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光电创新园。 11 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当起成果与市场“红娘” 一家工研院 一条产业链 奥瑞匹克首席科学家国伟华带领团队从事高端光芯片 研发。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 化,科技体制的结构性缺陷逐渐显露,科技与经济“两张 皮”,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渠道,难以应对全球新技术 革命挑战。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武汉就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 行不断探索,东湖高新区率先在 1987 年建设了我国首家科 技企业孵化器,2001 年建设了首批大学科技园。 2009 年以 来,先后建设了 11 家工业技术研究院,首创了科技成果转 化从高校到产业园区的“四级跳”模式。 2009 年,光谷启动建设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武汉新 能源研究院。 生物院由省市区三级共同支持,物理空间和平 台由省科投建设,政府累计投入建设和运营经费近 8 亿元。 2012 年,光谷探索新型协同创新模式,按“市场主导、 社会融资、依托院校、政府支持”方式,陆续组建了武汉光电 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武 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 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 研究院、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 5 家工研院。 2018 年, 光谷尝试引进民营经济参与工研院建设,相 继成立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和武汉高德微机 电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 两家工研院依托单位均参照以 往工研院建设经验,享受 1.5 亿元国有平台投资和 5000 元运营经费支持。 2020 年,尝试工研院轻资产运作模式,光谷相继成立 了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武汉中科固废资源工业 技术研究院。 截至目前,光谷工研院累计转化科技成果 393 项,成果 转化金额 2.36 亿元,获国家发明专利 710 项,建设公共服 务平台 43 2019 年工研院实现营业4.39 亿元,进了创新和产业的融高新区产业转型入了新动能。 订报热线(027 965888 广告咨询 88567849 编委办 88567046 新闻出版中心 88567468 (夜)区域新闻中心 88567456 文化新闻中心 88567336 武汉新闻中心 88567429 经济新闻中心 88568165 印务总公司 88568830 (生产管理部) 广告经营许可证: 4200004000004 昨日开印时间: 2押30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政治新闻中心 88567437 视觉新闻中心 88567399 社会新闻中心 86770308 评论理论中心 88567398 农村新闻中心 88567364 群工舆情中心 88567385 体育新闻中心 88567067 本报印刷厂印刷 零售每份 150 定价:每月 41.50 印完时间: 63印刷质量投诉电话 88568844 本报 电话 12 2020.5.23 星期六 责编:彭济恢 版式:张玲 2019 年,科技经济“ 比翼齐飞”的中国光谷,最具性的创新产业化,了“ 六个第一—— 全球大产能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投产,全国第一款 64 层自主三维存储芯片量, 全国第一条5G 智能 生产线投运,生全省第一家海上市互联网企业全省家科创上市企业首台汉产能源乘用车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明光谷正迎来新产业新业态、 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并加速向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 创业中心迈进。 创新布局不断化。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体发展规划》通过武汉市市政府审议,“ 1133”创新空间 布局面铺开。高起点启动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新源—— 光谷科学,光谷科学项目—— 武汉光电工 研院新园区启动运营,中国电科院武汉科研科工 量子技术用总部挂牌创新密度加快提升2019 年,光谷新国家级孵化器 3 、众创空间 9 家,在孵企业超过 5500 家。 获批国家企业技 术中2 工研院 2 工作3 家,进“两国家级适配基国家级人才培训基 地,以及信息技术应创新基础软件研发中心)落户光谷,据库、 开目软件等企业进入国家国产化代工程,8 企业入中国企业专利 500 强榜单。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东湖科技金融研究院成立,引进保、资,建光谷科技金融担保动设立5G 产业金,启政府创投引导引进中9 名、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7 名、省级高层次人才 16 名、 3551 光谷 人才272 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全年举办各类双2000 场,6 场。“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等品牌活响力不断大,光谷全国“ 创”活力最强、氛围最优 的区域之一2019 年, 光谷新 企业 超过 2.7 万家, 同 比增长 35.9%高企 428 家,2899 上市公3 家,44 高新技术产业产比增长 16.1%,专利 申请量突破 3 委、省政府进创新省建设的大战略决策我省高起点谋划协同创新蓝图—— 光谷科技创新 走廊们走来。 其指思想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高质展为线,以研究 性大学和高平研发机构为基础,以大科技创新平台抓手,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建成高 端人才、创新要素、产业汇聚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 心承载区。 从“对”引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以 高新大道,以光谷科学岛为核心创新源,以武汉科技城、 光谷生物城、 光谷中心城为载体构三大创新,以关山大道光谷五路、左岭大道三条千亿大道为延伸造高端人才、产业汇聚的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光谷全新的“ 1133”创新空间布局从“对辐射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东湖高新区 为核心向西起于武汉市武等科资源密集区, 鄂州黄石黄冈等科技产业集聚区,造“ 基础 研究 - 技术创新 - 产业化” 科技产业协同发省区和产业发略布局的引区和示范区。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借鉴美等全球创新建设经验,并于 2019 年启动建设。 构建“ 1133”创新空间布局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 一条创新主 轴、建设一个核心创新源三大创新节点、条千 亿大道,成“ 一轴一源三节点三大道”的“ 1133”创新空间 布局创新主高新大道,重点打造科创特色创新科创业态集聚、风格的科 技创新轴、科技产业轴、快速通轴质生活轴一个核心创新源光谷科学重点建设引30 年的创新发源,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 最核心创新源地。 三大创新节点武汉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 心城其总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涵育中, 肩负排头兵的武汉来科技重点信、集成电路、新能源环保、等产业局人工智能新型通信、等前沿产业。 