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編輯的話 - 59.120.8.19659.120.8.196/enable2007/mypage/bpl-s.pdf學活動更具結構化。另外手冊有大量的現場實景照片,教師無論是在行前教育或 現場教學時都能按圖索驥,一目了然。當然,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年級層和教學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編輯的話

張瓈文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立足於剝皮寮歷史街區,以鄉土教育與文化保存二者共

構為前提,推動歷史空間的活化,落實「歷史老街紮根校園、教育活動活化歷史

老街」理念。為使各校教師能熟悉鄉土教育中心資源,進而結合領域課程,帶領

學生到剝皮寮進行戶外學習,特編寫戶外教學手冊,提供國小教師參考。

戶外教學手冊以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常設展內涵,分為「剝皮寮的故事」、「臺

灣醫療的發展」和「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又各分設中高年級版和低年級版。

手冊中的每個主題內有 1-3個學習活動,對應學習目標和分段能力指標,讓學習

有具體的方向。每個活動有清楚的「教師指導語」、「教師提問」和「學生操作」,

部分也附上「學習小檔案」或「延伸學習」,作為教師的補充資料,促使戶外教

學活動更具結構化。另外手冊有大量的現場實景照片,教師無論是在行前教育或

現場教學時都能按圖索驥,一目了然。當然,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年級層和教學

主題,選擇手冊中任何主題,與領域課程搭配來使用。

戶外教學手冊編寫網羅臺北市國教輔導團社會領域輔導小組郭惠琳校長、黃

美月主任、徐秋婷老師和張瓈文老師,還有老松國小陳美心老師、劉惠楨老師以

及三民國小范美玉老師,7人分工負責各個主題,再經團隊共同討論、試教、修

正,最後彙整出版。期間臺北市國教輔導團社會領域輔導小組徐榮崇教授、謝明

燕校長、邱馨儀校長、游鴻池校長暨團員林映杜主任、曹曦主任、張世遠主任、

楊武憲老師、江聰明老師、王志文老師以及老松國小彭秀玉老師、陳崑榮老師也

提供寶貴意見。臺北市南港國小簡邑容校長和臺北市老松國小林明助校長給予全

力支持,鄉土教育中心張欽鵬主任和林映源、周妙齡、江柏叡、陳思穎、陳岫琴

等夥伴提供行政支援,在此一併致謝!

期待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從戶外學習中瞭解文化資產的內涵和價值,運

用多樣的方法紀錄文化資產,思考保存和再利用等議題,進而培養愛惜文化資產

的情懷。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有活生生的鄉土教材,可以看得到、聽得到、摸得

到,更可以玩得到。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古早厝學習,輕鬆體驗,樂在學習。

目次

編輯的話

目次

圖例

主題說明……………………………………………………………7

主題一 舊建築新生命…………………………………………13

主題二 剝皮寮的前世今生……………………………………17

主題三 說故事的房子…………………………………………25

主題四 熱鬧的淡水河…………………………………………29

主題五 剝皮寮在哪裡…………………………………………35

主題六 老地名故事多…………………………………………43

主題七 古早厝排排站…………………………………………47

主題八 古早厝怎麼蓋…………………………………………53

主題九 剝皮寮老店家…………………………………………57

主題十 故事巷聽講古…………………………………………63

主題十一 動手做小工坊…………………………………………69

主題十二 懷舊童玩大家玩………………………………………73

統整活動……………………………………………………………78

筆記欄………………………………………………………………79

圖例

編號 圖案 說明

1 圖片說明。

2 壆生操作 學生動手操作。

3 延伸學習 提供給教師在時間充裕時,進行加深加

廣的提問。

4 貼心小叮嚀:給教師在教學或指導學生

操作時的提醒。

5 小檔案:提供給教師的補充資料。

6 人物對話。

7 動手操作後的變化。

7

「剝皮寮的故事」主題說明

張瓈文 陳美心 劉惠楨

壹、 適用對象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

貳、 主題說明

剝皮寮老街自清代至今已有 200多年,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建築特色,部

分街區自日治時代劃歸為學校用地,為目前臺北市保存完整的歷史街道。劃歸為

學校用地的街區自民國 88年 6月 15日完成所有權轉移,民國 92 年 8月設立臺

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作為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管理營運單位,展開剝皮寮老街修復

再利用的規劃。民國 95年 2月 23日剝皮寮東側開館,繼而民國 98年 8月 29

日西側開館,自此剝皮寮歷史街區全區開放。

「剝皮寮的故事」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一樓展間展出,依照參觀動線,共

分為十二個主題:舊建築新生命、剝皮寮的前世今生、說故事的房子、熱鬧的淡

水河、剝皮寮在哪裡、老地名故事多、古早厝排排站、古早厝怎麼蓋、剝皮寮老

店家、故事巷聽講古、動手做小工坊、懷舊童玩大家玩。

從淡水河的發展談艋舺的歷史,再從艋舺的歷史看剝皮寮的興衰,帶領學

生認識淡水河的聚落,尋訪剝皮寮周邊的古蹟,探究臺北地區和剝皮寮的地名演

變與由來,欣賞清代長條連棟街屋和日治時期牌樓厝以及老店家的風光歲月等。

展覽的主軸以體驗和操作為主,學生在剝皮寮的活教材中,親身感受老房子的氛

圍,還可以搭乘會搖晃的迷你版戎克船,組合老街立面的模型,拓印古厝的裝飾

花樣,摸一摸各種牆的表情,動手蓋一間牌樓厝,聽聽老店家的故事,搭乘復古

的三輪車,最後還可以體驗古早的懷舊童玩。

剝皮寮歷史街區的修復,部分保存舊建築的材料和工法,但也嘗試加入鋼骨

和玻璃等新建材,融合傳統和現代面貌。孩子的活力和歡笑,讓剝皮寮再度熱鬧

起來,期待剝皮寮的再生,成為歷史建築 「活化再利用」 的新典範。

8

參、主題分布位置

主題一位於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入口大廳一樓;主題二位於入口大廳的二樓;

主題三至十一,位於一樓入口大廳左側的展間;主題十二位於一樓中庭廣場和內

側走廊。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平面配置圖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一樓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二樓

主題一、舊建築新生命 主題、三~十一

主題十二、懷舊童玩大家玩

主題二、剝皮寮的前世今生

9

肆、主題大綱

主題 學習活動 分段能力指標

一、舊建築新生命

活動一:剝皮寮的新生命

活動二:殘跡保留的現場

2-2-1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

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

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

特色。

1-3-10 舉例說明地方或區域環

境變遷所引發的環境破壞,並提

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二、剝皮寮的前世今生

活動一:剝皮寮的記憶相本

活動二:古早厝大變身

2-2-2 認識居住地方的古蹟或考

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1-3-3瞭解人們對地方與環境

認識與感受有所不同的原因。

三、說故事的房子

活動一:拜訪老房子

活動二:從一條長長的河流去探險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

文特性。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

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

特色。

四、熱鬧的淡水河

活動一:觀察水岸的城市

活動二:搭乘淡水河上的戎克船

活動三:尋找水上交通工具

1-2-6 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合

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

1-2-7 說出居住地方的交通狀

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

的關係。

7-3-4瞭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

量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1-3-8瞭解交通運輸的類型及其

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10

主題 學習活動 分段能力指標

五、剝皮寮在哪裡

活動一:穿越時空遊艋舺

活動二:從老地圖中找剝皮寮

活動三:和郊商做生意

1-2-4測量距離、閱讀地圖、使

用符號繪製簡略平面地圖。

2-2-1了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

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1-3-4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

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

空間組織。

7-3-4了解產業與經濟發展宜考

量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六、老地名故事多

活動一:幫剝皮寮找名字

活動二:古今地名小偵探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

文特性。

2-3-2 探討臺灣文化的淵源,並

欣賞其內涵。

3-3-1依自己的觀點,對一組事

物建立起分類和階層關係。

七、古早厝排排站

活動一:排一排古早厝的臉

活動二:幫剝皮寮拍張照

活動三:拓印古早厝的裝飾花樣

2-2-2 認識居住地方的古蹟或考

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4-3-3 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

