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主编 戴志强. 导语. 仲裁是现代社会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鉴于仲裁在纠纷解决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先后颁布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仲裁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通过仲裁解决各种民事商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仲裁法的概念,以及什么是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掌握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原则;熟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经济审判制度,并对经济诉讼管辖和经济审判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一、仲裁与仲裁原则 ( 一 ) 仲裁的概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第十四章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主编 戴志强

Page 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导语

仲裁是现代社会解决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鉴于仲裁在纠纷解决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仲裁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通过仲裁解决各种民事商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Page 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仲裁法的概念,以及什么是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掌握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原则;熟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经济审判制度,并对经济诉讼管辖和经济审判程序有一定的了解。

Page 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一、仲裁与仲裁原则

( 一 ) 仲裁的概念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由被指定的仲裁机构以中间人的身份对双方的争议,在事实基础上做出判断,并依据相关的实体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制度。

为保证公正及时地解决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以下简称《仲裁法》 )。

第一节 经济仲裁

Page 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小常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很多经济纠纷都包含了涉外因素,比如当事人中有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交易的商品是运往国外或从外国进口等,这使得涉外经济仲裁日益频繁。为此,我国设立了两个专门的涉外仲裁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Page 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二 ) 仲裁的特点

仲裁是不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最主要方式。仲裁和诉讼相比,有以下特点:

1.仲裁机构具有民间性和自治性

在我国,仲裁委员会依法成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因此具有民间性和自治性。而诉讼机关则是国家司法机关,是一种官方的组织。

Page 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仲裁具有自愿性

这主要表现在当事人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决定经济纠纷是否提交仲裁和由谁仲裁等事项。当事人在决定了由哪个仲裁机构仲裁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仲裁的地点,仲裁庭的组成人员以及仲裁所适用的程序规则等。这些都表现出当事人在仲裁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也就是说仲裁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的。

Page 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仲裁程序具有灵活性、快捷性和保密性

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即案件经仲裁机构裁决后,该裁决就具有终局效力。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都不再受理。仲裁程序中许多环节可以被当事人协商简化,这样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迅速得以解决。同时,仲裁在原则上不公开进行,体现了极强的保密性;而诉讼则正好相反,原则上要公开进行。

Page 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仲裁事项的内容只限于经济纠纷

对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对于带有身份关系的纠纷,如婚姻、收养、监护、抚养和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则不能仲裁。

Page 1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仲裁除了以上有别于诉讼的特点之外,也具有和诉讼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仲裁裁决和法院的判决一样具有强制性。仲裁机构虽然是一种民间的自治机构,但其依法做出的裁决书,除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的之外,自做出之日起发生了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Page 1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小常识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这就表明在我国的县或者县级市是不可能有仲裁委员会的。

Page 1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三 ) 仲裁原则

仲裁原则,是指仲裁法规定的,贯穿于整个仲裁活动过程,指导仲裁活动的法律准则。

根据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仲裁原则:

Page 1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1.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这是民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仲裁法最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为: (1)在发生纠纷后,当事人是否愿意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协商决定,并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只有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当事人双方可以选择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地点,不一定非要由一方当事人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因为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3)当事人有权自己选定仲裁员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4)当事人可以约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开庭形式和审理方式。

Page 1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仲裁法》第 7 条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这就要求仲裁机构在处理经济案件时,要查明事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做出公正的裁决。

Page 1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法》第 8 条规定:“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表明: (1)仲裁机构虽是民间组织,但其具有自治性、独立性。仲裁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这就为独立仲裁提供了组织保障; (2)仲裁委员会不受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如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指示仲裁委员会如何选择仲裁员等。 (3)在仲裁庭依法组成后,仲裁庭依法对案件进行独立审理并独立做出裁决,仲裁委员会不得干涉。

Page 1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一裁终局原则。《仲裁法》第 9 条第 1 款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就表明,案件在经过仲裁机构审理并做出裁决后,裁决即发生终局效力,双方当事人都应履行裁决书上的义务。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Page 1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某一百货商场与同某文化用品公司签订一份购货合同,它们可否约定,若双方因合同发生纠纷,由其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

