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ÇÖÞ¾¼ÃÊ·Ñо¿µÄР샮열쳎 ꏛ햪 튪ꏝ ퟔ듓 20 쫀볍컥쇹쪮쓪듺럇훞쪷톧뿆탋웰틔살ꎬ뺭볃쪷뻍쫇웤훐뗄훘튪럖횧횮튻20 쫀볍 80 쓪듺틔뫳ꎬ퓚 럇훞쪷퇐뺿쟷폚컄뮯쿲뫍뫳쿖듺쿲쟩뿶쿂ꎬ럇훞뺭볃쪷퇐뺿훰붥쿝죫뗍마21 쫀볍틔살ꎬ퓚럇훞쪷톧뷧뫶쫓뺭볃쪷퇐 뺿뗄춬쪱ꎬ튻킩훆뛈뺭볃톧볒뾪쪼맘힢럇훞뺭볃쪷ꎬ쫔춼첽톰떱잰럇훞랢햹컊쳢뗄샺쪷룹풴ꎬ웤훐펰쿬ퟮ듳뗄쫇 쏼퓋쓦 톧쮵ꎬ헢킩퇐뺿놻돆ퟷ 럇훞뺭볃쪷ꎬ벯훐쳥쿖쇋뷼쓪살럇훞뺭볃쪷퇐뺿뗄탂뷸햹ꎬ쏷쿔폐뇰폚틔췹평럇훞쪷톧볒쯹 훷떼뗄럇훞뺭볃쪷퇐뺿뷼쓪살탋웰뗄헢막 럇훞뺭볃쪷퇐뺿뎱쇷ꎬ헛짤돶평얷쏀톧뷧쯹훷떼뗄럇훞쪷퇐뺿쏦쇙뗄퇏 훘컊쳢ꎬ벴맽폚맘힢훖ퟥ탔뇰뫍짭럝죏춬뗈훷쳢ꎬ떭뮯짵훁뫶쫓쇋럇훞쏦쇙뗄훁캪뷴웈뗄욶쟮뫍랢햹컊쳢폫듋춬쪱ꎬ 럇훞뺭볃쪷퇐뺿듦퓚훘튪좱쿝ꎬ폈웤쫇퇏훘뗍맀쇋럇훞죋퓚럇훞샺쪷뷸돌뗄쓜뚯탔ꎬ캴쓜돤럖벳좡럇훞쪷톧뷧쿠맘퇐 뺿돉맻ꏛ맘볼듊ꏝ 럇훞뺭볃쪷㬩⁔樍 쏼퓋쓦톧쮵㬩⁔樍 횳쏱틅닺㬩⁔樍 럇훞랢햹 ꏛ훐춼럖샠뫅ꏝK400 ꏛ컄쿗뇪쪶싫ꏝA ꏛ컄헂뇠뫅ꏝ 10071873⠩⁔樍 2019⤩⁔樍 01020512 ꏛퟷ헟볲뷩ꏝ 샮열쳎ꎬ헣붭쪦랶듳톧럇훞퇐뺿풺뢱퇐뺿풱 321004 20 쫀볍컥쇹쪮쓪듺ꎬ냩쯦ퟅ럇훞쏱ퟥ맺볒뛀솢ꎬ럇훞쪷ퟷ캪튻쏅톧뿆탋웰ꎬ뛸뺭볃쪷듓튻뾪쪼 뻍쫇웤훐뗄훘튪럖횧횮튻냫룶뛠쫀볍틔살ꎬ럇훞뺭볃쪷퇐뺿뺭샺쇋뻞듳뇤잨쳘뇰쫇 20 쫀볍 70 쓪듺틔살ꎬ맺볊럇훞쪷퇐뺿뗄훐탄훰붥평럇훞듳슽틆훁얷쏀뗘쟸ꎬ얷쏀톧헟퓚럇훞쪷퇐뺿훐뗄훷 떼뗘캻훰붥좷솢쫜떽얷쏀맺볒죋컄짧뿆쇬폲랢햹뗄펰쿬ꎬ럇훞쪷퇐뺿튲뾪쪼돶쿖컄뮯쿲뫍뫳 쿖듺쿲ꎬ퇐뺿헟룼뛠맘힢훖ퟥ탔뇰뫍ퟥ좺짭럝죏춬뮰쳢ꎬ뛸뷏짙맘힢컯훊닣쏦틲쯘ꎬ퓚헢튻놳뺰 쿂ꎬ럇훞뺭볃쪷퇐뺿퓚헻쳥뗄럇훞쪷퇐뺿훐훰붥뇟풵뮯ꎬ틔훁폚펢맺훸쏻쪷톧볒 A. G. 믴웕뷰쮹룐 ⠩⁔樍 럇훞뺭볃쪷퇐뺿⤩⁔樍 쯆뫵틑뺭쯀췶ꎬ쟒컞죋룐떽놯춴”。 2000 쓪잰뫳ꎬ럇훞뺭볃쪷퇐뺿훘탂쫜떽맘힢늻맽ꎬ퓚헢튻쪱웚뗄럇훞뺭볃쪷퇐뺿훐뻓폚훷떼 뗘캻뗄쫇훆뛈뺭볃톧볒ꎬ쯻쏇훷튪닉폃볆솿뺭볃톧뗄퇐뺿랽램뛔럇훞뺭볃랢햹맬벣쳡돶좫탂죏쪶ꎬ 늢쫔춼뷢쫍럇훞랢햹컊쳢뗄샺쪷룹풴ꎬ웤훐ퟮ뻟듺뇭탔뗄쫇낢컷쒪룱슳뗈죋쳡돶뗄 쏼퓋쓦쮵ꎬ헢킩퇐뺿놻돆ퟷ 럇훞뺭볃쪷ꎬ듺뇭쇋뷼쓪살럇훞뺭볃쪷퇐뺿뗄탂뚯쿲뷼쓪살돶쿖뗄헢킩럇훞뺭볃쪷퇐뺿돉맻퓚죋컄짧믡뿆톧쇬폲쫜떽맣랺맘힢ꎬ늢뛔컷랽맺볒뫍 맺볊ퟩ횯훆뚨뛔럇훞헾닟닺짺훘튪펰쿬퓚헢튻놳뺰쿂ꎬ럇훞쪷톧볒뾪쪼첽쳖헢킩퇐뺿쯹듦퓚뗄 컊쳢뫍좱쿝ꎬ랴쮼헢킩퇐뺿뛔폚뒫춳뗄럇훞뺭볃쪷퇐뺿뗄펰쿬폫쳴햽쿠맘퇐뺿돉캪뷼쓪살맺볊 럇훞쪷톧뷧뗄죈쏅뮰쳢횮튻놾컄퓚쫡샭뫍믘맋럇훞뺭볃쪷퇐뺿뗄퇝뷸싶싧믹뒡짏ꎬ첽쳖 훞뺭볃쪷퇐뺿탋웰뗄틢틥폫펰쿬ꎬ늢ퟅ솦럖컶헢킩퇐뺿쯹듦퓚뗄컊쳢ꎬ틔웚짮뮯컒쏇뛔맺췢럇훞뺭 · 5 0 2 · A. G. Hopkins 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0no. 2⠩⁔樍 2009⤩ⴳ㌹⢣갩崠告 p. 155.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 ias.zjnu.cnias.zjnu.cn/_upload/article/files/b9/73/8322ff2b...济史研究现状的认识。① 一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演进脉络 第一阶段,20