光谷生物城是生命健康科技研发产业集聚、活配服务区重点生物医医疗器生物疗等产业光谷中心城是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科技金融活配 ,建设“大服务”,支光电子信息、健康智能产业科学链、量子信息等“ 3+X产业发条千亿大道关山大道、左岭大道光谷第五大道,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高质的新业创新发展集聚“大走廊”肩负六大任务 一是提升创新能面向国家战需求加快、集布局一批以高、重大科技基础大技术研发平台,布局一重点科学研究平台,速推进光谷科学建设,提升型研发和创新能汉市性国家科学中心提核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面向打造世级产业群需求加快根植型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联合体等的高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大新型数字基础建设力度加快培批科技产业领域的国跑者”,武汉市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提核心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是打有全球竞争的产业创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历史,按照“ 3+X构,加快 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产业等三大创新型产业加快培育脑科学链、量子信息竞争来产业武汉制造业高质展、现代服务业创 辐射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至湖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聚集营造活力的创新创业生加快汇聚全球创新 人才化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提升创新创业聚力 影响力有光谷特色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五是筑更富魅环境。 加快构建外联、活 开放宜居慧便捷的高质创新环境,建成生化“ 美丽光谷”和活力科技新六是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加快体制机制改 革创新,构建与创新动发应的创新理体汉市至全国创新动发探索新发展目标将分“三步走”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 建设“三”战第一,到 2021 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科技创新能全国前创建武汉性国家科学中 心、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提光谷科技创新大 走廊建设实基础二步,到 2035 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 区建设成全球创新创业重要枢纽,成武汉跻身 国家创新型市前和湖跻身国家创新型省大支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长经济高质的战,到 2049 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全建成“世光谷”,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我国建成世科技创新国的战略力量科创大走廊、11 家工研院给力创新“硬核” 光谷助推湖北跨区域协同创新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 生物院下设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 境、生物能源、生物经济六大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生物技 术应用研究开发、专业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武汉国家生物 产业基地建设和全省生物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 是光谷在成果转化和新型产业打造上最具特色和发 展最快的一家工研院。 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主要通 过孵化 + 投资 + 产业服务模式,围绕集成电路和光显示 产业链,开展精准孵化和公共技术支撑服务,针对产业链 缺失环节引进和培育创业企业。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 通过整合国内外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人才和技术资 源,打造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仪器设备共享和产业投资 四大平台,努力在新能源材料、能量器件与装备、能源互 联网、节能环保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培育一批新能源领 域的创新型技术和企业。 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 主要立足北斗产业链, 以特殊高精度终端和位置精 度增强服务为主要产品,以测绘、地震、形变检测、通讯电 力、车辆监控等为主要市场,坚持自主产品开发和企业孵 化两条路发展,通过自主研发和子公司产品线的延伸,打 通整个北斗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 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唯一渠道,以 知识产权运营和氢能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中国技术转移 中部中心为依托,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技术转移服 务、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 重点打 造氢能汽车产业投资平台,推进氢能产业在高新区聚集 发展。 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 以技术研发、中试服务、成果转化运营和孵化服务为 重点业务,全面围绕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件、3D 及将环节有机结合的自系统集成生产 线集成等部创新活动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 海洋装备前沿技术和共关键技术的研发供 、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为重点,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创 新,“船舶 +的产品创新模式,与工业、航空业、业、旅游业、新能源等不同行业进行有效融合,研发一批 新型产品,传统产业,开经济新空间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 依托中科院武汉物学研究在医科研领域 的专业优势,发的科研转化能力, 连接 医学研究、高技术医装备研发、实产业应用创新机构和专业领域孵化服务平台, 进科技成果 转化,打造高端医科技产业集武汉高德微机电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 德红外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造、专 管理与市场渠道等面的优势, 打造新型创新创业的 外产业生链,拟构微机系统、工、集成的 流程研发平台,人工能、自动驾驶能家等领域的微机系统应用造平台。 武汉中科固废资源工业技术研究院 固废院重点围绕固废处置和资源化用产业链条, 开展固废处置创新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 项目运营管理固废教育等全产业链条服务,引领领域源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 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准工程核心基础软件自主化、 工建造装备化、工数据服务算法“卡脖关键技术, 打造以工础软件、能工地、高端工装备和工数据等为心的数字建造创新平台, 建设数字建造产业 创新集聚区。 向东拓展至鄂州黄石黄冈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向我们走来 光谷 11 家工研院 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与光谷生态大走廊共同构成的“黄金十字轴”。

