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03 教育 [email protected] 线上培训兴起“减负”还是“增负”? “减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可谓贯穿 2018 年 全年的教育大事。 从 2018 年年初,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切实 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行动的通知》开始,轰轰烈烈的培训班治理整顿工作 拉开了帷幕。同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严明纪律。 违规招生的培训班关门了,违规举办的竞赛关 闭了,“提前学”“超纲学”的现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 扼制。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完成培训班治理整顿任 务的98%。但是,对不少家庭来说,培训的计划并没 有随着治理整顿而停下脚步。北京市海淀区黄庄附 近,曾因培训班云集而闻名。每到节假日,从清晨开 始,那里便人流涌动,车流不息。 临近寒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热闹的黄庄” 没有消失,一种新的培训形式又出现在学生和家长 面前,这就是线上培训。从线下触网走到线上培 训,有哪些新特点,会否成为校外培训的技术升级 版,监管又该如何跟上?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展 开了调查。 线上培训,是指学生在手机 App上做题或教师以视频指导的 方式授课,他们的主打是“一对一” 和“灵活高效”,在一些App上,还 出现了“AI 教师”授课等高科技手 段。 “作业盒子”总监刘夜在接受记 者采访时表示:“运用AI技术,可 以让教师的效率提高很多倍。以 前1个教师教1个学生,现在同样 的时间,他可以教20个学生。” “三好网”总裁余敏也表示: “AI技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可以 让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 对地进行教学,提升效率。” 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于线上培 训也持积极态度,在记者采访中, 一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最喜欢 上的课就是线上课。“我们平时不 让玩手机,线上教育对他来说就像 是玩手机一样,那半小时,他最专 注。”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说。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线上教 育是从英语和数学培训开始的。 “作业盒子”“三好网”“猿解题” “一起作业吧”等都是如此。刘夜 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英语和数学 都有相关技巧,尤其是数学,如果 有经验的数学老师点拨,进步往 往飞快。而英语在引入外教或优 秀教师之后,也能达到类似效 果。而且,数学和英语我们可以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技术,更 好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 而帮助教师提升工作效率。比如 学生做一道题,如果很快可以完 成,我们在给他的推送中,这类型 的题就不会再推了,这样对学生 的学习状态能有准确的把握,把 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刘夜说他们后台每天收到学 生的学习状态有4亿多条,这是他 们准确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余 敏告诉记者,他们独创的“p.g.o.t” 自主导学系统,可以辅助老师自 动生成教案,节约老师约“三分之 一”的备课时间,而且“学生的作 业系统会自动批改”,“老师只需 要做一件事,就是好好研究怎么 讲好课”。 记者在对线上培训从业者的 采访中发现,他们反复提到的“目 标”就是“减负”。明明是在进行 课外培训,为什么是“减负”?刘 夜问记者:“你了解那些‘零一本 线’地区吗?那里的孩子学习压 力比大城市的孩子大很多,学习 时间也更长,然而他们依然难以 考入好大学,这是为什么?我们 减负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把那 里的孩子负担减下来了,他们可 能更升学无望。我们需要减的是 ‘重复劳动’和一些不合理的负 担。比如我们把优质的教育资源 带给他们,不再让他们重复计算 同类型的题,高效地完成作业,这 就是减负。” 不少线上教育的从业者说,他 们希望用技术的进步带来更大的 “轻松和均衡”。余敏说,他们的教 师在讲“勾股定理”时会从“面积讲 起,从故事讲到内核”,刘夜说,传 统的教学方式下,有三分之一的时 间可能是“重复的无用功”,他们要 把这部分负担降到最低。 记者观看了一节线上教育的 数学课程,讲的是经典的“进水和 放水、点灯和灭灯”问题,要求学 生计算时间差,课程从一段动画 开始,过程情境化、具象化,有一 定趣味性。 课外培训由“线下”转场“线上” 在被称为“资本严冬”的今天, 线上教育不但未受波及,还出现了 一波热潮。