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讲文明 树新风 公益广告 闽北日报 MINBEIDAILY 2017.2.8 星期三 07 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 8827770 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生活纪事 SHENGHUOJISHI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洋口镇上凤村,酒菜尽显乡土情,农家味。正 月的上凤, “家家扶得醉人归”。 红烧肉是上凤的招牌菜。上凤红烧肉块头“大 气磅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货贪嘴,为之“斯 文扫地”。曾有来自城关“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 腰”的女子,在红烧肉面前不能自持, “沟满壕平”之 后,仍然“欲吃还休”。中有好学者,讨教厨师,难得 要领,可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大坪红菇,厚、香、醇,常常还没到市场,便被近 水楼台的上凤厨师花重金捷足先登地收走了。上 凤豆腐,白、嫩、滑。红菇豆腐配成佳偶,煮出来的 红菇豆腐汤,只放点盐、姜末和葱花,看上去赏心悦 目,喝起来鲜美无比。上凤人豪爽大方,请客时总 是用小脸盆盛汤,让客人“痛饮”。 冬天,酒和腊肉,是上凤的口福。农家米酒,像 是风情万种的闺中少妇,滋味绵长,色泽暗红中泛 绿,低调入口,后劲十足,没有相当的“点数”,不敢 纵酒狂饮。手工葡萄酒,像素面朝天的纯情少女, 没有任何化学添加,轻柔、清纯,淡淡的甜润,让人 喝得起,难忘记。腊肉的原料是“农家土肉”,在足 够的“盐度”与“风度”考验下,有了足够的“硬度”与 “嚼度”,让你在慢嚼细咽中,充分享受农闲时候农 家慢节奏的生活。 上凤的芋子与甘蔗,在民国时期就很受顺昌城 关的美食家推崇,现在更是身价倍增。芋子大小匀 称,鹅蛋形状,煮熟后润滑、绵软,是端起酒杯“冲锋 陷阵”之前“填肚子”的理想食品;甘蔗皮薄、肉脆、 汁甜。酒足饭饱之余,打着饱嗝,喷着酒气,吃几块 去皮的甘蔗,既除口臭,又可醒酒。 上凤酒菜,是蓬门碧玉,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作为上凤的教书先生,遇见她是缘分,喜欢她是感 觉,爱上她是幸福。 □刘建闽 一座城,一家人,一桌菜,一 个除夕,一台春晚,一声祝福,七 八个城门内,两三点芝山情,满 心的欢乐里,满城的烟火中,鸡 年,就这样拉开了春帘。 在岁月的流年中,我们每人 都年长了一岁,不论富贵,不论 贫穷,过年的幸福感总会溢上心 头,看到父母亲又增添了几缕白 发,妻子手心内又多了一圈老 茧,摸摸女儿又增长的个头,感 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怎么没时间 好好陪陪他们,眼眶里总是微微 地泛红,还好,过年了,和家人一 起,是最幸福的事。 都说万水千山总是情,我却 更觉得万家灯火情更浓,这些 年,随着岁月流逝,曾经的年少 轻狂渐行渐远,性格的棱角也慢 慢磨平,更觉得家是一泓温泉, 是一盏灯火,是一座港湾,万家 灯火暖万家,勿论天涯海角,过 年了,回家是最幸福的选择,当 推门那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你会不经意看见老人眼角泛出 的泪花,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老人不图儿孙大富大贵,只求 儿孙平平安安,孩子更应寸草言 心,反哺父母养育之恩,这就是中 国人骨子里的过年,过每一个平 安祥和之年,传统美德之年。 金鸡已报晓,小荷露尖角。 春节里,孩子们喜上眉梢,数着 压岁红包过大年,更希望孩子们 闻鸡起舞,新的一年身心健康, 快乐成长,向梦出发,实现梦 想!做为家长的我们,多一些时 间陪伴孩子,共同经历风雨,一 起见证彩虹,少一些责问,多一 点鼓励,让爱住进千家万户,点 燃万家灯火,照亮世界,温暖人 间。 