Page 1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二、仲裁协议

( 一 ) 仲裁协议的概念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对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自愿提交某一仲裁机构仲裁的书面协议,它是仲裁机构受理争议的根据。依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包括仲裁协议书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以及其他包含仲裁协议的书面文件。

Page 1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1.仲裁协议书

仲裁协议书是指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将争议提交某一仲裁机构仲裁的独立的书面协议。仲裁协议书不依赖于其他合同而独立存在,是专门的仲裁契约。

Page 2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仲裁条款

仲裁条款,就是双方当事人在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的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当事人一般都会约定如何解决可能发生的纠纷。由于仲裁具有灵活、快捷和保密等特点,所以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的情形很常见。仲裁条款不同于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效力只能因合同的完全履行而终止,而不因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而丧失其效力。

Page 2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某纺织品公司和某商场签订一份合同,合同约定双方因合同发生纠纷,由某市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后商场单方面终止合同,致使纺织品公司蒙受了损失。此时纺织品公司是否还可以申请仲裁?

Page 2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 其他包含仲裁协议的书面文件

在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中,除了将提交仲裁的事项约定在合同的条款中或单独的协议中之外,还可能会采取其他形式,如电报、信函、传真等,来约定是否将已发生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这些有关的文件若是能够形成法律所规定的书面形式,就可以成为仲裁协议。但由于这类协议比较分散,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往往需要经过确认。

Page 2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小常识

在我国,电子邮件不属于书面形式,因此,应当认为通过电子邮件签订的有关仲裁的协议,如果没有用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加以确认,则不认为是仲裁协议。

Page 2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二 ) 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内容

一份完整有效的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协议要有效,应当具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首先,这种意思表示必须是出自当事人自愿的,若有一方采取了胁迫的手段,则仲裁协议无效;其次,这种意思表示是有利害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其他人不能为当事人设立仲裁协议;再次,这种意思表示是双方协商一致后共同的意思表示,若只有一方有这种意思表示,而另一方不表示同意,则不能订立有效的仲裁协议。

Page 2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仲裁事项

仲裁事项是指双方当事人提交仲裁的争议范围,即双方当事人把什么样的争议提交仲裁。首先,明确提交仲裁的事项,是有关仲裁机构行使仲裁管辖权的重要依据之一;再者,仲裁事项应具有可仲裁性,也就是说,双方不能约定将婚姻、收养、监护和继承纠纷等法律规定不能仲裁的事项约定在仲裁事项中,否则无效。

讨论

某甲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遂留下遗嘱。遗嘱中写明,若因继承发生纠纷,由某市仲裁委员会仲裁。甲和他的子女都认同这份遗嘱。那么,这份遗嘱中的仲裁协议有效吗?

Page 2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一份仲裁协议在符合上面的两个要求后,还应明确写明具体由哪个仲裁委员会受理,这里要注意的是:只能写明一个而不能是两个或多个仲裁委员会;约定的仲裁委员会必须存在。否则,仲裁委员会无法受理。

案例分析

A 市甲公司同 B 市乙公司签订一份产品加工合同。合同约定若是加工出现质量问题或没有能按时完成加工任务,则由 A 市仲裁委员会仲裁或由 B 市仲裁委员会仲裁。请问,该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Page 2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三 ) 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

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是指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仲裁协议须采用书面形式

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取得管辖权的依据,它同时具有排除司法管辖权的作用,因此,我国《仲裁法》对其形式作了严格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这样做既有利于确认双方是否达成将争议提交仲裁的合意,又有利于判断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及仲裁事项的范围。

Page 2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资料卡

不只我国规定仲裁协议须采用书面形式,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此要求。 1958 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也规定,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表示。

Page 2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仲裁协议的内容合法

仲裁协议中约定的提交仲裁的事项必须是法律允许采用仲裁方式处理的事项。这也是仲裁协议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讨论

当事人在约定的由某仲裁委员会对扶养费的承担进行仲裁,是否有效?

Page 3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 签订仲裁协议的当事人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仲裁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法人自其注册成立之日起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年满 18 周岁后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如果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则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小常识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Page 3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某甲为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其完全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时候与某乙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这个仲裁条款有效吗?

