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 1 月 12 日在京召開,此前,由 中央紀委、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 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一書,在內地出版發行。書中收入 200 段論述,摘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2012 年 11 月 16 日至 2015 年 10 月 29 日期間的講話、文章等 40 多篇重要文獻, 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著名制度反腐專家、中國 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見下圖)向本刊指出,《摘 編》於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召開之前 出版,具有彰顯主題、突顯新意、針對現實的重大意義。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 記者高忠、王曉雪、聶晨靜 北京報道 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指出,十八 大以來,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 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 成。《摘編》亦收錄習近平 2015 年 10 月《在聽取二 一五年中央第二輪專項巡視情況匯報時的講話》:「黨 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就是要防範和清除非法利益關 係對黨內政治生活的影響。」李永忠指出,反腐敗一靠 教育,二靠查處,但關鍵要靠政治體制改革。 在李永忠看來,前三十多年中國基本摒棄了蘇聯模式 在經濟上的弊端,才得以發展成為全球領域的第二大經 濟體,而蘇聯模式下不科學的權力結構、不合理的用人 體制卻觸動不多。 籲設政改特區或廉政特區 李永忠呼籲,中央應借鑒改 革開放初期設立經濟特區的成 功做法,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 政改特區或者廉政特區。 2014 年 1 月,在中紀委三次 全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強 化制約,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 和運行機制」。《摘編》收錄習近平於去年 6 月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 的講話》:「腐敗的本質是權力出軌、越軌, 許多腐敗問題都與權力配置不科學、使用不規 範、監督不到位有關。」 李永忠指出,在中共黨的歷任最高領導人當 中,習近平是將腐敗問題與權力配置不科學相 聯繫的第一人。 在李永忠看來,「習總書記高屋建瓴指出許 多腐敗問題根源於權力配置不科學,由此立論 並作出關於『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關鍵是制 約和監督權力』的論斷,強調要圍繞授權、用 權、制權等環節,合理確定權力歸屬,劃清權力 邊界,釐清權力清單。」 形成科學權力結構關鍵在分解權力 李永忠作為長期潛心研究制度反腐的專家,他 指出,「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講 話中,第一次對『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提出 明確要求『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 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要健全 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 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 監察體系。』重點要『破解一 把手監督難題』。」 他指出,當前中共黨內的權 力配置和監督存在兩個層面的 問題。 「第一,就權力配置的問題 而言,關鍵是沒有形成科學的 權力結構,突出表現為權力不 分解,一權獨大。」 他說,「從鄉黨委書記到縣 委、市委、省委書記,都是一權獨 大。在任何一個地方,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可以監督當 地的黨委;在這個黨委內,同樣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可 以監督這個黨委的書記。」「權力傾向於腐敗,絕對的 權力導致絕對的傾向於腐敗。我們地方各級一把手的權 力都是絕對的權力,因此一把手往往成為腐敗的高危崗 位。」 李永忠指出:「有權力分解才有制衡,有制衡才有監 督,有監督才有民主。黨內權力的制衡、監督和民主, 都要依賴於黨內權力的分解。」而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 所說的「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關鍵在於必須對黨委 的權力結構進行科學分解,以形成「決策科學」的全委 會,負責決策;「執行堅決」的執委會,負責執行; 「監督有力」的監委會或紀委會,負責監督。李永忠認 為,巡視和派駐的功效都源於異體監督作用的發揮,同 時將會有力促進黨委權力結構的分解。 紀檢需轉變為「異體監督」 「第二,就監督存在的問題而言,是沒有從同體監督 轉變為異體監督。」 他認為,「紀委恢復 30 多年來,無論是紀委書記還 是紀檢組長,一般都是同級黨委(黨組)成員,都在雙 重領導體制下,屬於同體或半同體半異體監督的模式。 致使中共黨內監督出現『三個基本』怪象:事前基本沒 有監督,事中基本難以監督,事後基本不是監督。」 李永忠認為,紀委作為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要真正發 揮作用,必須是監督者不受被監督者領導的「異體監 督」,否則「自己的刀刃永遠砍不到自己的刀把」。他 還表示,從事紀檢工作三十多年,深知同體監督是一種 成本很高、收效很低甚至無效的監督方式;而異體監督 卻是一種成本很低、成效很大且快的監督方式。 總書記系列論述理清了制度反腐紅線 李永忠認為,「《摘編》的出版將會對 2016 年的政 治領域產生三點重要影響。首先,通過學習,能推動中 共全黨又一次解放思想,同時形成對『四個全面』戰略 佈局的全黨共識。其次,習近平在三年間的重要論述理 清了一條紅線,即從 2013 年 1 月,下定了『把權力關進 制度的籠子裡』的反腐決心;到 2014 年 1 月,明確了政 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再 到 2015 年 1 月作出『制度治黨』、『重構政治生態』的 戰略規劃。核心就是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來懲處和預 防腐敗。」 