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母亲的“独家秘方” 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epaper.bhxww.com/bhwb/resfile/2020-05-01/11/bhwb2020050111.pdf ·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炖鸡块成了家

审 核 吴 聪 责任编辑 朱筱曲版式设计 蔡李娟乐龄 11112020.5.1星期五

拾光纪

BEIHAI EVENING NEWS

邮箱:[email protected]电话:2660638

每每晚晚睡睡七七八八小小时时 防防中中风风效效果果最最好好

母亲擅长做菜,尤其是一道家常的炖鸡块,被我称为“天下第一美味”。母亲做的炖鸡块,味道浓郁,又鲜又香,让人回味无穷。我在不少饭店吃过炖鸡块,跟母亲做的比起来简直可以用味同嚼蜡来形容,所以多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只要馋了,首先想到的是母亲的炖鸡块。

物质贫乏的年代,母亲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炖鸡块。炖鸡块对我来说,简直好吃到爆,能让我提前很多天就开始酝酿口水,满心期盼。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炖鸡块成了家常便饭。我以为,可以经常吃到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那么好吃了。但每次吃母亲做的炖鸡块,都能唤起我味蕾的兴奋感——这是唯一一道我百吃不厌的菜。

我结婚后,妻子知道我爱吃炖鸡块,也学着炖给我吃。但她做出的味道,我吃起来就是不对味。妻子觉得,母亲一定有“独家秘方”,所以才能做出那么好吃的炖鸡块。于是,她虚心向母亲请教,要把“独家秘方”学到手。

妻子为我学做菜,母亲当然很开心。她毫无保留地把所谓的“独家秘方”细致地教给妻子。妻子得到母亲的“真传”,胸有成竹地说:

“妈做炖鸡块的步骤和调料确实不一般,放心吧,这次我肯定能做出一模一样的口味!”

一番忙碌,妻子做的炖鸡块大功告成。她满心期待地把炖鸡块端上餐桌,可是我尝了一口,摇摇头说:“不是那个味。”妻子无奈,再次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这次说得更具体了:“炖的时候水不要放太多,刚淹没鸡块就行了。辣椒放三个就行

了,不要放多了。不能用高压锅,要小火慢炖,等鸡肉慢慢入味……”

妻子第二次做的炖鸡块端上桌,我尝了尝,依旧没有母亲做的味道。妻子无奈地说:“不知道是你嘴巴太刁,还是妈没把‘独家秘方’传授给我?”我说:“给她心爱的儿子做菜,她还有啥保留的?大概是做菜的调料放多少、火候掌握有所不同。”

说实话,妻子的厨艺厨艺只能用一般般来评价。她辛苦半天为我做菜,我不好当面说,于是决定亲自下厨试试。我自信有母亲的“遗传基因”,做菜还是有些感觉的。我买了最好的鸡肉,食材好手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我把母亲的“独家秘方”写在纸上,严格遵照里面的步骤来做。可是,做出的炖鸡块仍旧让我失望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妻子大笑,说我自不量力。过了一会儿,她恍

然大悟一般,说:“我明白了,吃东西也讲究时间、地点什么的都对上,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味道。说不定你在老家,守在母亲身边吃,才会吃出那种味道呢!”

我不相信,周末邀请母亲来城里,重新给我做了炖鸡块。炖鸡块还没出锅,我就找到感觉了:“对!就是这个味儿!”开饭了,我赶紧尝了第一口,大喊一声:“这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美味!”母亲听了,开怀大笑。

我想,其实每位母亲都有“独家秘方”。她们早早就掌握了儿女舌尖上的密码,能够做出最合他们口味的饭菜。这种手艺,无法被模仿,更无法被超越,只是母亲的专属味道。儿女的味蕾上,根深蒂固地保留着某种记忆,一生都无法抹去。这种记忆,是爱的味道。母亲的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永远无法被取代。

我以前不怎么爱吃粥,这大概跟我的童年生活经历有关。儿时生活在乡下,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粮食不够吃,一日三餐粥打滚,粥很稀,我们叫“薄汤”。早上喝两碗粥去上学,走在路上听得见肚子里“咕噜”响。这样的粥不抵饿,不到中午就“饥肠响如鼓”了。母亲也想让我们吃得好一点,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在冬日寒冷的早晨,一碗热烫烫的粥下肚,在母亲慈爱的目光中去上学,身上觉得暖洋洋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粥不再是贫穷的象征。吃多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有时我们反而想喝一碗简简单单的白粥。粥是好东西,陆游《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清人章穆的《饮食调疾辩》:“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中医说,白粥下心火。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难免心火重。所以,清晨起来喝一

