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林業研究專訊 Vol.18 No.4 2011 59 在地參與環境保護林的經營與管理 以社區林業示範社區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廖學誠 ([email protected]) 林務局於2002年開始推動「社區林業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2004年更名為「社 區林業計畫」,主要目的是鼓勵居民參與、以 凝聚共識,並與社區民眾及組織形成伙伴關 係,協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森林生態 旅遊及相關林業建設,以改善社區整體環境, 提昇生活品質,創造林業經營與社區發展雙 贏,進而達成森林生態系經營之目標,藉由社 區參與,培養民眾民主精神,喚起社區共同體 意識,並經由實際操作,學習生態保育理念及 林業管理技術,強化社區森林經營能力。 社區林業計畫在操作程序上區分為 三階段,第一階段「理念宣導及人才培育 計畫」,第二階段「林業示範社區營造計 畫」,第三階段「森林協同管理計畫」,其 中第一階段有上千個社區參與,第二階段目 前有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臺南市曲溪社 區、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宜蘭縣林美 社區及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等。本文將 以上述五個第二階段示範社區作為案例,說 明在地參與環境保護林的經營管理之成果。 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 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位於美濃區,鄰 近著名的黃蝶翠谷,協會提出「美濃黃蝶翠 谷生態保育與深度旅遊」計畫( 1) ,積極投 入森林保護工作。黃蝶翠谷屬屏東處旗山事 業區4751林班,生態資源豐富,早期美濃 水庫興建案即位在此區,經當地居民陳情抗 爭後,於2000年時該項計畫喊停。 現今美濃愛鄉協進會與當地的廣林社區 密切合作,進行山林的巡護工作,每周固定 進行森林及溪流的巡守,調查當地生物資源 與人為破壞情形,詳實紀錄並提供旗山工作 站,建立連繫通報機制。協會也透過歷年的 空照圖,疊圖比對觀察土地利用變遷情況, 並與林務局保持密切聯繫,達到監測效果。 此外,協會開發雙溪母樹林與溪谷路 線,每月辦理一次「翠谷巡禮」,帶領民眾 親近山林溪流,認識當地的森林生態及河水 資源,協會也常邀請不同專家學者進行演 講,提高社區森林保護意識。 臺南市曲溪社區 臺南市曲溪社區位於大內,社區提出 「走進彎彎二重溪-探訪曲溪之美」計畫,其 中針對嘉義處玉井工作站2001區外保安林進行 巡護。2001區外保安林位於偏僻地區,常見非 法傾倒垃圾、燃燒廢棄輪胎,造成當地環境惡 化,甚至引起火災。 為了確保區外保安林免於各種危害,強 1 美濃愛鄉協會的黃蝶藝術創作(廖學誠 攝)

在地參與環境保護林的經營與管理 以社區林業示範社區為例進行森林及溪流的巡守,調查當地生物資源 與人為破壞情形,詳實紀錄並提供旗山工作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林業研究專訊 Vol.18 No.4 2011 59

專題論述

在地參與環境保護林的經營與管理—以社區林業示範社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廖學誠 ([email protected])

