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jyzx.6ihnep7.cas.scut.edu.cnjyzx.6ihnep7.cas.scut.edu.cn/jyzx/gz/sygk/zyjs/resource/... · Web view用人单位进校招聘须知. 为了规范用人单位在校内举办的各类校园招聘会、招聘活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维护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用人单位进校招聘须知

为了规范用人单位在校内举办的各类校园招聘会、招聘活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须知:

一、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应届毕业生有接待、安排、协调和管理的服务职能。

二、用人单位来学校举办招聘活动须与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取得联系和商议,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招聘活动应以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为前提进行。

四、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时应将举办招聘活动时间、地点、需求专业、招聘方式、具体要求、联系办法等情况向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双方商定后,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安排。

五、中介机构(包括人才市场)到学校宣传招聘等活动一律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统一安排,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自行组织,以维护校园的秩序。

六、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自愿”的原则。

七、用人单位在招聘活动中如需张贴标语、横幅和派发宣传广告品,须经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报学校审批;未经批准擅自张贴、派发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权取消或终止招聘活动。

八、用人单位在学校举行招聘活动时,租用招聘场地,按照规定应支付所需的费用。

九、用人单位在学校举行招聘活动时,以下时段:12:00—13:00、18:00—19:00、22:00以后为休息时间,请不要安排宣讲、笔试或面试。

十、用人单位在学校举行招聘活动时,到达招聘场地后,请尽快熟悉场地情况,了解安全通道、安全出口所在位置,以备发生紧急情况时引导学生疏散。

十一、用人单位在学校举行招聘活动时,如遇紧急情况,单位应负责维持现场秩序,拨打相应求助电话,尽快组织学生疏散,并请通知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老师。

紧急情况求助电话:

学校保卫处报警中心:五山校区:87112110,87112119;

大学城校区:39380110

学校医院急诊电话:五山校区:87112375; 大学城校区:39380120

十二、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应尊重毕业生人格,保护毕业生隐私,毕业生有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在招聘活动中不允许以下行为发生:

(1)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招聘毕业生,或采用诱骗、欺诈、强行和要挟的方式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2)以任何理由向毕业生收取费用,或要求毕业生以其财产、证件作抵押参加招聘;

(3)将毕业生提供的与就业相关的资料留作他用,或提供给第三方;

(4)擅自检查毕业生的身体。有医务人员随同确需检查的,须经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方能进行;

(5)以招聘内容保密为借口,进行秘密面试活动;

(6)利用校内招聘场地举办与招聘行为无关的活动;

(7)干扰、诋毁其他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和声誉,损坏其他招聘单位的招聘宣传物品。

十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通过洽谈达成就业意向后,双方应签订《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简称协议书)。签约后,毕业生需到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盖章、备案。

十四、本须知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华南理工大学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294多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两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两个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201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2013年1月,入选《中国大学评价》的“中国一流大学”行列;同年,再次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7个博士点,193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博士(2个领域)和工程硕士(25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等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有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9个本科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59.6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7.57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91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及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4万平方米,藏书356万册,数字资源量39427GB,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场馆,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合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02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13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达到12.65亿元,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第六名,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555人,其中专任教师236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28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研究生导师17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71人)。2013年有各类学生10287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668人,本科生24785人,继续教育在校生57395人,留学生2028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1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2013年我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33%,毕业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99.48%。学校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29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中心统筹开展全校统招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包括:收集需求信息、拓宽就业与实习市场、组织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活动;宣传就业方针与政策、毕业生的资格审查、负责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组织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开展个性化咨询;组织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等。就业市场与信息科

建立、建设“创新实践与就业实习基地”、“就业在线”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就业信息的采集、审批、发布及就业市场的拓展工作、用人单位的接待及组织校园招聘会、组织大型供需见面会的筹备及实施工作、联系就业讲座、招聘场地的管理、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联系用人单位、负责对外宣传。

工作人员:鲁明 曹然然 荣东平

联系电话:020-87111763 87114167 fax: 020-87110455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一号楼1106室

就业管理科

负责毕业生资源基本信息的收集、统计、审核及报送;毕业生就业方案的制定、报送及就业率的统计工作;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登记表的印制、管理及发放工作;毕业生的户口迁移方案、档案寄送方案的制定工作;办理报到证、户籍、调整改派等工作;暂缓就业,未就业学生的管理及跟踪服务工作。