  • Upload
    others

  • View
    3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李鹏涛

    [摘 要] 自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史学科兴起以来,经济史就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在非洲史研究趋于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情况下,非洲经济史研究逐渐陷入低谷。21 世纪以来,在非洲史学界忽视经济史研究的同时,一些制度经济学家开始关注非洲经济史,试图探寻当前非洲发展问题的历史根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命运逆转”学说,这些研究被称作“新”非洲经济史,集中体现了近年来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明显有别于以往由非洲史学家所主导的非洲经济史研究。近年来兴起的这股“新”非洲经济史研究潮流,折射出由欧美学界所主导的非洲史研究面临的严重问题,即过于关注种族、性别和身份认同等主题,淡化甚至忽视了非洲面临的至为紧迫的贫穷和发展问题。与此同时,“新”非洲经济史研究存在重要缺陷,尤其是严重低估了非洲人在非洲历史进程的能动性,未能充分汲取非洲史学界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 非洲经济史;“命运逆转”学说; 殖民遗产; 非洲发展[中图分类号]K4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 2019) 01—0205—12

    [作者简介] 李鹏涛,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 321004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非洲民族国家独立,非洲史作为一门学科兴起,而经济史从一开始就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史研究经历了巨大变迁。特别是 20 世纪 70年代以来,国际非洲史研究的中心逐渐由非洲大陆转移至欧美地区,欧美学者在非洲史研究中的主

    导地位逐渐确立。受到欧美国家人文社科领域发展的影响,非洲史研究也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研究者更多关注种族、性别和族群身份认同话题,而较少关注物质层面因素,在这一背景下,非洲经济史研究在整体的非洲史研究中逐渐边缘化,以至于英国著名史学家 A. G. 霍普金斯感叹“( 非洲经济史研究) 似乎已经死亡,且无人感到悲痛”。①

    2000 年前后,非洲经济史研究重新受到关注。不过,在这一时期的非洲经济史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制度经济学家,他们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非洲经济发展轨迹提出全新认识,

    并试图解释非洲发展问题的历史根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西莫格鲁等人提出的“命运逆转”学说,这些研究被称作“新”非洲经济史,代表了近年来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动向。

    近年来出现的这些非洲经济史研究成果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对西方国家和

    国际组织制定对非洲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非洲史学家开始探讨这些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反思这些研究对于传统的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影响与挑战。相关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非洲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在梳理和回顾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演进脉络基础上,探讨“新”非洲经济史研究兴起的意义与影响,并着力分析这些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深化我们对国外非洲经

    ·502·① A. G. Hopkins,“The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0,no. 2( 2009) ,p. 155.

  • 济史研究现状的认识。①

    一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演进脉络

    第一阶段,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在 20 世纪上半叶,零星的非洲经济史研究成果已经出现。②

    不过,非洲经济史研究作为专业研究领域的兴起则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肯尼思·戴克的《尼日尔三角洲的贸易与政治》被认为是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著作。此后直至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史在非洲史学科发展中受到极大关注,这既是由于非洲国家独立的推动,同时也是为了驳斥帝国史学和

    社会科学现代化理论所主张的非洲社会缺少经济发展本土动力的观点。当时的非洲经济史研究深受卡尔·波拉尼的影响。波拉尼生平最后一部著作是关于 18、19 世纪的达荷美王国的研究,他认为非洲人的经济理性是欧洲的“舶来品”。③ 按照波拉尼的观点,尽管前殖民时代的西非地区也有繁荣的市场,以及后来的非洲经济学所说的“非正规经济”,但是前殖民时代非洲社会中的价格是由“互惠关系( reciprocity) ”或者“政府管理( administration) ”,而不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④ 这一时期的非洲经济史研究主要关注前殖民时代以及殖民时代非洲人的理性和主动性,而不是殖民政府

    和欧洲公司的经济活动,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驳斥波拉尼的观点。罗宾·劳和 A. G.霍普金斯的研究表明,前殖民时代达荷美的市场价格并非固定的,而是经历了较大波动。⑤ 其他一些早期著作也强调非洲人在经济变迁中的主动性,比如波莉·希尔关于加纳可可农,以及 A. G. 霍普金斯关于 19 世纪末尼日利亚商人将可可种植引入拉各斯周边地区的的历史研究。⑥

    第二阶段,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经济史研究重点从个体转向塑造经济行为的结构性因素。很大程度上由于对非洲民族国家独立之后发展状况的失望,非洲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殖民时代的

    经历。例如,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非洲前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被榨取的,而这些制度如何在殖民统治之下与资本主义“联结”起来。⑦ 依附理论的影响更大,它强调欧洲人在非洲大陆创造的只是一种“边缘”形态的资本主义,目的是输出资本,而非用于积累再投资。⑧ 与此同时,研究东部和南部非洲的非洲学家对于当时流行的“二元经济模式”提出批评。“二元经济模式”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

    ·602·

    《史林》1 /2019

    ③④

    经济史一直是我国非洲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涌现出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为《非洲通史》( 何芳川、宁骚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和《殖民主义史( 非洲卷) 》( 郑家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近年来的非洲经济史相关研究,主要参见舒运国、刘伟才:《20 世纪非洲经济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 舒运国:《国外非洲史研究动态述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6 期; 张忠祥: 《20 世纪非洲史学的复兴》,《史学理论研究》2012 年第 4 期; 张瑾:《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历程和视角》,《学术探索》2015 年第 6 期; 舒运国:《非洲人口史研究评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 4 期等。

    Allan McPhee,The Economic Revolution in British West Africa,London: Routledge,1926; E. W. Bovill,Caravans of the Old Sa-hara,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3; S. H. Frankel,Capital Investment in Africa: Its Course and Effect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38; C. W. de Kiewiet,A History of South Africa,Social and Economic,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1.

    Karl Polanyi,Dahomey and the Slave Trade: An Analysis of an Archaic Economy,Sea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6.Paul Bohannon,“The Impact of Money on an African Subsistence Economy,”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 19,no. 4

    ( 1959) ,pp. 491—503.Douglas C. North,“Markets and Other Allocation Systems in History: The Challenge of Karl Polanyi,”Journal of European Eco-

    nomic History,Vol. 6,no. 3( 1977) ,pp. 703—716; Robin Law,“Posthumous Questions for Karl Polanyi: Price Inflation in Pre-colonial Da-homey,”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33,no. 3( 1992) ,pp. 387—420.

    Polly Hill,The Migrant Cocoa-Farmers of Southern Ghana: A Study in Rural Capitali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3; A. G. Hopkins,“Innovation in a Colonial Context: African Origins of the Nigerian Cocoa- farming Industry,1880—1920,”inC. Dewey&A. G. Hopkins,eds. ,The Imperial Impact: Studies i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 and India,London: Athlone Press,1978,pp. 83—96.

    Emmanuel Terray,“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Segmentary Lineage-based Societies,”in Emmanuel Terray,ed. ,Marxism andPrimitive Societies: Two Studies,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1972,pp. 93—186.

    Walter Rodney,How Europe Underdeveloped Africa,Washington: Howard University Press,1972; Samir Amin,Neo-Colonialism inWest Africa,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1973.

