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教育部规划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 实用摄影技术 ( 第二版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编写组 袁一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用摄影技术idl.hbdlib.cn/book/00000000000000/pdfbook2/j/j06/index...用光练习, 取景练习, 色彩练习, 摄影综合练习, 黑白暗室工艺, 数字 摄影。 全书突出摄影技法与技能训练,

  • Upload
    others

  • View
    24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教育部规划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

    实用摄影技术(第二版 )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编写组

    袁一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文秘

    专业教材之一 , 是教育部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九章 , 内容包括 : 照相机的基本知识 , 照相机的使用 , 胶卷 ,

    用光练习 , 取景练习 , 色彩练习 , 摄影综合练习 , 黑白暗室工艺 , 数字

    摄影。

    全书突出摄影技法与技能训练 , 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 , 还可作为摄影人员培训教材和摄

    影爱好者自学用书。

  • 图书在版编目 CIP)

    实用摄影技术/ 袁一鸣主编 .—2 版 .—北京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2001

    ISBN 7 - 04 - 009438 - X

    Ⅰ. 实 ... Ⅱ. 袁 ... Ⅲ. 摄影技术 Ⅳ.TB8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实用摄影技术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编写组

    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 55 号 G邮政编码 100009

    电 话 010 - 64054588 传 真 010 - 64014048

    网 址 ahttp : / / www.hep.edu.cn

    http : / / www.hep.com.cn

    经 销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印 刷

    开 本 850×1168 1/ 32 版 次 1997 年 7 月第 1版

    印 张 6.75 年 月第 版

    字 数 160 000 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

    插 页 8 定 价 10.50 元

    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 , 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责任编辑 王江华

    封面设计 于文燕

    责任绘图 朱 静

    版式设计 马静如 周顺银

    责任校对 夏 晔

    责任印制

  • 第二版前言

    本书是教育部规划教材 , 是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编写的全国

    中等职业学校

    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

    本书第一版于 1997 年出版 , 经过 4 年的使用 , 在听取各方

    面意见的基础上 , 编者对原书作了一定幅度的增删调整。原书篇

    幅较大的照相机一章被分为照相机的基本知识和照相机的使用两

    章 , 增写了中等画幅照相机、防水照相机和焦距对成像的影响等

    内容。用光练习一章增写了一个用光实例。摄影综合练习一章增

    写了夜景人像和影室人像。删除了原书最后一章摄影术的明天。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 本书增写了数字摄影一

    章。此外 , 本书还更换了一些照片 , 增加了一些照片。

    本书的编写宗旨和第一版相同 , 即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

    发 , 尽量淡化摄影理论 , 讲求实用。本书操作性较强 , 请教师按

    章、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 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书各章均有本章提要及复习思考题 , 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

    的知识。

    讲授本教材约需 80 课时 , 课时分配表如下 , 仅供参考。

    课时分配表

    内 容 课时数 内 容 课时数绪论 1 �第六章 色彩练习 6 �

    第一章 照相机的基本知识 5 �第七章 摄影综合练习 16 �第二章 照相机的使用 6 �第八章 黑白暗室工艺 12 �第三章 胶卷 2 �第九章 数字摄影 12 �第四章 用光练习 6 �机动及复习考查 8 �第五章 取景练习 6 �合计 80 �

    ·1·

  •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 得到四川省教委教科所职教室、雅安地

    区教委、雅安地区教委职教科以及四川省档案学校各位领导的指

    导和支持 ; 全书由刘昌福先生审阅并指导修改。谨对以上各方面

    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由袁一鸣担任主编并编写第三、四、五、六、九章 , 黄

    柱宇编写绪论及第一、二、七章 , 伍淑玉编写第八章。

    本书照片除图 4 - 2 为朱清涛拍摄之外 , 其余均为袁一鸣和

    黄柱宇拍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 对书中的疏漏之处 , 热忱欢迎读者批评

    指正。

    编 者

    2000 年 5 月

    ·2·

  • 第一版前言

    本书是国家教委规划教材 , 是国家教委职教司组织编写的全

    国中等职业学校

    教委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

    本书主要介绍常用摄影器材和基础摄影技法。本书从中等职

    业教育的实际出发 , 尽量淡化摄影理论 , 力求深入浅出地讲授一

    些实用的摄影技法。

    本书在讲解摄影技法时 , 以做练习的形式为主 , 操作性较

    强。教师可按本书的章、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 以便提高操作

    能力。

    本书包括绪论及正文 8 章 , 主要有 : 照相机、胶卷、用光、

    取景、色彩、人物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静物摄影、文件

    摄影、黑白暗室工艺、摄影术展望。各章均有本章提要及复习思

    考题 , 以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讲授本教材约需 80 课时 , 后附课时分配表 , 仅供参考。

    课时分配表 (共 80 课时 )

    内 容 课时数 内 容 课时数

    绪论 2 �第五章 色彩练习 8 �

    第一章 照相机 12 �第六章 摄影综合练习 16 �

    第二章 胶卷 2 �第七章 黑白暗室工艺 12 �

    第三章 用光练习 10 �第八章 摄影术的明天 2 �

    第四章 取景练习 8 �机动及复习考查 8 �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 , 得到四川省教委教科所职教室孙介福主

    任、雅安地区教委谭淳远副主任、雅安地区教委职教科王小萍、

    吕瑞川、朱卫东 , 以及四川省档案学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 ; 部分

    ·3·

  • 书稿经雅安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师生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 , 吕

    瑞川、罗翔建等同志做了大量工作 ; 全书由谢文权和尤永康两位

    老师审阅并指导修改。谨对以上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

    谢意。

    本书由袁一鸣担任主编 , 负责拟定编写提纲、协调编写工

    作 , 编写第二、三、四、五章 , 并完成全书的统稿工作 , 黄柱宇

    负责编写绪论、第一、六、八章 , 伍淑玉负责编写第七章。

    本书照片除已署名的之外 , 均为袁一鸣和黄柱宇所拍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 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 , 热忱欢迎读者

    批评指正。

    编 者

    1996 年 9 月

    ·4·

  •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照相机的基本知识 7⋯⋯⋯⋯⋯⋯⋯⋯⋯⋯⋯⋯⋯⋯⋯⋯⋯

    第一节 认识照相机 7⋯⋯⋯⋯⋯⋯⋯⋯⋯⋯⋯⋯⋯⋯⋯⋯⋯⋯⋯⋯⋯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照相机 10⋯⋯⋯⋯⋯⋯⋯⋯⋯⋯⋯⋯⋯⋯⋯⋯⋯⋯

