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云南省绿色交通“十三五”发展 规划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201602

云南省绿色交通 十三五 发展 规划jtyst.yn.gov.cn/UploadFiles/Article/2016/3/201603091639215481.pdf · 和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方案》、《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云南省绿色交通“十三五”发展

规划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2016年02月

i

目 录

前 言 ..............................................................1

一、发展基础........................................................3

(一)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成绩........................................................................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二、形势需求.......................................................15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15

(二)应对气候变化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16

(三)行业转型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17

(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18

(五)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19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9

(一)指导思想..................................................................................................19

(二)总体原则..................................................................................................20

(三)发展目标..................................................................................................21

四、主要任务.......................................................23

(一)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23

(二)推广绿色交通运输装备..........................................................................27

(三)发展绿色高效运输组织..........................................................................28

(四)推进绿色交通科技引领..........................................................................30

(五)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31

ii

(六)提升绿色交通管理能力..........................................................................32

五、重点工程.......................................................34

(一)绿色公路建设工程..................................................................................34

(二)绿色客货枢纽建设工程..........................................................................34

(三)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35

(四)绿色汽修推广工程..................................................................................35

(五)绿色货运示范工程..................................................................................36

(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工程..................................................................36

(七)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规划及建设工程..................................................36

(八)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工程..................................................37

六、保障措施.......................................................37

(一)完善绿色交通发展体制建设..................................................................37

(二)保障绿色交通发展资金需求..................................................................37

(三)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科研创新..................................................................37

(四)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宣贯..................................................................38

(五)建立绿色交通合作发展机制..................................................................38

1

前 言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殷切希望

云南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

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

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

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云南交通运输作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如

何担负起历史使命,抓住机遇,建设好中国连接东南亚、

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面向南亚

东南亚辐射中心,成为云南交通发力冲刺的总方略。经过

近30年的快速发展,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

效,交通供给瓶颈极大缓解,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

展,服务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作为我国节能减排三大重

点领域之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社会能源

消费总量的8%,三分之一以上的汽柴油等石油制品消耗在

交通运输领域。鉴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交通运输

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资源环境约

束的双重压力,建立以绿色交通为引领的交通运输发展方

式就更为迫切。以资源集约、生态友好、环境清洁、景观

秀美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

引领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是从发展战略的高

度去认识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为此,我厅组织编

2

制了《云南省绿色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

《规划》涵盖公路、水运、城市客运等运输方式,反

映了全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大力推进低碳交通体系

建设、重点强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积极推广资源节约集

约利用、切实提升绿色交通监管能力等内容,提出了“十

三五”期节能环保方向的专项行动与重大任务,描绘了交

通运输绿色发展的蓝图。

《规划》是指导全省“十三五”期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和节能环保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

(一)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注重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绿色交通管理能

力逐步加强,基础设施绿色建管养运水平稳步提升,运输

装备清洁化进程不断加快,运输组织模式持续优化,绿色

交通科技支撑日益强化,绿色交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 绿色交通管理能力逐步加强

(1)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十二五”期间,我省逐步建立绿色交通管理机构,

明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由厅法规处负责,交通运输环

保工作由厅规划处负责。厅在原有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及节能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技

术中心,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保障

体系进一步健全。对各州市交通运输局、厅属各单位、重

点骨干企业共56家单位每一年度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

,进行考核表彰。每年初印发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

碳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对列入国家万家企业的18家重点

运输企业启动了能源审计工作,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了固

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认真落实部、省节能减排

要求,制定了《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

工作规划》、《云南省交通行业公路、水路运输燃料消耗

统计报表制度》、《云南省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

和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方案》、《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

审计指南》等文件,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的建立,规范和

引导了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抓好低碳试点示范项目管理。

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思小高

速公路和保龙高速公路潞江坝服务区的云南公路馆被评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为绿色交通发展做出了示范。在成功

打造出思小、小磨两条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经济的

生态大通道、绿色大通道之后,麻昭高速公路申请成为交

通运输部全国首批绿色公路建设试点项目,总节能量目标

为13.69万吨标煤。今年香丽高速公路又被列入部绿色公路

试点项目,预计节能量14.47万吨标煤,成为目前全国唯一

有两条绿色公路试点的省份,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积累了

宝贵经验。二是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昆明市被交通运输部

列为首批“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将

达到50%以上。三是推进道路绿色养护工程。“道路养护低

碳化示范项目”入选省发改委2014年低碳交通示范项目;

四是推进行业试点项目建设。“增程式电动公交示范推广

”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循环低碳示范项目;组织

申报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天然气主题性试点项目

;“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照明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获得

