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Page 2: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

目錄 壹、計畫背景 ........................................................................................................................... 2

貳、推動策略與創新 ............................................................................................................... 8

一、發掘-成立「竹藝編織調查與研究小組」 ............................................................. 9

(一)進行竹編工藝田野調查.................................................................................... 9

(二)傳統竹編工藝保存記錄與數位典藏課程...................................................... 11

(三)保存-邀請竹藝匠師授課傳承........................................................................ 14

(四)數位化語音紀錄.............................................................................................. 15

(五)架設「居有竹」數位典藏網路平台.............................................................. 16

參、跨部門合作 ..................................................................................................................... 17

一、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 17

(一)結合南關社區大學辦理竹藝傳承課程.......................................................... 17

(二)連結小學及國中鄉土課程之教學.................................................................. 18

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18

三、關廟區公所及龍崎區公所 ..................................................................................... 18

四、臺南市關廟區農會及龍崎區龍會 ......................................................................... 19

五、社區發展協會 ......................................................................................................... 19

肆、市民參與機制 ................................................................................................................. 20

一、成立「竹藝編織調查與研究小組」 ..................................................................... 20

二、邀集市民進行「竹藝編織田野調查」 ................................................................. 20

三、規劃「傳統竹編」相關課程 ................................................................................. 20

四、納入小學及國中鄉土教學課程 ............................................................................. 21

五、架設「居有竹」網站 ............................................................................................. 21

六、打造在地竹編藝術空間 ......................................................................................... 21

伍、成果效益 ......................................................................................................................... 23

(一)黃林錦洲女士—斗笠 ............................................................................................. 23

(二)林智常先生—竹敢 ................................................................................................. 24

(四)盾的傳人-國寶級大師:翁明輝 ......................................................................... 26

(五)盧靖枝─修竹篾、龍蝦 ......................................................................................... 27

(六)莫永崇─精緻作品 ................................................................................................. 29

(七)林仙化老師—創意竹工藝藝術 ............................................................................. 30

(八) 紀錄片研習課程 ................................................................................................... 32

(九) 竹編基礎培訓 ....................................................................................................... 33

(十)「居有竹」竹編數位典藏網路平台 ..................................................................... 34

(十一)2013年幸福的社造年會 .................................................................................... 35

(十二)竹編技藝的傳承 ................................................................................................... 37

(十三)竹編工藝向下紮根 ............................................................................................. 38

陸、永續經營 ......................................................................................................................... 39

Page 3: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壹、計畫背景

「上一代用雙手編織人生,用人生寫下一

篇篇動人故事,讓我們從一件件的竹編作

品中,感受前人刻苦的精神象徵,開始,

我們竹夢+築夢...,他們說竹編太辛苦,

捨不得下一代再繼續…,於是,沒有傳承;

我們說竹編蘊含了前人的生活智慧,在交織間締造出無法磨滅的一頁,於

是,必須要薪傳,我們正肩負這項使命,信念堅定的、無怨無悔的,然後,

我們因竹夢+築夢而踏實~」

臺南市龍崎區因地勢關係,使植

物不易生長,而竹成了這地區中主要

的面貌,因此竹編文化,就在龍崎一

帶漸漸發芽,五十年代時,政府積極

發展手工藝,藉以帶起國家經濟,因

此創造大量的收益,那時大量的訂單

對比今日,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由於進入工業化社會,來自東南亞廉

價的竹製品,使得在地竹編藝術漸漸

的式微。

Page 4: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

竹編是前人切切實實走過的歷程,我們要將這些足跡的艱辛, 轉化為

精神的印記,竹編不再只是為了生活而編,更讓我們享受這珍貴、普世的

無形文化資產的交織藝術。

臺南市關廟區與龍崎區向來就是以竹藝編織為地方主要產業和特色。

日據時代就曾有人將關廟鄉描寫為「竹細工之村」,可見當時竹藝已經是關

廟鄉最重要的產業,並成立「關廟庄信用組合工房」(即現今的合作社),讓

產銷更加的方便,再當時竹編技藝已經是關廟鄉最大的經濟來源。

Page 5: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 1275人,年產額 185,000 日圓。

