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0 財團法人誠泰文教基金會 台灣綜合研究院 金融證券 投資諮詢委員會 財團法人現代財經基金會 財金‧產經論壇 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 限制與因應策略 台灣大學經濟系所 林建甫教授 20131226

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 限制與因應策略 · 墨西哥與日本加入之後,其占全球總值比重將增至38.19%,未 來隨著部分經濟體的加入,其影響力可望再次擴張。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0

財 團 法 人 誠 泰 文 教 基 金 會台灣綜合研究院金融證券投資諮詢委員會財 團 法 人 現 代 財 經 基 金 會

財金‧產經論壇

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限制與因應策略

台灣大學經濟系所

林建甫教授2013年12月26日

1

大 綱

•兩岸關係進程•區域經濟整合現況•台灣的問題•兩岸關係特殊性•台灣的策略

兩岸關係進程

• 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 12月7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正式遷往台灣台北市。

• 1971年:– 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中國席次代表。

• 1987年:– 7月15日:中華民國解除戒嚴令。台灣開放大陸探親。

• 1988年:– 1月13日: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

• 1991年:– 2月8日: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台北成立。– 12月16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北京成立。

• 1992年:– 會談期間,兩會曾先後交換十三個版本的表述方案,隨後並有口頭表述方案,中國稱雙方已達成『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台灣所理解的共識卻是『一個中國各自以口頭表述』。

2

• 1993年:– 4月27日至4月29日:「兩會」(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辜振甫與汪道涵在新加坡會談,史稱辜汪會談。

• 1994年:– 3月31日:千島湖事件發生。

• 1995年:– 6月7日至6月12日;李登輝伉儷訪問美國。

• 199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週邊海域試射導彈(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3月23日:李登輝當選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

• 1997年:– 2月19日:鄧小平逝世。– 7月1日: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99年:– 7月9日:李登輝提出兩國論。– 12月20日:葡萄牙將澳門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 2000年:– 3月18日: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第10任總統,並提出四不一沒有的主張。經濟上主張,積極開放有效管理。

• 2008年:– 5月20日馬英九就職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 12月15日兩岸直航,開啟大三通。

3

44

(一)全球經貿組織

‧GATT,1947(一般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WTO,1995(世界貿易組織)

2001.12:中國大陸,第143個會員

2002.01:臺灣,第144個會員

‧目前共有153個會員國

區域經濟整合現況

5

名稱 成立時間 會員國

歐盟(EU) 1953 (1994由EC更名EU) 27

北美自由貿易協(NAFTA) 1994 3

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 1989 21

東協(ASEAN) 1967 10

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 1994啟動,原預計2005年成立 34

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 1995 7

東南非共同市場(COMESA) 1981(1994更名COMESA) 20

(二)區域經貿組織

6

(三)各國雙邊FTA :‧2013.1,全球共有546個FTA協定,還有354多個在協商當中

(564 notified, 354 were in force)

日本 已簽署:ASEAN,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墨西哥、智利、印尼、

汶萊、瑞士。談判中:韓國、澳洲、印度、越南、海灣合作理事會。

韓國 已簽署:美國、智利、新加坡、歐洲自由貿易協會、亞太貿易協定、ASEAN,歐盟談判中:中國、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海灣合作理事會。

新加坡

已簽署:東協自由貿易區、紐西蘭、日本、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澳洲、美國、約旦、印度、跨太平洋策略經濟夥伴協議、韓國、巴拿馬、秘魯、中國談判中:墨西哥、加拿大、巴基斯坦、海灣合作理事會(2008.01.31完成諮商)、

烏克蘭。

中國 已簽署:香港(CEPA)、澳門(CEPA)、亞太貿易協定、ASEAN、巴基斯坦、智利、紐西蘭、新加坡。談判中:澳洲、冰島、海灣合作理事會、秘魯。

亞洲主要國家參與簽署雙邊FTA現況

77

(四)東亞經濟整合現況

2000年4月30日之前

Protocol on Trade Negotiations (PTN)Asia Pacific Trade Agreement (APTA)Global System of Trade Preferences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GSTP)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Thailand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

