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Chapter 23 Suicide 自自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Zhong-hua SU 自自自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Zhong-hua SU 苏中华. 9 月 8 日清晨,年仅 25 岁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女硕士杨某从该校北区留学生公寓 23 层坠落,当场死亡。 8 月 26 日早上发现 : 江西省上饶市原市委书记余小平自杀 7 月 15 日 :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跳楼身亡。. 自杀死亡人数与所造成的负担 (2001). 全球自杀率的分布 (每 100,000人口) - 1994-96年. 欧洲地区 1. 交通事故 2. 自杀 3. 各类癌症.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Zhong-hua SU 苏中华

Page 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9 月 8 日清晨,年仅 25 岁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女硕士杨某从该校北区留学生公寓 23 层坠落,当场死亡。

8 月 26 日早上发现 : 江西省上饶市原市委书记余小平自杀

7 月 15 日 :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跳楼身亡。

Page 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死亡人数与所造成的负担 (2001)

地区 死亡人数 DALYs (%)

非洲 28,000 0.2美洲 65,000 1.1东地中海 35,000 0.7欧洲 168,000 2.3东南亚 234,000 1.6西太平洋 318,000 2.5全球 849,000 1.4

Page 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全球自杀率的分布 ( 每 100,000 人口 ) - 1994-96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年龄组

自杀率

合计 0.6 10.4 15.3 19.2 21.3 22.3 22.6 29.0

男性 0.9 16.0 24.2 31.2 33.8 35.6 35.9 52.0

女性 0.4 4.7 6.2 7.3 9.2 10.3 12.6 16.9

5-14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65-74 75+

Page 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15-35 岁年龄组主要死因 , 1998 年

欧洲地区

1. 交通事故2. 自杀3. 各类癌症

中国

1. 自杀2. 交通事故3. 各类癌症

Page 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15-35 岁年龄组主要死因 , 1998 年

欧洲地区 两性 男性 女性1.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 各类癌症 2. 自杀 自杀 交通事故 3. 各类癌症 各类癌症 自杀

中国 两性 男性 女性1. 自杀 交通事故 自杀2. 交通事故 各类癌症 各类癌症 3. 各类癌症 自杀 心血管疾病 .

Page 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研究简史

人类自杀研究开始于 18-19 世纪; 1897 年, Emile Durkhein 出版了《自杀:一

项社会学研究》; 1957 年, Schieinderman 在 Los Angeles 建

立世界第一个自杀预防中心; 1961 年,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自杀研讨会; 1966 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建立了自

杀预防研究中心; 国内研究概况。

Page 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引言

在历史上,不同的学者给自杀 / 自杀行为下过很多定义,这些定义推动了有关的研究,但是也引出了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例如:

如何判断和由谁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杀死亡? 某一行为是不是自杀行为?如何划定自杀行为与非

自杀行为之间的界线?

Page 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定义 :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简单地将自杀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强调个体致死的动机。

Page 1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 / 自杀行为的概念化

术语的考察

普遍使用“自杀”和“自杀行为”这两个词 从字面上理解,“自杀”可以指行动,也可以指过程,但不

是指结果。例如,某人自杀了,某人要自杀,某人在正自杀 但在英文文献中,自杀也常常指行为的结果,如“ There ar

e three suicides in the university this year” 。 建议:使用“自杀死亡 (completed suicide)” 取代“自杀”

的泛指意义,用“自杀行为”明确自杀的行动

Page 1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 / 自杀行为的概念化

自杀一定是自己的行为吗?

从字面上理解是这样,而且还有一个相对应的术语,叫做“他杀”

但是,医生帮助下的自杀(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是不是真正的自杀呢?某些形式的安乐死( euthanasia) 是不是真正的自杀呢?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写下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他人操作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算不算自杀行为?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很多情况下必须由法律专家来界定。 建议:涉及医生帮助自杀或安乐死的情况,进行特别的描述

和说明。

Page 1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 / 自杀行为的概念化

自杀 / 自杀行为背后,一定要有导致死亡的意愿吗?