1943 年的調查,從業者 1483 人,占關廟人口 30%。可見關廟區當時以細

竹工為主要經濟收入的人口之多。當時關廟地區的竹製品可謂包羅萬象,

大到民家、船,還有日用家具、農具,小到炊具、裝飾品等等都有,在產

業的蓬勃發展下,關廟鄉竹藝編織的技術也更上一層。因產業是如此興盛,

更造就不少有名的竹編匠師,如盧靖枝女士、林仙化先生、莫永崇先生、

翁明輝先生…..等國寶級竹藝匠師。

Page 6: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5

然而,因為資本主義與大量機械化的影響,加上尼龍、塑膠製品大量

的使用,讓在三、四十年代盛行的關廟竹藝編織也面臨到快速沒落的危機。

至今關廟的竹藝編織已經從家家戶戶為工廠的時代,變成只剩少數幾戶仍

以竹編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關廟編織所需要的竹子,品種主要為長枝竹,但關廟這些部落所用的

竹子大多並不在關廟內,而是來自隔壁的龍崎。關廟是竹器製作與銷售之

地,龍崎則是竹原材或竹篾來源,兩地實際上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然而因

竹編器具已不再成為市場的主流之後,龍崎的竹子似乎也不再受到重視。

此外,早期的居民大多因農作及運輸的需要,所以大部分編織籮筐、

篩、籮盛、畚箕、斗笠……等農聚及民生用品為主,因從事竹編大多以世

代相傳及鄰近互助所產生,所以產生竹編作品有區域性分佈的現象。以龍

崎鄉為例,土崎村以生產畚箕為主;龍船、牛埔大多編織斗笠為業,ㄤ坪、

楠坑以籮筐、籮盛居多。關廟地區因需求的種類較多,所以早期農具、民

生用品分布就較為繁雜,但也由多集中於菜寮、香洋、花園、及新光等村

落最多。

Page 7: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6

傳統產業由蓬勃發展到現今隱沒於工業化與資本主義中,要如何喚醒

在地居民對於過去產業的重視,並了解過往產業的歷史,是本次計畫想要

努力的目標。為了延續竹編技術的傳承,持續邀聘在地匠師至社區大學教

授竹藝編織,讓民眾也會簡單的竹藝編織,讓關廟區的傳統技藝尚能延續。

有感於除了傳統技藝傳承的重要性外,竹編的技藝屬於無形文化資產,

無形文化資產因傳承不易,加上匠師快速的凋零,紀錄與保存工作更是刻

不容緩,也希望在完整的紀錄與調查之後,能將相關資料進行數位化,讓

匠師的手藝與產業相關的生命歷史,和器具的編織法能夠完整的被保留。

所以,基礎資料的整理也是必需要做的文化保存。然而,竹藝編織中,材

料的屬性、來源,產業區域的劃分以及劃分的依據、都是我們所必須要了

解的資料,希望能透過基礎調查,讓傳統資料的保存能夠更加的完善,未

Page 8: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7

來也能成為大人或是小孩的鄉土教材資料,也讓在地民眾能夠重新看見屬

於自身的產業和歷史。

於此,我們希望能夠邀集在地對於過往竹編產業有興趣的民眾,一同進行

竹藝傳統的研究和資料的記載與整理,從竹子的品種開始至產業區域特性

調查做結束,讓關廟區與龍崎區過往竹藝的風華,可以一直在民眾的心中

綻放。

Page 9: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8

貳、推動策略與創新

竹工藝這項無形資產的發掘、保存與再現,以現階段社會脈絡來看

是刻不容緩的一項任務,時空更迭,經濟型態的急速轉變,生活步調改

變,年輕一代不知、不了解前人篳路藍縷的艱辛,也不懂竹編文化的歷

史意義,最重要的是耆老們的凋零,將培養民眾如何發掘知識、轉換知

識進而再現知識、重塑產業知識的價值,以提升民眾人文素養、保存及

發揚在地的文化資產,發掘在地知識和培育社區人才。透過「發掘、保

存、與再現」之策略,進一步教導民眾發掘更多屬於地方的在地產業、

文化知識,並將在地知識加以轉化與行銷,突顯產業的價值。誠如「所

有的文化賴以為根基的現象:即所謂的『再現』(representation)」,讓

產業文化被民眾所了解與認識,重塑竹編匠師們的文化驕傲。

發掘

• 成立「竹藝編織調查與研究小組」

• 竹編工藝田野調查

保存

• 邀請竹藝匠師授課傳承

• 數位化語音紀錄

再現

• 架設「居有竹」數位典藏網路平台

