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 4 2015年12月24日 编辑:吴丽琳 电话:010-88558896 E-mail:[email protected] 司局专稿 2015年,科技司完成首批25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认定 工作,联合财政部认定了75家国家 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织修订了涉 及205项技术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发展指南(2015 年)》。发布了高端装 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标 准2335项,完成复审行业标准1584 项和废止127项行业标准。发布了计 量检测校准规范 16 项。 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进重点行 业企业兼并重组,指导地方贯彻落实国 发 14 号文件 推进淘汰落后和化解产能过剩 确定年度产能任务,分类细化验收标 准,修订产能置换办法,加强指导和服 务,提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指导产业转移 开展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制定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 促进工业设计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推动设 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指导各地出台政策、 举办评奖及展示活动,搭建行业共性服务 平台,推动开展交流与合作 坚持创新发展 提出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 见,形成关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关 意见的报告,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工作思路 开展调查研究 2016年,将开展制造企业综合成本调查研 究,鼓励大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平 台,培育企业单项冠军的研究 2015年,科技司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精神,围绕部重点工 作,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为契机,以推进 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落实改革 任务,进一步推动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提高工 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能力、完善标准体系、推 动品牌建设和提升产品质量等工作。 2015 年主要工作 一、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成首批 25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 作。组织编制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创新中心试点工作计 划。联合财政部认定了 75家国家技术创新 示范企业。组织开展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 重大课题研究。组织修订了涉及 205项技术 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 年)》。 二、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按照科技计划 管理改革要求,组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 信网”重大专项开展先行先试,推动部产业发 展促进中心改建工作,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入 围首批专业机构并率先通过国家统一信息平 台公布指南,率先由专业机构受理和承担评 审。制定了《5G 推进工作方案》,工信部与欧盟 委员会签署了中欧 5G 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 组织编制《车联网创新发展推进方案》。 三、加快制定国内国际标准。组织开展 了智能制造、云计算等重点领域综合标准化 体系建设工作,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 信息技术等行业标准2335项,完成复审行业 标准 1584 项和废止 127 项行业标准。发布了 计量检测校准规范16项。我国主导的《智能 型通信网络感知体系功能架构》、《汽车涡轮 增压器橡胶软管规范》、《混凝土用钢纤维》等 50 项标准被正式批准成为国际标准。 四、着力实施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制定 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国家 知 识 产 权 战 略 行 动 计 划(2014~2020 年)〉实 施方案》,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布局和转化。 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 支持地方开展了特色培育工作试点,组织培 育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63家、标杆 企业 60余家。组织申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 奖,10项获奖。制定了《产业技术基础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五、持续加强质量品牌工作。组织编制 了《中国制造 2025》的《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组织评选出33项典型经验 为全国质量标杆,组织开展了4期质量标杆 活动,探索“互联网+”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应 用,确定了 9 个“互联网+”质量标杆。推动 1477家工业企业建立完善品牌管理体系,遴 选出 15 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 2016 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 照部党组的部署,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围绕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加 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构建制造 业创新体系,按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的要求,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任务,精心组织 实施重大专项,扎实推进物联网和5G发展,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 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工作。 二、创新重点和工作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组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工作,启动 2~3家试点,探索创新中心的组织机制、运 作模式。联合财政部做好国家技术创新示 范企业认定及复核评价工作。完成《产业 技 术 创 新 规 划(2016~2020 年)》编 制 工 作。做好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 验室认定工作。组织开展《建立和完善我国 制造业创新体系》研究。支持部属高校和各 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展洽活动。 二是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发展。继续落 实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有关工作,基本完成专 业机构改建,组织专业机构积极承担重大专 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管理任务,积极参与推进 重大专项管理改革。加强 5G 推进部际协同, 统筹协调 5G推进工作。做好推进车联网发 展工作。