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Upload
    odele

  • View
    4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罗仁 教授. 罗仁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 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 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军队院校优秀教授 (1991 年 ) 全军优秀教师 (2004 年 ) 广东省教学名师 (2008 年 ). 1976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 1984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硕士毕业 国家教育部 《 中医内科学 》 精品课程学科带头人 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Page 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罗仁 教授

Page 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罗仁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军队院校优秀教授 (1991 年 )全军优秀教师 (2004 年 )广东省教学名师 (2008 年 )

Page 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1976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

• 1984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硕士毕业

• 国家教育部《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学科带头人

• 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带头人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机构中 医肾病学科带头人

• 国家教育部中西医结合博士点(一级学科)肾病专业学科带头人

Page 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学会第一副主委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肾病学会常委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学会常委

• 广东省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中医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中医亚健康学会第一副主委

• 广东省中医内科学会常委

• 广东省中医疑难病学会常委

Page 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Page 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医疗 有扎实的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和丰富

的临床经验,掌握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对肾病、肾虚证、风湿病、痹证、亚健康防治有独到之处,出版专著 50 余部,论文 100 余篇。以辨证准确,用方精炼,疗效肯定,价格低廉为特点,广受广东和港澳地区患者的好评。

Page 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科研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高新技

术研究中医药理论,承担国家 863 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20 项,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十项,近几年 , 在“肾虚证系统生物学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的工作。

Page 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教学

采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中医教学改革, 1991 年在中医本科教学中首次运用 PCMC 教学方法,评为总后院校系统优秀教师,提出硕士生“四个一模式”,博士生“ 1211 模式”,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经验,评为 2004 年全军优秀教师, 2008 年广东省教学名师 .

Page 1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学术思想

•1. 肾炎从肝论治

•2. 三十种补肾法

•3. 肾虚证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Page 1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一、医学发展趋势•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 (二)医学研究任务

关注疾病诊治、病因发病→关注健康与亚健康,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预防、病因、诊断、治疗、康复、养生)

Page 1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三)医学研究重点

传染性疾病→难治病(肿瘤、糖尿病、心脏疾病)、亚健康、传染病

• (四)治疗模式

个体化→个体化综合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综合集成疗法)

Page 1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二、中西医结合的基本要求

• (一)理论的通融性

异中求同,实现理论创新

1 、临床为基础

2 、实验为依据

3 、理论为标志

例: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

Page 1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二)诊断的客观性

实验室检测、客观的诊断

1 、实验设备

2 、检测技术与方法

3 、检测标准

如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

Page 1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三)辨证的规范性

循证的依据、科学的表达

1 、客观的辨证依据

2 、统一辨证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

3 、定性、定量、定位的辨别

例:脾虚证的诊断标准

Page 1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四)治疗的优化性

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1 、肯定的疗效

2 、最小的副作用

3 、最简便的治疗方法、技术与途径

4 、最少的医疗费用

5 、最佳的生存质量

Page 1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三、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

• (一)整体观原则

1 、天人合一

2 、不治已病治未病

3 、脏腑相关、阴阳调整

Page 1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二)全面性原则

1 、合理应用诊疗设备与技术、方法

2 、全面地占有临床资料

3 、全面地观察与分析病情经过

4 、作出完整的诊断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5 、制定完整的治疗方案

Page 1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三)个体化原则一棵树上很难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种疾病很少有两个临床表现完全相同的病人疾病的复杂性体质的差异性 药物的反应性 时间、地区的差异性 病情的轻重缓急不同 经济的承受能力有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集成疗法

个体患者的特殊性

Page 2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四、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对策

• (一)诊治规范之现代观

1 、应用现代科学的诊断技术与方法、标

准,以明确现代医学诊断

2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疾病的病因病

理,防治规律,复养生提出新的理论

Page 2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二)辨证体系之层次观

1、辨证体系的层次

症状

体征

实验辨证体系

症状辨证治疗学

体征辨证治疗学

实验辨证治疗学疾病

客观

微观

Page 2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2 、疾病辨证分型的原则

次要矛盾→ 兼挟证型

证型转化

主要矛盾→ 基本证型

各种病因 疾病 变动因素

Page 2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3 、病机辨证的要求

百法一宗,病机为要,从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病机四辨可统括传统中医的所有的辨证方法。

病机四辨 病因(六淫)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八纲辨证

病因辨证 √ √ √ √ √ √ √

病位辨证 √ √ √ √ √ √ √

病性辨证 √ √ √ √ √ √ √

病势辨证 √ √ √ √ √ √ √

Page 2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4 、确立证型标准的方法 证型 = 主症 + 次症

按主症、次症的轻重程度判分,按分值的大小而判断证型的轻、中、重(单个症状分值一般以 1 、 3 、 5 或 2 、 4 、 6 计算),从而可以量化分级。

Page 2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例一:少阳病——小柴胡汤证 ( 1 )少阳病诊断标准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原文 264 条) ( 2 )小柴胡汤证辨证标准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满,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原文 98 条,必见症即为主症四个,次症即或然症 7 个)。

( 3 )小柴胡汤的使用方法 “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原

文 103 条,即是 264 条 3 个主症或 98 条 4 个主症之一者,均可用小柴胡汤)

Page 2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三)最佳治疗的质量观

1 、临床治疗的四个层次

( 1 )辨病治疗——对因治疗

( 2 )辨证治疗——中医分型治疗

( 3 )对症治疗——针对主症治疗

( 4 )对药治疗——针对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毒

副作用

Page 2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2 、常用的七种形式

辨病治疗 辨证治疗 对症治疗 对药治疗1、 A 二联 √ √

2、 B 二联 √ √

3、 C 二联 √ √

4、 D 三联 √ √ √

5、 E 三联 √ √ √

6、 F 三联 √ √ √

7、 G 四联 √ √ √ √

Page 2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3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综合集成疗法的一般要求 把中西医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途径、药物,科学地、合理地

应用于具体病人具体病症的治疗之中。 ( 1 )心理治疗:保持身心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 2 )运动指导:保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3 )饮食指导: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品 ( 4 )生活指导:起居有常,预防感冒或感染 ( 5 )药物治疗:中药、西药、中成药 ( 6 )治疗途径:静脉、口服、透皮给药、肠道给约、针灸

( 7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

Page 2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4 、治疗质量的评价 ( 1 )近期疗效要求: 治疗见效快 疗效高 疗效持久、稳定 毒副作用小 医疗费用低 ( 2 )远期疗效要求: 最大程度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Page 3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肾虚证的临床证治对策肾虚证的临床证治对策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罗 仁 教授

