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如今正 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中共十九大 也即將於 10 月 18 日勝利召開,將繼續 引領復興中華之路,未來五年中國的 發展將聚焦世界的目光,並將於2021 年跨越首個 100 年,即到中共建黨 100 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演進格局中,世界產業分工、經濟模 式與國際金融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 化,中國經濟則在中共十八大後進入 全面轉型升級的改革、攻堅和深水 區。財稅體制、產業經濟與金融體制 的改革有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向縱 深發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 路、堅持改革開放、以民為本等治國 理念深入人心。嚴懲貪腐、整肅吏治 不留死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 深化改革開放、全面依法治國、全面 從嚴治党成效顯著。十二五期間中國 航太、航海、深潛、橋樑、大飛機、 高鐵等高科技運用迅猛發展、日新月 異,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通車在 即。中國經濟也於 2016 年逐步企穩, 走出失速下滑的陰影,GDP增長達 6.7%,成為全球增速名列前茅的經濟 體。經濟總量 GDP 達 11 萬億美元,佔 全 球 GDP 總 量 74 萬 億 美 元 的 14.84%,穩居全球第二。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已實現 6.9%的 穩健增長,中國正發揮和擔當着引領 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國責任。2013 年 9 月 習近平主席出訪哈薩克時提出了「一 帶一路」全球新經濟融合發展戰略的 倡議,已吸引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 參與,沿線國家雙邊 貿易額2015年已突 破萬億美元大關,直 接投資已超過 200 億 美元,為2008年全 球金融海嘯後持續低 迷的環球經濟注入了 強勁的生機與動力。 這就是中國與全球經 濟互惠相融與共同發 展的歷史必然和復興 偉大中國夢的必然選 擇。 在對中國歷史發展 脈絡的回顧與梳理 中,我們可以正確地理解及把握中國 共產黨從 1921 年 7 月 1 日創立到 1927 年 8 月 1 日建軍,及由舊民主主義革命 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再到完成 建國大業與建國初期社會主義改造, 及改革開放以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建設道路選擇(即社會主義 初級階段)之歷史必然及基本的邏輯 關係。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是中國歷史發展 的必然選擇,毛澤東及老一輩無產階 級革命家領導建立了新中國,徹底推 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 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 義),在異常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堅持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奮發圖強的中 華民族精神,構建了新中國的國防安 全戰略格局,使中國從此屹立於世界 的東方,讓西方列強再不敢蔑視我們 為「東亞病夫」。這樣的國防安全戰 略格局也為 70 年代末鄧小平領導的中 國全面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國防戰 略基礎,並建立了之後 30 多年和平發 展與改革開放的大國外交基礎。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主席為核心 的黨中央領導下,國家堅持推動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以民為本、 勇於創新、深化改革開放等中國特色 治國理政思想繼續得到繼承和發展。 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 體、「一帶一路」倡議等發展理念, 引領全球經濟發展,備受國際社會廣 泛關注,成為聯合國大會決議等多個 國際組織的共識。 因此,我們應當堅定有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共十九大將 繼續引領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 將繼續擔當引領亞洲經濟、金磚國 家,乃至全球經濟的大國責任,實現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事業將在新中國 建立 100 周年時達到目標。中國共產黨 在關鍵時刻均以大無畏的勇氣和歷史 擔當的氣魄力挽狂瀾,改變着國人和 國家的命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 復興打下堅實的重要支柱。 