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氣候暖化與台灣環境危機 從準備抗旱到全力收拾洪澇 慘況,今年第一個侵台的莫 拉克颱風,在掠過北台灣時 所引進的旺盛西南氣流,為 南台灣降下世紀僅見的超大 豪雨,結結實實的給台灣上 了一個震撼教育的課程。 屏東佳冬 台東太麻里 暖化後,氣候 變化的特點: 出其不意、攻 其不備、日趨 極端、兩面作

Ppt 20100109

  • Upload
    tom

  • View
    1.82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Ppt 20100109

氣候暖化與台灣環境危機

從準備抗旱到全力收拾洪澇慘況,今年第一個侵台的莫拉克颱風,在掠過北台灣時所引進的旺盛西南氣流,為南台灣降下世紀僅見的超大豪雨,結結實實的給台灣上了一個震撼教育的課程。 屏東佳冬

台東太麻里

暖化後,氣候變化的特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日趨極端、兩面作戰

Page 2: Ppt 20100109

颱風莫拉克

Page 3: Ppt 20100109

2010/1/4

北京在將近 40年來最冷的晨溫中打哆嗦,在 1951年以來最大的降雪量裡叫苦,英國遭遇 1981年以來最長的驟冷急凍,美國南方諸州,包括佛羅里達州,一片嚴寒。

Page 4: Ppt 20100109

我們面對的是高溫的未來!

氣候變遷為 21 世紀面臨的最大困難,也是我們文明發展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已無退路!

Page 5: Ppt 20100109

世界人口在 2006年 2月 26日突破 65億大關。預測在 2012年 10月,全球人口將達 70億。推估 2050年,全球人口將再增加 30億,達 95億,其中亞洲

佔了一半。

Page 6: Ppt 20100109

人類的行為已經直接、間接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改變,進而衝擊到自身的永續發展。地球生態系統各個部分息息相關,牽一髮則動全身。人類不能忽視這些不能逆轉的生態災難。人類社會是這一生態系統中的次系統,我們濫用自然資源又破壞生態系統,就必須不斷地付出慘痛的代價。今天我們所經歷的許多天災,其實追根朔源也是人禍造成的。

Page 7: Ppt 20100109

地球的表面包著一層「薄薄的」大氣層,大氣組成中, 78%是氮氣, 21%是氧氣,再來就是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及水氣等。溫室氣體的存在不但暖化地表,也降低了日夜溫差。若沒有大氣層,地球表面的平

均溫度不會是現在 合宜的15℃,而是十分寒冷的 -18℃。

Page 8: Ppt 20100109

The sun emits a total power of 4*1026 watts, a billionth of which arrives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he climate system responds to changes in the solar emissions (solar for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sun and the Earth (orbital forcing),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e atmosphere (greenhouse gases, aerosols, dust), and the Earth’s surface (land use). In addition variability is further introduced by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processes of the climate system (internal forcing).

Page 9: Ppt 20100109

地球的地貌、生物隨著時間不斷的演進、改變。

Page 10: Ppt 20100109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最後人類也登上了這個舞台。

Page 11: Ppt 20100109
Page 12: Ppt 20100109
Page 13: Ppt 20100109
Page 14: Ppt 20100109

地球表面大氣成分的演變曾經過漫長時間才適合生物生存。

Page 15: Ppt 20100109

45萬年來大氣中 CO2含量的變化及近期人為活動的影響。左上插圖是夏威夷Mauna Loa觀測所 40年來的量測數據。 (2008年 =386.6ppm,比 1750年高了 39%)

Page 16: Ppt 20100109

溫室氣體的升溫原理,是太陽主要是以可見光方式供給地球能量,地表吸收可見光能量升溫後,會再向太空放出紅外光;溫室氣體會吸收大部分紅外光,氣體分子滾動溫度上升後,又會再放出紅外光,這時只有一半會輻射到太空,另外一半會再朝地表放出。

