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童年 A07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朱艳春 制图 郭娟 责校 李勇强 朱艳春 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 重庆创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编辑电话 023-63907328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让生活 下来 两江 又到儿童节了,41年前的六一和一 双白网鞋总会一年一度准时和我“纠缠 不清”。 白网鞋 廖黑叔叔 童年的生活往事,虽已伴随着我的人生渐行渐 远,可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感激那段平凡的生活,它 给予了我乐趣与希冀,给予了我淳朴、真实,给予了 我对世界的感恩和对时光的珍重,给予了我对生活 的倾心和爱恋。 六一的露天电影 吴丹 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 是普希金的诗句里说的。四季流转,斗转 星移。匆匆忙忙走过了半世纪人生。转眼 之间,人生中的许多记忆,也都随岁月,渐 行渐远……多么希望时光的河水向着反方 向流淌,带我找回那久别了的童年时光。 恰逢朋友发来了微信,祝贺老顽童,节 日快乐。啊啊,原来是儿童节又到了啊,虽 然我已不是儿童,而且家里也没有儿童过 节,但这个时候,总会使人陷入思索。 站在时光的节点,我都会带着回忆去 寻找童年的自己。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 “在旷野里野蛮生长”的乡下孩子,过儿童 节自然就没有城里小孩那么多花样。不 过,儿童节当天,父母是绝对不会干涉孩子 们“闹腾”的,因此是最可以自由奔放的玩 耍的。带着洗得有些泛白的红领巾,嘴里 嚼着一分钱一个的糖果,军绿书包里藏着 西游记等黑白小人书,滚铁环、旋陀螺、玩 弹弓等……简单粗糙的游戏,却是儿时最 真的记忆。 值得一提还有学校举办的六一儿童文 艺汇演。乡下学校,买不起那种城里孩子 的那种五颜六色的化妆品,也就用用当时 随处可见的红纸打湿水,随便涂抹在脸上、 额头上,弄得跟猴子的屁股似的。而我们 却乐此不疲,欢笑、跳跃,好不热闹快活。 操场的一边正在举办文艺汇演,而在操场 另一边,同时举办着这样或那样的游戏, 有“吹气球”的, “弹珠子”的…… 要说当天最快乐的,还得算是“日已偏 西”时刻的露天电影。那个物质极度匮乏 的年代,身处偏远贫困的闭塞乡村,根本就 谈不上什么精神生活。唯一的“奢侈品”恐 怕就是难得一见的露天电影,虽然一部电 影翻来覆去地看过了好多遍,但人们似乎 还是痴心不改。 六一儿童节放映电影的消息会被第一 个知道的伙伴以旋风般的速度迅速传遍满 山遍野。母亲便会从坛子里挖出平日舍不 得给我们吃的黄豆、葵花籽等在大铁锅里 给我们炒好以备看电影时吃。等赶到目的 地,大伙便又满心欢喜地等着。满坝子的 人,密密麻麻的,好不热闹。最开心的要数 孩子们了,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玩起 了捉迷藏的游戏或绕着场子你追我打。小 巧而敏捷的身子穿梭于人群当中,像一条 条可爱的小泥鳅,孩子固有的童真和顽劣 的性格得到彻底的释放。 随着一阵“突突突”发电机的声音,二 百瓦的灯泡亮了,银灿灿的灯光照亮整个 坝子和坝子里的人群。人群沸腾了,露天 电影算是正式开演。儿童节里,一般都是 先放一部动画片,比如说《大闹天宫》什么 的,然后才是大片登场。记忆中有《地道 战》《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扑不灭的 火焰》等等很经典的影片。时至今日,在 《怀旧剧场》内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而我仍然会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已记不清楚电影播放的具体详细的 内容,但仍然牢牢记着播放时的情景。而 六一播放电影的夜晚,最受人们欢迎的莫 过于冰棍了。在吃冰棍享受消暑的时光 中,看一场气氛热烈的电影,是再惬意不过 的事情。电影里的情节很吸引人的时候, 吃冰棍的人连冰棍融化了掉到地上也不知 道。