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1 22 星期三 美编:孟宸永 组版:卢红静 4 CHINA ECONOMIC TIMES 责编:王彩娜 电话: (010)817851886008 E-mail[email protected] 农信周刊 协办单位: 贵州省农信社黔东南审计中心 焦点 李秋燕 剑河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贵州 14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久仰镇久丢 村是深度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只 0.3 亩。2014 年,剑河县实施精 准扶贫建档立卡,久丢村有农户 242 955 人,其中贫困户 95 户,人 均年收入不足 2000 元。为打赢脱 贫攻坚战, 2018 3 月,剑河农信社 选派杨光红入驻剑河县久仰镇久丢 村担任第一书记。杨光红说:“在扶 贫路上,我要离百姓最近和百姓最 亲,做老百姓的带头人、领路人、解 忧人和贴心人。” 修建民生路:让百姓进出 不粘烂泥 要想富,先修路。杨光红驻村 期间积极发动村民扩建进村公路,在 转弯处加宽,在路面上铺水泥,在政府 及各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村民投 工投劳,穿梭于久丢村2.5 公里的进村 公路修建完成。进村主干道修好了, 杨光红和村两委紧接着谋划修建窜户 路,尽管一些村民离村寨很远,存在不 想修硬化路的想法,但杨光红和村干 部多次深入农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 工作。村民思想工作做通了,紧接着 杨光红到处争取资金,经过多方努力, 久丢村的窜户路直通每户家门口。现 在,久丢村4.3 公里的窜户路正在安装 210 个路灯,将实现路灯全覆盖,确保 村民晚上出行平安。 发展特色产业:让百姓不 出村能挣钱 久丢村日照充沛,空气清新,村 寨四周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植 被。该村小香猪和朝天椒很有特 色,为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杨光红 及时将久丢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向剑 河农信社党委汇报,得到了大力支 持,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农户种 植、农信社帮助销售的模式,每年 定时到村里收购村民种出的朝天 椒,利用农信社员工、县各部门单 位食堂等渠道帮助销售。三年来, 共为村民销售朝天椒 4000 多斤, 惠及 200 多户村民。为让该村产 业实现多元化,杨光红还和村委班 子成员共同推出林下种植黑木耳 项目,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模 式,优先发动贫困户参与,为全村 95 户贫困户找到增收创收的产 业。该基地面积共有 80 多亩,种 植菌包 70 万棒,从 2019 8 月开 始建设,从 10 月开始陆续出菇采 摘,每天有 7080 人在基地里采 摘,每人每天可采摘 200 多斤,每人 每天可获得 100 多元收入。2019 12 月,杨光红组织召开林下种植黑 木耳项目分红大会, 48 万元红利全 部分给 95 户贫困户,每户分到 5000 元,如今久丢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 7242 元,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修建水源:解决老百姓饮 水难问题 由于久丢村缺水, 2015 年,一 场大火从寨头烧到寨尾,久丢村 200 多户被烧得精光。全村饮水就 靠寨中心的一口古井。然而,古井 已无法供应村民日常用水,很多村 民到几公里外的溪沟中肩挑背驮, 解决村民用水和村寨消防用水成为 村民心中的期盼。于是,杨光红和 村支两委开始谋划,一方面发动党 员干部,对熟悉村寨周边有水源的 地方开始探寻,另一方面主动深入 剑河县水务局、剑河农信社、县直各 部门争取建设资金。在群众自筹、 政府支持和外来单位援助的情况 下,筹集资金 60 多万元,终于从村 5000 米外的地方引来水源,修建 4 个饮水池和 1 个消防池,解决了 村民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问题。如 今,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甘冽的 自来水。 用好“特惠贷”:让百姓脱 贫奔小康 在剑河县农信社党委的领导 下,杨光红把“金融夜校”以常态化 模式开到久丢村,在传授金融知识 的同时,更多的是帮助村民理清创 业思路。