8

2010年

PTN、APTA、GSTP、Laos – ThailandAFTA、New Zealand - SingaporeJapan - Singapore、Singapore - AustraliaChina - Hong Kong、China - MacaoAFTA - China、Thailand - AustraliaThailand - New ZealandKorea - Singapore、Japan – Malaysia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Japan - ThailandAFTA - China(S)、Japan - IndonesiaBrunei - Japan、Japan - PhilippinesChina - Singapore、China - New ZealandJapan - Viet Nam、ASEAN - JapanASEAN - Australia - New Zealand

9

10

TPP

•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Trans-Pacific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SEP)是近期快速發展的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外界常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簡稱之,其主要的成員皆為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中成員

• TPP主要可分早期、中期與現在三階段。在早期部分,2002年就有部分國家開始醞釀發起該組織,最後在2005年正式成立,當時只由新加坡、紐西蘭、汶萊及智利4國發起,但卻已經開始積極和澳洲、馬來西亞、秘魯、美國及越南進行談判。

11

• 2008年9月美國正式宣布加入,之後秘魯、澳洲與越南隨後加入,並於2010年3月展開第1回合談判,而後談判進展快速,成為首個連結亞洲與美洲主要區域貿易協定。

• 到今年9月為止,TPP目前共有12位成員國,包括新加坡、紐西蘭、汶萊、智利、秘魯、澳洲、美國、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與日本。迄今已進行19回合諮商談判,目前「關稅」、「智慧財產權」等領域談判是關鍵。

12

13

• TPP協定主要有兩大特點,分別為高品質與涵蓋範圍廣兩部份。首先在高品質上,目前除了計畫產品關稅在協定生效後均即降為零,只有少部分的商品,如農產品可以有較長的降稅時程,另有加入國營企業之約束條款,且其議題的深度皆高於世界貿易組織,顯見其為嚴謹的貿易協定。

• 另外在涵蓋範圍廣部份,該篇章主要有29章,包括中小企業、關務、跨境服務貿易、法規調和、政府採購、電信、競爭政策、便捷化、以及合作與能力建構專章,其對於談判面向涵涉及甚廣,除傳統FTA項目外,新興議題也不少,目前尚待努力縮減歧異之具爭議章節。

14

• 目前TPP為發展最快速的區域整合勢力,2011年當時9個國成員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總值的25.61%,隨後的加拿大、墨西哥與日本加入之後,其占全球總值比重將增至38.19%,未來隨著部分經濟體的加入,其影響力可望再次擴張。

• 美國近年來企圖以TPP,為進入重返亞洲創造更有利的景況,其目標除了經濟意義外,戰略目的也是原因之一。透過TPP,美國可以更直接以協議影響各國經濟運作,此除了可以創造出適合美國產業進入的環境,也可以取得在亞太區域的主導權。

• 未來TPP成員國,將勢必被逼迫放寬產業競爭,對於產業發展及就業市場都是殘酷的考驗,且透過法制的修整,美國可以更直接要求發展中國家,提出國營事業、保護產業與智慧財產權改革,讓外國企業更容易在當地和本地企業競爭。

15

• 未來TPP若能成功落實,必定會改變目前泛太平洋地區的經貿秩序,美國全力推進TPP,其原因除了有振興國內經濟發展的正面因素化外,也有美國為欲分享亞洲區域高速成長的經濟目標,並藉此主導亞太貿易活動的意圖。甚者從日本最近迅速的談判加入可以推理得到近年日本在釣魚台事件的強硬,背後的確有美國因子,菲律賓在黃岩島的作為,也有美國的撐腰。

16

RCEP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發展仍在初期,最早是2012年11月在東亞高峰會正式提出,主要是由東協國家發起,邀請其他經濟體,藉此建構完整共同市場的貿易協定

