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季风书讯 No.344 2013.03 1

季风书讯no 345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ade by 上海季风书园Shanghai Jifeng Books Co., Ltd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书讯No.344 2013.03

1

Page 2: 季风书讯no 345

编后小记

2

编后小记

本期推荐的新书中有两种传记可以放在一起说,当然,这是一种巧合,上海人民出版的《斯

大林转》(上、下)和人民文学出版的《索尔仁尼琴传》(上、下)竟凑在一起上架了。

但仅仅这点并不足以引起我们的兴趣,这两部由俄

国人撰写的在同一年出版(2007)的传记,恰在它们在

中国的上架之时发生了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公投要求

加入俄罗斯,面对美国及欧盟可能到来的制裁,普京强

硬宣称:“……克里米亚是我们(俄罗斯、乌克兰、克

里米亚鞑靼人)共同的财富,是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

这片战略要地应当处于强大而稳定的主权之下,而在今

天,这一主权国家只能是俄罗斯”。俄罗斯在经过磕磕

碰碰的民主转型之后,迅速地、似乎被注定似的重新回

到了帝俄道路,而一旦它将自己想象成帝国之后,一切

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仿佛重新回到了命运之中。

这两部传记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让我们发生兴趣,尽管两位传主在那个共产主义制度的时代是

不共戴天的死敌。这两部传记抛开了俄国的十月革命,抛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从

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将斯大林塑造成伊凡雷帝、彼得大帝的继承者,以及,将索尔仁尼琴塑造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俄罗斯民族的灵魂和先知。残酷的左翼革命消失了,左翼的理想也消失了,

在极权下的斗争,不屈不饶的追求自由也消失了,似乎这 100 年就没有发生过,俄罗斯的政治灵

魂和知识灵魂不约而同地都回到了彼得大帝,似乎只有在那个帝国的精神政治下,俄罗斯才能找

到民族灵魂的安放之地。

在《斯大林传》中,斯大林是俄罗斯的千年英雄,他似乎与共产主义革命无关,他更多地是

彼得大帝的继承者。作者宣称,俄罗斯是一种世界现象,而斯大林以他的权力和残酷为这个世界

建立了对俄罗斯的认知。那么大清洗的死亡者、古拉格群岛超过 600 万的死难者、大饥荒的冤魂

们,该怎么来评论这些早已公开的历史呢?作者回答说,大清洗是党争,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内部

Page 3: 季风书讯no 345

编后小记

3

清洗,与一般民众无关,至于其他的生命及劫难,则是俄罗斯在这个世界站起来的代价,这些话

读起来就像回到了 40 年前,何其相似又何其可怕!

在《索尔仁尼琴传》中,索尔仁尼琴固然反对共产主义,但他也反民主、反西方,他甚至比

他的所有前辈更像一位先知,在他晚年才最终完成的那部 2000 万字的《红轮》中,他终于又回

到了古老的俄罗斯精神,这种精神有帝国的普世之心,有道德上不妥协的彻底和绝对,就像陀氏

的《群魔》,不惜同归于尽。

这个老俄罗斯啊,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我们这个老中国会绕回去吗?

本期新书“海国图志丛书”中戴雪的这本《公共舆论的力量:19 世纪英国的法律

与公共舆论》是很好的一本,戴雪此书成于 19 世纪末,虽以“公共舆论”为名,但

实际上是在讲 19 世纪的英国如何通过一步步的法律改革登上其历史的顶峰。当然,

英国与我们前面讲的俄罗斯太不一样了,“开创这个帝国本身似乎并不依赖任何一位

政治家的宏图远略,也不依赖任何一位西庇阿的英勇无敌,相反,正如伯克所言,这

个帝国似乎是英国人在不经意间获得的,开创出这个帝国的是无数勇敢的商人冒险家”。虽然,

从新教革命开始,英国的宪政和贸易帝国也走了 300 年。然而,本书还是清晰地描述了宪政进步

中英国政治家们一系列的责任伦理。关于这本书的一项核心原则我们不妨引述在这里,戴雪是用

休谟的论证来说的:“政府中人了无所有,唯赖好感以扶助自己,由此可得到政治的一句格言,

即是:唯有在好感(即公共舆论)上,政府得以建筑,这句格言可适用于任何政府”。而“公共

舆论”在戴雪这里,指的是主权者的意见,主权者,则是人民。所以,戴雪给出的关于公共舆论

的三个条件就是:社会开明、民主政治,以及名副其实的议会制。这在 19世纪,除了英国、美

国之外很少有其他国家满足这些条件,但在今天,已经普遍化了。

如此看来,我们也应该有希望。

2014.3.19

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4: 季风书讯no 345

目录

4

目录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希望的源泉》《公共舆论的力量》《索尔仁尼琴传(上下两册)》《斯大林传》《王权的覆灭》《政治学与生活》《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上、下)《罗马》《神文时代》《新加坡国家认同研究》《清末农业新政研究》《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神圣几何》《数学》《王阳明全集》(全四册)《亲历画坛八十年:石谷风口述历史》《白求恩在西班牙》《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林徽因建筑文集》《吉拉德的幻象》《不可能的爱》《博尔赫斯的面孔》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学术类

声音

石大毛毛:《纸牌屋》里的美国政治 ABC

西方民主病在哪儿?

克里米亚:当普京重演蹊田夺牛一幕

昝涛:泛突厥化、伊斯兰化的历史根源

她们为什么成为恐怖分子?

评论

施京吾:爱国主义新说

王晓渔:“狮子要吞噬多少只夜莺,才能学

会歌唱”

正常的纳粹

中国文化的轴心突破

霍布斯鲍姆谈 20 世纪文化的衰落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三辉链接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 1897—1937中文版序言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5: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5

季风本周推荐

《希望的源泉》[英] 雷蒙·威廉斯 / 祁阿红 吴晓妹 / 译林出版社 / 2014-3 / 45.00 / 社会主义研究

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20世纪最

重要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威尔士,毕业

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的研究架通了美学与社会经

济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主流文学思想以及现代与后现

代世界。

内容简介

《希望的源泉:文化、民主、社会主义》收集

了雷蒙·威廉斯的早期著述以及晚期的主要论文和讲

座,并首次收录了他后期的重要政治著述,包括他对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的透彻评估。本书的中心主

题包括:民主文化的本质、传媒的价值、绿色社会主

义、核威胁、国家和艺术的关系等。在本书中,无论

是个人的、纲领性的还是论战性的文章,都反映了威

廉斯长期以来为建立“新左派”工程所进行的不懈努

力,激发了广泛的灵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录

前言(伊丽莎白·布迪·熊彼特)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

2.马力·爱斯普利·里昂·瓦尔拉(1834—1910)

3.卡尔·门格尔(1840—1921)

4.艾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

5.维尔弗来多·帕累托(1848—1923)

6.欧根·方·庞巴维克(1851—1914)

7.弗兰克·威廉·陶西格(1859—1940)

8.欧文·费希尔(1867—1947)

9.韦斯利·克莱尔·米契尔(1874—1948)

10.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附录

乔治·弗雷德里克·克纳普(1842—1926)

弗雷德里克·方·维塞尔(1851—1926)

拉地斯劳斯·方·鲍尔特凯维兹(1868—1931)

人名对照表

节选

序言

1988 年 1 月 26 日,英语世界中最具权威性、始终如一、独具匠心的社会主义思想家雷蒙•威廉斯与世长辞。英国左派深感失去了一位大师级代言人。许多报纸和杂志纷纷发表悼念他的文章,说明人

们广泛认识到,已确立的文化少了一位非常敏锐的批评家。威廉斯以全新的方式研究了文学、文化、

传媒和成人教育,使这些研究和实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文化研究与他关于一场民主的、“漫

长的革命”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Page 6: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6

《公共舆论的力量》[英]A.V.戴雪 / 戴鹏飞 /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4-2 / 39.00 / 法律研究

戴雪(A.V. Dicey,1835—1922),19 世纪

英国著名的法学家与史学家,在思想上深受边沁

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因精通英国普通法

并深谙英国法律史,于 1882 年被选为牛津大学

瓦伊纳英国法讲座(Vinerian Chair)教授。

戴雪的代表著作有:《英宪精义》(1885)、

《论冲突法》(1896)、《19 世纪英国的法律与

公共舆论》(1905)以及《英国反对爱尔兰自治

法的理由》(1920)等。其中,《英宪精义》是

戴雪获得学术盛名的著作,被公认为了解英国宪

法精髓的启蒙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为戴雪研究英国法之著名作品。戴雪选

取独特角度,研究 19 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变迁与

英国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潮、舆论思潮之间的深刻

关系,是理解 19 世纪英国政治法律史不可或缺

的、充满洞见的著作。本书由 12 次讲座构成,

逐次论述了法律与公共舆论的关系、特点,以及

19 世纪英国的三个主要立法时期,即托利党主导

的立法停滞时期、辉格党主导的边沁主义时期以

及 19 世纪末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

的集体主义立法时期。

经由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一个很具代表性的

国家及时代,其立法如何较为迅速地体现了社会

阶层在不同时期的利益要求和意见,并能初步了

解现代社会中立法和思想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

目录

……

第一讲 法律与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

第二讲 英国立法舆论的主要特征

第三讲 民主与立法

第四讲 三种主要的公共舆论思潮

旧托利主义或立法停滞时期(1800—1830)

边沁主义或个人主义时代(1825—1870)

集体主义时代(1865—1900)

第五讲 旧托利主义或立法停滞时期

第六讲 边沁个人主义时代

第七讲 集体主义的兴起

……

丛书

海国图志这套丛书还有 《五月花号公约签订始

末》,《欧罗巴与亚细亚》,《罗马新史》,《帕

纳萨斯山来信》,《论城市伟大至尊之因由》等。

节选 第一讲 法律与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

我想,大多数学生都会欣然接受立法对公共舆论存在依赖关系这一事实。我们大家都习惯赋予公

共舆论某种神秘的、几乎超自然的力量,却未能考察当我们谈论公共舆论时,公共舆论究竟指什么,

我们也并不了解它的权能的真正界限,无法确定其发挥功能的方式。法律依赖舆论这种说法并不使人

感到吃惊;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如何将它限定于英国,限制于 19 世纪的英国。不过,这种限制乃有意

为之,并且有充足的理由。

Page 7: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7

《索尔仁尼琴传》(上下两册)(俄罗斯)柳·萨拉斯金娜 / 任光宣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3-12-1 / 88.00 元 / 名人传记

柳•萨拉斯金娜——俄罗斯著名的女作家,

文学史家,传记作家,文学评论家,语文学博士,

索尔仁尼琴文学奖评委。她研究 19 世纪和 20 世

纪俄罗斯文学,论著颇丰并且撰写了包括《陀思

妥耶夫斯基传》在内的多部俄罗斯作家传记。鸿

篇巨制的《索尔仁尼琴传》是萨拉斯金娜的第十

二部作品,也是她撰写的第六部作家传记。

内容简介

《索尔仁尼琴传》是迄今为止记述该作家生

平创作的一部内容最翔实、资料最全面、观点最

公允、分析最到位的一部编年史式的传记。索尔

仁尼琴不但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

而且还是 20 世纪一种特殊的俄罗斯文化现象,

因此他的人生和创作备受读者和世人关注。

作者在传记里详尽地介绍了传主索尔仁尼

琴的家族历史,他的青少年及大学时代,军旅生

涯及爱情家庭生活,被捕入狱和古拉格流放,被

驱逐出境和海外流亡生涯,以及荣归故里和在俄

罗斯度过的最后岁月,等等。作者在书中不仅谈

及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及其文学创作对整个俄罗

斯文学发展的贡献,而且也梳理和总结了这位俄

罗斯文化巨擘一生的社会文化活动。这样一来,

作者就把20世纪后半叶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运动、

“地下文化”现象、俄罗斯侨民第三次浪潮等重

大的现象全都纳入笔端……

索尔仁尼琴是位敢于仗义执言和恪守道德

的俄罗斯作家。他从不说软话,不取悦于他人,

伸张正义,勇于斗争,为此曾多次引火烧身,遭

到来自左右派的抨击和苏维埃当局的迫害和封

杀。但索尔仁尼琴一直持有高尚的气节和人格,

以牛犊抵橡树的精神与俄罗斯乃至西方社会的

各种邪恶和不义斗争,赢得俄罗斯人民和全世界

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索尔仁尼琴传》是对索尔仁尼琴一生的百

科全书式的介绍和评价,也是传记家萨拉斯金娜

对俄罗斯当代文学和俄罗斯文化认真思考的成

果。

丛书

汉译传记这套丛书还包括了《梵高传》,《肖洛

霍夫传》,《哥伦布传》,《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丘吉尔传》等。

Page 8: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8

《斯大林传》[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 等 / 吴昊、张彬 / 上海人民 / 2014-2 / 168.00 /名人传记

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长期在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和《文学俄罗斯》等媒

体工作过,是俄罗斯著名的传记作家,传记作品

有:《斯托雷平的生与死》、《维特传》、《库

波捷夫将军》、《萨姆松诺夫将军》等,中篇小

说《英雄之镜》被拍成电影。叶卡捷琳娜•雷巴

斯是他的女儿,当代俄罗斯作家。

吴昊,南京人,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毕业于莫

斯科高尔基文学院。现任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

合会会长、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等

职务。出版文集《外面的世界》,发表专业论文、

报告文学和随笔等数十篇。

张彬,上海人,曾留学俄罗斯,现就职于江苏第

二师范学院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并任上

海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

内容简介

关于斯大林这么一位在世界现代史上产生

过重要影响历史人物,后世对于他的功过评论褒

贬不一,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褒者把他

奉为“社会主义圣徒”、“反法西斯英雄”,而

贬者则把他描绘成“暴君”、“刽子手”、“阴

谋家”等等,但是,本书的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选

择一个阵营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尽可能从社

会、心理、性格、道德等多方面来全面、客观、

公正地描绘一个真实的斯大林,有时甚至是把俄

罗斯一千多年的传统制度和思想意识作为评判

传记主人公的文化背景,这使得本书体现出一种

深厚的的历史底蕴。

归纳起来看,本书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因为斯大林说过这样一句话:“斯大林就

是苏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斯大林的

历史就是苏联的历史,所以,作者在写作的过程

中,尽量还原苏联这一新兴国家从诞生到后来持

续发展的整个社会历史图景,在这样真实的历史

语境中,我们传记主人公的形象就显得丰满而有

说服力;其次,作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

尤其是那些与斯大林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所撰写

的回忆录时,冷静而客观地秉持着严谨公允的态

度,只要是场景细节描述真实的,正反两方面的

观点都予以采纳,对于那些明显与事实不符的细

节,作者也会一一点出,并分析其背后的政治目

的和个人的意气用事;第三,克罗齐说过一句话: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作为一个传记

作家来说,作者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譬如对

于十月革命,作者认为列宁是一个脱离国内实际

情况、紧紧依靠侨民的思想家,而斯大林才是真

正了解国情并拥有真正革命者支持的实践家。而

对于斯大林性格中残暴的一面,作者是这样解释

的:“毫无疑问,斯大林相信革命的暴力和世界

的公正可以使人们变得幸福。在这个意义上讲,

斯大林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或者可以说,是这种

思想的传道者。……但与此同时,由于缺少进行

一场真正的较量所必需的资源,大部分居民又主

要生活在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中,为了国家的利益

压制个人的自由,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对人的生命

的不尊重……”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会时

时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深邃的思索。

Page 9: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9

《王权的覆灭》[法]基佐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14-1 / 39.80 / 传记

基佐(1787-1874),既是一名政治家,也

是一位历史学家。作为历史学家,基佐在法国史

学史上居有重要地位,提出了运用综合与分析代

替过去单纯叙述历史事实的编纂方法。本书则是

他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 1640 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的历史,回顾了查理一世即位后的反动统治,

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

盟的过程;主要叙述了革命的起因、国会内的斗

争、第一次内战、克伦威尔的崛起、军队内部的

冲突、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等重大事件。

1640~1649,短短九年为何会发生如此剧烈的改

变?本书会给你一个答案。

目录

第一章 沟通与决裂

——查理一世登基之初的三次议会

(1925~1929)

查理登基时的英国国情?002

第一次与第二次议会?010

第三次议会的召开与解散?015

第二章 黎明前的黑暗

——查理一世专制时期(1629~1640)

政治与宗教的双重专制?030

人民的不满与反抗 ?045

苏格兰的暴动?055

第三章 冲锋号的吹响

——议会的恢复与斗争(1640~1642)

议会对改革政治与宗教制度的尝试?068

斯特拉福德的受审与死亡?076

爱尔兰暴乱?082

国王被革命逼离伦敦?088

国王的秘密备战?099

第四章 初升的太阳

——第一次内战爆发(1642~1643)

……

节选

第一章 沟通与决裂

——查理一世登基之初的三次议会

(1925~1929)

……整个英格兰确实满怀希望,尽情欢乐。一个新国王登基了,自然会产生很多新的希望与欢乐,

这些希望与欢乐是很严肃认真且普遍存在的,也是看起来很有根据的。查理做王子时为人严肃,行为

端正,毫不放荡,被公认为奉教虔诚,勤俭好学,寡言但不难亲近,庄重但不傲慢。在家庭中,他彬

彬有礼,有条不紊;在宫廷上,大臣们敬畏他的仪态与风度;在民间,他以良好品质赢得了人民的敬

爱。他的一举一动都展现出他是一个正直高尚、能够主持公道的人。英国人看够了詹姆士一世的卑鄙

行径和他的喋喋不休、迂腐不化,以及呆板而优柔寡断的政策。现在,英国人有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国

王,就有了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希望。

Page 10: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0

《政治学与生活》[美]迈克尔·G·罗斯金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2 / 58.00 / 政治学通俗读物

迈克尔•G•罗斯金(Michael G. Roskin),美国

当代著名政治学家,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莱康明大

学政治科学系主任,教授。在政治科学和比较政治学

领域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政治科学》、《国家的常

识:政治•地理•文化》、《国家关系新世界》、《民主苦

旅:四个发展中国家》、《中东政治:文化和冲突》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主题宏大抽象、语言通俗易懂、内容

直击要点、广受国内外读者喜爱的政治学入门读物。

作者紧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以方法论贯穿全书,同

时运用丰富、真实的案例,将思考政治的方式、个人

与政府的关系、政治参与的价值娓娓道来,向读者展

示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的政治学理论谱系。

阅读本书,读者将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和政治活

动相关问题的“对话”与“回答”中,形成自己认识

和判断政治的方法,从而为自身对政治及政治学的基

本理解和独特感受奠基。此外,本书还展现了作者作

为i新闻记者和外交官员的过人的写作技巧,在极简

练的表达中,兼容并包地战线了各种政治流派的观

点,使读者能够轻松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充分体

会到政治学的“有趣、有益和有用”。

节选

前言

据说布尔什维克革命时期有一期《真理报》曾将“今日无新闻,事件变化快”作为头条。政治学教科书

的作者往往也有同感。巴拉克•奥巴马的当选适逢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为我们活跃课堂讨论提供了诸多话题和例子。奥巴马的当选以及他面对庞大的财政赤字而推动的医疗和金融改革政策,引发了保

守派的反击。对“相信变革”的过分信任很快转变为对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和高失业率的过分失望。愤怒的茶

党(Tea Party)发誓要阻挠奥巴马的一切努力。

《政治学与生活(第12版)》力图体现这些浪潮。我们用这些新的事件表明意识形态存在并活跃于美国

政治中,事实上,意识形态两极化已经达到数十年未见的水平。通过医疗革可以看到美国政治文化深处的一

个本能认知:大政府是坏的。愤怒贯穿于缓慢的复苏中,选民们指责总统并表示会让他在选举中受到惩罚。

争论的氛围可能让学生对政治再次产生兴趣,这对政治学教师们来说是个好消息。救市、赤字、中国的

经济崛起等都引发了讨论。近年来,学生们已经对政治感到冷漠,本书一直试图阻止这种趋势。现在我们可

以问:“好吧,你想要什么样的国家?你最好现在就开动自己的理性思维,因为你很快就要作出政治选择了。”

《政治学与生活(第12版)》一书既授业也传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生们通过导论课的学习就会成

为政治科学方面的专家。当然,我们希望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一些学生会主修政治科学。本书既不是关

于美国政府的文本,也不是关于比较政治的文本。相反,它用美国和其他地区的案例向新生们介绍政治科学

的整个领域。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很少有熟悉他国的政治体系的,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纠正的。

第12版延续了我们一贯的折中方法,以避免兜售任何单一的理论、概念框架或范式作为政治科学的锁钥。

将任何伟大的设计强加于读者的企图,都是违背本学科性质的,也不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不同观点的

教师使用本书也没有任何问题。重要的是,第12版仍然认为政治是引人入胜的,并努力将这种感觉传递给初

次接触这个学科的年轻人。

Page 11: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1

《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上、下)奥利弗•斯通、彼得•库茨尼克 / 潘丽君、张 波、王祖宁 / 重庆出版社 / 2014-2 / 52.00 / 美国历史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

★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在中国最知名的美国“老愤青”

★第 16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

奥利弗•斯通曾在越战中负伤,对战争带来的危

害深有体会,因此他的作品注重对社会的反思。

许多人称他为“当代海明威”。其作品多为政治、

战争和人性题材,包括“越战三部曲”(《野战

排》《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刺杀

肯尼迪》、《华尔街》、《天生杀人狂》等。

彼得•库茨尼克(Peter Kuznick)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

★美国高级核研究中心主任

★美国历史学家协会杰出讲师

彼得•库茨尼克是一位历史教授,写过关于科学、

政治、核能历史以及冷战文化方面的大量作品,

包括《超越实验室》等。

内容简介

短短百年间,美国何以从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

跃居为全球超级大国?纵观20 世纪,美国连续打了

多场战争,好战是本性使然?本书却给出惊人的答

案:战争是发财良机!从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交战国提

供军火,到冷战时恶意挑起核竞赛,从阿富汗战争和

伊拉克战争中为能源侵略他国,到以反恐之名横行全

球……凡是战火燃起之地,就有美国做大生意的机

遇。

本书基于最新解密文件,以犀利的笔触,对“一

战”至今17 位美国总统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深

度解读,揭开美国本性中最阴暗的一面。美国到底是

个怎样的国家?躁动百年的帝国又将何去何从?本

书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目录

致中国读者信

奥利弗•斯通简介权威推荐

序言 帝国源起:战争是笔大生意

第 1章 “一战”争锋 威尔逊与列宁的激烈较量

1.“十四点和平原则”新鲜出炉

2. 操纵舆论,主动跳入“一战”旋涡

3. 惨无人道的毒气战

4. 两种对立的思潮

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6. 大力经营拉美“后院”

第 2 章 新政兴衰 罗斯福与大军火商的拉锯战

7. 大危机笼罩,罗斯福急推新政救市

8. 纳粹思潮秘密蔓延

9. 路在何方?资本主义 PK 苏联模式

10. 800% 的利润:军火商们肮脏的战争交易

11.“死亡贩子”抱团反击国会军火调查

12. 美国公司与纳粹德国结为“利益联合体”

第 3章 “ 二战”英雄之争 谁彻底打败了德国

……

第 4章 核 爆 小个子酿成了大悲剧

……

第 5章 冷战探源 谁挑起了美苏 40 年冷对抗

Page 12: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2

《罗马》[美]M.罗斯托夫采夫 / 邹芝 / 格致出版社 / 2014-1 / 42.00 / 历史研究

M.罗斯托夫采夫于1870年10月出生于俄国

的基辅,曾就读于基辅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

1901 年获博士学位,1917 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教

授。1920 年移居美国,先后担任威斯康星大学、

耶鲁大学教授。1952 年 10 月死于康涅狄格州的

纽黑文。

M.罗斯托夫采夫在西方古代社会经济史学

界享有很高的评价。他的《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迄今为止一直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权威性的著

作。

内容简介

《罗马》一书是一部古罗马通史型著作,作

者从旧石器时代落笔,对古罗马从部落、城邦一

直发展到到帝国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该书的

思路明晰,结构缜密,对很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

看法。尽管成书较早,但其并未被新研究淘汰,

因为该书文风大气,扼要易懂,史料丰富,论点

也客观公正,材料和评述的结合得当。

作者力图在古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和前人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对罗马社会、经济、军事、宗教、文

化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同时对古典文明

的没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丛书

格致人文读本丛书还包括《希腊共和国》,《世

界妇女史(上)》,《中世纪文明》,《三种文化》,

《全球文明史》等。

目录

第一章 意大利的早期历史与原始资料/1

第二章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500年的意大利:

埃特鲁里亚人、萨贡托人和拉丁人/9

第三章 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的早期罗

马/22

第四章 公元前 4 世纪后期至公元前 3 世纪前期

的罗马/30

第五章 罗马与迦太基/41

第六章 公元前 2 世纪的罗马、希腊化时代的东

方和迦太基/54

第七章 罗马行省/64

第八章 布匿战争与东方战争之后的罗马和意大

利/68

第九章 格拉古与罗马政治和社会变革的伊始/

77

第十章 内战爆发、同盟者战争、马略和苏拉/

85

第十一章 庞培和恺撒:内战的第二阶段/94

第十二章 恺撒独裁——内战的第三阶段:安东

尼和屋大维/107

第十三章 公元前 1 世纪的罗马、意大利与行省

/119

第十四章 奥古斯都的元首制/132

第十五章 奥古斯都时期的宗教和艺术/148

第十六章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156

第十七章 开明专制时代:弗拉维王朝和安敦尼

王朝/166

第十八章 公元1世纪至2世纪的罗马行省/175

第十九章 公元 1 世纪至 2 世纪的罗马帝国政府

/184

第二十章 公元 1 世纪至 2 世纪的罗马帝国社会

与经济发展/197

第二十一章 公元 3世纪罗马帝国的黑暗和煎熬

……

Page 13: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3

《神文时代》孙英刚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4-1-1 / 78.00 / 中古中国研究

孙英刚,1979 年生,河南禹州人。先后就读

于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获普林斯顿大学哲

学博士学位。目前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员副教

授。多次受邀在北美、日本、欧洲及台湾地区的

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或作学术讲座。研究领域包

括中古史、佛教史和史学理论,目前主要关注“中

古知识、信仰与政治世界”,以及佛教在中古日

常生活和政治意识形态中的角色,在各类学术刊

物发表论文 30 余篇。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

系》第二辑之一种,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

神学领域(包括谶纬神学、星占术、历律学、术数学、

政治预言术等)与古代政治间的相互关系的书稿。全

书除《绪论》外,分上篇《天命与预言》、中篇《祥

瑞与灾异》、下篇《历数与历术》,涵盖了古代神学的

主要内容。作者主要关注中国中古时期即秦汉至隋唐

时期的特殊神学与政治生活的内容与关系,搜集了丰

富的资料,文字流畅,论证详尽。目前学术界相关研

究成果不多,本书着力较深,其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

价值。

丛书

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还有《中

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晏殊<类要>研究》,

《西汉侯国地理》,《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

力起源》,《画境中州》等。

推荐者言

中国中古政治史的研究,多少年来一直在内藤

湖南的“唐宋变革论”,陈寅恪的“关中本位政策”、

“种族与文化”、“内政与外族的关联性”等几个命题

内兜圈子。亟待转换视角,开拓视野,寻找突破点。

孙英刚出版的这部专著,正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出

发,来讨论中古时期社会上非常流行的各种谶纬、术

数学说与政治史的关系的。他用“神文与人文”、“天

命与天道”、“预言与灾祥”、“历史与历数”、“乌托邦

与救世主”等几个相互对应的概念,选择魏晋到隋唐

时期一些典型的事例,做深入剖析,从宗教信仰的角

度,将中古政治史的研究,大力推进了一步。

——荣新江(北京大学教授)

现代理性主义所持的对古代知识的傲慢态度,

影响了我们对古人知识、信仰、政治世界的理解。正

如英刚此书所揭示的,被斥为“迷信”、“非理性”的

阴阳谶纬、天文星占等知识,实际上在当时的人类世

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书给我们补充了很多新的信

息,对我们理解古代文明,从“碎片化”的知识和信

仰中拯救历史有一定贡献。其方法论是摒弃用现代概

念框架古人,而遵循古代知识信仰的内在逻辑,进而

恢复因现代理性和“科学”而遭到扭曲的历史画面。

这种做法对研究政治、知识、信仰,乃至科技文化史,

都具有相当大的启发。

——艾尔曼(B. Elman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Page 14: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4

《新加坡国家认同研究》李志东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1 / 45.00 / 民族问题研究

李志东,毕业于北京大学 ,先后在政府和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研究管理工作,发表

论文、报告 30 余篇。

内容简介

不同于传统的民族国家,新加坡是先有国家

而后有民族,国家的独立早于民族的发展,这种

先建立国家后建立民族的情况在世界上是极少

见的。本书采用历史研究和分析归纳法,考察新

加坡国家认同发展的历史背景、新加坡加强国家

认同的主要措施、新加坡国家认同转向和发展历

程,反思新加坡建国后国家认同道路并对其发展

前景进行展望。

目录

导 言

一、国家认同的概念及理论

二、研究的缘起

三、研究的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评述

五、研究资料、方法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 多元民族社会的形成与殖民地时期国家

认同考察

第一节 各民族移民的到来与殖民政府的统治政

第二节 殖民地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国家认同

第二章 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节新加坡人国家认同的转向与制度性国家

认同的建立

第二节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第三章 新加坡华人主导多元民族主义政策与国

家认同

第一节新加坡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的界定与发展

原因分析

第二节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的处理原则和国家认

节选

导言 三 研究的意义

研究新加坡的国家认同发展问题,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由于殖民征服,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被“边缘化”、“半边缘化”纳入到世界体系中。二战后,随着世界民族解放

运动的兴起,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民族解放运动、非殖民化等多种形式先后获得了民族独立。这些

新独立国家的版图大多是延续殖民者的统治区域和统治范围而形成的。由于历史上殖民者在统治区域

划分的过程中几乎很少考虑当地的民族、文化、地理等传统因素,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这些国家

在实现独立后,由于组成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在文化、宗教、经济地位等方面差异极

大,他们同时缺乏为民族利益抗争的历史记忆,因而国家认同感极弱,这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分裂的一

个重要诱因。新加坡的建国历程正是体现以上诸多情况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新加坡建国后,在威权主

义强国家统治下,通过种种政策和有力措施,在政治上保持高度稳定,经济上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

也保持了和谐的民族关系并在国民中建立了基本的国家认同,其成功被誉为“东亚奇迹”。因此,研

究新加坡国家认同建构的成功经验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Page 15: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5

《清末农业新政研究》苑朋欣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12-12 / 38.00 / 农业政策研究

苑朋欣,山东临沂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临沂大

学文学院副教授,临沂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农业文化和红色文

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 2007 年在河北师范大学脱稿的

博士学位论文。为了让事实说话,苑朋欣编著的

《清末农业新政研究》对历史学的实证考察尤其

钟情。实际操作中,还试图将农业新政作为全局

性新政的一部分,融入新政的总体框架之中,也

尝试着避免将农业政策的出台及推行放在一个

正常的历史时期及有权威的中央政权的背景下

叙述。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政治、经济、人文等

发展相当不平衡,农业新政的推行及成效,必然

会呈现出区域差异及多样性。因而,在整体研究

的框架下,本书也十分注意将不同的地域状况分

别考察。

目录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临沂大学博士教授文

库》总序

前言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前史

三、基本思路、创新点

第一章 清末农业新政历史背景

一、清末农业的困境

二、西方的经济冲击

三、重农舆论的推动

四、与清末新政全局的连带关系

第二章 农业行政机关的创设和运行

一、农业行政机关的设置

二、中央农业行政机关的兴农政策与措施

三、地方农业行政机关的农业改良活动

第三章 农会组织的出现及其角色

一、农会的创办

二、农会的组织制度

三、农会的职责

四、农会的作用

第四章 农业教育机构的设立和施教状况

一、农业教育机构的建立

二、教育教学制度

三、蚕桑教育

四、农业教育的效果

第五章 农业试验机构的开办与农业科研的起步

一、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

二、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活动

三、农业试验的影响与后果

第六章 农业公司的诞生及其新质

一、农业公司的出现

二、农业公司的资本主义性质

三、农业公司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章 经济作物棉、茶生产经营上的趋新

……

第八章 农村副业蚕桑业的新进展

……

第九章 林业发展新貌

……

第十章 清末农业新政成效评价

……

Page 16: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6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美)高家龙 / 禇艳红,吕杰,吴原元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13-12 / 88.00 / 海外中国学研究

高家龙(Sherman Cochran),

康乃尔大学清史研究专家,历

史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

经济和商业,并使这一方向成

为康乃尔大学的特色研究项

目。学术著作主要有《中国大

商业:中外在卷烟工业的竞争,

1890 一 1930》《遭遇中国人际

网——在中国的西方、日本和

中国企业,1880—1937》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海外中国学史研

究丛书”之一种。全书选取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几家有代

表性的中资药业如乐平泉的同

仁堂、黄楚九的中法大药房、

项松茂的五洲大药房、许冠群

的新亚制药厂、胡文虎的虎标

万金油,具体从长途贸易边界、

对政治障碍的规避、本土化进

程以及文化同质化进程范围等

主题对以上企业进行考察分

析,揭示了一些原先被忽略的

消费文化推动力量,即除了自

上而下运作的机构、自下而上

参与的消费者,还有出于这两

者之间发挥调和作用的中介

人。

作者选取的五家企业及其

经营者在近代中国的中西药业

颇具代表性:乐家的同仁堂是

全国中药行业的翘楚;黄楚九、

项松茂、许冠群都是上海以经

营手段独特而著称的企业家,

他们的中法大药房、五洲大药

房和新亚制药厂也都是闻名全

国的成功企业;胡文虎则是东

南亚华商中的成功者,他首创

的虎标万金油影响广泛而深

远。他们通过电台、报纸、月

份牌等媒体进行的产品宣传,

不仅在当时极具超前意识,而

且在今天依然不乏借鉴作用。

目录

“海外中国学史研究丛书”序

中文版序

致谢

第一章 中国历史上的消费文

第二章 帝国传统的创造与老

字号药店的发展

第三章 广告之梦

第四章 占领全国市场

第五章 穿越敌线

第六章 跨越国界

第七章 消费文化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丛书

海外中国学史研究丛书还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清史研

究》、《明清时期中国史学对

朝鲜的影响》、《全球视野下

的史学》、《孔飞力中国学研

究》、《美国学者论美国中国

学》等。

节选 图例

(右图)18 世纪的北京。同仁堂药铺就在图中所标出的

圆圈中,正好在通往大前门的大道左侧。选自北京百科全书

委员会编:《北京百科全书【彩图·地图集】》。

Page 17: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7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美) 洪业 / 曾祥波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1-9 / 68.00 / 海外中国学研究