術形式。

八、古早厝怎麼蓋

活動一:摸一摸牆的表情

活動二:建築的生活智慧

活動三:小小建築師大顯身手

1-2-8覺察生活空間的型態具有

地區性差異。

1-3-9分析個人特質、文化背

景、社會制度以及自然環境等因

素對生活空間設計和環境類型

的影響。

九、剝皮寮老店家

活動一:剝皮寮的一天

活動二:消失的行業

活動三:來剝皮寮喝茶唸歌

2-2-1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

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

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

特色。

11

主題 學習活動 分段能力指標

十、故事巷聽講古

活動一:從前從前的生活

活動二:老店紀念章

1-2-2 描述不同地方居民的生活

方式。

1-3-2 了解各地風俗民情的形成

背景、傳統的節令、禮俗的意義

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十一、動手做小工坊

活動一:三輪車跑得快

活動二:動手做線裝書

1-2-7說出居住地方的交通狀

況,並說明這些交通狀況與生活

的關係。

8-2-1舉例說明為了生活需要和

解決問題,人類才從事科學和技

術的發展。

十二、懷舊童玩大家玩

活動:童玩大挑戰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

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

達對家鄉的關懷。

1-3-1瞭解生活環境的地方差

異,並能尊重及欣賞各地的不同

特色。

伍、展間動線

主題三、說故事的房子

主題四、熱鬧的淡水河

主題五、剝皮寮在哪裡

主題六、老地名故事多

主題七、古早厝排排站

主題八、古早厝怎麼蓋

主題九、剝皮寮老店家

主題十、故事巷聽講古

主題十一、動手做小工坊

12

陸、參考資料

一、張瓈文、吳聖慧,《剝皮寮歷史街區再利用規劃研究》,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2004.09。

二、張瓈文、黃明莉,《剝皮寮歷史街區口述歷史訪談 1》,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2004.10。

三、張瓈文、吳聖慧、曾敬淳,《剝皮寮歷史街區建築調查研究》,臺北市鄉土教

育中心,2004.11。

四、張瓈文,《剝皮.蛻變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5.04

五、張瓈文,《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學習地圖 1》,2005.04。

六、張瓈文、黃明莉、楊國慶,《剝皮寮歷史街區口述歷史訪談 2》,臺北市鄉土

教育中心,2006.07。

七、張瓈文,《剝皮寮見鄉土》,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6.07。

八、臺北市教育局,《剝皮寮的故事展覽專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9.11。

民國 93年 12月

21日舉辦臺北

市鄉土教育中

心第一屆「剝皮

寮志工培訓」,

吸引老松國小

退休教師、家長

和社區人士熱

烈參加。

民國 95年 2月 23

日臺北市鄉土教

育中心以「歡喜慶

開館,活化展新

貌」為主軸,對外

正式開館。時任市

長的馬英九先生

親臨揭幕。

13

主題一

舊建築新生命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剝皮寮的新生命 從臺北鄉土教育中心的相關服務設施,探索剝

皮寮的再生。

活動二:殘跡保留的現場 從殘跡保留的磚牆,了解剝皮寮的保存歷程。

14

活動一:剝皮寮的新生命

(一)教師提問:剝皮寮原來是一間一間的民宅,現在改成「臺北市鄉土教育中

心」,開放讓大家來參觀,你能找出哪些是作為一處展示館的

服務設施嗎?

學生回答:電梯、廁所、服務臺、指示牌、展示板、志工室、無障礙坡道、

消防設備、廣播設備、戶外舞台等都是鄉土教育中心的設施。

(二)教師提問:對於這樣的規劃,你有什麼看法?說一說理由。

學生回答:(自由發表)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相關設施

寬敞的大樓梯和電腦查詢系統 無障礙電梯

亭仔腳的解說牌 解說摺頁

提問後給學生 3分

鐘,自由做觀察。

15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相關設施

服務臺 前面是戶外舞台,後面是廁所。

槽型鋼柱的廣播和照明 參觀小宣言立牌 消防栓和燈具

參觀平面配置圖 無障礙坡道 二樓志工室

16

活動二:殘跡保留的現場

(一)教師提問:入口大廳有兩堵用玻璃罩起來的磚牆,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

特別的地方?從這兩堵牆你讀到了什麼訊息?

學生回答:1、這兩堵牆好像斷掉了,邊緣凹凹凸凸又參差不齊。

2、用玻璃和鋼骨把殘缺的磚牆罩起來,牆才不會繼續崩塌。

3、旁邊有解說牌,說明民國 88年 6月 16日「殘跡保留」

的故事。

(二)統整:這兩堵牆訴說剝皮寮保存和拆除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的衝突。從

強化玻璃中的殘缺磚牆,帶領大家進入剝皮寮的保存和再生。

入口大廳的兩堵磚牆

解說牌

東側保留的磚牆

西側保留的磚牆

殘跡保留

民國 88年 6月 16日公部門執行剝皮寮拆遷工作,上午 9 時起斷水、

斷電,並進行人員淨空;廣州街 127巷以東的建物後側部分被拆除,引發

爭議。此殘跡不僅保留了過去建築的特色,還凍結了當時衝突的場景,呈

現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

入口大廳是由原廣州街 99、101、103號三戶打通。透過留存拆除的

建物材料再利用,和適當的加入當代設計元素,以新舊融合手法,讓舊建

築再利用呈現各階段的文化意涵和特色。

17

主題二

剝皮寮的前世今生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剝皮寮的記憶相本 藉由影像了解剝皮寮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

活動二:古早厝大變身 認真閱讀圖文資料,了解剝皮寮的歷史和整

修過程。

18

活動一:剝皮寮的記憶相本

(一)教師指導語:請閱讀「剝皮寮的記憶相本」中的「從前」、「變裝」和「重

生」內容,看看剝皮寮從過去到現在的改變。

(二)教師提問:請從窗戶上所呈現的影像,選出你認為最能代表「從前」

和「現在」(重生)的影像各一張,並說一說挑選的理由。

學生回答:(自由發表)

古早厝大變身入口

剝皮寮的記憶相本

從前、變裝、重生

【從前】阿花光著腳在亭仔腳下奔跑,阿國躲在巷子裡捉迷

藏,大胖昨天剛搬走。大家都漸漸長大,剝皮寮卻漸漸的變老了……

【變裝】剝皮寮原本屬於老松國小校地範圍,因為政府決定收

回拆遷,而使原先居住的民眾發動抗議。經過好多次的溝通與協

調,大家才終於達成共識,保留剝皮寮原本的樣貌。

【重生】經過數年的修復重建,剝皮寮有了融合現代與傳統的

新面貌。這裡也成立了臺北巿鄉土教育中心,大小朋友都來造訪、

參觀,讓古早厝又再度熱鬧起來……

從大廳沿著樓梯上二樓。

窗戶上的影像

19

窗戶上的影像--古早厝穿新衣

現在面貌的影像

從前面貌的影像

20

活動二:古早厝大變身

(一)教師指導語:這個展間周圍陳列著「剝皮寮大事記」和「古早厝大變身」,

還有兩座建築模型,請同學仔細觀賞,就可以瞭解剝皮寮歷

史和整修過程。等一下,老師會從裡面出題目考考大家。

學生操作:1、閱讀「剝皮寮大事記」和「古早厝大變身」的圖文紀錄。

2、觀察「長壽號茶桌仔店」和「宋協興米店」建築模型。

古早厝大變身入口

剝皮寮大事記

宋協興米店模型

長壽號茶桌仔店模型

彎下腰,下階梯

進入拱門內。

長壽號茶桌仔模型

21

(二)教師指導語:現在分作建築組和歷史組二組,建築組同學站在「古早厝大

變身」前,歷史組組同學站在「剝皮寮大事記」前,老師分

別從裡面出題目,請各組同學找答案。

建築組題目 歷史組題目

1 左邊的建築模型是剝皮寮的哪一棟

建物?(廣州街 153號宋協興米店)

「福皮藔街」名稱最早出現在哪一

年?(清嘉慶 4年,西元 1799)

2 右邊的建築模型是剝皮寮的哪一棟

建物?(廣州街 161號長壽號茶桌

仔店)

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西元 1898年曾

住在臺灣哪裡?(今廣州街 123號)

3 舊建築如何做結構補強?(用 H型

鋼骨、鋪設鋼承板、澆灌混凝土)

剝皮寮在何年何月進行拆遷,原住

戶全部全部搬離?(民國 88年 6

月)

4 經過防腐處理的木料,保存期限可

以到達多少年?(100-150年)

哪一年在剝皮寮設立「臺北市鄉土

教育中心」?(民國 92年 8月)

5 噴灑何種藥劑可清除建物上輕微的

附著物?(二氧化矽)

西元 1941年剝皮寮被劃歸為哪一

所學校的校舍?(老松國民學校)

6 在哪一間的廊柱上可看到新舊材料

交疊在一起的工法?(廣州街 117

號)

西元 2010年臺北市政府將剝皮寮

的建築物登錄為哪一種類別的文化

資產?(歷史建築)