工作人员:岑国超(研究生事务) 张淑花(研究生档案)

彭尧(本科生事务) 张月英(本科生事务) 赵冉冉(本科生档案)

联系电话:020-87113436(研究生事务) 87111374(本科生事务)

fax: 020-87110455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一号楼1110室

职业发展科

负责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的策划、组织工作、学生职业测评、就业咨询工作、组织就业培训、组织校企联谊会工作及对职业发展协会的指导、进行就业理论研究及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

工作人员:程思慕 刘洁 杨春

联系电话:020-87111238 fax: 020-87110455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一号楼1109室

•就业指导中心大学城校区办公室

负责大学城校区毕业生手续服务工作,大学城校区校内各种招聘活动的管理与组织、用人单位的接待工作,组织大学城校区就业指导讲座等工作。

工作人员:林文展 吴志伟

联系电话:020-39381351 fax: 020-39381351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地址: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大学城校区)教学区体育场三楼

毕业生资源信息索引

五山校区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

建筑学院2

土木与交通学院3

电子与信息学院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

化学与化工学院6

轻工与食品学院7

数学学院8

物理与光电学院9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9

电力学院10

工商管理学院11

思想政治学院12

公共管理学院13

外国语学院13

体育学院14

大学城校区

经济与贸易学院14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5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16

环境与能源学院17

软件学院18

法学院18

新闻与传播学院19

艺术学院19

设计学院20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从事机械装备、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设计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各种机械进行设计、制造及其实现自动化的主要知识,具有把机、电知识综合应用和解决机械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的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成型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机械设备数控技术、CAD/CAM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机械、交通、电子、轻工等行业或相关领域、教学单位、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机械工程方面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教学和商务活动的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广东省名牌专业)

主要研究机械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以制造业先进生产工程技术为基础,融合光电子、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有关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在机械工程及微电子技术两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并在计算机、光、机、电、液、气综合应用的生产系统、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和工程光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与机械电子工程有关的行业、企业、研究、教学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设计、研究、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商务、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车辆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设计、制造;电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汽车造型设计、轻量化设计、震动噪声、节能减排、仿真计算等方面的工程研究;方程式赛车的设计、制造;汽车运用管理、保养维修、试验和检测;工程车辆与机械的研究、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车辆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力学、机械学、电子学、微机控制、液压传动与控制等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方向需要学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与设计、汽车运用与管理、汽车检修与故障诊断、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物流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汽车及工程车辆与机械的研究设计部门、生产企业、修理厂、运输、贸易企业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管理、维修保养等方面工作,也可以从事机械化施工的设计和管理、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的科研或教学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车用发动机方向、制冷空调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以及车用发动机或制冷空调专业知识,能从事车用发动机或制冷空调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车用发动机或制冷空调技术方面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必要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基础、测试技术、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与制造、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系统、制冷技术、空气调节、制冷设备制造工艺和汽车空调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与发动机或制冷空调设备相关的科研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生产企业、贸易公司、服务公司,从事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实验分析、运行管理、维修保养等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方向、轻工机械及塑料模具方向)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生产过程机械与设备的设计、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智能化的基本理论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着重培养学生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需要,开发相关机械装备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等综合能力,并在设计制造、计算机模拟、控制和工艺优化、新材料新产品开发和制备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材料、工业装备设计、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变学、现代材料成型工程、电工学与电子技术、流体传动及控制、机电测试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工业生产过程组织和技术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塑料、橡胶、模具、汽车、环保、家用电器、轻工、食品、化工、石化、燃气、城建、交通等行业和部门从事过程装备及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高新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和技术管理、业务拓展等工作,也可在设计研究单位、大专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从事IT行业、国家公务员等相关工作。

安全工程

本专业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安全工程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先导,以安全科学为基础,集机械、化工、力学、管理、法学、计算机等综合交叉的跨学科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于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培养机电、化工、环境、石化等大中型企业急需的安全技术及管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工程化学、环境工程概论、工程力学、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管理学原理、安全与环境评价、安全经济学和安全生产标准与法规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在经贸委、技术监督局等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安全设计与评价、安全监检与管理、安全教育、安全政法等工作,也可到消防、商检、海关、交通运输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金属方向)