家工研院给力创新“硬核” 光谷助推湖北跨区域协同创新...往工研院建设经验,享受 1.5 亿元国有平台投资和 5000 万 元运营经费支持。2020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家工研院给力创新“硬核” 光谷助推湖北跨区域协同创新...往工研院建设经验,享受 1.5 亿元国有平台投资和 5000 万 元运营经费支持。2020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光电创新园。

11 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当起成果与市场“红娘”

一家工研院 一条产业链

奥瑞匹克首席科学家国伟华带领团队从事高端光芯片研发。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化,科技体制的结构性缺陷逐渐显露,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缺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渠道,难以应对全球新技术革命挑战。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武汉就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不断探索,东湖高新区率先在 1987 年建设了我国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001 年建设了首批大学科技园。 2009 年以来,先后建设了 11 家工业技术研究院,首创了科技成果转

化从高校到产业园区的“四级跳”模式。2009 年,光谷启动建设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武汉新

能源研究院。生物院由省市区三级共同支持,物理空间和平台由省科投建设,政府累计投入建设和运营经费近 8 亿元。

2012 年,光谷探索新型协同创新模式,按“市场主导、社会融资、依托院校、政府支持”方式,陆续组建了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 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 5 家工研院。

2018 年, 光谷尝试引进民营经济参与工研院建设,相继成立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和武汉高德微机电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 两家工研院依托单位均参照以往工研院建设经验,享受 1.5 亿元国有平台投资和 5000 万元运营经费支持。

2020 年,尝试工研院轻资产运作模式,光谷相继成立了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武汉中科固废资源工业技术研究院。