嗑瓜子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习惯 恶作剧的我们有时候会把瓜子壳与沙子混 合起来,然后每个人抓一大把从后排往前 排观众扔,只为好玩但却并不想伤人。前 排观众愤怒了,站起来就往后面追赶我们, 可这时候的我们早已跑远了,笑成一片。 这时候,抬起头来望向远方,远方蜿蜒起伏 的山峦上点缀着明亮的几颗星,回头去 望电影屏幕,恍惚间忘记自己身在何 处。而远远近近的蛙声、人声 和电影声交织在一起,心也随 之起伏荡漾…… 童年不需要太多的色彩, 一笔一画简洁而美好,记住的 也是纯粹的快乐。老子说:“含德之厚,比 于赤子。”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 心者也。”赤子,便是指刚生下来、全身尚显 红色的小婴儿。而先贤眼中的大道至德, 也只是能与“赤子”相提并论而已。儿童身 上那份天然纯粹、那颗至善本心,都是令成 年人称羡的。童年的生活往事,虽已伴随 着我的人生渐行渐远,可在我的内心深处, 我感激那段平凡的生活,它给予了我乐趣 与希冀,给予了我淳朴、真实,给予了我对 世界的感恩和对时光的珍重,给予了我对 生活的倾心和爱恋。一路走来,我唯一的 财富是我的童年;我唯一的满足是我的童 年;我唯一的骄傲是我的童年。 历经世事,发觉童年在回忆中显现时, 方成就了那份完美。赞美童年吧,童年的 记忆贵于黄金,它在我们尘世的艰难中带 来了仙境的美妙。快乐需要努力去找寻, 有时候未必找到,或许是因为害怕,因为各 种现实。但相信在每一个人内心,都住着 一个小孩,偶尔放出来透透气, 释放一下自我,你会发现,原来 我们也可以笑得像孩子。 (作者系大渡口区作协 副主席) 编者按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童年。不 一样的童年,也有着不一样的快乐。 我和女儿比童年 郑劲松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晚报副刊特别推出“我的童年”专版,以庆祝这一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珍贵神圣的 节日。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认真地过儿童节—那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的,被生命温柔对待的时光。郑劲 松的《我和女儿比童年》,写出了一个父亲的睿智、女儿的俏皮,发出了深刻的时代之问;廖黑叔叔的《白网鞋》,泪 中带笑,字字珠玑,言简却回味悠长;吴丹的《写在儿童节》,刻画了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剪影,快乐奔放的儿童时代值得 永远铭记和感谢! 童年,是用来回忆的。而回忆,总是美 好的。 无论来自穷乡僻壤,还是繁华都市,只 要谈及童年,对大多数中年人来说,总体而 言是快乐的,烂漫的,自由的,无关清贫与 富足。即使童年有一些不幸,但回望岁月, 历经时间的淘洗,加上心智的成熟,人们往 往都会为自己的童年打上温馨幸福的底 色。 女儿出生在5月31日,正好是六一国 际儿童节前夕。因此,每年这一天,一则给 女儿简单过个生日,也对自己又是一次关 于童年的提醒。不一样的年代,同样的童 年。所以每次和女儿对话,也成了和自己 的童年对话。 早年在乡下生活的人,说起童年,立即 可以脑补一幅幅这样的画面:山林间,田埂 上,沟渠中,茅草坝,一边力所能及地帮大 人做些农活,比如:放牛羊、打猪草、砍柴 禾、喂鸡食、插秧、收豆、打谷、割麦……一 派田园风光中的劳动;要不就是:捉迷藏、 打游击战、打水仗、扔石子、下跳跳棋…… 动感十足的游戏时光。那时,孩子们也有 自己的宠物,土猫儿、土狗儿是不算的,鸡 鸭牛羊也不算的,那是家中重要的生产成 员。我们养的是:蛐蛐或者蝈蝈,还有已经 几乎绝迹的“洋虫”,要不,也有自己捕捉的 麻雀或其他小鸟。那时的童年,很多活动 还与吃有关,比如:到田里或河沟中,抓鱼, 搬螃蟹,拣螺蛳;春夏季,野果飘香,桑葚熟 了,就去随便摘桑葚;山上多油茶树,有的 树叶上会结出茶叶蛋,或者茶叶泡儿,酸甜 酸甜的,倒也可口;田边土角,还到处都长 着四川话叫做“三月泡儿”或者可叫做“三 月莓”的,近似草莓的样子,或者就是一种 野生的草莓。红红的,亮亮的,十分诱人。 