Page 3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肾为先天之本

• 生长壮老与肾有关

• 亚健康、难治病与肾虚有关

• 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规划之一

• 证候现代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Page 3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一、工作基础

1984 年成立肾病专科

肾虚证流行病学调查( 1991 )

肾虚证临床证治

肾虚证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研究

肾虚证的中成药研究

Page 3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二、肾虚证的定义与标准

Page 3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一)定义

什么叫肾虚证? 1987 年版《中医大辞典•内科分册》肾虚证下称“指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

从诊断学角度分析肾虚证,肾为脏腑定位概念,虚则不足为定性概念,证即证型、证候,故肾虚证是由于肾的功能不足而引起的虚弱性证候。

Page 3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二)诊断标准1986 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修订标准,肾虚证主证 6 项为:• 腰脊酸痛;• 胫酸膝软或足跟痛;• 耳鸣或耳聋;• 发脱或齿摇;• 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性功能减退、不育或不孕。 具备主证 3 项或 3 项以上者即为肾虚证。

Page 3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1997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 GB/T16751.2-1997)

• 肾阳虚证:• 主症: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畏寒肢冷。

• 次症:精神萎靡,夜尿频多,下肢浮肿,动则气促,发槁齿摇,舌质淡苔白,脉沉迟,尺无力。

主症具备 2 项,次症 2 项,即可确诊。

Page 3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肾阴虚证 :• 主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次症:眩晕耳鸣,或耳聋,口燥咽干

,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形体消瘦,失眠健忘,齿松发脱,遗精,早泄经少,经闭,舌质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主症具备 2 项(腰膝酸软必备),次症至少具备 2 项以上者即可确诊。

Page 3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1991 年 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调查了 18岁以上成人 2821 人,符合肾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者 97 人,患病率为 3.44%,居中医十种虚证之首(依次为心虚 1.63%,肺虚 1 .19%,脾虚 1 . 03%,肝虚 1 . 03%,阴虚 0 . 74%,气虚 1 . 67%,胃虚 1 . 57%,阳虚 1 . 43%,血虚 1 . 39%)

三、自然人群肾虚证的发病率

Page 3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对上海市长宁区程桥街道 2137 名≥ 60 岁的常住健康老年人调查发现,老年人肾虚发生率为 78.80 % , 且呈增龄性增加 ,60 ~ 64 岁、 65 ~ 69 岁、 70 ~ 74 岁、 75 ~ 79 岁、 80 岁以上年龄组肾虚率分别为 63.38 %、 71.48 %、 86.23 %、 90.99 %、 97.40 %;肾精虚衰、肾阴虚、肾气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分别占肾虚总数的 80.82 %、 6.95 %、 5.76 %、 5.70 %和 0.77 %。在性别方面 , 男性以肾阳虚、肾气虚居多 ,女性以肾阴虚居多 ,无论男女 ,肾精虚衰均占首位。

Page 4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对 2 598 例 60 岁或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发生重度的比例均较大的 10 个症状是齿松发脱 ( 9.51%) , 夜尿频 ( 4.58%) , 健忘 ( 3.81%) , 失眠 ( 3.62%) , 便秘 ( 3.39%) , 耳聋 ( 3.08%) , 久病不愈 ( 2.96%) , 耳鸣 ( 2.77%) , 畏寒冷 ( 2.62%) , 行动不便 ( 2.27%) 。

Page 4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对 1238例 60 岁以上 ( 含 60岁 )的老年人进行随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在轻、中、重度中,总例数排前十位的症状分别是肢软、腰酸、齿摇、发脱、夜尿频多、健忘、发白、失眠、老舌、尺脉不足;在重度中,排位前十的症状有健忘、夜尿频多、腰酸、肢软、失眠、尺脉不足、行动不便、发白、齿摇、发脱。结论:肾精虚、肾气虚症状存在于整个肾虚证变化的始终,比重最大。肾虚证症状流行病学研究。

Page 4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Page 4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特点

• 患病率高,无性别差• 6 项主证,腰痛为多• 肾虚程度,轻重不同• 年龄增长,肾虚递增• 复合虚证,五脏相关• 肾虚病因,倦、湿、老、病

Page 4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四、疾病人群肾虚证的发病率

在整群抽样的 1000例住院病人中,符合肾虚证辨证标准 140例,患病率(现患率)为 14%,其中肾气虚证 12例,肾阴虚证 35例,肾阳虚证 70例,肾阴阳两虚证 23例,分别占肾虚证的 8.57%、 25%、50%与 16.43%,占整群抽样的 1.2%, 3.5%, 7.0%,与 2.3%。

Page 4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患病率高,纯肾虚少

• 分布广泛,偏于肾系

• 病有急慢、器质病多

• 证有复合,每多兼夹

特点

Page 4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五、肾虚证相关的现代疾病

笔者曾调查 140例内科住院肾虚证病人的西医诊断,分布于 10 个系统 57个现代内科疾病诊断。

文献统计临床各科有 120 种西医疾病可出现肾虚并可采用补肾方药治疗。

Page 4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六、肾虚证的分类

(一)按肾虚证标准分类

1 、可疑肾虚证(具备两项主证)2 、肯定肾虚证(具备 3 项或 3 项以上主证)

(二)按肾虚证严重程度分类1 、轻度肾虚证2 、中度肾虚证3 、重度肾虚证

Page 4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三)按病程分类

1 、急性肾虚证2 、慢性肾虚证

(四)按起病方式分类

1 、原发性肾虚证2 、继发性肾虚证

Page 4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五)按病因学分类

1 、情志失调性肾虚证2 、劳累性肾虚证3 、饮食失调性肾虚证4 、外感后肾虚证5 、医源性肾虚证6 、先天性肾虚证7 、老年性肾虚证

Page 5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六)按病理生理分类

1 、功能性肾虚证2 、器质性肾虚证

(七)按证候构成分类

1 、单纯性肾虚证2 、复合性肾虚证

Page 5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八)按肾的主体功能分类

1 、肾气虚证 2 、肾气不固证 3 、肾不纳气证 4 、肾精不足证 5 、肾阴虚证 6 、肾阳虚证 7 、肾阳虚水泛证 8 、肾阴阳两虚证

Page 5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九)临床分类法

1 、肾阴虚证类( 1 )肾精不足证 ( 10 )肝肾阴虚证( 2 )肾血虚证 ( 11 )暑伤心肾证 ( 3 )肾阴虚证 ( 12 )心肾血虚证( 4 )肾阴虚火旺证 ( 13 )肾阴虚肝郁证 ( 5 )热耗真阴证 ( 14 )肾阴虚痰浊证( 6 )肾阴虚风动证 ( 15 )肾阴虚血瘀证 ( 7 )邪留阴分证 ( 16 )肾阴虚水停证( 8 )心肾不交证 ( 17 )肾阴虚湿热证( 9 )肺肾阴虚证