在近日召开的互联网 教育大会上,有记者问“三好网”相 关负责人,在融资方面是否存在困 难,这位负责人表示,自他们成立 至今,资金问题一直“无须担心”。 刘夜也表示,注册学生人数一直在 翻倍增长,从一个方面,也可以看 出线上教育今天的火热程度。 一方面引入了优质的师资,另 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几家线上机构 都表示,他们的培训费用是线下培 训班的一半甚至更低。 但是,线上教育能真正规避掉 明令禁止的“超纲学、超前学”吗? 作业盒子另一位负责人程鹏 表示,他们的软件紧扣教材本身, 是教材的配套。“基本不可能出现 超纲问题,学校的作业体系里面就 没有教材外的内容,我们自然不会 涉及。如果老师口头布置纸质作 业涉及超纲,我们可能无法控制, 但这也不是我们软件本身超纲。” 刘夜认为,提前学的问题也不 存在。“我们是围绕从学校到家庭 的环境。只要学校不提前学,给孩 子的作业不提前布置,我们就不可 能有‘提前量’的内容。” 至于禁止公立学校教师在培 训班授课,对线上教育来说,也似 乎 是 一 个 盲 点 。 2018 年 11 月 ,教 育部出台规定,线上教育的监管程 度须参照线下标准执行,甚至要求 “公示教师资格证号”。对此,余敏 表示:“这标志着大学生家教的时 代结束了,没有教师资格证再也无 法进入培训市场。但是,由于在校 教师名单没有联网,拥有教师资格 证的教师和在校教师之间必然有 重合,我们无法一一判断。” 程鹏表示,他们能做到的是 “教师全都有资格证,不管他以前 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都有能力通过 学校确认他曾经的执教身份”。 线上教育有没有“超纲学”“提前学”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分校 一年级学生晓晓最喜欢做的作业 是英语,因为英语作业是在软件 “一起作业吧”上完成,作业里还有 会动的小动物形象,很好玩。 每次做作业,晓晓的妈妈都会 让她先做英语,“因为这样她的心 情会比较好”。而且每次做完,都 会有一个即时评分,“多少个孩子 满分通过,多少个孩子90分以上, 一目了然,老师省去了批改作业的 过程,家长省去了二次检查的过 程,我觉得,这给大家都节约了时 间。”晓晓妈妈告诉记者。 “优点是省时、有趣、简单, 十几分钟就做完了。有选择题 有跟读题,指导性比较好,很容 易得高分,我了解,班里的学生 都比较喜欢”。晓晓妈妈说。由 于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 级不能留书面作业,不少学校打 擦边球,引入在线教育软件,给 学生增加一些功课。“这无形中 推广了在线教育软件,”晓晓妈 妈说,“由于从低年级开始用,培 养了用户习惯,在我们学校,高 年级学生也都在用它。” 尽管很有意思,但是也有一些 家长反映,在线教育的优势并没有 显现出来,“在线教育主打‘个性 化’,说是分层作业,已经掌握的题 目不会再出现,但是至少在我们这 里不是这样的,所有的学生做一样 的习题。所以对一些高年级学生 来说,题目太简单了一些,我了解 到,一些家长会替孩子完成这部分 内容。”晓晓妈妈告诉记者,“形式 不是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学校本身 是不是真的减负。” 尽管似乎有些“换汤不换药”, 但挡不住的是,线上教育滚滚而来 的大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 究员储朝晖用两个数据说明培训 机构的火热。“我国的中小学校总 数大概51万所,线上线下培训机构 的数量是中小学校的两倍。粗略 估算,培训市场一年的利润有3.4 万亿。供求关系就是如此。如果 考试评价制度不改变,火热的培训 市场依然此起彼伏。” 针对线上培训机构,大势之下 的监管似乎有些跟不上。业内人 士认为,尽管线上“参照线下执 行”,但是大多在枝蔓,如“培训内 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 等必须备案,同时必须将教师的姓 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 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监管程度不 高。 “比较有效力的是教育部等八 部门印发的《关于印发〈综合防控 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 知》,通知要求学生使用电子产品 学习 30~40 分钟后,应休息。对于 线上教育来说,这个时间是固定 的。”程鹏说。 储朝晖告诉记者:“想要真正 做好监管,应该从改革考试评价制 度上下功夫,不然培训班的火热就 不能分线上线下。有一些线下培 训班,监管之后的结果是他们甚至 提价了,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 细则,把这样的漏洞补上”。 据《光明日报》 线上培训市场监管程度不高 最近,国内一场少儿英语考 试突然成了“网红”,由于江浙沪 地区考点遭“秒杀”,不少家长甚 至带着娃辗转邻省去赶考。一些 学生家长透露,从去年开始,不少 知名的学科竞赛、杯赛被教育部 门相继取消或叫停,由于能考的 证书变少了,导致这个英语考试 出现扎堆报名的现象。在不少家 长看来,多考一个证书,手里就多 了一块“小升初”的敲门砖。 专家表示:“拿了很多证书, 这也是一种自我炫耀的方式,但 是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这是个 问号。过早把考试功利化,就会 把他对知识、对生活,对很多问题 的兴趣可能抹杀了。