一方面,积极打造信用村, 对全村农户开展建档评级工作,让 每个村民拥有 5 万元以上的信用贷 款额度,在创业上“心中有粮做事不 慌”,并围绕信用村创建目标,让村 民享受 15%的利息优惠,确保村民 生产经营低成本。另一方面,鼓励 村合作社与剑河县供销合作社开展 合作,在自愿原则下让每户贫困户 5 万元入股剑河县供销合作社, 每年保底分红 4000 元,增加贫困户 创收渠道。据统计,三年来,剑河县 农信社累计向该村 101 户农户发放 贷款 764.66 万元。如今,久丢村变 美了,村民生活富起来了,有的建起 了新房,有的购起了小车……大家 走在脱贫的路上,洋溢着幸福的 笑容。 “扶贫路上,要做百姓的解忧人和贴心人” —贵州剑河农信社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红的扶贫故事 王润是贵州天柱县高酿镇的致 富带头人。2016 年,他成立个人独 资企业,主要做木业加工。该厂集 加工、销售于一体,产品主要销往贵 州省内。 2004 年,王润有着与同龄人一 样的打工梦,怀揣着满腔热情到上 海决心闯出一片天地,经老乡介绍 进入了油漆厂,每天重复做着单一、 又臭又脏且收入甚微的工作。随后 辗转来到广西柳州与朋友合伙开餐 馆,但生意惨淡,打工梦越来越远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不甘安 于现状。2011 年,他下定决心辞工 回家,结束了 7 年的打工生涯。返 乡后,他一直寻思着做什么才能带 动周边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一开始 便跟随着父亲一起做木材生意,因 经营有方、踏实肯干,生意越做越 大。 2016 年,便成立了木业加工 厂,经营木材加工销售。加工厂占 地面积约 600 平方米,有厂房两栋, 木材加工机器四台,购买厂房用地、 山林等共计投入 100 万元。因资金 不足, 2015 年,王润与天柱农商银 行高酿支行有了第一次接触。为进 一步扩大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竞争 力, 2017 年向高酿支行申请贷款 50 万元用于经营木业加工厂。高酿支 行组织人员迅速展开调查,对借款人 及家庭基本情况、申贷原因、借款人 财产状况及负债情况、偿还能力、征 信情况、资产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 估,及时给予了支持。截至 2019 12 月末,高酿支行先后共支持该户贷 80 万元用于木材厂生产经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固定木工 工人由原来的 2 人发展到现在的 10 余名,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 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家乡老百 姓共奔致富路。 “这批鸽子又肥又壮,长得真漂 亮。”“最近行情不错,卖得挺好的。” 路过从江县加鸠镇合法村的村头公 路边上,老远就听到一阵阵“咕咕” 的声音,这是潘老央正在给他的肉 鸽喂食。 潘老央是从江县加鸠镇合法村 有名的肉鸽养殖大户。从事肉鸽养殖 前,他做了五年的香猪养殖,因经营不 善,导致亏损。近年来,为引导贫困农 户产业转型,早日摘掉“贫困帽”,从江 县将肉鸽养殖作为主要扶贫产业项目 之一,大力发展。创业失败后,不甘心 的潘老央将目光转到了肉鸽养殖产 业。为深入了解肉鸽养殖技术,他 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培训,掌握了肉 鸽疫病防控、良种培育、饲料配方等 技术,从此便开始了养鸽之路。 尽管政府会免费送一些种鸽, 但鸽子爱卫生,需要搭建鸽舍,刚刚 创业失败的潘老央实在拿不出钱, 这可把他难住了。从江农商银行了 解到潘老央的困难后,主动上门对 接, 2016 年给他发放了 10 万元贷 款,解决了燃眉之急。拿到农商行 的贷款资金后,潘老央立即着手搭 建鸽舍、领取种鸽、搭配饲料……风 风火火地干了起来。肉鸽不仅肉质 细腻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肉鸽 养殖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饲养、 效益稳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的日益提升,肉鸽养殖市场前景广 阔、潜力好。 在进行贷后调查时,潘老央向 从江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说,“肉 鸽养殖确实是个不错的产业,年产 量和市场价格高,销售行情好。”在 养殖过程中,潘老央有意识地培育 优质的种鸽,为自家养殖场提供好 苗子。现在,喂养成熟的肉鸽拿到 市场上销售,出栏市场价一对可卖 80100 元。