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青年运动 100 周年 - mrdx.cnmrdx.cn/PDF/20190504/01.pdf · 造了条件...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本报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mrdx新华网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1-0209 邮发代号 1-19

新华每日电讯新华通讯社出版

2019 年 5 月4 日 星期六 己亥年三月三十 今日4 版 总第 09621 期

重要历史节点的交汇,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今年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回首百年历程,纵览神州巨变,几多感慨,几多豪迈。

从历史走向未来,总有一种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五四精神历久弥新,青春中国风华正茂!

“国土不可断送 、人民不可低头”,百年前的铿锵誓言,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在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如同惊雷闪电,劈开了旧中国如磐的黑暗,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正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 、革命文化 、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在历史的峰峦中,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五四运动为新起点,从 1919 到 2019 ,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经

历无数坎坷,付出巨大艰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书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抚今追昔,那个山河破碎、暮气沉沉的“东亚病夫”早已一去不返,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中国阔步向前。这是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 100 年,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昭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四百年,精神之树常青。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当年,五四先驱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奋起抗争,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100 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人民奋斗、为祖国献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青春之火,为民族而燃烧;青年之心,为祖国而跳动。在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最根本的就是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

五四百年,奋斗之志弥坚。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100 年来,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凯歌前行。历史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救世主,唯有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才有光明的未来。“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今天,尽管国家发展成就辉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但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奋斗征程依然任重道远。时代在变,但奋斗的底色不能变,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神圣使命。

五四百年,青春之力生生不息。“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年轻干部,还是平均年龄只有 33 岁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无论是辛勤打拼的年轻创业者、工薪族,还是求学路上的莘莘学子,每一名青年都是伟大时代的奋斗主角,都是实现中国梦的先锋力量。

时间之河奔腾向前,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同广大青年的成长期和奋斗期高度契合。新时代中国青年,既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恰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肩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就当立下“少年心事当拏云”的高远志向,在“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磨砺中自立自强,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必胜信念实干担当,才能在新时代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百年前,李大钊先生大声疾呼:“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百年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庄严宣誓:“青春万岁,强国有我。”时光不老,奋斗不止,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绽放青春光芒,在民族复兴的接力中跑出更好成绩,历史期待着新时代的青年一代,赓续

五四运动的伟大传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交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答卷。

新华社北京 5 月 3 日电

青春万岁

强国有我

献给五四运动100

周年

新华社记者

时空,穿越到 100 年前———1919 年,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西方

列强完全无视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诉求,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华民族的尊严被无情践踏。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5 月 4 日这一天,数千名北京热血青年学生发出怒吼。随后,全国各界纷纷声援,特别是工人阶级挺身而出,加入斗争的行列。一声春雷,东方睡狮在苦痛中惊醒!

五四运动,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也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浩荡百年的荣光。

又踏层峰望眼开

——— 传播科学思想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因其身心特点,勤于观察、思维活跃,最容易产生新思想、接受新思想、传播新思想。

100 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举步维艰,不得不俯下沉重的身躯,听一听来自青年人的呐喊。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1915 年 9 月创刊的《青年杂志》上,一段热情洋溢的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篇名为《敬告青年》的发刊词中,陈独秀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的重要性,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随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加入,一场在近代中国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蔓延开来,民主和科学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

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和进步意识提供了精神支撑。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前途命运带来新的转机。

1920 年,浙江义乌分水塘的一间茅屋中,微弱的烛光下,一位刚刚留日归来的青年全神贯注、字斟句酌,一本外文小册子正在一字一句地变成方块汉字。手中的粽子蘸在墨汁中,他浑然不觉,还对母亲说:“真甜!”

他叫陈望道,正在翻译的小册子就是《共产党宣言》。他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翻译完成,将译稿装入纸袋,窗外正是谷雨时节。

天地间百花灿烂,新生萌动。拯救民族危亡的真理在青年之间口口相传,那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开始在中华大地游荡。一个新的春天到来了!

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一年之后,一只红船悄悄劈开了嘉兴南湖的波浪,舫中的年轻人意气风发,目光所及是整个中国。

近百年来,一代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党的指导思想一直走在时代前列,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遵循,也引领一代代青年学习科学理论、传播进步思想、坚定人生航向。

“我们青年代表回去,要向全国广大青年——— 农村、工厂、城市、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宣传我们代表大会的主张,动员和争取千千万万的青年群众跟着我们一道前进。在这一点上,毛泽东的旗帜就是我们最好的号召。”1949 年 5 月,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发出倡议。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1980 年,《中国青年》杂志上“潘晓之问”引发的人生观

问题大讨论犹在耳边,反映了那一代青年人希望解放思想、平等交流的集体心声,也解开了一些人心中奋斗目标迷失的“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新思想逻辑严密、体系宏大、内涵丰富,想学懂弄通,绝非一件易事。