中國的發展實踐和歷史終將證明: 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建設發展更強 大、更美好和更富裕的中國,才能領 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事業。 馬建波 資深評論員 十九大將繼續引領復興中華之路 反對派妄稱「鷹鴿」問題別有用心 中央對港政策一以貫之,對「港獨」 更是堅決反對和絕不容忍。港澳辦主任 張曉明特別強調,無論是中央政府和特 區政府,都對「港獨」採取「零容忍」 的態度,依法遏止和打擊「港獨」。中 聯辦主任王志民履新後回應記者提問時 表示,去年 3 月在北京亦有記者問及 「港獨」,他當時已說過「港獨」是 「嚴重違法、絕不可能」,他再重申 「港獨」是違反香港基本法,又指「港 獨」「在中國土地上,乃至全球、全世 界都是零空間,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 體國人,必定也是零容忍。」 中央對港政策一如既往 特首林鄭月娥強調中央對港政策一如 既往,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和基本 法。她表示不理解為何外界對領導人調 任事宜有如此多敏感的猜想,關於領導 官員的「鷹派」與「鴿派」之分,以及 中央對港路線強硬與否,都只是坊間自 行貼上的標籤。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亦澄 清,中央官員沒有「鷹派」或「鴿派」 之分,只是中聯辦作為駐港機構,時刻 與本港政治勢力周旋,較易與反對派發 生摩擦,才讓人誤以為「中聯辦較着 急,港澳辦較溫和」。相信中聯辦新主 任王志民上任後,仍然會繼續重視與香 港社會各階層廣泛聯繫,中聯辦溝通的 大門會繼續打開,仍然願意與香港各界 人士包括不同黨派的人士真誠溝通。王 志民對自己能重返第二故鄉表示非常感 恩,認為有直接的機會為港人服務、配 合和支持特首和港府依法施政、促進與 內地交流、融入「一帶一路」及粵港澳 大灣區。這顯示王志民將重視促進香港 融入內地經濟發展,促進香港搭上國家 發展的快車,這種溝通眼光,已不僅僅 着眼於跟不同意見政團、人士的溝通, 而是着眼於香港總體利益的更加廣泛的 溝通。 反對派藉人事變動散佈謠言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可以 長期保持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 中央對香港也可以有較大的政治包容, 但香港不應當與中央搞政治對抗,更不 能容忍「港獨」。反對派利用主管港澳 工作部門的正常人事變動來大做文章, 甚至散佈中央政策有變的謠言,實在是 別有用心。 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期間強調:「任 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 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 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李克 強總理今年 3 月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 針對近年「港獨」、「本土」思潮冒 起,李克強以八個字斬釘截鐵表述: 「『港獨』是沒有出路 的。」 近年香港先後出現了 非法「佔中」、旺角暴 亂事件,出現過立法會 宣誓風波,「港獨」勢 力打着「本土」、「自 決」的旗號,企圖抗拒中央、分裂國 家。中央對「港獨」採取「零容忍」態 度,絕不容忍姑息「港獨」,也絕不容 許外部勢力以任何方式向「港獨」提供 支持,這是底線。任何對底線的觸碰, 都是絕不能允許的。中央將「港獨」問 題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因此無論港澳 辦和中聯辦,在依法遏止和打擊「港 獨」方面,必然遵循中央政策,根本沒 有所謂「鷹派」、「鴿派」之分。反對 派利用主管港澳工作部門的正常人事變 動來大做文章,甚至散佈中央政策有變 的謠言,但這絕對不能為窮途末路的 「港獨」撈取救命稻草。 張曉明、王志民在國務院公佈其任命後的首個工作天,分別主動 走出辦公大樓會見傳媒,他們都強調,中央對港方針政策一以貫 之,不會因為官員調動而改變。對港澳辦和中聯辦兩個主任職位的 人事調動,反對派一再在所謂「鷹派」、「鴿派」問題上,製造謠 言,捕風捉影,大做文章,煞有介事猜測「鷹去鴿來」抑或「鷹去 鷹還在」,妄稱中央對港有鷹鴿兩派,有「強硬」和「溫和」兩個 思路云云。反對派刻意借此捏造假像,即打擊「港獨」並非中央意 思,而只是「鷹派」的主張而已,這些說法顯然別有用心。 香港可助「一帶一路」實現「五通」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進,香港及香港 人在其中可發揮的作用值得我們深思。「一帶一 路」是中國面對複雜多變的環球局勢所提出的戰 略構想和發展路向。對本港而言,「一帶一路」 是產業升級、拓展市場、社會進步的世紀機遇, 讓我們有機會緊隨「一帶一路」的大潮,揚帆出 海。 「一帶一路」的核心是「五通三同」,以「五 通」為路徑,達「三同」目標。「三同」是利 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五通」則是政策相 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 通。