剝皮寮的前世今生

剝皮寮歷史街區指北鄰老松國小南校舍、西接康定路、南面廣

州街、東至昆明街所圍成之街廓。康定路 173巷的剝皮寮老街是清代艋

舺通往古亭庄空間上必經的道路,街區內保存清代、日治、光復後不同

時期的建築特色,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和庶民

生活空間具保存和教育價值。

剝皮寮緊鄰百年老校老松國小,自日治時代因都市計畫被劃入學校

用地,民國 77 年起開始一連串徵收補償作業,至民國 88年 6月剝皮寮

如期納入老松國小用地,以文化資產保存與學校教育共構的原則進行規

劃。臺北市教育局於民國 92年 8月成立經營團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展開剝皮寮的活化再利用。歷經長期的規劃和修復,剝皮寮歷史街區東

側於民國 95 年 2月 23日開館,繼而民國 98年 8月 29西側開館,自此

全區開放,邁入展新面貌。

可分組競賽

22

23

民國 93年 2月 21日召

開「剝皮寮空間構想第

五次諮詢會議」

,邀集學者專家到現場

討論修復再利用的相

關議題。

24

剝皮寮大事記(摘錄)

【西元 1941年】依據都市計畫,將剝皮寮劃定為老松國小用地。

【西元 1988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開始進行剝皮寮土地徵收。

【西元 1999年】剝皮寮拆除。

【西元 2003年】剝皮寮老街東側修復再利用工程動工。成立臺北市鄉

土教育中心。「章太炎故居」列為臺北市歷史建築。

【西元 2006年】剝皮寮老街東側修復再利用工程落成,暨臺北市鄉土

教育中心開館。西側修復再利用工程動工。

【西元 2009年】剝皮寮老街西側修復再利用工程落成,暨全區開館。

【西元 2010年】臺北市政府登錄「剝皮寮歷史建築群」為歷史建築。

25

主題三

說故事的房子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拜訪老房子 感受老房子再利用的空間氣氛。

活動二:從一條長長的河流去探險 藉由動畫認識淡水河的特色。

26

活動一:拜訪老房子

(一)教師指導語:請各位同學從拱門進去後,依序坐在長條椅上。

(二)教師提問:靜靜地坐在這個展覽的空間,你看到些什麼?感受到些什麼?

學生回答:1、我看到古早的郵筒、拱形的紅磚門、木板的拉門和天花板

的木梁,感覺很復古。

2、我看到地上有會動的畫面,覺得很新奇。

3、我看到阿弟仔、阿妹仔、阿嬤、阿公等剝皮寮一家人。

(三)統整:這是間充滿故事的老房子,讓我們跟著剝皮寮的一家人,一起聽老

房子說故事。

剝皮寮一家人

郵筒上的明信片

地面上的動畫

長條椅

從拱門進去

進入拱門就是

展間,猶如穿越

時光隧道般。

27

活動二:從一條長長的河流去探險

(一)教師指導語:郵筒上有張明信片,讓我們寄出明信片,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學生操作:學生推動郵筒上的明信片,啟動地面的動畫。

動畫配音

阿公:從前有間會說故事的房子,房子裡藏著很多祕密和好玩的事情喔!

阿弟仔和阿妹仔:哇!是阿公的聲音。

阿公:你們想知道它躲在哪裡嗎?就跟著我從一條長長的河流開始探險去!

旁白:你也想和他們一同去探險嗎?請先完成這張拼圖喔!點選畫面上的圓圈。

只要在圓圈上

輕輕揮動或踩

踏,就能觸動

畫面。

28

(二)教師提問:臺北盆地有一條最重要的河流,它匯集了盆地內的大小支流,

然後注入大海,你知道是哪一條嗎?

學生回答:淡水河。

(三)教師提問:請同學說一說從動畫中看到淡水河有哪些特色?然後再點選動

畫上的圓圈,看看出現哪些畫面?

學生操作:四位學生依序點選畫面上的圓圈,點選後出現的圖片。

學生回答:1、曾經是臺灣少數具有航運功能的河川 [淡水港口]

2、沿岸港口是臺灣北部的經濟發展起點

[往來頻繁的竹筏商船]

3、孕育灌溉大臺北地區 [臺北水道水源地]

4、擁有豐富濕地生態資源 [紅樹林生態園區]

(四)統整:淡水河是臺灣少數具有航運功能的河川,沿岸港口是臺灣的經濟發

展的重心。

延伸學習

為什麼淡水河是臺灣少數具航運功能的河川?請根據臺灣的氣候和

河川特性來回答。

參考答案:1、臺灣北部四季有雨,所以淡水河流量豐富且穩定,早期可

局部通航,人們利用船隻運送物品,進行交易。

2、臺灣其他河川由於冬夏季水量變化大,所以不利航行。

剝皮寮一家人

阿弟仔:小學三年級,充

滿好奇心,最喜

歡聽故事。

阿妹仔:小學四年級,喜

歡 旅 行 和 拍

照,熱愛冒險。

阿 嬤:愛喝茶聊天和唱

卡拉OK。

阿 公:在龍山寺當義

工,熟悉臺灣歷

史典故。

淡水河沿岸港口的重要性,

並不侷限於臺灣北部而已。

29

主題四

熱鬧的淡水河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觀察水岸的城市 從淡水河流域的地圖了解沿岸有哪些

聚落。

活動二:搭乘淡水河上的戎客船 藉由觀察迷你版的戎客船,了解以前淡

水河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活動三:尋找水上交通工具 能將水上交通工具依照動力來源加以

分類。

30

活動一:觀察水岸的城市

(一)教師提問:踏進這間展覽的空間,你看到哪些吸引你的東西?

學生回答:1、看到一艘帆船。

2、看到一張西元 1933年的大地圖。

3、看到一個船舵。

(二)教師提問:請觀察這張西元 1933年的淡水河流域地圖,說一說,從地圖

的觀景窗中你看到些什麼呢?

學生操作:學生輪流從小圓洞的觀景窗看到沿岸各聚落的老照片。

學生回答:1、我從新莊的觀景窗中看到彎曲狹窄的商店街道。

2、我從艋舺的觀景窗中看到河流和長長的堤防。

3、我從大稻埕的觀景窗中看到有許多工人在船邊搬運貨物。

4、我從淡水的觀景窗中看到河面上有許多船隻。

5、我從關渡的觀景窗中看到河流、樹木和山。

6、我從松山的觀景窗中看到河流和房子。

(三)統整:早期淡水河河水流量穩定,加上流域物產豐富,沿著淡水河岸逐漸

形成不同的聚落,並發展成臺灣政治與經濟的重心。

艋舺淡水河邊的木材集散地(1920)

戎克船

船舵

淡水河地圖

31

19世紀末期,淡水河航道

逐漸淤塞,沿岸聚落也因此

沒落。所以此處用西元 1933

年的地圖來看水岸聚落,時

空上其實有點落差。

淡水河流域的本活動主要

目的在引導學生觀察淡水

河流域有哪些水岸城市?

其中觀景窗中所看到的照

片並非代表 1933年現況。 淡水河流域

淡水河流域長度大約 158.7公里,是臺灣第三長的河流,流域包

含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流經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縣

以及小部分的宜蘭縣,全臺約四分之一的人口都要仰賴淡水河生活。

早期因為河水流量穩定,加上流域物產豐富,人們都利用河流運

送物品交易。上游的河港將物資集中,中游則負責轉運作業,而下游

的淡水港則將外地的貨品送往臺北盆地,並輸出貨品到外地。

臺北市大觀(西元 1933年)《臺灣鳥瞰圖》

32

延伸學習

一、為什麼這些聚落的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

參考答案:1、以前人口較少,低矮的平房就足夠提供人們居住。

2、以前的建築技術和材料,比較適合蓋一層樓的平房。

二、為什麼這些聚落的街道較彎曲狹窄?