省工信委节能降耗专项资金支持。“十二五”以来,共组

织了40余个示范项目,获补项目33个,得到交通运输部、

省发改委、省工信委补助资金7398万元,有效调动了行业

绿色交通建设的积极性。

(3)宣传教育不断加强。

大力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在每年的全

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悬挂条

幅、印制和粘贴宣传资料及展版,在人员集中的车站、码

头、服务区,广泛宣传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

组织多次汽车驾驶节能技术竞赛活动,编印节能减排工作

简报、专报,树立行业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学习培训

活动,调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性。

2.绿色运输取得进展

认真落实省政府确定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一是严格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不符合标准

的车型不得投入营运,对全省参加交通安全统筹的营运客

车,在报废更新时支持购买技术先进、环保节能车型,给

予购车价5-

10%的经费补贴。二是对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

客运班线,一律不得新增运力。对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

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

三是积极开展了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实

施了3个试点项目,通过试点平均单位运输成本下降了10%

—20%,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

20%。四是建立完善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七彩云南.智慧出

行”信息服务系统正式上线,全省客运联网售票工作加速

推进。五是优化道路客运结构,加大运力宏观调控力度,

加大农村客运班线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截至目

前,全省道路客、货运输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均

超过85%,全省道路运输业的总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省政

府出台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城市公交

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开行公交线路1910条,公交车1.4万

辆、出租车2.8万辆,年运送旅客达17.7亿人次;昆明地铁1

、2号线全线贯通,运营里程近60公里;大力推进“冷热搭

配、换乘衔接、公司化经营,一县一公司、一乡一网络”

的发展模式,累计建成农村客运站2008个,开通农村客运

班线4292条,99.93%的乡镇和84.66%的建制村通班车。六是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七彩云南•智慧出行平

台以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平台、WEB网站端和智能手机端等“

一云两端”的形式向公众服务,将原来分散的出行数据集

中推送给公众。提升了运输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提供了

便利,提高了全省道路利用率,减少了交通拥堵。通过“

云南道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送安全管理、节能减

排、路况有关信息,提高道路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

节能意识,以“云南道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切入点,不

断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提高货运效率,推进行业节能减排

,提升了我省物流信息化水平。

到2015年11月份,实现营业性公路运输载客货汽车汽

、柴油综合燃料单耗每百吨公里7.80升,实现内河船舶运输

燃料单耗每千吨公里33.50公斤,提前一个月完成了目标计

划。

3.“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

有效推进

车——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到目前为止,全省载客

汽车49226辆、载货汽车589279辆、城市公交车14096辆;

天然气燃料车辆2006辆,占城市公交车总数的14.23%;全

省城市出租汽车28410辆,其中油改气车辆为2146辆(油气

混合动力),占城市出租汽车总数的7.5%;每年消耗天然

气2408万立方,减少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50辆纯电动出租

车,年减少262.5吨燃油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8吨。报

废老旧、高耗能汽车38183辆。

船——

新建标准化船舶363艘、改造237艘,在建27艘,已争取中

央资金1877万元,完成了全省133艘农村老旧渡船的更新改

造,正在争取中央资金3885万元;长江干线6艘过闸小吨位

船舶和35艘老旧运输船的拆解争取了中央和省的600万元补

贴资金,已经完成了9艘船舶拆解工作;澜沧江国际航运船

舶改建船舶5艘,淘汰高耗能柴油机3台。

路——

在高速公路运营领域,选择有条件的公路隧道、收费广场

、庭院照明及监控系统等引入太阳能供电;通过污水过滤

和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回用,减少了污水排放,节约了水资

源;在隧道照明及通风系统、收费站、服务区、沿线设施

节能中,通过新能源利用、供配电系统改造、节能设施应

用和节能控制技术应用,实现了公路运营节能“四大类十

二项”技术的集成及推广,建成了节能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工程;加强了信息通信、数字化隧道等高新技术的渗透整

