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48 T AIWAN M EDICAL J OURNAL 2019, Vol.62, No.10 571 歲月的飛逝讓人心驚,轉瞬間醫學院畢業至 今已超過了 46 個年頭。年前受邀在醫院內的人 文關懷課程中分享心得,經思考斟酌後以資深醫 者的醫涯歷程談起,提出個人的省思建言。 1973 年醫學院畢業後分發至海軍服役,首 先派至艦隊和基層磨練了近 3 年。離開了學校單 純的學習環境,開始摸索適應職場中錯綜複雜的 互動關係。曾因陪同部隊精神病人辦理行政手續 而被誤認是單位政戰部門的輔導官,更被同仁疑 惑地問道,為何看你總是守在崗位上忙出忙進, 而以往的前任却是無所事事、少見踪跡。讓我遲 疑自己是否熱心過了頭,管事撈過了界,也驚覺 工作上盡心努力的承擔付出未必獲得公平適當的 回報竟也是現實世界的常態。 住院醫師和次專科訓練時被派至陌生且為競 爭體系的醫學中心代訓,體驗到了全然不同的人 際互動和競逐模式,也結識了多位爾後成就輝煌 傑出的醫界才俊。1983 年公費至美國芝加哥大 學醫學中心新生兒科進修,從事當時極受關注的 新生兒黃疸與腦性麻痺研究。除了參加科部的臨 床教學、討論會和查房迴診等活動外,也熟練了 研究實驗的各項作業包括裝置設備的操作使用、 器材試劑的請領調配、實驗動物的餵養和麻醉以 及實驗全程的準備和處置等。曾獨自操作完成了 大白鼠經人為破壞腦血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BBB) 和提升血清膽紅素濃度後,形成的單側大 腦半球染黃著色的動物實驗。並成功地取出 60 個經完整實驗後的鼠腦,以福馬林保存冷藏留待 後續研究。當時艱鉅的挑戰是異國體制和語言的 隔閡差異,工作上更有著某些同事的種族歧視與 被誤認為是職場上競爭對手的仇視。還好的是從 在醫學院起即反覆承受的忍辱負重磨練,助我避 開了衝突也掙脫了困境。 返國前受邀延續參與研究計畫,如能在國內 找到適當場所,將免費以冷藏空運方式寄來試劑 和器材供作繼續實驗。可惜回國後無緣尋得足夠 的協助而作罷,但也因而見識到了某些官僚怠惰 的真相。不過一篇在美期間為解決新生兒加護病 房的臨床困惑,以患有黃疸合併全靜脈營養治療 的早產兒和經調配之成人血液的黃疸測量比較研 究論文 (1) 經教育部審核通過講師的教師資格。研 究過程中有趣的插曲是專精於面對袖珍脆弱早產 ( 人稱『巴掌仙子』),在醫院內以醫療手法細 膩精巧著稱的新生兒科同仁,竟在為我的手臂抽 血以調配實驗用血時失手,使得必須再次重來, 她那抱歉懊惱的表情令人記憶深刻。此外以自己 500 cc 血液親手調製實驗用血,相較於早年臨 床上抽取自身鮮血捐贈給早產兒以治療常見的早 產兒貧血時每次僅數 10 毫升的前例,數量上差 距極大,也是當時的一項意料之外的新體驗。 返國述職後年餘,長官為培養我擔任醫務管 理職務,力邀轉任行政專職。除給予與臨床工作 相等的加給待遇外,並同意每週兩次返回醫院持 續臨床專業,更虛位以待了整整一年,盛情難卻 下令人無法推辭。始料未及的是兩年的行政歷練 中,體驗了臨床醫療工作中從未接觸過的管理層 面和督導業務,讓自己學習到從較宏觀深遠的角 度去思考和面對問題。 由於對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派系結社難以適 應,並為了能在青春年華的尾聲把握此生最後的 變動機會,叛逆式地於 39 歲時以海軍總部上校 主管職退役。拋棄了 15 年奮鬥累積的成果,選 文∕陳德人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奇美醫院兒科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 tma.tw · 1990年返臺接任臺南逢甲醫院(即奇美醫 院)兒科主任,從僅有兩位主治醫師和有限的 作業空間與規模上,奮力推動病房空間的配置重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 tma.tw · 1990年返臺接任臺南逢甲醫院(即奇美醫 院)兒科主任,從僅有兩位主治醫師和有限的 作業空間與規模上,奮力推動病房空間的配置重