  • ·阿瑟·刘易斯提出,一些非洲研究者将这一理论引入殖民时代非洲白人移民经济研究之中,强调欧洲移民主导的“现代”经济在本质上具有活力的,有别于停滞的、“传统的”非洲人生产。① 非洲经济史学家强调,南部和东部非洲的白人移民经济导致面向市场的非洲小农生产的出现,而殖民地国

    家压制非洲小农生产,为的是迫使非洲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为欧洲移民雇主提供充足的廉价劳

    动力。与此同时,围绕着南非资本主义与种族隔离制度之间关系,自由主义史学和激进主义史学也展开了激烈讨论。②

    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非洲经济史研究趋于细化,并开始受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非洲经济史研究,无论是非洲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史,还是非洲国家内部经济史研究都取

    得重要进展,尤其关注奴隶贸易、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农业以及前殖民时代以来非洲的企业家精神等。③ 这些研究成果多为微观研究或者主题研究,彼此之间关联较少。这些论著很少刊登在英美学界主要经济史刊物上,而是刊登在《非洲历史杂志》或者收录于非洲研究方面的系列丛书之中。反过来,以西方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史学家通常认定非洲经济史文献资料限制极大,非洲经济研究

    与人类学研究紧密交织在一起,因此很难以经济史家熟悉的方式进行研究。④ 不过,一些非洲史学家已经开始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围绕着财产权、交易理论、信贷保护、寻租和交易成本等主题展开研究。⑤

    总体而言,非洲经济史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逐渐陷入沉寂,很少出现富有影响的新观点,新研究成果数量大大减少。在非洲经济史研究领域,比较重要的宏观研究成果多出现于 20 世纪 80年代以前。⑥ 宏观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大多是由第一代非洲史学家在非洲国家独立初期完成的,除A. G. 霍普金斯于 1973 年出版的《西非经济史》外,拉尔夫·奥斯汀的《非洲经济史: 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出版于 1987 年,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史著作,而约翰·伊利夫于 1987年出版的《非洲贫穷史》,则是唯一一部由非洲史学家撰写的有关非洲贫困问题的著作。这些著作

    ·702·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William Arthur Lewis,“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Studies,Vol. 22,no. 2( 1954) ,pp. 139—191; W. J. Barber,The Economy of British Central Africa: A Case-Stud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n a Dualistic Society,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

    参见李安山:《论南非早期自由主义史学》,《西亚非洲》1993 年第 1 期;《南非近现代研究述评》,《世界历史》1994 年第 6期。

    Joseph Calder Miller,Way of Death: Merchant Capitalism and the Angolan Slave Trade,1730 —1830 ,Madison: Univ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6; E. W. Evans,David Richardson,“Hunting for Rents: the Economics of Slaving in Pre-Colonial Africa,”Economic HistoryReview,Vol. 48,no. 4( 1995) ,pp. 665—686; Osumaka Likaka,Rural Society and Cotton in Colonial Zaire,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Press,1997; Thomas Bassett,Peasant Cotton Revolution in West Africa,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Tom Forrest,The Ad-vance of African Capital: The Growth of Nigerian Private Enterprise,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1994.

    Patrick Manning,“The Prospects for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Is Today Included in the Long Run?,”African Studies Review,Vol. 30,no. 2 ( 1987) ,p. 53.

    A. G. Hopkins,“Property Rights and Empire-Building: The Annexation of Lagos,1861,”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 40,no. 4( 1980) ,pp. 777—798; Rod Alence,“The 1937—1938 Gold Coast Cocoa Crisi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ercial Stalemate,”African E-conomic History,Vol. 19( 1990—1991) ,pp. 77—104; Nimi Wariboko,“A Theory of the Canoe House Corporation,”African Economic His-tory,Vol. 26 ( 1998 ) ,pp. 141—172; Paul E. Lovejoy &David R. Richardson,“Trust,Pawnship and Atlantic History: the InstitutionalFoundations of the Old Calabar Slave Trade,”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 104,no. 2( 1999) ,pp. 332—355; Paul E. Lovejoy&David R.Richardson,“‘This Horrid Hole’: Royal Authority,Commerce and Credit at Bonny,1690—1840,”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45,no. 3 ( 2004) ,pp. 363—392; Gareth Austin,Labour,Land and Capital in Ghana: From Slavery to Free Labour in Asante,1807 —1956 ,Ro-chester: Ro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5.

    Patrick Manning,Slavery,Colonialis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ahomey,1640 —196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Patrick Manning,Francophone Sub-Saharan Africa,1880 —1985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Paul E. Lovejoy,Transformations in Slavery: A History of Slavery in Africa,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Fredrick Cooper,From Slaves toSquatters: Plantation Labour and Agriculture in Zanzibar and Coastal Kenya,1890 —1925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0; Fre-drick Cooper,On the Waterfront: Urban Disorde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k in Colonial Mombasa,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7; John Thornton,Africa and Africans in the Making of the Atlantic World,1400 —18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 试图理解非洲长期的经济发展和持续贫穷问题,并提出了较为宏大的观点。①

    非洲经济史研究到 20 世纪 90 年代之所以逐渐衰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随着学科分野日益明显,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学科分割日趋严重,计量史学在经济史学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一情况下,非洲这样的发展中地区的经济史,因为缺少正式出版数据,并且相关档案中缺少可

    量化数据,因此很少受到经济史学家的关注; 其次,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非洲史学家的关注点从物质因素转向文化因素,研究者更感兴趣的是欧洲人关于非洲社会的认知对

    于殖民政策的影响,更关注种族、性别和身份认同等话题,而不是物质因素; 再者,非洲经济史研究的衰败与同一时期的“非洲悲观论”密切相关,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经济陷入停滞,也削弱了非洲经济史研究受到的关注度。

    二 近年来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2000 年以后,非洲经济史研究重新受到关注。经济史研究在整个非洲史学科之中日趋边缘化的同时,一些关注非洲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家开创了全新类型的非洲经济史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十

    分广泛,不过都强调制度是发展问题的核心,这些研究被称作是“新”非洲经济史,其兴起背景主要包括:

    第一,经过长期的经济停滞,很多非洲国家经济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显著增长,这一增长势头一直持续到 2000 年以后。受此影响,人们开始讨论“崛起的非洲”,并从过去历史中探寻非洲当前发展的起源。与此同时,非洲贫穷问题极为严峻,并且在 21 世纪初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2005 年,在苏格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鲍勃·格尔多夫( Bob Geldof) 等西方知名人士提出“将贫穷变为历史”口号,他们极力推动西方国家民众关注非洲发展困境,一些非洲经济学家开始转向历史,试图理解当今非洲贫困问题的起源,例如杰夫里·萨克斯的《消灭贫穷》以及保罗·科利尔的《底层十亿人》等畅销书,极大地激发起西方国家民众对于非洲贫困问题的关注。②

    第二,全球经济史日益受到关注。自彭慕兰的《大分流》出版以来,全球经济史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学者开始关注贫穷和国家财富问题,不过最初主要针对欧洲和亚洲。③ 随着全球经济史研究的兴起,非洲在全球经济体系变迁进程中的地位开始受到关注。例如,尼日利亚裔学者约瑟夫·伊尼克里强调,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非洲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推动了英国国内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尽管伊尼克里关注大西洋奴隶贸易和美洲的非洲奴隶制度,但是他尤其强调西非对于大西洋世界其

    他地区经济变迁的影响。④

    第三,由于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推动非洲国家采取的结构调整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因而促使这

    些机构的发展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市场和公共机构在非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找回国家”开始成为发展政策的“流行语”。⑤ 发展政策开始关注治理问题,强调

    ·802·

    《史林》1 /2019

    A. G. Hopkins,An Economic History of West Africa,London: Routledge,1973; Ralph A. Austen,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Dependency,London: James Currey,1987; John Iliffe,The African Poor: A Histor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Jeffrey D. Sachs,The End of Poverty: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Time,New York: Penguin Books,2006; Paul Collier,The Bot-tom Billion: Why the Poorest Countries are Failing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彭慕兰:《大分流: 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戴维·兰德斯: 《国富国穷》,门洪华译,新华出版社 2010 年版。

    Joseph Inikori,African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England: 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Joseph Inikori,“Africa and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Western Africa,1450—1850,”Journal ofGlobal History,Vol. 2,no. 1( 2007) ,pp. 63—86.

