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 校园在线 02 编辑:陈晓丹 电话: 6881209 首席版式:李恒博 2017 年 12 月 4 日 星期一 农历十月十七 本报记者 陈晓丹 上世纪70年代末,有感于当 时语文教学支离破碎的讲解、枯 燥乏味的机械记忆,著名儿童教 育家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 情境受到启发,并借鉴了我国古 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说”,进行 教学改革。后来,她把这些情境 教育的要素推广到其他学科以 及学校的各种活动课之中,“情 境教育”就从一种教学方法,拓 展为一种教学思想和课程体系, 在全国引发剧烈反响。 2009年初,李吉林在我市教 育局的邀请下,将“情境教育”的 思想和理念植入我市,市教育局 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思 路,率先以 9 所实验校为试点,以 语文学科为先导,充分发挥小学 语文余敏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 领作用,逐步在我市小学各学科 推广“情境教育”的实践研究。 经过七年的时间,“情境教育”在 我市绽放出了令全国教育界瞩 目的光彩。11 月 16 至 17 日,中 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国际 研讨会在南通市举办,我市教师 代表团展示情境教育成果,吸引 了众国内外多教育学者。 那么,情境教育到底对我市 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哪些突破 性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我市情 境教育工作负责人、市教研所小 学语文教研员、“小学语文名师 工作室”主持人余敏,谈谈我市 情境教育这七年。 学习、实践 问: 我们是如何让情境教 育尽快落地我市的? 余敏: 我们认识到,要让情 境教育在克拉玛依尽快落地生 根,必须学习内化理论,实践反 思课堂,因此,市教育局决定 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内部 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情境 教育在我市快速扎根,即邀请 情境教育专家来培训指导,派 骨干教师到李吉林老师所在学 —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挂职学习,指导全市小学语文 教师品读李吉林老师的著作, 书写、交流读书心得,每学期 工作室组织“读李吉林老师著 作之读书沙龙活动”,对老师们 撰写的读书心得进行评比,以 此转变老师的观念。同时,指 导挂职学习的教师上研讨课,老 师们观摩、研讨后,再在课堂教 学中实践,从而转变课堂模式。 此外,我市“小学语文名师 工作室”还定期在全市开展各类 学习培训、观摩研讨、实践训练 和读书沙龙等活动,让更多的教 师深刻理解了“情境教育”的核 心理念和操作方法,并有效开展 教学实践活动。 在工作室的引领下,老师们 在各类活动中深入内化理论,直 观学习情境教学的方法,老师们 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有了从“雾里 看花”到“直观形象”的转变,激 发了教师们实践课堂、研究课堂 的热情,并开始由理论层面向行 动研究迈进。 连通、和谐 问: 和传统教育相比,情境 教学有什么不同? 余敏: 《课程标准》中提到, 要注重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 融合,但是传统教育因为学科分 立,各学科之间呈割裂状态,无 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而随着情境教育在课堂运 用中日臻成熟,我市各校教师不 再只局限于本学科的课堂教学 研究,他们开始尝试着连通各学 科,把原本分散的各学科教学内 容进行整合,以一个共同的主题 开展教学活动,使各学科教学有 了系统整体的联系,教育实践由 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由单一班级 向整个年级拓展开来。 如独山子区第六小学开展 “相约七彩郁金香”活动、第十五 小学开展了“奇妙的纸世界”主 题大单元活动、第十八小学开展 “石油情、油娃梦”主题情境活 动、第一小学开展“油娃爱油城” 情境教育主题活动……都是各 学科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教学, 使学生们的课堂更为生动和富 有连贯性。 情境教育让孩子们的课堂 充满了乐趣,使孩子们的学习走 向了生活,也让老师们的教学回 到了教育的本真状态。 积极、提升 问: 情境教育给老师和学 生带来了哪些改变? 余敏:为了引导老师们大 胆深入地实践到课堂中,小学 语文名师工作室不仅会定期开 展示范研讨课进行直观指导, 更鼓励各实验校立足学生实 际,开展各种情境教育课堂研 究活动,如同课异构、课例研 讨、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 研讨课等,促使教师们在集体 备课、互讲互评、研磨结合中 改进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 通过备、讲、听、磨、评几个 环节,每一位教师在参与中不断 提高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 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积极主动 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研 究,各实验校的课堂都发生了可 喜的变化,老师们没有了过去冗 长枯燥的讲授,教学变得轻松起 来,学生也在老师们精心创设的 情境中因情动而思、思而有言、 言而能写、写而达意。 此外,每个实验校在情境教 学研究中也突显出了不同特色: 如第七小学在不同学段尝试创 新情境的创设方式,低年级的识 字写字课,教师主要利用直观形 象多媒体辅助,让识字游戏穿插 其中,给学生多认、多练的机会, 激发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提高 了识字效率;低、中年级的阅读 教学,教师借助图画、音乐、语 言、故事来设置情境,将语言文 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 在理解和感悟语言的同时,思维 和情感也得以协调发展。 第一小学以“卓越课堂情境中学”为教研主题,将各项教 育教学活动纳入到“情境教育”的 大背景之下,有效帮助学校教育 品质的提升;第十五小的实验教 师们尝试着以语言描绘情境、以 实物演示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 以图画再现情境、以多媒体展示 情境、以“情”为纽带,多种手段并 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提高了学习效率。 优化、整合 问: 如何让情境教育更加 贴合我市的地域特点? 余敏: 情境教学在我市课堂 教学取得明显进展后,一个不可 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我市特 色和各校实际对现行课程进行重 新构建和改造,针对这一问题,各 实验校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 下,对本校课程体系进行了梳 理、思考、探索和再次构建。 首先是主题性单元活动课 程。各实验校根据教学、德育 活动的需求,结合学校近年来 开展的富有特色,教育效果明 显的主题性单元活动来打造主 题活动课程。如第十八小学以 “主题大单元情境教育”为主 线,积极开发了以学科为单位 的学科周课程,结合本校学生 的实际,研发了情境教学主题 大单元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实 现了情境教育的本土化,打造 了具有新疆特色的情境教育。 其次是游学课程。我们通 过实践研究后认为,可以结合 我市特点,将现有的游学课程 与情境教育有机结合,强化游 学课程的教育效果。特别是今 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 区教育局的多方协调下,我们充 分挖掘克拉玛依的教育资源,使 各校都能将孩子们带到生活的 真实情境中,通过游学课程进行 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视野 的拓宽。大农业、林海公园、图 书馆、科技馆……丰富的游学课 程使学生们的生活成了学习,学 习成了生活。 第三是全课程。如第五小 学巧妙地将情境教育与全课程 有机结合,当学生学到“我眼 中的水果、蔬菜”课程时,教 师通过图片、实物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蔬菜、水果 的特点,第二天,教室布置出 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手工作 品,在这样生动形象的情境 中,教师引导孩子们开始创编 属于自己的 《瓜儿谣》。康城小 学在全课程中,老师们就地取 材,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让 孩子们或变成一颗颗小露珠, 或置身于海洋中,去探索无穷 的海底世界……这些贴近孩子 真实生活的情境教学,激发着 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着孩子 们丰富的内心情感。 近年来,我市各校在学 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紧 密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发开 设情境教育特色校本教材和课 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目 前,各学校已经开发了《李吉 林情境教育校本课程》《情境教 育 主 题 大 单 元 活 动》《风 筝 探 源》《数学情境实践活动》《四 季课程》等十余本读本资料及 主题大单元活动汇编课程,确 保了情境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教育话题 情境教育催生教育变革 —对话我市情境教育工作负责人余敏 11月16至17日,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国际研讨会在南通 市举办,我市教师代表团展示情境教育成果,吸引了众多教育学者。 (图片市教研所提供)

