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1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資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 1. 高考中國歷史科課程繁多,內容深奧,溫習需時,故考生須及早準備,以免 臨時手足無措。 2. 先分析近年之試題內容,以了解其擬題之趨勢,擇其較重要之題目,作較深 入之研究,加深印象,以求取更佳之成績。 3. 試題所問內容,既廣且深,往往使考生無從入手,故考生須多方摸索,並掌 握各類題目的答題技巧。 4. 考生於應試時,必須注意下列各項: (1) 時間分配要恰當:考生在 2 小時內必須選答 4 題, 因此每題最多只可利 30 分鐘作答。 (2) 審題要正確:考生於作答之前,必須小心考慮題目所問內容,以免答非 所問,浪費時間。 (3) 所答內容必須充實,分量適中,每題字數在 500 以上為宜若題目問及 兩部分,各部之分量必須相若。 (4) 不可用筆記方式作答,每題必須有開端和結論亦須注意段落要分明, 更須注意修辭用字,文筆必須簡潔流暢。 (5) 所答內容必須清楚明晰,不可把史實混淆。對認識不深之題目,不宜選 答。 (6) 字體要端正,不宜龍飛鳳舞、潦草難讀,免使閱卷者 不明所寫內容而引致失分。 (7) 在可能範圍內(如對外交通路線、戰爭經過、都邑位置等),宜多繪畫 地圖以助解答。 (8) 於引用他人文字作答時,必須明確指出該段文字出處,以示言之有據。 又所引文字,必須確實無訛,不宜自作。 (9) 於評論史事時,必須忠於史實,立論亦須持正,始能發揚史家之精 神。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資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

1. 高考中國歷史科課程繁多,內容深奧,溫習需時,故考生須及早準備,以免

臨時手足無措。

2. 先分析近年之試題內容,以了解其擬題之趨勢,擇其較重要之題目,作較深

入之研究,加深印象,以求取更佳之成績。

3. 試題所問內容,既廣且深,往往使考生無從入手,故考生須多方摸索,並掌

握各類題目的答題技巧。

4. 考生於應試時,必須注意下列各項:

(1) 時間分配要恰當:考生在 2小時內必須選答 4題,因此每題最多只可利

用 30分鐘作答。

(2) 審題要正確:考生於作答之前,必須小心考慮題目所問內容,以免答非

所問,浪費時間。

(3) 所答內容必須充實,分量適中,每題字數在 500以上為宜。若題目問及

兩部分,各部之分量必須相若。

(4) 不可用筆記方式作答,每題必須有開端和結論,亦須注意段落要分明,

更須注意修辭用字,文筆必須簡潔流暢。

(5) 所答內容必須清楚明晰,不可把史實混淆。對認識不深之題目,不宜選

答。

(6) 字體要端正,不宜龍飛鳳舞、潦草難讀,免使閱卷者不明所寫內容而引致失分。

(7) 在可能範圍內(如對外交通路線、戰爭經過、都邑位置等),宜多繪畫

地圖以助解答。

(8) 於引用他人文字作答時,必須明確指出該段文字出處,以示言之有據。

又所引文字,必須確實無訛,不宜自作。

(9) 於評論史事時,必須忠於史實,立論亦須持正,始能發揚史家之精

神。

Page 2: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2 頁

二〃高考中史答題技巧:

1〃細心閱題:

(1)題目的要求是甚麼 ?

(2)題目所給的條件是甚麼 ? (知識範圍)

(3)要弄清概念 ?

例:

1〃史稱隋亂亡,起自文帝,成於煬帝,其說當否 ?試就有關史實,加以評述 ?

(90年)

此題的要求是評述隋代滅亡的責任問題;所給的時間是隋朝,知識範圍是隋文

帝和煬帝在位期間所施行的政治措施;要弄清楚文帝和煬帝二人施政與亂亡關

係,結論:誰的責任,文帝 ? 煬帝 ? 二人也有責 ?