參考答案:彎曲狹窄的街道具有防風和防盜功能。

艋舺淡水河邊的木材集散地

淡水河沿岸的聚落

100 多年前的淡水河是臺灣少數具有航運價值的河流。清朝和

英國簽訂天津條約後,滬尾便被選為對外通商口岸之一,並在清同

治元年(1862)開放港口貿易。聚落是人們共同居住、生活與工作

的地方。淡水河流域沿岸聚落,發展成臺灣政治和經濟的重心。

【淡水】(滬尾)

早期主要負責輸入從大陸來的生活用品,如建材、陶瓷或布

料,同時並將茶、煤、樟腦等輸出。到了同治、光緒年間,洋樓林

立的淡水,已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

【關渡】(干豆門、江頭)

早期因位於淡水河的出海口而成為運貨的必經之地,也是商船

的避風港。康熙 51年(1712)在港口前建立北臺灣第一座媽祖廟,

廟前為漢人、原住民交易地點,顯現當時關渡商業的興盛發展。

【萬華】(艋舺)

艋舺位於河川交匯處,河床深廣,水運便利可達臺北盆地各聚

落。在嘉慶中期後,取代新莊河港,成為北臺灣的發展重心。

【南大同區】(大稻埕)

清同治年間,英商在大稻埕設立製茶據點,茶葉買賣帶動大稻

埕的繁華,並逐漸取代河岸淤積的艋舺。光緒時期,臺灣首任巡撫

劉銘傳選定大稻埕為商業中心,因而更加繁榮。

【新莊】(興直庄)

清代中期,新莊成為新的貨物集散地。不僅從廈門來的大船能

直航到新莊,淡水河流域的物資也可透過小船由新莊轉往其他地

方。乾隆、嘉慶時期,由於河道淤積,商船乃改停泊於下游的艋舺。

【松山】(錫口)

位於臺北及宜蘭中間的交通要道,港灣沿著基隆河形成到現今

的饒河街,同治年間熱鬧興盛,現在仍保留叫「渡船巷」的老巷道。

33

活動二:搭乘淡水河上的戎克船

(一)教師指導語:早期在淡水河上可以看到一種叫「戎克船」的交通工具,這

裡有一艘迷你版的,請同學上船搭乘看看。

學生操作:每次二人站上戎克船搭乘。

(二)教師提問:說說看這艘迷你版「戎克船」有哪些特徵?

學生回答:這艘船有風帆(帆布、尾桅),船首左右雕有一雙凸出的魚眼。

(三)統整:「戎克船」是從清代到近代往來臺灣海峽的主要交通工具。

哇!

水上有好多帆

船,好熱鬧

啊!

嘿!

快來看看這

艘船,好大

啊!

縮小版的戎克船

入口

戎克船和紅頭船

【戎克船】

junk(中國式帆船),一說

由馬來語的「dgong」或「jong」

所演變,另一種說法是由閩南

語發音的「船」轉音而來。戎

克船是16-17世紀往來東亞及

臺灣周遭的貿易船隻,由於吃

水不深,可以駛達艋舺和大稻

埕等內港。

【紅頭船】

淡水河內陸港口重要的交

通工具。當大型帆船無法深入

內地,戎克船就直接卸貨於俗

稱「紅頭仔」的小型木造貨船。

34

活動三:尋找水上交通工具

教師提問:請找出眼前的交通工具中,哪些屬於水上的?

把它放到河面,並按照動力來源做分類。

學生操作:站在船舵前,將木盒內正確的水上交通工具磁

鐵放到河面(能夠吸附上去的,就是正確的水

上交通工具)。

學生回答:人力:獨木舟、竹筏、舢舨

風力:戎克船、紅頭船

機械力:輪船

延伸學習

水上飛機也是水上交通工具之一,你知道臺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在哪裡?

參考答案:臺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在西元 1941年建立於淡水。

站在船舵前操作

35

主題五

剝皮寮在哪裡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穿越時空遊艋舺 透過古蹟地圖,認識艋舺的街道和古蹟。

活動二:從老地圖中找剝皮寮 比對不同時代的地圖,了解剝皮寮及其附

近的變遷。

活動三:和郊商做生意 了解清代淡水河的進出口貨品。

36

活動一:穿越時空遊艋舺

教師提問:阿公和阿妹仔從龍山寺出發,要去拜訪剝皮寮,你能說出幾種

路線呢?請操作阿公和阿妹仔的人偶,並說出每一種路線沿途

會經過的街道和古蹟(教師也可自訂不同路線,讓學生操作)。

學生操作:操作阿公和阿妹仔的人偶,遊歷艋舺。

學生回答:1、沿著廣州街上的龍山寺往東,直走到達剝皮寮。

2、沿著廣州街上的龍山寺往西,到西園路口右轉往北,經佛具

街、青山宮,在貴陽街右轉後往東,到康定路口右轉往南,

經老松國小到達剝皮寮。

艋舺地名由來

艋舺是萬華的舊地名。昔日平埔族凱達格蘭人使用獨木舟載運貨物在此地

與漢人交易,「艋舺」即平埔族語「獨木舟」的意思。嘉慶以後,艋舺成為淡水

河流域重要的出口貨物集散中心。貴陽街舊名蕃薯市街,為艋舺興盛的起點,

而「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諺語,更顯示出艋舺是當時北臺灣最繁榮的地方。

操作阿公和阿妹仔

人偶,遊歷艋舺。

觸按每一處

古蹟上方按

鈕,可以聽

到簡介。

37

龍山寺

青山宮

祖師廟

老松國小

剝皮寮

佛具街

學海書院

育嬰堂碑

青草巷

地藏庵

艋舺教會

艋舺的古蹟

【艋舺龍山寺】

興建於清乾隆 3年(1738),是艋舺三邑人(晉江、惠安、南安)

的信仰中心。寺內主祀觀世音菩薩,建築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興建於清乾隆 52年(1787),與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

臺北三大廟門。主要祭祀的是清水祖師,為安溪人的守護神。

【學海書院】

創建於清道光 17年(1837),日治時期改設「國語」學校(老松國

小的前身)。後高氏族人承購,改為高氏宗祠至今。

【艋舺青山宮】

創建於清咸豐 4年(1854),主祀靈安尊王。每年農曆 10月 22日

為慶祝主神青山王的誕辰,青山宮都會舉行盛大慶典。

【老松國小】

西元 1896 年創立,當時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

校址在艋舺學海書院內。西元 1907年改為「艋舺公學校」,並移至現址。

【艋舺育嬰堂】

清同治 9年(1870)由淡水同知陳培桂創立,專門收容孤兒與貧困

子女。西元 1899年與其它救助機構整併,成為臺北仁濟醫院的前身。

38

活動二:從老地圖中找剝皮寮

教師提問:透過大型地圖遊歷艋舺後,找一找哪裡還藏有地圖呢?

學生回答:我看到這裡有個櫃子,也有小張一點的地圖。

(一)教師提問:這個櫃子中有幾張艋舺的老地圖,請同學拉開每一層的抽屜,

找到剝皮寮、老松國小和龍山寺的位置,並且仔細觀察剝皮寮

老街有什麼變化?

學生操作:拉開每一層,仔細觀察地圖的變化。

學生回答:1、第一層地圖(西元 1895年)的剝皮寮老街彎彎曲曲的,而

且很長很長,北邊還有一處面積很大的蓮花池。

2、第二層地圖(西元 1909年)的剝皮寮老街被道路切成了幾

段,老街的北邊出現了艋舺公學校。

3、第三層地圖(西元 1914年)的剝皮寮周邊蓋了整排密密麻

麻的房子。

4、第四層地圖(民國 80年)看到老松國小的校名,剝皮寮已

經很接近現在的樣子。

第一層 光緒 21年(1895)

清代的臺灣街道大多呈彎曲形

狀,可能是因為地形或是防禦、風水

的不同考量。北方的蓮花池為現今康

定路、老松國小的一帶。

第二層 西元 1909年

這是張鳥瞰圖,由空中往下看房

子,很特別吧!當時已經有艋舺公學

校,找到了嗎?

39

第三層 西元 1914 年

日治時代這裡叫北皮藔街,採共

同壁方式興建,以緊密聚集的方式蓋

起街屋,隨著人口增加,地圖上的房

子也變得密密麻麻的。

第四層 民國 80年(1991) 看看剝皮寮街區是不是很接近現在的樣子呢?你還看到什麼變化嗎?

老地圖第一層

老地圖第四層

剝皮寮的位置

清代的剝皮寮老街(今

萬華區康定路 173 巷)向西

經頂新街(今西昌街)達龍

山寺,向東至萬安街(今龍

山國中附近)達古亭庄(今

古亭捷運站一帶)。日治時

代街區改正,開闢周邊道路

(今廣州街、康定路、昆明

街),剝皮寮老街東西側被

截斷。

40

延伸學習

你覺得將同一個地區,但不同時代的地圖加以對照,有什麼收穫?

參考答案:將不同時代的地圖加以對照,可以看到一個地區的變化。例如街

道、建築物的改變,甚至有的連名稱都變了。

老松校名變遷

日治時代由公學校、小學校構成的初等國民教育。公學校以臺

灣人兒童為招收對象,小學校則以日本人兒童為招收對象。公學校

和小學校均成立於西元 1898年,原住民就讀的公學校,自西元 1905

年成立,至西元 1941年,三者全部改成國民學校。

【西元 1896 年】創立於艋舺學海書院,校名為「臺灣總督府

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

【西元 1897 年】校址遷到艋舺祖師廟。

【西元 1907 年】改稱「艋舺公學校」,校址移至現址(蓮花池畔)。

【西元 1911 年】改稱「老松公學校」。

【西元 1941 年】改稱「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

【西元 1945 年】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西元 1966 年】全校計 158班,學生人數達 11,110人,創下學生

數和班級數最高紀錄。

【西元 1968 年】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西元 1990 年】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

學」。

日治時代老松公學校的

校門、校旗和校長。

41

活動三:和郊商做生意

(一)教師提問:看看這張「淡水河岸貨運」圖和旁邊的木箱,說一說清代淡水

河流域有哪些進出口的貨品?