经过三年的养殖, 潘老央自家的肉鸽养殖已经从原来 300 多羽发展到了 3200 多羽。为 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潘老央和 29 农户共同创立了从江县合法原生态 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发展, 现在的合作社不仅养殖肉鸽,还养 殖了 200 多头母猪,种植了 800 亩钩 滕,合作社年收入 80 余万元,基本 实现每人每年分红 2 万元左右。 如今,潘老央逢人就夸国家政 策好,夸赞农商行帮助自己渡过了 难关,“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 降,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来实现, 我要让村里的贫困户走出贫穷,让 乡旮旯里的鸽子飞出大山。”潘老央 憧憬着未来。 苗族银饰锻制工艺是国家非物 质文化保护遗产之一,苗族银饰不 仅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饰物,更是 传承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在贵州 丹寨有这样一位银饰匠人,自幼跟 着父亲学习银饰锻制手艺,用工匠 精神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脱贫致富, 他就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王 国春。 王国春出生在丹寨县龙泉镇羊 甲村一个银匠世家,是地道的苗家 人, 9 岁便跟随父亲学艺,因家庭贫 困, 15 岁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期 间,王国春时常想起父亲的手艺。 因此,他基本上都是到银饰店、珠宝 行学销售、学管理、学技艺。 2009 年,王国春带着打工攒下 的钱,决定返乡创业。他租了个门 面,开起了一个银饰加工作坊。因 经验不足,创业不久,王国春便遇到 了挫折,投入的第一笔资金全亏损 了。但一时的挫折并没有打倒王国 春,出生在银 匠 世 家 的 他 ,不 仅 拥 有匠人手艺,更有匠人精神,一定 要把一份事业坚持做到极致。于 是,王国春鼓起勇气来到丹寨农商 银行贷款,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2011 年,他成立了公司,不断总结 失败经验,创业之路慢慢走上轨 道。时至今日,王国春还逢人就开 玩笑说:“丹寨农商银行是金库,没 周转资金了就去要。”虽然言语诙 谐,但丹寨农商银行却也见证了王 国春创业的全过程,对其授信金额 从最初的 1 万元,增加到 3 万元、 10 万元、 20 万元、 30 万元……截至目 前,丹寨农商银行累计向王国春发 放贷款超过 300 万元,帮助其解决 资金周转困难,不仅实现了他传承 技艺、创业致富的梦想,他的公司 也成为了丹寨县旅游扶贫的一张 名片,不仅拥有 10 多个实体门店, 还与省内外多个客户达成经销合 作协议,企业营业收入超过 3000 万元。 富裕起来的王国春,没有忘记 父老乡亲。如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致富,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探索出一 条“扶贫旅游开发、共享经济模式” 的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之路。他在丹 寨万达旅游小镇 3 个实体店的经营 管理中,每月拿出 30%作为红利分 配给员工,确保覆盖 20 户建档立卡 贫困户员工、 30 户移民户员工和 110 名普通员工,有效担负起脱贫 攻坚的责任和使命。同时,王国春 还联合丹寨的银饰加工坊,采取订 单共享、统一加工的模式,带动本地 个体银饰手工坊户共同发展致富。 2018 年,他还将公司生产基地搬迁 至丹寨县金钟易地移民搬迁社区, 进一步帮助地方解决易地移民搬迁 户就业问题,先后带动当地 500 名贫困群众就业创业。 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 就业创业,在王国春看来还远远不 够。根植于心间的是,如何让传统 技艺代代相传。为此,王国春每年 回到农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他还被贵州大学、黔东南民族职业 技术学院聘请为相关专业课授课教 师,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承发扬银 饰锻制工艺,让更多人拥有创业致 富的匠人手艺。 近日,贵州榕江农信社要求各 营业网点要抓住春节期间返乡人 流、资金流高峰期,加大业务拓展 营销力度,确保量和质的稳步提 升。