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法学专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 年) 一、专业简介 (一)专业设置与发展沿革 我校法学专业始建于 1996 年,一直以来,法学专业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 复合型法治人才和知识产权人才作为目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进行培养方 式的改革和探索。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在法律实施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及相关问 题研究、天津地方立法研究、部门法理论成果应用转化研究、法律产品开发研究 等领域取得了特色成果,形成与天津其他高校法学专业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探 索工科学校背景下法学专业特色发展的道路。现有专任教师 33 名,2018 年在校 学生 502 人,累计毕业本科生数 1914 人。2009 年法学专业获批校级重点学科。 2015 年在天津市法学专业评价中排名第三。2016 年获批校级应用型建设专业。 具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二)人才培养方案 1.办学定位 法学专业秉承“严谨、严格、求实、求是”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 本,坚持“理论打基础、实践铸能力、沟通展才华”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标一流,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生产安全、海事海商、信访法治等 领域形成特色成果,打造应用法学学术品牌,优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综合 实力和办学竞争力。 2.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质量年度报告jkpg.tjp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10/4d/9f3a2f924d...法学专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 年) 一、专业简介 (一)专业设置与发展沿革

  • Upload
    others

  • View
    3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法学专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 年)

一、专业简介

(一)专业设置与发展沿革

我校法学专业始建于 1996 年,一直以来,法学专业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

复合型法治人才和知识产权人才作为目标,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进行培养方

式的改革和探索。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在法律实施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及相关问

题研究、天津地方立法研究、部门法理论成果应用转化研究、法律产品开发研究

等领域取得了特色成果,形成与天津其他高校法学专业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探

索工科学校背景下法学专业特色发展的道路。现有专任教师 33 名,2018 年在校

学生 502 人,累计毕业本科生数 1914 人。2009 年法学专业获批校级重点学科。

2015 年在天津市法学专业评价中排名第三。2016 年获批校级应用型建设专业。

具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二)人才培养方案

1.办学定位

法学专业秉承“严谨、严格、求实、求是”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

本,坚持“理论打基础、实践铸能力、沟通展才华”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标一流,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生产安全、海事海商、信访法治等

领域形成特色成果,打造应用法学学术品牌,优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强化综合

实力和办学竞争力。

2.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

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

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

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具体要求:(一)知识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

识结构。(二)能力要求,1.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

能力;2.具备将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专业实务之

中的基本技能;3.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创新创业实践的

能力;4.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三)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法学类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

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

职业认同感,具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健康的

心理和体魄。

4.课程体系

法学专业核心课主要有: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

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

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庭审观摩、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

专业实验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案例分析等。

同时法学专业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包括英美法律文化、外国法律史、犯

罪学、比较刑法学原理、法律解释与适用、房地产法学、法律论辩、合同起草与

审核、法律英语、刑事执行法学、伦理学、文化遗产法、宪法事例研习、法律诊

所、公证实务、财税法、国际私法、证据法、公法原理、私法原理、社会法原理、

国际人权法、民事案例研习、刑事案例研习、法律谈判、海商法、法律意见书撰

写实训、法律文书制作、行政案例研习、知识产权案例研习、专利法律实务、中

国纺织品贸易法律环境、法与经济学、法与社会学、法与媒体、法与互联网、法

与人工智能、法与人类学、企业社会责任、犯罪心理学、保险法、金融法、国家

赔偿法、立法法、律师诉讼实务、物证技术学、中国公务员制度、商事仲裁、可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等。

5.毕业及学位要求

根据《天津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审核工作管理办法》(津工大[2018]317 号)

的相关规定,注册学籍的学生,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全部内容,获得全部学分,

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

根据《天津工业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2016 年修订)》中的相关

规定,本科毕业生具备以下条件者,可在毕业前向学校申请授予学士学位:(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品行良

好;(二)具有教育部认定的正式学籍,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成绩合格,达到所学专业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标准,且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平均学

分绩达到或超过 65 分(原则上不含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三)已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并通过答辩;(四)达到学校对本科生外语水平的

