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五四”学人史,我最感动的就 是这些学术大师们安贫乐道、逢苦不忧 的那种纯粹、素朴的精神。别的不说, 只要看看他们在生命最后时光中如何 对待身后之事,便能知晓一切。 蔡元培,一位被毛泽东称为是“学 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巨匠式人物。辛 亥革命后,蔡元培曾任国府委员司法 部长教育总长、大学院院长、中研院院 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 多重职务可谓 “位高权重”。是,这 一位人物竟然也会困交加。蔡元 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生无钱请常常熬支撑便如,他忘周济别人。1940年3 月 3日晨,蔡元培起床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跌倒继而昏厥过 两天后, 医治无然长。蔡 元培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千余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 书馆王云其清落泪胡适,一位在中国现代上开领域风气箭垛式人物。胡适不是生支撑物, 有了良 品格的学,便是很富有。”这是他一生对物质金 态度胡适在任驻美使期间靠借债过日时他压力 大,不从各方面节省开连给 妻子买西尽量托捎带以节邮资。大使有笔特是不的, 胡适任后, 胡适旅居国,为生所迫,时拿着纸袋亲自19 62 2 2 4日胡适加院 时, 因心脏猝发倒地世。适死后, 志维点遗物时, 文稿信件外,生前留13 5 元。 傅斯,一位被称为是“老虎”“大 ”的强势人物。傅斯向来称, 英雄的时19 5 0 年1 2 2 0日傅斯因脑溢血病前几,他曾在一寒冷冬夜赶 写文章原因是他想急于拿稿条棉裤后, 稿傅家妻子 双手捧着装信封悲恸欲成声傅斯归黄泉棉裤梅贻琦,一位被为是“校长”的谦谦君19 55 年11月梅贻琦从美台湾考察创办 及台湾 大学”。 掌握数额巨大的华基台湾纷纷接近他, 趁机捞把油水是他们哪里道, 时的梅贻琦却济拮据,不 将已 62 太太韩咏华打工独只身一人19 62 5 月19日梅贻琦医院7 3 梅贻琦提皮包后一直放隐蔽后, 各方监督将皮包启 包打目瞪的是华基账目,一笔笔楚楚故纸堆 “五四”学人的清贫 □李令飞 我就下了那时姑爷爷阁楼收藏浒传》 《杨》《三演义》《李陵碑》 ,一行字栩栩如生的人看视线暑假,我和弟弟 姑爷爷,只要一空闲,我就钻进小阁楼,如饥似渴,一要读上好还和弟弟 中的一一式比划,乐爷爷婆哈哈,逢人就说我们弟俩是他们的中学后,我们来几毕业师。我离村田埂路程,我请教难题师们,一了个知我喜爱,他们就大珍藏借给我, 《红梦》《激流三曲》 优秀作品得借曹雪芹生的 《红梦》 ,我厚厚 的一仅用八囫囵吞枣,读才静心来尾细 中“巾帼须眉”的“凤辣 ”“志自”的探春聪明宝钗愁善感的黛玉温柔宝玉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恍若置观园中, 略十 情万种, 抛父潇湘诗海棠复荣、人…… 生命中的淋漓,我学后业还,读的时 。为,我常常悄悄背篼看。还记一的那学 ,我怀山沟挑选草茂盛,就 牛儿吃草旁边石头 始隔牛草吃,就,后渐渐哪里得上,待看不清了。四,最后在别人的薯藤。我父母责怪,一了下 下了原因后,深深自家薯藤割满满赔罪后,我渐懂父母我的”这灵魂后,我便图书馆 ,只要一 规定,就百米冲刺图书馆还用省下的生到校店租。在后, 兰花树人、 人说些灵魂 絮语后,一空闲去书店逛逛或站消 磨半时光, 中的中的人物喧闹世, 尘埃人生的真谛桌案的, 翻翻宋词诌诌,感典魅,在丹桂飘绿些纯朴的室床厚厚席慕蓉浓郁诗情 缱绻琉璃。安浅浅中的我, 然可世。 我生命的一,阅读 我的我的中, 我生我的阅读“糗事” □程艳 2 0 1 8 6 8 d z r b s h z k @ 1 2 6 . c o m 2 3 7 7 7 2 1 7 7 19 7 9年了个管理时的辖区由工局审核 。”