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 年 5 月 6 日 星期六 编辑 周睿 美编 李静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109 教研 3 JYDB EASR 在这里,见证教育的无限可能……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汇聚专业力量 关注教研前沿 教育导报、省教科所联合出品 以课文为群文议题生发 以课文为群文议题生发 走向课外阅读 走向课外阅读 “我们来进一步深入比较这两 组文章,看看它们在叙事、情感基 调、语言风格三方面有什么不一样 的地方?” “这样的语言真是各有其美, 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完全不 同的特点呢?” 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胡 军执教的群文阅读课“读文知人” 上,她尝试带领学生通过自主阅 读,穿行在中国现代文坛两位著名 的才女作家—冰心和萧红的 4 极具个人文学风格的散文作品里。 龙江路小学自 2014 年起,开始 进行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 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胡军的“读 文知人”一课便是尝试之一。 如何以课内教材为依托,以课 文为群文议题的生发点,由此走向 广阔的课外阅读? “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 确定,要清楚选择群文阅读课的依 据是什么。”胡军说,设计“读文知 人”一课,源于学生在六年级下期 学习了教材里冰心的《山中杂记》 一文后,学生问她,冰心文章的语 体风格为何如此独特,她所有文章 都是这样吗? 胡军发现,要回答学生的疑 问,仅依托课内教材的阅读是无法 实现的,必须把学生的阅读触角延 伸到课外,而群文阅读是最佳的选 择。 于是,胡军找到了一个无论是 成长经历还是文学个性都和冰心 迥异的同时期女作家—萧红,筛 选了两人各两篇适宜六年级学生 阅读的散文,包括教材课文《吹泡 泡》,及课外文章《往事》《永远的憧 憬和追求》《祖父死了》。 课堂上,胡军采用“群文齐读” 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将作品归 类、填表格”,感受文章在叙事、 情感基调、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后又出示两位作家的资料,让学 生猜文章分别是哪位作家所写, 最终形象感知,正是因为早期家 庭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造就了 她们的文学风格不同。由此,学 生对“知人”这种文学鉴赏的方法 有了初步认知。 “群文阅读的使用,不是无根 之木,也不是追求‘时髦’,而是基 于课堂和学生。当课内文本无法 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时候,就可以 借助群文阅读。”龙江路小学教师 李怡认为,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 立,必须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每 个学段的阅读要求。例如“读文知 人”一课,在设计上就是遵循了课 标中提到的:对阅读教学应注重培 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 能力。 针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阅 读材料,龙江路小学研发了课内外 结合的群文阅读课型。 “导意”型,即通过多篇文本阅 读,把握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 系,深入理解文本内在的价值取 向。比如,基于六年级上期第六单 元“战争”,设计“自古英雄出少年” 群文阅读课,分梯度分层次细化学 生对战斗小英雄的认识,感受“少 年英雄文化”的丰厚和悠远。 “导思”型,拓展视野,从实现 一元思维到多元思维的转变,低级 思维到高级思维转变。例如,基于 六年级“往事”单元,教师闫薇设计 “走近鲁迅”一课,引导学生从多角 度全方位去认识人物、判断事情。 “导法”型,结合语文课程标 准,单元训练目标设定阅读方法及 表达方法的训练点。教师吴让洁 根据课标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提 到的“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 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 法”,设计了“趣读寓言寻密码”一 课,引导学生发现寓言的诸多文体 特点,感受巧妙的寓意表现方式, 提升寓言认知和阅读、运用能力。 群文阅读搭桥 群文阅读搭桥衔接生活 衔接生活 经历与习作表达 经历与习作表达 “看着大家脸上灿烂的笑容, 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午后 的阳光暖暖的,洒在我们身上,好 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这时,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更 灿烂了。……” 这是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 小学学生余朦在上完群文阅读课 “精彩的结尾”后,修改自己习作 《野炊》的结尾,而原本的结尾是: “这次野炊,让我懂得了劳动让人 快乐的道理。” 