家长应该更 多地去思考教育的目的、目标,教 育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样你对很 多问题就不一定是跟风或者人云 亦云了。”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勿把竞赛功利化 近期, 2019 年度全国高校招生 美术类专业的省级统一考试接近尾 声。从各大媒体的报道看,今年报 考美术专业的人数,较之往年又有 新增长。这些报道透露了很多信 息,比如如何看待美术专业学习,以 及如何理解美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通过学美术考大学似 乎成为一种潮流。诚然,在全社会 对美好生活有着广泛诉求的时代 背景下,美术学科也必将迎来新的 发展机遇。浩浩荡荡的美术高考 大军中,不乏真正热爱美术专业的 考生,同时也要看到,很多考生也 有其它权衡和考虑。有的考生选 择学美术,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 愿,有的考生和家长认为学美术是 上大学的捷径,因为高考文化分数 低,美术专业突击学一段时间,考 大学不成问题。还有一些高中,为 了提高升学率,专门成立美术特长 班,对那些文化课程学习偏科的学 生进行动员,从高一开始就针对性 教学。 因此,不少考生处于美术技能 学习的初阶,眼里只有“美术考试”, 看不到美术的“全景”。笔者在一些 美术培训机构看到,老师对学生的 辅导,例如对于画好五官、画好一双 手,似乎有着现成的教学“模板”。 而这最大的害处,是捆住了学生的 绘画思维。仅仅从美术本身来看, 如果停留在“画得像” “考高分”的层 次,对于广阔的美术世界而言,还只 是一个开头。按部就班、一板一眼 是美术的大忌,美术作为艺术,最后 比拼的是独特的创造性、超群的想 象力和个体的思想性,还需要终生 学习,可谓艺无止境。 从高校美术专业设置看,当前 很多高校为了实现学科的综合发 展,纷纷开设了美术类专业,但是,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各高校的美 术学科水平并不均衡。多数非专业 性美术院校,美术学科建设起步较 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还不够明 晰。一些对美术缺乏浓厚兴趣的大 学生,在进入高校美术类专业学习 之后,求学态度模糊,有的甚至厌 学。总之,选择学习美术专业,兴趣 爱好是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这在 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美术之路 上能走多久、能走多远。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某种程度 上对于美育的重视,怎么提倡都不 为过。美育与美术不可分割,美育 的宏阔思想引领美术专业的航向, 美术专业的发展充实着美育的广度 深度。虽说不可能人人成为美术 家,报考和学习美术专业需三思而 行,但人人都需要美育素养。应试 教育导致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 往忽视了美育。培养审美素养,迫 在眉睫。美育具有丰富的内涵,简 单地讲就是审美教育,与德育、智 育、体育、劳动教育并列,同时又是 社会、学校、家庭,利用审美活动本 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 的特点和功能,对人进行心灵塑造 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塑造人们的美 好心灵,使之和谐、均衡、健康发展。 在我国古代,美育有着悠久的 历史传统, “乐教”与“诗教”,对人起 着熏陶、感化的作用,影响人们的价 值取向。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蔡 元培是倡导现代美育的第一人,率 先引入“美育”一词,强调美育“以陶 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王国维则干 脆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 育”,可见美育在他看来是何其关 键。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美育之 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乎人的全面 发展。如果缺少了审美教育,教育 是不完善的。文明程度越高的社 会,对美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如何开展美育?笔者认为,从 社会教育的角度看,要广泛弘扬积 极健康先进文明的文化理念。从家 庭教育的角度看,长辈和父母的优 良品行,对于后辈具有潜移默化的 作用。另外,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 观,不搞攀比,远离奢侈,崇尚节俭 朴素。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要大 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针对学 生兴趣爱好,进行美术、音乐、影视、 戏曲等艺术门类的教育,不断提升 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总之, 美与真为伴,美与善同行。