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2014 年 9 月 3 日 星期三 灵动如她,上善若水 www.huangshannews.cn 3 六棱镜 2015 年 2 月 3 日 星期二 www.huangshannews.cn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洁净的水, 灵动的水,柔情的水……流水潺潺,它是生 命之源泉,即便经过日转星移,水也不显沧 桑。 我在高尔基笔下的字字句句中找到了 这样一个若水的女人,她就是《童年》中的 “外婆”。 《童年》中,外婆是生活在 19 世纪末俄 罗斯底层的劳动妇女。或许你要问,一个 劳动妇女,怎么会如水般妙曼?劳动妇女 粗糙的双手,如何与柔美的流水相比? 可是,外婆的确是个水一样的女人。 虽然外婆一生都在劳作着,可她的身上充 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诗意与生活气息;外 婆的脑子里有无数形形色色的传说故事, 令阿廖沙醉心着迷,在阿廖沙的心目中,外 婆讲的故事如汩汩清泉,甘甜而令人回味 无穷;外婆能歌善舞,风韵犹存,总能用妙 曼的舞姿来诠释人生的苦乐,让人丝毫感 觉不到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外婆的 歌舞是阿廖沙童年生活里的潺潺溪流,流 过漫长的时光,留下美好的记忆;外婆与人 为善,她刻着皱纹的脸上总是满布慈祥的 笑容,这温暖的笑脸,如一枉洁净的圣水, 浇灭了外公心中的怒火,安抚了人们焦虑 的心…… 外婆是水,千姿百态。 那是一个嘈杂的黄昏,天光喑哑,泛着 沉沉的灰。厨房很简陋,窨透了阳光下晒 过的麦子香,尘埃飞扬的凌乱,柴火烧焦的 糊味,甚至还有外公喝了醉酒的叫骂声。 打扫完屋子,喂了马,安顿好阿廖沙,外婆 捋了捋散下来的一丝头发,双手在粗布围 裙上蹭一下,便开始用她那双粗糙的手烹 调出一道道饭菜—变戏法似的。她哼着 小曲,隔绝外界一切尘嚣。不久,厨房里端 出可口的菜肴,厚实的香气,外婆的味道。 外婆就是这样撑起一个家,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然而,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外婆如水一 般柔韧的性格—对待生活的坚强乐观。 生活经历上有着诸多不幸,外婆却可 以对每一个人真诚地微笑。为什么呢?原 来是外婆有着执着的信仰。 她总是虔诚地跪下来,用心灵去祈 祷。正是因为有信念的光辉笼罩着外婆, 她才可以如此安详。这是源自心灵的宁 静,正是一种上善若水的生命状态。 乐观的信念,活跃的思维,让外婆真正 懂得了怎样去付出、去给予、去爱人。 高尔基说:“是她对这个世界无私的爱 引导了我,以至让我在以后任何艰苦的环 境中都绝不会丧失生存的勇力。” 她是如此伟大的女人,毫无怨言地承 担下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 …… 是的,外婆无私的爱如水般包容他人, 这是人性的光辉在闪耀;外婆的爱也如水 般沁润了我,我也要学会怎样去爱人,怎样 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岁岁年年,我会记住这个灵动的、若水 的女人,和她的爱。 【点 评】 何伊童是一个广州女孩,现在 中央美院附中学习。这篇短文,是伊童读 初二那年写的。一个初中生,能够对爱有 如此深切的感知,且语言简静温润、结构自 然从容,视角真善美慧。为文之初,能至此 境界,亦属难得。 · 殷乘 · 为文之初 何伊童 一幅图 在我的印象里,外公和外婆一直端坐在老 屋堂前八仙桌的两旁,静穆无声,就像是一幅巨 大立体的古代容像。 他们似乎一直是老人:外公长得白白净净 的,有着稀稀拉拉的胡须,说话慢条斯理,永远 是慈眉善目的;而外婆呢,似乎总是有倾诉不完 的怨气,只要一开口,便用一口难懂的歙县话大 声地数落。