• 設立竹編文史博物館

Page 1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9

一、發掘-成立「竹藝編織調查與研究小組」

(一)進行竹編工藝田野調查

1、紀錄片與田調課程

竹編紀錄的課程安排,原則上週二、週四間歇一天上課,以消化

課程內容;現場訪談拍攝以兩週為示範,之後由製作小組自行拍攝,

並在課堂上討論拍攝的內容。最後兩週指導剪接與後製相關事宜。

上課內容 地點

紀錄片攝影

攝影構圖與鏡頭運動 201教室

紀錄片剪接

剪接軟體與操作 201教室

紀錄片的田調、

資料蒐集與主題拍攝 201教室

現場訪談與拍攝

剖竹、竹盾牌製作 現場

現場訪談與拍攝

竹畚箕製作 現場

拍攝剖竹、竹盾牌、

竹畚箕製作之討論 201教室

拍攝搖籃製作之討論 201教室

拍攝斗笠製作之討論 201教室

拍攝編字製作之討論 辦公室

拍攝提籃製作之討論 201教室

攝主題剪接後製 201教室

拍攝主題剪接後製 201教室

Page 11: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0

Page 12: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1

(二)傳統竹編工藝保存記錄與數位典藏課程

透過此計劃,進一步調查每一位竹藝匠師的生命史與編織作品記錄讓

龍崎鄉鄉民能夠認同過往的竹藝歷史,並視此為珍貴的資產,也鼓勵社區

居民一同進行社區工藝的調查,並將傳統技藝作一份完整的調查與紀錄。

主要執行的活動有社區共識凝聚、田野調查課程、田野調查、田野資料彙

整與修訂、成果發表。

針對有意進行竹藝調查的鄉民初步進行簡單的36小時田野調查課程、

18 小時網路平台架設課程與 24 小時竹編基礎培訓。訪問七位匠師,訪談

內容包含每一位匠師的生命史,內容包含學習竹編技藝對於匠師的生命影

響,學習過程的甘苦談,對於目前竹藝編織現況的看法;並紀錄每一位匠

師最拿手的竹藝作品。

1、訪談紀錄基礎課程培訓

以田野調查的相關知識與重點並加入簡易的器材使用,如照相機的拍

攝與攝影機的使用和簡易剪輯為主。上課時間為每周二上午 9 點~12

點,共計 36 小時。

次數 主題與內容

1 紀錄片攝影~攝影構圖與鏡頭運動

2 紀錄片剪接~剪接軟體與操作

3 紀錄片的田調、資料蒐集與主題拍攝

Page 13: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2

4 現場訪談與拍攝~剖竹、竹盾牌製作

5 現場訪談與拍攝~竹畚箕製作

6 拍攝剖竹、竹盾牌、竹畚箕製作之討論

7 拍攝搖籃製作之討論

8 拍攝斗笠製作之討論

9 拍攝編字製作之討論

10 拍攝提籃製作之討論

11 拍攝主題剪接後製

12 拍攝主題剪接後製

2、網站架設課程培訓

透過簡易的網站設計概念讓參與計畫之民眾對於網路平台的認識,將

竹編紀錄相關資料放置「居有竹」網路平台供民眾可線上觀看。上課時

間為每周六上午 9 點~12 點,共計 18 小時。

次數 主題與內容

1 認識網頁設計概念與網站規畫流程

2 網站版面製作、格式編輯設定

3 網站版面製作、格式編輯設定

4 網頁表格的製作應用與圖層的設定

5 網頁表格的製作應用與圖層的設定

6 網頁資料上傳並瀏覽

Page 14: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3

3、竹編基礎培訓

除了傳承與保存傳統竹編產業文化,更要讓參與民眾認識竹子一些特

有的性質和基礎知識,並透過製作簡易竹編工藝來認識竹藝編法及培

養欣賞竹編工藝,以提昇竹編記錄訪談與蒐集資料過程的精確性與完

整性。上 課時間為每周四下午 2 點~5 點,共計 27 小時。

4、竹藝匠師調查與傳統竹編器具教學

尋找臺南市龍崎區與關廟區八位竹藝匠師拍攝竹編製作紀錄與人物

訪談,並透過實地訪談紀錄來學習傳統竹編器具的製作,每位竹藝匠師

都有獨具風格的作品,非常具保存意義與價值。

次數 主題與內容

1 如何選取材料、竹材分類

2 竹材的加工處理(一)

3 竹材的加工處理(二)

4 基礎編法介紹,一上一下、二上二下、三上三下

5 基礎編法介紹,綜合變化型─回字型

6 基礎編法介紹,六角目、輪口編

7 作品製作─竹風車、竹鳥

8 作品欣賞研討(一)

9 作品欣賞研討(二)

