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默劇教學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之先導研究 作者:劉心潔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表演藝術教學研究所 摘要 具統整性的表演藝術教學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 中,不但有其表演本質的學習,更可融合音樂與視覺藝術之教學,達到「人 文」教育社會化的目標。 由於默劇完全是以演員姿態表情,所呈現的自然表現方法,在傳達意念上, 非常能結合兒童的想像與認知研究者將設計 8 12 堂默劇課程,藉由透過 默劇的方式作為教學的媒材,引發學習者學習的動機,透過默劇教學讓學生了 解該如何運用肢體展現內在想法,不同於以往用口語方式來傳達訊息,強化他 們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亦同時擴大了觀察思維認知與理解的空間,進而 能拓展肢體的表現性及可能性。 身為教師,吾等所抱持的教育信念,無非是希望學生均能主動學習、快樂成 長,皆能在愉悅的學習中找到樂趣及自信,期能賦予學生在教學與學習模式一 個不同於以往的思考與發展方向關鍵詞: 默劇、藝術與人文、戲劇教學 發表用

v| hu(portal2.ntua.edu.tw/~gspa/data/2017academic_teacher/web/03/0301.pdf · 貳、名詞解釋 (一)藝術與人文課程 從民國八十四年總統頒佈《藝術教育法》,到現階段十二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默劇教學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之先導研究

    作者:劉心潔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表演藝術教學研究所

    摘要

    具統整性的表演藝術教學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

    中,不但有其表演本質的學習,更可融合音樂與視覺藝術之教學,達到「人

    文」教育社會化的目標。

    由於默劇完全是以演員姿態表情,所呈現的自然表現方法,在傳達意念上,

    非常能結合兒童的想像與認知。研究者將設計 8 至 12 堂默劇課程,藉由透過

    默劇的方式作為教學的媒材,引發學習者學習的動機,透過默劇教學讓學生了

    解該如何運用肢體展現內在想法,不同於以往用口語方式來傳達訊息,強化他

    們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亦同時擴大了觀察、思維、認知與理解的空間,進而

    能拓展肢體的表現性及可能性。

    身為教師,吾等所抱持的教育信念,無非是希望學生均能主動學習、快樂成

    長,皆能在愉悅的學習中找到樂趣及自信,期能賦予學生在教學與學習模式一

    個不同於以往的思考與發展方向。

    關鍵詞: 默劇、藝術與人文、戲劇教學

    發表用

  • The Research On Combining Mime Teaching of Art and

    Humanit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IOU,HSIN-CHIE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bstract

    In the twelve years of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current in Taiwan, drama teaching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to the learning in the primary educ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if the drama teaching can be well designed, it can successfully promote young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in the domain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s the mime is entirely the actor gesture expression, presented by the natural

    expression method, in conveying ideas, can be combined with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ognition. Researchers will design 8 to 12 mime courses, through the way through

    the mime as a medium of teaching, triggering learners learning motivation.Through

    mime teaching is used to help young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by means of body

    movement, instead of simply relying on verbal communication. While expanding the

    observation, thinking, cognitiv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ce, and thus can exp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imbs and the possibility.

    As a teacher, we hold the educational belief, is nothing more than hope that

    students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happy to grow, can be pleasant in the study to

    find fun and self-confidence, period to give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Think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Mime、Teaching of Art and Humanities、drama teaching

    發表用

  • 壹、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 究 者 在 教 學 經 驗 中 發 現 , 兒 童 非 常 喜 歡 表 演 , 並 且 強 烈

    的 喜 歡 作 秀 、 吸 引 他 人 注 意 。 但 傳 統 教 育 , 為 了 維 持 教 室

    秩 序 , 常 不 顧 兒 童 表 演 的 衝 動 , 而 予 以 壓 制 。 然 而 戲 劇 是

    人 類 尋 求 了 解 彼 此 和 探 索 所 處 世 界 的 方 法 ( 周 小 玉 , 民

    9 0), 只 是 在 現 行 的 教 育 制 度 下 , 戲 劇 的 教 育 潛 力 常 被 忽

    視 , 部 分 老 師 或 能 察 覺 到 它 的 價 值 , 卻 不 知 效 果 有 多 驚

    人 。

    鄭 黛 瓊 ( 民 8 4) 認 為 人 們 藉 著 參 與 戲 劇 活 動 , 能 得 到 感

    情 的 傾 洩 , 認 識 自 我 與 他 人 多 彩 的 思 想 和 行 為 , 經 過 參 與

    戲 劇 活 動 , 使 人 們 開 闊 了 對 生 活 週 遭 發 生 的 人 、 事 、 物 的

    感 受 力 。 而 戲 劇 的 角 色 扮 演 , 不 但 具 備 一 般 文 學 作 品 的 功

    能 , 更 進 一 步 提 供 他 們 安 全 學 習 解 決 問 題 的 途 徑 , 正 如

    F a r v e r 和 F r o s c h( 1 9 9 6) 所 言 , 假 扮 遊 戲 時 , 兒 童 所 用 的 是

    隱 喻 表 現 的 方 式 , 能 夠 讓 他 們 自 己 和 角 色 人 物 、 逼 真 情 節

    間 保 持 安 全 距 離 , 使 表 演 更 為 自 然 、 容 易 。 林 玫 君 ( 民

    8 8) 也 認 為 學 習 的 關 鍵 在 「 經 驗 」, 非 刻 板 的 死 記 , 而 透 過

    如 戲 劇 化 過 程 的 真 實 經 歷 , 能 強 化 兒 童 的 學 習 , 並 能 在 這

    些 「 替 代 」 的 經 驗 中 , 練 習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及 社 會 互 動 的