大家都知道,吸烟、酗酒、吸毒,甚至过于努力工作都会造成对健康和生命的伤害。但这些是自杀行为吗?董存瑞炸碉堡,算不算自杀行为?

由于种种原因,研究人员很难判断行为背后的动机,怎么办?

建议:从定性的角度一定要强调行为者本人死亡的意愿;但不需要强调死亡意愿的强烈程度,而是把死亡意愿的强烈程度标明。

Page 1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 / 自杀行为的概念化

能导致死亡的行为才算是自杀吗?

根据什么来判断某一行为的致死性( lethality )? 行为的致死性不是绝对的,由于种种原因,低致死

性行为可以导致死亡,高致死性行为不一定导致死亡。所以,在给自杀行为下定义时,行为的致死性意义不大。

建议:在具体操作中,可标明行为的致死性,但不以它作为是不是自杀行为的标准。

Page 1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 / 自杀行为的概念化

是否存在被动的自杀行为( passive suicide ) ?

本人并不想死,但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动,算不算自杀?(例如,封建时代皇帝“赐死”大臣)。 建议:不将这种情况列为自杀,因为缺乏死亡意愿。

不主动采取措施,对维持或挽救生命“不作为”,算不算自杀? 建议:将这种情况列为自杀。理由:有死亡的愿望;“不作

为”仍可理解为一种“作为”,如绝食。

Page 1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 / 自杀行为的概念化

是不是要强调行为发生前及行为开动时的意识状态?

谵妄状态下的自我致死行为是不是自杀? 动物有没有自杀行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支配下的自我致死性

为是不是自杀? 这个问题看起来容易,回答起来却非常困难。 建议:根据医学定义判断“意识状态”;将清醒的

意识确定为自杀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

Page 1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 / 自杀行为的概念化

自杀意念( suicidal ideation )是否属于自杀行为?

这里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对“行为( behavior )”这一术语的理解。

很多心理学家将“行为”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外显行为( overt behavior ),即可以观察到的表现和反应;另一类叫做内隐行为( covert behavior ),是内部心理活动,只能通过外显行为进行间接观察

大多数学者认为自杀意念属于自杀行为。有利于自杀预防

Page 1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行为的分类及其操作化 概述

对自杀行为,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 Durkheim 社会学分类:失范性自杀、利他性自杀、利己性自杀和宿命性自杀

美国自杀预防协会建议分为三类: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为了促进自杀预防工作, 我们建议分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自杀死亡五类

这个分类在科学意义上并不严格,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Page 1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行为的分类及其操作化

自杀意念

包括英文文献中的“自杀想法( suicidal thought )”和“自杀意图 (suicidal ideation)” 。

概念化:有死亡的意愿,但没有任何相关的行动 操作化:在一天之内,至少一次(或持续地)想到

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持续至少一周。没有具体的自杀计划、准备或行动。

严重程度分级:按照自杀意愿的强烈程度,结合自杀意念出现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分为 1-5级。

Page 1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表 1. 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 强度 频度 持续时间

1 有死亡的意愿,但持坚决拒绝的态度,生的愿望强烈

<2 次 /天 1周

2 有死亡的意愿,生的愿望比死的愿望强烈

2~ 5 次 1~ 3周,不是每天都有

3 在生与死之间矛盾,难以作出决定

6~ 10 次 1~ 3周,大多数天数都有

4 死的愿望大于生的愿望,但对自杀害怕和恐惧

10 次以上 1~ 3周,天天都有

5 没有或基本没有生的愿望 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想着自杀

3周以上,天天如此

Page 2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行为的分类及其操作化

自杀计划( suicidal plan )

概念化:在自杀意念的支配下,作出了实施自杀的计划,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操作化:( 1 )满足或不满足前述标准的自杀意念;( 2 )考虑了自杀的方法,已经作出了决定,或者虽然没有作出决定,但确定了可供选择的方法;( 3 )没有按照计划做任何准备