单元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学 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习 作指导时,需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 度搭建与生活的桥梁,将生活经历 与习作表达自然衔接。 “通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群 文阅读就是这个桥梁。”在锦西外 国语实验小学校副校长李海容看 来,群文阅读整组出示文章的方 式,可以将读和写紧密结合,引 导学生通过对一组文章的比较、 分析、统整,从内容、体裁、表 达技巧等方面获得更直观与深刻 的写作方法。 如何以群文阅读为纽带开展 习作教学?学校“小学语文群文阅 读背景下单元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组,梳理了北师大版教材三至 六年级的单元习作教学内容,每学 期选择 4 个主题进行群文阅读的读 写结合教学。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假如我是……”的习作指导中,单 元训练点为:练习写假设类想象作 文。为了完成这一训练要素,课题 组选择了 5 篇文章,所呈现的内容 各不相同,以启发学生在习作题中 的“我”有多种指向:《假如我是爸 爸》,“我”是生活中的某个人物; 《假如我是哈利 · 波特》,“我”是某 本书中的角色或幻想中的角色;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是生活 中的某种事物;《假如我是一条 鱼》,“我”则是某种动物。“通过一 组文章的阅读,既可以引导学生展 开想象,换个角度看自己,又让他 们了解了想象类作文的内容、体裁 特点。”李海容说。 群文阅读教学一般由“读、议、 思、整”等阅读活动构成,而群文背 景下单元习作教学课堂则多了两 个环节: “仿”和“创”。 “仿”是仿造尝试,即在学生集 体建构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 引导学生仿造选文的表达方式,进 行口头创编,尝试运用所学的表达 方式。 李海容执教的“精彩的对话, 出乎意料的情节”课堂上,引导 学生阅读 《大象舅舅穿衣服》《大 象舅舅算电线杆》等 5 个故事。在 达成“作者通过精彩的对话来讲 故事”的共识后,李海容请学生 现场仿写大象舅舅和小象的对话, 推动故事发展。 学生们仿写出各种精彩的对 话并分享,在老师引导下,对比原 文所写,又发现作者在情节安排上 总是出乎意料之外。此时,学生在 阅读 5 个故事并仿写的基础上,掌 握了故事创作的两个秘诀—生 动的对话和出乎意料的情节,然 后,教师安排了写作环节:联系自 己的生活经验,从《大象舅舅开门》 《大象舅舅讲故事》《大象舅舅写一 首歌》中任选一主题来写,完成了 “创”。 “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 学生拓展了写作表达思路,解决了 习作无素材的困扰。”根据课题组 统计,全班 45 个学生的创写作品 中,没有一个故事情节与他人雷 同。 “群文阅读背景下的读写结合 不同于平常的习作范文引用,它特 别讲究结构化地呈现一组文章,让 学生在不断地阅读、比对、分析、统 整中自主发现习作的方法。”李海 容说。 借助群文阅读策略 借助群文阅读策略开启 开启 群书阅读课堂 群书阅读课堂 群文阅读旨在通过一篇带多 篇、课内带课外、整本书阅读的课 内阅读实践,撬动整个语文课程改 革。能否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借助 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开启群书阅 读的课堂? 成都市草堂小学的老师们展 开了实践,申报子课题“群书阅读 教学策略研究”,探索群书阅读教 学之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议 题、成长问题等,都可以是群书阅 读的出发点、凝聚点和衍生点。”草 堂小学校长蓝继红认为,群书的选 择权在学生手中。 电影《狼图腾》上映时,激起了 六年级孩子对以“狼”为题材的书 籍的阅读兴趣,老师引导学生选择 能丰富认识、促进多元思考的书籍 进行阅读,促进对丰富而复杂的狼 性的思考;几位一年级小朋友的妈 妈无意中发现孩子开始焦虑“死 亡”的话题,于是《再见了,艾玛奶 奶》《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 等温暖的绘本故事走进了阅读课 堂,让孩子们了解其实死亡并不可 怕。…… 议题有了,书本如何选择? 以“书评”为“药引子”,帮助学 生学会积累选择书目的策略。在 教师梁庆蓉指导的“狼”系列群书 阅读中,学生充分读议《狼图腾》线 上线下的相关书评,并尝试根据其 他几本关于“狼”的书籍评价,选择 自己即将阅读的“狼”系列书籍。 书评激发了学生阅读这类书籍的 兴趣,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接纳 书籍。 除了书评,在学校的实践中, 目录、名家推荐语、序言、购书网站 宣传语、作家信息等,都可以发挥 “药引子”功能,作为‘淘’书阶段阅 读指导内容。 书选好了,学生们的阅读也随 之展开。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 学生将群书读得更深入、细致,以 改变“囫囵吞枣”式的阅读状态? 曹璐老师为四年级五班学生 上的“生之何幸”群书阅读课前,孩 子们用了好几天的时间阅读了 4 绘本。课堂上,孩子们首先分享了 书中打动自己的文字或画面,无一 不跟“生命”相关。 “大家有这么多感受,那我们 就在现场开一个生命感悟读书研 讨会怎么样?”曹璐将孩子们分成 4 组,每组快速回读一本书,每个学 生根据对书的理解和感受,提取关 键词并写在卡片上展示。