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1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三月份T型人才工作坊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 1

Page 2: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

Page 3: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

目錄

引言 結合跨領域力量,築起創意

與創新的橋樑 3

活動報導 「食在有趣X思考心設計」在搞啥

名堂 5

單元課程(一) 好的設計從觀察開始 11

單元課程(二) 設計思維也能夠被訓練? 15

學生成果 食在有趣創意PK賽 23

我有話要說學生心得 26

Page 4: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

引言 – 結合跨領域力量,築起創意與創新的橋樑

創意,是產生新點子;創新,則是讓點子產生價值。

兩者間必須搭建⼀一座橋樑,讓創意能夠落實,成為創新的產品或服務。過程中,還得採納各方意見、投入多種資源,透過跨領域整合的力量讓這座橋樑更穩固。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台灣還沒做足準備,需要跨領域的力量來解決各層面議題。「智慧生活整合創新跨校教學聯盟」便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產生,以台灣大學智活中心老人研究學群為中心,結合其他夥伴學校與機構,共同承接教育部培養跨領域人才的使命,彌補高等教育注重專才教育的不足,為迎接高齡化社會盡⼀一份心力。

因此,我們的核心理念有二:教師社群的建立與學生人才培育。  

口述/劉佩玲教授    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撰文/林怡廷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5: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3

從教育制度著手,希望不同學校、不同領域的教師能彼此觀摩、分享與連結。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舉辦各種教學工作坊、專家論壇、開設共通課程、夥伴學校進行交流與成果推廣;在虛擬空間上,則提供數位教材、影音分享、發行電子報並建立網路社群。

從課程規劃開展,希望學生在專業素養外,能結合觀察體驗與設計思考能力,成為社會的創新種子。為此,開設T型人才工作坊,以高齡關懷為核心,延伸出不同主題,透過雙軌教師共同授課,進行跨校、跨領域的課程計畫。在各個單元中,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中發現長者在生活上面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學生們則彼此交流、分享與合作。

期待在教師、學生與服務對象三方不斷互動的過程中,以跨領域力量,築起更多連結創意與創新的橋樑,向高齡化社會邁進。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6: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4

雙教師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012年3月份T型人才工作坊「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開創了嶄新的教育模式。雙教師的授課組合與來自各校各系學生共同的學習與發想,為解決老人飲食問題,激盪出精彩火花。兩位不同專業領域的老師,分別就「觀察體驗」和「設計思考與實作技巧」幫助同學們從生活實際情境中作有效觀察、收集資訊,發現需改善的問題點。再帶回到課堂上,學習用設計師思考的方式來發想,並將整組所凝結的共識,變成具體化的成果呈現出來。短短兩天課程與不到⼀一週的認識與相處,就能培養出默契與創意。誠如台北醫學大學邱佳慧老師所言:「我們第⼀一次能有這樣的成果,都該為自己拍拍手,這已為整創聯盟投下第⼀一顆震撼彈!」

邱佳慧助理教授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吳明珊  老師台大智活中心      教師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7: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5

3月T型人才活動報導

「食在有趣X思考心設計」在搞啥名堂?!

撰文/林怡廷

長輩們呵護著我們成長,但他們生活上的不便與需要,我們卻鮮少關注。原來他們戴上假牙後,會因為口水變少而愛吃重口味食物;購物商店商品標示的字體大小對他們也是⼀一大障礙!

「食在有趣X思考心設計」T型人才工作坊,便從高齡者的營養健康與飲食出發,培養學生用心觀察體驗,讓不經意的小動作成為設計亮點;發揮想像,讓設計貼近高齡者需求;激盪創意,以繽紛有趣的方式讓想像具體化。

用心觀察體驗

「大風吹,吹兩旁臉上有痣的人」,⼀一陣跑跑跳跳後,⼀一位學生反應不及,只好站在中央,認真觀察每個人的特徵,準備出題。大風吹,是小時候最熟悉的遊戲,卻從沒發現,透過它也能培養對自己與他人的觀察力。台北醫學大學邱佳慧老師以活潑、有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8: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6

