游城 宁波大都市圈 - 世界性国际航运港 ( 温州大都市圈 )

Page 2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上海苏州

无锡常州镇江

扬州南京

杭州

南通

国际海运

国际航空

湖州嘉兴

国际海运宁波舟山

绍兴

国际海运

Page 2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 3 )推进交通引导的区域空间统筹

长江三角洲交通层级

城市圈内1 小时交通

大都市带核心城市对外交通

长三角城市带内

3 小时交通

城市内部交通

区域主通道 市域交通射线城际交通走廊 市内交通体系

交通类型

通道功能

Page 2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高速城际交通是大都市带发展的基础 孤散城市阶段 : 城市各自分散型的发展 城市积聚阶段 : 以一般铁路为主的城市之

间联系 城市密集阶段 : 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城市之

间联系 城市连绵阶段 : 以高速铁路为特征的城市

功能整合

Page 3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带两种高速公路交通圈 1 小时日常交通圈:

以单一中心城市为核心, 1 小时距离原则有明显作用 半径在 100 公里左右,周围城镇对中心城市有很大依

赖性 大都市带内各都市圈内的交通联系形式

3 小时一日交通圈: 以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内部有若干个日常都市圈 半径可达 300 公里左右,其范围反映了世界级城市最

直接的经济腹地 大都市带内各都市圈之间的交通联系形式

Page 3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的示范

Page 3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世界城市与大都市连绵带的四个空间

3000-7000 万1000-1600 万100-600 万人口数量

30010030-50区域半径(公里)

多个大都市圈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

3 万以上

大都市连绵带

城市体系

轨道交通、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 地铁、市内交通

交通方式

1500 人3000-5000 人1.0-1.3 万人口密度

1 万 -2 万1500-2000100-600一般面积(平方公里)

大都市圈大都市区中心城市

10-15

1000 人

首位城市 中心与边缘城市 单个大都市圈

Page 3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2. 思考之二 : 三生协调的人居区域

Page 3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人力资本

有形资本

自然资本

社会治理结构(社会资本)

人类福利与

人类发展

增 长

直接

直接

间接

能力层面 目标层面资本层面

2.1 世界背景 : 综合发展的世界浪潮 ( 世界银行2001 年 )

Page 3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用人类发展衡量现代化的水平 高人类发展 (0.8-1.0) :世界上现有 48 个国

家和地区 中人类发展 (0.5-0.79) :世界上现有 78 个

国家和地区 低人类发展 (0.0-0.49) :世界上现有 36 个

国家和地区

Page 3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能级与生活质量的三种关系( 2000 年) 两者适应的发展类型

挪威 (2) :经济发展 3 ,人类发展 1 日本( 2 ):经济发展 11 ,人类发展 9 德国( -2 ):经济发展 15 ,人类发展 17 中国 (0) :经济发展 96 ,人类发展 96

低经济增长 - 高人类发展的类型 澳大利亚( 7 ):经济发展 12 ,人类发展 5 加拿大( 4 ):经济发展 7 ,人类发展 3

高经济增长 - 低人类发展的类型 卢森堡( -15 ):经济发展 1 ,人类发展 16 美国 (-4) :经济发展 2 ,人类发展 6

Page 3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Environment

Economy Society

从经济增长到三维发展

Page 3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生活质量指标

经济增长60 年代

90 年代

A—— 上升的指标:婴儿存活率、蛋白质摄入等

B—— 不敏感指标:中学入学率、收入的吉尼系数等

C—— 下降的指标:人均二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硫等

A

B

C

发展中国家

Page 3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世界级都市带三个发展系统的特征 经济的世界性(经济):

具有世界级城市并在国家和世界经济中起枢纽作用 中心城市占区域经济的 1/3( 单个 ) 到 50%( 多个 ) 以上 , 占全国的 10% 以

上 全带经济规模在 2000 亿美圆以上,占全国的 20% 以上 区域产业有一定的匹配

社会的整合性(社会): 人口城市化率在 50-70% 以上 吸纳 10% 以上的人口并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 人均收入与人类发展 ) 空间半径在 300 公里左右,包含两个以上大都市区或大都市圈 城市规模形成梯度和体系,城市功能各具特色并且区域整合