自杀计划的严重程度分级:综合自杀意念的强烈程度、计划的严密性、计划的可获得性和方法的致死性考虑,分为 5级。

Page 2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表 2. 自杀计划的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 自杀意念的强度 自杀计划的严密性

自杀计划的致死性

自杀计划的可获得性

1 有死亡的意愿,但持坚决拒绝的态度,生的愿望强烈

很低,计划不明确

很低,肯定不致死

很低,几乎不可能获得

2 有死亡的意愿,生的愿望比死的愿望强烈

低,计划模糊

低,大多数情况下不致死

低,获得的机会很小

3 在生与死之间矛盾,难以作出决定

中,计划基本清晰

中,有一定危险性

中,通过努力能够获得

4 死的愿望大于生的愿望,但对自杀害怕和恐惧

高,操作方式和程序明确

高,大多数情况下致死

高,比较容易获得

5 没有或基本没有生的愿望

很高,具有可操作性

很高,几乎肯定致死

很高,随时可以获得

Page 2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行为的分类及其操作化

自杀准备( suicidal preparation )

概念化:在自杀意念的支配下,做好了自杀计划,并对实施计划进行了准备。

操作化:( 1 )符合自杀计划的定义;( 2 )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施计划的准备;( 3 )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严重程度分级 : 根据准备的充分程度分为 5级。

Page 2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表 3. 自杀准备的严重程度分级

自杀准备的程度

1 仅口头语言准备,无自杀方法准备

2 书面语言准备,无自杀方法准备

3 有自杀方法准备,但刚刚开始

4 有自杀方法准备,但没有完全准备好

5 自杀方法准备已全部完成

Page 2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行为的分类及其操作化

自杀未遂( attempted suicide )

概念化:采取了指向结束生命或自我伤害的行动,但没有导致死亡。

操作化: ( 1 )行动前有自杀意念,但不一定需要满足前述自杀意念的判断标准;( 2 )采取了自我伤害的行动,但自杀方法不必具有致死性;( 3 )采取行动前有或者没有自杀计划和准备;( 4 )造成造成或没有造成躯体伤害;( 5 )没有导致死亡。

根据有无死亡意愿的判断属于蓄意伤害还是自杀未遂。如果能够肯定没有死亡愿望,判定为蓄意伤害;否则判定为自杀未遂。在自杀未遂分类后面, 附加对死亡意愿强烈程度的判断。无法判定是否有死亡意愿,归类为“可疑自杀未遂”

Page 2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表 4. 自杀未遂的判断

行动前肯定无死亡意愿 蓄意自伤

行动前有死亡意愿,不论死亡意愿的强烈程度如何

自杀未遂

无法判断行动前自否有死亡意愿

可疑自杀未遂

Page 2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行为的分类及其操作化

自杀死亡( committed suicide )

概念化:在死亡意愿的支配下,采取了自我伤害或结束生命的行为,并直接导致了死亡的结局。

操作化 : (1)存在可以查明或推断的死亡意愿;( 2 )采取了自我伤害的行为;( 3 )该行为直接导致了死亡。

在自杀死亡的分类后面,加上死亡意愿强烈程度的分级。 1级为低死亡意愿, 5级为高死亡意愿。如对行动前有无死亡意愿无法判断,可定为“可疑自杀死亡”;如肯定没有死亡意愿,判定为“意外死亡”。

Page 2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表 5. 自杀死亡的判断

行动前肯定无死亡意愿 意外死亡(如性窒息)

行动前有死亡意愿,不论死亡意愿的强烈程度如何

自杀死亡

无法判断行动前自否有死亡意愿

可疑自杀死亡

Page 2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流行病学

Page 2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国外资料

最高者匈牙利、丹麦( 30 人 /10万),最低者冰岛、西班牙和希腊等( < 5 人 /10万 ),美国( 12 人 /10万),日本( >30 人 /10万) ;

“ 自杀带”——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和东欧等国家; 西方国家的两次低落和高峰; 自杀死亡男性高于女性( 3∶1);自杀未遂

女性高于男性( 3∶1); 自杀死亡年龄高峰,男性 45 岁,女性 55 岁; 最杀未遂高峰年龄 20~ 30 岁。

Page 3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In the year 2000, approximately one million people died from suicide: a "global" mortality rate of 16 per 100,000, or one death every 40 seconds.