洪业(1893-1980),号煨莲(William)。

福建侯官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先后就

读于卫斯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协和神学

院,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神学学士等学位。

1923 年回国,被聘为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任大

学文理科科长,先后兼任历史系主任、大学图书

馆馆长、研究院文科主任及导师等。创办《燕京

学报》,并以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主任总

纂哈佛—燕京学社《引得》64 种。1946 年春赴

美讲学,1948 至 1968 年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系研

究员。1980 年在美国去世。其学术名篇有《考利

玛窦之世界地图》、《礼记引得序》、《春秋经

传引得序》、《杜诗引得序》、《〈蒙古秘史〉

源流考》、《破斧》等。所撰《礼记引得序》于

1937 年获法国巴黎茹理安(一作儒莲)奖金。主

要著述见《洪业论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美国:

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 年)。

内容简介:

1893年 10月 27日,洪业生于福州。幼读私塾,1905年科举废除后,考入济南新式学堂山东师范附属中学。后回福州,进入美国传教士创办

的鹤龄英华书院就读,并由此获资助赴美留学。

年方十三,父授以杨伦《杜诗镜铨》。及长,以

《圣经》为绝世之书,而仅次于此者,即为杜诗。

1940年 8月,长达六七万言的《杜诗引得序》撰成。

1942年,被日寇系于北平狱中。欲索杜诗一部,效文文山于元人狱中集杜句成诗二百章,终

不获允。

1947至 1948年,赴哈佛大学教席,授杜诗,诸生促以成编。

1952年,用英文写就的 Tu Fu:China'sGreatest Poet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仍被公认为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的著

述。此书亦为其平生唯一的一部专书著述。

1980年 12月 16日夜,突然神智不清,跟身边的人讲起了福州家乡土话。22日,客死异乡。

2011年 12月,时隔六十年,Tu Fu:China'sGreatest Poet简体中文版《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正式出版。谨以此向先贤追思、致敬。

目录

自叙

引论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第一章 “记一不识十”(712-735)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736-745)

第三章 “骑驴三四载”(745-749)

第四章 “陵厉不飞翻”(749-752)

第五章 “故山归兴尽”(752-755)

第六章 “东胡反未已”(756-757)

第七章 “万国兵前草木风”(757-758)

第八章 “一岁四行役”(759)

第九章 “此生那老蜀?”(760-762)

第十章 “何地置老夫?”(762-766)

第十一章 “夔子之国杜陵翁”(766-768)

第十二章 “孤舟增郁郁”(768-770)

结语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附录一】注疏卷自叙

【附录二】洪业《杜诗引得序》

【附录三】洪业《我怎样写杜甫》

【附录四】洪业《再说杜甫》

……

Page 18: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8

《神圣几何》[英] 艾伦·布朗 著 / 李美蓉 译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2014-2-1 / 48.00 / 科普读物

约翰·米歇尔(1933—

2009),在伊顿和剑桥接受教

育,是古代、传统科学研究领

域的先驱和专家。他一生创作

超过 40 本书,主要著作有《启

示之城:宇宙神庙的比例与象

征性数字之谜》《巨石阵:它

的祭司、守护者、节日与未来》

《天堂的尺寸:古代宇宙学中

的比例与象征性数字》《十二

部落之国:神圣数字与黄金时

代》不等,均对现代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埃兰·布朗,专长于神圣

几何图形的图形设计者,居住

在布莱顿。

内容简介:

《神圣几何:人类与自然

和谐共存的宇宙法则》通过对

几何学从古到今的研究,追溯

世界的起源,探索几何学、宇

宙、自然与人类的千丝万缕。

神圣又神秘的几何学,揭示了

西方的创世故事及其丰富的人

文哲学思想。全书配有大量瑰

丽的彩绘几何图,覆盖古今历

史经典的图形图案及数字。充

分展现了几何庄严的美和宇宙

间神秘伟大的自然法则,体现

宗教、哲学、神话、天文等不

同领域博大精深的智慧。

目录

前言与致谢 1

出版前言 3

手工绘图与电脑制图 5

第一章几何学家的创世记

世界之始 1

数字 5040 21

圆与方 38

启蒙 63

第二章物质的创造

十二数 91

唯一的“1” 92

“2”的几何学 94

“3”的几何学?96

“4”与正方形 116

“6”与六边形 125

“8”与八边形 130

威严的“12” 156

第三章生命的创造

“5”和“10” 173

第四章世界之灵

神圣的“7” 219

几何与爱 237

第五章亚特兰蒂斯

一个几何学家的梦魇 245

作者简介 269

约翰·米歇尔作品目录 272

先睹为快

“2”的形象就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连线。如

左图所示,这些连线都将圆分成了面积相等的

两部分。

右图中这个如出自几何学天才之手的美丽

八边形是 2004 年威尔特郡奥尔顿巴恩斯的一个

麦田圈示意图。手工绘制这样一幅图并且上色

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在一夜之间在横跨 200

英尺的麦田上完成这幅图的确不可思议。

Page 19: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19

《数学》[英国] 蒂莫西•高尔斯 / 刘熙 / 译林出版社 / 2014-3 / 25.00 / 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蒂莫西•高尔斯是剑桥大

学劳斯•鲍尔数学教授,“数学

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获

得者,该奖专门授给“年轻数

学家所作的最为大胆、最为深

入、最有启示性的研究”。

序言作者李大潜是复旦大学数

学科学学院教授,中法应用数

学研究所所长,《数学年刊》

主编,曾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

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

理事长。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

及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内容简介

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

接触到数学问题,多数人却又

对之心存畏惧。在这本极为易

读又充满趣味的小书中,蒂莫

西•高尔斯解释了高等数学与

我们在中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

之间的一些最为根本的、主要

是哲学性的区别,让我们能更

好地理解那些听起来带有悖论

的概念,比如“无限”“弯曲

空间”“虚数”等。从基本的

观念,到哲学探究,再到与数

学共同体相关的一般社会学问

题,本书揭开了空间和数的神

秘面纱之一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模型

第二章 数与抽象

第三章 证明

第四章 极限与无穷

第五章 维度

第六章 几何

第七章 估计与近似

第八章 常见问题

索引

英文原文

先睹为快

第八章 常见问题

2. 为什么女性数学家很少见?

真想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回答这个问题很容易冒犯别人。但是,在全世界各地的数学系所中,即

便是在今日,女性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也是数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实,

我被迫感到不得不说点什么,尽管我所要说的也无非是对此感到不解和遗憾。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数学家中女性较少只不过是一种统计现象:确实有十分优秀的女性数学家,

与男性同行一样,她们表现优秀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时也包括拥有天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女性

在数学中所能达到的成就会有上限。

……

更可信的一种理由是社会方面的因素:当男孩子为数学能力感到骄傲时,可以想象某个女孩子可

能会为自己擅长这项不那么女性化的事务而感到窘迫。而且,有数学天赋的女孩子所能够效仿的榜样

很少,她们只能靠自我保持、自我强化。一项社会因素可能会在之后发挥更大的作用:比起其他学科

来,数学需要一个人更加专注,这虽然不是不可能,但也很难与女性的母亲身份相结合。小说家坎迪

亚·麦克威廉曾经说,她的每个孩子都使她少写了两本书,不过在几年未动笔之后,她至少还能够重

新写小说。但如果你几年没有做数学,你就失去了数学的习惯,很难再重拾了。

Page 20: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20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明]王守仁撰 吴光、钱明、董平、姚延褔编校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3-12 / 176.00 / 文集

内容简介

这部《王阳明全集》以浙

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

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

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

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

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

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

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

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

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

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

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

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

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

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

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

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

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

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

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

命一篇及本书编者增补的祭

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

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

之序说七篇、本书编者增补的

有关王阳明著作或全书的序、

跋、题辞之类三十八篇。这些

祭文、传记及序跋的作者,上

起阳明门人或友人,下迄清末

民初的文人学者,多为一时名

家,其文对于研究王阳明的生

平、著作与学术、思想是有参

考价值的。

本书是1992年 41卷本《王

阳明全集》的修订版,不仅对

原 92 版卷四十、四十一增补的

四十七篇传记、祭文、序跋等

一些疏误、遗漏数据进行修订,

而且纠正了原 92 版的标点错

误和排印错误,同时把字号放

大,使版面更疏朗,因而是一

个更完善、更便于阅读的全集

本。

目录

上册

编校说明

卷一 语录一 传习录上

卷二 语录一 传习录中

卷三 语录一 传习录下

卷四 文录一 书一 始正德已

巳至庚辰

卷五 文录二 书二 始正德辛

巳至嘉靖乙酉

卷六 文录三 书三 始嘉靖丙

戊至戊子

卷七 文录四 序 记 说

卷八 文录五 杂著

卷九 别录一 奏疏一

卷十 别录二 奏疏二

卷十一 别录三 奏疏三

卷十二 别录四 奏疏四

卷十三 别录五 奏疏五

卷十四 别录六 奏疏六

卷十五 别录七 奏疏七

中册

卷十六 别录八 公移一

卷十七 别录九 公移二

卷十八 别录十 公移三

卷十九 外集一 赋 骚 诗

卷二十 外集二 诗

卷二十一 外集三 书

卷二十二 外集四 序

卷二十三 外集五 记

卷二十四 外集六 说 杂著

卷二十五 外集七 墓 志铭 墓

表 墓碑 传 碑 赞 箴 祭文

卷二十六 续编一

卷二十七 续编二 书

卷二十八 续编三

卷二十九 续编四

卷三十 续编五 三征公移逸稿

下册

三十一 续编六卷

三十二 补录 旧本未刊语录诗

三十三 年谱一 自成化壬辰始

生至卷

三十四 年谱二 自正德己卯在

江西卷

三十五 年谱三 自嘉靖壬午在

越至卷

三十六 年谱附录一 自嘉靖庚

寅卷

三十七 年谱附录二 年谱旧序

至卷

三十八 世德纪卷

三十九 世德纪 附录卷

四十 诰命·祭文增补·传记增

补卷

四十一 序跋·序跋增补

Page 21: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21

《亲历画坛八十年:石谷风口述历史》石谷风口述,鲍义志整理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2014-1-1 / 32.00 / 口述历史

本书整理者鲍义来,生于

1949 年,安徽歙县人。先在歙

县县委宣传部任通讯干事,后

调入安徽日报社,任过助理编

辑、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

辑。是《徽州文化全书》中《徽

州工艺》一书的作者;曾与汪

世清、汪孝文合编了《汪采白

诗画录》,又编纂了《汪世清

谈徽州文化》、《汪世清书简》、

《汪世清学术年谱》、《许承

尧杂著》等,还参与了《徽商

研究》、《安徽文化史》和《安

徽文化通览》的写作。

内容简介

亲历中国画坛近百年发展

史百余画坛名家的趣闻秩事中

国著名画家、百岁老人石谷风

口述诗风画意中见证中国百年

历史沧桑

本书是百岁老人石谷风的

回忆录,讲述石谷风从少年进

北平艺术科职学校就读,跟随

黄虹宾、张大千等国画大师学

画,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国画

家、文物鉴定专家。石谷风是

唯一一位仍健在的以博古通今

的学识影响全国的大学者、大

画家,更是一位助人为乐生活

俭朴的大真人。本书通过石老

的娓娓讲述,回忆了近一个世

纪的往事,其中一些名人轶事

更是首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前言

一、少年时代

(一)我的家世

(二)王梦白的启蒙

(三)参加“一二.九”运动

(四)“放下你的鞭子”

(五)“惜春宵”

(六)困顿中“苦学”

(七)三十年代的北平画坛

二、虹门问学

(一)小书僮

(二)改名

(三)杜门谢客

(四)拒见荒木

(五)一点之师

(六)谈气韵

(七)谈笔墨

(八)谈治学

(九)三次遭劫

(十)情同慈父

(十一)手书《大盂鼎》相赠

三、历下炼“眼”

(一)银行面试

(二)济南名士多

(三)“第一楼”的座上宾

(四)遇上“鸿门宴”

(五)抢救敦煌写经

(六)爱上考古

(七)《周秦两汉封泥考》

(八)“百黄斋”者张海清

(九)慨然捐赠

(十)感受温暖

四、转益多师

(一)刘奎龄教我中西相融

(二)向于非厂学鉴定古墨

(三)为溥心畲收集秦砖汉瓦

(四)刘子久教我临画

(五)替张大千租房

(六)帮颜伯龙办画展

(七)王肇民教我素描

(八)琉璃厂得识郑振铎

(九)我给李苦禅“扣帽子”

(十)金禹民为我刻印

(十一)路大荒“怒斥”老友

(十二)王献唐办假字画展

(十三)风趣诙谐的寿石工

(十四)笔力超群的高希舜

(十五)性好岑寂的邱石冥

五、同学旧友

(一)与林散之同过事

(二)送古纸给白蕉

(三)与尹润生结古墨缘

(四)唐云舟中赠画

(五)同桌陆鸿年

(六)和俞致贞同临《群鹿图》

(七)犹记旧事的田世光

(八)米谷为我速写

(九)医艺皆精的王乐匋

(十)多才多艺胡继高

(十一)同为黄门的程啸天

(十二)启功言行喜幽默

六、结缘徽州

(一)渊源有自

(二)抢救徽州文书

(三)征集徽州容像

(四)收购名人书画

(五)抢救徽派版画、年画

(六)两访采白亭

(七)有关渐江研究

七、文博情长

……

编后(鲍义来)

Page 22: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22

《白求恩在西班牙》罗德里克·斯图尔特 赫苏斯·麦哈德 / 詹玲 / 人民出版社 / 2013-12 / 38.00 / 传记

内容简介

很多国际战士在西班牙民主战争中捐躯。但

是如果我们先不谈这种无与伦比的高尚的牺牲,

没有一个加拿大人,也几乎没有其他外国人像白

求恩这样,出于合乎法理的立场与法西斯对抗。

马德里的输血站每日的职能是在马德里为受伤

的共和党士兵输血,救助来往于马拉加-阿尔梅

利亚道路的平民,并且致力寻找更加人性化的办

法以解决战争孤儿的问题,他们的付出值得获得

更高的评价与赞扬。但还不仅于此:他还是最杰

出的一位以诚实著称的宣传家。他从 12 月开始

运作马德里的输血专科学院时,就致力于警醒加

拿大人对于迫在眉睫的法西斯威胁的认知。他还

是唯一一个向世人披露在马拉加发生的暴行的

人,在那里,无人关注的手无寸铁的平民惊慌失

措地四处躲避残杀。

《白求恩在西班牙》配有 70 张珍贵历史图

片,其中有很多张是白求恩的助手海瑟·西斯当

年在“马拉加一阿尔梅利亚逃亡之路”上拍下的

震撼人心的照片。这组照片对于恢复有关西班牙

内战的历史记忆特别重要。

推荐者言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

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这

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

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

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

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

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

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诺尔曼·白求恩就是

这样—位英雄。他曾在三个国家里生活、工作和

斗争……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他属于这三个国

家的人民。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他属于和对国家

对人民的压迫进行斗争的—切人。

——宋庆龄《(白求恩传)序言》

本书通过具体的材料和客观的阐述向我们

讲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白求恩的理想主义

和向往完美世界的勇气……2014 年是白求恩逝

世 75 周年,很多纪念活动正在筹划之中,以唤

起人们对这位英雄的追思。

——西班牙驻华大使瓦伦西亚《(白求恩在西班

牙)序》

节选

国际纵队的医院需要说法语和德语的男子和妇女;虽然暂时不需要说英文的,但以后可能需要。

还需要脑外科医生。

对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人民。伤员们都很了不起。

为一名失去一只胳膊的法国士兵输完血后,当我要离开伤员疏散中心的一个房间时,他朝我举起

另一只手臂,高举拳头高呼:“革命万岁!”他旁边的男孩是西班牙人,一名医科大学生,子弹打中

了他的肝部和胃部。给他输血以后,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告诉我:“什么事都没有”,没事!他恢复

了。那名法国士兵也是。

Page 23: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23

《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林徽因建筑文集》林徽因 / 东方出版社 / 2014-2 / 42.80 / 建筑文集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

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胡适赞其为“中国一

代才女”。她先后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传统景泰

蓝的改造以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

计。1955 年 4 月 1 日清晨与世长辞,年仅 51 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除有关建筑的论文外

(本书已收录),还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

本、译文、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

《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内容简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林徽因建筑文集》以

《林徽因文集·建筑卷》为底本,收集林徽因关

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包括外出考察古建

筑的调查报告,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对当

代社会人民生活住宅的设计与研究,还有随笔杂

谈等等。她并不像有些学者那样,只用枯燥的学

术术语对研究对象做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而是充

满了文学家的激情。

作者从诗意、画意受到启发,独创了一个新

词,叫做“建筑意”。她说:“这些美的存在,

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

‘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

筑意’的愉快。……无论哪一个古城楼,或一角

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

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

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

目录

出版前言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中国建筑之结构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北宋、辽、金建筑简史

城市新建筑之有益借鉴

中国建筑彩画略谈

中国建筑彩画绘制意见

和平礼物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我们的首都

节选

(《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这本书是著者在一九四四年夏季写的,当时距德国法西斯

匪帮的毁灭还有一年,战事还在苏联境内进行,在那样“一切为了前线”的情形下,伟大的苏联人民

不惟能够立即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重建,而且以那样高度热情进行高度文化性的艺术建筑,

无论在旧的文物城市或新的工厂聚落都不偏废。现在我国一般建筑工作中,多以“还没有到文化建设

的时候”为藉口,故意忽视建筑的文化成分。其实在任何阶段的任何建设中,任何一座建筑物,无论

是办公楼、宿舍、车站、乃至厂房、仓库,它的文化意义与经济意义是不可能分开的。

Page 24: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24

《吉拉德的幻象》(美)杰克·凯鲁亚克 / 毛俊杰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4-1 / 26.00 / 自传体小说

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1922 年 3

月 12 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

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

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

学,结识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

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

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

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 年,

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 年的《在

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

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 他还

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

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

1969 年 10 月 21 日,凯鲁亚克在佛罗里达圣

彼得堡去世,享年 47 岁。

内容简介

“我迄今为止最为严肃、悲伤、真诚的作

品。”——杰克•凯鲁亚克

《吉拉德的幻象》是凯鲁亚克的半自传体小

说,展现了他在“垮掉派之王”标签下不为人知

的温情一面。书中讲述了他年幼夭折的哥哥吉拉

德生前身后的往事。之所以题做“幻象”,是因

为作者把对童年场景的回忆与想象融合在一起,

刻画了一个圣洁而敏锐的吉拉德形象:他短暂的

生命中虽然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巨大苦痛,但他的

智慧和品德却始终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一形象对

凯鲁亚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他对生存意

义的深刻反思。

丛书

杰克·凯鲁亚克作品丛书还包括《垮掉的一代》,

《在路上》,《在路上》,《梦之书》,《特丽丝

苔莎》等。

节选

孱弱的吉拉德·杜洛兹,生于一九一七年,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继又并发诸多其他的症状,短暂

的一生中疾病缠身,于一九二六年七月去世,年仅九岁。法兰西圣路易斯教会学校修女们特地赶来他

的床边,以记录下他的临死遗言,因为她们曾听到过他惊人的显示上天启示的话语。当时,他仅仅是

在作一个圣理问答课上的轮流发言,并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的启发——圣徒般躺着的吉拉德,一脸的单

纯和安静,但还是掩不住悲恸。他跌落在眉毛上的软发,宛如寿衣的一角,经手一拨,便现出他严肃

的深蓝色眼睛——我不想对这该死的即将吞没吉拉德的大地,作更多的诽谤和诅咒。我只想恳求,让

我有绝大的意志力,能永远记住他这个面容——我生命的头四年,即吉拉德在世时,我的名字蒂·让·

杜洛兹,似乎是不存在的。吉拉德就是我,就是我的整个世界:他花朵似的脸,他苍白而微驼的形态,

他的不幸和神圣,还有他对我温柔恳切的教导。母亲经常提醒我,要时时留心他的善心和忠告——夏

日的午后,他躺在自己的院子里,手遮在眼眶上,凝视着蜿蜿游过的白云。这片片白云,像是东方道

教所描绘的完美幻影,在这广袤无际的天穹中,一会儿成形,一会儿消遁,既像人的灵魂,又像熙熙

攘攘的凡夫俗子,甚至像洛厄尔市沿河工厂的红砖烟囱,笼罩于星期日下午悲哀的红色阳光中。我们

的父亲埃米尔·杜洛兹坐在墙角的花盆旁,读他的漫画。他高个儿,老皱着眉,只披一件衬衫。

“MonpauvretiLoup(我可怜的小狼),你真是苦命,”他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拍拍吉拉德柔弱的小

脑袋。……

Page 25: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25

《不可能的爱》[毛里塔尼亚] 穆萨·沃莱德·伊卜努 / 人民出版社 / 2013-12 / 23.00 / 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荒诞小说,讲的是在未来的某一

阶段,人类已经不需要用性生活来繁育下一代,

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胚胎的成活率特别

高,而且可以精确鉴定出男女。因此将女性从生

育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但由此导致男女两性都想

统治世界,因而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

为了避免战争的发生,两性决定分开居住在不同

的隔离区里,分别靠冷冻的精子和冷冻的卵子来

繁育下一代,而且男性只能生养男性,女性只能

生养女性。

节选

玛尼琪今晚很不安,也许她将在人生中第一次与不同性别的人在一起,今天早上她被叫去做检查,

为了义务同居做准备。

“不要害怕。”她当时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她知道她合格的几率很低。男人对她来说是另一种

人类。他们可以激起她的好奇心,她却从来没把他们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今天,只有在她是

为核电站的运行维护数据时才见到他们的防辐射服的样子。她对男人们的印象是他们是很难接触的,

他们没有感情,女人们选择和他们分开是正确的。

……

亚当的整个青春时光都被女人迷惑着,当时他把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归结为核灾难。在核灾难之

前,世界上都是男人,但是一些男人受到了核辐射,发生了遗传变异,就变成了女人。他迫不及待能

被召唤去做义务同居,因为他认为这是唯一了解女性之谜的机会。这天,他去参加义务同居检查,他

心事重重,喉咙发紧,双手湿冷,好像是去见那未知的命运。当他打开他对应的号码的那扇门的时候,

他看见了那个女人。由于灯光昏暗,那个女人的脸并不清晰。当门关上的时候,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小心翼翼,好像他在面对什么很危险的事物。他没有为他的到来做准备,但是他知道他很擅长即兴发

挥,而且他也应该成为一个艺术家,他不允许自己还没见到那个女人时就准备好对她的赞美。他应该

适宜地对他的同伴表示爱意,适宜得就像她的晚礼服一样,尽管这与混住服役的传统相悖。

Page 26: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推荐

26

《博尔赫斯的面孔》格非 / 译林出版社 / 2014-1-1 / 39.00 / 文学评论

格非,原名刘勇,1964 年出生,江苏丹徒县

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1 年考入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0 年,调入清华大学任教;主讲写作、小说叙

事学、电影与社会等课程。1986 年发表处女作《追

忆乌攸先生》。1987 年发表成名作《迷舟》,从

此以“叙述空缺”而闻名于“先锋作家”之列。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边缘》、《敌人》、

《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

《春尽江南》、《隐身衣》,中篇小说《大年》、

《青黄》、《褐色鸟群》、《蒙娜丽莎的微笑》,

短篇小说《风琴》、《初恋》、《戒指花》等。

小说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1 世纪鼎钧

双年文学奖”、“《当代》长篇小说年度(2007)

最佳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另外还出版了《格非文集》(三卷)、《格

非选集》、《格非作品精选》以及《小说叙事面

面观》、《小说叙事研究》、《卡夫卡的钟摆》、

《塞壬的歌声》、《文学的邀约》等小说、理论

或散文集数十种。小说有英、法、日、意等语种

的单行本在国外出版。

内容简介

《博尔赫斯的面孔》是格非最新的散文集。

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收录他近年来的

随笔类文章,包括读书札记、游记、忆旧文和文

化短评等。后半部分则是他多年来写下的相对系

统而深入的文学评论文章。

以文体优美著称的作家格非同时也是严谨

而睿智的学者,友善而幽默的老师。多重身份特

质在这部文集里得到了充分表露。他的游记和忆

旧文,叙事轻捷,妙趣横生;读书札记和文化短

评往往切中肯綮;文学评论则优美耐读,见解深

透,兼具学术文章和散文之长,是不可多得的经

典。

对于一个喜爱并想更多了解他的读者,此书

可谓一个窗口。对于更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此

书的后半部分相当于一门精彩不容错过的文学

公开课。

目录

短文十篇

印度纪行

乡村教育:人和事

乡村电影

师大忆旧

文化与环境问题

物象与时间

中国笔会

当木匠还是上大学

文学的他者

中国小说的两个传统

废名的意义

回归种子的道路

托尔斯泰与《安娜》

《包法利夫人》

《 城堡》的叙事分析

卡夫卡的钟摆

白色的寓言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1999:小说叙事掠影

现代文学的终结

博尔赫斯的面孔

伯格曼的微笑

布努艾尔和超现实主义运动

Page 27: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排行

27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知日 设计力 中信 苏静 35

2 繁花 上海文艺 金宇澄 48

3 草草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 36

4 老照片。第九十三辑 山东画报出版社 冯克力 15

5 如何阅读一本书 商务 莫提默.J.艾德勒 38

6 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上海人民 佩索阿诗选 39

7 起风了(宫崎骏收山之作原著小说) 新星出版社 (日)堀辰雄 26

8 300 常用字繁简对照习字本 上海人美 英秀林 编 10

9 上.下(1989~1994)文学回忆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木心讲述 98

10 小王子(精装.中法英三语对照版) 上海译文 圣埃克絮佩里 29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纪念版) 译林出版社 J.D.塞林格 25

12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词故事 上海译文 新井一二三 32

13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当我回忆

从业务助理到奥美公关董事长的这一路 浙江大学 丁菱娟 32

14 抱婴集 海豚出版社 杨小洲 42

15 博尔赫斯的面孔 译林出版社 格非 39

16 中国佛教文化简明辞典 世界图书 萧振士 60

17 万物生长~冯唐文集 天津人民 冯唐 29

18 别让不会说话害了你 江苏文艺 郑匡宇 28

19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小说分类】 江苏文艺 叶开 35

20 睡不着 中信 Tango 32

Page 28: 季风书讯no 345

季风本周排行

28

●学术类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明亮的对话 中信 徐贲 39

2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 北京三联 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 37

3 想象 上海译文 让-保罗·萨特 30

4 单向街 005:反智的年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许知远 编 32

5 政治的细节(第 10 版) 上海世图 (美)罗伯特 68

6 人生五大问题~中学图书馆文库 北京三联 安德烈.莫罗阿 28

7 自我颠覆的倾向 商务 美/阿尔伯特.赫希曼 49

8 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中信 知乎 42

9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新星出版社 熊培云 45

10 弯曲的脊梁:纳粹德国与民主德国

时期的宣传活动 上海三联 兰德尔.彼特沃克 38

11 晚年所思.2 江苏文艺 周有光 38

12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

模式革命 中信 陈威如 58

13 大数据时代 浙江人民 (英)维克托·迈尔 49.9

14 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

访谈录 中信 马国川 38

15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译林出版社 (美) F.L.奥姆斯特德 32

16 中国历史年表 中华书局 39

17 文学理论入门~牛津通识读本 译林出版社 美/乔纳森.卡勒 25

18 古拉格一部历史 新星出版社 安妮.阿普尔鲍姆 78

19 性心理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商务 霭理士 49

20 苏共亡党之谜 商务 李永忠 59

Page 29: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29

声音

石大毛毛:《纸牌屋》里的美国政治 ABC石大毛毛 观察者网(2014-3-15)

【《纸牌屋》一剧在中美两国都引发了“收视”热潮,因剧中涉及美

国政坛献金来往情节,美媒给《纸牌屋》打差评,但《纸牌屋》就真体现

了美国政客的素质?让人以为普天之下“搞政治的没一个好东西”,倒不

失为洗白美国政客这一特定群体的好办法。

就《纸牌屋》剧集本身而言,很多政治术语和流程难免让中国观众觉得云里雾里。本文围绕十多

个概念/问题,为观众答疑解惑。原作者为网友“石大毛毛”,观察者网综合其他网友的讨论,进行

了修订。】

为什么副总统可以在家里就职

正常情况下,正副总统就

职都是在国会山前进行,就像

第一季第一集那样,时间是总

统大选年的次年 1月 20 日。

美国国会山

但在《纸牌屋》剧中,

Underwood 是接替辞职的前副

总统,他没有和总统一起在国

会山宣誓的待遇,所以可以选

择地点,包括自己家。当年 LBJ

在 JFK(观察者网注:LBJ 即林

登·约翰逊,JFK 即肯尼迪)

遇刺当天宣誓就职,身旁还站

着衣服上带血惊魂未定的肯尼

迪夫人。你也不能指望非正常

状态下的接任(替补副总统或

者总统遇刺)会再有什么就职

典礼。

副总统的权力

副总统明面上的权力只有

两个:总统当不了总统时接任

总统,以及当参议院议长。参

议院议长无法与众议院议长的

权力相比。参议院议长只能履

行程序,比如点名和通报,而

无法决定议程。唯一的权力就

是打破平衡。当参议院投票打

成平手时(因为参议员人数是

偶数,所以概率上说可以出

现),副总统有权投票通过或

否决议案。所以,参议院的简

单多数是 50+1,而不是 51。

参议员名义上的领袖是临

时议长。但是因为议长可能是

反对派的,所以临时议长也没

有实权(除了是第三总统继承

人)。一般来说是由多数党的

资深议员轮流担任,有的时候

也会出现临时议长:临时议长

找了一个替代他的资历浅的参

议院担任。参议院的实权领袖

是 多 数 派 领 袖 ( majority

leader)。

总统的继承顺序

1945年的第二十五宪法修

正案确立了总统继承顺序,目

前的顺序是:副总统兼参议院

Page 30: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0

议长、众议院议长、参议院临

时议长、国务卿、财政部长、

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内政部

长、农业部长、商务部长、劳

工部长、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

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交通部

长、能源部长、教育部长、退

伍军人事务部长、国土安全部

部长

只有在总统辞职、被罢免,

或者死亡的情况下这个继承权

才有效。这个名单上的人选必

须是在美国出生的公民。移民

或者在美国外出生的公民担任

部长则没有继承权。当总统失

踪、昏迷,或其他情况下,继

承权是无效的。当年里根遇刺

后需要麻醉进行手术,美国政

府一片混乱,就是因为没有总

统继承人。

一般总统要进行手术麻醉

时或者其他需要放弃权力时,

都会签一封信把总统职权交给

副总统(《白宫风云》中当总

统的女儿被恐怖分子绑架时)。

当然这不是辞职,因为总统可

以再签一封信交给国会重新行

使权利。小布什大约每年因为

体检干一次这事(好像有一个

检查需要麻醉的)。当总统因

为这些原因不能行使总统权力

而又没有签名时,国会可以弹

劾总统,或者由包括副总统在

内的多数内阁部长投票终止现

任总统行使权力(后者在现实

中从来没有用过,在美剧《24》

的第二季用过一次)。

在有正副总统、参众议长

和所有重要部长出席的会议,

像国情咨询时,总有一位不重

要继承人(如交通部长)缺席。

这个部长会在白宫呆着。这是

为了防止所有继承人在一个地

方被人干掉所设。所以你基本

不可能在同时同地看到这个名

单上的所有人。

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是针对宪法

的补充条款。前十条被称为权

利法案,在美国的应用十分广

泛,现在的很多有争议的议题,

比如控枪(和第二条有关),

堕胎、同性婚姻、奥巴马的医

改(第十条)等等。

在《纸牌屋》第二季里,

至少提到三条修正案:第一,

第五,第二十五。

Freedie 的儿子问记者谁

允许可以拍他父亲的时候,记

者说“第一修正案”,即其中

的“言论自由,新闻和出版自

由”。

当 Tusk 在听证会上回答

问题时,他的律师一直都在说:

他要根据第五修正案保持沉

默。具体来说,就是第五修正

案里的“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

中被迫自证其罪”,就是不能

强迫 Tusk 自己证明自己有罪。

他可以保持沉默。

第二十五条修正案就是前

述的总统继承顺序。第一款:

如遇总统被免职、死亡或辞职,

副总统应成为总统。第二款:

凡当副总统职位出缺时,总统

应提名一名副总统,经国会两

院都以过半数票批准后就职。

在《纸牌屋》中,当前副

总统辞职去当宾州州长的时

候,总统提名 Underwood,而

Underwood 凭借良好的国会资

源顺利通过。这一点他在和众

议院少数党领袖聊推迟退休金

法案的时候,少数党领袖提过

一嘴。

弹劾总统(Impeachment)的程

序以及后续

弹劾总统是国会的权力之

一。当国会觉得总统表现很差

劲,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弹劾

总统。

Page 31: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1

如果大家注意到最后一集

Underwood 给 Tusk 送了一个箱

子,里面有一张蝴蝶夫人的演

出票和一个桃子时,有没有觉

得桃子有些突兀。桃子,就是

peach;a peach in the box,

和 impeachment 的暗示就很有

趣了。

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

美国第 17 任总统

美国历史上只有两位总统

被弹劾过,还都没有被弹劾下

去。“非主流总统”、和国会

对着干的第 17 任总统安德鲁·

杰克逊(Andrew Jackson)。

另一位就是 20 世纪的风流总

统克林顿。

克林顿自传《我的生活》

当然也有在被弹劾之前知

道自己很难逃过一劫的。尼克

松就是这样,在知道自己因为

窃听事件要被两院弹劾的时

候,选择辞职。副总统福特接

任,然后宣布赦免(pardon)