完成《“十三五”物联网创新发展规 划》编制工作。协调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 产业、标准持续发展。 三是持续加强质量品牌提升。实施《制 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非竞 争性质量共性技术问题攻关。遴选确定30 项左右全国质量标杆,开展4期标杆学习交 流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 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品 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 作,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 四是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立 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 同运用机制。在产业聚集区推动市场主体积 极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服务、许可交易,建立纠 纷应对机制。在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分析 态势研究与发布。建设产业技术基础知识产 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行业知识产权服务 能力提升行动”和知识产权预警分析,联合企 业应对风险,建立行业知识产权推进机制。 五是扎实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 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系统解决产 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 化提升计划,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工业基础等标准化提升工程。围绕“一带一 路”战略,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 点,进一步加快国际标准转化工作。 “十三五”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实施《中国制造 2025》,建成 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科技体制改 革任务,力争实现5G商用,不断完善标准体 系,着力打造质量品牌,强化提升知识产权运 用和保护能力,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工作实现 新突破。 主要举措。一是加快创新中心建设,落 实 好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规 划 (2016~2020 年)》,构建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 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相关任务。组织 开展物联网等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统 筹协调 5G发展。三是组织制定工业和通信 业“十三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技术体 系建设方案,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 造、工业基础等标准化提升工程。四是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产业知识产权运用能 力,加强行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大力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制定落实工 业质量基础能力提升“十三五”规划,夯实 工业质量发展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产业政策 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发挥产业政策导向 和促进竞争功能”,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 议对产业政策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贯彻《建 议》精神,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 求,做好产业政策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我们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 念为先导,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 口,以实施《中国制造 2025》、建设制造强国和 网络强国为落脚点,推动构建产业新体系,努 力提高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 促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推动兼并重组是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提 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 要途径。2015 年,我们充分利用企业兼并重 组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 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制定 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扩大了兼并重 组企业有关税收政策受惠面,缓解了企业纳 税压力,加大了贷款对并购的支持力度,落实 了失业保险支持稳定岗位相关政策。二是会 同相关司局组织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婴幼儿 配方乳粉等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三是通 过总结交流工作、解读文件,指导地方贯彻落 实国发 14 号文件。2016 年,将继续跟踪了解 14号文件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 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将把推动产业重 组、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基本思 路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 法处置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 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充 分发挥地方作用,把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作为 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和 新的突破口,争取尽快取得成效。 二、推进淘汰落后和化解产能过 剩,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是实现工业经 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2015 年,我们按照部党组部署,会同部相关司局积 极开展工作。一是研究确定并下达了年度重 点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二是针对 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检查验收工作中的问 题,分类细化验收标准。三是修订产能置换实 施办法,将置换方案确认下放到各省。四是加 强指导和服务,促进跨地区产能置换和交易, 引导地方、企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五是研 究提出压缩过剩产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 方案和补助标准建议。2016 年,将按照《建 议》的要求,切实做好淘汰落后和化解产能工 作。