平日里,很少看到他们走出那个黑 漆漆的大门,一有空闲,他们总是喜欢端坐在那 里,一动不动,就像土地庙里的一对菩萨。 老了,也许只剩下沉默和思想了。外婆的 心思是好揣摩的,无非家庭,无非生计;而外公 呢?这个十来岁就开始“下新安”,后来又壮志 未酬的“老徽商”,对于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有着 失意的懊恼?或者,有着对宿命的怀疑?总而言之,他们应该是在反刍吧,人与牛一样, 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反刍的。当所有的事情都 已经做完,无需再做的时候,他必定会选择沉默 和端坐,反刍岁月,内心忧伤。 一物件 20 世纪 70 年代,外公、外婆的家已近一贫 如洗了。我小时候只见过几枚老银元,很漂亮, 沿着边猛一吹气,侧耳聆听,便能听到风铃似的 清脆响声。后来,银元不见了,拿去换钱了,一 枚银元,当时能换八元人民币。我能得到的,只 是一些铜板。铜板很漂亮,上面有一些字,“光 绪”、“咸丰”什么的。铜板是我们用来“打币” 的:把一分、两分的人民币硬币放在青砖上,用 铜板去打,打下来的,就归自己了。铜板是无孔 的,铜钱则是有孔的。铜钱我们都瞧不上眼,在 一些角落和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生锈的铜钱。铜钱,就像历史的弃儿。 那一年夏天,我忽然迷上了斗蟋蟀。有一天,在老宅的旮旯里逮到了一 只蟋蟀,顺手就放进了一只玻璃瓶子。泥菩萨似的外公忽然开口,他对舅舅 说:你找几只蟋蟀罐给他,让他放蛐蛐。于是,舅舅不知从哪个角落拖来一 个脏兮兮的大木橱子,里面竟然有数十个蟋蟀罐子!有的是陶砂制的,有的 是青石刻的,看得出,是有些岁月的了。我挑了一个最漂亮的:似乎是用龙 尾石雕刻的,比一般的蟋蟀罐要小,因为小,根本就不能放蟋蟀,一放进去, 就跳出来了。但我喜欢这只罐子,它小巧、精致、漂亮,盖子上刻有一个人 物,身着明代官袍,线条流畅;罐底下,有着篆刻印,大约是制作者的图章。 这个蟋蟀罐至今还留在我的身边,放在我的柜子里。前些年有一次拿出来赏 玩,盖子落在地上,打碎了,随后又用胶水粘上,算是破相了。有时候偶然瞥到这 个物件,我会突然想:当年这个蟋蟀罐到底是谁的呢?它比外公的年纪大,甚至要 比外公的外公年纪都大。这个罐子那样精致,那样漂亮,当年的主人一定对它爱 不释手吧?但爱不释手又能怎么样呢?物还在,人已去。两厢渺渺,物我两忘。 人真苦,童年如白纸,命终复空旷。我们生而支离破碎,只能依靠各种 各样的物件,来修修补补。 这里所说的歌德,其实就是十七世纪 那位魏玛公国枢密顾问、被整个欧洲乃至 全世界誉为最智慧的智者、最成熟的哲人、 最伟大的诗人歌德。 1822 年发生的一件 事,使歌德在心灵层面上产生了另一位歌 德。 那年 2 月, 74 岁的歌德突然得了一场 重病,高烧时常使他失去知觉,医生找不 出病灶,感觉到情况不妙却一筹莫展。但 歌德就像突然发病那样,突然又痊愈了。 6 月份,当歌德去玛丽温泉疗养时,他竟像 换了一个人,似乎这场暴病是心灵重返年 轻化的征兆。果然,这个沉稳、生硬、满身 学究气的老人以炽烈的、让人吃惊的热情 爱上了 19 岁的姑娘乌尔丽克。半年前, 他还以父辈的口吻亲昵地称她为“小女 儿”,因为 15 年前他曾爱慕过小姑娘的母 亲。而这一次,他感情的火山忽然被“小 女儿”引爆了,他从未经历过如此强烈的 震撼和烧灼,像一个男孩子那样神魂颠倒 地追逐小姑娘,甚至做出最荒诞不经的表 演和举措,他居然恳请他的朋友、一位大 公爵帮他向“小女儿”的母亲疏通,希望这 位曾与他有过恋情的母亲能够把女儿嫁 给他。母亲的答复无人知晓 —她大概 采取了拖延的办法,使歌德成了无望的追 求者。当 19 岁的小姑娘转游至卡尔温泉 时,老人家又不顾一切尾随而至,虔诚地 追踪着心爱的人,试图做最后的努力。然 而那位姑娘总是态度暧昧地回答他那火 烧火燎的渴望。他的痛苦随着夏日的消 逝与日俱增。终于到了应当离去的时刻 了,没有许诺,也无所期待。