尼克松。《纸牌屋》里的总统

面对弹劾风波宣布辞职,副总

统接任给予赦免的剧情和尼克

森、福特间的龌龊历史有很大

的重合。

弹劾总统需要众议院的多

数票和参议院的三分之二票

数。《纸牌屋》第二季里,考

虑到众议院两党会合作,简单

多数不是问题。参议院又是共

和党多数,说服几个民主党的

人,使票数达到三分之二也不

是难事。

在当时的情况下,总统辞

职寻求副总统接任总统再给予

赦免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总统

坚持不辞职,那么国会的弹劾

关他很可能过不了,就算弹劾

失败,面对 8%的民意支持率,

他也很难再在民众心中有威

望。一般要点脸又要点命的总

统就知道主动辞职是最好的,

在那个状态下,相信Underwood

是唯一的选择。如果死扛到底,

不仅会毁坏他自己的声誉,即

使 Underwood 想给他赦免也会

面对更大的反对声音。如果他

选择把 Underwood 写的证词供

出去,大众和国会也难以相信

总统真的和此事无关。还不如

把 Underwood 留下当一个有用

的资源以求自保。

党鞭

从左至右:福特、尼克松、老布什、里根和卡特在里根总统图书馆开

幕式上的合影(1991 年)

Page 32: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2

多数党在众议院里面有三

个重要的职位:众议院议长

(Speaker of the House)、

多数党领袖(Leader of the

Majority Party)、党鞭(Party

Whip)。

当然少数党也有领袖和党

鞭,但是少数党的领袖和党鞭

远远没有多数党的重要。这一

点我会随后解释。在本剧中,

白人老头 Bob Birch 是众议院

议长,第一季里 Underwood 支

持的黑人 Terry Womack 是多数

党领袖。《纸牌屋》第二季里

接替 Underwood 的 Jackie

Sharp 是新党鞭。

所谓党鞭,Party Whip 一

词来源于英语“whipper-in-

the fellow”,是在英国猎狐

狸的时候管好猎狗的一个角

色。主要工作就是说服党员按

照党派规矩(Party Line)投

票。

国会委员会

国会里面有委员会,众议

院和参议院都有。任何法案都

需要先经过委员会起草讨论,

委员会给出同意意见后,才能

进 入 会 场 辩 论 ( floor

debate),所有议员都可以讨

论,然后投票。

委员会的目的是使国会议

员有所分工,每个议员有自己

专业了解的领域。比如《纸牌

屋》第二季里面经常探讨到的

外交委员会( Co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之类。参

议院里有 16 个常规委员会,众

议院有 20 个,每个议员都会同

时有几个委员会的工作安排。

委员会当然有轻重之分。

参议院里的财政(Finance)、

银行(Banking)、拨款

(Appropriations)委员会,

众议院里的法案(Rules)、筹

款(Ways and Means)、金融

服务(Financial Service)委

员会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当然选区的选民利益相关

的委员会也很重要。第一季里

Peter Russo 在军事(Armed

Services)委员会听证有关船

厂的事情,这对他选区里面船

厂工人的利益很重要。你要是

来自南部农业州,比如德克萨

斯,那么能在农业委员会里面

有职位就很有优势。所谓优势

就是立法时能照顾自己的选

区,或者利用自己的委员会工

作从相关利益团体收取政治献

金。所以当 JackieSharp 要竞

选党鞭时,她的对手承诺给另

一个人财政委员会主席的职位

以拉拢他。

当委员会主席就可以决定

委员会的议事日程,甚至因为

他们来自多数党,可以由法案

委员会决定委员会讨论规则,

要是法案“不可改动”(closed

rule),只有委员会主席才能

决定委员会要讨论立什么法。

这种情况下,Sharp 只好拿筹

款委员会主席的位置来诱惑对

方的支持者。

纸牌屋第二季中由莫莉·帕克饰

演的杰姬·夏普

国会和外交政策

中国元素是《纸牌屋》新

一季的“亮点”。美国的外交

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国家

安全政策、军事开支政策和国

际贸易政策。总统在国家安全

事务上主导,而国会主导另外

两项。

1.国家安全政策(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Page 33: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3

1941 年 12 月 8日,罗斯福总

统请求国会对日宣战。

虽然宪法规定国会负责宣

战、维持海军和陆军、缔结和

约,总统只是三军总司令,但

在实际操作中,总统对国家安

全政策占主导作用。从美国立

国以来,只有五次军事行动是

国会宣战的。1812 英美战争、

美墨战争、美西战争、一战、

二战。其余的军事行动,或者

没有宣战,或者由国会“授权”。

众议院指控奥巴马对利比亚动

武违宪

(以上两图图片来源:扬州晚报

2011 年 7 月 11 日)

总统有各部门和机构的支

持,可以获取更多情报,在短

时间内对外交形势作出判断,

这样更有效率。国务院、国防

部、中央情报局以及国家安全

顾问都是帮助总统处理国家安

全问题的机构。而国会,因为

选民都是各个地方的,并不认

为国家整体安全政策是衡量国

会议员的重要标准。大部分选

民,除了军人家庭之外,对于

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安全

问题也不大关心。

2.军事开支政策(military

spending policy)

武器生产、军事基地都会

促进地方就业,给地方选民带

来福利,所以国会还是很关心

军事开支政策的。《纸牌屋》

第一季,国会军事委员会

(armed services)听证会要

砍掉 Peter Russo 地方选区的

船厂,造成当地很多选民失业。

因为军事开支是国家政策,而

就业利益是地方的,所以这里

就有议员为了地方利益而使国

家整体利益受损的问题。当美

国不需要那么多武装力量时,

国会还会要求增加武器制造、

军事基地,很大程度上就还是

为了地方利益。现在,即使奥

巴马要砍掉很多联邦项目,军

费还是不能少的。很多议员会

说砍军费就是示弱,美国的国

际地位要下降,很大程度上是

议员裹挟民意,谋求私利。

3.国际贸易政策(foreign

trade policy)

农业州的议员希望有农产

品进口限制,工业州的议员希

望有工业产品的出口补贴,但

是这样的政策对于美国人民整

体来说不是好事。国际贸易政

策也是拿全民的钱补地方的利

益。美国的农业州基本都在南

方,是共和党选区,选民的意

识形态比较保守封闭,所以共

和党国会很喜欢用全国纳税人

的钱补贴南方的农业,扩大出

口,减少进口。

当然也有搞笑的段子,笔

者的一个台湾老师讲,台湾某

年曾要美国批准对台军售,一

个加州的议员在外交委员会,

他要求台湾购买很多加州的橙

子他才会投赞成票,所以那年

Page 34: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4

台湾市场上多了很多加州橙

子。这是议员利用国际贸易来

为选区牟取利益的一个典型。

1930 年的贸易保护法案,起草

的议员是为了保护地区利益,

但是这个法案却加剧了世界范

围内的经济危机。

在《纸牌屋》第一季里,

Tusk 跟 Underwood 说当初不让

他当国务卿而是留在国会就是

Tusk 的主意。因为 Tusk 指望

总统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和中国

缓和,而留 Underwood 在国会,

就是看中了国会主导国际贸易

政策,有利于 Tusk 做生意。第

二季里,总统签署行政命令限

制对中国的稀土出口,也是出

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中期选举

在电视剧里一直再说的一

个词就是中期选举(midterm),

就是在两次总统大选之间的国

会选举。

435 名众议员每两年参加

一次选举(众议员任期两年),

三分之一的参议员(33 或者

34)也是每两年选举一次(任

期六年)。

比如说 2012 年有总统大

选和国会选举,2014 年就是中

期选举(只有国会选举),2016

年又会有总统大选和国会选

举。中期选举是选民对总统自

大选以来执政两年的一个评

价。在历史上,除了 911 后对

外作战情绪高涨的 2002 年之

外,总统所在的党都会在中期

选举之中失去一些国会议席。

如果失去很多议席的话,就是

大败,意味着选民对总统的表

现很不满意。

因为中期选举时所有众议

员都要重新参选,所以当然有

可能会有众议院的多数党失去

很多票数,从而成为少数党。

这就是为什么 Sharp 害怕失利

的原因,因为众议院少数党的

党鞭根本就不重要,众议院只

要多数党的议员都按照党派规

矩投票,少数党对任何法案就

只能产生有限的影响。

总统当然也害怕中期选

举。因为如果选出来一个不利

于自己的国会,会更加掣肘自

己的政治活动,也会给外界一

个无能总统的形象。

PAC

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s)在《纸牌

屋》第二季里面经常会被听到。

Tusk受冯的指使给民主党和共

和党竞选捐钱,通过的就是

PAC。Sancrop 和 Tusk 的企业

赞助也是通过 PAC。PAC 不是国

会中的委员会,而是独立个人

或者组织建立的专门为竞选募

款的机构。PAC 和企业、个人

不一定有直接联系,其需要每

个季度向联邦竞选委员会

Page 35: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5

(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进行汇报,对每

笔大额捐款的来源要说清楚。

在 2010 年以前,联邦竞选

委员会对于每个 PAC 收受的款

额有限制,但是自从 2010 年以

后,联邦最高法院裁定此项规

定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以

取消了。2012 年,虽然美国经

济形势不好,但是奥巴马和罗

姆尼的选战开支还是创造了史

上新高。PAC 的“上不封顶”

功不可没。

法定人数(Quorum)

《纸牌屋》里面最搞笑的

一集就是当参议院点名的时候

很多共和党参议员都跑出屋子

了。

这个故事是有历史的。

1890 年,众议院要对一项

法案表决。表决前需要点名,

但是民主党不希望此法案通

过,所以他们的策略是人可以

在,点名的时候不答应,不投

票。所以统计的结果,不到规

定人数 179 人(当时还不是简

单多数出席就好),这怎么办

呢?

众议院议长 Reed 面对这

一非常行为,做出了非常的回

应。找人,凡是在场的都算出

席。这时很多众议员要离开,

Reed 直接把门关上了。对于那

些点名时不答应的,书记员说

找不到XXX州的议员XXX在场,

Reed 就会问:XXX 州的 XXX 议

员在场,他否认吗?如果 XXX

当场否认的话,那么就说明他

是在场的。如果他不否认的话,

他也就在场了。

后来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

生,重新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

出席人数,众议院凑够 100 人

就可以议事表决,参议院则要

简单多数。

在第二季第三集里面,

Underwood 要提高领退休金年

龄,这就与法定人数有关。需

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在

参议院里面要通过法案需要五

分之三的参议员同意。但是有

关联邦预算的法案可以利用调

节(reconciliation)原则,

达到参议院的简单多数就可以

了。联邦延迟发放退休金当然

和预算有关,有简单多数就够

了。

在点名之前,Underwood

有参议院的多数(民主党和一

些共和党),所以共和党临时

决定游说党员离开参议院。但

是,副总统,作为名义上的参

议 院 议 长 ( presiding

officer),是可以决定议事日

程、点名、找人出席的。所以

共和党的临时反对无济于事,

因为民主党有 45 人,找到 6个

共和党就是 51 人,达到简单多

数。在 51 人里面,有 26 人支

持法案就通过了。当然,

Underwood 有 45 个支持他的。

不过,跳出电视剧,正常

情况下大部分民主党员不会同

意这一和他们扩大社会福利原

则背道而驰的法案。共和党也

不会那么极端,缩减联邦开支

基本上还是会大部分同意的。

所以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如

果有这个提案,那么应该是大

部分民主党成员不同意,大部

分共和党员同意,不知道到底

会比电视剧里面更简单还是更

复杂。

国会立法程序

众议院:

1介绍提案——Introduction

of bills(any member,任意

众议院成员)

Page 36: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6

2 众议院议长将这个提案发到

委 员 会 — — Referral to

Committee(the Speaker)

其实议长可以根本不发,

让提案直接胎死腹中,所以众

议院议长权力很大。

3相关委员会报告——Report

by Committee(同意还是不同

意,有何修改意见)

4法案委员会决定议程——

Decides Debate Rules(the

Rules Committee)

法案委员会可以决定这一

法案的会场辩论议程。Open

rule是任何成员都可以提议修

改,然后大家表决。Closed

rule是只有针对现有的提案进

行表决,不能再提修改意见。

如果是 open rule 的话,按照

多数原则,最终的法案会最趋

近于中间议员的意识形态和利

益。如果是 closed rule 的话,

那么大家会考虑现有的情况和

新的法案哪个更有利于自己,

再投票支持还是反对新的提

案。

5会场辩论——Debate on the

Floor

一般在 closed rule 的情

况下,法案委员会直接会说不

用 debate 了。因为是简单多数

原则通过法案,而且法案委员

会还由多数党控制。

6提出“再付委动议”——

Motion to Recommit(Usually,

the minority party)通常由

少数党提出,迫使已经获得多

数党通过的议案返回委员会重

新讨论。

7投票——Final Passage

(the Floor)

参议院:

1介绍提案和提名——

Introduction of bills and

nominations

2 读提案,同意之后发往委员

会——First and Second

Reading-Referral to a

Committee after Second

Reading unless objected

to.

3 相关委员会报告——Report

by Committee(同众议院)

东西网翻译制作的美国立法程序图

Page 37: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7

4 继续进行的动议——Motion

to Proceed(Usually,by

unanimous consent)参议员集

体协商讨论议程、时间之类,

通常需要一致同意。

5会场辩论——Debate on the

Floor(Unlimited unless

cloture)

其中的“阻挠议事”

(filibuster)是重头戏,任

何参议员都可以随便讲,讲几

个小时都行,说什么都可以,

不一定非要和法案相关,讲相

声,说说自己家的大舅二舅三

舅都是他舅,只要没有 60 个

(五分之三)参议员投票让你

下来别说了,你就可以接着说。

《纸牌屋》里,点完名之

后共和党的大哥还要说两句耽

误一下时间,但是 Underwood

说都点完名开始计票啦,他就

不能说了。

史上最长的“阻挠议事”

在 1957 年关于民权法案的辩

论中出现,长达 24 小时 18 分

钟。近期的“高峰”来自于 Ted

Cruz,长达 21 小时 19 分,目

的是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

为了限制无休止的辩论,

1979 年,众议院通过了“辩论

上限”条款(debate cap),

规定一旦某项法案被确定不再

辩论后,在 100 个小时辩论时

间内必须就此法案投票,此后,

又被缩短到 30 个小时。

6投票——Final Passage(the

Floor)

两党的政治立场

了解两党的政治立场及其

历史上的变化对了解本剧有很

重要的意义。

中学时有一个问题一直弄

不明白。历史教材上说,是代

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共和

党的林肯主张废奴,和代表南

方奴隶主利益的民主党发生冲

突,最后导致了美国内战。那

么为什么又是民主党在 20 世

纪 30 年代主导了新政和国家

干预,在 60 年代积极回应了民

权运动,在当代又有代表工会、

少数族裔的利益呢?

这就要说美国历史上的两

次政党立场变化。

首先是 1860 年代之前到

1932 年,民主党代表南方的政

治保守势力(反对不同种族的

平等权利)和农业利益,而共

和党代表的是社会自由势力

(废奴、平等权利)和北方工

人权利。到 1932 年经济危机中

的总统大选,来自纽约州的北

方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

(FDR)胜利。他上台后立刻和

工会搞好关系,以创造就业为

重要议题,实行工业复兴法,

利用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拉

动就业。这样,民主党就代表

了南方的保守势力的政治利益

和北方的城市工人的经济利

益。此所谓“新政联合”,保

证民主党能够从 1932 年到

1968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控制总

统位置,只有二战英雄艾森豪

威尔能在其中为共和党执政八

年。南方各州一直都是民主党

的稳定票源,而东北部和中西

部支持共和党的为多。

到 60 年代,民权运动风起

云涌,马丁·路德·金带领的

黑人运动席卷全国。此时,民

主党内的分裂在所难免,南方

保守势力和北方支持黑人运动

的政治势力开始决裂。虽然来

自南方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林

登·约翰逊在国会多方奔走,

维持了民主党内短暂的和平,

并联合一部分共和党人通过了

一系列民权法案,但是南北民

主党人已经不可调和。南方民

Page 38: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8

主党人坚持不同意北方民主党

人在平权问题上的“背叛”。

在 1968 年的总统大选之

中,南方民主党推举了自己的

候选人,“挡校门”事件的主

角,亚拉巴马州的华莱士(观

察者网注:1963 年 6 月,为实

现对白人选民的承诺,华莱士

“站在校门口”,阻止亚拉巴

马州大学为黑人学生登记注

册)。南北方民主党的两个总

统候选人分了民主党的票,最

终导致共和党的理查德尼克森

胜出。失利的南方民主党人投

向了正在兴起的代表宗教传统

势力的保守共和党,而自由派

共和党人又和北方的民主党人

重组了民主党。

新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

治立场大概就是今天的格局,

期间 80 年代里根的保守主义

政治经济更加重了共和党的保

守色彩。民主党如今代表的是

社会自由立场和经济自由立

场,共和党代表的是社会和经

济保守立场。所以在内战后一

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两党的立

场完全调换。如今,南方各州

是共和党的大票仓。东部和东

北部地区则基本是民主党的票

仓。

总统选举与选举人制度

总统是怎么选的,这是一

个很复杂的问题。

过程看起来很简单:注册

参 选 — 参 加 党 内 初 选

(primary)—赢得党内提名

(nomination)—参加总统选

举(presidential election,

or general election)—胜选

(Yeah!)。但是实际操作很

复杂。

1.注册参选,查看资格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须年

满 35 岁,在美国居住 14 年以

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

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

时为美国公民。这对大多数候

选人来说问题都不大,当然有

好事者如特朗普( Donald

Trump)非说奥巴马出生在肯尼

亚,还拿出一份伪造的出生证

明(另,网上那份奥巴马的哥

大成绩单是假的,就是因为上

面写了 birthplace 是肯尼亚)。

不过有人解释说自然出生的美

国公民,即使出生在国外,只

要出生时父母是美国公民就可

以了。

2.参加党内初选

常年关注美国政治的朋友

应该还记得那场洋相百出的

2011 年共和党党内初选。各路

人马齐亮相,打得是昏天暗地。

最近几十年都是通过党内初选

决定各党的候选人,这造成了

两个影响:一是政党对候选人

的控制变弱;二是候选人意识

形态更加激进。因为初选的时

候很多州都是各党的注册党员

才能投票,其结果就是更关心

该党意识形态的选民才会出来

投票。

李三多(RickSantorum)

面对南部一帮大胡子“反智”

白人农场主侃侃而谈,“奥巴

马想让每个美国人都上大学,

他真是个势利小人”。电视直

播初选辩论的时候,德州州长

佩里要缩小政府规模,砍掉三

个联邦部门,最后第三个部门

怎么都想不起来了,用一句

“oops”结尾甚是“可爱”。

还有米歇尔·巴赫曼说上帝托

梦告诉她让她当总统……总

之,初选都是在比较谁的意识

形态更偏激,来吸取党内基本

盘的选民,击败党内的竞争者。

尼克松给参加初选的共和党人

的建议是:初选时死命往右跑

(争取本党选民击败党内对

手),赢得初选之后再死命往

中间跑(争取总统大选中的中

间选民)。

Page 39: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39

3.赢得党内提名

在 1967 年,当时还没有初

选,都是党代表选的。芝加哥

民主党大会场外,民众支持的

总统候选人和当时场内党内选

的候选人不是一个人,引发了

大规模的骚乱。芝加哥市长动

用警察镇压,最后通过电视新

闻播放出去,对民主党的形象

和团结有很大的影响。以后为

了避免选民支持的和党代表选

的不是一个人,采取初选来让

民众和候选人之间有更好的联

系。

当党内初选结果都大局已

定的时候,基本无望的竞争者

就放弃了。为了维持党内的团

结,其他竞争者都会说把自己

的“票”给胜利的那个人。所

谓票,就是最后民主党/共和党

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票,通过

各州的初选得票比例或者胜者

全拿。最后在选举年之前一年

的 8、9 月找一个风景如画的地

方,开党的全国大会。正式推

举某人代表本党参加次年的总

统大选,当然还有党内各个人

物包括前竞争者出来讲话。被

推举者还要在大会之前选出副

总统竞选搭档。

一般来说,最后成功成为

总统候选人的人,基本都有副

总统、参议员、州长或部长资

历,众议员和商人成为总统候

选人的概率比较小。总统一般

希望找一个能和自己互补的人

当副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经验

较浅,外交事务经验不够,是

黑人新教徒,来自五大湖地区,

因此选了年纪较大,在国会外

交委员会任职,是白人天主教

徒,来自东部地区的拜登。2008

年,麦凯恩主攻共和党的传统

白人南方男性选民,选择佩林

就是为了主攻女性和中产阶

级。

4.总统选举

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两党

候选人可以造势。无非就是说

对方的政策如何差劲,自己的

政策如何好。如果选民觉得执

政党施政好、或者不好,就在

选举通过投票上表达自己的态

度。

大选前有三场总统辩论和

副总统辩论,总统辩论的效果

可以极大影响民意支持度。从

第一次尼克松大战肯尼迪,到

后来里根的“你又来了”,再

到罗姆尼的“好几个文件夹的

女人”,总统辩论的表现好坏,

往往对最后的选战有很大影

凤凰网制作的 2012 年美国总统入驻白宫之路

Page 40: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0

响。

5.当选

这里说说选举人制度

(electoral college)。“选

举人”指的是虚位选举人。总

数是 435(众议员数)+100(参

议员数字)+3(华盛顿特区的

三票)=538。除了在内布拉斯

加和缅因两州是按比例分配,

其他各州都是赢者全拿。比如

说,在佛罗里达有 27 个众议员

席位和 2 个参议员席位,在佛

罗里达胜选的总统候选人拿下

的就是该州 29 个选举人票。人

口少的州,最少也有 3 票(2

个参议员加 1 个众议员)。只

要候选人比对方多一个选民投

票,一百万加一对一百万,那

也是全拿。最后,谁拿下 270

张选举人票就赢了。

选举人制度有一个问题,

就是全国总得票多的人不一定

当选。因为每个州胜者全拿,

如果在有优势的州比对方多几

十万票,但是在关键争夺的州

少几百张票,那么也会导致失

利。2000 年戈尔比小布什全国

总得票多,但是在关键的佛罗

里达州少了几百张票,输掉了

整个州的选举人票。这么设计

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人口多

的州利用人口的绝对优势压制

人口少的州,防止大州成为总

统讨好的对象,小州的利益被

忽视。麦迪逊的防止多数人的

暴政的原则,从美国立国之初

就得到贯彻。

美国的保守派

美国的保守派大多都是共

和党的成员,它们分成社会保

守(social conservative)和

经 济 保 守 ( corporate

conservative)。

社会保守:以教会和传统

势力为主。持有社会保守派立

场的人有以下观点:pro-life

(尊重生命,反对堕胎),反

对同性婚姻,反对高中性教育,

反对使用避孕工具,反对婚前

性行为,反对大麻合法化等等。

社会保守派议员经常会提出反

映上述观念的议案,比如说保

护婚姻法(联邦不承认在有些

州承认的同性婚姻)和婚姻津

贴(可以对有一方在家从事家

务的夫妇减税)

经济保守:这个势力大多

都是商人和经济学家。他们的

立场是减税,减少市场干预,

减少赤字和负债,减少政府规

模,减少多余的法律。其中最

有名的就是茶党。

经济保守派和社会保守派

有时会产生矛盾:经济保守派

主张减少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

干预,而社会保守派主张通过

立法宣扬传统精神。最著名的

经济保守派成员之一 Ron Paul

就主张吸毒合法化,因为他认

为政府没有干预个人行为的权

力。

茶党、Blue dog 和 Rino

《纸牌屋》只提到了茶党

(Tea Party)。茶党有两个含

义,第一个它是 Taxed Enough

Already(已经交了足够的税

收)的简写,第二个它指向了

Boston Tea Party(美国建国

前对英国茶税的抗议,顶峰是

波士顿倾茶事件,可以说是拉

开了美国独立的序幕)。茶党

的主要观念是大幅消减政府开

支、赤字和赋税,信奉“小政

府”和自由市场。

共和党中大约有 1/3 到

2/5 的成员是“茶党”,他们

在几个月前的政府关门中有无

比的影响。2008 年后政府的巨

额救市计划和日渐增多的负债

是美国认同茶党观念者愈来愈

多的主要原因。同时,Rino 和

Blue Dog 则在减少。

Page 41: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1

Rino 和 Blue Dog 指的都

是两党中比较温和的人士。

Rino 是共和党中比较靠“左”

的(Republican in name only,

“只是名义上的共和党”,缩

写是犀牛 rhino 的谐音),Blue

Dog 是民主党中保守的一派。

白宫幕僚长

幕僚长 Linda 的作用在

《纸牌屋》中被淡化了。在现

实中,这个位置可以算作行政

部门中权力第二大的。这个职

位的人必须是总统绝对信任的

(如 Frank 和 Doug 的关系)。

虽然不是被选举或者的位置,

幕僚长几乎可以出席总统参加

的任何重要会议(国家安全委

员会中就有幕僚长)。其次幕

僚长绝对是有经验的人,因为

他不仅要负责白宫的运转,还

要负责跟国会、国务院、五角

大楼以及各国首脑沟通,所以

这个人选必须是样样精通。正

因为如此,几乎每一个总统的

幕僚长都干不满一届,太累了。

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行政命令是美国三种法律

(国会和议会的条例法,法庭

的案例法,法官对一种法律的

解读可以也是必须被其后的法

官遵守,以及行政命令)之一。

跟我们国务院颁布的一些条例

类似。它是由总统(联邦)和

州长(州级)下达的一些行政

的准则。它可以被国会和法庭

宣布无效,也可以被总统撤回,

也就是说它是三种法律中比较

灵活的。

白宫风云中的总统就下达

一份行政命令:禁止刺杀外国

官员和重要人士。当五角大楼

和中情局要暗杀一位外国部长

时,总统就撤回了这个行政命

令。

NEA 和工会

NEA,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是美国公共教师

的最大工会,也是全美最大的

工会,没有之一。它拥有 500

多位人员和大约 3亿美元的预

算。它经常在国会内为教师争

取更多权利,反对教育私有化

以及教师评分标准。它是民主

党内很有影响的一个工会。

工会在北美是有很大权利

的。其中之一就是 collective

bargaining,集体协商权。这

个权利允许工会成员集体与雇

主协商工作待遇问题:薪资,

安全,工作时间,培训,参与

公司决议等等,而不是个人协

商。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工

会已经成为了美国政坛上一股

不可忽略的势力。一般工会倾

向于民主党,有些地区工会对

总统选举有很大影响。美国劳

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

(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

AFL-CIO)全美最大的工会组织

(它本身不是工会,是一些工

会的联合体)在 2012 年总统选

举中捐献了两千二百万美元,

大多数捐给了民主党。

Free Rider 问题

中文直译为“搭便车”,

就是搭车顺路同行,搭车者不

给司机钱,没有任何投入,就

能享受搭车的好处。引申到社

会中,就是很多人免费享受公

共产品(public goods),但

是不需要有任何付出,比如清

洁的空气,美丽的日落,节日

的烟花。

在美国的民主政治中,也

有 free rider 问题。比如工会

活动。如果有少数人牺牲自己

的时间出去罢工,那么争取到

的权益是大家的,但是损失却

是自己的。还有不同利益集团

游说立法也是。比如说民权运

Page 42: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2

动要求种族间的平等权利,马

丁·路德·金到处演讲最后失

去生命,还有的人被关进监狱、

欺辱殴打,但是最后得到平等

权利的不仅仅是参与运动的这

少数人,而是全体非裔美国人

(一个政治正确的称呼)。大

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

选择不参与罢工和民权运动,

但是享受其带来的成果,这就

是政治中的 free rider。

按照 Mancur Olsen 的理

论,少数人组织的利益团体不

会有 free rider 问题,因为本

来就很少人,大家可能彼此之

间还认识,所以当 free rider

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反倒能更

好地组织起来,参与活动。这

就解释了,为什么行业里的企

业和工会活动之间,很多情况

下都是企业占优。因为全国某

个行业的企业,比如能源业,

都是有限的几家,几个企业家

就很好组织起来游说国会。企

业的工人固然很多,但是大家

都在等着工会的带头人物去和

企业谈判,自己却不想因为罢

工承受经济损失,所以人多的

时候却不好组织。

虽然民主政治中,选票是

来自大多数人,但是大多数人

都想当 free rider,所以有时

候政策反倒会被几个人组成的

少数团体影响。在美国利益集

团政治中,经常是人口越少的

集团越有超出他们人口比例的

能量。“少数人”也不一定就

是来自有钱的企业界。很多白

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时间去总

统大选投票,但是少数族裔投

票率却很高,就是因为少数族

裔认为政治环境和自己的生存

环境相关,每个人如果不发出

自己的声音,就很容易被政治

力量忽略,所以不敢当 free

rider。■

Page 43: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3

西方民主病在哪儿?

朱新伟/译 原载《经济学人》(2014-3-1)

原标题 What’s gone wrong with democracy,译文载观察者网及《经济观察报·书评》(2014-3-8)

推翻乌克兰政权的抗议者们对祖国怀有美

好憧憬。他们手持标语,呼吁向欧盟靠拢、终止

俄罗斯干涉内政、推翻窃国贼亚努科维奇、建立

廉洁政府。但是,他们最根本的要求与许多人几

十年来奋斗的目标一样,即对抗腐败、蛮横的专

制政府。他们渴望按规则办事的民主政体。

个中缘由众人皆知。大体上讲,民主国家比

非民主国家更加富裕,卷入战火的几率较小,反

腐败更加有力。从深层次看,民主国家让人们直

抒胸臆,决定子女和本人的命运。全世界这么多

人、这么多地方、愿意付出这么大代价,一起为

了民主之理念而奋斗,这是其不朽魅力最好的证

明。

然而,最近基辅等地的欢呼声背后夹杂着焦

虑,因为好几个国家都上演了同一种令人不安的

运动模式。民主聚集在重要广场。政府默许恶棍

反击,但在民众的坚强护卫和全球新闻媒体的聚

焦下,政府被迫让步。全球欢呼政权垮台,愿为

建立民主政府伸出援助之手。可是,赶走独裁者

容易,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则困难得多。新

政府举步维艰,经济疲软,结果整个国家没比革

命前好多少。这就是阿拉伯革命和十年前的乌克

兰橙色革命的故事。2004 年,亚努科维奇被街头

抗议赶下台,2010 年又被选上总统(其中有大笔

俄罗斯资金卷入),然后反对派再度上台,结果

国家状况还是一样糟糕。

民主正在经历艰难时世。独裁者被赶下台以

后,反对派大多无法建立行之有效的民主政府。

甚至在那些业已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体制问题

已经变得十分明显,社会上弥漫着对政治的幻灭

情绪。然而,仅仅几年前,民主还大有统治世界

之势。

20 世纪下半叶,民主在那些最困难的地域

生根发芽——遭纳粹重创的德国,穷人最多的印

度,1990 年代经历过种族隔离的南非。反殖民浪

潮创造了一大批民主化的亚非国家,民主政府取

代了专制政权:希腊(1974)、西班牙(1975)、

阿根廷(1983)、巴西(1985)和智利(1989)。

苏联垮台创造了一批中亚的新兴民主国家。美国

智库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统计,截至 2000

年,全世界共有 120 个民主国家,占全世界总人

口的 63%。

3 月 17 日,在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

的辛菲罗波尔,议会大楼升起俄罗斯国旗。

摄影:沙达提/新华社

Page 44: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4

那一年,超过 100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沙齐聚

一堂,参加世界民主论坛(World Forum on

Democracy),宣布“人民意志”乃是“政府权

威之基础”。美国国务院发布报告,宣称各种各

样的威权主义、极权主义政府形式都已经“试验

失败”,“现在看来,民主取得了最终胜利”。

打了那么多胜仗以后,自然会冒出这种想

法。但往后退一步,冷静地来看,民主的胜利没

有那么多必然性。民主政制滥觞于雅典,之后过

了两千多年,启蒙运动才把民主推上政治模式的

前台。18 世纪,只有美国革命创建了可持续的民

主。19 世纪,君主主义者一直试图对抗民主力量,

实现复辟。20 世纪上半叶,新兴民主政体在德国、

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失败了。1941 年,全世界只剩

11 个民主国家,罗斯福担心“民主的火焰将被野

蛮人熄灭”。

20 世纪晚期的进步势头在 21 世纪终止了。

今年,全世界约 40%的人口将参加自由、公平的

选举,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但是,民主在

全球的发展停滞了,甚至可能已经逆流。自由之

家认为,2013 年是全球自由指数下降的连续第 8

个年头,其顶峰是本世纪之初,随后便一路下滑。

1980 至 2000 年间,民主只是遭遇一些小挫折,

但 2000 年以来,面临的障碍越来越多。民主的

问题已经没法用简单的数字来呈现。许多名义上

的民主国家已经滑向专制政权,民主只剩选举这

一外在形式,缺少民主制度有效运转所需要的人

权和体制保障。

胜利能够点燃人们对民主的信心,例如政权

更迭之际的开罗和基辅,但随后便再度熄灭。在

非西方地区,民主屡屡崩溃。而在西方内部,民

主常常与债台高筑、运作失灵等字眼联系在一

起,损害其国内外的名声。民主永远有批评者,

但现在,西方内部出现种种缺陷,其海外形象日

益脆弱。于是,原来的批评声音重新被加以严肃

对待。民主失势,原因何在?