实现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 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转变,增强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实现由 主要依靠装备规模、工艺技术标准,向综合运 用工艺技术、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转 变,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更加注重多 标准、多部门协同推进,更加注重与节能降 耗、污染防治相结合,更加注重与化解产能过 剩矛盾相结合,促进企业效益企稳回升和产 业迈向中高端。 三、指导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的重要措施。 2015年,我们围绕落实京津冀协 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开 展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开展产业转移合作示范 园区建设工作。研究起草了《国家产业转移合 作示范园区推动工作方案》,拟定了《国家产业 转移合作示范园区试点及示范推广工作方 案》,明确工作思路和要求,部署了试点工 作。二是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 南,提出了重点承载园区及产业方向,引导 集聚发展。三是研究提出了利用PPP模式 支持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 造工作思路及措施建议。四是工信部与河北 省、北京市、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 “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五 是支持河南省工信委分别与上海、北京、广 东、福建4省市开展的产业对接等活动。 2016 年,将按照《建议》要求,积极推进产业 转移各项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 展战略,研究制定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 点区域产业转移指南。认真做好产业转移合 作示范园区试点工作,支持不同地区合作 共建产业园区。继续组织开展区域产业转 移对接活动,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 四、促进工业设计和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 生产服务型转变 2015年,我们坚持把促进工业设计创新 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发挥设计在 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桥梁作用。一是 深入推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支持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创 新发展。二是积极推动设立国家工业设计 奖,探索建立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三是 组织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 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涉 及部内分工的相关工作。四是指导各地出台 政策,举办评奖及展示活动,促进工业设计全 面发展。五是支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开展人 才培训,搭建行业共性服务平台。六是推动与 德国、意大利有关方面在工业设计领域开展 交流与合作。同时,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 了促进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指导意见和三年行 动计划。2016 年,将按照《建议》的要求,围绕 实施《中国制造 2025》,继续推动工业设计发 展,发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服务于制造 强国战略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开展国 际交流与合作。制定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三 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聚焦重 点领域试点示范,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坚持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 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5年,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及部领导 部署,我们开展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 结构调整的有关调研工作。一是研究提出了 “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基本原则,制定了相关措施。二是会同 部内相关司局赴广东、江苏等地开展专题调 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有关意见的报告》,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 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三是开展 专题调研,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组建跨界融 合产业联盟的建议,形成了组建智能制造产 业联盟的工作思路。2016 年,将继续加强调 查研究,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部 领导指示,修改完善“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 增效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争取尽早发布。将组 织有关地区,通过试点示范,指导企业向内挖 掘潜力、提质增效。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推动 组建工业互联网、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智能 制造发展产业联盟。 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增强产业 政策工作的前瞻性 近年来,我们根据部领导的指示,加强调 查研究,组织完成了《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思路与政策研究》、《汽车行业进一步开放的 路径与政策研究》、《构建开放型工业经济新 体制研究》。会同部相关司局研究起草了《关 于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建议 的报告》。2016 年,将根据《建议》对产业政策 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 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认真搞好调查研 究。比如,组织开展制造企业综合成本调查研 究,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企业成本变动的成因; 开展鼓励大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平 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 研究,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深化 培育企业单项冠军的研究,选择一批长期专 注于制造业某些细分业务领域,生产技术或 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 或亚洲前列的单项冠军企业,开展培育提升专 项行动,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图为科技司负责同志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 图为科技司负责同志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 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 推动工业通信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 辛仁周 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 力促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陈因