2〃有言北宋之貧弱,緣於太祖之都汴,此說當否 ? 試論述之 (95年)

此題要討論,分析北宋貧弱是由太祖都汴所致,時間是北宋,範圍是都汴如

何導致北宋的貧弱,此外其他因素造成北宋貧弱;需要弄清楚的概念是「貧

弱」

2〃列寫大綱:

答題時,應養成列寫大綱習慣,縱使時間緊逼,列寫大綱的過程也要

按題的要求和所給的條件,在自己記憶的知識寶庫中搜尋資料及整理資

料。

3〃組織答案:

(1)觀點一致:

回答時要觀點一致,甚至有矛盾情況的答案出現,因為會令閱卷員覺得

考生欠缺分析能力,治史心得,又或是對題目要求未能掌握,這些負面

因素對考生不利。

(2)史論結合:

歷史問答題一定要有史實說話,宜加例證證明。

(3)詳略得宜:

史實詳略是視題目要求,平均分配每項,注意用字,如:「首要」

「次要」「接著」「其他」「再三」

或:就政治方面分析,就經濟發展分析,就軍事因素分析,就文化背景

分析,就政沿背景分析〃〃〃〃〃〃〃

或:外在因素,內在因素〃〃〃〃〃〃

或直接原因,間接原因

(4)層次分明:

Page 3: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3 頁

層次分明可反影學生對題目的認識(包括邏輯關係及思考能力),

三〃要取得高分,就必頇認識題目的類型

題目類型多數如下列:

1〃 敍述題:

這類型題目要求把一件歷史事件的經過或一個人物的事蹟按時間順序敍述

出來,例如:

(1)試述周初兩次封建之經過,並言西周封建制度之內容。(90年)

(2)試述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之概況,並論其影響。(94年)

(3)試述隋文帝能一統天下之原因,並論其在位之政績。(95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國共曾多次合作。試就其原因、經過、影響

作一評述。

(5)以下三項,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之大事,任擇其二,概評述

之。抗美援朝、大躍進、文化大革命。(96年)

2〃 比較題:

這類題目一般要求把兩個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找出

它們的相同點或不同點,並得出結論,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本質的

理解。例如:

(1)蒙元入主中原,不足百年而亡;滿清藉吳三桂開關之利而有國二百餘

載。試就其原因加以說明。(90年)

(2)試分析東晉及南朝屢次北伐無功之原因。(95年)

3〃 論證題:

運用史實論證某一觀點或結論的題目,這類要求通過分析史實,講清道理,

得出結論,或列舉有關史事,闡述某一點是否正確,例如:

(1)或言清代由盛轉衰,源於鴉片戰爭之失敗,此說當否 ?試析論之

(97年)(要對史實具體分析,以等得令人信服)

(2)有言北宋因外患而促成變法,緣變法而演成黨爭,此說當否 ?試論

析之 。(94年)

(3)有言秦藉商鞅變法,奠定一統天下之基業,此說當否 ?試析論之。

(95年)

(4)或言安史之亂為唐代由盛轉衰之分界,此說當否 ?試析論之。

(5)或言元朝覆亡,乃對漢人實行種族歧視政策所致。此說當否 ?

Page 4: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4 頁

試析論之。

(6)隋朝速亡,史家或歸咎於煬帝施政無道,此說當否 ?試評論之。

(7)有言北宋之貧弱,緣於太祖之都汴,此說當否 ?試析論之。

4〃 綜合題

這類題目一般是圍繞某一個中心,把散見於各個章節或各段資料(歷史資料

題)的有關史實進行綜合歸納,有系統地表達出來;有時更會要求學生對某

一問題作出得失的評論。

(1)試論宋太祖建都於汴的原因,並評其得失。(93年)

(2)漢武帝捨和親而伐匈奴,韓安國、桑弘羊與班固各有不同之論。試據

下列資料評析此政策之利弊。 (94年)

(3)試言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之原因,並論此政策之成效。(94 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至文革期間,政治運動迭興,其故安在。試據

史實論析之。(94年)

(5)自東晉以來,南、北長期分裂,卒由楊堅結束,試論析其原因。

(96年)

(6)靖康之難後,南宋偏安江左,試本史實論析其原因。(96年)

(7)試析論秦結束戰國分裂,締造一統之原因。(97年)

(8)漢武帝之施政,關係漢室興衰,試評論其得失。(97年)

(9)日本於1937年藉故侵華,中國軍民奮起抗戰,卒底於成,試析其

故。(97年)