    關 係 。 廖順約(心理,2006)研究顯示,戲劇技巧教學能「提升學生學習效

    果」、「增進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師成長」;教師擁有「表演藝術的創新」

    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較高、傾向「學習導向」的教與學。

    而 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 延 續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藝術

    與人文」領域,不但有其表演本質的學習,更可融合音樂與視覺藝術之教學,達

    到「人文」教育社會化的目標。安 排 了 戲 劇 表 演 的 教 育 課 程,可 以 讓

    天 真 活 潑 的 兒 童 展 現 喜 歡 創 造 性 表 演 的 天 性,其 中 默 劇 的 教

    學 兒 童 將 透 過 表 情 、 肢 體 動 作 表 現 出 來 , 不 但 能 改 善 學 生 說

    寫 的 溝 通 能 力 , 還 能 增 加 語 言 外 的 表 達 能 力 , 也 可 以 了 解 他

    人 也 與 自 己 有 同 樣 的 煩 惱 、 不 安 、 挫 折 或 恐 懼 , 焦 慮 的 情 緒

    可 獲 得 舒 展 , 也 較 有 信 心 去 面 對 所 遭 遇 的 困 境 , 無 形 中 也 減

    少 了 偏 差 行 為 的 發 生 。( 方 寸 , 民 6 7)。

    發表用

  •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具體言之,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探討默劇教學融入藝術與人文課程上的實施情形及因應策略。

    (二)探討默劇教學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學運用肢體語言增進強口語能力表現之影

    響。

    (三)探討默劇教學融入藝術與人文教學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

    貳、名詞解釋

    (一)藝術與人文課程

    從 民 國 八 十 四 年 總 統 頒 佈《 藝 術 教 育 法 》,到 現 階 段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的 全 面 落 實 , 國 中 階 段 之 藝 術 科 目 , 使

    學 生 在 學 習 上 有 了 更 鮮 活 的 學 習 創 造 的 空 間 與 課 程,在「 藝

    術 與 人 文 」 領 域 當 中 , 表 演 藝 術 課 程 是 其 中 的 重 要 一 環 , 目

    前 表 演 藝 術 已 納 入 正 式 的 國 家 教 育 課 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

    所 提 倡 的 表 演 藝 術 教 學 一 方 面 可 以 發 揮 學 生 想 像 力,培 養 觀

    察 力 及 創 造 力,藉 由 表 演 藝 術 課 程 更 可 提 供 學 生 表 達 自 我 和

    抒 發 情 緒 的 機 會 。

    表 演 藝 術 可 藉 由 肢 體 動 作 、 戲 劇 性 遊 戲 、 想 像 練 習 、 即 興

    表 演 … … 等 課 程 若 能 輔 以 多 媒 體 技 術 運 用 於 課 程 中,除 了 增

    進 學 生 學 習 興 趣 , 使 課 程 多 元 化 、 情 境 化 讓 學 生 在 課 堂 中 有

    身 歷 其 境 的 感 覺,創 造 表 演 藝 術 課 堂 氛 圍,並 進 一 步 強 化 對

    表 演 藝 術 內 涵 的 認 知 , 情 意 的 培 養 及 參 與 行 為 的 提 升 。

    (二)默劇教學

    「人們懷念默劇的,還是它對時空的濃縮與省略,對情感的看重與挖掘,對小人物的

    關注與表現,它以無聲的方式喚醒我們心靈的聽覺和感受力。這是它在世界范圍內受

    到歡迎,尤其是受到孩童、聾啞人和自閉症患者喜歡的原因。」人民網-人民日報

    默 劇 ( M i m e ) 二 字 常 與 啞 劇 ( P a n t o m i n e )混 為 一 談,二 者 之 間

    皆 是 不 用 語 言 作 為 傳 達 的 手 段 , 但 嚴 格 說 起 來 , 二 者 之 間 仍

    有 些 區 別 。 啞 劇 乃 是 敘 述 說 明 一 個 故 事 , 處 理 外 在 有 形 的 世

    界 。 而 默 劇 雖 然 也 可 能 是 敍 述 故 事 , 但 強 調 的 是 主 題 , 而 不

    是 表 達 的 方 法 。 比 較 隱 諱 含 蓄 的 , 著 重 在 它 的 內 涵 以 及 它 的

    詮 釋 , 默 劇 的 演 員 憑 藉 著 身 體 的 語 言 , 表 達 出 各 種 層 次 的 思

    想 情 感 , 引 起 觀 者 的 種 種 聯 想 和 感 應 。 默 劇 在 演 出 時 並 非 純

    發表用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3497&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7406&nowpage=1