合与集成应用;自主研发了我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软件系

统,并推广应用到全省所有运营收费公路;积极推进高速

公路联网收费和ETC车道建设,在顺利实现全省高速公路联

网收费的基础上,于2015年7月28日成功实现ETC全国联网

。目前全省共建成ETC车道363条,站点覆盖率达66.54%以上

,新建高速公路ETC站点覆盖率100%;发展ETC客户超过65

万,ETC客服网点已覆盖有高速公路的市县;组织推广隧道

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累计隧道节能改造129座。

采用新技术对沥青拌合楼燃烧装置改造,以天然气替

代煤、柴油、重油等化石燃料,实现路面沥青拌合料生产

工艺的低碳节能。按年产量5万吨沥青拌合料计算,技术改

造后每年可替代煤粉644.5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90

吨,减少二氧化硫15.5吨,减少烟尘9.7吨;应用沥青路面

再生技术,实现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全年沥青路面冷

再生123.02万平方米(含基层厂拌冷再生),热再生25.47

万吨,节约近70%沥青和砂石料;应用温拌沥青技术,降低

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的加热温度,实现节能减排。交通

运输部网站分别于2015年1月30日《首例沥青拌合楼“煤改

气”项目启用》和4月10日《沥青拌合站“煤改气”助力云

南省绿色交通新发展》刊登报道,肯定项目的节能减排效

果。

港——

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中注重节能要求。对已开展的

航运基础设施,在施工和监理招标资格预审、招标等活动

中,都尽可能考虑节能减排的要求。在组织对航运工程施

工图设计审查咨询和设计修改审批等工作中,都按照节约

和节能的要求加强管理。通过实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保

障了全省3768公里航道的通畅及512道渡口功能正常发挥,

确保航道水深适应船舶航行、已有航标发挥功能,为水路

运输节能提供了基础支撑。以提升航道等级推进水运节能

,实现了水路运输节能型航道建设目标。主要围绕港口发

展需要和节能减排管理要求,对关累船舶修理厂岸线使用

、版纳石化有限公司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糯扎渡电站库区

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岸线使用等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实

施了景洪港和关累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和靠港船舶使用岸电

等工作。

4. 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1)规划设计阶段重点突出生态保护理念。

“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认真结合环境影响

评价和环保设计,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省道网规划和水路发展规划

编制过程中,通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生态保

护角度对规划方案提出了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保护要求,

有效避让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重要

环境敏感目标。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结合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地质灾害等评估,最大程度降低

了对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在

设计阶段将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有效纳入设计方案,合理安

排通道设置和取弃土场;在具体设计中适当增加桥隧比例

,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占用耕地,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生

态环境。

(2)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生态保护力度。

“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和运营中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施工范围

,及时开展工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充分贯彻“融(将公路融入自然)、弱(尽量弱化公

路的结构形式,淡化人工痕迹,避免工程施工破坏公路沿

线的自然美)、细(做到精细管理,精心施工,注重环保

工作细节)、突(突出景观重点,突出地方和自然特色)

”的工作思路,发挥路域生态保护技术作用。对高速公路

建设项目实施动物通道设置、湿地保护和水系连通、生态

排水沟建设、风景名胜区生态恢复和景观协调设计与施工

等措施,有效推动了生态型公路建设。针对云南山岭重丘

区的地形特点,结合普通国省道改扩建工程,广泛开展边

坡、取弃土场、临时用地、施工便道等生态修复工作,重

点抓好建设项目施工挖填方的平衡,妥善处理工程弃土废

渣,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在港口与航道建设过程中积极采取生态保护和修复措

施,减少了水运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在施工过程中

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避让水生生物繁殖期和产卵期,降低

了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在多项水运工程建设过程

中采取了增殖放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3)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美化与绿化。

“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全省生

态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交通绿化工程,打造了一

部分具有生态景观服务功能的旅游、文化公路。

在公路建设及改扩建过程中,主动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和旅游资源特色,提升公路景观服务品质,建设了一批生

态路、景观路等典型工程。昆明滇池度假区公路建设,坚

持节约资源、生态低碳、节能环保原则,实施道路绿化造

林、视觉补差、见缝插绿、河道生态整治工程。香格里拉

至丽江高速公路结合周边环境和工程特点,充分发挥地方

民族风情与独特的自然风光,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公路建设

,提升公路生态环保和综合服务水平;锁龙寺-

蒙自高速公路、黄土坡至马金铺高速等均结合地域文化特

色和自然环境特征,建设了相应的生态景观工程,对服务

设施进行了生态景观化改造。

5.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日益加强

(1)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大气污染防治。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打围作业、硬化道路、冲

洗设施等方式有效控制了施工扬尘污染。对于港口干散货

运输码头堆场采取了设置防风网、喷淋除尘、堆场苫盖等

措施,降低了装卸、堆存、运输货物等过程的粉尘污染。

对于营运车船,以公交“油改气”工程为重点推进天然气

车辆的使用,推进船型标准化、淘汰老旧船舶、调整船舶

运力结构等措施,降低能耗的同时减少了尾气排放。

(2)严格控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期污水排放。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通过严格施工管理将施工

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

站等附属设施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

于绿化和农灌。在主要港口着手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鼓励对现有船舶进行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

(3)继续强化公路建设及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

在施工阶段,通过采用低噪声机械、限制施工时间等

措施,有效控制了噪声影响。公路建成后,通过建设绿化

隔离带、设置声屏障等措施,降低了车辆噪声对两侧声环

境敏感点的影响。

6. 绿色交通科技支撑日益强化

(1)公路绿色技术本地化取得成功。

通过两年的摸索、研究、创新,使冷再生技术从完全

照搬、照抄发展为具有云南特色的冷再生技术,让设计、

施工、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都有了参考依据。形成了《沥青

路面水泥和泡沫沥青冷再生设计施工技术指南》(试行)