Page 15: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4

(三)保存-邀請竹藝匠師授課傳承

傳承工作是不容間斷的,唯有傳承才能永續。

邀請竹編國寶莫永崇老師親自授課 張永旺老師親自示範教學

社大竹編課程上課情形

次數 竹藝匠師 主題與內容

1 翁明輝 竹盾牌

2 黃金連 畚箕

3 黃金連 搖籃

4 黃林錦州 斗笠

5 江朱楯 四目提籃

6 張平山 排字

7 盧靖枝 竹材料處理、竹龍蝦

8 林智常 竹敢

Page 16: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5

社區活動 DIY 教學與在地中小學鄉土教育結合竹編課程

文化生活圈活動邀請國寶大師盧靖枝老師、翁明輝老師現場教學

(四)數位化語音紀錄

耆老竹編生命歷程、竹器製程拍攝紀錄片至竹工藝歷史沿革紀錄片透

過記錄拍攝與調查再現藝師與產業的在地知識與歷史脈。紀錄保存工作持

續進行中,詳實記錄在地文化的特色,力求將文化作有系統的數位紀錄與

保存。

Page 17: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6

(五)架設「居有竹」數位典藏網路平台

建置居有竹網路平台,不斷擴增居有竹網路平台功能,增加線上教學

與教材,最後再行產銷合作,經由平台的推展,竹工藝藝術將更廣為

人知,大家對竹藝多一份認識,喜愛竹藝的人口也會增加,竹藝復興,

無形文化資產將得以傳承與發揚。

Page 18: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7

竹藝復興

臺南市教育局

臺南市文化局

區公所

發展 協會

農會

參、跨部門合作

一、臺南市政府教育局

(一)結合南關社區大學辦理竹藝傳承課程

透過結合臺南市南關社區大學辦理竹藝傳承課程規劃,以提供民眾學

習平台,並做竹編種籽師資之養成,將竹編技藝永續傳承,另編輯製

作相關教材。

Page 19: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8

(二)連結小學及國中鄉土課程之教學

將竹編工藝藝術與技藝向下紮根,擴大竹編人口的年齡層,結合各地

方國中、小學做鄉土課程之教學,透過社區大學培養之竹編種籽師資

至各校教學,將傳統竹工技藝讓學生認識與重視並永續傳承下去。

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一)文化局文資處協助相關竹藝耆老之作品保存。

(二)協助籌畫設立竹藝歷史博物館,以供民眾認識竹工藝歷史沿革變化,

並現場體驗竹編製作。

三、關廟區公所及龍崎區公所

(一)由臺南市關廟區與龍崎區區公所提供相關竹編產業相關文獻資料。

(二)協助善用閒置空間做竹藝歷史博物館之設立,或定期竹編藝術作品之

展出。

Page 2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19

四、臺南市關廟區農會及龍崎區龍會

(一)由臺南市關廟區與龍崎區農會提供相關竹編產業相關文獻資料與耆

老名單。

(二)協助竹編產業再造,與竹編作品銷售。

五、社區發展協會

(一)結合各里發展協會尋找相關竹編產業相關文獻資料與耆老名單。

(二)利用各里活動中心定期辦理竹編技藝課程供民眾學習。

Page 21: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0

肆、 市民參與機制

一、成立「竹藝編織調查與研究小組」

結合在地對竹編工藝有興趣之民眾成立

「竹藝編織調查與研究小組」,讓研究小

組進行過去竹編產業調查與紀錄,並凝

聚以基礎保存此無形文化資產的共識和意願。

二、 邀集市民進行「竹藝編織田野調查」

邀集在地民眾一同了解竹編的產業歷史

和基本知識,並學會簡易採訪的技巧。

並透過「竹藝編織田野調查」的方式,

讓在地民眾透過基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對關廟與龍崎竹編的歷史和產業的發展有更明確的了解和認識。