In the last 45 years suicide rates have increased by 60% worldwide. Suicide is now among the thre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those aged 15-44 years (both sexes); these figures do not include suicide attempts up to 20 times more frequent than completed suicide.

Suicide worldwide is estimated to represent 1.8% of the total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in 1998, and 2.4% in countries with market and former socialist economies in 2020.

Although traditionally suicide rates have been highest among the male elderly, rates among young people have been increasing to such an extent that they are now the group at highest risk in a third of countries,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Mental disorders (particularly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abuse) are associated with more than 90% of all cases of suicide; however, suicide results from many complex sociocultural factors and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particularly during periods of socioeconomic, family and individual crisis situations (e.g. loss of a loved one, employment, honour).

Page 3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Page 3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发生率 : 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 占 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每年有 287,000人死于自杀 ,22.2人 /10 万。 1,500,000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000小于 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2,000,000人自杀未遂。

Page 3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国内自杀率(卫生部)的调整率与世界银行和 WHO估计的自杀率比较资料来源 / 年

度调整后全国自

杀率( 1/10万)

按人口估计的自杀人数

全部病因的死亡总数

(百万)

中国人口居民死亡总数(百万)

卫生部, 1990

世行, 1990

18.8*

30.3

214 600

343 000

7.24

8.89

7.62

卫生部, 1998

WHO , 1998

19.3*

32.9

241 006

413 000

7.29

9.30

8.07

卫生部, 2002

WHO , 2002

14.3*

23.0

182 889

272 647

6.54

9.13

8.21

* 自杀率的调整率是根据卫生部提供给WHO的城乡自杀率及当年的农村 和城市人口情况推算出来的。

Page 3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中国不同人群平均自杀率: 1995-1999 年 人群 人口数

(百万)自杀率

( 1/10万)自杀人数 自杀人群

的构成比自杀占全部

死亡的% 全人口 1 236 23.23 287.013 100% 3.58%

农村 981 27.10 265 916 93% 4.03% 城市 254 8.29 21 098 7% 1.49% 农村 : 城市 3.27

女性 607 25.85 156.841 55% 4.37% 男性 629 20.70 130 173 45% 2.94% 男性 : 女性 0.80

农村女性 480 30.47 146 336 51% 4.92% 农村男性 501 23.87 119 580 42% 3.29% 男 : 女 0.78

城市女性 126 8.31 10 506 1.71% 城市男性 126 8.27 10 592 1.33% 男 : 女 1.00

Page 3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中国的自杀率: 1995-1999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农村女性农村男性城市女性城市男性

Page 3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占全部死亡的百分比: 1995-1999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农村女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城市男性

Page 3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1995-1999 年中国最重要的死因排序

排序 死因 死亡率( 1/10万)

全人口1 脑血管疾病 110.41

2 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 107.15

3 肝癌 24.78

4 肺炎 24.66

5 自杀自杀 23.2323.23

15-34 岁人群1 自杀自杀 26.0426.04

2 交通事故 20.61

3 意外溺水 6.87

4 肝癌 4.72

5 他杀 4.26

Page 3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卫生部公布的自杀率

0

5

10

15

20

25

30

3519

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自杀率

(1/10

0,000

)

农村女性 农村男性 城市女性 城市男性

Page 3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疾病监测点报告的自杀率 1991-2000

0

5

10

15

20

25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自杀率

(1/10万

)

overall rate urban males urban females rural males rural females

Page 4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为什么我们推算的 1995-1999 年中国的年自杀率(23/10 万 ) 显著低于《全球疾病负担》中估计的1990 年自杀率 (30/10 万 ) 和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报告》中报告的 1998 年自杀率( 33/10万 )?