高分子方向注重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控制工程新兴领域内,培养具有系统的材料、机械和控制科学基础理论,掌握高分子机械设计、制品设计与模具工程技术、高分子加工过程控制欲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金属方向注重培养具有金属材料成型及其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材料成型过程的控制和工艺优化、新材料新产品开发和制备以及计算机模拟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塑料成型装备及过程控制、塑料制品设计及成型模具、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材料、汽车、机械、能源、信息、电子、航天航空、轻工以及计算机等行业和部门内从事设计制造、工艺设计、科学研究、计算机检测和控制、计算机模拟与软件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和经贸部门的工作,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科

181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115

车辆工程

本科

117

热能与动力工程(车用发动机、制冷空调)

本科

7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本科

70

安全工程

本科

3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金属)

本科

60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硕士

8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硕士

42

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

38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

39

化工过程机械

硕士

12

安全科学与工程

硕士

10

车辆工程

硕士

29

油气储运工程

硕士

33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49

动力机械及工程

硕士

7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

44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

30

安全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

20

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

15

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1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

19

机械设计及理论

博士

7

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

9

车辆工程

博士

9

制造工程智能化检测及仪器

博士

2

化工过程机械

博士

1

本科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刘泽奖 郭泉成 联系电话:020-8711125587112915

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李伟群联系电话:020-87112226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19号楼201室

网址:http://www.scut.edu.cn/smae

建筑学院

学院概况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历经80年发展,是我国最早的建筑学科之一。今天的建筑学院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系、国家综合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南方建筑》杂志组成,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

建筑学院强调理性、务实的办学理念,培养出多位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及众多总建筑师、总工程师、建设管理与决策者。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立了本科双学位培养制度,与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开展本科联合设计教学,还与多间国际院系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和教师进修等高层次合作。学院本科毕业生获得深造录取的院校几乎囊括国外所有著名建筑院系。

建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31人,正副教授(含其他正高、副高)7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百人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人),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其中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内首个建筑设计类国家级教学团队。

建筑学院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3个具备由本科到博士后全系列培养条件的一级学科,2个国内排名前五,1个国内排名前十,还设有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筑学院以6门国家级精品系列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广州市景观建筑学重点实验室为特色,覆盖全培养过程的教学资源体系。

建筑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较好地实现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与研究,以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依托的“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在亚热带建筑科学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岭南风景园林、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岭南传统民居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较高水平。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一等奖、国家金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百余项。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的多项重要建筑均由建筑学院主持完成。

本科生培养

建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本科教育由通识和精专两个阶段构成,其目标是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建筑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作为建筑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本专业培养在建筑设计方向精专,具有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素养,具有广泛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研究潜力的建筑设计人才。

本专业学习前半段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基本同步的学科通识课程,后半段是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课程。

建筑学专业以优秀级通过全国建筑学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

城市规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同样遵循通识和精专两个阶段,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城市规划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在城市规划方向精专,在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具有开展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的专业能力,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城市规划人才。

本专业学习前半段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基本同步的学科通识课程,后半段是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人文艺术与管理等课程。

城市规划专业以优秀级通过全国城市规划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是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部门,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等方向研究生。

景观建筑设计

具有建设生态城市光明前景的新兴职业领域。本专业同样遵循通识和精专两个阶段,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景观建筑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在景观建筑设计方向精专,具有景观设计与环境规划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能够担任城市及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设计等方向的设计和城市环境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习前半段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基本同步的学科通识课程,后半段是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基础、园林植物、景观施工工程、人文艺术等课程。

本专业是我校建筑学中的传统优势方向,随着城市化水平及全社会城市环境意识的提高,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景观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也可攻读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等方向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在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3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予权,门类齐全,发展完善。

建筑学

专业目标是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建筑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作为一级学科,目前涵盖了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五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在建筑设计方向精专,具有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素养,具有广泛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研究潜力的建筑设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

城乡规划学

专业继承和发扬严谨、务实、创新的学术传统,注重培养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及解决专业具体问题的能力与素养;突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社会环境和亚热带地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在以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学科群的基础上,形成多学科教育培养优势;坚持理论创新,教学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研究生教育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造就面向国际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品质;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城市建设人才。