和《维特根冷再生设备管理手册》(暂行)。编制地方《

绿色公路评价标准》(DB53/T449-

2013)并经省质监局批准颁布;科技项目《山区高等级公

路非饱和土测试技术及新型生态固坡方法研究》获得2013

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形成了《山区公路生态固坡施工技术指南》,该项目依托

安楚、蒙新、保腾、丽江机场、六曼等高等级公路推广应

用;《云南省高速公路运营节能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及示范

》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水运科技节能与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开展。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推广工作。积

极申报节能防污、生态环保方面的科技项目。把“内河节

能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研制”成果作为在全省推广应用的

工作重点,努力推进现有科研成果的技术创新,多渠道争

取资金,尝试推进新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的进一步研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生态

文明”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原

则,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

导、规划引领、工程示范、多方合作和技术支撑等措施,

全面提升了行业节能环保水平,为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

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总体而言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我省交

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较大,而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越

发刚性,绿色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

1. 绿色交通推进手段需要继续完善

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

设施的建设完善仍然是主要工作,行业绿色发展的相关工

作刚刚起步。节能减排方面,仅依靠示范项目在有限范围

内得到推动;环境保护方面,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尚待建

立,开展了部分公路的生态修复和环保示范,公路建设缺

乏严密的环保、水保要求,节能环保工作被动化、程序化

、表面化,大量主动创新性工作还未铺开。

2.绿色交通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自2006年12月成立交通运输厅节能办,明确了行业节

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责任部门,但部分单位虽成立了组织

机构,仍存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不明确、工作

贯彻落实不到位、缺少人员编制的情况。总体上,全省绿

色发展相关的工作体制机制还需加强。

3.绿色交通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全省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有较高的积极性,但相关

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也未完全

形成,地、州、市交通运输局及一些耗能单位甚至没有建

立能耗、碳排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统计制度,行业的数据

基础薄弱,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4.绿色交通发展缺乏资金保障

目前全省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相关工作的资金主要依靠

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试点项目和环保试点项目专项资金,

地方配套不足,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需求缺口很大,造成

开展绿色创建、开拓创新工作迟缓。

二、形势需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2015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意见》,再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到2

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求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

和全过程,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

得突破,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201

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全面

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创新环

境保护体制机制等要求。

2015年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对于污染治理提出了更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和责任追究

制度,提出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按日处罚,不设上限

”的处罚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也于2015年8月

通过,对移动源污染控制将更加严格。2013年国务院印发

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强化移动源污染

防治、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等要

求;2015年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治

理船舶污染、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推进高速公路

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等环境保护要求;《土壤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将对控制交通沿线土壤污染提

出明确要求。

(二)应对气候变化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2011年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工作。2013年国

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应对气候

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积极推动建立温室气体排

放统计核算制度。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应对

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2014-

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督促各地区

和各行业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力度。

我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2030年左右

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

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家应对气

候变化工作中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三大产业体系之一,应

在2030年二氧化碳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签署的《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加速落实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性。

(三)行业转型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

绿色交通是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运输行业

历来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

规划》中首次将“绿色交通”作为一个专章写入规划,首

次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排专项资金实施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试点示范项目。2

01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

及试点工作方案》;2012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路路

面材料循环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发布了《加快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

行业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具体举措;2014年发布了《交

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意见

》,明确提出“加强绿色服务区建设”。2014年交通运输

部党组提出“四个交通”发展战略,明确了绿色交通的引

领地位。发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行业节能环保工作

,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交通运输行业“大环保”理念将不断推进。随着交通

运输“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主管部门逐步向综合运

输管理职能转变。从国外经验看,大多从规划、设计、建

设、运营等全过程实行相对统一的管理,确保管理政策的

延续性。未来我省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也将向综合管理

方向发展,对生态保护、污染控制、节能减排等进行统筹

协调,并将涵盖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

,充分发挥协同效果。交通运输部已经明确由部规划司统

一负责全行业节能环保监督管理工作,推动行业节能环保

综合管理。

(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对绿色交通发展的要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在稳增

长方面的作用依然重要,运输服务增效提质升级也成为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进入“十三五”期,我省交通基

础设施网络和运输装备在原有规模上还将继续维持较高的

增长速度,全社会运输活动水平也将持续增加。与之相应

,行业将面临大规模养护,大规模建设与大规模运输并存

的局面,能源消耗、资源占用和污染物排放将呈现总量巨

大且持续增长态势,行业发展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趋

紧迫,这对“十三五”期行业节能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

求:一是要减少综合交通网建设、运营和养护对资源的占

用;二是要减缓综合交通网建设对区域生态格局的破坏;

三是要关注交通运输活动密集区的环境质量改善;四是要

协同运输服务提质增效,拓展综合交通网的生态、旅游、

景观等复合功能。

(五)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

全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13年,我省颁布

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

建设排头兵的决定》,提出将我省建设成为“美丽中国”