    Peter B. Evans,et. al. ,ed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World Bank,Governanceand Development,Washington: World Bank,1992; 关于结构调整政策,参见舒运国: 《失败的改革———20 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结构调整评述》,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 制度和组织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制度经济学家强调“好的”制度能够为投资提供重要刺激,而不适合或者“弱”制度导致公共投资被用于政治目的,滋生腐败,并且可能引发内乱。①

    下文对三种代表性研究进行简要评述。在“新”非洲经济史研究之中,尤其以达隆·阿西莫格鲁等人提出的“命运逆转”学说影响最大,它不仅引发了有关非洲贫穷问题历史根源的热烈讨论,而且凸显了历史经验对于理解当代非洲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尽管之前很多学者强调殖民主义对于非洲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但是在“命运逆转”学说提出之后,殖民主义与非洲经济发展关系问题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此外,经济学家还运用计量经济研究方法对诸如族群形成、奴隶贸易这样的非洲经济社会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1.“命运逆转”学说2002 年,达隆·阿西莫格鲁等人发表《命运的逆转》一文。② 阿西莫格鲁强调,遭受欧洲殖民的

    世界部分地区在 1500 年是相对富庶且人口较为稠密,到 1995 年变得较为贫穷。而 1500 年相对贫穷的的地区,到 1995 年则是相对富庶的。他们认为这一“命运逆转”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贫穷和富裕国家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制度。美洲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在 1500 年曾经相对贫穷,人口分布稀疏,并且城镇化程度也较低。这些条件使得欧洲人定居成为可能,欧洲人在这里创立了适合制度,并刺激投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非洲和亚洲在 1500 年是相对较为富裕的,从而阻碍了白人定居。亚洲和非洲较大规模的人口能够抵抗欧洲人入侵,并且这里的流行病肆虐导致欧洲人较大规模的死亡。在这些地区,欧洲人的存在或者是边缘的,因此没有生产效率的制度得以继续存在,或者是采取殖民统治形式,从而导致榨取型( extractive) 经济控制,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明显例证,它导致非洲人口大幅减少,并且助长了不利于长远发展的制度的形成。阿西莫格鲁认为,欧洲殖民者建立移民型或者榨取型制度,其关键在于不同地区的欧洲移民死亡率差异。③

    阿西莫格鲁通过制度的不同特性来解释命运逆转的因果联系,并且认为这一制度的不同特性与欧

    洲人在世界范围内的定居差异密切相关。“命运逆转”学说在当代西方经济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不过,一些非洲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

    对这一理论提出激烈批评: 第一,白人移民死亡率的解释力有限。有学者认为,1815 年至 1948 年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以及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经济发展潜力方面之所以存在较大差异,与其说是因为

    政府类型,不如说是因为自然禀赋、人力资源以及获取国际市场机会等因素所造成。④ 亚非国家发展差异不能单纯归因于白人移民死亡率这一因素。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同样影响制度的形成。有的地区容易形成种植园,而有的地区则是小农经济,不同情况都与社会制度的形成密切相关。不同制度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与非制度性因素也存在千丝万缕联系,这应当放到具体情况之中加以分析,以反映不同案例的特殊性。⑤

    第二,殖民地分类标准。早在 19 世纪中叶,约翰·斯图亚特·米尔曾经将殖民地划分为白人

    ·902·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Paul Mosley,“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Sub-Saharan Afric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Vol. 7,no. 5( 1995) ,pp. 685—706; Robert Wade,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Daron Acemoglu,et. al.,“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17,no. 4( 2002) ,pp. 1231—1294.

    Daron Acemoglu,et. al.,“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AmericanEconomic Review,Vol. 91,no. 5( 2001) ,pp. 1369—1401.

    Patrick O’Brien,“Colonies in a Globalizing Economy,1815—1948,”in Barry Giles,William R. Thompson,eds. ,Globalizationand Global History,London: Routledge,2006,pp. 224—265.

    Catherine Boone,“Property and Constitutional Order: Land Tenure Reform and the Future of the African state,”African Affairs,Vol. 106,no. 425( 2007) ,pp. 557—586; Sara Berry,“Debating the Land Question in Africa,”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Vol. 44,no. 4( 2002) ,pp. 638—668.

  • 移民的先进殖民地,以及“野蛮人”居住的未开化殖民地。① 到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不同国家的内部差异,区分人口过多和人口较少地区,以及种植园飞地和“农民”农业生产。到20 世纪 60 年代非洲史学科确立以后,米尔的殖民地划分标准已经被更准确的划分标准所取代。非洲史研究通常将非洲殖民地划分为移民型、特许型和贸易型等三种类型,南非、比属刚果和尼日利亚分别为主要代表。阿西莫格鲁显然无视这一基本划分,将所有的非洲殖民地都视作“榨取型”,并且认为这一榨取型体制助长了非生产性制度。这一说法显然歪曲了历史事实,忽视了非洲也存在白人移民定居殖民地。阿西莫格鲁等人将殖民地分为白人定居的“生产性”殖民地,以及白人统治者对于土著社会进行统治的“榨取型”殖民地,这与现有研究并不相符。他们的这一分类标准在非白人定居的非洲殖民地历史方面同样存在问题。例如,在尼日利亚这样的贸易型殖民地,非洲人主导的经济作物生产取得极大成功,这与阿西莫格鲁所说的非白人移民殖民地建立榨取型体制并强

    化非生产性制度的说法不相符。②

    第三,阿西莫格鲁忽视了重商主义和现代形式的帝国主义的区别。奥拉·奥尔森认为,生产性和剥削性制度之间的差别在 1500 年并不存在。到 19 世纪末,医学发展已经消除了欧洲人定居的某些限制因素,疾病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是殖民政府针对非洲制定政策的重要限制因素。而且,1500 年和 19 世纪这两个时代差异非常大,因此这两个时代的发展轨迹不是由白人移民死亡率这一变量单独驱动。相反,这两个不同时代催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制度遗产。奥尔森在对这些遗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殖民统治持续时间对于制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不利于经受过漫长殖民统治的国家在独立之后维持民主政府。在第二次帝国主义浪潮中建立的殖民地,很可能确立相对较弱的制度,却有更大机会建立民主政府。奥尔森认为,持久制度的建立需要漫长时间,而现代帝国主义传播自决和公民权观念的速度远远超出帝国主义

    代理人的预想。印度将持久性和自由观念结合起来,而非洲尽管与欧洲长期接触,但经历现代殖民统治的历史较短,这对非洲发展造成双重危害。具体来说,同欧洲的长期接触,未能消除没有生产效率的制度; 而现代殖民统治时期相对较短,则意味着非洲殖民地没有时间建立现代制度。③