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于美术专业报考热的思考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 育工作会议上表示: “这些年来,我 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 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这一消 息传出后,引起各方积极响应,纷 纷点赞。 如果教师的精力时间被非教 育事务“占据”,被非教育教学给 “耽误”,那么,我们对教育的一切 期待就只能停留在设想层面。只 有教师强,才有学生的快乐成长。 只有教师能静下心来做教育的事, 教育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孩子才 能健康成长。 给教师减什么负,怎么减负是 当下此项工作重中之重。要给教 师减负,首先要明确教师有哪些负 担,哪些是本无须承担的负担。当 下教师的不合理负担主要体现在 这几个方面。 协助协调之负。也就是要把 教师从“表叔” “表哥”中解脱出来。 当下,各级各部门的“小手牵大手” 工作,还有地方各种各样“重点工 作”都让狭小校园难以装下。为什 么会有这么多工作进学校呢?这 是因为各地都在“假设”一种工作 情景,认为让学校、教师参与能更 好地完成这些工作。这些工作名 义上说需要教育部门一起参加,或 者说只要学校部分参加这项工作, 就能提高工作效果;但实质上却是 教育部门在分担其他部门的工 作。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地方 党委、政府没有厘清教育责任和职 责,没有尊重教育专业属性。 检查评比之负。一是现在学 校和老师面对各种检查评比名目 繁多;二是频繁出现“一事多查”而 不是“一查多事”;三是检查评比过 于重视“留痕”;四是将检查评比作 为评价工作绩效重要的方式;五是 检查评比“多头”管理,导致学校教 师不仅疲于应付,更不知道谁是 “亲爹亲妈”,让学生和教师分不清 责任与工作的主次。这样的检查 评比给教师带来了过重负担,而且 对教育教学没有任何帮助,让教师 “沉沦”在文山之中,无暇顾及教育 教学。这样的检查评比还可能导 致教师对工作方向不明、目的不 清,长期以往将让教师养成“务虚” 和“不务正业”的意识与作风。 晋升晋职之负。大家都认同 和认可教师是专业人士,体现教 师专业属性最明显的就是教师职 称。给教师评定职称并无过错,如 果应用得好,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积 极引导和推动作用,但现在一些地 方的教师晋升晋职却在走向“务 虚”式比拼、 “衙门”式配置、 “非实 践”式评价。因为职称评定信息采 用的并非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成效, 如此可能引导教师偏离主业,引导 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和教学一线,去 做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成 果”。这也是教师负担过重的主要 来源。 职责岗位不匹配之负。由于 编制管理,学校工作职能职责在有 意无意扩大,但学校在人员编制不 到位和不增加的条件下,要完成更 多的工作,其结果只是“小牛拉大 车” —车慢牛累,其工作现状和 工作效果可想而知。学校缺编已 经是现实,一方面是教育教学岗位 缺编,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辅助工 作没有岗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会出台一些“土政策”支持帮助学 校,但更多的地方由于各种因素没 有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政策支持力 度不到位。 教师减负,势在必行,否则会拖 垮教师。让教师真正减负落在实 处,要制定教师基本工作标准,让教 师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要从 教师职称评聘、教师编制、教师绩效 评估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地方党 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形成共识、多方 协同,让教师专注教育、专注教学。 要发挥教育考核评价督导改革的作 用,让评价变帮扶,让评价变诊断, 而非定性结论式考核。 教师减负不仅是帮教师,更是 帮教育,如果教师队伍“垮塌”,其 直接后果就是教育难现美丽,教师 职业不再美好。如果这样,如何让 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得以落实,又 如何让教育成为国家之基、民族之 望的目标得以落地?总之,教师减 负要站在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去 思量,去落地。 据《中国教育报》 让教师减负 成为教育 发展新动力 议论风生 新华社发 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线上培训兴起“减负”还是“增负”? 让教师减负 成为教育 · 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03 [email protected] 教育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热点聚焦 线上培训兴起“减负”还是“增负”? 让教师减负 成为教育 · 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03 czczrb@163.com 教育