Page 5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2 、肾阳虚证类( 1 )肾气虚证 ( 9 )肾阳虚膀胱虚寒证 ( 2 )肾气不固证 ( 10 )肾阳虚厥脱证( 3 )肾不纳气证 ( 11 )肾阳虚外寒证 ( 4 )肾阳虚证 ( 12 )肾阳虚寒湿证( 5 )心肾阳虚证 ( 13 )肾阳虚阴盛证 ( 6 )脾肾阳虚证 ( 14 )肾阳虚水泛证( 7 )肺脾肾阳虚证 ( 15 )肾阳虚痰浊证 ( 8 )脾肾虚寒滑脱证 ( 16 )肾阳虚血瘀证

Page 5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3 、肾阴阳两虚证

( 1 )脾肾气阴两虚证 ( 2 )肾阴阳两虚证( 3 )肾衰水毒上泛证

Page 5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七、肾虚证的补肾三十法

1 、补肾益气法——金匮肾气丸2 、补肾纳气法——七味都气丸3 、固肾涩精法——金锁固精丸4 、补肾填精法——河车大造丸5 、滋阴补肾法——六味地黄丸、左归饮6 、滋阴降火法——知柏地黄丸7 、温阳补肾法——金匮肾气丸、右归饮8 、温肾散寒法——右归丸9 、温肾利水法——真武汤10 、滋肾利湿法——猪苓汤

Page 5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11 、温阳养阴补肾法——右归饮、右归丸12 、滋养肝肾法——菊杞地黄丸13 、滋养肺肾法——麦味地黄丸14 、温补脾肾法——附子理中汤15 、温补心肾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6 、交通心肾法——黄连阿胶汤17 、引火归原法——交泰丸合二至丸18 、益气养阴健脾补肺法——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19 、温阳固肾健脾补肺法——右归饮合大补元煎20 、养阴透热法——青蒿鳖甲汤

Page 5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21 、滋补真阴法——加减复脉汤22 、补肾化痰法——金水六君煎23 、补肾解郁法——四逆散合六味地黄汤24 、补肾化瘀法——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25 、补肾滋血法——肾气丸合四物汤26 、温肾固涩法——桃花汤27 、温肾回阳救逆 法——四逆汤、附子理中汤28 、温肾解表法——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29 、补肾祛湿法——肾着汤或六味地黄汤合四妙散30 、温肾暖脬法——桑螵蛸散

Page 5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八、常用补肾中药

(一)补肾填精药——鹿茸、桑椹子、何首乌、阿胶、紫河车、当归、熟地黄、黑芝麻。

(二)滋补肾阴药——枸杞子、黄精、山药、石斛黑大豆、女贞子、旱莲草、冬虫夏草、天门冬。

(三)补益肾气药——菟丝子、杜仲、续断、狗脊胡桃仁、山萸肉、五味子、益智仁、覆盆子、牛膝五加皮、人参。

Page 5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四)温补肾阳药——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蛇床子、锁阳、巴戟天、补骨脂、蛤蚧。

(五)固肾涩精药——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沙苑蒺藜、龙骨、牡蛎、莲子。

(六)清泻肾火药——黄柏、丹皮、知母、地骨皮生地、玄参、龟板、鳖甲。

Page 6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九、常用补肾方剂

(一)固肾气方——金锁固精丸、茯菟丸、桑螵蛸散缩泉丸、水陆二仙丹、三才封髓丹、五子衍宗丸、龟鹿二仙膏、菟丝子丸、青蛾丸。

(二)补肾阴方——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二至丸、大补阴丸、滋肾丸、一贯煎、虎潜丸、当归六黄汤、延寿丸、百合固金汤、加减复脉汤、柏子养心丸、七宝美髯丹、益寿地仙丸、金水六君煎。

Page 6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三)补肾阳方——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右归饮、四神丸、真人养脏汤、附子理中丸、附子汤、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六味回阳饮、真武汤、地黄饮子、金刚丸。

Page 6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十、体会

(一)肾虚证的临床辨证思维

1 、从主症分析确定中医诊断2 、四诊合参准确辨证具体证候3 、配合实验检查明确现代医学诊断4 、综合分析病因病机,制定治疗方案

Page 6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二)肾虚证的临床治疗对策《素问》:“虚则补之”。

《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

李中梓《医宗必读》:“治先天根本,则有水火之分。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源以制阳光;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主以消阴翳”。

Page 6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素问》:“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Page 6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1 、《周易》“三易”原则:

不易——治病求本,培补先天之肾

变易——辨证论治,把握肾之阴阳

简易——简化治疗,力求安全高效

Page 6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2 、《孙子兵法》的八个对策

谋攻为上——上工治未病,重视预防不战而胜——慎用药物避其锐气——慎用补法攻心同道——重视心理治疗攻其必救——难治病证从肾论治善用奇正——正治反治,阴阳分治出奇制胜——重视非药物疗法自保全胜——力求最好疗效

Page 6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3 、肾虚证的临床治疗方案

( 1 )保持身心愉快(心理调摄)( 2 )坚持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3 )坚持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品( 4 )合理应用补肾饮食疗法以辅助( 5 )辨证选择补肾中成药( 6 )中药汤剂疗法( 7 )适当选择其他疗法

Page 6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三)罗氏阴阳单双日疗法

1 方:滋补肾阴为主,逢单日水煎服 1剂熟地 24 山茱萸 12 淮山 12 柴胡 10 丹参 15 泽泻 9

2 方:温补肾阳为主,逢双日水煎服 1剂菟丝子 24 黄精 12 肉苁蓉 24党参 15 鹿角霜 10 金樱子 15陈皮 10

Page 6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四)罗氏食疗简易方

肾阴虚为主用方 肾阳虚为主用方1 、黄精 30克 1 、杜仲 30克2 、杞子 30克 2 、高丽参 10克3 、石斛 15克 3 、肉苁蓉 20克4 、芡实 30克 4 、鹿茸 5克

依肾阴虚、肾阳虚之不同,每日任选 1 方,加适量瘦肉、脊骨或鸡肉等煲汤,作为食疗以辅助。

Page 7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五)病案举例

• 病例一•梁某 ,女 ,76 岁•左耳鸣 17年 , 耳鸣如蚊虫在耳边飞叫萦绕 ,无休止 ,伴头晕 ,口干欲饮 ,目眩 , 眼干 ,小便黄 ,大便干 , 腰膝痠软 ,虚烦不寐 ,颧红 ,舌黯红而干 ,少苔 ,脉弦涩。