    第四,阿西莫格鲁所依据的人口数据的可信度有限。阿西莫格鲁认为 1500 年的非洲和亚洲人口较多并且较为富庶,而美洲和澳大利亚则是人口稀疏、相对贫穷的。美洲和澳大利亚早期史研究不断修正这两个地区的人口估计。在白人定居之前的澳大利亚土著人口数量从 15 万至 30 万被修正为 100 万至 150 万之间。④ 哥伦布抵达之前的美洲人口数据也被改写为 1 亿。⑤ 而阿西莫格鲁运用的前殖民时代的非洲人口数据同样是有问题的,这些数据是大致估算而成的。事实上,关于前殖民时代非洲人口,可以依赖的研究相对较少。约翰·索顿曾经运用基督教洗礼记录来估算 17 世纪刚果人口,是非洲人口史研究的开创性研究,类似研究此后很少出现。⑥ 现有研究表明,非洲总体上是土地富余地区,而非人口稠密地区,人地比例直至 20 世纪才发生显著变化。

    2. 族群与非洲发展近年来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尤其关注族群这一社会制度对于非洲发展的重要影响。威廉·伊斯

    ·012·

    《史林》1 /2019

    ②③

    ⑤⑥

    Eileen P. Sullivan,“Liberalism and Imperialism: J. S. Mill's Defense of the British Empire,”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Vol. 44,no. 4( 1983) ,pp. 599—617.

    A. G. Hopkins,“The New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0,no. 2 ( 2009) ,pp. 168—169.Ola Olsson,“Unbundling Ex-colonies: A Comment on Acemoglu,Johnson,and Robinson,2001,”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

    Goteborg University,no. 146( 2004) ; Ola Olsson,“On the Institutional Legacy of Mercantilist and Imperialist Colonialism,”Working Papersin Economics,Goteborg University,no. 247 ( 2007) .

    Noel G. Butlin,Our Original Aggression: Aboriginal Populations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1788 —1850 ,Sydney: George Allen,Unwin,1983.

    查尔斯·曼:《1491: 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胡亦南译,中信出版社 2014 年版。John Thornton,“Demography and History in the Kingdom of the Kongo,1550—1750,”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18,

    no. 4( 1977) ,pp. 507—530.

  • 特利和里弗·莱文认为,族群多样性的跨国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公共政策、政治制度的差异,而这些是影响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称,非洲族群多样性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族群多样性阻碍了必要的公共物品供给,因为不同族群之间很难围绕着对社会所有成员都有益的政策达成共识。不同族群之间经常为了资源寻租而展开竞争,容易滋生腐败,引发国内冲突,最终导致教育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他们得出结论称,非洲之所以与东亚存在巨大的增长差异,其中的 25%至 40%是由族群多样性所造成。①

    尽管伊斯特利和莱文认为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导致族群分裂,但是他们并未对族群的历史

    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皮埃尔·昂格勒贝围绕族群碎片化展开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称,倘若当代制度与土著制度保持一致,将更有效促进发展,因为较高程度的一致性有助于增强政府合法性,并推

    行有助于发展的制度。而较低程度的一致性则会导致相反结果,引发恩庇政治的滋生,催生出偏狭的地方主义、侍从主义和腐败。昂格勒贝认为,族群碎片化对于非洲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质量并无太大影响。一个社会可以在族群上是同质的,但仍然是失序的,因此无法坚持法治,并且很难形成进步的制度。非洲较为糟糕的经济表现与弱制度之所以联系密切,主要原因是非洲国家合法性极低,而其根源在于殖民列强在瓜分非洲时期任意划定非洲边界。②

    佩莱·阿勒鲁普和奥拉·奥尔森试图解释全球范围内族群多样性的决定性因素。③ 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任何两个随机选择的个人属于不同族群的可能性,在韩国为 0. 2%,在乌干达则是93%,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 为回答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对族群做出概念界定:“一个群体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历史或者祖先,通常是与某块故土或者开拓性的移民迁徙联系起来,并且通过语言、宗教和共同习俗而实现联合。”他们的核心观点是,在从发源地东非迁徙到非洲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人类逐渐形成狩猎和采集社会,而碎片化构成这一分散过程的基本特征。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族群的形成主要是为了获取公共产品,例如安全保护以及行为道德准则,这些公共产品维持

    着群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然而,在前工业化时代,公共产品很难是远距离提供的。构成群体团结基础的组织和控制体系依赖于成员之间的地理接近。随着人口迁徙并逐渐远离人类起源的中心地区,最初使得不同群体实现团结的公共产品,只能随着新的族群认同的形成才有可能重新创造出

    来。族群多样性与古老历史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当今世界最大程度的族群多样性出现在非洲。阿勒鲁普和奥尔森强调,定居农业的兴起为中央政府的建立创造可能。这些国家更青睐于同

    质性而非多样性,因为它们需要创造共性,从而为公共产品供应奠定基础。人口的集中减少了孤立,并推动国家的形成,因此导致族群多样性程度的降低。随着民族国家在近代西方的兴起,这一趋势相应地达到顶点。然而在非洲,诸多条件导致权力集中化变得十分困难,国家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而且,欧洲民族国家在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它们并无在这些殖民地创造同质性的动机; 相反,它们在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所追求的是“分而治之”的统治方式,因为这是控制殖民地的有效途径。阿勒鲁普和奥尔森虽未将他们的分析与当今非洲的公共产品供给联系起来,但他们在强调族群碎片

    化古老特征的同时,也强调殖民统治对于族群碎片化的影响。经济学家的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族群与非洲发展之间的历史联系。不过,这些研究

    也存在严重问题: 第一,它们忽视了近年来非洲族群研究的最新成果。自 20 世纪 80 年代“传统的发明”概念提出后,大量的非洲族群研究强调族群或者“部落主义”并非固化的、原生的制度,而是

    ·112·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William Easterly,River Levine,“Africa's Growth Tragedy: Policies and Ethnic Division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12,no. 4( 1997) ,pp. 1203—1250.

    Pierre Englebert,“The Modern Impact of Precolonial Centralization in Africa,”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Vol. 12,no. 3( 2007) ,pp. 185—234; Pierre Englebert,“Pre-colonial Institutions,Post-colonial Stat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ropical Africa,”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Vol. 53,no. 1( 2000) ,pp. 7—36.

    Pelle Ahlerup,Ola Olsson,“The Roots of Ethnic Diversity,”Working Papers,Goteborg University,no. 281 ( 2007) .