当车轮转动 时,他敏锐地预感到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东 西已经成为往事。这个天才的人物向巨 大的创痕垂下了头,他祈求并呼唤上帝, 同时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生活的现实 中逃向诗歌世界。从卡尔返回魏玛的忧 伤归途中,歌德沉默寡言,时停时作地写 下一些诗句,完全沉浸在与心灵和命运的 对话中。于是,一首被题为《玛丽温泉的 哀歌》的伟大诗歌诞生了,这是一部运用 最庄严的艺术形式表达对爱情的虔诚的 最纯洁的诗篇。与此同时,歌德身上诞生 了另一位歌德。 歌德把这首诗看得十分神秘,认为是 命运的特殊恩赐。他把它像圣物一样珍藏 起来,不愿意让任何人见到它。随后几个 月的时间表明,这首《哀歌》对歌德的一生 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本来已经恢复健康 的老人,不久后突然出现了总崩溃的征象, 似乎又要再度濒临死亡。歌德最知心的一 位朋友兼程赶来,在最紧要的关头为老人 反复朗读那首《哀歌》,于是,奇迹发生了 —这首诗胜过一切灵丹妙药,使健康很 快回到歌德身上。 像神灵附体一般,歌德开始精神抖 擞地投入写作,在发黄的纸上重温前一 个世纪订下的写作计划。不到 80 岁,《威 - 麦易斯特的漫游时代》就已脱稿。 81 岁高龄时,他又以罕见的勇气开始了他毕 生的主要事业 —《浮士德》的写作。《哀 歌》是命运的产物,在那些痛苦的日子过 去七年以后,他完成了《浮士德》这部巨 著。他怀着与对待《哀歌》同样的、令人 肃然起敬的虔诚,把这部诗稿也封存起 来,秘而不宣。 另一位歌德 名人逸事 程鹰 最近同事摊上事了,下班的路上汽车 与某甲的胳膊擦了下。同事马上报了警, 陪某甲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仅擦破皮而 已),并在交警的协调下,愿意赔偿营养费 误工费等等,数额上千元。未料某甲坚决 不同意,要求赔偿上万元。同事当然不同 意,事情弄成这样,只能通过法院解决了, 建议某甲上法院起诉。某甲没有上法院, 而是聪明地找到了单位。同事被领导喊过 去时第一反应是佩服某甲,某甲这么快就 知道她的单位并找上门了。 接下来的几天,某甲聪明而执着地上 单位找领导,那架式跟受冤的群众上访一 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同事忧心忡忡,再也 不敢开车了。我玩笑说当心跟踪到家里, 刹那她的脸色白了。 说起交通事故,另一同事提到去年暑 期遭遇的一起,说每每提起如鲠在喉。那 晚他回家较迟,停车时由于视线不好,把旁 边的车擦了。同事在餐巾纸上写明情况并 留下电话号码,用雨刷夹好。细心的他用 手机拍下证据,并发现车身上其他部位留 有旧损。第二天同事接到电话,和车主进 行了协商,约定由车主自行找修理厂修理, 事后凭票据付钱。付钱后同事咨询了几家 修理厂,发现所付费用贵了很多。查看车 子时明白了原由,其他部位的旧损全部聪 明地消失了,车漆焕然一新。 多年前我哥骑电瓶车路过市区某小学 门口时也不幸惹上一起交通事故。其实责任 主要在学生家长身上,骑车从学校里出来,为 避让我哥车身倾斜,导致后座上的学生滑跌 在地。家长马上聪明而愤怒地训斥我哥,要 求送学生去医院。结果在熟人医生的安排 下,学生做了详细的检查,包括 CT,并住院三 天,出院后开了许多药。家长最后正告,我不 讹你钱,但孩子今后要是有事,还得找你。 交通事故中,人们表现出太多的聪明 劲,有些惹不起。有人玩笑说,事故现场和 交警大队形同吵架场地。为此挺佩服交警 们的忍耐力。 我不敢妄评那些聪明劲是否用对了地 方,只是,绕开法律和道德总归是有问题 的。有意思的是,大伙都在抱怨人情冷漠 和法律缺失,对被曝的人或事群起而攻之。 上个月我路口转弯时有位女士漠视红 灯,与我相向而行。我以为她会避让,未料 她只顾低头前行。幸好车速慢视野开阔, 我及时在她面前一米左右距离停了车。彼 时她才抬起头,反倒呵斥我来。