设施的系统性(环境): 大多沿交通轴线呈带状发展并连接到港口 大都市内建成 3 小时高速公路或 1 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大都市圈内形成 1 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 区域生态环境达到共同的管治

Page 4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2.2 中国战略 : 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 (2003 年 )

以人为本发展观念

统筹发展的制度建设

人与自然统筹

经济社会统筹

城乡统筹

区域统筹

国内国外统筹

操作层

制度

观念

Page 4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统筹发展的领域目标

中国情况

经济指标

社会指标

环境指标

长江三角洲的情况

总体小康

1978-2000 年

人均 800美圆

人类发展指数0.7

自然消耗高增长

1978-1990 年

全面小康

2001-2020 年

人均 3000

美圆

人类发展指数 0.8

自然消耗低增长

1991-2000 年

基本现代化

2021-2050 年

人均 1万美圆

人类发展指数 0.9

自然消耗负增长

2001-

2020 年 ?

Page 4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2.3 区域目标 : 三生协调的人居区域 经济方面 : 提高经济增长的全国比重 ( 到 2

020 年占全国的 30%) 社会方面 : 提高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 ( 到 2

020 年超过 0.93) 环境方面 : 提高区域发展的生态效率 ( 到 2

020 年实现零增长 )

Page 4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建立三生协调的大都市带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环渤海

平均或合计

经济发展

人均水平 16000美圆

15000美圆

13000 美圆

12000美圆

占全国 30% 20% 15% 65%社会发展

人类发展指数 0.93 0.92 0.91 0.92

容纳人口 10% 8% 7% 25%

生态环境

生态足迹 零增长 零增长 零增长 零增长

占用土地 1% 0.5% 0.5% 2%

Page 4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三角都市带的发展指标 经济 : 全带经济规模在 5000 亿美圆以上, 中心城市占区域经济的 1/3, 占全国的 8-10%

以上 城市 : 至少有 1 个世界级的城市 , 城市规模和功能

形成梯度和体系 人口在 1.5 亿以上(占全国 10% ),城市化率 50%-70% 以上

交通 : 有港口城市和综合交通体系 , 建成 1 小时通勤交通圈和 3 小时日常交通圈

大都市带的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直径为 200-300 公里并形成 5-6 个大都市圈

Page 4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吸引三个方面的人群 ( 功能 )

提高可居住性 : 居住者的福地 ( 最适宜居住区域 )

提高可投资性 : 投资者的宝地 ( 世界制造业基地 )

提高可旅游性 : 旅游者的胜地 ( 国际旅游目的地 )

Page 4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江三角洲都市带的人口规模 总量人口翻番( 7000 万 -1.5 亿) :

上海 - 南通大都市圈( 2000-2500 万)

苏州 - 无锡 - 常州大都市圈( 1000/3000 万) 南京 - 镇江 - 扬州大都市圈( 1000/3000 万)

杭州 - 嘉兴 - 湖州大都市圈( 1000/3000 万) 宁波 - 绍兴 - 舟山大都市圈( 1000/3000 万)

Page 4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 长三角都市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00 年 2010 年 2020 年 2050 年

中国经济规模 10000 亿 20000 亿 40000 亿 100000 亿

主要大都市带合计

4000 亿美圆 (40%)

10500 亿美圆 (50%)

24000 亿美圆 (65%)

70000 亿美圆 (70%)

长江三角洲 2000 亿( 20% )

5000 亿( 25% ) 10000 亿( 30% )

珠江三角洲 1000 亿( 10% )

2000 亿( 10% ) 5000 亿( 20% )

京津冀北 1000 亿( 10% )

2000 亿( 10% ) 5000 亿( 15% )