趣的方式強調觀察力的重要,並為T型人才工作坊的第⼀一單元:「食在有趣」揭開序幕。

接著,邱佳慧拿出⼀一顆橘子,請大家仔細觀察並描述。學生們僅是坐在位置上,遠遠地望著橘子,從顏色、質感進行描述,卻不知道這顆橘子暗藏玄機:它的背面缺了⼀一大塊。邱佳慧藉此提醒主動、直接、全面性觀察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觀察力的培養,還是多角度的思維活動,更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旦多多運用此能力,將激發更多對課堂或生命的體會。

在互動式教學外,邱佳慧以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社區志工」課程,說明有效觀察與設計的實例。首先進行訪談技巧的訓練,才讓學生走進社區進行服務,並透過口述歷史方式,了解長者的生命故事、生活環境、特色與喜好,並從實際觀察、體驗與紀錄中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不會遺忘的筷子、輕鬆喝水杯、溫度顯示杯等,都是學生依照高齡者的飲食生活需求構思出的創意設計。

不論是觀察活動或案例分享,邱佳慧不斷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聯盟提供各種學習素材,期望在跨領域合作下,激發出新的火花。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9: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7

運用設計思考解決問題

設計,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

在當代社會,設計無所不在,人人都可以談設計。T型人才工作坊的課程規劃理念,便由這個角度出發,透過吳明珊的引導,以及助教從旁協助,引導學生⼀一步步涉足設計範疇,啟動設計未來的可能。

如果要改良賣場的手推車,你會怎麼做?吳明珊透過影片,為設計思考方式,下了強而有力的註解。全球十大創意公司IDEO的跨領域整合團隊,運用「以人為核心的設計思考」,展現了驚人的力量。從尚未明確定義問題、徵詢多方意見、實際觀察體驗、分享溝通所學、提出方案、投票、合作改良到完成最終成品,只花了五天時間。

成員們並非各個領域的專家,而是創新流程的專家,彼此溝通合作,沒有上下屬關係,不隨意批評他人創意,依此模式改良了幾百種商品。過程總有失敗,「學習、⼀一試再試,勝過天才的空想」,是IDEO團隊的繼續激盪創意的實踐準則。

使用技巧工具,向設計思考邁進

「IDEO的創新流程,為我注入了新知識,並了解跨領域人才合作的重要」廖健揚同學說道。不過,在接收此創新資訊到實際運用之間,仍有⼀一大段距離。吳明珊發下信封,拆開當下,七張色彩繽紛的卡片分別寫著:5Whys、Empathy  Tools、Shadowing、Cultural  Probe、A.E.I.O.U、Research  

Plan、Tools。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0: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8

它們是使用者研究的技巧與工具。每⼀一張,都有特別的意義與作用,像是以5Whys問「你昨晚吃什麼?為什麼?」,透過詢問簡單問題,可以發掘行為背後更深意涵,⼀一位同學便分享夥伴吃素食義大利麵的動機:個人的宗教信仰與對環保實踐。另外,A.E.I.O.U的方式則能從活動、環境、互動、物件與使用者這五大分類中,獲得行為的完整資訊。

使用這些工具卡能讓人從微小的事物中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因此,吳明珊老師期望初學者在觀察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工具卡傳授的七大秘訣,建立設計思考的能力。  

介紹設計思考的方法與研究技巧後,吳明珊如IDEO的長官,下達任務:「各組得在七天後完成改善高齡者營養保健與飲食問題的方案。」突如其來的指令,讓人感到緊張,不過在老師與助教的引導下,漸入佳境。組員們先運用觀點便利貼,寫下高齡者在營養保健與飲食上會遇到的問題:常吃錯藥、味覺退化、假牙衛生、隔餐用食等。漸漸地,問題便利貼佈滿整面牆。接著,各組從五花八門的問題中,篩選並定義出明確的主題,同時討論如何進行資料蒐集,該訪問哪些人,為⼀一週後的實作課程做準備。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1: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9

規劃高齡設計,從蒐集整理構思做起

經過⼀一週的觀察體驗後,組員們針對研究主題紛紛發表所見、所聞、所感:爺爺不習慣戴假牙,喝完湯後,便將假牙留在碗裡,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阿姨曾誤用中藥,產生食物中毒,送醫院急救。在分享案例的過程中,延續上週觀點便利貼的做法,提出更明確的問題、需求、機會、障礙與設計點子,逐漸拼湊出各組的觀點牆。