风景园林学

专业具有光明前景,本专业遵循通识和精专两个阶段,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景观建筑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在景观建筑设计方向精专,具有景观设计与环境规划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能够担任景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环境艺术等方向的设计和城市环境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

建筑学【专业学位】

培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

培养具有较高的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研究水平,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城乡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和景观建筑设计与理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景观建筑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建筑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建筑学

本科

93

城市规划

本科

53

景观建筑设计

本科

26

建筑学

硕士

79

风景园林学

硕士

9

城乡规划学

硕士

28

建筑学[全日制]

硕士

37

风景园林[全日制]

硕士

11

建筑学

博士

25

城乡规划学

博士

7

风景园林学

博士

8

本科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申宏宇 联系电话:020-87111335

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田娟 联系电话:020-87111335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27号楼101室

网址:http://www.scut.edu.cn/architecture

土木与交通学院

土木工程

本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对应的土木工程学科还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轻轨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土木工程结构的检测与试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等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得到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应用能力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钢结构理论与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理论与设计、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设计、建设项目管理及工程经济等课程。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机场工程、交通等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结构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质量监测与检测、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规划与投资决策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土木工程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相关的行政管理、质量监督、资产评估等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也是随着设计新理念、建筑新材料、施工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开拓的技术领域,始终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保持和发展了与各行业的紧密关系,因此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考研比例也比较高。

工程管理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策划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工程管理导论、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理论与设计、钢结构理论与设计、工程结构综合实验、房屋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设备、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建设项目策划、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监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工程管理IT技术、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统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管理学、建设与房地产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与合同管理等;还有工程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建设管理综合类等课程设计;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学科讲座、科研训练、专业素质拓展、研讨型工作坊等创新实践课程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内外房地产开发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工程咨询和评估公司、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大中型建筑企业、总承包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银行、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科研和教育单位、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设计、施工等技术工作;还可进入相关专业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深造。

我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与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等所带来的建筑业、房地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造成了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巨大的市场需求。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交通工程

本专业以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为方向,兼顾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交通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设施设计与建设等专门知识,既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能在相关部门从事管理、设计、开发、规划、经营、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概论、交通设计、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流理论与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机电工程、交通仿真技术、交通安全与法规、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将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机电工程部门、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应用部门、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等从事交通工程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开发、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统应用、交通设施设计与建设、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能进入相关企业从事交通系统集成、交通运输管理、物流工程等工作,还可直接进入相关专业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深造。

交通运输

本专业侧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适当兼顾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交通运输规划、运输组织与调度、运输经济分析、运输安全管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立足广东省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培养能从事交通运输政策研究、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懂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具体实践和科研活动的能力。主干课程包括运筹学、运输经济分析、交通规划(全英)、旅客运输组织与调度、货物运输组织与调度、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交通运输安全分析、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汽车构造、列车运行计算与设计、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与组织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全国的交通运输科研单位、咨询机构、设计单位、运输管理机构、政府机关、公共交通企业、公路客运企业、地铁公司、各类货运公司、物流公司、大型企业的运输商务部门、物流储运部门、地铁、铁路、航空、水运、港口、汽车服务业、运输商务、交通运输保险业等从事交通运输的组织、设计、规划、管理、经营、科研等单位工作,也可直接进入相关专业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深造。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拥有固体力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力学一级硕士点,并且是广东省的力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本专业侧重路桥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的结构与材料分析计算,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有扎实的数学、力学、物理和外语基础,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能利用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良好的创新意识研究新型交叉的科学与工程技术,特别擅长解决复杂工程中的非标准、无规范参考的技术与科学问题。成为有深厚的专业基础、良好的科技素养和娴熟的工程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力学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及工程软件、实验力学、振动理论、高等结构力学、板壳理论、结构工程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数值方法、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系列课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优化设计、结构CAD、工程施工与概预算、现代测试技术、科技文献检索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能在道路、桥梁及工民建等土木工程部门,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从事设计、计算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工程力学专业近年就业率接近100%。自2009年起,本专业按本-硕-博连读创新班招生。2013届保研和出国攻读学位比例较高,约占60%,余下就业率为100%。

船舶与海洋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创建于1958年,是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是华南地区唯一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本科专业且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本专业是以数学、力学、机电为基础,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应用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

