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img.weinan.gov.cnimg.weinan.gov.cn/HIWCMweinan/201412/201412120219051.d… · Web view渭南博物馆基本陈列-陈列大纲. 与. 华. 相. 宜 —— 渭南故事. 总体说明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渭南博物馆基本陈列-陈列大纲

渭南博物馆基本陈列-陈列大纲

与 华 相 宜

——渭南故事

2014..

总体说明

一、展览宗旨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和要求,从渭南地方历史实际出发,依据史料、文物、研究成果,利用现代展示技术和手段,以宏阔的思想视野,通过独特的陈列语言,以雅俗共赏的设计形式,展现渭南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之成为渭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阵地和国民教育的乐园。

二、 展览定位

作为地区中心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其观众以渭南地区的居民为受众主体,其性质基本属历史类,即以史实和文物为主要依据,展示渭南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三、展览主题

按照“以人为本,展现文化,一条主线,突出特色,多个亮点”的思路,通过展示渭南地区的历史状况与文明成就,表现渭南文明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展览内容

以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为节点,以渭南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精选渭南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代表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文物,科学配置背景知识、辅助展品,以专题形式为主,“珍珠”串线,形象直观地反映渭南上起远古、下至现当代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文明传承与演进。

五、展览结构

基本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为序,分为八个单元,即物华天宝——渭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远古寻根——史前时期的渭南,先秦记忆——夏商周时期的渭南,京畿重地——秦汉时期的渭南,龙兴之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渭南,国脉所在——隋唐时期的渭南,俗风和雅——宋元明清时期的渭南,烽火秦东——近现代的渭南。各单元下设小节。每个单元以时代为背景,选择著名人物、代表性事件、重大成就作为“点”,以“点”串“线”、以“线”构“面”,突出各个时代渭南地区的文化特点。

六、文物展品

初选文物1503件(套)。种类较为齐全。基本为精品文物。除有机组合、紧密配合展览具体内容外,也考虑配合各单元(时段)的背景副线展示。总数较多,以为后续的文物借调工作、形式设计、布展施工等留有选择空间。

七、辅助展品

围绕展览主题、重点内容及重点文物配置。内容丰富,总数较多,展示形式多样。因可利用文物尤其精品文物的数量有限,并且展览以人物为主要内容之一,与人物直接相关的文物普遍不足,加之目前经费、形式设计、制作技术、设施设备选择等的不确定性,故辅助展品内容较实际上展的需求为多,尤其艺术品、多媒体表现形式较多,有待在形式设计和制作阶段进一步选择、减少、合理配置和确定,以有效阐释内容、突出主题和增强展示效果。

八、说明文字

内容力求科学、详实、准确、简明扼要;文字表述风格力求庄重、简洁、雅俗共赏;适当增加诗词歌赋,以增强文学艺术性。除章节各级说明、辅助展品说明、说明牌信息外,增加重点文物说明。

九、展览特色

力求突破传统思路,理念创新。不以通史的方式罗列事件或人物,而是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重要文明成果,结合文物等相关展品,以专题的基本形式展示,仿佛一挂“珍珠项链”,来表现渭南文明史,突出渭南的历史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突出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增加展示技术的科技含量和观众参与互动项目。

同时,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基本陈列风格,体现独创性、原创性、创新性、精品性以及艺术性。另外,目前渭南地区已有韩城梁带村芮国文物陈列馆、司马迁祠墓,白水县仓颉庙,潼关县杨震廉政博物馆,华阴西岳庙及华山风景名胜区,蒲城王鼎、林则徐及杨虎城的纪念馆或纪念地,华县渭华起义纪念馆,泾阳县李仪祉纪念馆,习仲勋故居等专题博物馆陈列,所以本陈列涉及到上述内容时,力求取其精华,形式新颖,手段创新,避免重复,达到有效烘托主题、锦上添花的效果。

十、形式要求

形式设计与展览内容协调完美,设计理念科学、独到并追求新的探索与突破,艺术风格鲜明。总体风格雄浑大气,烘托出宏伟壮阔的历史氛围,局部则精细别致,巧妙地表现出地域特色与时代风格。展示方式灵活多样,合理运用现代展示技术手段,以人为本、增强互动、趣味盎然。

目 次:

序厅

第一单元 物华天宝——渭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地理环境

1、山

2、河

3、道路关隘渡口

二、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2、动物资源

3、植物资源

4、渭南的自然景观

第二单元 远古寻根——史前时期的渭南

一、“大荔人”

二、禹门口洞穴遗址

三、“沙苑人”

四、老官台文化

五、泉护村遗址

六、横阵遗址

七、“字圣”——仓颉

八、“医陶始祖”——雷祥

九、禹凿龙门

第三单元 先秦记忆——夏商周时期的渭南

一、酿酒鼻祖——杜康

二、商代开国名相——伊尹

三、“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周文王与太姒的爱情故事

四、郑氏先祖——郑桓公

五、消失的古国

六、设县筑城——县政之始

七、堑洛长城

八、“黄河之西尽归秦”——河西之战

九、“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纵横家公孙衍

十、父子名将 功盖天下——王翦与王贲

十一、水惠千秋——郑国渠

第四单元 京畿重地——秦汉时期的渭南

一、“人间仙境”——秦汉离宫

二、汉字隶书的创造者——程邈

三、左畿沃土 汉家粮仓

四、神秘坡头村——郡国铸币厂

五、“史圣”——司马迁

六、“关西夫子”——杨震

第五单元 龙兴之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渭南

一、宇文称雄

1、沙苑之战

2、宇文邕灭北齐

二、汉胡一家

三、佛道始兴

1、东府佛光

2、华岳仙踪

第六单元 国脉所在——隋唐时期的渭南

一、杨氏开皇

1、励精图治隋文帝——杨坚

2、好大喜功隋炀帝——杨广

3、盖世英雄 两代名将——杨素

二、“初唐四杰”之一 —— 杨炯

三、全才宰相—— 张仁愿

四、诗圣杜甫在渭南 (副线展示)

五、“再造唐室”—— 郭子仪

六、布衣诗人——白居易

七、中兴名将——李元谅

八、山陵巍峨

第七单元 俗风和雅——宋元明清时期的渭南

一、金戈铁马 战事不休

1、富平之战

2、潼关之战

3、撼清廷——回民起义

二、名相寇准

三、征西先锋——郭侃

四、陈抟华山传道

1、陈抟

2、西岳庙

3、玉泉院

五、炼土生辉——尧头窑

六、古建奇葩

1、普照寺

2、韩城城隍庙

3、古塔

4、传统民居集大成者——韩城明清党家村古寨

5、桥上桥

6、独一无二的民间石雕艺术——石雕拴马桩

7、清代石雕艺术画廊——大荔八鱼李氏家族墓园墓室石刻

七、文儒之乡

1、书院

2、清代考院

3、文庙

(1)韩城文庙

(2)蒲城文庙

(3)合阳文庙

4、文儒名士

(1)文坛领袖——党怀英

(2)“关学”大师——李因笃

(3)三秦之秀 松柏气节——诗人屈复

八、“花部”泰斗——李芳桂

九、状元宰相——王杰

十、抗英名相——王鼎

十一、林则徐在蒲城 (副线展示)

十二、救时宰相——阎敬铭

十三、华县大地震 (副线展示)

第八单元 烽火秦东——近现代的渭南

一、辛亥序曲在蒲城——“蒲案”

二、“革命英雄关内胡”——胡景翼

三、“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四、“中国的夏伯阳”——包森

五、民族“千古功臣”——杨虎城

六、西北惊雷——渭华起义

七、陕西第一个团支部书记——王尚德

八、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澄合战役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提议者——张奚若

十、“忧同屈正则,事类申包胥”—— 著名社会活动家屈武

十一、开国上将——张宗逊

十二、水利大师——李仪祉

十三、古生物学家——杨钟健

十四、呕心沥血著史诗——杜鹏程

十五、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

结束厅

序厅:

序厅:

1、展标:

与华相宜

—— 渭南故事

2、前言

渭南,地处陕西关中东部,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有“三秦要冲,八省通衢”之称。境内有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县、潼关县、大荔县、澄城县、合阳县、蒲城县、富平县、白水县等一区二市八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52万。

渭南,自然环境优美,地形地貌多样,秦岭、黄龙山脉,玉屏侧立;黄河、渭河、洛河,三水盘流;中部平原,广袤坦荡,一望无际。

渭南,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物产富饶,地灵人杰。这片土地上,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浓缩了华夏儿女的艰辛辉煌,无数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演义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人文故事……

让我们跟随着时间的脚步,聆听那动人的渭南故事。

(未定稿)

第一单元 物华天宝

——渭南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1. 地理环境

二级文字:

渭南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西北黄土高原的东南、陕西关中盆地的东部,南跨秦岭与商洛地区为邻,北倚黄龙山与延安地区、西北与铜川市接壤,全区南北长187.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总面积13134平方公里,是八百里秦川最开阔的地带。全区自南向北分为五个自然区域:秦岭北坡山区、黄土台塬区、渭河冲积平原区、渭北黄土塬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多样,山河壮丽,有以“奇险天下第一山”而著称的西岳华山,以及特色鲜明的黄河龙门、洽川黄河湿地等一批自然景观。整个区域自然条件优良,适宜农、林、牧的发展。

图版:渭南市行政区划图

渭南市TM遥感影像图

电子沙盘:渭南市地形地貌图

1、山

三级文字:

渭南中部渭河平原以南以北均为山地。以北,为一系列北东东向雁行式的褶皱断块山。超过1600米的山峰有大岭、西峙子山和八郎山;以南,为秦岭北坡山区,山脉呈东西走向。2300米以上的高峰有二郎山、箭峪岭、草链岭、老牛山、笔尖山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华阴市境内的西岳华山。

图版:渭南山脉分布图

华山、少华山、北山照片

华山简介(图配文):华山南接秦岭,北环黄河、渭河,奇峰雄险,气势磅礴,巍峨壮观,是中国五岳之一,以“雄、奇、险、秀”而著称于世。华山的东、南、西面都是万丈绝壁,只有山背面有一条小路可以登上山顶,因此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2、河

三级文字:

渭南境内的主要河流有黄河、渭河、洛河、千河、漆水河、石头河等。除属黄河水系的黄、渭、洛三大过境河流外,还有发源于秦岭的沋河、赤水河、罗夫河、潼河等及发源于北部山区的滹水河、白水河、盘河、芝水河、孔走河、大峪河等。黄河自北而来沿边境流过,洛河自西北而东南入渭河,渭河自西而东在境内汇入黄河,三河年平均径流量438.86亿立方米。全区地表水、地下水的资源总量为20.06亿立方米。

图版:渭南河流分布图

黄河、渭河、洛河、黄河滩照片

3、道路关隘渡口

三级文字:

渭南地区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早在商代就有两条干道,一条是咸阳通往洛阳的东方干道,途经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另一条是周原至芮(今大荔朝邑)虞(今山西平陆)的干道,经渭南、大荔、合阳、韩城。汉武帝年间,为输送东方粮食于京师而开凿的漕渠,经渭南、华县、华阴注入渭河。渭河航运古今通达。故渭南历史上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渭南古关隘渡口众多,著名的有潼关、蒲津渡、风陵渡等。

图版:清代渭南道路关隘渡口分布示意图

潼关、风陵渡、禹门口照片

1. 自然资源

二级文字:

渭南地区地质结构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的各种矿藏有30多种,其中储量大、易开采的有20多种,煤、钼、金、石均为优势矿种;这里地热水和医饮兼用矿泉水资源丰富,其中大荔矿泉水日出水量达到了5.6万吨,被誉为“中国之冠,世界罕见”;渭南地区还有非常丰富的野生物种,其中野生动物360多种,野生植物2500多种。

1、矿产资源

三级文字:

渭南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总体分布是“北能源,南有色,中部地热、矿泉水及非金属建材”的格局。韩城、澄城、合阳、蒲城、白水的煤素有“渭北黑腰带”之称,潼关主产黄金,华县的金堆城钼矿闻名遐尔。共发现各类矿产51种,已探明并列入储量表的矿产33种,产地有148处,以煤、钼、金、铜、石灰石、大理石为优势矿种。

展品:钼、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金、铜、石灰石、大理石

图版:渭南地区矿产分布图

四级文字:有色金属的骄子——钼

钼,为银白色金属,既是人体与动、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也是发展钢铁工业重要的矿产资源。钼与钨、镍、钴、锆、钛、钒、铼等组成高级合金,可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耐磨性和抗腐性等,主要用于制造航天工业中使用的各种高温部件,以及高温电炉的发热材料、真空管的大型电极和栅极、半导体及电光源材料等,还可作为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钼矿是陕西的优势矿产资源之王,探明储量在百万吨以上,居全国第二位。位于华县的金堆城钼矿,钼品位0.099%,产量居全国首位。

图版:1、陕西钼矿分布图(说明文字:陕西有钼矿床4处,主要分布在华县与洛南县交界处的金堆城至黄龙铺一带。)

2、钼的用途图例

四级文字:“渭北黑腰带”

渭南地区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位列陕西第二,有着长久的开采生产的历史。煤田位于渭河以北的东部,煤层主要分布在蒲城、白水、澄城、合阳、韩城境内,煤区东西长约210千米,宽约30千米,面积约6800平方千米,被誉为“渭北黑腰带”。煤质佳。煤种主要有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质特征是:中灰、中低硫、低磷、高发热量。

模型:煤炭形成的地层结构剖面图

1. 动物资源

三级文字:

渭南地区的动物跨域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两大区系,多样的生态环境为多种珍禽异兽和其他野生动物、昆虫及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和寄生条件。全区野生物种繁多,共有野生动物22目61科360多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23种,有一级保护动物豹、黑鹳、丹顶鹤、大鸨、大鲵5种,二级保护动物林麝、青羊、豺、大灵猫、大天鹅、鸳鸯、赤腹鹰、金鸡等18种。此外,人工饲养的畜禽有10种45个品种,以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等量大质优而驰名全国。全区的动物含有平原、高原、山地三种动物区系的特点。

展品:渭南野生珍稀动物标本

图版:渭南野生动物分布图

3、植物资源

三级文字:

渭南地区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被以阔叶林为主(包括栎、椴、杨、栗、榆等类),也有一些松柏类针叶林。全区有野生植物2500多种,包括多种珍稀野生植物物种。栽培植物150多种,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薯类、豆类、棉花、烟叶、油菜、花生、芝麻、苹果、花椒、红枣、柿子、核桃、板栗、杏、梨等。

展品:野生珍稀植物标本

图版:野生植物分布图

4、渭南的自然景观

三级文字:

渭南的自然景观丰饶多姿,奇丽瑰美。著名的有西岳华山、黄河龙门、风陵渡、少华山、洽川等。这些自然景观多与文物古迹珠联璧合,如以华山、西岳庙为代表的国家级“华山风景区”,以司马迁祠墓、韩城古建筑为主体的“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区”,还有以桥陵为核心的“桥陵风景区”等。

图版:渭南自然景观分布图

第二单元 远古寻根

——史前时期的渭南

一级文字:

渭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20万年前,以“大荔人”为代表的原始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韩城禹门口洞穴遗址(距今8—5万年前)、大荔沙苑文化遗存(距今2-1万年)、华县老官台文化遗存(距今7800-7100年)、华县泉护村等仰韶文化遗存(距今7000-5000年)、华阴横阵等龙山文化遗存(距今4900-4000年)的发现,展现出史前时期生活在渭南地域的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这些先民创造出的文明。

1、“大荔人”

二级文字:

1978年,陕西水利电力局刘顺堂等人在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附近甜水沟中更新世末期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具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鉴定可能属于一个30多岁的男性个体。其体质特征表现为颅穹低矮、额骨低平,颅骨骨壁较厚,眉脊粗壮。属于早期智人的较早类型,距今约20万年左右。因发现在大荔,故命名为“大荔人”。大荔人是我国细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这一重要发现填补了我国乃至东亚古人类学研究上的一大空白。

展品(17件):

大荔人头骨化石(复制品)

大荔人复原头像(中科院,需复制)

大荔人石器,1组10件,最大者长43.7厘米、宽6.7厘米,旧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50

大荔人时期野牛头骨化石,1件,澄城文管所藏,编号:2943

古象臼齿化石,2件,长24宽9.1厘米,长24宽16厘米,旧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39,1042

鸵鸟股骨化石,1件,长12.8厘米、宽9厘米,旧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45

鹿头骨化石,1件,长22厘米、宽14厘米,旧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46

图版:大荔人头骨化石发现位置示意图、

大荔人头骨化石发现地点地貌照片

大荔人头骨化石发现者刘顺堂照片

远古时代断代方法(碳十四测定法、树轮校正法等)

绘画(或视频动漫):

大荔人生活环境示意图

大荔人生活生产场景;

大荔人打制石器工序示意图

2、禹门口洞穴遗址

二级文字:

禹门口洞穴遗址位于韩城市龙门镇禹门口西侧的华子山山腰,为距今五至八万年前人类居住过的洞穴遗址,是建国以来在黄河中游首次发现的一处滨河最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洞穴东临黄河,高出河床30米,l972年修桑树坪矿煤专线二号隧道时发现。洞穴地层属陶纪石灰岩,洞穴高约6米,宽约3米,深4米,出土有小砾石凸镜体和人工打制的石核、石片、石器共1202件。石器有砍砸器、切割器、尖状器、刮削器,其体形细小,石片宽短且薄,以燧石和石英砾石为料。同时出土有牛、犀牛、鹿等动物骨骸,以及松、桦、榛、柳、云杉、胡桃、桤木属、蔷薇科、豆科、毛莨科、禾木科、百合科、蒿属科等植物残存物。禹门洞穴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渭南地区古代人类发展、演进提供了有力佐证。

展品(8件):

砍砸器2件,旧石器时代,1984年禹门口洞穴遗址出土,韩城博物馆藏,编号125、136

尖状器3件,旧石器时代,1984年禹门口洞穴遗址出土,韩城博物馆藏,编号127、142、143

双刃刮削器1件,旧石器时代,1984年禹门口洞穴遗址出土,韩城博物馆藏,编号141

双刃切割器1件,旧石器时代,1984年禹门口洞穴遗址出土,韩城博物馆藏,编号149

石核1件,旧石器时代,1984年禹门口洞穴遗址出土,韩城博物馆藏,编号150

图版:禹门口洞穴遗址位置示意图

禹门口洞穴遗址外景照片

1973年考古发掘现场照片

3、“沙苑人”

二级文字: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沙苑地区发现了一种独具特征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考古学界定名为沙苑文化。其打制石器一般比较粗糙,形状较小,根据制法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细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种。1973年,大荔县文化馆张青山等人在沙苑地区考古调查时发现小孩顶骨一块,经测定距今大约一万多年,被定名为“沙苑人”,其主要生产方式为狩猎。沙苑人及沙苑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化石人类及其文化发展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缺环,为我国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品:(14件)