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03教育[email protected]

线上培训兴起“减负”还是“增负”?“减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可谓贯穿2018年

全年的教育大事。

从2018年年初,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切实

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行动的通知》开始,轰轰烈烈的培训班治理整顿工作

拉开了帷幕。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严明纪律。

违规招生的培训班关门了,违规举办的竞赛关

闭了,“提前学”“超纲学”的现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

扼制。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完成培训班治理整顿任

务的98%。但是,对不少家庭来说,培训的计划并没

有随着治理整顿而停下脚步。北京市海淀区黄庄附

近,曾因培训班云集而闻名。每到节假日,从清晨开

始,那里便人流涌动,车流不息。

临近寒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热闹的黄庄”

没有消失,一种新的培训形式又出现在学生和家长

面前,这就是线上培训。从线下触网走到线上培

训,有哪些新特点,会否成为校外培训的技术升级

版,监管又该如何跟上?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展

开了调查。

线上培训,是指学生在手机App上做题或教师以视频指导的方式授课,他们的主打是“一对一”和“灵活高效”,在一些App上,还出现了“AI教师”授课等高科技手段。“作业盒子”总监刘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运用AI技术,可以让教师的效率提高很多倍。以前1个教师教1个学生,现在同样的时间,他可以教20个学生。”

“三好网”总裁余敏也表示:“AI技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可以让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地进行教学,提升效率。”

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于线上培训也持积极态度,在记者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最喜欢上的课就是线上课。“我们平时不让玩手机,线上教育对他来说就像是玩手机一样,那半小时,他最专注。”三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说。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线上教育是从英语和数学培训开始的。

“作业盒子”“三好网”“猿解题”“一起作业吧”等都是如此。刘夜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英语和数学都有相关技巧,尤其是数学,如果有经验的数学老师点拨,进步往往飞快。而英语在引入外教或优秀教师之后,也能达到类似效果。而且,数学和英语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技术,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学生做一道题,如果很快可以完成,我们在给他的推送中,这类型的题就不会再推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能有准确的把握,把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刘夜说他们后台每天收到学

生的学习状态有4亿多条,这是他们准确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余敏告诉记者,他们独创的“p.g.o.t”自主导学系统,可以辅助老师自动生成教案,节约老师约“三分之一”的备课时间,而且“学生的作业系统会自动批改”,“老师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好好研究怎么讲好课”。

记者在对线上培训从业者的采访中发现,他们反复提到的“目标”就是“减负”。明明是在进行课外培训,为什么是“减负”?刘夜问记者:“你了解那些‘零一本线’地区吗?那里的孩子学习压力比大城市的孩子大很多,学习时间也更长,然而他们依然难以考入好大学,这是为什么?我们减负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把那里的孩子负担减下来了,他们可能更升学无望。我们需要减的是