要求。

6.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

法学专业专门开设“学业规划与学业指导”线上线下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业指

导。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指导”等课程,同时配备班导师、辅导员、学业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等人员对学

生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7.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的依据及执行情况。

2018 年培养方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主要依据为《普

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的相关要求。主要修订以下内

容:

(1)根据国家标准修改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2)根据国家标准修订了专业核心课程,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

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

业伦理、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

障法。

(3)调整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和课程模块,将选修课设置常识与原理、法律

实施、职业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交叉学科和新兴法学等课程模块,学分要求

由 10 增至 20,同时修改选修课课程容量限制和单学期选修数量限制。理论型选

修课课程容量设为 60 人,技能型选修课课程容量设为 30 人,每人单学期最多选

修 6 个学分。增设课程模块和增加选修课数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培养

的个性化。

2015 级、2016 级、2017 级仍然执行各自版本培养方案。

(三)专业资源情况

1.师资队伍

(1)数量与结构

专业负责人肖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信访法治和法律实施。学院专任教师 38 人,教授 9 名,副教授 9 名,讲师 20

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 20 名,硕士生导师 25 人。具有律师、仲裁员、专利代

理人等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 97%,7 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赴波兰短期访

学教师 1 名,国内访学教师 3 名,校外挂职教师 2 名,完成师资培训 2 人次。专

任教师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师生比符合基本要求。同时学院聘请了多名

来自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实务部门的兼职教师承担本

科实践教学任务。

专任教师中“天津市优秀青年法学家”2 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

人才”1 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 1 人,第三层次人才 2 人,

“天津政府法制智库专家”3 人,“天津市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1 人,“天

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6 人,“天津市双千计划教师”4 人。

(2)教学科研水平

学院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定期举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会,积极参

加各种师风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参加校桑麻奖教金评选等,通过参与各类活动,

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水平。

2018 年法学专业承担各类教学改革项目 18 项,其中天津市十三五教育规划

项目 2 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 3 篇。出版专著 2 部,发表论文 33 篇,其中 A 类

论文 3 篇,B 类 8 篇。教师指导学生发表论文 41 篇。科研到位总经费 45.56 万

元,其中纵向经费 27.56 万元,横向经费 18 万元。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6 项,

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 项,司法部课题 1 项,天津市哲学社科项目 3 项,中

宣部人权事务局项目 1 项。获批校天津市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立项

1 项。

学院下设的“天津法治信访研究基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成为天

津市首家入选的法学类高端智库。获批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特色分中心。获天

津市推荐“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培养先进集体称号”。

同行和专家评学优良率为 100%,学生评教结果均为 90 分以上。

(3)教师教学投入

高级职称教师全部为本科生开课。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

例平均为 40%。2 名教师 2 项科研招募学生 11 人次。教师承担校级及以上教改

项目 18 人次。聘请行业专家为本科生开设讲座和座谈 13 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

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5 名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的

指导工作。

(4)师资培养

法学专业落实学校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改

善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和职称结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师德

师风建设、积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积极组织试讲等。2018 年,引进教授一名,

引进入选天津市“131 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和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

1 名,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国外访学研修教师 1 名,赴波兰短期访学教师 1

名,国内访学教师 3 名,校外挂职教师 2 名,完成师资培训 2 人次。

2.课程建设

认真落实课程建设规划,组织申请新开“通识选修课”2 门,申报“通识核

心课”2 门,获批校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 2 项,获批校级“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项目1项,建成 1门全英文授课品牌课程。申报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

1 门。建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 门并上线运行。继续推进 2 门校级

优秀课建设。

法学专业毕业要求可以细化为十项,即法学知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研

究、使用现代工具、法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

沟通和终身学习,法学课程体系对上述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可以分为强、中、弱

三级。课程体系修订随培养方案同步完成。开课前由课程组负责制定或修订教学

大纲,系部和学院最终审定,教学过程及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法学专业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专业核心课程一般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核,

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占 60%。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考核,但

