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游祥洲早在三、四歲時就做過一個 特殊的夢,彌勒菩薩抱住他走向東方, 這夢境深烙永不磨滅。因母親的緣故從 小拜佛,也愛聽念佛,亦能雙盤打坐, 當年在宜蘭鄉下少見出家人,有一天廣 欽老和尚來了,大家聽說傳奇的『水果 和尚』蒞臨,排了一兩公里去叩頭,當 時他只有六歲,也隨著媽媽一起皈依老 和尚,還取了一個法號『度法』。 高一時讀到《玉琳國師》很歡喜, 有天搭火車時見到一位氣宇軒昂的大和 尚,他就趨前問您是星雲大師嗎?對方 答我就是星雲,於是兩人年齡懸殊,卻 一路同座侃侃而談。 李炳南奠下基礎 游祥洲在高中時儒家經典讀的比較 多,展開佛法的知性探討,則是進入台大 之後。游祥洲記得很清楚,那是1965年10 月份,他乃台大一年級新生,有天在校園 被佛學社的一張海報吸引住:「你想知道 喝酒而不醉的道理嗎?請在星期四晚上 八時到第2教室。」游祥洲好奇的準時來 到課室,現場只有4位聽眾,臺上的吳學 長正在講李炳南老師的十四講表,已講 到第八表佛法總綱之戒定慧,他一聽有 如充電,為之振奮不已,從此這是每個星 期最快樂的光,逢星期四晚上風雨不改 報到,待到最後三講時,只剩他一人,最 感動的是吳學長依然聲如洪鐘,滔滔不 絕,彷佛對著千萬眾生說法。 1966年寒假,吳學長帶他到台中拜 見李炳南老師,同行的有鄭振煌、楊惠南 及吳廷烈等同學,老人家已經八十多歲 了,特別為這五、六位學生在慈光圖書館 講《普賢菩薩行願品》。李炳南老師辦慈 光大專佛學講座時,游祥洲被選為總幹 事。之後每星期三從臺北搭車到台中,李 老師每次必問老弟什麼時候到,安排他 住到蓮社去,有時還關心的問零用錢夠 嗎?至今回想起來仍很感動:「這種長者 對後輩的愛護使我很感動,這種傳統美 德要好好的傳承下去。」 大學四年級,游祥洲收心做學問。 他很感恩對他這一生影響最大的三位老 106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 NTUSUNRISE · 順導師。有一天突然接到星雲大師的電 話,邀請他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大智 度論》,就在山上從第一卷講到六十八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 NTUSUNRISE · 順導師。有一天突然接到星雲大師的電 話,邀請他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大智 度論》,就在山上從第一卷講到六十八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何 謹