“大革命” 刚刚 情形仿佛生在达川区局退休:当时大人对国鼓励私营一事存疑虑批试搞修缝纫火柴们为,在请书是“试营”, 县工仅仅100多政策确告人, 使,不能雇佣使,就父母经商纷纷局申政策规定经商,在政策有给他们名义贩运蔬 售粮食8 0年指标一, 富余,就压力巨大。19 8 1年,国关政策业和闲摆摊,为压力时的文件,我运输建筑饮食进行限制;允修理;允社队 办小肉铺旅馆修理缝纫澡堂副产说,我时是在国补缺便群众修理运输8 行业钟表修理修理修理修理刀剪补锅编织卖烧腊担担动。 模, 们一一人,一全家五人饮食修理殊技能的行业19 8 1年私营 2 01 2 22 33 人, 注册5 1 . 25 元。 19 8 3年便群众、安方面都起到。我政策,大鼓励。对其经鱼塘粉坊灰窑上给予保护金上进行扶持中的能匠, 后, 打工;允置农工机运输;允适当;允串巷 购废达川区显示19 8 3年年10 52 1 次突破1 5 7 8户8 943 员1 22 7 3 人。注册”“43 5 . 7 元。 上开现很多无秩序、学生纷纷踏足。为,我市工次取缔动,对进行40年的时光过去无到 2 01 7 民营1 8 . 0 6 14 . 49 私营3 . 1 6 4100 2 2 4 1 22 值超 10 亿元的 民营4 值超亿元的民营2 88户1 7 5 8户标准100 回望 1979: 那一年,达州首现经商潮 □本报记者 龚俊 文/图 40 1978年,十一届三中 全会提出了对内改革、对 外开放政策。对内改革最 先解禁了工商业,我市在 1979年就诞生了第一批 个体工商户,开启了我市 的个体经济时代。 覃大洪向个体户发放营业执照 1984 年的工商制服 言农 生命在低处 这个书名 我极 其喜欢 它是对人类这个大词与土地 位处低下大与小相观照之命名 具有无 言的张力 引发同为生命的我们产生共 鸣与想象 由此 揭示了作者低调谦卑 和虔诚敬畏的写作姿态 分五版块 说五共同合奏出作者在他钟情的土地 自信行走深情细语的生命交响 润物细语 纪念 5 1 2 发个人性灵内心絮语构成 部分篇什 得诗情画意 神采飞 作者是自豪于曾主政于一回访并重温 与土地 深情 的在 的在的文章才能 由小我而接通时代脉搏 审美并没忘怀环保和人文素质经济亟须忧思关切 是对母子 父子 以及 为人父女亲内心变化 有了朴拙字平易朴实 虽远有写风景那般有文 灌注 的文字仍 人的力比如母子他因 乡镇基层 难以病床前难以时时尽孝愧疚 母亲 买衣而没母亲可以穿美而 不安 母慈子孝复杂不用任何 华丽已尽显笔端 父子冲突 历来是文品表达用三参加过抗援朝 战争英雄父亲 村当鹤立土的复杂父亲土地的子女人的简单粗暴 乃至暴乡亲们的隔膜 以及近九十 守候老屋 固守地的倔强 流逝父亲的年最终 父子冲突 每次临别挥泪 仅让作者酸楚 也会让读者在留守忧思更加父子冲突下的 阴影遗憾 有了父亲潜动为人父后 慈子孝 的文传统 了对人的章或特别雨兼程送人在 深情书写 一篇风景 东林 》, 作者描述去宣汉东林风景 诧异 编排 宣汉是作者的应该 作者有宣汉至读人生文人们论哪自主宣汉是我怎么时时牵挂与想我这答案 情而才而的文 下的篇章 识朋友欣赏 的同情深谊长乐章虽只篇章 但已显怀重情重侠骨柔 芳香篇什作者本我 视野写作的农》《 透视 诘问 在我们这个1 人的4 0 搬运中竟30 ! 人是人是人是 顶梁柱 些妇 么去 出一悲悯情怀 内心自曝隐私 胆怯没能 到该居然我的是愧疚 疑凸现作者是直率乐章 田间纵横 有文为作者尝试文体反映出他这个的人 如何在低处向出自抽掉这个与书有作者形形象的完整呈现 批评作者蔽帚句话文是的文体 个人的人隐饰 提起便把作者的格纤 毫毕现作者 有其道理 言农由个农有为走上 基层乡镇领导岗功利写作对滋养的工作之没忘记对人生的由此 己稳的人生价值 人的个有的人 神上优秀的大写 的人 由此 出他的文的人 的文作有的作灌注 来不半点虚假悲悯 悲悯 有大他走文写作的正途 下的他一发向 调生命神自书和写作 生命 吃饭那般的生方式 他于生命在低处的行走人与姿生命在低处 的行走与细语 冯晓澜 本报讯 5 26 ,“中国 攻坚”在宣汉广播攻坚作品 “师” 》《 墨洋烈 报送2 300多部作品脱颖 获剧“师” 反映师大峡谷攻坚群众服彰显良品质该片人物为 ,生动反映攻坚领域优秀的感 人事墨洋 中国中国 美好震灾作品2 01 7 年10月作品来自全 高校贫、对贫、 贫、 贫、 搬迁支教学种植养殖(孙民 记者 王兴寨) 宣汉两件扶贫攻坚电视作品 获全国奖

