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聖經結構式註釋 (增修版) (E01) 李保羅 著 宏博服務社 一六年九月

聖經結構式註釋 約翰書信 約翰...約翰書信:岰錄 3 聖經結構式註釋 約翰書信 目錄 序言 使用提示 涓翰壹書 1. 涓翰壹書全書結構 2. 一章1至4節(連導論)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聖聖經經結結構構式式註註釋釋

約約翰翰書書信信 ((增增修修版版))

(E01)

李保羅 著

宏博服務社

二○一六年九月

聖經結構式註釋 約翰書信(增修版) 作者:李保羅 出版:宏博服務社 版次:E01 (2016.09) ©2016,李保羅

版權所有˙未得作者書面同意,任何人士或組織不得以任何形式部份或全部複製、上載、出版、發售

歡迎到http://www.ruthenpaul.com/freebooks免費下載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The Epistles of John (Revised Edition) Written by: Rev. Dr. Paul Li Published by: ruthenpaul.com Edition: E01 (2016.09)

Copyright: ©2016, Paul Li

All Rights Reserved. NOT to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for sale or not without prior writte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author. Welcome to download a free copy from http://www.ruthenpaul.com/freebooks for personal use.

約翰書信:目錄 3

聖經結構式註釋

約翰書信

目錄

序言

使用提示

約翰壹書

1.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2. 一章1至4節(連導論)

3. 一章5至10節

4. 二章1至29節

5. 二章28節至三章24節

6. 三章21節至五章4節

7. 五章5至17節

8. 五章18至21節

9.約翰壹書全書結構大綱

約翰貳書(連導論)

約翰參書(連導論)

聖經結構式註釋:序言 4

序言

聖經是神的話語,是神給人類救恩的啟示,是我們靈命

長進的糧食。聖經是我們最寶貴的一本書,要更多明白聖

經,個人的研經是不可缺少的。聖經的註釋書是輔助我們明

白聖經的寶貴資源,雖然古哲今賢已經給我們寫下了許多寶

貴的註釋,但深信再多一本也是值得的。

歷來的註釋書多是按段逐節逐字的解釋。或從原文、或

從譯文、經文、歷史、地理、語言、風俗、考古……多方面

鑽研聖經的真義。我們感謝聖經學者們的心思及勞苦。

解釋聖經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以經解經”。這有兩

方面的意思:

� 以聖經中其他相關的經文來解釋手上要待解釋的經

文。神既然是整本聖經的作者,祂在聖經中的啟示不是自相

矛盾的,反而是前後呼應,叫祂的心意越顯越明。其他經文

可以解決或豐富我們的釋經。這是“以經解經”的根據和方

法。

� 從所要解釋的經文本身來解釋經文,包括認識經文

的用字、文法及語氣。在這方面的“以經解經”,大概要以

“結構式釋經”為最有趣味和挑戰性。這方法是要從經文段

落之間的邏輯關係來了解經文的意思。

本“聖經結構式註釋系列”就是從經文的“結構”去

看在書卷裡“作者怎樣(表達方式)說甚麼(中心思想)”。

關於這種結構式的研經釋經方法,讀者可以參看筆者《結構

式研經與釋經》(香港:天道書樓,2000年三版),這裡不再

贅述了。

最後,在此多謝亞斯伯理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 Kentucky, USA)的教授Prof. David L. Thompson,

他引起了筆者對結構式研經的興趣,也啟迪了筆者去建構這

個釋經法。多謝漢語聖經協會的編輯同工在書本的格式和內

容上提供了許多寶貴和建設性的意見。又多謝我的太太榮鳳

的建議及意見,使本系列的註釋書得以成為事實。她提議以

法教人,不如以身示法。

深願本“聖經結構式註釋”系列的註釋能給我們帶來

對聖經一些新鮮和更深的興趣及認識!

李保羅

香港˙衛道神學研究院

聖經結構式註釋:使用提示 5

使用提示

為使讀者能夠更熟習使用本「結構註釋」,請留意以下的事項:

1.本「結構註釋」在註解經段時,基本上是按以下的步驟編寫:

a.《和合本》經文

~ 在註解經文時,為方便對照《和合本》的經文,會在每章開頭的地方先列印出

有關的《和合本》經文。

~《和合本》的經文只列出經文,沒有原來的小標題。

~ 《和合本》經文中在括號裡用較小的字體列印的(俗稱《和合本》的「小字」),

並不是聖經的經文,只是《和合本》的譯者對經文所作的補充意見。

b.經文結構大綱

~ 「經文結構大綱」和「經文新譯」是左右並列的放在一起,兩者左右對應。

~ 用點列的方式列出經文的大綱。

~ 完整的經文結構大綱,可參照書末「全書結構大綱」有關的部份。

c.經文新譯

~ 「經文結構大綱」和「經文新譯」是左右並列的放在一起,兩者左右對應。

~ 這是筆者對有關經文的翻譯(可參筆者的《宏博聖經》〔譯註版〕)。

~ 譯文底下加點的字是原文沒有的,但按上下文理可以作適當的補充,使經文的

意思更為清楚及完整。

d.結構圖

~ 用圖表表達經文的結構。

~ 先由上向下讀:結構裡最高的層次放在最高的一列,下屬的層次依次遞減的放

在下面的行列裡。

~ 再由左向右讀:屬同一層次的,由左至右的放在同一列裡,以表示經文的發展。

在同一列的段落,彼此的關係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程式,視乎不同經段的寫作結

構。在這方面,請參照本註釋的結構分析的說明。

e.結構分析

~ 探討並分析經文不同的寫作結構。

~ 有時有多個結構,有時則只有一個。有些結構涵蓋整個經段,有些則包括主要

的部分。

f.經文註釋

~ 是依經文的結構分段來作註釋。

~ 不是逐節的註釋,而是以段落為一個單元。透過字詞、文法、上文下理、聖經

神學、歷史文化……,當然不離經文結構所建議的方向和關係,從多方面去探

索整個段落的思想。

~ 閱讀經文註釋時,翻閱參照前面的經文結構大綱和結構圖,有助更容易掌經文

和討論的思路和發展。

聖經結構式註釋:使用提示 6

~ 註釋時有時會引用聖經原文。新約書卷的原文會直接用希臘文。舊約書卷的原

文則會用英文字母作音譯(transliteration)。

2.在綜合分析一些大段落(包括兩個或以上的經段)的整體結構時,基本上是按以下

的步驟編寫:

a.結構圖

b.結構大綱

c.結構分析

3.本「結構註釋」在引用或論及《聖經和合本》(香港聖經公會)和《聖經新譯本》(環

球聖經公會)時,會分別以《和合本》及《新譯本》作簡稱。

4.在翻譯和註釋經文時,為了方便識別和討論,有時會將經節分作a,b,c……部分(例

如說第3a節,第6c節):「a」代表經文裡最先的部分,「b」代表第二部分;「c」代表

第三部分。餘類推。如果經節只分作兩部分,「a」就代表經文的上半部分,即上半節 ,

「b」 就代表經文的下半部分,即下半節。所謂「上半節」、「下半節」,只是相對性

的說法,並不表示兩者有相同的長度。

5.鑑於原文和中文的語法不盡相同,在翻譯聖經為中文之時,有時是須要變動原文語

句的先後次序,使成為通順的中文。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同一節經文裡面。它不會影

響經文的節碼,因而我們在譯文裡也看不出經文的次序原來已經作過變動。但在一些

偶然的情形裡,尤其是經文的語句頗長的時候,經文是要作跨節的翻譯,例如要將後

面的經文放在前面的經節裡,造成節碼的跳動。這種情形通常也要將一節經文分作幾

個部分,並用英文字母a,b,c……來區分有關經文在原文語句裡的先後位置(情形

類似上述第4點的節碼劃分法;參例如弗一7-9)。節碼這樣的先後不一致,是難免的。

我們讀譯文的經文時,只須要按經文所列印的情形,依次讀下去就可以了。但在經文

分析時,就要留意節碼,看看有關的經文翻譯是放在那裡。

6.關於結構大綱的編碼方法

結構分析和大綱必然涉及多個層次的編碼。層次多了容易叫讀的人迷失。為

使編碼有足夠的簡單和清晰,本結構註釋在編列結構的層次和大綱時,採用以下

的編碼次序:

A.

I.

a.

i.

1.

1.1.

1.1.1.

1.1.1.1.

聖經結構式註釋:使用提示 7

這個編碼法是採用了兩個系統:

�先用單字碼來編層次:

~第一個層次,即最高或最先(也是最基本)的層次,有時會簡單地用方點(�)

來表示。

~跟著的第二個層次用圓點反白數目字(�)來表示。

~再跟著的第三至第六個層次用英文字母和羅馬數目字來表示,大寫字母先行,

小寫字母隨之(依次為A-I- a-i):第三個層次是大寫英文字母(A),第四個層次是大

寫羅馬數目字(I),第五個層次是小寫英文字母(a),第六個層次是小寫羅馬數目字

(i)。

�繼用串序碼來編層次:

~第七個層次開始用阿拉伯數目字來表示,用點號附加的做法依次表示其後的層

次;例於1.1.表示第八個層次、1.1.1.表示第九個層次。餘類推。

~在少數關係較細微的地方,為使編碼簡潔又保持分段間的緊密關係,會將有關

的分段編作例如 1.1.2a、1.1.2b(而不是 1.1.2.1.、1.1.2.2)。

編碼時有時會用上 pi 號(’),用以表示相同編碼的段落有某種對應的關係。例如:

(例子一) (例子二)

a. ──── a. ────

b. ──── b. ────

a’. ──── b’. ────

b’. ──── a’. ────

在這兩個例子裡,a 段跟 a’段對應,b 段跟 b’段對應:

�在例子一裡,a 段跟 a’段是平行的對應;

�在例子二裡,a 段跟 a’段則是對稱的對應。

�至於無論是在例子一裡(平行的對應)和例子二裡(對稱的對應),a 段跟 a’段

是同義的對應(即 a 段和 a’段是相同或相類的意思)還是對比的對應(即 a 段和 a’段

是相反的意思),就要視乎經文本身的內容,不能一概而論。

與此同時,在同一個層次裡(例如在 a 層次裡),一個分段裡的 a 段跟另一個分段

裡的 a 段有沒有結構上的關係,也要視乎經文本身的內容,不能一概而論。

7.關於個別經段結構大綱的編碼

在編寫一本結構註釋之時,我們已經對有關的聖經書卷按上述的編碼法編列了一個整

體的結構大綱,個別經段的結構大綱的編碼情形,就要視乎有關經段在整個聖經書卷

裡所屬的位置。所以個別經段的編碼會各有不同。例如有些經段會由 a 開始編碼,有

些則會由 i 開始編碼。

8.註腳與參考書目

本結構註釋有時會用註腳的方式提供一些補充的資料,但為了簡化內容,不會提供參考

書目。

約約約約翰翰翰翰壹壹壹壹書書書書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1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10

全書結構圖

約翰壹書內容豐富,我們可以將它的寫作結構作圖示如下:

1

2 “坦然無懼” 3 4

因果式 對稱式 比較式 平行式 問答式

文 文 abc cba 文 文 文 文 abc abc 文 文 知

1:1

-4

5 6-

10

2:1-2 3-

13

14-

27

28-29 3:1-2

3-9

10a 10b-

11

12-15

16-20

21-24 4:1-

6

7-21 5:1-4 5a 5b-

17

18-

21

A. 要對付

B.

要住在 主裡面

C. 要活出神兒女的樣式

B’.

要遵守主命令

A’. 要勝過世界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11

全書結構大綱概要

�引言(約壹一1-4)──傳講“生命之道”→為要彼此相交

�發揮(約壹一5-五17)──“生命之道”的內容

A.要對付罪(約壹一5-10)

I.因: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一5)

II.果:所以與神相交的,也要在光中,不要在黑暗裡(約壹一6-10)

(過渡性段落一:約壹二1-2)

B.要住在主裡面(約壹二3-27)

I.在相愛中(約壹二3-13)

II.在真理上(約壹二14-27)

(過渡性段落二:約壹二28-29)

C.要活出神兒女的樣式(約壹三1-20)

I.要行義(約壹三1-9)

→不行義的人不屬神(約壹三10a)

→不愛弟兄的人不屬神(約壹三10b-11)

II.要相愛(約壹三12-20)

(過渡性段落三:約壹三21-24)

B’.要遵守主命令(約壹四1-21)

II’.在真理上(約壹四1-6)

I’.在相愛中(約壹四7-21)

(過渡性段落四:約壹五1-4)

A’.要勝過世界(約壹五5-17)

I.問:勝過世界的是誰?(約壹五5a)

II.答: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會勝過世界(約壹五5b-17)

�結語(約壹五18-21)──知道“生命之道”→就要保守自己

全書結構分析

整體來說,約翰壹書有以下的幾個寫作結構:

(1)呼應的括號式(全書引言和結語的括號式)

括號式是由一對相呼應的引言和結語組成,把中間所發揮的討論包括起來。

*住在主裡面的,就遵守主道(要防範敵基督的教義)

(神是光:愛弟兄的,愛就整全了)

*遵守主道的,就住在主裡面(要辨別敵基督的靈)

(神是愛,愛弟兄的,愛就整全了)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12

約壹一1-4是全書的引言。

與直接的上文沒有多大關連的五18-21則是全書的結語。

這一對引言及結語是彼此呼應的。一1-4指出約翰要把那些“關於生命之道的事

情”告訴他的讀者。換句話說,約翰希望他的讀者“知道”一些關於生命之道的事情。

(順接這個引言的就是一5-五17的發揮;而“根據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是這大

段經文中常見的語句)。五18-21就總結了約翰要他的讀者知道的事情。

除了“傳講”與“知道”是前後呼應之外,這對引言及結語還有別的相關的地方:

引言(一1-4) 結語(五18-21)

“傳講” “知道”

“原與父同在” “真神”

“永遠的生命” “永遠的生命”

“顯現” “來到”

“生命之道” “偶像”

約翰叫他的讀者“要保守自己遠離偶像”。約翰壹書全書裡一直沒有提及或討論

過“偶像”的事情。約翰在他的信末這樣提醒他的讀者,可能是一個附帶的囑咐。但

這樣總是有點怪怪的。按上文的討論及五18-21與一1-4的呼應來看,一1-4說約翰要把

關於生命之道的事情告知他的讀者,“偶像”一詞在這裡很可能就是“異端”的同義

詞或代用詞。在當時,“異端”(heresy,ai[reoij)一詞還未有它在我們今日的用語中所

有的專門意思(徒五17,十五5,廿四5, 14;林前十一19;加五20;彼後二1)。“偶

像”,就是與真神、真理敵對的事物,也是“異端”一個很洽當的代用詞。

五18的“不去犯罪”可能也與“相交”(一3)有關(例如一6-7)。“我們是屬

神的”(五19);所以“我們與父相交”(一3)。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一5用上文的“從主(從起初)所聽見,現在傳給你們”

來開始新一段的討論;而五13-17裡的“知道”一詞則又成為五18-21的重要字眼:

〔引言〕 一1-4 從起初就聽見……現在向你們傳講 ↓ 鉤連字眼

一5 從主所聽見,現在向你們傳講

〔發揮〕 ↓

五13-17 “知道……知道……知道……” ↑ 鉤連字眼

〔結語〕 五18-21 “知道……知道……知道……”

這樣,若連著中間的發揮段落來看(一5-五17),整卷約翰壹書首尾的對稱式就

兼有了一個前後鉤連的手法。事實上,在整個書卷裏就有好幾段過度性的經文(參下

文的討論),同樣有著前後鉤連的味道。

(2)過渡的括號式(書中引言和結語的括號式)

約翰用這種過渡的括號式的表達方法,把他的信息前後串連起來,卻又是這個表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13

達方式叫我們不明就裡時,經常會覺得他的討論重複而又顯得累贅。如果我們明白這

個結構,我們就會看見約翰的信息是怎樣的交替而發展。

過渡性的括號式也是用一個引言來開始,用一個結語來結束。中間的就是所要討論

的事情。但這種括號式的引言與結語好像一個過渡的橋樑,把上文的討論自然地帶入

下文的另一個討論。這樣,一個段落的結語也同時是下一個段落的引言:

引言 討論1 結語/引言 討論2 結語/引言 討論3 結語/引言 討論4 結語

是同一段經文 是同一段經文 是同一段經文

這樣,過渡性的“結語/引言”,一方面概括了上文的討論重點,一方面帶出了

下文的討論方向。由於語句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在分析過渡性的經文段落時,我們就

不能硬性依照完整的句子來分割經文。有時同一句說話的上一半是回應上文,下一半

則已經帶出下文了(參看二28-29)。

關於這個結構的細節,請看下文各段的結構分析。在約翰壹書中,這種過渡性的

經文可以說有五處:

1. 二1-2

2. 二28-29

3. 三10-11

4. 三21-24

5. 五1-4

此外,約翰壹書還有以下的一些寫作結構:

(3)對稱式

1.從約翰壹書全書的結構圖來看,這個對稱式是很明顯的:

(a)引言(一1-4)的“傳講”銜接了一5-10的討論;結語(五18-21)的“知道”也

承接了上文的討論。

(b)一5-10的“因→果”式也類似五5-17的“問→答”式。

(c)二3-27是三點與三點的對稱,四1-21也有三點與三點的平行。

(d)中間的一段(三1-18)是特別的一段,它前後有過渡性的段落,中間也有一個

作用差不多的一小段(三10-11),把前後分為對稱的兩段。

2.除了個別段落的結構形式有這個對稱式的排列外,它們所討論的主題也有對稱

式的排列:

(a)引言(一1-4)的“傳講”與結語(五18-21)的“知道”相呼應,分別都用了

主耶穌的全名──“祂的兒子耶穌基督”,都提到“永遠的生命”。

(b)一5-10與五5-17都有論及為罪祈求。前段為自己的罪,後段為弟兄的罪。

(c)二3-13與四7-21都論“愛弟兄”的命令。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14

(d)二14-27與四1-6都論及敵基督對耶穌身份的反應;屬世界是怎樣一回事,異端

的人與信徒不相合。

(e)三1-2從正面討論信徒聖潔的生活,以主的義作為一個準則,三16-20也從正面

討論信徒相愛的生活,以主的愛作為另一個準則。

(f)三3-9從反面討論信徒聖潔的生活,不要像魔鬼的犯罪,三12-15也從反面討論

信徒相愛的生活,不要像屬魔鬼的該隱那樣恨弟兄。

這是約翰壹書全書結構的另一個骨幹。

(4)漸進轉移式

論到整卷約翰壹書的內容重點,我們發現其中有三個重要的信息:義、愛、信。

這裏讓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字在約翰壹書中的分佈情形(參下一頁的圖表):

我們發現“義”的經文集中在約翰壹書的前半部(“光”、“暗”之類的字眼也

是在這前半部裡:“光” 〔fw/j:一5, 7, 7,二8, 9, 10〕;“暗”〔sko,toj:一6〕,

〔skoti,a:一5,二8, 9, 11, 11, 11〕)。這個“義”是生活上的“行義”,不是生命上

的“稱義”,所以沒有用動詞dikaio,w。

“信”的經文,除了一9論神的信實之外,關於人的相信集中在後半部。正如在約

翰福音裡的用法,它是以動詞pisteu,w為主。

“愛”的經文則在全書的中間位置。

1:9

3:12

2:5

5:3

3:23

信 5:13

除了全書用過渡性經文來貫串之外,這裡主題上重疊的地方,也是使我們不容易

把約翰壹書作邏輯性的分段和大綱的原因之一。“義”是人在生活上的問題;“信”

是人在信仰上的問題;“愛”是兼有信仰上的依歸(神的愛)和生活上的反映(人的

愛)。

在這三個主題的背後,還有一個出現在全書裡的字眼:“罪”(動詞a`martavnw〔一

10,二1, 1,三6, 6, 8, 9,五16, 16, 18〕;名詞〔a`martiva〔一7, 8, 9,二2, 12,三4, 4, 5,

5, 8, 9,四10,五16, 16, 17, 17〕〕。可見在“義、愛、信”三方面都是我們要小心提

神的問題(又參看一6-10“說謊”的註釋)。我們發現,在著重談“愛”的第四章裡,

“罪”字只出現了一次(四10)。這讓我們想起箴言所講的:“愛能遮掩一切的過錯”

(箴十12;又彼前四8b)。

除了“罪”一字貫穿全書之外,“生命”(一1, 2,三14,五11, 12, 12, 16)、“永

生”(一2,二25,三15,五11, 13, 20)也是涉及全書的重要題目。“生命/永生”沒

有出現在第四章,似乎暗示了它正是與“罪”對立的一個字。這又叫我們想起保羅所

講的:“罪的工價就是死,但神的恩賜卻是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的永生”(羅六23)。

最後,我們要問:約翰壹書為甚麼要用這個漸進又對稱的手法來寫?這是我們有

興趣去知道,卻是沒有肯定答案的問題。約翰或者是要透過這個對稱均衡的結構,暗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 15

示相交與認罪的平衡(一 5-10)、真道與愛心的平衡(二 3-6)、言語與行動的平衡

(三 16-21),愛神與愛人的平衡(四 7-21)、知識與責任的平衡(五 18-21)。而

漸進的地方讓讀者漸漸進深地在真理上扎根後能作個穩重的信徒。無論如何,我們開

始認識到約翰壹書的結構,我們就可以嘗試欣賞約翰的表達手法了。

義 愛 信

形容詞 名詞 動詞 名詞 動詞 形容詞 形容詞 動詞 名詞

di,kaioj dikaiosu,nh dikaio,w avga,ph avgapa,w avgaphto,j pisto,j pisteu,w pi,stij 1:9 2:1

[1:9]

2:5 2:10

2:15 2:15, 15

2:29 2:29

3:1

3:2

3:7, 7 3:7 3:10

3:10 3:11

3:12

3:14, 14

3:16 3:17

3:18

3:21

3:23 3:23

4:1 4:1

4:7 4:7, 7 4:7

4:8 4:8

4:9

4:10 4:10, 10 4:11, 11

4:11

4:12 4:12

4:16, 16, 16

4:17

4:18, 18, 18

4:19, 19 4:20, 20, 20 4:21, 21

5:1, 1 5:1

5:2, 2

5:3

[5:4]

5:5

5:10, 10, 10

5:13

約翰壹書 一章 1 至 4 節(連導論)

2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17

約壹�1-4

1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

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2(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

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

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3 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

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

督相交的。4 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有古卷:我們)

的喜樂充足。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 引言(約壹一1-4)──

傳講“生命之道”

→為要彼此相交

A.宣講生命之道的需要(約壹一1-2)

I.認識了生命之道(約壹一1-2a)

1關於我們從起初就已經聽見,

從起初就已經親眼看見,

從起初就已經仔細看過

甚至親手摸過的那生命之道的事

(2a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已經見過了,

II.要將生命傳講(約壹一2b) 2b我們現在就要作見證,

向你們傳講這原與父同在卻又向我們顯現了的永遠的生命)──

B.宣講生命之道的目的(約壹一3)

I’.認識了有關的事(約壹一3a)

3a我們所已經看見過又聽見過的有關的事,

II’.要將它傳講(約壹一3b) 3b我們現在就要把它向你們傳講,

III’.使彼此相交(約壹一3c) 3c好讓你們可以與我們相交

──就是我們與父及與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所有的那種相交。

C.寫下生命之道的目的(約壹一4)

I/II”.要將事寫下(約壹一4a)

4a我們現在就要寫下這些事給你們,

III”.使喜樂滿足(約壹一4b) 4b好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18

結構圖

A.宣講生命之道的需要 B.宣講生命之道的目的 C.寫下生命之道的目的

I.

認識了

生命之道

II.

要將生命

傳講

I’.

認識了

有關的事

II’.

要將它

傳講

III’.

使彼此相交

I”/II”

要將事寫下

(=AI-BII’)

III”.