轮回

有两个原因。其一是 2007-08 年的金融危

机,其二是中国崛起。金融危机造成的心理创伤

与经济损失一样大。它揭示了西方政治体制的根

本性弱点,破坏了西方人固有的自信。西方政府

数十年来持续发放福利,任凭债务不断升高,政

客们以为他们已经超越了繁荣泡沫的循环并解

除了风险。许多人对本国政治体制不再抱有任何

幻想——尤其是当银行家们为自己订制高额奖

金时,各国政府却掏出纳税人的钱为银行纾困。

金融危机让华盛顿共识招致新兴世界齐声谴责。

同时,中国共产党打破了民主世界在经济发

展方面的垄断。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观察到,美国每 30 年生活水平翻一番,

而中国过去 30 年间每 10 年生活水平翻一番。中

国的精英阶层认为,他们的模式——共产党紧密

控制,以及稳定地选贤任能——比民主效率更

高,更能避免僵局。中国领导人每十年左右换一

届,按照完成施政目标的能力选拔干部。

批评者们谴责政府用各种措施控制民意,无

论是关押异议者或审查网络言论。他们批得没

错。不过,中国政府严密控制的决心反过来也证

明了对民意的关切。同时,中国领导人有能力处

理国家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困

扰民主国家数十年。例如,中国仅用了两年时间

就实现2.4亿农民享受养老保险——这要比美国

公共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人口多得多。

Page 45: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5

许多中国人愿意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忍受

现行体制。2013 年皮尤全球态度调查(Pew

Survey of Global Attitudes)显示,85%的中

国人对本国发展方向“十分满意”,而在美国这

一数字仅为 31%。复旦大学的张维为提出,民主

正在破坏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因为民主使得

政治僵局制度化、轻视决策、还产生了小布什这

样的二流总统。北京大学的俞可平提出,民主使

得一些简单事情“过于复杂和琐碎”,让“某些

擅长甜言蜜语的政客误导民众”。同样来自北京

大学的王缉思观察到,“许多引进西方价值观和

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遭遇社会动荡和骚

乱”,中国则提供了另一种模式。从非洲(卢旺

达)到中东(迪拜)、东南亚(越南),都在严

肃对待这一意见。

面对 2000 年以来一系列的民主派失望情

绪,中国的发展显得更加强势。俄罗斯的民主派

首先遭遇重大挫折。1989 年柏林墙倒塌,苏联的

民主化进程似乎不可阻挡。1990 年代,俄罗斯在

叶利钦领导下醉醺醺地朝民主走了几步。但 1999

年末,他将权力移交给普京——一名克格勃特

工。从那以后,他分别两度担任总理。这位后现

代沙皇已经摧毁了俄罗斯的民主实质,遏制新闻

自由,关押反对派,同时,他还维持着表演——

每个人都可以投票,只要让普京先生获胜。委内

瑞拉、乌克兰、阿根廷等地的独裁者依样画葫芦,

没有完全抛弃、而是维持着民主的假象。这让民

主的信誉进一步受损。

另一重大挫折是伊拉克战争。2003 年美国

领导的侵略战争结束后,传说中萨达姆拥有的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未兑现。随后,小布什又把战

争的借口换成了自由与民主。“自由国家协同一

致推动民主,乃是敌人失败的先声。”他在总统

连任讲话上说。这已经不只是机会主义了:小布

什真诚地相信,只要独裁者主宰中东,这片土地

就是恐怖主义的土壤。但这让民主进程遭受重

创。左翼人士找到了新的证据,证明民主不过是

美帝国主义的遮羞布。现实主义外交家则认为,

当前伊拉克日益动荡的局势再度表明,美国领导

的民主化进程是社会不稳定的解药——美国一

旦放弃领导权,社会就动荡了。而福山等清醒的

新保守主义者则将其视为民主水土不服的又一

例证。

第三个严重挫折是埃及。穆巴拉克政权

2011 年垮台,浪潮般的抗议活动让人们看到希

望,以为民主将在中东地区传播开来。但颂歌随

即变成悲鸣。埃及大选的赢家不是自由派(各立

山头,荒唐得让人绝望),而是穆尔西的穆斯林

兄弟会。穆尔西把民主当作赢家通吃的体制,将

穆兄会塞入政府,赋予自己几近无限的权力,创

建穆斯林永远占大多数的上议院。2013 年 7 月,

军方介入逮捕埃及首位民选总统,关押穆兄会高

层人士,杀害数以百计的抗议者。埃及局势与叙

利亚战争、利比亚无政府状态一道打破了阿拉伯

之春的希望。

穆巴拉克

Page 46: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6

同时,民主阵营的某些新成员成绩不佳。南

非自 1994 年引入民主体制以来,一直是由非洲

人国民大会统治。该党越来越自私自利。土耳其

一度将温和的伊斯兰教与繁荣、民主结合在一

起,而现在正堕入腐败与专制的深渊。孟加拉、

泰国和柬埔寨的反对党要么抵制大选,要么拒绝

接受选举结果。

所有这一切都证明,维持民主正常运转是一

项非常漫长的工作,那种以为民主可以自己迅速

生根发芽的想法已经烟消云散。虽然民主如小布

什和托尼?布莱尔所说是“普世的追求”,但它

还是一种基于文化的实践。西方国家几乎都是在

建立复杂的政治制度很长时间以后才落实选举

权,实现强有力的公民组织和宪法权利,而西方

社会一贯珍视个人权利与司法独立等理念。

不过,原本视为民主范例的体制最近几年却

变得过时而无用。美国已成为政治僵局的代名

词。这个国家如此痴迷于党派之争,以至于过去

两年间两度站在债务违约的悬崖边缘。分割选区

以谋取选举优势的行为也侵蚀了美国民主。这种

行为鼓励极端主义,因为政客们只顾吸引“死忠”

选民,抛弃了大量的普通选民。金钱获得了美国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影响力。数以千计的说客

(平均每位国会议员有超过 20 名说客)让立法

过程变得更为冗长和复杂,让特殊利益集团更有

机会参与其中。所有这一切给人造成的印象是,

美国民主是可以卖的,富人权力比穷人大,尽管

说客和金主们宣称政党开销是在践行言论自由

的权利。结果是,美国的形象——乃至民主本身

——遭受可怕的冲击。

欧盟也不是民主的榜样。1999 年引入欧元

主要是技术官僚的决策;只有两个国家(丹麦和

瑞典)就此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结果都是否决)。

巩固欧盟权力的《里斯本条约》遭选民们错误地

投票否决。欧元危机最困难的日子里,欧元精英

们强迫意大利和希腊用技术官僚取代民选领导

人。欧洲议会修补民主赤字的努力失败了,这一

机构本身遭到忽视与鄙夷。欧盟已成为孕育民粹

主义政党的沃土,荷兰自由党的基尔特·威尔德

斯(Geert Wilders)和法国国民阵线的勒庞等

人宣称,将捍卫普通百姓,对抗傲慢、无能的精

英。希腊的金色黎明正在考验民主国家对纳粹式

政党的容忍限度。原本用来遏制欧洲民粹主义的

机制,如今却让它死灰复燃。

民主的坏脾气

甚至在民主的心脏地带,它也遭受着严重的

结构性问题,而非小毛病。自民主的黎明——19

世纪晚期以来,民主通过民族国家和全国性议会

得以体现。人民选出代表,在一定时期内行使国

家权力。但这种安排从上到下均遭到冲击。

从上层来看,全球化改变了一国政治的根

基。国家领导人将一大部分权力移交给全球市场

和跨国主体,例如贸易与金融。结果,政治家无

法向选民兑现承诺。IMF、WTO、欧盟等国际组织

影响力越来越大。自然,人们会问:单个国家如

何处理气候变化、偷逃税款等顽疾?政治家们为

了应对全球化,丧失了审慎的品格,将权力送给

某些领域未经选举的技术官僚。央行独立决策的

国家数量从 1980 年的约 20 个增加到现在的逾

160 个。

来自底层的挑战更为严峻:加泰罗尼亚和苏

格兰等民族可能独立,印度各邦和美国的市长

们,他们都想从中央政府手中夺回权力。另外,

Page 47: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7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莫赛斯·奈姆(Moisés

Naim)指出,NGO 和说客等“微观权力”正在扰

乱传统政治结构,无论民主或独裁国家的政治家

日子都将更加难过。互联网让微观权力的组织和

宣传工作变得更加便利;观众们每个星期参与一

次生活秀的投票,网民们轻点鼠标便可发出联署

信,在这样的世界,每隔几年才轮到一次的政治

选举越来越与时代脱节。英国议员道格拉斯·卡

尔斯维尔(Douglas Carswell)将传统政治比作

HMV——一家业已破产的英国唱片店——人们通

过 Spotify(一家流媒体服务网站)想听什么就

听什么、想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听。

位于西九龙圆方的 HMV 分店,现已关闭

但是,民主面临的最大挑战既不是来自上

层,也不是来自底层,而是中间——选民本身。

柏拉图关于民主的主要忧虑是市民“沉湎于日常

生活的享乐”。这的确是真知灼见。民主政府逐

渐习惯于背负庞大的结构性债务,借钱满足选民

的短期需求,忽视长期投资。法国和意大利已经

30 多年没有实现过财政平衡。金融危机骤然暴露

了此类以借债度日的民主国家的真面目。

随着危机后的刺激政策逐步缩小,政客们现

在必须直面两难困境。经济持续增长、信贷宽裕

的日子可没有这些烦恼。但政客们要想说服选民

接受财政紧缩,那么他们的选票箱将会很难看。

增长放缓、财政吃紧,导致利益集团争夺有限资

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糟糕的是,这种竞争是

在人口老龄化的西方世界展开。老人投票率比年

轻人高,更有组织性(譬如强大的美国退休人员

协会),因此他们的选举影响力更大。老人在数

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许多国家现在面临过去与未

来的斗争,既有福利与未来投资的斗争。

日益蔓延的厌倦情绪让民主雪上加霜。发达

国家的党员数量持续下降:仅仅 1%的英国人现在

参加政党,而 1950 年的数字是 20%。选民数量也

在下降,一项针对 49 个民主国家的研究显示,

选民数量自1980-84年至2007-13年间下降了10

个百分点。2012 年针对 7个欧洲国家的调查显

示,逾半数选民“根本不信任政府”。同年 Yougov

公司针对英国选民的调查表明,62%的受访者认

为“政客永远在撒谎”。

同时,“闹着玩儿”和“游行抗议”之间的

界限越来越模糊。2010 年,冰岛的“最好党”(Best

Party)承诺将公然腐败,却赢得足够选票,成

功走进雷克雅维克市议会。2013 年,四分之一的

意大利选民支持格里罗——一位喜剧演员。如果

人们真是一无所求,这种对政治的普遍厌倦情绪

也许是健康的;但选民实际上有很多要求。结果

将造成恶劣、不稳定的影响,一方面依赖政府,

一方面却鄙视政府。这种依赖关系使得政府过度

扩张、背负过多债务,而鄙夷的情绪剥夺了政府

的合法性。民主的机能失调与坏脾气接踵而来。

心脏地带的民主问题有助于解释其他地方

遭遇的困难。20 世纪民主之所以运转良好,一部

分原因是美国的霸权:其他国家自然而然想要模

仿世界领袖。但随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

Page 48: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8

国和欧洲失去了榜样的魅力和推广民主的胃口。

奥巴马政府现在似乎被恐惧所缠绕,害怕民主会

造成政权腐败或帮衬圣战主义者。既然美国政府

连预算都通不过,更谈不上对未来的任何规划,

那其他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把民主当作理想政

体呢?既然欧元国家的精英们为了财政原则而

踢走民选领导人,那独裁者们为什么要听从欧洲

的民主教诲呢?

与此同时,新兴世界的民主国家遭遇了发达

世界的同样问题。这些国家也受到短期开销的束

缚,拿不出长期投资。巴西允许公务员 53 岁退

休,却造不出一个现代化的机场。印度给客户们

小恩小惠,却没钱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各国的政

治体制被利益集团所绑架,被反民主的恶习所破

坏。英国历史学家帕特里克·弗伦奇(Patrick

French)写道,印度下院所有 30 岁以下的议员

均出自政治世家。甚至资本家们都不再愿意支持

民主:许多印度商业大亨一直在抱怨,印度的混

乱民主造就糟糕的基础设施,而中国的威权体制

造出了高速公路、漂亮的机场和高速铁路。

以前,民主也曾退却。1920、1930 年代,

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来势汹汹:西班牙 1931

年恢复议会制时,墨索里尼将其比作在电气时代

使用煤油灯。1970 年代中期,西德总理维利`勃

兰特声称,“西欧民主只剩二三十年的时间;然

后它将滑落,失去动力和方向,陷入独裁者包围

的海洋”。如今事情没那么糟糕,但针对民主的

优越性和必然性这一理念,中国造成的威胁远比

共产主义来得大。

然而,中国令人震惊的前进步伐有其深层次

缺陷。精英阶层变成自我循环、自私自利的小圈

子。50 个最富有的全国人大代表拥有的财富总额

达 947 亿美元,是 50 个最富有的美国国会议员

的 60 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 10%降到了 8%,

未来可能继续下降——对于依靠经济增长维持

合法性的政权来说,这是巨大的挑战。

托克维尔在 19 世纪时指出,民主的外表总

是看起来比内在虚弱:表面上各种混乱,实际上

却具有很多内在力量。产生新的领导人,提供新

的政策,民主国家能够比专制国家采取更加新颖

的策略处理问题,虽然寻找正确的政策可能来来

回回花费很多时间。但新兴民主国家和老牌民主

国家若想确保胜利,都必须打牢根基。

摆正民主

麦迪逊(James Madison)和密尔(John

Stuart Mill)等现代民主的奠基者最让人诧异

的是他们的清醒态度。他们将民主视为有力、但

不完美的机制:需要审慎设计,发挥人类的创造

力,但还要制约反常的人性,确保机器正常工作,

不断加油、调试、试验。

清醒的品格在建立民主制度伊始尤为重要。

最近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失败的民主试验,原因之

一就是过于看重选举,轻视了民主的其他必要因

素。例如,国家的力量必须得到制衡,言论自由、

结社自由必须得到保障。那些最成功的新兴民主

国 家 , 秘 诀 之 一 便 是 克 服 了 多 数 主 义

Page 49: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49

(majoritarianism)的诱惑——赢得大选以后,

多数派即可为所欲为。印度从 1974 年(除了实

施紧急状态的那几年)、巴西自 1980 年代中期

以来,两国都得以保持民主政体至今,原因都只

有一个: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

强有力的政制不但能够促进长期稳定,还可

以减少少数派篡权的机率。它还能够支持打击腐

败——发展中国家的祸根。相反,新兴民主国家

受挫的第一个信号就是民选领导人逾越权力—

—通常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名义。穆尔西想方设

法要把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者塞进埃及上议院。

亚努科维奇削弱了乌克兰议会的权力。普京以人

民的民意践踏了俄罗斯的独立机构。若干非洲国

家领导人正在实行残暴的多数主义——取消总

统任期限制,或如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

2月 24 日所做的,惩罚同性恋行为。

这类反自由的行为发生时,即使受到该国国

内大多数人支持,外国领导人也应当大声喝止。

但是,最需要吸取教训的是新兴民主政体的设计

者:他们应当看到,对于健康的民主政体而言,

强有力的分权制衡的重要性不亚于选举权。甚至

谋求独揽大权的政客也应当从埃及和乌克兰吸

取教训:要不是穆尔西和亚努科维奇谋取权力,

激怒同胞,前者就不会呆在监狱里,被送上法院

的被告席,后者也就不会流亡海外。

即使是成熟的民主国家也要注意自身的制

度建设。全球化和数码革命使得某些最受推崇的

政治体制变得陈旧不堪。制度完备的民主国家需

要将自身体制升级换代,解决本国问题,重新拾

起民主的国际威望。某些国家已经开始有所准

备。美国参议院采取措施,加大参议员阻挠提名

的难度。一些州引入公开初选,并将划分选区的

工作交给独立委员会。还有别的措施。改革政党

资金政策,公布所有金主的名字,这也许能减少

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力。欧洲议会可以要求议员

提供公款开销的发票。意大利议会有太多享受高

薪的议员,上下议院权力过于均等,导致任何议

案都难以通过。可是,改革者必须有大魄力。限

制特殊利益集团的最好办法是限制政府项目数

量。解决政治厌倦情绪的最好办法是政客们少说

大话。质言之,政府越小,民主就越健康——这

一理念可追溯至美国革命。“建立人统治人的政

府过程中,”麦迪逊提出,“最大的困难是:你

必须先让政府控制民众;然后让它控制自己。”

有限政府的概念是二战后民主复兴的必要因素。

《联合国宪章》(1945)和《世界人权宣言》(1948)

设定了各国政府不可践踏的人权与规则,即使大

多数人希望政府这么做。

这些分权制衡的理念乃是出于对暴政的恐

惧。但如今,尤其是在西方,扼杀民主的敌人越

来越隐蔽。一个是政府规模。政府持续扩张,导

致个人权利受损,特殊利益集团受益。另一个敌

人是政府允诺空头支票的恶习,要么是发放根本

承担不起的福利,要么是发动赢不了的战争(例

如打击毒品)。选民和政府都必须认可限制政府

扩张权力的欲望。譬如,央行的独立决策成功遏

制了 1980 年的通货膨胀。现在正是时候,应当

在更大范围内限制政府权力。成熟的民主国家,

与新兴民主国家一样,都需要对民选政府进行分

权制衡。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限制。他们

可以严控财政支出——例如瑞典已经承诺根据

经济发展平衡预算规模。他们还可以引进“日落

条款”,强迫议会每十年重审一遍法律。他们还

可以请求超越党派利益的委员会来设计长期改

Page 50: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0

革方案。瑞典的独立委员会提出符合实际的改革

措施,包括加大私人养老金份额,根据人口预期

寿命调整退休年龄,使得该国的养老金体系免于

崩溃。智利在协调铜产品市场活力与民众希望分

享利润的呼声之间做了很好的协调工作。该国还

实行严格规定,确保适应经济周期,指定专家委

员会分析市场涨落。

对于虚弱的民主国家来说,赋予智者与好人

以更大权力,这难道不是一剂良药吗?不尽然。

无私的规则可以防止人们选择导致破产和社会

停滞的政府支出方案,或者保护少数族裔免于迫

害。但是,技术官僚的统治也有其局限性。在财

政政策和福利改革等重大领域,权力应谨慎行

使,过程必须公开、透明。

一些权力向上集中,由领导人和技术官僚决

策,那么另一些权力则应下放给普通民众,以取

得制衡。难点在于,如何利用全球化与本土化这

两股力量,不回避、不抗拒。既有的民主国家面

临的两股力量——上层的全球化,下层的微观权

力——如果取得平衡,就能够增强民主,而非破

坏民主。

托克维尔提出,本土的民主常常是最好的民

主形式:“市镇集会对于个人自由的意义,就像

小学的科学课一样;它教导人民如何在力所能及

的范围内使用、享受民主。”市长的支持率通常

是全国性政客的两倍。现代技术能够帮助实行现

代版的托克维尔式市镇集会,推动公民参与与创

新。过度的网络民主形式(每件事都要反反复复

的投票)可能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操纵。但技术

和直接民主能够相互制衡,打个比方,独立的预

算委员会可以评估发起投票的成本和可行性。

某些地方政府正在逐渐取得平衡。最鼓舞人

心的例子是加利福尼亚。加州的直接民主体制允

许公民投票审议互相矛盾的政策,例如提高财政

支出和降低税率,同时,封闭的党内初选和选区

划分滋长了极端主义。但最近五年,加州引入一

系列改革措施。这其中一部分是慈善家、投资家

贝格鲁恩(Nicolas Berggruen)的功劳。加州

设立“长期规划”委员会,制衡选票的短期利益,

还引进了公开初选,并将划分选区的工作交给独

立委员会。加州还成功实现预算平衡——州参议

院主席斯坦伯格(Darrell Steinberg)称之为

“近乎超现实”的成就。

芬兰政府设立了类似的独立委员会,为养老

金体系的未来规划建言献策。同时,芬兰尝试利

用电子化民主:议会必须审议任何超过 5万人联

署的动议。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结合技

术官僚与直接民主,上层与下层的代表性——如

果民主想要恢复健康的话。美国第二任总统约

翰?亚当斯曾说过:“民主不会永远存在。它会

衰弱、耗尽,然后自杀。从来没有哪个民主政体

最终没有自杀。”显然他错了。民主是 20 世纪

意识形态之争的伟大胜利者。但如果民主还想延

Page 51: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1

续 20 世纪的辉煌战绩,它必须在幼时得到一丝

不苟的呵护,成年后孜孜不倦地雕琢。■

Page 52: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2

克里米亚:当普京重演蹊田夺牛一幕

陶短房 陶短房的博客(2014-03-13)

俄罗斯总统普京虽说过自己爱好中国文化,但充其量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水平,似是而非的

“易筋经”尚能附庸风雅,《春秋》、《左传》之类真正的经史子集,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楚怀王

《左传》里记载着一个“蹊田夺牛”的故事,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听说陈国发生叛乱,便立

即出兵消灭乱党,然后把陈国收入版图,改为楚国的陈县。大臣申公叔当时就说了个“蹊田夺牛”的

比喻,说邻居家的牛踩坏了你几棵庄稼,你为了报复把人家的牛抢过来据为己有,别人会觉得很过分,

如今你口口声声替陈国平息动乱,可平乱的结果却是把陈国收入自家版图,这和“蹊田夺牛”有何区

别?楚庄王听后觉得很惭愧,就下令撤军,恢复了陈国的主权。

很显然,普京在克里米亚、乃至整个乌克兰正做的,恰是“蹊田夺牛”的行为:自 2月底克里米

亚半岛陷入混乱起,他就或态度强硬,或语音低沉地表示“克里米亚合法当局采取的步骤是根据国际

法确保半岛人民合法利益的行为”,指责 2月 22 日事变后上台的基辅新当局“对极端民族主义和激

进分子在首都和许多地区的猖獗行动置之不理”,将俄罗斯的行为称之为“保护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人

利益的正义行为”。尽管自去年逼迫亚努科维奇对欧盟毁约,和自己签下城下之盟起,人们对俄罗斯

在乌克兰究竟图谋什么,心里都昭然若揭;尽管自克里米亚半岛突然出现身份不明却装备精良训练有

素的亲俄武装,这些亲俄武装不但到处升起俄罗斯国旗,还用枪口和刺刀推翻了原先的克里米亚自治

Page 53: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3

共和国阿纳托利.莫吉廖夫政府,扶植起原籍摩尔多瓦、铁杆亲俄的谢尔盖.瓦列里耶维奇.阿克肖诺

夫政府,但人们貌似一时也无法直接指责形式上站在局外的俄罗斯政府和普京,毕竟,武装干预邻国

事务虽为国际准则所不容,却实在也是地缘政治之常态,更何况,许多人还不免抱着“亲欧派做初一,

亲俄派才做十五”的念头。

但 3月 6 日克里米亚议会的匆匆宣布,让这种微妙而事实上让普京进退自如的局面被骤然打破:

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将在 3月 16 日举行关于克里米亚命运的全民公投,同日该议会一致投票,同意

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并“要求”俄国家元首和议会考虑“克里米亚人民的请求”。

说“匆匆宣布”,是因为这个议会原本就表示要在 3月 31 日举行“克里米亚前途公投”,但当

时仍羞羞答答地将“独立”放在“头版头条”,如今不但日期提前,选项也从“独立”变成了“回归

俄罗斯”。

3 月 18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

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新华社/俄新社

这样一来,普京可谓进退两难。

倘对克里米亚亲俄派的动作作出积极、热烈的回应,固然可将克里米亚半岛这块俄罗斯人梦寐以

求、且在许多民族主义者看来本该属于自己的战略要地唾手收入囊中,却把此前苦心孤诣塑造的“关

注邻国人权”的“大义名分”自己打了个粉碎。不仅如此,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直接介入邻国内部纷

争,并借机吞并邻国领土的做法,在主要国家间再未发生过,确保联合国成员国间主权、领土完整,

是联合国的基本宗旨,也是身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自己参与制订的战后国际秩

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国、强国和规则制订者,俄国本身正是这一规则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亲手

打破这一对自己有利的规则,实在是因小失大。

Page 54: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4

不仅如此,由于亚努科维奇在下台前投桃报李,把俄黑海舰队驻扎克里米亚半岛的年限,一下延

长到 2042 年,在这之前,俄在克里米亚半岛范围内本就享有“实际主人”的既得利益。迎合克里米

亚议会“回归”诉求,等于用打破近乎所有“坛坛罐罐”的代价,去换取一只本就攥在自己手里的苹

果。

但倘置之不理,此前煞费苦心挑起的乌克兰境内亲俄骚动便会元气大伤,而普京在国内最有“能

量”的民粹支持群体——民族主义者也会大失所望,甚至,一些聪明的反对派会和他抢夺民族主义这

杆大旗,让他本就开始动摇的民意基础,受到更多挑战。

3月 9日是乌克兰民族诗人舍甫琴科诞辰 200 周年,这一天整

个乌克兰局势再趋复杂化:基辅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在纪念仪式

上表示“不会从祖父们洒满鲜血的乌克兰土地退后一厘米”、“俄

罗斯的总统和总理必须明白这一点”,在亲俄派控制的塞瓦斯托波

尔、辛菲罗波尔等克里米亚半岛上城市,出现了亲乌反俄示威,并

遭到亲俄派的殴打和驱逐,而在东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

地,上千亲俄派示威者冲击政府机关,挥舞俄罗斯旗帜,高呼“自

决”、“公投”等口号,俨然一副在各地复制“克里米亚奇迹”的

姿态。

尽管许多西方政治家,如前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坦言,美欧反制困难重重,俄

罗斯势力不会轻言退出克里米亚;尽管美欧各国在最初几天,明显表现出对俄态度的不协调(尤其在

制裁方面),但随着事态的进展,这种协调性正逐步加强。

美国在克里米亚“公投”决定出台后,加强了和波兰的军事训练合作,并派遣战斗机在波罗的海

三国东部边界巡逻,尽管奥巴马仍然强调“不希望升级克里米亚危机”,但事实上这已经是“危机升

级”的切入模式启动。

最初几日,德国是美欧盟国中最不主张制裁俄罗斯的国家,欧盟能源专员、德国人欧廷格更明确

表示,不希望乌克兰危机损害俄欧间经济合作,尤其是在建的、不经过乌克兰的俄欧天然气输送管道,

但 3月 10 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罕见地和英国首相卡梅伦联手向普京施压,并由默克尔明确表示“任

何克里米亚单方面发起的公投都是非法的,是不可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

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

Page 55: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5

近日来,欧美各国领导人间相互频繁交换意见,并和其它重要国家领导人积极沟通,如奥巴马、

默克尔就先后和习近平主席通话,一旦普京和俄政府走出“断然一步”,后果恐正如美国前驻俄罗斯

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所言,将令俄罗斯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里被世界孤立,“甚至中国也不会支

持他们,没有人会认为这种行为是合法的”——道理很简单,容忍一个国家的一部分领土通过公决并

入另一个国家,这样的先例是任何一个安理会重要成员国所不敢开的,谁都害怕此例一开,引火烧身。

对克里米亚公投,西方国家坚持不承认的立场,同时正式启动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这样的孤立和制裁,对欧美、尤其欧盟而言并不十分好受(至少在能源方面对许多欧盟国家如此),

但更不好受的是俄罗斯。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已蜕变为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资源输出型,不论维持或转

型,都仰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的投入,更要命的,是俄罗斯金融体系早已国际化,正因如此普京上

台后才不惜工本改善国际形象,试图吸引外资回流,为了一个实际上一直在掌握中的克里米亚“回归

俄罗斯”的虚名,付出如此重大代价,实在有些划不来。

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普京近日的表现,显得有些微妙:一方面,他授意俄罗斯官方舆论全

面开火,试图争回主动权,但近乎“小尼姑的头和尚摸得我凭啥摸不得”的辩术,在一天近似一天的

公投大关面前实在苍白得很;另一方面,他在继续“秀强硬”的同时,也悄然放软了些许姿态,据卡

梅伦办公室透露,在和英、德两国总理通话时,普京同意“找到外交解决危机的途径”,并承认“一

个稳定的乌克兰符合各方利益”。英国方面还称,普京愿意就成立联络小组、安排俄乌直接会谈展开

讨论。

或许,如某些分析家所言,此刻国际社会应该好好想想,如何给普京和俄罗斯搭一个“体面退半

步”的台阶,让一切回到“尽在不言中”的朦胧,而非总在目前这种危险的、“非此即彼”的“冷战

临界状态”下彼此绷着。■

Page 56: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6

昝涛:泛突厥化、伊斯兰化的历史根源

昝涛 新浪历史(2014-03-10)

在对“东突”问题、“三

股势力”和现当代中亚问题的

研究中,中国学界存在着一种

较为流行的“双泛”说(泛伊斯

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这一阐

释路径是中国学者的概括,比

较稳准地切中了上述重大现实

问题的肯綮。不过,对于“双

泛”问题的认识,目前仍然存

在着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之

处。“双泛”问题的重要性在

于:一方面,它能够促进我们

对一些敏感的现实问题的认

识;另一方面,“双泛”是中

亚的某种内在的主体性叙事话

语。对中亚地区的认识,存在

着诸种叙事,但多属外在的、

他者的——华夏的、俄罗斯的,

现在可能还有美国的。把“双

泛”作为一种地方的、内在的、

主体性叙事,可能更有利于我

们客观地认识中亚问题。从这

个角度说,也只有更为客观地

呈现“双泛”的历史形态,才

能在今天认清它的缘起、传播

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当代转型。

一、为何要建立历史认知?

在过去,国内对“双泛”

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建构一

种“反话语”。所谓“反话语”,

就是一种被有意识地界定出来

的对抗性话语,其目标是为了

对某种话语进行批判和否定,

而这种批判是要建立一种真实

与虚假的两分,将批判对象说

成是虚伪和虚假的,是不真实

的,以此来完成批判。实际上,

这样一种“反话语”的批判往

往是貌似强大犀利,实则内部

虚弱,难以切中对方的要害。

对一个可能根本不是“真假”

的问题硬要搞出个真假的区分

来,其最终结果肯定是搬起石

头砸自己的脚。比如,在当今

世界上,关于“什么是民族”

的认识,已经大大进步了,那

就是从斯大林的“实在论”逐

渐过渡到了当下的“建构论”,

当然,建构论也并不完全否认

民族认同具有某种真实性的基

础,但已经不是像斯大林那样

把民族搞出几个明确的标准

来,以期对其进行“科学的”

界定。就像对待“泛突厥主义”

这个历史事物,其关键并不在

于其内容的真假,而在于弄清

楚它的吸引力何在。俗语说“假

话说一千遍也就成真的了”,

当然这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即

要限定那些说假话和听假话的

人。如果在这些人的内部说他

们讲的是假的,所以是错误的,

根本就没有用,要在它的话语

逻辑的内部寻求一种破解的方

式,注定是要失败的。

土耳其是“东突”势力的重要盘踞地

Page 57: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7

这种失败不光体现为无法

击溃对方的话语,更重要的是

对批判者也进行了蒙蔽。也就

是你无法跟己方解释:为什么

那东西明明虚假得不堪一驳,

却仍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为什

么那些坚持了“假话”的人仍

然觉得他们所相信的东西里面

有一种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它

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换句话

说,如果认为它完全是虚妄的,

那为什么它有这么持久的一种

生命力?当然你可以说,是因

为人们被它欺骗了。可是,为

什么就有人甘心上当?!即令

是一种欺骗,那这种欺骗为什

么以及是如何会发生作用的

呢?为什么谎言早被揭穿之

后,“反话语”仍然无法建立

起来呢?在这个情况下,再去

争论是非和真假似乎已经没有

太大的意义了。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关于民

族的理解上来。前面我们提到

“实在论”和“建构论”的问

题。从安德森、霍布斯鲍姆和

安东尼·史密斯等人以来,以

建构论为主要底色的民族理论

已经占据主流,而且也比较能

够更为客观地反映历史和现实

的真实状况。如果这个判断没

什么问题,那么,在对民族问

题的理解上就会更多地关注

“认同的建构”这一问题。也

就是说,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民

族都可能是基于认同的某种建

构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基

本上也都是近代的产物,亦即

新的事物。在这个逻辑之下,

贸然地说某种“认同”是假的,

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

现在,要建立关于中亚的

某种常识性的知识结构,这种

结构就应该首先尽量避免“反

话语”式的武断,也就是一定

要清楚地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

么想、说和做。常识性的知识

结构首先一定要尽可能历史地

呈现事物的本来面貌,而避免

陷入到一种自欺欺人的逻辑里

面去,这样也就才能避免犯一

些低级错误,并最终明白哪些

针对性的斗争策略是有效的,

哪些则纯粹是做了无用功,此

即知己知彼。

我提倡首先用一种历史性

理解的视角。打一个比方。比

如说,你要了解一种疾病或者

一种病毒,那么,你首先要知

道,你的目的一般都是一种人

类中心主义的,也就是你想保

护人类免受其害;但你若要是

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医学方面

的专家,那你可能首先会站在

病毒的角度去思考,它会是一

个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只有转

换了立场的时候,才能最后跳

出来,找到一个疫苗,遏制病

毒的传播。这是一个不断重复

的过程,因为病毒当然会有变

异。因此,还得学会与它共处,

而不能采取一种完全对抗的立

场,也不可能有一个一次性的、

彻底的解决。

上面谈的都是一些认识论

方面的内容,当然,这是我的

一个出发点。接下来我将逐渐

切入到对“双泛”问题的理解。

二、中亚的突厥化与伊斯兰化

为什么会有一个中亚地区

的“双泛”问题?这实际上有

一个非常简单又必须要点出的

历史背景。那就是中亚的历史

上经历过的突厥化与伊斯兰化

的过程。此过程其实就是这样

一个问题:“以印欧种的雅利

安人为原住民的中亚地区,其

居民何时怎样变为以操突厥语

的民族为主,又怎样信奉伊斯

兰教成为穆斯林世界的一个主

Page 58: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8

要地区。” 这句话其实已经非

常清楚地表明了中亚曾经发生

过的重大历史进程。这也就是,

在突厥人到来之前,在广大中

亚地区生活着的是操东伊朗语

的雅利安人:“无论在古代中

国西域的城郭诸国,还是在锡

尔河以南的绿洲地区,直至公

元 6世纪以前,都还是住着操

印欧语的农民。而绿洲农业地

区的居民和草原地区操印欧语

的游牧人并无种族和语言上的

不同。”