‘重复劳动’和一些不合理的负担。比如我们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给他们,不再让他们重复计算同类型的题,高效地完成作业,这就是减负。”

不少线上教育的从业者说,他们希望用技术的进步带来更大的

“轻松和均衡”。余敏说,他们的教师在讲“勾股定理”时会从“面积讲起,从故事讲到内核”,刘夜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能是“重复的无用功”,他们要把这部分负担降到最低。

记者观看了一节线上教育的数学课程,讲的是经典的“进水和放水、点灯和灭灯”问题,要求学生计算时间差,课程从一段动画开始,过程情境化、具象化,有一定趣味性。

课外培训由“线下”转场“线上” 在被称为“资本严冬”的今天,线上教育不但未受波及,还出现了一波热潮。在近日召开的互联网教育大会上,有记者问“三好网”相关负责人,在融资方面是否存在困难,这位负责人表示,自他们成立至今,资金问题一直“无须担心”。刘夜也表示,注册学生人数一直在翻倍增长,从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今天的火热程度。

一方面引入了优质的师资,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几家线上机构都表示,他们的培训费用是线下培训班的一半甚至更低。

但是,线上教育能真正规避掉明令禁止的“超纲学、超前学”吗?

作业盒子另一位负责人程鹏表示,他们的软件紧扣教材本身,是教材的配套。“基本不可能出现超纲问题,学校的作业体系里面就没有教材外的内容,我们自然不会涉及。如果老师口头布置纸质作业涉及超纲,我们可能无法控制,但这也不是我们软件本身超纲。”

刘夜认为,提前学的问题也不存在。“我们是围绕从学校到家庭的环境。只要学校不提前学,给孩子的作业不提前布置,我们就不可

能有‘提前量’的内容。”至于禁止公立学校教师在培

训班授课,对线上教育来说,也似乎是一个盲点。2018 年 11 月,教育部出台规定,线上教育的监管程度须参照线下标准执行,甚至要求

“公示教师资格证号”。对此,余敏表示:“这标志着大学生家教的时代结束了,没有教师资格证再也无法进入培训市场。但是,由于在校教师名单没有联网,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和在校教师之间必然有重合,我们无法一一判断。”

程鹏表示,他们能做到的是“教师全都有资格证,不管他以前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都有能力通过学校确认他曾经的执教身份”。

线上教育有没有“超纲学”“提前学”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分校一年级学生晓晓最喜欢做的作业是英语,因为英语作业是在软件

“一起作业吧”上完成,作业里还有会动的小动物形象,很好玩。

每次做作业,晓晓的妈妈都会让她先做英语,“因为这样她的心情会比较好”。而且每次做完,都会有一个即时评分,“多少个孩子满分通过,多少个孩子90分以上,一目了然,老师省去了批改作业的过程,家长省去了二次检查的过程,我觉得,这给大家都节约了时间。”晓晓妈妈告诉记者。

“优点是省时、有趣、简单,十几分钟就做完了。有选择题有跟读题,指导性比较好,很容易得高分,我了解,班里的学生都比较喜欢”。晓晓妈妈说。由于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作业,不少学校打擦边球,引入在线教育软件,给学生增加一些功课。“这无形中推广了在线教育软件,”晓晓妈

妈说,“由于从低年级开始用,培养了用户习惯,在我们学校,高年级学生也都在用它。”

尽管很有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反映,在线教育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在线教育主打‘个性化’,说是分层作业,已经掌握的题目不会再出现,但是至少在我们这里不是这样的,所有的学生做一样的习题。所以对一些高年级学生来说,题目太简单了一些,我了解到,一些家长会替孩子完成这部分内容。”晓晓妈妈告诉记者,“形式不是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学校本身是不是真的减负。”