使喜樂滿足

1:1-2a 2b 3a 3b 3c 4a 4b

結構分析

◎ 雙重漸進平行式

約壹一1-4這四節經文基本上是用了平行式來表達,但其中卻是包含著兩個層面的

平行結構,漸進地由第一個層面到第二個層面說出約翰壹書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目的。

�第一個平行結構在一1-3b,就是在A段(一1-2)和B段開頭的部份(一3ab)之

間:

AI段(一1-2a)跟BI’段(一3a)平行,都論到認識了生命之道;

AII段(一2b)跟BII’(一3b)平行,都論到要將事情傳講。

�第二個平行結構在一1-4整個段落裡,就是在A/B段(一1-3)和C段(一4)之間:

整個第一個平行結構的一1-3b,就是AI-BII’所有四個段落,合成一個主題相同的

段落(都涉及要將所知道、所認識了的信息傳講開去),可以就簡單稱它為AI-BII’段

──這個AI-BII’段(一1-3b)跟CI”/II”段(一4a)平行(之所以稱C段的這個小段落為

CI”/II”段,而不簡單稱它為CI”段,就是因為它跟AI-BII’段平行);

然後BIII’段(一3c),那是A段裡沒有地方對應的,B段在這裡將前面AI-BII’段的

講論推進一步,加以擴充,造成了BIII’段。這個BIII’段(一3c)就跟CIII”段(一4c)

平行。

簡單講過經文中幾個段落之間平行的關係之後,我們這裡再仔細一點來看各個平

行點的內容:

�在第一個平行結構裡,正如上面說過的,AI段(一1.2a)跟BI段(一3a)平行:

AI段(一1-2a)說使徒們從起初就親身經歷過那些關於“生命之道”的事。這個親身

經歷包括兩方面:“使徒”(約翰和其他使徒)的經歷(繼而認識),及“生命”

的顯現(因而使人可以認識,一2a)。二者都重要,而後者是前者的基礎:神顯

現,使徒才能看見。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19

BI’段(一3a)其實是AI段(一1-2a)的一個簡單概要,所以意思跟一1-2a的一樣。就

“使徒的經歷”和“生命的顯現”兩方面來看,一2b著重後者“生命的顯現”,

而一1和一3a則著重前者“使徒的經歷”。

另外,AII段(一2b)跟BII’(一3b)平行:

AII段(一2b)緊接AI段的一1所講的“生命之道”,把其中的“生命”稍再加以交代

後,即進而指出他們要向讀者傳講這個“永遠的生命”。

BII’段(一3b)也是相當於AII段(一2b)的意思,說要將那生命之道的信息傳講。

在這第一個平行結構裡,BI’+BII’其實就是AI+AII的概要。

�在第二個平行結構裡(整個一1-4的段落):

AI-BII’段(一1-3b)都說到使徒約翰要將所知道、所認識的傳講開去;

CI”/II”段(一4a)跟AI-BII’段(一1-3b)平行,說使徒約翰要將所知道、所認識的寫下

來。既要寫下,當然是已經對有關的事情有所認識和知道了;而寫的目的也是要

將所知道的透過文字去將它傳揚開去。這樣,這裡的“寫”就是“作見證、傳講”

的同義詞了。

使徒約翰把這個信息傳(寫)給讀者是有其進一步的目的的──這也就是約翰壹

書的寫作目的:

BIII’段(一3c)回應AI-BII’段,說出寫約翰壹書其中第一方面的目的,就是要使讀者

可以與使徒約翰有相交。這“相交”就是使徒約翰(及其他認識神並祂的兒子耶

穌基督的人)與父神及與主耶穌基督所有的那種相交。那是一種在真理上的相交。

CIII”段(一4b)平行BIII’段(一3c),提到寫約翰壹書另一方面的目的,就是使約翰

等人的喜樂可以滿足。其實這個目的跟BIII’段(一3c)第一方面的目的是相關的

──因為如果彼此相交不通,使徒約翰就會為讀者們擔憂;當彼此可以相交時,

使徒約翰的喜樂就可以滿足了。“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這句話暗示了背後存

在著一個危機。讀者似乎是在某種錯誤裡,以致叫彼此的相交受阻,惟有把這個

錯誤澄清後,相交才能暢通,喜樂才可以滿足(參看約貳12;約叁14)。這裡所

指的“滿足”(plhro,w)不是“完全、完美”(perfect)的意思,所以不是指將

來在天園裡的完全的喜樂。plhro,w乃是“滿足”(be satisfied)的意思,是一種感

到滿足的喜樂。

� 約翰壹書導論 �

雖然約翰壹書是一封書信,但它沒有書信的上款,即書信開頭沒有提供寫信人、

收信人和祝福語等資料。我們就在這裏補充討論一下約翰壹書的一些導論話題。

(一)約翰壹書的作者

雖然約翰壹書的內文並沒有說明它是使徒約翰所寫,但作者提到他從起初就跟從

主,親身經歷過祂,顯然是有使徒的身份(約壹一1-2);而早期教會亦早已認識這書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0

信及承認使徒約翰是它的作者。其實我們也看見約翰壹書與約翰福音在用字及主題上

的緊密關係。據優西比烏(Eusebius,約主後260-350)所記述,帕皮亞(Papias,約主

後 140)曾經使用約翰壹書,而坡旅甲(Polycarp,約主後110-120)亦曾經引述約翰

壹書的內容。游斯丁(Justin,約主後150-160)也很可能引述過它。愛任紐(Irenaeus 約

主後180)、穆拉多利經目(Muratorian Canon,約主後180-200)及亞力山太的革利兔

(Clement of Alexandria,約主後200)都說使徒約翰是約翰壹書的作者。稍後的特土良

(Tertullian,約主後160-220)及俄利根(Origen,約主後185-254)也多次使用這書信,

並承認它為使徒約翰所寫。此外,十二使徒遺訓(Didache,約主後100-130)、黑馬牧

人書(Shepherd of Hermas,主後二世紀)及丟格那妥書(Epistle to Diognetus,主後二

至三世紀)似乎也提及過本書信。及至優西比烏之時,他說當時的人已經接納了約翰

壹書的真確性(包括確定了它的作者)。

但約壹一 3-4 說:“我們所已經看見過又聽見過的有關的事,我們現在就要把它

向你們傳講……我們現在就要寫下這些事給你們……”,暗示約翰壹書的作者不只一

人。關於這個觀察和說法,我們可以這樣來思想:

1.早期教會傳統沒有說還有別人跟使徒約翰一起寫約翰壹書。這樣,使徒約翰應

該就是約翰壹書唯一或真正的作者(比較林前一 1 說保羅和所提尼寫哥林多前書,但

保羅顯然是該書信的真正的作者)。約壹一 4 說的“我們寫”是有別的意思。

2.約翰將他的教導訴諸於曾經親眼見過主耶穌,他顯然是以使徒的身份和權柄來

寫約翰壹書。在約翰寫約翰壹書的時候,大概沒有別的使徒跟他在一起寫約翰壹書。

3.不錯,親眼見過主耶穌的不只是當時的使徒,還有別的見證人(比較徒一 21-26),

但說這些人跟使徒約翰一起寫約翰壹書,並且是分享著約翰的使徒權柄去寫約翰壹書

教導人,機會不大。

4.如果約翰是寫自以弗所,這個“我們”有可能是指約翰自己和接受他教導的以

弗所教會。以弗所教會當然沒有親眼見過主耶穌。約翰在約壹一 3-4 說的“我們”是

個禮貌代表性的說法,將他所教導和牧養的教會,納入他自己的經歷和權柄裏,一併

關心在以弗所附近的教會(參下文〔二〕約翰壹書信的收信人)。這是個可以的看法。

5.約翰和當時的教會正面對異端的衝擊,約翰訴諸的大概不只是他個人的使徒身

份和權柄,而是整個使徒傳統。他在約壹一 3-4 說的“我們”,大概就是指那包括他

自己在內的“使徒傳統”。意思是說,當他這樣教導讀者的時候,整個使徒傳統都站

在他的一邊。“我們現在寫……”就是這個意思。

(��

約翰壹書信的收信人

約翰壹書本身並沒有直接介紹它的收信人是誰。這封書信大概是在以弗所事奉的

使徒約翰寫給在小亞細亞一些與他有認識及交情的教會,可能就是在以弗所附近的幾

間教會(啟一11)。約翰稱他們為“孩子們”,表現一種牧者的心腸(他稱一般“神

的兒女”為te,kna〔三1, 2, 10,五2〕,但稱他的讀者為tekni,a〔二1, 12, 28,三7, 18,

四4,五21〕“小孩子們”,是更親切的用語;paidi,a〔二14, 18〕)。由於沒有明確的

對象,約翰壹書就被放置在新約書信中“普通書信”(General Epistles)或“大公書信”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1

(Catholic Epistles)的分類裡。

(三)約翰壹書(約翰書信)的寫������

雖然約翰壹、貳、參書的收信人都不同,但內容反映出這三封書信是在同一個思

潮下產生的。當時有一種異端思想“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已開始蔓延,有假教

師出來傳講異端。看來有些信徒也受了它的影響而不承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

督”。真理上的偏差自然帶來生活上的錯誤,他們甚至離開了教會。在異端要混淆真

理的世代,信徒怎樣分辨真理和異端,又怎樣決定接待或不接待出外宣教的人,成了

當時教會的問題。使徒約翰針對當時的危機,寫成了這三封書信。

諾斯底異端在主前已開始,並在主後第二世紀定型,是一個集猶太教、基督教、

東方神秘主義及希臘哲學於一身的體系。關於這個異端,這裡只能作簡單的介紹:

(a)創造:

至善之神、基督的父

(新約的神 )

不同等級的神靈,由上一等的神散發出下一等的神。因為是已經離開了絕對、至善的神,及漸次的接近物質,他們已經不再是完全的神。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已經多多少少是邪惡的,與“神”為敵。

耶和華

創造(舊約的神)

耶和華神創造世界,

是在諸神中最低等和最邪惡的神。

物質 世界

(b)救恩:

人間

屬靈人

光明之子

至善之神

救主“基督”

耶穌受死時, 基督返回父神那裡

基督向“屬靈人”傳授“知識”

光明之子碎片降落人間,在“屬靈人”身上

“屬靈人”得著“知識”死後重返天上,重組“光明之子”

耶穌受洗時,基督降臨在他身上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2

(1)哲學前題:二元論

諾斯底主義認為物質與靈界是對立的。物質是邪惡的,靈界是良善的。這樣,在

人方面來說,物質的身體就是邪惡的,靈魂才是良善的。善與惡本來就是並存而對立。

(2)物質來源

在靈界中也有不同層次的靈體。高等的靈體按等級放散出較下等的靈體。在這個

層次體系中有它至高的神,就是至善之神;也有最低下的神,是祂創造了物質世界。

因為物質是邪惡的,創造物質世界的神必然是與物質最接近的神,祂也就必然是最低

下的神了。這位神(Demiurge)及他的助手們(archons)要攔阻人返回靈界。

(3)舊約的神

聖經說“耶和華”創造天地。耶和華就是那位最低下、創造物質的神Demiurge。

祂並不是新約的“神”。

(4)新約的神

新約的神就是至高、至善的神。祂是“基督”的父神。這樣,新約的神及舊約的

神就代表了整個靈界體系中最高等及最低等的神。

(5)救恩

這個靈界體系中除了有舊約的神及新約的神之外,還有兩位人物是很重要的:

(i)第一位就是那在宇宙中最初的、屬天的“光明之子”。他被邪惡勢力破碎了,

他的碎片成了人間某些人裡面的靈(pneu/ma,他們就成了所謂的“屬靈人”)。邪靈

(Demiurge及archons)要令到這些人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從神而來的身份。

(ii)第二位就是“基督”,是至善之神(新約的神)派來人間的“救主”。他外表

裝有人的樣子,以避過邪靈的耳目。

不是所有人都能返回天上,只有“屬靈人”才可以;屬靈人也不是自然就可以返

回天上,他們需要一些“知識”。基督就是要提醒“屬靈人”裡面的靈,並授予他們

這些特別的“知識”(gnosis),好使他們死後能返回天上。“耶穌”這個人雖然被釘

死在十字架上,“基督”這位屬靈的“救主”卻是勝過了邪靈,開了一條出路,讓“屬

靈人”的靈可以跟他返回天上。當這些“靈”重新組成起初那個屬天的“光明之子”

的時候,普世的救恩就完成了。

(6)“耶穌” “基督”

“基督”是至善之神派來的救主,祂是屬靈的,是美善的;“耶穌”則是當時一

個好人,被“基督”用來掩邪靈耳目的一個血肉之人。

在耶穌受洗的時候,基督降在他身上;在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基督就離開了他。

死的是“耶穌”而不是“基督”。由於靈物相對,血肉的耶穌並不就是屬靈的基督。

“耶穌並不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因為“基督”並沒有成了肉身而來。“歷史的耶

穌”並不是“信心的基督”。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3

(7)生活應用

由於靈物相對,人在生活上就有兩個相反的表現:

(1)禁慾──既然物質身體是邪惡的,人要努力禁制他的邪惡發作出來。

(2)放縱──既然靈物相對,而“屬靈人”是屬“靈”的,物質的肉身不會影響到

他的靈。肉身就算縱慾,靈也自有它的潔淨。這第二種“放縱”主義以第二世紀諾斯

底主義的一個領袖克林妥(Cerinthus)為代表。

我們可以用以下的簡圖來總括諾斯底主義的思想:

我們可以在約翰壹書裡找到許多與這個思想體系類似的地方。但我們要小心,免

得過份把約翰壹書這第一世紀的經文內容曲就諾斯底主義這第二世紀才定型的思想。

約翰壹書除了對付異端思想之外,還有生活上的勸勉(如不要犯罪、要彼此相愛),

必定也是針對了當時信徒生活上的軟弱。

此外,“諾斯底思想”也反映在哥林多前書及歌羅西書中。

(四)約翰壹書信的寫��

約翰壹、貳、參書這三封書信現在在新約中的次序,不一定就是它們本來成書年日

的先後次序。它可能只是按篇幅長短、收信人範圍的闊度而定的。無論如何,目前它

們在新約中的次序卻也有相當好的邏輯關係。約翰壹書先交代“愛”與“真理”;約

翰貳書論“愛”要怎樣應用在傳“異端”的人身上;約翰參書則論“愛”要怎樣應用

在傳“真理”的人身上。

一般認為,這三封書信成書於主後90年期間。但如果本註釋對約翰參書的分析是對

的話,這三封書信成書於主後第一世紀較早的時期也是有可能的(參有關註釋)。此

外,約翰壹書反映出一些幾乎是初期教會才專用的用語,例如用“那義者”(約壹二1;

徒三14,七52,廿二14)和“那聖者”(約壹二20;徒三14)來指主耶穌,也支持說

它是屬於較早期的寫作。

交代完約翰壹書的導論問題之後,我們就要依經文的結構分段來為經文作註釋了。

� 經文註釋 �

� 引言(約壹�1-4)� �“生命之道”→為要彼此相交

約翰壹書並沒有新約書信常有的上款、下款的格式(比較雅各書有上款而沒有下

款,希伯來書則有下款而沒有上款)。它看來像一篇講辭多過像一封書信,只是文中

常用“寫”這個動詞(一4,二1, 7, 8, 12, 13, 13, 13, 14, 14, 21, 26,五13),顯示它實

在是一個寫作。

A.宣講生命之道的需要(約壹�1-2)

I.認識了生命之道(約壹�1-2a)

使徒約翰開宗明義說他要透過這封書信向讀者宣講一個信息。那是個甚麼信息?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4

就是個關於“生命之道”的信息(一1)。

“生命之道”(“the Word of Life”),這個“道”(lo,goj)大概不是作“道理、

信息”解,而是主耶穌的一個身份名稱(如約一1)。但在這裡,“道”與“生命”是

同位語(genitive of apposition)::“生命”即“道”。在這二者中,約翰壹書著重“生

命”多過“道”,於是就簡稱它為“生命”(一2)。在此之外,約翰壹書再沒有稱耶

穌基督為“道”了(約翰福音也只在約一1-18的引言段落中稱主耶穌為“道”)。約

翰在約一1, 4 也說過:“太初有道……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這

“道”,這“生命”,這“生命之道”,就是降世為人的神子主耶穌基督。這位主耶

穌是使徒們“聽見、親眼看見、仔細見過又親手摸過的”。論到這位自祂事工開始他

們就一直跟隨著祂,與祂有直接來往的主耶穌(約一35-39),約翰自然有很多關於祂

的事情要講述。

關 於 祂的 信息 , 約翰開 首便 說 “that which was from the beginning” (o] h=n avpV

avrch/j)。《和合本》把它跟同一節的“生命之道”連起來,譯成“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

命之道”(《新譯本》的翻譯也差不多:“論到太初就已經存在的生命之道”)。約

翰固然在約一1清楚的說過“太初有道”,但他在約壹一1這裡所要說的大概不是這個:

1.關係代名詞o[是個中性代名詞(neuter relative pronoun),而“生命”是個陰性字,

“道”則是個陽性字。所以o[不可能是指“生命”或“道”。

2.如果o]是與“生命之道”有任何關連,極其量它是與“關於生命之道”這句說話

有關連。“o]……peri. tou/ lo,gou th/j zwh/j [h=n avpV avrch/j]”(“That which...about the word of

Life [was from the beginning]”)。這樣,那就不是說“生命之道”本身是avpV avrch/j (from

the beginning),而是說那關於生命之道的“事”(o[)是永恆的。這就明顯跟約一1所講的

“太初有道”(“道”本身的永恆性)不同。“道”本身才是永恆的,我們所有關於

“道”的“認識”都不是永恆的。這樣,“從起初”這句說話在約壹一1裏大概與“生

命之道”以及與“關於生命之道的事”都無關連。

3.我們看見“從起初”(avpV avrch/j) 是約翰書信中經常重複又強調的一點:

約壹一1 That which was from the beginning…

約壹二7 而是你們從起初就有了的舊命令

約壹二24 要把從起初就聽見了的存記在你們裡面

約壹三11 我們要彼此相愛這命令,正是你們從起初就聽見的信息

約貳 5 這……是我們從起初就有了的命令

約貳 6 正如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

(約壹三8 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

(約壹二13, 14“你們已經認識了那自起初就有了的”,所用的語型〔to.n avpV avrch/j,

“the one from the beginning”〕跟上述其餘的經文的不同,不歸本類用法。)

除了約壹三8(“魔鬼從起初就犯罪”)之外,上述的經文顯示“從起初”這句話

是用來形容動詞如“有、認識、聽見”的。“從起初”並不是“永恆”的意思。就算

是說“魔鬼從起初就犯罪”(三8)也是有一個時間上的開始(可能指牠一開始就犯罪,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5

也可能是指當耶穌降世〔希律殺嬰孩事件〕或開始祂的事工時〔受魔鬼試探〕,牠就

犯罪)。這樣看來,約壹一1的“從起初”大概也與同一節的動詞“聽見、看見、摸”

有關。

當我們比較約壹三11及一5時,我們看見“從起初”有另一層的意思:

約壹三11 正是你們從起初就聽見的信息。

約壹一5 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的信息。

這兩節類似的經文暗示“從起初”多多少少相當於“從主”。合起來有“當初從

主那裡領受的信息”的意思。約翰福音裡也有地方用“從起初”來指“主在地上的事

工開始的時候”,而不是指“太初永恆”。例如約十五27“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

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avpV avrch/j,《和合本》。參看約六64,十六4─evx avrch/j)。

這裏讓我們再比較約壹一1及二24:

約壹二24 that which you have heard from the beginning

約壹一1 that which was from the beginning……

that which we have heard......

約翰壹書要強調使徒所有的信息是他們“從起初(主耶穌在世之時直接從祂)就

領受了的”,不像那些假先知是聽信了諾斯底異端(Gnosticism),就離開了教會(二19)。

大概因為這個原因,約翰在約翰壹書開首時就把它強調了(至於說信徒也是“從起初”

就有了主的信息,大概是說他們從信主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直接從使徒領受了主的

道。使徒們直接的領受又直接的傳授,這樣,當時那班信徒所領受的也就有相當的直

接性了)。

明顯地,這裡涉及一個文法上的問題:o[ (“that which”)是個中性關係代名詞 (neuter

relative pronoun)。“代名詞”自然是要代“名詞”而用,這裡的o]卻似乎是代了“動

詞”而用。這有兩方面的可能性:

1.作者約翰不把“聽見、看見、摸”等動詞看作一個動作,而是把它看成一回事

情。中性的o[就可以代一件事情而用了。

2. o[真是代動詞“聽見、看見、摸”而用。在但二34-35有一個類似的例子:

“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和合本》)

“You continued looking until a stone was cut out, but not by human hands.” 這一節經

文按亞蘭文直譯是:

“a stone was cut out, but which (d!) is not by human hands.”

這裡的關係代名詞d!也是回應上文的動詞“was cut out”。但二34-35在原文是用亞蘭

文寫成的,新約時代的猶太人也是說亞蘭話的,學者也同意約翰書信裡有相當重的希

伯來文氣味(又例如約壹三3,約叁5,present indicative可能作imperative用)。大概稍

後期的亞蘭文的關係代名詞偶而會有這樣的用法,約翰用希臘文寫這一節經文峙,為

要強調他所接受的信息的直接性,就採用了這個語句結構。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6

這樣,約壹一1中的四個 o[(“that which”──that which was from the beginning/that

which we have heard/that which we have seen/that which we have looked at and

touched),後三個 o] 是指“生命之道”本身及它的內容或信息,但第一個 o] 則是指

下面的動詞“聽見、看見、摸”。

我們或者可以這樣重組本來的語句:

1.本來的語句可能是:

That which we have heard [(that which was) from the beginning] concerning the word

of Life, we proclaim (it).

2.為要強調“從起初”,約翰於是把“from the beginning”搬到開頭的地方:

1That which was from the beginning

that which we have heard

that which we have seen with our eyes

that which we have looked at

and touched with our hands,

concerning the Word of Life,

(2The Life…..)

3we proclaim….

為此,譯文就將經文譯作“關於我們從起初就已經聽見、從起初就已經親眼看見、從起

初就已經仔細看過甚至親手摸過的那生命之道的事”。

約翰說他甚至(kai,)“摸過關於那生命之道的事”。我們知道“事情”可以“聽、

看、見”,但是不可以“摸”的。大概是鑑於“生命/生命之道”與“生命之道的事”有

不可分割的關係(例如約翰在約壹一1-4裏原是說要“傳講關於那生命之道的事”,他在

第2節卻說要傳講“那生命”)。大概就是這個原因,他誇張地說了他“摸過關於那生命

之道的事”。

II.要將生命傳講(約壹�2b)

正如上面說過的,約翰在約翰壹書裏原是要傳講“關於那生命之道的事”,他在第

2b節這裏卻說要傳講“那生命”。事實上,傳講“關於那生命之道的事”自然也是在傳

講“那生命”了。

這裏的“見證和傳講”都是現在時態動詞,重點不在他最初原先向他的讀者傳福

音的時候的見證和傳講,而是現在透過寫成約翰壹書來作的見證和傳講。

約翰所要見證和傳講的生命,他在這裏補充說那是“原與父同在的永遠的生命”

(一2b):主耶穌在世上時也曾宣告“我與父原為一”(約十30)。

“永遠的生命”:主耶穌本身就是“永遠的生命”(約壹五20)。認識祂的,就

是得著了祂,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約壹五12-13)。這樣,“永生”的重點並不在

時間上(永遠的存在),而在關係上,就是這個“生命”與“永遠的生命/主耶穌”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7

拉上了關係,受著這個生命的改造和改變,能活出這個永遠生命的美善樣式。這個新

生命不但在今生經歷這種與神親密的關係,在來生也要永遠有這種、甚至更親密、與

主同在的關係。這就是永生。

“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一14)。這個永遠的生命已經顯現出來。這樣,

“永遠的生命”又不是完全與時間無關的。但在這一方面,它的重點不在時間的長度,

而在時間的性質。“永遠/永恆”是在時間之外,這個永遠的生命是超越時間、超越

今生的存在型態、超越人世軟弱的生命。神才是永恆的,“永生”就有屬神、超然的

特性和能力。它是一個“反常”的生命。

B.宣講生命之道的目的(約壹�3)

I’.認識了有關的事(約壹�3a)

從經文的文法和思路來看,上文第2節是個插句,第3節接續上文第1節未完的說

話,重複了第1-2節的四個動詞(“聽見、看見、看過、摸過”)裡面的頭兩個動詞(“看

見、聽見”)。

但從說話的內容來看,第3節可以說是撮要了上文第1-2節的意思。這裏第3b節約

翰再次強調他實在認識了有關那生命之道的事。大概因為思想的重點重返“有關那生

命之道的事”,亦為行文簡潔,所以約翰沒在重複說“看過、摸過”了。

II’.要將它傳講(約壹�3b)

就如第3a節只取了第1節四個動詞的一半(兩個動詞:“看見、聽見”),這裏約

翰又在第2b節的兩個動詞(“見證、傳講”)裡面只取其中的一半(一個動詞:“傳

講”),說明他實在須要向他的讀者傳達有關的信息。

III’.使彼此相交(約壹�3c)

約壹一3除了重複撮要一1-2的兩個重點之外(I’/II’對應I/II),它還加上一個新

的重點(III’),就是希望透過將生命之道的事情給讀者講解清楚,作者和讀者之間可

以再有相交。言談之間反映是讀者在“有關那生命之道的事”上出了問題,妨礙了彼

此的相交。約翰壹書就是想除去有關障礙,重建相交。

所說的“相交”,就是“我們與父及與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所有的那種相交”。經

不是說“父與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所有的那種相交”,那是在神本性本質內的相交,不

是我們信徒可以完全理解或實踐的。約翰是說“我們與父及與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所有

的那種相交”。“我們”是指“認識和持守真理的信徒”,在生命和真理上與神相交。

~在這個建於真理的相交裏,“我們與父的相交”包括尤其是要認識“神是光”

(一5)和“神是愛” (四8, 16)。我們若活在黑暗中,留在罪和不義裏,我們就無

法與父相交了。

~在這個建於真理的相交裏,“我們與父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相交”包括尤其是要

認識“耶穌基督為聖父所差遣”(四9, 10, 14),而“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四

2)。將“耶穌”的名字與“基督”結合為“耶穌基督”,是使徒們的創作,藉以說明

約翰壹書一章 1-4 節 28

歷史的耶穌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彌賽亞基督(將“耶穌”的名字與“基督”結合為“基

督耶穌”則是使徒保羅的創作,藉以說明信心的基督是建基於歷史的耶穌)。“耶穌

基督”這個稱呼也透露著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甚至有個護教的意味和意義:“耶

穌”就是“基督”。用約翰壹書的說法,就是“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四2)。用

約翰福音的寫作目的來說,就是“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我們

若否認這些真理,我們就無法與父的兒子耶穌基督相交了。

信徒要有這些認信,才能“與父及與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繼而也要有這些

認信,信徒之間才能有真正屬神屬靈的相交。沒有這些認信,人就不能 “與父及與祂

的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繼而彼此之間也不能有真正的相交。這正是使徒約翰對他的

讀者所關心掛心的。

C.寫下生命之道的目的(約壹�4)

I”/II”.要將事寫下(約壹�4a)

本節經文可以說是從另一個角度重複約壹一3的說話。約翰要將那關於生命之道的

事“寫”給他的讀者,不過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說他要將那關於生命之道的事“傳講”

給他的讀者。結果就寫成了這卷“約翰壹書”。

III”.使喜樂滿足(約壹�4b)

約翰說他期望在將那關於生命之道的事“寫”給他的讀者之後,他就可以有滿足

的喜樂;那不過又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說明他跟他們的相交──可以除去攔阻他們彼此

相交的障礙,讓他們認識或重返對“生命之道”應有的認識,他們就可以再度相交,

他的喜樂就可以因此滿足了。

約翰壹書 �章 5 至 10 節

3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0

約壹一5-10

5 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

又報給你們的信息。6 我們若說是與 神相交,卻仍在黑暗

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7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

同 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

一切的罪。8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

心裡了。9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

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10 我們若說自己

沒有犯過罪,便是以 神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

了。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A.要對付罪(約壹一5-10)

I.因: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

(約壹一 5)

5“ 神是光,在他裡面毫無黑暗”

──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現在又向你們傳

講的信息。

II.果:所以與神相交的,也要在光

中,不要在黑暗裡(約壹一 6-10)

a.反面:若說“與神相交”,但仍在

黑暗裡→自己說謊,沒有真理

(約壹一 6)

6所以,如果我們說“我們與 神有相交”,

我們卻仍然行在黑暗裡,

我們就是說謊的,我們也沒有行真理了。

b.正面:若行在光中,像神在

光中,就彼此相交→罪得赦

免(約壹一 7)

