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工工工工 工工工工 工工工工 工工工工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工业壮腰 荆州梦想.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工业壮腰 荆州梦想. 一 曾经的辉煌. 二 衰落的轨迹. 三 现实的境遇. 四 振兴的梦想. 一 曾经的辉煌. (一)发展历程 1 、工业萌芽 始于清末. 1895 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 《 马关条约 》 ,将包括沙市在内的四个内陆城市划为通商口岸。由此,沙市的工业开始萌芽。. 1897 年,开办中日烟厂. 1906 年,邓氏织布厂. 一 曾经的辉煌. 1 、工业萌芽 始于清末.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工业壮腰 荆州梦想工业壮腰 荆州梦想

Page 2: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Page 3: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包括沙市在内的四个内陆城市划为通商口岸。由此,沙市的工业开始萌芽。

1897 年,开办中日烟厂1906 年,邓氏织布厂

(一)发展历程1、工业萌芽 始于清末

Page 4: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到 1949年末,沙市共有工业企业 37家,职工1966人,工业总产值 1407万元( 1980年不变价)。

辛亥革命时期,工业发展较快,开办 6家工厂,总资产 55万元(银元),职工 500余人。 20世纪 30—40年代,沙市工业有重大发展。

1930 年,杜月笙创办了沙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沙市始有“现代生产线上经营的企业”

1、工业萌芽 始于清末

Page 5: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1958 年 3 月,毛主席视察沙市,与时任沙市市委第一书记陈明、书记曹野(右二、右一)交谈,指示:(沙市)这个地方要发展轻工业。

2、“一五”、“二五”,奠定基础

Page 6: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到 1962年,沙市有工业企业 233个,职工 19795人,工业总产值 10220万元,比 1957年增长24.49%。

到 1957年,沙市有工业企业 133家,工业总产值为8209万元,比 1949年增长 4.83倍,平均年递增24%,实现利税 1643万元,增长 5.44倍,平均递增26.2%。

2、“一五”、“二五”,奠定基础“一五”、“二五”期间( 1953—1962年),投资 2亿多元,新建、扩改建重要工业项目 171个,初步形成了纺织、印染、轻工、化工、机械、电子、汽车配件制造的产业格局。

Page 7: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三线时期”( 1963—1980年)是沙市工业发展黄金时期,是荆州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时期,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将沙市定位为全国 29个重要轻纺工业城市之一,高度集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沙市工业迅速壮大。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8: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9: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1 )从上海、北京等地迁建了一批项目。 “三线建设”时期,在上海的支援下,组织了 7家私营针织厂和 4家热水瓶厂迁沙,组建了公私合营的市针织一厂(原称内衣一厂)和市热水瓶厂;在北京的支持下,原属商业部的棉花机械厂搬迁到沙市;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从甘肃油矿局搬迁至荆州。这些企业迁入的同时,还带来了 1万余名职工和随行家属,其中包括 1000余名前来支援的技术人员。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10: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2 )建设了一批军工项目。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投资在荆州新建了生产步枪的原国营第九八二厂(后合并到沙市轻工机械厂)、生产枪弹的原国营九四九厂(后转制为湖北荆大精密钢管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兵器制造工具的国营九六六九厂、国营二六三九厂、生产军用通讯产品的七一一厂,生产军用雷达为主的南湖机械总厂等。在毛主席建设“三线”的号召下,一批批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汇聚到荆州,职工和家属共有 2万余人,他们克服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国防建设奉献了青春。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11: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3 )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项目。 为建设全国的轻纺工业基地,在国家投资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以纺织、轻工为主的项目。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12: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1 )纺织印染产业。到 1980年,国家为沙市纺织印染产业投资 5.31亿元,重点建设了沙市第一棉纺织厂、沙市棉纺织印染厂、荆沙棉纺织厂、东风印染厂等 33家国有纺织印染企业。