三、 規劃「傳統竹編」相關課程

讓民眾除了能夠了解竹藝編織產業材

料與地域的關連,以及探究不同地域下

竹藝商品為何。學習到簡易的田野調查

與採訪技巧,對過往的傳統技藝產生興

趣,進一步願意為技藝的傳承和保留做努力。藉由系統性課程規劃,

讓有興趣民眾來學習竹編技術,邀請在地竹藝工匠教學指導,將竹編

永續傳承,南關社大耕耘至今已近十載,開設課程超過六十門。

Page 22: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1

四、納入小學及國中鄉土教學課程

結合各地國中、小學做鄉土教學之

規劃,將竹編技術與歷史意義紮根

在校園。

五、架設「居有竹」網站

透過竹藝編織調查結果的數位典藏架設─「居有竹」網站,將竹編產業

做系統性的編輯與介紹,並建構竹編工藝網路平台,以作為在地的鄉土

傳統工藝數位典藏。網站保存在地的無形文化資產,將調查紀錄包含照

片、影音與文字數位化,放置網路上讓更多能夠認識與了解關廟與龍崎

竹編工藝。另網站亦保存過往的產業記憶,讓民眾也能了解過往的風華

與在地的驕傲將竹藝編織裡,材料的取得、材料與在地的關連性、讓這

些傳統技藝的資料能夠被保存下來。

竹編是我們珍貴的文化資產,耆老是我們大家的珍寶

六、打造在地竹編藝術空間

將相關竹編技術結合的在文化特色,打造在地竹編空間藝術,讓路過

民眾認識竹編產業之文化價值。

Page 23: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2

透過鄉里間進行課程宣

傳,使民眾得知竹編技藝

採訪課程

展示竹編作品,並設計一

些問題引發民眾對於竹編

技藝的好奇和了解。

藉由培訓課程,透過專業師資之介

紹,使民眾能夠實際進行田野調

查,促進文化傳承

請專業師資設計課程,讓田野調查

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民眾了

解與操作

將資料彙整,製作「居有竹」網路

平台與發行「竹夢南關」刊物,讓

更多人認識竹編的產業歷史。

Page 24: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3

伍、 成果效益

(一)黃林錦洲女士—斗笠

黃林錦洲女士從小就做畚箕,嫁人後也學會了做斗笠,拍攝過程我們

花了近 1 個小時,才完成斗笠製作的拍攝,訪問之後才知道,一個小時不

包括處理材料的時間,賺不到 50 元,她不埋怨這樣的生活,只是帶著微笑,

我很希望這樣的手工藝,不只是這樣的價值,如果將他轉換成藝術品,成

為燈罩或其他的,那一定會是很棒得商品。

Page 25: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4

(二)林智常先生—竹敢

竹敢在鄉下是一種很普遍的器具,可以看到許多老人家使用竹敢來曬

龍眼乾、曬菜乾、曬關廟面、曬梅子…,相當普遍被使用。

這次採訪紀錄竹敢,為一對夫妻共同完成的。林智常先生負責剖竹而太太