不過,面對五花八門的觀點,該如何進行下⼀一步?吳明珊表示,對設計充滿想像,才有方向。因此,她引導各組須從分享的案例中,創造出虛擬長者,不只用畫筆描繪形貌,還要有鮮明的個性、興趣、習慣或價值觀。組員們便可藉著虛擬人物,想像他所面臨的困境,逐漸歸納出各組的設計方向。

除此之外,還必須運用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世界。因此,各組將觀點牆上的便利貼,依長者說道、看到、聽到、感受到、渴望與痛楚分為六大類並加以彙整,完成同理心地圖。不僅協助分類彙整,同理心地圖還是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2: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0

⼀一個腳本,而組員們就像編劇,從中,發想主角的背景、身處的環境、遭遇的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可以是研發新產品、改良既有服務,或是創造新角色。接著,以時間軸串聯各個點子,完成專屬長者的故事,完成解決需求的設計想像,也完成設計的整體規劃。

編撰故事後,取用唾手可得素材讓設計想像具體化。樂高積木、彩色筆、畫紙、玩具娃娃,在剪剪貼貼、拼拼湊湊下,成為故事背景,或是化身成故事主角。過程中,組員們彼此合作,在歡樂而略帶緊張的氣氛中,完成⼀一張張故事畫面。

呈現設計想像,緊扣高齡者與營養保健飲食

「三、二、⼀一,時間到。」各組呈現⼀一個禮拜來的努力。「社區金來甲」,提出社區共享廚房、共食與營養師健檢的概念。「美麗牙生」,以啟動牙齒第二春為目標,構思出假牙定位系統、假牙清潔收納盒與假牙餐的點子。「用藥快譯通」,結合app軟體,提供藥物資訊、線上顧問與經驗分享服務。「銀髮悠活村」,電子孫、購物志工、流浪狗認養、三色過期標籤等服務,讓長者在村里能輕鬆買、健康吃。

在此,看到不同學校、不同科系的學生在短短⼀一個禮拜內,學習觀察體驗、設計思考、構思方案,並具體呈現,同時激發對高齡議題的關懷。「食在有趣X思考心設計」激盪出火花,為教育開創了新的可能,期待這些小小種子能在各校系發芽、開花。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3: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1

單元課程(一)

好的設計從觀察開始

授課老師/邱佳慧助理教授    撰文/廖子寧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高齡化不僅和醫學護理有關,更和所有產業息息相關。從長者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問題——行動、記憶、交通、飲食保健等方面來觀察,加上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設計、管理、服務等等,共同創造出新的思維!這次課程內容十分豐富,以高齡者的飲食出發,包括教師講述及學員們的討論及和分組實做,到實際訪談,為各科系學生創造想法交流、以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  

工作坊的第⼀一天由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邱佳慧老師揭開序幕。雖然是⼀一門講述課程,但與⼀一般制式的上課方式不同,用遊戲方式引導同學仔細看左右同學、圈內同學、看老師、最後再看看自己。邱佳慧提到,在做記錄及訪談時,我們光是觀察別人卻忘記觀察自己,透過自己與他人的連結,訪談才有意義。接著以玩大風吹的方式,讓大家進⼀一步觀察身邊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4: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2

的人與自己的相同處及相異處,除此之外,再以矇眼的方式,讓同學體驗身為視障者,要如何觀察身邊的人、體會視障者的不安及不便,從中讓學員們建立觀察的角度。

如何做有效觀察

邱佳慧表示,觀察是設計的第⼀一步,好的設計從觀察開始。藉由觀察,才能發現使用者的需要,並從觀察者進

⼀一步成為體驗者,體驗使用者的心境及需求,才能做出好的設計。

         如何做「有效的觀察」,邱佳慧說,除了提高觀察周遭環境的敏感度之外,在觀察過程中要有「思維上的

積極參與」。她拿出⼀一顆橘子,要學員描述這是什麼?學員的答案從「⼀一顆橘子」開始,漸漸被引

導, 回答出更多細節及描述性的答案,例如紋理,形狀等等,但沒有人主動從座位上站起來,走過來拿橘子看⼀一看、瞧⼀一瞧。直到邱佳慧把橘子另⼀一面轉過來才發現~啊!另⼀一面的橘子被切了⼀一口。邱佳慧指出,這就是大多數台灣學生的癥結,對於拋出的問題太容易給予制式化的答案,並且不夠積極。