纵观 2020 年工作部署,主要呈 现出“五比五看”的新思路,激发了 干部和员工的工作活力。 方案制定是否可行,必须要用行 动来检验。2019 11 13 日,榕江 农信社组织辖内基层 22 个营业网 点,以 PPT 汇报的形式开展现场评 比,邀请审计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评 委,现场对各营业网点的方案进行评 审,看哪个网点的方案制定得最接地 气、最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看 哪个营业网点率先行动,抓住春节营 销的最佳机遇,以便在全县推广并迅 速开展工作,抢占市场商机。 氛围是人营造的,不仅要评比 营业厅的环境布置、气氛渲染,还要 评比网点辖内服务覆盖区域的居民 小区、村寨等广告的布放和宣传情 况。看网点员工宣传的次数、方式 方法、居民和村民的知晓率等,看信 息的传递是否畅通,宣传的力度是 否达到预期目的,让“贵州农信百 姓银行”的产品和品牌在金融消费 者中形成影响和共识。 方式就是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要比网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缺陷等。 银行比拼的就是服务,基本服 务要做到八点,礼节要多一点,动 作要快一点,脑子要活一点,唠叨 要少一点,理由要少一点,办事要 勤一点,嘴巴要甜一点,争执要让 一点,同时要比拼营业网点提供的 增值服务,服务是否得到金融消费 者的认可要看客户的满意度,看客 户对网点、对员工的评价。 全辖营业网点业绩比较,要根 据各营业网点各项业务的发展情 况来做评比,存款要看定期存款、 个人储蓄存款、对公存款分别较年 初上升多少,存款的稳定性有多 高;贷款方面要看新增客户评级授 信情况,比网点农户小额贷款的提 质扩面情况。 近日,贵州岑巩农信社为促进 各项机制贯彻落实,要求各基层网 点做好工作规划执行表,扬帆起航, 利用春节黄金期谱好“四部曲”,为 全年工作筑牢根基。 首先,完成个体工商户及城镇 居民的第一轮全面走访,挖掘客户 存贷款需求,对目标客户做到心中 有数。其次,以召开村组干部春节 座谈会为契机,着力宣传农信社村 组干部联系机制,讲解利率优惠政 策,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杠杆作用, 协助做好产品宣传及外出农民工信 息收集工作。再次,结合村组干部 收集的信息,与前期收集的信息做 好比对,确定回访对象,并组织召开 春节前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最后, 再次重点走访节后资金未回笼商 户,通过信息比对,重点攻关存款客 户,确保外出创业就业人员、个体工 商户、城镇居民资金归社。通过“四 部曲”,掌握市场主动权,促进工作 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全年工作筑牢 基础。 在基层 岑巩农信社:“四部曲”筑牢发展根基 伍仪爽 榕江农信社:“五比五看”促业务发展 石庆兴 吴蕾 罗俊 返乡民工创业带领群众致富 让百姓拥有创业致富的匠人手艺 吴昌华 潘忠瑜 杨忠福 乡旮旯的鸽子飞出大山 近日,麻江农商银行副行长聂健与工会主席兰方明到退休职工罗康莲家里看望慰问, 给老人送去慰问金。据了解,麻江农商银行领导班子成员共计慰问24名退休职工,送去 慰问金 12000 元。无独有偶,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近日黄平农商银行以“倾情 教育送温暖”为主题,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写给爸爸妈妈一封信”征文竞 赛活动,向学校师生传递友情和关爱。通过开展颇有意义的倾情教育送温暖活动,加深 了黄平农商银行与当地学校的情感,展示了黄平农商银行关注教育、倾情教育的社会责 任担当。 (莫春雷 龙光胜) 温暖关怀 连日来,雷山农信社西江信用社得知辖区内有部分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到网点办理一卡 通业务后,该网点主动上门接送,开着“雷山农信金融服务车”把老人家接到网点柜台现场办 理。近年来,雷山联社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家 门口”服务。与此同时,锦屏农信社“农信有情等你回家”亲情近日启动,每天两辆免费亲情班 车到从江高铁站迎接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在高铁站旁,锦屏农信社设立“暖心”服务点,给 回家的乡亲们送上热姜汤,提供温暖的炭火。“暖心”服务点是外出乡亲们“加油”的第一站,也 是发往家乡的最后一站。当乡亲们登上这趟亲情班车,锦屏农信社工作人员还为他们送上丰 富的金融知识,伴随着欢声笑语,乡亲们平安回家。 (董权 龙逢军) 亲情班车 创业故事