Page 3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必须是其内心真实的意思,而不能是在受强制或被其他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虚假的意思。我国《仲裁法》规定,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

Page 3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四 )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是指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对有关当事人及机构的法律约束力及作用。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体现在:

1.对当事人双方具有严格的约束力,排除了当事人的起诉权。当事人之间签订了有效的仲裁协议后,若发生的纠纷在仲裁协议规定的事项范围之内,则只得提交仲裁,而不得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Page 3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具有排除有关法院管辖权的效力。当事人签订有效的仲裁协议后,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也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但如果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应诉并在首次开庭前未提出管辖异议的,则视为双方放弃该仲裁协议,人民法院继续审理。这事实上也是仲裁自治力的体现。

3.是有关仲裁机构行使仲裁管辖权的依据。这一方面表明仲裁协议指定了将仲裁事项的范围,特定的仲裁机构以及仲裁的程序规则等。另一方面,只有仲裁协议指定的仲裁机构才能对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按照其约定的程序规则作出裁决,不得超裁。

Page 3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并签订了一份仲裁协议书,该仲裁协议书约定,若因购销合同发生纠纷,则交由某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双方因货款发生纠纷,甲公司诉至乙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乙公司应诉。首次开庭后,乙公司觉得其有可能败诉,遂在第二次开庭时提出两公司间订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无管辖权。人民法院对此管辖权异议未予理睬,继续审理。人民法院的这种做法对吗?

Page 3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三、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 一 ) 申请和受理

1.申请

(1)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并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有书面的仲裁协议。这是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的依据。

②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这是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的依据。

③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这是仲裁委员会做出的裁决为有效裁决的基础。

Page 3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当事人递交的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①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Page 3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资料卡仲裁申请书的具体格式如下:

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委托代理人:被申请人:案由:

仲裁请求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此致××××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 年 月 日

Page 3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受理

仲裁机关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应当立即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是否受理。审查后如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在 5 日内受理,并通知当事人,如果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如果只是某些形式要件不符合规定,仲裁机构可要求申请人予以补正。

Page 4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 送达和答辩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仲裁申请书副本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Page 4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 财产保全

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讨论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能否不通过仲裁委员会,而由自己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Page 4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二 ) 仲裁庭的组成

1.仲裁庭的组成形式和仲裁员的确定

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可以由 3 名仲裁员或者 1 名仲裁员组成。由 3 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 3 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 3 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 3 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 1

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Page 4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 回避制度

(1) 回避的人员。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①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②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④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2) 回避申请的时间。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3) 回避决定的作出。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Page 4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三 )开庭和裁决

在原则上,仲裁应当以开庭的形式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不开庭。当事人协议公开的,仲裁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不得公开进行。一般而言,开庭和裁决要经过以下步骤:

1.开庭通知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Page 4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开庭审理3.自愿和解和先行和解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

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Page 4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仲裁裁决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Page 4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四 ) 仲裁裁决的执行和撤销

1.申请撤销裁决

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没有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Page 4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也应当裁定撤销。

Page 4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仲裁裁决的执行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 1 年,双方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为 6个月。上述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Page 5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不予执行

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 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5)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Page 5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件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讨论

当事人双方都是我国公民,因有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在裁决书规定履行的最后一日的 7 个月后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如何处理?

Page 5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四、涉外仲裁

涉外仲裁,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仲裁。即在涉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依法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将有关纠纷交给仲裁机构审理,并做出具有约束力的仲裁裁决的制度。

( 一 ) 涉外仲裁机构

目前,我国设有两个专门的涉外仲裁机构,一个是中国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另一个是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其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和深圳设有分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总部设在北京。前者受理国际经济贸易争议案件,后者受理海事争议案件。

Page 5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二 ) 涉外仲裁的规则

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选择仲裁规则,也可以直接应用由中国国际商会依法制定的仲裁规则。

( 三 ) 仲裁员

涉外仲裁委员会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组织设立,由主任 1人、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涉外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聘任。涉外仲裁的仲裁员并非必须是我国公民。我国《仲裁法》规定,涉外仲裁委员会可以从具有法律、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专门知识的外籍人士中聘任仲裁员。

Page 5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四 ) 裁决的承认与执行

涉外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 五 )证据保全

涉外仲裁的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涉外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Page 5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一、经济诉讼概述

