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8 27 星期二 责编/孟娟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视野 A5 每周二出版 wenhuazhoukan A5—A7 历史名人 三门峡的故事 速递 速递 S (二) 政风清:忠诚仁厚敢谏言 返乡的戴珙为人津津乐道的 是他所作的《渑池八景诗》。渑池 旧时有八景,分别是:盟台夕照、天 池落雁、韶峰叠翠、周党隐居、利津 古渡、桓陵秋草、涧源春涌、渑水晴 波。历代诗人多有吟咏,往往每景 一诗,或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为五 言、七言律诗,八首为一组,其中单 首不乏佳作。但八首皆佳者则只 有戴珙的七律,戴珙作的八景诗借 景生情,属对精密,气度恢宏,脍炙 人口。其中最为人称道就是排在 八景之首的《盟台夕照》,也就是渑 池秦赵会盟台之处。周赧王三十 六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 外会盟。赵王临行前作了周密部 署,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 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为表示 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 书,因而才有了后来的秦赵会盟 台。从这首诗里就可以看到戴珙 的文采风流,“赵去秦亡岁月长,盟 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 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 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 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还有《渑池八景诗》的第四首 —《周党隐居》。“周党隐居”是渑 池八景中唯一因人成景的文化遗 址。周党其人,博览群书,是博学 多才的名士,西汉末年王莽称帝,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周党极为不 满,称病不出。周党仗义疏财德高 望重,在民间颇有声望。东汉建立 后,汉光武帝刘秀广罗人才,得知 周党德才兼备,遂召周党为朝廷的 顾问,然而周党不愿为官,不久就 称病辞职,在渑池韶山南麓山沟的 一个窑洞中隐居下来,此窑后被称 为“周党窑”。后来光武帝令人带 着诏书和礼乐请周党入朝,周党竭 力拒诏长期隐居。古时候隐居之 风颇为盛行,周党拒诏不仕的行为 被人们广为称颂,于是渑池就把 “周党隐居”列为八景之一。 “无媒径路草萋萋,懒见香泥 没马蹄。高节不因炎帝屈,芳名应 与碧山齐。月明故宅人何在?花 落空阶鸟自啼。冠盖纷纷千载下, 几人凭轼过前溪。”戴珙最欣赏的 就是周党的淡泊名利、高风亮节, 周党隐居于渑池,著书耕作而终, 这与戴珙的心境不谋而合。二人 都是在看遍官场百态、尝遍人生百 味之后归于平静。 经过时间的洗礼,曾经的喧闹 消逝,曾经的枭雄也不知所归,一 切物质的东西都会被时间的长河 筛去,能够流传下来的,唯有沉淀 过后的美好精神品质。戴珙带给 人们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动力,在三 门峡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 一笔。 戴珙:忠诚正直名芳千古 杨灵子 戴珙(生卒年不详),字廷璧,明初渑池县南村乡北仁村人。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博野知县,官至山 东左布政使。他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在书香世家的影响下,戴家人才辈出,闻名于渑池,受到 世人赞赏。戴珙为官清廉,直言敢谏,惩治不公,渑池县专门为戴珙立坊表,传扬他的浩然正气。戴珙退 休返乡后,有感于渑池县秀美的山水景色,作了《渑池八景诗》流传于世,至今仍脍炙人口。 (一) 家风正:书香世家风气正 (三) 文风雅:八景诗作传后世 一等奖作品1副 (空 缺) 二等奖作品3名 (因一等奖空缺,增加 1 名) 王凤祥 江苏泰州 巨龙昂首,蓄势而鸣,天成一曲惊寰宇; 愿景凝心,纵情以绘,国立七旬达小康。 王雪原 黑龙江牡丹江 海岳逢秋,紫县流觞,圆梦当闻征鼓劲; 湖山问鼎,金瓯有靖,回澜正卷庆云来。 曹文献 河南 和风抹绿,澍雨滋红,春从华夏图中溢; 九域凝心,七旬聚力,梦在人民手上圆。 