7 如果我們行在光中,如同 神在光中,我們

就與 神相交,

他兒子耶穌的血已潔淨我們脫離一切的罪。

a’.反面:若說“我沒有罪”→自

欺,沒有真理(約壹一 8)

8如果我們犯了罪,卻說“我們沒有罪”,

我們就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

b’.正面:若認自己的罪,神是

信實又公義→罪得赦免

(約壹一 9)

9如果我們承認我們的罪,

神是信實又公義的,

他必定會赦免我們的罪,

潔淨我們脫離一切的不義。

a”.反面:若說“我並沒有犯過

罪”→以神說謊,沒有真道

(約壹一 10)

10如果我們犯了罪,卻說“我們並沒有犯罪”,

我們就是將 神當做說謊的,

神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1

結構圖

I.因 II.果

神是光,

在祂

所以與神相交的,也要在光中,不要在黑暗裡

毫無黑暗 a.反面

(若說……)

a’.反面

(若說……)

a”.反面

(若說……)

b.正面

(若行……)

b’.正面

(若認……)

1:5 6 7 8 9 10

若說

“與神相交”

但仍在黑暗裡

若說

“我沒有罪”

若說

“我並沒有犯過罪”

若行在光中,

像神在光中,

就彼此相交

若認自己的罪,

神是信實

又公義

自己說謊,

不行真理

自欺,

沒有真理

以神說謊,

沒有真道

罪得赦免 罪得赦免

結構分析

◎ 因果式

雖然經文沒有用到“因為……所以……”之類的字眼(譯文在一6的“所以”是加

譯上去的),一5與一6-10的因果關係是很清楚自然的:

I.(一5):因為神是光,在祂裡面毫無黑暗

II.(一6-10):所以我們若是與神相交,我們必須行在光中。

◎ 交替式

撇開一5的“因”不說,一6-10的“果”有一個有趣的交替式結構,交替的從正、

反兩方面來看信徒如何行在光中、不要行在黑暗裡。

第6、8、10節是反面的討論,都用“我們若說……”來開始。第7、9節則是正面

的討論,用了“我們若行/若認……”來開始。反面的討論針對“說話”,正面的討

論針對“行動”。

說話(尤其是虛謊的說話),不論是“自欺”(一8),還是“被人欺騙”(三7),

都掩蓋不了真相。行動比說話更重要,更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內在光景(三18說到愛心

時也說:“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也要在行動和實際上”)。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2

◎ 漸進式

在這交替穿插的五節經文裡,正、反兩面的說話,當中的語氣以及背後的心態,

其實還有一個漸進的味道:

� 反面的說話:

1. 第6節說:人犯了罪還說仍然與神有相交──是一種相信犯罪無損他與神相交的虛

謊態度;

2. 第8節說:人犯了罪還說“我沒有罪”──是一種相信犯罪無損他的靈魂的屬靈狀

況的自欺態度;

3. 第10節說:人犯了罪還說“我並沒有犯罪”──是一種相信就算犯罪其實也沒有犯

罪、繼而以神為說謊的虛謊態度。

經文的語氣從不在乎進到公然抗拒神,從軟弱犯罪到肆無忌憚地犯罪,是有著一

種漸進的味道。

第6節“說謊”,第8節“自欺”,第10節“以神說謊”,也是一種漸進。

� 正面的說話:

1. 第7節說:我們行在光中,神就要潔淨我們離開一切的罪;

2. 第9節說:我們向神認罪,神就要赦免我們的罪。

前者第 7 節說不去犯罪,留在光中;

後者第 9 節說犯罪後

前者第 7 節的“一切的罪”可能也包括了“隱而未現”(詩十九 12)、犯了也不

知道的罪。在與神的相交中,主耶穌的寶血也遮蓋了這些“不知” 的罪。

後者第 9 節的“罪”是特別指已知的罪。經文補充說那是“不義”。我們把這些

已知的罪放在神面前,神會赦免。

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文從赦免“不知的罪”到赦免“已知的罪”,從赦免“誤犯

的罪”到赦免“故犯的罪”,也有著一個漸進的味道。

另一個更可能的解釋和漸進的情形是:這兩處經文說到的“潔淨(kaqari,zw)我

們離開一切的罪/不義”是有不同層面的意思:

前者第 7 節的“潔淨”就如在三 3 的 a`gni,zw,有“使不去犯罪、保守使清潔”的

意思(a`gni,zw 本來也是有污穢需要潔淨的意思,但在三 3 卻用以指不去犯罪)。這樣,

第 7 節是說行在光中的人在信主得救之時,神(藉主耶穌的血,比較五 18)已潔除他

信主之前的罪,使他成為全然聖潔,並會保守他在信主之後繼續勝過和離開罪惡的試

探(比較主禱文:“不叫我們陷入試探,救我們脫離那惡者”,太六 13),使他留在

已有的聖潔裏。

後者第 9 節的“潔淨”就真的是說罪惡得赦免的意思(比較主禱文:“赦免我們

的〔罪〕債”,太六 12)。

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文從“保守不犯罪”到“實在赦免罪”,也是有著一個漸進

的味道。

此外,第 7 節說人未犯罪時要繼續“行在光中”。只要我們保持在光中,就能與

神相交。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3

第 9 節則是說人若犯罪就要“返回光中”。如果我們犯了罪,也就是落在黑暗裡,

我們必須離開罪惡,返回光中。方法就是向神認罪,得神的赦免。

從“行在光中”到“返回光中”,這也算是有一種漸進的味道。

� 經文註釋 �

� 發揮(約壹�5-五17)──“生命之道”的內容

上文一1-4說到使徒約翰要將“關於生命之道的事”傳講給他的收信人。這裡就開

始交代“關於生命之道的事”了。我們看見約翰所要傳講的生命之道,並不是甚麼抽

象的哲理,而是很踏實的信徒的“生活之道”。其中的第一方面就是:要對付罪。

A.要對付罪(約壹�5-10)

I.因:神是光 ������� �約壹�5)

這一節是下面一6-10的原因,但也是回應了上文一1-4的講論。在一1-4裡,約翰說

他要把所聽見所看見的那些關於生命之道的事向他的讀者傳講。一5就緊接這個講法,

指出他所見所聞那些關於生命之道的其中一個(也是第一個)基要信息:“神是光,

在祂裡面毫無黑暗”。

“光”代表了“聖潔、潔淨”;“黑暗”代表“污穢、罪惡”。罪惡要帶來刑罰,

所以“聖潔”最直接關連到的要算是神的公義。從神學上的分析來說,我們不把“聖

潔”作為神許多屬性中的一個。神的每個屬性都是聖潔的。祂是絕對聖潔、毫無黑暗

的。祂的公義是聖潔的,祂的愛也是聖潔的。“聖潔”是祂所有屬性共有的一個特性,

成為神的性情的基礎。約翰開首就講神的“聖潔”是很恰當的。但從“聖潔”在“潔

淨”方面的意思來說,我們很容易就聯想到神的公義(一9)。不錯,約翰壹書也談

“愛”,也說“神是愛”。但在講“神是愛”之先,約翰先講明“神是光”。撇開“神

的公義”來談“神的愛”,那是膚淺的愛;撇開我們的“彼此認罪”來談“彼此相

愛”,也是空洞的相愛。

“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現在又向你們傳講的信息”──福音書(以及其他資料)

並沒有記載主耶穌曾說過“神是光,在祂裡面毫無黑暗”之類的說話。這個信息大概

是約翰從主耶穌的言行表現裡所得著的一個重要感受。如果這裡的“從主”是有“從

起初”的意思,這裡所謂的“從主而來的信息”就可能有“這是當主耶穌在世之時,

我們最先就得看的信息”的意思。這個信息因為是他們所最先領會到的,約翰也就在

這封信裡最先提出來,好讓讀者們也同樣在一開始就領會到這個真理。

“神是光”是希臘式的說法,用光明代表美善,黑暗就是邪惡。舊約卻常將神與黑

暗連起來。例如當神起初創造天地時,“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

面上”(創一2)。神後來才造出光來(創一3、14-19)。當神向亞伯拉罕顯現時,“有

驚人的大黑暗落在他(亞伯拉罕)身上”(創十五12)。當神向以色列人顯現時,神

在“雷轟、閃電、密雲”中(出十九16)臨到以色列人。當然,經文不是說神是黑暗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4

的,只是說神在黑暗中與人相交。這個“黑暗”不是指神的本性,而是指祂的不可接

近、不可測透、隱藏性。人不可以輕率的闖進神所在的裡面(會幕裡的聖所有燈台,

要每日燃點著。至於安放著約櫃的至聖所裡面,經文沒有提到裡面有燈)。但自從主

耶穌降生,“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賽九2;太四16)。神不再是隱藏的了。“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

一18)。雖然祂仍然與受造物保持一個絕對的距離,祂仍然住在“人不能靠近”之處,

但那已經變成是“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提前六16)。我們已經看見了神的光(神的

啟示),我們也認識了神是光(神的本性)。所以,我們也要行在光中。

一3已經說過,“信徒彼此的相交”與“信徒與神的相交”是不可以分割的。信徒

要先與神有暢通的交通,才能與其他信徒有美好的交通。人不能與神相交是因為人沒

有在光中。

II.果:所以與神相交的,也要在光中,不要在黑暗裡(約壹�6-10)

因為神是光(一5),就是聖潔的、公義的(一 9),如果我們要與神相交,我們

信徒又想彼此相交,我們就也必須在光中,有聖潔的生活(一6-10)。

人可以有兩個途徑在光中與神相交:

1.行在光中(一7):我們原是在光中,只要我們保持在光中,就能與神相交。

2.返回光中(一9):如果我們犯了罪,也就是落在黑暗裡,我們必須離開罪惡,

返回光中。方法就是向神認罪,得神赦免──“返回光中”設定了信徒犯罪,於是約

翰在這段經文裏也討論信徒對“犯罪”的態度(一6, 8, 10)。

a.反面:若說“與神相交” ���持續在黑暗裡→自己說謊 �沒�真理(約壹�6)

如果我們說“我們與神有相交”,我們卻“仍然行”(peripatw/men)在黑暗裡──

peripatw/men是個現在式(假設語氣)動詞。現在時式表示一種繼續 ,、持續進行的狀況。

這裏不是說人偶然被過犯所勝(加六1),而是他持續地去犯罪。這種人如果說他跟光

明的神有(e;comen)相交──e;comen也是個現在式動詞,即跟神保持相交的生活,神也

跟他保持相關的關係──他顯然是在說謊,因為光明的神不可能與這種人保持相交,

他也不可能跟神保持相交。

“說謊/虛謊”一詞在約翰壹書裡出現了好幾次(動詞yeu,domai),形容詞yeu/doj

〔二21、27〕;名詞“說謊者”yeu,sthj〔一10,二4、22,四20,五10〕)。這個字在

約翰壹書裏用在三方面:

1.在聖潔行為上──犯罪而不肯承認就是說謊的(一6、10)。

2.在相愛生活上──說認識神(愛神)而不守命令(二4)、說愛神而不愛弟兄(四

20),就是說謊的。

3.在信仰真理上──神的真理不是虛謊的(二21、27),敵基督的才是虛謊的(二

22),他的爪牙也是“虛謊的先知”(假先知,四1),不肯接受神的見證的也是說謊

的(五10──他把神當做說謊的)。

說謊的人,沒有真理在他裏面。“真理”的範疇當然既深且廣,但這裏說的“真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5

理”顯然主要是針對這裏要說的一點:神是光,在他裡面毫無黑暗,與神相交的,必

須也在光中;信徒持續犯罪卻仍說與神相交,這一點真理不在他心裏了。

b.正面:若行在光中 �像神在光中 �就彼此相交→罪得赦免(約壹�7)

首先,我們要指出,本節在原文原是說若行在光明中就“彼此有相交”(koinwni,an

e;comen metV avllh,lwn),但就如上文第6節是在講論信徒“與神相交”(比較一3b“與父

相交”),這句說話顯然並不是說信徒之間的彼此相交,而是信徒與父神之間的彼此

相交。下面跟本節呼應的第9節的重點也不在罪蒙赦免後信徒可以彼此相交。該節經文

的重點是在說蒙潔淨的生命可以恢復與神有相交。事實上,約壹一5-10整段經文的重

點都不在信徒的彼此相交,而在信徒與神的關係,信徒與神的相交。故譯文補充譯作

“與神相交”。

其次,我們要知道,雖然本節是在第6節之後,但經文說的“如果我們行在光中”,

卻不是像下文第9節說的,說信徒犯罪之後,如果能夠回轉過來,再次行在光中,他就

能夠與神相交了:

1.上文第6節說“犯罪的人不會與神有相交”;這樣,第7節的邏輯就應該是接續

並對應地說“人不要犯罪以保持與神有相交”。

2.本段經文的寫作結構指出這裏第7節是跟下文第9節呼應,且有漸進的關係;第9

節說信徒犯罪之後要認罪回轉,第7節說的就應該是在第9節說的情形(犯了罪)之前,

說信徒不要犯罪好繼續留在光中。

3.經文將“我們行在光中”跟“神在光中”作比較。神不是因為犯罪回轉而在光

中,祂是一直都在光中;這樣,本節經文應該也不是說信徒犯罪後回轉而行在光中,

而是說人信主生命重生聖潔歸屬神後,他就是活在神的光中,且要像神那樣一直活在

神的光中。信徒要一直“留在光中”不只是他信主那一刻之後的事情。信徒難免犯罪,

但他每次他返回光中之後,都要勉力像神那樣持續留在光中,好與神相交。

4.約翰在下文二1總結前文之時說,他寫那些說話的目的是叫讀者“不犯罪”。這

亦支持說一7這裏是說信徒不犯罪,而不是說犯罪後悔改回轉。

這樣,本節經文乃是說,只要我們繼續行在光中,亦即是繼續留在光中,我們就

可以保持與神相交。在這相交中,“他兒子耶穌的血已潔淨(kaqari,zei)我們脫離一

切的罪”。

既然本節說的“行在光中”不是指“犯罪認罪而返回光中”,這裏說的“罪得潔淨”

就不會是“犯罪得赦免”的意思了。我們注意到:

1.信徒“行在光中”不是他蒙耶穌的血潔淨的原因或途徑(是他的認罪讓他罪得

赦免,第 9 節);

2.既然信徒是行在光中,且是像神那樣行在光中,他就沒有罪需要赦免了;

3.這裏的動詞“潔淨”(kaqari,zei)是個現在時態(present tense)動詞,表示持

續的狀況,但沒有罪是需要持續不斷被潔淨的(不然,它就是總未能完全被潔淨了)。

罪得赦免的潔淨應該是一次過完成的事情,就像下文第 9 節說的(那裏同一個動詞“潔

淨”就是個 aorist tense 動詞〔kaqari,sh|〕)。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6

這樣,這裏說的神子耶穌基督的血作成的“潔淨”,應該是指我們信主蒙赦罪之

時所經歷的生命的潔淨,可持續使這生命有能力脫離一切的罪。只要信徒保守自己行

在光中,神在人信主之時給人作成的潔淨的功效,將要繼續下去(perfective present),

繼續保守潔淨他,讓他繼續聖潔,免被罪惡所勝。事實上,就如我們在上文說過的,

這裏的動詞“潔淨”(kaqari,zei)就像下文三 3 的 a`gni,zw 那樣,有“使不去犯罪、保

守使清潔”的意思。譯文譯作“已潔淨”,就是要表達這方面的意思。人只要留在光

中,持定這份蒙神保守的聖潔,他就可以一直與神相交了。

a’.反面:若說“我沒���� ! �"�#$ �約壹�8)

信徒犯了罪,卻說“我沒有罪”──情形可能是:

1.信徒犯了罪,但他否認他犯了所犯的罪。這個情形跟下文第10節說的相似而重

複。這裏大概不是這個意思。

2.這裏大概是說,信徒犯了罪,他也不否認犯了有關的罪行,他亦同意那是罪的

事情,但他說他犯罪後並沒有罪,罪並沒有上身,沒有影響他的生命。這種情形可能

反映諾斯底異端人士其中一個派別的主張,基於靈物的相對,他們將罪行與罪分割,

相信縱慾也不會影響生命的聖潔,因而完全輕看犯罪的行為,反倒認為自己沒有罪,

仍是聖潔,仍在光中,意思是可以繼續與神相交。

但約翰說他是“自欺”。經文沒有像第6節、第10節那樣說他“說謊”,但意思其

實差不多:“說謊”是向別人說謊;“自欺”是對自己說謊,因而會繼續犯罪。

人可以自欺,但欺不了真理的神,那只顯明真理不在他的心裏。“真理”的範疇

當然既深且廣,但這裏說的“真理”顯然主要是針對這裏要說的一點:罪行與罪不可

分割,犯罪的人他的生命和他與神的關係必然受影響;信徒犯罪卻說罪不上身,這一

點真理顯然不在他心裏了。

b’.正面:若認自己的罪 �%&'()*+��,-. �約壹�9)

人可以是虛謊的,但神是信實的,只要我們願意向神承認我們的罪,祂必信地實

按祂赦罪的應許(例如徒二38,三19)赦免我們的罪。認罪悔改當然是在罪得赦免之

先(太三5-6;可一5)。

神又是公義的,祂必以拯救的公義(羅一17神的義=神“拯救的公義”,相對於

一18神的忿怒=神“審判的公義”),就是透過主耶穌的代贖擔代我們的罪罰,從而潔

淨我們的不義。

神要潔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既然“一切的不義”都洗淨了,我們就重返信主

之時藉聖靈重生而已經得著的“聖潔/全然聖潔/全然成聖”了。在那份聖潔裏,我

們又可以與神相交了。

a”.反面:若說“我並沒�/0���1%23 �"�#4 �約壹�10)

信徒說“我們並沒有犯過罪”──這句說話我們可以從幾個向度去思想:

1.所謂“我們並沒有犯過罪”,可能是說在信主之前從來沒有犯過罪。但這個說

約翰壹書一章 5-10 節 37

法不可能。人若不承認自己的罪,他不可能相信耶穌成為信徒。既因信而成為信徒,

他不可能再說他在信主之前從來沒有犯過罪。

2.所謂“我們並沒有犯過罪”,可能是說在信主之後從來沒有犯過罪。神說我們

信主之後仍然會犯罪,我們卻說我們信主後從來沒有犯過罪,那顯然是以神的說話為

說謊了。

這是個可能的解釋。但觀乎經文在第6, 8節都在討論具體地犯了某樣罪的問題,這

裏大概不是在討論這麼一個原則性(信徒在信主之後會不會犯罪)的問題。

3.所謂“我們並沒有犯過罪”,大概是說信徒犯了罪之後,他拒絕承認他所犯的

罪是罪。這跟上文第8節說的“我們沒有罪”是又進了一步。那些說“我們沒有罪”的

信徒,會承認所犯罪的是罪,只是罪不沾身。這裏說“我們並沒有犯過罪”的信徒,

是連所犯是罪也否認了。這等信徒大概是要說明罪行不影響靈魂,於是索性連罪行為

罪行也否認了。這樣的人會更肆無忌憚地犯罪。

我們否認罪行對我們生命的影響固然是個嚴重的錯謬(第8節),但總算是承認自

己犯了罪。罪之為罪,是由創造和聖潔的神所界定。如果人連罪行都否認,不以罪行

為罪行,要為罪行重新下定義。他簡直是以神自居去否定神所說的為是為真。這樣,

他是“將神當做說謊的”。亞當當日也將神的禁令否定了(創三章),就帶來了全人

類的咒詛,

一6“說謊”是以謊言欺騙別人;一8“自欺”是以謊言欺騙自己;一10“將神當

做說謊的”則是以謊言去敵擋神、誣衊神。這樣,“神的道不在我們心裡了”(第8節

也說 “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

約翰壹書

二章 1 至 29 節

4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39

約壹二1-29

1 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

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

穌基督。2 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

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 3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他。4人若說我認

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

裡了。5凡遵守主道的,愛 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

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6 人若說他住在主裡面,就

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 7 親愛的弟兄啊,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

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

道。8 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

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 9 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

暗裡。10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

由。11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

道往那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12小子們哪,我寫信

給你們,因為你們的罪藉著主名得了赦免。13父老啊,我寫

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寫

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勝了那惡者。小子們哪,我曾寫信給你

們,因為你們認識父。 14父老啊,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

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 神的

道常存在你們心裡;你們也勝了那惡者。15不要愛世界和世

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16因為

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

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17這世界和其上的

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 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18小子

們哪,如今是末時了。你們曾聽見說,那敵基督的要來;現

在已經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了,從此我們就知道如今是末時

了。 19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

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20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或譯:都

有知識)。21 我寫信給你們,不是因你們不知道真理,正是

因你們知道,並且知道沒有虛謊是從真理出來的。22誰是說

謊話的呢?不是那不認耶穌為基督的嗎?不認父與子的,這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0

就是敵基督的。23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

有了。 24論到你們,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裡。

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裡,你們就必住在子裡面,也必

住在父裡面。25 主所應許我們的就是永生。26 我將這些話寫

給你們,是指著那引誘你們的人說的。27你們從主所受的恩

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

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

的教訓住在主裡面。 28小子們哪,你們要住在主裡面。這樣,他若顯現,我

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他來的時候,在他面前也不至於慚

愧。29你們若知道他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他

所生的。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過渡性段落一:

1.承前:約壹二1a

1a我的孩子們,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你們不去犯罪,

2.啟後:約壹二 1b-2) 1b 但如果有人犯了罪,須記得我們在父面前有一位給我

們作維護的,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

2 他為我們的罪已經成了贖罪祭556789:;<,

也是為了全人類的罪。

B.要住在主裡面(約壹二 3-27)

I.在相愛中(約壹二 3-13)

a.要住在主裏面(約壹二 3-6)

(住在主裏面=遵守誡命/

3 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我們是一直遵守著 神的命

令”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們是認識他的。

不守誡命=說謊) 4 凡是說“我已經認識他”,卻不是一直遵守著他的誡

命的,他就是說謊的,真理也不在他裡面了。

5 但凡是一直遵守著他的道的,他愛 神的心在他裡面

就確實是整全的。根據上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

們是住在他裡面了。

6 凡是說他是住在 神裡面的,他就應該照著 神所行

的去行。

b.要遵行神的命令:要愛弟兄

(約壹二7-11)

(恨弟兄〔在黑暗中〕/

7 親愛的,我現在寫給你們的,在一方面固然不是一條

新命令,而是你們從起初就有了的舊命令:這舊命

令就是你們聽過了的道。

愛弟兄〔在光明中〕)

8但在另一方面,我現在寫給你們的卻也是一條新命令,

而這個“新”在 神和在你們來說都是真實的,因

為黑暗已在消逝、真光已在照耀──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1

9 凡是說他在光中,卻恨他的弟兄的,他到現在還是在

黑暗裡;

10 凡是愛弟兄的,他就住在光中,在光中就不會有使他

跌倒的情形。

11 但是恨弟兄的,他是在黑暗中,也是在黑暗裡行;他

不知道他正在往那裡去,因為黑暗弄瞎了他的眼。

插段:信徒已經住在主裏面

(約壹二 12-14)

a.提醒三種人

(約壹二 12-13)

12 孩子們,讓我提醒你們:你們的罪已經因主的名被赦

免了;

13 父老們,讓我提醒你們:你們已經認識了那自起初就

有了的;青年們,讓我提醒你們:你們已經勝過那

惡者。

b.提醒三種人

(約壹二 14)

14 孩子們,我告訴你們:你們已經認識父;父老們,我

告訴你們:你們已經認識了那自起初就有了的;青

年們,我告訴你們:你們是強壯的, 神的道住在

你們裡面,你們也已經勝過那惡者。

II’.在真理上(約壹二 15 二-27)

b’.要遵行神的旨意:要愛神

(約壹二 15-17)

15──不要愛世界和世上的事物,任何人如果愛世界,

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

(愛世界/愛神) 16 因為世上的一切,就如肉體的私慾、眼目的私慾和今

生的驕傲,都不是屬父的,而是屬世界的。

17 世界和世上的私慾已在消逝,但那遵行 神的旨意的

卻要存到永遠。

a’.要住在主裏面

(約壹二 18-27)

(住在主裏面=在我們中間/

18 孩子們,現在就是末世的時候了!又正如你們聽過

的:“敵基督要來”──現在已經有許多敵基督起

來了。根據這個我們就知道現在是末世的時候了。

從我們中間出去=說謊 19 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了,只是他們本來就不是從我們

中間而出的;因為如果他們是從我們中間而出的,

他們就已經留在我們中間了,但情形正表明他們都

不是從我們中間而出的。

20 至於你們,你們一直就有著從那聖者而來的膏抹,這

是你們知道的。

21 我寫這個給你們,不是因為你們不知道真理,正是因

為你們知道真理,又因為沒有虛謊是屬真理的。

22 誰是那說謊的?豈不是那否認耶穌是基督的麼?他就

是敵基督──他否認父,也否認子。

23 凡否認子的,連父也沒有了;那承認子的,連父也有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2

了。

24 至於你們,要將從起初就已經聽見了的存在你們裡

面。如果你們從起初就已經聽見的能夠存在你們裡

面,你們就住在子和父裡面了

25──這個永遠的生命,就是他所應許要給我們的。

26 我寫給你們的這些話,是指著那些要欺騙你們的人來

說的。

27 至於你們,那從主所領受了的膏抹既然一直住在你們

裡面,你們就無需任何人來教導你們了。但是,就

如主的膏抹要在一切事情上教導你們(這膏抹是真

的,不是假的),你們就要按著它所教導你們的:

住在主裡面。

(過渡性段落二:

1.承前:約壹二28a

28a孩子們,你們要一直住在主裡面,

2.啟後:約壹二 28b-29) 28b好叫我們在他顯現的時候可以坦然無懼,我們在他再

來的時候,也不至於在他面前羞愧。

29 你們既然知道他是義的,就當知道是那一直行義的,

才是從 神生的。

結構圖

回應

上文

帶出

下文

回應

上文

帶出

下文

要住在主裡面

I.在相愛中 II.在真理上

a.

住在主裏面

b.

要遵行

神的命令:

要愛弟兄

插段:

信徒已經

住在主裏面

b’.

要遵行

神的旨意:

要愛神

a’.