公元 6世纪中叶,突厥兴

起于阿尔泰山以南地区,在逐

渐强大后进入中亚。但在一个

比较长的时期里,突厥人虽然

对中亚有所控制和影响,亦有

突厥人开始迁入中亚,但并未

发生突厥人在绿洲农业地区定

居的情况,其与雅利安人的融

合也就无从谈起。到 7世纪中

期,唐朝势力强大,在先后消

灭东西突厥汗国之后,通过都

护府的形式将中亚地区纳入唐

朝的版图。不过,除了对新疆

地区外,唐朝亦未曾对中亚地

区实行直接的政治统治。在此

情况下,无论在新疆和中亚,

本地原先的雅利安人的社会政

治制度就没有受到大的触动。

而在民间层面,则有越来越多

的突厥人开始迁入中亚和新

疆,而少量汉族人亦开始迁入

新疆。中亚地区的突厥元素开

始增多。

8世纪初,阿拉伯人基本

完成对中亚的政治征服。在这

一过程中,阿拉伯人遭到中亚

本地居民和邻近的突厥诸部的

激烈抵抗。此时中亚居民改信

伊斯兰教的情况还并不普遍。

750 年,以波斯人为主导的阿

巴斯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统

治时期,为了反对阿拉伯人长

期的垄断地位,并出于改善自

己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等

考虑,波斯人和操东伊朗语的

诸民族开始大规模地改信伊斯

兰教,到 9世纪中叶,伊斯兰

教在波斯获得普遍胜利。这加

快了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进

程 。

中亚地区的突厥化和伊斯

兰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直到 10

世纪时尚未全部完成。中亚地

突厥七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北塞浦路斯,土库曼斯坦

Page 59: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59

区突厥化的基本完成要到成吉

思汗兴起之时。在这之后,操

东伊朗语的雅利安人就沦为中

亚历史舞台的边缘地位。在 15

世纪的时候,放眼广大的中亚

地区,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进程

已经基本完成了。也就是说,

自世界近代历史展开以来,中

亚基本上就是一个突厥化和伊

斯兰化了的地区。从具体的区

域分布来看,大致来讲,中亚

的伊斯兰化有一个南北区分,

就是北部的游牧社会伊斯兰化

程度相对比较低,而南部的农

耕地区伊斯兰化程度是比较高

的,南部居民的伊斯兰情结更

深厚,宗教上也更为保守和虔

诚。

三、泛伊斯兰主义的理论与实

1、阿富汗尼的思想

国内外对泛伊斯兰主义的

研究,在学理上都追溯到阿富

汗尼 。阿富汗尼认为,西方优

越的物质文明对东方是个威

胁,主张全世界穆斯林团结起

来,在奥斯曼帝国哈里发 的领

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

帝国:首先以埃及为主建立起

伊斯兰国家,进而克服苏丹和

波斯,最后统一奥斯曼帝国的

全部领土,使穆斯林摆脱西方

的殖民统治。1892 年,阿富汗

尼致信给苏丹阿卜杜哈米德二

世,提出了他的泛伊斯兰主义

政治计划,随后他被邀请到伊

斯坦布尔,协助苏丹谋划其泛

伊斯兰主义政策。阿富汗尼在

伊斯坦布尔一直呆到去世

(1897 年) 。

通过对阿富汗尼言论和思

想的考察可以发现,阿富汗尼

的思想是有革命性的。他有一

种深层次的对抗西方威胁的整

体考虑,也就是为了使穆斯林

世界能够对抗西方的威胁。阿

富汗尼力图建构一个新型的穆

斯林整体,这不是过去传统时

代的穆斯林兄弟之情,而是有

一个直接的指向,即西方的近

代新式民族国家模型。也就是,

他要把穆斯林世界建构成一个

能够与西方新式民族国家对抗

的实体。

阿富汗尼的伊斯兰主义思

想不是一种传统的宗教感情,

而是与现代反殖、反帝的民族

主义运动有着相通之处,可以

被称为一种宗教性的原型民族

主义(proto-nationalism) 。

1870 年,伊斯坦布尔大学堂建

立并开放,阿富汗尼前往发表

演讲,在演讲中他把西文中的

nation 翻 译 成 阿 拉 伯 语

milla(即土语中的 millet),

阿富汗尼号召,借鉴西方民族

国家的方法以及复兴光荣的过

去来重新振兴“伊斯兰民族”

(Islamic nation 或 milla)。

可见,阿富汗尼是把“伊斯兰

民族”等同于西方的单个民族

国家。

2、奥斯曼帝国的泛伊斯兰主义

政治

1258 年,蒙古人攻陷巴格

达并杀死了最后一任哈里发。

对大多数穆斯林法学家而言,

哈里发制度在 1258 年就完结

了。奥斯曼土耳其人在 1517 从

埃及马木鲁克王朝取得哈里发

头衔,从此,奥斯曼帝国的皇

帝(Padi?a)就拥有了两个头

衔——苏丹与哈里发。但在奥

斯曼帝国苏丹极少启用哈里发

的头衔,因为,对于 16 世纪军

事强大的奥斯曼奥斯曼人来

说,这个头衔没有什么实际的

重要性。因此,长期以来,除

了对外发动圣战、对内根据伊

斯兰原则实行划教区(米勒)而

治外,奥斯曼的统治者们并没

有刻意地在国内张扬一种伊斯

兰意识,也没有在对外关系中

强化其哈里发地位 。但在近代

基督教列国的压力下,日益衰

落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强化其自

身的伊斯兰认同与哈里发制

度,实行泛伊斯兰主义。从这

Page 60: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0

方面来讲,奥斯曼帝国以哈里

发制为核心的泛伊斯兰主义是

对现代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压

力的一种应对。

从 17 世纪末起,随着包括

俄罗斯在内的欧洲民族国家的

崛起,处于守势的奥斯曼帝国

走向衰落。进入 18 世纪,扩张

中的俄国在黑海和高加索方向

上多次与奥斯曼帝国交战,夺

取了原属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黑

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俄国的长

期目标是占领全部黑海沿岸地

区,特别是伊斯坦布尔、达达

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将

黑海变为内湖,并向地中海发

展。在 1768—1774 年的俄土战

争中,奥斯曼的军事与政治力

量骤然衰落,这是奥斯曼帝国

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战败之一。

针对局势的改变,在应对内外

危机方面,奥斯曼帝国开始采

取不同的策略。基督教世界对

伊斯兰世界的优势已经完全显

现。那么,对于穆斯林世界来

说,诉诸于利用哈利发来号召

一种泛伊斯兰主义的抵抗,是

一个很自然的诉求,这也正是

阿富汗尼的目标方案。从当时

的现实来看,世界上根本就没

有一个正儿八经的伊斯兰国家

能够担纲,只有一个没落的奥

斯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启用哈利

发制度,目的是做一个防御性

的工具,渴望能够获得内部团

结的力量和外部广大穆斯林的

支持。马丁认为,在苏丹阿卜

杜哈米德二世时期推行的泛伊

斯兰主义政策,并不是出于把

全世界的哈里发人民统一成一

个伊斯兰帝国的理念,苏丹只

是力图利用它为奥斯曼帝国边

缘地区的穆斯林带来一种统一

于中心的感觉。从这个角度看,

这是帝国加强中央集权、进行

整合政策的继续,也是“建立

某种原型民族主义形式的努

力”;泛伊斯兰主义只是一个

政治手段,奥斯曼帝国的苏丹

更关心的是巩固自己在日益没

落的帝国的统治 。

当然,刺激奥斯曼人动用

哈里发这一工具的还有别的因

素。18 世纪末,名义上还在奥

斯曼统治之下的阿拉伯半岛兴

起了瓦哈比主义运动 ,这对帝

国提出了宗教和军事方面的双

重挑战,并直接威胁了帝国对

边疆的统治。瓦哈比主义者宣

称自己是真正的伊斯兰继承

人,否认奥斯曼帝国的合法性。

在 19 世纪早期,瓦哈比运动攫

取了对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控

制权,从而进一步动摇了奥斯

曼帝国作为伊斯兰帝国的合法

性。在这种情况下,宣称自己

是全体穆斯林的哈里发,成为

土耳其皇帝的自然选择。

19 世纪后期,俄罗斯人已

经击溃了中亚的穆斯林汗国,

包括布哈拉、希瓦和浩罕,并

将阿富汗作为与英国势力范围

之间的缓冲地带。在奥斯曼帝

国与俄国的战争开始后,苏丹

派遣了一个高级使团前往阿富

汗,希望能得到阿富汗人的帮

助,联手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

——俄国。奥斯曼的使者还顺

访了印度孟买,在那里受到印

度穆斯林的热烈欢迎。随后,

苏丹阿布杜哈米德二世还派遣

了很多代表前往穆斯林地区寻

求支持。很多国家的穆斯林统

治者,包括乌兹别克的可汗、

克里米亚的可汗以及在东印度

苏门答腊的苏丹们,都承认奥

斯曼统治者的哈里发地位。他

们有时也认可奥斯曼人是自己

的世俗领袖。比如,中亚喀什

葛尔(Kashagar)的统治者【阿

古柏】就曾在 19 世纪发行过带

有奥斯曼苏丹名字的硬币;阿

富汗的埃米尔不但承认奥斯曼

苏丹是真正哈里发的继承人,

而且还同意在星期五的聚礼日

上诵念他的名字 。

在新疆地区,19 世纪 60

年代阿古柏入侵之前,并没有

崇拜奥斯曼苏丹的情况,阿古

Page 61: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1

柏入侵新疆时,一方面打着“伊

斯兰教解放者”和“伊斯兰教

捍卫者”的旗号进行所谓的“圣

战”,另一方面又以求得奥斯

曼土耳其苏丹的册封(埃米尔)

为荣。为了彰显其对世界各地

穆斯林的关切并强调自身的领

导地位,哈米德二世曾经向世

界各地派出宗教使团,宣扬泛

伊斯兰主义。1901 年,哈米德

二世任命哈桑?恩威尔?杰拉

莱丁帕夏为团长,率领一个宗

教使团到中国的新疆地区。一

路上杰拉莱丁帕夏遍访各穆斯

林地区,并以苏丹的名义慰问

这些地方。1908 年,奥斯曼帝

国还试图与中国官方取得联

系,允其设立奥斯曼帝国领事,

并由该领事负责中国境内全体

穆斯林的利益问题。该要求遭

到满清政府的拒绝。

1903 年,新疆的毛拉木

沙?赛拉米完成了其关于阿古

柏政权的史书,初名为《安宁

史》,后又将该书修订和增补。

毛拉木沙?赛拉米为了表示对

当时奥斯曼国家的哈里发阿卜

杜?哈米德(伊米德)的尊敬,

他把这部修改完成的历史著作

称为《伊米德史》。因此,如

果说 1903 年的《安宁史》更

多的是表现了作者对和平安祈

盼和渴望,那么,《伊米德史》

则更多得寄托了作者暮年的浓

厚宗教情结。作者用奥斯曼皇

帝哈米德作为其书名,可见“泛

伊斯兰主义”在新疆地区已经

有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该

书的序言中,作者声称哈米德

二世是“全体穆斯林之首领和

伟大的保护者”,这说明奥斯

曼帝国的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已

经为新疆的宗教界人士所接

受。

1912-1913 年的巴尔干战

争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失去了

巴尔干,同时也就丧失了向欧

洲异教地区扩张伊斯兰教的声

望。作为对这一劣势的反弹,

奥斯曼帝国开始更强调其伊斯

兰特征。1914 年,一战爆发后,

奥斯曼帝国宣布对协约国进行

“圣战”。但这次战争却沉重

地打击了泛伊斯兰主义。在大

战期间,以恩维尔为首的帝国

政府曾强调泛伊斯兰主义的策

略,即利用伊斯兰教来煽动英、

法、意等国家穆斯林殖民地的

反抗,但这一做法没有产生什

么实际效果。阿拉伯人的战时

态度更为严重地打击了泛伊斯

兰主义。1914 年,阿拉伯人对

“圣战”没有响应。1916 年,

在麦加的谢里夫?胡赛因的领

导下,一大部分阿拉伯人与英

国缔结秘密协定,以求在战后

建立新的独立国家。这样,对

土耳其人来说,伊斯兰团结就

成了幻想,以哈里发为框架的

泛伊斯兰主义政策在实际上也

遭遇了失败。

四、泛突厥主义

1、沙俄统治下的泛突厥主义

一般认为,泛突厥主义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先后在沙

皇俄国统治下的操突厥语诸民

族和奥斯曼土耳其人中出现的

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它最基本

的政治内涵可概括为世界上讲

突厥语的各民族联合起来,摆

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在土

耳其领导下建立一个庞大的突

厥帝国。按照“泛突厥主义”

理论家的说法,位于伊朗东北、

咸海东南的图兰低地,是所有

突厥人的发源地,被视为所有

突厥人的“原乡”。因此,“泛

突厥主义”又被称为“图兰主

义(Turanism)”。其实,“泛”

是后人加上去的,“泛”即“大”。

按地域顺序,泛突厥主义先是

在俄国克里米亚、伏尔加河沿

岸、阿塞拜疆的鞑靼人中出现

的,而后扩展于中亚的乌孜别

克人、土库曼人、吉尔吉斯—

哈萨克人和其他操突厥语族语

言的民族。最初,泛突厥主义

思潮是为了反抗沙皇俄国民族

压迫的暴政,同泛斯拉夫主义

相抗衡。

Page 62: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2

有学者指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境内的“双泛”并

不仅仅是一种对泛斯拉夫主义

的文化反弹。随着俄罗斯资产

阶级对鞑靼人经济特权和进步

的日益威胁,鞑靼人还把泛突

厥主义作为反抗俄国资产阶级

的帝国主义倾向的工具 。出生

于克里米亚贵族的易司马仪?

加普林斯基(1851-1914),是俄

国泛突厥运动的鼻祖,有“泛

突厥主义之父”的称号。在加

普林斯基等人的领导下,以泛

突厥主义为指导,在俄国全境

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中发

起了“扎吉德”运动。“扎吉

德”一词乃“新的”之意。这

一运动成为当时鞑靼资产阶级

及其追随者们进行政治斗争的

一面旗帜,而且对于整个操突

厥语族语言诸民族的资产阶级

也发挥着动员组织作用,从而

为俄国泛突厥运动的展开奠定

了基础。他们主张俄国所有操

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为了

争取民族复兴,首先通过建立

共同的、规范的语言和文化,

而后通过建立统一的政治组织

而在思想上、行动上联合起来,

同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

15世纪初帖木儿帝国解体

之后,中亚再也没有建立起统

一的大政治体,在 16 世纪逐渐

兴起了希瓦、布哈拉、哈萨克、

土库曼等大大小小的汗国。沙

俄在 19 世纪末先后征服了中

亚诸汗国,并于 1884 年在河中

地区设立了突厥斯坦总督区,

从此,整个中亚地区正式划入

俄罗斯帝国的版图。俄罗斯对

中亚的征服,并没有从根本上

触动中亚地区的社会结构 。在

沙俄政府的怀柔统治之下,伊

斯兰教在中亚得到了发展,“在

沙俄时期,伊斯兰教不仅是穆

斯林的最高精神支柱,而且也

是沙皇政府颇为青睐的一支有

组织的民族政治力量。”

从 19 世纪末期开始,大量

俄罗斯移民涌入中亚地区。斯

拉夫移民的到来,开始改变中

亚地区的人口格局,也骤然使

经济矛盾、民族矛盾、社会-

文化冲突问题凸现出来。斯拉

夫人瞧不起广大穆斯林,将他

们视为“低等人” 。“俄国政

府在中亚的大规模移民和土地

剥夺与转拨,是造成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中亚地区社会动荡和

1916 年民族暴动的重要原因。”

俄国政府在一战期间对中

亚的高压和掠夺政策,激起了

中亚当地平民、僧俗上层人士、

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不

满。俄国对中亚的殖民政府具

有两面性:一是掠夺和高压;

二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

进步的思想观念。1905 年的俄

国革命,也有不少穆斯林人士

参加,唤醒了中亚各族人民的

民族意识,中亚民族主义从此

正式登上俄国的政治舞台。随

着历史的发展,中亚民族运动

开始提出自己的目标,即结束

俄国在中亚的民族压迫,给予

穆斯林广泛的自治权。中亚民

族主义最初是以本地穆斯林代

言人的身份登上舞台的,具有

鲜明的宗教色彩。

以往学者比较关注“双泛”

的影响,相对忽视了中亚地区

的复杂性,尤其是本土性民族

主义的发展实况。首先,在北

部草原地区,由于历史上伊斯

兰化程度比较浅,加之与俄国

中央地带接触更多,从而在哈

萨克大草原产生了带有欧洲式

自由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他

们力图将哈萨克民族运动纳入

在俄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开展

自由主义改革的轨道中,主张

同立宪民主党合作,认为这种

方针对哈萨克民族比较有利。

另外,他们还反对泛伊斯兰主

义和游牧主义。但在南部的突

厥斯坦总督区,由于离俄国本

土比较远,历史上伊斯兰传统

影响深厚,民族成分复杂,斯

拉夫移民很少,这里“双泛”

普遍流行。

Page 63: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3

在中亚地区,泛突厥主义

比泛伊斯兰主义更受欢迎。泛

伊斯兰主义通过奥斯曼帝国的

哈里发外交而传入中亚;泛突

厥主义则通过鞑靼穆斯林直接

影响到中亚。扎吉德运动就是

以泛突厥主义为指导发起的,

这一运动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

性质,既反对沙皇专制,又反

对泛伊斯兰主义的愚昧。总体

来说,扎吉德运动是一种改良

运动,多数成员并不主张与俄

国分离。到一战爆发前后,扎

吉德运动的政治功能越来越

强,成为后来突厥斯坦民族主

义政党的先声。

2、十月革命前后中亚的民族主

二月革命后,中亚地区相

继成立了苏维埃,但参加中亚

苏维埃的各党派的基本成员是

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很少有

当地穆斯林的代表。中亚穆斯

林组成了自己的民族主义组

织。1917 年 3 月,塔什干居民

自行成立了穆斯林代表委员

会,其基础就是扎吉德运动。

随后,突厥斯坦各地城镇很快

都建立了穆斯林委员会。

二月革命后,中亚也出现

了“两个政权”——临时政府

与各级苏维埃。但在这两个机

构中,实权都掌握在俄罗斯人

手里,当地各族居民虽然也有

代表,但没有多少发言权 。因

此,中亚当地居民的要求并没

有受到临时政府和苏维埃的重

视。二月革命之初,中亚的民

族主义者对于自治或自决皆无

明确概念,所追求的还是在“同

一个俄国”享有与俄罗斯人平

等的权利 。因此,1917 年 9

月举行的突厥斯坦边区第三次

穆斯林代表大会,还宣称要支

持临时政府。

但随着对俄罗斯人的日益

不满,中亚民族主义者终于走

上了建立地方民族政府的道

路。在突厥斯坦区,由于受“双

泛”的影响,他们根本不提阶

级分化和阶级斗争的问题,主

张的是全民族(实际上是中亚

全体穆斯林)的统一,鼓吹建立

代表整个民族的统一机构——

“穆斯林委员会” 。1917 年 4

月 29 日-5 月 6日,四十二个

地方穆斯林委员会的代表在塔

什干举行边区穆斯林首次代表

大会。大会主张建立一个以民

族自治和“沙里亚”(伊斯兰教

法)为基础的突厥斯坦联邦自

治共和国。他们并没有提出脱

离俄罗斯的要求(这次会议的

450 名代表中有 93 名俄罗斯

人)。代表大会最终选举产生了

一个名为“穆斯林中央委员会”

的政治组织,哈萨克人卓卡耶

夫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1917 年夏,从穆斯林委员

会中分裂出一个极端的“宗教

委员会”,它极力主张突厥斯

坦脱离俄国,从而成为“泛突

厥主义国家”的一部分。这反

映出一部分上层极端民族主义

分子的要求。

由于临时政府没有在中亚

实行地方自治或民族自治,致

使突厥斯坦民族主义分子的不

满情绪日强,他们当中相当一

部分人的立场从温和转向激

进、从自治转向独立。1917 年

9 月,一批有影响的穆斯林民

族主义者聚集浩罕,形成了一

个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其首脑

就是卓卡耶夫。

对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

亚的大多数民族主义者和穆斯

林并没有什么感觉,认为那是

俄罗斯人的“内斗”。初期,

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都没有

关注穆斯林。在原突厥斯坦总

督区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中,也

基本上没有穆斯林的代表,更

谈不上他们的权利问题,这导

致 1917 年 11 月底在塔什干召

开的穆斯林第三次代表大会对

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敌视立场。

Page 64: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4

边区各地的民族主义者向浩罕

集结,这里成为中亚民族主义

的大本营。

1917 年 12 月 10 日,浩罕召开

第四次穆斯林非常代表大会,

决定成立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

临时政府,通常称为“浩罕自

治政府”,虽未脱离俄罗斯,

但反对任何俄罗斯人的政党干

涉穆斯林的内部事务。浩罕政

府虽是一个民族自治政权,但

带有较浓的政教合一色彩 。对

于浩罕政府的自治要求,1918

年 2 月初的突厥斯坦边区苏维

埃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布尔

什维克党团提交了“关于突厥

斯坦自治”的决议草案。但是,

这个决议只提到“努力建立边

区无产阶级自治,”并提出要

反对“资产阶级自治”。于是,

布尔什维克党人用阶级话语取

消了民族话语,使得浩罕自治

政府的要求毫无进展。

浩罕政府自知与苏维埃政

权的对立已经不可避免,于是

抓紧拼凑武装力量,并联合其

他反布尔什维克力量。最终,

1918 年 2 月 20 日,苏维埃军

队攻占浩罕,自治政府垮台。

胜利者对“顽抗分子”进行清

洗,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以致

费尔干纳省后来长期成为“巴

斯马奇运动”的根据地 。

在布尔什维克巩固苏维埃

政权的过程中,它逐渐认识到

穆斯林的力量,于是,在消灭

了浩罕政府后,便着手在突厥

斯坦筹划建立自治体制。1918

年 4 月 30 日,突厥斯坦边区苏

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

《突厥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

条例》,建立了属于俄罗斯苏

维埃联邦的、实行自治的突厥

斯坦苏维埃联邦共和国。但这

个自治对当地穆斯林来讲并不

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被选进

这个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最高

权力机关的穆斯林微乎其微 。

另外,自治是区域自治而非民

族自治。

1918 年 6 月,突厥斯坦共

和国建立了统一的共产党组

织,但党员当时基本都是俄罗

斯人。布尔什维克党人日益重

视穆斯林问题,1919 年 3 月,

突厥斯坦共产党代表大会决定

在党委会中设立穆斯林局,负

责制定推行共产党对穆斯林的

政策 。但突厥斯坦党委的政策

遭到了自治共和国政府的抵

制,这一矛盾引起苏俄中亚的

高度重视。1920 年 1 月举行的

突厥斯坦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

会上,民族主义者获得了重要

胜利。当地共产党员占了大会

代表的多数,大会通过决议,

要把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改为

自治的“突厥民族”共和国,

同时突厥斯坦共产党改为“突

厥民族”共产党。此举表明,

不少当地共产党员深受泛突厥

主义的影响,他们要把突厥斯

坦变成俄国境内所有讲突厥语

诸民族的统一体,同时要吸引

境外的突厥民族 。中亚本地党

员的民族主义倾向引起莫斯科

的警觉,突厥斯坦共产党五大

的动向使以伏龙芝为首的突厥

斯坦事务委员会意识到,民族

主义是当地最大的威胁。俄共

布中央在1920年 3月 8日发表

指示,强调突厥斯坦共和国不

是突厥人的自治共和国,而是

“居住在那里的各主要民族:

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和吉尔

吉斯人的自治共和国”。从而

否定了建立讲突厥语民族的统

一体的主张 。

在纠正“大民族主义”和

“地方民族主义”的过程中,

直接隶属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

会与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的

突厥斯坦事务委员会权力也日

益膨胀,俄共布明确拒绝穆斯

林参加该委员会。在一份来自

肃反委员会的报告中,针对穆

斯林党员的指控是:他们企图

僭夺权力,企图用民族主义的

泛伊斯兰主义宣传来取代共产

主义,以及支持巴斯马奇运动。

Page 65: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5

结果,民族主义分子被清除出

党,党委会的穆斯林局也被取

消。经过清洗,党内本地人的

比例明显下降。

苏俄建国初期的内战期

间,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的外

交和军事权力被取消,并通过

突厥斯坦事务委员会和红军第

四军掌控了自治共和国的更多

权力。

3、苏联在中亚的民族划界

随着苏维埃政权赢得内战

的胜利,以及随后在中亚拿下

中亚的希瓦和布哈拉两个汗

国,苏联领导人开始通盘考虑

对中亚的治理,于是民族划界

提上议程。

在民族划界之前,中亚的

情况是:“中亚居民中民族差

异的观念相当淡薄,他们很少

称自己是乌兹别克人、土库曼

人或吉尔吉斯人,总是以穆斯

林自称。尤其是在中亚居民人

数占压倒优势的突厥语诸民

族,由于受泛突厥主义影响较

深,更不愿意把他们划为乌兹

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土

库曼等民族。不仅这些民族旧

的上层人士坚持‘突厥族’的

整体观念,就是在中亚共产党

员中间,这种观念也颇有市

场。” “泛突厥主义者”甚至

不承认塔吉克人讲伊朗语族语

言的权利。

“十月革命之后还出现了

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 1920 年

以苏丹加列夫为首的一批鞑靼

共产党员提出建立一个包括伏

尔加-乌拉尔河和中亚地区的

大突厥国家,而在原沙俄时期

的突厥斯坦总督区则有建立突

厥斯坦的‘突厥民族’的自治

共和国的呼声。在吉尔吉斯(在

当时是指今天哈萨克的误称,

说明当时对中亚所谓的各民族

/部族根本没有清晰认识)和花

剌子模还有建立‘中亚联邦’

的要求。尽管这些要求都遭到

了批驳,但俄共中央还是得认

真面对如何破除拥有 2000 万

人的庞大‘突厥民族’自治共

和国的怪影的工作,其首要任

务就是要对中亚的各‘突厥民

族’进行认真‘识别’。”

“最初列宁建议绘制划分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和土

库曼的突厥斯坦民族志地图,

详细弄清这三部分合并与分开

的条件。这表明,当时苏俄最

高决策关于中亚民族识别、划

分方案是乌兹别克、吉尔吉斯

(即哈萨克)和土库曼三国。但

后来如何出现乌兹别克、吉尔

吉斯(即哈萨克)、土库曼、卡

拉吉尔吉斯(即吉尔吉斯)、塔

吉克 5个民族的识别和划分,

目前尚无权威档案材料。按照

一个德国人的说法:‘1920 年

突厥斯坦前线指挥官伏龙芝向

列宁轻视突厥斯坦分离问题,

列宁指示不作任何行动,紧接

着列宁就这一问题指示成立委

员会,于 1921 年下令划分突厥

斯坦,并编制民族志地图。这

件事交由突厥斯坦省长官署的

秘密工作头领柯恩办理。柯恩

建议把突厥斯坦分成 5个共和

国或自治共和国。莫斯科接受

了这一建议。’这一说法尚待

考证,但大体上可以确定,中

亚 5个民族和 5个自治共和国

的划分方案是在办公室内构思

和最终决定的。”

那么,苏联为什么如此重

视在中亚进行民族的划界呢?

为什么特别要把中亚划分为 5

个民族国家?首先,是为了在

政治上取消伊斯兰教的强大影

响。中亚居民历来不强调民族

差异,而是以穆斯林的统一身

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因此有

必要将“穆斯林整体”划分为

多个民族,有利于苏维埃政权

的分而治之;其次,各民族“分

居”之后,就会逐渐出现文化

上的差异,进而冲击传统的中

亚政治统一性,也就是取消“双

泛”的影响。

Page 66: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6

综上,苏联对“双泛”一

直存有防备之心。这种防备之

心的体现,就是采取了“分而

治之”的策略。当时的中亚资

产阶级们显然看出了这一点,

斯大林的话也反映出来了。斯

大林后来在解释中亚地区的民

族划分是说:“土耳其斯坦(突

厥斯坦)不久前完成的民族的

划界,可算作这样接近群众的

榜样(即,使苏维埃接近群众—

引者)。资产阶级的报纸把这种

划界看作‘布尔什维克的诡

计’。”

泛突厥主义分子对苏联的

这种“诡计”不能说没有认识,

也不能说没有反抗。但他们的

力量显然不足以抗衡强大的苏

联。实现突厥语系各民族的统

一,特别是政治统一,当然需

要一个有能力充当核心的实

体。沙俄统治下的任何一个突

厥语系民族,包括民族意识觉

醒最早的鞑靼在内,由于政治、

经济、人口等种种原因,显然

都担当不起这个重任。当时泛

突厥主义者的目光几乎毫无例

外地转向土耳其人占统治地位

的奥斯曼帝国——突厥语诸民

族中唯一存在的国家实体。沙

俄境内的泛突厥主义分子,如

胡赛因扎德?阿里、优素福?

阿克储拉、阿赫迈德?阿加奥

卢、加斯普林斯基等纷纷去了

土耳其。巴什基尔共和国的创

始人之一、著名的泛突厥主义

者 Zeki Veldi Togan 在政治努

力失败后,曾投奔巴斯马奇运

动,但他在改造巴斯马奇运动

失败后也去了土耳其,后成为

著名的突厥历史研究专家。

对苏俄建国来讲,中亚的

“双泛”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

际上都是一个威胁。从突厥斯

坦自治共和国到中亚的民族划

界,到最后成立五个加盟共和

国,内中其实一直管穿着一条

苏共与“双泛”进行斗争这样

一主条线。对于中亚五个共和

国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统一的

超“国界”的共产党等级制度

实现的,这便是苏联特色的“党

国体制”。

中亚民族划界与民族共和

国的建立一劳永逸地改变了

“双泛”在中亚的发展方向。

作为民族主义的泛突厥主义在

政治上已经彻底失败了,只得

龟缩于文化领域,这是其政治

失败后的不得已选择,况且,

它还不断面临来自苏俄和中亚

本地新民族主义的双重挤压。

中亚新的民族国家的成立,培

养了一批新的民族主义精英,

并成为新的既得利益者。通过

宣布效忠于共产主义,他们就

拥有了一个民族国家。也就是

从封建落后的部落、部族时代

跑步进入到了资产阶级阶段

(因为,根据斯大林的民族概

念,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的产物)。实际上,这是一个先

进入现代性,然后再进入社会

主义的方案。

尽管我们前面更多地强

调,苏联在中亚的民族划分和

民族国家构建,是某种“分而

治之”的实用主义策略,但近

年来的实证研究也已充分证

明,当时的苏联有着关于民族

问题的成熟的政治理念,它的

民族划分并非完全是俄罗斯人

一手主导的“乱弹琴”,而是

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

中亚当地反对泛突厥主义的、

现实主义的民族主义者也积极

地参与了民族划界的过程,这

个过程中充满了斗争与妥协的

变奏;另外,不可否认的是,

苏联也有在中亚地区实现其共

产主义版本的现代化的考虑。

4、当代泛突厥主义:从土耳其

到中亚

土耳其是当代泛突厥主义

的中心。新疆“七五事件”发

生以后,土耳其的态度非常扎

眼,尤其是其总理埃尔多安发

表的激烈言辞更引发中国政府

Page 67: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7

和国民的强烈不满 。土耳其基

于“双泛”立场的言行值得我

们的注意、警惕和分析。

王治来先生指出,在奥斯

曼帝国, 15 世纪上半叶穆拉

德二世时,开始出现所谓突厥

民族意识兴起的迹象。这时奥

斯曼苏丹采用“汗”的称号。

拉施特的《史集》第一卷就在

这时被译成了奥斯曼突厥文。

该书所载传说中的中亚的乌古

思汗,被信以为是奥斯曼皇室

的祖先,同时,研究突厥古文

物的风气流行起来。但由于 16

世纪以后,在伊朗出现一个由

信仰什叶派的操突厥语部族建

立的萨法维王朝,使逊尼派的

奥斯曼帝国与中亚的操突厥语

部族隔断了联系。其对中亚的

影响,要通过或假手于伏尔加

河或克里米亚的鞑靼人。真正

开拓操突厥语各族对古代突厥

史认识的,是近代对突厥历史

文化的研究 。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较早学

习西方的,也应该较早地接触

到了以法国人德经为代表的汉

学家们的著作。德经从中国的

古代历史资料里面读到了有关

突厥的历史记载。19 世纪中期

到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

读到德经等人的作品后,不免

对自身种族的历史发生了浓厚

兴趣,这到后来变成一种民族

主义思潮。在西方近代的语言

学分类中,阿尔泰语系下有突

厥语族,突厥语族包含不同方

言: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

维吾尔语、奥斯曼-土耳语等。

在特定条件下,历史学和语言

学的资料成了民族主义意识的

素材。

司托雷平时期,俄国加紧

镇压泛突厥运动,使得不少的

俄国泛突厥主义者和泛伊斯兰

主义者纷纷逃往土耳其,与青

年土耳其党人密切配合,出版

刊物,大肆鼓吹“双泛”思想。

俄土战争爆发以后,他们更号

召俄国穆斯林与土耳其合作,

对“异教徒”进行“圣战”。

著名的鞑靼民族主义者优素

福?阿克储拉(Yusuf Ak?ura)

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毕业,在

巴黎的学习过程中,他获得了

一般的政治和历史意识 ,他在

其名篇《三种政策》中批判了

奥斯曼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

不切实际,指出,对奥斯曼土

耳其人来说,最实际可行和有

效的是泛突厥主义。

奥斯曼帝国加入“一战”后,

青年土耳其党的决策人恩维尔

等把泛突厥主义作为国策加以

推行,鼓吹建立一个以中亚的

撒马尔罕为首都的“大突厥帝

国”。他们建立秘密机关,建

立以德国人冯?亨蒂希为首的

特务组织,向有关国家进行渗

透。仅在 1915-1916 年就向阿

富汗、俄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派

遣间谍,散发传播“泛伊斯兰

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想的小

册子上万册。他们还在布哈拉

和高加索地区贩运枪支,煽动

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闹事,

这类活动也蔓延到中国 。第一

次世界大战之前,奥斯曼帝国

已经衰朽而濒临灭亡,其个别

领导人在中亚-高加索一带搞

的泛突厥主义活动,并不全是

出于什么政治理想,毋宁说,

更多地是出于政治投机目的 。

苏联崩溃后,中亚地区的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

泛突厥主义似有重返中亚历史

舞台之势 ,而建立一个从博斯

普鲁斯海峡一直延伸到中国的

“突厥语国家联邦”的旧梦在

土耳其又沉渣泛起。土耳其急

于填补中亚的政治真空。美国

支持土耳其扩大对高加索和中

亚以至新疆各突厥语民族的影

响,成为一个“区域领袖”。

厄扎尔和其他土耳其领导人提

出建立讲突厥语的各民族共同

体的设想,并极力发展土耳其

与从“亚德里亚海到中国边界”

的“近邻”的“境外土耳其人”