學生操作:打開木箱蓋子,觀察裡面的進出口貨品。

學生回答:我看到有出口貨品有米、糖、樟腦;進口貨品有布帛、絲綢、

金銀紙。

淡水河岸貨運圖

(二)統整:清代艋舺聚集了許多的郊商,將從淡水河流域匯集而來的特產出口

到外地,再從外地將民生必需用品進口到臺灣。

翻開蓋子,看看有哪

些進出口貨品?

郊商

清代從事貿易的公司商號聯合成

立同業公會,叫做「郊」,或稱「行

郊」、「郊行」,而參與公會的商號

就叫「郊商」。

清代艋舺聚集了許多的郊商,艋

舺郊行依貿易地點不同,區分為泉

郊、北郊。郊商通常在港口市街開設

店舖和棧間(倉庫),規模大者自置

船隻出海貿易,稱為船頭行,像剝皮

寮的永興亭;規模小者僅接受船戶或

水客委託販賣商品,或代為收購土

產,收取佣金。

42

進出口貨物百寶箱

延伸學習

臺灣在不同時期的進出口貨品,有什麼不同?

參考答案:

時期 進口商品 出口商品

荷西時期 中國絲織品、瓷器、南洋香料 蔗糖、稻米、鹿皮

明鄭時期 軍火、布料 蔗糖、稻米、鹿皮

清領時代前期 紡織品、食物、其他日用品 稻米、蔗糖、鹿皮、鹿脯

清領時代後期 鴉片、紡織品 茶、蔗糖、樟腦

日治時期 機器設備 稻米、工業原料

中華民國時期 石油、工業原料、礦物 前期是農業、家電等加工

品,後期是電子科技產品。

郊商和進出口貨物

出口的物品以從淡水河流域匯集而來的特產為主,包括大菁(一種

可做染料的植物)、木材、苧麻、樟腦、米等;進口物品則多是民生必

需用品,如金銀紙、布帛、綢緞、陶瓷器、磚石、藥材等。明末清初臺

灣製造業尚不發達,金銀紙多是從福建沿海進口。

出口貨品:米、糖

進口貨品:布帛、絲綢

出口貨品:樟腦

進口貨品:金銀紙

43

主題六

老地名故事多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幫剝皮寮找名字 透過九宮格的顏色配對,了解剝皮寮在不同時

代的名稱。

活動二:古今地名小偵探 認識古今地名的由來。

44

活動一:幫剝皮寮找名字

(一)教師指導語:請你翻動九宮格,把相同顏色的時間和名字配對起來,幫剝

皮寮找到名字。

學生操作:翻動九宮格,把相同顏色的年代和地名配對起來。

(二)教師提問:從顏色的配對中,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回答:發現剝皮寮在不同年代有不同名字喔!

配對結果

剝皮寮的地名由來

「寮」指簡陋的屋舍。為什麼

叫剝皮寮?究竟要剝什麼皮呢?剝

獸皮?剝樹皮?還是純粹只是「北

皮」的閩南發音?日文的「福皮藔」

發音為「ふくひりょう」

(Fukuhiryo),而「福地藔」為「ふ

くちりょう」(Fukochiryo),「北皮

藔」則是「ほくひりょう」

(Hokuhiryo)。推論從清代到日治

時代,將福皮藔街改成福地藔街再

改名成北皮藔街,是由發音相近轉

換而來。因此「剝皮寮」的名稱可

能源自發音相似的「北皮藔」閩南

語發音。

45

活動二:古今地名小偵探

(一)教師提問:請先猜猜看滬尾、干豆門(江頭)、大稻埕、艋舺、八芝蘭、

水返腳,這些老地名是現在的哪裡呢?

學生回答:滬尾-淡水,干豆門(江頭)-關渡,大稻埕-迪化街和延平北

路一帶,艋舺-萬華,八芝蘭-士林,水返腳-汐止。

(二)教師指導語:老地名都有自己的故事,請將老地名一一向上拉起,看看你

猜得對不對? 並且探查老地名的故事。

學生操作:將老地名一一向上拉起,探查老地名的故事。

八芝蘭?

滬尾?

干豆門?江頭?

大稻埕?

水返腳?

艋舺?

46

延伸學習

上面的這些古今對照的地名,如果讓你重新命名,你會選擇舊地名,還是現

在的地名,或是你有更好的名稱?例如:選擇艋舺?萬華?或者重新命個地名?

說一說選擇或命名的原因。

地名的故事

【滬尾】(Hōo-bué/Hōo-bé)

「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河口地帶,因為位在

淡水河口末端,常見設滬捕魚,所以淡水有滬尾之稱。

【八芝蘭】(Pat-tsi-lân)

八芝蘭是平埔族語 Pattsiran的譯音,意指在地的溫泉。清末時,

當地讀書科考風氣興盛,便改名為士林,代表士子如林的意思。

【干豆門、江頭】(Kan-tāu -bûn)

為平埔族語 Kantou的譯音,意思是猴山。到了清乾隆時期稱關渡,

日治時代改為江頭,光復後又改名關渡。

【大稻埕】(Tuā-tiū-tiânn)

今日的南大同區,從前常見種植水稻,並有一個公用的大曬榖場,

所以叫做大稻埕。

【水返腳】(Tsuí-tńg-kha)

位於基隆河中游的河岸,意指潮水只漲到這裡為止,然後就退返

了。所以,汐止以前稱水返腳。

【艋舺】(Báng-kah)

艋舺又稱文甲,是平埔族「獨木舟」的意思,因為以前平埔族多以

獨木舟載運貨物在此與漢人交易,所以有艋舺之名。西元1920年改稱萬

華至今。

47

主題七

古早厝排排站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排一排古早厝的臉 藉由拼圖遊戲,欣賞剝皮寮、迪化街、

三峽和大溪老街的不同面貌。

活動二:幫剝皮寮拍張照 認識剝皮寮的建築部位名稱,並欣賞建

築之美。

活動三:拓印古早厝的裝飾花樣 從拓印建築裝飾圖案,欣賞建築之美。

48

活動一:排一排古早厝的臉

(一)教師指導語:每條老街就像人的臉,長得都不一樣,這裡有臺灣北部四條

老街的街屋立面,請你分別排一排,就可以看清楚每一張古

早厝的臉。

學生操作:分別完成剝皮寮歷史街區、大稻埕迪化老街、三峽老街、大溪

和平老街的立面拼圖(排完後記得放回右側的凹槽)。

(二)教師提問:請從完成圖中,說一說四條老街有什麼不同的特色?

學生回答:(自由發表)

這個展間有三個活動,教師可以

統一說明後,分組進行操作。

老街特色

【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保有清代長形連棟店屋的特色,也保有日治時代街屋立面

的形式,立面裝飾主要以材料與立面分割的變化構成,混搭不同時期

的建築材料。

【大稻埕迪化老街】

迪化街位於大稻埕,建築風格多元,包括閩南式建築、洋樓式樣、

仿巴洛克建築和現代主義式樣,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立面。

【三角湧老街】(三峽)

以紅色清水磚為主要材料,目前仍保留著清代紅磚拱廊亭仔腳和

日治時代巴洛克風格的精緻雕刻立面。

【大溪和平老街】

多為單層建築,商家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梁柱圖案,呈現

出華麗的巴洛克式牌樓。浮雕則結合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形成中西樣

式並存的建築特色。

49

古早厝的臉完成圖

剝皮寮歷史街區

大稻埕迪化老街

三角湧(三峽)老街

大溪和平老街

50

活動二:幫剝皮寮拍張照

(一)教師指導語:這是臺什麼玩意兒?如何幫剝皮寮拍張照?自己試試看吧!