Page 7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诊断:耳鸣• 辨证:肾阴虚兼血瘀• 治则:滋阴补肾,活血通窍

Page 7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治疗方案 :1、放松2、坚持运动3、清淡饮食,多食果蔬4、饮食疗法:枸杞 30克,瘦肉适量煲汤5、耳部按压,叩齿咽津

Page 7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6、代表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小柴胡汤、四物汤化裁(小四六汤)

熟地 20 淮山 30 山萸肉 20 柴胡 15 黄芩 15 党参 30 川芎 10 当归 5 赤芍 15 藏红花 3 蝉衣 10 川菖蒲 10

Page 7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7、疗效: 诊病当日下午 5时服中药, 7时开始无耳鸣,继续服药至今两月未再耳鸣。

Page 7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病例二•李某 ,男 ,80 岁•夜尿多 15年求诊。近十年来,每晚小便 5-6次,每次均有 100ml左右尿液,每日总尿量在 1800-2000ml左右,尿清白无异味。但严重影响睡眠,伴见腰痠,神倦乏力,怕冷,口淡,舌淡胖,苔白,脉沉弦,尺弱。

Page 7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诊断:虚劳• 辨证:肾阳虚• 治则:温阳固肾缩尿

Page 7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治疗方案1、保持身心愉快2、坚持适量运动(散步)3、清淡饮食4、饮食疗法:猪肾 1只,金樱子 30克煲汤服5、晚饭后勿喝茶水6、提肛运动

Page 7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7、代表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缩泉丸、生脉散水陆二仙丹化裁(金生水汤)

熟地 20 淮山 30 山萸肉 20 菟丝子 30 乌药 10 益智仁 30 金樱子 30 桂枝 10 麦冬 15 芡实 20 五味子 10 西洋参 10 另煎 炙甘草 5

Page 7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8、疗效: 当日下午 5时服中药,当晚小便 5次,第二晚小便 4次,第三晚小便 3次,此后每晚小便 1-2次,维持至今两月。

Page 8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病例三• 简某 ,男 ,41 岁•腰痠乏力 5 年。 5 年前因腰痠乏力,查体

发现为多囊肾,尿常规:红细胞( ++) ,尿蛋白( ++)。在当地请中西医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近一年来腰痠乏力,怕冷,头晕,多尿,夜尿多,口干,大便干,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舌淡红,苔黄,脉弦细。血压 150/98mmHg,血肌酐 178umol/L,尿素氮 13.1mmol/L,尿酸 530 178umol/L。 B超及CT示双肾囊肿。

Page 8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诊断:虚劳• 辨证:肾阴阳两虚• 治则:滋阴温阳、固肾解毒

Page 8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治疗方案1、保持身心愉快2、保证充分休息,适当运动3、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少吃海鲜及内脏, 多吃百合4、提肛运动,叩齿咽津,足心按摩(涌泉穴)5、继用原来的降血压西药

Page 8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6、饮食疗法①百合 30克②白茅根 30克③枸杞子 30克④海藻 30克⑤西洋参 10克⑥田七 10克每日任选 1方,加适量瘦肉或鸡肉煲汤

Page 8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7、冬虫夏草 10克,炖水服,每月 1-5日服

8、中药 单日服①方,水煎服 双日服②方,水煎服

Page 8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①方:滋阴固肾活血 熟地 20 淮山 30 山萸肉 20 菟丝子 30 丹参 20 首乌 30 金樱子 30 牡蛎 30 荆芥穗 10 海藻 30②方:温阳固肾解毒 熟地 20 淮山 30 山萸肉 20 大黄 10 川朴 10 鱼腥草 30 白茅根 30 黄芪 30 桂枝 10 当归 5 炙甘草 5

Page 8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9、疗效: 按上述方案治疗, 4周后症状缓解,继用两月,尿蛋白( +),尿 RBC( -),肾功能恢复正常,尿酸正常。仍在治疗观察中。

Page 8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步骤与方法(一)抓主症,明确诊断(二)四诊合参,准确辨证(三)谨守病机,确定治则(四)处方用药,灵活变通(五)分析疗效,总结提高整体方案,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君臣佐使。

Page 8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十一、肾虚证的实验研究

Page 8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与肾虚证

1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方素钦等研究分析表明,肾阴虚证组 SBP

、脉压差、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与肾阴虚证积分显著正相关,且SBP 、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它们随肾阴虚证积分增加而升高。认为肾阴虚证实质与血压关系密切,推测与交感神经偏亢等因素有关。

Page 9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田鄂华认为血清MAO增高及全血ACHE活性低下可反映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作为阴虚证的客观指标,患者 ICD活性显著增高, LDH活性显著降低提示有氧代谢增强,无氧酵解反应减弱,反映了机体能量代谢增强,说明“阴虚则内热”有其物质基础。

Page 9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2 、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

• 张新民等发现肾阳虚患者 24 h 尿 17 羟皮质类固醇普遍低于正常 ,同时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轴也有不同程度、不同环节的功能紊乱。之后他们用右归饮使因侧脑室注射 IL - 1β而降低的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 (NE) 含量进一步降低 ,升高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含量进一步明显升高 ,而桃红四物汤则无明显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金匮肾气丸可使肾阳虚大鼠垂体组织ACTH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提示ACTH 基因可能是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之一。

Page 9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3 、甲状腺轴功能紊乱•郭凯等研究发现肾阳虚大鼠 T3 、 T4 值明显低于正常 ,金匮肾气丸能显著提高上述指标。之后金培志等发现以激怒法制造的肝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NE、 DA(急性应激时 NE 可使TSH、 T3 、 T4 升高 ,慢性应激时 DA 可使血清TSH 下降 ) 及其代谢产物 DOPAC、 HVA 明显上升 ,应用滋补肝肾方后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提示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功能亢进可能是肝肾阴虚证形成的关键。

Page 9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4 、性腺轴功能紊乱

• 沈皓等发现滋补肾阴中药可显著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GnRH) 合成与释放 ,而温肾填精药则显著促进下丘脑 GnRH 合成与释放 ,提示下丘脑 GnRH 分泌水平异常增高与肾阴虚证密切相关 ,而其功能异常降低则与肾阳虚证相关 ;同时蒋淑君等发现肾阳虚大鼠下丘脑 - 性腺轴钙调蛋白 (CaM) mRNA 明显升高 ,淫羊藿总黄酮能显著降低下丘脑 - 睾丸组织CaMmRNA 水平 , 进一步提示下丘脑 - 性腺轴异常是肾虚证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Page 9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5 、胸腺轴功能紊乱