沈阳 - 大连 1500 亿以上( 8% )

4000 亿( 10% )

Page 4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2) 提高人类发展的水平 到 2020 年人口容量达到 1.5 亿 ( 占中国 10

%) 到 2020 年人类发展指数高于 0.9 始终保持人类发展速度不低于经济增长速

Page 4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04

101102

142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HDI 排名 GDP人均 排名

中国人类发展进步落后于经济增长进步

Page 5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3)从过物质化到减物质化

经济社会发展

自然资本消耗

20 世纪 21 世纪

线形经济时代

循环经济时代

Page 5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3. 思考之三 : 区域治理的大都市带

Page 5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3.1 世界背景 : 基于 3P 模式的区域良好治理

政府间的合作 ( 纵向与横向的 ) 企业间的合作 社会间的合作 ( 包括学术机构 )

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 政府与社会间的合作

Page 5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区域治理中的三 P 原则

良好治理的伙伴关系

政府内的伙伴关系( public partnership )

民营化与政企关系( privatization )

市民参与与政社关系( participation )

Page 5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层面的伙伴关系

从竞争性零和关系到合作性非零和关系政府间的合作关系:层级的方式(纵向与横向 )

政企间的合作关系:制度的方式政社间的合作关系:非制度方式

Page 5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P1 公共合作关系:区域治理的政府能力

公共伙伴关系是指协力参与者之间的组织性互动关系。它并不必然是一种层级式的机构组织,但它必然是一种相当组织性的关系或网络。协力参与者之间虽无层级性上下主从的约束,但其互动仍高度讲究效率和分工。

Page 5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P2 公私合作关系:区域治理的市场能力 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民间部门以市场机能

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与输送。具体地说,就是政府部门通过签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业务由民间部门经营,但政府仍须负责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业绩成败之责任。

Page 5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P3- 公众参与治理:区域治理的社会能力

公民参与治理可定义为政府有关机构在规划、制定与执行政策过程时,相关民间团体透过市民意识表达参与某种事务的行动,同时也透过各种手段与方法,适切表达其主张与需求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或公共事务的决策。

Page 5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3.2 中国战略:统筹发展的体制保障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 ;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 统

筹之一 ); 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 统筹之二 );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 统筹之五 );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 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 健全就业 \ 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 统筹之三 ); 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 统筹之四 ).

Page 5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市场体制的发展阶段 建立阶段 (1978-2000):

体制外的变革为主 非公共部门的市场化与社会化 实现私人物品的充分供给

完善阶段 (2001-2020): 体制外的变革为主 公共部门的服务化与责任化 实现公共物品的充分供给

升华阶段 (2021-2050) 体制外与体制内的整合 公私部门的伙伴化与治理化 实现社会福利的充分供给

Page 6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 政府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机制的整合

企业组织

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传统的市场失灵

传统的政府失灵

第二类政府失灵

第二类市场失灵

Page 6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三种主要的社会组织

公 共 组 织 非 政 府 非 赢 利 组 织 企 业 组 织

当 代 社 会 组 织

Page 6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政府职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

2. 公营事业

3. 民营事业

1. 公共组织

4. 非赢利组织

利润公益

非政府

政府

Page 6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

企业

政府

当代治理型的管理模式

政府社会

企业

传统统制型的管理模式

Page 6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公共管理领域的四个变化

传统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

管理领域 政府管理全部公共事务

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基础部分

管理职能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直接提供者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宏观协调者

管理主体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

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合作

管理能力 以科层制为特点的行政化管理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参与手段的整合

Page 6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公共领域的基础性与社会性 核心公共部门:政府组织 广义公共部门:公司化的国有企业与以业绩为基础的机构

市场与社会部门:私有化或民营化的企业

Page 6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改进政府服务的三种战略

核心公共部门

广义公共部门

市场与社会部门

加强舆论监督机制

增强遵守规章制度和客尽职守的观念

扩大现有的选择范围

Page 6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997 年世界发展报告的论述 不能没有政府,也不能只有政府 提高政府管理绩效的战略 : 收缩范围、提高