48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10

571

歲月的飛逝讓人心驚,轉瞬間醫學院畢業至

今已超過了46個年頭。年前受邀在醫院內的人文關懷課程中分享心得,經思考斟酌後以資深醫

者的醫涯歷程談起,提出個人的省思建言。

1973年醫學院畢業後分發至海軍服役,首先派至艦隊和基層磨練了近3年。離開了學校單純的學習環境,開始摸索適應職場中錯綜複雜的

互動關係。曾因陪同部隊精神病人辦理行政手續

而被誤認是單位政戰部門的輔導官,更被同仁疑

惑地問道,為何看你總是守在崗位上忙出忙進,

而以往的前任却是無所事事、少見踪跡。讓我遲

疑自己是否熱心過了頭,管事撈過了界,也驚覺

工作上盡心努力的承擔付出未必獲得公平適當的

回報竟也是現實世界的常態。

住院醫師和次專科訓練時被派至陌生且為競

爭體系的醫學中心代訓,體驗到了全然不同的人

際互動和競逐模式,也結識了多位爾後成就輝煌

傑出的醫界才俊。1983年公費至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新生兒科進修,從事當時極受關注的

新生兒黃疸與腦性麻痺研究。除了參加科部的臨

床教學、討論會和查房迴診等活動外,也熟練了

研究實驗的各項作業包括裝置設備的操作使用、

器材試劑的請領調配、實驗動物的餵養和麻醉以

及實驗全程的準備和處置等。曾獨自操作完成了

大白鼠經人為破壞腦血屏障 (blood brain barrier, BBB)和提升血清膽紅素濃度後,形成的單側大腦半球染黃著色的動物實驗。並成功地取出60個經完整實驗後的鼠腦,以福馬林保存冷藏留待

後續研究。當時艱鉅的挑戰是異國體制和語言的

隔閡差異,工作上更有著某些同事的種族歧視與

被誤認為是職場上競爭對手的仇視。還好的是從

在醫學院起即反覆承受的忍辱負重磨練,助我避

開了衝突也掙脫了困境。

返國前受邀延續參與研究計畫,如能在國內

找到適當場所,將免費以冷藏空運方式寄來試劑

和器材供作繼續實驗。可惜回國後無緣尋得足夠

的協助而作罷,但也因而見識到了某些官僚怠惰

的真相。不過一篇在美期間為解決新生兒加護病

房的臨床困惑,以患有黃疸合併全靜脈營養治療

的早產兒和經調配之成人血液的黃疸測量比較研

究論文 (1)經教育部審核通過講師的教師資格。研

究過程中有趣的插曲是專精於面對袖珍脆弱早產

兒 (人稱『巴掌仙子』),在醫院內以醫療手法細膩精巧著稱的新生兒科同仁,竟在為我的手臂抽

血以調配實驗用血時失手,使得必須再次重來,

她那抱歉懊惱的表情令人記憶深刻。此外以自己

的500 cc血液親手調製實驗用血,相較於早年臨床上抽取自身鮮血捐贈給早產兒以治療常見的早

產兒貧血時每次僅數10毫升的前例,數量上差距極大,也是當時的一項意料之外的新體驗。

返國述職後年餘,長官為培養我擔任醫務管

理職務,力邀轉任行政專職。除給予與臨床工作

相等的加給待遇外,並同意每週兩次返回醫院持

續臨床專業,更虛位以待了整整一年,盛情難卻

下令人無法推辭。始料未及的是兩年的行政歷練

中,體驗了臨床醫療工作中從未接觸過的管理層

面和督導業務,讓自己學習到從較宏觀深遠的角

度去思考和面對問題。

由於對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和派系結社難以適

應,並為了能在青春年華的尾聲把握此生最後的

變動機會,叛逆式地於39歲時以海軍總部上校主管職退役。拋棄了15年奮鬥累積的成果,選

文∕陳德人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奇美醫院兒科

Page 2: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 tma.tw · 1990年返臺接任臺南逢甲醫院(即奇美醫 院)兒科主任,從僅有兩位主治醫師和有限的 作業空間與規模上,奮力推動病房空間的配置重