住在主裏面

信徒

不要

去犯

在父

面前

的維

護者

住在

主裏

遵守

誡命

不守

誡命

說謊

弟兄

(在黑

暗中)

弟兄

(在光

明中)

提醒

三種

提醒

三種

愛世

住在

主裏

在我

們中

從我

們中

間出

說謊

要住

在主

裏面

主的

顯現

公義

1:1-10 2:1 2 3-6 7-11 12-13 14 15-17 18-27 28 29 3:1-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3

結構分析

◎ 對稱式

本段經文開始了約翰壹書中的過渡性段落(過渡性引言/結語)的表達手法。因

為開始或啟後的過渡性段落總會指出下文的重點,結束或承前的過渡性段落又總會總

結上文的重點,所以這一個對稱點是必然的:

← A/B → 討論B ← B/C →

(二1b-2) (二28a)

除了這個對稱點,正文的討論(二3-27)也有一個對稱的結構 (不但在思想上對

稱,在個別的結構上也是對稱,參各段註釋):

1.二3-6及二18-27

這兩段經文都講論“住在主裡面”。但這個“住”不是靜止的,而是“活”的,

有生命上的表現。前段(二 3-6)以“遵守主道”為明證,後段 (二18-27)則以“留

在我們(信徒/教會)中”為證明。這個對稱關係也在說明,主的道在教會信徒羣體

中,或說教會信徒羣體當守主的道。

2.二7-11及二15-17

這兩段經文都在對比兩種態度。前段(二7-11)對比人恨弟兄及愛弟兄的心,後

段(二15-17)對比人愛世界及愛神的心。這兩種心與前後兩段(二3-6、18-27)所講

的“住在主裡面”都分別有關連。遵守主道(二3-6)的一個例子就是遵守“愛弟兄”

這個命令(三7-11)。而愛世界不愛神的人(二15-17)不會留在“我們”中間(二18-27;

比較提後四10的底馬,他貪愛世界就離開了保羅和他的事奉)。

3.二12-13及二14

經文中間的這個插段也分成兩個小段。這兩小段的相同點是清楚不過的。但它的

主要動詞“寫”引起了一些討論。這兩小段都說約翰“寫”給三種不同的對象──孩

子們、父老們及青年們。這個段落(二12-14)成為信徒住在主裡面的提醒。他們已經

經歷過神,已經住在主裡面,他們就應該繼續住在主裡面。

� 經文註釋 �

*過渡性段落=(約壹二1-2)

1.承前(約壹二1a)

這是約翰壹書裡的第一個過渡性段落,包括過渡性的結語和引言。約壹二1a是當

中結束或承前的部份。

二1a首先回應上文。一5-10提到神是光,我們要行在光中,返回光中,所以約翰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4

在 這 裏 總 括 上 文 說 , “ 我 的 孩 子 們 , 我 將 這 些 話 寫 給 你 們 是 要 你 們 不 去 犯 罪

(hamart4te)”,免得落在黑暗裡(也參看三3-9註釋)。hamart4te是個aorist tense動詞,

表示任何時候都斷然拒絕犯罪。堅決拒絕犯罪才與屬神的生命相稱。

2.啟後(約壹二1b-2)

約翰在二1b-2順接上文二1a(亦即順接一5-10的總意)而帶出下文,提醒讀者如果

有人實在是犯了罪,也不要自暴自棄,因為我們有一條出路,有一位維護者,有一個

贖罪祭,就是耶穌基督。這一點多少補充了一9的意思,但它的重點是要引帶出下文二

3-27的討論。第3節開頭的連接詞kai,(and)就把第2節連到下文,說明上下文是有關連的。

這裏上下文的關連,從二3-27的意思來看,二1b-2是要說明縱然我們犯了罪,透過

耶穌基督的贖罪祭,我們也可以再次住在主裡面。主耶穌是我們“在父面前”(pro.j to.n

pate,ra)的維護者。“在父面前”,就是“與父同在”(約一1-2)。我們可以透過祂

再次與父同在、在主裡面。

“維護者”一詞(para,klhtoj《和合本》作“中保”)在這裡是指主耶穌。這個字

在約十四16、26,十五26,十六7(《和合本》、《新譯本》都作“保惠師”)是指聖

靈。約十四16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和合本》大概是以

a;llon [accusative受格]作為副詞用)。這一句其實應該譯作“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

師”(《新譯本》)。主耶穌稱聖靈為另外一位保惠師,言下之意,他是在暗示祂自

己也是一位保惠師 。

雖然para,klhtoj是個被動式的字型,原是“被呼喚到身邊來的一位”的意思 (通

常是指請他來給予幫助),聖靈及主耶穌卻有主動的工作。聖靈作為para,klhtoj,祂的

工作主要是來與我們同住(約十四16-17)、教導我們真理、使我們想起主的話(約十

四26,十六13)、為耶穌作見證(約十五26)、榮耀耶穌(約十六14),也指證人的

罪(約十六7-11)。主耶穌作為para,klhtoj,祂的工作主要是在父面前維護我們,作為

我們從犯罪跌倒中再次站起來的支持及幫助。祂的幫助在於祂已經親身成為我們的

i`lasmo,j(“挽回祭”《和合本》或“贖罪祭”《新譯本》)。

i`lasmo,j一字在新約中只出現在約壹二2及四10(i`lasth,rion“施恩座”則出現在羅

三25;來九5。動詞i`la,skomai亦出現在路十八13;來二17)。關於i`lasmo,j這個字有兩

個不同的翻譯和解釋。簡單來說:

1.把它譯作“挽回祭”(propitiation)。這個字在異教中是指人用祭物挽回神的怒氣

或平息神的忿怒。聖經也說到神對罪人的怒氣(如羅一18)。“人”是這個動詞的主

詞,而“神”是受詞(如亞七2,八22;瑪一9)。這個譯法的重點是在“神”方面。

2.把它譯作“贖罪祭” (expiation)。七十士譯本 (LXX)用 i`la,skomai來翻譯舊約的

kipper(rPeK.)一字(“遮蓋”的意思)。“神”是這個動詞的主詞,而“罪”是受詞。

所以i`lasmo,j是指遮蓋人的罪的祭,就是贖罪祭。這個譯法的重點是在“人”方面。

這個字其實可能同時包括了在神和在人兩方面的意思。動詞i`la,skomai基本上是

“得神恩典”的意思(如亞七2,八22;瑪一9;路十八13),名詞i`lasmo,j大概是指一

個“恩典──施恩──得恩”的途徑。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條恩典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5

之路(來十19-21)。

這條“恩典之路”是為“我們的罪”,也是為“全人類的罪”(約壹二2)。這一

節帶來了一個神學爭論:基督只為信祂的人而死,還是也為了不信祂的人而死?這是

一個各執己見的爭論。一方面有人這樣說:原則上基督是為所有的人而死,為所有的

人提供一條出路,但只有信的人才享受到它的功用。另一方面也有人說基督的死是不

會白費的,祂的寶血是不會白流的,所以祂只是為信祂的人而死。但經文既清楚說明

是為“全人類的罪”,就本節經文而論,前者的理解顯然是較可取了。

但就著約壹二2及四10來看,i`lasmo,j一字的重點似乎不在“基督的死”(經文沒有

提到基督的死),而在它為我們開了一條“恩典之路”(與四10平行的四9反而強調“我

們的活”)。

在約翰壹書裡,二2的上下文是論人的罪,四10是論神的愛,兩處都沒有著重神的

怒氣。如果要取上面所說的i`lasmo,j兩個意思的其中一個來作翻譯,似乎“贖罪祭”是

比較符合所討論的信息,但這並不排除這個字本身所包含的另一方面的意思。

稱耶穌基督為“義者”,也見於徒三14(彼得)、七52(司提反)、廿二14(保

羅)。使徒行傳的三處經文固然都是指著主耶穌來說,但三處都是獨立的說“義者”,

唯獨約翰壹書這裏連著“耶穌基督”來用。

一9說神是公義的,二1說耶穌基督是“義者”,但這兩節經文的“義”的重點有

些不同。“神的義”是指神公義的屬性及公義的要求,都在祂“拯救的公義”上滿足

了(羅一17);“耶穌基督”則以“祂的義”來成就這個拯救的公義。祂一生“盡諸

般的義”(太三15),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比較林後五21)。

總括來說,二1b-2指出耶穌基督為贖罪祭,讓犯了罪的信徒有出路。這條出路,

雖然這兩節經文沒有明言,若從上文來看,就是重回“與神相交”;若從下文來看,

顯然就是重返“住在主裏面”。

B.要住在主裡面(約壹二 3-27)

本段經文無疑是在開始一個新段落新話題,教導讀者要“住在祂/主裏面”。雖

然“住在祂裏面”一語不見於上文一5-10,但我們注意到:

1.二6, 27, 28說的“住在祂裏面”(evn auvtw/| me,nein,二24就更清楚的說明是“住在

子裏面”和“住在父裏面”),是延伸自二5b的“在祂裏面”(evn auvtw/|),而“在祂

裏面”一語是首先見於一5。

2.二6的“住在祂裏面”是相當於二10的“住在光中”和二9的“在光中”;而

“在光中”和“住在光中”也首先見於一7。

3.二6說“凡是說他是住在神裡面的,他就應該照著神所行的去行”,多少反映一

7說的“如果我們行在光中,如同神在光中……”。

4.上文一5-10也有好些語句再次出現在本大段開頭的經文裏,包括:

上文一5-10 本段二3-11

“說謊” 一6, 10 二4

“真理不在心裏” 一6, 8, 10 二4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6

“我們/人若說……” 一6, 8, 10 二9

“黑暗” 一5 二8, 11

“光/真光” 一5 二8

“住/在光明中/行” 一7 二9, 10

“在黑暗裏” 一6 二9

可見本段經文跟上文仍然有密切的關係。

信徒怎樣“住在主裏面”?約翰指出兩個重點:

1.在相愛中就住在主裏面(二3-11)

2.在真理中就住在主裏面(二15-27)

I.在相愛中(約壹二 3-11)

a.要住在主裏面(約壹二3-6)

(住在主裏面=遵守誡命/>?@A=說謊)

“住在主裡面”是本段經文(二3-6)的要點,指出人是否住在主裡面在於他是否

遵守神的命令。從這幾節經文的相互關係來看,“住在主裡面”(二5, 6)是跟“認識

神”(二3)、“遵守神的誡命”(二3)和“真理在他裡面”(二4)相關。“認識神”、

“遵守神的誡命”、“真理在他裡面”的,他就是“住在主裡面”。

若從二4及二5的平行關係來看,二4a的“認識神”帶有二5b的“愛神”的成份。

“認識”就是“愛”。這是聖經中一對重要的同義詞(參看四7-8及9-21的結構)。二3

說“認識祂”來自“遵守神的誡命”,而“愛”是一個行動。“遵守神的誡命”的,

就是認識神的,也是愛神的。

約翰說,遵守神的道的,他對神的愛就“整全”了(teleio,w,二5)。動詞teleio,w

在約翰壹書出現在二5,四12, 17, 18(形容詞te,leioj出現在四18)。這個字在《和合本》、

《新譯本》都譯作“完全”(四12, 17《新譯本》作“成全”),它不是指“完美無瑕”,

而是“完整無缺”。它基本上是“整體、全面”的意思。譯文嘗試把它譯作“整全”。

主耶穌在太五48說的“整全的愛”,相當於“愛鄰舍+愛仇敵”,約翰壹書說的“整

全的愛”則相當於“愛神+愛人”。這個“愛人”是因為“愛神”,於是願意遵守祂

的命令(其中就有“愛人”的命令)繼而有的表現。對神的愛不只是一種感受,更是

一個行動。

二3-6這四節經文譯文譯作: 3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我們是一直遵守著 神的命令”這一點,我們就知

道我們是認識他的。 4凡是說“我已經認識他”,卻不是一直遵守著他的誡命的,他就是說謊的,

真理也不在他裡面了。5a但凡是一直遵守著他的道的,他愛 神的心在他

裡面就確實是整全的。 5b根據上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們是住在他裡面了。 6凡是說他是住在 神裡面的,他就應該照著 神所行的去行。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7

這四節經文可以分成兩段,有一個平行的結構:

A:用“根據這一點我們就知道……”來帶出我們怎樣知道我們是認識神(3)

B:用“凡是說……”來加以發揮(4-5a)

A’:用“根據這一點我們就知道……”來帶出我們怎樣知道我們是住在神裡面(5b)

B’:用“凡是說……”來加以發揮(6)

A與A’明顯是平行的,因為第3節說“認識神”,所以第4節也說“認識神”;第

5b說“住在神裡面”,所以第6節也就說“住在神裡面”。

雖然二3-5a/二5b-6這兩小段經文的表達手法是平行的,但意義並不是完全相同。

二3-5a像個辯證,二5b-6則像個結論。

“根據這一點……”(“in this...”)是約翰壹書很喜歡用的一個語句。它通常指出

一個方法來測驗或檢證某一件事情,或是我們所自稱的,或是我們的屬靈光景。問題

是這個語句裡的“這一點”(“this”)是指在它前面的經文還是在它後面的經文。這個

語句在原文的位置裡,大概“全部”都是指在它下面的經文(參看本書下面有關經文

的譯文和註釋。如果是指上文,經文會用o[qen [“whence, wherefore”],如二18)。其中

似乎有兩個例外的地方,就是這裡二5b及四6b的“根據這一點”。其實,這兩節經文

也不算是例外:

1.四6b──從四1-6的結構來看(參看該段經文的結構及註釋),四6b的“根據這

一點”(evk tou,tou,只有這裡用evk tou,tou)跟四2的“根據這一點”(evn tou,tw|)是一樣

的。其實,四3-6a提到的不是一點,也不是兩點(好像每個“根據這一點”各指一點),

而是三點。可見“這一點”是包括了三點。第6b的“根據這一點”是透過第2節的“根

據這一點”來帶出四3-6a的三點。所以,雖然在位置上來看,第6b的“根據這一點”

是指上文,但在意義上它仍然是用以指“下文”。

2.二5b──這跟四6b也有相似的地方。從二3-6的結構來看,它可以分成3-5a及5b-6

兩小組經文。6與4-5a是平行的,5b就與3平行了。第3節說“根據這一點”,就是從“我

們遵守祂的命令”這一點,我們知道我們是認識祂的。4-5a並不是“這一點”的內容,

而是它的發揮。所以4-5a也不可以是5b“這一點”的內容(“這一點”指上文)。由

於6與4-5a平行,6也不可以是5b“這一點”的內容(“這一點”指下文)。其實5b是

第3節的一個重複,只是沒有重複了“這一點”的內容。第5b的“這一點”仍然是指第

3節說的“我們遵守祂的命令”,所以第6節發揮“這一點”時說,我們要照主所行的

去行。“遵守”就是“行”。這樣,雖然第5b的“根據這一點”在位置上是在第3節之

後,但它在意義上仍然是透過第3節的“根據這一點”來指“下文”。

這樣,在約翰壹書裡沒有一個單獨的“根據這一點”是指上文的,都是指下文的。

“根據這一點……”在約翰壹書裡出現了13次(evn tou,tw| 12次〔二3, 5,三10, 16, 19,

24,四2, 9, 10, 13, 17,五2〕;evk tou,tou一次〔四6〕)。除了三10和四9說“根據這一

點就顯出 ........... ”,四10說“根據這一點就是……”(與四9的平行),以及二5和四

17 說 “ 根 據 這 一 點 就 整 全 了 ” , 其 餘 的 8 處 經 文 都 是 說 “ 根 據 這 一 點 我 們 就 知

道……”。這些“根據這一點……”的經文有一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格式,就是: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8

evn tou,tw| [ginw,skomen] o[ti…

eva.n…(二3)

o[ti (“that”)帶出“知道”(ginw,skomen) 的內容,而eva,n則帶出“這一點”的內容。

1.如果所知道的是一個句子,就會用o[ti來帶出所知道的(二3, 5,三19,四13,五

2);如果所知道的是一個名詞,就不用o[ti了(三16,四2, 6),並用o[ti(三16,四9,

10)或 i[na(四17)代替eva,n帶出“這一點”的內容。

2.第一類的經文也會用o[ti來代替eva,n(四13,三20),甚至不用任何字(三10,四

20。三24跟四13應該是一樣)。

3.五2用o[tan代替eva,n(o[tan=o[ti+a;n;eva,n=eiv+a;n)。三20用o[ti [eva,n]來代替eva,n。這

樣三20的eva,n並不是這一類語句裡面的eva,n的用法,那已被o[ti代替了。三20的eva,n大概就

是eiv+a;n。參看三20註釋。

4.如果在ginw,skomen o[ti…o[ti…之後還有o[ti…,這第3個o[ti…是第2個o[ti…的原因

(三19-20,四17),應該譯作“因為”。

b.要遵行神的命令:要愛弟兄(約壹二7-11)

(恨弟兄〔在黑暗中〕/愛弟兄〔在光明中〕)

上文二3-6強調信徒要“住在主裏面”就要“遵守神的命令”。這裏二7-11是承接

二3-6“遵守命令”這個主題,以主的命令“彼此相愛/愛弟兄”為首要例子。如果人

遵守主道,他也必會遵守這個“相愛”的命令。

這五節經文可以分為兩小段:

1.二7-8是比較原則性的討論,帶出“彼此相愛/愛弟兄”的命令;

2.二9-11則作具體的描寫,講論人在當中的正反兩面的情形。

從二9-11來看,這條既舊又新的命令(參看約貳5-6註釋),就是“愛弟兄”的命

令。舊──因為他們從起初(信主之時?)就聽過、就領受了這命令。新──因為新

的時代已經來到:“真光已在照耀”(二8b)。“這個新(o[,中性,不是指命令evntolh.n,

陰性)在神和在你們來說都是真實的”(二8)。“真光已在照耀”可能是指主耶穌已

經來了(路一78-79;約一9“那光是真光”),也可能是指神的聖潔要求已直接介入

人的歷史和生活裡了(約壹一5“神是光”)。新──因為它是屬神的命令(神是愛〔四

8, 16〕),因為它是屬於這個新時代的命令。這樣,舊──是從領受這命令的時間來

看;新──是從它所屬的時間來看。

論到這個“相愛”的命令,約翰用了三個講法:

1.“愛弟兄”──二10,三10,三14,(四20),四21,(五1, 2);

2.“彼此相愛”──三11,三23,四7, 11, 12, 19;

3.“愛”──三14, 18,四7, 8。

這三個講法都是相等的:

“愛弟兄” =“彼此相愛”(三10=三11)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49

“愛弟兄” =“愛”(三14a=三14b)

“彼此相愛”=“愛”(四7a=四7b)

這樣,“彼此相愛”的“彼此”雖然是一個相互性(reciprocal)的字,但它的重

點不在描寫一個我愛你、你愛我的“相互的愛”,而是在“每一個人”大家都有“愛

的責任”。它首先是一個單向的愛──主動的去愛、去愛你的弟兄,不是期望對方回

報你的愛才去愛他。“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用“我這個愛”來愛

弟兄(約十三34)。人能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不是因為我們“彼此”相愛,而是因

為我們彼此“有愛”(約十三35;又約壹三16,四11)。羅十三8大概也補充了這個意

思:彼此相愛(love one another)=愛人(love another one)。將“彼此相愛”改譯為

“大家去愛”可能更合乎本來的意思,只是我們都慣用了“彼此相愛”這個詞語了。

“愛”是屬於“光”(真光)的(二8),也就是屬於神的(一5),能照明人

的眼睛(二11b),看見當行的道路(二10)。所以恨弟兄的仍然在黑暗裡,是個無方

向的人生(二11a)。

插段:信徒已經住在主裏面(約壹二12-14)

(a)提醒三種人(約壹二12-13)

(b)提醒三種人(約壹二14)

從經文的結構來看,約壹二12-14這三節經文是個獨立的段落,是個插段。但按所

用的語句也可以把它分為兩小段。約翰在二12-13用gra,fw u`mi/n,在二14則用e;graya

u`mi/n。有人把前者(present tense)作為本書的信息,後者(aorist tense)作為在本書之前另

一封討論過類似問題的信;亦有人以後者(aorist tense)作為重複肯定前者(present tense)

所已講過的,所以實在並沒有甚麼分別。譯文取後者的看法,以這裏的aorist為epistolary

aorist之類的用法(其實,二13及之前都是用gra,fw──二1, 7, 8, 12, 13, 13〔6次〕;二

14及之後則用e;graya──二14, 14, 14, 21, 26,五13〔又是6次〕)。但在這裡我們把gra,fw

看成subjunctive而不是indicative,把o[ti作為類似冒號作用的字(“that”)而不是“因為”

(“because”)的意思。從一3-4“寫”與“傳講”的相同義意來看,這裡的“寫”大概是

“提醒、告訴”的意思。約翰在這裡一而再的提醒會眾當中不同讀者他們所已知、已

經經歷的(在這六節提醒的經文裡,除了“寫”之外,所用的動詞都是perfect tense動

詞),來承接上面的教導和帶出下文的討論。他們所已知、已經經歷的,成為他們現

在要繼續(me,nete,present tense)住在主裡面的原因。他們不要離開教會,不要離開

真道(二18-27)。

約翰把他的讀者分成三組:,大概是代表在三個不同靈命階段上的信徒。由於“孩

子們”也是約翰壹書對它的讀者的一個通稱,於是也有人認為“父老們”及“青年

們”是“孩子們”裡的兩種人。但按約翰所要分別提醒的內容來看,似乎還是把它們

看成三組人比較自然:

1.第12, 13c節提醒那些孩子們“你們的罪已經因主的名被赦免了”(第12節),“你

們已經認識父”(第13c節)──這裏說的“罪被赦免”大概不是泛指信徒犯罪蒙神赦

免,而是指信徒信主之時罪得赦免。這反映“孩子們”靈命幼嫩,但他們的卻實在已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50

經重生改變,與父神連上關係了。

2.第13b, 14b節提醒那些青年們“你們已經勝過那惡者”(第13b節),“你們是

強壯的, 神的道住在你們裡面,你們也已經勝過那惡者”(第14b節)──在靈命成

長過程中必然面對好多試探挑戰。那些靠著“主的真道”靈命得以剛強的,必然是勝

過了那惡者許多的攻擊攪擾。

3.第13a, 14a節一再提醒那些父老們“你們已經認識to.n avpV avrch/j”。但這裏的to,n

(冠詞“the”)是指甚麼?avpV avrch/j(“from the beginning”)又是形容甚麼?

a.這裡的to,n應該不是指道成肉身的“道”(lo,goj)──不錯,約翰曾經強調“耶

穌基督”是“在太初”(“in the beginning”)自有的去指出祂的神性(約一1),但在

約翰壹書裏,以“道”稱呼耶穌基督的只見於一1。

b.這裡的to,n大概是指“神”──神那自有永有的(詩九十1-2)。祂是不變的(瑪

三6)。

所謂父老們“已經認識那自起初就有了的”──雖然信主之是實在經歷了生命的

更新,成長路程上也曾靠主真道勝過那惡者,但信主年日久了,回頭檢視一生,必然

也看見自己許多的軟弱和善變,但經驗同時說明主的恩典不變,因為主自己不變。祂

是那“自起初就有了”且信實不變的主(約壹一9;提後二13)。

“孩子們→青年們→父老們”固然可以表示著信徒這樣的靈命進程,但約翰提醒

的次序卻是“孩子們、父老們、青年們”?為甚麼?我們不能確知。但就情形來猜想:

1.可能不過是約翰想先從兩極講起(幼、老),然後再講中間的(青);

2.但更可能是,它反映了他們當前的屬靈需要的嚴重性:年幼的固然需要成熟,

年老的固然需要穩重,但面對當前的異端挑戰,年青的特別需要持定“主的道”得勝

──這正是約翰壹書所特別著重的一點。

雖然教會面對挑戰,也有已經軟弱失落的(一6, 8, 10;二19),但約翰從正面去

鼓勵:“因為你們已經……”。

II.在真理上(約壹二 15-27)

b’.要遵行神的旨意:要愛神(約壹二15-17)

(愛世界/愛神)

跟這裏對應的上文二7-11對比人的兩種態度──愛弟兄、恨弟兄;這裏二15-17也

對比人的兩種態度──愛神、愛世界。兩處的兩種態度都是互相排斥的。

“世界”在約翰的神學裡可以是指:

(1)物質世界(三17,四1, 3, 4, 17),就是我們四週的環境;

(2)世界上的人(二2,三1, 13,四5, 9, 14,五19);

(3)世界背後邪惡的屬靈權勢、潮流、心態(二15, 17,四5,五4, 5)。“世上的事

物”(二15, 16)是指這種屬世的心態在私慾上的具體生活表現(二17)。約翰把它們

歸納為三方面:

1.肉體的私慾──指從人內心而起的邪情慾念:

2.眼目的私慾──指從外面而來挑引而起的邪情慾念;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51

3.今生的驕傲──“今生”(bi,oj)在三17用來指“財物”,這裡大概是指人因所擁

有的而起的驕傲的心(avlazonei,a),是一種自我、拒絕神的自傲心態(雅四16;avlazw,n,

羅一30,提後三2)。這包括了一切為神所不喜悅的事情。人如果愛神所恨的這一切,

他根本就不能去愛神。人如果愛神,就要遵行神的旨意,以神的心意,而不是屬世的

心態去生活。

上文二7-11及這裏二15-17都用黑暗/世界“已在消逝”作為勸勉的依據。黑暗已

在消逝(二8),真光已在照耀,這舊命令也是新的了,我們就要愛弟兄和住在光中。

世界及其上的私慾也在消逝(二17),我們就不要貪戀這個世界,應該冀望那永恆的。

二7-11說到要“守神的命令”,二15-17也說到要“遵行神的旨意”。二17說“存

到永遠”,二8的“新”也有“常新”的意思。

就如上文二7-11可以分為兩小段(二7-8是比較原則性的討論,9-11則作具體的描

寫;參上文註解),這裏二15-17也可以分為兩小段:

1.二15也是一個比較原則性的講法,帶出“愛世界”和“愛神”的對比;

2.二16-17則是個比較具體的討論,講論當中的細節。

比較二7-11/二15-17前後兩個段落:

二7-11 二15-17

原則性的討論 二7-8 二15

具體的描寫 二9-11 二16-17

此外,二9-11及二16-17(前後具體描寫的部份)都用“凡”(pa/n)來開始。

a’.要住在主裏面(約壹二18-27)

(住在主裏面=在我們中間/從我們中間BC=說謊)