的示范区,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提升。节约

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生物多

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屏障更加巩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

题取得实效,环境风险防范和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符

合云南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求的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水平全面提升。”2014年,

我省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

区,同年发布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

案》,明确提出“把云南省建设成为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

、绿色生态和谐宜居区、边疆脱贫稳定模范区、制度改革

创新实验区、民族生态文化传承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

设排头兵”的发展目标。绿色交通发展对全省推进生态文

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总体要求,根据云南省“建设七彩美丽云南、争当生

态文明排头兵”的发展战略,深入分析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下行业发展受到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坚持理念创新、科

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路,以绿色交通基

础设施、低碳环保运输装备、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为重点领

域,以高能效、低污染、生态友好、资源节约为目标,将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健全

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有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

企业积极性,加强公众绿色交通理念培育,加快建成绿色

交通运输体系。

(二)总体原则

目标导向、统筹协调。交通节能环保的发展水平要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大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目标相匹配;统筹全省

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统筹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充

分挖掘结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节能环保潜力,科学有

序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根据交通运输活动能源消耗与

污染排放特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从污染控制

、节能减碳、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等角度全面研究提出发

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根据全省不同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发

展的阶段特征,聚焦当前社会关注度高的交通运输节能环

保问题,结合重大战略布局,通过实施一批重大转型行动

和重大工程,促进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的绿色交通发展取

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

,以改革创新理念谋划全省绿色交通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措

施手段,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

服务创新,充分挖掘全省交通运输各环节、各领域的节能

环保潜力;全面提升行业节能环保试点示范的深度和广度

,强化对行业绿色化水平的带动作用。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府注重强化经济、法律、行

政、技术等治理能力建设,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

,注重发挥监管约束和激励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

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交通运输企业和消费者作为市

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行业节能环保推进手段和

资金来源。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初步建成适应小康社会发展

要求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运输方式结构转变,提高

绿色运输方式能力;行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省

各项污染防治行动方案要求得到全面落实,污染事故应急

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能源

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得到遏制

;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实效,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提高,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施工运

营的绿色化;行业对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

高,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行业节能环保

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监管考核能力显著提升,绿色交

通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

行业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与201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

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5.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

降6%,城市客运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0%。清洁能源消

费比重在“十二五”末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

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增速减缓。与201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

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7.9%,营运船舶

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7.1%,城市客运单位运输周转

量CO2排放下降12.5%。

——

行业生态保护取得实效。位于生态脆弱区的已建二级以上

国省干线路域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景

观服务功能得到提升。

——

行业资源集约循环利用水平提高。交通运输枢纽、港口、

场站等节点的污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十三五”末路面材

料循环利用率达到70%。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污水回用率

分别达到30%和50%。

——

行业节能环保技术广泛应用。在全行业推广各类绿色交通

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应用方面,

力争“十三五”末,全省ETC用户数突破120万,客服网占

覆盖全省所有州市县,ETC车道收费站覆盖率超过90%。

——

行业节能环保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重

点监测对象有效监测率达到60%以上,实现对省内高速公路

、内河重要港口环境监测对象的有效监测。省级交通节能

环保监测统计平台全面建成。行业节能环保标准规范体系

进一步完善,建立节能环保监督评价考核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1.集约利用土地和港口岸线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地、

岸线资源的占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公路建设项目严格项目用地审查,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技术标准;鼓励利用旧路改扩建等措施控制工程用地。

优化公路建设项目方案,尽量利用荒山、荒地、废弃地,

减少占用耕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重视施工临时用地和取弃

土场的恢复,鼓励工程建设中采取复垦措施,节约利用土

地资源。

港口建设项目要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合理开发

、有效保护的基本原则,保障港口岸线资源合理有序开发

利用,规范行政许可和开发利用行为。对已建老港区,通

过港区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建设集约化、专业化、

现代化港区,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

2.推广应用绿色循环技术

公路领域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加快公路建管养运

各环节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应用,积极推广沥青冷再生和温

拌沥青技术应用,推进废旧材料规模化循环再生利用,大

力推行建设全过程节能环保设计与施工管理;在桥梁、隧

道及沿线设施中应用LED、风光互补等节能照明、智能通风

和新能源利用技术;在服务区及收费站应用节能环保技术

港口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加快港口领域清洁能源

与新能源应用,在港区堆场推广绿色照明技术应用,推进

港作机械电气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推广应用船舶靠港

岸电等技术;继续推广港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通

过信息化技术,推进港口能源环境数据监测与智能管理体

系建设。

航道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探索航道领域清洁能源

与新能源应用,推广应用节能航标灯、节能与新能源施工

设备等技术产品;建设智能通航建筑物、船舶免停靠报港

等信息化管控系统;推进航道工程土方综合利用,推进航

道能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交通枢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大力推进客运枢纽