1. 《全球疾病负担》和 WHO 估计自杀率所用的死亡率数据源于疾病监测点( DSPs )的死亡登记资料。

2. 《全球疾病负担》和 WHO 过高估计了死因资料的漏报率。

3. 他们将 DSP 数据库中较大比例的“意外死亡,原因未明”归入自杀。

Page 4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2. 国内自杀死亡的现状

Page 4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从 145 个疾病监测点 (DSPs) 中选择有地理代表性的 20 个农村和 3 个城市监测点参与本研究 。经过两年半的预试验之后, 1998 年 3 月至 2000 年 8 月进行正式调查。

每个疾病监测点每三个月向项目协调中心上报全部自杀和其它意外死亡案例。如果每个监测点上报的自杀案例多于 5 例或意外死亡案例多于 5 例,则从每类死亡中各随机抽取 5 例进行调查。 如果自杀或其它意外死亡案例不足 5 例,则从当地监测点外随机选择自杀和其它意外死亡案例补充,补足 5 例后进行调查。

对每个死亡案例,用自制调查表分别单独调查死者的家人和亲朋。调查内容如下:

1) 针对死者的死亡经过和家庭环境状况进行开放式深入访谈并录音(征得被试同意)

2) 使用定式问卷了解死者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 、生命质量和躯体疾病等。 3) 由主治或以上水平的精神科医师进行定式精神科检查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

对 SCID-P 稍做修改)。

本研究获得北京回龙观医院和 CCDC 的 IRBs 的批准

项目安排

Page 4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广东广西

福建

江西

海南

浙江

江苏

湖北 安徽河南

河北

山东

北京

天津

山西陕西

吉林

辽宁

黑龙江内蒙古

上海

云南 湖南贵州

四川

甘肃

宁夏

青海

西藏

新疆

重庆 --- 未开展研究的监测点所在省

--- 开展 研究的监测点所在省

心理解剖研究中 23 个疾病监测点的分布情况

--- 开展研究的疾病监测点所在地

--- 参与调查的精神科单位

Page 4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如果这项全国范围内的 895 自杀案例可以代表全国的自杀者,那么中国的自杀特征如下:•79% 居住在乡村

• 28% 从未上过学• 58% 服用农药或鼠药自杀, 其中:

75% 所服农药存放在家中 59% 所服农药为一类有机磷农药

62% 死前被医务人员抢救但失败了• 47% 有血缘关系的人或亲戚、朋友、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63% 有精神障碍• 27% 有自杀未遂既往史

• 仅 9% 曾在精神科就诊过

Page 4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全国心理解剖研究中454例男性和441例女性自杀死亡者的自杀方式

占总数的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性别

男性

女性45

16

45

11

52

6

28

9

44

Page 4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全国心理解剖研究中454例男性和441例女性自杀死亡者的精神科诊断情况

占总数的百分比

50

40

30

20

10

0

性别

男性

女性6

13

34

42

466

15

36

33

Page 4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563例罹患精神障碍自杀者死前因心理问题接受治疗的种类

1% 巫医

1% 中医

11% 西医

14% 精神科医生

73% 从未治疗

Page 4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独立的自杀危险因素(按其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

死前两周抑郁严重程度

有自杀未遂史

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死亡当时的急性应激强度

死前一个月内的生命质量

死前两天内发生急性人际冲突

死前一年内负性生活事件产生的慢性心理压力

朋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

农民、家庭主妇、退休、失业者

死前 1 个月内的社交活动少

Page 4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的危险因素 *

“固定的”因素 性别 年龄 种族 婚姻 经济条件 性取向 曾有自杀企图 自杀观念

可能变更的因素

自杀方式的可及性 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 社会孤立 焦虑 绝望和生活满意度

Based on: Forster & Wu, 2002

Page 5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哪些因素可以解释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和独特的自杀特征?在中国没有强大的反对自杀的宗教或法律禁令,因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长期存在不良生活刺激(如无法治愈的疾病)的个体会将自杀视为解脱痛苦、减轻他们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或感情负担的一种可接受的方法。

