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感染 二、细菌致病性 三、毒力. 感染( infection ). 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 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性的影响因素. 1 、宿主针对性 2 、毒力的强弱 3 、细菌的数量 4 、侵袭的部位. 毒力( virulence ). 致病性的强度. 毒力的衡量指标. 半数致死量( LD50 ) 半数感染量( ID50 ). 毒力的影响因素. 1 、致病菌的种类 2 、宿主的种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Page 2: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一、感染

二、细菌致病性

三、毒力

Page 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感染( infection)

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

Page 4: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

Page 5: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致病性的影响因素1 、宿主针对性2 、毒力的强弱3 、细菌的数量4 、侵袭的部位

Page 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毒力( virulence)

致病性的强度

Page 7: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毒力的衡量指标

半数致死量( LD50 )半数感染量( ID50 )

Page 8: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毒力的影响因素1 、致病菌的种类

2 、宿主的种类

3 、菌型与菌株

Page 9: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致病机制一、侵袭力( invasiveness )

二、毒素( toxin )

Page 10: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侵袭力1 、黏附与定植

2 、侵入

3 、繁殖与扩散

Page 1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黏附现象黏附结构黏附机制组织趋向性

黏附与定植

Page 12: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粘附素及粘附现象

Page 1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粘附素及其受体 类型 产生细菌 靶细胞受体菌毛粘附素 I 型菌毛 大肠埃希菌 D- 甘露糖 CFA/I 大肠埃希菌 GM- 神经节苷脂 P 菌毛 大肠埃希菌 P 血型糖脂 菌毛 淋病奈瑟菌 GD1 神经节苷脂非菌毛粘附素 LTA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纤维连接蛋白 LTA-M 蛋白复合物 A 群链球菌 纤维连接蛋白 表面蛋白质 B 群链球菌 N- 乙酰氨基葡糖 P1 、 P2 、 P3 苍白密螺旋体 纤维连接蛋白 表面血凝素 衣原体 N- 乙酰氨基葡糖 P1 蛋白 肺炎支原体 唾液酸

Page 14: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组织趋向性细菌 组织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上皮、血管内皮淋病奈瑟菌 尿道上皮霍乱弧菌 肠上皮百日咳鲍特菌 呼吸道上皮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A 群链球菌 鼻咽上皮空肠弯曲菌 肠上皮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上皮

Page 15: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侵 入侵入过程

侵袭基因

侵袭素

Page 1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及侵袭作用

透明质酸酶

Page 17: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繁殖与扩散局部扩散

全身扩散

Page 18: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毒素1 、外毒素

2 、内毒素

Page 19: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外毒素性质:属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具选择性 对理化因素不稳定 抗原性强种类(见表)

Page 20: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外毒素 类型 细菌 名称 引起疾病神经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破伤风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细胞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白喉 葡萄球菌 TSST-1 毒性休克综合征 表皮剥脱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A 群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肠毒素 霍乱弧菌 肠毒素 霍乱 大肠埃希菌(产毒型) 肠毒素 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Page 2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延长因子1

延长因子2

延长因子1

延长因子2

白喉毒素A 亚单位

Page 22: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内毒素性质:属脂多糖 毒性作用弱,无选择性 对热稳定 抗原性弱作用机制(见表)

Page 2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特异多糖核心多糖

脂质 A

细菌内毒素的结构

Page 24: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内毒素

激活巨噬细胞 激活补体 激活凝血因子

IL-1 TNF C3a C5a 血浆凝血系统

发热 发热

氧化氮

降血压降血压 水肿 趋化作用降血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

细菌内毒素的作用机制

Page 25: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类型一、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二、感染的传播方式

三、感染的类型

Page 2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畜、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源:体内正常菌群

Page 27: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传播方式1 、呼吸道(飞沫、气溶胶)2 、消化道(粪 -口)3 、创口4 、接触(人 - 人、畜 - 人)5 、动物叮咬

Page 28: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Page 29: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隐性感染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也称为亚临床感染。

Page 30: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显性感染定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类型: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Page 3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带菌状态

临床感染期结束后,细菌残留于体内的状态。

Page 32: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抗细菌免疫一、固有免疫

二、适应性免疫

三、抗菌免疫的针对性

Page 3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固有免疫1 、屏障结构

2 、吞噬作用

3 、体液因素

Page 34: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屏障结构构成:皮肤与黏膜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机制: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分泌杀菌物质作用 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Page 35: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皮脂分泌 泪液唾液

皮肤屏障腊质分泌

汗液 胃酸、消化酶肠道菌群

粘膜屏障溶菌酶

排泄物(冲洗作用)

屏障结构的组成

Page 3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吞噬作用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 - 巨噬细胞吞噬过程:接触、吞入、杀灭杀菌机制:氧依赖杀菌机制 ( ROI 、 RNI ) 非氧依赖杀菌机制 (溶菌素、防御素、乳铁蛋白)

Page 37: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O2+NADPH 2O2-+NADP+H+ 2O2-+2 H+ O2+H2O2 Cl-+ H2O2 ClO-+ H2O

与呼吸爆发有关的酶促反应

Page 38: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碱性多肽:乙型溶素、防御素、精胺等急性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甘露糖结 合蛋白、 LPS 结合蛋白

Page 39: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适应性免疫1 、体液免疫2 、细胞免疫3 、黏膜免疫

Page 40: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体液免疫1 、抑制病原体黏附2 、调理吞噬作用3 、中和毒素4 、激活补体产生溶菌5 、 ADCC 作用

Page 4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胞免疫1 、 CD8+T 细胞的杀伤作用

2 、 CD4+T 细胞的致炎症作用

Page 42: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黏膜免疫1 、 SIgA

2 、 γδT 细胞

Page 43: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抗菌免疫的针对性1 、主要的抗菌免疫机制

2 、细菌感染的针对性免疫机制

Page 44: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主要的抗菌免疫机制免疫因素 免疫机制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灭细菌,主要针对化脓菌巨噬细胞 吞噬、杀灭细菌,提呈抗原补体 溶菌、调理作用抗体 抑制病原体黏附、调理吞噬、中和毒素 激活补体T 细胞 杀灭细菌、主要针对胞内感染

Page 45: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的针对性免疫机制体液免疫——胞外菌感染

细胞免疫——胞内菌感染

Page 4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本章小结1 、有关感染的基本概念2 、细菌的致病机制3 、临床感染的来源、传播与类型4 、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