香港在上述五大領域都具備區位、人脈和制 度「三位一體」的優勢;只要我們把握「一帶一 路」的機遇,同時發揮「一國」和「兩制」優 勢,就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為大眾謀福祉。 「政策相通」方面,誠如國家相關文件所指, 「一帶一路」沿途 60 國 40 億人,民族多元、體 制不一、觀念相異、發展參差;要「互聯互 通」,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實在需要「超級聯 繫人」,更全面、客觀地掌握各國實況;透過長 期監察、獨立分析,「進」可尋市場機遇, 「退」可避政經風險。 香港在維護中國利益之同時,又能消化海外訊 息;以兼善中、西的視角,為「一帶一路」的宏 觀框架,就安全、政經、商貿三大領域,提供中 肯、務實、適時的建議。本港媒體發達、資訊流 通,無論政商界,還是學術界,都聚合了通曉各 國語言、橫跨多種專業的複合型人才。 本港社會與亞太、印度洋沿岸的華人和非華人 社會有着深厚的文化、血脈淵源;是東北亞、東 南亞、南亞人員和信息往來的樞紐。在新世紀, 本土培養、海外歸來,以及從各國奔赴而至的人 才,是香港最大本錢;我們要把「本錢」擴大, 對「一帶一路」的參與,不應局限在「實施層 面」。 要把握「一帶一路」機遇,本港政商領袖、學 界精英,應當在特區政府的策劃下,以專業智 庫、研究組織和民間論壇為平台,促進中國與 「一帶一路」諸國加深了解、求同化異。響應國 家所倡導,在「走出去」過程中,發展「民間外 交」、「公共外交」。在此過程中,香港本地眾 多半官方組織、民間團體,多年來在海外推廣香 港的經驗,透過與歐、亞諸國長期聯繫,而獲取 的信任與認同,尤值重視,應當擴大作用。 近日,一幅「志民哥向香港 市民Say Hello!」的漫畫傳遍 facebook 和 WhatsApp 群組,該 漫畫以9月29日中聯辦主任王 志民在香港新聞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8 周年酒會上致辭為背景,以青年人喜聞樂見和幽 默風趣的形式展現了王志民主任的「貼地」形 象,受到許多香港青年人的點讚和轉載。 在網絡時代,新媒體的發展深刻影響着社會的 發展。移動互聯網在平等性、直接性、公開性等 方面均有傳統大眾傳播媒介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在青年眼中,互聯網的融合能力更加顯著,它從 很多方面顛覆了我們對大眾傳播媒介的一貫認 知,把原本涇渭分明的各種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 直接融合在一起。與此同時,現階段互聯網過於 開放的空間與目前上網人群階層狹窄的代表性, 以及來自傳統的媒體傳播觀念與體制的束縛,使 得新媒體在政治傳播領域還有些捉襟見肘。因 此,理論界亟須展開一場革命,深入探索新媒體 在政治傳播中的作用,以及對政治的影響。 應該說,新媒體具有天然的青年人屬性:傳播 速度快、時效性強和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往往以 更獨立、敢言、多元的姿態進行報道和分析,在 青年群體中易引起強烈共鳴。加上網絡行銷策略 的應用和青年人在網絡上的積極回應、轉發,許 多網絡媒體製作的新聞訊息甚至足以取代傳統媒 體成為主流的聲音。在今年年初特首選舉中不難 看出,曾俊華團隊一波波地在網上推出宣傳短片, 常常產生強大的網絡輿論熱點引領作用,在青年 人中造成較大回響。另一案例則是「阿聰事件」, 由於林鄭月娥在辯論中提及曾俊華多虧了其前政 治助理「阿聰」幫忙,「阿聰」於是一夜成名, 其訪談短片也在兩三天內高達 70 多萬人觀看,凸 顯了新媒體的強大「造星」功能。 另一個例子,台灣的青年新媒體戰役早已打 響。參照台灣的經驗,陳水扁在上世紀 90 年代擔 任台北市長時,開始把台灣政治推向青春化與網 絡化。他在競選時開創「扁帽工廠」,販賣各種 可愛的選舉商品,從帽子到公仔,在網絡上引起 巨大旋風;他任用不到 30 歲的羅文嘉和馬永成擔 任重要政治職務,帶進許多新思維,例如在過去 是肅煞之地的「總統府」前大道舉辦年輕人舞 會,稱為「空間解嚴」。可以說,台灣選舉政治 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青年新媒體是否有效 運用。 網絡時代的青年新媒體戰役 陳曉鋒 法學博士 城市智庫「就是敢言」計劃召集人 3 3 / 楊莉珊 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北京市政協常委 許楨 林龍安 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 香港廈門聯誼總會理事長 太平紳士 減稅促創新 佈局大灣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本周三將發表任內首 份施政報告,稅務改 革將成焦點之一。有 消息指,施政報告將 會落實林鄭月娥競選 時提出的「兩級制利 得稅」,企業首 200 萬元利潤的利得稅 率,可望由現時16.5%降至10%或以 下。減稅推動創新產業、吸引新投資 已成國際潮流所趨,香港要向創科企 業和人才提供稅務優惠,更應把握落 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難得機遇,積 極推動港深聯動、以金融促創新,吸 引資金、企業、人才匯聚香港,佈局 大灣區,放眼全中國和世界,達至香 港和國家的互利共贏發展。 減輕企業稅負,提高商界創新意 慾、刺激經濟乃當今全球大勢所趨, 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已 經大手減稅。