、物流园区清洁能源与新能源的利用,推广应用LED、太阳

能等节能照明技术,积极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节水器具

等技术;建设客运枢纽智能信息化运输管理系统和物流公

共信息平台,建设交通枢纽能源环境数据监测系统。

3.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

新建公路设计阶段应强化生态专项设计,尽量减少高

填深挖施工,采取桥梁、隧道等替代方案,合理采用低路

堤、缓边坡、生态边沟、隧道“零仰坡”进洞等生态设计

理念。建设过程中,利用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生态修复技

术,开展山岭重丘区公路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

索新的修复技术;对穿越或邻近自然保护区或重要湿地的

道路,开展动物通道建设、水系连通改造等工程;对县乡

道和农村道路,重点实施边坡裸地生态恢复工程。结合边

坡所处地域及气象特点,研发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防护技

术。对已建生态问题突出的公路,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环

保试点项目,引导地方主管部门与项目业主加大资金投入

。开展运营期环境监测预警平台打造,建立定期公路健康

检测制度。

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航道等级、生

态敏感保护目标分布、河道环境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

开展生态型港口和航道建设。强化水运工程生态设计,尽

量减少占用河道面积,保护港区周边和航道沿线湿地生态

。港口围填、结构施工等高强度作业应推广微差爆破、声

驱法技术,降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推进生态护岸和生态

缓冲带建设,提高新建港区绿化率。

4.全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污染防治工作,设计阶段开

展节能环保专项设计,充分考虑污染防治要求,编制高速

公路声屏障设计指南;施工阶段强化施工管理,开展施工

期环境监理,合理设置污染物处理设施,确保施工废水、

废气和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营运阶段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染综合治理,结合地

域、民族特色,对有条件的服务区,提升设施的生态景观

文化功能;加强公路噪声治理,对声屏障进行隔声效果调

查,结合道路养护对超标路段进行降噪处理维护或重建;

控制穿越或邻近水源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敏感

区段的路(桥)面径流污染,防范交通事故导致油类或危

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环境风险。

开展港区污水、粉尘及噪声综合治理工作。内河港口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禁止污水直排;已建港口扩建或改造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推进污水回用系统建设。散货运输码

头开展港口粉尘污染治理工作,全面推进防风网、抑尘剂

、喷淋除尘、密闭运输系统改造。推动港区布局优化,高

噪声机械尽量远离生活区,加强周边绿化带建设。

建设内河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建设船舶油污水

和垃圾集中收集站点,配备油污水和垃圾接收船舶;主要

的客运港口建设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确保船舶油

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上岸处理,禁止直接排放。继续坚

持开展洱海的游船污染防治工作。

(二)推广绿色交通运输装备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推广应用

天然气、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车辆;在

城际客运和城际货运领域推广应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车辆

;有条件的地区,在营运船舶推广应用液化天然气,在港

口推广应用液化天然气和电力。加强配套加气设施和充电

设施的建设;统筹能源应用与配套设施系统工程建设。

2.优化运输运力结构

严格实施运输装备、机械设备能源消耗量准入制度。

积极推广高能效、低排放的交通运输装备,淘汰高能耗、

高排放的老旧装备,提高装备生产效率和整体能效水平。

充分发挥交通安全统筹支持运输企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提

升传统营运客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更新速度。推动建立交

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鼓励购置能效等级高的交通运

输装备。

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发展满足城市配送需要的环保轻型

厢式货车、满足区域性长途干线运输的重型货车、技术性

能好的集装箱运输车,大力发展专用运输车辆,包括冷藏

运输车、罐式运输车等专项运输车辆及高效低耗的甩挂运

输车辆。大力引导货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深入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促进船舶技术进步和航运

结构调整,鼓励使用集装箱船、大型散货船等专业化船舶

。增强船舶与航道、港口发展的适应性,提高主要内河船

舶标准化水平。

3.开展绿色维修与驾培

推广“绿色维修”,引导全行业确立“能修则修,以

修为主”的节能理念,加强对废旧物品回收循环利用,完

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将绿色维修工作纳入企业职工

考核机制。建立新型维修服务体系,引导维修企业向大型

化、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为车主提供更加

优质的维修服务。

提高驾培市场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绿色化水

平。建立完善驾培智能化管理系统,培训数据自动采集、

记录,实现培训全过程实施监管。广泛推广应用、更新驾

培模拟器,提高驾培模拟器的教学效果。推动驾培教练车

清洁化发展,促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在教练车上的推广应

用。

(三)发展绿色高效运输组织

1.优化客运组织体系

推进公路水路客运企业之间运输组织平台建设,组织

企业积极建设“可控、开放、服务”的客运电子商务平台

,对互联企业提供开放接口,促进客运企业实施规模化、

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加强运输线路、客运场站、班次、

舱位等资源共享,推进接驳运输、滚动发班等先进客运组

织方式。针对出行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推广联程售票、

网络订票、电话预订等方便快捷的售票方式及信息服务,

探索发展各类订制服务,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出行信息

服务,满足预定、在线查询、在线支付、定制出行服务需

求,提高客运实载率。加强道路客运市场的监管,优化道

路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集约化水平,继续实施对客车

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的运力的调控政策。通过减

车增班,合理调整班次密度及车型,提高运输效率。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加快发展专业化运输和第三方物流,积极引导货物运

