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农观察 10 (第 180 期) 2020.6.4 星期四 主编:汪训前 版式:胡亚琦 电话:02788567390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关注】 疫情倒逼数字化升级 中医、中药是国粹,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 力的逐年增强,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日益 增多。 在日本,中医中药被称为汉方药。 全球最 大的汉方药制药公司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生产 100 多种汉方药,其汉方药原料 80%都来源于 中国。 众赢凭借高质量的中药材,一步一步从 排不上号的小供应商,到近年成长为津村在中 国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量居全国第二。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正常的 中药材出口横亘起一道无形之墙。 “泽泻生长在水田里,疫情期间正好是采收 期, 无法下田采挖,200 多亩泽泻抽芯抽薹,丧 失药用价值,全废了。 ”众赢公司副总经理郭芷 均说,除了泽泻,还有柴胡、当归、苍术等中药 材,也因为无人下田采挖、无法及时烘干,霉烂 在田间地头。 损失了 10 多吨中药材, 一季度利润几乎 全部“烂”在田里。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物流受 阻,无法向合作社、种植户配送种子种苗,种子 都“困”在了库房。 “中药材种植必须严格遵循时间节点,1 月至 3 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期,错失最佳播 种期,出苗存活率就会受影响。 ”郭芷均说,疫 情给公司带来巨大冲击。节骨眼上,宜昌市、相关动与企业对接开辟通行绿色通 防控资援助,全力保障种苗运输波未平,一波又起。 药材种子好不容易种植户中,专家又能到现进行技指导,种植质量无法保证怎么办? —— 田间头“ 开网课”。 32 杨昊1 份入职的新员工,如 今已成为公司的“ 网红”主播。“ 2 我们村里一场播,为 5 合作社做远程培 讲授柴胡种植术。 ”说,后续又开6 场,受到农民热捧,场均众近 200 人。 目前他们策划入驻抖音将网课态化疫情倒逼之下,公司培训营销都开始进行 数字化升级过去,日本来查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生产。 受疫情影响,日方无法过来。为,众赢了生产、存、财务等一体化数字化系统标轻轻一点, 国外客户就可以随时查看各项 数据信息“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措施,在常时期 我们整个生产,恢复到正常运转轨道了。 ”郭芷均说。 在抗疫中大展拳脚 面对新冠病毒尚没特效西药。 的是,中医药却大展拳脚我们中药企业要在疫情防控中有”郭芷均称,中医药有几年的历史,在 治疗些疑难杂症有经看到《防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公司多人振奋,“一号方”公司能够生产。 为了尽早配制生产疫中药,公司就琢磨提前复工复产。 支持抗疫,夷陵 区政府将众赢纳入第批复工企业接到复工指令后,公司迅速按进行研发并联络周边县基地配苍术、 金银花、生黄芪桑叶芦根六味中药材 原料,着生产中药是,由于疫情发展,起初工畏惧 理, 复工积极性不高。“ 2 1 到复工批复加管理人员整个厂只10 人。 ” 复工3 了。 中药生产缓慢,郭芷均里,里。 开工! 夷陵区防控指力支持下,公司复工复车辆通行 ,点员工住厂里的,食宿积极复工员工月度奖金奖励2 17 日起员工续复工3 就有近 40 食宿里。 ”生产部长冉军良说。 2 月下, 众赢生产的 2 万余全部捐赠给一线订单 4 万余,为疫作出贡献拥抱中医药发展“春天” 疫情验企业老店首先短视为。 ”郭 芷均告诉记者,疫情是不可抗力,合同可以或者打折执是,公司决定仍然合同价保底泽泻种植户, 即使泽泻抽芯抽薹, 公司生产成本补贴给种植户柴胡种植户,也了种子押金免费供种子。 整个 保底”下,公司承担180 的损失。 对此,郭芷均说“不”,因为种植 积极性高,药材质也到保障质的坚守,是众赢从企业的一部。 众赢的湖北建华贸司,专营中药材出口贸。上世纪 90 代末经不,因为残超等原因,质不 结果被国外客退单2001 年, 公司开始尝试地农户合作 种植柴胡,满心给日本村供。 不料, 地农民擅自在田里种了蔬菜药材质 参差订单泡痛定思痛。 