  • 然 如 字 面 上 的 意 思 , 其 實 它 可 以 配 上 一 些 音 樂 、 效 果 , 偶 而

    也 可 說 些 臺 辭 , 當 然 以 不 發 聲 時 居 多 。

    默 劇 的 起 源 應 追 溯 至 西 元 前 六 世 紀 希 臘 劇 場,在 希 臘 戲 劇

    競 賽 中 演 出 的 三 部 曲 之 後 的 撒 特 劇 ( S a t y r P l a y )裏 運 用 了 很 多

    默 劇 的 技 巧,它 的 表 演 結 合 了 對 白、動 作、舞 蹈 及 特 技 表 演,

    形 成 了 一 獨 特 的 戲 劇 形 式,現 在 的 默 劇 即 是 繼 承 了 其 中 大 部

    分 的 形 式 。 在 歷 經 三 千 多 年 的 戲 劇 史 中 , 默 劇 經 歷 了 許 多 的

    變 化 , 及 至 近 二 百 年 來 法 國 默 劇 名 家 輩 出 , 巴 黎 漸 成 為 世 界

    默 劇 的 中 心 , 歷 經 了 許 多 默 劇 大 師 的 努 力 , 把 默 劇 以 不 同 的

    面 貌 往 前 推 展 出 一 大 步 , 並 拓 寬 了 默 劇 的 世 界 , 豐 富 了 它 的

    內 涵,表 現 的 技 巧 更 趨 於 成 熟,而 成 為 獨 立 的 舞 臺 表 演 藝 術。

    默 劇 主 要 是 以 姿 勢 增 進 情 感 , 以 手 勢 代 替 語 言 。 默 劇 的 訓

    練 必 須 克 服 身 體 的 機 能 , 經 過 嚴 格 的 舞 蹈 基 礎 訓 練 , 了 解 個

    人 身 體 的 肌 肉 、 骨 骼 、 關 節 , 控 制 自 如 , 透 過 世 事 萬 物 的 敏

    銳 觀 察 , 進 而 組 合 肢 體 做 為 傳 達 事 件 、 情 感 、 意 念 的 橋 梁 。

    默 劇 演 練 重 點 不 在 於 肢 體 動 作 精 確 度 高 的 技 巧 表 現,而 是 在

    於 想 像 認 知 與 意 念 上 較 為 廣 的 傳 現 。 因 此 , 它 是 以 情 境 、 故

    事 或 音 效 的 搭 配 , 讓 參 與 者 充 分 地 發 揮 想 像 力 , 來 增 進 他 們

    外 在 表 現 的 能 力 並 建 立 其 表 達 的 自 信 。 (張 曉 華 , 2 0 0 7 )

    參、文獻探討

    (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領域

    壹、基本理念

    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是人類文化的累積,更是陶育美感素養及實施全

    人教育的 主要途徑。人們藉由藝術類型的符號與其多元表徵的形式進行溝通與

    分享、傳達無以言喻的情感與觀點。基於藝術具有如此的本質與特性,能激發

    學生的直覺、推理與想像,促進其創意及思考的能力。從表現、鑑賞與實踐的

    學習過程,體驗美感經驗,創造藝術價值,從而領悟生命及文化的意義。

    處於 21 世紀數位化的時代,學校應營造機會讓學生探索與感受生活環境

    中的人事與景物,認識與鑑賞環境中各類藝術形式與作品。學生能運用感官、

    知覺和情感,透過實作、實地參訪學習、參與操作、提升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

    以辨識藝術的特質與意義,了解藝術與 生活、社會、時代、文化、國家與族

    發表用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2910&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7417&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2190&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2190&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2918&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6841&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6033&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8414&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5005&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7413&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2062&nowpage=1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data.asp?id=8384&nowpage=1

  • 群的相關議題。

    教師應鼓勵學生依據個人經驗及想像,發展其自主性的創造能量,學習

    溝通、表現、創作與發表,豐富其身心靈,涵養美感素養與宏觀視野,感受生

    活的幸福,並與他人共創美善的社會與文化。

    本藝術領域課程綱要,包含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

    藝術,以及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的音樂、美術、藝術生活等必修科目,與表演

    創作、基本設計、多媒體音 樂、新媒體藝術等加深加廣選修科目。在「自發、

    互動、共好」的理念下,藝術領域課程不 但能啟迪學生的藝術潛能和興趣,

    同時可進一步建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之尊重 多元、同理關懷、

    公平正義與永續發展的和諧共生關係,傳承文化與創新藝術。

    藝術領域的課程發展,強調以核心素養來連貫、統整與發展國民小學、國

    民中學與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的課程與學習。課程內容適時連結各領域/科目,

    並融入各項重大議題,結合藝術領域的基本素養與社會文化的關切。整體而言,

    經由多元的藝術學習與美感經驗的累積, 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感知覺察、審美

    思考與創意表現能力,從快樂學習的過程,充實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貳、課程目標

    學生透過表現、鑑賞與實踐的三個學習構面,達成以下課程目標:

    一、表現:善用媒介與形式從事藝術創作與展現,傳達思想與情感。

    二、鑑賞:透過參與審美活動培養感受力與理解力,體認藝術價值。

    三、實踐:培養主動參與藝術的興趣與習慣,促進美善生活。

    參、時間分配及科目組合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第二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第四學習階段 第五學習階段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藝術領域

    (3)

    藝術領域

    (3)

    藝術領域(3): 音 樂

    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

    必修 音樂、美術、藝術生活

    (10 學分)

    加深加

    廣選修

    表演創作、基本設計

    多媒體音樂、新媒體藝術

    (6 學分)

    發表用

  • 肆、核心素養

    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強調藝術學習不以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藝術學

    習與生活、 文化的結合,透過表現、鑑賞與實踐,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下表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結合藝術領域之基本

    理念與課程 目標後,在藝術領域內的具體展現。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同時做為

    課程發展之主軸,以裨益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

    1.在領域課程架構下,國民中小學藝術領域學習,內容應包含音

    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三科目。

    2.國民小學以領域教學為主,國民中學除實施領域教學外,亦得 實施分科教學;各科目可在不同年級、學期彈性開設,並得連

    排,但領域各科目學習總節數應予維持,不得減少。

    1.部定必修三科目共 10 學分,每科目至少開

    設 2 學分。在減少每週授課科目之原則下,

    各科目可在不同年級、學期彈性開設,並得 連

    排。

    2.藝術生活科包含三類學習內容(設計與視

    覺應用,音樂應用,表演藝術),每類 2 學 分,學校可依學生需求開設 1-3 類。

    3.部定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四科目共 6 學分,

    每科目可開設 2-4 學分。

    總綱核心

    素養面向

    總綱核心

    素養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項目說明 藝術領域核心素養具體

    內涵

    國民小學 教育(E)

    A

    A1

    身心素質與

    自我精進

    具備身心健全發展的素質,擁有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同時透過選擇、分析與 運用新知,有效規劃生涯發展,探尋生命意義,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至善。

    藝-E-A1

    參與藝術活動,探索生

    活美感。

    A2

    系統思考與

    解決問題

    具備問題理解、思辨分析、推理批判的系統思考與後 設思考素養,並能行動與反思,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生命問題。

    藝-E-A2

    認識設計式的思考,理

    解藝術實踐的意義。

    A3

    規劃執行與

    創新應變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 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 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

    藝-E-A3 學習規劃藝術活動,豐

    富生活經驗。

    B

    B1

    符號運用

    與溝通表達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 種符號進行表達、溝通及互 動,並能了解與同理他人, 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藝-E-B1

    理解藝術符 號,以表達

    情意觀點。

    B2

    科技資訊

    與媒體素養

    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 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 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 資訊及媒體之關係。

    藝-E-B2

    辨別資訊、科技媒體與

    藝術的關係。

    發表用

  • 伍、學習重點

    一、說明

    (一)學習重點作用:學習重點係結合本領域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核心

    素養發展而來,包 含「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用以引導課程

    設計、教材研發、教科書編審、教學 與學習評量的實施。

    (二)領域課程架構:以表現、鑑賞與實踐三個學習構面組織藝術領域的

    課程架構;依此架 構建立本領域各科目的關鍵內涵,進而引導發

    展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三)「藝術領域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

    乃為使學習重點與 核心素養能夠相互呼應,且透過學習重點落實

    本領域核心素養,並引導跨領域/跨科 目的課程設計,增進課程發

    展的嚴謹度。

    (四)「議題融入藝術領域課程綱要說明」

    乃為豐富本領域的學習,促進核心 素養的涵育,使各項議題可與

    藝術領域的學習重點適當結合。

    (五)編碼方式

    1.科目縮寫:「音」音樂,「視」視覺藝術,「表」表演藝術,「美」美

    動 B3

    藝術涵養

    與美感素養

    具備藝術感知、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藝術文化之美, 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 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

    藝-E-B3

    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

    聯,以豐富美感經驗。

    C

    C1

    道德實踐

    公民意識

    具備道德實踐的素養,從個人小我到社會公民,循序漸 進,養成社會責任感及公民意識,主動關注公共議題並 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懷自 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而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藝-E-C1

    識別藝術活動中的社會

    議題。

    C2

    人際關係

    與團隊合作

    具備友善的人際情懷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並發展與人溝通協調、包容異己、社會參與及服務等團 隊合作的素養。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