主要课程: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静力学、船舶工程实验与测试技术、海洋工程模型实验技术、海洋工程环境、船舶结构与制图、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船舶振动、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设计原理、钢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船体建造工艺、现代造船技术、工程经济和企业管理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及相近领域的设计、检验、研究、制造、规划和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就业单位为国内外船级社、各级海事机关单位、大中型造船企业、船舶研究院、船舶设计企业、海军技术部门、船舶运输类物流企业等等。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造船业、并把我国发展为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和强国。目前,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均居世界第一,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将迎来大发展时期,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率达接近100%。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时即设立的专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本专业领域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江河治理与水环境治理,城市水务等,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知识,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应用能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同时,现代水利已经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环境水利协调综合发展。加快水利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广东经济发展快,对水的需求多。广东是水利大省,省内水利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复杂,咸潮上溯严重,防洪、水资源调配、水环境治理、工农业供水及饮水工程等任务重,取水涉水和港口工程众多,这一基本情况决定了广东的水问题将是要长期重点研究和逐步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拥有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硕士点,自2011年开始获准建设一级学科硕士点。随着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必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主要课程: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与水文学、岩土力学与岩石力学、地基基础与基础工程、水工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工程经济学、水电站设计、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程建设与管理、城市水务、水生态环境学等课程。还可选修相近学科领域的专业课程。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市政工程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质量监测与检测、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规划与投资决策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可以到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相关的行政管理和投资规划等工作。在广东这样一个每年投入上百亿而水利水电人才相对缺乏的水利大省,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100%(含读研)。

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土木工程全英卓越班

本科

37

土木工程(房建、地下、路桥)

本科

164

工程管理

本科

26

交通工程

本科

32

交通运输

本科

28

工程力学创新班

本科

29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科

48

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

55

结构工程

硕士

49

岩土工程

硕士

16

桥梁与隧道工程

硕士

19

道路与铁道工程

硕士

18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硕士

9

市政工程

硕士

3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硕士

3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

43

固体力学

硕士

14

工程力学

硕士

5

流体力学

硕士

2

水利工程

硕士

8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硕士

11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硕士

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硕士

1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

26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硕士

7

结构工程

博士

11

岩土工程

博士

5

桥梁与隧道工程

博士

3

道路与铁道工程

博士

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博士

1

固体力学

博士

4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博士

4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

1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博士

4

本科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王燕林 联系电话:020-87112741

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陈 昕 联系电话:020-87113578

电子与信息学院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培养现代通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中需要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此大类专业涵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主要围绕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信息应用,从信息工程与电子工程两个课程模块方向设置课程,前者侧重上层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与通信等技术),后者侧重底层电子系统设计实现(包括物理电子、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等)。学生毕业后,可在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消费电子行业、家电行业、信息服务行业(包括商业、财税、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及各大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网络通信系统(电信无线网、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处理系统,电子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业特色:学院拥有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国家重点学科及华南理工大学"985、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并系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和首批工程博士授予单位(2011)。学院现有国家移动超声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个省部级、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众多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在研究工作方面与业界著名企业紧密结合,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为产业科技发展和社会科技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3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学院通过全方位工程引导,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念的综合培养,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和高素质管理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在教育界与产业界都赢得了很高声誉。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系统与接口、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或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通信原理(或光电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网(或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

电子与信息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信息工程

本科

304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56

通信与信息系统

硕士

63

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士

42

物理电子学

硕士

2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硕士

4

电路与系统

硕士

12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

16

电子与通信工程(全日制)

硕士

68

集成电路工程(全日制)

硕士

22

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

20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博士

2

电路与系统

博士

2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3

物理电子学

博士

3

本科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联系人:胡冰玉 联系电话:020-87110463

邮箱:[email protected]

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周 军 联系电话:020-87112821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118室

网址:http://www.scut.edu.cn/ee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介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共有毕业生120人。本专业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流动站。高分子材料学科的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师资及科研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珠江学者3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1人,百人计划讲座教授2人,双聘院士1人,客座教授14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有 “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联合建有“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材料学”与“材料加工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进行着多项处于学科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其中高分子光电材料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性能橡胶、工程塑料,功能纤维,智能凝胶及响应材料,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功能涂料等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基础研究,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化研究,聚合物基材料成型加工工艺控制、制品设计、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高分子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制备、高分子相关精细化工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高分子合成及改性装备、生产经营管理,质量控制及技术管理等具有较高综合技能,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化工原理、流体力学与传热、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与工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备、聚合反应工程基础、高分子近代测试、高分子复合材料。