在这种宽容的大环境下,那些没有潜在精神疾病的个体,特别是那些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的年轻农村女性,在急性应激状态(如家庭内部冲突)下也可能出现冲动性自杀行为。

Page 5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哪些因素可以解释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和独特的自杀特征?(续)

和其它国家相似,中国的自杀未遂者 ( 自杀意图不强 )也是女性多于男性 (2.5:1) ,但是在中国这些自杀未遂者所采取的自杀方式是相当致命的,并且农村医疗保健系统对此进行急救的能力差。

因此,与那些自杀未遂者采用不太致命的方式自杀的国家相比,或者与那些急救服务较好的国家相比,中国自杀“未遂”者死亡的比例可能较高。这就导致了总的自杀率升高以及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占全部自杀的比例升高。

Page 5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国家与世界因素外部影响 --西方价值观的全球化 -- 地区与全球性经济的一体化

文化因素 -- 有关自杀的信念和来世的信念 -- 对交往方式和怎样规定人的 社会地位的传统观念

社会的大环境社会政治因素 -- 生产方式、财富分配手段 --政治结构、媒介影响 -- 社会性的防治自杀活动

个人所处的小环境 人与人之间的网络 -- 与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关系 --亲近人对自杀的看法

社会经济环境 --能得到如教育、工作、住房、保健、 社会福利等社会资源 --能得到有效的防止和治疗自杀的服务 -- 自 杀途径的方便性 和危险性

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生物与心理状况 --遗传因素、性别、年龄 -- 人格、对生活满意的程度 --躯体与精神疾病

社会身份 --被承认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 -- 个人的价值被肯定或否定

个人的资源与压力 --教育水平和经济地位 -- 生活事件和耐受能力

个人特点

多因素自杀模型

Page 5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自杀的原因1、精神障碍导致自杀;2、躯体疾病导致自杀;3、非疾病(普通)人群自杀;4、宗教信徒自杀或集体自杀。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精神障碍自杀占所有自杀个案的 30-40%,其中,抑郁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 1/4,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 27-30%。

Page 5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自杀的高危因素

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他或她自杀的危险性就高:

心情忧郁或抑郁 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 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 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 既往有过自杀行为 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Page 5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自杀者常见的动机有:1、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通过死后进入天堂以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2、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牺牲自己;3、自我惩罚: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4、追求完美:通过自杀达到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满;5、呼救求助:遇到困难时,通过自杀来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

Page 5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普通人群自杀者的心理特点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戒备心理较强,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1、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没有主见;2、社会交往能力差,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缺乏归属感;3、缺乏理性的生活态度,认识问题倾向于过度概括化、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作出客观的评价。4、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倾向于自暴自弃,倾向于自我贬低。

Page 5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

5、过分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6、适应能力差,应付困难的技巧和能力较差;7、行为具有冲动性;8、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神经质。9、缺乏人格自知力,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

Page 5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

Shneidman(1992)认为自杀普遍存在着下列十种现象 :

1、自杀的共同目的是一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自杀的共同目标是终止个人的感觉或意识

3、自杀的诱因通常是来自心理上不能忍受的痛苦

4、自杀的压力来源普遍来自不能满足的心理需要

5 、自杀者的情绪状态通常是无望及无助

Page 5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

6、自杀者的个人认知状态通常是充满冲突和矛盾

7、自杀者的理解力或领悟力通常是变得狭隘

8、自杀者的行动通常是单向出路 (不能回头 )

9、自杀者共同的人际交往行为是传递自己 (自杀 )的意向

10 、自杀者通常利用自杀作为一种一贯应付问题的方法

Page 6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自杀的基本线索

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

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

2/ 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据南京危机中心调查, 61例自杀

的大学生中,有 22人曾明显的流露出各种消极言行以引起周围人的

关注。

Page 6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常见的基本线索有:1、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2、说过要自杀;

3、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4、收集与自杀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5、最近周围有人自杀,尤其是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有其它损失,如父母离婚;

6、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7、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Page 6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8、向人说过如果他 /她走了,不要想念他 /她;

9、有过自伤行为;

10、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的活动;

