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学习目的. 1.掌握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掌握套期保值、保险与风险分散化的基本原理; 3.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4.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 5.理解全面风险管理。 6.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辨析。. 9.1 金融风险. 风险的含义. 风险不同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对于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经济主体无法充分准确地加以分析和预测。而风险不仅取决于不确定性因素的不确定性大小,而且还取决于收益函数的性质,它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损失。即风险就是由不确定性变化给人们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学习目的

1. 掌握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特征;2. 掌握套期保值、保险与风险分散化的基本原理;3. 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4. 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5. 理解全面风险管理。6. 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辨析。

Page 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9.1 金融风险

Page 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风险的含义

风险不同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对于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经济主体无法充分准确地加以分析和预测。而风险不仅取决于不确定性因素的不确定性大小,而且还取决于收益函数的性质,它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损失。即风险就是由不确定性变化给人们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Page 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只有纯粹风险是可保风险,但并非所有纯粹风险都是可保风险

纯粹风险只涉及损失和无损失两种可能 ;投机风险涉及损失、无损失和盈利三种可能

纯粹风险导致的可能损失对个体而言是一种损失,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一种损失,而投机风险导致的可能损失对个体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损失,但从整个交易系统或社会角度来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甚至完全抵消,不会产生真正的损失。

Page 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纯粹风险的分类

人身风险是指人们因早逝、疾病、残疾、年老、失业而丧失收入能力、无法履行个人家庭责任、缺乏生活费用来源的可能性。

财产风险是指因财产发生物理损毁、灭失、贬值、被政府征收(或被东道国没收)而导致财产所有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与财产风险相关的损失有两种类型:财产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间接损失又可以分为财产丧失使用价值或收入损失、额外费用开支两类。

Page 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 亿元的双腿

Page 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2007年 10月 29 日,中国平安 20 周年庆典启动暨刘翔出任中国平安公益大使签约仪式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隆重举行。这次平安保险向刘翔本人赠送金额达 1 亿元的人身保险,同时通过田管中心向中国田径队赠送 1 亿元的人身保险。

Page 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其实早在去年,刘翔在上海莘庄训练结束后顽皮一跳,导致意外崴脚的时候,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萌生了给刘翔投上一份意外伤害保险的想法。作为世界顶级运动员,其实刘翔很少因为训练或者比赛受伤。孙海平认为其中原因,主要还是坚持了科学训练的方法。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比赛,孙教练都更加注重质量,所以刘翔这些年参加的比赛都有较高的竞技状态,很少会过度疲劳。

Page 1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但是孙海平的担忧是有原因的。 2006 年,刘翔在尤金国际田径大奖赛上,曾经发生过惊险的一幕:美国名将阿诺德因为失误打栏,他收势不住直接撞向刘翔所在跑道的栏架……虽然这件事最终只是影响了刘翔的冲刺,并没有导致刘翔受伤。可是谁又能保证以后是否还会发生类似的意外呢?如果下次刘翔闪避不及呢?全世界都知道,刘翔不但肩负着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奇迹的艰巨任务,其背后也关联着巨大的价值。

Page 1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贝克汉姆: 1 亿英镑

Page 1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在 2006 年德国世界杯上备战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前,贝克汉姆为自己的“金右脚”买了 3100万英镑的保单。 2006年年底,贝克汉姆将自己的保额提高一倍,高达 1 亿英镑,受保范围包括在球场内受伤、毁容及患上严重疾病,不过若他本人参加冲浪、攀岩等高危险运动受伤则不在受保之列。

Page 1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责任风险是指因人们的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时,在法律上必须负有损害赔偿责任的可能性。换言之,责任风险是指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使侵权行为人的现有或将来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责任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其损失金额的不确定性可能高于财产损失风险和人身损失风险。

Page 1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基本风险和特定风险

基本风险在起源和后果上与个人无关,尽管它们可能是由自然事件引起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会、经济、政治领域的宏观风险,可能影响部分甚至全体社会成员

特定风险是由个别事件引起、只对个人而非团体产生影响的风险

基本风险是由超越个人控制能力的事件造成的,并非特定个人的过错,因此,这类风险通常应该由社会和国家来负责处理。特定风险通常是个人的责任,多数由个人通过商业保险、防损减损等风险管理手段加以应对。

Page 1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金融风险就是指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金融风险是与损失联系在一起的;第二,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暴露” (exposure) ,是指在金融活动中存在金融风险

的部位以及受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 第三,金融风险的存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金融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金融风险的承担者

Page 1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1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形态划分的金融风险分类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操作风险 法律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环境风险政策风险 国家风险

Page 1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政策风险的悲剧——铁本案

2004 年,中央对一些民营资本日渐活跃的投资过热领域进行严厉整顿,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首当其冲。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的联合调查,认定“铁本公司未取得环保部门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擅自开工建设;违反土地管理法,未取得合法土地征地批准文件即动工建设,违法占用土地 6541亩。涉嫌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信用和贷款,挪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国家税务总局还宣布,“认定江苏铁本公司等 3 家企业偷税 2.94 亿元”。因以上指控,铁本投资人戴国芳被捕。

Page 1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铁本始末

戴国芳今年 41岁,参加过建筑队,并曾经用小电炉炼钢,炼钢期间,戴国芳连续承包租赁了濒临倒闭的六家国有钢铁企业的部分车间。 1996 年,戴国芳在常州注册了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自 2002 年初,铁本筹划在常州市、镇江扬中市建设新的大型钢铁联合项目。该项目设计能力840万吨,概算总投资 105.9 亿元, 2003年 6月进入现场施工。为实施这一项目,戴国芳先后成立七家合资独资公司,把项目化整为零,拆分为 22 个项目向有关部门报批。此后,江苏省和常州市、扬中市等相关部门先后越权、违规审批了铁本公司的建设项目和用地手续,导致违法占用的 6000多亩土地已无法复垦和部分非法土地合法化。 2004年 3月,这一项目被江苏省政府责令全面停工。