上文跟這裏對應的二3-6說,人是否住在神裡面在於他有沒有遵守神的命令。二

18-27這裏則指出,人是否住在主裡面在於人有沒有留在“我們”(教會/持守真理的

人)中間(二19)。因為教會信徒受了主的膏抹,有真理在他們當中(二21),這真

理就是他們從起初所聽見的道(二24)。神應許那些在主裏面的要得著“永遠的生命”

(二25)。

“主的膏抹”(二27)大概不是指聖靈的內住(即聖靈,雖然約十六13說到“真

理的聖靈”要引導信徒進入真理),因為二27說這“膏抹”是真的,不是假的(虛謊,

yeu/doj)。“膏抹”通常是人踏入一個身份階段之時所領受的舉措。從經文的上下文來

看,這裏的“主的膏抹”大概是指信徒信主之時或加入教會之時會領受的一套基本信

仰真道(二24說那是他們“從起初所聽見的”)。相對於敵基督的假教訓(二21-22),

這套基本道理乃是真理。它是“從那聖者所領受”(二20)、“從主所領受”(二27)

的主的道(二14說“神的道”),所以又稱為“主的膏抹”。這裏的“聖者”顯然是

指主耶穌(約六69)。祂是“義者”(二1),也是“聖者”(二20)。

這膏抹會在凡事上教導他們(二27)。他們不需要別人(假先知、敵基督)來教

導他們別的教義。約翰指出,正如他們聽過的,在末世會有“〔那一位〕敵基督的”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52

(二18a,單數)出現,現在就已經有“許多敵基督”(二18b,眾數)出現了,可見

現在已經進入末世了。其實,在主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已經開始了“末世”(來一2;

林前十11),現在有敵基督的出現,情形就更明顯了。雖然那敵基督的(單數)仍未

出現,他的黨羽(眾數)已經四起。他們的行徑、信念,都預指著“那敵基督”的情

形──他否認子:“否認耶穌是基督”(二22;參看四1-6)。因為否認子,也就否認

了父,因為父為子作見證(五9-10)。他們是欺騙人的(二26)。這就是“假膏抹”

(二27)。

雖然“敵基督”這個名稱只出現在約翰書信裡(約壹二18, 22,四3;約貳7),但

聖經別處也有論到這位/這些人物。但以理書提到的“那行毀壞可憎的”(但十一31,

十二11),雖然多少已應驗在主前168年的Antiochus Epiphanes及主後70年的羅馬將軍

Titus身上(路廿一20),但還未完全應驗(可十三14)。保羅也提及將來一位“不法

的人”(帖後二1-12)。這就是“敵基督”(比較約壹二18及帖後二5)。“敵基督”

(約壹二18,單數)就是這位“不法的人、沉淪之子”(帖後二3,單數);“敵基督”

(約壹二18,眾數)大概就是那些“沉淪的人”(帖後二10,眾數)。

二19“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evx h`mw/n evxh/lqan),“只是他們本來就不是從我

們中間而出”(ouvk h=san evx h`mw/n,即“不屬於我們,不是我們中間的一份子”的意思)。

譯文的譯法只是嘗試把本來的雙關語譯出來。evxh/lqan在別處有出外宣教的意思(四1;

約貳7;約叁7;比較約貳10的e;rcetai)。

比較上文二3-6及這裏二18-27,兩者有著好些相同相似的地方:

1.兩處都說到“住在主裡面”(二6/二24, 27)。

2.二3-6用“照神所行的去行”來結束;這裏二18-27用“按膏抹(即真道)所教導

的(去行)”來結束。

3.二3-6及二18-27都著重神的話(“命令”/“膏抹”)。

4.三3-6說自稱認識神卻不遵守祂的道的就是說謊的;二18-27也說那說謊的就是那

否認耶穌是基督的。他們說認識主,其實是否認了祂。二3-6說他們“真理不在心裡”,

二18-27也說他們“不知道真理”。

5.二18-27也像二3-6那樣可以分成兩段(二18-21/二22-27),內裡又平行的對比

“他們”和“你們”:

a.二18-21──(A)二18-19論“他們”(敵基督)

(B)二20-21論“你們”(有主的膏抹)

b.二22-27──(A’)二22-23論“他們”(敵基督)

(B’)二24-27論“你們”(有主的膏抹)

~二18-19(A)及二22-23(A’)都提及單數的“那敵基督”。

~二 20-21(B)及二24-27(B’)都提及“虛謊/假” (21, 27,yeu/doj),“我寫給你

們……”(21, 26),及“主的膏抹”(20, 27)。又二21提及“真理”(avlh,qeia),二27說

到“真的”(avlhqe,j)。

約翰壹書二章 1-29 節 53

*過渡性段落二(約壹二 28-29)

1.承前:約壹二 28a

這是約翰壹書中的第二個過渡性段落。

二28a首先總括上文二3-27的勸勉──“你們要住在主裡面”。

2.啟後:約壹二 28b-29

二 28b-29 見下文的註釋。

約翰壹書

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5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55

約壹二28至三24

2:28 小子們哪,你們要住在主裡面。這樣,他若顯現,

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他來的時候,在他面前也不至於慚

愧。29你們若知道他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他

所生的。

3:1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 神

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

未曾認識他。2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 神的兒女,將

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

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3 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

像他潔淨一樣。4 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

罪。5你們知道主曾顯現,是要除掉人的罪;在他並沒有罪。6 凡住在他裡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見他,

也未曾認識他。7 小子們哪,不要被人誘感,行義的才是義

人,正如主是義的一樣。8 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

初就犯罪。 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 9 凡從 神生的,就不犯罪,因 神的道(原文是種)存在他

心裡;他也不能犯罪,因為他是由 神生的。10從此就顯出

誰是 神的兒女,。誰是魔鬼的兒女。凡不行義的就不屬

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 11 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

令。12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為甚麼

殺了他呢?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13弟

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14我們因為愛弟兄,

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15凡

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

在他裡面。16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

也當為弟兄捨命。17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

住憐恤的心,愛 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18小子們哪,

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19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 神面前可

以安穩。20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 神比我們的心大,一切

事沒有不知道的。 21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

神坦然無懼了。22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他得著;因為

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23 神的命令就是叫

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

相愛。24遵守 神命令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56

裡面。我們所以知道 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

聖靈。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過渡性段落二:

1.承前:約壹二28a

28a孩子們,你們要一直住在主裡面,

2.啟後:約壹二 28b-29) 28b好叫我們在他顯現的時候可以坦然無懼,我們在

他再來的時候,也不至於在他面前羞愧。

29你們既然知道他是義的,就當知道是那一直行義

的,才是從 神生的。

C.要活出神兒女的樣式(約壹三

1-22)

I.要行義(約壹三1-9)

a.從正面看:主顯現時我們要像

祂(約壹三1-2)

1 你們看父賜給我們怎樣的愛!他叫我們可以稱為 神的兒女──而我們也正是哩!因著這一點,就

是因著世人不認識父這一點,世人也不認識我

們。

2親愛的,我們現在就已經是 神的兒女了。

雖然我們將來怎樣還未清楚,

但我們知道在他顯現的時候,我們必會像他;

我們也知道我們必會看見他,必會像他的所是。

b.從反面看:我們今日不要犯罪

(約壹三3-9)

~b1 (約壹三3-6) 3凡對他存這個盼望的,就要一直潔淨自己,像他那

樣的潔淨。

4凡是一直犯罪的,他是在作不法之事──罪就是不

法。

5我們知道主已經顯現過,為要除掉罪,他本身並沒

有罪。

6凡住在他裡面的,是不會一直犯罪的。凡是一直犯

罪的,是未曾見過他,也不認識他。

~b2 (約壹三7-9) 7孩子們,不要被人欺騙了:行義的才是義入,正如

主是義的。

8凡是一直犯罪的,是屬魔鬼的──因為魔鬼從起初

就一直犯罪。為此, 神的兒子顯現了,要解除

魔鬼的作為。

9凡從 神生的,是不會一直犯罪的,因為 神的生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57

命住在他裡面,他也不能一直犯罪,因為他是從 神生的。

前後轉接段落(約壹三10-11):

1.接前:行不義者不屬神

(約壹三10a)

10a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凡不是一直行義的,就

不是屬 神的;

2.轉後:不愛弟兄者不屬神

(約壹三10b-11)

10b 不一直愛弟兄的,也是這樣”這一點──人是 神的兒女還是魔鬼的兒女,就清楚不過了。

11因為“我們要彼此相愛”這命令,

正是你們從起初就已經聽見的信息。

II.要相愛(約壹三12-20)

a.從反面看:不要恨弟兄(約壹

三12-15)

12 不要像該隱那樣屬那惡者,甚至將自己的弟弟也

殺了。為甚麼會殺他呢?因為他自己的行為是惡

的,他弟弟的行為是義的。

13弟兄們,不要驚奇世人會恨你們,

14 因為我們愛弟兄,我們就知道我們是已經出死入

生了。不愛弟兄的,仍住在死中。

15 恨自己的弟兄的,就是將他殺了,你們也知道:

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

b.從正面看:要愛弟兄(約壹三

16-20)

~b1 (約壹三16-18)

16 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主為我們捨命”這件

事,我們認識了愛;所以,我們也應當為弟兄捨

命。

17 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有需要卻塞著憐憫的

心不理他,他怎能說愛 神的心存在他裡面呢?

18 孩子們,我們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也要

在行動和實際上。

~b2 (約壹三19-20) 19-20 19a 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20a 我們的心有沒有

責備我們”這一點,19b我們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

的,而我們也可以在 神面前心安理得,20b因為 神比我們的心大,他知道一切。

(過渡性段落三:

1.承前:約壹三21-22

21 親愛的,如果連我們的心也不責備我們,我們就

可以在 神面前坦然無懼了,

22 而我們所求的,也必可以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

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

2.啟後:約壹三23-24) 23 神的命令就是要我們信他的兒子,就是那作為

基督的耶穌的名,又照他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58

愛。

24凡是一直遵守著 神的命令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我們

是屬於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的”這一點,我們就知

道 神是住在我們裡面。

結構圖

“坦然無懼”(將來) (今日)“坦然無懼”

要活出神兒女的樣式

承前 啟後 要行義 要相愛 承前 啟後

從正面看 從反面看 接前 轉後 從反面看 從正面看

要住

在主

裏面

主的

顯現

→我

們不

至於

羞愧

主的

公義

→從

神生

的要

行義

主顯現時

我們要

像祂

我們今日

不要犯罪

行不義者

不屬神

不愛弟

兄者

不屬神

不要恨弟兄

恨=殺別人

=已有實際

行動

(該隱

的例子)

要愛弟兄

愛=捨己命

=要有實際

行動

(主耶穌

的例子)

心不

責備

遵守

神彼

此相

愛的

命令

愛的

命令

從神生 神的兒女

“也是這樣”

心責備 心責備

A B a b1∥b2 B’ B a b1∥b2 B’ A’

2:

28a

28b 29 3:1-2 3-6 7-9 10a 10b

-11

12-15 16-18 19-20 21 22 23-24

結構分析

在這個大段落裏,開頭(二28-29)和結尾(三21-24)都是個過渡性的段落(過渡

性段落二/過渡性段落三)。在分析經文結構之時,我們會略過過渡性段落二的“承

前”部份(二28a),和過渡性段落三的“啟後”部份(三23-24)。

這大段經文的寫作手法也很豐富和多樣。

◎比較式

本段經文經文中間三10b說的“也是這樣”一語,暗示了經文有個前後比較式的結

構。經文說“凡不行義的,就不屬神的──不愛弟兄的,也是這樣”。雖然“也是這

樣”其實在原文只是一個連接字kai, (and),但譯文卻是帶出了它的意思。基本上,“也

是這樣”是說“不愛弟兄的,也是不屬神的”。但從三1-10a及三12-20前後兩段經文的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59

相同點來看,這個“也是這樣”可能也暗示了前後兩段經文更闊面的關係:

前段(三1-10a) 後段(三10b-22)

世人不認識我們(三1) 世人恨你們(三13)

以主耶穌作例子(三5, 8) 以主耶穌作例子(三16)

屬魔鬼(三8)

屬神(三9, 10)

屬那惡者(三12)

屬真理(三19)

用“根據這一點……”來作討論(三

10) 用“根據這一點……”來作討論(三16, 19)

“行”的重要(三7) “行”的重要(三18)

在“義”中提到“愛”(三1) 在“愛”中提到“義”(三12)

◎ 平行式

在本大段經文裏前後兩個主要段落中(三1-9/三12-20)的表達方式是有著平行相

同的手法:

前段(三 1-9) 後段(三 12-20)

第一部份 a(三 1-2) 第一部份 a(三 12-15)

正面講論:我們是神的兒女(1a) 反面講論:亞伯殺親生弟弟(12)

〔世人不認識我們(1b)

因為世人不認識父〕

〔世人恨我們(13)

因為我們愛弟兄(14)〕

繼續正面講論:我們要見神像神(2) 繼續反面講論:我們殺主內弟兄(15)

第二部份 b(三 3-9):

重複兩次講“從神生的不犯罪”

第二部份 b(三 16-20):

重複兩次講“根據這一點我們有所認識”

上半部份的 b1(三 3-6) 下半部份的 b1(三 16-18)

上半部份的 b2(三 7-9) 下半部份的 b2(三 19-20)

細節參看有關經文的註釋。

◎ 對稱式

雖然三1-10a及三12-20前後兩段經文的主題不一樣,但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卻又看

見前後兩段在分題上或表達手法上有對稱的結構:

前段(三1-9)主題:“要行義” 後段(三12-20)主題:“要相愛”

三1-2 3-9 10a 10b-11 12-15 16-20

從正面講 從反面講 從反面講 從正面講

(要像主的義) (不要犯罪) (不要像該隱) (要像主的愛)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0

◎ 因果式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又看見前後兩段經文(三 1-9/12-20)又各有一個因果的關

係。這裏說的“因/果”,不是“必然的因果”(有因→必然有果),而是“推論的

因果”(既是這樣〔因〕→就應該這樣〔果〕):

1.前段(約壹三1-9)

在前段裡,三 1-2(a)成為三 3-9(b)的原因:因為我們知道在主顯現的時候,我們要

像祂那樣潔淨(a),這要成為每一個認真的信徒的盼望和鼓勵。今日我們在各樣軟弱中

不是我們願意的;我們盼望“榮耀的自由”,可以不受肉體軟弱的攪擾(羅八 18-25)。

如果這是我們的盼望,今日我們沒有理由會任意犯罪。因有這將來的盼望(羅八 19“迫

切渴望要得”),我們今日也要努力去持守和得著潔淨(b)。這樣的生活才與我們的盼

望相稱。

2.後段(約壹三12-20)

鑑於主內關係是一種緊密的關係。我們不能只保持一種泛泛之交。在緊密的接觸

裏,我們容易落在負面的關係裏。勝過負面關係的方法,就是建立正面的關係。在後

段裡,三 12-15(a)多少也成為三 16-20(b)的原因:因為我們不能夠像該隱那樣恨弟兄,

以至殺死自己的弟兄(a),所以我們要學習和操練愛弟兄(b)。這樣的生活才與我們蒙愛

的身份相稱。

◎ 括號式

1.整段經文(約壹二28b-三22)

本段經文在幾處有括號式的寫作手法。

首先從整段經文來看。前後的“啟後”(二28b-29)和“承前”(三21-22)段落

不但分別回應自己的上下文(過渡性段落二的“啟後”→下文;上文←過渡性段落三

的“承前”),它們之間也像對括號彼此呼應:經文前後提到“對神坦然無懼”。前

者重點在我們將來(“祂再來的時候”)因現在我們住在主裡面(不是活在罪裡)而

可以坦然無懼的見主。後者重點則在我們今日因活出對人的愛,就可以坦然無懼的見

神。

〔這樣,當我們看見整段經文有這個首尾括號式的結構,同時中間的三10-11又有

著前後比較的作用,雖然第三章經文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段落來思想,但將她作為一個

大段落來思想,也很有意思。〕

2.前段(約壹二28b-三10a)

這裏主要是第三章的上半章,經文可以連著二28b-29一起來讀。

二28b-29從正面指出下文討論的中心(行義的是從神生的);三10a則從反面回應

上文的討論(不行義的不是屬神的)。中間的三1-9就是主題的討論。這樣,前後的二

28b-29和三10a就像一對括號,將中間的討論括起來。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1

開頭部份 主題討論 結尾部份

(二28b-29) (三1-9) (三10a)

細看之下,經文開頭部分(二28b-29)是分項式指出下面正文部分(三1-9)的兩

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A)二28b──主顯現時我們不至羞愧。

→(a)三1-2──主顯現時我們會像祂的義。

這兩段都著重主的第二次顯現(三3-9則著重主的第一次顯現),而這第二次顯現

的光景成為我們今日生活的提醒。

第二個重點(B)二29──主是義的,行義的才是從神生的。

→(b)三3-9──主是義的,行義的才是義人,不去犯罪的才是從神生的。

這兩段都著重主已經是(並且一直是)義的。祂的義成為我們今日生活的勉勵和

目標。

跳過中間的三1-9 (a+b),結尾部分(三10a)(B’)重點是回應(b)段(三3-9)的信息,

但同時也從反面回應開頭部分B段(二29)的信息:不行義的就不是屬神的。

這樣,前段(二28b-三10a)的括號式帶有分項引言的形式(三10a則成了個結語):

(括號式)

A B a b B’

二28b 29 三1-2 3-9 10a

(分項引言式) (正文) (結語)

3.後段(約壹三10b-22)

這裏是第三章的下半章。三10a/10b-11是上下兩個半章一個轉接的地方。三10a總

結上文論“行義”,三10b-11則把思想從“行義”轉為“相愛”而帶出下文論“彼此

相愛”的主題(三12-20)。這樣,這個後段經文(三12-20)可以連著三10b-11一起來

讀,繼而三10b-11及三21-22又成為這個後段的一對括號。

三10b-11從反面帶出下文討論的中心(不愛弟兄的不是屬神的);三21-22則從正

面總結上文的討論(我們對弟兄有實際的愛心行動就可以心安理得了)。中間的三12-20

就是主題的討論。這樣,前後的三10b-11和三21-22就像一對括號,將中間的討論括起

來:

開頭部份 主題討論 結尾部份

(三10b-11) (三12-20) (三21-22)

細看之下,經文結尾部分(三21-22)是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B’)三21──如果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

雖然當中沒有提到“愛弟兄”,但從上下文理我們知道它是在說如果我們的心不責備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2

我們,我們愛神愛人的心就都是真實、實在的。

第二個重點(A’)三22──當中特別提到,我們遵守神的命令(其中當然包括了上文

說的“彼此相愛”的命令,三23b),必得著向神所求的。

這第三章的後段(三10b-22)當中的主要內文(三12-20)其實也分為兩段(三

12-15/16-20):

(a)三12-15:論不要恨弟兄

(b)三16-20:論愛弟兄

這樣,我們看見後段的結尾部分的B’段(三21)是回應應著上文的(b)段(三16-20),

都論到我們的心有否受責備我們,但同時也是從正面回應開頭部分B段(三10b-11)的

信息:如果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我們可以向神坦然無懼,我們就真是愛弟兄了。

(括號式)

B a b B’ A’

三10b-11 12-15 16-20 21 22

(引言) (正文) (分項結語式)

我們在上面二28b-三10a已見過一個類似的結構。將第三章兩段經文的結構結合起

來,就成了全章經文一個這樣的總結構:

(括號式) (括號式)

A B a b B’ B a b B’ A’

二28b 29 三1-2 3-9 10a 10b-11 12-15 16-20 21 22

(分項引言式) (結語)(引言) (分項結語式)

這樣就帶我們去思想跟著要說的對稱式了。

◎ 對稱式

上文將第三章前段(二28-三10a)的結構跟後段(三10b-22)的結構連起來,經文

顯然就成了一個對稱式。

1.前段的引言(二28b-29)跟後段的結語(三21-22)對稱,都各有兩個要點信息。

2.前段的結語(三10a)跟後段的引言(三10b-11)對稱,都各有一個要點信息。

3.前段的中心段落(三1-9)跟後段的中心段落(三12-20)對稱,都各有兩個要點

信息。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3

�經文註釋�

*過渡性段落D(約壹二28-29)

1.承前:約壹二 28a

參前文註解。

2.啟後:約壹二 28b-29

雖然二28b(“好叫我們在祂顯現的時候可以坦然無懼……”)在文法上是與二28a

連成一句,但在思想結構上它已開始了下文的討論。這就是“過渡性段落”的意思。

當然明顯的,能夠“坦然無懼”是因為上文說的我們“住在主裡面”(二28a),但二

28b-29這一節半經文中的幾個重要字眼,也出現在下文的討論:

A 主顯現 二28b 三2 a

主是義的 二29a 三7b

B 行義 二29b 三7a b

從神生 二29b 三9b

1.“在祂顯現的時候”直譯是“如果祂顯現”。在約翰壹書裡,“如果……”

(eva.n…)常有“在……的時候”的意思。特別在這一節裡,它正好與下面一句“在……

的時候”(evn...)平行(eva,n別的用法,參二3-6及三20的註釋)。

“在祂顯現的時候”(二28b)是指主的第二次顯現,它與另一個形容主“再來”

的字眼(parousi,a,二28c)平行。約翰壹書提到主耶穌的兩次顯現,下文第三章就有

所交代了──

三1-2(a)回應二28b(A)講主的第二次顯現;

三3-9就論到主的第一次顯現(祂的降生)。

2.“坦然無懼”就是沒有懼怕(四18)。

3.“主是義的”:

a.因為“神是公義的”,所以我們要認罪──這是一5-10(特別是一9)的信息。

b.因為“主是義的”,所以我們要行義──這是三3-9這裏的信息。從神生的就要

行義(參看三2註釋)。

4.“從神生”(evx auvtou/ gege,nnhtai)是約翰壹書其中一個常用的語句。“屬於神”

(evx auvtou/可以譯作“出於神”或類似的語句),可能是它的一個簡寫法。

作為個“啟後”的段落,二28b-29就這樣引帶出下文的講論了。

C.要活EFGHIJK L約壹三1-22)

約壹第三章教導讀者要活出神兒女的樣式,有兩方面:

1.在“聖潔行義”方面(三1-9/10a);

2.在“彼此相愛”方面(三10b-11/12-20)。

前者關乎對己,後者關乎對人。當然,兩者都關乎對神,且以神做出發點。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4

事實上,“公義”與“慈愛”是神在基督的救恩裏兩個重要的元素,因而神在這

兩方面對相信基督的人有重要的啟示和要求,是完全合理和可理解的。

I.要行義(約壹三1-9)

a.從正面看:主顯現時我們要像祂(約壹三1-2)

這兩節是在回應上文二28b,重點在三2b。但因為整段講論(三1-9)都是基於我

們是神的兒女這事實(上文二29──“從神生”),所以三1-2a先交代我們蒙神的愛

已經成了祂的兒女。世人不認識我們,因為他們不認識父;他們與我們的父(神)無

關係。他們的父是魔鬼(三10a)。我們雙方是不同家族的。

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參約一12),這是我們肯定的。但將來“我們”會怎樣,

細節就不是那麼清楚了。聖經固然也提到當主再來之時一些事情會怎樣發生,但“我

們”會成為個怎樣的人,聖經並沒有詳細交代。但其中一點卻又是我們可以肯定的,

就是在祂顯現的時候(eva.n…,二2b,比較二28b),我們必要像祂(比較林前十五35-54,

那裏論信徒的身體要改變成像主那樣;這裡論信徒的道德能力要改變成像主那樣,可

參看羅八18-25)。接著的一句(三2c)《和合本》譯作“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新

譯本》作“因為我們必要看見祂本來是怎樣的”)。這一句大概是與上一句平行:

oi;damen o[ti eva.n fanerwqh/|(

我們知道o[ti在他顯現的時候,

o[moioi auvtw/| evso,meqa(

我們必會像他,

─ o[ti ovyo,meqa auvto.n

o[ti我們必會看見他

kaqw,j evstin [evso,meqa])

必會像他的所是。

第二個o[ti大概不是作“因為”解,而是平行第一個o[ti(“that”),繼續帶出“知道”

(oi;damen)的內容。於是本節譯文譯作:

“但我們知道在祂顯現的時候,我們必會像祂,

我們也知道我們必會看見祂,必會像祂的所是。”

第一句著重主的顯現,第二句著重我們的看見。參看一1-2“顯現”與“看見”

的關係。

這樣,所謂我們要像祂(第一句),是像祂的“所是”(第二句),而祂是義的

(二29),所以當主再來的時候,我們也會成為義。如果我們抱這樣一個盼望,渴望

將來得以成義,我們今日也就當有一個真誠相稱、渴望成義的生活,那就不要犯罪了

(三3-9)。

這一段經文說到“主是義的”,是回應了二1“義者耶穌基督”的“義”。“義”

這個字在約翰壹書裡有兩方面的用法:

1.指本性上的公義──參一 9“神是公義的”。約翰壹書只有這一節是這樣用

“義”這個字。神是公義的,祂就要求人藉著認罪蒙赦免返回公義(稱義、被接納)

的地位上。

2.指生活上的義行──這是“義”字在約翰壹書裡的主要用法。它用在三方面:

(a)主耶穌的義行(二1, 29a,三7c)

(b)人的義行(二29b,三7ab, 10)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5

(c)亞伯的義行(三12)

“義者”與“耶穌基督”連用,並不是指聖子本性上的公義,像父神是公義的。

而是指為人的耶穌怎樣勝過肉體和罪惡(羅八3)。祂雖然也凡事受過試探,“只是祂

沒有犯罪”(來四15)。祂甘心順服神的旨意(例如太四1-11;路廿二41-44;腓二5-8)。

這就是祂的“義、義行”了(參看太三15)。從約壹三3-6及三7-9的平行點來看(參下

文的分析和註釋),“義”的同義詞是“不犯罪”。“不犯罪”是個行動性的字,這

個“義”也必然是個行動上的字。這個行動就是堅決拒絕罪惡不去犯罪。我們看見在

世為人的耶穌基督完全拒絕罪惡,祂不但願意拒絕,祂也有能力去拒絕。這種完全的

“義”在人世間只見於主耶穌身上。徒三14,七52,廿二14就用“義者”來指主耶穌。

這樣,凡盼望主耶穌顯現的:

a.現在就要“行義”(三7),有願意拒絕罪惡的心:

b.將來我們也要像祂那樣的“義”(三2),有能力完全拒絕罪惡。這就是保羅所

講的“神的眾子”(比較約壹三1“我們可以稱為神的兒女”)所期待的“榮耀的自

由”(羅八21)。

b.從反面看:我們今日MNOP(約壹三3-9)