教育话题 情境教育催生教育变革epaper.kelamayi.com.cn/klmyrb/page/1/2017-12/04/C02/20171204C02_pdf.pdf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农历十月十七 本报记者 陈晓丹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C 校园在线02 编辑:陈晓丹 电话:6881209 首席版式:李恒博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农历十月十七

本报记者 陈晓丹

上世纪70年代末,有感于当时语文教学支离破碎的讲解、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境受到启发,并借鉴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说”,进行教学改革。后来,她把这些情境教育的要素推广到其他学科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课之中,“情境教育”就从一种教学方法,拓展为一种教学思想和课程体系,在全国引发剧烈反响。

2009年初,李吉林在我市教育局的邀请下,将“情境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植入我市,市教育局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思路,率先以9所实验校为试点,以语文学科为先导,充分发挥小学语文余敏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逐步在我市小学各学科推广“情境教育”的实践研究。经过七年的时间,“情境教育”在我市绽放出了令全国教育界瞩目的光彩。11 月 16 至 17 日,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国际研讨会在南通市举办,我市教师代表团展示情境教育成果,吸引了众国内外多教育学者。

那么,情境教育到底对我市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哪些突破性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我市情境教育工作负责人、市教研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余敏,谈谈我市情境教育这七年。

学习、实践

问:我们是如何让情境教育尽快落地我市的?

余敏:我们认识到,要让情境教育在克拉玛依尽快落地生根,必须学习内化理论,实践反思课堂,因此,市教育局决定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内部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情境教育在我市快速扎根,即邀请情境教育专家来培训指导,派骨干教师到李吉林老师所在学校——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挂职学习,指导全市小学语文

教师品读李吉林老师的著作,

书写、交流读书心得,每学期

工作室组织“读李吉林老师著

作之读书沙龙活动”,对老师们

撰写的读书心得进行评比,以

此转变老师的观念。同时,指

导挂职学习的教师上研讨课,老

师们观摩、研讨后,再在课堂教

学中实践,从而转变课堂模式。

此外,我市“小学语文名师

工作室”还定期在全市开展各类

学习培训、观摩研讨、实践训练

和读书沙龙等活动,让更多的教

师深刻理解了“情境教育”的核

心理念和操作方法,并有效开展

教学实践活动。

在工作室的引领下,老师们

在各类活动中深入内化理论,直

观学习情境教学的方法,老师们

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有了从“雾里

看花”到“直观形象”的转变,激

发了教师们实践课堂、研究课堂

的热情,并开始由理论层面向行

动研究迈进。

连通、和谐

问:和传统教育相比,情境教学有什么不同?