一名学 生对《生命的故事》提取了“漫长” 一词,她说:“书中不管动物还是植 物,都经历了很长的演变历史,并 且还在继续”;一名学生围绕《小威 向前冲》写下了“奋斗”,他认为书 中生命是在不断竞争、奋斗中诞生 的;《我们去钓鱼》一书,有孩子读 到了“珍贵”,也有孩子读到了“传 承”;而《小岛》,学生给出了“连接” 的关键词。 在共同探讨下,老师和学生达 成共识:生命的起源是偶然又是必 然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幸运的,都 值得我们敬畏。 “虽然 4 本书都是绘本,但读起 来并不容易。”蓝继红认为,老师要 和学生对生命感悟进行探讨,对师 生来说都是很大挑战。在群书课 堂中,老师要成为文本的擦亮者、 学生思想的点灯人,必须善于在课 堂上找到策略,引导孩子自由表达 观点。“这堂课的阅读策略是提取 关键词,让孩子们用关键词归纳自 己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思考,找 到了群书阅读的精髓。” 捕捉、巧借、关联、印证、对比、 发现、参照……这些群文阅读中的 重要策略,同样可以运用到群书阅 读中去。“我们将这些策略,或单独 使用,或三两组合,与孩子们的真 实阅读相结合,形成了群书阅读策 略。”在“狼”系列群书阅读中,梁庆 蓉引导学生补充了一些不同定位 的“狼”形象阅读,在比较中,解析 作者创作背景与意图,解读创造出 “狼”不同形象的根本原因,发表自 己对狼的看法。 群文阅读本土发轫: 理论在实践中这样落地 四川省“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课题观察 (下) ■ 本报记者 杜蕾 本报讯 (记者 殷樱) “教育管 办评分离的改革可能会涉及到原来 各部门的‘奶酪’,它的最高挑战 还可能会触及法律的天花板。”日 前,由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承担的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6 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 题《区域推进基础教育管办评综合 改革的实践研究》开题会在成都市 双流区艺体中学召开,国务院教育 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督 导局副局长、国家督学林仕梁表 示,这个课题的研究需要面对挑 战,需要加强协调联动,需要政府 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相对独立, 政府需要牵头,调动各方参与,到位 不越位。 双流区教育局局长李光纯代表 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针对如何进 一步优化设计以推动研究深入开 展,专家们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本研究是应对双流教育办学 主体多元化、教育治理主体多元 化、教育实践路径个性化发展、教 育管理法制化的需要,这就要求明 确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和 权力边界。”李光纯指出,“管办 评”的分离其实不是绝对的分离, 是各方主体的一种平等的、专业化 的互动。 李光纯表示,“管”要减政,把该 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 位、不越位、不错位,让行政管理的 权利和义务回归法治的轨道。“办” 要自主,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机构,将 “办”的权力还给学校,释放办学活 力。“评”要民主,培育评价机制,将 “评”的权力交给社会,突出评的科 学性。 “教育的管办评问题,最终应该 是教育的回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 说,要啃这个“硬骨头”,就需要把分 权、放权、赋权这几个问题弄清楚, 围绕权力的重构进行通盘考虑。要 找准研究的创新点,用研究的思维 和方式来看待课题,进一步理清研 究目标和工作目标之间的区别,强 化对成果的认识。在成果转化阶段 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施方案、地 方法规的依据、制度设计的参考、积 极的舆论。 四川省教科所所长刘涛认为, 管是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办是重点, 评是关键。课题组要充分把握未来 教育的方向,紧扣问题,解决难点, 少走弯路,不走老路。要对标寻找 切入点,解决突破口。 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彭 泽平看来,研究中要重点围绕“区 域”“管办评”“体制机制”关键点 下深水。研究中应制定双流教育管 办评综合改革的实践方案、行动纲 领和路线图,形成双流教育管办评 综合改革的双流经验,为其他地区 推进综合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为政 府决策提供来自于教育一线的咨询 报告。 近年来,群文阅读在巴蜀大地落地生 根,催生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群文阅读教学 策略、课堂模式实践,创造性地开展项目研 究活动,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品位的 提升。 本期,我们聚焦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群文 阅读课题的实践,看群文阅读在本土适切整 合中的锐意创新。 教研动态 JYDB 双流区开展基础教育管办评综合改革实践研究 “管”要减政“办”要自主“评”要民主