492019, Vol.62, No.10

572

擇隻身離鄉背井遠赴美國接受芝加哥大學兒科助

理教授的工作。

在美期間一場至猶他州參加兒科流行病學

研究學會年會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Pediatric Epidemiologic Research)的論文口頭報告,見識了前輩治學的嚴謹審慎。雖然論文從成

案至完成歷經年餘均由我親自執行,行前曾再三

於科內演練,並邀請他科同仁提供聽講後的意

見,以確保對此主題並非熟悉時仍可清楚瞭解此

研究的目標和結果。報告內容除字句經反覆斟酌

討論外,尚需詳註何時需提高音調,何處要指向

銀幕,且確定能於登台演講時表達嫻熟流暢。同

時預先備好可能被質疑的問題和解說時所需的幻

燈片,排放在報告資料最後以便即時應變。會議

全場參與者都是兒科流行病學研究的專家,讓臨

床醫療出身的我壓力頗大。尤其是原本預定同行

的主任和同事臨時另有要公無法出席,只得在人

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獨自面對。尚好在緊湊的會

議過程裡都還順利,觀眾的反應良好。隨後的討

論中巧遇一位在美國疾病管制署任職的華裔兒科

醫師。他曾在住院醫師訓練期間利用假期赴臺灣

的醫學中心交流,恰巧那時我也在同一病房照顧

病人,彼此間曾有過互動。他鄉遇故知,雖相隔

多年,仍令人驚喜不已。相約共進晚餐敘舊,也

暢談了各自在臨床醫療和研究工作兩者之間抉擇

時的掙扎和遲疑。我返臺後他更曾特地收集寄來

一些與我研究主題相關的資料,這又是次讓人有

天下何其小,隨處遇故舊的驚嘆。論文正式報告

後也因而取得在學會雜誌發表刊登的資格。

1990年返臺接任臺南逢甲醫院(即奇美醫院)兒科主任,從僅有兩位主治醫師和有限的

作業空間與規模上,奮力推動病房空間的配置重

整、裝備器材的增購填補和兒科人力的召聘培

訓、與作業流程的調整設計,以及團隊合作的重

振補強等。同時也在成大林其和教授主持的開發

臺南地區周產期和新生兒分級醫療與轉診作業的

研究計畫中擔任協同主持人,將個人在美研究工

作中有關新生兒和早產兒生命統計與流行病學調

查的經驗,運用於國內新生兒醫療的實務研討和

系統設置。並在各醫學雜誌發表論文多篇,藉此

也推動和籌劃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的創設成

立 (2-7)。

2006年因在醫院內長期規劃推動的兒科人力配置計畫受阻擱置,經反覆力爭無效,且身處

國內「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的氛圍籠罩下,

預期必將面臨兒科沈淪衰敗的嚴峻衝擊。驚覺個

人對臨床作業不得因傳統的人力配置限縮而削減

變質的自我期許,勢將破局幻滅。毅然堅決辭別

院內職務,離開長期堅守奮戰的工作崗位。

次年春季受邀提前返院參加醫學中心評鑑和

任新生兒科主任。我國是全世界排名第4位的率先實施醫院評鑑制度的地區,醫務生涯中這項令

人頭痛生畏的繁重工作似乎與我有著奇特的不解

之緣。從1976年剛進入住院醫師訓練時,即參與並感受到醫院內為因應評鑑而大幅整頓調適的

震撼,當時曾傻愣地請教前輩到底發生了何事?