林務局於2002年開始推動「社區林業—

居民參與保育共生計畫」,2004年更名為「社

區林業計畫」,主要目的是鼓勵居民參與、以

凝聚共識,並與社區民眾及組織形成伙伴關

係,協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森林生態

旅遊及相關林業建設,以改善社區整體環境,

提昇生活品質,創造林業經營與社區發展雙

贏,進而達成森林生態系經營之目標,藉由社

區參與,培養民眾民主精神,喚起社區共同體

意識,並經由實際操作,學習生態保育理念及

林業管理技術,強化社區森林經營能力。

社 區 林 業 計 畫 在 操 作 程 序 上 區 分 為

三階段,第一階段「理念宣導及人才培育

計畫」,第二階段「林業示範社區營造計

畫」,第三階段「森林協同管理計畫」,其

中第一階段有上千個社區參與,第二階段目

前有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臺南市曲溪社

區、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宜蘭縣林美

社區及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等。本文將

以上述五個第二階段示範社區作為案例,說

明在地參與環境保護林的經營管理之成果。

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

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位於美濃區,鄰

近著名的黃蝶翠谷,協會提出「美濃黃蝶翠

谷生態保育與深度旅遊」計畫(圖1),積極投

入森林保護工作。黃蝶翠谷屬屏東處旗山事

業區47至51林班,生態資源豐富,早期美濃

水庫興建案即位在此區,經當地居民陳情抗

爭後,於2000年時該項計畫喊停。

現今美濃愛鄉協進會與當地的廣林社區

密切合作,進行山林的巡護工作,每周固定

進行森林及溪流的巡守,調查當地生物資源

與人為破壞情形,詳實紀錄並提供旗山工作

站,建立連繫通報機制。協會也透過歷年的

空照圖,疊圖比對觀察土地利用變遷情況,

並與林務局保持密切聯繫,達到監測效果。

此外,協會開發雙溪母樹林與溪谷路

線,每月辦理一次「翠谷巡禮」,帶領民眾

親近山林溪流,認識當地的森林生態及河水

資源,協會也常邀請不同專家學者進行演

講,提高社區森林保護意識。

臺南市曲溪社區

臺南市曲溪社區位於大內,社區提出

「走進彎彎二重溪-探訪曲溪之美」計畫,其

中針對嘉義處玉井工作站2001區外保安林進行

巡護。2001區外保安林位於偏僻地區,常見非

法傾倒垃圾、燃燒廢棄輪胎,造成當地環境惡

化,甚至引起火災。

為了確保區外保安林免於各種危害,強

圖1美濃愛鄉協會的黃蝶藝術創作(廖學誠攝)

林業研究專訊 Vol.18 No.4 201160

專題論述

化其保安林功能,社區於

2010年2月成立巡守隊 (圖

2),定期巡護區外保安林。

巡守隊成員以社區理監事為

主,固定巡查保安林內是否

有違法情事。曲溪社區針對

巡守機制不斷加以檢討與

改進,目前已建立一套標準

的巡護通報機制,包含巡護

表格的填寫、災害處理與通

報、定期巡護檢討會議、地

理資訊系統資料庫建置等,

已確實發揮山林巡守隊的巡

護功能,並與嘉義處玉井工

作站密切連繫。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位於壽豐鄉,

包括豐山、豐裡及豐坪三村,為典型的日治

時期移民村,協會提出「豐田生態社區營

造-永續經營管理計畫」參與社區林業計

畫。當地荖腦山2628水源涵養保安林隸屬於

花蓮處南華工作站管轄,是當地湧泉重要來

源區域(圖3),日治時期曾在荖腦山下豐田第

六支圳旁設立「山下私設埤圳碑」,現今遺

址仍在,顯示出當地水資源之珍貴。

有鑑於2628水源涵養保安林之重要,牛

犁協會於2009年成立山林巡守隊,會同花蓮處

及南華工作站共同會勘巡守路線,花蓮處協助

相關訓練課程,並於培訓完畢後巡護荖腦山

2628水源涵養保安林,並擴及至花蓮農校實習

林場外圍。協會巡守採編組制度,每週實施一

次巡護任務,建立相關正式紀錄及通報機制。

協會亦於山腳湧泉處設立親水公園,進行環境

教育,呼籲社會大眾重視水資源。

宜蘭縣林美社區

宜蘭縣林美社區位於礁溪鄉,全村山地

佔86%以上,屬於宜蘭事業區第29林班,2005

年5月羅東處在林美山上的草湳湖旁修整當地

步道,全長約1,700 m,由於步道內在得子口圖2曲溪山林巡守隊授旗典禮(廖學誠攝)

圖3牛犁協會荖腦山下湧泉水圳(廖學誠攝)