這七節經文可以分為平行的兩段(見譯文):

(a)三3-6 (b)三7-9

1.以主耶穌作為潔淨/義的標準 三3 三7

2.犯罪者的行為或身份 三4 三8a

3.主耶穌第一次顯現的目的 三5 三8b

4.住在主裡面/從神生的人不會去犯罪 三6 三9

1.主耶穌是“潔淨、義”的標準(三3, 7。祂也是“愛”的榜樣,下文三16)。因

為主耶穌是義的(參上文三1-2註釋),我們也要行義。因為我們將來要像祂那樣“完

全的義”(不受肉體軟弱所影響;三2),我們今日就要像祂那樣潔淨的潔淨自己。“潔

淨”(a`gni,zw)本來是“有污穢需要潔除”的意思,但它在這裡是用作“保護自己使成

清潔”的意思。它與三7的“不犯罪”同義(而不是認罪蒙潔淨的意思,參看一7的註

釋)。如果a`gni,zw在這裡有這方面的意思,主的“潔淨”也會同樣是指祂保守自己繼

續潔淨,而不是指祂本性上已有的潔淨。前者(生活上持續的潔淨)是我們可以“像”

的(努力去學習),後者(本性上絕對的潔淨)就並不是我們今日可以學像的。

“潔淨”(a`gni,zw)雖然是個indicative(直述式)字,但語氣上其實是一個要求、吩

咐。這樣,indicative就用作imperative(命令式)了。這是希伯來文的一種用法(約叁

5的poiei/j看來又是這個文法的另一個例子)。

2.犯罪的是作了不法的事,罪就是不法(《和合本》作“違背律法”)。因為有律

法,罪(罪性)才有機會引誘人,才有出口成為罪行(參看羅五13,七8-11)。這些

人不但順著罪性而行,也與從起初就犯罪的魔鬼認同,歸屬在魔鬼的黨類裡了。

3.主耶穌第一次顯現(降生)就是要來“除掉罪”(三5),並且要“解除魔鬼的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6

作為”(三8)。這兩句是平行相關的,但又不是完全同義的,而是有漸進的關係。第

一句說主耶穌第一次顯然是要除掉信徒的罪(三5),就是在他們信主之時不但洗淨他

們先前的罪,也除掉罪在他們身上的控制權,使他們有能力勝過自身肉體的罪的權柄,

可以選擇不慣性去犯罪。。第二句說主耶穌第一次顯然是要除滅魔鬼的昨為(三8),

是說除掉魔鬼在信徒身上的操控權,使他們有能力勝過外在罪勢的權柄,可以選擇不

慣性去犯罪。總而言之,屬神的人因有神的生命(三9),罪已不能絕對地控制他,他

有著“不犯罪”的可能和能力了。

4.約翰壹書裡有幾處經文提到信徒犯罪不犯罪。主要的地方有:

二1──是要你們不去犯罪(aorist subjunctive)

二1──但如果有人犯了罪(aorist subjunctive)

三6──凡住在祂裡面的,是不會去犯罪的(present indicative)

三6──凡去犯罪的,是未曾見過祂,也不認識祂(present participle)

三8──凡去犯罪的,是屬魔鬼的(present participle)

三29──凡從神生的,是不會去犯罪的(present indicative)

他也不能去犯罪(present nfinitive)

我們很容易就發現第二、三章前後說話矛盾的地方(還有與我們犯罪的經驗矛盾的

地方!)但我們也很容易就看見第二、三章前後所用的動詞的時態(tense)的不同。第

二章用的是aorist tense──表示一次過完成了的行動;第三章用的是present tense ──

表示繼續、重複去做的行動(這種present tense的意思多少帶有“將來式”的味道)。

前者是論個別性的行動,後者則論本性的習慣(一6的“行在黑暗中”也是用present

tense)。約翰在二1說他希望他的讀者在生活上要小心對付每一件罪,但如果在某一件

事情上失敗了,他們仍有得赦免的途徑。約翰在三6-9則說從神生的人有神的生命在他

裡面,他是不會(習慣性、自然地)去犯罪,也是不能這樣習慣地去犯罪。《和合本》

及《新譯本》都譯做“不犯罪”。本註釋譯文把它譯做“不會去犯罪”,“去”字有

些“將來”的味道,也多少有點“主動、故意、習慣”的意味,或者這樣的中譯可以

把本來的意思說得更明白一點。

信徒雖然不會歡喜犯罪,也不會習慣地去犯罪,但也會有失敗的時候(二1)。按

我們那不喜歡犯罪的新性惰,我們理當來到赦罪的寶血泉前求赦免(一9,二1)。反

過來說亦然:信徒雖然會犯罪,但犯罪已經不再是他的喜好或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既然有這個矛盾,信徒就要“潔淨”自己(三3),勉力保守自己不去犯罪。

三7說“不要被人欺騙了”(四1說“不要個個靈都信”),這班讀者似乎是一些很

輕易就相信別人的人。情形顯然是有一些像諾斯底主義的人正在誘惑欺騙他們離開真

道去犯罪。

*前後轉接段落(約壹三10-11)

在二28b-三22的段落裏,三10-11是個將經文前後分割卻又作前後轉接的小段落,

作用仿似全書裏的四個過渡性段落去承前啟後。只因它在整本約翰壹書裏的位置(居

全書中央地方,以致前後兩個段落〔三1-9/12-20〕可以合成一個大段落〔三1-20〕),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7

所以我們不將它抽離出來,而在二28b-三22整個大段落裏處理它。

1.接前:行QRSQTU(約壹三10a)

前文二29(過度性段落二的“啟後”)提到“神所生”,這裏三10a就呼應地提到

“屬於神”(evk tou/ qeou/),這等人也就是“神的兒女”。這樣,“魔鬼的兒女”就是“屬

魔鬼的”(三8),“屬那惡者的”(三12)。他們的表現就是“不行義”、“行惡”

(三12);還有“不愛弟兄”(三10b)。這些動詞也都表示一種習慣性的做法。

三10a的“這一點”在原文是寫在第10節開頭的地方,就它所包含的內容而言,它

固然也是在回應上文三3-9的說話,但就它在本節經文裏的作用而言,它主要是指下面

第10a節(以及第10b節)的說話。雖然第10a節是從反面來說(“凡不是一直行義的,

就不是屬神的”),它正面的意思(要行義)已是不言而喻了。

2.轉後:Q愛弟兄者QTU(約壹三10b-11)

這裏從上文轉向下文,帶出下文的重點。“不愛弟兄的,也是這樣”──即也是“不

是屬神的”,也是“魔鬼的兒女”(三10a),因為主從起初就賜給了我們這條“愛弟

兄”的命令。不遵守神這命令的,就不是住在主裡面的,也不是從神生、不是屬神的

(三11)。按上下文來看,我們把三11跟三10b一起讀來得比較自然。不然的話,如果

把三11跟三12一起讀,那就變成“因為我們從起初就有這愛弟兄的命令,所以不要像

該隱那樣屬那惡者”。

這一節半經文從反面提出所要討論的題目之後,三12-15就從反面來發揮,然後再

從正面來補充(三16-20)。

約壹三11的語句結構跟約貳5的語句結構相似──i[na avgapw/men avllh,louj,它並不

是一個要求、勸勉,而是一個直述語句。這裡約壹三11的 i[na...與h` avggeli,a同位 (in

apposition),指出那個從起初就有了的命令的內容(參看約貳5註釋)。

II.要相愛(約壹三12-20)

a.從反面看:MN恨弟兄(約壹三12-15)

“不愛弟兄”就是“恨弟兄”,沒有中間路線,這是約翰的神學(其實主耶穌也

有這樣的說法,參路十四26:“不愛”就是“恨”)。在理論上可能還有商榷的餘地,

但在學習長進上,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處理方法。恨弟兄就是把他殺了。殺人的沒有

永生在他裡面,他仍住在死中。該隱是一個好例子(創四3-15)。由於不能愛他的弟

弟亞伯,該隱連弟弟也殺了。明顯他是屬那惡者的,是魔鬼的兒女(約壹三8“魔鬼從

起初就犯罪”;又約八44“魔鬼從起初就是殺人的”)。創六2稱塞特的後裔為“神的

兒子”,稱該隱的後裔為“人的女子”(這是該段經文一個很可能的解釋),大概也

有這個暗示。就如約壹三l0a用“神的兒女”來跟“魔鬼的兒女”作對比,創六2用“神

的兒子”來跟“人的女兒”作對比。“魔鬼的兒女”或“人的女子”,都是屬魔鬼的。

有這個對立,我們就不用驚奇世人會恨我們。“惡”不能容忍“義”;“恨”不能接

納“愛”,因為“義”揭露“惡”的醜漏,“愛”顯明“恨”的可怖。“祂到自己的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8

地方來,自己的人卻不接待祂”(約一11)。這是個明顯的例子。

“恨人”與“殺人”這個等同的關係,“心態”與“表現”的相連關係,主耶穌

早已講過(太五21-32)。大概這也是“我們起初從主所領受的信息”(約壹-5)的另

一個例子。

上文二10說愛弟兄的住在“光”中,不愛弟兄的住在“黑暗”裡;這裏三14說愛

弟兄的住在“生”中,不愛弟兄的住在“死”裡(沒有永生/神的生命在他裏面),

都是類同的意思。“愛”不是得救的條件,卻是得救的證明(三14a, 15b)。

b.從正面看:要愛弟兄(約壹三16-20)

這一段經文從正面來看“愛弟兄”。約翰以主耶穌捨命的愛為榜樣,提醒我們也

要有捨命(有行動)的愛。《新譯本》把三17b譯作“他怎能說他心裡有上帝的愛呢?”

上半句是個很好的翻譯(但是應該在“說”字下面加點號,表示原文沒有個“說”

字)。從三18來看,三17b可能是一個間接引語,有人自稱有愛神的心,卻不能憐憫他

的弟兄,這種愛的主張是虛假的。從上下文及四20-21來看,這裏說的“the love of God”

(h` avga,ph tou/ qeou/)應該是“對神的愛”或“愛神的心”(如約壹一5),而不是“神的

愛”、“神對我們的愛”。我們愛弟兄,不要單單口講,也要有行動。avlhqei,a固然有

“真理、真誠、誠實”的意思,但在三18b裏大概是“行動”的同義詞(就如“舌頭”

是“言語”的同義詞)。這一節的重點不在愛心是否真誠(當然這也是必需的,但約

翰舉主耶穌為例子並不在祂的真誠),而在是否實際、有行動(參看約叁3, 12)。

三19“屬真理”是比較直譯的翻譯,它大概仍然是在回應上面三18b的“實際”。

我們如果有實際的愛、有行動的愛,我們就可以在神面前心安理得、良心無虧了。我

們怎麼可以知道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呢?就在於我們的心有沒有責備我們(三20)。《和

合本》“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新譯本》“即使我們的心責備我們”。如果我們

把這節連同三21來看(“如果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我們就可以在神面前坦然無懼

了”),我們就發覺eva,n (eiv+a;n=if)在這裡所包含的不肯定的意思,大概會像英文的

“whether...or not” 的意思,是表示一個條件性的情形(參看四1 eiv “if”的譯法──“是

否”)。雖然用一個條件性的情形來回覆三19似乎有點不太自然,但如果連同三21來

看,那就不是問題了。

或者我們會問,我們心裡的感覺可靠嗎?雖然三19的問題是憑心的感覺或反應來

決定,但最終所依據的並不是我們的心,而是在我們心裡動工的神。“祂比我們的心

大,祂知道一切”。祂會在我們的心裡作正確的感動工作,叫我們知道我們是否只有

嘴唇的愛,還是實在有實際、有行動的愛。我們會被好聽的說話騙了,但神不會被我

們騙了。“如果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三21)──從三20的角度來看,也就等如說

“如果神不責備我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對神坦然無懼了!

把eva,n譯作“如果”或“即使”的,通常把這一節解釋成我們的心責備我們也不一

定是可靠的;神知道一切,我們要從神那裡得著確據。如果是這樣,那就變成心責備

我們不是問題(三20),心不責備我們也不是問題(三21)。心責備與否都不是問題,

約翰在這裡提出這個問題就似乎是模稜兩可又多此一舉了。

約翰壹書二章 28 節至三章 24 節 69

就如上文三3-9可以分為平行的兩段(三3-6/7-9,參該處註釋),三16-20也可以

分為平行的兩小段(三16-18/19-20,按譯文語句的先後排列):

(a)三16-18 (b)三19-20

1.“根據這一點” 三16a 1.“ 根據這一點” 三19a

2.“這一點”就是:主為我們

捨命

三16b 2.“這一點”就是:我們的心

坦然無懼

三19b

3. 根據這一點知就道:愛的真

三16c 3. 根據這一點就知道情:我們

屬真理(=我們對人的愛是

真實的)

三20a

4. 補充引伸:所以我們當為弟

兄捨命,有實際的愛

三17-18 4. 補充引伸:因為神比我們的

心大,祂知道一切

三20b

這兩段經文都分別用“根據這一點”來開始──三16a“根據這一點”我們認識了

真愛;三19a“根據這一點”我們付出了真愛。三18並不是跟著的三19的“這一點”的

內容,三20才是它的內容(又參看二3-6“根據這一點”的註釋)。

約翰在這裡所講的“愛心”跟雅各所講的“信心”(雅二14-20)很相似(比較約

壹三17;雅二15-16)。二者都強調要有行動,那是“有愛心的信心”。

*過渡性段落三(約壹三21-24)

1.承前(約壹三 21-22)

這是本段經文的總結語。它一方面交代了三19-20的問題(見上文),也是回應了

整段經文的中心──遵守主“彼此相愛”的命令(雖然這一點在第23節才明顯的講出

來,但已包含在第22節裏面了),跟三10b-11成了呼應。

三22“我們所求的,也必從祂得著”。五14補充說“當我們按祂旨意祈求的時候,

祂必聽我們”。這裏說的“按神的旨意求”大概不是泛指所有環境的。二17把“神的

旨意”跟“世上的私慾”(犯罪)相對比。神的旨意就是要我們過聖潔的生活(帖前

四3)。約壹三22及五14的上下文也有這方面的意思。這樣,在這個上下文裏,所謂“我

們所求的,也必從祂得著”,乃是說我們若祈求神幫助我們將愛心付諸行動,神必垂

聽而幫助。

但我們能夠將愛心付諸行動,也不是單靠神的垂聽和幫助。人也有他的責任。三22b

說“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悅的事”,我們也要勉力而行,實際去愛。這

個也成為三21“我們的心不責備我們”的原因。

2.啟後(約壹三 23-24)

三23-24順接三21-22的意思,卻又帶出了下文第四章的論題,留待下文註解了。

約翰壹書

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6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1

約壹三21-五4

3:21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

神坦然無懼了。22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他得著;因為

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23 神的命令就是叫

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

相愛。24遵守 神命令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

裡面。我們所以知道 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

聖靈。 4:1 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

驗那些靈是出於 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

來了。2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 神的;

從此你們可以認出 神的靈來。3 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

於 神;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你們從前聽見他要來,現在

已經在世上了。4 小子們哪,你們是屬 神的,並且勝了他

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5 他們是

屬世界的,所以論世界的事,世人也聽從他們。6 我們是屬

神的,認識 神的就聽從我們;不屬 神的就不聽從我們。

從此我們可以認出真理的靈和謬妄的靈來。 7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 神

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 神而生,並且認識 神。8 沒

有愛心的,就不認識 神,因為 神就是愛。9 神差他獨

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 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

顯明了。10不是我們愛 神,乃是 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

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11親愛的弟兄啊, 神

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12 從來沒有人見過

神,我們若彼此相愛, 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

們裡面得以完全了。13 神將他的靈賜給我們,從此就知道

我們是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我們裡面。14父差子作世人的

救主;這是我們所看見且作見證的。15凡認耶穌為 神兒子

的, 神就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 神裡面。16 神愛我們

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 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

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17這樣,愛在我們裡面

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他如

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18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

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

全。19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20人若說”我愛 神”,

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2

能愛沒有看見的 神(有古卷:怎能愛沒有看見的 神呢)。21愛 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 神所受的命令。

5:1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 神而生,凡愛生他之

神的,也必愛從 神生的。2 我們若愛 神,又遵守他的誡

命,從此就知道我們愛 神的兒女。3我們遵守 神的誡命,

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4 因為凡從 神

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過渡性段落三:

1.承前:約壹三21-22

21 親愛的,如果連我們的心也不責備我們,我們就

可以在 神面前坦然無懼了,

22 而我們所求的,也必可以從他得著,因為我們遵

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悅的事。

2.啟後:約壹三23-24)

a.信耶穌是基督(約壹三23a)

23a 神的命令就是──我們既信了他的兒子,就是

信了那作為基督的耶穌的名,

b.彼此相愛(約壹三23b-24) 23b就要照他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

24凡是一直遵守著 神的命令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我們

是屬於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的”這一點,我們就知

道 神是住在我們裡面。

B’.要遵守命令(約壹四1-21)

II’.在真理上(約壹四1-6)

a.引言:分辨確認屬神的靈

(約壹約壹四1-2a)

4:1親愛的,不要個個靈都相信,相反的,要試驗那

些靈是不是出於 神,因為有許多假先知已經

出來在世上了。 2a 根據這一點,你們就可以知道哪個是出於 神的

靈:

b.發揮(約壹四2b-6a)

i.分辨靈方法一:認耶穌是基督

(約壹四2b-3)

2b 凡是承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的,那靈就是

出於 神的;

3 凡是不承認耶穌這方面的,那靈就不是出於 神

的,而是屬於敵基督的」──關於那屬於敵基

督的靈,你們聽過他要來,現在他已經在世上

了。

ii.分辨靈方法二:屬神不屬世界

(約壹四4-5)

4 孩子們,你們是屬 神的,並且已經勝過了那些

假先知,因為那在你們裏面的,比那在世上的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3

更大。

5 那些假先知是屬世界的,所以依屬世的觀點來說

話,世人也聽從他們。

iii.分辨靈方法三:屬神聽從我們

(約壹四6a)

6a我們是屬 神的,凡認識 神的,就會聽從我們,

凡不是屬 神的,就不會聽從我們。

c.結語:要分辨真理的靈

(約壹四6b)

6b──根據上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究竟那是真理

的靈還是謬妄的靈了。

I’.在相愛中(約壹四7-21)

a.引言:要相愛,因為神是愛

(約壹四7-8)

7 親愛的,讓我們都活出“彼此相愛”這命令,因

為愛是屬 神的──凡是愛的,才是從 神生

的,並且認識 神;

8不去愛的,他並不認識 神──因為 神是愛。

b.發揮(約壹四9-18):

i.驗證愛方法一:像神犧牲的愛

(約壹四9-12)

9 根據這一點,就是“ 神將他的獨生子差遣到世

上來,叫我們可以藉著他而活”這一點, 神

在我們中間的愛就顯明了;

10 根據這一點,不是“我們愛 神”這一點,而是

“他差遣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成了贖罪祭”

這一點,愛就清楚顯明了。

11 親愛的, 神既然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應當彼

此相愛。

12從來沒有人見過 神,但如果我們彼此相愛, 神

就住在我們裡面,愛 神的心也在我們裡面整

全了。

ii.驗證愛方法二:在聖靈真理裏

(約壹四13-16)

13 根據這一點,就是“我們是屬於他所賜給我們的

聖靈”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們是住在他裡

面,他也住在我們裡面。

14 我們既看見了,就作這見證:“父已經差遣他的

兒子成為世人的救主

15──凡承認耶穌是 神的兒子的, 神就住在他

裡面,他也住在 神裡面。”

16我們也知道,並且信靠 神對我們的這愛:“ 神

是愛──凡住在愛裡面的,就住在 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

iii.驗證愛方法三:能坦然面對神

(約壹四17-18)

17 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因為正如他怎樣,我們

在這世上也怎樣,所以我們在審判之日可以坦

然無懼”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們裡面的愛是

整全的。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4

18 懼怕是不會出現在愛裡面的,整全的愛會將懼怕

除去,因為“懼怕”涉及刑罰,懼怕的人就在

愛上還未整全。06

c.結語:要相愛,因為神先愛 19讓我們愛,因為 神已經先愛了我們。

(約壹四19-21) 20 如果有人說“我愛 神”,卻恨他的弟兄,他就

是說謊的,因為那不會愛他所看得見的弟兄

的,也不會愛他所看不見的 神。

21“愛 神的,也要愛他的弟兄”──這就是我們

從主所領受的命令。

(過渡性段落四:約壹五1-4)

1.承前(約壹五1-3a)

a.信耶穌是基督(約壹五1a)

5:1a凡信耶穌是基督的,就是從 神生的;

b.彼此相愛(約壹五1b-3a) 1b凡愛那生他的,也必愛那從他生的。

2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我們愛 神,又一直遵守

他的命令”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們愛 神的兒

女。

3a因為“遵守 神的命令”就是我們對 神的愛了;

2.啟後(約壹五3b-4) 3b而且他的命令也不是難以遵守的,

4因為凡從 神生的會勝過世界,我們的信心就是我

們對世界的誇勝。

結構圖

神的命令: 神的命令:

1.信神的兒子 1.信耶穌=基督

2.彼此相愛 2.愛神的兒女

回應

上文

帶出

下文

a.引言 b.發揮:在真理上

(信耶穌是基督)

c.結語 a.引言 b.發揮:在相愛中

(彼此相愛)

c.結語 回應

上文

帶出

下文

要試驗

靈,看

是否屬

神的靈

分辨靈

方法

一:

認耶穌

是基督

分辨靈

方法

二:

屬神不

屬世界

分辨靈

方法

三:

屬神聽

從我們

要試驗

靈,看

是否真

理的靈

要相

愛,

因為神

是愛

驗證愛

方法

一:

像神犧

牲的愛

驗證愛

方法

二:

在聖靈

真理裏

驗證愛

方法

三:

能坦然

面對神

要相

愛,

因為神

先愛

(對耶穌的態度) (對信徒的態度)

3:21

-22

23

-24

4:1-2a 2b-3 4-5 6a 6b 7-8 9-12 13-16 17-18 19-21 5:1

-3a

3b-4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5

結構分析

◎ 平行式

本大段經文主要是在四1-6及四7-21兩個段落。這兩個段落分別討論“試驗靈──信

耶穌是基督”(對耶穌的態度)及“試驗我們的心靈──要愛弟兄”(對信徒的態度)。

它們分別有自己的(a)引言及(c)結語,並且(b)都分別從三個重點來發揮它的主旨,造成

兩段經文有個平行的結構。

◎ 分項括號式

這章經文(四1-21)也可以連著它前後的過渡性段落一起來看。三23-24是它的過

渡性引言,五1-3a是它的過渡性結語。引言和結語兩段經文前後呼應成為一對括號,

並且都從“遵守命令”的角度來提到有關的重點:

1.“信了耶穌是基督的”→2.“就要遵守命令”=“就要彼此相愛”

(思想上:對神) (行動上:對人)

這裏涉及兩個重點──前者(信耶穌)是個根基:生活的根基;後者(相愛)是

個證據:信仰的證據(參下文三23有關單數“命令”的註釋)。

引言和結語所提到的這兩個重點,正是四1-21當中的兩個段落(四1-6/四7-21)

所分別討論的重點:

引言(三23-24) 中間段落 結語(五1-3)

第一點:信了耶穌是基督的 三23a 四1-6 五1a

第二點:要彼此相愛 三23b-24 四7-21 五1b-3a

譯文把三23譯作“我們信了祂的兒子,就是那作為基督的耶穌的名”。如果不加

分析,我們可以把它簡單譯作“信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但從三23至五3a的結構

來看,又從“耶穌基督”這個稱謂在約翰壹書中的意義來看(用以認信“耶穌是成了

肉身來的基督”),譯文就把它作了這樣的翻譯。

三24“這一點(=我們是屬於神所賜給我們的聖靈”)雖然與四1-6論“靈”有

關,但它主要是涉及四7-21論“相愛”。同一句說話也出現在四13。

◎ 括號式

在四1-21整個大段落裏的兩個小段落(四1-6/7-21),亦分別有它們括號式的結構:

第一段:四1-6

四1及四6b好像是一對括號,把四2-6a所討論關於“是否屬神的靈”這問題指出

來。從這對括號來看,“屬神的靈”就是“真理的靈”,“不是屬神的靈”就是“謬

妄的靈”。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6

第二段:四7-21

四7-8及四19-21又成了一對括號,論到我們應當彼此相愛,是因為“神是愛”、“祂

先愛了我們”。

◎ 工具式

工具式就是透過某些方法或途徑來達成某個工作或目的:

第一段:四1-6

關於分辨那些靈是否屬於神,經文當中的四2b-6a提出了三個分辨的方法來。留意

四2a及四6b都說“根據這一點就可以知道……”。雖然四2a說“根據這一點”,但下

文實際上列出了三點(四2b-3/4-5/6a)。這樣,這裡的“根據這一點”可能算是個集合

性用字(collective term),或是雖然提出三點,基本上卻是同一個方法。

這樣,四2a及四6b說的“根據這一點”前後大概有這樣的關係:

四2a“根據這一點” =三點(四2b-3/4-5/6a) (四6b“根據這一點”)

這三點就是:

1.那些靈是否承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四2b-3)

2.那些人的生活表現(四4-5)

3.那些人是否聽從我們這些屬神、認識神的人(四6a)。

而這三點有著這樣的關係,就是第二、三小段是從第一小段而出:

第一小段(四2b-3)是否承認耶穌是基督:

→(四3b)敵基督的靈已經在世上

第二小段(四4-5):在世上影響人的生活

第三小段(四6a):在世上影響與信徒的關係

第二段:四7-21

關於活出彼此相愛的生活,經文當中的四9-18提出了三個驗證的方法來。留意這

裏不像第一段(四1-6)那樣在引言(四2a)和結語(四6b)說“根據這一點”,而是

在中間三點的每一點都用“根據這一點”來開始(四9, 13, 17)。

這三點就是:

1.因為神先愛我們:神差遣祂的兒子到世上來成為贖罪祭(四9-12)

2.我們也信靠了這愛:就是神使祂的兒子成為耶穌(四13-16)