回答這類型題目時,學生必先歸納有關史實資料,然後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

問題,作出客觀的評論。

(以上的試題分類中,可見試題多偏向論證型 (佔29〃1%),及綜合型

(佔45〃8%),而綜合型更是主要的出題類型;此外,純粹敍述題己不多,

通常也夾有「評」或「論」的成分。

Page 5: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5 頁

學生希望取得理想的成績,就必頇注意以下幾項:

1〃平時多看與本科有關的課外書籍,並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

2〃在溫習時不能將注意力只集中在某一歷史事件上,必頇將各朝所發生的史事

綜合來溫習,以求及現歷史事件的聯繫;(特別是同類型的問題,如下頁有

詳細分析)

3〃在答題時要小心審題,根據題目要求歸納、綜合、分析史料,回答問題

4〃答題時不可機械地背記教科書的內容,要靈活運用所學過的資料;

5〃在正確掌握史實之情況下,敢於發揮己見。

四〃歷代治亂興衰答題技巧 (常見題目形式)

1〃歷代統一原因:j

歷代成功建立或統一原因:

〃(1)政治方面:1領袖英明

2輔助得人

3民心歸附

〃(2)軍事方面:

〃(3)戰略方面:

〃(4)地理方面:

〃(5)經濟方面:

〃(6)客觀環境:1歷史發展趨勢

2群雄短視

3前朝積弱

歷屆高考治亂題目:

例:1 戰國末期,七國相爭,何以卒由秦統一天下?試予析論。(2000 年)

2 試析論秦結束戰國分裂,締造一統之原因。(97 年)

3 析論東漢政權覆亡之原因。(99 年)

4 試分析東晉及南朝屢次北伐無功之原因。(95 年)

5 東晉覆亡後,南北分裂,何以卒由繼承北朝之隋再造一統?試析論之。

(2001 年)

6 元朝衰亡之原因,眾說紛紜,試本個人之認識,論述其最具關鍵性的因

素。(2003 年)

Page 6: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6 頁

2〃 歷代治世:

歷史上的治世必然與君主的政績有密切關係,歷史上重要君主如下:

(應注意其治世政績,及與其他君主共通點及比較)

(1) 秦始皇 漢武帝

(2) 漢文帝 景帝 明帝 章帝

(3) 隋文帝 唐玄宗

(4) 宋太祖 明太祖

(5) 清康熙 雍正 乾隆

(注意每位君主政績,對當世及後世影響)

例:

1.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即致力於政權之鞏固,試述其措施及其影響。(99 年)

2.漢武帝之施政,關係漢室興衰。試評論其得失。(97 年)

3.漢武帝時期之施政,漢初比較,有何得失?試作衡論。(2004 年)

4.試述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之原因,並論此政策之成效。(94 年)

5 試述隋文帝能一統天下之原因,並論其在位之政績。(95 年)

6 明萬曆初張居政柄政,頗能洗刷此前積弊。試言其政積及致治之由。(98 年)

7 試對明太祖施政之得失作一評議。(2001 年)

8 概述明太祖之施政得失,並析論其中何者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2003

年)

9 試述康熙一朝之統治政策及治績。(94 年)

10 綜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之施政得失。(99 年)

11 試從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之施政中,各別擇一項於當時最裨於治之措

施,並申論理由。(2004 年)

3〃 歷代衰亂

(1)歷代宦禍:漢、唐、明

(2)歷代黨爭:漢、唐、宋、明

(3)歷代地方割據:漢之州郡割據、唐之藩鎮割據

(4)歷代內亂:周之三監之亂 、 漢之七國之亂 、 晉之八王次亂

唐之安史之亂 、 明之靖難之亂 、 清三藩之亂

(5)歷代民變:漢黃巾之亂、唐黃巢之亂、王以之亂、明代流寇

例:

1或言安史之亂為唐代由盛轉衰之分界。此說當否?試論析之。(96 年)

2唐歷安史之亂而能延祚,卒緣黃巢之亂而亡。試論析之。(98 年)

3唐室如何化解安史之亂所引發之危機?其成效又如何?試析論之。(2002 年)