回望1979: 那一年,达州首现经商潮 7...2018/06/08  · 歌,枕着徐志摩、席慕蓉那浓郁的诗情 入眠。岁月缱绻,锦年琉璃。安然行走在 浅浅文字中的我,纵然身处喧嚣城市,依然可以远离迷乱的红尘和纷繁的俗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回望1979: 那一年,达州首现经商潮 7...2018/06/08  · 歌,枕着徐志摩、席慕蓉那浓郁的诗情 入眠。岁月缱绻,锦年琉璃。安然行走在 浅浅文字中的我,纵然身处喧嚣城市,依然可以远离迷乱的红尘和纷繁的俗

阅读“五四”学人史,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些学术大师们安贫乐道、逢苦不忧的那种纯粹、素朴的精神。别的不说,只要看看他们在生命最后时光中如何对待身后之事,便能知晓一切。

蔡元培,一位被毛泽东称为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巨匠式人物。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任国府委员、司法部长、教育总长、大学院院长、中研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等多重职务,可谓“位高权重”。可是,这样一位人物竟然也会贫困交加。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生病后无钱请大夫,常常苦熬支撑。但是即便如此,他仍不忘周济别人。1940年3月3日晨,蔡元培起床后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跌倒在地,继而昏厥过去。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蔡元培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先生代筹,其清贫叫人落泪。

胡适,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开多个领域风气之先的箭垛式人物。胡适说:

“金钱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撑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学识,便是很富有的人了。”这话可看作是他一生对物质金钱的态度。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居然要靠借债过日子。当时他经济压力很大,不得不从各方面节省开支,连给妻子买东西,也尽量托人捎带,以节约邮资。大使有一笔特支费是不需要报销的,但胡适没有动过一分,全部上缴国库。卸任后,胡适旅居美国,为生计

所迫,时常要拿着两个纸袋亲自上街去买菜。1962年2月24日,胡适参加院士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倒地逝世。胡适死后,秘书王志维清点遗物时,发现除了书籍、文稿、信件外,生前留下的钱财只有135美元。

傅斯年,一位被称为是“老虎”“大炮”的强势人物。傅斯年向来以霸气著称,但他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病逝。逝世前几天,他曾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赶写文章,原因是他想急于拿到稿费做一条棉裤。几天后,稿费送到傅家。妻子双手捧着装钱的信封,悲恸欲绝,泣不成声。此时傅斯年已命归黄泉,再不需要棉裤了。

梅贻琦,一位被清华人誉为是“终身校长”的谦谦君子。1955年11月,梅贻琦从美国回到台湾考察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及台湾“清华大学”。由于他掌握着数额巨大的清华基金,所以台湾的各县长、市长纷纷接近他,企图趁机捞一把油水。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梅贻琦却因为经济拮据,不得不将已62岁的太太韩咏华留在纽约依靠打工独自生活,自己只身一人赴台。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73岁。梅贻琦生前随身携带一个手提皮包,住院后一直放在床下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两星期后,在各方人士的监督下,秘书将皮包启封,当包打开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来里面装的是清华基金账目,一笔笔清清楚楚地列着。

故纸堆

“五四”学人的清贫□李令飞

读阅�悦�越

从小我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的书少得可怜,姑爷爷家的

阁楼收藏了许多小人书,有《水浒传》《杨家将》《三国演义》《李陵碑》等好多叫不出书名的书,一页只有几行字,配上栩栩如生的插图,叫人看上一眼就再也移不开视线。每逢寒暑假,我和弟弟就到姑爷爷家长住一段时间,只要一有空闲,我就钻进小阁楼,如饥似渴地读书,一本要读上好几遍。有时还和弟弟照着书中的一招一式比划一番,乐得姑爷爷、姑婆哈哈大笑,逢人就说我们姐弟俩是他们的开心果。