Page 2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一个讽刺

在被羁绊两年后,法庭对戴国芳提起公诉,出乎人们预料的是,当初认定的“违法占用土地、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骗贷、挪用贷款”等严重指控均无体现,而罪名成为“虚开发票,抵扣税款 1.6 亿元”。

在这份公诉书中,两年前铁齿铜牙般地认定铁本的“五宗罪”竟无一被指控

Page 2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戴国芳被逮捕后,工地上的数千工人早已散了。为防止物资被盗,地方政府招聘了近 50名保安轮流值班,当地的魏村派出所还专门派出了 10名干警。记者绕着工地走了一圈,就足足花了 2 个多小时。他看到的景象是:工地上蒿草疯长,四处是锈迹斑斑的钢材、各种已经褪色的施工材料以及凌乱散落的各种设备,破旧的工棚空无一人,已现雏形的炼钢高炉和基本建成的发电站均被废弃。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施工现场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一切都任凭风吹雨打,所有设备有的已经贬值,有的已经直接变成废铁。按照当地政府监管组的计算,每月损失就达到6000多万元,简单地乘以两年时间, 10多个亿已经没了。戴国芳投下去的数十亿元,就跟它在狱中的主人一样,已经被轻易地遗弃。

Page 2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记者还专门去了位于武进区东安镇渎南村的戴家探访。在村口,他碰到戴国芳的继母刚刚从菜地浇菜回家,戴父终年无语,“已经完全不跟人说话了”。戴家是一个天井很宽的农家小院,东边是两间平顶房,西边则是堆放杂物的几间低矮瓦房。与邻居家相比,这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是亿万富翁的老家。小院旁边,就是戴国芳“钢铁梦想”起步的地方——三友轧辊厂。此时也已是一派荒凉,满目萧条。据称,戴国芳的家产被查封时只有 8万元钱,他的 3 个子女原本都在常州国际学校就读,出事后就都转到普通中学就读,生活费和学费都靠一些过去的朋友接济。

Page 2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是人们——尤其是地方官员和民营企业家们——都知道这次铁本绝不是因为抵扣税收才“犯事”的,但是轮到“办”的时候,却以涉税案为罪名。这里,最大的代价是人们不但不因此更尊重法律和法制,反而强化了本来对法制一般性的根深蒂固的怀疑。政府真要抓税案吗?普遍抓就是了。为什么差不多家家钢厂都有的“开税票”行为,平时没有事,别人也没有事,偏偏到了在 2004 年 4月被发现上了一个大规模钢铁联合企业的铁本头上,就是身家性命的大事?

周其仁的评价

Page 2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立场的重要性

立场问题就是你和谁站在一起、和谁对着干的问题,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中经开傍对了,它不仅站在了政策制定者一边,而且甚至在主动影响着政策,那它当然暂时得到了生存;管金生站错了,他再研究经济规律、再运用市场手段还是进提篮桥监狱了。

Page 2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与铁本相对的澳大利亚博思格

2004 年在 4 月 22 日,也就是戴国芳被捕 3 天后,与常州仅距 105 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内,投资 17亿元的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公司却开业了。

一个 17 亿元的项目, 7天之内就搞定营业执照,这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投资在 5000万元到 2 亿元的项目须由国家发改委审批, 2 亿元以上的项目报国务院审批,整个程序烦琐,没有一年半载不可能批得下来。况且,钢铁投资正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铁本事件又近在眼前,博思格项目审批的神速实在让人惊叹。

Page 2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新华社记者徐寿松在《铁本调查》一书中十分感慨地写道:“同一产业,同一时间,同一省份,铁本和博思格,一土、一洋两家钢铁公司的命运何以相隔生死两重门?有人在门里轻歌曼舞,有人在门外长歌当哭。”

Page 2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同是民营企业的宁波建龙

另一方面,与铁本同是典型同是民营企业的宁波建龙却化险为夷。位于浙江省的宁波建龙投资 12 亿美元和年产 600 万吨的钢铁项目也是未经国家批准,且采取了与铁本极为相似的操作模式,而且早在 2003 年年底和 2004 年 2 月初,国家有关部门已到建龙调查,但迟迟未见结论。最终还是在 " 铁本事件 " 的三周后,由中央电视台率先报道了该事件。宁波建龙的背后是民企富豪郭广昌,显然,郭广昌要比戴国芳有办法得多,最有幽默感的是,在 " 铁本事件 " 两周年左右,被责令停工的宁波建龙又上马了。

Page 2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反思

铁本把自己吹得太大,戴国芳提出“ 3 年内超过宝钢, 5 年内追上浦项”,这就是惹事的由头。第二就是找好靠山,最好和国有资本联合,如宁波建龙在危机来临之际和萧钢联合。这就是很好的办法嘛。捆绑成利益体。第三,面对问题,坦白从严,抗拒从宽。尤其不要自查,这简直是授人以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要自己说自己有事。

Page 2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

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补充,因此,最好的自保之道是要么远离国有资本的垄断领域,偏安一隅,做点小买卖,积极行善,修路架桥;要么与国有资本合作或合资,形成混合经济的格局,在以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严格管理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使民营资本获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今后,随着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民营资本将以数量多、规模小、就业广、人数多为特征,其生存空间将被局限在与国有资本绝无冲突或者国有资本主动让出的领域。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

Page 3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性质划分的金融风险(一)系统性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能够发生波及地区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的金融风险,它通常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又有周期性金融风险和结构性金融风险之分。周期性金融风险是由经济周期引起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往往形成周期性金融危机。结构性金融风险也可以说是特殊性金融风险,通常是由经济、政治或军事事件、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引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或回避,因此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Page 3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性质划分的金融风险(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和外部的一些特有因素的影响,使个别经济主体(或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甚至倒闭的情形。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属于个别经济主体的单个事件,对其他经济主体没有产生影响或者影响不大,一般不会引起较大范围的连锁反应。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策略来规避,因此又称为可分散风险。