  • 社会建构的产物,殖民统治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① 这印证了昂格勒贝、阿勒鲁普坚持的族群在殖民时代的巩固和形成的观点。然而,“传统的发明”概念此后遭遇挑战,很多非洲史学家批评所谓“传统的发明”概念过于简单机械。② 在殖民者试图实现族群固化的同时,非洲人也参与了这一进程。而且,“传统”并不是通过唤起而产生的,而是源自于前殖民时代的非洲社会制度,并且在殖民统治时期不断发生演变。某些族群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前殖民时代,并且被殖民统治所强化; 另一些族群认同在前殖民时代并未存在,即便到殖民统治时期仍然如此。③

    第二,它们忽视了近年来非洲史有关人口密度、族群和国家建构的研究。前殖民时代的非洲的确存在较大规模的国家,但这些更多是特例。④ 制度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忽视了非洲史学界相关研究。非洲史学研究通常认为,由于人口相对于资源而言较少,或者由于土地过于贫瘠而无法长期定居,非洲因此维持着较低的土地—劳动力比率,容易导致土地粗放利用。⑤ 人口通常会迁徙或者至少是从中心地带分散开来,以至于确立中央政府的机会受到削弱甚至被消除。分散的人口很难成为征税对象,也无法为大众市场提供基础。一些非洲史学家在个案研究基础上对于这一观点进行提炼和完善。⑥ 当前的非洲史学强调,发展政策制定在考虑族群假定时,必须以单个案例为基础,应避免制定笼统地以整个大陆为对象的政策。⑦ 非洲史研究所揭示出的历史图景远比新制度史学更为复杂。

    第三,它们并未充分关注相关的历史证据。族群只是身份认同的一种衡量标准,并非身份认同的全部。群体凝聚力同时也有其他的身份标准,包括经济利益和宗教归属,从而创造出多种的忠诚感。所谓的族群碎片化导致没有生产效力的制度的观点,必须同时证明其他导致联合的因素和行为动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族群、语言和宗教变量很难与地理禀赋和政治进程等影响因素完全割裂。⑧

    3. 奴隶贸易非洲与外部世界的奴隶贸易是非洲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内森·纳恩关注这所导致的非洲大

    陆命运逆转。⑨ 纳恩的出发点与阿西莫格鲁相似,同样认为 1500 年以前的非洲与其他“相对繁荣”的地区并无太大差别。内森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生产者和劫掠者的比例,划分出低生产均衡和高生产均衡这两种模式。非洲与外部世界的奴隶贸易催生出非生产性的、榨取型制度,而殖民统治时期的土地剥夺和强制劳动导致这一非生产性制度长期持续存在。纳恩利用奴隶贸易运输以及有关奴

    ·212·

    《史林》1 /2019

    ④⑤⑥

    ⑦⑧

    E. 霍布斯鲍姆、T. 兰格主编《传统的发明》,顾杭等译,译林出版社 2004 年版; Leroy Vail,ed. ,The Creation of Tribalism inSouthern Africa,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Thomas Spear,“Neo-traditionalism and the Limits of Invention in British Co-lonial Africa,”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44,no. 1( 2003) ,pp. 3—27.

    Terence O. Ranger,“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Revised,”in Terence O. Ranger,Olufemi Vaughan eds. ,Legitimacy and the Statein Twentieth-Century Africa,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1993,pp. 62—111.

    Justin Willis,“‘Hukm’: the Creolization of Authority in Condominium Sudan”,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46,no. 1( 2005) ,pp. 29—50; Dorothy L. Hodgson,“Taking Stock: State Control,Ethnic Identity and Pastoralist Development in Tanganyika,1948—1958,”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41,no. 1 ( 2000 ) ,pp. 55—78; Pius S. Nyambara,“Madheruka and Shangwe: Ethnic Identitiesand the Culture of Modernity in Gokwe,Northwestern Zimbawe,1963—1979,”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43,no. 2 ( 2002 ) ,pp. 287—306.

    John Thornton,Africa and Africans in the Making of the Atlantic World,1400 —1800 ,pp. 102—107.John Iliffe,Africans: The History of a Continen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Gareth Austin,“Resources,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South of the Sahara: Revising the Factor Endowments Perspective on African

    Economic Development,1500—2000,”Economic History Review,Vol. 61,no. 3( 2008) ,pp. 587— 624.Marcel Fafchamps,Market Institutions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ory and Evidence,Cambridge: MIT Press,2004.Daniel N. Posner,“Measuring Ethnic Fractionalization in Africa,”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 48,no. 4 ( 2004 ) ,

    pp. 849—863.Nathan Nunn,“Historical Legacies: A Model Linking Africa's Past to Its Current Underdevelopment,”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

    nomics,Vol. 83,no. 1( 2007) ,pp. 157—175; Nathan Nunn,“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frica's Slave Trad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23,no. 1( 2008) ,pp. 139—176.

  • 隶所属群体的档案数据,估算出各非洲国家在非洲奴隶贸易过程中奴隶输出数量,并运用经济模型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他得出结论称,非洲不发达根源于奴隶贸易以及随后的榨取型经济。纳恩认为,当今非洲最贫穷国家,曾经是奴隶输出最多的地区。不仅如此,奴隶贸易阻碍了更为广泛的族群认同的形成,也妨碍了更大规模国家的出现。在奴隶贸易之前,很多非洲社会处于高度发展均衡( high development equilibria) 状态,在奴隶贸易过程中,外部榨取降低了生产性活动的回报,导致高生产均衡的消失,而陷入独特的低生产均衡; 随着非洲社会实现新均衡,个人由生产性活动转而

    从事非生产活动。在外部榨取阶段结束后,低生产均衡致使非洲社会很难发展出更有效率的高生产均衡,因而独立后的非洲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因此,非洲发展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渗透,而是由于“错误”类型的资本主义所导致。①

    纳恩试图通过奴隶贸易来揭示非洲所经历的命运逆转。不过,他的分析与史实也存在一定出入。在区分出售奴隶与不出售奴隶的地区时,他将欧洲人购买奴隶的行为与正式的殖民统治画上等号,这显然并不符合事实。非洲史学家约翰·索顿有关非洲奴隶贸易时期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关系研究表明,欧洲人并不具备充足的经济或者军事手段来迫使非洲头领出售奴隶。例如,贝宁和刚果( Kongo) 王国虽然曾经向葡萄牙出售奴隶,但是后来限制甚至停止出售奴隶。贝宁大约于 1550年停止,而刚果王国是到 17 世纪早期。②

    三 总体评价

    1.“新”非洲经济史的缺陷第一,数据资料存在问题。这些“新”非洲经济史研究是由经济学家所推动的,主要采用计量方

    法。然而,缺少可靠数据是非洲经济史研究所面临的最根本挑战。可靠数据资料的缺失影响到对于关键事件的评价,例如奴隶贸易以及殖民地经济发展。这些“新”非洲经济史研究大量运用殖民档案进行定量分析。然而,这些档案数据通常是整个殖民地层面的,并未区分同一殖民地内部不同地区的差异; 由于殖民政府更关注白人移民活动、经济作物生产或者城镇劳工,因此未能超出殖民权威的有限范围。③ 近年来的非洲经济史研究日益强调“自下而上”地研究,试图发掘个人或者家庭层面数据。④ 例如,传教站有关皈依者结婚年龄的档案记载,可研究殖民时代人口和社会趋势变迁。⑤ 殖民地士兵和警察档案登记有非洲人身高体重数据,可用于分析非洲社会生活水平变化。⑥

    ·312·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①②③

    A. G. Hopkins,“The New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5,no. 2( 2009) ,p. 166.John Thornton,Africa and Africans in the Making of the Atlantic World,1400 —1800 ,pp. 110—111,125.Ewout Frankema,“Colonial Taxatio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in British Africa,1880—1940,”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

    ry,Vol. 48,no. 1 ( 2011 ) ,pp. 136—149; Ewout Frankema and M. van Waijenburg,“Structural Impediments to African Growth? New Evi-dence from Real Wages in British Africa,1880—1965,”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 72,no. 4 ( 2012 ) ,pp. 895—926; Leigh Gardner,“Decentralization and Corrup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vidence from Tax Collection in British Colonial Africa,”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Vol. 25,no. 2( 2010) ,pp. 213—236; Morten Jerven,“African Growth Recurring: An Economic History Perspective on Af-rican Growth Episodes,1690—2010,”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Vol. 25,no. 2 ( 2010) ,pp. 127—154.

