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系智慧車輛組 專題報告 指導老師:鄒忠全 控制區域網路技術應用於遠端監控 級:四機四 B 製作學生: 張文耀 陳志彬 楊信德 劉明山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系智慧車輛組 - ir.lib.ksu.edu.tw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508/1/專題製作.pdf ·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內容 1-2 研究方法與步驟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系智慧車輛組

    專題報告

    指導老師:鄒忠全

    控制區域網路技術應用於遠端監控

    班 級:四機四 B

    製作學生: 張文耀

    陳志彬

    楊信德

    劉明山

  • 1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內容

    1-2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 資料傳輸原理與 CAN通訊協定

    2-1 通訊協定說明

    2-2 汽車控制網路

    2-3 CAN之優缺點

    第三章 NI-LabVIEW 與 NI-CAN、NI-DAQ之介紹

    3-1 NI-LabVIEW環境介紹

    3-2 NI-CAN、NI-DAQ之應用

    第 4章 系統整合過程與研究結果討論

    4-1 LabVIEW控制

    4-2 實車測試

    第五章 電路的運用

    5-1 類比轉數位電路

    5-2 頻率轉電壓電路

    5-3 IAC閥控制電路

    第六章 結論

  • 2

    前言

    汽車網路系統中,將每個感知器訊號以資訊共享方式流

    通於各個節點,使 ECU與各作動器能迅速、方便得到所需

    的資料。 本研究以機車噴射引擎模擬 CAN BUS在汽車上的

    資訊傳輸及控制。

    利用桌上型電腦透過資料擷取卡(DAQ)擷取作動訊號

    後,經由 LabVIEW成 CAN封包型式,經由 CAN卡送出到

    匯流排網路上,再由 PXI電腦之 PXI-CAN卡接收,經計算

    處理設定可調整的怠速值,最後再透過 DAQ卡控制(IAC)怠

    速旁通閥進行怠速控制。

  • 3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目的與內容

    由於現今車上電子裝置一直增加,電線及接頭數目龐

    大,使得汽車不僅電線重量增加、成本也較高、製造困難,

    接點故障率也提高,因而降低汽車可靠度。故世界各大車

    廠、研究單位、零組件供應商、儀器製造商等不斷尋找相關

    的因應對策,而汽車控制網路則為解決的方法之一。

    所以本研究選擇以成本低、發展已成熟,已經在工業界

    廣泛使用的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訊協定,探討其

    資料傳輸技術並控制機車怠速作為本研究之實驗,透過 CAN

    BUS進行資料傳輸,由主控電腦透過 DAQ卡進行引擎怠速

    之控制。未來將以單晶片代替本研究中 PC 部份的工作,開

    發智慧型感測器即時監控網路,更可進一步運用於車身網路

    監控系統中。

    本研究首先探討 CAN技術原理與應用,並嘗試以 CAN

    網路介面卡及桌上型電腦來模擬 CAN 網路架構,了解其通

    訊協定及編碼/解碼方式等,並以桌上型電腦的 CAN卡接收

    遠端送出的訊框,再透過自行制定的協定做計算並決定最佳

    的引擎怠速值,經由 DAQ(資料擷取卡)送出訊號控制引擎怠

    速的怠速旁通閥位置,完成以 CAN Bus 傳輸資訊的控制系

  • 4

    統。

    1-2 研究方法與步驟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之方法與步驟如

    下:

    1. 探討 CAN 的通訊原理與協定內容

    要瞭解 CAN 通訊協定之規範及功能,必須具有通訊方

    面的知識。以此為基礎才能在程式撰寫與編碼/解碼等過程

    中,了解其資料傳送時發生錯誤的原因。

    2. NI-LabVIEW、CAN與 DAQ介面卡探討與應用

    本研究使用 NI(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的 CAN與 DAQ

    介面卡進行 CAN 的模型架設與資料擷取,這二種介面卡皆

    能在其自行發展的開發程式 LabVIEW環境下執行,亦能以

    C++語言控制。本研究即撰寫 LabVIEW 進行整合與控制,

    故須對此開發環境與介面卡有深入的瞭解與認識。

    3. 解析引擎怠速控制原理

    本研究以機車做為研究 CAN 技術的主體,以麵包板架

    設電路,並以 NI-CAN卡建構一 CAN網路取代原廠 ECU控

    制怠速旁通閥系統。

    4. 系統整合

    將上述各部份的技術整合,其步驟為:

  • 5

    (1) PXI電腦:使用外部電路,藉由 NI-DAQ卡擷取其狀態,

    並透過 NI-CAN卡送出符合 CAN格式之封包。

    (2)桌上型電腦:透過 NI-CAN卡接收 CAN Bus上相關的資

    料,並計算、實驗獲得可調整的怠速範圍,透過 NI-CAN

    卡去控制引擎怠速旁通閥使引擎做提速的動作。

  • 6

    第二章 資料傳輸原理與 CAN通訊協定

    在架構控制網路前,必須先決定所使用的通訊協定方式

    才能確保資訊傳輸上錯誤的產生。並且對於所監視、控制端

    傳送的資訊形式做分析,才能在共享資源做良好的溝通,故

    本節將介紹資料傳輸的原理。

    2-1通訊協定說明

    汽車控制網路能有效地將所有的節點做更有效率的整

    合,使得車上主系統、子系統之 ECU 與其感知器、作動器

    資料傳遞。

    CAN 的傳輸只在於一條傳輸線就能共享相當多的資

    訊,如同電腦網路設備般交換各種不同設備間資料。因為作

    動器或感知器只有一個,而命令或需求之電子單元卻可以有

    兩個以上,所以在單一傳輸線路上一定會有衝突發生。故依

    其重要性須有優先順序之分。

    使用 CAN傳輸方式有下列優點:

    1. 線路簡化(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

    2. 各設備之間能夠互相溝通 (故障診斷更容易)

    3. 降低感知器數目(因資料共享) 。

  • 7

    CAN 來傳輸資料,必須要精確地定義下列三點:

    1. 傳輸通路線路(光纖或電纜線等)

    2. 在感知器與作動器上代表之信號(電壓、電流、頻率、duty

    cycle等)

    3. 資料傳輸協定,定義所有設備間之資料規定,如傳輸形

    式為類比或數位、代碼形式、位址、傳輸順序、錯誤偵測等

    等。

    CAN 上傳輸之訊息稱為封包(Packet)。封包是由一系列

    的脈衝(0與 1位元)所構成,並組合成幾個區段,而資料傳輸

    協定即用來定義封包之架構,例如規定資料該有幾個區段,

    每區段有多少位元等。

    各區段所代表的意義如下:

    (2) 封包之起始:各種配備之封包訊號起始區段。

    (3) 識別符號:用來指定信息之特殊位址。

  • 8

    (4) 控制區域:指示信息之內容(資料傳輸,指令或命令)。

    (5) 傳輸資料:可以指示或傳輸資料。

    (6) 檢查區域:使接收端可以檢查傳輸資料,確保未被變

    更(信息正確性)。若信息不正確,傳輸端

    會再傳輸同一封包。

    (7) 收信之確認作業:由收訊端所執行,可以確保訊息已

    正確地被接收器接收。

    (8) 封包結束:最後封包的尾端可以使網路回復到原始的

    狀態。

    從上列圖示中可以看出部分封包內容僅用來確保資料

    的傳輸正確無誤。

    2-2 汽車控制網路

    汽車控制網路的發展就是為了解決汽車中越來越複雜

    的控制與測試的資料交換問題,簡單的說汽車控制網路就是

    試圖使用非常小的成本使每個元件發揮最大的功能。

    目前汽車界最為廣泛使用的控制網路為控制區域網路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採用串列匯流排系統(如同

    電腦網路上大家熟悉的系統設備一般,其傳遞媒介可以是最

    常見的雙絞線、同軸電纜、或是高速的光纖、RF 電波。此

  • 9

    外 CAN符合 ISO制定的傳輸速度以應用在不同的需求上,

    分別為 CAN High與 CAN Low,前者的傳輸速度為 1MBbps

    而後者為 125Kbps。

    而且 CAN 具有接線簡單、低成本、高可靠度、支持優

    先權以及支持的控制晶片來源眾多等優點。所以廣泛的應用

    在汽車、電力…等等工業產品上,CAN傳送者送出訊框給所

    有的控制網路節點,每個節點的基本辨識模式下均會收到此

    資料,不管它會不會進一步使用與處理此訊息。當整體網路

    中有多個節點同時要送封包時,每個訊框的辨識區域具有訊

    息編碼來決定資料傳的的優先順序。

    故利用 CAN 協定以整合汽車各子系統(如引擎管理系

    統、變速箱系統、防鎖死煞車系統等)之間感測器與制動器的

    資訊,不僅簡單快速,價格又便宜可靠。

    2-3 CAN之優缺點

    以上介紹了 CAN之實體及資料鏈結層之相關原理,而

    CAN之應用層技術則由使用者撰寫。

    CAN的優點可歸類:

    1.在輕負載下有極佳的傳輸能力。

    2.訊息的編碼功能可有效降低判斷時間,因 CAN的辨識區

  • 10

    段尚有位元裁定能力。

    3.資料長度可於 0至 8位元組間任意做變換。

    4.標準容許之最大傳輸速度高達 1Mbps。

    5.具有極低之資料傳輸錯誤率.故可靠性大為提高。

    6.可偵測線路故障(短路、斷路)。

    CAN的缺點則在於不公平的存取:節點之辨識碼優先權

    較高者會霸占整個網路,較低優先權的節點有潛伏的弱勢,

    因可能沒有權限去傳送資料。

  • 11

    第三章 NI-LabVIEW 與 NI-CAN、NI-DAQ之

    介紹

    我們所撰寫的程式皆使用 NI產品,包括 LabVIEW開發

    環境、CAN控制網路卡及 DAQ資料擷取卡,故本章將介紹

    相關的知識及本研究應用之設定與整合過程。

    3-1 NI-LabVIEW環境介紹

    Lab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一種虛擬儀表式的圖控軟體,除了快速開發程

    式外更結合了通訊硬體功能,例如:GPIB、VXI、PXI、

    RS-232、RS-485和資料擷取卡(DAQ)等,讓使用者能夠運用

    硬體圖形符號使軟硬體結合更為方便。在撰寫程式前應先了

    解程式方塊的使用方法,再按照資料流的邏輯去連線,既可

    完成程式。換句話說,應先了解 LabVIEW 大量的函數庫,

    進而才能快速的開發程式。此外,LabVIEW程式原始碼也可

    以編譯成類似 Visual Basic/Visual C/BCB一樣的執行檔,差

    別在於 Visual Basic 等的程式碼是由文字敘述所編寫的,需

    要有豐富的程式設計經驗才能完成複雜的專案,而 LabVIEW

    則利用方塊函數連線的方式來傳遞資料,以圖形及符號來勾

    勒描述使用者的設計理念,故不需要有特定高階程式語言或

  • 12

    程式撰寫的基礎,只要有邏輯順序與判斷思考的能力即可。

    而模組化的概念使 LabVIEW 的功能相當強大且具方便性,

    軟體本身又附有豐富的範例可供使用,所以即使開發大型複

    雜的系統,也只需把自行設計的程式包裝成子 VI(Virtual

    Instrument),與 LabVIEW所提供的程式逐一組合即可。程式

    發展完成後要整合其他的開發工具或轉移到不同的平台使

    用,可轉換成 DLL檔以提供程式呼叫做最大的彈性使用。另

    外,顯示運算流程、程式除錯、探針監視、與線上說明等等

    的功能,方便程式快速的追蹤、除錯及修改,可縮短產品的

    開發時間,使得 LabVIEW廣為工業界所採用。

    3-2 NI-CAN、NI-DAQ之應用

    本研究所使用的介面卡(CAN、DAQ)為 NI 公司的一系

    列產品,可與 IBM PC/XT/AT介面插槽相容的高性能的控制

    網路、資料擷取的轉換介面卡;再加上原本就支援上述硬體

    的 LabVIEW 環境,使得控制網路與外部電路控制更容易結

    合操作。本研究使用到兩張 NI-CAN 與兩張 NI-DAQ 介面

    卡,本節針對各介面卡做詳細的介紹。

  • 13

    NI-CAN PXI介面卡

    NI-CAN 為一控制網路介面卡,符合工業控制網路的協

    定,能夠發送接收 CAN的封包進而做編碼/解碼的動作,還

    原原始資料。本研究分別採用 PXI 與 PCI 兩種介面卡連接

    PXI 電腦與桌上型電腦,並透過 CAN 的通訊協定做資料的

    傳送。PXI 電腦為中控端,其功能為將外部電路資料模擬成

    CAN的封包後傳送給遠端 PCI電腦。如圖 3.1,為 PXI-CAN

    的連接埠實體圖,將其中之 Jumper5與 6調為內部電腦電壓

    供應,則不需要外部電源也無須接地線。

    圖 3.1 High-Speed VBAT Jumper Settings

  • 14

    NI-CAN PCI介面卡

    上小節提到此 PCI介面卡是裝在桌上型電腦,其功能為

    監控引擎怠速,傳送到中控端的 PXI-CAN 介面卡將資料轉