Page 3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不同经济主体的风险

家庭面临的风险分为 5 种类型:疾病、残疾、死亡等人身风险;失业风险;耐用消费品风险;负债风险;金融资产风险等。

公司面临的风险则包括生产风险、产品价格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等。银行面临的风险则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

动性操作风险、商业风险和偶然风险等。

Page 3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9.2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3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微观管理主要是指金融活动的微观主体对其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管理,以实现其风险收益目标。这也是平常所讲的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的宏观管理则是出于预防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的考虑,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体系运行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它是金融风险的外部管理

Page 3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对待风险不同的人

根据风险态度,可以将所有经济主体的风险态度分为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偏好型。风险厌恶型的经济主体通常比较保守,不愿意为较多的收益承担较多的风险。而风险偏好型的则比较激进,为获取较多的收益喜欢或愿意承担较多的风险。风险中立型则处于二者之间。多数人属于风险厌恶型,原因在于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Page 3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收入-效用函数

效用

收入I1 I2 I3

Page 3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预期效用函数的形式

1 、复合赌局:

2 、风险规避:

1

( ) ( ),n

j jj

u I p u i

2

2

( )0

( )0

j

j

i

j

u i

c

u i

c

Page 3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人们面对风险的态度

风险规避者

风险偏好者

风险中立者

( ) ( )i i i iU p x pU x

( ) ( )i i i iU p x pU x

( ) ( )i i i iU p x pU x

Page 3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风险厌恶者和风险偏好者的行为特征差异

风险厌恶者 风险偏好者

视风险为危险 视风险为机遇或契机

高估风险 低估风险

喜欢低波动性 喜欢高波动性

悲观主义者 乐观主义者

喜欢清晰 不喜欢清晰

不喜欢变化 喜欢变化

偏好确定性 偏好不确定性

Page 4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 1 )绝对风险承受能力与个人财富正相关,与其获得方式也相关,财产继承人和财产创造者相比,后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

( 2 )风险承受能力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 3 )风险承受能力与年龄成负相关关系;( 4 )年老的已婚妇女确实比丈夫更不愿意承担财务风险,年轻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对财务风险偏好的差异几乎没有。

( 5 )风险承受能力与就业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风险承受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主要体现在工作的稳定性、安全保障程度和收入水平方面。失业可能性越大,职业风险越大。

Page 4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其具体目标可以分为损失发生之前和损失发生之后两种。

1. 损前目标① 经济目标。经济主体应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

损失。这要求对安全计划、保险以及防损技术的成本费用与收益进行财务分析。② 减轻公司和个人对潜在损失的烦恼和忧虑。③ 遵守和履行外界赋予企业的责任。例如,政府法规可以要求企业安装安全设备以免发生工伤。

Page 4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2. 损后目标① 经济主体生存。在损失发生之后,经济主体至少要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部分恢复生产或经营。② 保持经济主体经营的连续性。这对公用事业尤为

重要,这些单位有义务提供不间断的服务。③ 收入稳定。保持经济主体经营的连续性以便能够

实现收入稳定的目标,从而实现经济主体持续增长。④ 社会责任。尽可能减轻经济主体受损对投资者以

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经济主体遭受一次严重的损失会影响到员工、顾客、供货人、债权人、税务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利益。

Page 4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识别,指对经济主体面临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认识、鉴别、分析。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

风险度量,对金融风险水平的分析和估量,包括衡量各种风险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损失发生的范围和程度

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在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者就要采取措施以减少金融风险暴露、将金融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风险控制,指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的检查评估、反馈和调整

Page 4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

均值-方差模型。资产组合的均值(预期收益率)等于组合中每种资产的均值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其各自的投资比重。由于各种资产的风险具有相互抵消的可能,因而资产组合的风险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个资产风险的加权平均。

β系数法 。某种证券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除以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就得到该种证券的 β系数值。由于市场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为零,只剩下系统性风险,因此,若某—证券的 β系数为 1 ,说明其系统性风险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相同,若 β系数 >1 ,说明其系统性风险高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若 β系数 <l ,说明其系统性风险小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

Page 4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Page 4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金融风险的预防策略是指在风险尚未导致损失之前,经济主体采用一定的防范性措施,以防止损失实际发生或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以内的策略。

金融风险的规避策略是指经济主体根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措施避开金融风险,以减少或避免由于风险引起的损失。 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狡兔三窟。

Page 4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风险转移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将其承受的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

风险对冲,经济主体可以通过进行一定的金融交易,来对冲其面临的某种金融风险。经济主体所从事的不同金融交易的收益彼此之间呈负相关,当其中一种交易亏损时,另一种交易将获得盈利,从而实现盈亏相抵。

风险补偿具有双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经济主体在风险损失发生前,通过金融交易的价格补偿,获得风险回报;而另一重含义是指经济主体在风险损失发生后,通过抵押、质押、保证、保险等获得补偿。

Page 4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9.3 套期保值

Page 4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的含义与分类

套期保值是指已经面临价格风险的经济主体利用一种或几种套期保值工具试图抵消其所冒风险的行为。套期保值主要用于抵消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证券价格风险。

用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Page 5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 forward contract )就是买卖双方就未来某个时间以约定价格交易约定数量商品所签订的合同。比如你与银行签订在 3 个月后以 1 : 8.25的价格买进 1 000美元外汇的合同就是一个远期合约。该合约将你 3 个月后买进 100美元外汇的价格固定在 1 : 8.25 ,从而规避了美元汇率可能上升的风险,但是,你也失去了美元汇率可能下降给你带来的好处。

Page 5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 futures contract )就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的远期合约。标准化是指所有同类期货合约关于交易数量、质量和时间的条款都是相同的。标准化便于该合约在交易所交易:投资者只需去寻找自己需要的合约并以自己认为适当的价格进行交易,而不必管交易对手是谁,也不用与其讨论合约问题。因此,期货合约不仅可以随时买进,也可以随时卖出,因而比远期合约更为方便。

Page 5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9.4 保险

Page 5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保险的含义

保险就是通过支付额外的费用(保险费)来补偿其可保风险的经济损失,同时保留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其运营机理在于,联合具有同类可保风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合理计算和收缴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保险是一种对风险的转移,同时也是对风险的补偿。

从金融角度讲,保险是一种把意外损失重新分配的融资手段

Page 5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提问:保险是不是赌博?