上中学后,我们村小分配来几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我家离村小只有一条田埂的路程,我经常跑去向他们请教做不来的难题,老师们也乐于赐教,一来二去就与几位老师混了个熟脸。得知我喜爱看书,他们就大方地把珍藏的书借给我,《红楼梦》《激流三部曲》等优秀作品让我爱不释手。

记得借到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那天,我激动地抱着书睡了一晚,厚厚的一本书,仅用八天就囫囵吞枣读了一遍,读完后方才静下心来。从头到尾细细品悟,书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凤辣子”“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聪明得体的宝钗、多愁善感的黛玉、温柔多情的宝玉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脑海中逐一浮现,恍若置身于大观园中,领略十二金钗的风情万种,抛父进京、省亲游园、潇湘诗会、海棠复荣、人去园空……生命中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我放学后做完作业还要帮家里分担家务,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看书,我常常把书悄悄藏在背篼里,带到坡上去看。还记得刚上初一的那学期,母亲让我去放牛,我把《家》卷起来揣到怀里,牵着牛到山沟里去放,挑选了一处水草茂盛的地方,就让牛儿自由吃草,自己在旁边的小石头上坐着读书。

刚开始隔一阵儿看牛草吃得差不多,就换一处地方,后来渐渐看着了迷,

哪里还顾得上牛,待到字看不清了,才发现黄昏已至,方才想起牛不见了踪影。四处寻牛,最后在别人的红薯地里找到了牛,红薯藤已被吃了大半。我怕被父母责怪,一声不吭把事情隐瞒了下来,没吃晚饭就歇下了。

第二天,红薯地的主人找到了母亲,母亲怒不可遏,劈头盖脸把我揍了一顿。问明原因后,母亲深深叹了口气,把自家的红薯藤割上满满一背篼,带着我去给人家赔罪。从那以后,我逐渐懂得生活的艰辛与父母的不易,藤条抽在背上的痛感和母亲的叹气声刻入我的记忆里,“发奋读书,奔出农门”这颗种子在灵魂深处生了根、发了芽。

到城里上师范后,我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每周拟一份借书清单,只要一到规定的借书时间,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图书馆,把心仪已久的书借出来,有时还用省下的生活费到校园外面的书店租书。在每天的清晨、午后,独坐在校园的玉兰花树下翻开书页,细数着光阴,与古人、今人说些灵魂的絮语。

参加工作后,一有空闲时间我总是喜欢去书店逛逛,捧一本书或坐或站消磨半天时光,埋在书中的故事里,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忘却喧闹浮躁的尘世,洗去心灵的尘埃,领悟人生的真谛,享受无语的宁静。办公室的桌案上是离不得书的,工作之余,翻翻唐诗宋词,在文诌诌的字里行间,感受经典魅力。拿一本沈从文的《边城》,在丹桂飘香季节,亲临凤凰小城的青山绿水,领略那些纯朴的乡情民风。卧室床头柜上总放着厚厚一摞书,睡觉前品一品精品诗歌,枕着徐志摩、席慕蓉那浓郁的诗情入眠。

岁月缱绻,锦年琉璃。安然行走在浅浅文字中的我,纵然身处喧嚣城市,依然可以远离迷乱的红尘和纷繁的俗世。

书已然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阅读已镌刻进我的骨子里,融入我的血液中,与我生死相依。

我的阅读“糗事”□程艳

文史�艺境

20 1 8

年6

月8

星期五

dz rb shz k@12 6 .com

2 3 77721

编辑:王

主编:蒲建国

周刊

7版7版

“1979年,达县率先恢复了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工作。当时的个体从业人员首先要向辖区提出申请,经归口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意见,由工商局审核后颁发营业执照。”“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达川区商务局退休职工覃大洪回忆:当时大多数人对国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事还心存疑虑,第一批试水搞修配、理发、缝纫、日用百货、火柴香烟和小食店的小摊小贩们为了规避风险,在营业执照申请书上写的全部是“试营业”,所以达县工商局当年发放的仅仅是临时营业执照,数量只有100多个。

由于政策不明朗,工商局在发放执照时明确告知申请人,执照只允许个人使用,不能雇佣和使用帮工,就算是妻子和父母都不行。很多农民当时也想经商致富,纷纷到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但国家政策规定农村社员不许弃农经商,在没有政策依据和经验参照的情况下,工商局没有给农民发营业执照,但是允许他们以队、社的名义,贩运蔬菜、销售粮食。