“扶贫路上,要做百姓的解忧人和贴心人”jjsb.cet.com.cn/zgjjsb/20200122/A04.pdf · 椒,利用农信社员工、县各部门单 位食堂等渠道帮助销售。三年来,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扶贫路上,要做百姓的解忧人和贴心人”jjsb.cet.com.cn/zgjjsb/20200122/A04.pdf · 椒,利用农信社员工、县各部门单 位食堂等渠道帮助销售。三年来,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美编:孟宸永 组版:卢红静

4 CHINAECONOMIC

TIMES

■责编:王彩娜 电话:(010)81785188—6008 E-mail:[email protected]

农信周刊 协办单位:贵州省农信社黔东南审计中心

■焦点

■李秋燕

剑河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贵州

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久仰镇久丢

村是深度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只

有 0.3亩。2014年,剑河县实施精

准扶贫建档立卡,久丢村有农户

242户 955人,其中贫困户 95户,人

均年收入不足 2000元。为打赢脱

贫攻坚战,2018年3月,剑河农信社

选派杨光红入驻剑河县久仰镇久丢

村担任第一书记。杨光红说:“在扶

贫路上,我要离百姓最近和百姓最

亲,做老百姓的带头人、领路人、解

忧人和贴心人。”

修建民生路:让百姓进出不粘烂泥

要想富,先修路。杨光红驻村

期间积极发动村民扩建进村公路,在

转弯处加宽,在路面上铺水泥,在政府

及各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体村民投

工投劳,穿梭于久丢村2.5公里的进村

公路修建完成。进村主干道修好了,

杨光红和村两委紧接着谋划修建窜户

路,尽管一些村民离村寨很远,存在不

想修硬化路的想法,但杨光红和村干

部多次深入农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

工作。村民思想工作做通了,紧接着

杨光红到处争取资金,经过多方努力,

久丢村的窜户路直通每户家门口。现

在,久丢村4.3公里的窜户路正在安装

210个路灯,将实现路灯全覆盖,确保

村民晚上出行平安。

发展特色产业:让百姓不出村能挣钱

久丢村日照充沛,空气清新,村

寨四周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植

被。该村小香猪和朝天椒很有特

色,为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杨光红

及时将久丢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向剑

河农信社党委汇报,得到了大力支

持,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农户种

植、农信社帮助销售的模式,每年

定时到村里收购村民种出的朝天

椒,利用农信社员工、县各部门单

位食堂等渠道帮助销售。三年来,

共为村民销售朝天椒 4000 多斤,

惠及 200 多户村民。为让该村产

业实现多元化,杨光红还和村委班

子成员共同推出林下种植黑木耳

项目,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模

式,优先发动贫困户参与,为全村

95 户贫困户找到增收创收的产

业。该基地面积共有 80 多亩,种

植菌包 70 万棒,从 2019 年 8 月开

始建设,从 10 月开始陆续出菇采

摘,每天有 70—80 人在基地里采

摘,每人每天可采摘200多斤,每人

每天可获得100多元收入。2019年

12月,杨光红组织召开林下种植黑

木耳项目分红大会,48万元红利全

部分给95户贫困户,每户分到5000元,如今久丢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

7242元,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修建水源:解决老百姓饮水难问题

由于久丢村缺水,2015年,一

