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业观察 在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环境下,外 资汽车品牌进口渠道与国产汽车销售渠 道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第一家合 资公司开始至今已经有30余年的历 史。外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 战略也有了巨大的调整,战略重心从 以进口产品为主过渡到国产汽车为 主,渠道从国内外渠道并行过渡到并 轨,资本从单纯的 50∶50 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受到市场利益的驱使,以 及资本结构框架变动的影响,中国汽 车类合资公司的销售渠道也开始出现 整合与变革。 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产品被视为 生产资料由国家统购统销。随着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外资企业开始重视汽 车销售以及渠道的布局。4S店成为当时 合资公司最重要的销售形式,但这个时期 的外资品牌销售以进口车为主。随着中 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国产化汽车产品 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在外资品牌汽车 进口市场逐渐萎缩的趋势中,以国产汽车 产品渠道为核心,整合国内外渠道为一体 就成为外资渠道变革中的重要方向。 当中国汽车市场成为越来越多跨国 公司世界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的时候, 外资的管理意志就开始从背后现形。争 夺更多的股权比重意味着外资在中国自 主品牌意识不断觉醒之后的一种反制。 进口与国产销售渠道的整合,相比不断 提高的国产化外资品牌汽车销量的上 升,中方仍然处于相对吃亏的地位。 (来源:《中国经营报》) 合资公司进入“后整合时代” B11 责编/ 金妹 版式/ 张文娟 校对/ 石芬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4 11 18 日 星期二 大家论坛 今年“双 11”被电商热炒 的由起初的快消品、服装和电 器行业,发展到地产、汽车等 行业,尤其是汽车类电商的销 售数据又创新高。多个汽车 网站公布数据显示,“双 11”销 售额相比去年出现成倍增 长。但随着“双 11”促销的结 束,汽车类电商又恢复了往日 的沉寂,不仅仍需到经销商处 提车,不少车型在网上的售价 甚至远高于线下。 据报道,截至 11 月 11 日 24 时,易车网当日共售出 15796 辆 汽 车 ,全 站 订 购 总 金 额 为 18.73 亿元;汽车之家当日共售出为 37117 辆 汽 车 ,订 购 总 金 额 为 60.54 亿 元 ;天 猫 汽 车 收 获 整 车 订单 5.07 万辆,增长近 500%;车 讯网宣布实现整车全款成交 3705 台,全款成交额 4.47 亿,订 购 销 售 额 53.79 亿 ,订 单 数 量 4.3507 单。 不过,“双11”结束,各电商 网站售车页面就变得冷清了许 多,不少电商网站的车型线上售 价要高于4S店,或与厂商指导 价并无二致。一直以来,汽车电 商只是充当消费者与经销商之 间的桥梁,即帮助经销商搜集销 售信息,并向消费者提供优惠产 品。不过通过本次“双 11”平台 和车企的合力培育,消费者通过 汽车电商购车的消费习惯正在 养成,各大车企的品牌知名度也 在随之普及。 消费者即使在网上全款 购车,提车也是到 4S 店,因 此,目前形势还是对经销商 有利。汽车经销商要充分利 用电商带来的机会,基于车 载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强 化与客户联系,提早了解客 户车辆状态,强化与保有客 户的联系,实现及时的换车 服务,为客户更多定制服务 方案。越是互联网,越需要 差异化的专业服务。 双 11 结束汽车电商再成鸡肋 ■刘博 @张君毅(罗兰贝格管理咨 询(上 海)有 限 公 司 合 伙 人): 去各大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领 域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拿 来的技术可持续性还是存在问 题。未来在技术领域,建议几大 汽车集团间进行联合攻关,共同 开发,共同享有研发成果的知识 产权,比现在靠单一企业研发效 率要高很多。