因無前例可查,竟無人知曉。爾後湊巧的是數十

年來,我除了人在國外幾乎是每役必與、難得脫

身,曾有位評鑑委員開玩笑地問道:「為何每次

來院評鑑都有你在場?」

隨後奉派接掌醫院內新設成立的品質管理中

心業務,其工作的範圍甚廣,涉及的部門和人員

眾多。且經常檢討到既有的作業模式,影響到原

來的工作習慣,甚至重新整合設計全新的作業流

程。然而因秉持以「服務」為基礎的工作態度與

熱忱,緩解了同仁們對於增加的工作負荷及規範

限制的反彈或不悅,更消除了品質管理可能遭人

嫌惡為挑剔、找碴、借題發揮等代名詞的疑慮。

六年半後院長在我屆齡卸任的聚會中提到品管中

心績效優異,建樹頗多,但同仁們似乎並未覺

察到此部門的存在。免除了他當初的隱憂耿耿於

懷,也算是項對我個人不負所托的肯定。

年華歲月飛馳,轉瞬間即在不自覺中驟然消

逝,緊湊的工作節奏催趕下快速地衝過了職場旅

程的終點。屆齡退休卸除了行政職務後,僅保留

了部份門診工作和臨床教學。讓我有了以往難得

的彈性和時間,能更積極地參加院內社團的國內

外偏鄉醫療服務。使得當初獻身醫療志業時救命

扶傷的初衷得以逐漸回溫,更可貴的是重新尋回

在醫療工作上熱忱付出後的成就感。參與服務的

收獲和喜悅遠遠超過付出的時間、精力和花費,

成為值得懷念和難以取代的珍貴回憶 (8,9)。多年

Page 3: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 tma.tw · 1990年返臺接任臺南逢甲醫院(即奇美醫 院)兒科主任,從僅有兩位主治醫師和有限的 作業空間與規模上,奮力推動病房空間的配置重

50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10

573

來的醫涯浮沈,雖少有顯赫成就和傲人光環,但

凡事身先士卒、親力親為,也累積了些許心得和

經驗,以野人獻曝之心歸納數項建言謹供參考。

敞開心胸、迎接挑戰

筆者尚是青澀年少時,曾狂出豪語稱「人定

勝天,就是要挑戰征服大自然的」。先父微笑提

醒「欲突破自然的框限,即是人的自然天性」。

人雖稱是萬物之靈而潛能無限,但通常都尚未自

知,遇困難險阻後才得以激勵開發。因此當遭受

衝擊疑難時,宜冷靜平和地面對,切勿僅本能地

閃躲逃避自我設限,以致喪失了發掘自我的機緣

和局限了成長突破的良機。只要能正向思考、理

性抉擇,意外的發現和收獲正待人去領受運用。

早年當代醫學雜誌是份頗富盛名的醫學繼

續教育刊物甚受臨床醫師歡迎,當時有人提醒

我既資淺無名又無師長推薦,投稿送件是不會

被採用的。抱著姑妄一試的心理勇往直前,結

果却是毫無困難且多次地被接受刊登了。此外

當年論文投稿醫學期刊被認為是資深具聲望的

先進前輩特有的專利,在資源有限的自我摸索

中,個人的拙作竟也在不同的醫學期刊中刊出(2,10,11)。待較年長資深時,在醫院內被安排了較

少有人參與的臨床倫理教學課程,在醫學會裡

也曾被邀請在年會中的倫理專題演講分享。克服

了自己心理上的隔閡障礙後,也就順利地完成

了任務,隨後更以文字刊登做了完整地論述 (12-

15),其中有篇被收集於臺灣醫界叢書005醫者的藝術與人文一書之內 (13)。

謙卑自律、勿驕勿餒

「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眾所皆知,但當

身擁權勢地位或專業成就時,常不自覺地可能變

成了驕人傲物的專橫傲慢,也漠視「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的常理。有種在臨床醫療的學習過程