学生毕业后可到石油化工、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复合材料、改性及工程塑料、传统及特种橡胶、化学纤维、非织造布、精细化工、涂料装饰、新型建筑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高分子化工装备、高分子化工工程、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电器、航天航空、医药卫生等企业从事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到质量控制及检测部门从事高分子相关产品的质量监督、品质控制和检测工作,到标准化和专利机构从事技术管理和标准制定工作,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

本专业包括三个方向:

(1)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设在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共有毕业生59人。该系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8名,教授2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7名。是“广东省建筑材料低碳技术工程技术中心”、“光通信材料研究所”、“高技术陶瓷及应用研究所”和“广东省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依托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是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培养具有材料科学相关基础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从事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改性、材料成型加工、产品设计、新型高性能及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相关领域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材料物理性能、粉体工程、陶瓷工艺原理、水泥与混凝土工艺原理、玻璃工艺原理、高性能陶瓷材料、特种光学玻璃与光纤、土木工程材料、生物材料学导论、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电工与电子技术、热能工程基础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陶瓷、水泥、玻璃、信息光电子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还可以到海关、商检、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从事相关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2)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设在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共有毕业生37人。本专业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本专业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双聘院士及兼职院士各2名,教授1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14名,高级实验师2名,师资及科研力量雄厚。在纳米金属功能材料(储能与磁性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材料相变、材料表面处理、金属机敏材料、电子封装材料及可靠性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前沿开展高水平的研究。近5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攻关项目等各类项目近百项,有多项高技术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先后数次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的成分、加工、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奠定坚实的材料设计、制备与加工、选材和应用的学科基础。掌握应用于机械、汽车、钢铁、石化、能源、交通等传统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材料制备(包括成型技术及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及检测技术,并掌握运用材料制造产品和器件的理论和工艺技术基础。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大学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微观分析方法、数据库技术应用基础、金属学及热处理、金属材料综合实验、功能材料等。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宽的专业口径,掌握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材料研究、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同时,本专业注重加强学生的学科基础理论培养,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为毕业生攻读更高学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毕业后可到相关企业、科研及设计单位、大专院校,从事各种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及航空航天等特殊国防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以及与制造、信息、汽车、生物、新能源等领域相关材料的工程设计及生产管理,也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相关的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3)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方向设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共有毕业生22人。本专业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珠江学者3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1人,百人计划讲座教授2人,双聘院士1人,客座教授14人。本专业所依托的学科材料学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师资及科研力量雄厚。本学科进行着多项处于学科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光电材料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建有“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材料化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材料学”与“材料加工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培养精通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材料化学系统理论,具备将材料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验技能,可进行新材料设计,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与传热、高等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光化学及光电子材料、材料成型加工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等基础课和专业课。

学生毕业后可到精细化工、高分子、光电、无机、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等相关行业中从事材料合成及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品质监控、市场经营及贸易等,也可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到质量控制及检测部门从事材料的质量监督、品质控制和检测工作,到标准化和专利机构从事技术管理和标准制定工作,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设在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共有毕业生约45人。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纳米粉体及薄膜材料与器件,敏感材料及器件。现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本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目前在职教师近20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80%。设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承担多项国家级、省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有多项高技术成果通过国家级、省部级鉴定,先后数次获得国家、省市的奖励。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是目前广东省内高等院校中唯一的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的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子材料、功能元器件及其应用电子技术研究和开发综合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半导体物理、压电物理、磁性物理、厚膜混合集成电路、薄膜物理与技术、介电材料与器件、传感器及其应用电子技术、无源电子元件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信息领域,包括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整机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系统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科研部门及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共有毕业生43人,该专业是以“新型信息显示技术”、“半导体照明(LED)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作为教学及科研的主要方向,为培养光电领域新兴产业技术和研发人才而兴建的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国家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依托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光通信材料研究所”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专业现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本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目前教学人员3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已培养硕士、博士超过100人。近几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省、市级项目多项,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信息显示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半导体工艺技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能够胜任在现代通信、电子信息显示、半导体器件、光电成像、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等相关企业从事技术工作,以及能够在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相关业务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教程、数字图像处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通讯网、单片机原理、TFT技术与应用、TFT-LCD技术、信息显示技术、显示器件驱动技术、液晶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学、半导体器件原理、半导体工艺技术、固体物理、发光原理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现代信息显示、电子通信、光电成像、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照明等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及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