林業研究專訊 Vol.18 No.4 2011 61

專題論述

溪上游處有一堅硬寬大巨石,形成落差十多

公尺的瀑布,因而名之為石磐步道(圖4)。

林美社區提出「林美生態村營造計畫」,

進入社區林業第二階段,積極地朝向生態旅

遊與觀光休閒農業發展。林美社區認養石磐步

道,定期由社區環境志工進行步道維護工作,

每星期至少兩次,撿拾垃圾與清理雜草,並辦

理社區生態解說員培訓課程,進行步道內的導

覽解說服務。為了維護步道內的遊憩品質,社

區進行步道遊客總量管制,於步道入口管制站

執行遊客控管,調查遊客人數,並定期將統計

資料回報至礁溪工作站,以作為步道管理之參

考。此外,林美社區亦進行步道監測紀錄,製

作月報表,並回報至礁溪工作站。

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

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位於蘇澳鎮

海邊,協會提出「大無尾港生態村營造計

畫」,希冀將當地打造成能永續發展的生態

村(圖5)。區內沿海有2702飛沙防止保安林,

是當地防止風沙、鹽沫的重要屏障,保安林

後則是著名的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圖6),

也是珍貴國際級的河口溼地,更保護著大無

尾港地區周邊四個村落形成一處緩衝帶,使

海岸線不致於嚴重流失。

近年來,常有不肖業者在2702飛沙防止

保安林內非法傾倒廢棄物,有鑑於此,協會

成立「無尾港河川山林巡護隊」,建立報表

及連繫機制,積極巡邏當地保安林及溼地,

多次查獲非法情事令之即刻改善,並通報羅

東處冬山工作站。此外,數次颱風侵襲當

地,造成沿海保安林的受損退化,協會乃尋

求羅東處協助,設立苗圃,培育苗木,於保

安林空隙地栽植林投及馬鞍藤等,營造海岸

多層林景觀,期能發揮防風定沙功效。

民眾參與森林環境永續經營的價值

與具體成效

Duinker (1994)曾指出,社區是一群具

有共識、認同感、相同利益目標、且願意合

作的人所構成的空間。上述五個示範社區居

民對當地環境保護林的經營具有高度共識與

認同,積極投入保育工作,尋求社區長遠發

展,喚起民眾重新審視自己社區周遭的森圖4林美石磐步道(廖學誠攝)

圖5大無尾港生態村(廖學誠攝)

林業研究專訊 Vol.18 No.4 201162

專題論述

林,維護生態、尊重自然,營造當地成為優

質的森林社區。另一方面,當地居民成立山

林巡守隊,主動參與環境保護林的維護,其

意涵不只強調社區參與環境資源管理而已,

更重要的是凸顯出社區的自主性。

對照於Arnstein (1969)的社區參與決策的

分級方式,上述五個示範社區居民與林務局的

互動可列入為有意義的諮詢等級,民眾有意義

的投入且政府願意聽取意見,並進而形成夥伴

關係。若對照於Choguill (1996)的社區民眾參

與決策分級,則可列入政府與居民溫和相處、

或進一步形成夥伴關係的支持階段。社區林業

示範社區居民與林務局的互動雖尚未達到權力

分享階段,但已對民眾參與公共事務跨出一大

步。透過協會的運作,整合社區內外資源,積

極推動森林的保育工作,不僅可解決當地環境

問題外,更可提高居民的民主素養。誠如王順

美及沈珊珊(1999)研究指出,社區發展與社區

營造的精神內涵,是在強調社區參與、激發社

區意識、促進社區合作、增進社區自治、自主

的能力,與尊重社區居民的自發力量,民眾參

與環境保護林的經營管理其價值與成效即是在

實踐此一重要意義。

結語與展望

社區林業計畫第二階段重點在:「養

成社區永續經營人才,引導居民參與之精神

外,並在規劃及行動過程中,讓具有資源管

理或林業專長的人才參與,以協助示範社區

實際參與森林資源的協同管理,並進一步做

好社區土地整體發展規劃」。

顯然地,上述五個示範社區確實達到

實際參與森林資源的協同管理,不論是黃蝶

翠谷的生態保育、2001區外保安林的環境維

護、2628水源涵養林

的山林巡守、石磐步

道的總量管制、以及

2702飛沙防止林的撫

育營造,都明白地顯

示出,在地參與環境

保護林的經營與管理

是一可行之路,除了

協 助 林 業 相 關 工 作

外,也增進當地社區

福祉,其發展是值得

我們期待的。

圖6無尾港野生動物保護區(廖學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