Page 5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保险的基本原则

1 、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做出是否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伤害的一方可以以此为理由宣布合同无效或者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还可以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要求对方予以补偿。

2 、可保利益原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经济利益上的利害关系。作用: 1 )防止赌博行为的发生。 2 )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3 )可保利益原则规定了保险保障的最高限额,并限制了赔偿的最高金额。

Page 5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3 、近因原则:近因原则可以表述为:若引起保险事故发生、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近因属于保险责任,则保险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若近因属于除外责任,则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即只有当承保危险是损失发生的近因时,保险人才负赔付责任。

4 、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是指对于价值补偿性保险合同,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履行赔偿义务,从而使被保险人恢复到受灾前的经济状况,但不能使被保险人获得额外利益。

Page 5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诉外A(被害者)乘坐X1(原告,被害者的丈夫)驾驶的私家轿车去商场,坐在助手席上,当车辆在商场的交通管理人员的指挥引导下,打开转向灯,准备进入商场的停车场时,突然被从前面疾驶而来的Y1(被告,加害者)所驾驶的卡车撞击,致使乘坐在助手席上的A头部负外伤,颈椎和背部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由于头部的外伤引起视神经也受到损伤。

根据交通警察的现场勘察,认定X在驾驶过程中没有任何违规行为,这起事故完全是Y1的过错。因此,Y1和Y2(被告,Y1投保的保险公司)向A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用以及精神抚慰费。

交通事故后被害者自杀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责任

Page 5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A在遭遇到交通事故而受伤以后,无法忍受头部外伤的疼痛,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交通事故发生1年后,在居所悬梁自尽。 X1和X2(被害者A的儿子)向Y1和Y2(被告,Y1投保的保险公司)请求对A的死亡进行损害赔偿。Y1和Y2以A的自杀同交通事故没有因果关系为由,拒绝赔偿。 X1和X2向法院提起诉讼。

问,保险公司的拒绝理由是否合理?

Page 5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法院认定A的自杀同交通事故有相当的因果关系。即符合近因原则。

因此,判Y1和Y2承担赔偿A死亡所带来的损失。

Page 6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北航“ 5·7” 空难纵火者家属是否应该受赔

2002年 5月 7 日晚 9时 24 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执行 6136 次航班的麦道 A82 型客机从北京飞往大连时,在大连机场东侧约 20 公里海面失事,机上112 人遇难。同年 12月 7 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调查组对“ 5·7”空难调查结论:调查认定本次空难系张丕林纵火造成。据当时媒体报道,张丕林登机前购买了 7份保险,如果按照正常赔偿张的家属可获得约 160万元保险赔偿金。

Page 6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纵火者的行为已经违背了损失补偿原则。按照我国保险法第 64条和 65条,投保人故意造成

被保险人死亡的,不予赔偿。张丕林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险人。所以完全符合保险法的拒赔规定。

Page 6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保险的特点

保险与套期保值等风险回避有着本质区别。在风险回避时,经济主体通过放弃潜在收益降低损失风险。而保险则是通过支付保险费,在保留潜在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损失的风险。

保险合约中四个最主要的概念是免赔条款、赔付限额、免赔额和赔付比例。

Page 6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可保风险 可保风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

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并非任何风险均可向保险公司转嫁,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所承保的风险是有条件的。可保风险的要件如下:

风险不是投机的风险必须是偶然的风险必须是意外的存在大量同质的风险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原因、时

间、地点和金额必须是确定的或可以测定的可保风险的保险费必须合理

Page 6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保险与金融风险管理

直接购买保险公司的保险合约进行保险通过购买金融期权进行保险通过第三方提供的财务担保对信用风险进行保险利率的上限和下限

Page 6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9.5 资产组合理论与金融风险分散化

Page 6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资产组合理论

通过投资分散化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分散的投资将形成一个资产组合。资产组合理论就是讨论如何构建投资者最优资产组合的理论。资产组合理论分为战术资产组合理论和战略资产配置理论。

在构建资产组合时,在其愿意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投资者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或者是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投资者追求风险最小化。满足这一要求的组合为有效资产组合。

Page 6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战略资产配置理论

( 1)长期资产组合选择应该考虑实际利率随时间变动的影响;

( 2)战略资产配置必须考虑风险溢价变动的影响;( 3)战略资产配置应该考虑劳动收入的影响;( 4)战略资产配置必须考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

动收入的不同影响。

Page 6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风险分散化

资产投资组合理念告诉我们,资产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组合中单一资产的风险和投资比重,还取决于组合中任意两个资产收益之间的协方差或相关系数。规避风险的一个好方法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就是投资分散化以降低组合风险。

1. 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2. 资产分散化3. 资产分散化和总风险

Page 6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与组合中资产数量的关系

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 总风险

组合中资产数量

0

资产组合风险

Page 7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Page 7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但是,不管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只能说是回避非系统风险。而系统风险是很难回避的。当社会经济处在大泡沫中,个体也无法不参与。

覆巢之下,难有完孵!