这种植物上多刺,摘果子时往往被刺刮出 一些血痕,但也乐此不疲…… 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乡下儿童的 眼里,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甚至美味的 物质;那是清贫而单纯的年代,但乡下的童 年生活却又那么丰富有趣;那时的乡间,与 当今的最大不同,或许还是:由于几乎没有 外出务工和人口流动,我们的童年时代,父 母,以及爷爷奶奶,以及叔伯姨孃等都在一 个院子,或者也相距不远。同龄的家族孩 子们大多也都同在,即使因为家长里短时 有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过孽”,但孩子们总 是比较和谐相处的。放学时间,或者周末, 这个院子、那匹坡上,成群的孩子嬉闹玩 耍,喜气洋洋…… 女儿的童年,作为城市孩子的童年,时 代环境已经和父辈迥然不同。我们远离乡 村,也远离那种独特的时空。自从孩子进 入幼儿园,有人说“童年就结束了”。当然, 这只是站在自己的背景里对当下的某种惆 怅表达。不同的童年,恰好构成鲜明的对 —我们儿时所缺的,也许正是今天的 孩子们十分丰富的;而我们丰富的,恰好又 是他们缺失的。 比如书。不管怎么回忆,我那遥远的 清贫的童年,都好像只能回忆出几本教材 或者课本来。记得能读懂文章的时候,我 常常爬上家里那个木质的小阁楼,打开爸 爸的用帆布盖着的箩筐—那里有他读书 时的历史、语文、政治等课本,以及为数不 多的、爸到村上或乡上开会时带回的报 纸。还有就是泥墙缝中卷着的一本手抄的 《增广贤文》。对此,我总充满感激:经常 是,晚饭后,爸总会抽出那本“增广”给我念 上几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书 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家不 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稍有文化 的父母,都会用一些传统的童蒙之书,对儿 童进行人生的启蒙教育。 今天的孩子最不缺的,恐怕恰好是 书。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开始给孩子看 各种看图认字的书,各种童话、儿歌、漫画、 动画书籍……等等,不可谓不丰富。上了 小学,就是各种字典、词典,以及各种名 著、教辅读物,各种老师叫买的课外读 物。城市里的书店更是琳琅满目的图书, 也经常会在周末带孩子一呆半天。对此而 言,孩子们的境遇与我们简直不可同日而 语。但是,怎么就很难有孩子和我们一样, 记住哪怕来自泥墙缝里的毛边书上的一句 半句人生格言呢? 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深沉也是深情的 对话。“别翻你们的老黄历了!”每次做着 这样的比较,初中生女儿往往一句话就让 我哑然。“你怎么不比较一下这些呢?”女 儿质问我:“以前,每天放学,或者爷爷奶 奶干完活,你们是不是在一起?一年三百 六十五天,有哪一天他们离开过你?以 前,你们放学了,有几页作业要做?以前, 你每天可以抱抱自家的狗儿猫儿,每天都 可以看到鸡鸭牛羊?我想买只狗狗,你们 却从来坚决反对?我想和同学出去稍远 的地方耍一会儿,你们一百个不放心,甚 至追问,甚至监视……?”这样的追问,我 也无从回答。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童年。不一 样的童年,也有着不一样的快乐。厚古薄 今不对,厚今薄古也不应该。今天的孩子 究竟该拥有怎样的童年?我们该怎样做父 亲?也许,这也是一个深 刻的时代之问!我无法解 答。只好早早地订 下一块生日蛋糕 —我的童年从来 没有品尝的蛋糕, 等待今晚女儿晚自 习归来,给她最美 的祝福和希望。 (作者单位:西 南大学党委宣传 部) 往事不要再提,那是往事不够刻骨 铭心。又到儿童节了,41年前的六一和 一双白网鞋总会一年一度准时和我“纠 缠不清”。 那年我十岁,父亲去世一年多了, 三十出头的母亲坚强地拉扯着我们三 兄妹生活,从未听她叹过气,更未见她 流过泪。 过年的时候,长辈们给了我许多 压岁钱,可能有三四 块。十五那天,跟着一 个街坊姐姐去荣昌县 城闹元宵,我用压岁钱 买了双白网鞋。 结果遭妈妈骂了一 顿,还把鞋子寄放在镇上 的商店卖。那天,我听见 了母亲轻声的叹息,也看 见了母亲微红的眼眶。 从此,偷偷去商店看那双摆在玻璃 货柜角落的白网鞋,成了我每天放学后 的“必修课”。 然而,卖了四个月竟然卖不脱。于 是,儿童节当天我穿上了白网鞋。 可是,鞋子短了…… (作者单位:重庆晚报)