教研 - jydb.scedumedia.comjydb.scedumedia.com/upload/201705/b/1758105700292.pdf · 系,深入理解文本内在的价值取 向。比如,基于六年级上期第六单 ... 国语实验小学校副校长李海容看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教研 - jydb.scedumedia.comjydb.scedumedia.com/upload/201705/b/1758105700292.pdf · 系,深入理解文本内在的价值取 向。比如,基于六年级上期第六单 ... 国语实验小学校副校长李海容看

2017 年 5 月 6 日 星期六 编辑 周睿 美编 李静邮箱[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109 教研 3

JYDB

EASR

在这里,见证教育的无限可能……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周 刊

汇聚专业力量关注教研前沿

教育导报、省教科所联合出品

以课文为群文议题生发以课文为群文议题生发点点,,走向课外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我们来进一步深入比较这两

组文章,看看它们在叙事、情感基

调、语言风格三方面有什么不一样

的地方?”

“这样的语言真是各有其美,

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完全不

同的特点呢?”

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胡

军执教的群文阅读课“读文知人”

上,她尝试带领学生通过自主阅

读,穿行在中国现代文坛两位著名

的才女作家——冰心和萧红的4篇

极具个人文学风格的散文作品里。

龙江路小学自2014年起,开始

进行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

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胡军的“读

文知人”一课便是尝试之一。

如何以课内教材为依托,以课

文为群文议题的生发点,由此走向

广阔的课外阅读?

“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

确定,要清楚选择群文阅读课的依

据是什么。”胡军说,设计“读文知

人”一课,源于学生在六年级下期

学习了教材里冰心的《山中杂记》

一文后,学生问她,冰心文章的语

体风格为何如此独特,她所有文章

都是这样吗?