•青姚等应用温补肾阳的中药治疗肾阳虚患者,发现肾阳虚患者在治疗前血清 T3 、 T4 、 FT3 、 FT4 均较正常人低 , TSH 则较正常人高 ;治疗前 T3 、 T4 、 TSH 与治疗后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血 FT3 、 FT4 、 TSH 与治疗后相比 ,差异亦有显著性。

Page 9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6 、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紊乱

• 张氏等观察了补肾对老年垂体—肾上腺皮质—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首先观察 53例老年人 , 实验结果 : ①老年补肾组服药前在氢考刺激 60、 120分钟时唾液皮质醇浓度较基质浓度的增长倍数各明显低于成年对照组。药后这一增长倍数已接近成年对照组 ,但老年对照组仍低于成年对照组。②老年人的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明显少于成年人 , 而老年补肾组服药后受体位点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 已与成年对照组相接近。

Page 9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实验反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老化过程中其内部的联络调节、整合能力均有所削弱。提示补肾气、填肾精的治疗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老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 提高肾上腺皮质储备能力 , 对于增强机体抗有害因子侵袭能力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加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下行通道的信息传递 , 有利于整个网络的整合与协调。杨氏经一系列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Page 9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7 、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

•秦路平等观察蛇床子素和蛇床子总香豆素对肾阳虚大鼠学习记忆和神经肽水平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肾阳虚组与正常组比较 , 学习记忆明显下降 , 精氨酸升压素 (AP) 降低而生长抑素 ( SS) 升高 , 在给其用药后 , 其学习记忆能力提高 , AP 升高而 SS 下降。但对正常动物用药后 , 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药有补肾壮阳作用。

Page 9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8 、体液免疫功能失调

•多数研究表明 ,肾阳虚者血清 IgG下降 ,提示抗病邪能力较差 ;肾阴虚者血清 IgM 显著升高 ,血 IgG、 C3 相对升高。

Page 9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9 、补体方面

• 多数人认为肾虚证 C3、 CH50、 C3b 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 (CRA ) 活性均低于正常人。 ( 补体 CRA 属于免疫自稳的重要部分)。徐俊等采用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试验和 125 I 标记牛血清蛋白的体外制备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方法 , 检测了 67例肾虚患者和 43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 CRA 活性。结果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各组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其补体 CRA 活性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Page 10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刘氏应用麦味地黄颗粒剂与丸剂均能提高阴虚动物红细胞CR1受体及促进因子活性 , 阻抑抑制因子活性增高。肾虚患者表现 C3b 受体活性下降 , 血中 C IC 呈强阳性 , 采用复方天胡荽散平补肾阴肾阳。连用三月之后 C3b 受体活性增强 ,同时伴有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增高 , 抑制因子活性降低 , 血中 C IC的含量降低 , 可能与增强 RBC 携带与处理 IC 的能力有关。

Page 10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10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郑振等研究发现 , 老年大鼠存在 T 细胞过度凋亡 ,右归丸能明显降低 T 细胞凋亡率 ,而桃红四物汤则无明显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老年大鼠 T 细胞过度凋亡与促凋亡基因高表达和抗凋亡基因低表达有关 ,右归丸能明显下调老年大鼠促凋亡基因 FasL 及 TNFR1 基因的转录和凋亡级联反应中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 8 及 caspase 3 的活性,而活血方则无明显作用 ;

Page 10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同时补肾方还可明显上调老年人抗凋亡基因 bcl - 2 的表达 ,上调皮质酮大鼠抗凋亡基因 bcl - 2、 CIAP1、 CIAP2 基因表达水平 ,而四君子汤仅对 bcl - 2、 CIAP2 基因表达有一定上调作用 , 无明显下调促凋亡基因作用。上述研究提示 T 细胞过度凋亡与肾虚证密切相关 , 补肾方可通过重塑上述基因平衡 ,抑制 T 细胞凋亡 , 是补肾法特有的对 T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模式。

Page 10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二)自由基与肾虚证

•张文彭等观察发现 : 健康人血浆 L PO 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 健康人在 40岁以后五脏虚象检出率逐渐增高 , 60 ~ 78 岁老年健康组肾检出率较其他脏腑虚象检出率为高 , 老年慢性病组以肾虚检出率为最高。老年健康组血浆 L PO 含量测定 , 结果为男性肾虚组显著高于非肾虚组。还有学者研究发现 , 超长寿综合征具有低 L PO血症的特点。

Page 10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陈晏珍等对 66例肾虚证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SOD 活性定量测定 , 发现肾虚者 SOD 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而且病情愈重 , 病程愈长则 SOD 活性愈低 , 即“久病及肾”。肾虚可导致人体代谢能力及SOD 活性下降。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这些研究证实了肾虚与衰老的关系。肾虚则五脏俱虚 , 变生诸病 , 而肾虚衰老的内在机制之一是自由基代谢及其清除系统的平衡失调 , 提示临床的抗衰老治疗应以补肾为主 , 补肾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 减轻自由基损伤 , 达到抗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的目的。

Page 10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三)生物膜与肾虚证

•刘洪尊等发现三种不同皮质激素氢考、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所致三种肾虚模型小鼠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明显降低,而微粘度升高。

Page 10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四)能量代谢与肾虚证

•在通过建立肾虚模型后,发现肾阳虚大鼠血浆中 cAMP水平下降, cGMP水平升高, cAMP/cGMP比值降低,下丘脑组织中PKA和 PKC活性在胞液和胞膜中的活性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补肾方药对 PKA和 PKC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模型空白组大鼠红细胞膜 Ca2+-Mg2+- ATP酶、Mg2+- ATP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补肾方药组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Page 10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五)微量元素与肾虚证

• 郭金瑞等选择临床上慢性肾炎肾阴虚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肾阴虚、肾阳虚和正常人的唾液中 Na+、 K+ 浓度,结果发现,肾阴虚患者唾液中 K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肾阳虚证患者, Na+浓度明显低于其它两组,肾阴虚证患者 Na+/K+明显亦低于其它两组。

• 陈德珍等对脾阴虚组、肾阴虚及正常人组的血清Zn和 Cu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肾阴虚患者血清Zn下降, Cu升高, Zn/Cu值下降。

Page 10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六)肾虚证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魏敏等通过基因芯片技术,与健康的正常人作对比,研究肾阴虚、肾阳虚证患者的基因差异性表达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涉及到免疫功能、新陈代谢、蛋白质的合成、骨骼发育、 DNA修复、细胞周期等方面的功能。