我和女儿比童年 - epaper.cqwb.com.cn · 往都会为自己的童年打上温馨幸福的底 色。 女儿出生在5月31日,正好是六一国 际儿童节前夕。因此,每年这一天,一则给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我和女儿比童年 - epaper.cqwb.com.cn · 往都会为自己的童年打上温馨幸福的底 色。 女儿出生在5月31日,正好是六一国 际儿童节前夕。因此,每年这一天,一则给

我的童年A07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朱艳春制图 郭娟 责校 李勇强 朱艳春

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 重庆创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编辑电话 023-63907328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让生活 下来慢 两江

又到儿童节了,41 年前的六一和一双白网鞋总会一年一度准时和我“纠缠不清”。

白网鞋廖黑叔叔

童年的生活往事,虽已伴随着我的人生渐行渐远,可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感激那段平凡的生活,它给予了我乐趣与希冀,给予了我淳朴、真实,给予了我对世界的感恩和对时光的珍重,给予了我对生活的倾心和爱恋。

六一的露天电影吴丹

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的诗句里说的。四季流转,斗转星移。匆匆忙忙走过了半世纪人生。转眼之间,人生中的许多记忆,也都随岁月,渐行渐远……多么希望时光的河水向着反方向流淌,带我找回那久别了的童年时光。

恰逢朋友发来了微信,祝贺老顽童,节日快乐。啊啊,原来是儿童节又到了啊,虽然我已不是儿童,而且家里也没有儿童过节,但这个时候,总会使人陷入思索。

站在时光的节点,我都会带着回忆去寻找童年的自己。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

“在旷野里野蛮生长”的乡下孩子,过儿童节自然就没有城里小孩那么多花样。不过,儿童节当天,父母是绝对不会干涉孩子们“闹腾”的,因此是最可以自由奔放的玩耍的。带着洗得有些泛白的红领巾,嘴里嚼着一分钱一个的糖果,军绿书包里藏着西游记等黑白小人书,滚铁环、旋陀螺、玩弹弓等……简单粗糙的游戏,却是儿时最真的记忆。

值得一提还有学校举办的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乡下学校,买不起那种城里孩子的那种五颜六色的化妆品,也就用用当时随处可见的红纸打湿水,随便涂抹在脸上、额头上,弄得跟猴子的屁股似的。而我们却乐此不疲,欢笑、跳跃,好不热闹快活。操场的一边正在举办文艺汇演,而在操场另一边,同时举办着这样或那样的游戏,有“吹气球”的,“弹珠子”的……

要说当天最快乐的,还得算是“日已偏西”时刻的露天电影。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身处偏远贫困的闭塞乡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精神生活。唯一的“奢侈品”恐怕就是难得一见的露天电影,虽然一部电

影翻来覆去地看过了好多遍,但人们似乎还是痴心不改。

六一儿童节放映电影的消息会被第一个知道的伙伴以旋风般的速度迅速传遍满山遍野。母亲便会从坛子里挖出平日舍不得给我们吃的黄豆、葵花籽等在大铁锅里给我们炒好以备看电影时吃。等赶到目的地,大伙便又满心欢喜地等着。满坝子的人,密密麻麻的,好不热闹。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了,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或绕着场子你追我打。小巧而敏捷的身子穿梭于人群当中,像一条条可爱的小泥鳅,孩子固有的童真和顽劣的性格得到彻底的释放。