经济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经济纠纷案件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判的活动。但经济法律没有规定与之相对应的特别的程序保障,因此它适用的是《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程序。

第二节 经济诉讼

Page 5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一 ) 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

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经济诉讼的整个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在经济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不能偏袒其中一方,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2. 调解原则。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应当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但对于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不能久调不决。

Page 5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 辩论原则。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即当事人双方在诉讼过程中,都有权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对案件事实、诉讼请求、适用法律、诉讼程序等问题,陈述自己的主张,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争辩和反驳。

4. 处分原则。当事人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自由。如,原告可以起诉,也可以撤诉;被告可以反诉等。

5.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经济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如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符合法定的一些情形的,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诉讼。

Page 5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6.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可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7.独立审判原则。经济诉讼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独立行使,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讨论

某县县长对该县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件案子下达指示,要求法官按他的指示宣判。县长的这种行为合法吗?法官该怎么做?

Page 5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二 ) 诉讼参加人

经济诉讼的参加人是指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1.当事人

经济诉讼当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以解决经济纠纷或保护合法权益人及其对方。当事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和第三人;狭义的当事人仅指原告和被告。我们这里讲的当事人是指广义上的当事人。

(1)原告和被告。原告是指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从而引起诉讼发生的人;被告是指被原告诉称侵犯其合法权益,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

Page 6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共同诉讼人。共同诉讼人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的诉讼。共同诉讼人包括共同诉讼中的共同原告、共同被告。如,甲向乙银行贷款,由丙为其提供担保。后因甲不能按时还款,乙银行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立即归还借款以及利息;丙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甲和丙就是共同被告。

(3)诉讼代表人。代表人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众多,由该群体中的一人或者数人代表群体起诉或者应诉,法院所作判决对该群体所有成员都有约束力的诉讼。代表该群体起诉应诉的人,称为诉讼代表人。

Page 6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诉讼第三人。诉讼第三人,是指对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进行的诉讼中的人。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甲欲将房屋卖给乙,在买卖过程中发生纠纷而诉讼至法院。审理中,如果有另外一个人 ( 丙 )要求参加诉讼,认为此房屋并非甲所有,丙才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关系无效。则此时丙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若审理中,丙不是该房屋的所有权人,而是作为该房屋的租用人参加诉讼,则丙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Page 6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是指维护被代理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代为实施或接受诉讼行为的诉讼参加人。

根据代理权发生的原因不同,诉讼代理人可以分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 1 至

2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Page 6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在经济诉讼中,每个当事人最多可以委托几名律师代理其参加诉讼。

Page 6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三 ) 经济诉讼的基本制度

我国经济诉讼主要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在某些特殊案件中,也实行陪审制度。

1.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由三个以上的单数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依法对具体案件进行审判的制度。实行合议制可以发挥合议庭成员的集体智慧;防止法院个人擅断;防止法官的个人价值观不当地影响案件的审理。

Page 6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经济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的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Page 6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在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中,合议庭成员是否可以有人民陪审员?

Page 6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 回避制度

在经济诉讼中,审判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如果与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即应退出案件的审判活动的制度,就是回避制度。回避制度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案件审理的公正、合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Page 6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 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本案件公正审理的。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时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Page 6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应依法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的制度。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允许群众旁听庭审过程和宣判过程;允许有关媒体自由报道和评判。法律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 (1) 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 (2) 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法律另有规定不得公开审理的案件。对于下列案件中,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当事人未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院仍应公开审理: (1)离婚案件; (2) 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无论审理是否公开,宣判都应公开进行。

Page 7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甲公司与乙公司由于专利使用发生纠纷而诉至法院。双方均要求法院不公开审判,法院应如何处理?