满城烟花中,我们送走了灵 猴,春花浪漫时,我们迎来了金 鸡!春天已经来临,让我们走进 它的怀抱,拥抱它跳跃的心房, 实现梦想,超越梦想,擎起千年 古城辉煌灿烂的明天! 一座城,一家人 □林张辉 八方风物 朝花夕拾 除夕这天,在边城邵武,人们 除了营造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外, 大伙也在忙碌丰盛的年夜饭,而且 有些菜肴独具特色。 邵武人的年夜饭桌上,既会端 上与其他地方一样象征招财进宝 的饺子,寓意生活红红火火的红烧 肉,蕴含着年年高的年糕,象征着 吉祥、喜庆、年年有余的鲜鱼等,也 会端上一海碗的“和合菜”。 “和合菜”的制作方法,很像福 州名菜佛跳墙的烹饪—都是将 多种食材放在一起烹煮。佛跳墙 所用的食材为鱼翅、鱼唇、鱼肚、鲍 鱼、刺参、干贝、鸡、鸭、羊肘、火腿 肉、猪蹄筋、花冬菇、冬笋等各适 量。作法是将众原料分别调制妥 后分层次摆入绍兴酒坛中加调料, 并以荷叶封口,之后把坛子放置在 木炭旺火上烧沸,再以文火慢煨。 煮熟的“佛跳墙”吃起来软糯脆嫩, 荤香浓郁,汤浓鲜美,流淌着浓郁 的海鲜味,让食 客好似听到大海 的呼吸。 “佛跳墙”飘 溢的是海味的鲜 香,而邵武的“和 合菜”又名“罗汉 菜”,则是山珍荟 萃,吐纳着山野 的清新。鲜冬 笋、野生红菇、野生香菇、山药、嫩萝卜、芋子、油炸豆腐、盐 水腌猪筒骨,是煮“和合菜”的最佳搭配。制作“和合菜”先 将冬笋、萝卜、芋仔切成片,山药切成寸余的段。烧煮的时 候,不是用坛子炖,而是先把猪筒骨置入烧柴火的大锅里放 水熬煮,等到筒骨上的肉快熟的时候,再将其他食材放入大 锅中一起用猛火烧煮,等到山药、芋子、萝卜煮熟了就可以 放入调料起锅,盛入用杉木打制的木盆中。吃起来冬笋鲜 脆、芋子软滑、萝卜甜爽,汤清香鲜美,如果盛放的木盆是新 的,那汤中又融入了杉木特有的清香,满口都是山珍的滋味 和大山韵味。 “和合菜”这个菜名蕴含着深意。“和合”是中国古代神 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神名。 “和合”中的“和”,指和谐、和平、 祥和; “和合”中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和合菜”把多种 的食材放在一起烧煮,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彼此融合,形成一 道独具邵武风味的过年菜。这道菜把多种食材放在一起煮, 还蕴含着团圆之意,因此过去和如今的邵武人过年家家户户 都要煮这道菜。另外,“和合菜”的食材以植物为主,对过年 人们吃的太油腻还具有平衡的作用。 “和合菜”名副其实。 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年夜菜,就是一个地方的独特的 风俗,就是这里人们的一种悠长和念想。 随着喜庆鞭炮声响起,那火 红的春联、贴画,年味儿,在延城 大街小巷弥漫着。但最让我难 忘的还是儿时的年味,那浓浓的 年味、噼啪的爆竹、纯香的老酒、 熏黑的腊肉以及土灶上冒着热 气腾腾的豆花香。满村飘散着 袅袅的炊烟,处处洋溢着祥和的 芳芬,年味在儿时的心中,留下 了那么醇香甜美的回忆…… 那是在 1969 年的深秋,父 亲带着一批省城下放干部,乘船 来到了南平。我随父亲和家人 落户到王台一个僻远的乡村,就 是我第二故乡—溪后。到村 后不久,便迎来春节,隔壁邻居 大婶,看我们是省城下来的,满 心欢喜邀我们到她家过春节。 刚到乡村的我,一切是那么 的新鲜有味,家家在斑驳的老墙 上贴春联,户户熏腊肉、蒸年 糕、包春卷、燃爆竹,尤其是爆 竹阵阵响起,此起彼伏,接连不 断,星火味飘荡在整个乡村,阵 阵爆竹在节日里演绎着一道道 华彩的乐章。吆喝声、划拳声、 祝酒声,将浓浓的年味推向高 潮,真是一派红红火火过大年 的喜庆氛围。 尤其是,大婶围着土灶炸春 卷,我好奇地走到灶口添柴,大 婶笑着说,“娃儿,火要添旺、来 年才会红火兴旺”,我不停地添 柴,火苗的噼啪声和炸春卷丝丝 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土屋映照着 红火热腾。 