Page 17: Ppt 20100109

1750年工業革命後,溫室氣體含量因人為活動而大幅增加。

Page 18: Ppt 20100109

Decade Annual Rate of Increase (Atmospheric CO2)1999 – 2008 1.91 ppm 1989 – 1998 1.50 ppm1979 – 1988 1.60 ppm1969 – 1978 1.24 ppm1959 – 1968 0.81 ppm

386ppm

Page 19: Ppt 20100109
Page 20: Ppt 20100109

氣候暖化持續升高海水的溫度,增加颱風發生的威力。 2008年 9月 3日 GOES 衛星圖片可以同時看到 5個颱風的雲系 (Gustav, Hana, Ike, Josephnie, Karina),顯示高溫的海水一直持續供應能量來形成颱風。

Page 21: Ppt 20100109

「如果鐵達尼號是象徵人類文明的驕傲,那麼冰山又代表甚麼呢 ? 」(電影《鐵達尼號》導演甘馬倫 )

“ ”鐵達尼號 總噸數 4萬 6328噸,排水量 6萬 6000噸,船長 259公尺,最大船寬 28 “公尺,是當時世界第一大輪,號稱 連上帝也

” 沉不了的不沉船 。 1912年 4月 15日 , 它伴隨 1522人在海平面上沉沒消失 !我們現在就像坐在即將撞上冰山的鐵達尼號上。鐵達尼號沉船前就已有人提出警告,但船長認為時機已晚、無法回頭,只能設法把傷害減到最輕。全球暖化也是一樣,人類目前只能思考讓地球這艘大船轉向的方法。 (朱隸文, 2008/12/12聯合報 )

Page 22: Ppt 20100109

台灣年均溫變化

台灣百年來年均溫已上升1.2度,尤以近二十年來上升速率最快。

冬季變化幅度較大,近二十年來暖冬現象明顯。

夏季溫度變化較小,但二十世紀前半期與後半期有明顯的差異。

從一萬年前到五千年前的自然增溫率為每千年一

全球平均約有 0.6 ℃

1998是百年來最暖的一年 , 2007的夏天最熱

Page 23: Ppt 20100109

台灣的溫差變化

• 台溫的日夜溫差自1970年後就大幅減少約 15%。

• 日間高溫變化較小,但近二十年來上升速率增加。

• 夜間低溫持續上升的趨勢明顯,相對溼度也逐漸降低。

• 溫差的減少與雲量增加、懸浮顆粒增多、土地利用、都市熱島效應有關。

Page 24: Ppt 20100109

夏天的日子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熱了!

Page 25: Ppt 20100109

Change in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 over the last 80 Ma. The temperature curve of Crowley and Kim (1995) is modified to show the effect of the methane discharge at 55 Ma (Zachos et al. 2003, Zachos et al. 2005) and the Early Pliocene warming (Ravelo et al. 2004). The future rise in temperature expected from energy use projections shows the Earth warming back into the ‘greenhouse world’(from AGCS 2008).

Pala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

Page 26: Ppt 20100109

溫室效應對地球環境的影響

• 地球表面溫度持續暖化,破壞了整體的熱能平衡,帶來極端的氣候型態,暴雨、乾旱、嚴寒、酷暑天氣交互出現。

• 各地降水型態也因而改變,造成水資源調配越發困難。

• 生物界方面,動植物族群將會重新分配及物種的持續消失。

• 加上日夜溫差減少及季節的錯亂,造成糧食生產質與量的降低,引起國際間的經濟、社會以及糧食供應的連鎖問題。

Page 27: Ppt 20100109

大氣及海洋氣溫持續升高,改變地表的熱能平衡,破壞調節的機制,促使氣候變化更趨劇烈,酷寒、熱浪、乾旱、豪雨、颶風發生的規模及強度增高。

2009/1 華沙

2007/1澳洲

2007/7英國

2008/9北美

2004/8安徽

Page 28: Ppt 20100109

氣溫持續上升,台灣生物受到的影響:櫻花鉤吻鮭要生活在攝氏18度以下水域,氣溫上升會破壞其生存環境;台灣山椒魚是冰河孑遺生物,溫度上升時,會往高山移動,族群會因此減少;海水溫度過高時,珊瑚會白化死亡;紅樹林必須生存在河口淺灘,若是水面上升,淺灘變深水,紅樹林就會逐漸