是采取结构化评定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呈现多样化。

3.教材建设

法学专业与出版社签署了出版合同,计划出版系列实验教材。已经出版的马

工程教材均已选用,其他核心课程教材均采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级以上教材。

4.实践教学

(1)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习(实训)基地

法学专业独立实践环节 27 学分,占总学分的 16%。实验开出率 100%。法

学专业实验室全部对外开放,学生可以经申请使用。同时法学专业部分课程开设

模拟法庭、模拟仲裁、模拟听证、法律诊所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前法学专

业拥有 1 名专职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其他专职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又

承担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聘请多名实务部门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

践教学,目前人员数量和结构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法学专业建有应用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安全生产与资源环境法

治研究中心、华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特色分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应用法学实验

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室、司法鉴定实验室、诉讼可视化实验室、司法过程实验

室、卷宗制作与管理实验室、案例分析实验室、法律诊所实验室、法律大数据研

究实验室)和知识产权实验中心(专利分析实验室、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各类实验室设备总资产共约 1200 余万元,使用面积 900 余平方米。专业生均实

验仪器设备价值 5500 元,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设备

运行良好,管理规范。

法学专业是天津市“选派高校法学专业优秀学生担任实习司法辅助人员”计

划单位,与天津市律师协会签署了“双师互进”合作协议,先后与天津市知识产

权局、天津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北京中伦文德(天津)律师事务所、天津市

仲裁委员会、天津津实司法鉴定中心、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天津市河东区

人民法院、天津市环保产业促进会等 20 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天津

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联合共建的“天津法治信访研究基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

(CTTI)来源智库。

(2)毕业设计(论文)

法学专业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共 113 人,全部采用论文形式校内完成。论文

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由老师和学生共同选定,并经开题答辩最终确定。其中题

目来自科学技术领域的 11 个,占 10%,生产实践领域的 13 个,占 11%,社会经

济领域的 69 个,占 61%,经典题目 20 个,占 18%。指导教师全部为专任教师

32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18 人,每人指导学生数最高不超过 8

人。教师 9 月至 10 月提出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任务书 2017 年 11 月底下放,

学生开始填报选题志愿,每人 6 个选题志愿,再根据学分积排名分数优先原则确

定选题。12 月至 1 月完成开题报告。2018 年 1 月 4 日上午进行了毕业论文开题

答辩。2018 年 2 月至 3 月学生开始撰写论文一稿。2018 年 4 月中旬进行毕业论

文中期检查,2018 年 5 月 25 日前进行了论文复制比检测,2018 年 6 月 5 日进行

论文答辩,2018 年 6 月 11 日进行论文格式、英文审查,全部学生最终完成论文,

并通过答辩,其中成绩优秀占 3%,良好占 46%,中等占 38%,及格 13%,无不

及格。

5.教学方法与手段

法学专业通过多年教学改革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命名为融合式教学方法。

以重要知识点为教学逻辑节点,运用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原理,将理论教学和实

践教学相融合,将各部门法相融合,将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相融合。目前该教学

方法已经体现到了培养方案中,并和“常识与原理、制度与规范、操守与技能”

“三步进阶”应用法学课程体系相衔接。

常识与原理课程改内容,制度与规范课程改方式,操守与技能课程改形式。

常识与原理课程,主要是法学入门、公法原理、私法原理、经济法和社会法原理、

法律解释与适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改革重点在教学内容的梳理和优化;制度与

规范课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内容也已经成熟,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

法的改革,要将融合式教学方法贯彻应用,重点在课内实践环节的改革;操守与

技能课程无论从内容还是授课方式上都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因此重点在探索这

些课程究竟以何种形式开设。

2018 年法学专业逐步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将 MOOC 和

SPOC 课程的形式逐步引入传统教学,建设并上线运营了一门慕课“大学生创业

法律服务概论”,实践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

6.学生情况

(1)学风与学习效果

法学专业围绕学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每节课检查课堂出勤、课上表现,

加强对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期间教学秩序的监督管理;开展

班导师谈话工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优秀班集体和各类个人荣誉的评价体系;开

展思想道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团日、主题党日等活动;举办考研、司考、英语四级

和就业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会;召开诚信考试教育班会。通过一系列的学风建设举

措,课堂效果改善明显、班级凝聚力有所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目标规划进一

步明确、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良好。

大二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 81.74%,比上一年度提高 5.5%,位列学校

前三;本科生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奖励共计 35 人次,占全院本科生总人数的 7%。