公司启追质之。 为了 中药材市场, 公司严格GACP 进行质量管控郭芷均介绍一种药材责任人,信息在田里,药材质量出了问题 追责人。 GACP 3 年一任何不合格会被取消格, 众赢一也不懈怠, 众赢 20 多种药材获得 GACP ,药材质量居全国同行前列日方也牢固的合作关系,成为湖北的中药材 原料出企业负责丁艳萍介绍,公司严质量 有中药材严格疫情订单价格履约供给方。 郭芷均坦言,受疫情影响,年一季度售额原本下30%企业5 首次亏 损。 凭着信和对质的,收户点订单。 中药在 防治疫情中的起了国外客户的。 日方100 订单目前, 众赢的中药材 规范生产基地, 种植3 亩, 3500 户。 憧憬未来。 郭芷均透露,公司从疫情防控 看到了中医药大发展春天未来,公司中药产一家中药企业疫中寻机录 / 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袁平 邱天星 脱贫户桃园套种西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宋定坤 王飞 我来看看西 怎么了。 ”5 20 日,枣阳熊集镇李湾书记赵玉琪 来到民陈光铎桃园。“ 劳赵书记 挂心西苗长还不。”光铎西水,一笑呵呵说。 李湾村的人光铎2012 年,其妻钱声英患尿 毒症丧失动能力每周都里经济压力很大。 就在专业合作 社的负责联系光铎专业 合作社社。合作社的成本价 供给光铎 25 苗, 销化 药等生产物负责个技节的指导培训,产出的行包销。 同时,合作社还出光铎果园 600 。 种下的3 挂果了期子一,一心打理着这片2014 年,光铎认定贫困 户, 村里据政策为其理了贫困 大病济压力大2015 年, 光铎首次挂果获得1.94 万元2019 年,光铎果园树龄7 年,产期,长出小、虫害多、难以出好价从长, 必须进行新。 2019 ,为脱贫光铎 返贫和专业合作社老果园,重新种了 30 亩“ 3 号” 。 由于新3 收益, 在和专 合作社的下, 光铎桃园西生等经作物。 4 月下西苗种下之赵玉琪西苗的长,经常过来看指导生产。 西 生, 弥补 桃园 改良空档期的收今后的日 子会。”光铎心满满 说。 烟田改“药”拓宽小康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苏勇 罗欧阳 加工抓紧了。 ”5 28 大早五峰堰乡龙坪书记余权踏工地叮嘱 施工进度。 !我,最多一 月。”应江林五峰巴蜀中药材合作社的负责人, 也是的中药材户。下小已过,田 里药材长江林加工药材成可加工比卖原药,初加工每块呢”说起的小算盘林忍咧嘴了起海拔 1020 龙坪村, 属典的高山盆前些年,龙坪主要发展2013 年起,种植逐年下纷纷 “失”。 转型眉睫2015 年,经访摸,村两委和驻队觉展道地中药材途—— 五峰县进行业布,配了中药材 持与系列扶贫政策龙坪村高历史,村 里本就有“小”的中药材合 作社。 2015 年,合作社负责江林贵州拉回药材种, 种下 200 二年,他又带上 25 来又种下 420 苗,淫羊藿低矮药材,年亩 合产值 3000 2017 年,亩收4000 收,亩合产值5000 上。 线搭桥找项目合作社规范理。江林 功申报了“ 黄百连片示范 基地项目和 盐碱地治项目”, 合作社还获得宜昌农民合作社户”称号。 年丧拉扯女儿在种药材, 发展了一亩 。“种子是合 作社给的,只负责种植和管理,一年 1 。”头的有了, 凭借气候优, 全村近成村种上了中 药材,涵盖贝母五倍子、白芨等多种, 总积达 4500 亩。 2019 年, 合作社产值 480 万元。中药材产业发展日益厂建也如现今龙坪企联合, 划进一步中药材产“种、、收、存、节,形成产辐射多村5 30 日,宜昌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芍药基地,农民正在管护药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荆楚见闻 五峰傅家堰乡 5 11 日,两辆满载 30 多吨陈皮、当归等中药材的大货车,从宜昌市夷陵区平村众赢(湖北)药业有限公 司缓缓驶出,这些“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即将“漂洋过海”。 在疫情期间,这家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面对困难,主动投入到抗疫斗争中,研发生产抗 疫药包,公司管理与培训积极进行数字化升级,到第二季度,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4 月至 5 月,出口销售额达到 1800 万元,比同期增长 40%左右。 这家企业面对困难不等不靠,危中寻机,对中药材产业带来哪些启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探访。