負責編製。當我們問到:夫妻感情不錯唷!太太回答得很有趣「不好怎麼

當夫妻。」

製作過程繁複,老師傅用盡全身力氣,只為使手上的竹篾聽話,同時也展

現了老師傅日積月累地真功夫

Page 26: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5

(三)江朱楯先生─四目提籃

走進客廳就會看到牆上掛著模範

父親匾額,江朱楯老師熱情的介

紹他幾十年來的竹編器具—「四

目提籃」,有大有小,都是依實際

需求來做。老師對於每個製作細

節都非常嚴謹,尤其是最後加上把手的大工程,也不會掉以輕心,每

件作品都相當用心。除了做竹編,還會下田耕種;在言談間,發現老

師對生活中細節相當講究,這份堅持充分表現在作品上,這也是進行

竹編記錄時,強烈希望能夠與竹編技術共同傳承的精神。

四目提籃是一項相當實用的竹器,而製作過程相當繁複,當江朱楯在

做的時候,你可以看見,那肌肉不斷得在用力,而臉上所刻畫得痕跡

相當特別,富有歲月與勞動的意義。

老師傅對手中的四目提籃如視珍貴寶石

Page 27: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6

(四)盾的傳人-國寶級大師:翁明輝

大家都知道翁明輝老師是目前台

灣唯一遵循古法手工製作藤盾、竹盾、

牛皮盾三種盾牌的老師傅,自幼跟著父

親學習製作各類竹藤器,擁有豐厚的編

織技巧。後來,因市場萎縮,竹藤業沒

落,翁明輝老師轉而製作宋江陣盾牌,

經長期努力與堅持,成就出亮麗的一片

天,「明輝師」封號人盡皆知,也成為

宋江陣盾牌的最佳代言人。

八十多歲的明輝師,至今仍保持五十多年前所打造的第一面宋江陣盾牌,

心血來潮時還可以虎虎生風耍上幾個招式,可謂寶刀未老。

靠著精巧無比的手藝,明輝師成名後經常應行政院文建會、縣觀光協會等

單位邀請,赴各地表演民俗編織技巧,累積經驗豐富如今翁明輝聲名遠播,

經常有人慕名前往參觀,對盾牌修補工作

不放心交給他人的民眾,也非得找「明輝

師」不可。

明輝師的家,也是他多年的工作室,堆積

如山的物品,是歲月留下的寶物,自己製

作的工具,生鏽的乖乖桶,事先準備的材料,麻布袋塑膠袋,放釘子的便

當盒,這些陪伴明輝師多年的物品,有著回憶有著珍惜。

Page 28: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7

(五)盧靖枝─修竹篾、龍蝦

從盧老師的祖父時代便已開始進

行竹籐編織產業,到盧老師已是

第三代,對她而言竹編是從小耳

濡目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由於

竹編產業沒落,觸發盧老師延續

傳統產業的使命感。四十年來始

終如一,不斷的進行竹編工作,

推廣竹編文化,婚後甚至感染其夫婿,兩人先後成立「廣益手工藝社」

與「靖山企業有限公司」結合技藝與創意,推展竹藝品。

從年輕到年長始終如一(年輕時相片為盧老師提供)