消失。

Page 29: Ppt 20100109

氣候暖化導致可耕土地區域及季節的調整,引起糧食生產質與量的改變,造成國際間的經濟、社會以及糧食問題。

病媒蚊大量繁殖,進而大規模的傳播登革熱;為致病的微生物及植物害虫提供更適宜的生長環境,增加瘧疾、登革熱和霍亂等疾病的發生率。

Page 30: Ppt 20100109

綠巨人浩克被激怒的時候,他就會釋放出無窮的力量。

I don’t think you would like me when I get angry.

地球持續暖化,如同被激怒的綠巨人,正對我們居住的環境帶來可怕的破壞。

Page 31: Ppt 20100109

暖化前 暖化後

Page 32: Ppt 20100109

豪雨區

乾旱區

4年3年

1年

Outliers:地球能量不斷累積的結果

降雨強度增大!

33/240; 14%

73/240; 31%乾旱時期拉長!

Page 33: Ppt 20100109
Page 34: Ppt 20100109

台灣 60多年來,降雨量的南北差異日漸擴大,形成北溼南乾的態勢。另一方面,全島自北至南的降雨日數不斷降低,但是降雨強度卻日漸升高,對水資源的調配管理、防洪抗旱的工作,難度越來越高,將是台灣未來要邁向永續發展的最大挑戰。

Page 35: Ppt 20100109

2 0 0 0 0 0 3 0 0 0 0 0

2 4 5 0 0 0 0

2 5 5 0 0 0 0

2 6 5 0 0 0 0

2 7 5 0 0 0 00 4 0

R a i n D i f f e r e n c e ( % )

One hydrological line is separating Taiwan from Hualien to Hsinchu into wet and dry regions.

> 2000 mm (78%) > 2000 mm (65%) < 0 % (75%)

Wetter

Drier

2 0 0 0 0 0 3 0 0 0 0 0

2 4 5 0 0 0 0

2 5 5 0 0 0 0

2 6 5 0 0 0 0

2 7 5 0 0 0 00 4 0

1 9 8 6 - 2 0 0 5

Page 36: Ppt 20100109

Extraction of surface water for the water usage in Taiwan has been diminished from 150x108 m3 in late 1970 to about 120x108m3 in 1990s, a 17% shortage of average annual demand (~180x108m3). Groundwater has been forc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o meet the overall water demand through years.

42%31%

4%

Groundwater

Surface water

Page 37: Ppt 20100109

國際氣候變化科學大會 2009年 3月 10-12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兩千名科學家參加。“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表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比預期的要快,在程度上已經超過 2007年初作出的預測。全球氣溫持續升高,預期糧食和水資源會越來越短缺。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 (Rajendra Pachauri)表示:「留給這個世界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目前科學界觀測的結論是,融化的冰川將導致海平面在 2100年之前至少上升 1 公尺。這將影響到世界各地居住在沿海地區至少六億的人口。北極海冰面積的快速縮小讓北極熊在 21世紀中期面臨絕種的危險。如果北極熊面臨困境,人類也會遇到嚴重的問題。

Page 38: Ppt 20100109
Page 39: Ppt 20100109

• 阿根廷烏普沙拉冰河。上圖攝於 1928年,下圖攝於 2004年,相距 76年。上圖整個冰河白雪皚皚,下圖則湖水清

澄,足見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

Page 40: Ppt 20100109

冰川後退 [16°21′12″S, 68°07′53″W] 玻利維亞

Page 41: Ppt 20100109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在 2007年發表的第四次評估報告預計到 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將會持續上升 18cm到50cm(相對於 1980-1999平均值 )。這是極端保守且低估的估計。