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上只有国家单位才有招工指标,用工形式又极其单一,导致城市闲散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众多,就业压力巨大。覃大洪回忆:1981年,国家对非农业个体经营出

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优先安排城镇待业和闲散人员开店、摆摊,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据当时的文件记载,我市对城镇个体手工业、小型工业、运输业、房屋修缮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开业不再进行限制;允许农业手工业、服务业、修理业开业登记;允许社队集体开办小食店、小肉铺、小旅馆和各种修理、缝纫、洗澡堂、蔬菜、粮油加工、手工产品、农副产品推销等门市。总体上来说,我市当时是在国营经济的主导下,按照拾遗补缺、方便群众的原则,允许个体户在修理业、服务业、手工业、饮食业、商业、运销业、运输业、花草业这8个行业,从事钟表修理、收音机修理、电视机修理、自行车修理、理发、照相、磨刀剪、补锅、编织、卖烧腊、卖水饺、卖担担面等经营活动。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工商局允许个体户们一证一人经营,一证全家经营,三五人合伙经营。而对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中有特殊技能的行业,准许个体户们找帮手或带几个徒弟,以利于扩大社会就业。1981年,工商登记的个体私营经济达 2012户,从业人员2233人,注册资金51.25万元。

1983年,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更快,在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安置待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市开始对农村个体工商业放宽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农村的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对其经营的小鱼塘、小果园、小竹林及开办的面坊、粉坊、油坊、石灰窑等从法律上给予保护,资金上进行扶持;对农村中的能工巧匠,经工商部门登记发证后,还允许其到全国打工;允许个人或联户合伙购置农产品加工机具,从事工副业生产、加工、运输;允许适当发展农村个体工商业;允许个人走街串巷

收购废品,向供销社和工厂出售。达川区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1983年年底,仅达县当时个体工商户就达10521户,首次突破万户大关。其中城镇1578户,农村8943户,从业人员12273人。注册资金因“专业户”“重点户”加大投入,累计达435.7万元。

工商业的繁荣,带来的财富让人眼红,市场上开始出现很多无照工商户,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社会闲散人员、待业青年、农民、职工、学生纷纷踏足商海无证经营。为此,我市工商部门开展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取缔无照工商户的联合行动,对个体工商户的超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进行了整顿。

弹指一挥间,40年的时光过去。我市的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截至2017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累计达18.06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4.49万户、私营企业3.1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100户。现在全市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24户、122户,有产值超10亿元的民营企业4户、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288户,有家庭农场1758户,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

回望1979:那一年,达州首现经商潮

□本报记者 龚俊 文/图

40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对内改革最先解禁了工商业,我市在1979年就诞生了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开启了我市的个体经济时代。

覃大洪向个体户发放营业执照

1984年的工商制服

言农《生命在低处》这个书名,我极其喜欢。它是对人类这个大词与土地位处低下大与小相观照之命名,具有无言的张力,引发同为生命的我们产生共鸣与想象,由此,揭示了作者低调谦卑和虔诚敬畏的写作姿态。

全书分五个版块,或者说五个乐章,共同合奏出作者在他钟情的土地上,自信行走与深情细语的生命交响。

润物细语。由游记、纪念“5�12”地震与抒发个人性灵的内心絮语构成。这部分的篇什,写得诗情画意,神采飞扬。作者是一个自豪于曾主政于一地、回访并重温与土地深情相拥的在场人。因其心和情的在场,他的文章才能由小我而接通时代脉搏。他在审美的同时,并没有忘怀对环保和人文素质与经济亟须同步发展的忧思与关切。

亲情抵心。是对母子、父子,以及为人父之后,父女亲情的内心写真。因内容的变化,有了滞重朴拙的基调,文字平易朴实,虽远没有写风景那般有文采,但因其真情的灌注,质朴的文字仍富有感人的力量。比如写母子情,他因身在乡镇基层,难以分身,病床前对母亲的难以时时尽孝而愧疚,对只为母亲买衣而没有深想母亲可以穿得更美而不安。母慈子孝之复杂情愫,不用任何华丽的语言,已尽显笔端。父子冲突,历来是文学作品表达的重要主题。作者用三篇文章,刻画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父亲,复员后自愿回村当农民,鹤立于故土的复杂形象——父亲对土地的亲昵、对子女和亲人的简单粗暴乃至暴力、对乡亲们的隔膜,以及晚年虽年近九十,仍独自守候老屋、固守土地的倔强。时光的流逝和父亲的年迈,最终,化解了父子的冲突。每次临别父