    E. Huillery,“The Impact of European Settlement within French West Africa: Did Pre-Colonial Prosperous Areas Fall Behind?”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Vol. 20,no. 2( 2011) ,pp. 263—311; Gareth Austin &B. van Leeuwen,“The Biological Standard of Living inEarly Nineteenth-Century West Africa: New Anthropometric Evidence for Northern Ghana and Bukina Faso,”Economic History Review,Vol. 65,no. 4( 2012) ,pp. 1280—1302; A. Moradi,“Towards an Objective Account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in Colonial Kenya: A Study ofStature in African Army Recruits and Civilians,1880—1980,”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 69,no. 3( 2009) ,pp. 719—754; Johan Fou-rie,“The Remarkable Wealth of the Dutch Cape Colony: Measurements from Eighteenth-Century Probate Inventions,”Economic History Re-view,Vol. 66,no. 2( 2013) ,pp. 419—448.

    Shane Doyle,“Population Decline and Delayed Recovery in Bunyoro,1860—1960,”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41,no. 3( 2000) ,pp. 429—458.

    Joerg Baten,Mathias Blum,“Growing Tall but Unequal: New Findings and New Background Evidence on Anthropometric Welfarein 156 Countries,1810—1989,”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Vol. 27,Supplement Issue1( 2012) ,pp. 65—85.

  • 不过,非洲土著人口生活的相关信息通常较难在这些档案文献中体现出来,因此有关殖民地经济活

    动的数量估计通常会忽视这一群体,而这往往导致对于殖民地经济活动、生产总量和社会财富分配的错误估计。①

    第二,这些新经济史研究依赖于简单化的历史解读。欧洲海外帝国延续了五百多年,但是除了非洲大陆边缘地区之外,欧洲殖民统治在非洲只存在大约半个多世纪。“命运逆转”学说所关注的实际上是非洲的前殖民时期。近年来的非洲史研究揭示出,前殖民时代并非停滞的,而是发生了重要的制度变迁。在 19 世纪的非洲,从奴隶贸易向合法贸易的转变导致生产要素重组,并引发了重要的制度变迁。寻常的非洲家庭在历史上首次参与出口品生产; 一些地区开始融入新经济之中,这些地区的土地开始变得稀缺; 工资劳动力逐渐取代奴隶身份地位。制度变迁在殖民统治之下仍在持续,但这并非阿西莫格鲁等人所认为的,仅仅是对于殖民政策的回应。例如在贸易型殖民地,殖民统治确立过程中伴随着殖民者与非洲当地社会的冲突与妥协,制度变迁不只是外生的,同时也是

    非洲人自身主动性的结果。②

    非洲史学家对于“新”非洲经济史研究持怀疑态度,批评“新”非洲经济史所勾勒出的历史是机械的、简单化的,一些“新”非洲经济史研究似乎“是为了炫耀自身所掌握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而不是为了将差异因素纳入具体历史环境之中加以考察”。③ 非洲史学家强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塑造发展模式,而经济学家将这一复杂性简化为可以检验和证伪的单一变

    量。④

    第三,这些“新”非洲经济史研究未能关注非洲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这其中较重要主题有,南部非洲的地区流动性、殖民地国家和欧洲人农业; 国家干预与非洲人农业; 西非地区的生活成本,西非地区的银行信贷和货币; 殖民时代非洲的欧洲人农业和矿业,南部非洲制造业。⑤ 由于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非洲历史研究国际杂志》《非洲历史杂志》和《南部非洲研究杂志》等刊物,而不是西方主要的经济史刊物,因此很少受到西方经济史学界关注。然而,这些研究探讨的正是当今的非洲经济史研究涉及较多的话题,例如国家的有限能力、非洲人的历史能动性、白人移民制度和生活标准等。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新”非洲经济史表现出明显的“欧洲中心论”,它所勾勒的世界是由欧洲人所塑造和重塑的,而忽视了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民众在历史变革进程中的作用。按照“新”非洲经

    ·412·

    《史林》1 /2019

    Gareth Austin,“The‘Reversal of Fortune’Thesis and the Compression of History: Perspectives from African and ComparativeHistor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Vol. 20,no. 8 ( 2008) ,pp. 996—1027.

    A. G. Hopkins,“The‘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ritain's First Development Plan for Afri-ca,”in Robin Law,ed. ,From Slave Trade to Legitimate Commerce: The Commercial Transi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West Africa,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pp. 240—264.

    James Fenske,“The Causal History of Africa: Replies to Jerven and Hopkins,”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Vol. 26,no. 2( 2011) ,p. 129.

    Johan Fourie,Stefan Schirmer,“The Future of South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Vol. 27,no. 1( 2012) ,p. 116.

    Wiseman Chijere Chirwa,“Alomwe and Mozambican Immigrant Labor in Colonial Malawi,1890—1945,”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Vol. 27,no. 3( 1994) ,pp. 525—550; Wapulumuka Oliver Mulwafu,“Soil Erosion and State Intervention into theEstate Production in the Shire Highlands Economy of Colonial Malawi,1891—1964,”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n Studies,Vol. 28,no. 1( 2002) ,pp. 25—43; Victor E. M. Machingaidze,“Agrarian Change from above: The Southern Rhodesia Native Land Husbandry Act and Af-rican Respon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Vol. 24,no. 3( 1991) ,pp. 557—588; Ayodeji Olukoju,“Nigeria's Coloni-al Government,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Currency Crisis of 1916—192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Vol. 30,no. 2( 1997) ,pp. 277—298; Ian Phimister,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Zimbabwe: 1890 —1948 ,London: Longman,1988; Alan Jeeves&Jonathan Crusch,eds. ,White Farms,Black Labor: The State and Agrarian Change in Southern Africa,1910 —1950 ,London: James Cur-rey,1998.

    Erik Green,Pius Nyambara,“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 History: Perspectives from the African Frontier,”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 History,Vol. 30,no. 1( 2015) ,p. 73.

  • 济史的观点,欧洲人在对非洲殖民地取得领土控制之前的 19 世纪就已实行殖民统治,这显然与史实不符。即便是在殖民统治之下,殖民者虽然试图诱使或者逼迫非洲民众从事特定类型的经济活动或者生产特定农作物,但是非洲社会仍能予以抵制。无论是白人移民经济居于主导地位的殖民地,还是非洲人农业生产占居优势地位的殖民地均是如此。在非洲土著农业生产占居主导地位的殖民地,殖民统治者逐渐认识到非但没有必要压制,而且应当推动非洲人的农业生产。正是基于这一原因,英国殖民者在西非殖民地承认了非洲人的经济优势地位。任何有关非洲经济史的解释,首先必须承认非洲社会的能动性,充分意识到非洲社会具备塑造自身经济命运的能力。

    2.“新”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意义尽管近年来的这股“新”非洲经济史研究潮流存在较大缺陷,但它对于非洲史研究的意义和影

    响毋庸置疑:

    首先,它推动非洲史研究重新关注极为紧迫的贫穷和发展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非洲史研究中心经历了从非洲大陆向欧美地区的转移。这一空间转移对非洲史研究的内容、主题和方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身处欧美高校的非洲史研究者,尤其注意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对话,再加上非洲史研究资料相对匮乏,因此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突破,愿意接受西方人文社科领域最