碗白米粥,一天都心安。白粥看似简单,实则要煮一锅好粥并非易事,需

要水米合适,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我是一个懒人,性子又急,好在有高压锅,让煮粥成为举手之劳的平常事。按照高压锅上的刻度,放入干净的米和水,盖上盖子,按下开始键,十几分钟后大功告成。揭开锅盖,粥香扑鼻。

我胃不好,母亲在世时,经常说:“喝粥养人”,隔三差五的给我煮白米粥,再精心制作各种开胃小菜,哄我吃粥。喝了一段时间母亲煮的粥,竟很少发胃病了。如今,再也喝不到母亲亲手熬的米粥了,但那浓

浓的母爱和淡淡的粥香,永远萦绕心头。好粥需要有好米来煮,公公婆婆住在乡下,每年新米一上场,就打电话叫我回家拿。老公在海南岛工作,买了泰国香米,千里迢迢的寄回来。儿子回来看我,递给我一叠精品米店的提货劵,我开车去装了一后备箱包装精美的优质米回来。真是米好,粥香,亲情更浓!

现在我经常煮粥吃,尤其是在冬天,清晨一碗粥,直喝得额头冒汗,浑身发热,一夜的倦气都除了,一天的精气神都有了。马路的对面有一家粥店,各式各样的粥,价格不菲,好多都冠以养生的名头。然而,千粥万粥都不如自己在家煮的一锅白粥,一碗白粥是不适合用任何东西来点缀的,本色的东西最让人回味、让人感动。确如明代张方贤所说:“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

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春季里来野菜香●朱睿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不妨换上轻便的春装,带上愉悦的心情,踏上生机盎然的田野,去寻找春天的味道——那青翠欲滴、各种各样的野菜无疑是大自然在春天里最丰富的馈赠了。

首当其冲当数那绿油油的荠菜,荠菜被古人称为“天然之珍”“灵丹草”,始载于《千金食治》,说此草饥荒时可果腹延生;战伤时可止血活命。而《本草纲目》也记载它有“明目,益胃。”之功效,是药食同源的佳品。而采摘荠菜的时候,尽量连根一起,回家后洗净、剁碎,可与肉馅、韭菜包成包子、水饺,也可混合鸡蛋液煎成嫩香可口的小菜饼,让人齿颊留香,很是难忘。

“岂如吾蜀富冬蔬,双叶露芽寒更”,这大文豪苏轼盛赞的就是“树上蔬菜”——香椿了。《日华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腥痼冷、胸中痹冷、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香椿最美味的就是谷雨前后的嫩芽,可生吃凉拌,也可做椿头豆腐,还可香椿炒鸡蛋。

另外,还有苦菜、田七、白蒿。其中苦菜性味苦寒。具有凉血的功效,用于治痢疾、黄疸、血淋、痣瘘、疗肿等,《本草纲目》载“治血淋痔疹”,但脾胃虚寒者忌食。我们食用时,是将苦菜洗净,蘸甜酱卷小饼,堪称美味。

田七又称三七,它的根是一味中药,据说通常种到第三年至第七年的时候才有疗效,而我们只食用它的新鲜叶片,用于凉拌,另外,夏天每逢孩子身上被蚊虫叮咬,抹点田七叶片汁水,马上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白蒿有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的功效,而我们是剁碎拌上面蒸着吃,面嘟嘟白蒿吃到嘴里,感觉相当惬意。

我记得第一次自告奋勇跟婆婆去拔野生荠菜和苦菜的时候,人一会儿就晒得蔫儿了,婆婆见状,说:“野菜也像人哩,经风雨,禁折腾,也能当菜当药,满山遍坡都是,这些粗活还是我来吧。”

婆婆为了我们能吃到新鲜又放心的野菜,在院子里种上了田七,门前种上薄荷与马齿苋,还在房后种上了香椿树。之后,我婆婆就会悉心洗净、择好,给我们。

每逢这时,我们嘴里吃着美味,心里却满满全是感动。

母亲的母亲的““独家秘方独家秘方””●王国梁

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白粥滋味长●丁维香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