“青年大学习”行动应运而生,“跟总书记学”系列短视频、“团团带你学”微信专栏、网上主题团课、青年讲师团、青年讲习所……当代青年用最“潮”的方式来学习、解读、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他们看来,新思想很“炫酷”。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 170 余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社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青年运动 100 年来的历史同样证明,一代代青年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睁眼观照世界,勇攀思想高峰。

此生无悔入华夏

——— 弘扬爱国主义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这是在 100 年前的那场青年运动中,

青年学生们的誓死呼号,也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每一名爱国志士的不屈呐喊。

自青年学子发出呼号的那一刻,五四运动就深深地打上了爱国主义的烙印,百年之中,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

——— 五卅惨案之后,全国学联发出了

“全国一切民众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的战斗口号。

———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许多生活在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青年工人、青年军人毅然走向农村,参加到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

———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农民举起了锄头,工人扬起了铁锤,他们自觉地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翻开民族史册,峥嵘的革命战争岁月留下无数光辉的名字,正是这些祖国的优秀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将新中国的旭日托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战争年代,青年英雄们付出所有,捍卫民族大义。而在和平年代,爱国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981 年 3 月 20 日夜,广播里传出中国男子排球队反败为胜的消息,守候在收音机旁的北大学生们欢呼雀跃。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短短八个字,传递出的是青年学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也是国人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的共同心声。

“中国,一点都不能少!”2018 年 11 月的一个夜晚,微博上瞬间沸腾了。当@共青团中央发出这条微博,短短几小时内便获得了众多网友的转发、评论、点赞,有力回击了“台独”分子的分裂言论,坚决支持祖国统一大业。

“网络文明志愿者”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运动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当出现企图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或是虚妄分裂祖国的错误行径,青年都会挺身而出,依法打击犯罪,发声以正视听。

血脉中流淌着先辈基因,脚下追寻着前辈足迹,90 后、00 后们笑着评价自己:“中国青年,生下来就是红色的。”

(下转 2 版)

百年青春心向党 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 100 周年

全力以赴的样子,是青春最美的姿态。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第 23 届“中国青

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成员,听他们讲述那些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于追梦的青春奋斗故事。

用焊花点亮青春

今年 38 岁的“女焊将”王中美已在电焊行业扎根 19 个年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桥梁电焊事业。

王中美坦言,刚接触电焊工作,有时会被电弧光灼伤脱皮、被焊花烫出水泡留下疤痕,也曾想过退缩和转行,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份工作,刚开始选择它的时候,可能是它在考验你。而当你真正深入了解它,并最

终能控制它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王中美说。

王中美爱琢磨、苦钻研,在前辈的带领下,不仅焊接能力不断提升,还对焊接工艺进行了大胆创新。“在焊缝探伤的时候,她的焊缝基本就是‘一级无缺陷’。对我们焊工来讲,这就是‘最高境界’。”王中美的师傅赵文芳评价说。

工作以来,王中美带领团队通过优化参数、改进工序、创新工艺,取得新型钢种焊接、重型钢梁焊接、特殊工位焊接等创新成果 17项,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看到一座座自己参与建设的巍峨大桥横跨在长江、黄河上,心里真的会有那种波涛汹涌的感觉。”王中美感慨地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用执着奉献青春

在河南省镇平县伏牛山区,有一位普通的小学校长,坚守大山深处 18 年,只为干好一件事——— 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他就是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80 后”教师张玉滚。黑虎庙村是镇平县的深度贫困村,四周环山,位置偏远,交通条件差,以至于过去没有年轻人愿意来这里任教。

2001 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张玉滚来到黑虎庙小学,从最初每月拿 30 元补助,年底再分 100 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

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2001 年到 2006 年,靠着一根从老校长手中接过的扁担,张玉滚从大山外为孩子们挑来学习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

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为了学生,他把自己打造成“全能

型”教师,把学生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接送留守学生也是家常便饭。“多年来,我们村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家离学校远的学生,他就说服学生家长,让学生和他同吃同住。”黑虎庙村党支部书记韩新焕说。

“我是山里人,知道山里的苦。看着自己教的学生走出大山,我就觉得值。”这是支撑张玉滚坚持下来的信念,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个大学生,如今已有16 名大学生。 (下转 2 版)

爱国情 奋斗者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部分第 23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风采

5 月 3 日,民间艺人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表演民俗“打树花”。“五一”假期,各地人们以不同方式放松心情、欢度假日。新华社发(陈晓东摄)

假日乐趣多5 月 3 日,小朋友在江苏省扬州科技馆体验“辉

光球”。“五一”假期,人们走进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新华社发(孟德龙摄)

假期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