4有言安史之亂乃唐朝由盛轉衰之關鍵。試據有關史實析論之。(2004 年)

5靖康之難後,南宋偏安江左。試本史實論析其原因。(96 年)

Page 7: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7 頁

4〃歷代改革

歷史上一些重要變法及改革

(1)商鞅變法 (2)漢武帝改革 (3)王莽改革

(4)孝文帝漢化 (5)慶曆變法 (6)熙寧變法

(7)洋務運動 (8)百日維新 (9)晚清改革

1有言秦藉商鞅變法,奠定一統天下之基業。此說當否?試論析之。(95 年)

2試析論戰國時期秦勢力之消長與政治改革之關係。(2003 年)

3試述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之原因,並論此政策之成效。(94 年)

4 北宋熙寧變法能否切中時弊?試析論之。(2001 年)

5清同治年間推行之洋務運動能否切中時弊?試予析論。(2002 年)

5〃分裂時期

(1)春秋戰國〕

(2)魏晉南北朝

(3)五代十國

例:. 試述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之概況,並論其影響。(94 年)

6.歷代衰亡:

分析其原因如下

內憂

外患 天災 人禍

君主

昏庸

政治

腐敗

制度

失誤

經濟

崩潰

軍事

衰退

外族

入侵

天災

流行

民變

迭興

西漢

東漢

西晉

東晉

Page 8: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8 頁

歷代衰亡因素解釋表:

內憂 外患 天災 人禍 覆亡

君 政 制 經 軍 外 天 民 朝

主 治 度 濟 事 族 災 變 代

昏 腐 失 崩 衰 入 流 迭 覆

庸 敗 誤 潰 退 侵 行 興 亡

歷代發展是否同一模式 ?

造成國家治亂與興亡的關鍵是甚麼 ?

例:

1有言秦之速亡乃始皇施行暴政的結果。此說當否?試析論之。(2002 年)

2 秦始皇於統一中國後,未嘗不致力於維護其政權之穩定,然秦始皇卒不及十五

年而亡,原因何在?試析論之。(2004 年)

3析論東漢政權覆亡之原因。(99 年)

歷代滅亡比較題:

歷代滅亡有共同規律,但亦有不可忽略的獨特性,引致滅亡,所以亦可作比較:

1〃秦隋皆結束分裂而統一的朝代,然兩朝國祚亦短,可作比較。

2〃漢唐皆因宦臣之禍而致軍臣篡奪,試比較漢唐亡國。

3〃宋明亡於外族之手,宋明可作比較。

4〃元清同為邊疆外族入主中原,國祚長短不同,亦可作比較。

5〃東晉南宋半壁江山亦可久延殘喘,也可作比較。

Page 9: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9 頁

比較參考資料

注意事項:1三朝宦禍之形成原因,有否共通之處 ?

2哪一朝宦官權力最大,何以見得 ?

3哪一朝宦官權力最微 ?原因何在 ?

4三朝中,哪兩朝相似 ?原因何在 ?

5哪一朝宦官為患最嚴重,其故安在 ?

題目: 試比較唐明兩朝宦官為患之由來及影響。

試比較漢唐兩朝宦官為患之由來及影響。

歷代衰亂-朋黨之爭

1東漢黨錮之禍 2唐代牛李黨爭 3北宋新舊黨爭 4明代之東林黨爭

漢唐宋明比較

東漢 唐 北宋 明

歷史

名稱

黨錮之禍 牛李黨爭 新舊黨爭 東林黨爭

對立

雙方

李膺、陳蕃、王暢、郭泰、

賈彪等反對宦官

牛黨(牛僧儒、李宗閔)

李黨(李德裕)

新黨(王安石、呂惠卿)

舊黨(司馬光、文彥博)

東林黨(顧憲成、葉向高等)

非東林黨(分宣、崑、齊、楚、淅黨)