在学生创业方面,法学专业非常重视毕业生创业问题,创建了创业苗圃,通过多

种方式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如邀请一些公司的负责人来学院做讲座,介绍创业成

功的经验,还广泛动员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学生创业意识显著增强,获批 2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 2 个学生创业团队在学院创业苗圃注册。

通过毕业生的问卷反馈,在学期间,他们基本都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学习成绩整体上良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一定提高,专业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普遍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整

体上看,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较高。

(2)就业与发展

本年度毕业生就业率为 92.59%,达到学校要求,其中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

为 45.13%,较上一年度提高 1.4%。2018 届本科生毕业生中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的 13 人。有 9 名本科生赴国外交流学习。16 名本科生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较去年有较大提高。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和律所等行业。就业地域分布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

大城市以及山东、河北等部分省份。

毕业生走出校门的社会贡献和社会影响良好,典型代表有:法学 2004 届毕

业生张思慧获“巾帼十杰”、“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第

六届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法学 2004 届毕业生黄玮获“全国侦查监督十

佳检察官”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3)社会声誉

法学专业文理兼招,2018 年招收 122 名本科生,其中天津生源 30 人,生源

较多的省份主要有安徽、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等省市。

通过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学生具有比较扎实、

系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习与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和合

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这可以从一个角度说明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的认可。近年来,已有多家单位连续在法学专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取得了良好社

会效果。

7.本专业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和支持情况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所获奖励或

支持名称 时间 等级 授予部门

教学改革项

1

法学职业

人才培养

为目标的

天津法学

本科教育

转型路径

设计

天津市十三五教

育规划项目

2016-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科

2

京津冀协

同发展背

景下高等

院校法学

教育与经

济发展的

互动性研

天津市十三五教

育规划项目

2016-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科

3

创业与法

律”通识课

在线课程

建设研究

“纺织之光”

高等教育教学改

革项目

2016-

2019

省 部

中国纺织工

业联合会

其他

1

华北五省

人文知识

竞赛

天津赛区优秀

奖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

2

筑巢引凤 :

山西省泽

州圪针掌

村精准扶

贫模式探

第四届中国“ 互

联网+”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赛天津

赛区比赛暨2018

年天津市大学生

创业大赛 (青年

红色筑梦之旅赛

道)二等奖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

3 一切为了

学习

大学生“生态文

明;有我行动;

环保公益广告设

计大赛天津市二

等奖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

4

第七届全

国高校模

拟集体谈

判大赛

最佳谈判员

劳方三等奖 2018

省 部

中国人力资

源开发研究

5

第十届北

京市大学

生模拟法

庭竞赛

团体三等奖

优秀个人奖 2018

省 部

北京市教育

委员会

6

未来国际

商务谈判

精英全国

一等奖冠军

个人特等奖 2018

省 部

中国管理现

代研究会

7

天津市第

七届大学

生模拟法

庭大赛

团队三等奖 2018 省 部

天津市大学

生模拟法庭

大赛组委会

8

第四届中

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

赛天津赛

三等奖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

9

天津市第

13 届高校

大学生校

园心理剧

大赛

一等奖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

10

“青春新

时代 起航

新征程 ;助

理中国梦”

天津市高校大学

生诗词诵读比赛

二等奖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德育

11 国家奖学

金 国家奖学金 2018

国 家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

12

天津市人

民政府奖

学金

天津市人民政府

奖学金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

13

天津市王

克昌奖学

天津市王克昌奖

学金 2018

省 部

天津市教育

委员会

14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观对大学

生创业观

创立的引

领作用三

维实证分

析——以

天津市大

学生为例

国家级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

计划项目

2018 国 家

天津工业

大学

注:1.其他指本专业教师和学生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奖励和支持情况。

8.其他

法学专业建有图书资料室,拥有法学类图书 8000 余册。图书馆馆藏纸质图

书约 834986 册,电子图书数量约 64734 张。同时订购 CNKI 中国知网、中文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北大法宝、北大法意、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电子数