中並不少見的現象,某些資深者在傳授知識技能

時以整人的方式「電」受教的後學晚輩。藉此炫

耀自己的學識,突顯個人的專業,甚至是享受

貶抑他人的樂趣。試想以自身嫻熟的專長或經過

準備的專題考問他人時,本已佔有主動先發的優

勢,當然可以輕易電倒對方。但此類涉及職場霸

凌的施虐者似乎未曾理性自愛地設想過若當角色

互換後,自己是否也同樣地會面對挨電修理的慘

况。人們如在個人擅長的項目或專業上不能謙虛

自重地自我克制,傲慢自大即會不知不覺地在行

為舉止中顯露。醫療照護工作面對的是生死傷病

等重大健康事故,身具醫療專業的優勢更應以此

為戒 (16)。

重視溝通討論可讓人避免不慎誤入高傲氣盛

的歧途,也是消除彼此疑慮猜忌和增強互信共識

的良方。過程中即使理直也宜氣和,切忌輕忽大

意而逞口舌之快。凡事心存同理心而寬容大度,

隨時處身對方立場去思考應對,則更易悅人服眾

而收事半功倍之效。至於挫折橫逆本是人生旅途

中必然存在、無法閃躲的章節段落,卻也是自我

省思調適的關鍵時刻。佇足暫停、修正方向才能

避免胡闖瞎撞的枉費心力與虛耗時光,視危機為

轉機才能開闢出遠大廣闊的前程和未來。

依理論述、以誠服人

醫學教育的臨床訓練中強調 thinking process的邏輯思考概念,長期薰陶磨練後,理性抉擇理

應潛移默化地成為個人處事為人的基本原則。

但當有人換成是受情緒脾氣或意識形態操控主導

時,將難免被評斷定位為荒謬低劣的庸俗弱智。

除了損及自身的操守名節外,更惡劣的是害己誤

人、禍國殃民。社會上有些人在某項專業有所成

就、獲得肯定和尊崇後自我膨脹,自認是無所不

能的超凡出眾。即使在陌生的領域仍自大地堅持

和倡導個人外行粗糙的見解。當此種師心自用、

自以為是的非理性偏執不幸形成機構的制度或國

家的政策時,其誤導和為害即使被修改導正後仍

會遺禍多年,甚至延誤了整個世代。「士大夫無

恥,是謂國恥。」(古文觀止,清初顧炎武:廉

恥)即是對受過教育洗禮的知識份子醍醐灌頂的

警語。

至於待人以真心誠意,少了虛偽詭詐的干擾

誤導,自然而然地會趨向「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行為準則,處事則達到「勿爭功、不諉過」的

境界。因此對自己不肖一顧或看輕鄙視的作為舉

措,也就絕不致因重蹈覆轍而身陷不義。

Page 4: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 tma.tw · 1990年返臺接任臺南逢甲醫院(即奇美醫 院)兒科主任,從僅有兩位主治醫師和有限的 作業空間與規模上,奮力推動病房空間的配置重

512019, Vol.62, No.10

574

寧靜致遠、淡泊隨緣

多年來我曾在醫院內擔任教育委會和病歷

委員會主席,及多項委員會委員,同時參與各類

評鑑工作和公共事務,對外參加醫學會的理監事

會和委員會與繼續教育等活動。而我一向拙於交

際應酬,不善主動與人交往,且生性拘謹、淡泊

恬靜,行事風格與個性特質間似乎有著明顯的矛

盾差異。其實長年以來每當被指派臨床醫療本業

以外的任務時,雖常感驚訝、意外和煩憂,仍胸

懷著面對得失利弊時,不以眼前表象輕易論斷而

妄下決定的心態自我調適。不合心意但非得接受

時,也力求心平氣和地坦然面對承擔。靜觀世間

事物,「人算不如天算」和「計畫跟不上變化」

常是現實環境中生動的寫照。歸納生平際遇,檢

討思考下深覺「樂觀隨緣」才是遇上挫折困頓時

必需修煉的自處之道。

個人自認是審慎的樂觀主義者,凡事迴避爭

奪強求,以寧靜平和之心,善盡份內職責。僅就

能操之在我的本份上著力用心,其餘則隨緣地順

其自然去演變發展。因而在行事應對時,尚可信

守著個人的理想、立場和信念。當受邀參與公共

事務或公益工作時,以禮記禮運大同篇「力惡其

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的心情欣然接受。在苦短

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增廣了見聞和體驗,其感受與

獲益是遠遠超過期望想像的。

筆者生肖屬牛,又巧為金牛座,自認資質

駑鈍,當面對艱鉅的險阻挑戰時,唯有抱持謙沖

自牧、堅持不懈的「牛脾氣」奮力挺進。過往近

半世紀的醫界浮沉中,待人處事謹守「忠厚」的

傳家祖訓和「真誠」的家教訓戒。尚幸避離了年

輕時憎惡排斥的「官大學問大」和「倚老賣老、

媚上欺下」的官僚體制,並能信守醫學院畢業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不要立志做大官」