Page 10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七)肾虚证的相关基因研究

•郑平东等发现 , IgAN 肾虚证患者血 bcl - 2 基因表达量较健康人显著下降 ,经六味地黄汤治疗后 bcl - 2 基因表达较前显著升高 ,提示 bcl - 2 基因可能是 IgAN 肾虚证标志基因之一。

Page 11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孙伟正等发现 ,HLA - A30 基因可能与肾阳虚型 CAA 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 ,提示其可能是肾阳虚型 CAA 的标志基因 ; HLA - C1 基因可能与肾阴虚型 CAA 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 ,提示其可能是肾阴虚型CAA 的标志基因。之后他们又发现肾阳虚型 CAA 患者MHC - DRB1 *0301 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提示其可能是 CAA 肾阳虚型的易感基因。

Page 11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八)肾虚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孙晓敏等初步观察亚健康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

质组的变化与表达差异 , 结果发现在亚健康肾阴虚证血浆较正常人血浆表达量升高的蛋白质斑点11 个 , 表达量降低的蛋白质斑点 6 个 ; 选取其中表达量升高相差 10 倍以上的 3 个蛋白质斑点进行 PMF 鉴定 , 得到 1 个匹配精确的蛋白质 (热休克蛋白 27) 。说明亚健康肾阴虚证血浆与正常人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 ,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对亚健康的发生机制进行阐释 , 并将促进中医证候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Page 11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八)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高岗等通过高剂量氢化可的松诱导的大鼠建立模型

,选择六味地黄方作为干预的复方中药,分别应用NMR, LC-MSn, LC-TOF/MS, GC-MS对大鼠尿液和血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肾虚症大鼠、正常大鼠、 LWDHT干预大鼠可以实现分类,寻找到 4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分别为色氨酸,马尿酸,芥子醇, N1-Methyl-2-pyridone-5-carboxamide,其中色氨酸,马尿酸的量增加,可以推测是儿茶酚胺的代谢途径发生上调,马尿酸的增加说明苯丙氨酸的代谢发生异常。

Page 11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十)肾虚证的形态学研究 •马氏等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填精补肾中药

对老年动物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轴 (PHGT )的影响。实验表明老年大鼠HPGT 各器官随增龄发生明显变化 : 下丘脑视上核、旁室核的甲细胞增加、乙细胞减少 ; 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促进腺激素细胞数量减少 , 嫌色细胞增加。并有性别差异 , 生殖器官萎缩退化 , 3 B—HSD、 20 A—HSD、 G—6—PD、 SDH等酶反应显著降低, 胸腺萎缩等变化 ,表明老年动物 HPGT 的结构变化与功能紊乱相一致。

Page 11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十一)肾虚证的动物模型• 肾阴虚证动物模型1、饲养老鼠甲状腺素加利血平复制出了甲状腺功

能亢进肾阴虚证动物模型;2、给动物注射过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复制出了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模型;3、直接给动物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复制出了

肾阴虚证模型;4、采用条件反射结扎一侧试验动物肾动脉的办法造成动物神经性肾性高血压,形成高血压肾阴虚证模型;5、给动物服用大剂量热性中药的办法造出了肾阴

虚证模型;

Page 11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肾阳虚证模型1、大剂量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皮质酮等)致肾阳虚动物模型;2、甲状腺全切除或喂服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剂形成甲减致肾阳虚证动物模型;3、药物(如腺嘌呤、雷公藤多苷)直接损伤器官形成的肾阳虚证模型;4、单侧肾切除加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制备的肾

阳虚证模型;

Page 11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5、猫吓鼠致肾阳虚模型;6、人工高血糖建立家兔肾阳虚证的模型;7、频繁交配或强迫游泳肾阳虚证模型;8、氨基导眠能灌胃导致的肾阳虚证模型;9、老年鼠肾阳虚模型(属生理性肾阳虚模型)。

Page 11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治疗方案1、保持身心愉快2、坚持适量运动(散步)3、清淡饮食4、饮食疗法:猪肾 1只,金樱子 30克煲汤服5、晚饭后勿喝茶水6、提肛运动

Page 11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7、代表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缩泉丸、生脉散水陆二仙丹化裁(金生水汤)

熟地 20 淮山 30 山萸肉 20 菟丝子 30 乌药 10 益智仁 30 金樱子 30 桂枝 10 麦冬 15 芡实 20 五味子 10 西洋参 10 另煎 炙甘草 5

Page 11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8、疗效: 当日下午 5时服中药,当晚小便 5次,第二晚小便 4次,第三晚小便 3次,此后每晚小便 1-2次,维持至今两月。

Page 12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病例三• 简某 ,男 ,41 岁•腰痠乏力 5 年。 5 年前因腰痠乏力,查体

发现为多囊肾,尿常规:红细胞( ++) ,尿蛋白( ++)。在当地请中西医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近一年来腰痠乏力,怕冷,头晕,多尿,夜尿多,口干,大便干,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舌淡红,苔黄,脉弦细。血压 150/98mmHg,血肌酐 178umol/L,尿素氮 13.1mmol/L,尿酸 530 178umol/L。 B超及CT示双肾囊肿。

Page 12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诊断:虚劳• 辨证:肾阴阳两虚• 治则:滋阴温阳、固肾解毒

Page 12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治疗方案1、保持身心愉快2、保证充分休息,适当运动3、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少吃海鲜及内脏, 多吃百合4、提肛运动,叩齿咽津,足心按摩(涌泉穴)5、继用原来的降血压西药

Page 12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6、饮食疗法①百合 30克②白茅根 30克③枸杞子 30克④海藻 30克⑤西洋参 10克⑥田七 10克每日任选 1方,加适量瘦肉或鸡肉煲汤

Page 12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7、冬虫夏草 10克,炖水服,每月 1-5日服

8、中药 单日服①方,水煎服 双日服②方,水煎服

Page 12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①方:滋阴固肾活血 熟地 20 淮山 30 山萸肉 20 菟丝子 30 丹参 20 首乌 30 金樱子 30 牡蛎 30 荆芥穗 10 海藻 30②方:温阳固肾解毒 熟地 20 淮山 30 山萸肉 20 大黄 10 川朴 10 鱼腥草 30 白茅根 30 黄芪 30 桂枝 10 当归 5 炙甘草 5

Page 12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9、疗效: 按上述方案治疗, 4周后症状缓解,继用两月,尿蛋白( +),尿 RBC( -),肾功能恢复正常,尿酸正常。仍在治疗观察中。