刘成卓 山东烟台 七十年天地开新,正凤起清音,龙腾盛象; 三万里镰锤如昨,秉青春意气,中国精神。 三等奖作品5副 河南油田 七十年重铸山河,恰金菊染枫,硕果照云,盛世国徽光灿烂; 九万里廓清疆土,正银鹰抟日,神龙拓宇,强邦华诞炫辉煌。 钟胜天 湖南长沙 风雨七旬,一路铺春,旗耀五星邀凤舞; 芬芳十月,两行醉韵,国威万里壮龙腾。 范卫平 山西芮城 礼炮响时,九域翻开新画卷; 国旗升处,三军奏起最强音。 王艺 四川成都 万寿江山,今秋七十; 百年风雨,故事三千。 金光瑜 黑龙江大庆 非经风雨七十年,怎见彩虹升起; 不爱江山九万里,何能国梦圆成。 (下 转 第 六 版)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讴歌 伟大祖国70年光辉历程,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三门峡市文联、市社科联、三 门峡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庆祝新中国 成立七十周年”楹联微赛事。本赛事 由三门峡市楹联学会、市书法家协会 承办,中华楹联、对联天地、大河楹 联、联都、陈仓联苑楹联公众号协 办。赛事从征稿之日起,得到了全国 各地楹联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和踊跃 参 与 ,先 后 收 到 1000 余 副 作 品 。 经 过 公正、严谨、细致的筛选,共有 610 副 作品入围。现将获奖作品予以刊登, 以飨读者。 编者按 三门峡市文联 市社科联 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楹联征集获奖作品 戴珙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科中举 人、进士,后来接连担任都察院监察御 史,掌管监察地方官员、纠正刑狱等事 务,博野知县(因遭遇不公被贬),官至山 东左布政使,也就是一省的行政长官。 戴珙父亲戴振,明成祖永乐十六年 1418 )举人,曾担任山西怀仁县知县,追 封福建道监察御史,因在位期间为政恩 泽一方百姓,县里还给他立了折桂坊。戴 家为书香世家,科举不断。明代宗景泰元 年( 1450 ),戴珙和他的弟弟戴琰(曾任鱼 台县知县)同时考中举人,这是渑池历代 都未发生过的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县里 给兄弟俩立了兄弟联芳坊,以此作为表 彰。戴珙的儿子戴銮,是明成化二十二年 1486 年)举人。戴珙的孙子戴楩,是明 嘉靖十三年(1534 )举人、十七年(1538 进士,担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官至广西 都指挥司佥事,负责辅助指挥使,分掌 训练和军纪工作,正四品。戴楩的孙子 戴至,受到德惠作为贡生,担任郑州训 导,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戴珙所在的北仁村原有两大望族 —上官氏和戴氏,民间有“上尚书、戴 布政”世代姻亲之说,其中“上尚书”指 上官仪,而“戴布政”指的就是明代山东 左布政使戴珙。由此可见,戴珙对于家 族后辈和整个渑池县的影响之深远。 俗话说:“留儿良田千顷,不如良言一 句”,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后辈,戴家世代 都沿袭诗书传家的良好风气,德才兼 备,学业有成。因为戴家闻名渑池,仕 宦不断,明清两代县内为戴家立了许多 坊表,包括兄弟联芳坊、三世登科坊、折 桂坊、西台名直坊、方伯廉宪坊等,以此 纪念戴家人才辈出的好家风,以及其对 渑池作出的杰出贡献。戴珙去世后祀 于乡贤祠。 戴珙在景泰五年(1454 )考中进士,做了 监察御史,属于都察院下设立的分巡各地的 官员,品级为正七品,职位很低,但在纠劾督 查方面有一定权力。明英宗天顺年间,他巡 视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发现总兵石彪依仗 权势,飞扬跋扈,经常做些违法的事情,于是 就向朝廷上书弹劾石彪。但石彪这人很有背 景,他的叔叔是拥护明英宗复辟的著名大将 石亨,因此戴珙弹劾石彪之后反倒遭贬,到了 博野县(属河北省保定市)当知县。当时出现 了一次罕见的大风,竟然震摇了皇宫的殿宇, 迷信的明英宗很是恐惶,朝中正直的大臣趁 机上书,说是因为斥贬戴珙才触犯了“天怒”, 明英宗马上将戴珙召还,官复原职。 不久,明英宗任命戴珙整顿驻扎在北京 的兵营。当时,许多官兵被京城内的高官显 贵非法役使,本来护卫京城的军事力量,反而 成了私人保镖,造成兵营纪律松弛,违法的事 情时有发生,这事也助长了朝廷内官员的贪 污腐败,大家对此心照不宣,没人下狠心整 治。