    第三节 镜头 18⋯⋯⋯⋯⋯⋯⋯⋯⋯⋯⋯⋯⋯⋯⋯⋯⋯⋯⋯⋯⋯⋯⋯⋯

    第四节 光圈与快门 22⋯⋯⋯⋯⋯⋯⋯⋯⋯⋯⋯⋯⋯⋯⋯⋯⋯⋯⋯⋯⋯

    第五节 照相机的选择 26⋯⋯⋯⋯⋯⋯⋯⋯⋯⋯⋯⋯⋯⋯⋯⋯⋯⋯⋯⋯

    第六节 几种国产照相机 36⋯⋯⋯⋯⋯⋯⋯⋯⋯⋯⋯⋯⋯⋯⋯⋯⋯⋯⋯

    本章提要 42⋯⋯⋯⋯⋯⋯⋯⋯⋯⋯⋯⋯⋯⋯⋯⋯⋯⋯⋯⋯⋯⋯⋯⋯⋯⋯

    复习思考题 42⋯⋯⋯⋯⋯⋯⋯⋯⋯⋯⋯⋯⋯⋯⋯⋯⋯⋯⋯⋯⋯⋯⋯⋯⋯

    第二章 照相机的使用 43⋯⋯⋯⋯⋯⋯⋯⋯⋯⋯⋯⋯⋯⋯⋯⋯⋯⋯⋯

    第一节 调焦练习 43⋯⋯⋯⋯⋯⋯⋯⋯⋯⋯⋯⋯⋯⋯⋯⋯⋯⋯⋯⋯⋯⋯

    第二节 测光练习 46⋯⋯⋯⋯⋯⋯⋯⋯⋯⋯⋯⋯⋯⋯⋯⋯⋯⋯⋯⋯⋯⋯

    第三节 模拟摄影 53⋯⋯⋯⋯⋯⋯⋯⋯⋯⋯⋯⋯⋯⋯⋯⋯⋯⋯⋯⋯⋯⋯

    第四节 照相机的保养 61⋯⋯⋯⋯⋯⋯⋯⋯⋯⋯⋯⋯⋯⋯⋯⋯⋯⋯⋯⋯

    第五节 照相机的常用附件 66⋯⋯⋯⋯⋯⋯⋯⋯⋯⋯⋯⋯⋯⋯⋯⋯⋯⋯

    本章提要 72⋯⋯⋯⋯⋯⋯⋯⋯⋯⋯⋯⋯⋯⋯⋯⋯⋯⋯⋯⋯⋯⋯⋯⋯⋯⋯

    复习思考题 72⋯⋯⋯⋯⋯⋯⋯⋯⋯⋯⋯⋯⋯⋯⋯⋯⋯⋯⋯⋯⋯⋯⋯⋯⋯

    第三章 胶卷 73⋯⋯⋯⋯⋯⋯⋯⋯⋯⋯⋯⋯⋯⋯⋯⋯⋯⋯⋯⋯⋯⋯⋯⋯

    第一节 胶卷的包装盒 73⋯⋯⋯⋯⋯⋯⋯⋯⋯⋯⋯⋯⋯⋯⋯⋯⋯⋯⋯⋯

    第二节 暗盒 81⋯⋯⋯⋯⋯⋯⋯⋯⋯⋯⋯⋯⋯⋯⋯⋯⋯⋯⋯⋯⋯⋯⋯⋯

    第三节 胶片 83⋯⋯⋯⋯⋯⋯⋯⋯⋯⋯⋯⋯⋯⋯⋯⋯⋯⋯⋯⋯⋯⋯⋯⋯

    第四节 胶卷的选择 84⋯⋯⋯⋯⋯⋯⋯⋯⋯⋯⋯⋯⋯⋯⋯⋯⋯⋯⋯⋯⋯

    本章提要 87⋯⋯⋯⋯⋯⋯⋯⋯⋯⋯⋯⋯⋯⋯⋯⋯⋯⋯⋯⋯⋯⋯⋯⋯⋯⋯

    复习思考题 87⋯⋯⋯⋯⋯⋯⋯⋯⋯⋯⋯⋯⋯⋯⋯⋯⋯⋯⋯⋯⋯⋯⋯⋯⋯

    第四章 用光练习 88⋯⋯⋯⋯⋯⋯⋯⋯⋯⋯⋯⋯⋯⋯⋯⋯⋯⋯⋯⋯⋯

    ·1·

  • 第一节 观察自然光 88⋯⋯⋯⋯⋯⋯⋯⋯⋯⋯⋯⋯⋯⋯⋯⋯⋯⋯⋯⋯⋯

    第二节 利用自然光 91⋯⋯⋯⋯⋯⋯⋯⋯⋯⋯⋯⋯⋯⋯⋯⋯⋯⋯⋯⋯⋯

    第三节 用光实例 97⋯⋯⋯⋯⋯⋯⋯⋯⋯⋯⋯⋯⋯⋯⋯⋯⋯⋯⋯⋯⋯⋯

    本章提要 100⋯⋯⋯⋯⋯⋯⋯⋯⋯⋯⋯⋯⋯⋯⋯⋯⋯⋯⋯⋯⋯⋯⋯⋯⋯

    复习思考题 100⋯⋯⋯⋯⋯⋯⋯⋯⋯⋯⋯⋯⋯⋯⋯⋯⋯⋯⋯⋯⋯⋯⋯⋯

    第五章 取景练习 101⋯⋯⋯⋯⋯⋯⋯⋯⋯⋯⋯⋯⋯⋯⋯⋯⋯⋯⋯⋯⋯

    取景练习一 : 安排被摄主体的位置 102⋯⋯⋯⋯⋯⋯⋯⋯⋯⋯⋯⋯⋯⋯

    取景练习二 : 确定被摄主体的尺寸比例 102⋯⋯⋯⋯⋯⋯⋯⋯⋯⋯⋯⋯

    取景练习三 : 安排前景和后景 103⋯⋯⋯⋯⋯⋯⋯⋯⋯⋯⋯⋯⋯⋯⋯⋯

    取景练习四 : 追求简洁 104⋯⋯⋯⋯⋯⋯⋯⋯⋯⋯⋯⋯⋯⋯⋯⋯⋯⋯⋯

    取景练习五 : 横拍与竖拍 104⋯⋯⋯⋯⋯⋯⋯⋯⋯⋯⋯⋯⋯⋯⋯⋯⋯⋯

    取景练习六 : 三等分法 105⋯⋯⋯⋯⋯⋯⋯⋯⋯⋯⋯⋯⋯⋯⋯⋯⋯⋯⋯

    本章提要 106⋯⋯⋯⋯⋯⋯⋯⋯⋯⋯⋯⋯⋯⋯⋯⋯⋯⋯⋯⋯⋯⋯⋯⋯⋯

    复习思考题 106⋯⋯⋯⋯⋯⋯⋯⋯⋯⋯⋯⋯⋯⋯⋯⋯⋯⋯⋯⋯⋯⋯⋯⋯

    第六章 色彩练习 107⋯⋯⋯⋯⋯⋯⋯⋯⋯⋯⋯⋯⋯⋯⋯⋯⋯⋯⋯⋯⋯

    色彩练习一 : 花与人 107⋯⋯⋯⋯⋯⋯⋯⋯⋯⋯⋯⋯⋯⋯⋯⋯⋯⋯⋯⋯

    色彩练习二 : 黄配蓝 108⋯⋯⋯⋯⋯⋯⋯⋯⋯⋯⋯⋯⋯⋯⋯⋯⋯⋯⋯⋯

    色彩练习三 : 红配绿 109⋯⋯⋯⋯⋯⋯⋯⋯⋯⋯⋯⋯⋯⋯⋯⋯⋯⋯⋯⋯

    色彩练习四 : 和谐色 110⋯⋯⋯⋯⋯⋯⋯⋯⋯⋯⋯⋯⋯⋯⋯⋯⋯⋯⋯⋯

    色彩练习五 : 在草坪上拍摄人像 110⋯⋯⋯⋯⋯⋯⋯⋯⋯⋯⋯⋯⋯⋯⋯

    色彩练习六 : 鉴定彩色底片和彩色照片的质量 111⋯⋯⋯⋯⋯⋯⋯⋯⋯

    本章提要 113⋯⋯⋯⋯⋯⋯⋯⋯⋯⋯⋯⋯⋯⋯⋯⋯⋯⋯⋯⋯⋯⋯⋯⋯⋯

    复习思考题 114⋯⋯⋯⋯⋯⋯⋯⋯⋯⋯⋯⋯⋯⋯⋯⋯⋯⋯⋯⋯⋯⋯⋯⋯

    第七章 摄影综合练习 115⋯⋯⋯⋯⋯⋯⋯⋯⋯⋯⋯⋯⋯⋯⋯⋯⋯⋯

    第一节 人物摄影练习 115⋯⋯⋯⋯⋯⋯⋯⋯⋯⋯⋯⋯⋯⋯⋯⋯⋯⋯⋯

    第二节 摄影室人像摄影 128⋯⋯⋯⋯⋯⋯⋯⋯⋯⋯⋯⋯⋯⋯⋯⋯⋯⋯

    第三节 风光摄影练习 133⋯⋯⋯⋯⋯⋯⋯⋯⋯⋯⋯⋯⋯⋯⋯⋯⋯⋯⋯

    第四节 新闻摄影练习 139⋯⋯⋯⋯⋯⋯⋯⋯⋯⋯⋯⋯⋯⋯⋯⋯⋯⋯⋯

    第五节 静物摄影与文件摄影练习 141⋯⋯⋯⋯⋯⋯⋯⋯⋯⋯⋯⋯⋯⋯

    本章提要 149⋯⋯⋯⋯⋯⋯⋯⋯⋯⋯⋯⋯⋯⋯⋯⋯⋯⋯⋯⋯⋯⋯⋯⋯⋯

    复习思考题 149⋯⋯⋯⋯⋯⋯⋯⋯⋯⋯⋯⋯⋯⋯⋯⋯⋯⋯⋯⋯⋯⋯⋯⋯

    ·2·

  • 第八章 黑白暗室工艺 151⋯⋯⋯⋯⋯⋯⋯⋯⋯⋯⋯⋯⋯⋯⋯⋯⋯⋯

    第一节 显影罐 151⋯⋯⋯⋯⋯⋯⋯⋯⋯⋯⋯⋯⋯⋯⋯⋯⋯⋯⋯⋯⋯⋯

    第二节 配制冲洗药液 153⋯⋯⋯⋯⋯⋯⋯⋯⋯⋯⋯⋯⋯⋯⋯⋯⋯⋯⋯

    第三节 冲洗黑白胶卷 157⋯⋯⋯⋯⋯⋯⋯⋯⋯⋯⋯⋯⋯⋯⋯⋯⋯⋯⋯

    第四节 鉴定底片 159⋯⋯⋯⋯⋯⋯⋯⋯⋯⋯⋯⋯⋯⋯⋯⋯⋯⋯⋯⋯⋯

    第五节 黑白照相纸 160⋯⋯⋯⋯⋯⋯⋯⋯⋯⋯⋯⋯⋯⋯⋯⋯⋯⋯⋯⋯

    第六节 暗室 162⋯⋯⋯⋯⋯⋯⋯⋯⋯⋯⋯⋯⋯⋯⋯⋯⋯⋯⋯⋯⋯⋯⋯

    第七节 放大机 166⋯⋯⋯⋯⋯⋯⋯⋯⋯⋯⋯⋯⋯⋯⋯⋯⋯⋯⋯⋯⋯⋯

    第八节 放大黑白照片 170⋯⋯⋯⋯⋯⋯⋯⋯⋯⋯⋯⋯⋯⋯⋯⋯⋯⋯⋯

    本章提要 175⋯⋯⋯⋯⋯⋯⋯⋯⋯⋯⋯⋯⋯⋯⋯⋯⋯⋯⋯⋯⋯⋯⋯⋯⋯

    复习思考题 175⋯⋯⋯⋯⋯⋯⋯⋯⋯⋯⋯⋯⋯⋯⋯⋯⋯⋯⋯⋯⋯⋯⋯⋯

    第九章 数字摄影 177⋯⋯⋯⋯⋯⋯⋯⋯⋯⋯⋯⋯⋯⋯⋯⋯⋯⋯⋯⋯⋯

    第一节 传统摄影面临挑战 177⋯⋯⋯⋯⋯⋯⋯⋯⋯⋯⋯⋯⋯⋯⋯⋯⋯

    第二节 把影像数字化 180⋯⋯⋯⋯⋯⋯⋯⋯⋯⋯⋯⋯⋯⋯⋯⋯⋯⋯⋯

    第三节 建立“数字暗室” 186⋯⋯⋯⋯⋯⋯⋯⋯⋯⋯⋯⋯⋯⋯⋯⋯⋯

    第四节 数字影像的处理 189⋯⋯⋯⋯⋯⋯⋯⋯⋯⋯⋯⋯⋯⋯⋯⋯⋯⋯

    第五节 全新的感受———自己打印照片 198⋯⋯⋯⋯⋯⋯⋯⋯⋯⋯⋯⋯

    本章提要 203⋯⋯⋯⋯⋯⋯⋯⋯⋯⋯⋯⋯⋯⋯⋯⋯⋯⋯⋯⋯⋯⋯⋯⋯⋯

    复习思考题 204⋯⋯⋯⋯⋯⋯⋯⋯⋯⋯⋯⋯⋯⋯⋯⋯⋯⋯⋯⋯⋯⋯⋯⋯

    ·3·

  • 绪 论

    一、从湿板摄影到数码成像

    你大概知道著名的油画

    很多 , 也一直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它 : 文物专家考察它的真伪 ,

    画家探讨它的技法 , 摄影家则注意它的用光 , 并在人像摄影中加

    以仿效。但是 , 很少有人知道 , 这幅画的作者———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著名学者、画家达·芬奇 , 曾在他的著作中描述过一种与

    摄影术的发明有直接关系的小孔暗室原理。这里说的暗室 , 并不

    是指现在冲卷制作照片用的工作间 , 达·芬奇所描述的暗室只是

    一间黑暗无光之室 , 在室内一面壁板上开有一个小孔 , 室外的景

    物透过小孔投射到另一面壁板上 , 就形成一个倒像。如果这个小

    孔的直径为两壁距离的 1/ 150~1/ 200 , 就可以留下比较清晰的

    影像。后来有人用凸透镜取代小孔 , 装在一只木箱的前壁上 , 而

    在后壁置以半透明纸或毛玻璃 , 就可以依照明亮的投影描画外界

    景物。这种木箱就叫做暗箱 , 借助于暗箱画出来的画就叫做暗箱

    画。又有人在暗箱里加一块反光镜 , 将影像作 90°反射到平放的

    毛玻璃上 , 描绘起影像来就更方便了

    界上最早的暗箱画是荷兰的波利斯于 1545 年画成的 , 他既是医

    生又是数学家。

    但这种暗箱还不是照相机 , 它最多只能算是照相机的雏形。

    人们并不满足于借助这种暗箱来绘画。到了 19 世纪初 , 当

    化学得到飞速发展后 , 人们便想用化学方法把影像固定下来。法

    国人尼埃普斯发现沥青受到光线照射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发硬的薄

    ·1·

  • 层 , 而没有受到光线照射的地方则可以用熏衣草油和煤油溶解。

    1826 年 , 他用暗箱曝光 8 小时 , 把窗外作坊拍在涂了薄薄一层

    沥青的金属板上。他把这幅图像叫做“阳光画”。这无疑是世界

    上第一张照片 , 它至今仍保存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收藏馆里。

    尼埃普斯使用过的照相机很可能是世界上的第一台照相机 , 现在

    仍可以在法国巴黎的博物馆里看到它。

    1837 年法国物理学家和画家达盖尔发现 , 让涂有碘化银的

    铜板曝光 , 再熏以水银蒸气 , 用食盐溶液定影 , 就能形成永久的

    影像。他使用一台装有新月形剖面镜片的照相机 , 用感光银板在

    世界上第一次拍出了质量比较高的照片。这是一幅相当复杂的静

    物照 , 照的是绘画和雕塑作品 , 照片上的亮部和暗部细节都有很

    好的表现。他的这台照相机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

    机。但这种感光板的感光度仍然很低———他拍这幅照片用了 30

    分钟的时间曝光。由于曝光时间过长 , 用达盖尔银板拍摄人像很

    难达到理想效果。1851 年 , 英国人阿切尔在柯�玎溶液中加入

    可溶性碘化物涂布于玻璃板上 , 在暗室中浸入硝酸银溶液 , 使其

    生成碘化银 , 制成湿玻璃感光板。将这种感光板放进照相机曝光

    后 , 趁溶液未干 , 立即显影及定影 , 便能得到一张照片。这就是

    所谓湿板摄影。

    19 世纪 80 年代 , 美国人伊斯曼抛弃了笨重累赘的玻璃湿

    板 , 将卤化银感光乳剂涂布在明胶片基上 , 制成干板 , 使摄影过

    程大为方便。他同时创立了至今仍闻名于世的柯达公司。几年

    后 , 他又将乳剂涂布在可以卷绕的透明胶片上 , 作成胶卷 , 在摄

    影史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他因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