Page 68: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8

的联系,特别注意与中亚五国

发展关系。

在 90 年代初,土耳其对中

亚国家提供了不少的经济、技

术和文化支持,与中亚国家之

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更加频

繁。土耳其转向中亚的一个重

要原因在于,通过施加其在该

地区的影响来抗衡伊朗和阿拉

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防

止俄国影响的抬头。土耳其也

希望通过此种选择刺激欧洲,

使欧洲意识到土耳其的重要

性,进而吸收其成为欧盟成员

国。不过,土耳其与突厥语各

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很快就受到

了较大抑制,一方面是土耳其

本身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因

为俄罗斯很快又在中亚地区确

立了影响。对土耳其这个资源

贫乏的国家来说,它最希望得

到的还是中亚地区丰富的石

油、天然气资源。2006 年 7 月

2日,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到

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城市杰伊汉

的输油管道正式开通 ,这部分

地是土耳其长期以来利用文化

亲缘关系来扩大其经济和政治

影响力的结果 。

新独立的中亚国家有一种

迫切地“去苏联化”倾向,主

要表现在日益强调突厥语言和

文化,消解俄罗斯语的影响。

也就是说,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

以降,中亚各国从前苏联独立

出来后,面临着新的国家/民族

建设问题。隶属于苏联的时候,

这些中亚国家的本土语(突厥

语)基本上被俄语取代了;独立

后,又需重建民族意识,一个

重要因素就是要恢复本土语

言;但一个世纪的俄罗斯化使

中亚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俄罗

斯民族文化与情感因子,已成

为影响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因

素之一 ,俄语已经普及为大众

语言和官方语言,所以语言本

土化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向土

耳其学习拉丁化或许是一个好

的选择,但这股民族主义热情

很快就退温了,因为,让人们

放弃使用熟练了的俄语,要花

费很高昂的成本。

泛突厥主义在后冷战时代

已很难引起中亚地区各族人民

的共鸣。中亚领导人很快就承

认,突厥语各民族之间只有文

化共性,而不可能建立一个政

治共同体。另外,由于俄罗斯、

伊朗和中国的强烈反对,中亚

的“泛突厥主义”运动一直处

于狂热不减但效果有限的状

态。作为当代“泛突厥主义”

运动策源地的土耳其,其综合

国力有限,其国内的“泛突厥

主义”政治势力也受到多方牵

制,目前,土耳其在中亚的“双

泛”活动,主要是通过居兰运

动 。尤其是俄罗斯逐渐恢复生

气,重新重视其在高加索和中

亚地区的存在,在此情况下,

中亚各突厥语国家纷纷强调要

平衡它们与俄罗斯的关系。

五、反思“泛”政治

1924 年,凯末尔领导下的

土耳其共和国废除了哈里发

制。从此,以哈里发制为框架

的泛伊斯兰主义就失去了它的

主要凭靠。但这并不妨碍阿富

汗尼所提出的那种“伊斯兰民

族”思想继续发展。比如,生

于巴基斯坦的伊克巴尔就继续

提倡穆斯林民族主义的理念:

穆斯林是一个民族,应该有穆

斯林的民族国家 。这种建立伊

斯兰统一体的观念,一方面有

其新颖之处,但也不是完全没

有传统的依据。因为,伊斯兰

教本身就不是一个民族的宗

教,而是一个普世的宗教,穆

斯林都是兄弟、“教胞”,共

同的信仰就是团结的纽带(尽

管有时也因为教派问题而成为

分裂的原因)。如果说穆斯林民

族的观念有什么新颖之处的

话,那可能就在于它模仿了民

族国家的形式,用民族代替了

“乌玛”。实际上,多数宗教

都具有普世性,都有超国家和

超民族的冲动(在中世纪教权

Page 69: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69

当道的时代,也就无所谓超国

家和超民族的问题)。早期皈依

伊斯兰的阿拉伯穆斯林并没有

把自己看成是唯一被真主所选

定的人群,相反,伊斯兰教不

断地扩张,并通过多种手段吸

纳信徒,使穆斯林的人口规模

迅速扩大。

国内学者将哈里发被废之

后的穆斯林联合主张称为“新

泛伊斯兰主义” 。 在这一时

期,建立了“世界穆斯林大会”、

“伊斯兰教大会”、“伊斯兰

世界联盟”以及“伊斯兰会议

组织”,等等,这些团体都是

伊斯兰世界所建立的不同形式

的交流、联系与合作的新平台/

机制。新泛伊斯兰主义并不是

一个统一的社会思潮,只是强

调伊斯兰团结的不同形式的表

达而已。在我看来,强调伊斯

兰团结、穆斯林联合,对于虔

诚的穆斯林来讲是一个合理而

自然的现象,对穆斯林国家来

说也是一个便捷的选择。对他

们而言,穆斯林团结既是理想,

更是手段。尤其应该意识到的

是,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合作仍

然是建立在主权国家的基本规

范之上的。伊斯兰世界的统一,

只是个别宗教和知识界人士的

理想,当然也是原教旨主义的

宗教极端分子的主张。

整体来看,泛伊斯兰主义

既有历史阶段性,又受制于穆

斯林世界的复杂性。历史阶段

性主要是指哈里发框架下的泛

伊斯兰主义在 1924 年之后已

经不复存在;强调穆斯林团结

的所谓“新泛伊斯兰主义”并

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而只是

宗教理想表达的不同形式,是

宗教本身这样一种超民族联系

的正常表现。值得重视的倒是

极端主义的原教旨主义,它号

召以“圣战”的方式来推行其

宗教理想,通过恐怖主义的手

段去实现政治抱负,建立严格

的教权主义国家。对于世界上

的绝大多数穆斯林国家和伊斯

兰信徒来说,这都是不可接受

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恐怖

主义、极端主义是全人类的共

同敌人。因此,重要的是区分

正常的穆斯林情感与极端主义

的诉求,尽管两者并非全无联

系。

后哈里发时代的泛伊斯兰

主义已经“去中心化”和多元

化,包括:伊斯兰国家之间关

系的加强,民间非政府组织的

日趋活跃,对巴以进程等重大

事件的共同关注,伊斯兰极端

主义的全球化,等等。沙特则

依靠石油美元竭力输出瓦哈比

主义,对于原教旨主义在全球

的复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原来主张建立一个“大突

厥民族”的极端泛突厥主义已

经日薄西山,但讲突厥语国家

通过各种公开机制与平台建立

更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已经成

为常态。对于中亚各突厥语国

家(包括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来

说,经过近百年的民族国家建

设,各国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

民族认同。苏联的民族国家建

构已经客观上达到了其效果。

民族国家在事实上的建成,对

于泛突厥主义政治本身就是一

个约束,因为,它现在(被)变

成了一个超政治的诉求。

对中亚及其周边国家而

言,重要的可能还是怎样处置

所谓的“三股势力”,即宗教

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

际恐怖势力。他们以宗教极端

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

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

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

动,破坏社会安定。“双泛”

日益地从常态政治到极端主义

的转变,反过来也说明它的生

存空间正变得日益狭小,对中

亚及其周边的大国而言,当下

紧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在国内和

国际政治的大战略高度上防范

极端主义的被利用。

Page 70: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70

在民族国家的时代,“双

泛”已经成为超国家、超民族

的政治,其极端主义的主张则

具有反政治的品格 。享有主权

的民族国家是对“泛”政治的

强有力约束。在主权国家时代,

“泛”政治主要表现为三个层

次:1、要么通过合法和公开的

国家-政府间关系这样的常态

政治来表达;2、要么就只能龟

缩于文化领域,3、或者以极端

主义表现出来。对于公开与合

法的常态政治,需要在认可的

基础上通过不同渠道积极参

与,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以

致丧失主动性;对于极端主义,

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依法坚决予

以打击。

来源:作者授权新浪历史

刊发,原刊于《大观》,原标

题为《对“双泛”的历史性反

思》,略去注释若干。■

Page 71: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71

她们为什么成为恐怖分子?Hardjelly/译 网易女人博客(2014-3-3)

一个自诩为“emo”的车臣少女正给自己涂抹粉红色的唇彩。在车臣,穿着粉色和黑色衣服、穿科迪斯鞋、

留朋克风发型的人被称为“emo”,他们是当地政府的“眼中钉”。

俄罗斯南部的车臣地区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残酷战争。在此期间,共有约 20 万车臣人丧生。两

次车臣战争期间,Itum-Kale 山区都曾被用作叛军基地。

车臣 serzhen-yurt 村第一学校的体育课上。女学生们一律穿裙子、裹头巾,她们说运动服违反穆斯林着

装规定,女生在男生面前必须穿着得体。

Page 72: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72

车臣 Serzhen-Yurt 村,一个女孩子正在一个地下修道院里 《古兰经》。在遭到前苏联共产主义政府长

达几十年的宗教镇压后,如今新一代的车臣青年正投入伊斯兰教的怀抱。

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一位 25 岁的年轻妈妈 Elina Aleroyeva 和她的孩子坐在家中。Aleroyeva 说,2011

年 5 月 9日,她的丈夫因“武装分子”的罪名被联邦安全部队绑架。这种“被失踪”在两次车臣战争期

间曾被滥用,现在这种事儿仍继续发生。这促成了举世闻名的“黑寡妇”。她们大多是在车臣战争中被俄

联邦军队击毙的车臣非法武装组织成员的遗孀或者姐妹,由于平常总是蒙着黑色头巾、身着黑色长袍,心

怀黑色的仇恨,动辄带来黑色的死亡,所以被称为“黑寡妇”。

Page 73: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73

在Urus-Martan 镇,16岁的 Layusa Ibragimova 在家中做头发和指甲,为婚礼做准备。Ibragimova

的父亲包办了她和 19岁的 Ibragim Isaev 的婚姻。这对新人在结婚前仅仅说过两次话。虽然在车臣地区

领导人——卡德罗夫的铁腕统治下,抢婚被认定为非法行为,并追究抢婚者的责任,但抢婚仍然时有发生。

新郎和他的朋友在她放学后绑架了她,把她放进车里然后开走。新娘的父母并不同意这门亲事,最终以归

还新娘告终。然而就在当天,双方的父母碰面并达成共识:这个婚礼仍然奏效。于是一周后,她再次出嫁。

在家里背完誓言后即被一群她不认识的新郎的朋友们接走。她的老师说:“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学校里

最受欢迎的一个。她不能完成学业真是太糟糕了。”

新闻中出现了“女性”两个字,让很多人吃惊,建国以来实属罕见,何况是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昨天傍晚,一位好友微信里问我:“女人在恐怖组织里是如何被洗脑被驯服被操控的?有研究么?

人们一般会对女性放松警惕的。”

我凭记忆快速回答:性爱,孩子。

她让我写写,我说,以前写了几次与两性沾边的话题,粉丝刷刷掉,不写。

下班回家再想了想,这是很严肃的话题。如果掉粉,也认了。

Page 74: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74

她说的一点很对,人们会对女性放松警惕。20 多年来的实例研究也表明,女恐怖分子带来的平

均伤亡率,要远远高于男性,大概多出 50%。

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阿娜特,是研究女性恐怖分子的专家。她曾花 15 年时间,跟以色列

监狱内的巴勒斯坦女恐怖分子一对一访谈。

她的研究结果可简单概述为:女性成为恐怖分子,跟穆斯林社会严苛的传统文化有关。恐怖组织

利用女性成为袭击者,因为在严酷的教条下,女性是比较不容易引起怀疑的人肉炸弹选择。

一个愿打,还要一个愿挨,还关系到命呢。这些女性,为什么愿意给恐怖组织卖命?答案是性。

阿娜特说,在访谈中,那些女性恐怖分子承认:性欲带来的罪恶感,以及对天堂中梦幻性爱的憧

憬,是她们走上恐怖道路的诱因。

掌控这些女恐怖分子命运的男恐怖分子,常常用性虐待作为控制工具,然后借此羞辱和恐吓她们。

因为在教条中,如果她们不是跟合法丈夫发生关系,便不再纯洁、肮脏不堪。另一方面,他们向她们

描绘,成为人肉炸弹成功实施袭击后,便可进入天堂洗脱这些污秽,以此鼓动袭击。

这种让女性陷入绝望和纠结的控制、洗脑手段,只是其一。阿娜特另一结论是,巴勒斯坦地区贫

困和其他让人绝望的因素,让恐怖组织嘴中的“天堂之旅”宣传也极具诱惑,招募了很多女性,对她

们而言,这是脱离现实苦难之路。

阿娜特得到了对方吐露心扉的机会。同为女性研究者,俄罗斯车臣地区的人权活动家赫达·萨拉

托瓦就没那么幸运。

在高加索山区(车臣人祖居地),爱和性是禁忌话题,就算最亲密的女性朋友之间聊起,也是非

常耻辱的事。在当地穆斯林文化中,女性被认为应该死死克制自己的欲望,并把遇到的挫折当成机密。

赫达曾访谈过不少车臣女性,想探寻她们为什么会成为极端分子,“她们只说家里遭遇的常规问题,

绝对不谈两性关系——她们担忧被当众凌辱”。而在车臣地区,那些丈夫入狱、失踪或死亡的“寡妇”,

在当地族群处于被排斥的“放逐”地位。

目前有记录的车臣“黑寡妇”第一次实施恐怖袭击,是 2000 年 6 月 6 日,芭拉伊娃开着一辆装

满炸药的货车,冲入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车臣的一幢大楼完成自杀式袭击,造成俄军方 3死 5 伤。从那

时起至 2013 年 8 月,46 名女性在俄罗斯一共实施了 26 次自杀式袭击(部分袭击由多人完成),她

们多来自车臣和俄达吉斯坦共和国。

Page 75: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75

“黑寡妇”的出现,跟俄罗斯上世纪 90 年代两次车臣战争密切相关(1994 年 12 月 11 日-1996

年 8 月 31 日;1999 年 8 月 7 日-2000 年 2 月 28 日)。“黑寡妇”这个名字,本身也形象描绘出她们

的特征: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孩子等亲人。

绝大多数对车臣女性自杀式袭击者的研究表明,她们,几乎 100%,有极其严重的精神创伤,有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人格分裂现象,然后加入了极端组织。

在当地教条文化、战争后遗症双重压迫下,她们无处安放自己的悲痛。一旦极端组织给她们一些

“尊重”与“念想”,就成了她们“最好的解脱”。心理学家安妮和卡哈巴塔 2006 年的联合研究表

明,接受调查的车臣女性自杀式袭击者,没有一例是通过强迫、毒品等强力手段而受到控制的,

以上算是综览,会有例外。比如,去年 10 月 21 日在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制造公交车自杀式袭击

的,是 30 岁的女性奈达。她在莫斯科生活和读书多年,有不错的工作,收支在莫斯科生活不算贫困

至少能相抵,但可能患有罕见的骨骼病。她有老公,名叫德米特里,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武装人员,

擅长制造炸弹(去年 11 月被达吉斯坦警方击毙)。

俄官方说,德米特里与奈达网恋认识,他在奈达读大学期间把她“策反”。由于两人都已经死亡,

高学历的奈达为何甘于把命交给网上认识的极端主义丈夫,仍是谜团。

尽管致力于研究女性恐怖主义者的反恐专家在很多方面有分歧,但他们至少有一个共识:男人来

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千万别用男性恐怖分子的研究视角和结果,来套女性恐怖分子,两者几乎完

全不同,她们的动机往往跟政治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史记载的第二起“黑寡妇”自杀式袭击,是 2001 年 11 月 29 日,年仅 18 岁的埃尔萨带着手雷

闯入俄军在车臣的一处指挥部。她大声喝问指挥官盖达尔:“你认识我吗?”盖达尔回应:“我没空

跟你说话。”然后,手榴弹响了……

埃尔萨的头部瞬间被炸飞几米远,穿着防弹衣的指挥官重伤,数天后死亡。埃尔萨这次自杀式袭

击,按照她的说法,她只是要一命还一命,让打死她丈夫的盖达尔偿命。

俄军指挥部如此容易进入?开头不说了么,女性被加强警惕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2001 年时,

女性恐怖分子不如今天普遍。

Page 76: 季风书讯no 345

声音

76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卢维尔分校的反恐专家布鲁姆教授,对了,也是一位女性,研究女性恐怖袭击

多年。她说,恐怖组织和极端组织喜欢招募一些女性,一方面是因为她们更容易吸引媒体关注,从而

达到恐怖袭击所要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他们把她们当镜子,告诉那些犹豫不决的男人“你们别连女的

都不如”。

还有反恐专家认为,一些男性恐怖分子,试图通过女性恐怖分子,来实现恐怖“传宗接代”。

布鲁姆总结出女性成为恐怖分子尤其是人弹的“5R 理论”:复仇(Revenge,比如“黑寡妇”|),

拯救(Redemption,比如在严苛教条下陷入内心自责那种女性),关系(Relationship),尊重(Respect)

和强暴(Rape)。

布鲁姆提醒,要特别重视“关系”——这是一个正常女性成为受操控的恐怖分子重要转折点,一

定有一个极端分子、恐怖分子把她摆平了,这也是她不惜送命的重要原因。

换一个角度看,梳理各种造就女性恐怖分子的原因,若能再辅以堵和疏的方式,正是我们减少、

化解女性恐怖分子之道。■

Page 77: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77

评论

施京吾:爱国主义新说

施京吾 《读书》(2014 年第二期)

说实话,我是有点家国情怀的。这种情感得自于我对这块土

地的直接感受:巍峨壮丽,幅员辽阔。在古代长城的尽头,遥望

过祁连山的挺拔,那雪白的山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无比壮

美;在腾格里沙漠,一边是延绵无际无垠黄沙,一边是黄河大拐

弯,简直令人感到波澜壮阔。我看过黄山的云山雾海,泰山的雄

伟宏阔,此外——还有我没去过但听说过的,漓江的秀美、九寨

沟的五彩斑斓……

凡此经验种种,我实在找不到不热爱、不赞美这方水土的理由——不需要任何人、任何教科书大

义凛然地把我教育成为一名爱国主义者,我自动地热爱我们这个民族的山川河流。

不过,此种“爱法”具有强烈自然主义色彩,还有些许审美特征,它诗情画意,却完全不具有理

论特性,不能因此成为爱国主义理论的归依。

爱国主义理论是一种政治理论。国家不仅包括自然的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它还具有政治属性

——在政治学意义上,“国家”还凝聚着一种特别的诱惑力,特别令某些人感到神武威猛、心醉神迷:

权力。一旦涉及权力,“国家”的面目顿时变得有些可憎起来,作为历史学者,我对爱国主义口号下

的各种苦难更是屡见不鲜。此种情形下,提及“爱国主义”不能不小心翼翼。

但不论对爱国主义持何种态度,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却面临着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到目前为

止,我们还不得不属于一个国家,换言之,不论自己归属哪国人、哪个民族,我们不得不接受某一统

治、治理集团的管辖。因此,即便在现代国家,对公民政治忠诚的考量,依然是现代政治学关注的重

要内容之一。

就一般意义而言,爱国主义和自由主义属于两种不同价值观,爱国主义强调付出,自由主义则强

调对个体权利的维护。由于国家的权力属性、对个人奉献的要求,使得公众在让渡自己权利的时候,

往往采取观望姿态:奉献自己的利益并非不可以,但我们为谁而奉献?谁将在我们的奉献中获得利

益?如果这个答案仅仅是“国家”,而将“人民”的概念抽象化、形而上学化,那么,国家又为何需

Page 78: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78

要收获这种利益,它的最终受益者究竟是谁?国家不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而是由许多具体的人组织而

成,必然有利益的最终获得者。抽象的国家和抽象的国家利益从来都不存在。

如何调节权力与情感、理性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国家不仅在自然面貌、风俗人情、历史文化上可

爱,同时还使得国家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值得人们尊敬呢?为了消解对国家的政治忠诚与个人自由之

间的紧张关系,德国政治学者扬-维尔纳·米勒为我们总结了一套款式相当新颖的爱国方式:宪政爱

国主义。这是一套区别于自由民族主义、传统的共和爱国主义以及世界主义的新理论。

米勒告诉我们,宪政爱国主义发端于战后分裂的德国,是“民族认同”的替代品,是“作为一种

归宿形式严重分化的战后社会被推崇起来的”,宪政爱国主义追求一种普世性道德,是一种后民族国

家的、普世主义的民主政治忠诚形式。

宪政爱国主义有几个主要过程。它之所以发端于德国分裂后的西德,源于“二战”失败纳粹德国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所犯下的残酷罪行被揭露出来之后——在一个犯下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罪行的德国,

是否存在一种集体罪过?德国之所以走向疯狂,德意志的“民族意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德国

思想界对“德国”进行重新审视的时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已不能够成为维系德国公民情感的纽带,

传统的自由民族主义在德国势必成为一种历史。在这样一个背负着沉重历史罪责感的国家里,如何实

现公民的政治忠诚?雅斯贝尔斯认为,如果德国人需要承担历史责任,那么就必须具有一种“集体责

任”,必须要有一个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和真正的社会整合。德国人必须直面过去。

一九七九年西德建国三十周年,政治学家多

尔夫·施特恩贝格尔明确阐述了宪政爱国主义的

观念,他将此描述为一种国民理性:能够使国民

认同民主国家,并且保卫她免受敌人侵害。其主

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政治稳定和实现和平。随

后,德国著名思想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对此再度

进行了概括,认为宪政爱国主义是对一套政治原

则的有意识的认定。与施特恩贝格尔在重心上有

所区别的是,哈贝马斯关注的重心在公共领域,

施特恩贝格尔则着意于保卫民主制度。

究竟什么是宪政爱国主义?

本书作者给出的回答是,宪政爱国主义本身并不是一套正义理论:它是一种可被称为规范性依赖

的概念,它依赖一个更宽泛的正义理论来获取实体性的规范内容。在广义上是指部分公民对维护某种

于尔根·哈贝马斯

Page 79: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79

政治安排抱有持久的忠诚,其关键是“对于民主政治秩序的构想、证明和维护相关的一系列挑战做出

回应的一部分”。宪政爱国主义的忠诚对象是“关于普世性规范与宪政文化”,通过对国家确定的价

值形态的维护,以达到“爱国主义”的目的。

宪政是倡议宪政爱国主义首先要具备的政治资源,或者也可以视为实现

“爱国主义”的一个前提。在具体的操作中,首先面临的是对“宪法”的维

护问题。对于宪法的守护者问题,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纳粹思想家卡尔·施

米特提出的“强人总统”,但结果恰恰相反,希特勒正是当时的总统兴登堡

任命的总理,纳粹党上台后葬送了魏玛宪法。因此,由“总统捍卫宪法”的

政治构想已经遭到显而易见的失败。

既然总统不能作为宪法的守护人,那就必须寻求另外的守护方式,以确保宪法不受权力的侵犯。

一九五八年西德经历了著名的“吕特判决”,宪法法院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判决,宪法法院

作为“保卫民主不受侵犯的主要角色出现了”,发展成最受尊重的公共机构。宪法法院获得的重要地

位,解决了德国长期争论不休的“宪法守护者到底是谁”的问题。

宪政爱国主义理论提出之后,也有不少反对意见,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国家民族主义”的

一个变种,其原因在于,尽管“宪政”优先,但它并不排斥爱国主义与生俱来的动员力量,因此有着

“走向非自由主义”的天然倾向,反而自觉漠视普世的民主规范和价值。

米勒指出,“宪政爱国主义并不主要与国家相关,而是与政治原则息息相

关”。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把“国家”概念放在首位,而是把“之所以成为这

样一个国家”的原则放在首位,这个原则就是宪政原则。只有在宪政国家中,

“爱国主义”才有意义,这样,国家的位格实际是低于价值形态、低于宪政制

度的:“宪政爱国主义并不会导致国家角色的死亡,它只是将其降格为配角。”

由于宪政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宪政爱国主义与传统爱国主义产生

了一个重要区别:宪政爱国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反思性和批判性的特征。这种反思和批判构成了特定

的“宪政文化”。基于这样的“文化基础”,它的共同体成员共同享有“符号象征、典礼和仪式,以

及受人尊敬的机构”。

对于一个身处现代的欧洲,宪政爱国主义还可以解决欧洲移民的国家认同问题。传统的自由民族

主义涉及文化认同,由于移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不能总是适应,移民总有一种异族意识难以得到改

变,犹太人在欧洲的遭遇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个传统自由民族主义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则由宪

卡尔·施米特

扬-维尔纳·米勒

Page 80: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0

政爱国主义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因为它所提倡的“普世源”机制,对历史、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也将使欧洲间不同的政治体更加开放。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苏东事件爆发、德国统一之后,欧洲国家间的同质化倾向愈加明显,一体化

进程明显加快,宪政治理成为欧洲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治理方式,因而,欧洲的政治学者们将“宪

政爱国主义”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全欧洲。而且,欧洲的发展也确实出现了联合倾向,从欧共体变更

为欧盟,欧洲议会的作用也愈加突出,欧洲货币的逐步统一,甚至还于二零零九年签订《里斯本条约》,

并首次选举比利时首相范龙佩为“欧洲总统”(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传统的自由民族主义的适用

性越来越狭窄,基于民族主义的“欧洲争霸”有走向终点的希望,这对于人类的和平事业不啻是一个

利好消息。

“宪政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探索、一种对现代国家政治忠诚的研究,不意味着它立刻具有了

不容置疑的适用性,但探索本身的意义却是人类思想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以任何借口来禁锢思想,

都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

我并非一个痴迷的爱国主义者,对一切权力和一切掌权者,一切盗用“国家”名义兜售私货的人,

都怀有天然的疑虑感。但我对这块土地的深切热爱,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意识,使我无法决绝地

拒绝对这个国家的所有情感,也许,宪政爱国主义为我或者持有同类情感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

途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宪政爱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历史演变,一窥西方政治思想史的

发展路径——一个始终思想着的国家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德国在此方面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训。

(《宪政爱国主义》,〔德〕扬-维尔纳·米勒著,邓晓菁译,商务印书馆二零一二年十一月第

一版)■

Page 81: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1

王晓渔:“狮子要吞噬多少只夜莺,才能学会歌唱”王晓渔 《读书》(2014-2-28)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这句印在中文版《一九八四》封面上的话,很

好地说明了奥威尔的力量所在。读过《一九八四》的人们,都会惊叹于其中精确的预言,也会产生好

奇:奥威尔为什么具有预言能力?

这个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答案。虽然很多知识分子在一九五六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之后才重新认识苏联,但在此之前,外界对苏联的现实情况并非全然无知。在中国,

一九二五年徐志摩取道苏联去欧洲,在莫斯科短暂停留了三天后,感慨:“他们相信

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

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欧游漫录》)

在欧洲,一九三六年纪德前往苏联,启程之前他曾把那里视为即将实现乌托邦理

想的地方,亲临实地之后,他意识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分歧。(《从苏联归来》)

不过,徐志摩和纪德的观点在当时属于少数,即使在访苏的知识分子中,他们的

观点也不属于多数。知识分子为了捍卫自己的观念,常常不惜削足适履,不管现

实如何都要努力把它装进观念的靴子。

在访苏见闻的最后,纪德对苏联依然抱有一些希望:“苏联刚刚对西班牙作

的援助让我们看到它仍能做到怎样可喜的改进。”然而,正是苏联对西班牙的介

入,让奥威尔理解了何谓极权主义。一九三六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奥威尔为了

反对佛朗哥,参加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简称“马统工党”)属下的民兵组织,

但马统工党却被视为托派,遭到清洗,奥威尔死里逃生。这让他意识到,不仅要

反对佛朗哥和法西斯主义,更要反思极权主义。奥威尔这样说:“我在一九三六

年以后写的每一篇严肃的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和拥护民主社会主

义的。”(《我为什么要写作》)

“奥威尔从来没有受到过压迫,他为什么能够写出压迫?”美国记者艾玛·拉金

给出一种不同解释,她认为,奥威尔的帝国警察生涯,使得他具有书写压迫的能力。

艾玛·拉金在亚洲出生和长大,后来在伦敦学习缅甸语,从二十世纪

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缅甸,写下这本《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奥威尔在英国殖民地缅甸做过五年帝国警察,那

时他二十岁上下,正处于思想生成的关键时期。后来,奥威尔写出小

说《缅甸岁月》,但是他在缅甸的经历常常被忽略,毕竟这里没有发

生西班牙内战那样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Page 82: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2

读到这本书之前,在我这里,缅甸仅仅是一个符号,是媒体上出现的新闻事件中的地名,是旅行

社路线图上的一个目的地,甚至它的封闭本身也似乎是一个观赏点。我对缅甸的了解仅限于昂山素季、

军政府以及“二战”期间深入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诗人穆旦、杜运燮和历史学者黄仁宇都曾是远征军

成员,写过关于缅甸的诗文。

黄仁宇在回忆录《黄河青山》中记下的一个细节让人难忘,他在孟拱河谷看

到一具日兵尸体,死者身边有一张地图和一本英日字典,两件物品都湿了,放在

矮树丛中晾干。这时,黄仁宇没有抒发对敌人的仇恨,却发现自己与死者有许多

共通点,“属于同样的年龄层,有类似的教育背景”。他这样写道:“种种事由

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他出生于黄海的另一边。否则他将和我们在一起,穿我们的

制服,吃我们配给的食物。在孟拱河谷这个清爽的四月清晨,蝴蝶翩翩飞舞,蚱

蜢四处跳跃,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香味。而这名上尉的双语字典被放在矮树丛上,

兀自滴着水。”这段描写与奥威尔在《西班牙战争回顾》里的一个细节有异曲同工

之处。一天清晨,奥威尔去狙击法西斯分子,潜到距离对方战壕一百码处,可是一

直没有等到敌人出现。突然,属于自己一方的飞机飞来,对面有一个人跳出战壕,

半裸着身子,一边跑,一边提着裤子。这时,奥威尔没有开枪,而是产生了困惑:

“我到这里来是打‘法西斯分子’,但是提着裤子的一个人不是一个‘法西斯分子’,

他显然是个同你自己一样的人,你不想开枪打他。”

在《一九八四》的大洋国里,黄仁宇和奥威尔的观点会被视为需要严加批判的“温情主义”。大

洋国得以保持稳定的一个秘诀,就是不断制造外部和内部的敌人,以让民众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所

以,大洋国需要不断在人类之中做出敌我区分,哪怕没有敌人,也要虚构一个敌人——这与把敌人也

视为人类的思维截然不同。

通过翻译这本书以及阅读相关资料,缅甸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从朦胧变得清晰,也让我意识到奥

威尔和缅甸的关系如此密切。奥威尔的父亲是英国驻印度的职员,他本人出生于印度,母亲的家族则

在缅甸定居了数代。艾玛·拉金重访了奥威尔生活过的地方,曼德勒、眉苗、渺弥亚、端迪、仰光、

锡里安、永盛、毛淡棉、杰沙……她不仅复原了奥威尔在缅甸的所作所为,更写出了奥威尔对今日缅

甸的精神影响,还试图回答一个问题:缅甸这么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缅甸国土面积大约是昔日的宗

主国、今天的英国的三倍),为何会变成不毛之地?