3.我們就要有整全的愛:我們像神那樣(因為神是愛)(四17-18)

像上文第一段(四2b-6a)那樣,這三點有著這樣的關係,就是第二、三小段是從

第一小段而出: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7

第一小段(四9-12)要彼此相愛:

→(四12)神住在我們裡面

愛神的心整全了

第二小段(四13-16):神住在我們裡面

第三小段(四17-18):愛神的心整全

�經文註釋�

*過渡性段落V(約壹三21-24)

1.承前(約壹三21-22)

參前文註釋。

2.啟後(約壹三23-24)

a.信耶穌是基督(約壹三23a)

b.彼此相愛(約壹三23b-24)

這裏是過渡性段落三的“啟後”部份,將下文第四章的教導重點引帶出來,當中

包括兩方面:“要信耶穌是基督”(三23a→四1-6)和“弟兄要彼此相愛”(三23b-24→

四7-21),且與下文過渡性段落四的“承前”部份(五1-3a)呼應。

經文說到神的“命令”,這個字在約翰壹書裏用了14次:

1.眾數(evntolai,, “commandments”)7次(二3, 4,三22, 24,五2, 3, 3;另1次在約

翰貳書〔6〕),都是泛指“所有誡命”。

2.單數(evntolh,, “commandment”),除了三23a的1次,共6次(二7, 7, 7, 8,三23b,

四21;另3次在約翰貳書〔4, 5, 6〕),都是指“彼此相愛”這命令。

(單數avggeli,a〔“message”〕用過1次,也是指“彼此相愛”這命令〔三11〕。)

這樣,三23a的單數“命令”,按理應該也是指“彼此相愛”這命令。這樣,三23

大概應該作譯文那樣翻譯:“ 神的命令就是──我們既信了他的兒子,就是信了那

作 為 基 督 的 耶 穌 的 名 , 就 要 照 他 給 我 們 的 命 令 彼 此 相 愛 ” ( “And this is his

commandment that, having believed [aorist subjunctive] in the name of his Son, Jesus as

Christ, we should love [present subjunctive] one another as the commandment he has given

us.”)。這樣,三23a的單數“命令”是相當於三23b的單數“命令”,都只是指“彼此

相愛”,而不包括“要信耶穌是基督”。

我們相信耶穌的,是“信了他的兒子,就是那作為基督的耶穌的名”(第23a節)。

在約翰壹書裏,“耶穌”一詞多次不跟“基督”連用(一7,二22,四3, 15,五1, 5)。

“耶穌基督”(特別是在二22之後),大概是“作為基督的耶穌”的意思(是兩詞同

位[in apposition],而不是雙重稱謂[dual appellation])。三23的譯文就是從這個角度及

它與五1的呼應來理解和翻譯的(參看前文關於“諾斯底主義”的思想)。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8

B’.要遵行命令(約壹四1-21)

II’.在真理上(約壹四1-6)

a.引言:要分辨屬神的靈(約壹四1-2a)

約翰的提醒,暗示當時有些信徒有“個個靈都信”的傾向。“個個靈都信”是指

凡靈都相信他是屬於神的靈。“靈”自然有些超然的能力和作為。約翰提醒信徒不要

太著重那些靈的能力,要更看重他們(1)與神真理的關係(四2b-3)、(2)附從他們的人

的生活(四4-5),以及(3)他們與我們是否合一(四6a)。摩西在申十三1-5論假先知

時也有類似的教導:“他所顯的神蹟奇事雖有應驗,你也不可聽那先知”(申十三

2-3)。約翰說“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在世上了”,可能也想到摩西這番說話。

四1將 eiv譯作“是否”,參看三20將 eva,n (eiv+ a[n)譯作“有沒有”。

約翰稱這些人為“假先知”(四1),他們與“那敵基督”(四3,單數)狼狽為

奸。這位“敵基督”就是最後要出現的大反角,在此之前,他的工作、他的靈已在攪

擾人心,不但在“悖逆的人”心中運行(弗二2),更在他所特別利用的“假先知”(眾

數),就是“敵基督”(約壹二18b,眾數,太廿四24,可十三22“假基督”)身上,

向神、向真理、向信徒發動攪擾、欺騙的攻勢(參看二18註釋)。

第2a節說“根據這一點”,從最簡單的上下文來看,它是指下文第2b-3節所講的

(那靈是否承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相對來說,下文第6b說的“根據這一

點”,從最簡單的上下文來看,它可以指上文第6a節所講的(接受那靈的人是否跟我

們在一起留在教會裏)。但是我們留意到:

1.這裏整段經文所提出藉以分辨一個靈是否屬神的方法,並不只這兩點,還有第

三點(四4-5,接受那靈的人的生活怎樣);

2.在約翰壹書裏,“根據這一點”的一點不在上文,而在下文。這樣,第6b說的

“根據這一點”大概不是指上文第6a節所講的,而是作為一個結語,平行回應引言第

2a節,一起指下文第3-6a說的三點。為此:

1.譯文和經文結構將第2a節從第2節抽出來,歸屬引言部份,同時將第6a節從第6

節抽出來,作為四1-6整個段落的結語。

2.“這一點”實質上不是指一點,而是集體性地指第3-6a節的三點。

b.發揮(約壹四2b-6a)

i.分辨靈方法W:認耶穌是基督(約壹四2b-3)

這是分辨一個靈是否屬神的靈的第一個方法。神見證“耶穌是基督”(五1-9)。

凡是承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的,那靈就是屬神的。這一句說話,《和合本》

譯作“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新譯本》也一樣)。雖然“耶穌基督”

是我們對主慣用的一個稱謂,但我們要再思它在約翰書信中的用法。

二22a說“誰是說謊的?豈不是那否認耶穌是基督的麼?”敵基督就是要否認耶

穌是基督,要把“耶穌”及“基督”分割。我們說“耶穌基督”時,我們已承認了“耶

穌就是基督”。敵基督者的靈不會談得上是否承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他

們會說“耶穌”,他們也會說“基督”,但他們就不會稱耶穌為“耶穌基督”。他們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79

就是要否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而且,“耶穌”是道成了肉身之後的名稱,

說“耶穌不是成了肉身來的”是矛盾的說法。四3說“不承認耶穌的”,當中的“耶穌”

大概不是“耶穌基督”的簡稱,而是四2b問題的重點,就是人對“耶穌”的看法。 在

約翰壹書裡,“耶穌基督”大概不只是一個對主慣用的稱謂,而是帶有護教色彩的(參

上文三23a註釋)。

怎樣去分辨?最簡單的做法當然就是直接向對方提問。如果對方不肯承認,他的

靈顯然就不是出於神的了。

但如果沒機會向對方直接提問呢?又或是對方迴避問題呢?我們還有別的方法,

就是下文跟著提出的第二、三個方法。

敵基督的靈“已經在世上”。它不但在理論層面上影響人的信仰,也進而影響人

在世上的生活表現。下文第二、三個分辨的方法也就關係到受這等靈所影響的人在世

上的生活表現。

ii.分辨靈方法X:屬神YZ世界(約壹四4-5)

這是分辨一個靈是否屬神的第二個方法。他們是屬世界的──二16已說過,“世

上的一切,就如肉體的私慾、眼目的私慾和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屬父的,而是屬世界

的”──這等人就用屬世界的態度來說話(四5)。evk tou/ ko,smou lalou/sin一語大概不

是他們“講論屬世的事”的意思(那應該是ta. tou/ ko,smou lalou/sin之類的語句)。NIV

把這節經文譯作“speak from the view point of the world” (NIV把約三31譯作“speaks as

one from the earth”)。他們既是evk tou/ ko,smou,也就evk tou/ ko,smou地講話──就是用私

慾和驕傲來說話。氣味相投的世人,自然會跟隨他們。

我們屬神的人,因有比他們大的一位(就是神)在我們心裡,我們就勝過他們。

“勝過他們”、“勝過那惡者”(二13-14)或“勝過世界”(五4-5),並不是說教會

與異端人士有一場公開的爭辯而教會辯贏了。它乃是說屬神的人會勝過屬世的生活。

從人的生活態度就可以知道他們背後的靈是不是從神來的。

“在世上的那位”(四4,單數)大概是指最後出現的那位“敵基督”。雖然他還

未現身,但他“已經在世上了”(四3)。神比他大,屬神的人自然能夠勝過屬他的人。

他們以屬世界的態度來行事,我們卻以屬神的態度來生活。

iii.分辨靈方法[:屬神聽從我們(約壹四6a)

這是分辨一個靈是否屬神的第三個方法。雖然這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方法,卻是在

神面前有肯定信仰的人一個很實在的方法。“我們是屬神的”(三6a)──這是運用

這第三個方法的大前題。我們知道真理在我們這一邊(二21),不聽我們的顯然就不

是屬神的。不與我們相合的,也就是與神不合的。

c.結語:要分辨真理的靈(約壹四6b)

作為結論的這半節經文回應了作為引言的四1-2a。神的靈就是真理的靈。祂承認

真理;祂幫助人活出真理;祂擁有真理──因為祂就是真理。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80

屬敵基督者的靈是謬妄(錯誤)的靈,因為他不承認真理;他活不出真理;他沒

有真理──因為他就是錯謬說謊的(二22)。

四6b的“根據這一點”在位置上好像是是指上文第6a節所講的,但其實它不是單

獨使用的,而是透過平行四2a的“根據這一點”,在意義上仍然是指“下文”第3-6節

所講的。在約翰壹書裡,沒有一個單獨使用的“根據這一點”是指上文的,都是指下

文的(參二3-6“根據這一點”註釋)。

I’.在相愛中(約壹四7-21)

講過怎樣分辨一個靈是否屬神之後,約翰轉去講論我們的心靈,講論怎樣確定我

們彼此的愛是實在的愛。前者關乎信徒與神的關係,後者關乎信徒彼此的關係。相信

這是約翰的讀者所面對的兩個重要問題。事實上,“真理”與“相愛”多次手牽手、

面對面地在約翰壹書裏出現。

a.引言:要相愛 \因為神是愛(約壹四7-8)

我們要分辨屬神的靈(四1-6),也要作個屬神的人。“愛是屬神的”,像神那樣

去愛的,才是個屬神的人。

因為神是愛,有愛心的才是從神生的,因為從神生的就有他父神的愛的性情在他

的生命裏。因為神是愛,祂的愛是有行動的愛(三16),我們要實在去愛才能認識神

(四7-8)。

使徒約翰在這裏不是暗示他跟收信人有嫌隙,未能彼此相愛,於是勸收信人跟他

彼此相愛。約翰不過是說讓我約翰和你們收信人都能活出“彼此相愛”這命令。故譯

文補充譯作“讓我們都活出‘彼此相愛’這命令”,使經文的意思更清晰,也減少一

些誤解(參約貳5)。

神不單是愛,也是祂先表明愛,我們才得著愛及去學習行愛。神愛我們,也吩咐

我們去愛弟兄。

我們怎樣知道屬神的人真的有著神那樣的愛去愛呢?約翰跟著就提出以下三個驗

證“愛”的方法。

b.發揮(約壹四9-18)

i.驗證愛方法W:像神犧牲的愛(約壹四9-12)

這裏討論第一個驗證愛的方法。開頭的第9節和第10節都用了“根據這一點……”

來開始,顯示這兩節經文是平行而互相補充:

(第9節) 根據這一點…………神在我們中間的愛就顯明了。

(第10節)根據這一點……………………………愛就顯明了。

1.第10節原文作“愛就是了”。譯文根據這兩節經文上述的平行關係將“是”譯

作“清楚顯明”。“不是在我們愛神上顯明,而是在神愛我們上顯明”。第9節和第10

節的兩個o[ti…都不作“因為”解,而是用以指出“這一點”的內容(參二3-6“根據這

一點”有關o[ti的註釋)。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81

2.神把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差遣到世上來,為我們的罪“死”,成為贖罪祭(第

10節;參看二2註釋)。基於神是這樣的愛我們,我們也應當藉著祂去遵守和“活出”

彼此相愛的命令(第9節)。從三9和三10的平行點來看,三9b的“活”是相當於跟著

的三11勸勉的內容:“要彼此相愛”。神透過基督的“死”顯明祂的愛,我們也要透

過我們的“活”顯明祂的愛。神對我們的愛成了我們彼此相愛的根據和基礎。換言之,

信徒真實的愛會像神的愛那樣肯為弟兄犧牲。

約一18說“沒有人見過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這裏約壹

四12說“沒有人見過神,但如果我們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繼而人就透過

我們看見神了(比較約十三34-35:“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

我的門徒了”)。

神的“愛子”主耶穌(西一13)直接把父神顯明了;作為“神所愛的兒女”(約

壹三1)的我們,如果有愛弟兄的表現,也能把父神顯明出來。雖然不是在我們對神的

愛上顯明愛的特性(四10),但我們愛弟兄卻能反映出這個愛來。這樣,愛神的心就

完整了,因為他不單愛神,也藉著愛人來表明他的愛神(見二5註釋。愛神而不愛弟兄,

這種愛不是“完整”的愛(情形也像我們透過“在生活上相信神”來顯明我們“在生

命上相信神”,那才是“完整”的信)。

四12的說話就帶出了下文兩個段落的討論:

第一小段(四9-12)要彼此相愛→(四12)神住在我們裡面+愛神的心整全了

→第二小段(四13-16):神住在我們裡面

→第三小段(四17-18):愛神的心整全

ii.驗證愛方法X ]在聖靈真理裏(約壹四13-16)

這裏繼續講驗證“愛”的方法。

四13用“根據這一點”首先指出,我們之所以知道我們是住在神裡面,神又住在

我們裡面,是因為我們是“屬於神所賜的聖靈”(參三24,四3)。

但“我們是否屬於聖靈”跟“驗證我們的愛”有甚麼關係呢?跟著的四14-16就

要加以解釋了。就像上文驗證愛方法一當中的四9-10可以分做平行的兩段(四9/四

10),這裏驗證愛方法二當中的四14-16也可以分做平行的兩段(四14-15/四16):

四14-15 四16

我們既見過,就作這見證:

“父已差遣祂的兒子成為世人的救主→

凡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的,

神就住在他裡面,

他也住在神裡面。”

我們也知道,並且信靠神對我們的這愛:

“神是愛→

凡住在愛裡面的,

就住在神裡面,

神也住在他裡面。”

在這兩個段落裏,第一段(四14-15)重點在“見而知”;第二段(四16)重點在

“知而行”。第一段重點在基督真理;第二段重點在信徒相愛。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82

我們“屬於聖靈”有“與聖靈認同”的意思。聖靈也是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的靈(五

6),祂見證耶穌、就是見證那作為基督的耶穌,是神的兒子(五5b-6a)。我們見過

主之後,在信仰和生活上也就作這方面的見證說(比較一1-2):“父已差遣祂的兒子

成為世人的救主,凡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的,神就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神裡面”(四

14),這正合乎聖靈的見證。這就是“屬於聖靈”了。我們的見證既合乎聖靈的見證,

我們就按所見證的(四15b, 16b)“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我們裡面”。

但這個見證的內容不是一套純理論,其中就包括了神捨棄祂獨生兒子的大愛,以

及我們與神相交的相愛。這是一個愛的見證。我們所知道、接納並信靠的這“愛”,

就是聖靈所見證的愛。

“神是愛”就是“父已差遣祂的兒子成為世人的救主”的總意(四9-10)。這樣,

從這個上下文來看,“住在愛裡面”就是接受、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這個真理。

在神的真理裡才能夠在神的愛裡。

iii.驗證愛方法[ ] _然面對神(約壹四17-18)

從四12分別與四13-16及四17-18的關係來看,四17-18所講的“愛”是指“我們對

神的愛”,但包括了“我們的彼此相愛”。

怎樣見得我們(對神)的愛是完整的呢?就是如果把我們的愛放在審判之日由神

來衡量,而我們仍然可以坦然無懼的見神,我們的愛就是完整的了。神會怎樣衡量我

們的愛呢?──“正如祂怎樣,我們在這世上也怎樣”(四17b)。類似的說話在上文

也出現過(三3),那裡是講“主的義”。這裡的上下文顯示這裡是說“主的愛”。我

們在世上學效主的愛(有行動、愛弟兄的愛),我們對神的愛就完整了。

“懼怕”就是“坦然無懼”的相反,就是“心責備我們”(三19-21)的同義。心

裡有愧就知道神要審判了。那是愛心未完整的一個表示。這樣,“審判之日”可能是

指將來的審判,也可以是指今日心裡受責備之時。

四9-12先說神的愛;四13-16說我們接受這愛;四17-19接著說我們要活出這愛,使

這愛成為完整的。

c.結語:要相愛 \因為神先愛(約壹四19-21)

二4-5說認識神和愛神,卻不遵守祂的命令的,就是說謊的。從二4及四20的平行

點來看,“認識”神就是“愛”神。在聖經中“認識/知道”(ginw,skw)經常是表示一

種深愛的字。如果是這樣,四7-8說“認識神”也有“愛神”的意思。“不去愛弟兄的,

他並不愛(認識)神”(四8),正是四20的意思(參看約壹二4-5)。

不愛看得見的弟兄卻高談他有愛神的心,也是說謊的。人不能愛在他旁邊、已經

看見的弟兄,他是不會去愛他未能看得見的神的。如果人要在這一點上爭辯,他就是

說謊的(四20)。

約翰壹書三章 21 節至五章 4 節 83

*過渡性段落四(約壹五1-4)

這幾節經文被分劃在第五章裏,很容易就給我們一個感覺,它們是跟下文有關而跟

前文無關。其實五1-4是個過渡性段落,五1-3a要總結上文的信息,繼而透過五3b-4引

帶出下文的信息。

1.承前:約壹五1-3a

a.信耶穌是基督(約壹五1a)

b.彼此相愛(約壹五1b-3a)

五1-3a跟上文三23-24呼應,重複總結第四章經文的兩個重點:

第一點(五1a) :要信耶穌是基督 → 四1-6

第二點(五1b-3a):弟兄要彼此相愛 → 四7-21

2.啟後:約壹五3b-4

見下文有關的討論。

約翰壹書

五章 1 至 17 節

7

約翰壹書五章 1-17 節 85

約壹五1-17

5:1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 神而生,凡愛生他之

神的,也必愛從 神生的。2 我們若愛 神,又遵守他的誡

命,從此就知道我們愛 神的兒女。3我們遵守 神的誡命,

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4 因為凡從 神

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 5 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 神兒子的嗎?

6 這藉著水和血而來的,就是耶穌基督;不是單用水,乃是

用水又用血, 7 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 8 作見證的原來有三:就是聖靈、水,與血,這三樣也都歸

於一。 9 我們既領受人的見證, 神的見證更該領受(該領受:原

文是大)了,因 神的見證是為他兒子作的。10信 神兒子

的,就有這見證在他心裡;不信 神的,就是將 神當作說

謊的,因不信 神為他兒子作的見證。11這見證就是 神賜

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12人有了 神的兒

子就有生命,沒有 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13我將這些話寫

給你們信奉 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14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甚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

存坦然無懼的心。15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

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16人若看見弟兄犯了不至於死

的罪,就當為他祈求, 神必將生命賜給他;有至於死的罪,

我不說當為這罪祈求。17凡不義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於死

的罪。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過渡性段落四:

1.承前:約壹五1-3a

1a凡信耶穌是基督的,就是從 神生的; 1b凡愛那生他的,也必愛那從他生的。

2根據這一點,就是根據“我們愛 神,又一直遵守

他的命令”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們愛 神的兒

女。

3a因為“遵守 神的命令”就是我們對 神的愛了;

2.啟後:約壹五3b-4) 3b而且他的命令也不是難以遵守的,

4因為凡從 神生的會勝過世界,我們的信心就是我

們對世界的誇勝。

約翰壹書五章 1-17 節 86

A’.要勝過世界(約壹五5-17)

I.問:勝過世界的是誰?(約壹五

5a)

5a那勝過世界的是誰呢?

II.答: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會勝

過世界(約壹五5b-17)

a.重點(約壹五5b

5b豈不是那信耶穌是 神的兒子的麼?──

b.發揮(約壹五6-17)

i.信心的內容(約壹五6-9)

6他就是那藉著水和血而來、作為基督的耶穌──不

是單用水,乃是用水又用血,而聖靈又是為他作

見證的(聖靈就是真理)。

7這樣,為他作見證的有三樣,

8就是聖靈、水和血,而這三樣見證又是彼此一致的:

9如果我們接受人的見證, 神的見證就更大了,因

為那是 神的見證──他為他的兒子作見證。

ii.信心的功效(約壹五10-17)

1.有永生的把握(約壹五

10-13)

10 凡信 神的兒子的,就有這見證在他裡面;凡不

信 神的,就是以 神為說謊的,不信 神為他

的兒子所作了的見證──

11這也是所作了的見證: 神已經將永生賜給我們,

而這個生命是在他的兒子裡面的。

12 所以,凡有 神的兒子的就有生命,沒有 神的

兒子的就沒有生命。

13 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就是那些信 神的兒子的

名的人),是要叫你們知道你們有永生。

2.有代求的把握(約壹五

14-17)

14 我們在 神面前所有的坦然無懼的心,就是當我

們按他旨意祈求的時候,他必聽我們。

15 當我們知道他必聽我們的祈求的時候,我們就知

道我們必得著我們所要祈求的。

16──如果有人看見他的弟兄犯了不至於死的罪,他

就要祈求,他可以將生命給他(就是那些犯了不

至於死的罪的人)。也有至於死的罪;但我說去

祈求的並不是關於這方面的罪。

17所有不義都是罪,但也有不至死的罪。

約翰壹書五章 1-17 節 87

結構圖

回應 帶出 I.問 II.答

上文 下文 a.重點 b.發揮

從神生 勝過世界的 ~信耶穌是神 i.信心的內容 ii.信心的功效

的因信

心勝過

世界

是誰? 的兒子的

~會勝過世界

耶穌

是神的兒子

1.

有永生的把握

“toi/j...”

2.

有代求的把握

“toi/j...”

5:1-3a 3b-4 5a 5b 6-9 10-13 14-17

結構分析

◎ 問答式

這段經文的重點是在五5-17(五1-4是約翰壹書的最後一個過渡性段落──五1-3a

回應上文,五3b-4帶出這裡的下文)。五5-17這段經文用問答的方式來表達:

問:那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五5a)

答:是那“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五5b)──是這些人勝過世界。

五6-17就是要發揮這個答案。

◎ 分項式

在給問題的回答裡(五5b),其實是包括了兩個重點。這兩個重點正是跟著的五

6-9及五10-17所分別要發揮的:

五5b:~是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

~他們會勝過世界

a.發揮討論“耶穌是神的兒子”為甚麼是可信的(五6-9)

b.發揮討論這些人的信心怎樣幫助他們勝過世界(五10-17)

→(1)他們有永生的把握(關係自己的生命)(五10-13)

(2)他們有代求的把握(關係弟兄的生命)(五14-17)

�經文註釋�

*過渡性段落四(約壹五1-4)

1.承前:約壹五1-3a

見前文有關的討論。

約翰壹書五章 1-17 節 88

2.啟後:約壹五3b-4

回應過上文之後(五1-3a),五3b-4就帶出下文的中心:因信心而從神生的,他們

會勝過世界。五1的是“得救的信心”,五4的是“生活的信心”。五4“凡從神生的”

用了中性的字(pa/n to. gegennhme,non),大概是因為五2用了“神的兒女”(ta. te,kna,中性

字)。“凡從神生的”就是“神的兒女”。五4大概是被五2影響了。又或者約翰愛稱

他的讀者為tekni,a (也是個中性字),就在五4也用了中性的字。

A’.要勝過世界(約壹五5-17)

I.問:勝過世界的是誰?(約壹五5a)

這是本段的“問”,用問題的形式把五4的主旨帶出來作進一步的討論。“世界”

是指這個物質世界背後的權勢,及由它影響及塑造出來的人生哲學和心態。這些事物

與“愛神”、“愛神的兒女”敵對(比較二15-17)。

是誰能勝過這樣的世界呢?