尽管似乎有些“换汤不换药”,但挡不住的是,线上教育滚滚而来的大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用两个数据说明培训机构的火热。“我国的中小学校总数大概51万所,线上线下培训机构的数量是中小学校的两倍。粗略估算,培训市场一年的利润有 3.4万亿。供求关系就是如此。如果

考试评价制度不改变,火热的培训市场依然此起彼伏。”

针对线上培训机构,大势之下的监管似乎有些跟不上。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线上“参照线下执行”,但是大多在枝蔓,如“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备案,同时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监管程度不高。

“比较有效力的是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对于线上教育来说,这个时间是固定的。”程鹏说。

储朝晖告诉记者:“想要真正做好监管,应该从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上下功夫,不然培训班的火热就不能分线上线下。有一些线下培训班,监管之后的结果是他们甚至提价了,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细则,把这样的漏洞补上”。

据《光明日报》

线上培训市场监管程度不高

最近,国内一场少儿英语考试突然成了“网红”,由于江浙沪地区考点遭“秒杀”,不少家长甚至带着娃辗转邻省去赶考。一些学生家长透露,从去年开始,不少知名的学科竞赛、杯赛被教育部门相继取消或叫停,由于能考的证书变少了,导致这个英语考试出现扎堆报名的现象。在不少家长看来,多考一个证书,手里就多了一块“小升初”的敲门砖。

专家表示:“拿了很多证书,这也是一种自我炫耀的方式,但是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这是个问号。过早把考试功利化,就会把他对知识、对生活,对很多问题的兴趣可能抹杀了。家长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教育的目的、目标,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样你对很多问题就不一定是跟风或者人云亦云了。”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勿把竞赛功利化近期,2019年度全国高校招生

美术类专业的省级统一考试接近尾声。从各大媒体的报道看,今年报考美术专业的人数,较之往年又有新增长。这些报道透露了很多信息,比如如何看待美术专业学习,以及如何理解美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通过学美术考大学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诚然,在全社会对美好生活有着广泛诉求的时代背景下,美术学科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浩浩荡荡的美术高考大军中,不乏真正热爱美术专业的考生,同时也要看到,很多考生也有其它权衡和考虑。有的考生选择学美术,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有的考生和家长认为学美术是上大学的捷径,因为高考文化分数低,美术专业突击学一段时间,考大学不成问题。还有一些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专门成立美术特长班,对那些文化课程学习偏科的学生进行动员,从高一开始就针对性教学。

因此,不少考生处于美术技能学习的初阶,眼里只有“美术考试”,看不到美术的“全景”。笔者在一些美术培训机构看到,老师对学生的辅导,例如对于画好五官、画好一双手,似乎有着现成的教学“模板”。而这最大的害处,是捆住了学生的绘画思维。仅仅从美术本身来看,如果停留在“画得像”“考高分”的层

次,对于广阔的美术世界而言,还只是一个开头。按部就班、一板一眼是美术的大忌,美术作为艺术,最后比拼的是独特的创造性、超群的想象力和个体的思想性,还需要终生学习,可谓艺无止境。

从高校美术专业设置看,当前很多高校为了实现学科的综合发展,纷纷开设了美术类专业,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各高校的美术学科水平并不均衡。多数非专业性美术院校,美术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还不够明晰。一些对美术缺乏浓厚兴趣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美术类专业学习之后,求学态度模糊,有的甚至厌学。总之,选择学习美术专业,兴趣爱好是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美术之路上能走多久、能走多远。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某种程度上对于美育的重视,怎么提倡都不为过。美育与美术不可分割,美育的宏阔思想引领美术专业的航向,美术专业的发展充实着美育的广度深度。虽说不可能人人成为美术家,报考和学习美术专业需三思而行,但人人都需要美育素养。应试教育导致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美育。培养审美素养,迫在眉睫。美育具有丰富的内涵,简单地讲就是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并列,同时又是

社会、学校、家庭,利用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特点和功能,对人进行心灵塑造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使之和谐、均衡、健康发展。