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围着 大八仙桌坐好,丰盛的年夜饭摆 满一桌,并分别敬酒,杯盘交错、 相互祝愿,沉静在其乐融融的喜 庆氛围。调皮的我还没等酒宴 完毕,就拿着压岁钱和大婶的小 儿,跑到村口的代销点买了鞭 炮,在村道的青石板上放起,点 燃小小的鞭炮,让声声脆响在夜 空炸开,我们不停地跳啊、奔呀, 随着人群在欢呼着。 厚重的年味代代相传,古来 如此,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苏。 ”的诗句,字里行间无不流露 出了古人欢度春节的喜悦场 面。但在我记忆深处,年味闹腾 的还有就是元宵。那晚,焰火明 亮耀眼,随着一阵阵紧锣密鼓的 响起,舞龙一会儿行云流水,一 会儿腾云驾雾,一会儿翻江倒 海,鞭炮齐鸣,火光冲天,村邻们 无不前往看热闹,感受着乡村的 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那么美好和 温馨,我想,儿时的年味,是老屋 下,挂着一串串熏黑的腊肉;是 元宵中,一支支热闹欢腾的舞 龙;是门墙上,一幅幅火红喜庆 的对联;是圆桌里,一杯杯飘香 扑鼻的老酒,是那么的浓、那么 的醇,让人沉醉…… 儿时的年味 □陈仕勇 我见我闻 津津有味 醒狮闹春 粤梅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春节,为过个欢乐祥和年, 年前大抵都要大搞卫生,刷刷洗洗,橱柜少不了也得收 纳整理一番。小姨将放在老旧的粘胶影集里的照片重 新归整,看到一张我小学毕业时拍的黑白照片,如获至 宝。她将这张照片给我时说:“你小学时好像长得更标 致,比现在清秀。” 小姨的一番话让我很无语。长得漂亮不漂亮是重 点吗? 不得不说,小姨还真是个“照片收藏家”。她手上有 我与她一道登高的合影,有我抱着表弟坐在自家台阶上 的照片,还有我过生日吹蜡烛的……林林总总各时期的 生活画面。很多早年胶卷拍的,底片早已不知所踪,如 今能保存下来的这些旧照片每一帧都弥足珍贵。 “很遗憾,你六岁时画的第一张仕女图没收好。”小 姨追忆的眼神里充满赞赏。标准中国美女的鹅蛋脸、 樱桃嘴、柳叶眉,高高盘起的发髻,还有漂亮的耳环 ……小姨一边用语言向我描述那张画,一边笔划着给 画了个大体。 这一刻,我知道了小姨对我那张画的印象是那么深。 正因为小姨赞赏有加,后来我学了美术。辗转之 间,学的东西多了,干的职业也多了,生活从一种忙碌 状态到另一种忙碌状态,始终忙碌,手里的画笔有几年 没握。去年单位举办艺术节,我且涂鸦了两笔。画作 完成之时,小姨很是高兴,又是用手机拍照了去。时不 时的,小姨会将这一手机图片打开给朋友看。 对于小姨此举,我颇有微词:“小小作品而已,小姨 怎能将它当成大师的精品之作?这样会贻笑大方的。” 小姨置若罔闻,依旧那般。“认为美的,收之有何不 可?这样的炫耀不丢脸。” 当我的《竹阴览卷》挂于艺术节展厅一隅时,我恍 然回到曾经的岁月。 学过美术专业的我较之表弟们,对断臂的维纳斯 表现的残缺美和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当然有更专业 上的理解,但他们一样赞叹:传世之作的美,美在触动 人心。 美就是能让人心动的人和事,或一个场景、一段旋 律。不管是绘画、音乐,还是文学,只要能触动人心底 的情愫,那就会被认为是美的。 这两年, “美”这个词高频出现, “美丽中国”,最美司 机、最美教师、最美家庭……再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如火如荼,备受关注。美的事物铺天盖地的多,且就在 身边。2012 9 月初,单位里来了位还早年欠下的医药 费的农妇。有感于她的感恩之心、诚信品德,我对她做 了深入的采访报道,用心用笔去收藏农妇诚信之美。 冬日的闽北寒意料峭。医院里,白衣天使们脚步 匆忙,却总是能停驻在患者心中,给予的抚慰和照顾让 患者感受到了冬日里不一般的温暖。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说:“不单要有发现美的眼 睛,也要有收藏美的心。”看到美,是养眼的事;收藏美, 是养心的事。事物的美、人的美,因为我们的收藏才得 以更加恒久。 收藏美 □秀 行 生活走笔