场大火从寨头烧到寨尾,久丢村

200多户被烧得精光。全村饮水就

靠寨中心的一口古井。然而,古井

已无法供应村民日常用水,很多村

民到几公里外的溪沟中肩挑背驮,

解决村民用水和村寨消防用水成为

村民心中的期盼。于是,杨光红和

村支两委开始谋划,一方面发动党

员干部,对熟悉村寨周边有水源的

地方开始探寻,另一方面主动深入

剑河县水务局、剑河农信社、县直各

部门争取建设资金。在群众自筹、

政府支持和外来单位援助的情况

下,筹集资金 60多万元,终于从村

寨5000米外的地方引来水源,修建

了4个饮水池和1个消防池,解决了

村民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问题。如

今,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甘冽的

自来水。

用好“特惠贷”:让百姓脱贫奔小康

在剑河县农信社党委的领导

下,杨光红把“金融夜校”以常态化

模式开到久丢村,在传授金融知识

的同时,更多的是帮助村民理清创

业思路。一方面,积极打造信用村,

对全村农户开展建档评级工作,让

每个村民拥有5万元以上的信用贷

款额度,在创业上“心中有粮做事不

慌”,并围绕信用村创建目标,让村

民享受 15%的利息优惠,确保村民

生产经营低成本。另一方面,鼓励

村合作社与剑河县供销合作社开展

合作,在自愿原则下让每户贫困户

以 5万元入股剑河县供销合作社,

每年保底分红4000元,增加贫困户

创收渠道。据统计,三年来,剑河县

农信社累计向该村101户农户发放

贷款 764.66万元。如今,久丢村变

美了,村民生活富起来了,有的建起

了新房,有的购起了小车……大家

走在脱贫的路上,洋溢着幸福的

笑容。

“扶贫路上,要做百姓的解忧人和贴心人”——贵州剑河农信社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红的扶贫故事

王润是贵州天柱县高酿镇的致

富带头人。2016年,他成立个人独

资企业,主要做木业加工。该厂集

加工、销售于一体,产品主要销往贵

州省内。

2004年,王润有着与同龄人一

样的打工梦,怀揣着满腔热情到上

海决心闯出一片天地,经老乡介绍

进入了油漆厂,每天重复做着单一、

又臭又脏且收入甚微的工作。随后

辗转来到广西柳州与朋友合伙开餐

馆,但生意惨淡,打工梦越来越远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不甘安

于现状。2011年,他下定决心辞工

回家,结束了 7年的打工生涯。返

乡后,他一直寻思着做什么才能带

动周边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一开始

便跟随着父亲一起做木材生意,因

经营有方、踏实肯干,生意越做越

大。2016 年,便成立了木业加工

厂,经营木材加工销售。加工厂占

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有厂房两栋,

木材加工机器四台,购买厂房用地、

山林等共计投入100万元。因资金

不足,2015年,王润与天柱农商银

行高酿支行有了第一次接触。为进

一步扩大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竞争

力,2017年向高酿支行申请贷款50万元用于经营木业加工厂。高酿支

行组织人员迅速展开调查,对借款人

及家庭基本情况、申贷原因、借款人

财产状况及负债情况、偿还能力、征

信情况、资产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

估,及时给予了支持。截至2019年

12月末,高酿支行先后共支持该户贷

款80万元用于木材厂生产经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固定木工

工人由原来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10余名,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

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与家乡老百

姓共奔致富路。

“这批鸽子又肥又壮,长得真漂

亮。”“最近行情不错,卖得挺好的。”

路过从江县加鸠镇合法村的村头公

路边上,老远就听到一阵阵“咕咕”