有效的觀察需要主動且直接的參予,主動拿起橘子也許便能看到問題的另⼀一面。要將觀察的行為落實,則必須合理利用有意地觀察、有效利用隨機的觀察、撰寫觀察日記的方式等等,才能做全面性且不帶偏見的觀察。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5: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3

深入訪談,收集觀察問題點

要找出問題並思考解決長者問題中,除了觀察,訪談也是必要的過程之⼀一。邱佳慧說到,訪談及記錄的過程,如同口述歷史──透過有實際經驗、親臨現場與人對話,讓研究者知道被觀察者怎麼生活。學員們透過觀察及訪談,從長者口述過程中記錄他們的生活,從而找出問題點。

邱佳慧提到,訪談前的準備,從開口邀約就是⼀一門學問,必須備妥雙聲帶國台語隨時切換;遇到收訊不好時該用什麼樣的小撇步;以及與長者應答時音量和語調的控制,要大聲清楚且放慢速度。親自到長者家中訪談時,也能隨時留意觀察,像看到家中的藥袋,就談到用藥情況,主動詢問長者是否能拍攝藥袋,以便於日後研究及解決問題之用;訪談過程要輕鬆,但遇到問題時要懂得追問問題。以輕鬆的步調和活潑的教學,佳慧老師讓同學瞭解,觀察及訪談的重要,把觀察以口述歷史的型式,做最有效的呈現。

課程設計思考

「食在有趣X思考心設計」由兩位不同專業領域的老師分別授課,指導學生在激發創意思考之前,先從觀察、收集資訊開始,學生得到資訊的完整度,將影響其設計想法。邱佳慧以她在台北醫學大學課程為例,說:「我先告訴學生什麼樣的觀察才是好的觀察。但在北醫課程裡,是按階段進行,會先擬問題、到老人家裡作訪談、將資料整理後再進行討論。但T型人才工作坊課程緊湊,我們直接進行幾個小小的實驗,讓學生知道觀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6: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4

邱佳慧觀察到,台灣學生普遍還是太安靜,所以⼀一開始,她才要先調整座位,讓氣氛活絡起來,佳慧老師說:「我是個不太喜歡學生太安靜的老師,如果他們很靜,我會想辦法讓他們動起來。所以⼀一開始玩大風吹炒熱氣氛,要他們觀察別人身上有但自己沒有的素材,才能被大風吹動。」佳慧老師將傳統遊戲做了個小轉彎,學生也能在遊戲中進行觀察,獲得學習上的衝擊。包括像橘子的實驗,她動了小手腳,將橘子切⼀一片下來,前端看來是完整的,但後端已有缺口。她藉此提醒學生要主動觀察、用不同角度觀察。

在最後學生的成果發表上,佳慧老師認為,她看到比較多服務方案的設計,但不是服務產品。服務產品比較具象,服務方案就很抽象了。佳慧老師說:「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但他們疏忽了細節、配套部分,很多組別可惜的地方就在這裡。」當中,佳慧老師對三色貼紙最有印象,她說:「我覺得這個想法在技術上應該不難,貼在食物上,隔段時間會褪色,代表食物壞了,不能吃了,我真的覺得這個很好用。有產銷的可能。」不過第⼀一次可以有這樣的成果,佳慧老師說,我們都該為自己拍拍手。不管是T型人才工作坊或整創聯盟,都投下了第⼀一顆震撼彈。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7: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5

單元課程(二)

設計思維也能被訓練?