据库资源。建有计算机机房 1 个,配备 90 余台计算机。无线网络全覆盖。

二、专业全国布局现状

(一)本专业点布局现状

法学专业是一门古老传统而又年轻的学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和依法治国方针目标的确立,我国各条战线急需大批

法学人才,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法学专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由 1977 年仅有的 2 所院校设有法学专业,发展到目前中国大陆已有 680 所大学

设立法学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达到 28.7 万人。全国设有法学硕士招生资格的

大学共有 300 多所,有 30 多所大学开设法学博士课程,有十多所大学可以自己

设立博士招生专业,共有 10 余个单位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校的各类硕士

研究生约有 8 万人,每年有将近 10 万法学专业毕业生。它初步建立了基本满足

中国社会与法制建设对于法律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法学学科地位有了明显

提高。

但随着法学专业地快速发展和规模地扩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

法学教育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二是法学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三是法学专

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矛盾;四是法律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矛

盾;五是法学专业基本培养方案与多元化、特色培养方案之间的矛盾;六是法学

人才培养费用昂贵与现有经济资源之间的矛盾。同时,法学专业教育也存在宏观

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各大学法学专业教学条件对教学质量制约性特别大,法学本

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一些法学本科专业出现未完成招生计划等情况。如何

解决和平衡这些矛盾,提升法学专业教育质量,调整法学专业的数量结构,专业

化、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将是法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2011 年开始国家教

育部准备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探索高校与实务部门合作培养法律人

才的机制。我校也于当年开始进行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的教育探索与改革。2018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 年 10

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公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

见》,正式启动了卓越法治人才 2.0 计划。

(二)做得最好的院校情况

法学专业全国做的最好的院校仍然为“五院四系”。“五院四系”,是新中国

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

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法制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五院”

在今天指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

学、西北政法大学。“四系”在今天指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

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校名 中央直

211 工

985 工

双一

所在

地 前身

中国政法大学 √ √ √ 北京 北京政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 武汉 中南政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西南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华东政法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 西北政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 √ √ √ 北京 北京大学法律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

院 √ √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

武汉大学法学院 √ √ √ √ 武汉 武汉大学法律系

吉林大学法学院 √ √ √ √ 长春 吉林大学法律系

2017 年 12 月 28 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

科评估结果。其中法学学科获得 A+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A 的是

北京大学、清华的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天津法学专业做的较好的院校主要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院校。

(三)本专业的相对位置

我校法学专业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一贯重视下,通过引进与培育

相结合,经过 20 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发展

后劲较足的法学专业,同时依托工业大学的一流学科群,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法

律人才提供了优良场所。因此,我校法学专业在应用法学教学方面,尤其是在法

律实施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及相关问题研究、天津地方立法研究、部门法理论成

果应用转化研究、法律产品开发研究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我校法学

专业在天津市院校法学专业中可列在第二梯队的前列,但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国内同类理工院校设有法学专业

的院校相比居于前列,但与浙江工业大学等仍有一定差距;与国内专业法学院校

和综合大学(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

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相比,无论在专业设置、人才结构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本专业社会需求现状

(一)全国需求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

略,法律成为调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对外贸易的强有力手段,特别是自

天津滨海新区和自贸区列为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以来,滨海新区和自贸区经济社

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长的“第三极”,亟需大批

懂法律、懂科技、会管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目前法学专业本科生在一定程度的

过剩是结构性过剩,是法学教育与社会对法学专业及复合型法律人才不协调的表

现。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法学人才无论是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际上看,加入 WTO 也使得我国对国际化法律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另外,按照有关规定,有关公司企业和政府部门也需设立专门的法律顾问,这也

为法学专业人才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标志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社会的利益关系