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 推动工业通信业健康发展epaper.cena.com.cn/content/1/2015-12/24/04/2015122404_pdf.pdf · 2015年主要工作 一、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成首批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 推动工业通信业健康发展epaper.cena.com.cn/content/1/2015-12/24/04/2015122404_pdf.pdf · 2015年主要工作 一、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成首批

2016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特刊4 2015年12月24日 编辑:吴丽琳 电话:010-88558896 E-mail:[email protected]司局专稿

2015年,科技司完成首批25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认定

工作,联合财政部认定了75家国家

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织修订了涉

及205项技术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发展指南(2015年)》。发布了高端装

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标

准2335项,完成复审行业标准1584

项和废止127项行业标准。发布了计

量检测校准规范16项。

●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进重点行

业企业兼并重组,指导地方贯彻落实国

发14号文件

●推进淘汰落后和化解产能过剩

确定年度产能任务,分类细化验收标

准,修订产能置换办法,加强指导和服

务,提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方案

●指导产业转移

开展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制定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

●促进工业设计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推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推动设

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指导各地出台政策、

举办评奖及展示活动,搭建行业共性服务

平台,推动开展交流与合作

●坚持创新发展提出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

见,形成关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关

意见的报告,组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工作思路

●开展调查研究

2016年,将开展制造企业综合成本调查研

究,鼓励大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平

台,培育企业单项冠军的研究

2015年,科技司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精神,围绕部重点工

作,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为契机,以推进

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落实改革

任务,进一步推动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提高工

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能力、完善标准体系、推

动品牌建设和提升产品质量等工作。

2015年主要工作

一、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成首批

25 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工

作。组织编制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创新中心试点工作计

划。联合财政部认定了 75 家国家技术创新

示范企业。组织开展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

重大课题研究。组织修订了涉及205项技术

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

二、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按照科技计划

管理改革要求,组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

信网”重大专项开展先行先试,推动部产业发

展促进中心改建工作,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入

围首批专业机构并率先通过国家统一信息平

台公布指南,率先由专业机构受理和承担评

审。制定了《5G推进工作方案》,工信部与欧盟

委员会签署了中欧5G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

组织编制《车联网创新发展推进方案》。

三、加快制定国内国际标准。组织开展

了智能制造、云计算等重点领域综合标准化

体系建设工作,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

信息技术等行业标准2335项,完成复审行业

标准1584项和废止127项行业标准。发布了

计量检测校准规范16项。我国主导的《智能

型通信网络感知体系功能架构》、《汽车涡轮

增压器橡胶软管规范》、《混凝土用钢纤维》等

50项标准被正式批准成为国际标准。

四、着力实施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制定

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深入实施国家

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实

施方案》,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布局和转化。

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

支持地方开展了特色培育工作试点,组织培

育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 363 家、标杆

企业 60 余家。组织申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

奖,10 项获奖。制定了《产业技术基础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五、持续加强质量品牌工作。组织编制

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组织评选出33项典型经验

为全国质量标杆,组织开展了 4 期质量标杆

活动,探索“互联网+”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应

用,确定了 9 个“互联网+”质量标杆。推动

1477家工业企业建立完善品牌管理体系,遴

选出15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单位。

2016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

照部党组的部署,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围绕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加

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构建制造

业创新体系,按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的要求,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任务,精心组织

实施重大专项,扎实推进物联网和5G发展,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

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工作。

二、创新重点和工作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组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工作,启动

2~3家试点,探索创新中心的组织机制、运

作模式。联合财政部做好国家技术创新示

范企业认定及复核评价工作。完成《产业

技 术 创 新 规 划(2016~2020 年)》编 制 工

作。做好 2016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

验室认定工作。组织开展《建立和完善我国

制造业创新体系》研究。支持部属高校和各

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展洽活动。

二是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发展。继续落

实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有关工作,基本完成专

业机构改建,组织专业机构积极承担重大专

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管理任务,积极参与推进

重大专项管理改革。加强5G推进部际协同,

统筹协调 5G推进工作。做好推进车联网发

展工作。完成《“十三五”物联网创新发展规

划》编制工作。协调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

产业、标准持续发展。

三是持续加强质量品牌提升。实施《制

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非竞

争性质量共性技术问题攻关。遴选确定 30

项左右全国质量标杆,开展 4 期标杆学习交

流活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

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继续推进工业企业品

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

作,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

四是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立

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

同运用机制。在产业聚集区推动市场主体积

极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服务、许可交易,建立纠

纷应对机制。在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分析

态势研究与发布。建设产业技术基础知识产

权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行业知识产权服务

能力提升行动”和知识产权预警分析,联合企

业应对风险,建立行业知识产权推进机制。

五是扎实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

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系统解决产

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

化提升计划,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工业基础等标准化提升工程。围绕“一带一

路”战略,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

点,进一步加快国际标准转化工作。

“十三五”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实施《中国制造 2025》,建成

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实科技体制改

革任务,力争实现 5G商用,不断完善标准体

系,着力打造质量品牌,强化提升知识产权运

用和保护能力,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工作实现

新突破。

主要举措。一是加快创新中心建设,落

实 好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规 划 (2016~2020

年)》,构建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

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相关任务。组织

开展物联网等领域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统

筹协调 5G发展。三是组织制定工业和通信

业“十三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技术体

系建设方案,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

造、工业基础等标准化提升工程。四是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产业知识产权运用能

力,加强行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大力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制定落实工

业质量基础能力提升“十三五”规划,夯实

工业质量发展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产业政策

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发挥产业政策导向

和促进竞争功能”,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

议对产业政策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贯彻《建

议》精神,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

求,做好产业政策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我们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

念为先导,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

口,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和

网络强国为落脚点,推动构建产业新体系,努

力提高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促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推动兼并重组是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提