    的方箱照相机 , 装一个胶卷可以拍摄一百幅照片 , 拍摄之后的胶

    卷送回柯达公司冲洗。

    1913 年 , 德国莱兹公司制造出第一台 35 mm 型照相机。这

    个时期 , 人们在镜头上作了许多尝试 , 由单片改为多片 , 以消除

    各种成像上的缺点。快门、光圈也应运而生 , 机身则由传统的木

    ·2·

  • 制改为金属制。

    1925 年 , 德国成批生产出莱卡牌旁轴取景照相机。1928 年 ,

    德国禄莱公司又推出 120 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这两种照相机的

    设计形式在世界上保持了几十年 , 被无数厂家仿制并加以完善。

    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 , 出现了 135 和 120 单镜反光照相机 , 从而

    为可换镜头和无视差取景创造了条件。大量性能各异的配套镜头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它们不仅因改进设计和使用新型光学玻璃使

    成像素质大为改观 , 而且焦距范围也有拓展。现在广泛使用的变

    焦镜头也在这一时期出现。除此之外 , 人们还研制出了微距镜

    头、反射式镜头等。镜头的镀膜仍限于单层 , 镜头的有效孔径则

    越做越大。

    20 世纪 60 年代后 , 随着科学技术的全方位发展 , 照相器材

    的设计和制造也突飞猛进。摄影镜头焦距的涵盖范围进一步扩

    大 , 从数毫米的鱼眼镜头到千毫米以上的远摄镜头应有尽有 , 并

    产生了更多样化的特殊镜头 , 多层镀膜逐步取代了单层镀膜。照

    相机的测光方式从外测光到内测光 , 从中心重点测光到多区域测

    光、点测光 , 已经变得非常精确可靠。它的对焦方式也由传统的

    手动过渡为自动。随着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 , 在照相机中置入电

    脑芯片 , 仿佛给它以智慧 , 使它的功能成倍增加 , 不仅能精确测

    光 , 而且能自行决定曝光量、闪光灯的闪光时间 , 能自动卷片、

    倒片 , 甚至自动对焦。总之 , 现代照相机的素质和自动化程度已

    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准 , 它的发展水平始终同人类的科技发展

    水平同步 , 总是反映着最新的科技成果。

    一百多年来 , 尽管感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 而且还在不断发

    展 , 每年都有新的感光材料问世。但是 , 直到今天 , 胶片仍然是

    以化学感光为基础的。在信息时代 , 人们对信息传输的速度要求

    越来越高 , 需要立刻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 要求在图

    像的处理技术上有更大的自由。经过努力 , 专家们终于把光学技

    术和电子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 , 研制出了数码照相机。拍摄到的

    ·3·

  • 图像不再经过化学处理 , 而直接转变为数字信号 , 由计算机来处

    理。这样 , 不仅使图像的保存、传输、复制都大大简单化、快速

    化 , 而且能对图像做几乎是任意的后期加工 , 使摄影同人们的日

    常生活和工作关系更加密切。

    可以看到 , 从湿板摄影到数码成像 , 摄影经历了大约 150 年

    的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 , 但是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 , 这

    又是相当短暂的一瞬。人们在记录图像的技术方面实际上已经取

    得了长足的进展 , 而且正面临着一场更大的革命。摄影的意义早

    已远远不在拍一张纪念照片 , 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生产

    中十分重要的活动。应该认识到 , 在当代 , 会摄影就如同会使用

    计算机一样 , 是人们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不仅是因为在未来的

    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有此需要 , 而且它直接显示着一个人的文化

    素养。摄影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 , 它应该成为一个人能力结

    构的组成部分 , 把它视为由少数人从事的专业、认为与己无关的

    看法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所幸的是 , 人们今天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条件来系统地学习摄

    影。就让我们从认识摄影的基本工具———照相机开始吧。

    二、照相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

    人的眼睛可以被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 它能分辨的颜色和色调

    差别达两万多种。依靠这种本事 , 人们自信必能“明察秋毫”。

    过去很长时间以来 , 这个自信在许多人心目中似乎从来没有动摇

    过。但当人的认识进入微观和宏观领域之后 , 才觉得肉眼看东西

    十分有限。比如 , 你看得清楚比头发、沙粒还细小的东西吗 ? 你

    看得见月球上的阴影到底是什么吗 ? 黑暗中 , 你是否能对远处发

    生的事情洞若观火 ?

    照相机可以创造奇迹 , 它能记录下所有这些影像 , 并将它们

    呈现在人们面前。

    用显微摄影 , 不仅能看到小小微生物的尊容 , 而且细胞、分

    ·4·

  • 子乃至原子的结构也十分清楚。爱滋病逞凶一时 , 它的病毒令科

    学家束手无策 , 然而显微摄影仍然发现了它的真面目 , 为制服这

    个威胁人类的恶魔提供了条件。人们还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照

    相机看见比病毒更小的东西。1978 年 2 月 25 日 , 日本京都大学

    的研究人员拍到了世界上第一张原子照片 , 那是氯化铜 - 酞花青

    染料的分子结构。

    对光的本质认识深入之后 , 人们才知道光波的波长包括一个

    很大的范围 , 人眼能感受到的光线只是其中极为有限的一段 , 这

    段可见光的色彩由紫到红 , 波长在 0.4~ 0.7 μm

    对大于这个波长的红外线和小于这个波长的紫外线 , 人眼是看不

    到的 , 更不用说别的波长了。由于感光胶片也能够对许多不可见

    光感光 , 因此人们就可以在没有可见光照射的情况下拍摄到影

    像。比如红外摄影 , 现在就广泛应用于军事与资源的调查 , 气

    象、环境和农作物的监测。红外摄影还有一些更令人惊奇的本

    领 : 它能在发热物体

    现 , 这显然对刑侦大为有利 ; 它也能穿透墙壁表层 , 拍出内部结

    构。X 射线容易透过含碳、氢、氧元素的物质 , 因此透视并拍摄

    人体已是人人皆知的常识 , “拍一张片子”是医生对病人作检查

    时常说的话。中子可以穿透金属物体 , 用中子摄影最适合检查金

    属设备中的橡胶、塑料、石蜡等含氢的元素。γ射线的穿透能力

    比 X 射线更强 , 连混凝土也遮挡不住 , 用γ射线摄影 , 可以拍

    摄机器的内部结构。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旁边的胶片

    莫名其妙地感了光 , 居里夫人据此便发现了镭。英国物理学家鲍

    威尔于 1945 年把照相软片放在高山上 , 几个星期后显影软片 ,

    发现了宇宙线粒子留下的痕迹 , 这便是粒子摄影的开端。

    人们的肉眼能看清飞转的车轮吗 ? 人们知道气球破碎的那一

    瞬间的景象吗 ? 恐怕没有人能做到。再好的眼睛 , 也难以看清

    1/ 10 s

    快门速度已经达到了 1/ 1 000 s , 快门速度为 1/ 2 000 s 的照相

    ·5·

  • 机也很普遍。一些比较 高级的照 相机快门速 度为 1/ 4 000 s、

    1/ 8 000 s、甚至 1/ 12 000 s。用这么高的快门速度拍摄高速运动

    的物体是不在话下的。借助于高速闪光灯等装备和技术 , 人们甚

    至能够将拍摄速度提高到二百万分之一秒、二十亿分之一秒、直

    至五十万亿分之一秒。现代技术可以把每秒钟的拍摄幅数提高到

    一亿幅以上。在这样的高速拍摄下 , 不要说奔跑的动物、旋转的

    飞机螺旋桨、一闪即逝的闪电 , 就连子弹出膛、玻璃破碎、牛奶

    溅落的瞬间情形都可以连续地固定在照片上 , 还有什么高速运动

    的物体不在人们面前昭然若揭呢 ? 利用电子频闪灯 , 还能很容易

    地在一幅照片上拍出运动物体的连贯形象。

    微光摄影的本领是可以在几乎没有光线照射的条件下 , 拍到

    清晰的影像。它在军事、警事、科研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水下摄影和航空摄影都使我们眼界大开 , 在一般情况下无法

    看到的景观仿佛就在面前。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拍的照片上

    看 , 人们竟成了地球的旁观者。月球和火星表面的景象让人有幸

    一睹。

    天文照相机、气象照相机、深水照相机、医用照相机、航天

    照相机等 , 都使人们大开眼界 , 看到了在一般情况下根本无法看

    到的东西。

    更为令人激动的是科学家们发明了全息摄影 , 使人们可以观

    看到记录在全息底片上的立体图像。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

    被摄物 , 这是平面照片做不到的。

    ·6·

  • 第一章 照相机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认识照相机

    一、自制针孔照相机

    如前面所讲 , 既然在一间“暗室”里可以出现室外景物的倒

    像 , 那么 , 将这一暗室的规模缩小 , 是否也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呢 ? 这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人们不仅观察到了这种现象 , 还做成

    了针孔照相机 , 而且拍出了照片。直到今天 , 还有人用自制的针

    孔照相机拍照

    现在让我们制作一台针孔照相机 , 用它来拍几张照片。这很

    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乐趣 , 也可能大大激发你的求知欲。你只要

    找一只结实不透光的现成小纸盒 , 或者专门制作一个 , 再准备一

    点简单材料 , 就可以动手制作照相机了。

    纸盒有胶卷盒大小就行。先把内壁用墨汁涂黑 , 晾干后在它

    的一个面找到中点 , 挖一个直径 0.5 cm 左右的小孔 , 贴一块铝

    箔严 严封住 , 在与孔 相对的一面 开一个 135 底片画幅 大小

    (24 mm×36 mm)的长方框。再用硬纸板做一个盒盖 , 使其能够

    将有方框的一面盖住 , 做到密不透光 , 盒盖的内面同样完全涂

    黑。最后是开孔 , 孔径应为两壁距离的 1/ 150~ 1/ 200。如果我

    们的纸盒两壁距离为 50 mm , 则孔径就应为 0.25~0.3 mm。这

    是一个很小的孔 , 用小号缝衣针在铝箔中间轻轻插一下即可。孔

    开好后 , 对着亮处仔细看看是否正常 , 最好用 10 倍放大镜检查

    ·7·

  • 一下它的圆度。如果纸盒和后盖不漏光 , 小孔大小合适 , 你制作

    的照相机就大功告成了。

    如何使用这件原始的照相机呢 ? 非常简单 , 在暗室或暗袋

    里 , 更方便的是把双手伸进被子里

    下约 5 cm 长一段 135 黑白胶卷 , 让药膜面贴着方框 , 将后盖盖

    紧 , 使胶卷在方框上保持平直。然后 , 用手指轻轻捂住针孔 , 把

    照相机拿到外面 , 让针孔对着你想拍摄的明亮景物 , 一次放好位

    置就不能再动。曝光时间需要试验确定 , 这与外界光线强度、针

    孔直径、照相机两壁距离、胶卷感光度等因素有关。如果使用

    ISO100 的胶卷 , 曝光时间约为数秒至数十秒。你需要用不同的

    曝光时间在同一条件下拍好几张片子 , 或许才能摸索出一个大概

    的数据。

    曝光完毕后 , 在暗室里取出胶片 , 按正常过程显影定影 , 看

    底片密度是否合适 , 再择其优者放大做成照片。

    不要指望用针孔照相机拍摄的照片会很清晰 , 但它具有一种

    特别的朦胧效果 , 可以使人产生梦幻般的感觉 , 你不妨一试。

    二、认识手中的照相机

    现在的照相机其实就是一台复杂化了的针孔照相机。

    你随便拿起一台照相机 , 无论它是旧式照相机还是刚推出的

    新潮照相机 , 无论它是照相馆用大型座机 , 还是旅游用袖珍机 ,

    毫无例外都有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机身 : 现代照相机的机身在造型上都有美学等多方面的考