的声音,这是潘老央正在给他的肉

鸽喂食。

潘老央是从江县加鸠镇合法村

有名的肉鸽养殖大户。从事肉鸽养殖

前,他做了五年的香猪养殖,因经营不

善,导致亏损。近年来,为引导贫困农

户产业转型,早日摘掉“贫困帽”,从江

县将肉鸽养殖作为主要扶贫产业项目

之一,大力发展。创业失败后,不甘心

的潘老央将目光转到了肉鸽养殖产

业。为深入了解肉鸽养殖技术,他

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培训,掌握了肉

鸽疫病防控、良种培育、饲料配方等

技术,从此便开始了养鸽之路。

尽管政府会免费送一些种鸽,

但鸽子爱卫生,需要搭建鸽舍,刚刚

创业失败的潘老央实在拿不出钱,

这可把他难住了。从江农商银行了

解到潘老央的困难后,主动上门对

接,2016 年给他发放了 10 万元贷

款,解决了燃眉之急。拿到农商行

的贷款资金后,潘老央立即着手搭

建鸽舍、领取种鸽、搭配饲料……风

风火火地干了起来。肉鸽不仅肉质

细腻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肉鸽

养殖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饲养、

效益稳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的日益提升,肉鸽养殖市场前景广

阔、潜力好。

在进行贷后调查时,潘老央向

从江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说,“肉

鸽养殖确实是个不错的产业,年产

量和市场价格高,销售行情好。”在

养殖过程中,潘老央有意识地培育

优质的种鸽,为自家养殖场提供好

苗子。现在,喂养成熟的肉鸽拿到

市场上销售,出栏市场价一对可卖

到 80—100元。经过三年的养殖,

潘老央自家的肉鸽养殖已经从原来

的300多羽发展到了3200多羽。为

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潘老央和29户

农户共同创立了从江县合法原生态

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发展,

现在的合作社不仅养殖肉鸽,还养

殖了200多头母猪,种植了800亩钩

滕,合作社年收入 80余万元,基本

实现每人每年分红2万元左右。

如今,潘老央逢人就夸国家政

策好,夸赞农商行帮助自己渡过了

难关,“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

降,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来实现,

我要让村里的贫困户走出贫穷,让

乡旮旯里的鸽子飞出大山。”潘老央

憧憬着未来。

苗族银饰锻制工艺是国家非物

质文化保护遗产之一,苗族银饰不

仅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饰物,更是

传承苗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在贵州

丹寨有这样一位银饰匠人,自幼跟

着父亲学习银饰锻制手艺,用工匠

精神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脱贫致富,

他就是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王

国春。

王国春出生在丹寨县龙泉镇羊

甲村一个银匠世家,是地道的苗家

人,9岁便跟随父亲学艺,因家庭贫

困,15 岁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期

间,王国春时常想起父亲的手艺。

因此,他基本上都是到银饰店、珠宝

行学销售、学管理、学技艺。

2009年,王国春带着打工攒下

的钱,决定返乡创业。他租了个门

面,开起了一个银饰加工作坊。因

经验不足,创业不久,王国春便遇到

了挫折,投入的第一笔资金全亏损

了。但一时的挫折并没有打倒王国

春,出生在银匠世家的他,不仅拥

有匠人手艺,更有匠人精神,一定

要把一份事业坚持做到极致。于

是,王国春鼓起勇气来到丹寨农商

银行贷款,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2011年,他成立了公司,不断总结

失败经验,创业之路慢慢走上轨

道。时至今日,王国春还逢人就开

玩笑说:“丹寨农商银行是金库,没

周转资金了就去要。”虽然言语诙

谐,但丹寨农商银行却也见证了王

国春创业的全过程,对其授信金额

从最初的 1万元,增加到 3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截至目

前,丹寨农商银行累计向王国春发

放贷款超过 300万元,帮助其解决

资金周转困难,不仅实现了他传承

技艺、创业致富的梦想,他的公司

也成为了丹寨县旅游扶贫的一张

名片,不仅拥有 10多个实体门店,

还与省内外多个客户达成经销合

作协议,企业营业收入超过 3000万元。

富裕起来的王国春,没有忘记

父老乡亲。如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致富,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探索出一

条“扶贫旅游开发、共享经济模式”