「第三,通過試點突破來打破目前的僵局,來推動全 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李永忠強調,在試 點突破當中,軍改不僅走在了反腐的前頭,實際也是走 在了全局改革的前頭。他認為,習近平把軍隊作為全國 改革的先行試點,將有助於解決腐敗存量,有力遏制腐 敗增量,同時能夠變阻力為動力,化消極為積極。 A 35 責任編輯:何凡 版面設計:王頔、馬玉潔 2016 年 1 月 21 日(星期四) 《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馬曉芳 綜 合報道)品牌是一個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實力和發展 潛力的重要體現,「十二五」時期,品牌建設首次 納入國家規劃,「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明確提出要 「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全國政協新年首次雙 周會便圍繞「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建言獻策,與會 港澳委員建議,建立與市場相應的品牌標準體系和 保護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加重對假冒侵權與偽劣 商品的處罰。 品牌建設是供給側深改重要領域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經緯集團董事 局主席陳經緯 表示,品牌建 設是「十三 五」供給側和 消費側深化改 革的重要領 域,品牌建設 既是國家戰 略,也是企業 戰略,是核心 競爭力的體 現,需要政府 加強頂層設 計,「目前政 府對品牌建設 還缺乏系統性 見」。陳經緯 說。 陳經緯指出,品牌建設目前還沒有中長期發展規 劃,政府可從市場准入、稅收優惠等方面,激勵企 業主動參與品牌建設。他表示,品牌建設需要媒體 的監督和引導,可組織類似的「中國品牌萬里 行」、「中國品牌『走出去』」等重點活動,通過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報道,為企業品牌建設提供正 能量。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漢生堂藥業有限公司董事 長李嘉音表 示,假冒偽劣 不僅對中國品 牌建設、創新 品牌和經濟健 康發展造成嚴 重影響,還對 人民的身體健 康造成傷害, 甚至構成生命 威脅。 她建議,國 家應成立品牌 發展局,制訂 品牌發展戰 略,促進中國 品牌健康發 展,成立權威 機構統籌監管品牌保護與打擊假冒商品,加重對假 冒侵權與偽劣商品的處罰,督促電商把好藥品、保 健品入店的閘口。 建議成立國家品牌發展指導委員會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副 局長劉平均說,在聯合國統計的 440 種重要工業產 品中,中國有 281 種 , 居 全 球第一,但在 美國發佈的世 界品牌百強 中,中國只有 華為、聯想兩 家。「我國產 能過剩,積壓 了大量產品, 而我國消費者 卻大量購買國 外商品。」 他建議,國 家成立品牌發 展指導委員 會,對品牌建 設進行頂層設計、系統規劃,並將「品牌價值提升 工程」列入「十三五」重點專項,出台《品牌建設 促進條例》。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在現場回 應表示,質檢總局將做好「十三五」期間質量品牌 建設,建立企業產品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 制度,進一步深化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建設,特別 是用好「中國質量獎」的評選表彰結果,推動品牌 評價國際互認。 習近平反腐論述意義重大 《摘編》收錄習近平在 2015 年 1 月的講話,強 調要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強化黨內監督。中 央日前亦決定,中紀委共設置 47 家派駐機構,實 現對 139 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 覆蓋。歷經一年的實踐,派駐監督全覆蓋正式啟 動。 李永忠認為,從「點對點」派駐轉變到歸口派 駐,意味着中紀委要把原來點對點的力量抽出 來,整合、撤併,形成新的派駐機構。他表示, 如果這 47 家派駐機構成功實現對 139 家中央機關 全覆蓋,這種模式基本上告別了過去的同體、半 同體監督,實現了向異體監督的轉型。派駐的異 體監督一旦實現,也會成為監督的一把利劍。 「由同體監督、半同體監督完全轉換為異體監 督,才能真正發揮利劍的作用。」 關於強化黨內監督,習近平在日前的中紀委全 會上亦有強調,他指出要強化巡視監督,推動巡 視向縱深發展。對此,李永忠指出,巡視和派駐 是紀檢體制改革、權力結構配置的突破口,會成 為強化黨的監督的兩個重要抓手。 香港文匯 報‧人民政協 專刊訊(記者 馬玉潔 北京報 道)成立60多 年的解放軍總 政歌舞團、歌 劇團、話劇團 於近日摘牌, 引發廣泛關 注。北京市政 協委員、北京 第二外國語學 院副校長李小 牧向本刊指 出,內地國有 院團亟需體制 機制創新,一 方面要針對其 建立科學的評估統計體系,另一方面應實現演藝市場 主體間資源的均等化與共享,着力打造多元市場主 體,以滿足多元的演藝消費需求。 李小牧說,北京在過去 10 年中一直處於文化體制 改革的領頭地位。北京歌舞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 院、中國木偶劇團、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等 7 家 國有文藝院團先後完成了轉企改制工作。然而,改革 後的國有院團也出現了諸如改革成效難以量化評估, 與真正的市場主體尚有距離,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演藝品牌仍然匱乏等問題。 他建議構建科學的評估統計指標體系,科學梳理和 匯集國有表演藝術院團各項資源數據,清晰掌握國有 院團改制後的現狀。同時,定期發佈「國有演藝企業 競爭力指數」等,打造國有表演藝術院團深化改革和 健康發展的數字風向標,更好地引導其成為合格的市 場主體,激發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 籲完善國有院團市場退出機制 李小牧強調,應實現演藝市場主體間資源的均等化 與共享,平等對待國有演藝企業和民營演藝企業。對 於不具備自我「造血」能力的院團,需建立一套系統 的市場退出機制,其中包括:綜合評估院團營運能 力、文化影響力、發展難度,以建立院團退出市場的 審核標準;健全的院團處置措施,能對於需要退出演 藝市場的院團採取恢復事業單位、合併入其他院團、 直接解散等措施,使得退出市場後人員得到妥善安置 等,為院團退出市場提供現實可行的退出渠道。 「市場退出機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演 藝資源和財政支持資金的浪費,為優勢院團提供更大 的發展空間和動力。」李小牧說。 港委員籲加強政府頂層設計提升品牌建設 派駐巡視是強化監督重要抓手 內地反腐力度近年保持強勁,同時亦加強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時刻向官員敲響警鐘。 資料圖片 李小牧 網上圖片 陳經緯 資料圖片 李嘉音 資料圖片 劉平均 網上圖片