随着一阵“突突突”发电机的声音,二百瓦的灯泡亮了,银灿灿的灯光照亮整个坝子和坝子里的人群。人群沸腾了,露天电影算是正式开演。儿童节里,一般都是先放一部动画片,比如说《大闹天宫》什么的,然后才是大片登场。记忆中有《地道战》《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扑不灭的火焰》等等很经典的影片。时至今日,在《怀旧剧场》内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而我仍然会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已记不清楚电影播放的具体详细的内容,但仍然牢牢记着播放时的情景。而六一播放电影的夜晚,最受人们欢迎的莫过于冰棍了。在吃冰棍享受消暑的时光中,看一场气氛热烈的电影,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电影里的情节很吸引人的时候,吃冰棍的人连冰棍融化了掉到地上也不知道。嗑瓜子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习惯恶作剧的我们有时候会把瓜子壳与沙子混合起来,然后每个人抓一大把从后排往前排观众扔,只为好玩但却并不想伤人。前排观众愤怒了,站起来就往后面追赶我们,可这时候的我们早已跑远了,笑成一片。这时候,抬起头来望向远方,远方蜿蜒起伏的山峦上点缀着明亮的几颗星,回头去望电影屏幕,恍惚间忘记自己身在何

处。而远远近近的蛙声、人声和电影声交织在一起,心也随之起伏荡漾……

童年不需要太多的色彩,一笔一画简洁而美好,记住的

也是纯粹的快乐。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便是指刚生下来、全身尚显红色的小婴儿。而先贤眼中的大道至德,也只是能与“赤子”相提并论而已。儿童身上那份天然纯粹、那颗至善本心,都是令成年人称羡的。童年的生活往事,虽已伴随着我的人生渐行渐远,可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感激那段平凡的生活,它给予了我乐趣与希冀,给予了我淳朴、真实,给予了我对世界的感恩和对时光的珍重,给予了我对生活的倾心和爱恋。一路走来,我唯一的财富是我的童年;我唯一的满足是我的童年;我唯一的骄傲是我的童年。

历经世事,发觉童年在回忆中显现时,方成就了那份完美。赞美童年吧,童年的记忆贵于黄金,它在我们尘世的艰难中带来了仙境的美妙。快乐需要努力去找寻,有时候未必找到,或许是因为害怕,因为各种现实。但相信在每一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偶尔放出来透透气,释放一下自我,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笑得像孩子。

(作者系大渡口区作协副主席)

编者按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童年,也有着不一样的快乐。 我和女儿比童年

郑劲松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晚报副刊特别推出“我的童年”专版,以庆祝这一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珍贵神圣的节日。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认真地过儿童节——那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的,被生命温柔对待的时光。郑劲松的《我和女儿比童年》,写出了一个父亲的睿智、女儿的俏皮,发出了深刻的时代之问;廖黑叔叔的《白网鞋》,泪中带笑,字字珠玑,言简却回味悠长;吴丹的《写在儿童节》,刻画了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剪影,快乐奔放的儿童时代值得永远铭记和感谢!

童年,是用来回忆的。而回忆,总是美好的。

无论来自穷乡僻壤,还是繁华都市,只要谈及童年,对大多数中年人来说,总体而言是快乐的,烂漫的,自由的,无关清贫与富足。即使童年有一些不幸,但回望岁月,历经时间的淘洗,加上心智的成熟,人们往往都会为自己的童年打上温馨幸福的底色。

女儿出生在5月31日,正好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因此,每年这一天,一则给女儿简单过个生日,也对自己又是一次关于童年的提醒。不一样的年代,同样的童年。所以每次和女儿对话,也成了和自己的童年对话。

早年在乡下生活的人,说起童年,立即可以脑补一幅幅这样的画面:山林间,田埂上,沟渠中,茅草坝,一边力所能及地帮大人做些农活,比如:放牛羊、打猪草、砍柴禾、喂鸡食、插秧、收豆、打谷、割麦……一派田园风光中的劳动;要不就是:捉迷藏、打游击战、打水仗、扔石子、下跳跳棋……动感十足的游戏时光。那时,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宠物,土猫儿、土狗儿是不算的,鸡鸭牛羊也不算的,那是家中重要的生产成员。我们养的是:蛐蛐或者蝈蝈,还有已经几乎绝迹的“洋虫”,要不,也有自己捕捉的麻雀或其他小鸟。那时的童年,很多活动还与吃有关,比如:到田里或河沟中,抓鱼,搬螃蟹,拣螺蛳;春夏季,野果飘香,桑葚熟了,就去随便摘桑葚;山上多油茶树,有的树叶上会结出茶叶蛋,或者茶叶泡儿,酸甜酸甜的,倒也可口;田边土角,还到处都长着四川话叫做“三月泡儿”或者可叫做“三月莓”的,近似草莓的样子,或者就是一种野生的草莓。红红的,亮亮的,十分诱人。这种植物上多刺,摘果子时往往被刺刮出一些血痕,但也乐此不疲……