沙苑文化刮削器,1组10件,中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52

单孔石刀,1件,长7.2宽3.5厚0.6,中石器时代,赵家遗址出土,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53

石锛,1件,长12.8宽9.5厚1,中石器时代,赵家遗址出土,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54

石斧,1件,长13.3宽6.8厚3.2,中石器时代,赵家遗址出土,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55

石铲,1件,长20宽18.3厚1.8,中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56

图版:沙苑人头骨化石发现位置示意图

沙苑地区地貌照片

沙苑人发现者张青山照片

史前时代考古纪年法(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等)

4、老官台文化

二级文字:

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今渭河、泾河流域生活的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从事着原始的农业生产,狩猎业比较发达,开始了家畜饲养,原始纺织业也有所发展。他们生有住所(多为不规则圆形半地穴式窝棚建筑),死有墓地埋葬。其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蚌器和陶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陶器上出现了彩绘图案。这种特征的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华县柳子镇老官台村而得名。除华县老官台外,渭南地区发现的老官台文化遗址还有华县元君庙、渭南北刘、白庙、大荔梁家坡等4处。老官台文化的发现,对于追溯仰韶文化的渊源、探讨我国农业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品(6件):

老官台陶碗1件,口径21底径7.5高9.2,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132

刮削器1组4件,长20宽13,长14.5宽9,长10宽6,长11.5宽8,新石器时代,老官台出土,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410(1-4)

小口瓶1件,?27cm,?3cm,?77.5cm,新石器时代,老官台出土,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328

图版:渭南地区老官台文化遗址位置示意图

渭南地区老官台文化遗址地貌照片

渭南地区老官台文化遗址发掘照片

渭南地区老官台文化遗址出土典型文物照片

与老官台文化同期的姜寨村落遗址复原图,大地湾人房屋、墓葬、窖穴复原图

5、泉护村遗址

二级文字:

距今7000-5000年时,人类社会已发展到父系社会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作仰韶文化。今渭南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有华阴横阵村、华县元君庙、渭南史家、华县姜村、泉护村、渭南北刘、合阳辛村等多处。这一时期,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农业生产已达到锄耕甚至犁耕的阶段,种植作物的品种主要是粟。仰韶文化较老官台文化更为进步,聚落面积更大、布局更规整,房屋营造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地面积和随葬品更丰富;磨制石器多,钻孔技术出现;陶器器型更丰富,陶质更坚硬,图案纹饰变化多,彩陶艺术的发展达到高峰。泉护村遗址的发现,为深入研究仰韶文化内涵、探讨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提供了典型范例。

展品(50件,待选定):

红陶小口尖底瓶,1件,残长41腹径20口径5,新石器时代,泉护村出土,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125

红陶尖底瓶,1件,高43口径3,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70

红陶盆,1件,高6.6口径24.3底径19,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84

红陶釜,2件,高9.4口径7.3底径4,高12.4口径18.3,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91、293

红陶豆,1件,口径12.5高9.5,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07

红陶罐,1件,高23.5口径13.5底径11,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19

红陶杯,1件,高4口径9.5底径4,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580

红陶圆奁,1件,高13.5口径15底径16,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751

红陶罐,1件,口径20.5腹径35.0高14.3底径12.0,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195

红陶葫芦瓶,1件,口径4,底径6,高23,新石器时代,西岳庙藏,编号:YI0965

夹砂红陶罐,1件,口径10.5高12,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047

夹砂红陶圜底缶,2件,新石器时代,富平文物局藏,编号:富总0001、0007

小口红陶瓶,1件(三级),高30口径3.5底径8,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217

小红陶杯,1件,高5口径3.6底径2.8,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3219

花瓣纹彩陶罐,1件(二级),高34.5,新石器时代,合阳县博物馆藏,编号:35

仰韶骨镞,1件,长9.3宽2.5厚0.4,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352

仰韶陶瓢,1件,高6.5口径8.4柄长4,新石器时代,东阳乡泽口,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109

仰韶文化彩陶罐,1件,口径18.5,底径7,高11,西岳庙藏,编号:YI0970

彩陶罐,1件,口径9.6,底径5.5,高11.3,新石器时代,西岳庙藏,编号:YI0960

仰韶文化陶三足罐,1件,口径18高30腹围47,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830

仰韶文化陶罐,1件,口径13底径7高20腹围41,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162

仰韶文化单鋬陶杯,1件,口径4.5,底径4,高10.5,西岳庙藏,编号:YI0835-1

仰韶文化单鋬陶杯,1件,口径5,底径3.5,高9,西岳庙藏,编号:YI0835-2

仰韶文化红陶瓶,1件(三级),高11口径1.6 腹围27.6 底径3.1,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白物0064

仰韶文化红陶灶,1件,口径,23,底径18,高18.5,西岳庙藏,编号:YI0857

仰韶文化灰陶环,2件,口径5,口径5,西岳庙藏,编号:YI0873-1、 YI0873-3

仰韶文化灰陶锥形器,1件,底径5.5高12.5,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白物0108

仰韶文化夹砂红陶折肩釜,1件(三级),高12口径12.5,新石器时代,西岳庙文管处藏,编号:YI0824

仰韶文化尖底瓶,1件,口径5高39.8腹围58,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139

仰韶文化麻花形陶环,1件,外径8.5,内径5.5,新石器时代,西岳庙藏,编号:YI0874

仰韶文化三钧陶壶,1件,口径9底径11.8高18,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白物0063

仰韶文化陶钵,1件(三级),高10.5口径20.8,新石器时代,西岳庙文管处藏,编号:YI0852

仰韶文化陶钵,1件,口径18高11,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398

彩陶钵,1件,口径16.0底径6.2高6.8,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205

仰韶文化陶簋,1件,口径14.5 底径9 高9.5,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214

仰韶文化陶盆,1件,口径37底径10高14,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391

仰韶文化陶鸡,1件,长12宽8高13,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400

仰韶文化陶碗,1件,口径22底径8高10,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282

彩绘红陶钵残片,5件,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98、299、301、304、305

彩绘陶盆口沿残片,3件,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97、300、303

鸮鼎(复制)

图版:泉护村等渭南地区仰韶文化遗址位置示意图

泉护村等渭南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地貌照片

泉护村等渭南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典型彩陶图案

泉护村遗址M701墓葬平面图(鸮鼎出土于此墓)

泉护村人居住的圆形房屋遗址及复原图

绘画或动漫:泉护村人的生产生活场景

6、横阵遗址

二级文字

龙山文化距今4000多年。现存渭南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较多,其中以华阴横阵遗址最为著名。出土陶器以夹砂灰陶最多,器形有鼎、斝、罐、盆、甑、豆、尖底瓶等,纹饰以绳纹较多。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展品(6件):

龙山文化陶盉,1件,残高30,新石器时代,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101

龙山文化陶盆,1件,高10口径25,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198

龙山文化灰陶尖底瓶,1件,残高33.5腹围52,新石器时代,泉护村出土,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122

龙山文化灰陶豆,1件,口径10.4,新石器时代,泉护村出土,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130

龙山文化石斧,1件,长14刃宽6.8背长4.5厚2.3,新石器时代,泉护村出土,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216

客省庄文化灰陶鬶,1件,口径12高13,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白物0114

辅展:华阴横阵等渭南龙山文化遗址位置示意图

华阴横阵等渭南龙山文化遗址地貌照片

华阴横阵等渭南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照片、出土典型器物照片

7、“字圣”——仓颉

二级文字:

仓颉,渭南“三圣”之一。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今渭南市白水县阳武村人。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文字之祖,有“字圣”的美誉。他仰观天体变化,俯察鸟兽爪蹄之迹,整理归纳各种素材,创造出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并整齐划一、约定俗成用以书写记事,称为“文字”。仓颉造字,结束了我国远古“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的传统,在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展品:

汉仓颉庙碑(碑林藏,复制或拓片)

仓圣鸟迹书碑(仓颉庙存,复制或拓片)

《仓颉篇》竹简(秦李斯作小篆体,1977年阜阳(居延等)出土汉简,复制)

于右任书“文化之祖”匾(仓颉庙存,复制或拓片)

图版:仓颉像(明代等5种)

仓颉庙、仓颉手植柏

全国其他地区仓颉遗迹(河南濮阳等5处,仓颉庙、仓颉陵墓)

《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淮南子》、《说文解字》有关仓颉造字的记载页面

汉字的发明及演变

互动活动:猜字游戏(仓颉造28字字义,参仓颉庙碑林)

视频(动漫):“仓颉造字”

8、“医陶始祖”——雷祥

二级文字:

雷祥,传说黄帝时人,任处方(医药官名),今白水县大雷公村人。能医善陶,既是中国医药学的创始人之一,又是陶瓷业的先祖,各地窑神庙均供奉之,被尊称为“亚父雷公”。传说雷祥殁后,葬于大雷公村东北的凤凰沟畔。

展品:

元代重修雷公庙碑(碑已不存,可根据现存碑文复制)

明清《白水县志·方技》(载雷公生葬地及事迹,展示页面)

《黄帝内经·素问·灵柩》(展示内文“黄帝与臣雷公论医” 页面)

图版:雷公墓,雷公庙,雷公祠,雷公亭(白水县杜康庙内)

相关史籍记载雷公传说的页面

雕塑:雷公塑像(参白水县2塑像“亚圣” )

绘画:雷祥制陶

视频(动漫):雷公——医陶始祖(参白水县文化馆视频)