1.7mm/yr

>3 mm/yr

0.2 mm/yr

海平面上升是未來數世紀持續增高的威脅。

Page 42: Ppt 20100109

八千年以來的海水面變動曲線

0.1 to 0.2 mm/yr

10 mm/yr

3 mm/yr

Page 43: Ppt 20100109

未來的海水面變動曲線

0.1 to 2 mm/yr

3 mm/yr

10 - 20 mm/yr

Page 44: Ppt 20100109

世界各地 173 個高山冰川 (1970 – 2004)

除了北 歐冰川

其他冰川都在融解

Page 45: Ppt 20100109

冰川、冰原的體積及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量

位置 體積 (KM3) 海平面上升量(M)

南極東大陸 26,039,200 64.8

南極西大陸 3,262,000 8.1

南極半島 227,100 0.5

格陵蘭 2,620,000 6.6

高山冰川及其他冰帽

180,000 0.5

總計 32,328,300 80.3

http://pubs.usgs.gov/factsheet/fs50-98/

Page 46: Ppt 20100109

兩極快速消融 北極海冰覆蓋面積在 2007年夏末創下新低,只有412萬平方公里。預測北極可能在 2020-2037年夏

季完全不見冰影。

如果南極洲西部的冰蓋快速崩解,將導致海平面上升 8米。

格陵蘭如果全消融,將導致海平面上升 6 米。

Page 47: Ppt 20100109

Sea ice concentration for September 2007, along with Arctic Ocean median extent from 1953 to 2000 (red curve), from 1979 to 2000 (orange curve), and for September 2005 (green curve). September ice extent time series from 1953 to 2007 is shown at the bottom. (From EOS, Stroeve et al., 2008)

(約縮減52% )

Page 48: Ppt 20100109

北冰洋在每年夏天融化的速率越來越快,已經超越研究人員的模式預測。最新的估計預測在 2020-2037年之間可能完全消失。(圖片來源: Nature Geoscience, 2009/3/15, 467)

Page 49: Ppt 20100109

1. 出現冰反射率的正回饋現象。即冰愈少,融解愈快,因為太陽輻射反射量快速減少。

2. 北極海的淡水增多,海水鹽度下降,影響格陵蘭島南方之表層水向深海下沉,甚或停止,而影響全球海洋之溫鹽環流。

3. 北極生態系面臨嚴重衝擊。

4. 北極周圍的大量甲烷冰將會融解釋出。

Page 50: Ppt 20100109

Methane bubbles observed by sonar, escape from sea-bed as temperatures rise.

西伯利亞或者北極區等地的永久凍結帶一旦解凍,可能導致存儲其中的溫室氣體大量釋放,進而加速全球暖化。

Page 51: Ppt 20100109

溫鹽環流海水又冷又鹹又重,才會下沉到深海

Page 52: Ppt 20100109

2008 number of melting days anomaly (e.g., the 2008 melting days minus the 1979–2007 average). Red areas in Northern Greenland correspond to those areas where extreme melting occurred and new records were set. White color corresponds to no melting. (EOS, 2008/10/7)

Page 53: Ppt 20100109

Large fracture/opening in the drained lake b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Science, 2008)

Scientists walk along the edge of a large canyon formed by many years of meltwater stream flow across the surface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The lines along the wall of the canyon show the stratigraphic layers of ice and snow laid down over the years. (Photo by Sarah Das, WHOI, 2008)

Page 54: Ppt 20100109

Between 1981 and 2007, most of Antarctica warmed. Portions of West Antarctica experienced an especially rapid rise in temperature. (NASA image by Robert Simmon, based on data from Joey Comiso, GSFC.)