學生操作:輕按畫面中建築物上的照相機兩下,就會出現剝皮寮的照片。

(二)教師提問:請用一句話來說明你所拍到的照片。

學生回答:1、好像走回時光隧道中,古色古香的。

2、這裡到處精雕細琢,好像來到電影拍攝的場景。

3、我認識了好多照片上的名稱,這些名稱好特別,大部分都

是我沒聽過的。

排一排古早厝的臉

幫剝皮寮拍張照

女兒牆 凸柱

綠釉鏤空花磚

花臺

間柱

拱圈騎樓

51

綠釉鏤空花磚

紅磚砌成圓拱型的窗楣,中間窗臺以綠

釉鏤空花磚作為裝飾。

間柱

廣州街 161號為四柱三間的磚造間柱。

花臺

依附於腰牆上,多在開窗下方。三段式

的花臺,其鏤空和凹凸的變化,豐富了

立面的造型。

凸柱

柱子的頂端為圓球型和花草型,起源於

拜占庭的建築樣式,盛行於 20年代。

女兒牆

指屋簷上建置一道像欄杆的矮牆,因為

古代女人比較矮,所以叫做女兒牆。在

西洋建築中用來擋住天溝中的雨水,將

屋頂排水導入落水管內。

拱圈騎樓

新建的立面多有騎樓,戶戶之間以拱圈

相隔,但許多拱圈已毀損,改為方正的

混凝土平梁,只有幾棟仍然保留拱圈的

騎樓。

按下照相機後,畫面就

會出現照片和簡介。

52

活動三:拓印古早厝的裝飾花樣

教師指導語:古早厝的立面有著不同的裝飾花樣,有花草植物裝飾,也有幾何紋

樣,讓每間房子都有獨特的外表。請選擇自己喜歡的花樣,將它拓

印起來。

學生操作:將喜歡的花樣,拓印在自己的筆記本或學習單上。

宋協興字號 天秤飾 勳章飾

拓印需花較多時間,可以小組為單位,共

同完成一個作品,或者在團體學習活動告

一段落後,讓學生再回頭自由操作體驗。

拓印方法

簡易的拓印

方法是將紙張平

放在圖案上,用

鉛筆左右來回塗

磨,當圖案面都

磨擦周到,便算

完成了。

53

主題八

古早厝怎麼蓋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摸一摸牆的表情 從觸摸不同的建築材料,瞭解剝皮寮有

各種不同的的牆面。

活動二:建築的生活智慧 認識不同的建築形式所對應的建築智

慧。

活動三:小小建築師大顯身手 透過動手組裝牌樓厝,瞭解牌樓厝的建

築的組成。

54

活動一:摸一摸牆的表情

(一)教師提問:剝皮寮的牆面有好多種,說一說你看到哪些種類的牆?然後請

你摸一摸,感受一下牆的表情。

學生操作:摸一摸每片牆,感受不同的材質。

學生回答:看到顏止磚牆、石造牆、斗砌牆、土埆牆、卵石牆、雨淋板 牆、

編竹夾泥牆等。

(二)統整:剝皮寮牆面因為建造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需求和功能,加上建造

的時間可能也不同,所以呈現多樣的材料和砌法。

延伸學習

除了上面這幾種外,你還知道有哪些種類的牆?

參考答案:玻璃帷幕牆、鋼筋混凝土牆、磚牆、木板牆等。

土埆

紅磚

水泥

石造

編竹夾泥牆

牆的表情

編竹夾泥牆

編竹夾泥是日治時期常

見的壁體作法。以樹枝、竹

片或芒草為骨架,再以黏土

和米糠混合的土層覆蓋,表

面抺灰泥修飾而成。

牆的表情

剝皮寮可以

看到顏止(只)磚

牆、石造牆、斗砌

牆、土埆牆、卵石

牆、雨淋板牆等多

種牆的表情。

55

活動二:建築的生活智慧

教師提問:先看看上層的圖案,說一說這四種建

築形式的造型有什麼特色?然後再

掀開板子,看看下層的圖案和說明。

學生回答:1、造型像機器人的房子。

2、像踩著高蹺的房子。

3、像戴了一頂帽子的房子。

4、像間會走路的房子。

學生操作:掀開板子,看看上層和下層的圖案,

對照每一種建築形式所蘊含的生活

智慧。

上層:建築形式 下層:建築的生活智慧 說明

一圈一圈的亭仔腳

在商業蓬勃的市街,每戶

之間以拱圈相隔,留出一個方

便買賣,並供行人遮風蔽雨的

連續廊道,就是「亭仔腳」。

現稱為「騎樓」。

機關多多的宜蘭厝

因應宜蘭多雨潮濕的氣

候而發展,具有防止雨水潑入

的「深出簷」、防強風豪雨與

遮陽的「防颱窗」以及可防潮

防霉的「雙層牆」等特色。

只露出帽子的地下屋

地下屋是為了適應蘭嶼

颱風多、溼熱高溫而發展。達

悟族人利用地形作為抵抗風

暴的掩護,並用石材堆砌成階

梯狀的形式,以穩固周圍土牆

避免坍塌,具有排水功能。

踩高蹺的干欄式建築

南島民族的特色建築,具

有可排雨水的斜屋頂、防止淹

水和蟲蛀的柱腳。建材多用自

然素材,且四面通風良好,是

夏天時的涼快住所呢!

建築的生活智慧

56

活動三:小小建築師大顯身手

(一)教師指導語:剝皮寮有許多特色建築,快來大顯身手,動手搭間牌樓厝!

學生操作:參考桌面上的說明圖,動手組裝牌樓厝。

(二)教師提問:說一說組裝完牌樓厝後,你有什麼感想?

學生回答:(自由發表)

模型組合的難度

較高,可以大家

共同合作。

模型組合分解圖

小小建築師大顯神通

57

主題九

剝皮寮老店家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剝皮寮的一天 從當初剝皮寮的生活型態,認識剝皮寮的店

家和附近環境。

活動二:消失的行業 瞭解隨著時代變化,老行業正逐漸消失或轉

變成新的樣貌。

活動三:來剝皮寮喝茶唸歌 體驗去傳統的茶桌仔店聽「唸歌」的感覺。

58

活動一:剝皮寮的一天

(一)教師提問:說說看你的阿公、阿嬤平日去哪些地方?做哪些事? 學生回答:1、我的阿公早上去證券公司看股票,下午去醫院當志工。

2、我的阿嬤白天會去老人大學,或社區大學上課。

(二)教師指導語:轉動時鐘下的轉盤,看看當初住在剝皮寮的阿公和阿嬤,是

怎麼度過一天的生活。

阿公的一天

06:00起床後到龍山寺拜拜

08:00經過 仔店買餅給孫子

10:00到仁濟醫院看病

12:00到蜘蛛麵店吃中餐

14:00到長壽號找人喝茶聊天

16:00到鳳翔浴室泡澡

18:00阿公和阿嬤一起回家吃飯

轉盤的一邊是阿公,另一邊是阿嬤。

可將學生分作二組,各操作一邊。

阿公的一天

轉一轉

59

(三)教師提問:早上六點剝皮寮的阿公和阿嬤在做什麼?請找出答案後,一邊

說,一邊用動作比劃出來(可任選其他的時間作為題目)。

學生操作:轉動時鐘下的轉盤,然後比出剝皮寮阿公和阿嬤在做什麼。

學生回答:阿公到龍山寺拜拜(比出拜拜的動作),阿嬤到老松國小散步

運動(比出做運動的樣子)。

延伸學習

從「剝皮寮的一天」轉盤中,你學習到什麼?

參考答案:1、讓我認識以前剝皮寮附近的環境和店家。

2、剝皮寮的阿公和阿嬤生活規律,活動範圍也都在剝皮寮附

近;我的阿公和阿嬤生活比較多采多姿,活動範圍較廣。

阿嬤的一天

06:00起床後到老松國小散步運動

08:00經過秀英茶室話家常

10:00帶孫子到威靈壇找師公收驚

12:00到祖師廟拜拜

14:00經過土炭巿與三輪車伕打招呼

16:00逛青草巷買青草

18:00阿公和阿嬤一起回家吃飯

阿嬤的一天

轉一轉

60

活動二:消失的行業

(一)教師提問:請將「消失的行業」展板,和旁邊的玻璃櫥窗加以對照,想

一想!兩者之間有何關聯?

學生回答:1、櫥窗中展示的就是「消失的行業」中浴室、賣土炭,和

仔店的用品。

2、櫥櫃第一層放的是到浴室洗澡要帶的白蘭香皂、明星花露

水、痱子粉,以及毛巾和臉盆。

3、第二層放的是 仔店賣的彈珠汽水、涼喉糖、尪仔標、麵

茶粉和盛放物品的 模,以及嘎嘰袋。

4、第三層放的是以前炊煮東西的火爐和木炭。

(二)教師提問:想一想這些行業和物品現在被什麼取代了?