9、禹凿龙门

二级文字:

禹,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中国古代圣王。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史记》说他名文命,《帝王世纪》说字密。“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一般称为夏禹。相传远古时期,黄河流至今山西河津与陕西韩城一带被一座高山挡住去路而溢出河床,四处奔流,两岸广大地区一片汪洋。夏禹治黄,凿山疏浚,咆哮的黄河从状如槽形、宽80余步、长9里余、高数千尺的缺口中奔流而下,一泻千里,从此黄河流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治黄的功绩,就把这座山叫做龙门山,把这个缺口叫做禹门口(在今韩城市)。

展品:

西周遂公盨(保利博物馆藏,复制或拓片)

《墨子·兼爱中》(“禹凿龙门”记载页面)

《水经注》(“禹凿龙门”记载页面)

汉代辛氏撰《三秦记》(初记“鲤鱼跳龙门”,记载页面)

清龙门览胜碑拓(长128.5宽61,编号:313,蒲城博物馆藏)

图版:禹门口黄河风景照片

韩城大禹庙照片(配文)

韩城大禹庙庙会场景照片

雕塑:大禹像

绘画:大禹治水

视频(动漫):《鲤鱼跳龙门》

《国宝档案》之“遂公盨”(央视2011.5.10,剪辑)

《风追司马》(纪录片,剪辑)

【单元历史文化背景图版】(副线展示):

渭南史前时期大事记

渭南史前遗址一览表

渭南史前遗址分布图

史前地质学与考古学年代分期表

(制版时可合并)

【单元精品文物】(副线展示):

(为未列入单元各小节的精品文物,配合单元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展板于副线展示,按时代、类别排列)

(85件,待选定)

更新世禽蛋化石1件,直径3.5,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58

更新世猛犸象肋骨化石1件,长18宽4,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44

更新世马牙化石1件,长6.2宽5.8,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52

更新世犀牛骨化石1件,长44宽15,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53

更新世兽肋骨化石1件,长46宽3,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54

更新世兽牙化石1件,长10宽2,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55

更新世兽骨化石1件,长12宽10,残为两块,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57

更新世象牙骨化石1件,长190宽17,残为四截,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60

更新世蚌壳化石1件,残长8宽5,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62

晚更新世大象门齿化石1件(无照片),长2.9(?约长290),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254

晚更新世大象腭骨化石1件(无照片),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255

晚更新世大象腿骨化石1件(无照片),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256

晚更新世象牙化石1件(无照片),长80,断裂为12块,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257

刮削器1件,长8.8宽4.3,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065

石锛1件,长9.2宽5.2厚2.1,新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58

石锛1件,长13.5宽7-9.5厚1.2,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0008

石锛1件,长12刃宽6,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186

石锛1件,长15.3宽6.8,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17

石弹丸2件,直径3.5,直径1,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1250、1252

石刀1件,长22.5宽5,新石器时代,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411

石刀1件,长9.7宽4.8厚0.5,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22

带孔石刀1件,长9.8-10.5宽4.9厚0.7,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白物0013

石斧2件,长7.9宽4-5.4厚2.2,长12宽2.8-3.6厚2,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白物0032、0052

石夯1件,长21,直径11,新石器时代,西岳庙藏,编号:YI0691-1

石杵1件,长14.3径0.5-0.7,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20

石臼1件,长27宽23高24足径18,新石器时代,澄城县文管所藏,编号:2220

石磨盘1件,43×33*9,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20

石磨棒1件,11*3.5,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32

石环1件,内径5,外径8.5,新石器时代,西岳庙藏,编号:YI0664

石饰品(石凿)1件,长11.1宽1.6,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32

石犁1件(三级),长25.2 宽21厚1.5,新石器时代,白水文管会藏,编号:白物0002

石犁1件,长18 最宽10.5,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178

石镰1件,长7宽2.5厚0.2,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57

石矛1件,长14,宽3,新石器时代,西岳庙藏,编号:YI0655

石镞1组2件,长5.1,宽2.1,新石器时代,西岳庙藏,编号:YI0693

石祖1件,直径6.0-7.0残长5.0,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31

石铲1件,长16.0宽11.5厚1.3,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19

石铲2件,长5.6宽3.6,长10.5刃宽5.9,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189、230

绿砂石铲1件,长8.7刃宽6.2,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187

墨玉石斧1件(三级),长17.3上宽5.2下宽6.8,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062

墨玉铲2件(均为三级),长18.3宽7.3-9.2孔径0.9,长27宽2.7-6.5,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总103、106

玉璧2件,外径12.5内径7,外径11.5内径4.5,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1857、1860

玉圭1件,长8.5宽1.3,断为两节,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1872

玉玦1件,外径3.5内径0.8,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1880

贝壳1件,长0.9,新石器时代,华县文管会藏,编号:HXZ0407

蚌壳化石1组2件,新石器时代,同堤遗址出土,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1048

蚌刀2件,长12.5宽2,长13宽2,残断为三截,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116、3117

蚌镰1件,长7,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95

骨棒1件,长9.4,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92

骨贝1件,长2.6宽1.7,新石器时代,渭南市考古所藏,编号:E534

骨铲1件(三级),长15.5刃宽2.2,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总107

骨箭1件,长5.2,箭头残,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91

骨针1件,长6.3,残断为二,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112

骨针1件,长10,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96

骨锥2件,长8.8,长7.4,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98、101

骨梳1件,宽3.8高2.3,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3114

螺号1件,长30.3最大直径16.0-2.0,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733

牡蛎2件,长26.9宽20.0,长19.5宽12.0,新石器时代,合阳博物馆藏,编号:734、735

蝴蝶玉石1件,高3.5宽4.5,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1876

石纺轮2件,直径4.6,直径6.1,新石器时代,蒲城县博物馆藏,编号:2055、2056

灰陶纺轮1件,高1.8径4.1,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81

红陶纺轮1件,高2.8径5.8,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82

灰陶盂1件,高5.8口径12.5底径6,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48

灰陶鬲3件,高10.5口径12.5,高11.5口径16,高10口径14,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54、262、263

灰陶釜1件,高12口径22.3,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296

夹砂陶瓮1件,高42口径32底径12,新石器时代,韩城市博物馆藏,编号:540

凸弦纹灰陶盆1件,长27.7 柄径10.6 残柄长13.5,新石器时代,大荔县文物局藏,编号:DL0408

绳纹大陶鬲1件(三级),高42.5口径25,新石器时代,合阳县博物馆藏,编号:202

陶锉2件,长15.5宽2.5高1.5,长12.5宽2.5高1.5,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807、808

陶葫芦瓶1件,口径3底径7高22.5,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152

陶尖底瓶1件,口径7.6 高35.5 腹围60,新石器时代,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编号:1155

第三单元 先秦记忆

——夏商周时期的渭南

一级文字: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夏商时期,渭南地处王朝统治的边缘地带;西周时期,渭南为畿内腹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西周亡,关中乱,戎狄活动频繁,秦人崛起并向东扩张,渭南地区战争频仍;至战国末,这里更成为秦东灭六国的桥头堡。时势造英雄,这一漫长时期,渭南地地区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1、酿酒鼻祖——杜康

二级文字:杜康,字仲宁,今渭南市白水县康家卫村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第五位君主。杜康善造酒,被后人尊为造酒之始祖,有“酒圣”之美誉。

展品:

酒具一组(复制,参照夏二里头遗址、商早期遗址出土酒具)

《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记载杜康造酒页面)

图版:杜康像(史籍记载图像)

古代名人咏杜康诗句摘选(李白、皮日休、曹操等)

杜康造酒遗址(白水)

杜康墓(白水,墓前有汉代石碑),杜康庙(白水),杜康泉(白水)

杜康祠(河南汝阳杜康村)

小知识:中国酒的产生、种类及酿造方法

雕塑:杜康像(参白水酒厂门前像)

杜康造酒过程(泥塑一组)

视频:杜康造酒的故事(参《凤凰卫视-走进杜康》、《央视宣传片-杜康》、《高峰论坛宣传片》,剪辑)

2、商代开国名相——伊尹

二级文字:

伊尹,名挚,夏朝末年有莘国(今合阳县洽川一带)人,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有“元圣”之称。作为商王朝的开国元老,伊尹连续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四代商王,对商朝政权的建立、巩固、发展和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伊尹去世后,商王以天子礼葬之。一说伊尹还是中国烹饪艺术的鼻祖。

文物(27件组,标★为等级文物):

商代晚期玉璜1件,长6.1宽1.3厚0.7,征集,编号:0372,合阳博物馆

商晚期蚌壳笄1件,长10.0宽1.9厚0.3,征集,编号:0615,合阳博物馆

商晚期贝币一组(4件),长1.8-2.3,征集,编号:0527,合阳博物馆

商周玉剑1件,残长13.3宽6.0厚0.7,编号:DL0738,大荔县文物局藏

商代陶鬲1件,高11.5口径15,编号:264,韩城博物馆藏

商代陶鬲1件,高22.5口径12,编号:265,韩城博物馆藏

商代灰陶鬲1件,高11口径14.5,编号:266,韩城博物馆藏

商代青铜觚1件,高15.5口径9.5底径4.5,编号:1626,韩城博物馆藏

商代青铜觚1件,高28,口边长13.8足边长6.7,编号:680,蒲城博物馆

商代青铜弓型器1件,残长31,编号:2141,蒲城博物馆

商代青铜量?1件,高5宽7,编号:0701,蒲城博物馆

商周灰陶鬲1件,口径11.5,高13,编号:YI0854-2,西岳庙文管处藏

商周云雷纹小铜鼎1件,口径5.2,高7.4,编号:YI0387,西岳庙文管处藏

商代铜戈1件,长21,编号:00494,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商代铜戈1件,长18.3,编号:00527,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商代铜箭头1件,长4.5,编号:00647,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商代铜矛1件,长19宽3.5枪口2,编号:00579,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商代铜铃1件,高7.5,编号:00691,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商代金耳饰1件,全长20.5,宽1.1,弧长6.5,二级,编号:HXZ0088,华县文管会藏,

★弯月金头饰1件,通长28.6最宽处3.5,一级,编号:HXZ0086,华县文管会藏,

★商代云雷纹铜罍1件,高11口径9,三级,编号:HXZ0079,华县文管会藏,

★商代凤纹双耳簋1件,高14.5口径20.7,三级,编号:HXZ0582,华县文管会藏

★商代铜面具1件,长14.7宽13,三级,编号:HXZ0083华县文管会藏

★商代人面钺1件,长22.4宽9.5,二级,编号:804,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商代直耳锥足铜鼎1件,高20.5口径16腹深10,三级,编号:17,蒲城县博物馆藏

★商代牛首铜车饰1件,高18宽8.7-10.2,三级,编号:487,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商代锥足立耳铜鼎1件,高17.8口径13,二级,编号:490,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伊尹庙石狮(时代?)