女士很聪 明,差点使我产生幻觉,她是一辆大卡车或 者一堵铜墙。 惹不起的聪明劲 世情笔谈 吉祥 清少纳言说冬天的芒草花, “好似满头 白发,呆呆地一个劲在风中摇曳,沉湎在往 事的样子,像极了人的一生。” 而我以为,芒草花是光阴以枯笔写下 的飞白书,是冬天的另一场雪。 这场雪刚落到人间的时候还是秋天, 那时它们看起来更像晚霞,或是晚霞的倒 影,凫在山坡和湖边。 随同芒草花一起落到人间的还有野甘 菊,左突右闪,奔跑于芒草花当中,如粼粼 波光跳跃在黄昏时分的湖面。 秋天斑斓,也短暂。当霜风呼啸着一 遍遍刮过,把果子和满山红透了的叶子吹 送到地上,从枝头摘去野菊花金黄的花瓣, 催它苍老、枯萎,芒草花也就白了。 白了的芒草花有着雪的单纯、优雅,也 有着雪的苍茫与无辜。 把芒草花比作雪,并无新意,古人早就 有“芒花胜雪”的句子—我以为是自己的 创意,其实还是拾了古人的牙慧。 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的古人实在太 优秀,把好句子都写尽了,无论我们怎样比 喻、形容,调用修辞和联想,都逃不脱对古 人模仿的嫌疑。 但我们还是要写,一代代的后人,还是 要用属于他们时代的语言,重复书写古老 的意象。 芒草花只有到了冬天才有雪的样子。 和雪不同的是,它不那么容易就被尘世溶 解,从大地消失,轻得像梦,也像一个美好 的谎言。 芒草花是经得起枯索和寂寞的,整个 冬天都覆盖在那里,在山坡和湖边,白皑 皑,风吹过来,它就低下头,风过去了,它又 直起身,安然无恙地端立,慰藉着群山的寂 静与荒芜。 芒草花也经得起寒苦,日复一日的晨 霜压在身上,并不能使之摧折,而当夕阳将 余晖远远地照过来,芒草花瞬间就有了灿 焕的容颜,细小的花絮上,闪烁着温暖又坚 韧的光芒。 生活在湖边的缘故,比较常见也颇为 喜欢的是水边的芒草花。 水边的芒草花是最赋诗性的,或者也 可以说,水边的芒草花就是自然写在季节 边缘的诗行,有节制的抒情,朴素,自在,安 静。 水边的芒草花不仅赋有诗性,也是有 画意的,与水中的倒影虚实相映,创造出一 个简洁又繁复、对称又空灵的世界。 芒草花只在湖面波平如镜时才见倒 影,起风的时候,芒草花的倒影就揉皱了, 皱巴巴,洇成一片,如明月在水面的流漾。 月下的芒草花是怎样的?没见过,只 见过一幅名叫《月灵》的油画。 二十多年前,这幅油画就挂在我的床 头,与我日日相见。 油画的底色是群青,一位年轻的女子 置身芒草花当中,手里捏着长长的竹箫,出 神地吹。芒草花的颜色是接近透明的莹 白,斜斜地倾向一边,女子裹着披肩,长发 飘飞若舞,又似夜鸟展开的翅膀。 这幅油画里并没有月,却能感觉到月 光的无处不在—大片的芒草花,辽阔、苍 凉、沉默又温柔的芒草花,就是浸润着女子 的月华。 慧眼形色 冬天里的另一场雪 人间风景 项丽敏 文/图 本版 本版 编辑 编辑 / / 胡玉琪 胡玉琪 Email:hsrbhyq@ Email:hsrbhyq@163 163.com .com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我们的生活或时 事。有许多时候,漫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一种诙谐和幽默的轻松,反而 会让你在开怀过后,陷入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无论这种思考是对自身的审 视,还是对社会的反思,甚至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只要你思考了,这便是漫 画的意义所在。 岚溪/语 家教漫画 作者:于昌伟 《黄山日报》原每周二“社会生活”副刊改版为“六棱镜”,“六棱镜” 副刊版面旨在激发大众热情,记录生活点滴,品味闲情逸趣,知晓诗意 徽州。今起向广大读者征稿,希望在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和 共同努力下, “六棱镜”成为黄山大众喜爱并共同拥有的一处芳草地。 征稿启事