游祥洲早在三、四歲時就做過一個

特殊的夢,彌勒菩薩抱住他走向東方,

這夢境深烙永不磨滅。因母親的緣故從

小拜佛,也愛聽念佛,亦能雙盤打坐,

當年在宜蘭鄉下少見出家人,有一天廣

欽老和尚來了,大家聽說傳奇的『水果

和尚』蒞臨,排了一兩公里去叩頭,當

時他只有六歲,也隨著媽媽一起皈依老

和尚,還取了一個法號『度法』。

高一時讀到《玉琳國師》很歡喜,

有天搭火車時見到一位氣宇軒昂的大和

尚,他就趨前問您是星雲大師嗎?對方

答我就是星雲,於是兩人年齡懸殊,卻

一路同座侃侃而談。

李炳南奠下基礎

游祥洲在高中時儒家經典讀的比較

多,展開佛法的知性探討,則是進入台大

之後。游祥洲記得很清楚,那是1965年10

月份,他乃台大一年級新生,有天在校園

被佛學社的一張海報吸引住:「你想知道

喝酒而不醉的道理嗎?請在星期四晚上

八時到第2教室。」游祥洲好奇的準時來

到課室,現場只有4位聽眾,臺上的吳學

長正在講李炳南老師的十四講表,已講

到第八表佛法總綱之戒定慧,他一聽有

如充電,為之振奮不已,從此這是每個星

期最快樂的光,逢星期四晚上風雨不改

報到,待到最後三講時,只剩他一人,最

感動的是吳學長依然聲如洪鐘,滔滔不

絕,彷佛對著千萬眾生說法。

1966年寒假,吳學長帶他到台中拜

見李炳南老師,同行的有鄭振煌、楊惠南

及吳廷烈等同學,老人家已經八十多歲

了,特別為這五、六位學生在慈光圖書館

講《普賢菩薩行願品》。李炳南老師辦慈

光大專佛學講座時,游祥洲被選為總幹

事。之後每星期三從臺北搭車到台中,李

老師每次必問老弟什麼時候到,安排他

住到蓮社去,有時還關心的問零用錢夠

嗎?至今回想起來仍很感動:「這種長者

對後輩的愛護使我很感動,這種傳統美

德要好好的傳承下去。」

大學四年級,游祥洲收心做學問。

他很感恩對他這一生影響最大的三位老

106

Page 2: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 NTUSUNRISE · 順導師。有一天突然接到星雲大師的電 話,邀請他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大智 度論》,就在山上從第一卷講到六十八

拈花微笑

師,第一位是奠下佛學基礎的李炳南老

師;第二位是將哲學應用到佛學的方東

美教授;第三位是龍樹學啟發最大的印

順導師。有一天突然接到星雲大師的電

話,邀請他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大智

度論》,就在山上從第一卷講到六十八

卷。當時研究《大智度論》是無師可求,

在不知如何去求的情況下,有一次因緣

巧合請教了印順導師。

1998年赴北京大學開會,游祥洲順道

到房山雲居寺參訪,該處珍藏了一萬五千

餘塊石刻經典,他隨意走入其中一間石

室,赫然發現第一塊就是《大智度論》。

游祥洲說這或許是宿世與《大智度

論》有很深的因緣。此論對六波羅密講

得最為深刻透徹:「一切行解皆離不開六

波羅密。六度相攝,行菩薩道,已不是因

為發心,根本無需進入,因你就在菩薩道

中!」

一行禪師大陸行

游祥洲亦曾親近南懷瑾老師,1989年

他有事到香港請教南老師,南老師給予

非常珍貴的指導,兩三句話就指出方向,

並問有沒有興趣到廈門走一趟,當面撥

電話給南普陀寺的妙湛長老,他就這樣

在隔年到閩南佛學院講了一個月的《大智

度論》。接著又到莆田廣化寺等地講課,

反應皆很熱烈。1990年,有一次遇到開證

長老,這位豁達的老人家頗有深意笑語:

「恭喜恭喜,游一方變成游十方了!」1995

年游祥洲接到一行禪師的弟子來電,請他

協助安排一行禪師首次赴台的行程。於

是他安排了一行禪師在臺灣弘法長達一

個月,接著又由他規劃中國大陸之行。

陳健民臨終加持

游祥洲雖先接觸禪淨,跟密宗亦有

淵源,他曾親近不少喇嘛仁波切,跟在印

度噶林邦閉關25年苦修的陳健民上師有

特殊因緣。1984年偶然在中華佛教居士

林聽陳健民上師講『淨土五經開示』就很

相應,這是他在方東美教授往生後,再一

次感受很大的充電能量。1987年到加州柏

克萊大學修讀博士,陳上師已旅居彼邦,

平時在關房修行,少與外界接觸,又沒有

聯絡地址。不過他才抵達三天,行李尚未

打開,就在郵政局碰見步行去寄書的陳

上師,上師一向不接受宴請,那天將近中

午,兩人就一起去用餐。接下來三個月時

間,游祥洲幾乎每天親近陳上師請法。有

一天還帶了十多個人請陳上師開示,驚詫

的是陳上師一邊講,一邊痛哭流涕,替游

祥洲加持時說:「你跟世界各地有緣,要

好好發心。」豈料,這也是陳健民上師最

後一次加持,當天晚上陳上師因肺炎住

院,七天後就圓寂了。游祥洲由衷的讚歎

他為「真參實修大成就者」。

107

Page 3: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 NTUSUNRISE · 順導師。有一天突然接到星雲大師的電 話,邀請他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大智 度論》,就在山上從第一卷講到六十八