A35 李習近平反腐論述意義重大pdf.wenweipo.com/2016/01/21/a35-0121.pdf2016/01/21  · 2015年10月29日期間的講話、文章等40多篇重要文獻, 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著名制度反腐專家、中國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35 李習近平反腐論述意義重大pdf.wenweipo.com/2016/01/21/a35-0121.pdf2016/01/21  · 2015年10月29日期間的講話、文章等40多篇重要文獻, 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著名制度反腐專家、中國

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1月12日在京召開,此前,由

中央紀委、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

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一書,在內地出版發行。書中收入200

段論述,摘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11月16日至

2015年10月29日期間的講話、文章等40多篇重要文獻,

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著名制度反腐專家、中國

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見下圖)向本刊指出,《摘

編》於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召開之前

出版,具有彰顯主題、突顯新意、針對現實的重大意義。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

記者高忠、王曉雪、聶晨靜北京報道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指出,十八大以來,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

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摘編》亦收錄習近平2015年10月《在聽取二一五年中央第二輪專項巡視情況匯報時的講話》:「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就是要防範和清除非法利益關係對黨內政治生活的影響。」李永忠指出,反腐敗一靠教育,二靠查處,但關鍵要靠政治體制改革。在李永忠看來,前三十多年中國基本摒棄了蘇聯模式在經濟上的弊端,才得以發展成為全球領域的第二大經濟體,而蘇聯模式下不科學的權力結構、不合理的用人體制卻觸動不多。

籲設政改特區或廉政特區李永忠呼籲,中央應借鑒改革開放初期設立經濟特區的成功做法,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政改特區或者廉政特區。2014年1月,在中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強

化制約,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摘編》收錄習近平於去年6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腐敗的本質是權力出軌、越軌,許多腐敗問題都與權力配置不科學、使用不規範、監督不到位有關。」李永忠指出,在中共黨的歷任最高領導人當中,習近平是將腐敗問題與權力配置不科學相聯繫的第一人。在李永忠看來,「習總書記高屋建瓴指出許