11、学习成绩突然显著好转或恶化,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12、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疼或胃疼、月经不规律等;

13、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药物。

Page 6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对于绝大多数经受过心理的巨大痛苦而想自杀的人来说,自杀前常常

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迹象:

一、言语上的征兆:1. 直接向人说:“我想死”,“我不想活了”。2. 间接向人说: “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Page 6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3、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4、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5、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6、突然与亲朋告别7、谈论一些可行的自杀方法

Page 6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二、行为上的自杀征兆 行为上的征兆: 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出现很危险的行为) 抑郁的表现 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人 有条理地安排后事 频繁出现交通事故 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

Page 6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概述对自杀的常见误解:1 “ ”、 自杀事件一般都是无迹可寻的 “ ”或 表明想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2、“自杀未遂者并非真正想死”

3 “ ”、 下决心自杀的人都是坚决想死的4 “ ”、 情绪好转后自杀危机减少5 “ ”、 一般人永不会有自杀的念头6 “ ”、 一件小事也足以令人寻死?7 “ ”、 有自杀行为者不需要精神医学干预8 “ ”、 自杀者都有精神病9 “ ”、 不能与有自杀可能性的人谈自杀,否则会促发他死亡

Page 6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评估1、评估:包括发生了什么事件?病人所使用的应对机制是什么?这些机制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到目前为止,病人是否有能力去应付这种场面?病人的支持系统如何? 治疗者应利用病人对治疗的迫切要求,采取积极的和权威性的措施,尽快地与病人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教育病人认识他处于危机状态的事实,并说明愿意尽力帮助他。同时也要指出,病人应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

Page 6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评估2、制定干预目标:

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后,就要制定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与病人共同商量,治疗者不能独断。要根据病人的需要,解决病人的痛苦,要了解危机前病人的心理素质状况。因为治疗目标的限度往往是恢复其原有的心理水平。

Page 6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评估3、实施:

具体会谈的次数依病人的需要而定。治疗者基于对应激事件相关的所有资料和信息,从中找出一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共同问题,然后寻求解决这一共同问题的证据和方法,同时注意克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和认知缺陷。一旦某一近期目标达到,再确定下一步的目标,使病人逐渐接近一个成功的危机解决的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帮助病人获得更多的社会关心和心理支持,注意多方挖掘病人需要获得的和可以利用的外界社会支持的资源。这可增强病人解决危机的信心。

Page 7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预防自杀行为公共卫生方法与临床方法的综合

预防性干预

通用的 选择性的 有针对性的

公共卫生 临床机构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Page 7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通用的

降低有毒物质的可及性

控制手枪 减少媒体的轰动式报道

有选择性的

治疗精神障碍患者

(包括物质使用障碍者)

有针对性的

对双相障碍和反复精神病性发作的患者开展治疗性随访

能有效预防自杀的公共卫生干预

Page 7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4、终止: 治疗者在注意病人症状改进的同时,时常要考虑最初的治疗目标,直到病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果病人已基本达到了情绪平衡和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并经过双方同意就可以终止治疗。由于治疗者和病人常有一些情感上的依赖,中止治疗和分别,会使病人体验到一种失落感,因此,在中止治疗前应使病人对于失去治疗和治疗者有感情上的准备,使病人理解这种失落感,这是中止过程的一部分工作。回顾总结时,着重让病人说出处理新问题的技能和如何更广泛地利用资源,使病人感到这些新知识已变成他应付技能中的一部分,使他感到现在的他变得比以前的他更强健,从而增强了他对处理将来应激事件的自信心。

Page 7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自杀干预的具体要点1、敏锐的观察通常,一位企图自杀者的表现不会十分活跃、主动,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建立初步关系时,必须忍耐求助者可能较为被动和沉默的表现。虽然求助者可能对工作人员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其实他是非常需要别人能给予支持的。工作人员的真诚关心和友善态度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Page 7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2、初步接触工作人员在接触有自杀危机求助者的初期,必须清楚地、肯定地表明工作人员的身份及帮助求助者的意图。同时亦应向他申明病人有接受援助的权利,亦应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而工作人员亦应尊重病人的个人选择。学者 Birtchnell (1983)认为若有自杀意图者经过工作人员一段时间的介入帮助后,仍然选择终结个人生命,工作人员应接受个人在此项工作上的限制,并无须因求助者的决定而有罪疚感。