    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

    能力。

    C3

    多元文化與

    國際理解

    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積 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 勢,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 會需要,發展國際理解、多 元文化價值觀與世界和平 的胸懷。

    藝-E-C3 體驗在地及全球藝術與 文化的多元性。

    發表用

  • 術,「藝」藝術生 活,「演」表演創作,「設」基本設計,「多」多

    媒體音樂,「新」新媒體藝術。

    2.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包含三項編碼類別。說明如下:

    (六)第五學習階段之學習內容附「*」標記者,表示每科目開設 2 學分

    時需具備的內容。

    二、各教育階段領域內各科學習重點

    國民小學-表演藝術

    學習重點 學習構面(第 1 碼) 學習階段(第 2 碼) 流水號(第 3 碼)

    學習表現 表現 1、鑑賞 2、實踐 3 Ⅱ、Ⅲ、Ⅳ、V 1.2.3…

    學習內容 表現 E、鑑賞 A、實踐 P Ⅱ、Ⅲ、Ⅳ、V 1.2.3…

    (E 代表表現 Expression,A 代表鑑賞Appreciation,P 代表實踐 Practice)

    學習

    階段

    學習構面 關鍵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

    表現

    表演元素

    表 1-Ⅱ-1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藝術的

    元素和形式。

    表 E-Ⅱ-1 人聲、動作與空間元

    素和表現形式

    創作展現 表 1-Ⅱ-2

    能創作簡短的表演。

    表 1-Ⅱ-3

    能結合不同的媒材,表達想法。

    表 E-Ⅱ-2

    開始、中間與結束的舞蹈或戲劇

    小品

    表 E-Ⅱ-3

    聲音、動作與各種媒材的組合

    鑑賞

    審美感知

    表 2-Ⅱ-1

    能表達參與表演藝術活動的感

    知。

    表 A-Ⅱ-1

    聲音、動作與劇情的基本元

    素 表 A-Ⅱ-2

    國內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

    物 表 A-Ⅱ-3

    生活事件與動作歷程

    審美理解

    表 2-Ⅱ-2

    能認識國內不同型態的表演藝

    術。

    表 2-Ⅱ-3

    能描述自己和他人作品的特徵。

    實踐

    藝術參與

    表 3-Ⅱ-1

    能具備尊重、協調、溝通等能力

    與態度。 表 3-Ⅱ-2 能持續觀賞與融入表演藝術活動。

    表 P-Ⅱ-1

    展演分工與呈現、劇場禮儀

    表 P-Ⅱ-2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

    發表用

  • 生活應用

    表 3-Ⅱ-3

    能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媒 體。

    表 3-Ⅱ-4

    能探索群己關係與互動。

    表 P-Ⅱ-3

    廣播、影視與舞臺等媒

    介 表 P-Ⅱ-4

    劇場遊戲、即興活動、角色扮演

    :

    表現

    表演元素

    表 1-Ⅲ-1

    能感知、探索與表現表演 藝術

    的元素、技巧。

    表 E-Ⅲ-1

    聲音與肢體表達、戲劇元素 (主

    旨、情節、對話、人物、音韻、景 觀)

    與動作元素(身體部位、動作

    /舞步、空間、動力/時間與關係) 之運用

    表 E-Ⅲ-2

    主題動作編創、故事表

    演 表 E-Ⅲ-3

    動作素材、視覺圖像和聲音效果

    等整合呈現

    創作展現

    表 1-Ⅲ-2

    能構思表演的創作主題與內容。

    表 1-Ⅲ-3

    能嘗試不同創作形式,從 事展

    演活動。

    鑑賞 審美感知

    表 2-Ⅲ-1

    能反思與回應表演和生活的關係

    表 A-Ⅲ-1

    家庭與社區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故

    表 A-Ⅲ-2

    國內外表演藝術團體與代表人

    表 A-Ⅲ-3

    創作類別、形式、內容、技巧和元 素

    的組合

    審美理解 表 2-Ⅲ-2

    能區分表演藝術類型與特色。

    表 2-Ⅲ-3

    能理解與詮釋表演藝術的

    構成要素,並表達意見。

    實踐 藝術參與 表 3-Ⅲ-1

    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參

    與表演藝術活動。

    表 3-Ⅲ-2

    能了解展演流程並按時完成作

    品。

    表 P-Ⅲ-1

    各類形式的表演藝術活

    表 P-Ⅲ-2

    表演團隊職掌、表演內容、時

    程與空間規劃

    表 P-Ⅲ-3

    展演訊息、評論、影音資

    表 P-Ⅲ-4

    議題融入表演、故事劇

    場、舞蹈 劇場、社區劇

    生活應用 表 3-Ⅲ-3

    能運用包含科技媒體在內

    的各種媒體,蒐集藝文資訊

    與內容。

    表 3-Ⅲ-4

    能於表演中覺察議題、展現人

    文關懷。

    發表用

  • (二)默劇教案設計分析與成效

    在國小藝術與人文課本默劇的教學呈現較少,研究者以高雄縣文德國小教師吳

    美如《戲劇活動融入國小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內所設計相關的默劇教案

    來做分析:

    1.教案設計 表 1 教學計劃和進度表

    單元名稱 課別 戲劇活動內容 教學時間 教學

    日期

    心想事成 一 雙人默劇、戲劇遊戲、角色扮演 三週:利用語文課和彈性時間

    二 雙人默劇、小組默劇、即興表演

    三 雙人默劇、角色扮演、即興表演

    單元活動一 思想軌跡

    生活的藝術 四 雕塑、故事戲劇化(配合劇本) 四週:利用語文課和彈性時間

    五 小組默劇、說故事

    六 看圖說故事

    單元活動二 語調比賽

    節日與民俗 七 小組默劇、儀式戲劇化 四週:利用語文課和彈性時間

    八 儀式戲劇化

    九 詩歌戲劇化

    單元活動三 皮影戲

    開創新世界 十 即興表演(發明家的故事) 四週:利用語文課和彈性時間

    十一 即興表演(探險家的故事)

    發表用

  • 十二 即興表演(發明…前或發現…前

    的故事)

    單元活動四動

    態閱讀 讀書會

    故事戲劇化 (配合劇本呈現) 三週:利用語文課和彈性時間

    2.分析與成效

    (一)戲劇活動內容

    (1)戲劇活動內容設計

    由於每一課中融入三個戲劇活動,想給學生多一點的肢體活動和戲劇體驗。然

    而隨著活動的推進,不但語文課程進度落後,戲劇活動也在時間壓力下匆匆上

    演,沒有討論回饋,更沒有時間複演。

    (2)戲劇活動作業單

    作業單的設計和批改都相當費時,一開始,每一課的戲劇活動完成後,學生就

    要完成一張 A 4 大小內容的作業單,為了不增加家長的負擔,每一張作業單都

    要求學生在學校完成,因此,下課時間、午睡時間都用上了,造成了學生負

    擔,以至於部分學生敷衍了事,失去了當初設計作業單的目的。

    (二)戲劇活動的呈現

    (1)以小組活動代替全班性的活動

    全班性的活動有幾個明顯的缺點,如秩序較難控制、無法兼顧每一個學生、部

    分學生趁機摸魚等,所以經驗了幾次全班共同進行的戲劇活動後,幾乎都以小

    組活動來進行,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可以盡興且安心的提出看法、表達意見,

    而在角色分配時,也會有屬於自己的角色來發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及表

    演的機會。另外,利用學生喜愛競賽的心理,以小組分別討論扮演後,學生再

    來票選表演最好的組別,甚至票選最佳男、女主角,又增添了另一番扮演的樂

    (2)角色分配要明確

    雖然有許多學生很愛表演,會自己爭取表演的機會,但也有部分較缺乏自信

    的學生會被動的等別人安排,在觀察了一兩次這樣的情形後,研究者要求學生

    在表演前要做好角色分配,學生明確的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後,進一步才能為

    自己設計對白和動作。

    (3)討論回饋和複演是戲劇活動的重要歷程效

    討論回饋和複演的呈現是戲劇精華,所以只要時間允許,研究者一定和學生進

    行討論,並鼓勵他們彼此給予回饋,再進行複演,討論後的複演,學生因已抓到

    方法,更能掌握戲劇的表現方式,在複演時也能更大膽的表現並說出對白。複演

    發表用

  • 除了能很快的促進學生深入並做最佳之表現外,亦能因一個較成熟的作品呈現,

    使學習者消除不完備的憂慮,獲得創作的信心(張曉華,民 92)。 所以在戲劇的

    呈現上,經由全班共同的討論回饋後,若能有一至三次的複演,應可獲得更佳的

    學習效果。

    戲劇活動融入國小語文領域教學,雖屬尚待開發支領域也期待在此一基礎下,

    進行更完整課程並檢核學習成效,課程的成效與分析可歸納以下幾點:

    1、 時間

    學校的活動影響教學流程時間分配上的不足,尤其彈性課程能使用的確定性

    不足,以至於課程上的安排容易被打亂甚至無法按照進度進行。

    2、 回饋

    戲劇呈現不一定都需要紙本回饋,可由全班討論或小組討論當作回饋的一種方式,

    藉由口語應達也可以當作加強學生的表演能力。

    3、 教學環境

    班級經營的管控需要做加強,一個良好的班級氣氛下,才會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肆、默劇教學設計教案

    根據文獻探討十二年國教國小藝術領域表演課綱以及吳美如教師所設計之教案,

    研究者將以十二年國教藝術領域課核心素養面相及項目,及吳美如教師實施部分

    默劇教學所遭遇到困境及建議部分來設計八節完整性默劇教案,融入至藝術與人

    文表演課程部分,課程部分參考幾位教師的教案及國中表演藝術課本有關默劇的

    教案來統整。

    藝術領域課程

    科別/領域別:藝術與人文 國小階段

    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學習構面關鍵內涵

    課程/單元目

    核心素養 學習構面關鍵內涵 其他

    1. 了解默劇

    2. 能夠學會

    默劇的表

    A3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 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 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