Page 55: Ppt 20100109

The first evidence of a volcanic eruption from beneath Antarctica's most rapidly changing ice sheet has been reported. The volcano on the West Antarctic Ice Sheet erupted 2000 years ago (325BC) and remains active. (Nature, 2008)

BAS Twin Otter in flight during the aerial survey. (Credit: Carl Robinson-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Page 56: Ppt 20100109

上海

佛羅里達州

孟加拉

荷蘭

Page 57: Ppt 20100109

海平面上升將對低漥及海岸地區形成直接且嚴重的威脅與損害。右圖中深藍色的地區將會首先受

到衝擊 。

2004/9/26 基隆

2008/7/28

Page 58: Ppt 20100109

0 M 3 M

5 M 10 M

Page 59: Ppt 20100109

0 M 3 M

5 M 10 M

Page 60: Ppt 20100109

0 M 3 M

5 M 10 M

Page 61: Ppt 20100109

0 M 3 M

5 M 10 M

Page 62: Ppt 20100109

全球暖化效應持續, 海平面上升衝擊台灣沿海地區,海拔 100 公尺以下將被淹沒面積 。(天下雜誌, 2007/4/11 )

25% 39% 58%

台灣海拔 100公尺以下的面積約有 13320平方公里

Page 63: Ppt 20100109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發生二十年來最嚴重的大水泛濫,市中心的洪水一度高過海平面 1.56 米,這是自 1986年來最高紀錄,嚴重影響該市賴以生存的旅遊業。。 2008/12/2

Page 64: Ppt 20100109

由於目前科學觀測數據不足及電腦模式運算能力的限制,對於海平面未來上升的趨勢難以作出較準確的評估。但是在 21世紀結束前,海平面上升的幅度至少是以公尺的幅度來衡量的;而 2020年前北冰洋是否真的消失無蹤,更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屆時如果情況真是如此演變,海平面快速上升的衝擊就是我們這個世代眼目可見的危機了。台灣未來因海平面上升的危機將持續百年以上,影響所及,蘭陽平原、台北盆地、以及自彰化到屏東的西南沿海平原低地,都是首先受到衝擊的地區。面對氣候暖化加速發展的緊迫情勢,重新規劃台灣的國土發展與城鄉配置,將重要政經設施逐步遷移到較高的安全地區,將是我們政府要嚴肅面對,也無法規避的重要課題了。

Page 65: Ppt 20100109

全國有超過四分之一土地低於海平面的荷蘭,為了國家生存不得不絞盡腦汁的想辦法來應付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的海平面。向來充滿創意和前衛的荷蘭建築師,於是創造出會「游泳」的「兩棲屋」。在未來,即使海水或河川洪水溢流過堤防,這些兩棲屋本身不會被沖毀,而會漂浮在水面上。

Page 66: Ppt 20100109

聖嬰現象會造成氣候反常,多雨的地方會乾旱、乾旱的地方會多雨。聖嬰現象發生時,東南亞及澳洲部分地區通常會發生乾旱,而美洲地區則遭豪大雨侵襲。

Page 67: Ppt 20100109

反聖嬰現象則有會讓原本的氣候變本加厲,多雨的地方雨量會更多,乾旱的地方則更乾燥。一般會造成印尼、澳洲北部、亞馬遜盆地、非洲東南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美國大湖區和太平洋海岸西北部的雨量增加,而赤道太平洋東半部、赤道非洲東部、日本、韓國、美國南部、墨西哥北部的雨量則會低於平均量。反聖嬰現象往往也會引起大西洋颶風活動增加。

Page 68: Ppt 20100109

西南氣流帶來的雨量在增強聖帕颱風在逐漸逼近臺灣的途中,風速不斷增強,中心瞬間風速曾一度高達到每秒 56公尺,是屬於極為罕見的17 級超級強颱。

聖帕(2007)