去年 5 月開始,內地全面 推開營改增(營業稅改徵增值稅), 將建築、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四 大行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國務院 一再督促中央各部委、各級地方政府 減少企業的收費。在減稅作用下,今 年 1 到 8 月內地工業設備投資同比增長 16.7%,創業熱情大受提振。美國特朗 普政府日前剛公佈減稅方案,聯邦企 業所得稅率將從35%降至20%,不僅 低於發達國家約 22.5%的平均稅率,更 比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 25%低 5 個百 分點。特朗普強調,要保持競爭力, 美國必須減稅。美國威斯康辛州通過 對台灣鴻海集團 30 億美元的減稅優惠 方案,吸引鴻海在該州投資100億美 元,興建大型顯示面板廠。 除了中美兩國主動減稅,英國過去 10 年亦不斷調低企業稅率,由 30%降 至現時的19%,今年印度、意大利、 匈牙利的企業稅率也明顯下調。香港 目前利得稅稅率為 16.5%,僅略低於競 爭老對手新加坡的17%,特區政府減 稅當然需要因應世界形勢的變化,及 時應對,減輕中小企的壓力,為香港 經濟增長注入活力。 進入新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更多地 依靠創新帶動。近期多項國際權威的 報告,包括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 力報告顯示,香港的創新能力是最弱 的一項,成為香港保持競爭優勢的隱 憂。深圳、新加坡經濟成功轉型,創 新產業蓬勃旺盛,重要因素之一就是 以稅務優惠爭取高科技投資,不論外 來投資或是本土資金,只要是投資於 高科技,都可獲得稅務優惠。林鄭月 娥競選時的稅務政綱提出額外稅務扣 減的建議,鼓勵香港企業增加在研究 及開發(R&D)、環保設施、文化藝術及 設計等方面的投資。希望特區政府與 時並進,坐言起行,可效法深圳為創 科企業提供「兩年三減半」的稅務優 惠、對科技人才給予資金獎勵等經 驗,鼓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吸引知 名科企、人才落戶香港。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法 律、醫療、教育等領域具有先發優勢,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一帶一路」 等重大項目和戰略的推出、落實,香港 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特區政府應加強 與深圳和大灣區的合作,兩地政府在稅 制、人才逗留安排上提供更多便利,鞏 固香港資金聚集、與國際接軌的優勢, 做好金融創新服務;香港已有不少企業 早着先機,先行在前海、深圳等粵港澳 大灣區內進行金融、創新的投資,積累 了寶貴經驗,特區政府應充分運用這些 企業的橋樑作用,推動金融創新和高科 技運營,把香港打造成為創新之都,為 年輕人創造更多創新創業的機會,保持 香港的繁榮穩定。 評論部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A14 責任編輯:林澤勇 2017 2017 10 10 9 9 星期一 星期一 緊握「四個始終」綻放「一國兩制」生命力 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在 「一國兩制」基礎上的發展有 目共睹,新上任的中聯辦主任 王志民提醒港人要把握「三 勢」,包括要發展好香港當前 的良好態勢、要發揮好香港的 特殊優勢,以及要把握好國家 發展的戰略大勢,激勵港人對未來信心更堅定,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在中央多年來帶領全國 人民奮發努力下,國家成功躋身世界舞台中心, 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當全球各國力爭與中國 達成經濟合作時,香港坐擁「近水樓台」的優 勢,發展潛力不容小覷。只要我們乘着東風,積 極參與國家的「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倡 議,藉此拉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前途一片光 明。 不過,香港會直奔康莊大道還是在死胡同上 打轉,仍然是未知數。畢竟反對派鼓吹暴力違 法「佔中」後尚未「找數」,幕後主腦依然逍 遙法外,而「港獨」思潮也隨之冒起,在校園 持續發酵。近日,反對派又耍花招,祭起「反 威權」的旗幟,妖魔化政府官員,撕裂社會。 隨着立法會補選戰臨近,可以預見這些政客將 會更加肆意妄為,製造更大的政治雜音干擾香 港前行。 為免香港大好前途變成鏡花水月,港人必須緊 握好習主席對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提出的「四 個始終」的要求:始終把握好「一國」和「兩 制」的關係,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始終 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 會環境。只有這樣,香港才不至於被反對派的謬 誤迷惑,才能繼續綻放「一國兩制」的生命力, 維護港人福祉。 陳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民建聯副主席 新社聯理事長 十九大即將召開,圖為天安門廣場寫有「喜迎十九 大」的花籃。