但是这方面突破各 个公司的地区政府利益,条块划 分等问题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 @晓程(新闻评论员): 2014 广州车展即将开展。各路大军 秣马厉兵。车展注定又是一个 首发车、概念车全球PK展示的 汽车盛典,也是产能膨胀潜在危 机的暗示和警醒。但往往在车 展,人们被表面的富丽堂皇喧嚣 繁华所吸引,却不知隐忧正在向 这里缓缓逼近。 @董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品 牌和外国品牌在中国的生产,生 产过程中对于财富的分配,对于 经济、科技的拉动,对于经济安 全和国防安全的作用是不一样 的。我们要把开放更加深化,建 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有这 样,才可以对经济科技的拉动, 对产业安全才好。而且应该重 点发展基础材料、核心部件、高 端装备等方面的继续开放。 大V说 不可否认,发展新品牌可以 回避此前品牌的一些不利因素, 但采用新品牌和更高端的配置 一定可以实现高端化吗?目前 在汽车行业尚未有成功的案 例。一款产品定位高端与否不 单依赖产品本身,也需要整体体 系的贴合。 近期,自主品牌高端化最 失败的例子就是长城汽车,被 寄予厚望的哈弗H8不但未能 提升其品牌定位,连续两次推 迟上市反而使长城受到重创,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市值大幅缩 水,这也给其将要推出的哈弗 H9 蒙 上 了 一 层 阴 影 。 其 实 这 些年,自主品牌高端化主要采 用新品牌的方式,同时在产品 上采用堆砌的手段装备新技 术。结果呢,目前尚未有自主 品牌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吉利、 奇瑞又回归到“一个品牌”。 从这些动作可以明显感觉 到,自主品牌这些年很急躁,这虽 然部分源于合资品牌的不断下 压,但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却试 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去超越。而 在现实世界中,捷径几乎无处可 寻,成功多源于此前的积累,汽车 行业同样如此。 自主品牌想在高端化方面取 得成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无论是吉利、奇瑞,还是比亚迪、 长城等,发展的时间只有二十来 年,而奔驰、斯柯达、福特等均有 超过百年的历史。长时间积累是 品牌塑造的过程,也是让消费者 对产品产生清晰定位的过程。这 一过程中,产品是主要载体,产品 需要有持续不断的、适应当下环 境的提升,而不是如此前众多品 牌所采用的“车海”战术,没有品 质提升的车海战术只能是左右互 搏。无论是时间积累,还是产品 品质提升,都需建立在企业稳健 发展的策略之上,只有企业发展 处于正常轨道,产品和服务才是 有源之水。 当然,在合资品牌持续下压 之下,自主品牌的空间日渐狭小, 快速发展也很有必要,但过于激 进的策略在没有深厚基础的配合 下很难成功。稳健之外可以集中 一点发力,利用优势突围,这既包 括产品,也包括营销策略。 观察行业 评说行业 新品牌不是高端化的灵丹妙药 ■何立军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 MPV 市场销量由去年同期的 89.33 万辆增 长至 133.21 万辆,一举超过 SUV 成为乘用 车市场中增幅最高的细分市场。即便其增 长如此迅猛,但一向嗅觉灵敏的国际汽车 巨头在是否进入其中这个问题上纠结再 三。今年前三季度,虽然自主品牌“压力山 大”,但在 MPV 市场依然风景独好,占有率 高达85.3%,外资品牌仅占14.7%。 随着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逐渐 从产品、品牌过渡到整个体系,外资品牌 能够依托全球市场,所获得的成本、品牌 等优势相比自主品牌越发明显。但由于 中国家庭结构等国情因素,使得中国的 MPV市场具有独特性,由此外资品牌的 独门优势变得并不明显,所以面对如此 高增长的市场却犹豫再三。 事实上,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与其在 轿车、SUV 等细分市场中寻找蓝海,还不 如好好经营 MPV 这片“近海”,毕竟咄咄 逼人的外资品牌一时半会还不太愿意冒 着搁浅的风险追杀至此。 更重要的是,MPV市场还是自主品 牌磨练体系竞争力的好地方。看看目前 这一市场的明星车型,不论是五菱宏光、 宝骏730还是长安欧诺,无一例外都是没 有逆向开发的对象,全靠自身能力摸着 石头过河才有现在的成绩,而由此形成 的能力也在逐渐反哺。 (来源:《南方都市报》) MPV 市场:自主品牌突围之道