的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之路。他在丹

寨万达旅游小镇3个实体店的经营

管理中,每月拿出 30%作为红利分

配给员工,确保覆盖20户建档立卡

贫困户员工、30 户移民户员工和

110名普通员工,有效担负起脱贫

攻坚的责任和使命。同时,王国春

还联合丹寨的银饰加工坊,采取订

单共享、统一加工的模式,带动本地

个体银饰手工坊户共同发展致富。

2018年,他还将公司生产基地搬迁

至丹寨县金钟易地移民搬迁社区,

进一步帮助地方解决易地移民搬迁

户就业问题,先后带动当地 500多

名贫困群众就业创业。

助力脱贫攻坚,带动贫困群众

就业创业,在王国春看来还远远不

够。根植于心间的是,如何让传统

技艺代代相传。为此,王国春每年

回到农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他还被贵州大学、黔东南民族职业

技术学院聘请为相关专业课授课教

师,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承发扬银

饰锻制工艺,让更多人拥有创业致

富的匠人手艺。

近日,贵州榕江农信社要求各

营业网点要抓住春节期间返乡人

流、资金流高峰期,加大业务拓展

营销力度,确保量和质的稳步提

升。纵观2020年工作部署,主要呈

现出“五比五看”的新思路,激发了

干部和员工的工作活力。

方案制定是否可行,必须要用行

动来检验。2019年11月13日,榕江

农信社组织辖内基层 22个营业网

点,以 PPT汇报的形式开展现场评

比,邀请审计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评

委,现场对各营业网点的方案进行评

审,看哪个网点的方案制定得最接地

气、最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看

哪个营业网点率先行动,抓住春节营

销的最佳机遇,以便在全县推广并迅

速开展工作,抢占市场商机。

氛围是人营造的,不仅要评比

营业厅的环境布置、气氛渲染,还要

评比网点辖内服务覆盖区域的居民

小区、村寨等广告的布放和宣传情

况。看网点员工宣传的次数、方式

方法、居民和村民的知晓率等,看信

息的传递是否畅通,宣传的力度是

否达到预期目的,让“贵州农信 百

姓银行”的产品和品牌在金融消费

者中形成影响和共识。

方式就是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要比网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缺陷等。

银行比拼的就是服务,基本服

务要做到八点,礼节要多一点,动

作要快一点,脑子要活一点,唠叨

要少一点,理由要少一点,办事要

勤一点,嘴巴要甜一点,争执要让

一点,同时要比拼营业网点提供的

增值服务,服务是否得到金融消费

者的认可要看客户的满意度,看客

户对网点、对员工的评价。

全辖营业网点业绩比较,要根

据各营业网点各项业务的发展情

况来做评比,存款要看定期存款、

个人储蓄存款、对公存款分别较年

初上升多少,存款的稳定性有多

高;贷款方面要看新增客户评级授

信情况,比网点农户小额贷款的提

质扩面情况。

近日,贵州岑巩农信社为促进

各项机制贯彻落实,要求各基层网

点做好工作规划执行表,扬帆起航,

利用春节黄金期谱好“四部曲”,为

全年工作筑牢根基。

首先,完成个体工商户及城镇

居民的第一轮全面走访,挖掘客户

存贷款需求,对目标客户做到心中

有数。其次,以召开村组干部春节

座谈会为契机,着力宣传农信社村

组干部联系机制,讲解利率优惠政

策,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杠杆作用,

协助做好产品宣传及外出农民工信

息收集工作。再次,结合村组干部

收集的信息,与前期收集的信息做

好比对,确定回访对象,并组织召开

春节前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最后,

再次重点走访节后资金未回笼商

户,通过信息比对,重点攻关存款客

户,确保外出创业就业人员、个体工

商户、城镇居民资金归社。通过“四

部曲”,掌握市场主动权,促进工作

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全年工作筑牢

基础。

■在基层

岑巩农信社:“四部曲”筑牢发展根基

■伍仪爽

榕江农信社:“五比五看”促业务发展

■石庆兴

■吴蕾 罗俊

返乡民工创业带领群众致富让百姓拥有创业致富的匠人手艺

■吴昌华

■潘忠瑜 杨忠福

乡旮旯的鸽子飞出大山

近日,麻江农商银行副行长聂健与工会主席兰方明到退休职工罗康莲家里看望慰问,

给老人送去慰问金。据了解,麻江农商银行领导班子成员共计慰问24名退休职工,送去

慰问金12000元。无独有偶,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近日黄平农商银行以“倾情

教育送温暖”为主题,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写给爸爸妈妈一封信”征文竞

赛活动,向学校师生传递友情和关爱。通过开展颇有意义的倾情教育送温暖活动,加深

了黄平农商银行与当地学校的情感,展示了黄平农商银行关注教育、倾情教育的社会责

任担当。

(莫春雷 龙光胜)

温暖关怀

连日来,雷山农信社西江信用社得知辖区内有部分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到网点办理一卡

通业务后,该网点主动上门接送,开着“雷山农信金融服务车”把老人家接到网点柜台现场办

理。近年来,雷山联社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践行普惠金融理念,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家

门口”服务。与此同时,锦屏农信社“农信有情 等你回家”亲情近日启动,每天两辆免费亲情班

车到从江高铁站迎接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在高铁站旁,锦屏农信社设立“暖心”服务点,给

回家的乡亲们送上热姜汤,提供温暖的炭火。“暖心”服务点是外出乡亲们“加油”的第一站,也

是发往家乡的最后一站。当乡亲们登上这趟亲情班车,锦屏农信社工作人员还为他们送上丰

富的金融知识,伴随着欢声笑语,乡亲们平安回家。 (董权 龙逢军)

亲情班车

■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