反對派妄稱「鷹鴿」問題別有用心pdf.wenweipo.com/2017/10/09/a14-1009.pdf · 迷的環球經濟注入了 強勁的生機與動力。 這就是中國與全球經 濟互惠相融與共同發

  • Upload
    others

  • View
    2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反對派妄稱「鷹鴿」問題別有用心pdf.wenweipo.com/2017/10/09/a14-1009.pdf · 迷的環球經濟注入了 強勁的生機與動力。 這就是中國與全球經 濟互惠相融與共同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中共十九大也即將於10月18日勝利召開將繼續引領復興中華之路未來五年中國的發展將聚焦世界的目光並將於2021年跨越首個100年即到中共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演進格局中世界產業分工經濟模式與國際金融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經濟則在中共十八大後進入全面轉型升級的改革攻堅和深水區財稅體制產業經濟與金融體制的改革有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向縱深發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以民為本等治國理念深入人心嚴懲貪腐整肅吏治不留死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党成效顯著十二五期間中國航太航海深潛橋樑大飛機高鐵等高科技運用迅猛發展日新月異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通車在即中國經濟也於2016年逐步企穩走出失速下滑的陰影GDP增長達67成為全球增速名列前茅的經濟體經濟總量GDP達11萬億美元佔全 球 GDP 總 量 74 萬 億 美 元 的1484穩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已實現69的穩健增長中國正發揮和擔當着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國責任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訪哈薩克時提出了「一帶一路」全球新經濟融合發展戰略的倡議已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

參與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 2015 年已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直接投資已超過200億美元為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後持續低迷的環球經濟注入了強勁的生機與動力這就是中國與全球經濟互惠相融與共同發展的歷史必然和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必然選擇在對中國歷史發展

脈絡的回顧與梳理中我們可以正確地理解及把握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創立到1927年8月1日建軍及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再到完成建國大業與建國初期社會主義改造及改革開放以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道路選擇(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歷史必然及基本的邏輯關係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是中國歷史發展

的必然選擇毛澤東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建立了新中國徹底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異常艱難困苦的歲月裡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奮發圖強的中華民族精神構建了新中國的國防安全戰略格局使中國從此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讓西方列強再不敢蔑視我們為「東亞病夫」這樣的國防安全戰略格局也為70年代末鄧小平領導的中國全面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國防戰略基礎並建立了之後30多年和平發展與改革開放的大國外交基礎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主席為核心

的黨中央領導下國家堅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以民為本勇於創新深化改革開放等中國特色治國理政思想繼續得到繼承和發展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發展理念引領全球經濟發展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成為聯合國大會決議等多個國際組織的共識因此我們應當堅定有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共十九大將繼續引領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將繼續擔當引領亞洲經濟金磚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大國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事業將在新中國建立100周年時達到目標中國共產黨在關鍵時刻均以大無畏的勇氣和歷史擔當的氣魄力挽狂瀾改變着國人和國家的命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重要支柱中國的發展實踐和歷史終將證明