纺织工业区 纺纱 织布 印染 床单

3 、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1963 年— 1980 年,沙市共实施新建和改扩建、技改项目 1 万余项,总投入超过 16 亿元,形成了以纺织印染产业为主的六大产业。

Page 13: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2 )轻工产业。到 1980年,国家累计为沙市日用品产业投资 1.33亿元,建设了以沙市日用化工总厂和荆江热水瓶厂为主的 3家企业。

沙市日化 荆江热水瓶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14: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3 )化工产业。到 1980年,国家累计给沙市化学工业投资总额为 2496万元,重点建设了以沙市农药厂、石化厂、化肥厂为主的 13家化工企业。

沙市农药厂 沙市石化厂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15: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4 )电子产业。到 1980年,国家累计给沙市电子产业投资 5900万元,重点建设了以南湖机械总厂、七一一厂、光学仪器厂、无线电一、二、三厂等为主的 10家企业。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七一一厂 南湖机械总厂

Page 16: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5 )机械装备产业。到 1980年,国家共给荆州机械装备产业投资 2亿元,重点建设了江汉油田第四机械厂、沙市钢管厂、湖北柴油机厂、湖北汽车电机厂、湖北内燃机配件厂、机床一厂、阀门厂、轴承厂和九四九、九八二、九六六九等军工企业共 40余家企业。

四机厂 钢管厂 柴油机厂 轴承总厂机床一厂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17: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 6 )家用电器制造产业。到 1980年,国家累计投资3200万元,建设了以沙市电冰箱厂、洗衣机厂为主的家用电器生产企业。

电冰箱 洗衣机

3、发力“三线”,确立地位

Page 18: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年 份 沙市工业总产值(万元) 占 GDP比重人均工业产值(元 /人)全省 沙市 倍数

1952 2663 65.70% 36 310 8.53

1957 8209 79.40% 79 684 8.62

1962 10220 79.40% 106 724 6.81

1965 15396 82.00% 151 1113 7.38

1976 53322 78.40% 290 2850 9.82

1978 88059 88.30% 365 4358 11.92

1985 191204 85.90% 938 7535 8.03

(二)历史贡献1 、工业总产值居全省前列

Page 19: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时 期 上解金额(万元)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 1345.96

1953—1957 “ ”年 一五 时期 3826.551958—1962 “ ”年 二五 时期 10928.79

1963—1965年经济调整时期 6336.59

1966—1970 “ ”年 三五 时期 11676.361971—1975 “ ”年 四五 时期 34758.851976—1980 “ ”年 五五 时期 47037.831981—1985 “ ”年 六五 时期 73567.92

合 计 189478.85

2 、上解财政收入累计近 19 亿元

Page 20: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1985 年,沙市棉纱产量占全省产量的 18.17% ,居第 2 位;布 19400 万米,占全省产量的 17.18% ,居第 2 位;化学农药 9700 万吨,占全省产量的 66.44% ,居第 1 位。

主要产品棉纱(吨) 布(万米) 化学农药(万吨)

沙市 全省 占比%

沙市 全省 占比% 沙市 全省 占比%

1965 7500 64200 11.68 2300 22300 10.31

1970 16100 118500 13.59 6600 46200 14.29 2700 14500 18.62

1975 20100 158900 12.65 9900 67700 14.62 10300 28600 36.01

1978 20900 143700 14.54 10900 67000 16.27 10700 29700 36.03

1980 36100 229300 15.74 16000 106200 15.07 10900 28400 38.38

1985 56400 301400 18.71 19400 112900 17.18 9700 14600 66.44

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省前茅

Page 21: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1949 年— 1985 年,累计出口额达到 103048 万美元 , 稳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武汉市。