戴珙调任后,经过详细调查,查明了京城 三千兵营中被役占兵士的具体情况,之后上 奏皇帝,请求明令禁止这类状况,得到皇帝的 认可。 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 ,恩县(今山东 省平原县恩城镇)县民刘甫聚借着佛教的名 义进行募捐化缘,骗取钱财。有个僧人将此 事秘密上奏了朝廷,明宪宗下旨让都察院来 审理此案,都察院查出这个案子牵涉到僧人 300 余人,于是这些僧人全部被押解到了京 城。戴珙审理后,发现这些僧人是无辜的,于 是上奏皇帝,力辩僧人无罪,最终僧人得以释 放,对其感激不尽。 戴珙忠诚仁厚、直言敢谏、政绩卓著,受 到上级的欣赏,不断得到升迁,最后官至山东 左布政使,成为一方大员。戴珙年迈退休后 返回家乡渑池,县内为他立了方伯廉宪坊,历 经千百年之后,他的浩然正气依然令人钦佩。 从今年起,山东日照利用 3 年时间,建设 100 处“非遗工 坊”,重点在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创产品开发方面下功夫, 推动全市非遗项目实现生产性转化。 “非遗工坊”依托黑陶、农民画、民间雕刻、剪纸、皮影、 草柳编等适合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利用当地 非遗保护设施、传统工艺传习所、闲置场所或企业厂房等进 行改造或新建,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传统工艺生产、培训、 交流和展示空间,依托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或者 加工基地建设,由传承人自己运营,通过采取订单式销售、 加工制造、开展各种特色体验等形式,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 体验和购买,成为集中展示、销售非遗文创产品的线下平 台。日照还将依托“非遗工坊”打造非遗研学基地,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 (苏 锐) 传承昆曲从孩子抓起 8月25日,在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小昆班的孩子在 练习基本功。 作为昆山腔创始人顾坚的故乡、昆曲的发源地,江 苏昆山市千灯镇近年打响“曲艺之乡”品牌,通过“昆曲 从孩子抓起”等策略,使得昆曲文化得到较好保护和传 承。目前,从孩子抓起的小昆班在昆山已实现区镇全覆 盖。 新华社发 即将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近日获赠二里头遗 址发现者、史学家徐旭生的手稿、书信等一批珍贵遗物,这 些物品将对博物馆展陈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徐旭生是著名史学家。1959 年, 71 岁的他率队寻找夏 文化遗迹,踏查了河南登封、禹州、巩义、偃师等地,其中最 重要的收获就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60 年来,考古人 员对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对研究华 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 制等重大问题都具有参考价值,二里头遗址被公认为中华 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徐旭生有着首倡和开创之 功。 这批捐赠遗物包括徐旭生各个时期的日记,关于夏文 化研究的著作《禹治洪水考》《略谈研究夏文化的问题》,与 郭沫若、陈寅恪等人的往来信件及《斯文赫定小传》手稿等。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 物馆于 2017 6 月奠基,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完工,预计 9 进入试运营, 10 月正式开放。 (桂 娟 双 瑞) 日照将建100处“非遗工坊”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获赠一批珍贵遗物 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剧《遇见大运河》日前在瑞典首都 斯德哥尔摩上演,旨在展现中国大运河风貌,弘扬悠久灿 烂的中华文化。图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新华社发 《遇见大运河》在瑞典上演