Page 7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泡沫

Page 7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荷兰郁金香泡沫, 1636 年英国南海泡沫, 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1719 年英国的铁路狂热, 1847 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黄金炒作, 1869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 1926 年美国股市大泡沫, 1929 年美国股市泡沫, 1987 年日本房地产泡沫, 1990 年网络泡沫, 2000 年21世纪初开始的世界房地产泡沫

Page 7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荷兰郁金香泡沫, 1636年

Page 7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郁金香是 16世纪末从土耳其传入荷兰的,很快,这种稀少而又充满异国情调的花卉就被作为身份的象征,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其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到 1636 年,当时一枚品种较为稀有的郁金香球茎,足

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 27吨奶酪 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 就在一个偶然事件的影响下, 1637年 2月 4 日,最后

的崩溃不期而至,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 90%

Page 7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英国南海泡沫, 1720年

1711 年,英国政府支持成立了一家在南美拥有垄断经营权的特许贸易公司——南海公司 ,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

南海公司管理层宣扬在这个地区发现了金矿、银矿、香料等等,公司海市蜃楼般的利润前景,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股价很快就开始猛涨。

从 1720年 3月到 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 330英镑涨到了 1050英镑

当人们看到南海公司如此赚钱,很快各式各类的海市蜃楼、幻想公司就纷纷上市,有的公司专门经营建设海上城市,据说可以从蔬菜里分滤出阳光

Page 7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南海公司为了与民间企业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大肆采用贿赂、游说等手段,促使议会在 1720年 6 月通过了著名的《泡沫法》,禁止民间公司发行股票,从而进一步推高了南海公司的股价。

当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股票的时候,而当时的政府成员,这可以被称为最早的内幕交易者,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包括财政部长在内的许多官员卖掉了所持有的股票。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的大举抛售,引发了南海泡沫的破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南海公司的股票就下跌了 90%。

Page 7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损失最为惨重的自然是那些不知内情的投资人,其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 1720 年春天,牛顿卷入了著名的南海公司股票投机活动。

作为一名科学家,牛顿对事物的认识比常人更具有理性,正因为如此,眼见人们疯狂地购买南海公司股票,牛顿理性地认为:“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动,但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

他于当年 4 月 20 日出售了所持有的南海公司的全部股票,并从中获得了 100%的利润,约为 7000英镑。

眼看当年春季和夏季人们都在疯狂地投资股票,牛顿又“理性地”采取了非理性的行为,冲动地在市场最高点时买入了更大数量的股票,当然,南海泡沫的破灭使他最后损失了20000英镑。以致在以后的时间里,牛顿甚至不能再听南海两字。

Page 7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8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然而,比牛顿损失更大的则是英国的经济,南海泡沫的破灭使神圣的政府信用也随之破灭了,英国没人再敢问津股票。从那以后整整 100 年的时间内,英国再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从而为发达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史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

Page 8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1719 年

1716 年,正当法国经济混乱、债台高筑、财政濒临崩溃之际,从苏格兰来了一个“财神”和“金融奇才”――约翰·劳。

1717 年约翰·劳又获取了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垄断开发特权。他声称那里“遍地黄金”,以此出售密西西比公司不断增发的股票。

但是,出售股票所获得的资金并没有用来开采“遍地的黄金”,而是被约翰·劳挪作他用。

不知内情的公众被密西西比公司丰厚的利润前景所诱惑,申购新股的人要昼夜排队,甚至等上几星期。公司股票的价格扶摇直上,有时几个小时就能涨 20%。

Page 8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720 年初,由于孔蒂亲王没能以满意的价格买到新股,一怒之下把装满三辆马车的纸币拉到劳氏银行兑换硬币。更多的人开始觉得黄金可能比纸币更好,加入到兑换的行列。由于银行缺乏足够的硬币,劳氏纸币在挤兑风潮中被宣布不可兑换,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恐慌抛售中一落千丈。无数人因此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整个法国的经济也因此陷入崩溃的边缘。

Page 8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英国的铁路狂热, 1847年

Page 8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如果我们审视 19世纪 40 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会惊讶地发现,当时以蒸气火车为代表的新科技其实与今日的因特网别无二致

1825 年到 1840 年,英国建成的铁路还不到 1300公里,从 1841 年到 1848 年就建成了 6900 公里。由于修建铁路需要大量资金,随即在英国恢复不久的股票市场上,铁路股作为最热门的高科技股,成为人们疯狂炒作的目标。

Page 8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847 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铁路类股则剧跌了 85% ,总计有包含银行在内的数百家公司破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危机爆发的烈度和持续的时间也超乎寻常。铁路工程量连续 5 年下降,到 1852 年时,从事铁路建设的工人数目比 1847 年少了五分之四以上。相应地,铁价下跌一半,冶金和煤炭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斯塔福德郡 137座炼铁炉中, 58座停产。生铁产量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内减少了三分之一。棉纺织业本来已经在下降中,随着铁路投机的破灭和粮价飞涨,进一步落入低谷。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经济危机就此开始了。

Page 8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 1926年

Page 8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20世纪 20 年代初的美国经济一片繁荣,天性乐观的美国人更是花钱如流水,买车、买房、度假……与经济发达但冬季严寒的美国北部相比,气候温暖湿润的佛罗里达自然成为美国人买个冬天度假屋或买块土地日后定居的理想场所

1922 年迈阿密前锋报因刊载巨量的地产广告而成为世界最厚的报纸,甚至居住在北方的人,风闻迈阿密地产成两倍、三倍增长的巷尾故事,也都纷纷投入佛州的地产投资,整个佛州变成了一个大工地,高楼大厦风起云涌,高尔夫球场、私人俱乐部、休闲山庄处处林立,临海公寓更是抢手,佛州显然变成一个乌托邦。

Page 8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房地产的价格升幅更是惊人。一位老先生以 1,700美元于 1922 年买了一栋房屋,到了 1925 年该房地产已值 30万美元。当时只要买卖地产,百万富翁不是梦。

1925 年,迈阿密市只有 75000 人口,但其中有25000 个地产经纪人、超出 2000 家的地产公司。按比例而言,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买土地的定金是 10% ,土地价格每升 10% ,炒手们的利润便是 100%! 到了 1925 年底,整体地产的价格使得土地的价格贵到仅有少数土地买卖能够成交,该来买房的人也差不多都来了,而新来的人陆续减少,所以价格也就冲不上去了,有的地方价格开始下滑,下滑的消息一传开,立刻引起恐慌,于是拋售的狂潮就开始了

Page 8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美国股市大泡沫, 1929年

- 28 10 -55 12美国道 琼斯指数 年 月 年 月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8-1