    換成DAQ介面卡的資料去做怠速控制。如圖3.2,為NI-CAN

    PCI介面卡。

    圖 3.2 High-Speed VBAT Jumper Settings

    NI-DAQ PCI介面卡

    本研究所採用的資料擷取介面卡為 NI DAQ 6024E

    Multifunction I/O卡,分別為 PCI與 PXI介面卡。PCI卡裝在

    桌上型電腦上,作為外部模擬電路之信號擷取用,而 PXI卡

    則裝於 PXI電腦上,作為引擎怠速控制用。如圖 3.3,為

  • 15

    NI-DAQ PCI介面卡。

    圖 3.3 NI-DAQ PCI卡片實體圖

    NI-DAQ PXI介面卡

    上小節提到此 PXI介面卡是裝在 PXI電腦上使用,其功

    能除了上述之外,它不需要像 PCI電腦要跨接一條線才可與

    CAN的介面做同步控制。如圖 3.4,為 NI-DAQ PXI介面卡。

  • 16

    圖 3.4,為 NI-DAQ PXI卡片實體圖

    Channel介面

    本研究中使用 CAN Channel,在 PC介面與 PXI介面程

    式上設定相同的 Channel即可進行同步資訊傳輸。然而 CAN

    Channel需要在 NI-MAX中創造,因汽車上電子元件與感知

    器眾多,在設定 Channel 時需要取得廠家設定資訊,才能確

    實無誤的進行感知器或作動器的資訊傳輸。本研究中使用的

    機車做為實驗車體,所用到的曲軸位置感知器及怠速旁通閥

    都與 NI-MAX 中範例 Channel 吻合故使用內部預設 Channel

    即可進行資訊傳輸。圖 3.5 , 為 Channel 介面。

  • 17

    圖 3.5 CAN Channel in MAX

    CAN與 CAN之間連接線。如圖 3.6。

    圖 3.6 Pinout for 9-Pin D-SUB Connector

  • 18

    在CAN與CAN之間的連接線中需要在CAN_H(7號PIN

    腳)及 CAN_L(2號 PIN腳)並聯 120歐姆的電阻,在頭尾端的

    CAN接收器上。圖 3.7。

    圖 3.7 Termination Resister Placement

  • 19

    第 4章 系統整合過程與研究結果討論

    4-1 LabVIEW控制

    本節介紹我們使用波形產生器產生一個頻率訊號來當

    做機車引擎怠速來做測試,以及使用實車來做測試,分別對

    這兩種測試做解說,隨後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首先,我們使用波形產生器去產生一個頻率訊號,我們

    將DAQ接收頻率與 CAN傳送的程式做整合(如圖),用DAQ

    去接收波形產生器所產出的頻率訊號,經過換算成轉速顯示

    在介面上,然後把資料轉變成 CAN所需要的資訊,再由 CAN

    把資料傳到遠端控制的電腦。如圖 4.1(a)、4.1(b)。

    圖 4.1(a) CAN接收端的程式圖

  • 20

    圖 4.1(b) CAN接收端的控制介面圖

    而我們在遠端控制的程式中,要控制一個電壓訊號,所以我

    們必須在接收端的電腦上做一個電壓回饋程式,表示有接收

    到電壓訊號。如圖 4.2(a)、4.2(b)。

    圖 4.2(a) 接收端電壓回饋程式

  • 21

    圖 4.2(b) 接收端電壓回饋介面圖

    我們在遠控端中,以 CAN的通訊協定去讀取接收端寫出的

    資料,並且在介面上顯示出接收端所收到的轉速。如圖 4.3。

    圖 4.3 遠控端轉速介面圖和程式圖

  • 22

    最後,我們在遠控端處,用 CAN寫出一個可變電壓訊

    號,依照我們所需要的轉速做電壓調整,並且在接收端的電

    腦上以及示波器(在此當機車 IAC閥)上都會顯示目前的電壓

    值。如圖 4.4。

    圖 4.4 遠控端電壓控制介面和程式圖

    4-2 實車測試

    本節我們是以實車來做量測,分別量測:IAC閥的輸出

    電流、電壓、頻率、以及 Duty cycle….等等。

  • 23

    IAC閥的作動:

    Key on時,IAC閥打開,節氣門關閉。如圖 4.5(a)、4.5(b)。

    圖 4.5(a)怠速旁通閥 圖 4.5(b)怠速旁通閥接頭

    首先以示波器量測機車各轉速時,IAC閥作動情況,分

    別對起動中(如圖 4.6)、1800RPM(如圖 4.7)、2500RPM(如

    圖 4.8)、以及 3000RPM(如圖 4.9)做量測。實車 IAC閥經過

    達靈頓電路輸出的電壓、電流訊號(如圖 4.10):

  • 24

    圖 4.6 IAC 閥電壓電流訊號-起動中

    圖 4.7 IAC 閥電壓電流訊號-1800RPM

  • 25

    圖 4.8 IAC 閥電壓電流訊號-2500RPM

    圖 4.9 IAC 閥電壓電流訊號-3000RPM

  • 26

    圖 4.10 達靈頓電路輸出的電壓、電流圖

    中控端

    經過量測之後,知道 IAC閥是用 Duty cycle去控制的,

    所以我們將原本控制電壓的 DAQ成程式改成用 PWM控制

    器去控制,然後結合 CAN的資料傳送及接收就即可。如圖

    4.6。

  • 27

    圖 4.11 CAN傳送和接收的程式介面圖

  • 28

    遠控端

    這方面將 channel的重新設定即可,而設定必須要到

    MAX 裡面去建立一個新通道,建立新的通道須注意到,控

    制或是接收的最大值、單位、通道名稱等等。如圖 4.12、

    4.13。

    圖 4.12 CAN Channel Properties

  • 29

    圖 4.13 CAN 的監控介面程式圖

  • 30

    第五章 電路的運用

    5-1 類比轉數位電路

    此電路是將機車上曲軸位置感知器的類比訊號轉成數

    位訊號,由於曲軸位置感知器輸出之訊號電壓可由 0.8~100V

    的範圍,此電壓很大,因電腦的接收電壓-10V~10V,所以經

    由此電路就可以降低機車的輸出電壓 0V~5V,以保護電腦接

    收端,防止電腦損壞。如圖 5.1、5.2。

    圖 5.1類比轉數位電路圖

  • 31

    圖 5.2類比轉數位實體電路板

    5-2 頻率轉電壓電路

    使用此電路是由於在接收頻率訊號時,因為機車所輸入

    的頻率訊號有很多干擾,以導於電腦接收訊號時不穩定,甚

    至會發生突波,這電路可以使接收的訊號更穩定,輸出的電

    壓會因為頻率的變化而有不同的電壓產生,電壓可由

    0~10V,當頻率超過一定值後電壓也不會持續上升,而會停

    在最大的電壓值 10V。如圖 5.3、5.4。

  • 32

    圖 5.3 頻率轉電壓電路圖

    圖 5.4 頻率轉電壓實體電路

  • 33

    5-3 IAC閥控制電路

    此電路是將電腦的控制訊號,經由達靈頓電路來控制,

    因電腦的輸出電流太小,無法使 IAC閥作動,所以由達靈頓

    電路來放大電流,再與 IAC並聯一個積納二極體讓控制電流

    成線性關係以達到控制的目的。如圖 5.5、5.6。

    圖 5.5 IAC 閥控制電路圖

  • 34

    圖 5.6 IAC 閥控制實體電路

  • 35

    第六章 結論

    本專題利用 CAN BUS去做機車的怠速控制,因為機車

    的發展比汽車發展慢幾年的時間,而汽車使用 CAN 來做維

    護已經越來越廣泛了。美國也制定相關法規,規定在美國使

    用的車子都必須配備 CAN BUS,所以 CAN BUS是未來的趨

    勢。我們在撰寫控制程式方面,無法馬上將怠速提升到我們

    所要的轉速,而這方面必須要再修改程式,這樣才能做

    到”Real-time”。IAC 閥控制方面,突波方面,利用並聯一個

    二極體讓突波消除,使得平均電流和 Duty cycle呈線性關係。

  • 36

    參考文獻

    1. 李旺軒,民 91,控制區域網路技術應用於車上電瓶電量

    與引擎怠速控制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 盧明智、黃敏祥,民 93,"OP Amp應用+實習模擬",全

    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 孫中瀛、黃金定,民 94,"常用線性 IC資料手冊",全華

    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 蔡朝洋,民 90,"電子學實驗(修訂版)",全華科技圖書股

    份有限公司。

    5. NI-DAQ操作使用手冊

    6. NI-CAN操作使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