New 戴珙:忠诚正直名芳千古 - ismx.cnszb.ismx.cn/smxrb/images/2019-08/27/05/smxrb2019082705.pdf · 2019. 8. 27. · 消逝,曾经的枭雄也不知所归,一 切物质的东西都会被时间的长河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19年 8 月 27 日 星期二

    文 化周周刊 责编/孟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视野 A5

    每周二出版

    wenhuazhoukan

    A5—A7

    历史名人

    三门峡的故事

    与与

    速 递速 递S

    (二)

    政风清:忠诚仁厚敢谏言

    返乡的戴珙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所作的《渑池八景诗》。渑池旧时有八景,分别是:盟台夕照、天池落雁、韶峰叠翠、周党隐居、利津古渡、桓陵秋草、涧源春涌、渑水晴波。历代诗人多有吟咏,往往每景一诗,或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为五言、七言律诗,八首为一组,其中单首不乏佳作。但八首皆佳者则只有戴珙的七律,戴珙作的八景诗借景生情,属对精密,气度恢宏,脍炙人口。其中最为人称道就是排在八景之首的《盟台夕照》,也就是渑池秦赵会盟台之处。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会盟。赵王临行前作了周密部署,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为表示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 ,因 而 才 有 了 后 来 的 秦 赵 会 盟台。从这首诗里就可以看到戴珙

    的文采风流,“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还有《渑池八景诗》的第四首——《周党隐居》。“周党隐居”是渑池八景中唯一因人成景的文化遗址。周党其人,博览群书,是博学多才的名士,西汉末年王莽称帝,社 会 动 荡 民 不 聊 生 ,周 党 极 为 不满,称病不出。周党仗义疏财德高望重,在民间颇有声望。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刘秀广罗人才,得知周党德才兼备,遂召周党为朝廷的顾问,然而周党不愿为官,不久就称病辞职,在渑池韶山南麓山沟的一个窑洞中隐居下来,此窑后被称为“周党窑”。后来光武帝令人带着诏书和礼乐请周党入朝,周党竭力拒诏长期隐居。古时候隐居之

    风颇为盛行,周党拒诏不仕的行为被 人 们 广 为 称 颂 ,于 是 渑 池 就 把

    “周党隐居”列为八景之一。“无媒径路草萋萋,懒见香泥

    没马蹄。高节不因炎帝屈,芳名应与碧山齐。月明故宅人何在?花落空阶鸟自啼。冠盖纷纷千载下,几人凭轼过前溪。”戴珙最欣赏的就是周党的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周党隐居于渑池,著书耕作而终,这与戴珙的心境不谋而合。二人都是在看遍官场百态、尝遍人生百味之后归于平静。

    经过时间的洗礼,曾经的喧闹消逝,曾经的枭雄也不知所归,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被时间的长河筛去,能够流传下来的,唯有沉淀过后的美好精神品质。戴珙带给人们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动力,在三门峡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戴珙:忠诚正直名芳千古杨灵子

    戴珙(生卒年不详),字廷璧,明初渑池县南村乡北仁村人。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博野知县,官至山东左布政使。他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在书香世家的影响下,戴家人才辈出,闻名于渑池,受到世人赞赏。戴珙为官清廉,直言敢谏,惩治不公,渑池县专门为戴珙立坊表,传扬他的浩然正气。戴珙退休返乡后,有感于渑池县秀美的山水景色,作了《渑池八景诗》流传于世,至今仍脍炙人口。

    (一)

    家风正:书香世家风气正

    (三)

    文风雅:八景诗作传后世

    一等奖作品1副(空缺)

    二等奖作品3名(因一等奖空缺,增加1名)