0-1

30-1

0-1

32-1

0-1

34-1

0-1

36-1

0-1

38-1

0-1

40-1

0-1

42-1

0-1

44-1

0-1

46-1

0-1

48-1

0-1

50-1

0-1

52-1

0-1

54-1

0-1

Page 9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29 年,股市崩溃后,人们涌向银行挤提存款

Page 9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20世纪 20 年代,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所有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下,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当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泡沫已经越吹越大。

Page 9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29年 10月 24 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突然狂跌,许多人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到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 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 260 亿美元,严重削弱了金融制度,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经济陷入停滞状态,并引发了持续达十余年之久的“大萧条”。在这次大萧条中,工业、农业、信用危机同时并发,并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工业生产总产值下降 36%,世界贸易缩减 2/ 3 。

Page 9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美国股市泡沫, 1987年

- 82 1 88 12美国道 琼斯指数 年 月至 年 月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82-1

-4

82-7

-4

83-1

-4

83-7

-4

84-1

-4

84-7

-4

85-1

-4

85-7

-4

86-1

-4

86-7

-4

87-1

-4

87-7

-4

88-1

-4

88-7

-4

Page 9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从 1982 年开始,美国股市开始牛市循环,股价节节上升,由于美国企业正值从传统的公益形象经营方式转型到以股东权益为重心的经营方式,企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兼并互补形成热潮,然而生产力的提升,企业获利也就节节上升,股市自然而然反应了这波荣景

80 年代初期除了兼并之外,也增加了很多上市公司,甚至有许多上市公司财务不健全,美国证监所开始着手调查内部交易,由于证监所的调查使得投资者紧张,同时为了压抑经济高成长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忧虑,联储局一再提高利率,因为利率攀升,股市立刻反应下跌。

Page 9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机构投资者眼见股市即将下跌,纷纷购买期货以保障目前的获利,一瞬间期货买单涌进,市场一时消化不良,引起整个市场的不稳定,于是更增强狂泻的力度,而股市的拋售力度也一时之间如潮水般涌进,于是造成 10月 19 日的股灾:单日最大跌幅。幸好,联储局迅速反应,进行干预,短期利率立刻调降,这才避免了一场大萧条以及银行倒闭危机,也因处理得当,市场又迅速恢复,企业利用低价的机会大量买回库藏股,同时日本的经济正在起飞,对美国股市也起发挥支撑的作用,市场迅速恢复原有秩序

Page 9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日本房地产泡沫, 1990年

Page 9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0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

日经指数走势

Page 9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20世纪 80 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1985 年到 1988 年的短短的 3 年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1990 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人们都陶醉于幸福之中,以为日本已经成为第一流国家,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高水平的生活。然而,泡沫破裂的那一天终究是会到来的。

Page 9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90 年起,日本的泡沫经济开始崩溃。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如同被鬼怪推动一般,急速持续下滑。

日本的房地产陷入爆破和萧条,几十家金融机构倒闭,几千家企业破产。 1997 年与 1990 年相比,日本国内的实物资产和金融纯资产总共减少了 311万亿日元,国际社会对日本经济实力的评价和信心终于被颠覆,泡沫经济破灭进一步传感到实体经济,日本进入了长达 14 年的低迷徘徊。

Page 10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

Page 10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97年 2月初,国际投机商大量抛空泰铢,引起泰国金融体系不稳; 5月份,又大肆炒作泰铢,使泰铢兑美元汇率跌至十年来最低点。经受数度猛烈攻击后, 7月 2 日,泰国政府宣布终止实行 14 年之久的联系汇率制,泰铢汇率实行浮动。一夜之间泰铢暴跌 20% ,并引起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股市、汇市全面崩溃

Page 10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同时这场危机还引发了香港、台湾、韩国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亚洲的范围,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出,这场金融危机至少给东南亚地区造成 20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泰国舆论透露,泰国经济可能因此而倒退若干年。

Page 10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网络泡沫, 2000年

96 1 - 07 8年 月 年 月纳斯达克指数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96-1

-2

97-1

-2

98-1

-2

99-1

-2

00-1

-2

01-1

-2

02-1

-2

03-1

-2

04-1

-2

05-1

-2

06-1

-2

07-1

-2

Page 10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使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包括振奋人心的高增长与低通胀。 华尔街的分析家放弃了传统的以公司盈利为基础

来为股票估值的方法,创造出价格 /毛收入比、点击率等估值方法,以此为几百倍市盈率或连年亏损的网络公司制订定价基础。

在对新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欢呼声中,纳斯达克指数一路上升。从 1998年 10月的低位 1360点扶摇直上,到 2000 年初达到了 4131点, 3月 10 日更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5049点。

Page 10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这种没有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泡沫是不可能持久的。3月下旬,纳斯达克开始第一次重大调整。从此,美国的科技股市场就进入了多事之秋。

投资者在经过冷静思考之后,逐渐认识到价格 /毛收入比、点击率等估值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股票价值,将股票定价重新转回到公司盈利上。他们发现大量的科技公司并没有盈利前景,于是开始抛售这些公司的股票。科技泡沫的破灭就这样开始了。纳斯达克指数不断下滑, 2000 年底降至 2471点。和 3月份的高峰值相比,下跌了 50%。

Page 10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中国的几次大泡沫

Page 10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长春君子兰( 1983-1985)

台湾股票大起伏( 1985-1990 )香港楼市的跌宕( 1965-2005 )普洱茶( 2006-2007 )

Page 10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长春君子兰的故事

Page 10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11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君子兰进入民间是在抗战胜利后,由伪皇宫流出,为极少数人莳养。解放后,有了一定范围的流传,而且主要品种是下花君子兰(垂笑)。当时的大花君子兰(上花)主要在长春地区流传,沈阳、哈尔滨有极少量存在。由于当时政治运动频繁,养花种草属于资产阶级情调,加之对君子兰繁殖技术掌握不多,品种也单一,所以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君子兰只作为一般的花卉在民间莳养,没有凸显自身的优势。