沙市出口额(万美元) 全省出口额(万美元)占全省比重%类别 总额 纺织类 占比% 轻工类 占比%

1965 417 204 48.92% 157 37.65% 3496 11.93%

1970 455 241 52.97% 175 38.46% 6086 7.48%

1975 3914 1791 45.76% 1236 31.58% 12304 31.81%

1978 5439 3013 55.40% 1749 32.16% 15901 34.21%

1979 5329 2942 55.21% 1659 31.13% 22550 23.63%

1980 7043 3982 56.54% 2135 30.31% 25109 28.05%

1981 9044 5352 59.18% 2434 26.91% 33064 27.35%

1982 11186 6920 61.86% 2490 22.26% 36423 30.71%

1983 11634 8264 71.03% 2327 20.00% 41192 28.24%

1984 11152 9107 81.66% 1499 13.44% 45852 24.32%

1985 14240 9425 66.19% 2404 16.88% 52985 26.88%

4 、是湖北省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Page 22: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年 份 企业个数(个) 工人人数(人) 企业平均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元 /人)1949 37 1966 53 7156.66

1952 57 6080 107 4379.93

1957 133 14569 110 5634.57

1962 233 19795 85 5162.92

1965 192 24486 128 6287.67

1976 229 59317 259 8989.33

1978 275 74825 272 11768.7

1985 352 103891 295 18404.3

5 、解决劳动就业 10 万余人

Page 23: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Page 24: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1998—2010 年荆州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年 代 湖北省 荆州市 占比1998 2733.06 213.54 7.81%

1999 2831.70 192.59 6.80%

2000 3064.43 220.97 7.21%

2001 3239.51 205.41 6.34%

2002 3589.26 212.79 5.93%

2003 4030.11 226.68 5.62%

2004 4960.25 216.98 4.37%

2005 6066.96 248.88 4.10%

2006 7454.07 319.27 4.28%

2007 9601.52 424.27 4.42%

2008 13454.94 579.59 4.31%

2009 15567.02 669.92 4.30%

2010 21623.12 897.57 4.15%

Page 25: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1998—2010年荆州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

6. 80%7. 21%6. 34%5. 93%5. 62%

4. 37%4. 10%4. 28%4. 42%4. 31%4. 30%4. 15%

7. 81%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年代

占比

Page 26: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1 、发展战略左右摇摆

?????

Page 27: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2 、防汛抗灾耗费大量资源

1998年,荆州全市用于防汛抗灾的直接投入就达 22亿元,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200多亿,为确保大武汉的安全丧失了自身发展的机会。 1999年,荆州市工业总产值仅为 192.59亿元,比 1998年213.54亿元还少约 10亿元。

Page 28: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3 、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79年沙市划为省直管市;1984年荆门划出;1994年,仙桃、天门、潜江划出。与沙市合并;1997年钟祥、京山划归荆门市 。

Page 29: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4 、国有企业的包袱沉重 2002年左右,我市启动了国企改革工作,从此荆州工业企业进行了一个破茧重生的历程,工业经济实力一蹶不振,从 2002年到 2005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一直在 220亿左右徘徊,在全省所占比重迅速下滑。

Page 30: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Page 31: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武汉市 1941亿元宜昌市 747亿元襄阳市 684亿元十堰市 363亿元黄石市 353亿元荆门市 330亿元孝感市 285亿元荆州市 264亿元,排全省第 8位。

(一)工业增加值( 2010 年)

Page 32: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宜昌市 467亿元襄阳市 432亿元荆州市 272亿元居全省第 5位,占全省的 7%,只有宜昌、襄阳

的 60%左右。

(二)工业投资( 2010 年)

Page 33: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中国驰名商标 7个:福娃、白云边、洪城、雪尔、天助、洪湖清水、绣林玉液

地理标志产品 12个:石首“笔架鱼肚”、“桃花鸡蛋”、“松滋荞麦豆皮”、“洪湖莲子”、“石首尖椒”、“桃花楠竹”、“松滋蜜柚”、“街河市辣椒”、沙市“荆江鸭”、荆州“纪山米”