图版:历代伊尹画像(参明弘治11年刻本《历代古人像赞》、明万历刻《三才图绘》、道光10年刻《古圣贤像传略》3幅)

记载伊尹事迹的史书页面(《史记-殷本纪》、《资治通鉴卷24、《帝王世纪》等)

伊尹墓(合阳县莘村、秦庄各1座)

古有莘国遗址(合阳县洽川)

商元圣墓、伊尹庙、伊尹祠(河南商丘虞城县)

伊尹著《汤液经法》(汉代中医著作,相传伊尹撰)

“汤三聘处“牌坊照片

雕塑:伊尹执政场景

视频:《元圣伊尹》(参纪录片《先秦将相-伊尹》等)

3、“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周文王与太姒的爱情故事

二级文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古诗千年来脍炙人口,被誉为爱情诗的鼻祖。可是你知道这淑女是谁?君子为何人?洲又何在?按照宋代大学者朱熹的分析,洲是黄河中的沙洲,即今合阳县的洽川,淑女就是洽川美女太姒,君子乃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

文物(38件):

《诗经》、朱熹《诗经集注》、《封神榜》、《史记》、《资治通鉴》(相关记载页面展示)

★西周素玉璧1件,直径5内径0.9厚0.3,三级,编号:109,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西周鸭蛋壶?1件,陶器,口径16足径13.2腹长39高38.5,编号:1394,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鸟头壶1件,高31底径10.5,编号:1633,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甗1件,宽27.5高50,编号:0136,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三足盆1件,口径49.6高15,编号:0661,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铜三足敦1件,高23口径10.5,编号:0706,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铜簋1件,高25口径21.3座径边长19.5,编号:2173,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绳纹陶鬲1件,口径11.2高12.0,编号:51,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素面铜匜1件,口径14.5,高9,编号:白物0413,白水文管会藏

西周灰陶簋1件,高15.5口径2.3,编号:306,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立耳铜方鼎1件,高26长19.5宽14.5,编号:1375,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立耳铜鼎1件,编号:1366,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1件,高15口径12.2,编号:1606,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1件,高17口径13,编号:1609,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甗1件,高31.5口径24.5,编号:1621,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盉1件,高10口径7腹径15,编号:1624,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铲1件,长19.5宽9.2,编号:1735,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小钟1件,高3.5宽3.4,编号:1723,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钟1件,高11.5宽7.5,编号:1408,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甬钟1件,两铣宽21.8高39,三级,编号:485,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西周甬钟1件,铣距21.5高37,三级,编号:486,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西周重环纹铜甬钟1件,长17宽25.3高46.6,二级,编号:富总1345,富平文物局藏

西周铜钫1件,高34口径10.5×10.5底径12.5×12.5,编号:1611,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盂1件,高13口径11底径8,编号:1662,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玉璜1件,长11.5宽3.6,编号:1855,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叔元父盨1件,高20厘米.方口23*16.8,一级,编号:总5,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兽面纹父乙尊1件,高25;口径21.1;底径13.9,二级,编号:总19,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且巳”爵1件,通高20.5流尾长17.7足高9.5,三级,编号:总123,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双耳铜簋1件,高11.5口径17底径13,三级,编号:总97,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涡纹铜鼎1件,高21.5口径17.5,三级,编号:总1370,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兽面纹铜爵1件,高:24;宽:19.6,三级,编号:2132,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铜甗1件,高35.4,腹围31,口径25,三级,编号:HXZ0014,华县文管会藏

★西周玉琮1件,高6.8宽5.8,三级,,编号:总1861,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龙耳簋1件,底径14.6口径18.3高13.2,三级,编号:483,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西周“父康”鼎1件,高16口径14.3,二级,编号:488,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西周立耳铜鼎1件,口径20高22.6,三级,编号:721,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图版:历代周文王画像(明万历刻《三才图绘》、弘历11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台北故宫博物院《姬昌画像》、《姬昌石刻像宋代张载赞并正书》等)

洽川美景

雕塑:周文王与太姒

视频:《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参《电视剧《封神榜》、爱情舞剧《文王与太姒》等)

观众参与项目:拓印诗经诗句

4、郑氏先祖——郑桓公

二级文字:

郑桓公(?-前771年),名友,周厉王之子、周宣王庶弟。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国于郑(今渭南华县),史称郑桓公。郑桓公治国有方,百姓拥护。幽王八年(前774年)为王室司徒,虽竭力辅政,终因幽王昏聩,周室渐趋衰亡。郑桓公为避祸,带领族人东迁,寄居于今河南密县、荥阳之间。前771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攻,郑桓公奉召勤王,兵败被杀。郑桓公墓在今渭南华县。

展品(25件):

《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桓公页面展示)

《郑氏族谱》(河南荥阳?)

西周青铜銮铃1件,高14厚3.5,编号:1381,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銮铃1件,高14厚3.5,编号:1388,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带饰1件,长4宽4,编号:1529,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带饰1件,长2.7,编号:1531,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车马器1件,长21,编号:2734,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当卢1件,长19宽7.5,编号:0637,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铜辇头1件,高10直径5,编号:0708,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铜斧1件,长11厚2.7,编号:1512,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壶1件,高18口径10底径9.5,编号:1636,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灰陶豆1件,高11.5口径13.5底径10,编号:746,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铃1件,长12.5宽9.5,三级,编号:总1729,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蓝田玉铲1件,长11.5;宽6.2-6.8;孔径1.3,三级,编号:总45,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玉环1件,外径10.3内径6.2,三级,编号:总110,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兽面纹饰件1件,宽4.6-5.3高6,三级,编号:531,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西周兽面纹铜当卢1件,长23.7宽16.4,三级,编号:532,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找不到)

★西周铜刀1件,长23.5,三级,编号:514,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西周銎内戈1件,长22.3,三级,编号:511,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找不到)

★西周三角援直内戈1件,长21.6,三级,编号:512,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西周铜钺1件,长20,三级,编号:515,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西周两穿戈1件,长23.3,三级,编号:517,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西周牛首纹戈1件,长21.8,三级,编号:516,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西周铜钺1件,长18刃宽10柄宽4,编号:0619,蒲城县博物馆藏

★西周涡纹铜钺1件,长:12.5;宽:7.8,三级,编号:2133,蒲城县博物馆藏

图版:郑桓公像(清光绪修《江西浮梁郑氏宗谱》

甲骨文“郑’字解析(郑氏、郑国的来源)

多友鼎铭文拓片及释文

郑桓公墓、郑桓公陵园(华县)

全球郑氏陕西华县共祭太始祖郑桓公场景

世界郑氏联谊中心相关图片

世界郑氏网、郑文化研究会图片

雕塑:郑桓公执政场景(塑像)

视频:《郑桓公——郑氏先祖》(参视频《陕西华县祭祀郑氏先祖》、《走进荥阳 郑氏春秋》等)

5、消失的古国

二级文字:

先秦时期,渭南地区代有方国,著名者如夏代的有莘国、殷商的芮、莘等国、西周时期的郑、彤、tong、芮、莘、韩、梁、大荔国等。至战国初,这些方国已先后消亡。韩(侯)国,西周成王四年所封,地在今韩城龙亭原和芝阳清水至南英村一带,公元前757年为晋文侯所灭;梁、芮方国,西周始封。地处秦晋之间的黄河西岸,在今韩城、合阳、澄城一带。春秋初依附于晋。秦晋韩原(今韩城市西南龙亭原)之战后依附于秦。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年)为秦所灭。

展品(39件组):

梁带村墓地出土文物一组(待落实)

芮姜夫人画像(梁洁华作品,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史记-秦本纪》(记载郑桓公页面展示)

西周青铜戈1件,长20宽11,编号:0686,蒲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戈1件,长16宽8.5,编号:0745,蒲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戈1件,长22.3宽6.0,编号:721,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铜削1件,长23.3最宽处3.5柄长6.7,编号:719,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铜凿1件,长15.2刃宽3.2,编号:356,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铜凿1件,长13厚1.5,编号:1506,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锛1件,长12.0宽5.7,编号:717,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铜锛1件,长11.0宽4.5,编号:718,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铜镞1件,首长4.0托长2.2,编号:482,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铜镞1组(4件),长5.0宽1.3,编号:722,合阳博物馆藏