Page 11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的经济建设开始复苏。由于花卉种植是任何平民百姓都能承受的事情,加之群众的市场意识的觉醒,君子兰作为商品,开始大面积流通。此时的长春君子兰已初步形成了胜利、和尚、技师、短叶、等品系,为君子兰提供了广泛发展的基础。

上世纪 80 年代,长春成了国内君子兰的集散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也让一部分人圆了万元户的梦,君子兰一度被誉为“绿色金条”。

Page 11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83 年,长春市政府提出开发“窗台经济”,号召家家都要养 3盆至 5盆君子兰;其后,又扩大规模,鼓励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集体与个人盖暖窖种植君子兰,并在当地开辟了几个大型君子兰交易市场,还扶持养兰户在全国各地开办苗木公司。手中刚刚有点宽裕的长春市民,突然间追捧起君子兰来。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盆几十元、几百元的君子兰花,几经哄抬价格能达到几万元一盆,其中价格最高的一盆,高达 15万元。

Page 11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83 年长春市政府作出了《有关君子兰交易的若干规定》,要求卖花要限价,一株成龄君子兰不得超过 500 元,小苗不得超过 5 元。同时还规定要征收高额的交易税。政府的本意是要抑制市场上君子兰的投机行为,但由于手段不当,非但没有起到抑制作用,反倒像是往烈火中浇了一盆油,君子兰价格再被催涨。

1984年 10月 11 日长春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命名君子兰为长春市市花,此后长春市君子兰发展更加迅速,遍及春城,家家都养植君子兰, 1984年 10月 ,长春市人大又通过决议,把君子兰定为“市花”,号召全体市民养花,不养花就不配做长春人。

Page 11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当时在长春,用君子兰换松下彩电,换东芝电冰箱的事,那就纯属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了,据说最贵的卖到了 60万元。 1985 年,长春的几处君子兰花市,顾客摩肩接踵,比其他市场要热闹得多。红旗街花市,最高峰时期曾占了红旗街、万宝街和清华路约八九百米长的路面,在花市上,出售自己的产品,能够以成倍的收获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在那些买主中很少有真正的“消费者”,人们常常大方地掏出大叠钞票,买下一盆君子兰,或是转卖,或是捧回家里培育繁殖,以求一本万利。

Page 11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在那些日子里,长春人把君子兰捧上了天,它象征着富裕、象征着希望。很多企业单位动用公款投资君子兰,成为疯狂最强劲的动力。由于投机过于剧烈,引发种种社会动荡。长春的君子兰交易,曾一度疯狂,一颗极品君子兰,竞能卖到六十万。全社区的疯狂,引起了持枪、开车抢花窖的恶性治安案件。

Page 11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85 年的 6月 1 日,长春市政府迫于各方压力发布了《关于君子兰市场管理的补充规定》,规定:“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得用公款买君子兰;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养植君子兰只准观赏,不准出售;凡是用公款公物修建花窖的,一律按价付款;在职职工和共产党员,不得从事君子兰的倒买倒卖活动,对于屡教不改的要给予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公职和党籍;同时进一步调整税收,仍然恢复加成加倍地征收税款的办法。”

Page 11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至此,君子兰风才夏然而止,花价一落千丈。但突然某天清晨,当阳光又洒到君子兰早市上时,人们全都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那些上万元一株的花变成了百十元,几千元的变成了十几元,过去几百元一的小苗子,只卖几毛钱,甚至是一毛钱一大把,比一串红、步步高等草花还便宜。如果,在君子兰前一个疯狂漩涡里把握时机,不少人平步青云,一下子由穷汉变成富翁;而如今,在君子兰后一个疯狂的漩涡里,不少人又转眼丧失了一切,成为名符其实的倒霉蛋。在君子兰最兴盛的时候,长春市先后成立的十家君子兰开发公司已有八家破产倒闭,剩下的两家也如牛负重,在艰难的泥潭里挣扎。当初摩肩接踵的君子兰市场,有几处已经转产,变成鱼市和菜市了。 “疯狂的君子兰”,使成千上万的跟风者倾家荡产。

Page 11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台湾股市的波动 1990 年

Page 11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12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台湾的大牛市开始于 1985 年,在进入大牛市前,居民银行存款 /总市值的比例在 1.6倍左右。股市启动后,在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普通百姓投资股票的热情被极大程度的调动,民间资金开始蜂拥入市,开户数短期内激增。 1989 年底,中国台湾股民开户数达到 500万户,相当于当时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一。

中国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从 1986 年至 1990年经历约 5 年时间,期间经历了几次暴涨暴跌,程度相当剧烈。

Page 12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第一波从 600多点启动,到 1987年 10月到达 4600多点, 2年间指数上涨了 6倍多。在到达第一个高峰后,第二天开始转向暴跌,接连狂跌了近 3 个月,指数下跌了 50% ,最低到达 2300多点。

此后行情又迅速恢复,直到 1988年 9月 26 日到达第二个高点 8870点, 1 年中,指数又翻了 1倍。

到 1988年 9月 29 日,中国台湾股市又开始第二次暴跌,此次调整一直延续到当年 12月 21 日,指数跌掉近 37% 。由于入市资金规模已相当庞大,机构和个人均损失惨重,社会震动比上一次暴跌大得多。

此后又经历了一波行情,指数在泡沫顶点一度达到 12000多点,股市整体市盈率超过了 60倍。

在 1990年 2月,中国台湾市场由牛转熊,仅半年时间,指数就跌去 8000多点,几乎全民套牢,指数最低一度跌到2000多点,仅是最高点的“零头”。

Page 12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香港楼市泡沫 1997 年

Page 12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香港房地产价格波动情况

Page 12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12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Page 12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95 1 -07 8香港恒升指数 年 月 年 月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95

-1-3

96-1

-3

97-1

-3

98-1

-3

99-1

-3

00-1

-3

01-1

-3

02-1

-3

03-1

-3

04-1

-3

05-1

-3

06-1

-3

07-1

-3

Page 12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20世纪 90 年代初,香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累积了大量财富使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极其旺盛,而每年 50 公顷的土地供应量更使房地产价格易升难跌