• RCEP是由東協國家發起,所以當然包括東協中的十個國家,其中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汶萊、越南、寮國、緬甸與柬埔寨,其為該組織的主體,而東協也邀請了亞洲主要的經濟體,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籌組「10加6」,意即東協十國+六國。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雖然在2012年11月東亞高峰會正式亮相,但早在2012年2月東協各國就已對RCEP基本內容達成共識,同年8月東協經濟部長會議通過《RCEP談判指導原則與目標》,到了11月東協高峰會16國領袖共同發表《啟動RCEP談判聯合聲明》,正式宣布啟動RCEP談判,目前仍在談判階段,預定於2015年年底前完成。

17

• RCEP今年談判時程緊密,3月底峇里島舉行RCEP談判預備會議, 5月就開始第一回合談判,並共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在《RCEP談判指導原則與目標》的指引下,對於低度發展之東協國家保有特殊及差別待遇之彈性。9月又在澳洲布里斯本舉行第二回合談判,已在貨物貿易方面、服務貿易與跨國投資等議題進行討論,也對於技術合作、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和爭端解決意見交流。

• 目前RCEP的談判持續進行,而以2011年來看,RECP經濟體其生產總值佔全球約三分之一,不過其所佔人口與區域範圍來看,多數亞洲區主要經濟體皆已經入內,顯示未來RECP在亞洲區的影響力,有機會進一步擴大。

18

19

TPP 與 RCEP 對台影響

• 出口數據部分,雖然TPP佔全球經濟總值的比重較高,但相對RCEP經濟體多在亞洲,所以台灣和RECP經濟體的聯結較為緊密,

20

台灣出口TPP與RCEP比重表

資料來源:史惠慈,2013,《ECFA到RCEP/TPP》。

農工產品 製造業產品 農業產品

RCEP 70.98 70.93 74.59TPP 31.94 31.7 48.71

TPP RCEP

GDP成長率(%)

經濟福利效益(百萬美元)

出口值變動(百萬美元)

進口值變動(百萬美元)

GDP成長率(%)

經濟福利效益(百萬美元)

出口值變動(百萬美元)

進口值變動(百萬美元)

我國未加入

-0.19 -687 -481.53

-677.81 -2.61

-7797.0

4

-6318.6

9

-8644.6

1我國加入

1.98 6158.16

8828.72

10149.16 4.36 11639.

3313422.

0916304.

19

21

表二 TPP與RCEP的影響評估資料來源:許博翔,2012,《TPP及RCEP對我國經濟衝擊之量化分析》

台灣的問題

1.著重互利思維• 台灣在推動FTA時,多數以台灣本身利益進行思考,未來應由對手國角度出發,思考FTA的戰略佈局。台灣推動FTA受阻的原因之一,只因為台灣多以自身角度出發,並用被邊緣化做為訴求的重點,但說服力不大。如美國和其他國家洽簽FTA,不僅是以「美國利益」為優先,以遂其達到其經濟及其他目的,但是如果台灣農業、工業相對保守,服務業也自由化意願也不高,將會無法吸引起美方及其他國家的興趣,因此改變心態,是面對區域經濟問題的首要之務。

2.農產品開放疑慮• TPP的設計方向,是強度與廣度較高的貿易協定,所以台灣必須大幅度調整體制,才會符合TPP所要求的標準。在農業方面,TPP成員中有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等國,其皆為國際上的農業商品出口大國,台灣若要加入TPP必須對農業進行大幅開放。

• 尤其TPP當中有美國,而美牛事件往往挑動國內敏感神經,目前台灣等亞洲經濟體對於美國牛肉進口,仍有些許限制,若未來必須再次移除貿易障礙,勢必會造成嚴重的爭議,如韓國仍禁止30月齡以上牛肉進口,未來若要加入TPP,勢必面臨全面開放的壓力。

22

• 3.工業開放壓力• 在工業方面,台灣目前工業產品的關稅平均稅率雖然只有

4%,明顯低於大多數TPP現有成員,未來若在TPP的架構之下開放市場下,工業部門整體必然受益,依據許博翔2012年估計,紡織、化學與石油等產業受益程度較高,且除農業外,機械設備產業中的汽車與非鐵金屬產業等,也難保不會受到嚴重衝擊,此都必須做好各項準備。