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建設發展更強大更美好和更富裕的中國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

馬建波 資深評論員

十九大將繼續引領復興中華之路

反對派妄稱「鷹鴿」問題別有用心

中央對港政策一以貫之對「港獨」更是堅決反對和絕不容忍港澳辦主任張曉明特別強調無論是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都對「港獨」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依法遏止和打擊「港獨」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履新後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去年3月在北京亦有記者問及「港獨」他當時已說過「港獨」是「嚴重違法絕不可能」他再重申

「港獨」是違反香港基本法又指「港獨」「在中國土地上乃至全球全世界都是零空間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國人必定也是零容忍」

中央對港政策一如既往特首林鄭月娥強調中央對港政策一如

既往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她表示不理解為何外界對領導人調

任事宜有如此多敏感的猜想關於領導官員的「鷹派」與「鴿派」之分以及中央對港路線強硬與否都只是坊間自行貼上的標籤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亦澄

清中央官員沒有「鷹派」或「鴿派」之分只是中聯辦作為駐港機構時刻與本港政治勢力周旋較易與反對派發生摩擦才讓人誤以為「中聯辦較着急港澳辦較溫和」相信中聯辦新主任王志民上任後仍然會繼續重視與香港社會各階層廣泛聯繫中聯辦溝通的大門會繼續打開仍然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包括不同黨派的人士真誠溝通王志民對自己能重返第二故鄉表示非常感恩認為有直接的機會為港人服務配合和支持特首和港府依法施政促進與內地交流融入「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這顯示王志民將重視促進香港融入內地經濟發展促進香港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這種溝通眼光已不僅僅

着眼於跟不同意見政團人士的溝通而是着眼於香港總體利益的更加廣泛的溝通

反對派藉人事變動散佈謠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可以

長期保持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中央對香港也可以有較大的政治包容但香港不應當與中央搞政治對抗更不能容忍「港獨」反對派利用主管港澳工作部門的正常人事變動來大做文章甚至散佈中央政策有變的謠言實在是別有用心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期間強調「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李克強總理今年3月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針對近年「港獨」「本土」思潮冒起李克強以八個字斬釘截鐵表述

「『港獨』是沒有出路的」近年香港先後出現了

非法「佔中」旺角暴亂事件出現過立法會宣誓風波「港獨」勢力打着「本土」「自決」的旗號企圖抗拒中央分裂國家中央對「港獨」採取「零容忍」態度絕不容忍姑息「港獨」也絕不容許外部勢力以任何方式向「港獨」提供支持這是底線任何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中央將「港獨」問題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因此無論港澳辦和中聯辦在依法遏止和打擊「港獨」方面必然遵循中央政策根本沒有所謂「鷹派」「鴿派」之分反對派利用主管港澳工作部門的正常人事變動來大做文章甚至散佈中央政策有變的謠言但這絕對不能為窮途末路的「港獨」撈取救命稻草

張曉明王志民在國務院公佈其任命後的首個工作天分別主動

走出辦公大樓會見傳媒他們都強調中央對港方針政策一以貫

之不會因為官員調動而改變對港澳辦和中聯辦兩個主任職位的

人事調動反對派一再在所謂「鷹派」「鴿派」問題上製造謠

言捕風捉影大做文章煞有介事猜測「鷹去鴿來」抑或「鷹去

鷹還在」妄稱中央對港有鷹鴿兩派有「強硬」和「溫和」兩個

思路云云反對派刻意借此捏造假像即打擊「港獨」並非中央意

思而只是「鷹派」的主張而已這些說法顯然別有用心

香港可助「一帶一路」實現「五通」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進香港及香港人在其中可發揮的作用值得我們深思「一帶一路」是中國面對複雜多變的環球局勢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和發展路向對本港而言「一帶一路」是產業升級拓展市場社會進步的世紀機遇讓我們有機會緊隨「一帶一路」的大潮揚帆出海「一帶一路」的核心是「五通三同」以「五通」為路徑達「三同」目標「三同」是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五通」則是政策相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香港在上述五大領域都具備區位人脈和制度「三位一體」的優勢只要我們把握「一帶一路」的機遇同時發揮「一國」和「兩制」優勢就能夠為國家作貢獻為大眾謀福祉「政策相通」方面誠如國家相關文件所指「一帶一路」沿途60國40億人民族多元體制不一觀念相異發展參差要「互聯互通」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實在需要「超級聯繫人」更全面客觀地掌握各國實況透過長期監察獨立分析「進」可尋市場機遇「退」可避政經風險