(三)产业发展

Page 34: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四)企业规模 2012年,全市销售收入过 10亿元规模的企业22家,过 20亿元企业 9家,过 30亿元企业 6家,过 40亿元 3家,过 60亿元企业 1家,过百亿元企业还没有,还需要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规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单位:万元,人指 标 总产值 总资产 所有者权益 利税总额 从业人员湖北省平均值 26401.51 21767.87 8766.34 2909.40 262

荆州市平均值 16582.75 9949.37 4408.42 1268.44 198

占 比 62.81% 45.71% 50.29% 43.60% 75.31%

Page 35: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Page 36: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一)“壮腰工程”的提出2010年底,全省经济工作会,省发改委许克振主任率先提出“以荆州为中心的江汉平原振兴崛起”的战略构想。2011年初全省两会,国生省长在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江汉平原振兴崛起。两会讨论时,鸿忠书记提出“复兴大荆州”的口号,并首次提出了“壮腰”的概念。

Page 37: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一)“壮腰工程”的提出2011年 5月初,省发改委、中部办到荆州就“加快荆州振兴”进行了专题调研。2011年 6月 27日,鸿忠书记在全省推进“两圈一带”战略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荆州科学发展,实施‘壮腰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 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鄂发 [2011]29号)中,明确提出“加快荆州振兴”是“两圈一带”总体战略的重要工作平台。

Page 38: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一)“壮腰工程”的提出

2011年 11月 26日,省委、省政府在荆州召开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现场会,会上下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意见》(鄂发 [2011]35号),吹响了荆州跨越式发展号角。

Page 39: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一)“壮腰工程”的提出

2012年 2月 16日,经省政府审查同意,省发改委印发了《加快荆州振兴总体规划》(鄂发改办发 [2012]97号)。

Page 40: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二)工业壮腰的具体要求 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增强荆州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三个千亿级产业和纺织服装、轻工建材、高新技术产业三个500亿级产业。 到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500家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 1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26%。

Page 41: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二)工业壮腰的具体要求 1、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发挥荆州经济的后发优势,以建设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壮大市场主体规模( 2)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3)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4)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Page 42: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着力改造、提升荆州传统产业,变“包袱”为财富,壮大荆州老工业基地实力。( 1)以优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2)以新技术改造机械制造产业( 3)以精细化为方向升级化工产业( 4)以一体化整合壮大纺织服装产业( 5)以两型化转型发展轻工建材产业

(二)工业壮腰的具体要求

Page 43: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3、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本地企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到 2015年,电子家电、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产业等形成较大规模,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0%以上。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8%以上。( 1)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2)着力发展新材料和环保产业( 3)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产业( 4)积极发展生物产业

(二)工业壮腰的具体要求

Page 44: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三)“壮腰工程”一周年盘点

请看专题片《荆州跨越》

Page 45: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四)工业壮腰的实现路径1、敢谋善断抓战略( 1)扎实推进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2)推进中心城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 3)荆州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4)松滋市纳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范围( 5)争取国家将荆州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范围( 6)争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区域发

展战略层面

Page 46: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2、坚定不移抓园区力争荆州开发区新建园区 30平方公里以上各县市区新建园区 20平方公里以上。

(四)工业壮腰的实现路径

Page 47: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3、矢志不渝抓项目2013年投资工作目标:确保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 30%以上,力争达到 3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工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 50%和 55%以上,在重大项目的策划、前期工作的推进和项目开工上有新的突破。

2013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5亿元、增长 50%,省外资金占比达 80%以上 。

(四)工业壮腰的实现路径

Page 48: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4、集中精力抓龙头到 2015年,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过 100亿、过 50

亿、过 10亿的龙头企业群,呈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跟进的发展态势。

(四)工业壮腰的实现路径

Page 49: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Page 50: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Page 51: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

5、坚持不懈抓环境硬环境 交通、能源、水利

软环境 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完善批 管分离,优化审批流程,落实 企业项目“全程代办制”,推广 荆州开发区服务企业“秘书制” 经验,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四)工业壮腰的实现路径

Page 52: 荆州市发改委  汤光华 二○一三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