截至目前,光谷工研院累计转化科技成果 393 项,成果转化金额 2.36 亿元,获国家发明专利 710 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43 个,2019 年工研院实现营业收入 4.39 亿元,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为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订报热线 (027)965888 广告咨询 88567849 编委办 88567046 新闻出版中心 88567468(夜) 区域新闻中心 88567456 文化新闻中心 88567336 武汉新闻中心 88567429 经济新闻中心 88568165 印务总公司 88568830(生产管理部) 广告经营许可证:4200004000004 昨日开印时间:2押30邮箱:[email protected] 政治新闻中心 88567437 视觉新闻中心 88567399 社会新闻中心 86770308 评论理论中心 88567398 农村新闻中心 88567364 群工舆情中心 88567385 体育新闻中心 88567067 本报印刷厂印刷 零售每份 1.50 元 定价:每月 41.50 元 印完时间:6押30 印刷质量投诉电话 88568844

本报电话

12 2020.5.23 星期六责编:彭济恢 版式:张玲

2019 年,科技、经济“比翼齐飞”的中国光谷,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产业化,是创下了“六个第一”———

全球最大产能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投产,全国第一款64 层自主三维存储芯片量产, 全国第一条全流程 5G 智能生产线投运,诞生全省第一家海外上市互联网企业、全省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首台汉产氢能源乘用车。

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表明光谷正迎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集中爆发,并加速向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迈进。

创新布局不断优化。《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武汉市委市政府审议,“1133”创新空间布局全面铺开。高起点启动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创新源———光谷科学岛,光谷科学岛首个项目———武汉光电工研院新园区启动运营,中国电科院武汉科研基地、航天科工光量子技术及应用总体部挂牌。

创新密度加快提升。 2019 年,光谷新增国家级孵化器 3家、众创空间 9 家,在孵企业超过 5500 家。 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 家、新增工研院 2 家、院士工作站 3 家,推进“两基

地一中心”(国家级信创适配基地、 国家级信创人才培训基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础软件研发中心)落户光谷,达梦数据库、 开目软件等企业进入国家国产化替代工程,8 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专利 500 强榜单。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东湖科技金融研究院成立,引进人保、平安等险资,筹建光谷科技金融担保公司,推动设立信科5G 产业基金,重启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引进中外院士 9 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7 名、省级高层次人才 16 名、“3551 光谷人才计划”272 名。

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全年举办各类双创活动 2000 余场,日均达 6 场。“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光谷已成为全国“双创”活力最强、氛围最优的区域之一。

2019 年, 光谷新增企业超过 2.7 万家, 同比增长35.9%;新增高企 428 家,总数达 2899 家;新增上市公司 3家,总数达 44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16.1%,专利申请量突破 3 万件。

作为省委、省政府推进创新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省高起点谋划的跨区域协同创新蓝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正在向我们走来。

其指导思想, 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研究性大学和高水平研发机构为基础, 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建成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

从“对内”引领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以高新大道为主轴,以光谷科学岛为核心创新源,以武汉未来科技城、 光谷生物城、 光谷中心城为载体构筑三大创新节点,以关山大道、光谷五路、左岭大道三条千亿大道为延伸,打造高端人才、高端产业汇聚的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形成光谷全新的“1133”创新空间布局。

从“对外”辐射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向西源起于武汉市武昌、洪山等科教资源密集区,向东拓展至鄂州、黄石、黄冈等科技产业集聚区,打造“基础研究 - 技术创新 - 产业化” 梯度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成为湖北省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借鉴美国硅谷、 波士顿等全球知名创新廊带建设经验,并于 2019 年启动建设。

构建“1133”创新空间布局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 将打造一条创新主

轴、建设一个核心创新源、构筑三大创新节点、发展三条千亿大道,形成“一轴一源三节点三大道”的“1133”创新空间布局。

创新主轴即高新大道,重点打造科创特色突出、创新功能强大、科创业态集聚、建筑风格一致、高度错落有致的科技创新轴、科技产业轴、快速交通轴和品质生活轴。

一个核心创新源即光谷科学岛。 重点建设引领湖北武汉未来 30 年的创新发展动力源,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最核心源头创新策源地。

三大创新节点即武汉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 其总体定位为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涵育。

其中, 肩负排头兵的武汉未来科技城, 重点发展光通信、集成电路、激光、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布局人工智能、新型通信、区块链等前沿产业。

光谷生物城是生命健康科技研发、产业集聚、生活配套服务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智慧医疗等产业集群。