    虑 , 已远非针孔照相机简陋的方盒所能比。照相机的大部分机械

    和电子装置都容纳在机身里。

    镜头 : 这是针孔的发展。镜头由复杂精密的镜片组构成。有

    的镜头是固定在机身上的 , 有的则可以更换。绝大多数单镜反光

    式照相机都可以更换镜头。

    光圈 : 装在镜头内 , 是由多片叶片合围而成的光孔。改变孔

    ·8·

  • 的大小 , 就能控制通过镜头光线的强弱。

    快门 : 它的功能是控制光线照射感光胶片的时间长短。

    调焦测距系统 : 包括装在镜头上的调焦环和装在机身上的取

    景器。有了这个系统 , 就可以根据需要调焦 , 将远近不同的景物

    拍摄清楚。调焦的方式分手动和自动两种。

    卷片、计数、倒片、自拍、闪光联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多数照相机还设有测光系统。

    一百多年来 , 人们在方盒照相机上添添加加、修修改改 , 无

    非是使它性能更好 , 使用起来更方便而已。一台照相机有了几种

    基本功能就可以拍照了。高级照相机的特点是附加的功能很多 ,

    当然 , 在可靠性、精确度、整体素质方面也很不一样。你仔细观

    察一下手中的照相机 , 看看哪些基本装置它有 , 哪些它没有。

    根据使用要求 , 人们制造出了各种大小悬殊、形状各异、功

    能有别、指标不同的照相机。

    一般把使用 135 胶卷的照相机叫做小画幅照相机。它的画幅

    主要是 24 mm×36 mm , 一般每个胶卷拍摄 36 幅照片。也有个

    别 24 mm× 18 mm 的所谓半幅照相机 , 每个胶卷能拍 72 幅照

    片。

    小画幅照相机轻巧灵活、使用简便、种类繁多 , 形成现代照

    相机的主流 , 产量占了压倒优势。

    中画幅照相机

    120 胶卷宽 62 mm、长 820 mm , 其片头粘贴在一条不透光的黑

    纸上 , 纸背面印有数字 , 可以透过照相机背后的红窗观看 , 以便

    了解胶卷的起止位置和过片的长度。黑纸卷在卷轴上 , 将胶片裹

    在其中 , 不令其漏光。220 胶卷比 120 胶卷长一倍。它与 120 胶

    卷还有一个区别 , 就是只有片头和片尾有不透光黑纸 , 因此也只

    有机背上不设红窗、能够自动停片的 120 照相机可以使用它。

    220 胶卷在市面上很难见到 , 现在普遍使用的都是 120 胶卷。中

    画幅照相机拍摄的画面一个边长总是 60 mm , 另一个边长则可

    ·9·

  • 以为 45 mm、60 mm、70 mm、80 mm、90 mm、120 mm 等 , 构

    成不同长宽比的画幅。

    稍做计算就可得知 , 中画幅照相机的画幅尺寸比小画幅 135

    照相机的画幅尺寸大得多。比如 , 60 mm×45 mm 画幅的实际面

    积是 24 mm×36 mm 画幅的 2.7 倍 , 60 mm×60 mm 画幅的实际

    面积是它的 3.6 倍 , 60 mm×70 mm 画幅的实际面积是它的 4.5

    倍 , 等等。面积大好几倍的底片在放大成同样面积的照片时 , 要

    求的放大倍率就低很多 , 因此 , 照片的影调层次就丰富得多、清

    晰度就高得多、底片的颗粒呈现在照片上就细得多。一句话 , 用

    大底片制作的照片素质要好得多。因此 , 追求高素质表现的艺术

    照片、用于制作展品和广告的照片 , 宜用中画幅照相机拍摄。有

    些对影像质量要求很高的档案翻拍 , 也用中画幅照相机。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照相机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为各种用途而设计的照相机。一些照相机

    曾一度辉煌 , 现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 一些照相机则一直为人们

    喜爱 , 经久不衰。

    一、“傻瓜”照相机

    一般认为使用时只要看好画面就可按快门 , 其余种种繁琐调

    节一概不管的照相机就可以叫做“傻瓜”照相机。但应注意 , 不

    要把真正的全自动照相机归入这一类。

    “傻瓜”照相机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这个亮度自动设定光圈和快门 , 自动曝光 ;

    ·01·

  • 有一些照相机只具备了其中的部分功能 , 如虽带有闪光灯 ,

    或者甚至还能自动卷片、倒片 , 但只有固定焦距、固定光圈、固

    定快门速度。这种照相机不应当享有“傻瓜”照相机的名分。用

    这样的照相机 , 你不要指望获得素质良好的照片。

    低档“傻瓜”照相机有自动曝光功能 , 焦距的设定一般依靠

    手动。

    中档“傻瓜”照相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 , 在按快门时可以听

    见��的响声 , 并能看见镜头明显地前后移动。

    高档“傻瓜”照相机除自动对焦外 , 还包括二倍、二倍半甚

    至三倍镜头变焦功能 ; 变焦时 , 镜筒前后伸缩 , 取景器里有明显

    的显示。

    有些“傻瓜”照相机具有很别致的设计。柯尼卡公司有一款

    声控照相机 , 拍照时只要有人说一声“干杯”, 快门就打开了。

    佳能公司推出了一种全太阳能“傻瓜”照相机 , 它前面有一块翻

    盖 , 使用照相机时 , 翻盖暴露于阳光之下 , 盖上的太阳能电池即

    有电流产生 , 并对永久性蓄电池充电。充满电的电池可以使照相

    机拍 6~8 卷 24 张的胶卷。内置闪光灯也使用该蓄电池提供的

    电能。

    “傻瓜”照相机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拥有量 , 原因在于它又轻

    又小、携带方便、使用简单。

    但是“傻瓜”照相机在质量和价格上的差异相当大 , 购买时

    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经济条件全面权衡 , 最好找行家请教之后再

    作决定。

    二、一次性照相机

    把一个彩色胶卷和一台简易照相机相结合 , 就成为一台一次

    性照相机。它一般只可以使用一次 , 用完就扔。由于它的外形像

    一个胶卷纸盒 , 所以又有“自拍胶卷”或“带镜头的胶卷”的称

    谓。这种照相机如果带上闪光灯 , 就叫做“闪光快照”。这是日

    ·11·

  • 本富士公司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首先推出的 , 美国柯达公司也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紧随其后 , 不仅研制出了普通型一次性照相

    机 , 而且还在其中置入了小型闪光灯。不久 , 该公司又推出了防

    水型和广角型一次性照相机。而富士公司则锦上添花 , 增加了一

    种 86 mm 焦距的望远型一次性照相机。20 世纪 90 年代初 , 柯尼

    卡开发出 17 mm 广角型一次性机型。富士公司研制出了可换镜

    头的一次性照相机 , 并率先将一般内装的 ISO400 彩色胶卷改为

    ISO800。专用型号的一次性照相机也大量生产出来 , 有全景式、

    宽幅式、防水式、语言提示式、三维立体式等。这样 , 小小的一

    次性照相机 , 便逐渐具备了多种功能 ,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择而用

    之。现在爱克发、波拉、协和、三星等不少公司都在生产这样的

    照相机。1987 年一次性照相机在美国首次上市时 , 引来的只是

    一片嘲笑。然而几年之后 , 它在世界上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一亿 ,

    并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这种照相机为什么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呢 ? 主要是它价廉、

    轻巧、效果好 , 更重要的是使用这种照相机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了。你只要按照机身上的图示 , 根据使用环境操作 , 就能万无一

    失 , 完全免去了装胶卷、测光、调焦距、拍完后倒片等过程。

    这种照相机的结构十分简单。它的机身像一只彩色胶卷盒 ,

    花花绿绿的纸质外套包着一个塑料方盒 , 内装超级高清晰度彩色

    负片。除此之外 ,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镜头、简单快门、卷片机

    构 ; 有的还带一个闪光系统 , 包括一小块线路板、一根小指数闪

    光管和一只高能电池。

    这种照相机装的是一种单片塑料模压不镀膜镜头。人们习惯

    了用各种光学玻璃以先进技术制作的多层镀膜镜头 , 乍一听此 ,

    立刻对它的素质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有专家经过严格的试

    拍检验 , 发现在清晰度和色彩还原方面 , 这种镜头的表现都“出

    乎意料的好”。这是因为它使用的塑料是一种光学塑料 , 而单片

    镜头像场弯曲的问题 , 则由与众不同的非平面承片框和压片板

    ·21·

  • 解决。

    用这种照相机拍照时 , 只需用右手手指转动拨轮 , 待听到上

    紧快门的拍拍两声之后 , 就停止拨动。如果需要使用闪光灯 , 再

    按下机身前面的闪光灯按钮 , 待充电指示灯亮后 , 即可按快门钮

    拍摄。与一般照相机不同 , 这种照相机使用倒计数的方法 , 在计

    数窗里看到的数字不是已经拍过的画幅数 , 而是还剩下没有拍过

    的画幅数。胶卷全部拍完之后 , 计数窗里就显示 0。这时 , 便可

    以将整个照相机交到冲洗店冲洗了。

    一次性照相机的用途是不言而喻的 , 也有些妙用的故事。一

    个美国人举行婚礼时 , 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做法花重金聘请摄影

    师。他买了两打一次性照相机 , 发给婚宴上每桌一只 , 让大家随

    便拍摄 , 然后收回冲洗。这样 , 他既节省了开支 , 又活跃了气

    氛 , 并且得到了更加生动有趣的照片。

    三、“一分钟”照相机

    “一分钟”照相机又叫做“一步成像”照相机、“瞬得”照

    相机。顾名思义 , 就是用这种照相机拍照 , 可以在一分钟内得到

    印好的照片 , 而免去了一大堆后期制作工作。

    这种一次成像技术是由美国人兰德博士于 1947 年发明的。

    美国波拉罗伊德公司最先开始制造这种照相机 , 所以又叫波拉照

    相机。1963 年 , 该公司将它改为电子快门 , 采用自动曝光、电

    动出片。

    现在 , 美国、日本等一些公司都在生产这种照相机 , 我国也

    有厂家生产。这种照相机的快门、光圈、取景调焦机构与普通照

    相机大同小异 , 特殊之处在于它有一对转印辊。它使用的感光材

    料也完全不同于普通胶卷 , 而是一种将正片、负片和粘稠状显定

    处理剂合为一体的感光片。处理剂被密封在药液囊里。负片曝光

    之后 , 照相机将它和正片及处于其间的处理剂一并经压辊送出。

    此时 , 压辊将夹在正负片之间的药液囊压破 , 处理剂均匀地涂抹

    ·31·

  • 在正负片上。大约一分钟之后 , 将正负片分开 , 负像就转印成了

    正像 , 正片上就留下了拍摄的影像。可见 , “一分钟”照相机是

    把暗室制作的全过程转移到照相机里作一次性处理了。

    这种照相机拍摄的画幅不大 , 一般大约为 79 mm×79 mm、

    60 mm×90 mm、102 mm×127 mm , 像质和色彩还原也不能同

    普通照片相比 , 而且它没有底片 , 不便进行复制 , 使用的场合是

    很有限的。但是 , 由于用它拍照可以立刻得到照片 , 看见拍摄效

    果 , 所以 , 除了受到一般业余爱好者的青睐之外 , 专业摄影师也

    常在正式拍摄前用它检验布光等效果 , 在科研、遥感及其他一些

    专业部门 , 它也有用武之地。

    四、太空照相机

    瑞典的哈苏公司于 1948 年设计出使用 120 胶卷的单镜反光

    式照相机 , 为中画幅照相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页。直到今天 ,

    以哈苏照相机的设计为基本模式的 120 单镜反光式照相机仍然在

    世界上广为流行 , 而且哈苏照相机在这一类照相机中仍然保持着

    领先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哈苏照相机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被宇航员带入了