學生回答:(自由發表)

(三)統整:隨著時代變化,老行業正逐漸消失或轉變成新的樣貌,反應了當地

生活型態的變遷。

消失的行業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61

位於廣州街143號的鳳翔浴室。 土炭市位於康定路和廣州街口一帶。

消失的行業

【鳳翔浴室】從前居住的空間狹小,浴室只有富裕人家才擁有。

沒有浴室的人家想要泡澡,就得到公共浴室。民國 52年開始經營的

鳳翔浴室屬於傳統式浴池,只提供熱水和泡澡空間,採自助式經營,

收費較低廉,洗澡用品大多是客人自己帶來。浴池在一樓,共有 8

間個人池,和 1間男性的大眾池。經濟起飛後,到浴室洗澡的人逐

漸減少,鳳翔浴室於民國 76年結束營業。

【賣土炭】以前的人用用炭火炊煮。當時在康定路與廣州街的

交會處,聚集許多挑土炭到亭仔腳叫賣的攤販,因而形成「土炭市」

的名號。隨著油電等能源普及,土炭販賣也漸漸消失了。土炭是早

期農業社會用來生火的燃料,它的主要來源是煤渣。以往從礦坑開

採出來的煤炭後,剩下的細碎小煤渣,就用來製成家庭燃料—土炭。

【 仔店】 仔店是臺灣早期的雜貨店,販售菸酒、食品、百

貨等,早期店裡以竹 盛裝穀物百貨,客人可直接取物,再交由店

家過磅計價,因此稱為 仔店。現在明亮時髦的便利商店,已取代

了 仔店。

62

活動三:來剝皮寮喝茶唸歌

(一)教師指導語:這間布置成茶桌仔店,讓我們坐下來,體驗一下到茶桌仔店

喝茶聽「唸歌」的感覺。

學生操作:圍坐在茶桌仔旁,拿起桌上的茶壺,聽傳來的「唸歌」聲。

(二)教師提問:請大家說一說,坐在這間茶桌仔店有什麼感受?

學生回答:坐在這間有方桌子和圓板凳的茶桌仔店,感覺很復古。

百業興隆店家多

從前剝皮寮裡住戶密集,為了滿足

人們生活需求,因此發展出各行各業的

店家。包括宋協興米店、秀英茶室(茶

桌仔店)、長壽號茶桌仔店、永興亭(船

頭行)、鳳翔浴室、太陽製本所(裝訂

廠)、蜘蛛麵店、威靈壇、 仔店、土

炭巿、日祥旅社、懷安醫院等。一時百

業興隆,留下許多店家生活的小故事。

拿起茶壺,唸歌聲自動響起。

聽過「唸歌」聲後,請提醒學

生不要再重複操作,以免歌聲

干擾接續的學習活動。

63

主題十

故事巷聽講古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從前從前的生活 從閱讀訪談的店家故事,認識剝皮寮的店家和

居民生活。

活動二:老店紀念章 從蓋紀念章中,加深對剝皮寮店家的印象。

64

活動一:從前從前的生活

(一)教師指導語:我們可以利用訪談的方式,了解剝皮寮曾經住過哪些人?開

過哪些店?請讀一讀店家的故事。

學生操作:閱讀「從前從前的生活」訪談紀錄,了解剝皮寮店家的故事。

太陽製本所

秀英茶室

蜘蛛麵店

永興亭

訪談步驟

確定訪談主題→製作訪談紀錄表的空白表格→確定訪談對象和時間

→進行訪談→整理訪談資料→發表和回饋

訪談時要注意禮貌,如需錄音和拍照,需徵求受訪者同意喔!

65

(二)教師提問:秀英茶室主要的營業項目是什麼?店裡的常客是那些人?

學生回答:秀英茶室是讓人家泡茶聊天的地方,菜市場賣魚、賣菜的小販

和拉三輪車的車伕是店裡的常客。

(三)教師提問:蜘蛛麵店的老闆綽號叫做什麼?店有什麼出名的料理?

學生回答:老闆綽號叫做「蜘蛛」,排骨酥是有名的料理。

(四)教師提問:太陽製本所的「製本」是指什麼意思?以前萬華地區的印刷裝

訂業都集中在哪一帶?

學生回答:「製本」是指裝訂的意思,印刷裝訂業都集中在西園路一帶。

(五)教師提問:永興亭是經營什麼生意的?

學生回答:永興亭是清代經營商船貿易的商行,貿易以建築材料為主,主

要是石材和福州杉。

書的誕生地——太陽製本所

報導人:廣州街 173巷 37、39號 陳霞明先生

訪談時間:2003.11.19 和 2004.03.04

訪談整理:張瓈文、蔡正華、葉慶貞

太陽製本所是臺北巿很早就開設的裝訂廠,早在登記的西元 1941

年前就開始營業。以前是手工製作裝訂,可以請人將紙拿回家加工(排

紙和摺紙),所以剝皮寮許多住戶都是下游的家庭代工。製本的工作是

指將影印的內頁排好、穿線、裝訂的過程,現在以機械裝訂,以前則

是以人工將內頁一張一張縫起。以往,印刷裝訂業都集中在萬華西園

路一帶,後來因為都巿計劃,工廠都搬遷到外地,因此才離開剝皮寮。

我小學的時候都是手工在摺,但是因為父親認為速度不夠,因此

到日本買了一臺可以把紙摺成三摺的機器,速度比較快,取代人工。

當年買那臺機器花了 30萬元,在那個時候可以買一棟很大的房子了。

後來臺灣有家印刷廠仿造這臺機器加以改良,把技術推進成四摺,到

目前為止,臺灣的摺紙裝訂界都是使用這型機器。

節錄自《剝皮寮歷史街區口述歷史訪談第一輯》

66

秀英茶室老闆郭林梅吉的 5個子女

在茶室前留影。

建築採紅磚搭配洗石子,形成紅白規

律相間的裝飾紋樣。

逗陣來喫茶——秀英茶室

報導人:臺北市康定路 173巷 5號 郭林梅吉女士

訪談時間:2004.03.07 訪談整理:張瓈文、黃明莉、藍志玟

我的媽媽叫秀英,秀英茶室是在我的曾祖母時代就開始經營,算是萬

華附近早期開設的傳統茶桌仔店,最早叫美香茶室,後來才改名的。

店裡主要販賣茶和點心,茶有包種茶、香片、鐵觀音、普洱茶;點心

大多是烏豆沙餅、白豆沙餅、咖哩餅,還有花生、瓜子、蜜餞等。客

人來到店裡就是喝茶聊天,早上五、六點就會開門營業,有很多在巿

場賣菜、賣魚的客人會來喝茶;晚上九點多則有很多在臺北火車站前

拉三輪車的車伕,他們做完生意就來喝茶,因此店裡大部分都是常客。

節錄自《剝皮寮歷史街區口述歷史訪談第一輯》

船頭行——永興亭

報導人:臺北市康定路 163-171號 林明陽先生

訪談時間:2004.02.29 整理:張瓈文、蔡正華、黃明莉

永興亭是清代經營商船貿易的商行,貿易以建築材料為主,主要是

石材和福州杉。店號取名永興亭,是希望永遠要興旺。「亭」以前是生意

人中途的集合地,像亭仔腳、八角亭,有時也指商行、店舖。當時的帆

船都是大陸製造好再開過來,最初是 2、3艘,規模不大,最多的時候有

30幾艘,都是自己的船隊。每隔兩三天就會有船隊出航過來,航行臺灣

海峽要一天一夜,從泉州、漳州過來。當時的船很小,大概十幾噸而已。

節錄自《剝皮寮歷史街區口述歷史訪談第一輯》

67

位於康定路 179 號的新富興飲食店(蜘蛛麵店),門口是當年老闆黃天

送的孫女黃雪清出嫁時,「迎嫁妝」的盛況(1964)。

蜘蛛會煮麵?蜘蛛麵店

報導人:臺北市康定路 179、181號 黃雪清女士

訪談時間:2005.08.03 和 2005.08.12

訪談紀錄:張瓈文、楊國慶、黃明莉

我的祖父本名叫黃天送,我的媽媽是掌櫃,因為她皮膚很白,加

上她的名字有個「華」字,所以大家都叫她「白華」我們家的店叫做

「新富興飲食店」,但客人都叫我們「蜘蛛麵店」。因為我的祖父很勤

勞,所以大家都用「蜘蛛」綽號來叫他;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我祖

父喜歡去龍山寺看野臺戲,其中戲團有一位小旦綽號叫「蜘蛛」,大

家看到我祖父非常的迷她,所以就以蜘蛛來叫我祖父,因此祖父開的

麵店才變成蜘蛛麵店。麵店的生意非常好,客人流傳「下港出名是蕃

薯箍,上港出名的排骨酥」,排骨酥指的是我家麵店賣的排骨湯。另

外客人來到麵店都會說「三碗二」,或是「二碗三」,意思是吃普通一

點,就用二塊錢買三碗菜;若吃好一點,就用三塊錢買二碗菜。

節錄自《剝皮寮歷史街區口述歷史訪談第二輯》

68

活動二:老店紀念章

教師指導語:認識了剝皮寮的店家後,同學們一定對剝皮寮有了深刻的印象,如

果你想留下紀念,不妨蓋個章,留下紀錄。

學生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蓋個章留作紀念。

蓋章處

將前面所

學習過的

店家列為

優先目

標,請同學

尋找店家

的紀念章。

69

主題十一

動手做小工坊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一:三輪車跑得快 認識三輪車是過去風行的交通工具。

活動二:動手做線裝書 透過動手操作,瞭解線裝書的裝訂方式。

70

活動一:三輪車跑得快

(一)教師提問:猜猜看!為什麼這個展間會擺一臺三輪車呢?