多腐敗問題根源於權力配置不科學,由此立論並作出關於『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關鍵是制約和監督權力』的論斷,強調要圍繞授權、用權、制權等環節,合理確定權力歸屬,劃清權力邊界,釐清權力清單。」

形成科學權力結構關鍵在分解權力李永忠作為長期潛心研究制度反腐的專家,他指出,「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講

話中,第一次對『監督體系頂層設計』提出明確要求——『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要健全國家監察組織架構,形成全面覆蓋國家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國家監察體系。』重點要『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他指出,當前中共黨內的權

力配置和監督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就權力配置的問題

而言,關鍵是沒有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突出表現為權力不分解,一權獨大。」他說,「從鄉黨委書記到縣

委、市委、省委書記,都是一權獨

大。在任何一個地方,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可以監督當地的黨委;在這個黨委內,同樣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可以監督這個黨委的書記。」「權力傾向於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傾向於腐敗。我們地方各級一把手的權力都是絕對的權力,因此一把手往往成為腐敗的高危崗位。」李永忠指出:「有權力分解才有制衡,有制衡才有監

督,有監督才有民主。黨內權力的制衡、監督和民主,都要依賴於黨內權力的分解。」而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關鍵在於必須對黨委的權力結構進行科學分解,以形成「決策科學」的全委會,負責決策;「執行堅決」的執委會,負責執行;「監督有力」的監委會或紀委會,負責監督。李永忠認為,巡視和派駐的功效都源於異體監督作用的發揮,同時將會有力促進黨委權力結構的分解。

紀檢需轉變為「異體監督」「第二,就監督存在的問題而言,是沒有從同體監督

轉變為異體監督。」他認為,「紀委恢復30多年來,無論是紀委書記還是紀檢組長,一般都是同級黨委(黨組)成員,都在雙重領導體制下,屬於同體或半同體半異體監督的模式。致使中共黨內監督出現『三個基本』怪象:事前基本沒有監督,事中基本難以監督,事後基本不是監督。」

李永忠認為,紀委作為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是監督者不受被監督者領導的「異體監督」,否則「自己的刀刃永遠砍不到自己的刀把」。他還表示,從事紀檢工作三十多年,深知同體監督是一種成本很高、收效很低甚至無效的監督方式;而異體監督卻是一種成本很低、成效很大且快的監督方式。

總書記系列論述理清了制度反腐紅線李永忠認為,「《摘編》的出版將會對2016年的政治領域產生三點重要影響。首先,通過學習,能推動中共全黨又一次解放思想,同時形成對『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全黨共識。其次,習近平在三年間的重要論述理清了一條紅線,即從2013年1月,下定了『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的反腐決心;到2014年1 月,明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再到2015年1月作出『制度治黨』、『重構政治生態』的戰略規劃。核心就是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來懲處和預防腐敗。」「第三,通過試點突破來打破目前的僵局,來推動全

面深化改革,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李永忠強調,在試點突破當中,軍改不僅走在了反腐的前頭,實際也是走在了全局改革的前頭。他認為,習近平把軍隊作為全國改革的先行試點,將有助於解決腐敗存量,有力遏制腐敗增量,同時能夠變阻力為動力,化消極為積極。

專 刊A 35 ■責任編輯:何凡 ■版面設計:王頔、馬玉潔 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李永忠

■《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馬曉芳綜合報道)品牌是一個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實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體現,「十二五」時期,品牌建設首次納入國家規劃,「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明確提出要「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全國政協新年首次雙周會便圍繞「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建言獻策,與會港澳委員建議,建立與市場相應的品牌標準體系和保護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加重對假冒侵權與偽劣商品的處罰。

品牌建設是供給側深改重要領域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經緯集團董事

局主席陳經緯表示,品牌建設 是 「 十 三五」供給側和消費側深化改革 的 重 要 領域,品牌建設既 是 國 家 戰略,也是企業戰略,是核心競 爭 力 的 體現,需要政府加 強 頂 層 設計,「目前政府對品牌建設還缺乏系統性的 指 導 意見」。陳經緯

說。陳經緯指出,品牌建設目前還沒有中長期發展規

劃,政府可從市場准入、稅收優惠等方面,激勵企業主動參與品牌建設。他表示,品牌建設需要媒體的監督和引導,可組織類似的「中國品牌萬里行」、「中國品牌『走出去』」等重點活動,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報道,為企業品牌建設提供正能量。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漢生堂藥業有限公司董事