灵动如她,上善若水2015/02/03  · 过的麦子香,尘埃飞扬的凌乱,柴火烧焦的 糊味,甚至还有外公喝了醉酒的叫骂声。打扫完屋子,喂了马,安顿好阿廖沙,外婆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灵动如她,上善若水2015/02/03  · 过的麦子香,尘埃飞扬的凌乱,柴火烧焦的 糊味,甚至还有外公喝了醉酒的叫骂声。打扫完屋子,喂了马,安顿好阿廖沙,外婆

第 3 版

文 学 副 刊2014年 9月 3日 星期三

苍白的乡愁(上)

灵动如她上善若水

wwwhuangshannewscn

第 3 版

六 棱 镜2015年 2月 3日 星期二 wwwhuangshannewscn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洁净的水灵动的水柔情的水helliphellip流水潺潺它是生命之源泉即便经过日转星移水也不显沧桑

我在高尔基笔下的字字句句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若水的女人她就是《童年》中的

ldquo外婆rdquo《童年》中外婆是生活在 19 世纪末俄

罗斯底层的劳动妇女或许你要问一个劳动妇女怎么会如水般妙曼劳动妇女粗糙的双手如何与柔美的流水相比

可是外婆的确是个水一样的女人虽然外婆一生都在劳作着可她的身上充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诗意与生活气息外婆的脑子里有无数形形色色的传说故事令阿廖沙醉心着迷在阿廖沙的心目中外婆讲的故事如汩汩清泉甘甜而令人回味

无穷外婆能歌善舞风韵犹存总能用妙曼的舞姿来诠释人生的苦乐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外婆的歌舞是阿廖沙童年生活里的潺潺溪流流过漫长的时光留下美好的记忆外婆与人为善她刻着皱纹的脸上总是满布慈祥的笑容这温暖的笑脸如一枉洁净的圣水浇灭了外公心中的怒火安抚了人们焦虑的心helliphellip

外婆是水千姿百态那是一个嘈杂的黄昏天光喑哑泛着

沉沉的灰厨房很简陋窨透了阳光下晒过的麦子香尘埃飞扬的凌乱柴火烧焦的糊味甚至还有外公喝了醉酒的叫骂声打扫完屋子喂了马安顿好阿廖沙外婆捋了捋散下来的一丝头发双手在粗布围裙上蹭一下便开始用她那双粗糙的手烹

调出一道道饭菜mdashmdash变戏法似的她哼着小曲隔绝外界一切尘嚣不久厨房里端出可口的菜肴厚实的香气外婆的味道

外婆就是这样撑起一个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然而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外婆如水一般柔韧的性格mdashmdash对待生活的坚强乐观

生活经历上有着诸多不幸外婆却可以对每一个人真诚地微笑为什么呢原来是外婆有着执着的信仰

她 总 是 虔 诚 地 跪 下 来 用 心 灵 去 祈祷正是因为有信念的光辉笼罩着外婆她才可以如此安详这是源自心灵的宁静正是一种上善若水的生命状态

乐观的信念活跃的思维让外婆真正懂得了怎样去付出去给予去爱人

高尔基说ldquo是她对这个世界无私的爱

引导了我以至让我在以后任何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会丧失生存的勇力rdquo

她是如此伟大的女人毫无怨言地承担下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helliphellip

是的外婆无私的爱如水般包容他人这是人性的光辉在闪耀外婆的爱也如水般沁润了我我也要学会怎样去爱人怎样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岁岁年年我会记住这个灵动的若水的女人和她的爱

【点评】何伊童是一个广州女孩现在中央美院附中学习这篇短文是伊童读初二那年写的一个初中生能够对爱有如此深切的感知且语言简静温润结构自然从容视角真善美慧为文之初能至此境界亦属难得 middot殷乘middot