    太空。1962 年 10 月 , 美国宇航员瓦尔特·西拉在纽约买了一台

    哈苏 500C 型照相机 , 他准备用这台照相机在太空拍摄一些照

    片。为了防止太空中的强烈反光 , 他撕去了机身上的外皮 , 涂黑

    了露出的金属部分 , 用这台照相机拍摄了第一批照片。1965 年 ,

    人类史上首次在太空漫步的宇航员用哈苏照相机拍摄了许多极为

    清晰的照片 , 证实这种照相机具有极其优越的性能———它能在

    - 65 ℃~120 ℃的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1966 年 , 美国宇航员

    柯林斯不小心把他的哈苏照相机掉进了太空 , 使它变成了“瑞典

    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来 , 不少宇航员也相继把他们的照相机

    留在了宇宙空间 , 据说到现在已有 20 余台哈苏照相机成了地球

    的卫星。

    ·41·

  • 1969 年 7 月 20 日 ,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 宇航员在月球上

    拍摄历史性照片使用的就是哈苏 500EL 型照相机。人们在月球

    上放置了 12 台哈苏照相机作监测和研究之用 , 下一次去月球的

    人只需换回它们的后背即可。

    哈苏照相机质量优异 , 似乎已经成了航天和宇航用的指定照

    相机。它为人们拍下了无数前所未有的精彩照片 , 让人们看到了

    自己居住的地球的全貌、月球表面的景观 , 以及许多让人大开眼

    界的东西。它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1981 年 , 美国宇航局用尼康 F3 135 照相机装备了航天飞

    机。过了大约 10 年 , 更先进的尼康 F4 照相机也荣幸地被用于

    航天飞机上。这两种照相机在当时都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

    水平。

    五、体育场上的“炮群”

    人们现在可以在电视屏幕上观看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有些

    比赛场面很大 , 你在现场其实无法看见许多细节。比如 , 无论你

    坐在体育场的哪一个座位上 , 都不敢说看清楚了哪一位球星在嚼

    口香糖。但是在电视屏幕上 , 有时镜头可以拉近到使你看见运动

    员满头的汗珠。这是摄像机的高倍远摄镜头创造的奇迹。照相机

    装上这种高倍远摄镜头 , 同样也能拍到精彩的细节。

    高倍远摄镜头的焦距相当长 , 口径也很大 , 镜头的体积和重

    量就可想而知。不过 , 美国新闻界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开始使用

    这种巨型“武器”了。他们有一种名曰“大炮”的单镜反光式照

    相机 , 其重量达几十千克 , 得用两个全劳力才能搬动。这种照相

    机镜头的焦距为 700~1 500 mm , 底片尺寸较大 , 约为 10 cm×

    12.7 cm 和 12.7 cm×17.8 cm , 这在当时已令人惊叹了。不过 ,

    比起今天体育场上那些“大炮”来 , 这种笨家伙就显得形单影

    只 , 不入大雅之堂了。

    今天的长焦距镜头口径大、焦距长、品种齐、功能全 , 重量

    ·51·

  • 虽然也不小 , 但也不是当年那种概念。只要注意一下足球场的周

    围 , 特别是球门一带 , 必可发现数十门“大炮”架在那里 , 随时

    跟踪着球员的运动。这些“大炮”的焦距大都在 300 mm 以上 ,

    更多的是 500~800 mm , 许多镜头还能自动对焦。它们的光圈

    也较大 , 再配以感光度为 ISO400、800 甚至更高的胶卷 , 再快

    速的动作也可以凝固在胶片上了。

    据报导 ,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 曾试用过一只 1 200 mm 超

    级自动聚焦远摄镜头。那是一只佳能镜头 , 其长 836 mm、直径

    228 mm、重 16.5 kg, 最大光圈为 f/ 5.6。由于在 13 片镜片中

    用了两片超低色散镜片 , 所以光学素质极佳。这种镜头现在已经

    投放市场。

    六、间谍照相机

    在照相机发展史上 , 曾有一个时期发明家蜂起 , 制造出了一

    大批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照相机 , 用于各种目的。它们大都精

    致小巧 , 可以装进手杖柄、上衣袋、打火机、怀表、望远镜、提

    包、绅士的大礼帽 , 以方便偷拍。这就是所谓的间谍照相机

    插页图 1 - 4 )

    前西德曾生产一种米诺克斯微型照相机 , 尺寸为 102 mm×

    28 mm×17 mm , 可以放在手心上。瑞士有一种使用 35 mm 胶卷

    的照相机可以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更有一种戒指照相机 , 能

    套在手指头上。法国人于 1891 年在手杖柄里装照相机 , 柄端就

    是镜头。有种照相机做成书状 , 镜头装在书脊。更妙的是有一种

    望远镜 , 镜筒的侧面装有摄影镜头。你可以用它假装看一个方向

    的景物 , 却不引人注意地偷拍侧面的目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美国、德国、前苏联等国家为了刺

    探军事情报 , 研制了许多间谍照相机。据说柯达公司就曾生产过

    约 1 000 只火柴盒大小的照相机 , 专供情报人员和敌后抵抗组织

    使用。

    ·61·

  • 七、防水照相机

    一般说来 , 照相机特别怕水 , 各种形态的水

    雾、雪等 )

    害 , 照相机常常因此报废。但是有一类照相机例外 , 这就是防水

    照相机。

    防水照相机的机身用防水材料制成 , 并在镜头、取景器、快

    门按钮、功能调节装置、闪光灯、电池仓、后盖等处采取了十分

    严密的防水措施。有了防水照相机 , 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水

    雾蒙蒙的瀑布旁、在雪沫飞溅的滑雪场进行拍摄了。你可以

    背着它去爬山、去野营、去骑车、去远足 , 丝毫不必担心遭

    遇暴雨。

    有的防水照相机甚至可以在水下拍摄

    5 m)

    果你不慎失手 , 照相机也不会沉入河底或海底 , 因为这类照相机

    具有相当的浮力 , 可以上浮到水面。

    防水照相机在陆上使用时能自动聚焦 , 在水下使用时则为固

    定摄距。防水照相机都装有内藏式闪光灯 , 并能自动曝光、自动

    卷片、自动倒片。防水照相机一般带有日期后背 , 可以在胶片上

    印出年、月、日或者几点几分。

    防水照相机的操作按钮和转盘都比较大 , 即使戴着手套 , 也

    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拍摄。防水照相机的取景器也比较大 , 一般

    还具有远视点功能 , 即使戴着潜水镜 , 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

    取景。

    防水照相机在外观上通常具有鲜明的色调 , 如黄色、桔红色

    等 , 除了醒目之外 , 还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世界上各大照相机厂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防水照相机 , 其

    功能大同小异 , 图 1 - 5

    相机。

    ·71·

  • 八、数码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又叫数字照相机 , 它记录影像的方式与沿用了一

    百多年的化学方式迥然不同。确切地说 , 它与化学脱离了关系 ,

    而同电子学联了姻。它不再用胶片记录影像 , 也无需在堆满瓶瓶

    罐罐的暗室里进行后期制作。它把景物变成数字影像存储在专用

    的存储介质上 , 需要时可把数字影像输入计算机 , 后面的事情就

    在“数字暗室”的屏幕上处理了。

    目前 , 世界上各大电子公司、计算机制造商和照相机生产公

    司都在生产数码照相机 , 数码照相机的年销售量已超过一百万

    台。数码照相机的拍摄效果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改善 , 正

    在逼近传统摄影。

    第三节 镜 头

    一、镜头的基本功能

    前面已经介绍过针孔照相机 , 用它拍摄的照片不很理想。且

    不说成像模糊、层次很少 , 单是那曝光 , 就费时、费事很不实用。

    后来人们发现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能力 , 景物通过它能在平

    面上形成倒像。凸透镜口径越大 , 倒像的亮度也越大 , 比之针孔

    通过的光线就不知多多少倍了 , 而且它折射形成的倒像也比小孔

    成像清晰得多。

    镜头的基本功能就是会聚光线 , 使它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

    影像。

    原理是一目了然的 , 但是具体做起来事情就十分复杂了。现

    代的照相机镜头已经很少使用单片凸透镜 , 最简单的柯克镜头

    由 3 块镜片组成的。著名的天塞镜头由 4 块镜片分 3 组组成。海

    ·81·

  • 鸥 DF—300 照相机使用的 50 mm f/ 1.4 标准镜头为 6 片 5 组 , 凤

    凰 DC303 有一种标准镜头为 6 片 4 组 , 尼康的尼科尔 50 mm

    f/ 1.4镜头为 7 片 6 组 , 美能达 50 mm f/ 1.4 镜头也是如此 , 其

    f/ 1.7 的一种则为 6 片 5 组。复杂的可变焦距镜头 , 其镜片超过

    10 片。为什么用这么多镜片呢 ? 这里牵涉到消除成像的各种畸

    变色差等问题。现代的镜头还必须经过复杂的加膜处理 , 以最大

    限度地减少反射 , 增加光通量。

    镜头是照相机素质的重要标志 , 它包含的学问很大。任何一

    名专业和业余摄影者都喜欢对镜头津津乐道、评头品足 , 它是摄

    影朋友交谈的经常性话题。

    一只镜头上除了镜片 , 还有些什么东西呢 ? 下面就来作一番

    介绍。

    二、镜头前端的字符

    揭开镜头盖 , 面对着镜头的前端。除了反射着暗淡光泽的晶

    莹透镜 , 会在这只镜头的外圈上看见一些字符和数字

    1 - 6 )