    藝-E-A3

    學習規劃藝術活動,豐富生活經

    驗。

    B1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 種符號進行表達、溝

    藝-E-B1 理解藝術符號,以表達情意觀點。

    發表用

  • 演特性來

    表現

    通及互 動,並能了解與同理他人, 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C2 具備友善的人際情懷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並發展與人溝通協調、包容 異己、社會參與及服務等團 隊合作的素養。

    藝-E-C2 透過藝術實踐,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單元名稱 第一次默劇就上手 活動設計 新北市埔墘國小 陳雅琪老師、翰林版國中

    第二冊課本、教師手冊、翰林版國中第一

    冊課本、自編

    教學時數 8 節

    一節為

    40 分鐘

    活動設計 教學內容 備註

    第一節

    認識默劇

    一、教師先引起學生的動機

    教師提問

    1. 你看過沒有對話的電影嗎?

    2. 如果有,說一說,你的印象是甚麼?

    如果整部電影都沒有對話,你的感覺會是如何呢?

    二、教師播放《大藝術家》

    教師提問

    1.從《大藝術家》預告片中,你發現這部電影,和你平時常看的電影,有什麼不一樣

    的地方?

    2.電影的角色都沒有說話,那要透過什麼方式,讓觀眾知道這些角色所要傳遞的想

    法呢?

    1. 超級筆一筆

    (1) 全班同學的個人練習,以嘴咬筆寫下自己的名字

    (2) 分組競賽:請整組同學上臺用腳夾筆一起畫出一個物品,之後再晉級為寫

    出一個英文單字,由台下同學來猜謎。

    2. 超級筆一筆心得討論

    (1) 用口足寫字順利嗎?

    (2) 在不能說話與用手寫字的情況下,和別人溝通是否比較困難?

    (3) 別人不瞭解我的時候心情如何? 生氣? 焦急?

    (4) 你曾有被誤會的經驗嗎?

    3.以美國種族問題等舉例因為不瞭解而產生誤會所發生的悲劇。

    發表用

  • 第二節

    欣賞默劇

    教師播放《馬戲團》(The Circus)(查理•卓別林,美國,1928)

    1. 教師引導學生,卓別林的其中一部默劇《馬戲團》,演他關起門後,不小

    心進入獅子的鐵籠裡,這時候極度害怕,想要快速逃跑,卻又怕驚動旁邊

    的獅子。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演呢?

    2. 讓學生分組討論後,進行表演。

    3. 教師播放「卓別林的幽默默劇」給學生欣賞

    4. 介紹卓別林及台灣卓別林悲情小丑—許不了

    教師提問

    1.哪一幕讓你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2.比較自己的演技巧,和卓別林大師有何異同?

    第三節

    默劇活動

    實作活動:「默劇大師比一比」

    透過小情節的實作活動,奠基學生默劇演出的基礎。

    觀賞《馬戲團》前的演出請老師搭配欣賞活動

    《馬戲團》(The Circus)(查理•卓別林,美國,1928),進行教學活動。

    步驟

    1. 教師引導學生《馬戲團》的情節。

    2. 讓學生分組討論後,進行演出。

    3. 讓學生比較自己與卓別林大師演出技巧的異同。

    第四節

    天堂路體

    天堂路:學生親身體驗盲人的世界

    (1)學生分成關主群、明眼人與盲人三種身分,並不斷交換身分

    (2)在教室進行,關主群利用桌椅、手勢等方式在通道上設下種種關卡,明眼人在不

    准與盲人交談並且不可套招的限制中,必須安全的帶領

    (3)盲人通過關主群的考驗。

    (4)記分方式以明眼人可以讓盲人安全為準,不求過關的快速與否。

    天堂路心得討論

    (1)請學生發表擔任明眼人與盲人的感想

    (2)請優勝者分享帶領技巧

    第五節 實作活動:「默劇大師換我試試看」

    引導學生以默劇的方式,演出生活中不同的情緒。

    發表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fP1XoWBqhY)

  • 默劇練習

    (表情)

    1. 將學生以兩人為單位分組,毎組製作寫下喜、怒、哀、樂的字卡各一。

    2. 學生輪流任意抽出一張字卡,進行即席演出

    3. 一次抽出兩張字卡,看看如何切換出有趣的表情與動作。

    挑戰成功後,可以練習下列的情緒四字詞:悶悶不樂、苦中作樂、笑中帶淚、離情依

    依、喜極而泣、悲從中來、怒火中燒等等。

    第六節

    默劇練習

    (肢體)

    默劇練習:

    1. 請同學們聽老師的引導在空間中遊走,並依老師的指導語,想像自己在不同情境

    中,配合情境作出相符合的肢體動作 (打破學生對肢體運用的原有想像) 。

    老師提供單人演出情境供學生做默劇練習。

    默劇動作教學

    (1)以默劇的基本動作拉繩、摸牆、提重物帶零學生體驗默劇的樂趣。

    (2)注意動作的合理性:默劇動作來自日常生活的模仿並將之誇大,所以提醒學

    生注意動作要「作之有物」。

    參考網站: http://silencetheatre.com/mime_teaching.htm 無聲模式 默劇教室

    第七節

    第八節

    默劇表演

    「默劇登場大公演」

    參考吳承恩《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思考如何用默劇的方式,演出孫

    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歷程,並達到幽默逗趣的效果。

    1.引導學生分組設計劇本,並進行默劇演出。

    (1) 尋找小組成員,共同討論。

    (2) 確認人物角色及演員。 (3) 撰寫劇本。 (4) 進行彩排。 (5) 正式演出

    2.請學生分享進行默劇演出的感受,包括如何進行小組討論、設計故事及演出時的心

    情等。

    3.發給每位學生一張便利貼進行票選,請選出表演最好的組別,並說明理由。

    4.將便利貼回饋給各組同學。

    發表用

    http://silencetheatre.com/mime_teaching.htm

  •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表演藝術 教育部於 1998 年 9 月 30 日公布《九年一貫

    國民 教育課程總綱綱要》,幾經修訂,於 2003 年陸續公布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

    課程綱要後,已於 2004 年在全國各國民中、小學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教藝術與

    人文課程藝術領域的課程》強調以核心素養來連貫、統整與發展,強調國民中小

    學之課程理念應以生活經驗為中心,培養國民所需的十大 基本能力為目標。在

    十二年國教基本理念中所提到藝術領域課程不但能啟迪學生的藝術潛能和興趣,

    同時可進一步建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之尊重多元、同理關懷、公平

    正義與永續發展的和諧共生關係,傳承文化與創新藝術。(教育部,2016)其中「藝

    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即為:「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是經由 藝術陶冶、

    涵育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這個領域相較於以往的國民中、小 學課程標

    準有著相當大的改變,其統整範圍包含了「視覺藝術」、「音樂」與「表 演藝術」

    三科。

    「表演藝術」對國小老師們來說,是屬於相當陌生的全新領域。從來就沒有 一

    套嚴謹的表演藝術教學內容可提供參考及引用。這些年來的表演藝術教學大都

    是依靠兒童劇團專業人士的蒞校演出、指導或與戲劇教育相關的專家、學者留

    學 國外所帶回來的表演藝術教學理論,如:創造性戲劇、教育戲劇或教習劇

    場…… 等等的相關理念,進入校園實施實驗性的課程教學,截至目前為止,國

    內還沒有 一套經過實際教學實驗後產出的戲劇相關課程。

    (二)建議

    戲劇教學在十二年國教藝術與人文領域中,仍然以表演藝術的型態進入小學

    的正式課程中,所以大部分的老師對這一方面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技巧都相當陌

    生。而根據吳美如教案結論中發現戲劇活動不但深受學生喜愛,也能對學生的

    語文能力和學習動機有所幫助,因此研究者以藝術與人文中表演課程領域設計

    完整的默劇教學,希望藉此增進學生學習動機並運用戲劇活動技巧於各個領域

    中。研究者以先導性嘗試以十二年國民教育藝術與人文課程學習重點與教案做

    連結,於每週一次的表演課安排八週的默劇課程,讓學生學習並運用戲劇活動

    技巧於各個領域中,爾後做行動研究再於下學期課程活動中加以做修正。

    發表用

  • 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教育部 (2000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藝術領域草案。台北,教育部

    張曉華 (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基金

    張曉華 (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市: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 (2007) ,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市:成長文教基金會。

    方寸 (民 67)。戲劇編寫法。台北市:東大圖書。

    周小玉譯(民 90)。戲劇抱抱(Kathleen Warren 原著)。台北市:成長基金

    會。

    林玫君 (民 88)。 統整課程的新設計-「創造性戲劇」在語文教學的應用,班

    級經營,4(1),39-46。

    鄭黛瓊 (民 84)。兒童戲劇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月刊,41(10),23-

    26。

    廖順約《表演藝術教材教法》(心理,2006)

    英文書目

    Farver, J. A. M., & Frosch, D. L.(1996). L. A. Stories: Aggression in

    preschoolers’ spontaneous narratives after the riots of 1992. Child Development, 67,

    19-32

    博碩士論文

    吳美如《戲劇活動融入國小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高雄縣文德國小教師

    林文鵬《表演藝術在教學上之運用 —以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

    學研究所

    網路資料

    無聲模式

    http://silencetheatre.com/mime_teaching.htm

    中華百科全書 藝術類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art.asp?id=6538&lpage=1&cpage=1

    人民網 默劇《無形的橋》:啞劇緣何變默劇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2/1130/c87423-19748062.html

    發表用

    http://silencetheatre.com/mime_teaching.htm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art.asp?id=6538&lpage=1&cpage=1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2012/1130/c87423-1974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