责任编辑:王筱莹 责任校对:叶子莲 SHENGHUOJISHI 收藏美mbrb.greatwuyi.com/page/1/2017-02/08/7/201702087_pdf.pdf · 的食材放在一起烧煮,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彼此融合,形成一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责任编辑:王筱莹 责任校对:叶子莲 SHENGHUOJISHI 收藏美mbrb.greatwuyi.com/page/1/2017-02/08/7/201702087_pdf.pdf · 的食材放在一起烧煮,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彼此融合,形成一

“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

闽北日报(宣)

MINBEIDAILY2017.2.8星期三

07责任校对:叶子莲

电话:8827770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生活纪事SHENGHUOJISHI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洋口镇上凤村,酒菜尽显乡土情,农家味。正月的上凤,“家家扶得醉人归”。

红烧肉是上凤的招牌菜。上凤红烧肉块头“大气磅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货贪嘴,为之“斯文扫地”。曾有来自城关“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女子,在红烧肉面前不能自持,“沟满壕平”之后,仍然“欲吃还休”。中有好学者,讨教厨师,难得要领,可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大坪红菇,厚、香、醇,常常还没到市场,便被近水楼台的上凤厨师花重金捷足先登地收走了。上凤豆腐,白、嫩、滑。红菇豆腐配成佳偶,煮出来的红菇豆腐汤,只放点盐、姜末和葱花,看上去赏心悦目,喝起来鲜美无比。上凤人豪爽大方,请客时总是用小脸盆盛汤,让客人“痛饮”。

冬天,酒和腊肉,是上凤的口福。农家米酒,像是风情万种的闺中少妇,滋味绵长,色泽暗红中泛

绿,低调入口,后劲十足,没有相当的“点数”,不敢纵酒狂饮。手工葡萄酒,像素面朝天的纯情少女,没有任何化学添加,轻柔、清纯,淡淡的甜润,让人喝得起,难忘记。腊肉的原料是“农家土肉”,在足够的“盐度”与“风度”考验下,有了足够的“硬度”与“嚼度”,让你在慢嚼细咽中,充分享受农闲时候农家慢节奏的生活。

上凤的芋子与甘蔗,在民国时期就很受顺昌城关的美食家推崇,现在更是身价倍增。芋子大小匀称,鹅蛋形状,煮熟后润滑、绵软,是端起酒杯“冲锋陷阵”之前“填肚子”的理想食品;甘蔗皮薄、肉脆、汁甜。酒足饭饱之余,打着饱嗝,喷着酒气,吃几块去皮的甘蔗,既除口臭,又可醒酒。

上凤酒菜,是蓬门碧玉,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作为上凤的教书先生,遇见她是缘分,喜欢她是感觉,爱上她是幸福。

上 凤 酒 菜□刘建闽

一座城,一家人,一桌菜,一个除夕,一台春晚,一声祝福,七八个城门内,两三点芝山情,满心的欢乐里,满城的烟火中,鸡年,就这样拉开了春帘。

在岁月的流年中,我们每人都年长了一岁,不论富贵,不论贫穷,过年的幸福感总会溢上心头,看到父母亲又增添了几缕白发,妻子手心内又多了一圈老茧,摸摸女儿又增长的个头,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怎么没时间好好陪陪他们,眼眶里总是微微地泛红,还好,过年了,和家人一起,是最幸福的事。

都说万水千山总是情,我却更觉得万家灯火情更浓,这些年,随着岁月流逝,曾经的年少轻狂渐行渐远,性格的棱角也慢慢磨平,更觉得家是一泓温泉,是一盏灯火,是一座港湾,万家灯火暖万家,勿论天涯海角,过年了,回家是最幸福的选择,当推门那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你会不经意看见老人眼角泛出的泪花,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人不图儿孙大富大贵,只求儿孙平平安安,孩子更应寸草言心,反哺父母养育之恩,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过年,过每一个平安祥和之年,传统美德之年。

金鸡已报晓,小荷露尖角。春节里,孩子们喜上眉梢,数着压岁红包过大年,更希望孩子们闻鸡起舞,新的一年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向梦出发,实现梦想!做为家长的我们,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共同经历风雨,一起见证彩虹,少一些责问,多一点鼓励,让爱住进千家万户,点燃万家灯火,照亮世界,温暖人间。

满城烟花中,我们送走了灵猴,春花浪漫时,我们迎来了金鸡!春天已经来临,让我们走进它的怀抱,拥抱它跳跃的心房,实现梦想,超越梦想,擎起千年古城辉煌灿烂的明天!