西周铜戈1件,长22宽12厚1,编号:572,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西周铜戈1件,长23.3,编号:791,渭南中心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戈1件,内长6胡长11.5援长12,编号:1497,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戈1件,内长6胡长12援长13.5,编号:1500,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戈1件,内长3.5胡长3.5援长13.5,编号:1505,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刀1件,刃长25柄宽4.5,编号:1510,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刀1件,柄长7.5刃长5.5,编号:1516,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剑1件,柄残长9.5刃长37刃宽3.8,编号:1514,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剑1件,刃长37柄长9,编号:1515,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矛1件,骹长7.5刃长7.5,编号:1507,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青铜矛1件,骹长6刃长12.5,编号:1508,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矢镞1件,长5.3,编号:1513,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觚1件,高28口径17底径10,编号:1738,韩城博物馆藏

西周铜矛1件,长:25.6宽:4.8边厚:1.5,编号:DL0614,大荔县文物局

西周铜镞1组(2件),长:12.2宽:4.7边厚:1.1,编号:DL0615,大荔县文物局

西周铜镞1组(2件),长:12.6宽:2.7边厚:0.7,编号:DL0616,大荔县文物局

春秋璧1件,外径13.00内径4.1厚1.2,征集,编号:362,合阳博物馆藏

春秋灰陶罐1件,高35,口径15.底径16,移交,编号:E680,渭南市考古所藏

春秋灰陶壶1件,高42,口径15.5.底径20,移交,编号:编号:E681,渭南市考古所藏

春秋青铜豆1件,底径18高23,编号:白物0457,白水文管会

春秋青铜鉴1件,口径21.7高16.5腹围79,征集,编号:白物0819,白水文管会

春秋青铜环首刀1件,长18,征集,编号:白物0454,白水文管会

★春秋鸭形三足鼎1件,铜器,高11口径13.4,三级,编号:白物0412,白水文管会藏

★春秋三足盉1件,高12口径13.5,三级,编号:白物0431,白水文管会藏

★春秋铜锛1件,长10.7宽5.2-5.4,三级,编号:YI0347,西岳庙文管处藏

春秋战国玉钺1件,长7.5,宽5,厚0.4,移交,编号:E559,渭南市考古所藏

春秋战国铜贝形饰1组(5件),长2,编号:YI0359,西岳庙文管处藏

图版:梁、芮、韩方国位置、范围示意图

梁带村芮国墓地发掘场景

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精品文物集锦

少梁城(夏阳故城)城墙遗址照片

场景复原:梁带村墓地(微缩)

视频:《消失的古国》(央视纪录片剪辑)

6、 设县筑城——县政之始

二级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秦魏争相经略渭南地区,先后设县筑城以加强对边地占领区的军事管理。前687年,秦设郑县(今陕西华县华州镇附近)。前456年,秦设频阳县(富平县美阳镇古城村一带)。前419年,魏筑城少梁(今韩城市芝川镇东少梁村一带)。前415年,秦补庞戏(繁庞,今韩城市东南),城籍姑(今韩城市北)。前409年-前408年,魏攻克临晋(即王城,今大荔县东南)、元里(今澄城县东南)、洛阴(今大荔县西南)、合阳(今合阳县东南)并筑城。前408年-前343年,秦筑城重泉(今蒲城县东南)、武城(今华县柳枝镇骞家窑村东北)。前332年,魏献秦阴晋(华阴市岳庙乡岳东村北),秦改为宁秦;前330年,秦尽有河西地区。今考古发现有少梁城遗址、王官城遗址、阴晋城遗址、宁秦县城遗址等。

展品(18件组):

史籍文本(相关记载页面)

战国半瓦当1件,半径7.0厚1.2,同家庄旧堡遗址,编号:216,合阳博物馆

战国半瓦当1件,半径8.0厚1.5,同家庄旧堡遗址,编号:215,合阳博物馆

战国绳纹简瓦1件,通长40.5直径14.5厚0.8,碎为五块,编号:0217,合阳博物馆

战国铁铲1件,编号:2080,澄城文管所

战国青铜"安阳"货布1件,长5宽3,编号:300,蒲城博物馆

战国布币1件,长5.5,宽2.1,厚0.2,移交,编号:E287-1,渭南市考古所藏

战国布币1件,长5.5,宽2.1,厚0.2,移交,编号:E287-2,渭南市考古所藏

战国刀币1件,长12.6宽1.7,编号:293,蒲城博物馆

战国小铜带钩1件,长4,编号:YI0397,西岳庙文管处藏

战国秦鎏金铜量器1组(5件),长29.1、宽16.6高4.2,编号:DL0892-1,大荔县文物局

★战国人形三足铜洗1件,口径27.6高15.5腹围84,三级,编号:YI0756,西岳庙文管处藏

★战国蟠虺纹扁壶1件,高34.8厚9口径11.2,二级,编号:YI0277,西岳庙文管处藏

★战国铜甗1件,高31.5腹径25,三级,编号:233,合阳博物馆藏

★战国三足凤嘴铜鐎盉1件,口径:7.8cm腹径:14.5cm高:10.4cm把柄长:8.5cm,三级,编号:DL0710,大荔县文物局藏

★战国蟠螭纹铜壶1件,高27.4腹宽22.5口径10.5,三级,编号:DL0050,大荔县文物局藏

战国玉带钩1件,长9,编号:1870,韩城博物馆

战国玉玦1件,直径5.2厚0.6.内径1.9,移交,编号:E558,渭南市考古所藏

秦"半两"铜钱1件,直径3,编号:304,蒲城博物馆

图版:少梁城遗址、王官城遗址、阴晋城遗址、宁秦县城遗址

遗址考古发掘照片

遗址出土典型器物(纹饰)

模型:春秋战国时期渭南地区的县与城分布示意

视频(动漫):古代筑城技术

7、堑洛长城

二级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秦魏争夺河西,交战频繁,争相修筑防御工事即“堑洛长城”。堑,就是利用河川山坡,削壁如墙,筑作防御工事。据载:前419年,秦城堑河濒;前408年,秦堑洛。据考证,秦堑洛长城南起华阴县东南华山脚下小张村,向东北行经华阴庙东北,过沙渠河直达渭河之滨;渭河以北沿洛河南岸向西入蒲城境,再沿洛河西岸向北延伸至白水县黄龙山麓。又史载:前361年,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前359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据考证,魏长城起始于今华阴市境华山北麓朝元洞东南150米处,顺长河西岸延伸到渭河、过渭河西北走向、穿沙苑过洛河入大荔县境,沿洛河东岸北上至黄龙山南麓,折而向东顺黄龙山、社公山、梁山南麓经白水、澄城、合阳,直抵韩城南黄河西岸城南村。堑洛长城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和军事的先进技术,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

展品(10件组):

史籍文本(相关记载页面)

秦板瓦1件,长37,宽25,编号:白物0310,白水文管会

秦滴水砖1件,长27.2宽128.7厚6.4,编号:2182,澄城文管所

秦砖1件,长32.1宽16.4厚4.7,编号:2180,澄城文管所

秦砖1件,长41.7宽13.6厚9.3,梁枝南,编号:61,合阳博物馆

秦茧形瓶1件,口径9.7高20.2,编号:1363,澄城文管所

秦茧型壶1件,口径7.5,高20.5,1982年白水县南地出土,编号:白物0172,白水文管会

秦蒜头瓶1件,口径3.1足径5.7高13.5,编号:1361,澄城文管所

秦蒜头陶瓶1件,高24口径3底径9,编号:1316,蒲城博物馆

秦铜甗1件,高35.5甑口径27.5釜径14.4,征集,编号:238,合阳博物馆

图版:春秋战国时期秦魏河西长城分布示意图

渭南地区古代长城遗址照片(华阴、大荔、澄城、合阳、韩城、蒲城、白水境内魏长城等)

潼关十二连城 (配文:十二连城位于潼关县城东3公里处的秦东镇、城关镇、安乐乡禁沟西岸,南北长约30余华里,北与潼关故城、南与秦陵及禁沟组成一道坚固防线。十二连城始建于周,秦孝公九年(前353)接连为城。唐宋时期加强修补,日趋完善。

十二连城每隔三里有一处烽火台,共17处。烽火台以黄土筑成,上置烟火,下设守城,每城百人,遇叛乱则焚烟举火报警。十二连城使潼关城固若金汤。)

微缩复原模型:春秋战国时期秦魏河西长城

视频(动漫):古代攻城与防御技术及典型战例

8、“黄河之西尽归秦”——河西之战

二级文字:

春秋战国时期,渭南是秦晋(魏)争夺河西地区的重要战场。从前645年韩原大战始,至前328年魏献少梁及上郡十五县终,黄河之西尽归秦,时间持续317年之久,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大战役”,即:

韩原之战:

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两国军队在韩原(今韩城市西南)展开大战,晋军兵败,晋国国君晋惠公被俘。晋割让其河西之地予秦,秦释放惠公归国,晋惠公使太子圉入秦为质。

彭衙之战:

前629年,秦穆公命孟明视领兵攻晋,以雪崤山战败之耻。秦晋军队于彭衙(今白水东北)列阵,秦军大败。

阴晋之战:

前409年,魏国以吴起为大将率兵攻打秦国,夺取秦临晋(今大荔县东南)、元里(今澄城县南)、洛阴(今大荔县西南)、合阳(今合阳县东南)等五城,长躯直入至郑(今华县)。秦被迫退守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魏从而尽有河西地区,并设立西河郡。