胡军发现,要回答学生的疑

问,仅依托课内教材的阅读是无法

实现的,必须把学生的阅读触角延

伸到课外,而群文阅读是最佳的选

择。

于是,胡军找到了一个无论是

成长经历还是文学个性都和冰心

迥异的同时期女作家——萧红,筛

选了两人各两篇适宜六年级学生

阅读的散文,包括教材课文《吹泡

泡》,及课外文章《往事》《永远的憧

憬和追求》《祖父死了》。

课堂上,胡军采用“群文齐读”

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将作品归

类、填表格”,感受文章在叙事、

情感基调、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后又出示两位作家的资料,让学

生猜文章分别是哪位作家所写,

最终形象感知,正是因为早期家

庭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造就了

她们的文学风格不同。由此,学

生对“知人”这种文学鉴赏的方法

有了初步认知。

“群文阅读的使用,不是无根

之木,也不是追求‘时髦’,而是基

于课堂和学生。当课内文本无法

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时候,就可以

借助群文阅读。”龙江路小学教师

李怡认为,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

立,必须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每

个学段的阅读要求。例如“读文知

人”一课,在设计上就是遵循了课

标中提到的:对阅读教学应注重培

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

能力。

针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阅

读材料,龙江路小学研发了课内外

结合的群文阅读课型。

“导意”型,即通过多篇文本阅

读,把握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

系,深入理解文本内在的价值取

向。比如,基于六年级上期第六单

元“战争”,设计“自古英雄出少年”

群文阅读课,分梯度分层次细化学

生对战斗小英雄的认识,感受“少

年英雄文化”的丰厚和悠远。

“导思”型,拓展视野,从实现

一元思维到多元思维的转变,低级

思维到高级思维转变。例如,基于

六年级“往事”单元,教师闫薇设计

“走近鲁迅”一课,引导学生从多角

度全方位去认识人物、判断事情。

“导法”型,结合语文课程标

准,单元训练目标设定阅读方法及

表达方法的训练点。教师吴让洁

根据课标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提

到的“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

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

法”,设计了“趣读寓言寻密码”一

课,引导学生发现寓言的诸多文体

特点,感受巧妙的寓意表现方式,

提升寓言认知和阅读、运用能力。

群文阅读搭桥群文阅读搭桥,,衔接生活衔接生活经历与习作表达经历与习作表达

“看着大家脸上灿烂的笑容,

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午后

的阳光暖暖的,洒在我们身上,好

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这时,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更

灿烂了。……”

这是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

小学学生余朦在上完群文阅读课

“精彩的结尾”后,修改自己习作

《野炊》的结尾,而原本的结尾是:

“这次野炊,让我懂得了劳动让人

快乐的道理。”