梅雨鋒面(2007)

Page 69: Ppt 20100109

環境變臉生活變天

• 我們對環境不友善,環境也不會回報以友善,結 果是我們住在一片敵意越來越強的土地上。

• 台灣現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繁華,而是生活品質 的改善與提昇。

屏東 佳冬 2009/8/9 台東 知本 2009/8/9

Page 70: Ppt 20100109

聯合國早已不斷發出警訊:在全球暖化過程中,異常的高溫、乾旱、颱風、豪雨、寒潮、暴風雪等,都將在世界各地頻繁的出現。

展望未來,全球氣候暖化的趨勢仍將持續升高數個世紀;對於這樣一個不利的情勢發展,我們當然要嚴加防範,提高警覺。

台灣半世紀來不斷發生的乾旱與豪雨,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提醒我們,然而我們卻一直還沒有學到功課。

Page 71: Ppt 20100109

這是 2008年 4月《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的封面故事,引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執行長的話:「無聲的海嘯( Silent Tsunami )」,作為當月封面故事的標題,來形容全球陷入糧食危機的景況。其實不只是糧食的危機,整個生態環境的巨大改變,正如同在大洋中的海嘯一樣,表面看似平靜無聲,實際上災害的腳步正快速的行進,等到接近海岸邊,累積能量所造成的洶湧波濤,將帶來毀滅性的衝擊。

變化無常的極端天氣,使得大部分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為缺乏水資源,生長條件快速改變,以及新變種的病蟲害,導致農作物經常歉收。

Page 72: Ppt 20100109

京都議定書

正在實施中的「京都議定書」及正在研擬中的「哥本哈根協定」,象徵人類已經不能再漠視氣候變化帶給我們的衝擊,必須要攜手同心,共同努力;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投身在環境保育及節能減碳的工作上。教會在這個重要的課題上,更是不能缺席。

Page 73: Ppt 20100109

5.5

11.7CO2

世界平均 = 4.1

Page 74: Ppt 20100109

積極推動節約能源、開發再生能源、提昇能源效率等策略,不單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產業和社會對於能源的態度、使用方法甚至生活方式也都應該一併調整。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無一不與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息息相關。若能能將節能、節水、綠色消費、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等融入我們工作或生活之中,只要舉手之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溫室氣體減量的實踐者。

德國房屋屋頂結合太陽能 集熱器和發電板的裝置。

台電大潭電廠風力發電機

Page 75: Ppt 20100109

(1)地球變「熱」了。除非人類採取措施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可能會「帶來對大氣、海洋、冰川、土地、海岸線、物種等突發且無法扭轉的傷害」;「不在 2012年之前採取行動,就會太晚,關鍵就在這幾年」。(2)地球變「平」了。因為技術快速發展(電腦、網路、軟體),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共同市場建立,貿易障礙減少等因素,使前所未有的全球人口,加入了全球化行列,形成了中產階級的崛起,也加速了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的需要激增。(3)地球變「擠」了。 1800年,倫敦是全球最大城市,人口 100萬。 1995年,世界上有 280個城市人口超過 100萬,超過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也有 14個。

Page 76: Ppt 20100109

人類已經來到存亡絕續的關頭。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各種危機,幾乎全都源自環境問題:氣候變遷、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動物滅絕、可耕地減少、海中生物耗竭、石油資源緊縮、難以消除的赤貧現象、全球流行病的威脅,以及嚴重的財富不均。除非我們了解這些問題之間全都存在因果關係,否則就不可能解決得了其中任何一項問題。我們如果當下就對貧窮、氣候變遷以及環境破壞等問題採取行動,不但只需付出低廉的代價,也可為人類將來共同的永續繁榮與和平帶來重大效益。但我們現在如果迴避這些議題,就可能在往後造成嚴重的後果。

了解 → 關心 → 行動

Page 77: Ppt 20100109

司馬光(1019-1086 )