洛阴之役:

前366年,魏、韩联合攻秦,魏国在武城(今华县柳枝镇骞家窑村东北)筑城,作为西进据点。秦军反击,在洛阴(今大荔县羌白镇明水村)击败魏、韩联军。

少梁之战:

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韩城南)大败魏军,俘魏军统帅公叔痤,并占领庞城(今陕西韩城东南)。

展品(16件组):

史籍文本(相关记载页面)

春秋战国铜凿1件,长15.9,编号:YI0350,西岳庙文管处藏

春秋战国铜锥1件,长12.4,编号:YI0353-2,西岳庙文管处藏

春秋战国铜锥1件,长17,编号:YI0353-1,西岳庙文管处藏

春秋战国铜镞1组(10件),长4.8,编号:YI0361,西岳庙文管处

春秋战国铜铃1件,高15.2,铣间4.7,移交,编号:E592,渭南市考古所藏

春秋铜镞1件,通长6宽1.8长2,编号:hxz0291,华县文管会

★春秋铜钺1件,长8,三级,编号:YI0348,西岳庙文管处藏

★春秋戈1件,通长27.5援长19.5刃宽10.5,三级,编号:hxz0324,华县文管会

★战国铜戈1件,通长28.3内径11.3宽2高14.7,三级,编号:530,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战国铜戈1件,长24.8,三级,编号:YI0340,西岳庙文管处藏

★战国铜矛1件,高13.5,三级,编号:523,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战国铜矛1件,矛长24.2叶长7骸长19.7,三级,编号:HXZ0007,华县文管会藏

战国青铜甗1件,底径12,高20,征集,编号:白物0408,白水文管会

战国青铜镞1组(5件),最大长7最小长4,编号:305,蒲城博物馆

战国铜凿1件,长10.2,编号:YI0351,西岳庙文管处

图版:五大战役地点示意图

秦晋(魏)主要战争一览表

绘画:河西之战场景

9、“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纵横家公孙衍

二级文字:

公孙衍,战国阴晋(今华阴市东)人。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为秦大良造(最高军政长官),后仕魏,为魏相。前318年倡议发起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但函谷关一战五国联军被秦军击败,此役虽败,但公孙衍却因此声名烜赫于天下。

展品(5件组):

★战国铜剑1件,长33.6,三级,编号:519,渭南中心博物馆藏(照片不确定)

战国铜矛1件,身长9.0骹长6.0,征集,0483,合阳博物馆

战国、秦铜弩机1件,长11.5,渭南市砖一场家属院,编号:E318,渭南市考古所藏

战国铜镞1组(11个),长:(大)4个17.8(中)4个14.8(小)3个9.1宽:(大)4个0.9(中)4个1.1(小)3个1.2,编号:DL0626,大荔县文物局

史籍文本(相关记载页面)

雕塑:公孙衍像

绘画(或动漫): 公孙衍纵横活动场景

10、父子名将 功盖天下——王翦与王贲

二级文字:王翦,战国秦频阳东乡(今富平县美原镇千口村)人,王贲,王剪子,父子俱为秦国名将。王剪、王贲均精通兵法,深得秦王嬴政信任,先后用为大将军。秦平六国,王翦灭其三,王贲灭其二,功高盖世。秦王政封王翦为武成侯、王贲为通武侯,赐频阳良田千顷。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记功,王翦名列榜首。王剪父子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卓著功勋被载入中国军事史册。

展品:

《史记》(相关记载页面展示)

《中国军事史》、《中国古代名将》、《世界名将谱》(相关记载页面展示)

★战国“重”字铭铜戈1件,长24宽14.5,三级,编号:总99,韩城博物馆藏

秦铜弩机1件,不规则,编号:671,渭南中心博物馆

★秦戈1件,高28,编号:HXZ0006,三级,华县文管会

图版:王翦墓(富平)

历代名人赞语集锦

雕塑:王剪、王贲

油画:秦统一六国王翦、王贲指挥战役场景

视频:《王翦征楚》(参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等)

11、水惠千秋——郑国渠

二级文字: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并以此而得名,约十年完工。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流经今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最后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长300 余里,灌溉面积达4万顷。渠建成后,极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为充实秦的经济力量、统一全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郑国渠是秦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展品(17件组):

《史记》、《汉书》(相关记载页面展示)

郑国渠遗址出土的铁工具文物一组

★战国铁铧1件,长34.5宽3.5,三级,编号:白物0467,白水文管会藏(无照片)

★战国错银铜灯1件,通高35.5灯盘口径18.6座径14.3,二级,编号:YI0396西岳庙文管处藏

★战国彩绘陶壶1件,高37口径14,三级,编号:TI882,潼关东门博物馆藏(无照片)

★战国彩绘鈁1件,高37口径11,三级,,编号:TI883,潼关东门博物馆藏(无照片)

★战国夏阳邦工鼎1件,高19.5cm腹径21cm,一级,编号:232,合阳博物馆藏

★战国鸭头铜壶1件,高31.6腹径18,三级,编号:234,合阳博物馆藏

★战国合阳口亭灰陶罐1件,高22腹径17口径2.4底部9,三级,编号:111,合阳博物馆藏

战国秦彩绘茧形壶1件,编号:YI1014,西岳庙文管处

战国铜壶1件,高30.6,口径10.3,底径11.9,移交,编号:E663,渭南市考古所藏

战国铜壶1件,高33.3,口径10,底径12.2,移交,编号:E665,渭南市考古所藏

战国暗花大陶罐1件,高32.5口径23.0底径20.0腹径45.0,编号:203,合阳博物馆

战国凹弦纹细长颈陶瓶1件,口径3.5足径11.5高29.5,编号:1035,澄城文管所

战国带盖陶盆1件,口径19足径9.5高13,编号:1359,澄城文管所

战国时期铜卣1件,口径7.5高17.2,编号:545,渭南中心博物馆

战国陶豆1件,口径6底径9高10,编号:1321,渭南中心博物馆

图版:郑国像(或塑像)

郑国渠流域示意图

郑国渠富平段、蒲城段遗址照片

雕塑(或绘画):开凿郑国渠场景

【单元历史文化背景图版】(副线展示):

渭南先秦时期大事记

渭南先秦遗址一览表

渭南先秦遗址分布图

渭南先秦名人谱

【单元精品文物】(副线分类展示):

(为未列入单元各小节的精品文物,按时代、类别排列)

箭头1件,编号:T581,潼关东门博物馆人行库房

青铜剑1件,编号:2292(自拍),潼关东门博物馆人行库房

青铜剑1件,编号:TG001,潼关东门博物馆人行库房

青铜矛1件,编号:TG(2)-12,潼关东门博物馆人行库房

青铜矛1件,编号:TG(2)-13,潼关东门博物馆人行库房

第四单元 京畿重地

——秦汉时期的渭南

一级文字:

秦帝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先河,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秦都咸阳,汉都长安,其东的渭南均属京畿地区,交通险要,农业发达,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秦初,渭南属内史管辖;汉时,渭南置左冯翊,既是守护京师的坚盾,也是帝都丰满的粮仓。钟灵毓秀的渭南不仅吸引帝王在此建造离宫别苑,也造就了渭南地区众多的名士英豪,从秦代书法家程邈到汉代史圣司马迁,再到“四知先生”杨震……,流存至今的古迹与传说向人们轻诉着渭南曾经的辉煌。

1、 “人间仙境”——秦汉离宫

二级文字:

秦汉时期的渭南,作为京畿地区,地貌多样,气候适宜,风景如画。秦汉两代帝王均在此广建离宫别苑。秦君喜大,整个关中平原均有其宫殿分布,渭南的步高宫遗址即为其中一处典型的大型秦代宫殿遗址,这里采集到的瓦当皆为秦咸阳宫的常见之物。汉武帝好仙,渭南的扶荔宫即为一处典型代表,扶荔宫以宫中种植荔枝而得名,其他还植有甘蕉、龙眼、橄榄、槟榔等,这些奇花异果在武帝目中可谓仙域奇葩。

展品(30件):

一般文物(18件):

汉灰陶宫字圆瓦当,汉,陶器,直径12.6,一般,535,韩城博物馆。

汉灰陶"千秋万代"瓦当,汉,陶器,直径15,一般,902,韩城博物馆。

汉灰陶空心砖,汉,陶器,长118、宽37、厚16,一般,888,韩城博物馆。

汉灰陶"长乐未央"瓦当,汉,陶器,直径14,一般,903,韩城博物馆。

汉绳纹大板瓦,汉,陶器,长57.0、宽42.0、厚1.4,一般文物,136,合阳博物馆。

汉绳纹筒瓦,汉,陶器,长52.0、宽16.0、厚1.4,一般,137,合阳博物馆。

汉陶水管,汉,陶器,长59.5、口径21.5,一般,235,蒲城博物馆。

汉云纹瓦当,汉,砖瓦,直径15,一般,236,蒲城博物馆。

汉"长乐未央"瓦当,汉,砖瓦,直径19,一般,1338,蒲城博物馆。

汉莲花砖,汉代,砖瓦,长34.5、宽18、厚5,一般文物,T354,潼关东门博物馆。

汉莲花砖,汉代,砖瓦,长34.5、宽18、厚5,一般文物,T355,潼关东门博物馆。

汉莲花砖,汉代,砖瓦,长34.5、宽18、厚5,一般文物,T356,潼关东门博物馆。

汉刻花砖,汉,砖瓦,长29、宽19、厚5.5,一般文物, YI0746-2,西岳庙。

汉刻花砖,汉,砖瓦,长28、宽19、厚6,一般文物,YI0746,西岳庙。

汉云纹瓦当,汉,砖瓦,直径15.1,一般文物,YI0793,西岳庙。

汉云纹瓦当,汉,砖瓦,直径16,一般文物,YI0794,西岳庙。

铜铺首,E678,渭南市考古所。

秦板瓦,秦,陶器,长37、宽25,一般,白物0310,白水文管会。

等级文物(12件):