单元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学

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习

作指导时,需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

度搭建与生活的桥梁,将生活经历

与习作表达自然衔接。

“通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群

文阅读就是这个桥梁。”在锦西外

国语实验小学校副校长李海容看

来,群文阅读整组出示文章的方

式,可以将读和写紧密结合,引

导学生通过对一组文章的比较、

分析、统整,从内容、体裁、表

达技巧等方面获得更直观与深刻

的写作方法。

如何以群文阅读为纽带开展

习作教学?学校“小学语文群文阅

读背景下单元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组,梳理了北师大版教材三至

六年级的单元习作教学内容,每学

期选择4个主题进行群文阅读的读

写结合教学。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假如我是……”的习作指导中,单

元训练点为:练习写假设类想象作

文。为了完成这一训练要素,课题

组选择了 5篇文章,所呈现的内容

各不相同,以启发学生在习作题中

的“我”有多种指向:《假如我是爸

爸》,“我”是生活中的某个人物;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我”是某

本书中的角色或幻想中的角色;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是生活

中的某种事物;《假如我是一条

鱼》,“我”则是某种动物。“通过一

组文章的阅读,既可以引导学生展

开想象,换个角度看自己,又让他

们了解了想象类作文的内容、体裁

特点。”李海容说。

群文阅读教学一般由“读、议、

思、整”等阅读活动构成,而群文背

景下单元习作教学课堂则多了两

个环节:“仿”和“创”。

“仿”是仿造尝试,即在学生集

体建构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

引导学生仿造选文的表达方式,进

行口头创编,尝试运用所学的表达

方式。

李海容执教的“精彩的对话,

出乎意料的情节”课堂上,引导

学生阅读《大象舅舅穿衣服》《大

象舅舅算电线杆》等5个故事。在

达成“作者通过精彩的对话来讲

故事”的共识后,李海容请学生

现场仿写大象舅舅和小象的对话,

推动故事发展。

学生们仿写出各种精彩的对

话并分享,在老师引导下,对比原

文所写,又发现作者在情节安排上

总是出乎意料之外。此时,学生在

阅读 5个故事并仿写的基础上,掌

握了故事创作的两个秘诀——生

动的对话和出乎意料的情节,然

后,教师安排了写作环节:联系自

己的生活经验,从《大象舅舅开门》

《大象舅舅讲故事》《大象舅舅写一

首歌》中任选一主题来写,完成了

“创”。

“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

学生拓展了写作表达思路,解决了

习作无素材的困扰。”根据课题组

统计,全班 45 个学生的创写作品

中,没有一个故事情节与他人雷

同。

“群文阅读背景下的读写结合

不同于平常的习作范文引用,它特

别讲究结构化地呈现一组文章,让

学生在不断地阅读、比对、分析、统

整中自主发现习作的方法。”李海

容说。

借助群文阅读策略借助群文阅读策略,,开启开启群书阅读课堂群书阅读课堂

群文阅读旨在通过一篇带多

篇、课内带课外、整本书阅读的课

内阅读实践,撬动整个语文课程改

革。能否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借助

群文阅读教学的形式,开启群书阅

读的课堂?

成都市草堂小学的老师们展

开了实践,申报子课题“群书阅读

教学策略研究”,探索群书阅读教

学之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议

题、成长问题等,都可以是群书阅

读的出发点、凝聚点和衍生点。”草

堂小学校长蓝继红认为,群书的选

择权在学生手中。

电影《狼图腾》上映时,激起了

六年级孩子对以“狼”为题材的书

籍的阅读兴趣,老师引导学生选择

能丰富认识、促进多元思考的书籍

进行阅读,促进对丰富而复杂的狼

性的思考;几位一年级小朋友的妈

妈无意中发现孩子开始焦虑“死

亡”的话题,于是《再见了,艾玛奶

奶》《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

等温暖的绘本故事走进了阅读课

堂,让孩子们了解其实死亡并不可

怕。……

议题有了,书本如何选择?

以“书评”为“药引子”,帮助学

生学会积累选择书目的策略。在

教师梁庆蓉指导的“狼”系列群书

阅读中,学生充分读议《狼图腾》线

上线下的相关书评,并尝试根据其

他几本关于“狼”的书籍评价,选择

自己即将阅读的“狼”系列书籍。

书评激发了学生阅读这类书籍的

兴趣,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地接纳

书籍。

除了书评,在学校的实践中,

目录、名家推荐语、序言、购书网站

宣传语、作家信息等,都可以发挥

“药引子”功能,作为‘淘’书阶段阅

读指导内容。

书选好了,学生们的阅读也随

之展开。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帮助

学生将群书读得更深入、细致,以

改变“囫囵吞枣”式的阅读状态?

曹璐老师为四年级五班学生

上的“生之何幸”群书阅读课前,孩

子们用了好几天的时间阅读了4个

绘本。课堂上,孩子们首先分享了

书中打动自己的文字或画面,无一

不跟“生命”相关。

“大家有这么多感受,那我们

就在现场开一个生命感悟读书研

讨会怎么样?”曹璐将孩子们分成4组,每组快速回读一本书,每个学

生根据对书的理解和感受,提取关

键词并写在卡片上展示。一名学

生对《生命的故事》提取了“漫长”

一词,她说:“书中不管动物还是植

物,都经历了很长的演变历史,并

且还在继续”;一名学生围绕《小威

向前冲》写下了“奋斗”,他认为书

中生命是在不断竞争、奋斗中诞生

的;《我们去钓鱼》一书,有孩子读

到了“珍贵”,也有孩子读到了“传

承”;而《小岛》,学生给出了“连接”