新品牌不是高端化的灵丹妙药epaper.dongfeng.net/page/1/2014-11/18/B11/20141118B11_pdf.pdf · 行业观察 在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环境下,外 资汽车品牌进口渠道与国产汽车销售渠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行业观察

    在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环境下,外资汽车品牌进口渠道与国产汽车销售渠道统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建立第一家合资 公 司 开 始 至 今 已 经 有 30 余 年 的 历史。外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也有了巨大的调整,战略重心从以 进 口 产 品 为 主 过 渡 到 国 产 汽 车 为主,渠道从国内外渠道并行过渡到并轨,资本从单纯的 50∶50 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受到市场利益的驱使,以及资本结构框架变动的影响,中国汽车类合资公司的销售渠道也开始出现整合与变革。

    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产品被视为生产资料由国家统购统销。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外资企业开始重视汽

    车销售以及渠道的布局。4S 店成为当时合资公司最重要的销售形式,但这个时期的外资品牌销售以进口车为主。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国产化汽车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在外资品牌汽车进口市场逐渐萎缩的趋势中,以国产汽车产品渠道为核心,整合国内外渠道为一体就成为外资渠道变革中的重要方向。

    当中国汽车市场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世界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的时候,外资的管理意志就开始从背后现形。争夺更多的股权比重意味着外资在中国自主品牌意识不断觉醒之后的一种反制。进口与国产销售渠道的整合,相比不断提高的国产化外资品牌汽车销量的上升,中方仍然处于相对吃亏的地位。

    (来源:《中国经营报》)

    合资公司进入“后整合时代”

    B11责编/金妹 版式/张文娟 校对/石芬 E-mail:[email protected]年 11月 18日 星期二 大家论坛

    今 年“ 双 11”被 电 商 热 炒的由起初的快消品、服装和电器行业,发展到地产、汽车等行业,尤其是汽车类电商的销售 数 据 又 创 新 高 。 多 个 汽 车网站公布数据显示,“双 11”销售 额 相 比 去 年 出 现 成 倍 增长。但随着“双 11”促销的结束,汽车类电商又恢复了往日的沉寂,不仅仍需到经销商处提车,不少车型在网上的售价甚至远高于线下。

    据报道,截至 11 月 11 日 24时,易车网当日共售出 15796 辆汽车,全站订购总金额为 18.73亿元;汽车之家当日共售出为37117 辆 汽 车 ,订 购 总 金 额 为60.54 亿元;天猫汽车收获整车订单 5.07 万辆,增长近 500%;车讯 网 宣 布 实 现 整 车 全 款 成 交3705 台,全款成交额 4.47 亿,订购 销 售 额 53.79 亿 ,订 单 数 量4.3507单。

    不过,“双 11”结束,各电商

    网站售车页面就变得冷清了许多,不少电商网站的车型线上售价要高于 4S 店,或与厂商指导价并无二致。一直以来,汽车电商只是充当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的桥梁,即帮助经销商搜集销售信息,并向消费者提供优惠产品。不过通过本次“双 11”平台和车企的合力培育,消费者通过汽车电商购车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各大车企的品牌知名度也在随之普及。

    消 费 者 即 使 在 网 上 全 款购 车 ,提 车 也 是 到 4S 店 ,因此 ,目 前 形 势 还 是 对 经 销 商有 利 。 汽 车 经 销 商 要 充 分 利用 电 商 带 来 的 机 会 ,基 于 车载 检 测 设 备 的 维 护 保 养 ,强化 与 客 户 联 系 ,提 早 了 解 客户 车 辆 状 态 ,强 化 与 保 有 客户 的 联 系 ,实 现 及 时 的 换 车服 务 ,为 客 户 更 多 定 制 服 务方 案 。 越 是 互 联 网 ,越 需 要差异化的专业服务。

    双11结束汽车电商再成鸡肋 ■刘博

    @张君毅(罗兰贝格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过去各大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拿来的技术可持续性还是存在问题。未来在技术领域,建议几大汽车集团间进行联合攻关,共同开发,共同享有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比现在靠单一企业研发效率要高很多。但是这方面突破各个公司的地区政府利益,条块划分等问题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

    @晓程(新闻评论员):2014广州车展即将开展。各路大军秣马厉兵。车展注定又是一个首发车、概念车全球 PK 展示的汽车盛典,也是产能膨胀潜在危机的暗示和警醒。但往往在车展,人们被表面的富丽堂皇喧嚣繁华所吸引,却不知隐忧正在向这里缓缓逼近。