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

要途径。2015 年,我们充分利用企业兼并重

组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

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

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制定

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扩大了兼并重

组企业有关税收政策受惠面,缓解了企业纳

税压力,加大了贷款对并购的支持力度,落实

了失业保险支持稳定岗位相关政策。二是会

同相关司局组织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婴幼儿

配方乳粉等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三是通

过总结交流工作、解读文件,指导地方贯彻落

实国发 14 号文件。2016 年,将继续跟踪了解

14 号文件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

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将把推动产业重

组、加快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基本思

路是: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

法处置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

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充

分发挥地方作用,把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作为

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和

新的突破口,争取尽快取得成效。

二、推进淘汰落后和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是实现工业经

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2015

年,我们按照部党组部署,会同部相关司局积

极开展工作。一是研究确定并下达了年度重

点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二是针对

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检查验收工作中的问

题,分类细化验收标准。三是修订产能置换实

施办法,将置换方案确认下放到各省。四是加

强指导和服务,促进跨地区产能置换和交易,

引导地方、企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五是研

究提出压缩过剩产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实施

方案和补助标准建议。2016 年,将按照《建

议》的要求,切实做好淘汰落后和化解产能工

作。实现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

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转变,增强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实现由

主要依靠装备规模、工艺技术标准,向综合运

用工艺技术、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转

变,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更加注重多

标准、多部门协同推进,更加注重与节能降

耗、污染防治相结合,更加注重与化解产能过

剩矛盾相结合,促进企业效益企稳回升和产

业迈向中高端。

三、指导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的重要措施。2015年,我们围绕落实京津冀协

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开

展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开展产业转移合作示范

园区建设工作。研究起草了《国家产业转移合

作示范园区推动工作方案》,拟定了《国家产业

转移合作示范园区试点及示范推广工作方

案》,明确工作思路和要求,部署了试点工

作。二是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

南,提出了重点承载园区及产业方向,引导

集聚发展。三是研究提出了利用 PPP模式

支持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

造工作思路及措施建议。四是工信部与河北

省、北京市、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

“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五

是支持河南省工信委分别与上海、北京、广

东、福建 4 省市开展的产业对接等活动。

2016年,将按照《建议》要求,积极推进产业

转移各项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

展战略,研究制定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

点区域产业转移指南。认真做好产业转移合

作示范园区试点工作,支持不同地区合作

共建产业园区。继续组织开展区域产业转

移对接活动,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

四、促进工业设计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2015年,我们坚持把促进工业设计创新

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发挥设计在

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桥梁作用。一是

深入推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支持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创

新发展。二是积极推动设立国家工业设计

奖,探索建立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三是

组织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

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涉

及部内分工的相关工作。四是指导各地出台

政策,举办评奖及展示活动,促进工业设计全

面发展。五是支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开展人

才培训,搭建行业共性服务平台。六是推动与

德国、意大利有关方面在工业设计领域开展

交流与合作。同时,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

了促进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指导意见和三年行

动计划。2016年,将按照《建议》的要求,围绕

实施《中国制造2025》,继续推动工业设计发

展,发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在服务于制造

强国战略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开展国

际交流与合作。制定发布《发展服务型制造三

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聚焦重

点领域试点示范,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五、坚持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5年,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及部领导

部署,我们开展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

结构调整的有关调研工作。一是研究提出了

“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基本原则,制定了相关措施。二是会同

部内相关司局赴广东、江苏等地开展专题调

研,形成了《关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有关意见的报告》,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

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三是开展

专题调研,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组建跨界融

合产业联盟的建议,形成了组建智能制造产

业联盟的工作思路。2016 年,将继续加强调

查研究,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部

领导指示,修改完善“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

增效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动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争取尽早发布。将组

织有关地区,通过试点示范,指导企业向内挖

掘潜力、提质增效。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推动

组建工业互联网、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智能

制造发展产业联盟。

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增强产业政策工作的前瞻性

近年来,我们根据部领导的指示,加强调

查研究,组织完成了《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思路与政策研究》、《汽车行业进一步开放的

路径与政策研究》、《构建开放型工业经济新

体制研究》。会同部相关司局研究起草了《关

于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建议

的报告》。2016年,将根据《建议》对产业政策

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

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认真搞好调查研

究。比如,组织开展制造企业综合成本调查研

究,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企业成本变动的成因;

开展鼓励大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平

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

研究,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深化

培育企业单项冠军的研究,选择一批长期专

注于制造业某些细分业务领域,生产技术或

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

或亚洲前列的单项冠军企业,开展培育提升专

项行动,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图为科技司负责同志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图为科技司负责同志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

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 推动工业通信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 辛仁周

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 力促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