    新研究方法和思路。在这一背景下,非洲史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妇女史、家庭史、医学史、城镇史、文化史和环境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有些领域还涌现出在西方学术界备受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非洲史研究深受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后现代转向和文化转向的影响,更加关注种族、族群和性别等认同因素,而较少关注物质因素在历史变迁进程中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史和文化史愈发成为非洲史研究的热门领域,而经济史研究日益受到冷落。① 正因为如此,“新”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推动非洲史学界重新重视贫穷与发展问题。毕竟非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贫穷和发展仍然是非洲国家和社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面临的严峻挑战。其次,它表明历史视角对于理解非洲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逐渐意

    识到制度在非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同时只是将非洲历史看作是理解非洲当前发展问题的背

    景因素。经济学家通常将 1960 年作为研究分析的时间起点,只关注当代非洲发展。以加纳为例,随着它逐渐从长期经济衰退中复苏过来,因而时常被认为是非洲发展相对较为成功的案例,并归功

    于世界银行所推动的“结构调整政策”。然而,正如经济史学家加雷斯·奥斯汀所强调的,包括加纳在内的非洲国家当代发展只有放到 1800 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史轨迹之中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② 经济学家和非洲史学家希望从历史角度理解非洲贫困问题,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例如近年来大

    量研究关注生活水平与人口、国家能力、财政政策以及人力资本形成等问题。③

    再者,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非洲史的阶段划分问题。近年来的非洲史研究较多关注非洲现代史,尤其是 20 世纪历史,较少关注前殖民时代历史,这种“唯今主义( presentism) ”严重影响到非洲史研究的深化。“新”非洲经济史研究强调从历史“长时段”理解非洲发展和贫穷问题,打破了前殖民、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历史分割,有助于深入认识非洲历史的断裂与延续。④

    最后,“新”非洲经济史研究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非洲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之间严重的学科隔阂,从而推动非洲经济史研究实现复兴。2014 年,经济史领域重要刊物《经济史评论》刊发

    ·512·

    非洲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

    ①②③

    李鹏涛:《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英美学界的殖民时期非洲史研究述评》,《世界历史》2015 年第 5 期。Gareth Austin,Labour,Land and Capital in Ghana.Morten Jerven,“African Growth Recurring: An Economic History Perspective on African Growth Episodes,1690—2010,”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Vol. 25,no. 2 ( 2010 ) ,pp. 127—154; Ewout Frankema,Morten Jerven,“Writing History Backwards or Side-ways: Towards a Consensus on African Population,1850—2010,”Economic History Review,Vol. 67,no. 4( 2014) ,pp. 907—931.

    Richard Reid,“Past and Presentism: The‘Precolonial’and the Foreshortening of African History,”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2,no. 2( 2011) ,pp. 135—155.

  • “非洲经济史复兴”专刊,这是该刊首次高度关注非洲案例。非洲史研究领域重要刊物《非洲历史杂志》近年来也先后刊发了多篇非洲经济史研究论文,这些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①

    这些“新”非洲经济史研究成果表明,跨学科研究有助于解释长期发展问题,也显示出从历史角度理解当前非洲发展问题的可能性。例如,加雷斯·奥斯汀主张从历史“长时段”来评估非洲发展的要素禀赋。他认为,尽管土地富足和劳动力匮乏的确存在,但是“长期革新和发展的动力和道路”显然是可以觉察的,从而有力地驳斥了“非洲悲观论”。②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非洲史研究发生文化转向和后现代转向情况下,“新”非洲经济史研究关注非洲大陆面临的贫穷问题,并试图从历史长时段进行探讨,推动非洲史研究者关注对于非洲发展更为紧迫

    的贫穷和发展现实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非洲经济史重新成为来自历史学、经济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非洲学家的研究对象。就此而言,尽管“新”非洲经济史研究存在诸多缺陷,但它极大地推动了非洲史研究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讨论的非洲经济史研究的长期衰落,更多是指欧美国家的非洲史研究,

    而非洲本土的非洲史研究始终保持着对于经济史研究的关注。非洲本土的经济史研究更侧重具体的历史问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较少采用数据分析方法,而是较多综合运用历史档案研究和口述访

    谈法。近年来,南非高校的非洲经济史研究取得显著发展,2012 年世界经济史大会在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举行,这是世界经济史大会首次在非洲大陆召开,而津巴布韦大学经济史学系至今仍然是非

    洲经济史研究重镇。③ 只不过由于非洲本土学者的这些研究较少刊发在欧美学界的经济史研究刊物上,在整个国际非洲史学界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这恰恰反映出非洲史研究的欧美学界与非洲本土

    学界存在着严重隔阂。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属非洲殖民地社会变迁研究( 1890—1960) ”( 13CSS023) 阶段成果之一〕

    ( 责任编辑: 杜 倩)

    ·612·

    《史林》1 /2019

    ③④

    P. Delius,S. Schirmer,“Order,Openness,and Economic Change in Precolonial Southern Africa: A Perspective from the BokoniTerraces,”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5,no. 1 ( 2014 ) ,pp. 37—54; E. Frankema,M. van Waijenburg,“Metropolitan Blueprints ofColonial Taxation? Lessons from Fiscal Capacity Building in British and French Africa,c. 1880—1940,”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5,no. 3( 2014) ,pp. 371—400; Johan Fourie,Erik Green,“The Missing People: Accounting for the Productivity of Indigenous Popula-tion in Cape Colonial History,”pp. 195—215; Jutta Bolt& Erik Green,“Was the Wage Burden Too Heavy? Settler Farming,Profitablitiy andWage Shares of Settler Agriculture in Nyasaland,c. 1900—1960,”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 56,no. 2( 2015) ,pp. 217—238.

    Gareth Austin,“Resources,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South of the Sahara: Revisting the Factor Endowments Perspective on AfricaEconomic Development,1500—2000,”Economic History Review,Vol. 61,no. 3( 2008) ,p. 587.

    Gareth Austin,“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in Africa,”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Vol. 30,no. 1 ( 2015) ,pp. 79—94.A. G. Hopkins,“The World Bank in Africa: Historical Reflections on the African Present,”World Development,Vol. 14,no. 12

    ( 1986) ,p. 1473.

  • the role of various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ir limitations. His opinion was that despite its backwardness,it had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Africa's reality. He argued that“tribe”and“tribal paradigm”had histori-cal rationality. Since the colonization,Africa had faced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Junzo Kawada be-lieved that 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opposition between foreign technology,ideas,institutions and nativeculture,and caused structural conflicts. Shunzuo Kawada advocated the absolute pluralism of historicaldevelopment and had a special love for African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Although this helped to reveal thereal African history and reality obscured by the powerful western discourse system,it also fell into the rutof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African-centered theory.

    Literature Review on Recent Progress of African Economic Historiography LI Peng-tao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African History as an academic discipline,economic history has been one im-portant branch. With the cultural turn and post-modern turn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dies,African Eco-nomic historical studies had declined since the 1980s. Some institutional economist began to focus on Afri-can history since 2000,trying to find historical roots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problems,one of themost influential was“reversal of fortune”theory,which was called the“new”economic history of Africa.The“new”trend of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in Africa reflected the serious problems faced by the Afri-can History Research Institute,which was dominated by European and American scholars,paying toomuch attention to the themes of race,gender and identity. It played down and even ignored the mostpressing problems of poverty and development facing Africa. At the same time,the“New”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had severe shortcomings,especially seriously underestimated the African dynamicrole in the African historical process,and failed to fully absorb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of African his-toriography.

    ( 池 桢、徐锋华 译)

    ·222·

    《史林》1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