Page 12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步骤与方法(一)抓主症,明确诊断(二)四诊合参,准确辨证(三)谨守病机,确定治则(四)处方用药,灵活变通(五)分析疗效,总结提高整体方案,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君臣佐使。

Page 12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十一、肾虚证的实验研究

Page 12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与肾虚证

1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方素钦等研究分析表明,肾阴虚证组 SBP

、脉压差、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与肾阴虚证积分显著正相关,且SBP 、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它们随肾阴虚证积分增加而升高。认为肾阴虚证实质与血压关系密切,推测与交感神经偏亢等因素有关。

Page 13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田鄂华认为血清MAO增高及全血ACHE活性低下可反映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作为阴虚证的客观指标,患者 ICD活性显著增高, LDH活性显著降低提示有氧代谢增强,无氧酵解反应减弱,反映了机体能量代谢增强,说明“阴虚则内热”有其物质基础。

Page 13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2 、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

• 张新民等发现肾阳虚患者 24 h 尿 17 羟皮质类固醇普遍低于正常 ,同时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轴也有不同程度、不同环节的功能紊乱。之后他们用右归饮使因侧脑室注射 IL - 1β而降低的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 (NE) 含量进一步降低 ,升高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含量进一步明显升高 ,而桃红四物汤则无明显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金匮肾气丸可使肾阳虚大鼠垂体组织ACTH 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提示ACTH 基因可能是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之一。

Page 13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3 、甲状腺轴功能紊乱•郭凯等研究发现肾阳虚大鼠 T3 、 T4 值明显低于正常 ,金匮肾气丸能显著提高上述指标。之后金培志等发现以激怒法制造的肝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NE、 DA(急性应激时 NE 可使TSH、 T3 、 T4 升高 ,慢性应激时 DA 可使血清TSH 下降 ) 及其代谢产物 DOPAC、 HVA 明显上升 ,应用滋补肝肾方后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提示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功能亢进可能是肝肾阴虚证形成的关键。

Page 13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4 、性腺轴功能紊乱

• 沈皓等发现滋补肾阴中药可显著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GnRH) 合成与释放 ,而温肾填精药则显著促进下丘脑 GnRH 合成与释放 ,提示下丘脑 GnRH 分泌水平异常增高与肾阴虚证密切相关 ,而其功能异常降低则与肾阳虚证相关 ;同时蒋淑君等发现肾阳虚大鼠下丘脑 - 性腺轴钙调蛋白 (CaM) mRNA 明显升高 ,淫羊藿总黄酮能显著降低下丘脑 - 睾丸组织CaMmRNA 水平 , 进一步提示下丘脑 - 性腺轴异常是肾虚证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Page 13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5 、胸腺轴功能紊乱

•青姚等应用温补肾阳的中药治疗肾阳虚患者,发现肾阳虚患者在治疗前血清 T3 、 T4 、 FT3 、 FT4 均较正常人低 , TSH 则较正常人高 ;治疗前 T3 、 T4 、 TSH 与治疗后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血 FT3 、 FT4 、 TSH 与治疗后相比 ,差异亦有显著性。

Page 13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6 、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紊乱

• 张氏等观察了补肾对老年垂体—肾上腺皮质—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首先观察 53例老年人 , 实验结果 : ①老年补肾组服药前在氢考刺激 60、 120分钟时唾液皮质醇浓度较基质浓度的增长倍数各明显低于成年对照组。药后这一增长倍数已接近成年对照组 ,但老年对照组仍低于成年对照组。②老年人的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明显少于成年人 , 而老年补肾组服药后受体位点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 已与成年对照组相接近。

Page 13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实验反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老化过程中其内部的联络调节、整合能力均有所削弱。提示补肾气、填肾精的治疗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老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 提高肾上腺皮质储备能力 , 对于增强机体抗有害因子侵袭能力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加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下行通道的信息传递 , 有利于整个网络的整合与协调。杨氏经一系列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Page 13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7 、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

•秦路平等观察蛇床子素和蛇床子总香豆素对肾阳虚大鼠学习记忆和神经肽水平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肾阳虚组与正常组比较 , 学习记忆明显下降 , 精氨酸升压素 (AP) 降低而生长抑素 ( SS) 升高 , 在给其用药后 , 其学习记忆能力提高 , AP 升高而 SS 下降。但对正常动物用药后 , 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药有补肾壮阳作用。

Page 13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8 、体液免疫功能失调

•多数研究表明 ,肾阳虚者血清 IgG下降 ,提示抗病邪能力较差 ;肾阴虚者血清 IgM 显著升高 ,血 IgG、 C3 相对升高。

Page 13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9 、补体方面

• 多数人认为肾虚证 C3、 CH50、 C3b 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 (CRA ) 活性均低于正常人。 ( 补体 CRA 属于免疫自稳的重要部分)。徐俊等采用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试验和 125 I 标记牛血清蛋白的体外制备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方法 , 检测了 67例肾虚患者和 43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 CRA 活性。结果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各组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其补体 CRA 活性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Page 14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刘氏应用麦味地黄颗粒剂与丸剂均能提高阴虚动物红细胞CR1受体及促进因子活性 , 阻抑抑制因子活性增高。肾虚患者表现 C3b 受体活性下降 , 血中 C IC 呈强阳性 , 采用复方天胡荽散平补肾阴肾阳。连用三月之后 C3b 受体活性增强 ,同时伴有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活性增高 , 抑制因子活性降低 , 血中 C IC的含量降低 , 可能与增强 RBC 携带与处理 IC 的能力有关。

Page 14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10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郑振等研究发现 , 老年大鼠存在 T 细胞过度凋亡 ,右归丸能明显降低 T 细胞凋亡率 ,而桃红四物汤则无明显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老年大鼠 T 细胞过度凋亡与促凋亡基因高表达和抗凋亡基因低表达有关 ,右归丸能明显下调老年大鼠促凋亡基因 FasL 及 TNFR1 基因的转录和凋亡级联反应中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 8 及 caspase 3 的活性,而活血方则无明显作用 ;

Page 14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同时补肾方还可明显上调老年人抗凋亡基因 bcl - 2 的表达 ,上调皮质酮大鼠抗凋亡基因 bcl - 2、 CIAP1、 CIAP2 基因表达水平 ,而四君子汤仅对 bcl - 2、 CIAP2 基因表达有一定上调作用 , 无明显下调促凋亡基因作用。上述研究提示 T 细胞过度凋亡与肾虚证密切相关 , 补肾方可通过重塑上述基因平衡 ,抑制 T 细胞凋亡 , 是补肾法特有的对 T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模式。