120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

本科

22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

本科

59

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

本科

37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

本科

45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本科

4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硕士

12

材料物理与化学

硕士

26

材料学

硕士

105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

5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36

材料工程

硕士

35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

硕士

11

生物医学工程(专硕)

硕士

9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博士

15

材料物理与化学

博士

4

材料学

博士

46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2

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14

生物医学工程

博士

3

本科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温志雄、麦其鹏 联系电话:020-22236309

邮箱:[email protected]

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杨阳 联系电话:020-22236309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麟鸿楼109室材料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网址:http://www.scut.edu.cn/material/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设有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十个二级学科,以及相应的十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学院现有教工220人。其中,教授68人(博士生导师56人,硕士生导师80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78人。在校学生2153人,其中本科生1283人,研究生870人。研究机构有: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研究所、广东省化学化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985”二期,我院经国家批准又建立了“能源高效利用”国家级平台、“石油化工技术”和“电化学与燃料电池”省级平台。

本科专业介绍

化学类创新班(本硕、本硕博连读)

本创新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化类高端研究型人才。通过优势资源的配备,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与化工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系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近代实验方法训练。创新班学制为六年(3+1+2)或者八年(3+1+4)。第三学年末,学生可以在化学类相关专业选择继续连读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选择本科毕业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培养计划后授予该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进入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在第五学年末可以选择继续连读博士学位或硕士毕业(选择硕士毕业的学生在完成硕士培养计划后授予该专业的硕士学位证书);而进入连读的学生继续攻博,在完成全部培养计划后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

学生本科毕业后一般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鼓励到国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学院将创造条件,为这些同学在个人发展规划和申请到国外深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和咨询。毕业生可在商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化工安全评估、涂料、医药、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相当广阔的化学化工领域就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宽口径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从事化工生产、管理、营销、科研、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及规律,具有较强的创新、动手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工、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化工自动控制等60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覆盖了整个化工及相关学科,毕业生适应面广,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是在化学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广泛地运用化学的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解决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中的化学问题,形成生产力,并渗透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质、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分离化学、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精细化学品概论、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环境化学、工业分析、商品理化检验、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及能源化学等。本专业是理工结合的学科,分工业分析和精细化工两个专业方向。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从第三学年开始,将着重强化培养分析化学、精细化工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卫生防疫、公安、海关、消防、商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化工安全评估、涂料、医药、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相当广阔的领域就业。本科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制药工程

本专业是适应 21 世纪制药工程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从事医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和流通过程等的高级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包括中药)制药三大方向的基本原理、工艺和设备的特点,GMP车间的设计和运行等,具有深厚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制药分离技术、制药过程控制原理与仪表、药品营销、药事管理与法规等,知识面宽,覆盖了制药工程及其相关学科,毕业生适应面广,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卫生、高等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和药品开发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学位。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从事天然气输送及利用、城市燃气输配、能源环境保护、电力生产及自动化、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制冷与空调、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且一次能源匮乏,电力产业发展迅速,夏季时间长,空调和食品冷藏需求旺盛, LNG 的引入将使广东能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本专业将为能源专业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燃烧学,能源工程与管理,热力过程自动控制,制冷技术,空调自动控制,汽车空调,可靠性理论,可再生能源技术,天然气应用技术与设备,油气集输等。 毕业生可在电力、动力、制冷空调、能源化工、天然气及城市燃气输配、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工作,也可攻读更高学位。

研究生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专业开设过程系统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现象、精细化学工程、功能材料及其表征技术、计算机分子模拟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所培养的研究生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专业知识及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了解有关研究方向的前沿,有较强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毕业生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制药、冶金、能源、环保、物流、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和产品开发工作,也可到政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主要开设高等无机化学、理论有机化学、量子化学、配位化学、化学动力学、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离科学、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等课程。所培养的研究生具备系统的基础化学知识及实验技能;能运用化学的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解决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中的化学问题,形成生产力。