光谷中心城是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科技金融、生活配套融合区域,建设“大服务”功能板块,支撑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产业及脑科学、区块链、量子信息等“3+X”重点产业发展。

三条千亿大道即关山大道、左岭大道、光谷第五大道,总体定位为引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带。

“大走廊”肩负六大任务一是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加快建

设、集中布局一批以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重大技术研发平台,布局一批重点科学研究平台,加速推进光谷科学岛建设,提升源头型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武汉市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核心支撑, 打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

二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面向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需求,加快以根植型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联合体等为代表的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加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建设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科技产业领域的国际“领跑者”,为武汉市争创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核心支撑,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三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按照“3+X”架构,即加快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产业等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脑科学、区块链、量子信息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为武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 辐射带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乃至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聚集发展。

四是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汇聚全球创新型人才,强化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提升创新创业文化凝聚力与影响力,打造具有光谷特色、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

五是构筑更富魅力的人居环境。加快构建内畅外联、活力开放、生态宜居、智慧便捷的高品质创新环境,建成生态化“美丽光谷”和活力生态科技新城。

六是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加快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治理体系,为武

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探索新路径。

发展目标将分“三步走”立足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实际, 建设将实

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 2021 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

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为创建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支撑,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夯实基础。

第二步,到 2035 年,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重要枢纽, 成为武汉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和湖北跻身国家创新型省份前列的强大支撑, 带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第三步,到 2049 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建成“世界光谷”,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成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力量。

科创大走廊、11 家工研院给力创新“硬核”

光谷助推湖北跨区域协同创新

◎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院下设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

境、生物能源、生物经济六大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专业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和全省生物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光谷在成果转化和新型产业打造上最具特色和发

展最快的一家工研院。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主要通过孵化 + 投资 + 产业服务模式,围绕集成电路和光显示产业链,开展精准孵化和公共技术支撑服务,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引进和培育创业企业。

◎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通过整合国内外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人才和技术资

源,打造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仪器设备共享和产业投资四大平台,努力在新能源材料、能量器件与装备、能源互联网、节能环保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培育一批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型技术和企业。

◎ 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主要立足北斗产业链, 以特殊高精度终端和位置精

度增强服务为主要产品,以测绘、地震、形变检测、通讯电力、车辆监控等为主要市场,坚持自主产品开发和企业孵化两条路发展,通过自主研发和子公司产品线的延伸,打通整个北斗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

◎ 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唯一渠道,以

知识产权运营和氢能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中国技术转移中部中心为依托,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环境检测和环保技术咨询服务等公共服务。 重点打造氢能汽车产业投资平台,推进氢能产业在高新区聚集发展。

◎ 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以技术研发、中试服务、成果转化运营和孵化服务为

重点业务,全面围绕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部署创新活动。

◎ 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以海洋工程装备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

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创新,利用“船舶 +”的产品创新模式,与海工业、航空业、渔业、旅游业、新能源等不同行业进行有效融合,研发一批新型产品,改变传统产业,开辟经济新空间。

◎ 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医疗科研领域

的专业优势, 发挥联影医疗的科研转化能力, 构建连接“基础医学研究、高技术医疗装备研发、实际产业应用”的创新机构和专业领域孵化服务平台, 促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高端医疗科技产业集群。

◎ 武汉高德微机电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发挥高德红外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规模制造、专

业管理与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 打造新型创新创业的红外产业生态链,拟构建微机电系统设计、工艺、集成的全流程研发平台,及面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微机电系统应用制造平台。

◎ 武汉中科固废资源工业技术研究院固废院重点围绕固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

开展固废处置创新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项目运营管理、固废教育等全产业链条服务,引领我国固废领域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

◎ 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瞄准工程核心基础软件自主化、 工程建造装备智能

化、工程大数据服务核心原创算法等“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以工程基础软件、智能工地、高端工程装备和工程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数字建造创新平台, 建设数字建造产业创新集聚园区。

向东拓展至鄂州黄石黄冈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向我们走来光谷 11家工研院

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与光谷生态大走廊共同构成的“黄金十字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