输向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优化货运组

织,提高货运实载率。初步构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

流站点的三级交通物流基地体系。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甩挂运输、多式联运,优化运力结构,减少运输环节的能

源消耗。加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制定城市配送车辆

标识,推进城市配送车辆标准化,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效率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提

高资源整合利用效率。

重点打造公路、水路运输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

业在货源、资金和人才上的优势,引导企业采取多式联运

、甩挂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按需整合、更新、淘汰一批

老旧运力,以龙头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力争各地

区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现代化运输组织方式,带动运输行

业的运输组织程度的转型和运力结构的更新。

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鼓励引导公众采用公共交通、

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和

站点设置,科学组织调度,逐步提高站点覆盖率、车辆准

点率和乘客换乘效率,改善公共交通通达性和便捷性,提

升公交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增强公交吸引力。在有条件的

平原地区,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车配置站点,方便公众使用

,减少公众机动化出行。与住建部门一起合理规划人行道

设施网络,为公众步行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四)推进绿色交通科技引领

1.建设绿色交通标准规范

开展绿色交通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发挥标准规范在

绿色交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将我省本地特色的绿色交通

相关技术上升为相关标准规范,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在公

路建设及运营养护、港航建设和道路运输领域重点进行推

广;总结省内已有节能减排试点示范的项目和成果,形成

相关标准规范;逐步建立我省绿色交通标准规范体系。

2.强化绿色交通科技创新

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

相关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鼓

励企业及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开发绿色交通技术与产品。

重点推广替代燃料汽车、智能交通、绿色照明、路面再生

、节能控制、先进材料、路面压电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

推进绿色交通技术产业化,组织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

化示范工程。强化全省绿色交通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推

动技术转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五)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

1.建设综合交通信息平台

推动建立公路水路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

共享机制,探索建立综合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强化建设、

管理与服务一体化运行理念,将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

公路、航道、港口、场站等基本建设的内容之一,逐步形

成信息化结合基本建设同步开展的建设机制。

2.建设公众出行信息平台

加快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进度。针对出行信

息全方位、综合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政府主导下,整合

各类交通信息资源,加强气象灾害监控预警,建立完善公

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让公众切身感受综合交通信息服务

的便利。

3.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加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力度。大力推广物流信

息软件,启动物流园区、基地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有效

整合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统筹配置调度公路、水路等运力

,整合传统货运企业共同运作,推动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

转型。

(六)提升绿色交通管理能力

1.完善绿色交通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我省绿色交通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适应交通运

输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职能的调整,加强对行业节

能环保工作的综合管理,成立由厅长任组长的绿色交通工

作领导小组。在我省交通运输厅节能环保机构和人员确定

情况下,明确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及重点能耗企业的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责任人,做到组织、机构

、人员三落实,逐步形成省、市和企业的三级绿色交通管

理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交通工作目标责任制。省厅绿色交通管

理机构与各省直部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签订绿色交

通目标责任书,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交通运输重点能

耗企业签订绿色交通目标责任书;逐级下达年度节能减排

与环境保护的目标责任,适时开展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

作考核,纳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

2.建立绿色交通规划体系

重视规划引领作用。逐步建立省、地(市、区)和企

业三级的绿色交通规划体系。省厅组织编制绿色交通五年

规划,逐年制定绿色交通建设年度工作方案,编制年度工

作分解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昆明等重点城市可制定绿

色交通专项规划,统筹规划并有序推进辖区内行业节能减

排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省内交通运输重点能耗企业应

编制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计划,针对绿色交通目标分

解情况提出有效的落实方案。

3.健全绿色交通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逐步健全交通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重点强化交通

能耗统计工作,先开展城市客运、道路客运、港口等重点

子领域和交通运输重点能耗企业的能耗统计,逐步建立完

善的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和城市客货运的节能

减排统计监测体系,并纳入部门统计制度,做好各项指标

的调查统计、分析与发布;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逐渐

从逐级上报模式向在线监测模式发展。

全面实施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建设工作。落实《全国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总体规划》相关要求,有序