汉“夏阳宫”文字砖,汉,陶器,残长25、宽20.5,总41,三级,韩城博物馆。

汉“夏亭”戳印陶罐,西汉,陶器,高32、口径12.2、底径13.5,总507,三级,韩城博物馆。

汉回纹空心砖,汉,陶器,长117、宽36.5、厚17,总76,三级,韩城博物馆。

汉“夏阳挟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十二字方砖,汉,陶器,32.5*32,总77,三级,韩城博物馆。

汉挟荔宫“与天无极”瓦当,汉,陶器,直径15.2,总78,三级,韩城博物馆。

与天无极瓦当,汉,陶器,直径16、厚0.9-1.0,e297,三级,渭南市考古所。

铁齿轮,汉,其它金属器,直径6.9、厚1.6内方孔边长2.7,108,三级,渭南中心博物馆。

汉“宜官”贴面砖,汉,砖瓦,长26.1、宽9.2,YⅡ0763,三级,西岳庙文管处。

汉“大富”瓦当,西汉,砖瓦,直径15.7,YⅡ0765,三级,西岳庙文管处。

汉鸟篆“千秋万岁”瓦当,西汉,砖瓦,直径12.5,YⅡ0766,三级,西岳庙文管处。

汉“与花无极”瓦当,西汉,砖瓦,直径16,YⅡ0773,三级,西岳庙文管处。

汉“与华无极”瓦当,砖瓦,直径16,YⅡ0783,三级,西岳庙文管处。

图版:秦汉离宫位置分布示意图(显著标注渭南地区秦汉离宫位置)

秦步高宫遗址照片、平面图

秦步寿宫遗址照片、平面图

配文:步高宫,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4平方公里。中心有

一夯土台,长约100米,宽约80米,残高0.5~1米。发现大量陶水管道、葵纹瓦当,龙、凤纹空心砖,绳纹板瓦、筒瓦等。《水经注》“沋(yóu)水出石楼山,北流经步高宫东”。

汉扶荔宫遗址照片、平面图

配文:扶荔宫,位于夏阳故城东约1.2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米,文化层后1.5米。暴露夯土建筑基址1处,夯层厚9厘米。采集到绳纹筒瓦、板瓦、陶水管道等。方砖篆书“夏阳扶荔宫令辟与天地无极”字样,瓦当有“宫”、“与天无极”、“居室”字样。《三辅黄图》卷三:“扶荔宫在上林苑中。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起扶荔宫(宫以荔枝得名),以植所得奇草异木”。

汉莲勺宫遗址照片、平面图(汉宣帝时期)

汉集灵宫遗址照片、平面图(汉武帝时期,西岳庙前身,参《集灵宫赋》)

秦汉良周遗址照片、平面图(见《渭南市志》卷四页186)

配文:良周宫,位于良辅河与县西河之间的台地上,东西长约800

米,南北宽约700米。出土或采集有大量石柱础、玉璧纹或菱形纹空心砖、斜线纹铺地砖、卵状散水砖、板瓦、筒瓦文字瓦当及各种陶器残片。其中卵状散水砖、凹状柿蒂纹瓦当、和曾出土而未见史载的“貌宫”瓦当,在陕西均属首见。

《史记》、《汉书》、《三辅黄图》、《水经注》等相关记载页面

考古工作者勘察现场照片(文物普查照片)

动漫:《皇家离宫》(内容提示-修筑秦汉离宫场景、宫殿复原,扶荔宫名称由来的故事等)

观众参与项目:汉代门阙(斗拱)拆装游戏

2、 汉字隶书的创造者——程邈

二级文字:

程邈,字元岑,生卒年不详,秦下邽(今渭南市临渭区)人。曾为狱吏,以罪获刑。时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程邈觉小篆书写复杂不便,遂简化整理出三千多个新型文字,献与秦始皇。始皇见后,大为赞赏,赦其罪,并封为御史,批准将这批文字先在隶人(工役)中使用,并取名为“隶书”。程邈整理的这批隶字,因较接近于篆书形迹,人称“古隶”或“秦隶”,到汉代,这种文字演变成为“汉隶”。

展品(待定):

秦代文物一组

秦简、毛笔(复制)

图版:《说文解字·序》,《秦御史程邈书》,唐张怀瓘《书断-隶书的来源》、唐李嗣真《书后品》对程邈首创隶书“上之上品“的评价等页面

秦小篆、古隶与汉隶书体对比举例

雕塑:程邈

视频(动漫):《隶书的发明》

观众参与项目:字帖临摹(参《秦简精选字帖》、《睡虎地秦简文字汇编》)

3、 左畿沃土 汉家粮仓

二级文字:

渭南是关中平原最宽阔的地带,水系发达,农田广阔。《史记·货殖列传》云:“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秦汉时期,铁器、牛耕推广使用,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使渭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大为提高,成为汉王朝重要的产粮区。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广开漕渠后关东地区的粮食输入关中,汉王朝在渭南设立了巨大的粮仓国库,使渭南不仅是京畿门户,更成为皇家粮仓。

展品(50件):

一般文物(39件):

汉灰陶猪,汉,雕塑造像,长10、高7,一般,白物0110,白水文管会。

汉灰陶猪,汉,雕塑造像,长13.5、高9,一般,白物0111,白水文管会。

汉彩绘陶鸡,汉,雕塑造像,高95、长9,一般,白物0194,白水文管会。

汉绿釉色带釉陶灶,汉,陶器,长20、宽18、高8.3,一般文物,白物0287,白水文管会。

汉包刃敞壁铁铧,汉,其它金属器,高43.5、宽22.5,一般,白物0476,白水文管会。

铁铧形器,汉,其它金属器,高47、宽25,一般,白物0496,白水文管会。

汉陶仓,汉,陶器,口径6、底径16.6、高30.5,1395,一般,澄城文管所。

汉鐝头,汉,其它金属器,宽8、长21.5,2028,一般,澄城文管所。

汉灰陶猪圈,汉,陶器,高13、口径25、底径18,一般,584,韩城博物馆。

汉灰陶猪羊圈,汉代,陶器,高6、口径21.5、底径17,一般文物,587,韩城博物馆

汉釉陶猪圈,汉,陶器,高6、口径21、底径18,一般,588,韩城博物馆。

汉灰陶小磨盘,汉,陶器,直径9.5、高4,一般,662,韩城博物馆

汉灰陶杵臼,汉代,陶器,高6.7、长20.5,一般文物,665,韩城博物馆。

汉釉陶仓,汉,陶器,高51.5、长44.5,一般,714,韩城博物馆。

汉灰陶畜圈,汉,陶器,高8.5、口径24,一般,893,韩城博物馆。

汉铁锄,汉,其它金属器,刃宽17.8、长36.5,一般,178,蒲城博物馆。

汉青铜猪,汉,铜器,长10.5、宽5.5,一般,636,蒲城博物馆。

汉谷子遗留物,汉,杂类,一般,1064,蒲城博物馆。

汉粮食遗留物,汉,杂类,一般,1065,蒲城博物馆。

汉铁马,汉,其它金属器,长20、高16.5,一般,1169,蒲城博物馆。

汉陶仓,汉,陶器,底径23.2、高41.5,一般,1481,蒲城博物馆。

汉陶羊,汉,陶器,长11.5、高9.7,一般,1677,蒲城博物馆。

汉铁牛,汉,其它金属器,高11.5、长17宽8,一般,2036,蒲城博物馆。

汉铁牛,汉,其它金属器,高8.5、长14宽6.4,一般,2037,蒲城博物馆。

汉铁牛,汉,其它金属器,长11、高10,一般,2038,蒲城博物馆。

汉铁牛,汉,其它金属器,长10.5、高8,一般,2039,蒲城博物馆。

汉陶狗,汉代,陶器,长17.8、高16.8,一般文物,1450,蒲城博物馆。

汉陶野猪,汉,陶器,高5.8、长8.5.,一般,1118,蒲城博物馆。

汉铁镰,汉,其它金属器,长21,一般,1201,蒲城博物馆。

汉铁狗,汉,其它金属器,长25、高11,一般,193,蒲城博物馆。

汉铁牛,汉,其它金属器,长12.5、高9,一般,196,蒲城博物馆。

石磨,T215,潼关东门博物馆。

汉灰陶马,汉,陶器,残高34、长41,一般,E682,渭南市考古所。

汉黄釉陶仓,汉,陶器,高32、直径21、底径17.7,口径4.2.,一般,E036,渭南市考古所。

汉钺形铁铧,汉,其它金属器,长16.5、宽13.2、尖宽12.0、銎口长12.3、宽6.2深13.3,一般文物,332,合阳博物馆。

汉宽口铁钁,汉,其它金属器,长21.5、口刃宽12.0、首宽4.1,一般,329,合阳博物馆。

汉绿釉陶仓,汉,陶器,高33.3、顶径22.5、仓径16.5、足高3.2,一般文物,150,合阳博物馆。

汉灰陶鸭,汉,陶器,长22、高14,一般文物,YI0876,西岳庙。

等级文物(11件):

汉釉陶方仓楼,东汉,陶器,高52、宽47.5,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