的自我期許。至今平實地以一介臨床醫療工作者

的角色,稍盡一己微薄之力服務社區,並將過往

的經歷和感觸略加抒發分享。如能引起共鳴或尚

能供人參考則為我幸,同時也較為趨進在美進修

時受教而得的啟發。即醫療專業並非僅手執聽診

器或手術刀一途,服務對象和層面也非只以個案

數計算的罹病病人而已。在短暫有限的醫療生涯

中,如欲對人群有所貢獻,應是運用自身嫻熟的

專業知識和經驗,經由長期的觀察與分析,歸納

整理出有利於大眾的論點和方針,謙虛誠懇地

提出建言,以期在社會人群中謀得眾人的福祉(17-20)。此項目標尋常、平凡而務實,令人心儀欽

羨,讓我奉為圭臬自勉。更願以此分享共勉,為

社會國家略增些許正向積極的氣氛和能量,讓生

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更趨向平和、健康和富

足。

註:奇美醫院行之有年的臨床導師制度,對

每位見習醫學生、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不論在院

期間的長短,均配置主治醫師負責導生專業和生

活上的協助與指導,定期見面和記錄會談內容。

因受限於彼此繁忙的臨床行程,以下附註亦為我

個人因應導生提問而附加的補充資料,為符合限

列20篇規定僅部分列入。

參考資料

1. 陳德人:靜脈注射用脂肪製劑的使用對測定血清膽

紅素影響之研究,中華醫誌,1987;40:301-308。

2. 陳德人:臺灣地區周產期死亡和周產期醫療照顧品

質的評估,醫學研究,1986; 3(3):159-169。

3. 陳德人、陳森輝、Kwang-Sun Lee:由歷史瞻望

臺灣地區新生兒加護醫療之需求,中兒醫誌,

1990;31(1):1-10。

4. 陳德人、葉純甫:新生兒醫療發展的時機和條件,

台灣醫界,1991;34:93-95。

5. 陳德人、林其和、王琪珍等:台南地區各層級

醫療機構新生兒生命統計概況, 中華衛誌,

1995;14(5):400-406。

6. 陳德人、林其和、王琪珍等:台南地區早產和

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生命統計概況,中兒醫誌,

1996;37(6):439-443。

7. 陳德人、毛家舲:台灣地區與美國華裔新生兒的

低出生體重和早產比率,台灣醫界,2000;43:39-

40。

8. 陳德人:泰緬邊境暨桂河基督教醫院海外醫療服務

紀實,醫療品質雜誌,2015; 9(5):98-102。

9. 陳德人:2015年初夏泰緬邊境暨桂河基督教醫院醫

療服務紀實,台灣醫界, 2017;60:42-44。

10.陳德人、呂福江:THANATOPHORIC侏儒病之一

Page 5: 一位資深醫者的醫涯歷程與省思建言 - tma.tw · 1990年返臺接任臺南逢甲醫院(即奇美醫 院)兒科主任,從僅有兩位主治醫師和有限的 作業空間與規模上,奮力推動病房空間的配置重

52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10

575

病例報告,中兒醫誌,1981: 22(4):219-224。

11. Lee KS,Chen TJ, Gartner LM: Perinatal mortality:

surveillance for quality of care. World Pediatrics

and Child Care 1985; 2:5-18.

12.陳德人、毛家舲:兒童參與自身的醫療決定,台灣

醫界,2007;50:30-32。

13.陳德人、毛家舲:向早產兒家屬致敬,台灣醫界,

2008;51:56。

14.陳德人、毛家舲:新生兒急救的倫理原則和臨終照

護,臺灣醫學,2009;13(5): 509-512。

15.陳德人:安寧療護對兒童臨終安寧照護的啟示,早

產兒基金會會訊,2010;73: 16-17。

16.陳德人:專業傲慢與關懷溝通,台灣醫界,

2014;57:49-50。

17.陳德人、毛家舲:從醫德、良醫談起,台灣醫界,

2004;47:65-67。

18.陳德人、毛家舲:危機、轉機,台灣醫界,

2005;48:58-60。

19.陳德人、毛家舲:以案例論醫院的服務品質,醫療

品質雜誌,2010;4(1): 98-101。

20.陳德人:如何喚起醫師對醫療品質改善的熱忱,台

灣醫界,2012;5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