推进运营期环境监测工作,提高行业环保监管水平。结合

我省区域和行业特征,开展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规划研究

和编制工作,明确环境监测网规模、布局和实施方案,加

快推进我省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建设。

结合我省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及环境监测网建

设情况,构建行业绿色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节能

环保数据的统一收集、管理和应用,支撑行业节能环保监

管工作的开展,未来与部级绿色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

接。建立全省绿色交通发展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和激励约

束机制。

五、重点工程

(一)绿色公路建设工程

推动全省绿色公路建设,选取代表性高速公路及国道

工程,采用光伏发电、再生利用、节能照明、温拌沥青、

沥青路面再生、沥青拌合楼天然气替代等先进技术和工艺

,降低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具体包括:省公投司在元磨、玉元、大保等多条高速

公路养护中应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选取思小、保龙、昆

石等多条高速公路隧道约100km进行隧道照明节能和智能控

制改造;对潞江坝、墨江、拉市海、双廊、读书铺等30对

服务区服务设施进行景观文化功能升级,拟对31处服务区

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维护。鼓励公路建管养单位推广

应用温拌沥青技术和沥青拌合楼天然气代替煤(油)技术

改造;加强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在原有就地冷再生

设备的基础上,继续增配冷再生设备和配套设备。

(二)绿色客货枢纽建设工程

新改扩建的所有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站场(物流园区

)必须达到环保和水保的相关要求。此外,再分别选取3个

客、货运枢纽打造绿色枢纽工程。

选取3个新改扩建的综合客运枢纽及一级客运站,实施

开展绿色客运枢纽建设工程,推进客货枢纽污染防治、污

水循环利用、节能灯具、建筑节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利

用、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打造绿色客运枢纽。

选取3个新改扩建的货运站场(物流园区),实施开展

绿色货运枢纽建设工程,从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雨水收

集利用、节能灯具应用、外墙保温、景观绿化、新能源配

套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推进绿色货运枢纽建设

(三)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加大新增公交客车

、出租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力度。合理规划新能源公

交车线路,完善和落实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各种支持

政策,引导企业更多选择购置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新能

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初具规模,比例显著提升。

加快配套建设必要的加气设施和充电设施。昆明市将

配套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布设,实施《滇中城

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对天然气管网的建设规划

,加快昆明市域充电、LNG、CNG加注设施的布点建设,使

充电配套设施服务更加完善。

(四)绿色汽修推广工程

开展“绿色汽修”创建示范活动。推广“十二五”期

间绿色汽修取得的丰富经验,继续在有条件的地区,选取

技术设备先进、规模集聚、服务规范的企业作为“绿色汽

修”创建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引领,打造新一批“绿色汽

修”示范市,逐步将成功模式和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

(五)绿色货运示范工程

加大推广甩挂运输和发展绿色货运,选择有条件的货

运企业,从货运车辆的清洁化、大型化、专业化和运输组

织模式优化等角度入手,打造绿色货运企业和绿色物流园

区,系统开展绿色货运的试点示范工程,带动全省开展绿

色货运工程。探索对实施甩挂运输的企业在通行费方面的

优惠政策。

(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工程

继续推广云南道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九通天下)和

云南智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做好物流公共信息

平台推广示范,推进各地市州实现货运及物流信息公开和

资源共享,促进货运企业与货源单位直接沟通和车对货的

直达运输服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全省应用。

(七)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规划及建设工程

根据不同交通流量、不同区域、不同公路和航道等级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建设:1、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

测网声环境监测点;2、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环境

空气监测点;3、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水质监测点

;4、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测点;5、

地质灾害监测点和气象灾害监测点。

(八)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工程

逐步建立云南省交通运输能源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与

考核体系,开展公路客运、公路货运、城市客运、运输船

舶、港口等领域节能减排远程在线监测、统计与评价系统

建设。探索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监测的相关技术,逐步建立

交通运输能源与碳排放统计、监测管理平台和行业能源消

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库。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绿色交通发展体制建设

明确省内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

和职责,强化节能环保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建立节能

环保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探索将绿色发展绩效纳入部门年

度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升节能环保管理

水平。

(二)保障绿色交通发展资金需求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加大节能环保投资力度,

将节能环保设施运营维护和跟踪监测资金纳入基础设施管

养经费预算,落实资金来源。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应

用产业发展基金、合同能源管理、碳交易、绿色信贷、绿

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市场手段,拓宽绿色交通融资渠道。

(三)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科研创新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政策与技术、低碳交通政策与技术、环境

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科研能力建设,支持科研院所提升交通

运输节能环保科研条件。以重大科研课题为依托,以国家

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为基地,推进科研人才培养。

(四)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宣贯

加大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和节能环保先进经验宣贯,通

过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理念、知识、标准规范、工作教育及

岗位培训,提升行业从业人员节能环保意识。开展多种形

式的绿色出行理念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绿色出行。

(五)建立绿色交通合作发展机制

主动与各级政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主

管部门开展沟通合作,协同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强与地

方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绿色交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