授課老師/吳明珊老師  台大智活中心撰文/廖子寧      

談到設計,許多人不免想到設計學院的設計課程,它應該與天生的藝術天分有關,聽起來常常是望塵莫及,並非⼀一般學生有機會修習的。但所謂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指的不僅僅是藝術方面的設計,而是⼀一種新的思考模式。具工業設計背景的吳明珊說到,「設計思考就是學習以設計師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

引用設計大師的書,吳明珊說,設計思考的重點正是──要瞭解人,了解產品要賣給誰,瞭解「未來」的人需要什麼,而非只想到眼前的目標,思考創造什麼樣的產品和流程符合未來的需求。不論是實際的產品或服務性的商品,設計思考的第⼀一步就是「以人為本」的觀察,以產品為出發點。

同樣地,吳明珊也強調觀察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在課程⼀一開始,要同學們在紙上憑記憶畫出哆啦A夢的圖案,有些同學很熟悉,畫得很像,有些則連鼻子耳朵都不知該放在哪裡,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8: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6

記憶十分模糊。吳明珊說道,這就是大家會遇到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卻常常忘了仔細觀察、疏忽細節。而用心觀察是設計的首要步驟。

吳明珊說到,設計產品時,要想到產品的最終使用者(end   user),瞭解用的人是誰,才能夠設計出好的產品。從功能及應用上的可行性、銷售量及觀察人的需求,三者的交集上尋找設計的機會點。

以美國IDEO產品設計公司為例,產品設計並不⼀一定只能用產品功能作劃分,在IDEO裡面,每個人來自不同的背景,工業、心理、甚至人類學家等等,因為有跨領域的人才,所以能夠成功設計出適合的產品。吳明珊表示,這就是每個人學習的目的,藉由不同領域的激盪,學

習IDEO的設計流程概念,培養「使用者研究」的技巧,幫助大家更了解未來要服務的顧客以及產品。

而IDEO的設計流程便是4D──各個領域的人才透過觀察發現使用者的需求(Discover);蒐集到不同資料後,將所有想法以便利貼方式貼出來,大家集思廣益,討論後定義出問題(Define);以分享但不批評的心情作討論,接著經過概念的發想(Develop);透過整合過程遞出解決方案(Deliver)。以這套方法可以設計鉛筆,也能夠設計太空梭。透過學習這樣的思考方式和技巧,解決長者的需求並設計出適合的產品和服務。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19: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7

使用者研究方法

介紹過IDEO的設計流程後,吳明珊進⼀一步講授使用者研究的方法。結合觀察及訪談過程,再利用使用者研究的方法,即能找出產品設計的機會點。這兩週的主題,便是從長者的飲食習慣找出問題點。學員們以產品設計開發師的角色、以設計思考的思維、並利用使用者研究的工具解決問題,設計出⼀一項新產品或服務。

吳明珊挑選幾項適合初次接觸的學員們運用的使用者研究工具,讓同學們實際練習,從做中學,以便之後訪談長者時能夠運用自如。介紹工具的同時,也帶同學們熟悉工具的操作。例如使用5   whys—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連續問為什麼來尋找使用者背後的動機和原因,利用追問的方式能夠讓使用者回想並檢視自己。在分組的過程中,要大家問彼此昨天晚上吃了什麼?大家可以從中得到什麼意想不到的答案和背景資料;利用AEIOU

—活動、環境、互動、物件、使用者,五個鏡頭,將得到的問題分門別類,觀察問題點,請同學們練習思考今天早上從家裡到現在發生的事件,再以AEIOU作歸類。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0: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8

經過這些練習後,便是學員們仿照IDEO的模式找出研究問題的時間了!吳明珊說到,在使用者研究的過程中,如何決定研究的問題和設計的機會點,必須想到「接觸點及切入點」。

在吳明珊及助教群的帶領下,各組熱烈討論。利用便利貼,將老人可能面臨的任何飲食問題貼在

牆上,每個小組站在⼀一面牆壁前,集思廣益將把每個想法和問題貼上,層層分類和歸納後,並討論出接下來⼀一週要探討的主要問題。學員們利用今天的觀察方式及訪談技巧,以及使用者研究的方式回去訪談不同的長者,並於下⼀一週的課程中找出產品的設計點。

使用者研究的應用──產品規劃與設計

經過為期⼀一週的討論和訪談,第二週課程繼續學習運用使用者研究方法,引導大家實際操作設計思考的模式,以各組所發現的長者問題,設計⼀一項產品或服務來解決問題。

課程⼀一開始,各組先分享使用者的故事。組員將自身訪問到的長者,以「說故事的方式」告訴其他組員。其他組員則藉由故事內容,依個人意見,從中抓取長者問題點,每個問題寫在⼀一張便利貼上。由於組員由不同背景和科系組成,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彼此激盪,最後,得到⼀一張所有問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1: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19