亲的暗自挥泪,不仅让作者酸楚,而且也会让读者在感动之余,对留守人群的忧思更加深切。正因父子冲突留下的阴影和遗憾,让他有了做一个好父亲的潜动力。他为人父后,自觉接续了“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除了对家人的日常关爱,还用文章或书信,与两个女儿沟通谈心,特别是风雨兼程送小女儿上大学之“人在囧途”的深情书写,其情其状,令人动容。

情满心房。文集的第一篇为《风景那头是东林》,作者描述去宣汉文友相聚游东林风景。我心生诧异,为何会如此编排?宣汉并不是作者的故乡,应该说作者有宣汉情结。及至读到“人生能有几回醉?跟文人们一起无论哪个场合,醉与不醉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提及宣汉。宣汉是我前世的情人吗?怎么让我如此时时牵挂与想念呢?”我这才有了答案。因为那里有一群“纯朴而真诚,热情而好客,多才而有灵气”的文友。余下的篇章,乃是因“诵读之美”结识朋友与彼此欣赏,再有就是二十多年后的同学聚会情深谊长的真情记录。此乐章虽只有七个篇章,但已显露出作者常怀感恩之心和重情重义的侠骨柔肠。

在泥土芳香的篇什中,作者一面写身边小事,越出本我,视野变宽,通过对《爱写作的农妇》《如山的女人》之透视和诘问:“在我们这个不足1万人的场镇,40多个搬运工中竟有30多个妇女!”

“男人是天,男人是山,男人是‘顶梁柱’,这些妇女们家中的男人干什么去了?”体现出一种人间大爱的悲悯情怀;一面还深入内心自曝隐私,因胆怯没能见义勇为抓小偷,“我第一次遇到该施展正气时,居然留给我的是刻骨铭心的愧疚”。这些,无疑凸现出作者是一个直率的真人。

最后一个乐章,田间纵横。有时评,有读书笔记,还有文学评论。既可

视为作者尝试文体多样化的努力,也可反映出他这个立体多样的人,是如何修炼并站在低处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心声。如抽掉这个与全书有些混响的乐章,虽有利于散文集的纯粹,但毕竟有损于作者隐形形象的完整呈现。这远不是批评作者蔽帚自珍一句话那么简单。散文是最不能藏拙的文体,“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梁实秋语)。作者如此编选,自有其道理。

言农由一个农村有为青年,到走上基层乡镇领导岗位,得力于读书学习和无功利写作对他的滋养与回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从没忘记对人生的修炼。由此,形成了自己稳固的人生价值观:“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精神上优秀的大写的人”。也由此,派生出他的文学观“文学有别于文字的,是温度。凡没有温度的人,必然写不出有温度的文字,无以创作有温度的作品”。温度,即真情的灌注,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矫情。有温度,才有悲悯;有悲悯,才有大爱。由此,他走入了散文写作的正途。他所留下的足迹,无疑是他一路走来奋发向上、强调生命意义的精神自传。

他将读书和写作,融入于生命,成为一种如吃饭和睡觉那般自然的生活方式。故,他于生命在低处的行走和细语,才会那么动人与多姿多彩。

《生命在低处》的行走与细语□冯晓澜

本报讯 5月26日,“中国梦�扶贫攻坚影像盛典”在山东省枣庄市举行。宣汉县广播电视台摄制的两件扶贫攻坚电视作品《“师”心无悔》《川东第一村——水墨洋烈》参加展播,并从全国各地报送的23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剧情类和扶贫工作汇报片二等奖。

《“师”心无悔》反映了基层国土所长师大荣扎根巴山大峡谷,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该片以真实人物为原型,通过艺术加工,生动反映了

扶贫攻坚领域大批优秀干部的感人事迹。《川东第一村——水墨洋烈》从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和美好家园的角度,展示了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景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情文化。

这次作品征集活动从2017年10月份开始,参展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电视台、党委组织部门、影视机构和部分高校,涵盖了精准扶贫、对口扶贫、信息扶贫、杜绝返贫、搬迁、支教、支援农村医疗、扶志扶智、科学种植养殖等题材。

(孙民 特约记者 王兴寨)

宣汉两件扶贫攻坚电视作品获全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