    王凤祥 江苏泰州巨龙昂首,蓄势而鸣,天成一曲惊寰宇;愿景凝心,纵情以绘,国立七旬达小康。

    王雪原 黑龙江牡丹江海岳逢秋,紫县流觞,圆梦当闻征鼓劲;湖山问鼎,金瓯有靖,回澜正卷庆云来。

    曹文献 河南和风抹绿,澍雨滋红,春从华夏图中溢;九域凝心,七旬聚力,梦在人民手上圆。

    刘成卓 山东烟台七十年天地开新,正凤起清音,龙腾盛象;三万里镰锤如昨,秉青春意气,中国精神。

    三等奖作品5副杨 稊 河南油田

    七十年重铸山河,恰金菊染枫,硕果照云,盛世国徽光灿烂;九万里廓清疆土,正银鹰抟日,神龙拓宇,强邦华诞炫辉煌。

    钟胜天 湖南长沙风雨七旬,一路铺春,旗耀五星邀凤舞;芬芳十月,两行醉韵,国威万里壮龙腾。

    范卫平 山西芮城礼炮响时,九域翻开新画卷;国旗升处,三军奏起最强音。

    王 艺 四川成都万寿江山,今秋七十;百年风雨,故事三千。

    金光瑜 黑龙江大庆非经风雨七十年,怎见彩虹升起;不爱江山九万里,何能国梦圆成。 (下转第六版)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讴歌伟大祖国 70 年光辉历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三门峡市文联、市社科联、三门峡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楹联微赛事。本赛事由三门峡市楹联学会、市书法家协会承办,中华楹联、对联天地、大河楹联 、联 都 、陈 仓 联 苑 楹 联 公 众 号 协办。赛事从征稿之日起,得到了全国各地楹联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先后收到 1000 余副作品。经过公正、严谨、细致的筛选,共有 610 副作品入围。现将获奖作品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编者按

    三门峡市文联 市社科联 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楹联征集获奖作品

    戴珙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科中举人、进士,后来接连担任都察院监察御史,掌管监察地方官员、纠正刑狱等事务,博野知县(因遭遇不公被贬),官至山东左布政使,也就是一省的行政长官。

    戴珙父亲戴振,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举人,曾担任山西怀仁县知县,追封福建道监察御史,因在位期间为政恩泽一方百姓,县里还给他立了折桂坊。戴家为书香世家,科举不断。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戴珙和他的弟弟戴琰(曾任鱼台县知县)同时考中举人,这是渑池历代都未发生过的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县里给兄弟俩立了兄弟联芳坊,以此作为表彰。戴珙的儿子戴銮,是明成化二十二年

    (1486 年)举人。戴珙的孙子戴楩,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十七年(1538)进士,担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官至广西都指挥司佥事,负责辅助指挥使,分掌

    训练和军纪工作,正四品。戴楩的孙子戴至,受到德惠作为贡生,担任郑州训导,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戴珙所在的北仁村原有两大望族——上官氏和戴氏,民间有“上尚书、戴布政”世代姻亲之说,其中“上尚书”指上官仪,而“戴布政”指的就是明代山东左布政使戴珙。由此可见,戴珙对于家族后辈和整个渑池县的影响之深远。俗话说:“留儿良田千顷,不如良言一句”,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后辈,戴家世代都沿袭诗书传家的良好风气,德才兼备,学业有成。因为戴家闻名渑池,仕宦不断,明清两代县内为戴家立了许多坊表,包括兄弟联芳坊、三世登科坊、折桂坊、西台名直坊、方伯廉宪坊等,以此纪念戴家人才辈出的好家风,以及其对渑池作出的杰出贡献。戴珙去世后祀于乡贤祠。