为文之初

何伊童

一幅图在我的印象里外公和外婆一直端坐在老

屋堂前八仙桌的两旁静穆无声就像是一幅巨大立体的古代容像

他们似乎一直是老人外公长得白白净净的有着稀稀拉拉的胡须说话慢条斯理永远是慈眉善目的而外婆呢似乎总是有倾诉不完的怨气只要一开口便用一口难懂的歙县话大声地数落平日里很少看到他们走出那个黑漆漆的大门一有空闲他们总是喜欢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土地庙里的一对菩萨

老了也许只剩下沉默和思想了外婆的心思是好揣摩的无非家庭无非生计而外公呢这个十来岁就开始ldquo下新安rdquo后来又壮志未酬的ldquo老徽商rdquo对于自己的人生会不会有着失意的懊恼或者有着对宿命的怀疑mdashmdash总而言之他们应该是在反刍吧人与牛一样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反刍的当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做完无需再做的时候他必定会选择沉默和端坐反刍岁月内心忧伤

一物件20 世纪 70 年代外公外婆的家已近一贫

如洗了我小时候只见过几枚老银元很漂亮沿着边猛一吹气侧耳聆听便能听到风铃似的清脆响声后来银元不见了拿去换钱了一枚银元当时能换八元人民币我能得到的只是一些铜板铜板很漂亮上面有一些字ldquo光绪rdquoldquo咸丰rdquo什么的铜板是我们用来ldquo打币rdquo的把一分两分的人民币硬币放在青砖上用铜板去打打下来的就归自己了铜板是无孔的铜钱则是有孔的铜钱我们都瞧不上眼在一些角落和路边经常会看到一些生锈的铜钱铜钱就像历史的弃儿

那一年夏天我忽然迷上了斗蟋蟀有一天在老宅的旮旯里逮到了一只蟋蟀顺手就放进了一只玻璃瓶子泥菩萨似的外公忽然开口他对舅舅说你找几只蟋蟀罐给他让他放蛐蛐于是舅舅不知从哪个角落拖来一个脏兮兮的大木橱子里面竟然有数十个蟋蟀罐子有的是陶砂制的有的是青石刻的看得出是有些岁月的了我挑了一个最漂亮的似乎是用龙尾石雕刻的比一般的蟋蟀罐要小因为小根本就不能放蟋蟀一放进去就跳出来了但我喜欢这只罐子它小巧精致漂亮盖子上刻有一个人物身着明代官袍线条流畅罐底下有着篆刻印大约是制作者的图章

这个蟋蟀罐至今还留在我的身边放在我的柜子里前些年有一次拿出来赏玩盖子落在地上打碎了随后又用胶水粘上算是破相了有时候偶然瞥到这个物件我会突然想当年这个蟋蟀罐到底是谁的呢它比外公的年纪大甚至要比外公的外公年纪都大这个罐子那样精致那样漂亮当年的主人一定对它爱不释手吧但爱不释手又能怎么样呢物还在人已去两厢渺渺物我两忘

人真苦童年如白纸命终复空旷我们生而支离破碎只能依靠各种各样的物件来修修补补

徽州新语

这里所说的歌德其实就是十七世纪那位魏玛公国枢密顾问被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誉为最智慧的智者最成熟的哲人最伟大的诗人歌德1822 年发生的一件事使歌德在心灵层面上产生了另一位歌德

那年 2 月74 岁的歌德突然得了一场重病高烧时常使他失去知觉医生找不出病灶感觉到情况不妙却一筹莫展但

歌德就像突然发病那样突然又痊愈了6月份当歌德去玛丽温泉疗养时他竟像换了一个人似乎这场暴病是心灵重返年轻化的征兆果然这个沉稳生硬满身学究气的老人以炽烈的让人吃惊的热情爱上了 19 岁的姑娘乌尔丽克半年前他 还 以 父 辈 的 口 吻 亲 昵 地 称 她 为ldquo 小 女儿rdquo因为 15 年前他曾爱慕过小姑娘的母亲而这一次他感情的火山忽然被ldquo小女儿rdquo引爆了他从未经历过如此强烈的震撼和烧灼像一个男孩子那样神魂颠倒地追逐小姑娘甚至做出最荒诞不经的表演和举措他居然恳请他的朋友一位大公爵帮他向ldquo小女儿rdquo的母亲疏通希望这位曾与他有过恋情的母亲能够把女儿嫁给他母亲的答复无人知晓mdashmdash她大概采取了拖延的办法使歌德成了无望的追