毕业生可到化工企业、政府机关、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商检、海关、内外经济贸易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商品分析检验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是化学学科渗透到其它自然科学或技术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 其特点是理工结合。本专业注重理科化学专业与工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专业的结合交叉,培养掌握现代化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相关基本技能, 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理工结合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重点培养方向有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功能材料化学与应用、污染物控制化学、“绿色”化学合成与清洁生产、现代仪器分析等。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化工、轻工、日化、石化、医药、环保、建材、食品、汽车企业和技术公司等从事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生产组织、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和环境监控等技术工作,亦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事业行政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监督与产品质量检验等工作。

工业催化专业    掌握高等化学工程、催化剂设计、催化剂表征、现代催化技术与新型结构材料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利用催化、表面化学、电化学及多种现代化的能谱光谱技术等研究方法和手段,结合超细粉体、无机膜、纳米氧化物、负载型功能配合物、绿色溶剂等催化新材料,解决新能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化学品合成、纳米材料制备、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关键化学与化工问题。培养化学化工行业从事催化剂设计、催化工艺开发、催化材料制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研究型人才;适合化工、环保、能源等领域的科研开发、教学以及管理工作。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从事本学科及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专业 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专业主要开设能源化工、天然气水合物原理及技术、能源与环境材料、天然气利用技术、能源化工进展等课程。所培养的研究生掌握能源化工的 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能源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能力;能从事天然气输送及利用、城市燃气输送、能源环境保护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 的 设计研究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力、动力、能源化工、可再生能源开发、天然气及城市燃气输送、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教学、科研工作。

 

制药工程专业

学生 具有制药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主要开设现代药物化学、制药分离工程、药物研究与开发等课程,具有从事制药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可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医院、高等学校等单位从事生产、工程开发、教学、科研等工作。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

学历

人数

化学类创新班

本科

20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

113

应用化学

本科

81

制药工程

本科

38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

本科

68

化学工程

硕士

94

化学工艺

硕士

6

应用化学

硕士

46

工业催化

硕士

15

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

硕士

5

制药工程

硕士

6

有机化学

硕士

16

无机化学

硕士

7

物理化学

硕士

10

分析化学

硕士

13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硕士

27

化学工程

博士

27

化学工艺

博士

4

应用化学

博士

21

工业催化

博士

4

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

博士

3

无机化学

博士

1

有机化学

博士

1

制药工程

博士

1

本科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吴妙娴 余素庄 联系电话:020-87110291

邮箱:[email protected]

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与联系电话:

联系人:赵小芳 联系电话:020-87113353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逸夫工程馆B06室

轻工与食品学院

本科生培养:

轻化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化工、轻工、高分子、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轻化工程尤其制浆造纸工程、包装印刷工程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方法等专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备从事轻化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研究开发等能力的行业精英人才。拟设置“数字印刷”方向,培养数字印刷、3D打印及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方面的专门人才。 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主要有植物纤维化学、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造纸机械及设备、印刷工艺学(校级精品课程)、包装原理与工程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一次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可到制浆造纸、印刷包装及复合材料等企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或到院校、研究机构、设计院从事教学科研、设计等工作,也可从事商检,环境保护,纸张、纸浆、造纸化学品、造纸机械、印刷材料及设备等经贸工作。

资源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利用植物纤维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学科知识,对植物纤维原料进行生物质精炼、合成生物质材料等方面的清洁高效利用,从而实现对植物生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主要设立的专业课程:植物资源与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质资源分离与转化技术(含实验),生物质材料与化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制药,生物质资源工程进展等。 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的就业方向有:(1)可到国家各级行政及事业部门从事各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勘查、管理和规划工作;(2)进入能源、化工、材料、医药、食品、轻工、自然景区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管理、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和质量控制等工作;(3)报考国内外大学与科研机构设有资源科学与工程尤其是生物质资源分离、转化与应用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作为国内高校最早设立同类专业之一,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良好的师资、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本专业按照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认证标准制定国际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工程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培养,专业课全部由教授担纲授课,部分采用全英、双语授课,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食品微生物与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分析、食品工厂设计及生产装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食品及相关领域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拟设立营养方向模块,采取自愿与选拔相结合的原则从大二开始分班培养。

主要学习课程有:有机化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微生物学(省精品课程)、生物化学(国家精品课程)、食品分析(省精品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国家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