Page 29: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8

民國八十三年出版了個人竹藝專輯「長枝仔的春天」,相信竹編這項黃

昏產業,一定會再重回春天。

盧靖枝老師從事竹編創作近四十年,是一位將竹編由傳統民生器具昇

華為精緻民俗藝術的推手,豐富的創意及對造型掌握的敏感度,創造

出超過二千種樣式的竹編藝術品;竹片片刻不離手的盧老師,作品呈

現出精巧、優雅、細緻氣韻,尤其以其首創竹蔑編織的嵌字編織更是

精湛,無人能出其右,是第一位作品被故宮博物館典藏的竹藝家,

更為她贏得了薪傳獎的殊榮。

由林信誼老師經過數堂的研習課程之後,帶著大家實際拜訪竹編耆老進行

實作,盧靖枝老師示範竹蝦製作為記錄老師細部動進行特寫。

Page 3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29

(六)莫永崇─精緻作品

莫老師一生鑽研竹編技藝,竹

子在他靈巧的雙手裡,編織出

各種靈活細緻、高尚典雅的創

作。莫老師竹編技藝精湛,多

年的傳承生涯,是一位不藏私

的長者,窮盡所學來做傳承工

作,對於重建關廟長枝仔的第

二春不遺餘力。

出生在南投竹山鎮,曾師事顏水龍先生與黃宗能先生

民國 49年在台灣手工藝推廣中心任職,從事技術員的工作

民國 51年調派桃園縣民生建設實驗區竹山訓練班任教師

民國 55年來到關廟地區負責「關廟實驗工廠」的推廣工作,之後便於

關廟落地生根。

曾經任教台南家政專科學校擔任技術教師達十餘年

民國 41年於勞動節獲頒勞工生產動員展覽會竹編類特優獎

民國 73年中國傳統技藝研習班任藝師

民國 89年行政院文建會班予資深文化人獎座

Page 31: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0

(七)林仙化老師—創意竹工藝藝術

竹子的故鄉龍崎,竹工藝匠師輩出,一個從竹林裡走出來的仙人—林

仙化老師,大家他「仙ㄟ」,龍崎在地人,竹編技藝超絕,編織技法不

受傳統編法拘束,所編織出的作品活靈活現,除一般常見的竹編作品

外,大多為獨創作品,依竹材特性創造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仙

ㄟ多才多藝,除竹編技藝外,舉凡繪畫、社區營造建置、四句聯、文

化導覽…,最令人讚賞的是仙ㄟ能將各項才藝融合,創造出竹子的不

同風貌,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風貌。

1. 竹根創作

一棵竹子從頭到尾都是寶,盡管

是埋在土裡的根部,仙ㄟ用它自

身的藝術美感,將一塊塊形狀不

一錯綜複雜的竹根創造出各種

不同造型、表情豐富的動物作品,如喜獅、蛇、豬…

2. 竹敢上的藝術

具一身藝術涵養,繪畫出一幅幅童年回憶、

在地風情、農村生活…等,在一面面竹敢

上把腦中美麗得記憶繽紛呈現。

Page 32: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1

3. 老技藝新創作

仙ㄟ也是在地四句聯國寶,將一首首自己寫出來的四句聯寫在竹製

品上,增添了作品的風趣,把原先已有的竹編作品融合己身的想像

創造出不同的編藝術。

4. 社區營造

一進入龍崎,映入眼底的是以竹編做造型的大型文創作品,已在低

鄉村中常見的物與景融合,令人馬上就能知道來到了竹子的故鄉。

Page 33: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2

(八) 紀錄片研習課程

對於保存文化資產我們不間斷的努力中,針對竹編記錄工作進行 36小

時的紀錄片研習課程。以田野調查的相關知識與重點並加入簡易的器

材使用,如照相機的拍攝與攝影機的使用和簡易剪輯為主。

Page 34: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3

(九) 竹編基礎培訓

竹編的技藝需時間來磨練, 竹編的記憶卻不能夠等待時間的匆匆,

因為竹編耆老快速凋零,傳承、與紀錄是刻不容緩的; 針對竹編記錄工

作進行 27小時的 竹編基礎培訓。

透過製作簡易竹編工藝來認識竹藝編法及培養欣賞竹編工藝,以提昇

竹編記錄訪談與蒐集資料過程的精確性與完整性。

每次的傳承就是永續,當竹編的技藝與記憶一直被保存與傳承,竹編

將永世流傳,並且無可取代。