和利益冲突包括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富得多的科技内容,社会关系的变革使得

立法和司法过程充满了科学和技术问题。社会呼唤着能胜任新世纪挑战的复合型

法律人才。法学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与科技、工程、管理、经

济结合,理工科大学又提供了法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优良场所。因此,依托工业

大学理工科的学科优势,在知识产权、环保、生产安全、海事海商等领域可为法

学专业找到新的增长点,所培养的具有特色和复合型的法律人才在今后会大有用

武之地,充满广阔的发展机会。

(二)天津(区域)需求现状

从法学专业的区域分布看,天津法学专业与全国同类省市相比,法学专业点

比较少,层次低(仅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 2 个法学博士点),但是各个院校都十

分重视法学专业的发展,因此,天津法学专业也蕴藏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评价

为不断提升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法学专业在

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及学院制定的相关政策,并建立了较为完

善的反馈机制。

(一)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和方式

1.学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召开多种形式的学生座谈会。

2.通过校长信箱反映问题。

3.学生在学期结束前或下学期开学初网上选课之前先进行网上评教,评教是

匿名进行,评分结果直接由系统生成,学校教务处负责导出。

(二)专家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和方式

专家评价渠道与形式包括校、院督导专家进课堂听课,与学生召开座谈会,

抽查试卷,抽查毕业论文等形式进行,通过填写听课记录表、学生座谈会记录、

试卷与毕业论文抽查情况反馈表等材料向学院反馈教学督导的结果。通过专家反

馈的问题及时的查找根源,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由专业进行改进。

(三)评价情况说明

学生评价情况反馈显示,法学专业教师授课情况优良率为 100%,优秀率平

均值为 99%,这和学生座谈会、专家评价反馈结果基本一致。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法学专业秉承应用法学教学理念,深入开展法律实施学教学,深化“常识与

原理、制度与规范、操守与技能”“三步进阶”“融合式”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教

学方法的优化,规范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培养过程,突出应用法学教学的特色,

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成果。2015 年天津市法学专业评价取得第三名。

六、存在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立德树人需要继续深化改革。

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需要继续深入改革。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促进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

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专业教育不仅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要在加强专业教

育的同时,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

2.推进“四个回归”的措施需要进一步深入落实。

进行一流的本科教育,要更新理念,聚焦“两个根本,一本为本,四个回归”,

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实施课程建设水平提升计划、试行学分制、推进课程建设

规划、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引领实

践教学水平提升、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创新计划等。这些制度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深

入落实,才能最终取得效果。

3.专业特色和优势需要继续打造。

法学专业一直以来秉承应用法学教学理念,实施了“常识与原理、制度与规

范、操守与技能”“三步进阶”“融合式”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教学方法的优化,

规范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培养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成果。但是仍然缺乏

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教学成果,专业特色和优势需要继续打造。

(二)改进措施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水平本科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始终坚持以应用法学为特色,坚持“理论打基础、实践铸能力、沟通展才华”

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法学学科建设为先导,依托学校“双一流”建设优势

学科群,促进法学学科与理工优势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推进高水平本科教学综合

改革,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和知识产权人才。

2.推出多项举措,坚决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大力推进马工程教材的使用,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律职业伦理”

必修课,坚持“一课双责”,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推进学分制改革,

细化学生课外实践学分管理。推进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工作联动,实施学生学

业和发展辅导信息化服务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法

律诊所、普法宣传、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立教师师

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师德师风培训。坚决落

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

价与考核。

3.深化专业内涵发展,推进“四新”建设

继续优化法学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继续

推进“常识与原理、制度与规范、操守与技能”“三步进阶”融合式课程体系的

优化和改革,实施模块化选修课程,增加新兴法学和交叉法学的课程。推进实验

教材的编写工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化交流项目,培养国际

化法治人才。适当改造学院所属部分教室,建设智慧课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

能、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

性化的法学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法学教育”新形态。

4.加快推进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

加快与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企事业单位的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司法辅助人

员实习生的遴选和组织工作,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健全兼职教师选聘和交流机

制。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实施本

科生导师制度,遴选优秀学生参与科研,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将最新

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

5.实施课堂革命和考试制度改革,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加快推进“互联网+法学教育”改革,适时引入法庭庭审等实务信息化直播

资源。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导学生

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严格

过程考核,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

严格监控毕业论文全过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