Page 7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 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即宣告终结的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有助于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同时,使经济纠纷得到及时解决。一般的经济纠纷,在一审判决或裁定后,只要上诉符合法定的程序要件,上诉法院都应受理。二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裁定为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但并非所有的案件都实行两审终审。比如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审案件,采取的是一审终审制,当事人不得上诉。适用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也实行一审终审制。

Page 7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二、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纠纷的范围与案件管辖

( 一 ) 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纠纷的范围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都设有专门的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审判庭,人民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的受案范围主要有:

1.合同纠纷案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经济纠纷形式。

2.经济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3.企业破产案件。

4. 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5. 涉外或涉港、澳、台经济纠纷案件。

6. 其他经济纠纷案件。

Page 7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我国还设有一些专门法院受理特定类型的经济纠纷案件。如铁路运输法院主要受理铁路运输合同纠纷和铁路侵权纠纷方面的案件;海事法院则主要受理海商合同纠纷和海事侵权纠纷方面的案件等。

Page 7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二 ) 人民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的管辖

案件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简单地说,就是第一审案件应由哪一个具体的人民法院受理。我国《民事诉讼法》将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Page 7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1. 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指根据案件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确定应由哪一级人民法院作为具体案件的第一审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经济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案件: (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2) 认为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其他案件除有专门法院管辖的外,如海事案件、铁路运输合同纠纷等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可见,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最为广泛。

Page 7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根据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同级的不同区域的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地域管辖可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

Page 7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1)一般地域管辖,是指以当事人的所在地与人民法院隶属关系来确定诉讼管辖。在我国,一般经济纠纷案件适用“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之所以要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是因为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法院传唤被告参与诉讼,对诉讼标的物进行保全和勘验,便于法院取证,有利于判决的执行;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原告滥诉,使被告免受原告不当诉讼的侵扰。

Page 7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北京市的赵某 (住所地在昌平区,经常居住地为海淀区 )向牛某 (住朝阳区 ) 购买房屋一套。但在赵某支付了购房款后,牛某又将房屋卖给李某 (住通州县 ) 。牛某和李某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现赵某欲起诉牛某。哪个法院有管辖权?若赵某将牛某和李某作为共同被告,哪个法院有管辖权?

Page 7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特殊地域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又称特别管辖,是指以被告住所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来确定管辖法院。特殊地域管辖都是共同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下几种情况适用特殊地域管辖:

①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③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Page 8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④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⑤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⑥ 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⑦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Page 8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⑧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⑨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Page 8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 专属管辖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规定某些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三种案件适用专属管辖:

①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③因继承遗产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Page 8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此外,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Page 8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1)移送管辖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院对该案无管辖权,而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制度。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再自行移送,如果也没有管辖权,那么应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Page 8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指定其辖区内的某个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个具体案件行使管辖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管辖适用于以下情况:

①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②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的,应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本院对受移送的案件无管辖权的,应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Page 8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三、经济诉讼程序

( 一 )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审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时最普遍适用的程序。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

(1)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④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理人民法院的管辖。

Page 8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受理。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 7 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 7 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Page 8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审理前的准备

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开庭审理前,要依法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使得案件能按时、保质的进行开庭审理:

(1)在法定期间内及时送达起诉状和答辩状副本。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5 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15 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 5 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Page 8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 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以及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 3 日内告知当事人。

(3) 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4) 追加当事人。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Page 9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解决经济纠纷最关键的环节,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在法庭上依法对案件做出裁判的活动。开庭审理一般要经历以下阶段:

(1)庭审前准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 3 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Page 9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宣布开庭。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①当事人陈述;②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③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④宣读鉴定结论;⑤宣读勘验笔录。在经济诉讼中,对于证据的提供一般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即当事人应对自己所提的主张或要求提供证据。

Page 9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4)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①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②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③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④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意见,并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5)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结束后,由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对案件进行秘密评议。评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应将评议情况如实记入笔录。评议结束,审判宣布继续开庭或定期宣判,宣告判决结果。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 10 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送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Page 9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资料卡

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起诉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人民法院在定期宣判时,当事人拒不签收判决裁定书的,应视为送达,并在宣判笔录中载明。

Page 9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二 )简易程序

对于一些简单的经济纠纷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这些简单的经济纠纷案件应事实清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只有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第一审案件。

简易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1.起诉方式简便。原告可以口头起诉。

2.审理案件的程序简便。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Page 9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 传唤当事人、证人的方式简便。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

4.实行独任制。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5.审期期限较短。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3个月内审结。

讨论

海事案件是否都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Page 9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三 ) 第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判,而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其上诉要求,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