Page 35: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4

(十)「居有竹」竹編數位典藏網路平台

網址:http://www.nanguan.org.tw/bamboo/

居有竹平台給了新一代民眾一個重新認識竹工藝文化的平台,在平台

上我們會不斷建置相關資訊、竹藝知識、作品,也讓大家共同討論,將竹

的文化再次呈現,引發更多人對竹的認知,進而增加喜愛竹工藝藝術的人

口。

Page 36: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5

(十一)2013年幸福的社造年會

南關社區大學以兩班

竹編班級為主軸,結合社大

工作人員、老師、其他學校

竹編班學生、新豐高中、歸

仁國中、關廟國中…等校老

師,共同打造長 10公尺、寬

240 公分、高 240 公分竹編

高鐵列車,引發記者關注與報導,與臺南

市政府文化局合辦社造年會造成轟動,多

處單位爭相邀展基於回饋鄉民的想法,先

是新豐高中校慶展示,再與歸仁區公所研

究,考量竹編體結構完整性,置放在歸仁

的中心點歸仁圓環內展示,把在地的藝術

獻給在地,藉此次活動過程結合了多方之

力共同創作,齊心一同的使命感,讓大家的心團結在一起也因大大的車 頭

出現在圓環,讓在地民眾重新認識竹編藝術,開啟聊竹編、討論竹編、回

憶竹編的話題,引發了學習竹編的動力,讓竹編文化的保存與發揚邁進了

一大步。

Page 37: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6

Page 38: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7

(十二)竹編技藝的傳承

南關社區大學辦理竹編課程已有 10年,竹編工藝與文創設計課程讓

編技藝得以傳承與發揚,學習各種編織技藝法,體察傳統文化之美,

培育種籽師資,再現無形文化資產曾經的驕傲。

Page 39: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8

(十三)竹編工藝向下紮根

將竹編工藝藝術與技藝向下紮根,擴大竹編人口的年齡層,結合各

地方國中、小學做鄉土課程之教學,透過社區大學培養之竹編種籽

師資至各校教學,將傳統竹工技藝讓學生認識與重視並永續傳承下

去,相信竹編藝術在新一代的手中將有嶄新的創作。

Page 4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39

陸、永續經營

竹編工藝藝術是可以永續經營的,也必須要永續經營的,因此我們確

立了短中長期的發展,依照期程,有計畫地將這項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發

掘、保存、再現與發揚,將竹藝復興,建構傳統藝師於現代的重要性、重

塑藝師的文化驕傲。

一、短期目標(101~103 年)

1、紀錄南關線耆老的竹編生命歷程,拜訪八位耆老,完成九項竹器製

作過程拍攝,並根據各個耆老的專長剪輯八部紀錄片。

2、透過竹編紀錄與調查來再現藝師與產業的在地知識與歷史脈絡。

3、建置「居有竹」網路平台以供民眾線上觀看竹編紀錄片、簡易製作

竹童玩與竹子及龍崎地區介紹。

4、辦理「代間教育─生命故事分享」活動讓在地國中、小學生能認識到

過去竹編產業之文化與技藝。

二、中期目標(104~106 年)

1、持續記錄竹編耆老紀錄片生命故事之深入性。

2、擴增「居有竹」網路平台之功能,並加入竹編藝術品之介紹。

3、持續培養民眾傳統竹編工藝之傳承。

4、傳承傳統竹器工藝。

Page 41: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2719AC13... ·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 1940 年的調查,關廟地區以竹細工為副業者1275 人,年產額185,000

無形文化資產‧竹編耆老的驕傲

40

5、辦理竹編文化、產業與歷史故事之介紹與探討課程。

三、長期目標(107~110 年)

1、製作竹工藝歷史沿革紀錄片。

2、擴增「居有竹」網路平台之功能,增加竹編線上教學製作教材。

3、培訓在地竹編/竹器工藝師資。

4、建構傳統藝師於現代的重要性,重塑藝師的文化驕傲。

5、持續推動竹藝產業文化復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