的关键词。

在共同探讨下,老师和学生达

成共识:生命的起源是偶然又是必

然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幸运的,都

值得我们敬畏。

“虽然4本书都是绘本,但读起

来并不容易。”蓝继红认为,老师要

和学生对生命感悟进行探讨,对师

生来说都是很大挑战。在群书课

堂中,老师要成为文本的擦亮者、

学生思想的点灯人,必须善于在课

堂上找到策略,引导孩子自由表达

观点。“这堂课的阅读策略是提取

关键词,让孩子们用关键词归纳自

己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思考,找

到了群书阅读的精髓。”

捕捉、巧借、关联、印证、对比、

发现、参照……这些群文阅读中的

重要策略,同样可以运用到群书阅

读中去。“我们将这些策略,或单独

使用,或三两组合,与孩子们的真

实阅读相结合,形成了群书阅读策

略。”在“狼”系列群书阅读中,梁庆

蓉引导学生补充了一些不同定位

的“狼”形象阅读,在比较中,解析

作者创作背景与意图,解读创造出

“狼”不同形象的根本原因,发表自

己对狼的看法。

群文阅读本土发轫:理论在实践中这样落地

——四川省“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课题观察(下)

■ 本报记者 杜蕾

本报讯(记者 殷樱)“教育管

办评分离的改革可能会涉及到原来

各部门的‘奶酪’,它的最高挑战

还可能会触及法律的天花板。”日

前,由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承担的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6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

题《区域推进基础教育管办评综合

改革的实践研究》开题会在成都市

双流区艺体中学召开,国务院教育

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督

导局副局长、国家督学林仕梁表

示,这个课题的研究需要面对挑

战,需要加强协调联动,需要政府

内部决策、执行、监督的相对独立,

政府需要牵头,调动各方参与,到位

不越位。

双流区教育局局长李光纯代表

课题组作了开题报告。针对如何进

一步优化设计以推动研究深入开

展,专家们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本研究是应对双流教育办学

主体多元化、教育治理主体多元

化、教育实践路径个性化发展、教

育管理法制化的需要,这就要求明

确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和

权力边界。”李光纯指出,“管办

评”的分离其实不是绝对的分离,

是各方主体的一种平等的、专业化

的互动。

李光纯表示,“管”要减政,把该

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做到不缺

位、不越位、不错位,让行政管理的

权利和义务回归法治的轨道。“办”

要自主,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机构,将

“办”的权力还给学校,释放办学活

力。“评”要民主,培育评价机制,将

“评”的权力交给社会,突出评的科

学性。

“教育的管办评问题,最终应该

是教育的回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

说,要啃这个“硬骨头”,就需要把分

权、放权、赋权这几个问题弄清楚,

围绕权力的重构进行通盘考虑。要

找准研究的创新点,用研究的思维

和方式来看待课题,进一步理清研

究目标和工作目标之间的区别,强

化对成果的认识。在成果转化阶段

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施方案、地

方法规的依据、制度设计的参考、积

极的舆论。

四川省教科所所长刘涛认为,

管是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办是重点,

评是关键。课题组要充分把握未来

教育的方向,紧扣问题,解决难点,

少走弯路,不走老路。要对标寻找

切入点,解决突破口。

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彭

泽平看来,研究中要重点围绕“区

域”“管办评”“体制机制”关键点

下深水。研究中应制定双流教育管

办评综合改革的实践方案、行动纲

领和路线图,形成双流教育管办评

综合改革的双流经验,为其他地区

推进综合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为政

府决策提供来自于教育一线的咨询

报告。

近年来,群文阅读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催生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课堂模式实践,创造性地开展项目研究活动,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品位的提升。

本期,我们聚焦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群文阅读课题的实践,看群文阅读在本土适切整合中的锐意创新。

教研动态

JYDB

双流区开展基础教育管办评综合改革实践研究

“管”要减政“办”要自主“评”要民主

周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