1.上诉的提起和受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10 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Page 9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上诉应当提交书面的上诉状,口头表示不服的,不视为提起上诉。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5 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 5 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 15 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 5 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 5 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Page 9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上诉案件的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径行判决、裁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视为撤销。

Page 9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上诉案件的裁判。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审理对案件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 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第二审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 30 日内审结。

Page 10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资料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处理,一律使用裁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一般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

Page 10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四 )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依法再审的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应由特定的机关和人员提起。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经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提起再审。

2.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可以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Page 10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可以提起再审。

4.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基于检察监督权提起抗诉。

Page 10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5.当事人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4)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对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申请,应当予以驳回。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效力后 2 年内提出。

Page 10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

Page 10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资料卡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Page 10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五 )督促程序

督促程序是指对于以给付一定金额或有价证券为内容的债务,经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以督促债务人限期履行债务的一种特殊程序。

债权人应以申请书的方式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金,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债权人和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

(2)支付金能够送达债务人。

Page 10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 5 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 15 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 15 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务人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小常识

债务人不在我国境内的,或者虽在我国境内但下落不明的,不适用督促程序。

Page 10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讨论

某甲 (美国人,现住在 A 市 B 区某宅 )欠张某 ( 住 A 市 C 区 )

人民币 5000元,到期未还。张某能否因此向法院申请某甲支付欠额?

Page 10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六 ) 公示催告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是指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据此以公示方式,催告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间申报权利,逾期无人申报,经申请人申请,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

申请公示催告应满足下列条件:

1.申请人须是享有票据权利的票据的最后持有人;

2.申请的原因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

3.利害关系人处于不明状态;

4. 必须是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Page 11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5.票据人应当递交申请书,写明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据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3 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 60 日。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申请人或者申报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

Page 111: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 七 ) 执行程序

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已经发生效力的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内容的行为。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当事人应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对于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公证机关依法赋予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当事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限为 2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Page 112: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Page 113: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本章介绍了从程序上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两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仲裁和诉讼。仲裁主要涉及仲裁协议和仲裁程序;诉讼主要涉及案件管辖和诉讼程序。此外,我们还介绍了仲裁和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经济诉讼的基本制度等内容。

本章小结

Page 114: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013 年 7 月 6 日,杭州的甲公司和济南的乙公司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总价款为 300万元。合同约定,甲公司应在一个月内将货物备妥,提货方式为需方自提;乙公司最迟应于 2013 年

8 月 14 日前将货物全部提走,并在 2013 年 9 月 14 日前付清全部货款。合同签订后,乙公司预付了 20万元的定金。合同签订后,甲公司依约于 2013 年 8 月 6 日前备妥了货物,但乙公司至 2003 年

9 月 1 日仍未来提货。甲公司遂将货物出售给了丙公司和丁公司。 2013 年 9 月 12 日,乙公司将剩余货款汇至甲公司账户,乙要求提货。双方因此发生纠纷。乙遂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返还人民币 32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甲公司在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请问:本案中甲公司管辖权异议能否成立?

阅读与思考

Page 115: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

1.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和仲裁协议,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几日内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   )

A.3 B.5 C.7 D.15

理解测试

Page 116: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2.甲和乙签订一份合同,约定若因合同发生纠纷,则交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现甲和乙因合同发生纠纷,甲和乙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 (   )

A.甲向乙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B.甲和乙协商解决

C.乙向甲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D.甲或乙向某县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Page 117: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3.甲向乙借款 10万元,到期未还。乙向人民法院申请了支付金,则甲应在收到支付金起几日内清偿债务,或向人民法院提起书面异议 (   )

A.3 B.5

C.7 D.15

4.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可在收到之日起几日内提出答 辩状(   )

A.5 日 B.10 日

C.15 日 D.20 日

Page 118: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5.下列机关和人员中可以提起再审的有 (   )

A.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B.最高人民法院

C.案件的当事人

D.人民检察院

Page 119: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二、简答题

1.一份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哪些法律效力?

2. 第一审普通程序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Page 120: 第十四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法律法规

返回目录

虚拟一份合同,并依此合同安排一个纠纷,然后虚拟一次法院的开庭或者仲裁庭的开庭。

活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