    戴珙在景泰五年(1454)考中进士,做了监察御史,属于都察院下设立的分巡各地的官员,品级为正七品,职位很低,但在纠劾督查方面有一定权力。明英宗天顺年间,他巡视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发现总兵石彪依仗权势,飞扬跋扈,经常做些违法的事情,于是就向朝廷上书弹劾石彪。但石彪这人很有背景,他的叔叔是拥护明英宗复辟的著名大将石亨,因此戴珙弹劾石彪之后反倒遭贬,到了博野县(属河北省保定市)当知县。当时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风,竟然震摇了皇宫的殿宇,迷信的明英宗很是恐惶,朝中正直的大臣趁机上书,说是因为斥贬戴珙才触犯了“天怒”,明英宗马上将戴珙召还,官复原职。

    不久,明英宗任命戴珙整顿驻扎在北京的兵营。当时,许多官兵被京城内的高官显贵非法役使,本来护卫京城的军事力量,反而成了私人保镖,造成兵营纪律松弛,违法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事也助长了朝廷内官员的贪

    污腐败,大家对此心照不宣,没人下狠心整治。戴珙调任后,经过详细调查,查明了京城三千兵营中被役占兵士的具体情况,之后上奏皇帝,请求明令禁止这类状况,得到皇帝的认可。

    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 ,恩县(今山东省平原县恩城镇)县民刘甫聚借着佛教的名义进行募捐化缘,骗取钱财。有个僧人将此事秘密上奏了朝廷,明宪宗下旨让都察院来审理此案,都察院查出这个案子牵涉到僧人300 余人,于是这些僧人全部被押解到了京城。戴珙审理后,发现这些僧人是无辜的,于是上奏皇帝,力辩僧人无罪,最终僧人得以释放,对其感激不尽。

    戴珙忠诚仁厚、直言敢谏、政绩卓著,受到上级的欣赏,不断得到升迁,最后官至山东左布政使,成为一方大员。戴珙年迈退休后返回家乡渑池,县内为他立了方伯廉宪坊,历经千百年之后,他的浩然正气依然令人钦佩。

    从今年起,山东日照利用 3 年时间,建设 100 处“非遗工坊”,重点在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创产品开发方面下功夫,推动全市非遗项目实现生产性转化。

    “非遗工坊”依托黑陶、农民画、民间雕刻、剪纸、皮影、草柳编等适合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利用当地非遗保护设施、传统工艺传习所、闲置场所或企业厂房等进行改造或新建,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传统工艺生产、培训、交流和展示空间,依托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或者加工基地建设,由传承人自己运营,通过采取订单式销售、加工制造、开展各种特色体验等形式,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体验和购买,成为集中展示、销售非遗文创产品的线下平台。日照还将依托“非遗工坊”打造非遗研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 (苏锐)

    传承昆曲从孩子抓起

    8 月 25 日,在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小昆班的孩子在练习基本功。

    作为昆山腔创始人顾坚的故乡、昆曲的发源地,江苏昆山市千灯镇近年打响“曲艺之乡”品牌,通过“昆曲从孩子抓起”等策略,使得昆曲文化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目前,从孩子抓起的小昆班在昆山已实现区镇全覆盖。 新华社发

    即将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近日获赠二里头遗址发现者、史学家徐旭生的手稿、书信等一批珍贵遗物,这些物品将对博物馆展陈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徐旭生是著名史学家。1959 年,71 岁的他率队寻找夏文化遗迹,踏查了河南登封、禹州、巩义、偃师等地,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60 年来,考古人员对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都具有参考价值,二里头遗址被公认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徐旭生有着首倡和开创之功。

    这批捐赠遗物包括徐旭生各个时期的日记,关于夏文化研究的著作《禹治洪水考》《略谈研究夏文化的问题》,与郭沫若、陈寅恪等人的往来信件及《斯文赫定小传》手稿等。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于 2017 年 6 月奠基,目前主体建筑已经完工,预计 9 月进入试运营,10 月正式开放。 (桂娟 双瑞)

    日照将建100处“非遗工坊”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获赠一批珍贵遗物

    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剧《遇见大运河》日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上演,旨在展现中国大运河风貌,弘扬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图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新华社发

    《遇见大运河》在瑞典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