Page 14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二)自由基与肾虚证

•张文彭等观察发现 : 健康人血浆 L PO 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 健康人在 40岁以后五脏虚象检出率逐渐增高 , 60 ~ 78 岁老年健康组肾检出率较其他脏腑虚象检出率为高 , 老年慢性病组以肾虚检出率为最高。老年健康组血浆 L PO 含量测定 , 结果为男性肾虚组显著高于非肾虚组。还有学者研究发现 , 超长寿综合征具有低 L PO血症的特点。

Page 14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陈晏珍等对 66例肾虚证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SOD 活性定量测定 , 发现肾虚者 SOD 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 而且病情愈重 , 病程愈长则 SOD 活性愈低 , 即“久病及肾”。肾虚可导致人体代谢能力及SOD 活性下降。清除自由基能力减弱。这些研究证实了肾虚与衰老的关系。肾虚则五脏俱虚 , 变生诸病 , 而肾虚衰老的内在机制之一是自由基代谢及其清除系统的平衡失调 , 提示临床的抗衰老治疗应以补肾为主 , 补肾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 减轻自由基损伤 , 达到抗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的目的。

Page 14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三)生物膜与肾虚证

•刘洪尊等发现三种不同皮质激素氢考、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所致三种肾虚模型小鼠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明显降低,而微粘度升高。

Page 14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四)能量代谢与肾虚证

•在通过建立肾虚模型后,发现肾阳虚大鼠血浆中 cAMP水平下降, cGMP水平升高, cAMP/cGMP比值降低,下丘脑组织中PKA和 PKC活性在胞液和胞膜中的活性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补肾方药对 PKA和 PKC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模型空白组大鼠红细胞膜 Ca2+-Mg2+- ATP酶、Mg2+- ATP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补肾方药组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Page 14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五)微量元素与肾虚证

• 郭金瑞等选择临床上慢性肾炎肾阴虚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肾阴虚、肾阳虚和正常人的唾液中 Na+、 K+ 浓度,结果发现,肾阴虚患者唾液中 K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肾阳虚证患者, Na+浓度明显低于其它两组,肾阴虚证患者 Na+/K+明显亦低于其它两组。

• 陈德珍等对脾阴虚组、肾阴虚及正常人组的血清Zn和 Cu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肾阴虚患者血清Zn下降, Cu升高, Zn/Cu值下降。

Page 148: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六)肾虚证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

•魏敏等通过基因芯片技术,与健康的正常人作对比,研究肾阴虚、肾阳虚证患者的基因差异性表达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涉及到免疫功能、新陈代谢、蛋白质的合成、骨骼发育、 DNA修复、细胞周期等方面的功能。

Page 14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七)肾虚证的相关基因研究

•郑平东等发现 , IgAN 肾虚证患者血 bcl - 2 基因表达量较健康人显著下降 ,经六味地黄汤治疗后 bcl - 2 基因表达较前显著升高 ,提示 bcl - 2 基因可能是 IgAN 肾虚证标志基因之一。

Page 150: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孙伟正等发现 ,HLA - A30 基因可能与肾阳虚型 CAA 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 ,提示其可能是肾阳虚型 CAA 的标志基因 ; HLA - C1 基因可能与肾阴虚型 CAA 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 ,提示其可能是肾阴虚型CAA 的标志基因。之后他们又发现肾阳虚型 CAA 患者MHC - DRB1 *0301 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提示其可能是 CAA 肾阳虚型的易感基因。

Page 151: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八)肾虚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孙晓敏等初步观察亚健康肾阴虚证患者血浆蛋白

质组的变化与表达差异 , 结果发现在亚健康肾阴虚证血浆较正常人血浆表达量升高的蛋白质斑点11 个 , 表达量降低的蛋白质斑点 6 个 ; 选取其中表达量升高相差 10 倍以上的 3 个蛋白质斑点进行 PMF 鉴定 , 得到 1 个匹配精确的蛋白质 (热休克蛋白 27) 。说明亚健康肾阴虚证血浆与正常人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蛋白质 ,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有望对亚健康的发生机制进行阐释 , 并将促进中医证候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Page 152: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八)肾虚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高岗等通过高剂量氢化可的松诱导的大鼠建立模型

,选择六味地黄方作为干预的复方中药,分别应用NMR, LC-MSn, LC-TOF/MS, GC-MS对大鼠尿液和血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肾虚症大鼠、正常大鼠、 LWDHT干预大鼠可以实现分类,寻找到 4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分别为色氨酸,马尿酸,芥子醇, N1-Methyl-2-pyridone-5-carboxamide,其中色氨酸,马尿酸的量增加,可以推测是儿茶酚胺的代谢途径发生上调,马尿酸的增加说明苯丙氨酸的代谢发生异常。

Page 153: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十)肾虚证的形态学研究 •马氏等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了填精补肾中药

对老年动物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轴 (PHGT )的影响。实验表明老年大鼠HPGT 各器官随增龄发生明显变化 : 下丘脑视上核、旁室核的甲细胞增加、乙细胞减少 ; 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促进腺激素细胞数量减少 , 嫌色细胞增加。并有性别差异 , 生殖器官萎缩退化 , 3 B—HSD、 20 A—HSD、 G—6—PD、 SDH等酶反应显著降低, 胸腺萎缩等变化 ,表明老年动物 HPGT 的结构变化与功能紊乱相一致。

Page 154: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十一)肾虚证的动物模型• 肾阴虚证动物模型1、饲养老鼠甲状腺素加利血平复制出了甲状腺功

能亢进肾阴虚证动物模型;2、给动物注射过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复制出了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模型;3、直接给动物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复制出了

肾阴虚证模型;4、采用条件反射结扎一侧试验动物肾动脉的办法造成动物神经性肾性高血压,形成高血压肾阴虚证模型;5、给动物服用大剂量热性中药的办法造出了肾阴

虚证模型;

Page 155: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 肾阳虚证模型1、大剂量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皮质酮等)致肾阳虚动物模型;2、甲状腺全切除或喂服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剂形成甲减致肾阳虚证动物模型;3、药物(如腺嘌呤、雷公藤多苷)直接损伤器官形成的肾阳虚证模型;4、单侧肾切除加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制备的肾

阳虚证模型;

Page 156: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

5、猫吓鼠致肾阳虚模型;6、人工高血糖建立家兔肾阳虚证的模型;7、频繁交配或强迫游泳肾阳虚证模型;8、氨基导眠能灌胃导致的肾阳虚证模型;9、老年鼠肾阳虚模型(属生理性肾阳虚模型)。

Page 157: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