香港在維護中國利益之同時又能消化海外訊息以兼善中西的視角為「一帶一路」的宏觀框架就安全政經商貿三大領域提供中肯務實適時的建議本港媒體發達資訊流通無論政商界還是學術界都聚合了通曉各國語言橫跨多種專業的複合型人才本港社會與亞太印度洋沿岸的華人和非華人

社會有着深厚的文化血脈淵源是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人員和信息往來的樞紐在新世紀本土培養海外歸來以及從各國奔赴而至的人才是香港最大本錢我們要把「本錢」擴大對「一帶一路」的參與不應局限在「實施層面」要把握「一帶一路」機遇本港政商領袖學界精英應當在特區政府的策劃下以專業智庫研究組織和民間論壇為平台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諸國加深了解求同化異響應國家所倡導在「走出去」過程中發展「民間外交」「公共外交」在此過程中香港本地眾多半官方組織民間團體多年來在海外推廣香港的經驗透過與歐亞諸國長期聯繫而獲取的信任與認同尤值重視應當擴大作用

近日一幅「志民哥向香港市民Say Hello」的漫畫傳遍facebook和WhatsApp群組該漫畫以9月29日中聯辦主任王

志民在香港新聞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酒會上致辭為背景以青年人喜聞樂見和幽默風趣的形式展現了王志民主任的「貼地」形象受到許多香港青年人的點讚和轉載在網絡時代新媒體的發展深刻影響着社會的

發展移動互聯網在平等性直接性公開性等方面均有傳統大眾傳播媒介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在青年眼中互聯網的融合能力更加顯著它從很多方面顛覆了我們對大眾傳播媒介的一貫認知把原本涇渭分明的各種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直接融合在一起與此同時現階段互聯網過於開放的空間與目前上網人群階層狹窄的代表性以及來自傳統的媒體傳播觀念與體制的束縛使得新媒體在政治傳播領域還有些捉襟見肘因此理論界亟須展開一場革命深入探索新媒體在政治傳播中的作用以及對政治的影響應該說新媒體具有天然的青年人屬性傳播

速度快時效性強和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往往以更獨立敢言多元的姿態進行報道和分析在青年群體中易引起強烈共鳴加上網絡行銷策略的應用和青年人在網絡上的積極回應轉發許多網絡媒體製作的新聞訊息甚至足以取代傳統媒體成為主流的聲音在今年年初特首選舉中不難看出曾俊華團隊一波波地在網上推出宣傳短片常常產生強大的網絡輿論熱點引領作用在青年人中造成較大回響另一案例則是「阿聰事件」由於林鄭月娥在辯論中提及曾俊華多虧了其前政治助理「阿聰」幫忙「阿聰」於是一夜成名其訪談短片也在兩三天內高達70多萬人觀看凸顯了新媒體的強大「造星」功能另一個例子台灣的青年新媒體戰役早已打響參照台灣的經驗陳水扁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台北市長時開始把台灣政治推向青春化與網絡化他在競選時開創「扁帽工廠」販賣各種可愛的選舉商品從帽子到公仔在網絡上引起巨大旋風他任用不到30歲的羅文嘉和馬永成擔任重要政治職務帶進許多新思維例如在過去是肅煞之地的「總統府」前大道舉辦年輕人舞會稱為「空間解嚴」可以說台灣選舉政治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青年新媒體是否有效運用

網絡時代的青年新媒體戰役陳曉鋒 法學博士 城市智庫「就是敢言」計劃召集人

333

楊莉珊 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北京市政協常委

許 楨林龍安 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 香港廈門聯誼總會理事長 太平紳士

減稅促創新 佈局大灣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本周三將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稅務改革將成焦點之一有消息指施政報告將會落實林鄭月娥競選時提出的「兩級制利