長 李 嘉 音 表示,假冒偽劣不僅對中國品牌建設、創新品牌和經濟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還對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甚至構成生命威脅。她建議,國

家應成立品牌發展局,制訂品 牌 發 展 戰略,促進中國品 牌 健 康 發展,成立權威

機構統籌監管品牌保護與打擊假冒商品,加重對假冒侵權與偽劣商品的處罰,督促電商把好藥品、保健品入店的閘口。

建議成立國家品牌發展指導委員會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副

局長劉平均說,在聯合國統計的440種重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81 種,居全球第一,但在美國發佈的世界 品 牌 百 強中,中國只有華為、聯想兩家。「我國產能過剩,積壓了大量產品,而我國消費者卻大量購買國外商品。」他建議,國

家成立品牌發展 指 導 委 員會,對品牌建設進行頂層設計、系統規劃,並將「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列入「十三五」重點專項,出台《品牌建設促進條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在現場回

應表示,質檢總局將做好「十三五」期間質量品牌建設,建立企業產品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進一步深化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建設,特別是用好「中國質量獎」的評選表彰結果,推動品牌評價國際互認。

習近平反腐論述意義重大

《摘編》收錄習近平在2015年1月的講話,強調要深化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強化黨內監督。中央日前亦決定,中紀委共設置47家派駐機構,實現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歷經一年的實踐,派駐監督全覆蓋正式啟動。李永忠認為,從「點對點」派駐轉變到歸口派

駐,意味着中紀委要把原來點對點的力量抽出來,整合、撤併,形成新的派駐機構。他表示,如果這47家派駐機構成功實現對139家中央機關

全覆蓋,這種模式基本上告別了過去的同體、半同體監督,實現了向異體監督的轉型。派駐的異體監督一旦實現,也會成為監督的一把利劍。「由同體監督、半同體監督完全轉換為異體監督,才能真正發揮利劍的作用。」關於強化黨內監督,習近平在日前的中紀委全

會上亦有強調,他指出要強化巡視監督,推動巡視向縱深發展。對此,李永忠指出,巡視和派駐是紀檢體制改革、權力結構配置的突破口,會成為強化黨的監督的兩個重要抓手。

香 港 文 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馬玉潔 北京報道)成立60多年的解放軍總政歌舞團、歌劇團、話劇團於近日摘牌,引 發 廣 泛 關注。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李小牧 向 本 刊 指出,內地國有院團亟需體制機制創新,一方面要針對其建立科學的評估統計體系,另一方面應實現演藝市場主體間資源的均等化與共享,着力打造多元市場主體,以滿足多元的演藝消費需求。李小牧說,北京在過去10年中一直處於文化體制

改革的領頭地位。北京歌舞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中國木偶劇團、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等7家國有文藝院團先後完成了轉企改制工作。然而,改革後的國有院團也出現了諸如改革成效難以量化評估,與真正的市場主體尚有距離,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演藝品牌仍然匱乏等問題。他建議構建科學的評估統計指標體系,科學梳理和

匯集國有表演藝術院團各項資源數據,清晰掌握國有院團改制後的現狀。同時,定期發佈「國有演藝企業競爭力指數」等,打造國有表演藝術院團深化改革和健康發展的數字風向標,更好地引導其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激發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

籲完善國有院團市場退出機制李小牧強調,應實現演藝市場主體間資源的均等化

與共享,平等對待國有演藝企業和民營演藝企業。對於不具備自我「造血」能力的院團,需建立一套系統的市場退出機制,其中包括:綜合評估院團營運能力、文化影響力、發展難度,以建立院團退出市場的審核標準;健全的院團處置措施,能對於需要退出演藝市場的院團採取恢復事業單位、合併入其他院團、直接解散等措施,使得退出市場後人員得到妥善安置等,為院團退出市場提供現實可行的退出渠道。「市場退出機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演

藝資源和財政支持資金的浪費,為優勢院團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動力。」李小牧說。

港委員籲加強政府頂層設計提升品牌建設

李小牧:國有藝術院團亟需體制機制創新

派駐巡視是強化監督重要抓手

■內地反腐力度近年保持強勁,同時亦加強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時刻向官員敲響警鐘。 資料圖片

■李小牧 網上圖片

■陳經緯 資料圖片

■李嘉音 資料圖片

■劉平均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