求者当 19 岁的小姑娘转游至卡尔温泉时老人家又不顾一切尾随而至虔诚地追踪着心爱的人试图做最后的努力然而那位姑娘总是态度暧昧地回答他那火烧火燎的渴望他的痛苦随着夏日的消逝与日俱增终于到了应当离去的时刻了没有许诺也无所期待当车轮转动时他敏锐地预感到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已经成为往事这个天才的人物向巨大的创痕垂下了头他祈求并呼唤上帝同时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生活的现实中逃向诗歌世界从卡尔返回魏玛的忧伤归途中歌德沉默寡言时停时作地写下一些诗句完全沉浸在与心灵和命运的对话中于是一首被题为《玛丽温泉的哀歌》的伟大诗歌诞生了这是一部运用最庄严的艺术形式表达对爱情的虔诚的

最纯洁的诗篇与此同时歌德身上诞生了另一位歌德

歌德把这首诗看得十分神秘认为是命运的特殊恩赐他把它像圣物一样珍藏起来不愿意让任何人见到它随后几个月的时间表明这首《哀歌》对歌德的一生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本来已经恢复健康的老人不久后突然出现了总崩溃的征象似乎又要再度濒临死亡歌德最知心的一位朋友兼程赶来在最紧要的关头为老人反复朗读那首《哀歌》于是奇迹发生了mdashmdash这首诗胜过一切灵丹妙药使健康很快回到歌德身上

像 神 灵 附 体 一 般 歌 德 开 始 精 神 抖擞 地 投 入 写 作 在 发 黄 的 纸 上 重 温 前 一个世纪订下的写作计划不到 80 岁《威廉-麦易斯特的漫游时代》就已脱稿81岁高龄时他又以罕见的勇气开始了他毕生的主要事业mdashmdash《浮士德》的写作《哀歌》是命运的产物在那些痛苦的日子过去七年以后他完成了《浮士德》这部巨著他怀着与对待《哀歌》同 样 的 令 人肃 然 起 敬 的 虔 诚 把 这 部 诗 稿 也 封 存 起来秘而不宣

另一位歌德

名人逸事

程 鹰

最近同事摊上事了下班的路上汽车与某甲的胳膊擦了下同事马上报了警陪某甲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仅擦破皮而已)并在交警的协调下愿意赔偿营养费误工费等等数额上千元未料某甲坚决不同意要求赔偿上万元同事当然不同意事情弄成这样只能通过法院解决了建议某甲上法院起诉某甲没有上法院而是聪明地找到了单位同事被领导喊过去时第一反应是佩服某甲某甲这么快就知道她的单位并找上门了

接下来的几天某甲聪明而执着地上单位找领导那架式跟受冤的群众上访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同事忧心忡忡再也不敢开车了我玩笑说当心跟踪到家里刹那她的脸色白了

说起交通事故另一同事提到去年暑期遭遇的一起说每每提起如鲠在喉那晚他回家较迟停车时由于视线不好把旁边的车擦了同事在餐巾纸上写明情况并留下电话号码用雨刷夹好细心的他用手机拍下证据并发现车身上其他部位留

有旧损第二天同事接到电话和车主进行了协商约定由车主自行找修理厂修理事后凭票据付钱付钱后同事咨询了几家修理厂发现所付费用贵了很多查看车子时明白了原由其他部位的旧损全部聪明地消失了车漆焕然一新

多年前我哥骑电瓶车路过市区某小学门口时也不幸惹上一起交通事故其实责任主要在学生家长身上骑车从学校里出来为避让我哥车身倾斜导致后座上的学生滑跌在地家长马上聪明而愤怒地训斥我哥要

求送学生去医院结果在熟人医生的安排下学生做了详细的检查包括CT并住院三天出院后开了许多药家长最后正告我不讹你钱但孩子今后要是有事还得找你

交通事故中人们表现出太多的聪明劲有些惹不起有人玩笑说事故现场和交警大队形同吵架场地为此挺佩服交警们的忍耐力

我不敢妄评那些聪明劲是否用对了地方只是绕开法律和道德总归是有问题的有意思的是大伙都在抱怨人情冷漠和法律缺失对被曝的人或事群起而攻之

上个月我路口转弯时有位女士漠视红灯与我相向而行我以为她会避让未料她只顾低头前行幸好车速慢视野开阔我及时在她面前一米左右距离停了车彼时她才抬起头反倒呵斥我来女士很聪明差点使我产生幻觉她是一辆大卡车或者一堵铜墙