    镜头上写着 SEAGULL - 610 1∶1.8 f = 50 mm。SEAGULL 表示

    它是海鸥牌镜头 , 610 是厂家为镜头编定的型号 , 它的焦距是

    50 mm ,是一只最常用的所谓标准镜头 , 最大光圈为 f/ 1.8。再

    看一只进口的镜头。在它的前端有如下字样 : MINOLTA LENS

    MADE IN JAPAN MD ROKKOR 1∶1.4 f = 50 mm , 看来这只镜

    头向我们提供的信息要多一些了。MINOLTA 是日本美能达公司

    的英语名称 , 表示这是一只美能达厂生产的镜头。LENS MADE

    IN JAPAN 是英语“镜头在日本制造”的意思 , MD 是卡口标

    志 , ROKKOR 是罗科尔牌镜头之意 , 它是美能达公司生产的一

    种牌号。1∶1.4 表示它的最大光圈为 f/ 1.4 , f = 50 mm 是指它

    的焦距为 50 mm。另一只镜头前端写着 MINOLTA AF ZOOM

    35~70 1∶4 �49 mm , 这仍是一只美能达镜头 , AF 表示是

    ·91·

  • 自动对焦镜头 , ZOOM 是变焦镜头的意思 , 35~70 是指它的变

    焦范围从 35 mm 到 70 mm。这只镜头的最大光圈为 f/ 4 , 最小

    为 f/ 22 , 配用直径 49 mm 的滤光镜或遮光罩。还有一只镜头前

    是这 样 写 的 : SIGMA ZOOM - MASTER 1∶ 2.8 ~ 4 f =

    35~70 mm MULTI - COATED LENS MADE IN JAPAN�52 ,

    你具备一些经验之后一看便可以明白 , 这是一只日本产的适马牌

    35~70 mm 变焦镜头 , 随焦距的变化 , 其最大光圈也有一级变

    化 , 即 35 mm 焦距时为 f/ 2.8 , 变焦到 70 mm 时 , 最大光圈就

    减小为 f/ 4。MULTI - COATED 是多层镀膜之意 , 有的镜头只

    用 MC 两个字母表示。它配用直径为 52 mm 的滤光镜和遮光罩。

    由上述实例可见 , 一只镜头的前端 , 往往标出这只镜头的一

    些数据和特征。它主要包括类别、牌名、制造国别、焦距、最大

    光圈、镀膜方式、附件口径 , 甚至还有镜头编号 , 等等。这些符

    号并不统一规定 , 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 , 但基本数据如焦距、最

    大光圈等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自动聚焦照相机已成潮流 , 镜头焦距等一些数据的表

    达方式也有些变化 , 有的镜头的数据不再标在前端 , 而标在镜头

    筒上。

    一般来说 , 摄影者总喜欢留意各种镜头 , 常常对它们作一些

    观察和研究 , 久而久之 , 一看符号和数字 , 就知道某只镜头有什

    么特点了。

    三、光圈环

    每只镜头的后部都有一个光圈环

    感觉到有明显的挡位。光圈环上有一列数字 , 标出这只镜头由最

    大到最小光圈之间的分级。比如 :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或 2 2.8 4 5.6 8 11 16

    数字愈大 , 光圈就愈小。收小一级 , 表示光通量减少一半。

    ·02·

  • 有些镜头的光圈环在级与级之间还设有半级挡位 , 转动时可以感

    觉出来。

    四、调焦环

    调焦环在镜头上可以无级旋转 , 镜头筒随调焦环的旋转作前

    后运动 , 使某一距离的景物通过镜头所成的像准确地落在焦平面

    上 , 也就是使胶片获得一个最清晰的影像。

    调焦环上也有一些数字 , 表示镜头从最近到无限远之间的调

    焦距离

    标有以下数字 :

    1.5 2 2.5 3 4 5 7 10 20 ft

    0.45 0.6 0.8 1 1.5 2 3 7 m

    这是该镜头调焦距离的公制和英制刻度。公制以 m 为单位 ,

    英制以 ft 或 feet 为单位。调焦时 , 哪一个数字对着镜头筒上的

    基准线 , 就说明该镜头此时的焦距调在多远的距离上。

    五、焦距对成像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镜头的焦距。每只镜头都有个焦距 , 它决定一

    只镜头成像的大小。焦距短的镜头成像小 , 焦距长的镜头成像

    大。换一个说法就是 : 焦距短的镜头视角大 , 焦距长的镜头视角

    小 ; 也可以说焦距短的镜头可以拍更大的场面 , 焦距长的镜头能

    把远的景物拍得更近。习惯上把焦距短的镜头叫做广角镜头 , 把

    焦距长的镜头叫做望远镜头。

    以 24 mm× 36 mm 画幅的 135 照相机为例 , 镜头焦距为

    50 mm时 , 视角为 46°48′, 所摄景物的远近大小透视关系与人眼

    所见相近 , 合乎人的视觉习惯 , 一般把焦距为 50 mm 的镜头叫

    做 135 照相机的标准镜头。对于 120 照相机 , 同样视角的镜头为

    75 mm。在实 际使 用中 , 对 于 135 照相 机 , 一般 把焦 距 为

    ·12·

  • 40~58 mm的镜头作为标准镜头 ; 120 照相机的标准镜头则一般

    选用 75 mm 或 80 mm。

    对于 135 照相机来说 , 焦距范围在 16~35 mm 之间的镜头

    叫做短焦镜头。这样的镜头透视关系变化大 , 也就是说 , 用这样

    的镜头拍照 , 近大远小的效果十分明显 , 照片有很强的纵深感。

    焦距范围在 90~1 000 mm 甚至更长的镜头叫做中焦和长焦

    镜头。长焦镜头的透视关系变化较小 , 用这样的镜头拍照 , 远近

    景物大小变化不大 , 好像全挤在了一个平面上 , 也就是说 , 画面

    有压缩感。

    还有一种所谓鱼眼镜头有更短的焦距 , 一般为 6~16 mm。

    它的视角可以达到 180°或更大 , 也就是说 , 如果把这样的镜头

    对着天顶 , 便可以拍下从地平线到天顶的整个天穹。鱼眼镜头拍

    摄的景物变形很大 , 除画面中轴线可以保持直线外 , 离开中轴线

    的景物都要不同程度地向外弯曲成弧形。鱼眼镜头只能在特殊情

    况下使用 , 以便获得特别的效果。

    图 1 - 8

    摄的画面效果。其中左上角第一图为 17 mm 鱼眼镜头拍摄 , 请

    注意画面两边景物的变形。

    第四节 光圈与快门

    一、光圈———照相机的瞳孔

    让一个人看亮度不同的地方 , 并仔细观察他的眼睛 , 会发现

    他眼睛中的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这是因为人眼中的视

    网膜对光线的感受范围是有限的 , 需要由瞳孔的变化来调节投射

    到它上面的光线强度。瞳孔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动光圈 : 外界光线

    弱时 , 它开放得很大 ; 反之 , 就收缩得很小。人们必定有这样的

    经验 : 黑暗中突然射来一束强光 , 你会本能地用手遮住眼睛。因

    ·22·

  • 为在黑暗中瞳孔开放得很大 , 在突如其来的光线照射下来不及收

    缩 , 视网膜是承受不了这样的强光的 , 便只好本能地用手作遮

    挡 , 使眼睛得到保护 ; 或者你蓦地进入一间暗室 , 立即两眼一抹

    黑 , 必须使劲睁大眼睛才能慢慢看见室内的东西 , 这是希望瞳孔

    马上放大以接纳更多光线的习惯性反应。

    光圈的原理酷似人眼的瞳孔 , 它可以改变孔径的大小 , 从而

    控制通过它的光线的多少。随便拿一只照相机镜头来观察 , 透过

    镜头都可以看见由几片哑黑色金属片相互重叠形成的一个光孔 ,

    旋转光圈环时 , 光孔便自如地放大或缩小。

    除了控制光通量 , 光圈还有别的功能 , 它还可以控制镜头的

    成像效果。一只镜头无论设计制造得多么好 , 在不同孔径时 , 它

    的成像素质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 , 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和最小

    光圈 , 都不能获得镜头的最优成像效果。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条件

    允许的时候 , 都尽量使用镜头的最优光圈。镜头的最优光圈是哪

    一级呢 ? 这就因镜而异了。一般而言 , 把某镜头的最大光圈收小

    2~3 挡 , 就可以认为是该镜头的最佳光圈。比如 , 一只镜头的

    最大光圈为 f/ 2 , 则 f/ 4 或 f/ 5.6 是它的最佳光圈 , 同理 , 最大

    光圈为 f/ 2.8 的镜头 , 它的最佳光圈便是 f/ 5.6 或 f/ 8。不过 ,

    这只是一个经验说法 , 并不代表精确的个别的测定。一般地说 ,

    一只最大光圈为 f/ 2 的镜头 , 在条件允许的时候 , 最好使用

    f/ 5.6~ f/ 11 的光圈 , 不过 , 使用它的中段光圈 , 比如从 f/ 4~

    f/ 16 , 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像质。

    不同距离的景物 , 通过镜头聚焦后落在胶片上 , 并不会产生

    同样的清晰度。只有处在对焦点上的景物 , 才能在拍摄后的底片

    上留下最清晰的影像。而处于对焦点前后的景物 , 则离对焦点愈

    远 , 在胶片上的结像愈模糊。比如 , 把焦距对在 5 m 处 , 则 5 m

    处的景物在胶片上的结像最清晰。而 4 m 或 6 m 处的结像就有点

    发虚 , 10 m 或 1 m 处的景物就几乎难以辨别。一般把离开对焦

    点的景物落在胶片上的模糊程度限定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 , 例

    ·32·

  • 如 , 从 4 m 到 6 m 这个范围的景物在胶片上的结像都可以接受 ,

    这个距离就叫做景深。光圈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调节景物的景深。

    在同一调焦距离上使用不同光圈时 , 光圈愈大 , 景深范围就愈

    小 ; 光圈愈小 , 景深范围就愈大。因此 , 只要调节光圈 , 就可以

    根据需要 , 处理画面不同部位的虚实关系。

    图 1 - 9

    一距离上使用不同光圈产生的不同效果。焦距都调定在左边一个

    人身上 , 请注意前后两人在不同光圈时的清晰度。

    二、快门———光之门

    所谓快门就是一道遮光之门 , 它可以打开一段时间 , 让光线

    照射到感光胶片上。时间的长短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动。

    以海鸥 DF—300 照相机为例 , 它的快门设有 B 门 , 可以由使用

    者打开任意长时间 , 然后就有 1 s、1/ 2 s、1/ 4 s、1/ 8 s、1/ 15 s、

    1/ 30 s、1/ 60 s、1/ 125 s、1/ 250 s、1/ 500 s、1/ 1 000 s 共 11 个挡

    位。使用自动曝光时 , 它的快门最长时间可以达到 4 s。凤凰

    DC303 的最短快门时间为 1/ 2 000 s。显而易见 , 这也是一个递

    减数列 , 每一级快门时间是前一级的一半。

    在摄影上 , 一般用快门速度来表示这个概念。快门时间短 ,

    就说它速度高 ; 快门时间长 , 就说它速度低。

    快门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种 , 一种叫做镜间快门 , 一种叫做

    焦平面快门。镜间快门由装在镜头中间的金属叶片合围组成 , 由

    叶片的开闭控制时间。它一般用于不可换镜头的照相机 , 比如凤

    凰 205 系列、海鸥 4 型系列 ; 焦平面快门依靠前后帘幕的移动速

    度和它们之间缝隙的宽度控制曝光量 , 主要用于单镜反光式照相

    机 , 比如凤凰 DC303 和海鸥 DF 系列。焦平面快门又分纵走式金

    属快门

    快门是通过调节机构来设定的 , 为方便起见 , 快门数值的表

    示用其倒数。比如 1/ 60 s 就用 60 , 1/ 1 000 s 就用 1 000。镜间快

    ·42·

  • 门的调节机构是镜筒上的快门调节环。旋转该环 , 将上面需要的

    数字对准镜头筒上的基准线就行了。单镜反光式照相机的快门设

    定装置一般做成一个圆盘 , 叫做快门速度调节盘 , 装在机身顶盖

    的右侧。旋转该盘 , 将上面需要的数字对准盘边的基准记号即

    可。这种焦平面快门调节盘上有一个数字用的是不同的颜色 , 一

    般为红色 , 那是表明该照相机的最快闪光同步速度。用闪光灯拍

    摄时 , 只能使用低于这个速度的快门 ; 否则 , 拍摄的画面将不完

    整。镜间快门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 所有快门挡都能与闪光灯

    同步。

    三、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感光胶片的感光度是确定不变的 , 虽然它有一定的宽容度 ,