10 三农观察 · 均说,除了泽泻,还有柴胡、当归、苍术等中药 材,也因为无人下田采挖、无法及时烘干,霉烂 在田间地头。 损失了 10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0 三农观察 · 均说,除了泽泻,还有柴胡、当归、苍术等中药 材,也因为无人下田采挖、无法及时烘干,霉烂 在田间地头。 损失了 10

三农观察10(第 180 期)

2020.6.4�星期四主编:汪训前 版式:胡亚琦

电话:02788567390�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人生产中药防疫茶包。

【本期关

注】

疫情倒逼数字化升级

中医、中药是国粹,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逐年增强,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日益增多。

在日本,中医中药被称为汉方药。 全球最大的汉方药制药公司日本津村株式会社,生产100 多种汉方药,其汉方药原料 80%都来源于中国。 众赢凭借高质量的中药材,一步一步从排不上号的小供应商,到近年成长为津村在中国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量居全国第二。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正常的中药材出口横亘起一道无形之墙。

“泽泻生长在水田里,疫情期间正好是采收期, 无法下田采挖,200多亩泽泻抽芯抽薹,丧失药用价值,全废了。 ”众赢公司副总经理郭芷均说,除了泽泻,还有柴胡、当归、苍术等中药

材,也因为无人下田采挖、无法及时烘干,霉烂在田间地头。

损失了 10 多吨中药材, 一季度利润几乎全部“烂”在田里。 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物流受阻,无法向合作社、种植户配送种子种苗,种子都“困”在了库房。

“中药材种植必须严格遵循时间节点,1月至 3 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期,错失最佳播种期,出苗存活率就会受影响。 ”郭芷均说,疫情给公司带来巨大冲击。节骨眼上,宜昌市、区相关部门主动与企业对接, 开辟通行绿色通道、提供防控物资援助,全力保障种苗运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药材种子好不容易送到种植户手中,但是专家又不能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种植质量无法保证。 怎么办? ———田间地头“开网课”。

32 岁的杨昊是 1 月份入职的新员工,如今已成为公司的“网红”主播。“2 月底,我们在

村里开了第一场直播,为 5 家合作社做远程培训,讲授柴胡种植技术。 ”他说,后续又开了 6场,受到农民热捧,场均观众近 200 人。 目前,他们正策划入驻抖音,将网课常态化。

疫情倒逼之下,公司培训、营销、内部管理都开始进行“数字化”升级。 过去,日本客户每月都会来查看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生产。受疫情影响,日方无法过来。 为此,众赢整合了生产、库存、财务等一体化数字化系统,鼠标轻轻一点, 国外客户就可以随时查看各项数据信息。

“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措施,在非常时期让我们的整个生产,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来了。 ”郭芷均说。

在抗疫中大展拳脚

面对新冠病毒,尚没有特效西药。 令人意外的是,中医药却大展拳脚。

“我们中药企业要在疫情防控中有所作为! ”郭芷均称,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很有经验。 看到公布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公司很多人非常振奋,“一号方” 公司完全能够生产。

为了尽早配制生产防疫中药包, 大年初三,公司就琢磨提前复工复产。支持抗疫,夷陵区政府将众赢纳入第一批复工企业。

接到复工指令后,公司技术骨干迅速按配方进行研发,并联络周边县市基地,调配苍术、陈皮、金银花、生黄芪、桑叶、芦根六味中药材原料,着手生产中药防疫茶包。

但是,由于疫情发展不明,起初工人们有畏惧心理,复工积极性并不高。“2月1日拿到复工批复,加管理人员整个厂只来了10个人。 ”复工了 3天,又停工了。 中药防疫包生产缓慢,郭芷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定要想办法开工!在夷陵区防控指挥部全力支持下,公司加急办理复工复产车辆通行证,点对点接送员工。 愿意住厂里的,食宿全免。积极复工的员工,都有额外月度奖金奖励。