夫事未有不生於微而成於著,聖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後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

﹝資治通鑑‧卷一﹞

Page 78: Ppt 20100109

人類史上首度不需要領袖、不服膺於意識形態、成員最分散的無名運動,正於你我周遭悄悄展開。改變地球的力量就握在你我手中,烙印在每個人的 DNA裡。我們正置身全球性的無聲行動當中,這股力量有如全人類的免疫系統,就像人生病時,免疫系統會起而反抗,人類也會群聚起來,保衛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行動者不是億萬富翁和領導人,而是世上的無數人,他們愛鄰人、愛地球,他們反抗、改造、修補、更新、復興。

Page 79: Ppt 20100109

氣候變化與環境變遷已經不再是常數,而成了難以掌控的變數!不論是政府、企業、個人的未來規劃,都必須將這個變數慎重考慮在內。以前的「常」,已然成了「變」;氣候及環境不斷的變動,現在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常態。縱是無奈,但卻是人類自己造成的苦果,我們只有勇於面對,將未來的危機,用謙卑的態度與智慧去努力化解。

Page 80: Ppt 20100109

聯合國口號:「千萬不要死於無知」。聯合國早已不斷發出警訊:在全球暖化過程中,異常的高溫、乾旱、颱風、豪雨、寒潮、暴風雪等,都將在世界各地頻繁的出現。展望未來,全球氣候暖化的趨勢仍將持續升高數個世紀;對於這樣一個不利的情勢發展,我們當然要嚴加防範,提高警覺。

Page 81: Ppt 20100109

「諾亞方舟」計畫2007/2/26日北極「末日地窖」於挪威朗葉比鄰近地區正式啟用,地窖中將裝滿全球最重要種子的樣本,其目的在於當遭遇全球災難時,能成為提供人類食物的「諾亞方舟」。這座地窖在北極偏遠山區的永凍層中挖掘建造,距離北極約 1千多公里。地窖由三個寬敞的冷藏室組成,每個長二十七公尺,寬十公尺,形成一個在砂岩與石灰岩中開鑿挖掘而成的三叉狀隧道。地窖可容納地球上已知各種主要糧食作物多達 450萬組種子,一旦這些作物從自然環境中消失,或是因為重大災難而絕跡,便能復育重新栽種。

Page 82: Ppt 20100109

愚蠢的年代( Age of Stupid )

紀錄片「愚蠢年代」 2009/9/22起在全球各地上映。該片描述倘若人類再不針對全球暖化採取積極行動,到了 2055年,地球將淪為慘遭氣候災難摧殘殆盡的煉獄。

洪水氾濫導致倫敦城淪為水鄉澤國。莫非愚蠢,正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終

結人類的命定基因?

Page 83: Ppt 20100109

過去的農業革命使糧食產量提升,養活了快速增加的人口;

工業革命使我們生活條件改善,科技大幅進步;但人類的貪婪及自私,卻給我們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

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另一波的革命,是心靈、思維、倫理的革命。在時間、空間、及參與的人數方面,要比以前的改革更廣泛與深遠;它的成功與失敗,牽動了人類未來的命運。

Page 84: Ppt 20100109

我們需要改變1.出門自備餐具,不用免洗筷 , 也讓自己身體健康。

2.出門盡量搭乘交通工具,減少車輛使用 ,減少空氣污染。

3.紙類回收,多用再生紙 ,紙張雙面用。

4.不用的水電就關掉,洗澡多用淋浴;多利用自然光;避免冷氣溫度太低。

5.自備購物袋,少用塑膠袋。

6.廢電池回收。

(…..請自行增加 )

一顆心愛地球,一雙手做環保。

簡樸生活:多與家人相處,

多接近自然,少浪費,

惜資源,多助人。

節約勤勞:盡量廢物利用,

多動手。

節能減碳:省水、省電、省

紙;多走路、少外食、

少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