能力 收缩范围(退的方面):促进公共部门的非政府化(民营化与社会化)

提高能力(进的方面):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能力(协同化与分权化)

Page 6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2) 从全能性管理到有限性管理

全部公共物品全部公共物品政府政府

政府政府

企业组织企业组织

第三部门第三部门

基础物品基础物品

直接提供协调提供

公共物品

Page 6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基础性职责 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 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

Page 7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3.3 区域目标 : 区域治理的示范地区 区域治理的性质问题 ( 合作还是竞合 )

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 基于区域合作的公共管理

区域治理的方式问题 ( 行政还是治理 ) 增加层级与减少层级? 基于城市动员的协商合作

区域整合的范围问题 ( 全部还是局部 ) 市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 基于公共物品的区域治理

Page 71: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长江三角洲区域治理的发展阶段 过去的阶段 : 政府统制的阶段 ( 无参与 ) 当前的阶段 : 公共管理的阶段 ( 有参与 ) 未来的阶段 : 区域治理的阶段

Page 72: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1) 城市和区域的外私内公属性

产品

企业

城市

区域国家

全球

外部竞争性的程度

Page 73: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当前城市的特殊性质

内部公共性的差别 ( 1 )中国城市内部属于公共领域的内容仍然过大,许多非公共领域和准公共领域需要划分出去

( 2 )对内部外部效应的处理仍然采用了行政手段,公共领域许多外部性问题需要引入经济手段

外部竞争性的差别 ( 1 )中国城市的对外竞争把目标集中在经济方面,

城市的对外竞争需要转向经济社会综合竞争 ( 2 )对城市官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主要是层级制,

应该让城市政府和官员更多地受到市民约束。

Page 74: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城市之间竞争的合理界限 判定城市竞争是好的竞争还是坏的竞争: ( 1 )是否有利于形成区域共同市场 ( 2 )是否有利于提高区域总体福利

帕雷托改进的情况(没有负面的进步):例如旅游、农业产品

希克斯改进的情况(负面得到了补偿): 以邻为壑的情况(损人利己):例如环境保护 囚徒困境的情况(损人损己):例如土地批租

Page 75: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致力于主要的区域公共服务

区域发展规划 ( 制度 )

区域基础设施 ( 基础 ) 区域生态环境 ( 资源与环境 ) 区域研发平台 ( 经济与产业 ) 区域医疗教育 ( 社会与福利 )

Page 76: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3) 从传统大合作到城市间合作

传统的区域大合作 两省一市间的合作 15+1 城市间的合作 ( 市长联盟 )

未来的城市间合作 (City to City) 核心城市与二级城市之间 二级城市与二级城市之间

Page 77: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从增加层级到减少层级 增加层级的做法 (5+1)

要求增加半中央的管理部门 要求增加跨省市的管理部门 要求改变现在的行政区划

减少层级的做法 减少地区性的层级 加强城市间的合作

Page 78: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4. 主要参考文献

Page 79: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带的世界实例 谭纵波 .东京超大都市圈的形成、问题与对策 .国外城市规划 ,2000(2)

武廷海 . 纽约大都市地区规划的历史与现状 .国外城市规划 ,2000(2)

D.Shaw.大伦敦战略规划的演变与最新发展 .国外城市规划 ,2001(5)

Soo Young Park.对汉城大都市区增长的控制管理 .国外城市规划 ,1995(4)

刘健 .巴黎地区的三次区域规划 .国外城市规划,2001 ( 1)

Page 80: 长三角都市带发展的新阶段

大都市带的中国实例 姚士谋 .中国城市群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高汝熹等 .城市圈域经济论 .云南大学出版社 , 1997

张京祥 .城镇群体空间组合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王铮 .区域管理与发展 .科学出版社 ,2000 王建 .区域与发展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杨开忠 .持续首都 . 广州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