得稅」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的利得稅率可望由現時165降至10或以下減稅推動創新產業吸引新投資已成國際潮流所趨香港要向創科企業和人才提供稅務優惠更應把握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難得機遇積極推動港深聯動以金融促創新吸引資金企業人才匯聚香港佈局大灣區放眼全中國和世界達至香港和國家的互利共贏發展減輕企業稅負提高商界創新意慾刺激經濟乃當今全球大勢所趨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已經大手減稅去年5月開始內地全面推開營改增(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將建築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四大行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國務院一再督促中央各部委各級地方政府減少企業的收費在減稅作用下今年1到8月內地工業設備投資同比增長

167創業熱情大受提振美國特朗普政府日前剛公佈減稅方案聯邦企業所得稅率將從35降至20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約225的平均稅率更比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25低5個百分點特朗普強調要保持競爭力美國必須減稅美國威斯康辛州通過對台灣鴻海集團30億美元的減稅優惠方案吸引鴻海在該州投資100億美元興建大型顯示面板廠除了中美兩國主動減稅英國過去

10年亦不斷調低企業稅率由30降至現時的19今年印度意大利匈牙利的企業稅率也明顯下調香港目前利得稅稅率為165僅略低於競爭老對手新加坡的17特區政府減稅當然需要因應世界形勢的變化及時應對減輕中小企的壓力為香港經濟增長注入活力進入新經濟時代經濟增長更多地

依靠創新帶動近期多項國際權威的報告包括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的創新能力是最弱的一項成為香港保持競爭優勢的隱憂深圳新加坡經濟成功轉型創新產業蓬勃旺盛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以稅務優惠爭取高科技投資不論外

來投資或是本土資金只要是投資於高科技都可獲得稅務優惠林鄭月娥競選時的稅務政綱提出額外稅務扣減的建議鼓勵香港企業增加在研究及開發(RampD)環保設施文化藝術及設計等方面的投資希望特區政府與時並進坐言起行可效法深圳為創科企業提供「兩年三減半」的稅務優惠對科技人才給予資金獎勵等經驗鼓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吸引知名科企人才落戶香港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法

律醫療教育等領域具有先發優勢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一帶一路」等重大項目和戰略的推出落實香港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特區政府應加強與深圳和大灣區的合作兩地政府在稅制人才逗留安排上提供更多便利鞏固香港資金聚集與國際接軌的優勢做好金融創新服務香港已有不少企業早着先機先行在前海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內進行金融創新的投資積累了寶貴經驗特區政府應充分運用這些企業的橋樑作用推動金融創新和高科技運營把香港打造成為創新之都為年輕人創造更多創新創業的機會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

評論部電郵地址opinionwenweipocom文 1051673 匯 1051673 論 1051673 壇A14 責任編輯林澤勇 20172017年年1010月月99日日((星期一星期一))

緊握「四個始終」綻放「一國兩制」生命力

香港回歸祖國 20 年來在「一國兩制」基礎上的發展有目共睹新上任的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提醒港人要把握「三勢」包括要發展好香港當前的良好態勢要發揮好香港的特殊優勢以及要把握好國家

發展的戰略大勢激勵港人對未來信心更堅定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在中央多年來帶領全國

人民奮發努力下國家成功躋身世界舞台中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當全球各國力爭與中國達成經濟合作時香港坐擁「近水樓台」的優勢發展潛力不容小覷只要我們乘着東風積極參與國家的「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倡議藉此拉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前途一片光明

不過香港會直奔康莊大道還是在死胡同上打轉仍然是未知數畢竟反對派鼓吹暴力違法「佔中」後尚未「找數」幕後主腦依然逍遙法外而「港獨」思潮也隨之冒起在校園持續發酵近日反對派又耍花招祭起「反威權」的旗幟妖魔化政府官員撕裂社會隨着立法會補選戰臨近可以預見這些政客將會更加肆意妄為製造更大的政治雜音干擾香港前行為免香港大好前途變成鏡花水月港人必須緊握好習主席對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提出的「四個始終」的要求始終把握好「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有這樣香港才不至於被反對派的謬誤迷惑才能繼續綻放「一國兩制」的生命力維護港人福祉

陳 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民建聯副主席 新社聯理事長

十九大即將召開圖為天安門廣場寫有「喜迎十九大」的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