惹不起的聪明劲

世情笔谈

吉 祥

清少纳言说冬天的芒草花ldquo好似满头白发呆呆地一个劲在风中摇曳沉湎在往事的样子像极了人的一生rdquo

而我以为芒草花是光阴以枯笔写下的飞白书是冬天的另一场雪

这场雪刚落到人间的时候还是秋天那时它们看起来更像晚霞或是晚霞的倒影凫在山坡和湖边

随同芒草花一起落到人间的还有野甘菊左突右闪奔跑于芒草花当中如粼粼波光跳跃在黄昏时分的湖面

秋天斑斓也短暂当霜风呼啸着一遍遍刮过把果子和满山红透了的叶子吹送到地上从枝头摘去野菊花金黄的花瓣催它苍老枯萎芒草花也就白了

白了的芒草花有着雪的单纯优雅也有着雪的苍茫与无辜

把芒草花比作雪并无新意古人早就有ldquo芒花胜雪rdquo的句子mdashmdash我以为是自己的创意其实还是拾了古人的牙慧

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的古人实在太优秀把好句子都写尽了无论我们怎样比喻形容调用修辞和联想都逃不脱对古

人模仿的嫌疑但我们还是要写一代代的后人还是

要用属于他们时代的语言重复书写古老的意象

芒草花只有到了冬天才有雪的样子和雪不同的是它不那么容易就被尘世溶解从大地消失轻得像梦也像一个美好的谎言

芒草花是经得起枯索和寂寞的整个冬天都覆盖在那里在山坡和湖边白皑皑风吹过来它就低下头风过去了它又直起身安然无恙地端立慰藉着群山的寂静与荒芜

芒草花也经得起寒苦日复一日的晨霜压在身上并不能使之摧折而当夕阳将余晖远远地照过来芒草花瞬间就有了灿焕的容颜细小的花絮上闪烁着温暖又坚韧的光芒

生活在湖边的缘故比较常见也颇为喜欢的是水边的芒草花

水边的芒草花是最赋诗性的或者也可以说水边的芒草花就是自然写在季节边缘的诗行有节制的抒情朴素自在安

静水边的芒草花不仅赋有诗性也是有

画意的与水中的倒影虚实相映创造出一个简洁又繁复对称又空灵的世界

芒草花只在湖面波平如镜时才见倒影起风的时候芒草花的倒影就揉皱了皱巴巴洇成一片如明月在水面的流漾

月下的芒草花是怎样的没见过只见过一幅名叫《月灵》的油画

二十多年前这幅油画就挂在我的床

头与我日日相见油画的底色是群青一位年轻的女子

置身芒草花当中手里捏着长长的竹箫出神地吹芒草花的颜色是接近透明的莹白斜斜地倾向一边女子裹着披肩长发飘飞若舞又似夜鸟展开的翅膀

这幅油画里并没有月却能感觉到月光的无处不在mdashmdash大片的芒草花辽阔苍凉沉默又温柔的芒草花就是浸润着女子的月华

慧眼形色

冬天里的另一场雪

人间风景

项丽敏 文图

本版本版责责任任编辑编辑 胡玉琪胡玉琪EmailhsrbhyqEmailhsrbhyq163163comcom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我们的生活或时事有许多时候漫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一种诙谐和幽默的轻松反而会让你在开怀过后陷入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无论这种思考是对自身的审视还是对社会的反思甚至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只要你思考了这便是漫画的意义所在 岚溪语

家教漫画 作者于昌伟

《黄山日报》原每周二ldquo社会生活rdquo副刊改版为ldquo六棱镜rdquoldquo六棱镜rdquo副刊版面旨在激发大众热情记录生活点滴品味闲情逸趣知晓诗意徽州今起向广大读者征稿希望在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ldquo六棱镜rdquo成为黄山大众喜爱并共同拥有的一处芳草地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1051010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08821050882

105088210508821051010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