Page 7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3、直接询问学者Metto (1980)认为最直接了解一个人的自杀危机的可能性,就是直接询问其个人的自杀意向。这种工作手法特别强调在询问时要针对事实、清晰及不具批评性。Metto认为在直接查询时,工作人员必须表现出同情、理解及真诚关怀的态度。

Page 76: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4、导致自杀的原因学者对引致自杀行为的因素有不同的理解,有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当事者面对突发危机时所作的一种冲动行为;有学者认为自杀可能是当事者面对一连串压力而无法克服的结果;有学者认为自杀行为可能基于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问题。若能找到引发自杀的原因,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Page 77: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5、致命危险程度自杀方式的选择反映出求助者求死的决心,亦可以预计被救的可能性。若求助者认为自杀是唯一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其自杀危机将相应增加。6、支持的资源学者 Fawcett等 (1969)认为较难与人相处及建立关系的个体自杀危机会较高,他认为自杀企图是由于人际互动关系中出现矛盾而直接产生,而这种矛盾情况涉及病人在心理上的一种特有的关联。亲人及重要他人对自杀者的求生意愿是极具影响性的。

Page 78: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7、自杀危机与入院干预学者 Birtchnell(1983)认为自杀行为的人并不是绝对性的,自杀意念可能随着每分钟而改变。但他认为若意图自杀者与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当自杀者的自杀意欲增加时,工作人员的介入将发挥更大的效用。自杀者的入院干预可视病人的情况而定,若自杀者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又或其配偶或亲友刚死亡、又或感到非常无望无助等等,这种情况下,安排入院对自杀者会有帮助。

Page 79: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在实施干预时,若求助者的情况是介乎于中度致严重阶段,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评估其自毁的冲动,并按需要与自杀者订立不自杀协议,或联络家人及重要人物提供紧密的照顾,若有需要亦须作入院的预备。“自杀就是身边没有人”,如果始终有人陪伴自杀者的话,可有效地阻止其自杀行动的实施。工作人员在处理个别自杀个案时,必须经常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预备,并留意病人的回应;以作为评估病人自杀危机及决定进一步的干预方案。

Page 80: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我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让他倾诉自己的感受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也不试图说法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咨询他们是否想自杀:“ 你是否感觉那样痛苦、绝望,以至于不想结束自己的生

”命?[注: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 ]

Page 81: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要认真对待。如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如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

Page 82: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自杀心理干预1.    充分表达理解与关心:自杀是你明智的选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2.    倾听、提问、澄清:看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否有效、客观,是经过了认真考虑的,或是一时冲动?3.    重点讨论应激创伤事件:是主观的痛苦还是客观的痛苦?4.    启发来访者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Page 83: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5.    激发对亲友的牵挂、责任感:想象自杀后亲友的情绪反应,让他意识到别人是爱他、关心他的。6.    发现社会资源:询问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看来访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发出的求助信息是否准确,别人是否愿意帮助他。7.    心理支持:鼓励来访者再一次尝试,制订建设性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8.    讨论自杀的后果:是对自身的伤害,自杀的方式,伤害的程度等。

Page 84: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

自杀干预面对一个要自杀的人,几句套话:

1、你有权利自杀(含义:尊重、接纳他,明确是否自杀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自杀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出现过的想法。(含义:你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自杀观念的人,你自己不必为有这样的想法而恐惧或自责)3、自杀是一个人遇到困难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时的一种想法(含义:其实强调自杀是摆脱痛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4、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你痛苦得想到要自杀?这些困难具体是什么?(把话题引向深入,发现他的具体困难和痛苦是什么,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下一步提供心理援助打下基础)。     ……

Page 85: Chapter 23   Suicide   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