題的藍圖。這個過程即是4D的第⼀一步,運用使用者研究,觀察使用者後,發掘出問題(discover)。  集合每個人找到的問題點後,發給大家⼀一張空白的半身人像,將剛剛不同的使用者原型,以及每個人發現的問題點,由各組定義出⼀一個典型的產品使用者。不是只有單純的描述,而是集結所有初步概念後,創造⼀一個人物角色,將他畫下來,之後以這個角色模型作設計概念的發想。  產品使用者形象定調後,再描繪同理心地圖,根據組員先前發現的問題點,⼀一張張分類到同理心地圖上。例如長者面臨什麼樣的痛苦、害怕什麼、有何渴望、感覺和想法是什麼?長者看到或聽見什麼?

吳明珊說到,同理心地圖即是產品開發和設計師,嘗試以同理心,用長者的眼睛看世界,以長者的耳朵聽世界,感同身受瞭解長者的需求,想想長者生活中有什麼障礙。在描繪同理心地圖的過程中,產品設計師藉由分類,尋找服務的機會點。

接著,每個人從同理心地圖上挑選兩個最有想法的問題點,以兩個問題點發展,用畫畫方式,在紙上畫出自己想到的產品設計。吳明珊特別提醒,每個人的點子都可以非常天馬行空,這也就是設計的原創精神!但也不能忘記設計產品的出發點,要以老人的需求去想。有些學員原先排斥畫畫,認為設計是藝術的⼀一部分,也因為⼀一連串過程裡僅將畫畫變成設計的⼀一小步驟,吳明珊鼓勵大家不論多荒腔走板的奇怪人物都沒關係,重點是表達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2: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0

出概念,只要像小時候⼀一樣塗鴉,把想法畫出來,這就是設計!

經過腦力激盪,大家提出各自天馬行空的設計和想法,再由組內評選出⼀一項設計,加以改良。組員們從長者日常生活切入,到面臨問題,以及使用產品後得到的改善,以說故事的方式描述。最重要的是,要說出因這個產品,長者的生活能有什麼樣的改變。

在講解後,大家紛紛拿起相機,畫筆、和手邊各式各樣的工具,樂高、布偶、吸管搭小房子等,拍攝使用者的生活,學員們玩得不亦樂乎,討論熱烈,在學習解決問題時,亦樂在其中。  各組遵照4D的思考方式,從發掘問題,定義使用者的問題和樣貌,發展出適合的設計概念,再創造出產品。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的學習,打破對設計的迷思,也啟發對產品創新的興趣。

目前就讀北醫醫學系,參與這次工作坊的廖建宸同學說到,經過兩天的工作坊,在解決問題方面頗有收穫,並且能夠和各界人才⼀一起解決各種問題,是很特別的經驗。輔大資工系彥廷同學也表示,這次的工作坊啟發他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3: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1

「對設計的渴望」,先是問問題的角度開始,多管齊下並且打破沙鍋地問,在短時間內蒐集資料並解決問題,先瞭解設計思考的方式,再來解決問題。和⼀一般的教學方式截然不同,讓他收益良多,這樣的思考模式不僅僅用在設計,更能多方利用,對於未來在業界非常有幫助。  課程最後,安排成果發表,邀請五位老師擔任評審:北醫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邱佳慧老師、台大智活中心吳明珊老師、輔大護理系陳惠姿老師、台大機械系林沛群老師以及世新大學資管系許素華老師,讓學員們分組上台報告,並由老師們講評。

四個小組分別發展出自己的產品設計,有組別設計iPad專用app解決老人用藥困難,也有組別設計陪伴老人的服務,搭配寵物機械狗,兼顧廚餘回收,另外也有規劃社區共同做菜共食,以及設計特殊的鍋子,當味覺不敏感的長者煮飯時,能夠以顏色辨別調味,以免食入過多鹽等等。      每組的呈現,老師們都給予相當的肯定,也依據各自的背景提出尚能改進的問題點。輔大護理陳姿惠老師即給予許多老人護理相關的經驗,提醒學員們關於長者的心理,例如,有組別提出宅配購物的想法,有老師表示認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4: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2