一座城,一家人□林张辉

八 方 风 物

朝 花 夕 拾

除夕这天,在边城邵武,人们除了营造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外,大伙也在忙碌丰盛的年夜饭,而且有些菜肴独具特色。邵武人的年夜饭桌上,既会端

上与其他地方一样象征招财进宝的饺子,寓意生活红红火火的红烧肉,蕴含着年年高的年糕,象征着吉祥、喜庆、年年有余的鲜鱼等,也会端上一海碗的“和合菜”。“和合菜”的制作方法,很像福

州名菜佛跳墙的烹饪——都是将多种食材放在一起烹煮。佛跳墙所用的食材为鱼翅、鱼唇、鱼肚、鲍鱼、刺参、干贝、鸡、鸭、羊肘、火腿肉、猪蹄筋、花冬菇、冬笋等各适量。作法是将众原料分别调制妥后分层次摆入绍兴酒坛中加调料,并以荷叶封口,之后把坛子放置在木炭旺火上烧沸,再以文火慢煨。煮熟的“佛跳墙”吃起来软糯脆嫩,荤香浓郁,汤浓鲜美,流淌着浓郁

的海鲜味,让食客好似听到大海的呼吸。“佛跳墙”飘

溢的是海味的鲜香,而邵武的“和合菜”又名“罗汉菜”,则是山珍荟萃,吐纳着山野的清新。鲜冬

笋、野生红菇、野生香菇、山药、嫩萝卜、芋子、油炸豆腐、盐水腌猪筒骨,是煮“和合菜”的最佳搭配。制作“和合菜”先将冬笋、萝卜、芋仔切成片,山药切成寸余的段。烧煮的时候,不是用坛子炖,而是先把猪筒骨置入烧柴火的大锅里放水熬煮,等到筒骨上的肉快熟的时候,再将其他食材放入大锅中一起用猛火烧煮,等到山药、芋子、萝卜煮熟了就可以放入调料起锅,盛入用杉木打制的木盆中。吃起来冬笋鲜脆、芋子软滑、萝卜甜爽,汤清香鲜美,如果盛放的木盆是新的,那汤中又融入了杉木特有的清香,满口都是山珍的滋味和大山韵味。“和合菜”这个菜名蕴含着深意。“和合”是中国古代神

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神名。“和合”中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中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菜”把多种的食材放在一起烧煮,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彼此融合,形成一道独具邵武风味的过年菜。这道菜把多种食材放在一起煮,还蕴含着团圆之意,因此过去和如今的邵武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煮这道菜。另外,“和合菜”的食材以植物为主,对过年人们吃的太油腻还具有平衡的作用。“和合菜”名副其实。

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年夜菜,就是一个地方的独特的风俗,就是这里人们的一种悠长和念想。

邵武的﹃和合菜﹄

随着喜庆鞭炮声响起,那火红的春联、贴画,年味儿,在延城大街小巷弥漫着。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儿时的年味,那浓浓的年味、噼啪的爆竹、纯香的老酒、熏黑的腊肉以及土灶上冒着热气腾腾的豆花香。满村飘散着袅袅的炊烟,处处洋溢着祥和的芳芬,年味在儿时的心中,留下了那么醇香甜美的回忆……

那是在1969年的深秋,父亲带着一批省城下放干部,乘船来到了南平。我随父亲和家人落户到王台一个僻远的乡村,就是我第二故乡——溪后。到村后不久,便迎来春节,隔壁邻居大婶,看我们是省城下来的,满心欢喜邀我们到她家过春节。

刚到乡村的我,一切是那么的新鲜有味,家家在斑驳的老墙上贴春联,户户熏腊肉、蒸年糕、包春卷、燃爆竹,尤其是爆竹阵阵响起,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星火味飘荡在整个乡村,阵阵爆竹在节日里演绎着一道道华彩的乐章。吆喝声、划拳声、祝酒声,将浓浓的年味推向高潮,真是一派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氛围。