余敏:《课程标准》中提到,要注重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但是传统教育因为学科分立,各学科之间呈割裂状态,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而随着情境教育在课堂运用中日臻成熟,我市各校教师不再只局限于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研究,他们开始尝试着连通各学科,把原本分散的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一个共同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使各学科教学有了系统整体的联系,教育实践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由单一班级向整个年级拓展开来。

如独山子区第六小学开展“相约七彩郁金香”活动、第十五小学开展了“奇妙的纸世界”主题大单元活动、第十八小学开展

“石油情、油娃梦”主题情境活动、第一小学开展“油娃爱油城”情境教育主题活动……都是各学科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教学,使学生们的课堂更为生动和富有连贯性。

情境教育让孩子们的课堂充满了乐趣,使孩子们的学习走向了生活,也让老师们的教学回到了教育的本真状态。

积极、提升

问:情境教育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哪些改变?

余敏:为了引导老师们大胆深入地实践到课堂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不仅会定期开

展示范研讨课进行直观指导,更鼓励各实验校立足学生实际,开展各种情境教育课堂研究活动,如同课异构、课例研讨、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研讨课等,促使教师们在集体备课、互讲互评、研磨结合中改进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

通过备、讲、听、磨、评几个环节,每一位教师在参与中不断提高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研究,各实验校的课堂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老师们没有了过去冗长枯燥的讲授,教学变得轻松起来,学生也在老师们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因情动而思、思而有言、言而能写、写而达意。

此外,每个实验校在情境教学研究中也突显出了不同特色:如第七小学在不同学段尝试创新情境的创设方式,低年级的识字写字课,教师主要利用直观形象多媒体辅助,让识字游戏穿插其中,给学生多认、多练的机会,激发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借助图画、音乐、语言、故事来设置情境,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语言的同时,思维和情感也得以协调发展。

第一小学以“卓越课堂——情境中学”为教研主题,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纳入到“情境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有效帮助学校教育品质的提升;第十五小的实验教师们尝试着以语言描绘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

以图画再现情境、以多媒体展示情境、以“情”为纽带,多种手段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优化、整合

问:如何让情境教育更加贴合我市的地域特点?

余敏:情境教学在我市课堂教学取得明显进展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我市特色和各校实际对现行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和改造,针对这一问题,各实验校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对本校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思考、探索和再次构建。

首先是主题性单元活动课程。各实验校根据教学、德育活动的需求,结合学校近年来开展的富有特色,教育效果明显的主题性单元活动来打造主题活动课程。如第十八小学以

“主题大单元情境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发了以学科为单位的学科周课程,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研发了情境教学主题大单元校本教材,这套教材实现了情境教育的本土化,打造了具有新疆特色的情境教育。

其次是游学课程。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后认为,可以结合我市特点,将现有的游学课程与情境教育有机结合,强化游学课程的教育效果。特别是今年,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区教育局的多方协调下,我们充分挖掘克拉玛依的教育资源,使各校都能将孩子们带到生活的真实情境中,通过游学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大农业、林海公园、图书馆、科技馆……丰富的游学课程使学生们的生活成了学习,学习成了生活。

第三是全课程。如第五小学巧妙地将情境教育与全课程有机结合,当学生学到“我眼中的水果、蔬菜”课程时,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蔬菜、水果的特点,第二天,教室布置出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手工作品,在这样生动形象的情境

中,教师引导孩子们开始创编

属于自己的《瓜儿谣》。康城小

学在全课程中,老师们就地取

材,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让

孩子们或变成一颗颗小露珠,

或置身于海洋中,去探索无穷

的海底世界……这些贴近孩子

真实生活的情境教学,激发着

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着孩子

们丰富的内心情感。

近 年 来 , 我 市 各 校 在 学

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紧

密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发开

设情境教育特色校本教材和课

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目

前,各学校已经开发了 《李吉

林情境教育校本课程》《情境教

育主题大单元活动》《风筝探

源》《数学情境实践活动》《四

季课程》 等十余本读本资料及

主题大单元活动汇编课程,确

保了情境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教育话题

情境教育催生教育变革——对话我市情境教育工作负责人余敏

11月16至17日,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国际研讨会在南通市举办,我市教师代表团展示情境教育成果,吸引了众多教育学者。

(图片市教研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