    @董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在中国的生产,生产过程中对于财富的分配,对于经济、科技的拉动,对于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把开放更加深化,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有这样,才可以对经济科技的拉动,对产业安全才好。而且应该重点发展基础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等方面的继续开放。

    大V说

    不可否认,发展新品牌可以回避此前品牌的一些不利因素,但采用新品牌和更高端的配置一定可以实现高端化吗?目前在 汽 车 行 业 尚 未 有 成 功 的 案例。一款产品定位高端与否不单依赖产品本身,也需要整体体

    系的贴合。近 期 ,自 主 品 牌 高 端 化 最

    失 败 的 例 子 就 是 长 城 汽 车 ,被寄 予 厚 望 的 哈 弗 H8 不 但 未 能提 升 其 品 牌 定 位 ,连 续 两 次 推迟 上 市 反 而 使 长 城 受 到 重 创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市值大幅缩水 ,这 也 给 其 将 要 推 出 的 哈 弗H9 蒙 上 了 一 层 阴 影 。 其 实 这些 年 ,自 主 品 牌 高 端 化 主 要 采用 新 品 牌 的 方 式 ,同 时 在 产 品上 采 用 堆 砌 的 手 段 装 备 新 技术 。 结 果 呢 ,目 前 尚 未 有 自 主品牌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吉利、奇瑞又回归到“一个品牌”。

    从 这 些 动 作 可 以 明 显 感 觉

    到,自主品牌这些年很急躁,这虽然部分源于合资品牌的不断下压,但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却试图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去超越。而在现实世界中,捷径几乎无处可寻,成功多源于此前的积累,汽车行业同样如此。

    自主品牌想在高端化方面取得成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无论是吉利、奇瑞,还是比亚迪、长城等,发展的时间只有二十来年,而奔驰、斯柯达、福特等均有超过百年的历史。长时间积累是品牌塑造的过程,也是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清晰定位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产品是主要载体,产品

    需要有持续不断的、适应当下环境的提升,而不是如此前众多品牌所采用的“车海”战术,没有品质提升的车海战术只能是左右互搏。无论是时间积累,还是产品品质提升,都需建立在企业稳健发展的策略之上,只有企业发展处于正常轨道,产品和服务才是有源之水。

    当然,在合资品牌持续下压之下,自主品牌的空间日渐狭小,快速发展也很有必要,但过于激进的策略在没有深厚基础的配合下很难成功。稳健之外可以集中一点发力,利用优势突围,这既包括产品,也包括营销策略。

    观察行业评说行业

    新品牌不是高端化的灵丹妙药■何立军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MPV市场销量由去年同期的89.33万辆增长至133.21万辆,一举超过SUV成为乘用车市场中增幅最高的细分市场。即便其增长如此迅猛,但一向嗅觉灵敏的国际汽车巨头在是否进入其中这个问题上纠结再三。今年前三季度,虽然自主品牌“压力山大”,但在MPV市场依然风景独好,占有率高达85.3%,外资品牌仅占14.7%。

    随着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逐渐从产品、品牌过渡到整个体系,外资品牌能够依托全球市场,所获得的成本、品牌等优势相比自主品牌越发明显。但由于中国家庭结构等国情因素,使得中国的MPV 市场具有独特性,由此外资品牌的

    独门优势变得并不明显,所以面对如此高增长的市场却犹豫再三。

    事实上,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与其在轿车、SUV 等细分市场中寻找蓝海,还不如好好经营 MPV 这片“近海”,毕竟咄咄逼人的外资品牌一时半会还不太愿意冒着搁浅的风险追杀至此。

    更重要的是,MPV 市场还是自主品牌磨练体系竞争力的好地方。看看目前这一市场的明星车型,不论是五菱宏光、宝骏730 还是长安欧诺,无一例外都是没有逆向开发的对象,全靠自身能力摸着石头过河才有现在的成绩,而由此形成的能力也在逐渐反哺。

    (来源:《南方都市报》)

    MPV市场:自主品牌突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