“2 月 17 日起员工陆续复工,到 3 月份就有近40 人食宿在厂里。 ”生产部长冉军良说。

2月下旬, 众赢将首批生产的 2万余包中药防疫包全部捐赠给一线工作者。没多久,又陆续收到订单 4万余包,为区域防疫作出贡献。

拥抱中医药发展“春天”

疫情考验企业。“做百年老店,首先不能有短视行为。 ”郭

芷均告诉记者,疫情是不可抗力,合同可以不执行,或者打折执行。但是,公司研究后决定,仍然按照合同价保底收购。对泽泻种植大户,即使泽泻抽芯抽薹, 公司每亩地仍按投入的生产成本补贴给种植户;对柴胡种植户,也取消了种子押金,改为免费提供种子。

整个“保底”下来,公司承担了 180 多万元的损失。对此,郭芷均却说“不亏”,因为种植户积极性高,药材品质也得到保障。

对品质的坚守,是众赢从始至终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众赢的前身是湖北建华贸易有限公司,专营中药材出口贸易。 上世纪 90 年代末,曾经不止一次,因为农残超标等原因,品质不达标,结果被国外客户退单。

2001 年, 公司开始尝试与本地农户合作

种植柴胡,满心期待能给日本津村供货。不料,当地农民擅自在田里套种了蔬菜,导致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订单泡了汤。

痛定思痛。 公司开启追求品质之路。 为了把中药材打入国际市场, 公司严格按国际GACP 标准进行质量管控。

郭芷均介绍,每一种药材都有指定的管理责任人,信息公示在田里,药材质量出了问题要追责到人。 GACP 每 3 年一复审,任何一项不合格都会被取消资格, 众赢一刻也不懈怠。最终, 众赢 20 多种药材品种获得 GACP 认证,药材质量跃居全国同行前列,和日方也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成为湖北最大的中药材原料出口企业。

质检部负责人丁艳萍介绍,公司严把质量关, 所有中药材严格按疫情前订单价格履约,一分不涨供给对方。

郭芷均坦言,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原本下降了 30%, 企业近 5 年来首次亏损。但凭着诚信和对品质的坚持,收获了农户的信任,更赢得客户点赞和追加订单。 中药在防治疫情中的效果也引起了国外客户的关注。 日方追加了 100 余吨订单。

目前, 众赢已经拥有省内最大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 种植面积近 3 万亩, 惠及药农 3500 户。

憧憬未来。 郭芷均透露,公司从疫情防控中看到了中医药大发展的春天,未来,公司既要扩大出口,更要拓展中药产品。

一家中药企业疫中寻机录文 / 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袁平 邱天星

脱贫户桃园套种西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宋定坤 王飞

“老陈, 我来看看上个月栽的西瓜苗怎么样了。 ”5 月 20 日,枣阳市熊集镇李湾村驻村第一书记赵玉琪来到村民陈光铎的桃园。“劳赵书记挂心,西瓜苗长势还不错。 ”陈光铎一边给西瓜苗浇水,一边笑呵呵地说。

李湾村的人都知道,陈光铎家因病致贫。2012 年,其妻钱声英因患尿毒症丧失劳动能力,每周都要做两次透析,家里经济压力很大。 就在这年冬天,驻村工作队与村桃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联系,吸收陈光铎为专业合作社社员。合作社以最低的成本价供给陈光铎 25 亩桃树苗, 赊销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给他,并负责各

个技术环节的指导培训,产出的桃子实行包销。 同时,合作社还出资修通了直达陈光铎果园的 600 米水泥路。 种下的桃树 3 年后才能挂果,但老陈心里充满了期待,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直精心打理着这片果园。