同,但陳老師提到,對老年人來說,出門購物採買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不便行走仍要出門挑東西買,心理上總會認為自己挑的東西最好!陳老師表示,以老人的心理思考,是在設計便利的銀髮族產品時,常常被忽略的。這也突顯了跨領域人才之重要性,世代間的橋梁要由不同領域的觀察連結。   工作坊的尾聲,由計畫共同主持人之⼀一康仕仲副教授作結尾。康仕仲表示,作為⼀一個嶄新的教育模式,T型人才工作坊沒有提供如同教科書般的知識,但相信這個經驗會讓大家的思考和做事方式有非常大的不同。有不同領域的人才注入這個活動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的參予才能夠成功完成這次的工作坊,同時也鼓勵工作坊的學員們與不同領域的同學繼續連繫感情。為期兩週的T型人才工作坊圓滿落幕。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5: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3

學生成果 食在有趣PK賽

T型人才工作坊用兩天課程向同學介紹觀察體驗與設計思考的概念;同學之間從陌生開始建立共識與默契,並在短短兩週時間內,經驗跨領域學習與合作的新感受,最後展現了相當豐富的成果。以下列出各組的創意與構想,讓對該主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從別人的想法往下延伸,激盪出更有價值、有機會實踐的創意。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6: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4

點子:「社區金來呷」

觀察到的問題

我們觀察獨居老人自己煮飯食物分量往往拿捏不準,煮得過多又捨不得丟,常會有吃隔餐食物的問題。我們發現老人家需要有健全的飲食觀念,因他們對食物保鮮的觀念也是錯誤的。    

解決問題的創意

提出社區共享廚房、共食與營養師健檢的概念。社區長者採買食物後帶回社區廚房,大夥⼀一同烹煮、共食。營養師則從旁給予飲食上的建議,用餐後大家還可以話家常、參與社區活動。

點子:「美麗牙生」

觀察到的問題

我們觀察到,老人常忘記將假牙放在哪裡、因為裝假牙關係,吃東西比較不方便,且假牙讓口水變少,喜歡吃重口味的東西。外出時,不見得會帶清潔假牙的用具,裝假牙說話時,講話也會口齒不清。

解決問題的創意

以啟動牙齒第二春為目標,為戴假牙者設計相關商品。定位系統幫助長者尋找假牙;牙典娜寶盒則用來保存、清洗假牙,方便在家中或外出使用;假牙快譯通則解決口齒不清的問題,促進人際互動關係;除此之外,還有假牙餐與口味鍋的構思,讓戴假牙者能方便、健康地用餐。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7: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5

點子:「用藥快譯通」

觀察到的問題

我們觀察到老人家容易聽信偏方,購買不適當藥品的問題。他們相信藥師和親友的強力推薦,誤信療效,但用藥不徵詢醫師意見,病急亂投醫,導致副作用發生。

解決問題的創意

結合app程式,讓亂買成藥、錯誤用藥觀念的問題⼀一併解決。藥物資料庫,提供正確用藥資訊;線上顧問提供即時諮詢,能協助緊急狀況;經驗分享平台,讓親友彼此互動;連結藥局系統,建立e化的健康資料,並能追蹤用藥情況。  

點子:「銀髮悠活村」

觀察到的問題老人家需要更明確的食物保存標示,冰箱裡總堆積過期食品。多餘的過期食物需要更方便處理。以及上街購物行動上的不便與提重物問題。我們發現,老人家多能接受孫子輩的意見,希望能為老人家設想⼀一個生活機能更方便的整合悠活村。  

解決問題創意

讓長者在悠活村裡能輕鬆買、健康吃。村中安排志工在長者購物時幫忙提重物,適時給予生活上的協助與建議。並以三色標籤整理食材,避免食用過期食物。以認養的狗兒與電子孫陪伴著長者,讓生活不孤單。不僅如此,電子孫連結醫院系統,提供營養資訊,並監控長者的日常飲食;用餐後,電子孫作為飼料產生器,解決家中廚餘,並提供寵物糧食。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8: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6

我有話要說 文/陳琬玲(台北醫學大學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三年級)

為期兩週的「食在有趣」T型人才工作坊已落幕,但餘韻持續發酵中。其實,當初並沒想到這個工作坊會帶給我如此衝擊,但我真的十分開心能堅持下去,走完全程。

第⼀一場「食在有趣」,⼀一到現場,看大家正玩著大風吹,不由得讓我有著「不如歸去」的念頭。幸好,接下去的十分鐘就讓我改觀。因留下來,才見識到佳慧老師的教學功力、明珊老師的創新設計,讓我有了滿滿收穫!