尤其是,大婶围着土灶炸春卷,我好奇地走到灶口添柴,大婶笑着说,“娃儿,火要添旺、来年才会红火兴旺”,我不停地添柴,火苗的噼啪声和炸春卷丝丝

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土屋映照着红火热腾。

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围着大八仙桌坐好,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并分别敬酒,杯盘交错、相互祝愿,沉静在其乐融融的喜庆氛围。调皮的我还没等酒宴完毕,就拿着压岁钱和大婶的小儿,跑到村口的代销点买了鞭炮,在村道的青石板上放起,点燃小小的鞭炮,让声声脆响在夜空炸开,我们不停地跳啊、奔呀,随着人群在欢呼着。

厚重的年味代代相传,古来如此,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了古人欢度春节的喜悦场面。但在我记忆深处,年味闹腾的还有就是元宵。那晚,焰火明亮耀眼,随着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响起,舞龙一会儿行云流水,一会儿腾云驾雾,一会儿翻江倒海,鞭炮齐鸣,火光冲天,村邻们无不前往看热闹,感受着乡村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那么美好和温馨,我想,儿时的年味,是老屋下,挂着一串串熏黑的腊肉;是元宵中,一支支热闹欢腾的舞龙;是门墙上,一幅幅火红喜庆的对联;是圆桌里,一杯杯飘香扑鼻的老酒,是那么的浓、那么的醇,让人沉醉……

儿时的年味□陈仕勇

我 见 我 闻

津 津 有 味

醒狮闹春粤 梅 摄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春节,为过个欢乐祥和年,年前大抵都要大搞卫生,刷刷洗洗,橱柜少不了也得收纳整理一番。小姨将放在老旧的粘胶影集里的照片重新归整,看到一张我小学毕业时拍的黑白照片,如获至宝。她将这张照片给我时说:“你小学时好像长得更标致,比现在清秀。”

小姨的一番话让我很无语。长得漂亮不漂亮是重点吗?

不得不说,小姨还真是个“照片收藏家”。她手上有我与她一道登高的合影,有我抱着表弟坐在自家台阶上的照片,还有我过生日吹蜡烛的……林林总总各时期的生活画面。很多早年胶卷拍的,底片早已不知所踪,如今能保存下来的这些旧照片每一帧都弥足珍贵。“很遗憾,你六岁时画的第一张仕女图没收好。”小

姨追忆的眼神里充满赞赏。标准中国美女的鹅蛋脸、樱桃嘴、柳叶眉,高高盘起的发髻,还有漂亮的耳环……小姨一边用语言向我描述那张画,一边笔划着给画了个大体。

这一刻,我知道了小姨对我那张画的印象是那么深。正因为小姨赞赏有加,后来我学了美术。辗转之

间,学的东西多了,干的职业也多了,生活从一种忙碌状态到另一种忙碌状态,始终忙碌,手里的画笔有几年没握。去年单位举办艺术节,我且涂鸦了两笔。画作完成之时,小姨很是高兴,又是用手机拍照了去。时不时的,小姨会将这一手机图片打开给朋友看。

对于小姨此举,我颇有微词:“小小作品而已,小姨怎能将它当成大师的精品之作?这样会贻笑大方的。”

小姨置若罔闻,依旧那般。“认为美的,收之有何不可?这样的炫耀不丢脸。”

当我的《竹阴览卷》挂于艺术节展厅一隅时,我恍然回到曾经的岁月。

学过美术专业的我较之表弟们,对断臂的维纳斯表现的残缺美和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当然有更专业

上的理解,但他们一样赞叹:传世之作的美,美在触动人心。

美就是能让人心动的人和事,或一个场景、一段旋律。不管是绘画、音乐,还是文学,只要能触动人心底的情愫,那就会被认为是美的。

这两年,“美”这个词高频出现,“美丽中国”,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家庭……再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如火如荼,备受关注。美的事物铺天盖地的多,且就在身边。2012年9月初,单位里来了位还早年欠下的医药费的农妇。有感于她的感恩之心、诚信品德,我对她做了深入的采访报道,用心用笔去收藏农妇诚信之美。

冬日的闽北寒意料峭。医院里,白衣天使们脚步匆忙,却总是能停驻在患者心中,给予的抚慰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了冬日里不一般的温暖。

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说:“不单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也要有收藏美的心。”看到美,是养眼的事;收藏美,是养心的事。事物的美、人的美,因为我们的收藏才得以更加恒久。

收藏美□秀 行

生 活 走 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