起因

根源

朝廷正直之士及太學生起

而反對戚宦相爭及宦禍

朝官中出身世族的官僚和循

科舉進士的庹官員有別

朝官對王安石變法的態

度不同

朝野剛直之士抨擊弊政,反對宦官專權

爭論 朝臣揭露宦官為惡,宦官攻 科舉考試舞弊問題,對待藩鎮 熙寧新政是利民或是擾 國本之爭,李三才入閣事件,挺撃、紅

Page 10: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10 頁

內容 士人結黨誹訕朝廷 和邊族的態度問題 民 丸、及移宮三黨

倚靠

勢力

朝臣、太學生孤立無援 兩黨均援結宦官以為後臺 皇帝支持新黨,后族支

持舊黨

東林黨勢力孤單

非東林黨倚靠考宦官

造成

後果

歷時十餘年,賢良慘遭迫

害,清談之風開啟

持續四十多年,使政局動盪,

朝政日非,然中途即止,未成

大害

持績五十餘年,使忠良

被斥、奸佞當朝,加速

北宋之滅亡

延績四十多年,直至明朝傾覆乃止,為

禍至烈

Page 11: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11 頁

資料題技巧

(一) 審題:

1〃審閱題目,將問題的重要字眼間劃,掌握題目要求,確定考核重點。

2〃分辨題目所屬類型:(遂段評論型/資料互證型/綜合討論型)

(二)閱讀資料:

1〃一邊閱讀資料,一邊間劃重點;按題目要求,間劃重點。

2〃找尋資料重點技巧:

(1)辨別資料論點/論據(注意:多在段首或段尾可見)

(2)留意標點符號,不同論點或論據,多用分號分隔。

(3)數據:顯示升/降,或有特變。

(4)地圖:地圖名稱/圖例/表達資料重點(與人物及史事有關)

3〃注意作者背景及資料出處:

(1)注意說話者是誰?

(2)注意說明的時代?

(3)注意說話的動機?

(三)作答技巧:

1〃引言:界定題目/表明立場/簡述全篇組織架構

回應題目,提出點題,表明立場

2〃內容-扼述資料:

(1)必頇列明資料出處(如據資料甲/作者中所言〃〃〃〃)

(2)扼要指出資料重點(用自己文字書寫)

(3)列出評論論點

(4)表明立場

(5)加與題目有關額外資料

(6)討論

3〃結語:扼要總結上文重點,或重申立場

Page 12: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12 頁

高考治亂因果問題(1994 年-2005 年)

春秋戰國

1. 試述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之概況,並論其影響。(94 年)

2. 戰國末期,七國相爭,何以卒由秦統一天下?試予析論。(2000 年)

3. 試析論戰國時期秦勢力之消長與政治改革之關係。(2003 年)

秦代

1 有言秦藉商鞅變法,奠定一統天下之基業。此說當否?試論析之。(95 年)

2 試析論秦結束戰國分裂,締造一統之原因。(97 年)

3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即致力於政權之鞏固,試述其措施及其影響。(99 年)

4.有言秦之速亡乃始皇施行暴政的結果。此說當否?試析論之。(2002 年)

5.秦始皇於統一中國後,未嘗不致力於維護其政權之穩定,然秦始皇卒不及十五年而

亡,原因何在?試析論之。(2004 年)

漢代

1.漢武帝之施政,關係漢室興衰。試評論其得失。(97 年)

2.有言漢初施政,以秦速亡為鑑。此說當否?試論析之。(98 年)

3.試析論東漢政權覆亡之原因。(99 年)

4.東漢自和帝以後朝政日衰,終致瓦解。試分析其原因。(2001 年)

5.漢武帝時期之施政,漢初比較,有何得失?試作衡論。(2004 年)

6.東漢於章帝以後,何時政權漸趨不穩,終至崩潰?試作析論。(2004 年)

魏晉南北朝

1.試述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之原因,並論此政策之成效。(94 年)

2 試分析東晉及南朝屢次北伐無功之原因。(95 年)

3 自東晉以來,南、北長期分裂,卒由楊堅結束。試論析其原因。(96 年)

4 東晉及南朝屢次北伐無功,其故安在?試論析之。(98 年)

5 東晉覆亡後,南北分裂,何以卒由繼承北朝之隋再造一統?試析論之。(2001 年)

6 南北朝長期對峙,何時至隋文帝天下復歸統一 ?試析論其因 ?(2005 年)

1.試述隋文帝能一統天下之原因,並論其在位之政績。(95 年)