2014 年,陈光铎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村里根据政策为其妻办理了贫困户大病医保,老陈一家经济压力大减。2015 年, 陈光铎的桃子首次挂果,当年获得纯收入 1.94 万元。

2019 年,陈光铎的果园树龄已达7 年,过了丰产期,长出来的桃子个头小、虫害多、品相差,难以卖出好价钱,

从长远考虑, 必须对果树进行更新。2019 年冬,为防止已经脱贫的陈光铎返贫, 驻村工作队和专业合作社帮助他更新老果园,重新栽种了 30 亩“光钻 3 号” 优质桃。 由于新栽的桃树 3年后才能见收益, 在驻村工作队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议下, 陈光铎在桃园里套种西瓜、 花生等经济作物。 今年 4月下旬,西瓜苗种下之后,赵玉琪十分牵挂西瓜苗的长势,经常过来看一看,指导生产。

“套种西瓜、花生,弥补了桃园果树改良空档期的收入, 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陈光铎信心满满地说。

烟田改“药”拓宽小康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苏勇 罗欧阳

“加工厂可得抓紧了。”5 月 28 日一大早, 五峰县傅家堰乡大龙坪驻村第一书记余生权踏进建设工地, 叮嘱施工进度。

“您就放心吧! 我打包票,最多一个月。”应声的赵江林是五峰县巴蜀道地中药材合作社的负责人, 也是当地有名的中药材大户。眼下小满已过,田里药材长势正旺, 赵江林正抢进度建设加工厂,待药材成熟就可加工。

“相比卖原药,初加工每户能多卖千把块呢! ”说起心底的小算盘,赵江林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平均海拔 1020 米的大龙坪村,属典型的高山盆地。前些年,大龙坪村主要发展烟叶,但自 2013 年起,烟叶种植计划逐年下调,烟农纷纷“失业”。

转型迫在眉睫。 2015 年,经过走访摸底,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觉得发

展道地中药材大有前途———五峰全县进行产业布局,配套出台了中药材产业扶持与奖补等系列扶贫政策。况且, 大龙坪村高山药草历史悠久,村里本就有个“小打小闹”的中药材合作社。

2015 年,合作社负责人赵江林从贵州拉回了第一批药材种, 种下 200亩玄参。 第二年,他又带上 25 个村民到恩施考察,回来又种下 420 余亩银杏苗,套种淫羊藿等低矮药材,当年亩综合产值 3000 多元。 2017 年,玄参亩收入达 4000 多元, 银杏也实现丰收,亩综合产值稳定在 5000 元以上。

驻村工作队也牵线搭桥找资金、找项目,帮助合作社规范管理。赵江林接连成功申报了“大黄百亩连片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盐碱地治理项目”,合作社还获得“宜昌市农民合作社示

范户”称号。三组村民李传元早年丧偶, 艰难

地拉扯着两个女儿长大。 看着邻居都在种药材, 李传元也跟着发展了一亩银杏和两亩大黄。“种子和肥料都是合作社给的,我只负责种植和管理,一年收入 1 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李传元喜不自禁。

有了领头羊, 凭借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优势, 全村近七成村民种上了中药材,涵盖贝母、五倍子、白芨、大黄、银杏、 玄参等多个品种, 总面积达4500 余亩。

2019 年, 合作社实现产值 480多万元。中药材产业发展日益红火,加工厂建设也如火如荼。现今,大龙坪村企联合, 谋划进一步优化中药材产业

“种、管、收、存、销”各环节,形成产业链,辐射带动全乡更多村民奔小康。

5 月 30 日,宜昌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芍药基地,农民正在管护药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荆楚见闻

五峰傅家堰乡

5 月 11 日,两辆满载 30 多吨陈皮、当归等中药材的大货车,从宜昌市夷陵区平村众赢(湖北)药业有限公司缓缓驶出,这些“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即将“漂洋过海”。

在疫情期间,这家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面对困难,主动投入到抗疫斗争中,研发生产抗疫药包,公司管理与培训积极进行数字化升级,到第二季度,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4 月至 5 月,出口销售额达到1800 万元,比同期增长 40%左右。

这家企业面对困难不等不靠,危中寻机,对中药材产业带来哪些启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