學生回答:1、過去艋舺因為交通位置便利,所以,這一帶聚集了許多載

客人的三輪車。

2、三輪車是過去風行的交通工具,就像現在的計程車,在這

裡擺一臺三輪車,代表過去的繁榮熱鬧景象。

(二)教師指導語:想體驗三輪車的滋味的人,請一次兩個人上去搭乘。

學生操作:每次二名學生上車,依序坐上乘客位置(上下車時,請老師

在旁協助,並注意安全)。

乘坐位置

三輪車

三輪車分為載貨和載客用,還有一種是手拉三輪車,西元 1950-1960

是三輪車最輝煌的時期,因當時機動車輛不發達,大部分都以三輪車為主

要交通工具。當時三輪車類似現在的汽車,比手拉車昂貴一點,但許多人

還是以此為交通工具。三輪車要上路前,必須先申請牌照,每年繳牌照稅。

在當時社會,三輪車是「高檔貨」。到西元 1960年代後,機動車開始普遍

盛行,逐漸取代三輪車地位,成為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在高雄市旗津區,

還看得到專門載觀光客的三輪車。

資料來源:臺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913

71

土埆牆

土埆:臺語讀 thóo-kak;國語讀ㄊㄨˇ ㄑㄩㄝˋ

土埆牆是用黏土混合小片磚、石粒和稻草梗,再填入木板模中陰乾而

疊砌,最後會在牆的外層抹上灰泥以防水。土埆牆的牆基多用卵石或磚塊

疊砌,將土埆牆體脫離地面約30至50公分,避免水氣藉毛細孔作用侵蝕。

可以和主題八活動一

「摸一摸牆的表情」

做連結。

土埆牆

72

活動二:動手做線裝書

教師指導語:一本書要經過裝訂才算完成,其中,線裝書是一種很特別的傳統方

式,一起來穿線,把一本書裝訂起來吧!

學生操作:依據圖示,按照步驟操作 。

動手做線裝書

73

主題十二

懷舊童玩大家玩

學 習 活 動 學 習 目 標

活動:童玩大挑戰 從實際體驗各式童玩,認識阿公阿媽時代的遊

樂方式。

74

活動:童玩大挑戰

教師指導語:廣場周邊設立懷舊童玩區,有趣味跳格子、神奇滾鐵圈、巧

手釣瓶子、古早彈珠臺、挑戰大富翁等。請同學仔細看立牌上

的操作說明,自由體驗玩樂,回到阿公、阿嬤的古早年代。

學生操作:童玩體驗(操作完要物歸原處)。

騎木馬、同心協力、踩高蹺

趣味跳格子

神奇滾鐵圈

巧手釣瓶子

挑戰大富翁

古早彈珠臺

神奇滾鐵圈

滾滾看,看誰平衡感最好!

一手拿鐵鉤,一手拿著鐵圈,將鐵

鉤靠著鐵圈外圍輕輕的往前推動,

人也跟著往前走。

用手的力量來控制快慢,再用

鐵鉤來平衡操控鐵圈的方向,鐵圈

嘩啦嘩啦的響著,會滾鐵圈好厲害,

平衡感越好滾越久!

75

趣味跳格子

跳跳看,看誰的腳力最好!

以單腳跳的方式依順序跳,

經過雙格子及天空時,

可以雙腿著地休息,

再由天空往回跳,

單腳跳的過程,

雙腳落地就要等下一輪,

迎風跳格子真有趣!

巧手釣瓶子

釣釣看,看誰的技術好!拿起一支綁著長長繩子的棍子,繩子

綁著一個鐵環,要利用鐵環讓瓶子立起來才算成功,看似簡單,但

要用巧勁,不能用蠻力喔!

76

古早彈珠臺

撥撥看,看誰最厲害!簡單的彈珠臺,加上一把尺,

就可以玩得不亦樂乎!

只要用尺把彈珠往上撥,再來就看彈珠往哪裡跑,

最多排或同一排彈珠最多的,最厲害!

77

挑戰大富翁

骰骰看,看誰先到終點!大家一起分組挑戰,輪流擲骰子,

機會命運隨運氣。小組同心協力,機智問答、過關斬將考不倒,

先到終點就挑戰成功!

78

統整活動——動動腦回答問題

一、淡水河流域沿岸有哪些聚落?

參考答案:淡水(滬尾)、關渡(干豆門)、萬華(艋舺)、大稻埕、新莊(興

直庄)、三峽(三角湧)、大溪(大嵙崁)、松山(錫口)等。

二、說一說現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的位置。

參考答案:1、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昆明街 298-302號、廣州街 97-163號、

康定路 163-183號和康定路 173巷 1-39號。

2、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舺龍山寺東側,老松國小南側。為三條

街道所環繞,南面廣州街,東至昆明街,西接康定路。

三、剝皮寮附近有哪些古蹟或景點?

參考答案:龍山寺、青草巷、佛具街、地藏庵、祖師廟、艋舺教會、青山宮、

學海書院、老松國小等。

四、如果要搭捷運到達剝皮寮,可以搭乘哪一條路線?在哪一站下車較方便?

參考答案:搭乘板南線,在龍山寺站下車。

五、剝皮寮在不同年代分別出現過哪些名稱?這些名稱有什麼相關?

參考答案:福皮藔、福地藔、北皮寮、剝皮寮。這些名稱都很類似,只有一

字之差,它們的日語或閩南語發音也都近似。

六、你在剝皮寮看到哪些種類的牆?

參考答案:有編竹夾泥牆、土埆牆、卵石牆、石造牆、雨淋板等。

七、剝皮寮有哪些老店家?這些老店家為什麼會消失?

參考答案:蜘蛛麵店、太陽製本所、秀英茶室、長壽號茶桌仔店、永興亭船

頭行、鳳翔浴室等。有些店家隨著時代變遷,早已自然消失,如

永興亭船頭行、鳳翔浴室、蜘蛛麵店;有些在民國 88年剝皮寮拆

遷後,因老客戶流失,所以就歇業了,如秀英茶室;有些搬到他

處繼續經營,如太陽製本所、長壽號茶桌仔店。

八、看了剝皮寮的老照片後,你覺得現在的剝皮寮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參考答案:(學生自由發揮)

九、如果你是一個規劃師,你會如何規劃剝皮寮的新生命,例如:用途、設計、

布置等?說一說你的想法。

延伸學習:回校後可繼續深入探討

一、請蒐集其他老街的歷史、建築、人文產業等資料,並和剝皮寮做個比較。

二、請參考主題十,找一間你家或學校附近的老店進行訪問,記錄老店的故事,

並和同學分享。

三、除了剝皮寮外,請你上網查一查,還有哪些「老建築新生命」的例子。國內

外的都可以喔!

四、你還知道哪些阿公阿嬤時代的古早童玩呢?可請教家人或上網蒐集。

任意挑選幾

題作為總結。

79

筆 記 欄

80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剝皮寮的故事 戶外教學手冊 中高年級版/

張瓈文,陳美心,劉惠楨作. –臺北市:北市鄉土

教育中心,北市國教輔導團社會領域輔導小組,

民 104.12

面; 公分

ISBN 978-986-04-6968---4(平裝)

1.戶外教學 2.教材教學 3.小學教學 4.臺北市

萬華區

523.34 104026233

剝皮寮的故事 戶外教學手冊(中高年級版)

發行人 林明助

出版者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臺北市國教輔導團社會領域輔導小組

總編輯 張瓈文

編 著 張瓈文 陳美心 劉惠楨

行政協助 張欽鵬 林映源 周妙齡

地 址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 101號

網 址 http://hcec.tp.edu.tw

電 話 02-23361704

出版日期 民國一 0四年十二月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