• 然而在RCEP的情況,卻對於不同產業有所影響,各影響詳參表四,然而受益的仍主要是化學、橡膠及塑膠製品等石化產業,另外還有機器設備也能從中獲益,但是受損害的將是電子設備、其他運輸工具與金屬製品等,顯示加入不同的區域經貿組織,其所影響的產業也大不相同。

23

加入TPP對台灣產業影響

贏家產業 輸家產業

紡織 4734.91 機械設備 -1091.21

化學、橡膠及塑膠製品 2107.91 牛肉 -161.45

石油及煤製品 1034.21 蔬菜、水果及堅果 -113.1

貿易 939.63 其他動物產品 -112.29

營造工程 925.92 非鐵金屬 -109.19

皮革製品 912.47 其他肉類製品 -93.63

24資料來源:許博翔,2012,《TPP及RCEP對我國經濟衝擊之量化分析》;單位:百萬美元

贏家產業 輸家產業

化學、橡膠及塑膠製品 8868.76 電子設備-

5711.41

機械設備 5570.4 其他運輸工具 -514.75石油及煤製品 2205.59 金屬製品 -488.81

紡織 2007.63 商業服務 -412貿易 1507.16 汽車及零件 -170.16

營造工程 1280.3 木材製品 -135.66

25

資料來源:許博翔,2012,《TPP及RCEP對我國經濟衝擊之量化分析》;單位:百萬美元

• 4.受保護的服務產業• 台灣的服務業發展已,其佔GDP比重甚高,而TPP協定在服務貿易市場與投資領域開放程度有所要求,而該部份台灣對此保護仍多,雖然在加入WTO時已進行過鬆綁,但要符合TPP的要求仍有差距,尤其非傳統開放部分,因此若要加入TPP,開放的壓力亦會隨之而來。

• 台灣目前的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管制仍多,不少國家表示期待台灣可以進一步開放的該類項目,而未來隨著台灣逐漸參與經貿組織,台灣勢必要開始準備,更高程度的開放環境,預計金融電信法規、公營事業之改革、電子商務法規、資訊流及人才的自由移動步開放,將會成為重點,政府宜及早因應規劃。

26

• 5.加入組織方式• 目前TPP主要的主導國家是美國,且其並未有明確的加入標準,不過主要有三原則,其一主要是新加入成員需全盤接受TPP現有成員達成之協定,確保TPP進程不致發生倒退;其二新成員需能實踐TPP成員所有企圖心的開放政策;其三新成員需證明TPP談判動能不會因為其加入而減緩。顯見目前所談判的重要規範,將會成為台灣加入TPP的重要觀察條件指標。

• 而在RCEP部分,東盟等國均表示尚未考慮日後2015年RCEP談判完成後,如何開放外圍經濟夥伴加入RCEP的方式,等到2015年RCEP談判正式完成之後,外圍人士要先加入,有可能會要求與東協洽簽FTA之後再加入RCEP,台灣必須預先準備,持續積極與RCEP成員洽簽FTA。

27

兩岸關係的特殊性

• 考量兩岸關係的特殊性,我們必須承認當兩岸簽署ECFA後,新加坡和紐西蘭看到兩岸關係的改善,相繼宣布與我國洽簽經濟合作協定,並分別於本年11月和7月簽署協定。這突破2000年至2008年間,我國除了與中美洲五邦交國外無法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困境。國際的現實就是如果兩岸經貿關係未能正常化,其他國家往往被迫選邊站時,絕大多數國家都是選擇成長中的中國大陸市場而非經濟規模較小的我國。

28

一中兩憲

• 黃光國主張,目前海峽兩岸分別各有一部「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兩部憲法都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上。唯有承認「一中兩憲」的政治實現,海峽兩岸才能以「對等政治實體」的地位,展開平等協商;才能借助歐盟經驗,建構兩岸間穩定的和平關係架構;才能化解兩岸間眾多的政治爭議,並找到轉化中國的力量。