在我国古代,美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乐教”与“诗教”,对人起着熏陶、感化的作用,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蔡元培是倡导现代美育的第一人,率先引入“美育”一词,强调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王国维则干脆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可见美育在他看来是何其关键。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美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少了审美教育,教育是不完善的。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对美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如何开展美育?笔者认为,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看,要广泛弘扬积极健康先进文明的文化理念。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长辈和父母的优良品行,对于后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搞攀比,远离奢侈,崇尚节俭朴素。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要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针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美术、音乐、影视、戏曲等艺术门类的教育,不断提升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总之,美与真为伴,美与善同行。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于美术专业报考热的思考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这一消息传出后,引起各方积极响应,纷纷点赞。

如果教师的精力时间被非教育事务“占据”,被非教育教学给

“耽误”,那么,我们对教育的一切期待就只能停留在设想层面。只有教师强,才有学生的快乐成长。只有教师能静下心来做教育的事,教育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给教师减什么负,怎么减负是当下此项工作重中之重。要给教师减负,首先要明确教师有哪些负担,哪些是本无须承担的负担。当下教师的不合理负担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协助协调之负。也就是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当下,各级各部门的“小手牵大手”工作,还有地方各种各样“重点工作”都让狭小校园难以装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作进学校呢?这是因为各地都在“假设”一种工作情景,认为让学校、教师参与能更好地完成这些工作。这些工作名义上说需要教育部门一起参加,或者说只要学校部分参加这项工作,就能提高工作效果;但实质上却是教育部门在分担其他部门的工作。出现这种情况,根源在于地方党委、政府没有厘清教育责任和职责,没有尊重教育专业属性。

检查评比之负。一是现在学校和老师面对各种检查评比名目繁多;二是频繁出现“一事多查”而不是“一查多事”;三是检查评比过于重视“留痕”;四是将检查评比作为评价工作绩效重要的方式;五是检查评比“多头”管理,导致学校教师不仅疲于应付,更不知道谁是

“亲爹亲妈”,让学生和教师分不清责任与工作的主次。这样的检查评比给教师带来了过重负担,而且对教育教学没有任何帮助,让教师

“沉沦”在文山之中,无暇顾及教育教学。这样的检查评比还可能导致教师对工作方向不明、目的不清,长期以往将让教师养成“务虚”和“不务正业”的意识与作风。

晋升晋职之负。大家都认同和认可教师是专业人士,体现教师专业属性最明显的就是教师职称。给教师评定职称并无过错,如果应用得好,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但现在一些地方的教师晋升晋职却在走向“务虚”式比拼、“衙门”式配置、“非实践”式评价。因为职称评定信息采用的并非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成效,如此可能引导教师偏离主业,引导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和教学一线,去做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成果”。这也是教师负担过重的主要来源。

职责岗位不匹配之负。由于编制管理,学校工作职能职责在有意无意扩大,但学校在人员编制不到位和不增加的条件下,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其结果只是“小牛拉大车”——车慢牛累,其工作现状和工作效果可想而知。学校缺编已经是现实,一方面是教育教学岗位缺编,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辅助工作没有岗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会出台一些“土政策”支持帮助学校,但更多的地方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或者政策支持力度不到位。

教师减负,势在必行,否则会拖垮教师。让教师真正减负落在实处,要制定教师基本工作标准,让教师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要从教师职称评聘、教师编制、教师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形成共识、多方协同,让教师专注教育、专注教学。要发挥教育考核评价督导改革的作用,让评价变帮扶,让评价变诊断,而非定性结论式考核。

教师减负不仅是帮教师,更是帮教育,如果教师队伍“垮塌”,其直接后果就是教育难现美丽,教师职业不再美好。如果这样,如何让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得以落实,又如何让教育成为国家之基、民族之望的目标得以落地?总之,教师减负要站在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去思量,去落地。

据《中国教育报》

让教师减负成为教育发展新动力

■议论风生

新华社发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