2 隋朝速亡,史家或歸咎於煬帝施政無道,此說當否?試析論之。(97 年)

3..試綜論隋文帝開皇年間施政之得失。(2002 年)

1.或言安史之亂為唐代由盛轉衰之分界。此說當否?試論析之。(96 年)

2.唐歷安史之亂而能延祚,卒緣黃巢之亂而亡。試論析之。(98 年)

3.唐代太宗貞觀至玄宗開元年間,為國史有數之盛世。試論其致治之由。

(2000 年)

4.唐室如何化解安史之亂所引發之危機?其成效又如何?試析論之。(2002 年)

5.有言安史之亂乃唐朝由盛轉衰之關鍵。試據有關史實析論之。(2004 年)

Page 13: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13 頁

兩宋

1.有言北宋因外患而促成變法,緣變法演成黨爭。此說當否?試據有關史事實

論析之。(94 年)

2.有言北宋之貧弱,緣於太祖之都汴。此說當否?試論析之。(95 年)

3.靖康之難後,南宋偏安江左。試本史實論析其原因。(96 年)

4..或言北宋之積弱,由宋太祖推行集權政策所致。此說當否?試作評論。(99 年)

5..北宋熙寧變法能否切中時弊?試析論之。(2001 年)

6.王安石於宋神宗在位時提出變法,試按其所提之方案,剖析宋初存在之各種危機。

(2003 年)

7 王安石推行之熙寧變法能否救正時弊 ? 試本史實說明。(2005 年)

元代

1.或言元朝覆亡,乃對漢人實行種族歧視政策所致。此說當否?試評述之。

(96 年)

2.元朝衰亡之原因,眾說紛紜,試本個人之認識,論述其最具關鍵性的因素。

(2003 年)

明代

1.靖康之難後,南宋偏安江左。試本史實論析其原因。(96 年)

2.明萬曆初張居政柄政,頗能洗刷此前積弊。試言其政積及致治之由。(98 年)

3.明代之亡,或言啟於邊患,或言起於民變,或言源於內政不修。試申述己見。(2000

年)

4.試對明太祖施政之得失作一評議。(2001 年)

5.概述明太祖之施政得失,並析論其中何者對明朝之治亂影響最為深遠。(2003 年)

6 張居正於明萬曆初秉政期間,如何草除當時之種種積弊?試本史實析說明。

1.試述康熙一朝之統治政策及治績。(94 年)

2 或言清代由盛轉衰,源於鴉片戰爭之失敗,此說當否?試析論之。(97 年)

3 綜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之施政得失。(99 年)

4 有言嘉慶、道光兩朝為清政權由盛轉衰之關鍵時期。其說當否?試析論之。

(2000 年)

5 清同治年間推行之洋務運動能否切中時弊?試予析論。(2002 年)

6.試從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之施政中,各別擇一項於當時最裨於治之措施,

並申論理由。(2004 年)

現代

1.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至文革期間,政治運動迭興,其故安在?試據史論析

之。(94 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國共曾多次合作。試就其原因、經過、影響作一評述。

(95 年)

3.以下三項,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之大事,伙擇其二,概評其本末:

抗美援朝 大躍進 文化大革命 (96 年)

4.日本於 1937 年藉故侵華,中國軍民奮起抗戰,卒底於成。試析其故。(97 年)

Page 14: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一〃應付中史科高考之方法:«˜考中史科答題技巧.pdf · 高考答題注意事慼2005-06 弗 1 頁 中史高考答題技巧參考拫料

高考答題注意事項2005-06 第 14 頁

5.試述中國共產黨自創立至以延安為根據地時期之發展。(98 年)

6..試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至 1976 年影響治亂最為深遠之任何一件,論析

其始末及影響。(99 年)

7.綜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至文化大革命前之施政得失。(2000 年)

8..試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所面對之困境及對策。(2001 年)

9.以下三項,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的大事,任擇其一,概述其本末及影

響:

抗美援朝 大躍進 文化大革命 (2002 年)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建國之初面何種困難 ? 又其對策如何?試予析論。(2003 年)

11.文化革命何以被稱目為「十年浩劫」?試作析論。(2004 年)

12.試綜論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至文化大革命前夕之施政得失。(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