29

一中三憲

• 張亞中的主張:由於目前兩岸《憲法》在主權宣示上包括對方,因此彼此主權是重疊的。將來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時,一定要確立「兩岸不可以分裂整個中國主權」,因為《憲法》是互相包括對方,主權是相互重疊;另外是尊重彼此來自具有憲政的治權,彼此治權是來自憲法性文件,因此在一中前提下創造出第3個憲法性文件。

• 「一中三憲」,即一個中國有3個憲法性文件,第3個憲法性文件,剛開始是和平協議,處理兩岸問題時,一定要把「和平協議」跟「軍事互信機制協議」、「國際空間協議」掛在一起,不能分開處理,未來政治安排包括這3個協議,形成第3個憲法的內容,透過兩岸統合,逐漸充實。

30

台灣的策略

• 發展科技,鞏固農、工、製造業• 提升附加價值,促進服務業發展• 吸引兩岸人才,研發創新• 兩岸合作,爭取台灣最大利益• 借力使力,發揮台灣的比較利益

• 落實自由經濟島才能突破悶經濟• 「自由經濟示範區」,顧名思義以「經濟自由化」為主軸,目標就是要透過人流、金流、商流、物流的鬆綁,加速市場開放、吸引外資進駐,創造產業生機,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示範區,最終吸取示範區運作經驗,制定合宜配套措施,再將「自由經濟」擴大施行至全國,以落實邁向「自由經濟島」目的。

• 與過去的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自由貿易港區或是大陸的「開發區」都不同。自由經濟示範區不但要法規鬆綁,讓企業在自由經濟的理念下提高生產力;而且更要提供一個自由經營的環境,讓企業減少約束,發揮創意,帶動經濟發展。

32

• ECFA、台紐貿協、服貿及台星經濟夥伴協定等等FTA,已開啟國際大門,未來我們更應極爭取加入TPP與RCEP之區域合作,幫忙台灣產業走出去,更全面性的拓展經貿版圖。

• 另外,以台灣的地理位置及產業結構優勢,極有潛力發展成為亞太國際級的金融、營運、籌資中心。具體來說,對外積極協商自由貿易,加入TPP及RCEP都是首要目標;對內加速打造自由經濟區,透過人流、金流、商流、物流的鬆綁,加速市場開放、吸引外資進駐,創造產業生機,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環境,兩大戰略相輔相成,期待落實「自由經濟島」的目標,這也是解救台灣「悶經濟」的的最佳出路,政府莫再蹉跎,應趕緊加把勁,積極且具體的落實與規畫。唯有把握時機並且落實政策,才能帶領台灣經濟再起飛。

33

• 自由經濟區的基礎工作可分成4項。一為「深層加工+國際物流」,是要以既有製造業優勢為基礎,由自由貿易港區出發,串連既有實體園區,延伸為示範區加工及研發腹地,並加強簡化通關程序與管理,提高海空聯運模式的效能;二是「創新研發」,利用產業科技研發具國際化的利基,進行國際合作,建構創新系統網絡,並吸引優秀專業人士;三結合「新農業」,將以優良的農業技術為本,加強農漁業及農產加工品的研發升級,並推動精緻農業,發展自有品牌,行銷全世界;四則強調完善的「基礎建設+生活機能」,就是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就學與生活環境,讓生活無後顧之憂,並放寬服務業的進入,強化區內機能。

• 有了這些基礎,台灣的自由經濟區更從四大面向:鬆綁、效率、整合及加值,著手提出比區外更具吸引力的特殊誘因。

34

• 善用台灣以人為本的服務及豐富的文化底蘊。• 書法表現中國文字之美。

– 對稱與美感。• 漢字簡化後亲兮親不見,爱兮愛無心,产兮產不生,厂兮廠空空面兮麵無麥,运兮運無車,导兮導無道,儿兮兒無首

飞兮飛單翼,云兮雲無雨,乡兮鄉無郎,

开关兮開關無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