1999年游祥洲讀到心中心法門第三

代傳人元音老人(李鐘鼎老居士)的《佛法

修證心要》嚇壞了,這是數十年潛修徹悟

的成果,於是飛到上海拜見元音老人,從

其教誨得到很大的啟示。

龍樹學三乘共貫

游祥洲近年來亦常到印度與尼泊爾

參訪。在印度中部的龍城(Nagpur),乃安

貝卡博士發動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基地,

當他得悉今天有世友先生(Dharmachari

Lokamitra)繼承遺志,在該地貧民窟繼續

宣揚佛法,就給予大力支持。1990年,他

領著世友先生到全臺灣不同的寺院和團體

募化,籌到一筆錢在龍城建設了玄奘禪修

中心及龍樹講堂。

專研龍樹菩薩學說的游祥洲,曾於

一篇論文《龍樹的詮釋學理念之哲學省

察》中,從《大智度論》三個論題的思維

進路,探討龍樹學『三乘共貫』的詮釋學

蘊涵。游祥洲認為龍樹對於般若與阿含

兩大經系同尊共貫的經典詮釋方式,可

見三乘同源阿含的理念,亦化解了『大乘

非佛說』的爭論。

本文轉載自菩提心文化事業社《福報》第十八期

游祥洲簡介(62哲研所畢)

游祥洲(1947~)臺灣宜蘭人。出生於佛化家庭,自幼即皈依,法名行如,號天

駿。先後研學于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嘗親近方東美教

授等人,並以“十八空之研究”一文獲得博士學位。1987年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任博

士後研究員,次年轉任美國哥紐約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

七歲皈依廣欽老和尚,先後曾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方東美教授、南懷瑾居士、印

順長老、羅光總主教、越南一行禪師(Ven. Thich Nhat Hanh)、泰國佛使尊者(Ajahn

Buddhadasa)、元音老人等善知識。

游祥洲以《大智度論》之研究與教學而蜚聲教界。曾在台灣佛教衛星電視、佛陀教

育基金會、信誼基金會、十方禪林講述「大智度論」、「華嚴經」、「六祖壇經」以及

「維摩詰經」等經典,近年並在台美等地主持「禪與EQ成長營」,均以「直指人心」、

「當下解脫」為宗旨。

游祥洲曾任教台灣大學哲學系,民國六十二年底,當年由於政治力的不當介入,導

致任教於台大哲學系的部分教師及學生遭到誣陷,其中十三名教師含冤離職,游祥洲即

為其中之一。台大校務會議在民國八十四年通過分別給予受害者平反及復職。

108

Page 4: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 NTUSUNRISE · 順導師。有一天突然接到星雲大師的電 話,邀請他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大智 度論》,就在山上從第一卷講到六十八

拈花微笑

【現任】

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副教授,同時擔任世界佛教友誼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執行理事、「國際入世佛教協會」(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執行理事、中華佛教居士會理事、優人神鼓基金會顧問。

在佛光大學主授「宗教與全球化」、「宗教學導論」、「佛教詮釋學」、「當代佛教

名著選讀」、「禪與茶道文化」、「禪與情緒管理」、「世界宗教與宗教對話」等課程。

先後曾任教於台大哲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佛

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美國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亞太學院、香光佛學研

究所、佛教弘誓學院研究部、圓光佛教學院研究部、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等校。

2008年,為美國長島大學比較宗教學院講授「當代佛教」課程。

1995年在尼泊爾創辦喜馬拉雅山佛教教育基金會(Himalayan Buddhist Education

Foundation)。先後曾擔任世界佛教青年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 Youth)副會長、

世界佛教友誼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教育文化委員會主席、副會長等職。多

年來經常應邀擔任國內外學術會議主持人與評論人。2007年應邀擔任第三屆GNH國際會

議全體會議主席。

【近況】

游祥洲教授在〈論印順學與佛教全球化〉中表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最明顯的趨

勢,面對此一新趨勢的挑戰,「對話」將是解決全球化問題最主要的途徑。也唯有積極

展開「對話」,才能夠展現實力並創造優勢。印順導師將近一世紀的研究成果,已為佛

教詮釋學提供一個接古開新的基礎,可以為佛教全球化作一個極大的思考。並希望能將

這佛教內部對話的思想語言介面,為「佛教全球化」創造極大的優勢。其中,「三乘共

貫」與佛教內部對話、「人間佛教」與佛教的現代性、四眾平等與「全球倫理」三點是

值得特別注意的面向。

【著作】

著有《先有雞或先有蛋》、《論龍樹與僧肇二大士對般若經假名觀的闡揚及其現代

意義》等論文多篇,發表於國內各佛教刊物與學報。最近數年發表於海內外各種國際會

議之主要論文如下:

2009:〈三化三省:論佛教如何面對「全球化」、「公民化」與「世俗化」—2nd WBF

無錫論壇〉、〈三化三省:論佛教如何在公民社會中發展—2nd WBF 臺北論

壇〉、〈Buddhist responsibilities and opportunities towards social need in the 21st

century-for World Buddhist University Conference〉、〈Engaged Buddhism: The

109

Page 5: 游祥洲此生奉獻龍樹學 - NTUSUNRISE · 順導師。有一天突然接到星雲大師的電 話,邀請他到佛光山叢林學院講《大智 度論》,就在山上從第一卷講到六十八

Renaissance of Root Buddhism and it’s Pioneers in Early 20th Century〉。

2008:〈懺悔、除罪與「空」體驗—論佛教對於「罪惡感」的認知與轉化之道〉、

〈「全球化」議題的後現代省思—回應淨心長老的「佛教與全球化」論述〉、

〈全球性佛教組織未來的機會在那裡—以淨心長老與世界華僧會為例,一個功

能性的觀察與建議〉、“The Multiple Practices of Engaged Buddhism in Taiwan:

From Theory to the Field, INEB 2007 Taiwan”〈入世佛教在台灣的多元實踐:從

理論到田野,以INEB 2007 Taiwan為例〉、“Kim Vân Kiều , A Remote Call for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Justice”、〈論佛教懺儀的深層療癒功能—以

尼泊爾珠脫仁波切所傳《大乘八關齋戒閉關儀軌》(NYUNG-NA)為例〉;

2007:〈台灣佛教的全球映象與全球責任〉、〈論如何以「四悉檀」重建佛門兩性平

等倫理—兼論當代全球入世佛教對性別議題的認知與突破〉、〈身土不二的世

界觀:佛教與公民社會的共同語言〉、“Non Duality of Body and Earth, A Deep

Theoretical base for GNH”(身土不二—GNH世界觀的深層基礎與應用)、〈論

如何以「四悉檀」重建佛門兩性平等倫理—兼論當代全球入世佛教對性別議題

的認知與突破〉、“Pyramid or Indranet? “.、 “Glocalization and INEB”(〈全

球在地化與INEB〉)、〈論約翰‧希克的輪迴論述—一個深化當代宗教對話的

共同課題〉、〈如是我聞-論佛教寫經文化的深層宗教義蘊〉、〈茶禪與生命

教育—從佛光大學的茶禪課程與三次「茶禪體驗營」的教學為例證,論如何將

「茶禪」融入生命教育〉;

2006:〈論宗教與罪惡感—從《大品般若經》「罪不罪不可得」的論述切入〉、〈佛

教與全球化:異化乎?典範乎?〉、“Ten Modes of Thought: Global Engaged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ties”(〈當代華語世界「人間佛教」

的十種模式〉)、〈解構《摩奴法典》的人權神話—兼論佛陀與安貝卡的人權思

維進路〉、〈楊士芳進士與「蘭陽學」〉、〈不二法門與宗教對話—兼論如何超

克「宗教對話」的理性與非理性之盲點〉、〈佛使比丘 Ven. Buddhadasa的緣起

論述及其文化效應〉;

2005:〈茶禪與EQ教學—兼論當前茶文化開展的主要課題與資源整合〉、〈論「身土不

二」—從佛教「不二法門」的觀點,探討當代全球環保倫理的哲學基礎〉、〈論

《金雲翹傳》的罪惡感問題及其療癒之道〉、〈論《金雲翹傳》對於宿命論的辯

證思維—從佛教三世業報論觀點看超越宿命的關鍵〉、〈不二法門與非暴力—

從佛教哲學的觀點,探討全球倫理軸心思維的絕對預設〉、〈「五方佛」與佛教

象徵詮釋學 引論—發現佛教內在的方法論思維〉。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