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乡下儿童的眼里,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甚至美味的物质;那是清贫而单纯的年代,但乡下的童

年生活却又那么丰富有趣;那时的乡间,与当今的最大不同,或许还是:由于几乎没有外出务工和人口流动,我们的童年时代,父母,以及爷爷奶奶,以及叔伯姨孃等都在一个院子,或者也相距不远。同龄的家族孩子们大多也都同在,即使因为家长里短时有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过孽”,但孩子们总是比较和谐相处的。放学时间,或者周末,这个院子、那匹坡上,成群的孩子嬉闹玩耍,喜气洋洋……

女儿的童年,作为城市孩子的童年,时代环境已经和父辈迥然不同。我们远离乡村,也远离那种独特的时空。自从孩子进入幼儿园,有人说“童年就结束了”。当然,这只是站在自己的背景里对当下的某种惆怅表达。不同的童年,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儿时所缺的,也许正是今天的孩子们十分丰富的;而我们丰富的,恰好又是他们缺失的。

比如书。不管怎么回忆,我那遥远的清贫的童年,都好像只能回忆出几本教材或者课本来。记得能读懂文章的时候,我常常爬上家里那个木质的小阁楼,打开爸爸的用帆布盖着的箩筐——那里有他读书时的历史、语文、政治等课本,以及为数不多的、爸到村上或乡上开会时带回的报纸。还有就是泥墙缝中卷着的一本手抄的《增广贤文》。对此,我总充满感激:经常是,晚饭后,爸总会抽出那本“增广”给我念上几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稍有文化的父母,都会用一些传统的童蒙之书,对儿童进行人生的启蒙教育。

今天的孩子最不缺的,恐怕恰好是书。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开始给孩子看各种看图认字的书,各种童话、儿歌、漫画、动画书籍……等等,不可谓不丰富。上了小学,就是各种字典、词典,以及各种名著、教辅读物,各种老师叫买的课外读物。城市里的书店更是琳琅满目的图书,

也经常会在周末带孩子一呆半天。对此而言,孩子们的境遇与我们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怎么就很难有孩子和我们一样,记住哪怕来自泥墙缝里的毛边书上的一句半句人生格言呢?

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深沉也是深情的对话。“别翻你们的老黄历了!”每次做着这样的比较,初中生女儿往往一句话就让我哑然。“你怎么不比较一下这些呢?”女儿质问我:“以前,每天放学,或者爷爷奶奶干完活,你们是不是在一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哪一天他们离开过你?以前,你们放学了,有几页作业要做?以前,你每天可以抱抱自家的狗儿猫儿,每天都可以看到鸡鸭牛羊?我想买只狗狗,你们却从来坚决反对?我想和同学出去稍远的地方耍一会儿,你们一百个不放心,甚至追问,甚至监视……?”这样的追问,我也无从回答。

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童年,也有着不一样的快乐。厚古薄今不对,厚今薄古也不应该。今天的孩子究竟该拥有怎样的童年?我们该怎样做父亲?也许,这也是一个深刻的时代之问!我无法解答。只好早早地订下一块生日蛋糕——我的童年从来没有品尝的蛋糕,等待今晚女儿晚自习归来,给她最美的祝福和希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往事不要再提,那是往事不够刻骨铭心。又到儿童节了,41年前的六一和一双白网鞋总会一年一度准时和我“纠缠不清”。

那年我十岁,父亲去世一年多了,三十出头的母亲坚强地拉扯着我们三兄妹生活,从未听她叹过气,更未见她流过泪。

过年的时候,长辈们给了我许多压 岁 钱 ,可 能 有 三 四块。十五那天,跟着一个街坊姐姐去荣昌县城闹元宵,我用压岁钱买了双白网鞋。

结果遭妈妈骂了一顿,还把鞋子寄放在镇上的商店卖。那天,我听见了母亲轻声的叹息,也看见了母亲微红的眼眶。

从此,偷偷去商店看那双摆在玻璃货柜角落的白网鞋,成了我每天放学后的“必修课”。

然而,卖了四个月竟然卖不脱。于是,儿童节当天我穿上了白网鞋。

可是,鞋子短了……(作者单位: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