起初,我只在⼀一旁當觀察者。中午吃飯時,我很好奇,大家參加工作坊的動機為何?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科系,他們都是帶著什麼動機來的呢?⼀一談之下,哦~原來大家都投入高齡者相關的研究、課業,這也才讓我恍然大悟,原來研究高齡者的相關知識、產業,是沒有科系的區分。其實,是遍布在生活的點點滴滴。

沒錯,我們所學的知識,就是生活的知識。長者也要生活。而透過每個人的視野,我可以看得更遠;藉由每個人的分享,我可以瞭解更多。我想,我不該只是在醫學體系下閉門造車,我該做的就是走出來,看看這更廣的世界、更新的未來。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29: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7

文/劉威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三年級)

讀大學以後,對其他事沒有什麼思考機會,因為讀的事醫學相關科系,專注的面向也都是這方面的。但在工作坊中對於老人議題,看到大家都提出許多意見,討論時,感覺到事情不是只有我想的那樣。從訂定主題,到最後提出解決方案,有很多思考的機會、也拓寬了看事情的廣度。小組中有人提的是生活中小細節的改進、也有人提全面性的計畫,為老人設計適合他們活動的村莊。工作坊訓練了我的思考和設計概念,這種上課方式非常新穎,對我的衝擊很大。

在小組分享時間裡,大家輪流分享過去那週的訪問記錄,以及看到的問題。接下來大家想辦法提出可解決問題的方案,能做自己想點子、呈現我們的idea,感覺很充實。只是美術不太好的我,從沒想過使用積木和簡單的玩偶,可以產生這麼棒的效果;其他組的表現,也讓我驚艷,這就是團隊合作的重要吧!當各領域的專才碰在⼀一起解決問題的同時,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過這也凸顯我們自己專業、專長的重要性,這是我可以想想的,如何在團體中把握、發揮自己會的、自己懂的,很高興參加這次工作坊,真的很棒!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30: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8

文/王維綱(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一年級)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設計思考的團隊合作活動,所以花比較多時間在觀察各個不同參與者在整個活動流程中的論述、思維與專長,並與之屬性特質、背景做對照。我發現由於共事的時間不夠長,也就是彼此不夠熟稔時,個體的差異與特質較難顯現出來,在實務操作上較難達到人盡其才的理想;不過在議題的發想與思辯上則沒有這個問題,不同背景間的討論著實擦出了不少火花,的確可以對⼀一個既有的問題拋出更多的想像與可能性,然而來自醫療照護等醫學背景的同學比例有些過高,是比較可惜的地方。總而言之,我覺得以兩天的工作坊而言,這次的活動讓我覺得CP值很高。

文/陳俞佑(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

我發現參加T型人才工作坊的同學很有趣,也感受到大家有股積極改造社會的熱血溫度在lab迴盪著。當我聽完各組的成果發表後,發現各組所呈現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深具創意巧思,當然先不管能否實際上市,其中對於高齡者的關心與討論,讓以後面對問題時,多了更多元且更細微的思考角度。

這次工作坊只有⼀一個禮拜時間,得把核心問題聚焦、濃縮在短時間內完成,也的確考驗我們對於高齡者認知有多少,從中學習到如何能以同理心的觀點解析老人家所需!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31: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29

文/廖健仰(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三年級)

這次課程大部分是小組的討論及實作,由⼀一開始的組內分享,可以從這週的分工中學到許多有關假牙及口腔保健的資料,尤其是訪談的分享,讓我們更清楚老人面對的問題含專業人士的看法。

這次課程讓我發現,原來透過分工合作,能夠發揮這麼大的團隊力量。過程中,明顯看到大家身上蘊藏著不為人知的才能;有的人點子多善聯想、有的人熟悉PPT製作、有的人美工技巧出神入化,發現大家都有令人欽佩的才能,讓我更懂得如何為團隊盡⼀一份心力和如何跟組員溝通。

3月T型人才工作坊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Page 32: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 32

Page 33: 食在有趣×思考心設計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