    但只能接受一定的曝光量。曝光量取决于两个因素 , 即曝光时间

    和像面的照度。曝光量就是这两个值的乘积。这恰如一只水桶 ,

    它的容水量是确定的。要用自来水装满这只水桶 , 取决于灌水时

    间和水流大小这两个互相关联的因素。在照相机中 , 曝光时间由

    快门确定 , 像面照度则由光圈确定。在使用某种感光度的胶卷

    时 , 要使它获得正确的曝光量 , 就要让照射到它上面的光线强度

    和停留时间的乘积是一个定值。换句话说 , 就是通过测光确定了

    某一个光圈快门组合之后 , 如果希望开大一挡光圈 , 又要保持曝

    光量不变 , 就可以同时将快门速度提高一倍。相反 , 如果希望收

    小一挡光圈 , 又要保持曝光量不变 , 就可以同时将快门速度降低

    一半。比如 , 通过照相机内的测光系统或单独的测光表 , 测得景

    物的曝光组合为光圈 f/ 8、快门 1/ 125 s。那么 , 用下列组合拍

    摄 , 可以获得同样的曝光效果 :

    光圈 2 2.8 4 5.6 8 11 16 22

    快门 2 000 1 000 500 250 125 60 30 15

    用多大光圈和多高快门速度是由需要来决定的。如果希望画

    面里的景物远近都很清楚 , 就必须加长景深 , 那就得用比如

    ·52·

  • f/ 16这样的小光圈 , 这时 , 只能用较低的快门速度 , 比如 , 在

    上例的光线下 , 就是 1/ 30 s。要想把一个动体拍摄清楚 , 势必需

    要把快门速度定得很高 , 比如 1/ 500 s。仍然以上述曝光值为例 ,

    这时 , 便应把光圈开到 f/ 4 , 才能获得正确的曝光量。

    第五节 照相机的选择

    一、初学者所需要的照相机

    初学者买照相机是为了学习摄影 , 掌握摄影的技能 , 所以 ,

    那些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和各项指标都很高的照相机对于初学

    者是不必要的。再者 , 那样的照相机价格之贵、维修的费用之

    高 , 也是一个学生难以承受的。“傻瓜”照相机如何 ? 既然那是

    一种专供“傻瓜”使用的照相机 , 可想而知 , 它的“聪明”必将

    使你的头脑简单 , 你不可能期待用它学会很多实用的本领 , 掌握

    摄影各环节的精微 , 体会光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再说 , 一般的

    “傻瓜”照相机 , 也不大可能使你获得素质较高的照片———它们

    的镜头设计标准是比较低的。

    初学者需要的应该是这样一台照相机 : 使用 36 mm×24 mm

    画幅的 135 胶卷 ; 单镜头反光式 , 并配上一只 50 mm 的标准镜

    头 ; 机身最好能安装常见的 PK 或 MD 等卡口镜头 ; 它的快门应

    可以手动调节 , 涵盖的范围在 1 s 到 1/ 1 000 s; 它的快门和光圈

    可以手动 , 由你自己作任意组合 , 而不受制于已经由厂家事先设

    计好的组合程序 ; 机身应带发光显示或指针式内测光系统 ; 有卷

    片计数器、快门线插座、闪光灯联闪插座等附加设备。有这样几

    种基本的功能 , 就可以做到精确调焦、精确曝光。这种照相机的

    镜头素质也相当的好 , 远非一般“傻瓜”机所能相比。用这样的

    照相机 , 就已经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条件下的摄影了 , 而它的价格

    也是可以接受的。合乎这些要求的国产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要有

    ·62·

  • 海鸥 DF 系列、凤凰 DC 系列等。

    不可更换镜头的平视取景照相机虽然有若干缺点 , 但其价格

    低廉 , 也可以作为学习摄影的选择。这种照相机具备 1 s~

    1/ 300 s的镜间快门 , 镜头的最大光圈为 f/ 2.8 , 素质也很好。

    国产的凤凰 205 系列就是这样一种照相机。

    现在有许多进口名牌照相机如尼康、佳能、美能达、潘太克

    斯等 , 都有为普通摄影者生产的型号。这些照相机具有除前面所

    述照相机的一切功能外 , 还有最先进实用的自动聚焦、自动曝

    光、自动卷片等功能 , 质量十分可靠。这样的照相机当然合乎初

    学者的选择 , 惟一的遗憾或许是价格稍高———是国产机价格的

    几倍。

    二、检查照相机的外观

    拿起一台照相机 , 仔细查看每一个部位 , 看看是否有碰伤、

    磨损、裂纹、划痕。最好用放大镜检视每一颗螺丝 , 看看有无伤

    痕和松脱。细看机身和镜头上的镀层有无擦痕和锈斑、各字迹是

    否清晰无脱落。提起倒片轴 , 后盖应轻轻弹开。片道和压片板应

    非常光洁。用手指拨动卷片轴 , 应感到有一定的阻力。后盖关闭

    后应与机身密合。镜头的装卸既要轻松自如 , 又要同机身结合紧

    密。快门速度和光圈调节各挡定位明确 , 转动调焦环的手感应均

    匀舒适 , 无涩滞松动。卸下镜头 , 看机身内反光镜有无斑痕和划

    伤。从取景器里看去 , 聚焦屏上应没有纤维和尘埃。

    通过这些外表观察 , 可以断定这台照相机是否是崭新未用

    的 , 它的加工工艺是否精良、组装是否严格细致。

    三、检查镜头

    检查单镜反光式照相机的镜头时 , 最好用左手按下照相机上

    的卸镜头按钮 , 用右手握住镜身反时针

    针 )

    ·72·

  • 清晰 , 镜身应无磨损的痕迹。再看镜头卡口座。如果是新镜头 ,

    卡口座上的金属镀层不应有环形的擦痕 , 座上的螺钉应没有用螺

    丝刀拆卸过的伤痕。转动调焦环 , 手感应顺滑无阻滞。转动光圈

    调节环 , 各挡定位应明确。前后推拉镜筒和两个环应无松动。把

    镜头放在耳边摇动 , 不应听到声音

    点响声 )

    内部的情况。

    打开镜头盖 , 看镜头表面有无碎裂、划伤。将镜头对着有明

    有暗的地方 , 仔细观察各镜片有无指纹、尘埃、气泡、霉斑、裂

    痕及其他杂物。观察时更变换背景亮度 , 调整眼睛和镜头的距

    离 , 改变观察的角度 , 以能仔细辨识镜片细节为准。一只合格的

    镜头应纤尘不染 , 晶莹通透。如在边缘有个别细小气泡或尘埃 ,

    对镜头的成像并无大碍 , 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的。镜头的致命损

    坏是各种霉变。这是霉菌的侵袭造成的 , 它一旦在镜片上安家落

    户 , 就会继续蔓延 , 不久 , 镜片就会蒙上一层纤维状薄膜 , 严重

    影响镜头的光学素质。如果及时擦除霉菌并采取防霉措施 , 这只

    镜头还可以得到挽救。否则 , 待霉菌的分泌物腐蚀了镜片的镀

    膜 , 甚至腐蚀了镜片本身 , 到了已经无法恢复它的透明度的时

    候 , 这只镜头就将彻底报废。镜头有裂痕的情况极为少见 , 这当

    然是不能容许的。有的镜片上蒙有一层水汽或其他物质 , 对它的

    透明度有明显的影响 ; 有的粘合镜片有脱胶现象 , 对它的成像有

    严重影响。这都是不能容许的。

    检查完镜片之后 , 还有必要看看镀膜。现在生产的镜头毫无

    例外都加上了镀膜。这是为了减少镜片表面对光线的反射 , 增加

    光通量。镀膜分单层和多层 , 识别的方法十分简单 : 从镜头的前

    面观察镜头表面 , 可以看见暗淡的反光。只有一种蓝色、紫色或

    琥珀色反光的镜头是单层镀膜的镜头 ; 如果反光呈现出多种颜

    色 , 这只镜头就是多层镀膜镜头。多层镀膜镜头前面的刻字圈上

    一般标有 MC 或 MULTI - COATED 字样。现在的进口镜头和国

    ·82·

  • 产的新式镜头都采用多层镀膜。这种镜头的彩色还原性比单层镀

    膜镜头好 , 对拍摄彩色片 , 尤其是反转片更为有利。

    至于镀膜增透性能的好坏 ,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来检查 :

    将镜头用后盖盖住 , 或把它装在照相机上 , 并把照相机的取景窗

    遮住 , 然后面对窗户 , 看镜头镜片反射的景物。镀膜优良的镜头

    看起来景物极其暗淡 , 人的面部仅隐约可见 ; 镀膜欠佳的镜头则

    景物明亮 , 人的面部清晰可见。

    最后要检查的是镜头的光圈。做法是 : 面对镜头 , 由大到小

    调节光圈环 , 即能见到镜头中光圈叶片形成的圆孔逐渐缩小。这

    时要注意三种情况 : ①光圈随级收小的变化是否明显 , 尤其是最

    后两级 f/ 16 到 f/ 22 或从 f/ 11 到 f/ 16)

    收到最小后 , 再回转光圈环 , 仔细观察从 f/ 22 到 f/ 16

    f/ 16到 f/ 11 )

    滞 , 这只镜头应视为不理想 , 在使用它的小光圈的时候要心中有

    数 , 但一般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②注意由数片叶片合围而成的

    光孔形状是否规则。如有个别叶片装配不精细 , 其合围而成的光

    孔便不是一个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这对镜头的成像虽然也无大

    碍 , 但它说明这只镜头的工艺不好 , 仍然应视为不理想。③把光

    圈收到最小 , 从镜头的前面和后面仔细观察光圈叶片 , 看上面有

    无油迹。正常的光圈叶片应呈一种哑黑色 , 绝无反光。如果发现

    油迹的反光 , 就表明镜筒内的润滑剂浸润到了叶片上。这时可以

    拨动镜头后面的光圈拨杆 , 观察光圈开合的速度响应。油迹浸润

    严重的光圈叶片动作迟缓 , 甚至纹丝不动。这样的镜头当然不能

    正常使用 , 而且修理也很麻烦。如光圈叶片上有铁锈 , 说明这只

    镜头有可能曾经受潮 , 也应视为不理想。

    如果使用的是不可换镜头的平视取景照相机 , 就要打开照相

    机后盖 , 将快门调节盘拨到“B”处 , 上紧快门 , 按下快门按钮

    不放 , 使快门处于全开状 , 才能作上述各项检查。

    ·92·

  • 四、检查测光系统

    测光系统的检查应从电源开始。先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备好电

    池。多数照相机的测光系统都安装钮扣式小型电池。这种电池无

    论构造如何 , 一般都能满足需要。但买来电池之后仍然不能掉以

    轻心 , 最好用万用表测量一下它的电压是否与它的标称值相符 ,

    但仅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压仍然是不可靠的。有的电池也可以显示

    接近标称值的电压 , 但由于质量太差或存放时间太长 , 内阻已经

    变得很大 , 电量所剩无几 , 这也可能会影响测光的精度。不过许

    多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在电池低于设计电压时就不能工作 , 一些照

    相机还有电压检测功能。所以一旦发现电压不足 , 就应更换电

    池。

    不要忽略照相机电池仓里的金属接触片。由于电池漏液的腐

    蚀 , 会造成电源接触不良 , 影响测光的可靠性。对于锈蚀的接触

    片 , 应先行打磨 , 再用纯酒精擦洗 , 然后才装电池。装电池时必

    须依照说明书或电池盒上的图示 , 注意电池的极性 , 千万不能将

    正负极装反。电池装好之后 , 轻按快门按钮

    先打开电源开关 )