20世纪 90 年代前 7 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一共为香港带来约 7万亿港元由“通货制造”的额外财富,相当于香港在这 7 年间生产创造出来的本地生产总值的总和。

1997 年时,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占香港 GDP 的比重已超过四成,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住宅按揭始终占银行贷款总额的 30%以上。

Page 12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1984至 1997 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 20%,其中 1990至 1994 年“豪宅”价格猛涨了 6倍,甲级办公楼价格猛涨 2. 5倍,沙田等非市中心的中档楼盘价格猛涨近 3倍。房价中位线长期是居民收入中位线的 8倍以上,不少年份为 4倍甚至更高。房价大幅度上涨后,居民还贷压力巨大,很多居民从每月收入 40%用于还贷上升到 60%甚至 80%。 20世纪 90 年代初期,香港中环、湾仔、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已经高达10几万港元,元朗、屯门等新镇地区每平方米房价也要 3至 4万港元,而大部分居民年薪却只有 10几万甚至不到 10万港元。

Page 12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香港回归的第二天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香港经济泡沫应声而破,房地产价格急速回落,社会财富大量萎缩,香港由此进入经济的衰落期。据专家计算,从 1997年 10月到2002 年年底, 5 年的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 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生产创造的本地生产总值还要多

Page 13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最终的结果是,金融危机致使经济泡沫破灭,房屋租赁市场需求一路下降,房租收入与月供差距日益拉大……香港楼价从 1997 年最高峰开始持续下跌,到非典时期累计跌幅已达 65%,港人财富蒸发了 2. 2万亿港元,平均每个业主损失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达到 17万人。

Page 13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普洱茶 2006 年至 2007 年

Page 132: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从 2006 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开始了自己的“疯狂”历程,普洱茶价格开始全线上涨,大关、思茅等地普洱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是, 2004 年年底,上海一家民航公司退休的老人,花了 10万元左右收购了7吨左右的勐海普洱,仅仅过了两年,他手头的这些普洱茶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 100万元,涨了整整 10倍之多。仅以 2007 年前四个月来看,普洱茶的价格就翻了 3-4倍,其疯狂程度远远超过股市。

据传, 2007年 4月份,杭州一茶友接到云南澜沧某茶厂的电话,希望以 5000元 / 公斤的价格回购 2003 年买的该厂产品,而当时出厂价是 45元 / 公斤,三年时间上涨了 110倍多。

Page 133: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但是进入 2007年 5月广东地区茶叶价格全线下跌,以 06下关甲级沱茶为例,曾经最高成交价格每公斤近 400元,现在 5月的报价是 210 元/公斤左右,下跌近50% 。而一直受到追捧的领军品牌———大益牌,其产品价格也全线下调,某产品甚至出现每件单价下跌8000 元的窘况。

2007年 4月 19 日晚上,一帮茶友聚会时还在讨论“大益7542今天升到 2.2万~ 2.3万 /件”,殊不知,第二天,大益 7542则快速下滑至 1.7~ 1.8万 /件,仅仅一天之隔,损失数十万,甚至过百万的人比比皆是。 2007年5月以来,茶价虽已止泻,但阵痛不止。大益 7542到6月时的成交价仅为 1.35万 ~1.4万 /件, 06下关甲级沱跌由最高价的 400元 / 公斤,跌至 6月的约 195元 /公斤,跌幅超过 50% 。

Page 134: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又一个新的大泡沫?

Page 135: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21 世纪初开始的世界房地产泡沫

Page 136: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进入 21世纪,房产价格飙升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除了中国以外,还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西班牙、荷兰、爱尔兰、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的房价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就所涉及国家之多、房价上涨幅度之大而言,这个泡沫是史无前例的。”

Page 137: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从 1997 年开始逐步蔓延的房地产泡沫,其膨胀的速度是惊人的,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自 1997年以来已经上涨了超过 60% ,而西班牙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 130% ,在中国,上海的某些房地产价格甚至上涨了超过 400% 。而在过去三年内( 2002-2004 年)全球住宅房地产价格超常上涨,已成国际化浪潮中的一大景观,其中南非仅 2004 年就上升 28% ,三年累计上涨95% ,居全球增速之首。上海居第二, 2004年几乎与南非并驾齐驱,增幅达 27% ,三年攀升 68% 。

Page 138: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经济学家》文章指出,近几年全球房地产价格升势之快、历时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堪称历史之最。“过去五年中发达国家住宅房地产总价值上涨了超过 30万亿美元,涨幅与这些国家GDP之和相若。”“此次泡沫不仅是以往任何一次房产热所无法比拟,而且超过了 1990 年代末的全球股市泡沫(当时五年内股市涨幅为GDP之和的 80% )以及美国 1920 年代末崩盘前的股市(涨幅为 GDP的 55% )。”换句话说,目前的房地产泡沫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Page 139: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衡量房价的几个标准

“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房价之间的比值。

一般房屋租售比的警戒线是 1比 200 。因此,超过这个警戒线的房屋,投资要慎重。“房价收入比”是指一个地方或城市每户居民的平均房价与每户居民的平均年收入之比。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人居中心分别得出合理的房价收

入比为 4-6(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 4-6) 。

Page 140: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看了后会有什么感触?

一家美国的顾问公司根据房价收入比,就国际房价购买力的调查做过一个调查,看看世界上哪些城市的房价让居民“最难以承受”。当一个地方房价收入比超过 5 的时候,国际惯例就认为该城市房屋购买力“极低”;当一个地方房价收入比超过 6 的时候,就会被国际

上公认为属于房地产泡沫区;当一个地方房价收入比超过 7 以后,就会被世界上

公认为“国际房价最难承受地区”。结果澳洲悉尼超过伦敦 (6.9) 、纽约 (7.9) 和东京,以 8.5名列前茅。并由此被断言“澳洲存在世界上最大的地产危机”。

Page 141: 第九章 金融风险管理

9.6金融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