二十世纪缅甸的历史可以简略分为三个时期:一个是英国殖民时期,一个是从英国获得独立时期,

一个是军政府时期。书中讲到,在缅甸有一种说法,“奥威尔不仅写了一部关于这个国家的小说,而

是写了三部:由《缅甸岁月》、《动物农庄》和《一九八四》组成的三部曲”。《缅甸岁月》记录了

Page 83: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3

英国殖民时期的缅甸;《动物农庄》讲述了一群猪推翻人类农场主又成为新农场主的故事,这与缅甸

从英国独立不久又被军政府掌控有相似之处;《一九八四》里的“反面乌托邦”则是军政府治下的场

景。

中间的转型时期非常短暂,英国殖民时期和军政府时期分别占到了二十世纪

缅甸将近一半的时间。对于一名外国作者,如何处理殖民时期的历史,是一个不

小的难题。如果有一些称赞,那很容易被指控站到了殖民者的立场上。即使对英

国殖民行为多有批评的奥威尔,也被一些缅甸读者视为殖民者。艾玛·拉金在曼

德勒组织了民间的奥威尔读书会,其中一名作家以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

为理论依据,认为奥威尔陷入“东方主义”的叙述,例证是《缅甸岁月》只有主

人和奴仆,白人总是主人。另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赞同这个观点,认为“奥威

尔坚持英国道路是唯一的道路”。艾玛·拉金试图为奥威尔做出辩护,指出奥威

尔只是在小说中描述当时存在的景象,并不等于他对此认同。

英国殖民时期的历史,有颇多可以检讨之处,艾玛·拉金没有回避其中的问题。当时缅甸犯罪率

居高不下,她不赞同把这归咎于缅甸民众的道德感低下,而是借一名警官的报告指出,殖民者应该反

思用英国教育体系代替缅甸僧侣学校的做法。但左右为难的是,批评殖民者又很容易与军政府的观点

殊途同归。在军政府的宣传里,殖民时期丧失主权,军政府维护国家独立,所以为了国家独立,忍受

军政府的高压就成了应尽的义务。反殖民,成为军政府自我合法化的重要理论基点。在缅甸,有一些

民众怀念殖民时期,以此表达对军政府的不满。不仅有着英国血统的桃乐茜、碧翠丝们怀念当年的流

金岁月,一名历史学者也认为英国带来了民主,但被缅甸人当作了替罪羊。在奥威尔读书会里,有一

名生于殖民时期的退休教师,认为那时生活得很安宁,并对当年在教会学校接受的教育很有好感。

艾玛·拉金没有在两者之中选择哪一方,她对军政府有直接的批评,但这不意味着她要站到殖民

者的立场上。她注意到,殖民者和军政府有着许多暗通款曲之处,英国对于缅甸民众的监管、对于自

然资源的掠夺、对于民众的强制劳动,这些殖民者的遗产都被军政府继承。殖民者强调对民众的监管,

为有犯罪前科者设立档案,军政府对民众的控制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息员和军情人员无孔不入;殖民

者从缅甸那里获得大量自然资源,军政府则将一度是亚洲米仓的缅甸变成了不毛之地;军政府强制民

众提供“志愿劳动”,为了证明这种行为的合法性,甚至引用两份英国殖民时期的法律。

军政府一方面在宣传中否定殖民时期,一方面却又“取其糟粕、弃其精华”地继承了殖民遗产。

艾玛·拉金对两者均有批评,但这不等于相对主义,她对军政府的批评更为严厉,这也符合亲历过两

个时代的缅甸民众的感受。一名年长的缅甸朋友告诉她:“英国人可能吸干了我们的血,但是这些缅

甸将军榨干了我们的骨头。”

Page 84: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4

在整本书中,艾玛·拉金的叙述都保持了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她甚至对奥威尔也没有全然地持

辩护态度,她钩沉了奥威尔做过的不那么光彩的事情。奥威尔曾经因为一名男孩不小心撞到他,用手

杖敲打那名男孩。她也提及缅甸民众对外部世界过于美好的想象,比如一名书商认为她所在的国家“图

书和报纸从不撒谎”,对此她不敢苟同。

这种平衡的描述,不等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逻辑,因为每个时期、每个国家都存在问题,断

定所有时期、所有国家的问题是一样的。如果是那样,恰恰又陷入军政府的逻辑框架。艾玛·拉金有

着自己的价值立场,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她没有从奥威尔敲打儿童,上升到奥威

尔是虚伪的,再上升到奥威尔的作品是没有价值的。她也没有因为自己国家的媒体存在问题,认为缅

甸的新闻审查是可以理解的。

这本书精细地勾画出缅甸民众的精神创伤。他们在谈话的时候总是欲言又止,即使在私人聚会中

也更愿意“通过批评不断涨价的龙虾和晚点的火车来间接地批评政府”,不愿意直接谈论政治议题。

人们因为无处不在的监控怀疑所有人,甚至把“左腕戴表,右手吸烟”视为军情人员的标志,而这恰

恰把监控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等于在内心装上了窃听器。一名学者期待着变化,乘夜车时也一夜无眠,

整个旅程中把包放在腿上,时刻准备着可能发生的巨变。在殖民时期生活过的桃乐茜,仿佛幽灵,沉

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之中。一名缅甸妇女,像卡尔维诺小说里的马科瓦尔多,喜欢逛超市但从

不在此购物,象征性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并且把这视为缅甸进步的标志。

这些精神创伤是对缅甸最深的伤害,只有关注到这一层面,才更接近奥威尔的观察力。所以,有

缅甸读者,并不认为奥威尔具有预言能力是因为他在缅甸生活过,而是认为这得益于他的想象,能够

想象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情。那么多英国人去过缅甸,却只出现一位奥威尔,仅仅经历是不够的,更

需要想象,这种想象包含一种虽未经历却感同身受的能力。

2007 年缅甸反军政府示威,在首都仰光的反对者持横额:“反暴力:全国性的运动”

Page 85: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5

虽然犬儒成为常态,但这本书更愿意呈现缅甸民众对于价值的坚持。一名年轻的导游把向外部传

递信息视为自己的责任。两名未能毕业的大学生,哪怕冒着难以求职的风险,也不愿意加入政府控制

的社会组织。监狱中的囚徒,也在平和地坚持着自己的反对,监狱中甚至存在一个地下图书馆,囚徒

偷偷将书和杂志带进监狱,掩埋起来,供狱友们借阅。

艾玛·拉金讲述了一段美妙得仿佛虚构的经历。一九九五年,她第一次来到缅甸,沿着曼德勒一

条繁忙的街道行走时,一名缅甸男子旋转着黑色雨伞,大踏步地向她走来,灿烂地笑着,对她说:“请

将我们对民主的渴求,告诉全世界——人民已经受够了。”然后他转身,轻快地离开。这段描述如此

有画面感,以至于每隔一段时间,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个场景。

2007 年缅甸反军政府示威,僧侣著红袍手执佛教旗游行

这本书出版于二零零四年,直至二零一一年一月作者撰写新版后记时,依然感慨“缅甸出现很多

变化,但更多的是原封不动”。我读过关于缅甸转型的资料,对其中的一波三折无限感慨,也很难对

缅甸的未来抱有乐观看法。让人绝望的现实,更让人绝望的未来,这是书中众多人物的共同感受。然

而,就在二零一一年至今的时间里,缅甸正在开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变革过程,哪怕是那位彻夜不

眠枕戈待旦的学者,恐怕也不会预料到这种情况。二零一一年,吴登盛担任缅甸总统,恢复文官政府,

丹瑞宣布退位,解散军人政府暨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随后,政治进程如冰消雪融。缅甸政府

释放政治犯,废除出版物审查制度,吴登盛多次会晤昂山素季,甚至不反对民众投票选择她担任总统。

昂山素季所属的全国民主联盟,也重新注册为合法政党。吴登盛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再也不害

怕面对媒体了”。

Page 86: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6

就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缅甸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我在中国媒体

(《南都周刊》二零一三年三月四日)读到书中出现过的那名喜剧明星

札格纳的近况,又是一段曲折的故事。二零零六年九月,札格纳因为批

评时政,被禁止从事公开表演或任何娱乐工作。二零零八年十一月,札

格纳因为批评军政府应对纳尔吉斯飓风不力,被判处监禁三十五年。审

讯过程中出现一个插曲,法官询问 E-mail,札格纳告知自己的 gmail 信

箱,法官非常生气,表示自己询问的是 E-mail,不是 gmail,认为札格

纳藐视法庭,加了三年刑期。这个插曲过于荒诞,以至于我有些怀疑是

否出自札格纳的玩笑,但这种荒诞在缅甸曾经是一种常态。二零一一年

十月,札格纳获释,随后先后会晤了英国外交部长和美国国务卿,缅甸

总统办公室工作人员也会约他喝茶聊天。

艾玛·拉金表示,如果要再写一本关于缅甸的书,愿意写的是那么一个时代:“人们发出自己的

声音,不再抱有恐惧,担心受到惩罚,那是让人振奋的时代,当前的事件和缅甸的历史可以被公开记

录和公开辩论。”虽然缅甸的变革正在进行之中,未来如何发展,有待时间来证明,但这么一个时代

正在走来。

书中讲述了一个缅甸版“龙的传说”:有一条恶龙,每年要求村庄献祭一个童女,每年这个村庄

都会有一名少年英雄翻山越岭,去与龙搏斗,但无人生还。又一名英雄出发时,有人悄悄尾随。龙穴

铺满金银财宝,英雄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艳羡地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

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这个传说曾经在缅甸历史中应验,但今天的缅甸,正试图走出传说讲述的

宿命。

在翻译过程中,在网上读到一句话:“狮子究竟要吞噬多少只夜莺,才能学会歌唱。”或许,狮

子永远无法学会歌唱,但是夜莺不必因此放弃歌唱的权利。■

缅甸喜剧演员札格纳

(Zarganar)

Page 87: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7

正常的纳粹

【荷】伊恩·布鲁玛/文 盛韵/译 东方早报·上海

书评(2014-03-16)

对于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视剧来说,《代际战争》

(Generation War)是个奇怪的标题。此剧先在德国电视

台分三集播出,最近在美国播出时改成了上下集的影片。

年轻的德国人不应承担他们祖父母辈的愧疚重负,这

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天的德国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尽

管她带着二十世纪历史的深深异常。

对于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视剧来说,《代际战争》(Generation War)是个奇怪的标题。此剧

先在德国电视台分三集播出,最近在美国播出时改成了上下集的影片。德剧原名《我们的母亲,我们

的父亲》更能唤起共鸣,尤其是对德国观众。但实际上,即便原名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导演菲利普·

卡德尔巴赫(Philipp Kadelbach)是个七○后,他用的演员就更年轻了。也许应该叫《我们的爷爷

和奶奶》更合适,就是听上去有点太煽情了,毕竟这是一部着力描述人们如何被一场野蛮战争吞噬的

正剧。不过该剧的刻画方式在非德国观众中引起了相当的争议。

该剧的主角是五个受过教育的柏林年轻人,没有一个是实打实的纳粹。他们都喜欢摇摆乐(第三

帝国时期属于堕落音乐而被禁止)。其中一个小裁缝叫维克多,一头浓密的黑发,简直是从漫画里走

出来的犹太人典型。还有两兄弟威廉和弗里德海尔姆,他们 1941 年加入了国防军,正好碰上进攻苏

联。威廉敏捷而阳刚,是块好军官的材料;弗里德海尔姆则正相反,书生气、敏感、充满了对战争的

厌恶。威廉的心上人夏洛特自豪地去东线当了军队护士。还有一个姑娘格蕾塔,她爱上了维克多,但

又渴望成为玛琳·黛德丽那样的名歌手。她和一个盖世太保军官有染,希望能救维克多一命,同时帮

助自己在第三帝国发展演艺事业。

我们看到了这五个年轻人所有的冒险,剧情完全是按肥皂剧风格展开的,常常有匪夷所思的巧合。

我们看到了战地医院中的恐怖场景,伤员们痛苦地嘶吼,当地(俄罗斯)护士们被当成奴隶般对待。

我们看到乌克兰暴徒在德国人的监督下殴打犹太人,把他们赶出犹太隔离区的房子。我们还看到德国

士兵射杀或吊死无辜的市民。我们看到维克多从开往奥斯维辛的火车上逃脱了。我们看到波兰叛徒和

波兰游击队员,他们有些人既反犹也反德。我们瞥见醉醺醺的苏联士兵强奸了德国护士夏洛特。最后,

Page 88: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8

我们看到一个嚼着雪茄的美国军官在战后柏林让前盖世太保军官(也就是与格蕾塔有染的那位)继续

为盟军工作(负责处决格蕾塔),好像什么也没改变似的。

《代际战争》又名《我们的父辈》,图为影片的德国主人公。

上百万的德国和奥地利观众认为该剧棒极了。那么为何有那么多人大惊小怪,特别是在波兰,谴

责该剧导演“篡改历史”?美国评论人比如《纽约时报》的斯考特(A. O. Scott)也批评此片制造

了错误的道德等价,好像德国士兵和护士受的苦也等同于波兰或苏联敌人受的苦似的。这样看的话,

《代际战争》似乎暗示了在任一方都有反犹的坏蛋,不管是在德国,还是在波兰或者乌克兰。所以我

们应该为战争的所有受害者祈祷,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但这真的是该剧所要表达的一切吗?

《代际战争》中讲述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尽管在剧中的表现有些肤浅。战斗场

景是斯皮尔伯格式的,带着好莱坞噱头。我们没有看到德国人犯下的最恶劣的罪行,没有死亡集中营

或是酷刑场景。这也许是件好事。在镜头中尝试表现毒气室(比如斯皮尔伯格)永远无法做到逼真,

而且太容易陷入媚俗。观众们不太容易错过一个波兰囚犯诉说满载的火车开进集中营、空车离开这样

的暗示。大屠杀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注,以至于成为二战回忆的中心主题了。但它并不是大部分德国

人的主要战争体验,这才是该剧的重心。旁白有时候是无名叙述者说的,有时候来自战争幸存者威廉,

都很清楚地表达了德国人对欧洲的毁灭负有责任。威廉的弟弟弗里德海尔姆多次重复了该剧的另一主

旨,就是战争带出了人心中最恶的部分。德国人东侵时以为自己是英雄,但结果却成了大屠杀凶手。

除了唐突的巧合(五个朋友能在从波兰一直延伸到乌克兰东北部的绵长战场上相遇的几率有多大

呢?),《代际战争》还有电视肥皂剧的其他特征。五个主角都长得好看。我们会喜欢他们,希望他

们能活下来。剧里当然还有恶棍,比如盖世太保军官和残忍的纳粹凶手,强行命令不情愿的士兵们参

与屠杀行径。这些人都长着坏人脸:要么是痘疤麻子,要么猪头猪脑,要么是金发禽兽。

Page 89: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89

人们会说这正代表了可爱的普通的德国人被拖进了一场邪恶的施虐狂发动的战争,所以放过德国

人吧。毕竟,他们当时没有选择。他们也可以被视作纳粹的受害者。但《代际战争》中描述的图景要

更加复杂。剧中大部分德国年轻人——护士、士兵、留守柏林的人,其中包括维克多一家被赶走后搬

进他家公寓的女人——都被纳粹宣传毒害了。即便是我们可爱的主人公们也不是那么无辜。不光是格

蕾塔靠睡盖世太保军官来发展演艺事业,夏洛特也出卖了一个帮助过她的犹太护士,而天性敏感的弗

里德海尔姆最后也吊死了游击队员、朝孩子开枪。

然而还有一种方式来解读该剧。如果它讲的是可爱的德国年轻人在一场龌龊的战争中试图保持体

面正直,那么结局很清楚,他们失败了。他们的道德被腐蚀了。如果主人公看上去像彻头彻尾的畜生

Page 90: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0

那样坏,影片就不会有冲击力。而事实上,我们的爷爷和奶奶很有可能会变成叛徒、机会主义者、杀

手,这是该剧传递的很重要的信息。影片试图要理解而非谴责,这并不是要为第三帝国开脱,相反,

它表达了在一个肮脏下流的体制里,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电视迷你剧有时要比其他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更有效,这不光是

因为它们有更多的观众。剧中的人物会随着时间而变得亲切熟悉,我

们像是与他们生活在一起。那些对美国迷你剧《大屠杀》(1979)的

粗俗描绘不屑一顾的人低估了其影响力,尤其是对德国观众的冲击。

那些受害者以及一些杀手突然有了一张人脸。电视剧的平庸也带来了

一定的优势。因为主角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电视剧不会像“六百万

人丧生”那样抽象。

但为何波兰人认为该剧对波兰游击队的描述是“篡改历史”呢?许多波兰人,包括游击队员都反

犹,这是无法否认的。要说所有波兰人都是犹太人的英勇保卫者,那才是篡改历史。《代际战争》中

也有波兰人帮助维克多逃跑的情节。事实上,影片很好地观察到了游击队面临的道德困境——杀掉德

国人来为无辜的波兰人报仇是否值得?

不过波兰人的批评也有一定道理。不管波兰人、乌克兰人以及其他外国人如何糟糕,一部德国肥

皂剧提到东线时也最好不要强调这些。还有更重要的严肃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故事中的非德国人

——从反犹的波兰人到乌克兰暴徒再到抽雪茄的美国人,基本上都带有负面色彩。影片没有说他们跟

德国人一样坏,或是跟纳粹罪行沆瀣一气。但观众很容易会产生这样的印象。雇用前盖世太保军官(这

有时的确会发生,因为他们认为盖世太保追捕共产党人更有经验)的美国人是片中唯一出现的美国人,

而且他还必须要抽上一根大雪茄。波兰游击队员看上去像一群脏兮兮的贱民(要在树林里活下来大概

只能如此),而德国士兵们在前线战场的冰冻废墟里看上去还挺光鲜的。俄国士兵只能从远处看到,

要么在朝德国人射击,要么在猥亵妇女。

Page 91: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1

于是你会有一种感觉,不管希特勒的德国犯下什么滔天大罪,你还是宁愿和好看的德国主人公在

一起,也不要去搭理那些脏兮兮的外国人。再重申一遍,影片中没有任何暗示要为德国洗脱历史罪孽。

但我们被引导着去喜欢一些犯下罪孽的男男女女。除了被德国护士出卖的俄国犹太女人以及一两个波

兰人,其他外国人都是乌合之众。

也许英文片名根本没错。因为该片的背景正是德国几代人的冲突。战后第一代人常常谴责他们的

父母辈。对长辈进行道德审判加上全民的自我仇恨,成为了 1960 年代抗议活动的一部分,最后导致

了红色军团的可怖暴行。《代际战争》表明这一特定的代际战争现在也许结束了。德国六八后可以与

祖父母辈和解,同时承认他们犯下、或以他们之名犯下的罪孽。

我们不应为此谴责他们。年轻的德国人不应承担他们祖父母辈的愧疚重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的德国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尽管她带着二十世纪历史的深深异常。声称战争会带出我们所有

人心中最恶的部分,这会增加正常感。但它也不完全真实——有时战争也会激发人们心中最善的部分;

而且也不恰当,因为不光是战争让德国人变坏,还有一个政权,一种意识形态,一个腐烂的社会。这

可不能怪外国人。■

Page 92: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2

中国文化的轴心突破

郑培凯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03-16)

余英时探讨中国文化的轴心突破,以及突破后出现新型的“天人合一”,并

不仅限于儒家的演变,而是整个文化氛围都发生了巨变,以至于出现了诸子

百家。

去年春天我到普林斯顿拜访余英时先生的时候,就听他说,正集中精神,思考“天人合一”的问

题,修订过去所写的材料,整理成书。听老师谆谆教诲,对他新著提要钩玄,实在是一大精神享受。

他关注的,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历史进程,结合“轴心时代”世界各大文明突破的现象,探讨“天人合

一”在先秦时期的传衍与变化,以及人文精神如何在春秋战国期间有所突破,发展成新型的思维系统,

以至衍发了百家争鸣。

对这个涉及中国人文精神起源的问题,我一直都有兴趣,可以追溯到我中学时代读梁漱溟的《中

国文化要义》、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与傅斯年的古史论著。后来在台湾大学读上古史,上课的老

师是李济与许倬云,对上古精神世界发展多有阐述,特别援引考古资料以为证明,对我大有启发,让

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英时老师年逾八旬,仍然著书不辍,深入探讨天人合一问题,阐幽发微,

实在令我兴奋不已。

于是奉告老师,谈起我大学选修上古史,一直就关注“天人合一”的经

历。那一年是李济老师最后一次正式授课,从北京人考古讲起,但主要是讲

安阳考古发掘这一段,从殷墟发掘经过,讲到考古层位的时代交迭关系、青

铜铸造工艺、甲骨卜辞、人牲杀殉的祭祀意义,延伸到考古资料对古史研究

的冲击,如何重构商代历史,如何处理文献传说与考古证据等问题。许倬云

老师则讲上古史的框架,把文献都作为史料,配合考古材料,重新解读,从

旧石器时代一直讲到春秋战国,探讨上古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层面。

我还记得他借给我们班上一本张光直的第二版《古代中国考古学》(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1968 版本),刚刚出版,崭新的一本

书,还发散着油墨香呢。我们就交给书铺,把书拆了,印了大约三十本

盗印版作为课本,人手一册,高高兴兴读起来。现在回想,还给许先生

的,是本拆烂了重新缝合的“百衲本”,他居然不以为忤,只是笑笑说,

“我还没开卷,就成了破书”,真是大人大量。许先生以文献为基础,

讲述中国文明起源,分析敬天法祖的鬼神信仰在商周之际转化为人文精

余英时

Page 93: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3

神探索,结合卜辞的材料,探讨了商周的“天”、“帝”观念及宗教意识,让我大受启发,不再囫囵

吞枣,泛泛而论“天人合一”,而开始从历史演化角度观察思想意识的变化。

英时先生听我说起四十多年前学习上古史的往事,不禁莞尔,说你再等一阵子,看看我的新书,

总结了近半世纪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重温你的学习经历。

到了今年 2月,终于收到了英时先生的新著《论天人之际——中

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打开书,先看了“序论”,不但感到体大思

精,而且读来引人入胜。特别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他叙述了自己思考

问题的过程,对“天人合一”及“轴心突破”进行长期关注,关乎他

自身学术发展的心路历程,在潜心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时,还审视了其

他文明传统的发展,以比较文化学的视野来观照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

这也就使我回想起四十年来跟随先生问学,时常得到教诲与点化,多

少累积了一些心得。要探索思想意识演化的意义,必须提出坚实的历

史证据,“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傅斯年语)。传世

的文献不足征,就要藉助考古资料的新发现;考古资料或许是断简残

编,或许是墓葬文物,或许是镌刻了铭文的青铜器或玉器,就要放在

比较文化史所提供的理解模式中,配合文化传统自身的发展逻辑,做

出合理的推论。

《论天人之际》书名,给人的第一个联想,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说到自己撰写《史记》的

意图:“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本书的实际内容,是探讨“天人合一”的

历史轨迹,也的确清楚呈现了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起源与演变,而且从“轴心突破”的人类文明发展

共性的角度,提出了“一家之言”。

本书涉及两个极为宏观的命题,一是雅斯贝斯提出的人类文明“轴心突破”的普世现象,二是中

国的“天人合一”观念如何经历了“轴心时代”而产生“突破”。在同一本书中探讨这两大命题,很

容易就陷入历史论证的两种圈套:一是提升到哲学冥思的高度,抽象推衍“轴心突破”的普世性,泛

泛而谈人类文明的进程如何摆脱神灵世界的笼罩,如何从原始宗教的巫术世界跃升到人文世界;二是

提供零碎但却具体的中国文献史料,以雅斯贝斯理论作为指导方针,以中国古代的事例,支持雅斯贝

斯与韦伯所提出的文明发展普世现象。但是,英时先生在书中的精彩论述,不但没有回避这涉及中外

文明的两大命题,还别出心裁,以实证材料,阐述了中国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的演变,在宏观上符

合“轴心突破”的模式,但在具体发展的历史轨迹上,有其独特的进程,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

精神。他明确指出,以“轴心突破”解释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中外学者都认可的一般性共识,但是,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情况却有其独特之处,主要是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正是由于政

Page 94: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4

治、社会制度的普遍崩坏,特别是礼乐传统的崩坏,才引致轴心突破在中国的出

现。”(88 页)他在讨论“天人关系的新转向”一章,还特别指出,自己的研究

论断,来自坚实的历史证据,并非贸然套用雅斯贝斯的哲学框架:“天人关系的

转向起源于轴心时代个人的精神觉醒和解放,而且构成了轴心突破的核心部分。

我的论断绝非附会‘轴心’之说而勉强凑成;它是从历史观察中得来的。”(125

页)

由于本书经过了长期酝酿,并且断断续续在十二三年之间写成,所以有些观点经历了重复论证,

在不同篇章有详有略,或许会引起读者的疑惑。但若能仔细通读全书,就会发现,书中不同章节的反

复论证,是因为涉及的问题太多,难免出现探讨的枝蔓。枝蔓归枝蔓,却能前后呼应,此处没能说清,

却在彼处提供了完整的论据,成一家之言。以下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初读“代序”及“引论”的时候,觉得行文比较笼统,对中国古代思想“轴心突破”的时段,好

像没有清楚的指涉,究竟是殷周之际的周公制礼作乐,还是孔子以仁为“礼之本”,抑或是孟子与庄

周时期完成的“突破”呢?读到第二章“轴心突破与礼乐传统”,就会发现,书中细论儒家礼乐传统

的演变,探究“天”、“天命”、“德”、“仁”、“礼”内涵演变的历史进程,指出礼乐传统经历

了两个划时代的大变动。第一次变动大约起于殷周之际,到周公制礼作乐而告一段落,关键是“德”

的观念成为“礼”的核心。第二次划时代的变动,起于春秋晚期,而完成在孔子身上,关键是“仁”

与“礼”在实践中交互作用、交互约制,构成一体的两面(106-107 页)。在后面的讨论中,英时先

生就指出,孔子是中国思想“轴心突破”的关键性启蒙人物,而到了公元前四世纪的孟子、庄子时代,

“轴心突破”所造就的个人化“德性”,已经基本完成,取代了殷商时期神巫思维笼罩之下的天命观。

由此可见,他采取了“一个非常长程的历史观点”,先经过了周公到孔子的两次划时代变动,后来在

“突破”的过程又经过“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发展,大致始自孔子而止于孟子、庄子时代,即公元前四

纪之末”(132 页)。

第五章“孔子与巫传统”非常细致地探讨了礼乐转化的过

程,特别分析了传统文化形式的内里转化,说明孔子一方面继

承了过去神巫的天道传统,另方面则以“仁”作为礼乐的根本,

有如“旧瓶装新酒”那样,经历了一个“诠释与置换的双重过

程 ” ( a doubl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position)。他先探讨了孔子以前的礼乐专家的功能,

以相礼为业的“儒”其实就是巫祝,而“巫祝是当时社会上最

有学问而知礼的人,他们替人诵经、礼赞、祈祷、禳祭,也就

是做人与天神之间的媒介”(150 页)。孔子及其弟子也曾做

过“相礼”之事,不过,他们已经不是“巫”,“而且尽最大

甲骨文字典中的“巫”字释义

Page 95: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5

努力与巫传统划清界线(限)”(151 页)。这也清楚解释了,为什么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似

乎一切遵循古礼,许多行为都类似殷商时期的巫祝,而同时又“不语怪力乱神”,“祭神如神在”,

还告诫弟子“敬鬼神而远之”。

余英时探讨中国文化的轴心突破,以及突破后出现新型的“天人合一”,并不仅限于儒家的演变,

而是整个文化氛围都发生了巨变,以至于出现了诸子百家。他引述雅斯贝斯所说的突破现象,造成思

想意识的转化:“初次有了哲学家。人作为个人,敢于依靠自己。”同时指出,与雅斯贝斯及汤因比

所说的哲学家或精英少数的现象不同,“在理论上,这一追求在轴心时期的中国则完全是开放的,绝

不限于少数精英,《大学》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即是明证”(184 页)。

因此,诸子百家都有各自“突破”的道理与路途,也就毫不为怪了。孟子、惠施、庄子都声称可以达

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庄子的“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惠

施的“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然而他们却又各有学派的立场,想要通过“天人合一”以建立心目

中的理想秩序。

本书第四章“从巫传统到气化宇宙论”,主要探讨“气”与万物生成的

关系,以及气化宇宙论取代巫文化诠释的现象,都是“轴心突破”之后的重

大发展,可以从孟子的“浩然之气”与庄子的“心斋”看出。余英时特别指

出,“心对于‘气’的操纵与运用取代了以前巫与鬼神沟通的法力。于是,

透过陶养心中敏感之气,所有的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巫师。”(140 页)

这是与巫传统的重要断裂,当然也是“轴心突破”的鲜明例证。本书最后两

章,对比古希腊与古中国的“轴心突破”之时,引述了亚都(Pierre Hadot)

对古希腊“精神锻炼”的研究,指出,古希腊哲学中强调的“控制呼吸”与

中国的“行气”,有异曲同工之效,而且都是从萨满或巫“转入哲学家之手

并获得推陈出新的转化”(213 页)。对比之后,余英时不禁兴起“东海、西

海,此心同、此理同”的感慨:

古希腊与轴心时代的中国之间并无历史关系,互相影响的可能性是绝对

不存在的。但希腊哲学史的开场有萨满文化的背景,而中国思想史的揭幕也和巫文化有渊源,“天人

合一”的向往同样出现在双方历史大转变的关键时刻,东西遥遥相对,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218

页)

本书的最后一章“结局:内向超越”,重点指出,“每一文明在轴心突破以后,它的超越世界便

成为精神价值的终极源头。”(220 页)就中国的独特情况而言,这个超越世界就是“道”,儒家有

儒家的道,老庄有老庄的道,墨家也有墨家的“圣王之道”,都归宿于“内在超越”。余英时认为,

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内在超越,最典型的展现就是“修德”,而“德”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什么是古代哲学》(Pierre

Hadot / Chase, Michael

/ Belknap Press /

2004-03-15 / USD

19.50)

Page 96: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6

从西周时期与王朝天命相联系的外在的“德”,“逐渐转为个人化、内在化的‘德’”(236 页)。

这种个人化内在“德”的发展,成为春秋前期持续进行的精神运动,一直进行到孔子的系统化以“仁”

为“礼之本”,重新阐释了“德”的意义,然后就出现了孔子带领的轴心突破,持续到孟子、庄子的

时代。为了厘清中国轴心突破的时段性,余英时特别指出,“孔子的轴心突破之前曾经历了一段相当

长的酝酿阶段;但这个阶段事实上却已在轴心时代之内。”(230 页)他所做的分疏,大体上可以这

么归纳:一,先将“轴心时代”与“轴心突破”分开,作为两个概念来处理;二,轴心时代可以长达

两三个世纪,“突破”是发生在其间的一系列思想变化,延续不断,最后归结于

文明精神状态的提升,进入更高的哲学世界。

在全书的结尾,余英时还提出了一个极有慧见的观察,指出“道心”、“人

心”之分,在中国轴心时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过去大家总是先想到伪古

文《尚书·大禹谟》中的所谓传心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允厥其中。”自从阎若璩(1636-1704)辨伪以来,大家都认定《大禹谟》是伪

书,再也无人探讨“道心”、“人心”在儒家传统中的意义。然而,阎若璩考证

的依据是,《大禹谟》“句句有本”,是抄袭《荀子·解蔽》的文句:“故《道

经》曰:‘心之危,道心之微’。”假如我们不拘泥于《大禹谟》是伪书这个问题,直接回到《荀子》

所引的《道经》,就会认识到“道心”与“人心”的紧张态势,在荀子之前或同时出现,反映了轴心

突破之后,思想家深切思考“心”之幽微,希望从中探索出“道”的秩序与指向。或许,一直到宋明

理学,“人心”、“道心”之辨成为重大议题,产生持续影响,绝非偶然。■

Page 97: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7

霍布斯鲍姆谈 20 世纪文化的衰落

思郁 思郁的博客:从孤独中突围(2014-2-26)

2012 年 10 月 1 日,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去世时,

他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年代四部曲文字晓畅优雅,

通俗易读,一改前人著史佶屈聱牙的著述风格,现在依然是公认的世

界史入门最佳读物,其中描述二十世纪政治与文化危机的《极端的年

代》更是被译成了几十种语言;他迷人的自传回忆录《妙趣横生的时

光》更是全球畅销书;他还是一个不知悔改的共产主义者,十四岁时

加入共产党,晚年仍然坚信马克思主义;他还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大众

文化英雄,爵士乐的爱好者。他的遗作《断裂的年代:20 世纪的文化

与社会》延续了年代四部曲的命名,但却与后者大不相同,这本书主

要收录了霍布斯鲍姆发表过的及未曾问世的演讲稿、随笔和论文,通

过剖析 20 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探索西方社会的衰落。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曾经提到:“历史学家总是习

惯于将艺术的发展从其时代语境中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由自身规

则所决定的人类活动的一个分支或一种类型,并据此做出评判,而

不管艺术在事实上是多么深刻地深植于社会之中。”如果说阅读《极

端的年代》时,因为过于关注政治与历史的进程,我们还不能体会

到霍布斯鲍姆的这个观点的深刻,在《断裂的年代》中,我们已经

意识到了艺术的发展与其时代的紧密关联。二十世纪的科学与技术

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延续千年的古老谋生方式,摧毁了精英与大众文

化之间森严的壁垒,也使艺术的发展坠入了消费社会的深渊,文化

成为了一种产业与经济,艺术成为了市场经济的消费品,完全改变

了我们理解现实和欣赏艺术的方式,终结了艺术在过去社会中的特

权地位,正如霍布斯鲍姆总结的那样,“艺术不再是衡量好与坏的

标准,也不再代表真善美这样的价值观,不再能净化人的心灵”。

我们能感受到霍布斯鲍姆的一丝丝失落,在《断裂的年代》中,

他所提及的各种艺术展、文化节、公共建筑、歌剧院、博物馆、大

型雕塑、美国的牛仔神话等等,都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发生着摧枯拉朽的变化,所谓的“断裂”也就

意味着衰败,意味着艺术变得通俗化、大众化、平民化、经济化。霍布斯鲍姆在哀悼一个过去的时代,

断裂的年代:20 世纪的文化与社会,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林华

译,中信出版社 2014 年 1 月第一版

Page 98: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8

哀悼一种精英与贵族文明的消逝。但是这其中值得玩味的部分在于霍布斯鲍姆是抱持着一种矛盾的心

态看待这种变化的,一方面艺术的发展是政治与文化互相作用的结果,二十世纪的民主化进程改变了

我们的历史,艺术的发展绝非脱离我们的时代,这种变化与民主制度的推行,大众文化的普及,技术

革命的更新有着紧密的关联。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保守的精英,老派的名流,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所

崇尚的精神生活氛围日益坍塌,心中可谓是百般滋味。所以与其哀悼,不如试着理解这种变化的缘由。

在霍布斯鲍姆看来,二十世纪有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使传统的高雅文化走向衰落,首先是由于

大众消费社会在全世界的凯旋。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第三世界,无论是美国还是一直以高雅文化为傲

的欧洲,无一例外都是各种商业性的大众娱乐。现如今支配着消费社会的不再是神圣的书,不是高雅

的歌剧艺术,也不是世俗的作品,而是商品,商标,任何都可以通过金钱买到的东西。艺术沦落为时

尚,而时尚却不能成为艺术。在本书的第二章《艺术向何处去?》的演讲中,霍布斯鲍姆不无忧虑地

提到,二十世纪末,曾经可以称为“艺术”的大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字音像,把艺术作品淹没其中

了;另外,在这个技术可以复制的年代里,审美已经不复存在了:“老的资产阶级社会对艺术和高等

文化另眼相待。艺术如同过去的宗教,是‘更高的东西’,或是向着更高的东西——‘文化’迈出的

一步。欣赏艺术导致心灵的升华,因此是一种虔诚的活动”。但现如今,没有艺术欣赏,只有日常娱

乐和文化消费,我们的艺术体验变得低级而廉价,所有的东西都能通过购买来实现,购买代替了体验

和欣赏。金钱成为了衡量艺术的标准。

导致传统高雅文化走向衰落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现代主义的消亡。2013 年 3 月,《断裂的年代》

在英出版后,有评论者总结此书时说,《断裂的年代》虽然收录的文章涉猎广泛,涵盖了德国犹太人

的命运、美国牛仔的魅力等,同时穿插着霍布斯鲍姆对宗教信仰复兴的深思熟虑,及对知识分子和科

学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严肃思考,但是,归根结底而言,这本书“主要是一部关于失败的作品

集:权力的失败、艺术的失败、现代性的失败”。艺术与权力、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地理、犹太人的

艺术等等,霍布斯鲍姆在《断裂的年代》中涉猎的各种主题无一例外都指向了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消

亡。现代主义曾经是传统的反叛,现代主义在东欧和苏联也

曾成为革命的导火索,反抗暴政和专制统治的革命形式,但

是随着愈来愈普及的技术革新和全球化浪潮,现代主义艺术

的式微不可避免。后现代艺术的萌发并非意味着新时代的革

命形式,正相反,后现代的艺术主张接受和认同我们生活的

世界,它不再革命,只是退守到艺术家的创作室,把目光转

向了市场和商业领域,为即将到来的大众文化狂欢。所以霍

布斯鲍姆才说,以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存在的意义,只

在于他一贯坚持只作传输渠道,被动地通过各种变异的媒体

传递所体验的世界表象。

Page 99: 季风书讯no 345

评论

99

霍布斯鲍姆通过《断裂的年代》一书所传递出的信息,就如同一个老派的历史学家望着我们千

疮百孔的生活,感叹着他一生所坚守的文化与品位日益变成了大街上俯拾皆是的小摊商品。他预感到

了高雅文化的衰落,却没有预感到这种衰落摧枯拉朽般地迅速,正如马克思的那句话,一切坚固的东

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的坚守的东西都断裂了,我们站在了灿烂生活的废墟上。

本文亦载于《南都周刊》■

Page 100: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0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众神的风车 悬疑、科幻 美/西德尼。谢尔

译林出版社 32

2 我的另一面-西德尼.谢尔顿自

文学大台 1 美/西德尼.谢尔

译林出版社 32

3 假如明天来临 悬疑、科幻 美/西德尼.谢尔

译林出版社 32.8

4 20 世纪上半叶的“俗文学研究”

-临沂大学博士教授文库

文学评论 周忠元 山东人民 37

5 边缘的自由-临沂大学博士教授

文库

文学评论 刘香 山东人民 30

6 叙事文学评点理论的现代阐释 古代文学研究 张曙光 山东人民 38

7 无畏的旅行,任青春疯狂 文学 金姿言 东方 36.8

8 法医档案:不在现场的证人 悬疑、科幻 法医剑哥 中国华侨 29.8

9 《金瓶梅》与兰陵文化研究 古代文学研究 李汉举 山东人民 32

10 不是不念只是不见:宋诗里的最

美时光

作家作品集 偃月公子 京华出版社 29.8

11 那个年代,那些爱 作家作品集 郝延超 山东人民 35

12 我这辈子有过你 流行、畅销 张小娴 湖南文艺 32

13 万物生长-冯唐文集 作家作品集 冯唐 天津人民 29

14 天鹅绒 外国文学 (美)伊丽莎白.