    管发光。这时 , 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检查了。

    可以这样对测光系统作粗略的检查 : 将胶片感光度定在

    ISO 100处 , 取下镜头盖 , 将镜头上的光圈环调到最大

    f/ 2) 然后把镜头对准一个比较明亮的地方 , 再调整快门速度 ,

    直至三只发光二极管中只有中间一只发光为止。这时 , 快门速度

    大约为 1/ 500 s 或 1/ 1 000 s。固定照相机 , 将光圈收缩一挡

    由 f/ 2 收缩至 f/ 2.8)

    转换为 1/ 500 s)

    光圈 , 同时逐级放慢快门速度 , 仍然只应是中间一只发光管发

    光。如果某一组合的曝光值发生了偏差 , 就可能是测光系统的精

    度不够 , 当然 , 也不排除镜头光圈不够准确的可能。

    ·03·

  • 通过上述检查 , 如果可以确定这台照相机测光系统的工作正

    常 , 便可以对它作标准检测 , 为此 , 需要一只已被证明完全准确

    的测光表或照相机

    或照相机的感光度调在 ISO 100 处 , 再选一个照度均匀的平面 ,

    比如一堵墙壁或一块灰板 , 对其测光 , 然后在同一条件下用被测

    照相机测光

    差异 , 可以改变被测照相机上的胶卷感光度设定进行校正。比

    如 , 被测照相机显示的光圈快门组合为 f/ 8 和 1/ 125 s , 测光表

    或标准照相机得出的结果却是 f/ 5.6 和 1/ 125 s , 这就意味着被

    测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偏高了一级 , 如果按这个设定拍摄 , 就会曝

    光不足。这时 , 如果把感光度设定从 ISO 100 降到 ISO 50 , 再对

    同一目标测光 , 测得的结果就同标准值一样了。也就是说 , 已对

    被测照相机的测光系统作了校正 , 将照相机测光系统的感光度设

    定在 ISO 50 时 , 显示的结果正好等同于使用 ISO 100 胶卷需要

    的曝光值。

    五、检查调焦性能

    检查调焦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往往被人忽视的工作。有

    人用新买来的照相机拍照多年 , 很少拍出清晰的照片 , 便主观地

    归咎于镜头不好 , 而对这台照相机失去兴趣。很少有人会去怀疑

    调焦的精确度。其实 , 单镜反光式照相机或平视取景照相机 , 其

    镜头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 , 大都有令人满意的素质。发生这类问

    题的原因 , 绝大多数都是照相机的调焦系统有毛病。

    如何检查一台照相机的调焦系统是否正常呢 ?

    如果手边没有任何工具 , 可以这样作一个大致的判断 : 将调

    焦环拨在无限远处 , 选择 50 m 外一个有垂直线的目标

    电杆 )

    两个半圆中上下是否对准。如果是平视取景照相机 , 则看取景器

    中心两个影像是否重合。如果没有问题 , 再将调焦环旋转到较近

    ·13·

  • 的距离 , 比如 5 m 以内 , 对一个目标精确调焦。检查调焦环上指

    示的距离和实际距离是否吻合。一般说来 , 如果无限远正确 , 近

    距离也不会有问题。

    如果结果无误 , 也只能说对这台照相机的调焦系统作了一个

    初步的检查 , 还不能认为就可以用它拍出结像清晰的照片。还必

    须不怕麻烦 , 作一项更具关键意义的检查。

    这里需要两件小工具 : 一只倍数较高的放大镜

    一块 3 cm×7 cm 左右的毛玻璃

    将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 把镜头旋至最大光圈 , 对准界面

    清晰的任意目标

    误后 , 即不再动调焦环。将快门调节盘拨在“B”处 , 卷片上紧

    快门 , 用快门线释放快门并固定不令其关闭。然后打开照相机后

    盖 , 把毛玻璃的磨砂面紧贴在承片框上 , 用放大镜仔细察看目标

    在毛玻璃上的结像。如果结像的清晰度同取景器里的情况完全一

    致 , 这台照相机的调焦系统就视为正常 , 便可以用它拍出清晰的

    照片了。如果发现毛玻璃上的结像不清晰 , 则表明取景器结像与

    拍摄时的实际结像有差别。这多半是照相机调试不精细所致。对

    于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 , 发生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可能是 : ①反

    光镜角度变化 ; ②调焦屏位置不对。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调焦系

    统的光路 , 使之与实际拍摄光路不等长。换句话说 , 即你在取景

    屏上看见的影像并不就是实际落在胶片上的影像。取景屏上的影

    像调清楚了 , 落在胶片上的影像却并不清楚。这样的照相机必须

    重新调试后才能使用。

    平视取景照相机的调焦系统也可用类似的方法检查。

    六、检查快门

    粗略的检查快门的办法是 : 将快门调节盘放到“B”处 , 将

    光圈调节环调到一个小光圈的位置 f/ 16 )

    将镜头对着亮处缓缓卷片上快门 , 同时观察快门帘幕移动情况 ,

    ·23·

  • 注意两帘之间是否有缝隙。正常情况应是两帘有一定的重叠 , 不

    能有丝毫露光。再按下快门按钮不放 , 反光镜应立即抬起 , 快门

    完全打开 , 镜头的光圈则收缩到位。放开按钮 , 快门即关闭。然

    后依次将快门调到 1 s、1/ 2 s、1/ 4 s、1/ 8 s、1/ 15 s、1/ 30 s、

    1/ 60 s、1/ 125 s、1/ 250 s、1/ 500 s、1/ 1 000 s 各挡 , 依次卷片

    释放快门 , 仔细倾听声音并观察快门的开闭 , 看其速度是否依次

    加快。同时看反光镜是否迅速抬起并立即复位 , 声音和震动是否

    轻微 , 光圈是否在一瞬间收缩到位。快门速度由慢到快 , 可以看

    见两块帘幕横走

    窄。如果把光圈放在最大位置 f/ 2 )

    方 , 便可以从照相机后面看到随着快门速度的加快 , 在快门打开

    的一瞬间透过快门的光线似乎越来越暗。

    无论是布帘还是金属帘快门 , 帘幕都应十分平整、无变形。

    旋转快门调节盘时应感到挡位分明 , 定位无松动 , 转动时毫

    不拖泥带水。

    七、检查自拍器

    自拍器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照相机

    DC303、海鸥 DF—200 等 )

    DF—300 等 )

    器一般安装在照相机镜头右侧 , 为一小型扳手。拍照时 , 将扳手

    逆时针方向扳动 90°, 上紧自拍器发条 , 扳手即可停在这个位置

    上 , 然后再卷片上快门。当按下快门按钮以后 , 自拍扳手便会慢

    慢地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 同时响起轻微的吱吱声。8~12 s 之后 ,

    快门就会被触发。

    电子自拍器安装方式比较多样 , 由按钮或开关控制。它的延

    时时间一般设计为 10 s, 使用时伴有蜂鸣声或闪光或二者兼有 ,

    使用者可以借此掌握它的工作状况。

    自拍器的检查比较简单 , 主要看看它的延时时间是否达到了

    ·33·

  • 设计要求 , 启动快门是否可靠。机械式自拍器启动时 , 齿轮发出

    的声音应均匀 , 扳手回转的速度应稳定。这种自拍器使用次数有

    限 , 比较容易损坏。有时它的发条会变软 , 启动时有力量不足的

    现象 , 轻则使释放快门的速度减慢 , 重则导致中途停顿、不能释

    放快门。电子自拍器出毛病的可能性较小。

    八、检查计数器

    一般的计数器不必装胶卷即可检查其是否正常。将后盖打开

    一次再关好 , 计数窗里显示的胶卷张数应是 0 前的两格。卷片上

    快门一次 , 计数器应前进一格。将卷片释放快门的过程重复几

    次 , 应能见到计数器的数字逐次增加。打开后盖 , 计数器应立即

    回到起始位置。

    计数器有可能发生不计数或打开后盖不复位的故障。这虽然

    不影响摄影的效果 , 但会带来不方便。

    九、检查卷片过片系统

    对片道的要求是非常光洁平整 , 不能划伤胶卷 , 更不能阻滞

    胶卷的行走。检查片道的方法除了观察它的表面加工精度之外 ,

    最好的办法是装卷实拍 , 看胶卷在片道上走动有无阻滞之感 , 看

    显影之后的胶卷上有无划痕和漏光。同时也注意各画幅之间的间

    隔是否均匀 , 有无间隔过宽、无间隔或画幅重叠现象。

    装在后盖上的压板如果加工粗糙 , 最容易划伤胶片。压板的

    松紧也很重要 , 有些底片总有部分画面不够清晰 , 就有可能是压

    板的压力太小 , 不能把底片紧紧地平压在承片框上的缘故。一般

    可以用高倍放大镜仔细检查底片上每个画幅的边沿 , 正常时每个

    边的界面都应当非常清晰。如果每个画幅的某一个边

    左面那个边 )

    这时 , 可以把压板往上抬一抬 , 改变压板下的弹簧形状 , 增加一

    点压力再试拍看看。

    ·43·

  • 胶片在压板上是否完全平整 , 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又极其关

    键的问题 , 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成像的清晰水准。国外有的公司近

    年发明了一项技术 , 并已经把它用到了几款产品上

    X RTSⅢ )

    该装置通过压板上的气孔抽气 , 使胶片紧紧平贴在压板上 , 从而

    保证了胶片的完全平整。可见压板并不是一种可以小看的部件。

    十、检查附件连接部位

    把闪光灯装在照相机的闪光灯插座

    电 , 把照相机快门速度调在闪光同步速度上 , 把光圈开到最大

    f/ 2)

    处的白墙按下快门。这时 , 在快门开启的一瞬间 , 从后面应看见

    整个快门框被白墙的反光照亮。如果只有部分快门框被白墙的反

    光照亮 , 就说明闪光同步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 闪光灯发出的

    光线没有照射到整个画幅上 , 拍出的照片将有部分画面没有曝

    光。再取一根闪光连线 , 将一端插入闪光灯上的插孔 , 另一端插

    入照相机的闪光连线插孔 , 做同样的操作。如闪光灯能同步闪

    光 , 说明该连接口也是正常的。将闪光灯连线插入照相机上的插

    孔时应松紧适度 , 接触可靠。闪光灯应能轻松地装上闪光灯

    插座。

    快门线应能顺利旋进照相机的快门线孔 , 按压快门线时 , 快

    门应能可靠释放。

    不要忘了把照相机装到三脚架上 , 试试机底的三脚架螺母加

    工是否精细。

    各配套滤光镜以及遮光罩 , 都要能毫无障碍地装上镜头并

    卸下。

    十一、检查背带、皮套

    照相机的背带应结实并可以方便地调整长短。要特别注意背

    ·53·

  • 带同照相机的连接方式必须可靠。照相机的皮套应与照相机配

    套 , 松紧合适 , 内面有柔软的衬里 , 以保护照相机机身和镜头的

    表面。

    第六节 几种国产照相机

    一、凤凰 205

    凤凰 205 照相机可以作为平视取景照相机的代表。

    凤凰 205 照相机

    为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陆续推出凤凰 205A、B、D 等几种型号。这个系列的照相机由于

    设计合理、工艺优良、性能稳定可靠、镜头素质良好 , 而且特别

    经久耐用 ,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如果你不大在乎外观的时

    髦 , 希望花较少的钱 , 买一台适合学习摄影 , 并能拍出较高素质

    照片的照相机 , 凤凰 205 系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