科斯托娃

人民文学 45

15 新版文化苦旅 作家作品集 余秋雨 长江文艺 38

16 阿狸.梦之城堡(特别限定本) 青少年读物 hans 时代文艺 79.8

17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红学、历史小

阿来 四川文艺 38

18 放手爱 流行、畅销 叶紫 江苏文艺 25

19 刘墉散文精选 中国散文 (美)刘墉 长江文艺 28

20 张晓风作品精选(珍藏版) 作家作品集 张晓风 长江文艺 28

21 青铜一梦-余光中散文新作精装

中国散文 余光中 长江文艺 32

22 变奏曲 悬疑、科幻 美.杰夫里.迪弗 新星出版社 32

23 女人帮 流行、畅销 苏无衣 长江文艺 28

24 天涯过客 悬疑、科幻 英.阿加莎.克里

斯蒂

新星出版社 28

25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小说

分类】

文学大台 4 叶开 江苏文艺 35

26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综合

分类】

文学大台 4 叶开 江苏文艺 29

Page 101: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1

27 啊,鼓岭!-一个美国人的中国

作家作品集 刘中汉 华夏 39.8

28 爱人与仇人都会老去 流行、畅销 林特特 中信 36

29 春秀 青少年读物 李昆武 北京三联 28

30 (上下)藏族卷-新时期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1 (上下)彝族卷-新时期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2 (上下)维吾尔族卷-新时期中

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3 (上下)土家族卷-新时期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4 (上下)蒙古族卷-新时期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5 (上下)壮族卷-新时期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6 (上下)满族卷-新时期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7 (上下)回族卷-新时期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8 (上下)苗族卷-新时期中国少

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65

39 朝鲜族卷-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作品选集

文学大台 4 中国作家协会编 作家 35

40 新恋爱时代(2014 珍藏版) 文学大台 2 王海鸰 作家 29

41 大校的女儿(2014 珍藏版) 文学大台 2 王海鸰 作家 33

42 成长(2014 珍藏版) 文学大台 2 王海鸰 作家 29

43 中国式离婚(2014 珍藏版) 文学大台 2 王海鸰 作家 29

44 新结婚时代(2014 珍藏版) 文学大台 2 王海鸰 作家 29

45 牵手(2014 珍藏版) 文学大台 2 王海鸰 作家 33

46 天知道 中国散文 叶延滨 作家 35

47 王朝柱作品评论选 文学评论 郑伯农 李硕儒 作家 39

48 老人这宝贝 外国文学 渡边淳一 作家 25

49 我 述 说 你 所 见 : 于 坚 集

1982-2012-标准诗丛

文学大台 2 于坚 作家 43

50 我和我:西川集 1985-2012--标

准诗丛

文学大台 2 西川 作家 42

51 诺言:多多集 1972-2012--标准

诗丛

文学大台 2 多多 作家 40

52 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

1990-2013

文学大台 2 王家新 作家 40

53 如此博学的饥饿:欧阳江河集

1983-2012--标准诗丛

文学大台 2 欧阳江河 作家 40

54 前途无量的孩子 外国文学 (利比里亚)埃上海译文 35

Page 102: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2

伦?约翰逊?瑟利

55 吉拉德的幻象 文学大台 1 (美)杰克·凯鲁

亚克

上海译文 26

56 杉 文学大台 4 李想 上海人民 30

57 汉和之间 阅读赏析 王小林 上海人民 50

58 重读与新释-中西美学诗学经典

文本解读

文学大台 2 李衍柱 人民 65

59 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林涛海韵

丛话

文学大台 2 李衍柱 人民 48

60 清代骈文史 文学大台 2 杨旭辉 人民 79

61 后现代与民族文学 文学大台 2 张永刚 人民 48

62 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不可能

的爱

外国文学 [毛里塔尼亚]

穆萨·沃莱德·

伊卜努

人民 23

63 文学典型论-林涛海韵丛话 文学大台 2 李衍柱 人民 58

64 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林涛

海韵丛话

文学大台 2 李衍柱 人民 56

65 文学理想与文学活动-林涛海韵

丛话

文学大台 2 李衍柱 人民 49

66 民族·国家与文学史地理:

1950-1980 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

形态

文学大台 2 胡希东 人民 49

67 青春与感伤:创造社与主情文学

文献史料辑

文学大台 2 魏建 人民 48

68 走进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创

作空间

文学大台 2 吕洪灵 人民 46

69 听歌想影话梨园 戏剧、戏曲 马龙 团结出版社 42

70 夜晚马戏团 外国文学 美/埃琳·摩根斯

山东文艺 38

71 晓说 3 电影 高晓松 北京 32.8

72 快活馋 随笔 高军 / 徐路 浙江文艺 32.8

73 倾我所有去生活 流行、畅销 苏美 江苏文艺 32.8

74 首席医官 8 流行、畅销 谢荣鹏 21 世纪 39.8

75 心兽 外国文学 德.赫塔.米勒 江苏文艺 42

76 呼吸秋千 外国文学 德.赫塔.米勒 江苏文艺 32.8

77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外国文学 德.赫塔.米勒 江苏文艺 32.8

78 老人力 中国散文 (日)赤濑川原平 世界知识 28

79 神渊古纪:世界观衍生小说:烽

烟绘卷

流行、畅销 某树,逐风 人民日报 32

80 古剑奇谭:琴心剑魄 流行、畅销 某树 人民日报 32

81 恋恋鲁西永 流行、畅销 春十三少 译林出版社 29.8

82 找爱 LOVE-寂地作品 青少年读物 寂地 天津人民 48

83 3 济公传-降妖除魔系列之除 青少年读物 于 卫 江 原 著杭州出版社 35

Page 103: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3

黑背 编绘

84 1 济公传-降妖除魔系列之降 青少年读物 于 卫 江 原 著

黑背 编绘

杭州出版社 35

85 4 济公传-降妖除魔系列之魔 青少年读物 于 卫 江 原 著

黑背 编绘

杭州出版社 35

86 2 济公传-降妖除魔系列之妖 青少年读物 于 卫 江 原 著

黑背 编绘

杭州出版社 35

87 如果你曾奋不顾身爱上一个人 流行、畅销 苏小懒 湖南文艺 32.8

88 失明症漫记 文学 (葡)萨拉马戈 南海 32

89 复明症漫记 外国文学 (葡)萨拉马戈 南海 32

90 死亡的精确度 悬疑、科幻 (挪威)奈斯博 南海 39.5

91 阴阳师-典藏合集(共 5本) 悬疑、科幻 梦枕貘 南海 172

92 时光笔迹:油画棒下的花卉之美 青少年读物 咖啡与绘本 九州出版社 38

93 嫁给西藏 随笔 顾野生 九州出版社 32

94 公园生活-吉田修一作品集 01 外国文学 吉田修一 中国华侨 23

95 2013 年季度精选集.冬季卷-读

者原创版

文学丛书 读者原创版杂志

社 编

敦煌文艺 28

96 3 想太多的猪:没啥大不了-小幸

福哲学馆

青少年读物 小泉吉宏 天津社科院 28

97 九云梦 红学、历史小

(朝鲜)金万重 上海古籍 24

98 (上中下)毛诗注疏-十三经注

古籍 上海古籍 248

●社科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中国古代交通-中国文化史知识

丛书

社科丛书 王崇焕 商务 15

2 罗马史(下卷)-汉译世界学术名

著丛书

商务 阿庇安 商务 56

3 自由与文化 商务 杜威 商务 16

4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汉译世

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至第九

辑)经济类

商务 道格拉斯.C.诺

商务 22

5 希望的源泉 共产主义运

英/雷蒙.威廉

译林出版社 45

6 非单调司法论证模式导论 法学 夏卫国 山东人民 26

7 清末农业新政研究-临沂大学博

士教授文库

历史研究 苑朋欣 山东人民 38

8 电视文化与农民意识变迁-临沂

大学博士教授文库

传播学 戴俊潭 山东人民 38

9 吏员制度与秦汉政治-临沂大学

博士教授文库

历史研究 赵光怀 山东人民 36

10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 当代中国题 易鹏 西南财大 45

Page 104: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4

11 王权的覆灭:1640~1649 英国革

命史

政治学 (法) 基佐 光明日报 39.8

12 什么是当代 思想文化研

汪民安 新星出版社 43

13 女人的理想国 社会学、人类

张念 新星出版社 38

14 全球对话时代的宗教学-宗教与

世界丛书

宗教研究 (美)列奥纳

多.斯威德勒

四川人民 28

15 大水荒 社科随笔、全

球化

查尔斯费什曼 中信 45

16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共产主义运

韩毓海 中信 49

17 幻觉-谁在捉弄我们的大脑? 心理学 (美)奥利弗.

萨克斯

中信 42

18 朱子学提纲-钱穆作品系列 三联图书 钱穆 北京三联 29

19 从传统到现在-近代中国史节点

考察

历史研究 崔之清 北京三联 98

20 秦窑法庭-基层司法的实践逻辑法学 丁卫 北京三联 38

21 情绪犯原理 法学 袁彬 人民大学 39.8

22 猞猁的故事-文化译品园 哲学丛书 (法)克洛德.

列维-斯特劳斯

人民大学 38

23 嫉妒的制陶女-文化译品园 哲学丛书 (法)克洛德.

列维-斯特劳斯

人民大学 38

24 幸福就在转念间-CBT 情绪控制

术(图解版)

心理学 (英)阿维.约

瑟夫

人民大学 39

25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

三版)

哲学丛书 李德顺 人民大学 58

26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

消费文化

海外中国研

高家龙 上海辞书 88

27 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 社会科学 易中天 浙江文艺 29

28 村民素质教育·乡村治理的基

石:以招远市九曲蒋家村的探索

为例

当代中国题 于大水,王景

迁,周洪江

人民 42

29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八讲 中共党史 侯惠勤,范希春人民 22

30 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逻辑

演进

哲学 叔贵峰 人民 33

31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

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修订本)

共产主义运

谭培文 人民 62

32 罪过情感研究 心理学 温建辉 人民 42

33 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 思想文化研

刘德定 人民 40

34 图解中国教育-图解当代中国丛

当代中国题 周慧梅 人民 25

35 魏晋南北朝史 历史研究 何兹全,张国安人民 65

Page 105: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5

3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

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

2014)

中共党史 中共中央 人民 20

37 图解中国经济-图解当代中国丛

当代中国题 赵春明 人民 39

38 图解中国国防-图解当代中国丛

当代中国题 田越英 人民 32

39 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习近

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

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

社科丛书 习近平 人民 20

40 中国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传播学 耿蕊 人民 33

41 全球学-人民·联盟文库 社科随笔、全

球化

孙国强 人民 68

42 (套装上下册)宋代佛教史-河

北大学历史学丛书(第 3辑)

宗教研究 闫孟祥 人民 98

43 资本总体性:关于马克思资本哲

学的新探索

共产主义运

彭宏伟 人民 41

44 个人的历史与历史的个人:马克

思个人理论研究

共产主义运

周世兴 人民 60

45 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 哲学 李振纲 人民 55

46 网络行政与舆情治理实务 中国政治 郭全中 , 李 新

军,徐秀丽

人民 34

47 图解中国外交-图解当代中国丛

当代中国题 耿向东 人民 30

48 东盟研究:2013 国际问题 陈丙先 世界知识 33

49 经济外交法 法学 何茂春 世界知识 45

50 新媒体与旧秩序:YouTube 上的

中国形象

传播学 张春波 世界知识 32

51 世界政治与全球治理:国际关系

研究文集

国际问题 秦亚青 世界知识 68

52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启示录(党

员干部读本)

政治学 季明 人民日报 29

53 中国的倒影:赳赳说中国 社科随笔、全

球化

胡赳赳 江苏文艺 36

54 美国自由的故事 国际问题 埃里克.方纳 商务 69

55 危机时刻-德国保守主义革命 政治学 曹卫东 上海人民 49

●经管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大行蝶变:中国大型商业银行

复兴之路

经济管理 中国金融 68

2 中国式金融魅影:地方债务的

危机与救赎

中国经济 刘军洛 东方 39

Page 106: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6

3 养老大趋势 中国经济 魏华林 中信 49

4 绩效改进咨询实务手册(第二

版)-提升组织与人力资源的工

具盒技术

企业史 (美)朱迪.赫

中信 42

5 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

融时代

金融投资理

姚文平 中信 65

6 道路与梦想(1983-1999)我与

万科

企业史 王石 中信 49

7 大道当然(2000-2013)我与万

企业史 王石 中信 49

8 改革红利在释放 中国经济 张占斌 北京三联 39

9 创意的生成 求职培训、市

场营销

(美)詹姆斯.

韦伯.杨

人民大学 19.9

10 数据之美-一本书学会可视化

设计

企业史 (美)邱南森 人民大学 89

11 企业不缴冤枉税-财税专家汪

蔚青的省税晋级书

金融投资理

汪蔚青 浙江大学 30

12 百姓不缴糊涂税-财务专家汪

蔚青的税务晋级书

金融投资理

汪蔚青 浙江大学 28

13 这样的员工马云爱 求职培训、市

场营销

李振文 浙江大学 30

14 (上)经济学原理-回归亚当.

斯密的幸福和谐框架

经济理论 贺金社 上海人民 52

15 (下)经济学原理-回归亚当.

斯密的幸福和谐框架

经济理论 贺金社编 上海人民 52

16 金融复杂性:实证与建模 经济管理 杨春霞 周涛 科学 69

17 香港银行管理细节(第二版) 经济管理 黄兰民 经济管理 33

18 管理的12个问题(第2版) 经济管理 焦叔斌 人民大学 37

19 商业银行典型案例评析-普通

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

教材

经济管理 唐士奇 人民大学 28

20 微型金融学-金融学系列教材 经济管理 焦瑾璞 中国金融 38

21 结果导向的领导力:中基层管

理者的自我提升课

经济管理 周永亮 机械工业 36

22 微信来了 经济管理 朱艳婷 丁当 北京理工大学 36

23 破解行动学习:行动学习的四

大实施路径-职场学习与发展

经典译丛

经济管理 朱迪 . 奥尼尔

江苏人民 58

24 衍生金融工具-全国金融硕士

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经济管理 王晋忠 编 人民大学 39

25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核心问

题解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培训

系列教材

经济管理 许学军 立信会计 39

26 ASTD 培训经理指南(精装) 经济管理 伊莱恩 . 碧柯江苏人民 480

Page 107: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7

27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蓝皮书

(2013)

经济学理论 中国民营经济

国际合作商会

人民 50

28 大时代:震撼世界的第三次工

业革命

中国经济 周洪宇,鲍成中人民 38

29 国家创新模式(增补版) 企业史 [美] 亨利·埃

茨科威兹

东方 49

30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求职培训、市

场营销

[美] 奥格·曼

狄诺

世界知识 38

31 经济学百科-人类的思想百科

丛书(精装)

经济管理 英国 DK 出版社 电子工业 128

32 信贷风险管理智慧:银行员工

名言警句读本

经济管理 孙建林 编 企业管理出版

59.8

33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实施:基

于金融结构的视角

经济管理 马曙松 金玲玲

人民大学 85.9

34 经济学原理、应用与工具(第7

版)

经济理论 (美)阿瑟.奥

沙利文等

汉大 86

●人文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幸福素食:85款素食佳肴让你

享受幸福素之味-贝太厨房

人文图书 贝太厨房工作

大百科 32.8

2 用爱安顿心灵 心理励志 [美] 奥里森·

斯韦特·马登

山东人民 25

3 勇敢的心 心理励志 [美] 奥里森·

斯韦特·马登

山东人民 30

4 奋勇向前 心理励志 [美] 菲利普·

斯塔夫·莫克森

山东人民 22

5 数学的故事 科学史 (英)理查德.

曼凯维奇

海南 39.8

6 中国自助游完全攻略最新版 旅游、地理 中国自助游完

全攻略编写组

中国旅游 39

7 香港澳门(第二版) 旅游、地理 《走遍中国》编

辑部

中国旅游 49.8

8 四川-走遍中国第四版 旅游、地理 走遍中国编辑

中国旅游 49.8

9 (第四版)福建-走遍中国 旅游、地理 《走遍中国》编

辑部

中国旅游 49.8

10 简明动物百科 科学史 韦尔登·欧文公

中国旅游 168

11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还没好

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心理励志 轩雨幽冉 古吴轩出版社 29.8

Page 108: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8

12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 心理励志 (香港)安妮塔长江文艺 32

13 别让不会说话害了你 心理励志 郑匡宇 江苏文艺 28

14 带上老妈去旅行 游记、印象 【韩】太源晙 中信 35

15 演讲口才-好口才系列丛书 心理励志 汪启明 巴蜀书社 20

16 揭秘身心和世界入门《大乘百

法明门论》诠释

宗教文化 宗性 巴蜀书社 28

17 史蒂夫·乔布斯传(修订版) 人物传记 [美] 沃尔特·

艾萨克森

中信 68

18 食物与厨艺-奶.蛋.肉.鱼 饮食文化 哈洛德·马基 北美摄影 69.8

19 食物与厨艺:蔬 果 香料 谷物饮食文化 哈洛德·马基

蔡承志

北美摄影 69.8

20 食物与厨艺-面食、酱料、甜点、

饮料

饮食文化 哈洛德·马基 北美摄影 69.8

21 2013/2014世界名表年鉴 流行、时尚 彼得·布劳恩 北美摄影 228

22 宝岛一村 饮食文化 赖声川 北美摄影 98

23 最强大脑-77招让你成为脑力

最好的人

心理励志 (日)保坂隆 中信 35

24 净土三经 宗教文化 饶宗颐 中信 45

25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 外国史 (加)梁鹤年 北京三联 65

26 谢灵运 人物传记 林文月 北京三联 25

27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当我回忆

从业务助理到奥美公关董事长

的这一路

心理励志 丁菱娟 浙江大学 32

28 美军二战战场大解密 军事战争 傅峻巍 江苏人民 29.8

29 北大回忆 社会纪实 张曼菱 北京大学 46

30 杜甫 人物传记 洪业 上海古籍 72

31 李平书传 人物传记 冯绍霆 上海书店 28

32 白求恩在西班牙 人物传记 [加拿大] 罗德

里克·斯图尔特

人民 38

33 留在延安:一位北京知青的心

灵随笔

社会纪实 依夫 人民 37.8

34 德国史-国别史系列 外国史 郑寅达 人民 69

35 徐焰讲军史:战争中的俘虏 军事战争 徐焰 人民 26

36 俄国史(修订版)-国别史系列外国史 张建华 人民 55

37 禅宗对邵雍重新定义太极思想

的影响

宗教文化 明清 人民 50

38 国别史系列:以色列史(修订

本)

外国史 张倩红 人民 72

39 徐焰讲军史:战争与瘟疫 军事战争 徐焰 人民 28

40 战乱中的皇族-徐焰讲军史 军事战争 徐焰 人民 26

41 战争与经济-徐焰讲军史 军事战争 徐焰 人民 28

42 英国史(修订本)-国别史系列:外国史 阎照祥 人民 59

43 文化淮南 地域民俗 胡焕龙 人民 75

44 闪耀民族精神的中国故事:先军事战争 蒋金锵 人民 58

Page 109: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09

秦至辛亥革命

45 灵魂的天使:十二位文化艺术

名家的另面人生

心理励志 张晴 人民 48

46 贵州侗族民间信仰调查研究 地域民俗 吴嵘 人民 32

47 让你年轻10岁的酵素蔬果汁:

喝出不生病的好体质

保健、养生 [日] 植木桃子 江西科技 32

48 神圣几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

存的宇宙法则

科学史 [英] 约翰·米

歇尔

南方日报出版

48

49 里夏德·冯·魏茨泽克传 人物传记 [德] 贡特·霍

夫曼

东方 28

50 倾听的力量 心理励志 阿川佐和子 江苏文艺 36

51 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 科学史 史军 清华大学 45

52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科学史 美.丹尼尔.查

莫维茨

长江文艺 35

53 一日一花 流行、时尚 日.川濑敏郎 湖南人民 118

54 长空自游系列:海南 旅游、地理 谢秀福 中国旅游 48

55 悉尼堪培拉 新南威尔士 旅游、地理 郑伟 中国旅游 58

56 清迈+清莱素可泰泰北全境 旅游、地理 长空出版编辑

中国旅游 55

57 柬埔寨 旅游、地理 长空编辑部 中国旅游 52

58 全球顶级浪漫海岛 游记、印象 加斯米娜·特里

弗尼

中国旅游 195

59 全球顶级梦幻度假地 游记、印象 西蒙娜 斯托帕 中国旅游 195

60 全球顶级神秘之地 游记、印象 罗伯托·贾科布中国旅游 158

61 全球顶级历史名镇 游记、印象 保罗·派斯 中国旅游 195

62 十二个月的阳台菜园 流行、时尚 张珍珠 中国旅游 48

63 欧洲 旅游、地理 英国 DK 公司 中国旅游 126

64 视觉成都 地域民俗 王大江编 中国旅游 39

65 云南时光停留的地方 游记、印象 《图行世界》编

辑部

中国旅游 49.8

66 云南:背包客的天堂 游记、印象 卢一萍 中国旅游 49.8

67 黎明前后 历史文化 王家声 世界知识 56

68 史家随笔 历史文化 王家声 世界知识 68

69 名家口述 历史文化 王家声 世界知识 46

70 文人谈片 历史文化 王家声 世界知识 58

71 诺贝尔全传 人物传记 范特 世界知识 62

72 三次战争的空中力量——二

战、朝鲜和越南

军事战争 (美)莫姆耶尔 世界知识 52

73 岁月的智慧-金庸和他的师友

人物传记 蒋连根 人民日报 48

74 江南有数人家:金庸和他的家

人们

人物传记 蒋连根 人民日报 48

75 弗格森传 人物传记 (英) 大卫米克 人民日报 69.8

76 成吉思汗传 人物传记 格鲁塞 人民日报 42

Page 110: 季风书讯no 345

本周最新到货

110

77 拿破仑传 人物传记 埃米尔。路德维

人民日报 48

78 潜艇100年 科学探索 大卫·罗斯 人民日报 49.8

79 (套装共3册)空中英豪:美国

第八航空队对纳粹德国的空中

之战

军事战争 [美] 唐纳德·L·

米勒

人民日报 128

80 先觉者:在民国生逢其时与生

不逢时

人物传记 伍立杨 东方 35

81 探墓手记-镜头背后的北京唐

墓传奇

考古研究 李欣 张妍 闫

文化艺术 42

82 轻诉:李小璐好孕40周 人物传记 李小璐 东方 38

83 吴佩慈私服日记 流行、时尚 九州出版社 38

84 这世界,原该天清地宁 人文大台3 薛仁明 九州出版社 32

85 六祖坛经笺注 宗教文化 丁福保 笺注 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

42

86 荣光之路 人物传记 美.伍迪.格斯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48

87 (上下)中国总论-海外汉学丛

外国史 (美)卫三畏 上海古籍 160

●艺术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

中的禅意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陈中浙 中华书局 36

2 先秦至两汉-中国美术史 艺术史 李松 人民大学 79.8

3 五代至宋元-中国美术史 艺术史 薛永年,赵力,

尚刚

人民大学 59.8

4 魏晋至隋唐-中国美术史 精品图书 金维诺 人民大学 69.8

5 明清至近代-中国美术史 精品图书 单国强 人民大学 89.8

6 诗意草堂-掌上博物馆 艺术人物、理

王飞 中国旅游 48

7 遇见 萌猫家族 摄影工艺 丁三郎 长江文艺 49.8

8 知日 设计力 艺术史 苏静 中信 35

9 折纸宠物乐园 摄影工艺 (日)渊本宗司河南科技 36

10 大师教你拍好片 摄影工艺 美国国家地理

学会

北美摄影 98

11 看不见的城市 设计 [瑞典] 艾琳·

孔(Irene Kung)

北美摄影 298

12 伟大的旅程:一生必看的103个

建筑

设计 英国 DK 公司著 北美摄影 128

13 摄影的殿堂 精品图书 罗伯托.科赫 北美摄影 799

14 安藤忠雄建筑讲座-连败连战 设计 安藤忠雄 中信 58

15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当代中艺术人物、理张法 人民大学 38

Page 111: 季风书讯no 345

三辉链接

111

国人文书系 论

16 简单的艺术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多米尼克.洛罗 电子工业 29.9

17 工部厂库须知-明代万历刻本 设计 [明] 何士晋 人民 99

18 我的父亲徐向前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19 我的父亲叶剑英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0 我的父亲朱德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1 我的伯父彭德怀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2 我的父亲刘伯承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3 我的父亲罗荣恒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4 我的父亲陈毅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5 我的父亲贺龙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6 我的父亲聂荣臻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6

27 马文瑞画传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138

28 周恩来与淮安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15

29 雷锋画传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19

30 宋庆龄与上海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12

31 画说扬州园林(套装)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30

32 画说扬州园林(精装)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380

33 吴健雄画传(精装)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180

34 吴健雄画传(平装)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28

35 牡丹亭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35

36 朱德与仪陇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15

37 哈哈镜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68

Page 112: 季风书讯no 345

三辉链接

112

38 刘少奇与长沙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文汇出版社 15

39 老上海系列笔记本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江西人民 35

40 老上海系列明信片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江西人民 15

41 海上旧影新拾图录(明信片加

笔记本)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锦绣文章 25

42 求道走天涯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30

43 火焚罗汉庙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42

44 围陷流沙河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42

45 三盗天书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48

46 圣姑问道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45

47 西楚霸王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河北美术 50

48 越早越好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9

49 畅通的邮路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27

50 小筏夫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32

51 马永贞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40

52 公鸡老大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30

53 迎春曲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60

54 宋江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45

55 激战无名川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人民美术 16

56 青梅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4

57 龙潭的故事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16

58 宋江三败高太尉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29

59 甲午海战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29

Page 113: 季风书讯no 345

三辉链接

113

60 平妖传八:网徒纳弁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34

61 孟良盗马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3

62 福尔摩斯探索:蓝柘榴石案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27

63 郑成功收复台湾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陕西人美 35

64 南宋风云录(套装10册)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学林出版社 240

65 彭青天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上海人美 32

66 猎虎记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25

67 燕青打擂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23

68 倪云林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1

69 杜十娘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0

70 杜牧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2

71 剑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8

72 白马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0

73 鸳鸯剑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4

74 孙悟空大战三妖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6

75 比丘国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19

76 金田起义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0

77 闹龙廷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16

78 将门生虎女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32

79 红灯照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9

80 成吉思汗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6

81 高山下的花环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9

Page 114: 季风书讯no 345

三辉链接

114

82 野火春风斗古城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31

83 草原烽火(上下册)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46

84 日出之前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28

85 葛蔴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27

8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78

87 野心家吕后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18

88 小兵张嘎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朝华美术 33

89 淝水之战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16

90 济公传奇之一:济公初问世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9

91 钟馗登天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9

92 春草闯堂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黑龙江美术 26

93 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八一”

枪声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解放军 7

94 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横扫七

百里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解放军 9

95 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四度赤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解放军 10

96 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血战湘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解放军 9

97 赵隆义连环画作品集(套装12

册)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学林 158

98 沙家浜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30

99 开国将帅笔记本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45

100 开国将帅明信片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50

101 林风眠-独步人生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280

102 老上海风情画-补锅匠成大富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480

103 老上海风情画-两张广告有文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480

Page 115: 季风书讯no 345

三辉链接

115

104 连博杂志 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其他 12

105 咔嚓!决定的瞬间 摄影工艺 林东生 中国旅游 39

106 勇敢远行,在我们老去之前 摄影工艺 陈彦妃 世界知识 64

107 3宝鉴:破千劫 设计 打眼 文心出版社 38

Page 116: 季风书讯no 345

三辉链接

116

三辉链接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 1897—1937

(续前)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 1897-1937丛小平著

商务印书馆2014 年 3 月ISBN :978-7-100-10354-1定价:49.00上架建议:近代史 教育史32开

中国留美历史学会 2008 年杰出学术贡献奖获奖著作

中文版序言

本书是在英文版的基础上翻译修改而成,而英文版则是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写成。从 2001

年写成博士论文到 2007 年英文版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再到本书的中文版发行,中间经

历了许多年头,但是作者对书中的观点坚信不疑,认为它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解释能力,并与

当下中国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相关性,因此相信有出中文版的价值。

本书名为《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一词本身是一个非常有问题的概念。英

文版书名为“Teachers’ School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Chinese Nation-State”,其中

“making”带有“化”的意思,但是又有塑造、造成、制造、形成等意思,强调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并带有社会的转型问题。可是,使用“现代化”一词就有了目的论的意味,与本书所要表达的历史过

程不甚相符。但若将英文书名直接翻译成《师范学校与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社会转型》,不

仅与中文习惯不符,而且太长拗口,所以只有勉为其难地用了这个书名。

关于本书中对 “近代”与“现代” 的使用,需要做一些说明。英语中的“modern”一词涵盖了

中文的“近代”和“现代”两个概念,这就使得翻译时很难准确的用这个单一词汇来说明中文观念中

的两个时代。而我所研究的时段也正好是从十九世纪末的晚清(近代)到 20 世纪 30 年代抗战开始(现

代),所以这两个词可能会造成一些概念上的混淆。然而对于时代分期的讨论属于历史学中的重大课

Page 117: 季风书讯no 345

三辉链接

117

题,本书无力涵盖。目前我只能艰难地交互使用这两个词。有时我会将二者并用,即“近代(现代)”,

或在讨论二十世纪的现象时,单纯使用“现代”一词,以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但无论如何使用这两

个词都不会影响本书观点的表达,而且,这也正是本书的意图之一,即中国的近代现代,甚至包括所

谓的“前近代”或说“传统”时代,都有着强烈的连续性,而师范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它们的连续性正

说明了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正因为“现代”或“近代”是争议性很大的用词,作者使用这

个词并不代表认可它是一种已经定性的概念。实际上,我只是从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角度使

用这两个词汇,取其方便以指认时代而已。

相较于英文版,中文版中的一些变化需要说明,一是在过去十几年中,一批研究成果相继出现,

我在翻译时尽量将这些新成果包括在内,使得中文版不会显得过时。同时,根据新找到的史料,我又

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增加了一个小专题,讨论教育专业化与教师伦理问题,这是英文版所没有的。二是

对英文版中的一些遗漏或省略部分做出增补。当时出英文版时,出版社对书的页数有严格限制,因此

不得不对资料引用和讨论分析做一些删节或简化处理,甚至忍痛舍弃某些小的论点,包括像第四章中

壬戌学制颁行前关于师范学校存废的讨论都在英文版中被删除。而这次在中文版中则将这些被简化和

被删除的部分都恢复添加了进去,使得本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也体现了作者本来之意图。第三,作

者在翻译自己的书时自由度更大一些,不必按照英文版逐字逐句地翻译,造成译文生硬。我尽量采用

意译的方法,以将意思表达得更清楚,让行文更加流畅为原则。而且,在翻译时,我对英文版本中一

些针对英文读者的背景介绍做了简略处理,使其更适合中文读者的习惯。尽管如此,由于作者长期用

英文写作,又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行文中难免出现一些比较拗口的英式化句子,只能请读者谅解。

最后,我在结构上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英文版中的第四章本来就比较长,中文版又做了一些增补,

就变得更长。为了阅读方便,我将其劈成两章,即中文版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英文版的第四章。这样,

中文版的第四章比起其他几章稍稍短了一点,但是仍然可以自成一章。其他章节则保持原状,序号依

次类推。

我在英文版的序言中感谢了许许多多曾经帮助过我的学者、教授、编辑和工作人员,这种感激之

情至今犹存。而在翻译和出中文版的过程中,又得到不少学者和朋友的帮助。例如老同学赵军秀教授

和她的学生王本涛为我在北京的研究提供了各种方便。好友秦燕教授长期以来尽其所能地支持和帮助

我,正是在她的不断敦促下,我才有了将本书翻译成中文的行动。刘九生教授极具耐心地阅读了中文

稿的全文,对书稿中每一处不符合国内出版惯例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标记,并指出了一些打字错误,让

书稿变得更加完善。李惠莲同学、汪永平教授都曾帮我在电脑上对这些错误进行了更正。在寻找出版

社的过程中,杨念群教授、刘昶教授都对我有过巨大的帮助。严搏非先生独具慧眼,将书稿出版。对

以上学者们和朋友们的帮助,我铭感于心并在此表达诚挚的谢意。

本书英文版在 2007 年出版后,于 2008 年获得了“中国留美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我衷心

感谢学会和历史学家同行们对我的肯定和鼓励,希望这本书的中文版也不负他们所望。

2013 年 7 月 25 日 于休斯顿

Page 118: 季风书讯no 345

制作者

118

制作者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email protected]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