II.答: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abcde

(約壹五5b-17)

a.重點(約壹五5b)

這是五5a問題答案的重點──二17說愛父及遵行神的旨意的,會勝過世界;四4說

屬神的人勝過世界;這裡說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就是那勝過世界的。用字雖然不同,

但意思大致一樣。約翰壹書在上文已經多次提到“耶穌是神的兒子”。到這裡,約翰

才加以討論它的可信性。

b.發揮(約壹五6-17)

i.信心的內容(約壹五6-9)

這一段經文要指出“耶穌是神的兒子”的可信性。“耶穌是神的兒子”(五5b),

“那藉著水和血而來、作為基督的耶穌,祂是神的兒子”(五6a),這句說話並不是

一個科學研究上的問題,也不純是一個歷史考據上的問題,更是神學信仰上的問題,

所以要用“信心”來解決(五5b)。但這個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基於足夠、肯定的證

據。這些證據,不像科學研究上的資料證據,而是“見證人”的證據。

見證“作為基督的耶穌就是神的兒子”的,有三樣:水、血、聖靈:

1.水──“水”大概是指耶穌的受洗(太三13-17)。祂藉這個“水的洗禮”而來,

開始祂的事工。這個“水”實在見證了祂是神的兒子(太三17)。

2.血──“血”顯然是指耶穌的受死。祂藉這個“血的洗禮”(路十二50;可十

38)結束祂的事工。這個“血”也見證了祂是神的兒子(約十九34;可十五39;還有

“遍地黑暗、帳子裂開、死人復活”等見證,太廿七45, 51, 52)。

3.聖靈──祂要見證“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約壹四2),見證“耶穌是神

的兒子”(四15)。祂正是要為耶穌作見證的(參見約十四25-26,十六12-14)。

這三方面的見證都指向一個真理:“作為基督的耶穌是神的兒子”。他們的見證

是相符一致的。這三方面合一的見證,其實就是神為祂的兒子所作的見證(約壹五9b)。

約翰壹書五章 1-17 節 89

神的見證要比人的見證更可信,因為那是神的見證。事實上,按照猶太人的律法,有

兩三個見證人一致的見證,事情就可以作實了(參太十八16, 20;來十28;申十七6)。

ii.信心的功效(約壹五10-17)

1.他們fghijk l約壹五10-13)

五10用了五5b的答案來開始下文的討論(那些“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

可見這一段(及下一段,五14-17)是回頭討論這種“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人怎樣勝

過世界,或說他們的信心怎樣幫助他們勝過世界。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回應五5a的問

題。

這一段經文接續上文五6-9論神對耶穌的見證。“凡信神的兒子的,就有這見證在

他裡面”(五10)。這裡說的“見證”不只是一個宣告,更是對這個見證的確信和把

握。信的人就有這個把握。這裡補充說神的見證除了真理本身外,還有真理的應用(比

較四14-15→16)。

神不但見證耶穌基督是祂的兒子,祂又見證說:神已把永生賜給我們,而這個生

命是在祂的兒子裡面的(五11)。既然“生命”是在祂的兒子裡面,人有沒有這生命

就在於他有沒有神的兒子了。“有”神的兒子就是“信”神的兒子的人(五13a, 5b)。

信耶穌就有生命,就勝過世界。是信心所帶來的這個新生命叫我們勝過世界的私慾和

驕傲(二15-16)。

雖然約壹五13與約二十31的對象不同(前者約翰壹書給已信的,後者約翰福音給

未信的或將來要信的),內容卻是相似(叫人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作用也

是一樣(總括上文的討論)。

在這個小段裡,五10-12像是個原則,五13是對讀者的應用。

2.他們fmnijk l約壹五14-17)

這個新生命叫我們明白神聖潔的性情,和祂願意人聖潔的旨意。按這旨意祈求的,

祂必垂聽幫助我們(參看來四14-16,那裡說到可以“坦然無懼”地求神幫助我們勝過

罪惡)。祂不但聽我們為自己的祈求(約壹一9),祂也樂意聽我們為別人代求。代求

的人就有如把“生命”給了那人(參看雅五20,使罪人回轉的人是“救”了那個罪

人)。既然是不至於死的罪,人所失落的就不是生命/永生。這裡的“生命”大概是

指生命的能力(生命力)。犯罪的人總是個軟弱的人,需要神再次剛強他。

五16-17提到“至於死”及“不至於死”的罪。從上文(五1, 5)及主耶穌所說過

的來看,我們大概可以說“至於死的罪”就是“褻瀆聖靈”這“不得赦免”的罪(可

三28-30)。耶穌的神蹟是要表明祂是從神那裡來的(約三2),“褻讀聖靈”就是把

耶穌憑祂無限量的聖靈所作的歸功於污鬼,拒絕聖靈在神蹟上為耶穌所作的見證,也

就是拒絕了耶穌。約翰壹書的上文也說到聖靈為耶穌作見證(四2,五7),不信這見

證的也是拒絕了耶穌,他就不是從神生的,就是在“至於死”的罪裡。由於這種人仍

未成為神的兒女,所以約翰沒有稱呼他們為弟兄(比較五16a, 16b)。這種罪,約翰說

那並不是他現在所要討論的。但見弟兄有軟弱,我們就當為他祈求。這也是愛心的表

約翰壹書五章 1-17 節 90

現。神會聽我們的禱告。

在這小段裡,就像上文五10-13那樣(五10-12〔原則〕→五13〔應用〕),五14-15

又像是個原則,五16-17是對讀者的應用。

論“信的人怎樣勝過世界”的這兩段經文(五10-13/14-17)不但都是回應了五5a

的問題,它們也有一個相同的語型:

~ 五 13b “ … … 你 們 … … 就 是 那 些 信 神 的 兒 子 之 名 的 人 ” (…u`mi/n …toi/j

pisteu,ousin...);

~ 五 16b “ … … 他 … … 就 是 那 些 犯 了 不 至 於 死 的 罪 的 人 ” (...auvtw/| zwh,n( toi/j

a`marta,nousin...)。

這兩個“toi/j...”的語句固然是分別形容上面的u`mi/n/auvtw/|,但在文法上是鬆散的。

約翰壹書裡沒有把一句類似五13b的形容語句放在所要講的目的之後(原文的次序是

“……你們,是要叫你們知道你們有永生──就是那些信神的兒子之名的人”)。五

16b的“他”是單數,“toi/j...”則是眾數,在意思上“toi/j...”固然應該是指前面的“他”,

在文法上卻是不相合的。這兩節鬆散的經文在版本研究上並沒有引起任何問題(沒有

抄本是少了這兩句的),所以不應該是後人附加上去的。那就應該是約翰有意的補充

語句,讓我們更看見這兩段的關連,彼此呼應來回應五5a的問題。

五l0-13是有關自己的生命;而五14-17是有關弟兄的生命。

約翰壹書

五章 18 至 21 節

8

約翰壹書五章 18-21 節 92

約壹五18-21

18我們知道凡從 神生的,必不犯罪,從 神生的,必

保守自己(有古卷:那從 神生的必保護他),那惡者也就

無法害他。19我們知道,我們是屬 神的,全世界都臥在那

惡者手下。20我們也知道, 神的兒子已經來到,且將智慧

賜給我們,使我們認識那位真實的,我們也在那位真實的裡

面,就是在他兒子耶穌基督裡面。這是真 神,也是永生。21小子們哪,你們要自守,遠避偶像!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 結語(約壹五18-21)──既知

道“生命之道”→就要保守自己

A.我們既知道(約壹五18-20):

I.從神生的不會去犯罪;主耶穌

會保守他(約壹五18)

18 我們知道凡從 神生的不會一直犯罪,而從 神

生的那一位也會一直保守他──連那惡者也

不能傷害他。

II.我們屬神;世界卻伏在那惡者

手下(約壹五19)

19 我們知道我們是屬 神的──整個世界卻伏在那

惡者手下。

III.神的兒子已經來到;祂賜給

我們悟性認識神(約壹五20)

20 我們也知道 神的兒子已經來了,他賜給了我們

悟性,使我們能認識真 神,我們也是在真 神裡面,就是在他的兒子、作為基督的耶穌裡

面──他就是真 神,也就是那永遠的生命。

B.你們就要:保守自己(約壹五21) 21所以孩子們,你們要保守自己遠離偶像!

結構圖

A.我們既知道:

(客觀事實)

B.你們就要:

(主觀責任)

I. 從神生的

不會去犯罪;

神會保守他

II. 我們是屬神的;

世界是屬那惡者的

III. 神的兒子已經來到;

祂就是真神

和永遠的生命

要保守自己

遠離偶像

5:18 19 20 21

約翰壹書五章 18-21 節 93

結構分析

◎ 結語式

本段是約翰壹書全書的結語,它本身也用了結語式的結構來寫。五18-20綜合了上

文的要旨,然後在五21作一個總結。它不但是五18-20的總結,同時也是約翰壹書全書

的總結。

◎ 對比式

五18-20三次說“知道”(oi;damen,知道事實),也列出了讀者知道的真理。這些

真理都是客觀、已有的事實。只是信徒仍有主觀的、自己的責任──就是保守自己!

� 經文註釋 �

� 結語(約壹五18-21)──既知道“生命之道”→就要保守自己

A.我們既知道(約壹五18-20):

I.從神生的opqrs tuvwpxyz(約壹五18)

II.我們屬神;世界卻伏在那惡者手{(約壹五19)

III.神的兒子已經來到;祂賜給我們悟性認識神(約壹五20)

這段經文總括了上文多方面討論過的幾個重點:

1.我們知道凡從神生的不會去犯罪(三6, 9-10),主耶穌也會保守他(一7“祂的

血潔淨保守我們”),連那惡者也不能碰害他(二13, 14,四4,五5“我們勝過世界”)。

2.我們知道我們是屬神的(四4),雖然整個世界都伏在那惡者手下(四5“世人

聽從他們”)。

3.我們知道神的兒子已經來到(三5、8),祂賜給了我們悟性,使我們能認識神

(三24,四3“神賜給我們聖靈”),我們也是在真神(耶穌)裡面(二5等,“在主

裡面”),.祂就是真神,也就是永遠的生命(一2)。

B.你們就要保守自己(約壹五21)

我們既然都有這些知識,我們就更要保守自己了。

這裏的“偶像”大概是“異端”的一個代用字。來到約翰壹書這封信的結尾,使

徒約翰再語重深長的提醒他的讀者:你們要小心自己,避開那些異端思想。避免失敗

的方法是“逃避”陷阱(提後二22,林前六18,十13),特別是在自己對真理還是一

知半解的時候(像約翰壹書的讀者〔三7,四1〕)。

約翰壹書用了不同的名稱來稱呼主耶穌,但祂的全名“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只出

現在引言(一3)及結語裡(五20)。如果我們從本書信的結束再從頭來把它讀一次,

我們就會感受到主耶穌的名字在引言裡的護教味道了。

約翰壹書

全書結構大綱

9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大綱 95

分析過約翰壹書之後,這裡將以上各章的結構大綱歸納起來,成為約翰壹書一個

整全的結構大綱,以作參考:

我們先鉤劃出整個大綱的骨幹:

�引言(約壹一1-4)──傳講“生命之道”→為要彼此相交

�發揮(約壹一5-五17)──“生命之道”的內容

A.要對付罪(約壹一5-10)

I.因: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一5)

II.果:所以與神相交的,也要在光中,不要在黑暗裡(約壹一6-10)

(過渡性段落一:約壹二1-2)

B.要住在主裡面(約壹二3-27)

I.在相愛中(約壹二3-13)

II.在真理上(約壹二14-27)

(過渡性段落二:約壹二28)

C.要活出神兒女的樣式(約壹三1-22)

I.要行義(約壹三1-10a)

II.要相愛(約壹三10b-20)

(過渡性段落三:約壹三21-24)

B’.要遵守命令(約壹四1-21)

II’.在真理上(約壹四1-6)

I’.在相愛中(約壹四7-21)

(過渡性段落四:約壹五1-4)

A’.要勝過世界(約壹五5-17)

I.問:勝過世界的是誰?(約壹五5a)

II.答: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會勝過世界(約壹五5b-17)

�結語(約壹五18-21)──知道“生命之道”→就要保守自己

從上面的骨幹,我們列出整個詳細的大綱來:

�引言(約壹一1-4)──傳講“生命之道”→為要彼此相交

A.宣講生命之道的需要(約壹一1-2)

I.認識了生命之道(約壹一1-2a)

II.要將它傳講(約壹一2b)

B.宣講生命之道的目的(約壹一3)

I’.認識了有關的事(約壹一3a)

II’.要將它傳講(約壹一3b)

III’.使彼此相交(約壹一3c)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大綱 96

C.寫下生命之道的目的(約壹一4)

I”/II”.要將事寫下(約壹一4a)

III”.使喜樂滿足(約壹一4b)

�發揮(約壹一5-五17)──“生命之道”的內容

A.要對付罪(約壹一5-10)

I.因: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一5)

II.果:所以與神相交的,也要在光中,不要在黑暗裡(約壹一6-10)

a.反面:若說“與神相交”,但仍在黑暗裡→自己說謊,不行真理(約壹一6)

b.正面:若行在光中,像神在光中,就彼此相交→罪得赦免(約壹一7)

a’.反面:若說“我沒有罪”→自欺,沒有真理(約壹一8)

b’.正面: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又公義→罪得赦免(約壹一9)

a”.反面:若說“我沒有犯過罪”→以神說謊,沒有真道(約壹一10)

(過渡性段落一:

1.承前:約壹二1a

2.啟後:約壹二1b-2)

B.要住在主裡面(約壹二3-27)

I.在相愛中(約壹二 3-14)

a.要住在主裏面(約壹二 3-6)

(住在主裏面=遵守誡命 ↔ 不守誡命=說謊)

b.要遵行神的命令:要愛弟兄(約壹二 7-11)

(恨弟兄〔在黑暗中〕)↔ 愛弟兄〔在光明中〕)

*插段:信徒已經住在主裏面(約壹二 12-14)

a.提醒三種人(約壹二 12-13)

b.提醒三種人(約壹二 14)

II.在真理上(約壹二 15-27)

b’.要遵行神的旨意:要愛神 (約壹二 15-17)

(愛世界 ↔ 愛神)

a’.要住在主裏面 (約壹二 18-27)

(住在主裏面=在我們中間 ↔ 從我們中間出去=說謊)

(過渡性段落二:

1.承前:約壹二28a

2.啟後:約壹二28b-29)

C.要活出神兒女的樣式(約壹三1-22)

I.要行義(約壹三1-10a)

a.從正面看:主顯現時我們要像祂(約壹三1-2)

b.從反面看:我們今日不要犯罪(約壹三3-9)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大綱 97

前後轉接段落(約壹三10-11):

1.接前:行不義者不屬神(約壹三10a)

2.轉後:不愛弟兄者不屬神(約壹三10b-11)

II.要相愛(約壹三12-20)

a.從反面看:不要恨弟兄(約壹三12-15)

b.從正面看:要愛弟兄(約壹三16-20)

(過渡性段落三:

1.承前:約壹三21-22

2.啟後:約壹三23-24)

B’.要遵守命令(約壹四1-21)

II’.在真理上(約壹四 1-6)

a.引言:分辨認屬神的靈(約壹四1-2a)

b.發揮(約壹四2b-6a)

i.分辨靈方法一:認耶穌是基督(約壹四2b-3)

ii.分辨靈方法二:屬神不屬世界(約壹四4-5)

iii.分辨靈方法三:屬神聽從我們 (約壹四6a)

c.結語:要分辨真理的靈(約壹四6b)

I’.正確的愛(約壹四 7-21)

a.引言:要相愛,因為神是愛(約壹四7-8)

b.發揮(約壹四9-18):

i.驗證相愛方法一:像神犧牲的愛(約壹四9-12)

ii.驗證相愛方法二:在聖靈真理裏(約壹四13-16)

iii.驗證相愛方法三:能坦然面對神(約壹四17-18)

c.結語:要相愛,因為神先愛(約壹四19-21)

(過渡性段落四:

1.承前:約壹五1-3a

2.啟後:約壹五3b-4)

A’.要勝過世界(約壹五5-17)

I.問:勝過世界的是誰?(約壹五5a)

II.答: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會勝過世界(約壹五5b-17)

a.重點(約壹五5b

b.發揮(約壹五6-17)

i.信心的內容(約壹五6-9)

ii.信心的功效(約壹五10-17)

1.有永生的把握(約壹五10-13)

2.有代求的把握(約壹五14-17)

約翰壹書全書結構大綱 98

�結語(約壹五18-21)──既知道“生命之道”→就要保守自己

A.我們既知道(約壹五18-20):

I.從神生的不會去犯罪;主耶穌會保守他(約壹五18)

II.我們屬神;世界卻伏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

III.神的兒子已經來到;祂賜給我們悟性認識神(約壹五20)

B.你們就要:保守自己(約壹五21)

約約約約翰翰翰翰貳貳貳貳書書書書

約翰貳書 1-13 節 100

約貳1-13

1作長老的寫信給蒙揀選的太太(或譯:教會;下同),和她

的兒女,就是我誠心所愛的;不但我愛,也是一切知道真理

之人所愛的。2 愛你們是為真理的緣故,這真理存在我們裡

面,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3 恩惠,憐憫,平安從父 神和

他兒子耶穌基督在真理和愛心上必常與我們同在! 4 我見你的兒女,有照我們從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

的,就甚歡喜。5 太太啊,我現在勸你,我們大家要彼此相

愛。這並不是我寫一條新命令給你,乃是我們從起初所受的

命令。6 我們若照他的命令行,這就是愛。你們從起初所聽

見當行的,就是這命令。7 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

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

督的。8你們要小心,不要失去你們(有古卷:我們)所做的工,

乃要得著滿足的賞賜。 9 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 神;常守

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10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

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11因為問他安的,

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12我還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們,卻不願

意用紙墨寫出來,但盼望到你那裡,與你們當面談論,使你

們的喜樂滿足。13你那蒙揀選之姊妹的兒女都問你安。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 上款(約貳1-3)

A.寫信人(約貳 1a)

B.收信人(約貳 1b-2)

1a我這作長老的, 2 因著那現在就在我們裡面,將來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

的真理, 1b 寫信給蒙揀選的夫人和她的兒女,就是我──其實不

單是我,也是所有認識真理的人──在真理上所愛

的。

C.祝福語(約貳 3) 3 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 神和他的兒子耶穌基督

在真理和愛裡與我們同在!

� 正文(約貳 4-11)

A.引言:兼顧真理與愛心

(約貳4)

I.關於愛心(約貳 4a)

II.關於真理(約貳 4b)

4a 我看見在妳的兒女中,有些人因為我們從父領受了命

令 4b就行在真理裡,我就非常高興!

約翰貳書 1-13 節 101

B.發揮(約貳 5-11)

I’.關於愛心:要在神的

命令中彼此相愛(約

貳 5-6)

5 夫人啊!現在就讓我就著“我們要彼此相愛”這命令

來提問妳(我並不是將它作為一條新命令那樣來寫

給妳,它其實是我們從起初就已經有了的命令)

──

6 須知我們要按照父的眾命令來遵行,這才是真正的彼

此相愛;正如你們從起初就聽見了的,你們要行在

彼此相愛這命令裡,這就是他的命令。

II’.關於真理:要善用

愛心來拒絕傳異

端的人

7 因為有許多欺騙人的已經出來在世上了──他們否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這就是那欺騙人的、那敵基督的──

(約貳 7-11) 8 所以你們要小心,免得你們枉廢了我們所下過的工

夫,卻應該得到美滿的賞賜。

9 凡出來卻不是持守那關於基督的教義的,他並沒有

神;凡持守這教義的,他就父和子都有了。

10 如果有人到你們那裡去,卻不是傳這教義的,你們就

不要接持他到家裡住,也不要給他送行,

11因為這樣給他送行的,就在他的惡事上有份了。

� 下款(約貳 12-13)

A.附言(約貳 12)

12 雖然我還有許多話要寫給你們,但我不想用紙墨來說,只希望能夠到你們那裡去,與你們當面詳談,好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B.問候(約貳 13) 13妳那蒙揀選的姊妹的兒女都問候妳!

結構圖

� 上款 � 正文 � 下款

A.

引言:兼顧「真理」與「愛心」

B.

發揮:

I.

關於愛心

II.

關於真理

I’.

關於愛心:

要在神的命令

彼此相愛

II’.

關於真理:

要善用愛心來

拒絕傳異端的

1-3 4a 4b 5-6 7-11 12-13

約翰貳書結構大綱

� 上款(約貳1-3)

A.寫信人(約貳 1a)

B.收信人(約貳 1b-2)

C.祝福語(約貳 3)

約翰貳書 1-13 節 102

� 正文(約貳 4-11)

A.引言:兼顧真理與愛心(約貳 4)

I.關於愛心(約貳 4a)

II.關於真理(約貳 4b)

B.發揮(約貳 5-11)

I’.關於愛心:要在神的命令中彼此相愛(約貳 5-6)

II’.關於真理:要善用愛心來拒絕傳異端的人(約貳 7-11)

� 下款(約貳 12-13)

A.附言(約貳 12)

B.問候(約貳 13)

結構分析

◎ 新約書信式

約翰貳書不像約翰壹書那樣,它有著當時的書信的寫作格式:

� 上款

A.寫信人(1a)

B.收信人(1b-2)

C.祝福語(3)

� 正文

A.引言(4)

B.發揮(5-11)

� 下款

A.附言(12)

B.問候(13)

◎ 分項引言式

約翰貳書的正文部份(4-11)用了一個引言式的手法來寫;意思是約翰那句欣慰的

話(4)乃像個引言,帶出了下文要討論的兩個要點:

(a)真理;

(b)相愛(“從父領受的命令”)。

跟著的下文就發揮了這兩個要點:

(a)第5-6節論彼此相愛的命令;

(b)第7-11節論提防異端人士──這顯然是涉及真理的問題。

◎ 平行式(在原文原是對稱式)

在原文裡,第4節引言的說話,次序是先講真理後講相愛,到發揮時卻先講相愛後

說真理:

約翰貳書 1-13 節 103

引言 發揮

I. 真理

II. 相愛

II’. 相愛

I’. 真理

4a 4b 5-6 7-11

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當第4b節講完“相愛”時,就順接在第5-6節論“相愛”,然

後再回頭講“真理”。另一方面,從書信的篇幅比例來看,約翰貳書的重點是在講“真

理”(5節經文)多過論“相愛”(2節經文),用“真理”來開始(4b),又用“真

理”來結束(7-11),也是很適當的。

雖然論“相愛”的篇幅不是那麼多,它卻是“真理”背後的問題:就是如何在真理

裡適當地應用愛心。

但是,在翻譯時,我們須要先翻譯第4節的下半句,在中文裡語句就比較暢順。為

此,經文就變成有一個平行的格式:

引言 發揮

I. 相愛

II. 真理

I’. 相愛

II’. 真理

4a 4b 5-6 7-11

我們的註釋大綱會跟中文翻譯的次序條理,所以經文要算是有個平行的結構。

� 經文註釋 �

� 上款(約貳1-3)

這是約翰貳書的上款部份:

A.寫信人(約貳 1a)

使徒約翰,主耶穌十二使徒之一。

約翰貳書的作者自稱是“作長老的”。早期教會早已認識這封書信。穆拉多利經

目(Muratorian Canon)大概也包括了它。愛任紐(Irenaeus)曾引述本書信,並說它

是主的門徒約翰所寫的。亞力山太的革利兔(Clement of Alexandria)更似乎曾給它(及

約翰叁書)寫過註釋。俄利根(Origen)曾表示有人對約翰貳、叁書的正典性抱懷疑

的態度,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他自己接納這兩封書信。優西比烏(Eusebius)則把它們列

入有爭論的經典部份裡。到主後第四世紀末,耶柔米(Jerome,約主後347-420)則說

是某位“長老約翰”(而不是“使徒約翰”)所寫的。其實這種折衷的說法是不必要

的。使徒自稱為長老並不是始自約翰貳、叁書。彼得也曾自稱為“長老”(彼前一1,

五1)。如果早期教會曾經出現過一位這麼重要的“長老”,我們會奇怪在早期教會歷

史中竟找不到一點關於他的資料。

約翰貳書 1-13 節 104

B.收信人(約貳 1b-2)

這封信是寫給“蒙揀選的夫人(kuri,a)和她的兒女”的。kuri,a大概不是一個專有

名詞(即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普通名詞。究竟這位夫人是誰?

1. 她可能是一個有地位的基督徒女士。kuri,a是ku,rioj的陰性字。ku,rioj是“主、

主人”的意思。kuri,a就有“女主人、貴婦”之意(比較徒十三50“尊貴的婦女”)。

保羅寫信給腓利門。腓利門是個家有奴隸的人,他就是個ku,rioj了。保羅寫信給ku,rioj

腓利門。約翰寫信給一位不記名的kuri,a,也是可能的事。保羅以“老人家”(presbu,thj)

身份寫腓利門書(9),約翰也以“長老”(presbu,teroj)身份寫約翰貳書。在約貳10

中,約翰提醒這位女主人:“如果有人到你們那裡去,卻不是傳這教義,你們就不要

接待他到家裡住,也不要給他送行”,也暗示了整封書信有一個家的情景。約貳8、10、

12的“你們”就是指整個家庭(參見1),這位女士還有一位信主的姊妹(13)。大概

這個家庭是在教會中很熱心的(很可能也像約翰叁書的該猶那樣願意接待出外宣教的

弟兄,所以有約貳7-11的提醒),所以她會是所有認識真理的人所愛的”(1)。“所

有認識真理的人”可能是泛指真信徒,也可能是特指出外宣教的那些弟兄。約叁3、6

就說那班弟兄“在真理上”和“在愛中”見證該猶的接待(參看該處的註釋)。

2. 這位“蒙揀選”的女士可能是“教會”的代用詞。彼前五13就以“蒙揀選”來

指教會。就如主稱教會為祂的“新娘”(啟十九7),這裡的“女士”也是把教會擬人

化了。她的兒女就是教會中的信徒。

3. 這位“蒙揀選的女士”可能是教會裡的某位領袖,她的兒女是她教會中的信

徒。早期教會有在家中聚會的,家中的女主人有時會成為這個“家教會”的負責人(例

如:百基拉,羅十六3-5;寧法,西四15)。有時姊妹的名字沒有被記下來(羅十六13、

15)。“蒙揀選”似乎也是對一個“家教會”的領袖的一個形容(羅十六13)。約翰

貳書兼有“家”和“教會”的色彩,可能最切合這裡所建議的第三個主張。

然而,經文中並沒有為這個問題給我們一個絕對的答案。收信人是誰要在乎我們

個人的決定了。

約翰指明,他(以及其他信徒)對這班讀者的愛,是在真理上去愛的。這真理是

客觀存在的,也是信徒主觀地認同了的(“在我們裡面”)。“在真理上去愛”正是

這封書信的主題。約翰這樣愛他們,他們也要這樣去愛別人。保羅在面對異端充斥的

世代也作過同樣的提醒:愛心要與真理平衡(弗四15)。

C.祝福語(約貳 3)

這個祝福語又指出了本書的兩個主旨:「真理」和「愛心」。此外,約翰在保羅

慣用的“父神”和“耶穌基督”之外,還加上“祂的兒子”來形容“耶穌基督”。從

約翰書信的內容來看,似乎也有護教的目的,用以表明作為“基督”的“耶穌”,也是

“神的兒子”(約壹二22,四2,四15,五1;約貳7)。

D.寫作目的、背景

由於當時羅馬帝國交通網的方便、社會至少表面上的安寧、語言(希臘語)的統

約翰貳書 1-13 節 105

一,當然還有主的命令(徒一8)和信徒傳福音的熱誠,“出外宣教”早已成為教會注

目的事奉。出外的弟兄經常需要信徒家庭或教會來接待。例如腓立比的呂底亞(徒十

六15)、帖撒羅尼迦的耶孫(徒十七7)、哥林多的該猶(羅十六23)、在該撤利亞那

傳福音的腓利(徒廿一8)和耶路撒冷的拿孫(徒廿一16),都曾先後用愛心接待過保

羅。

但這個“出外宣教”並不是教會的專利品。教外人士也會用這個方法來傳播他們

的異教或異端思想。特別是冒基督教名義的假教師、假先知,更是容易以假亂真。信

徒怎樣接待這些過境客,就成了當時需要教導的題目了。

不管約翰貳書的收信人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士還是小亞細亞地區的一間教會,或是

一個“家教會”的女主人,約翰貳書都是要提醒它的讀者要小心傳異端的假教師(即

敵基督),也不要接待這等人,不要支持他們傳異端的工作。從他們的教訓(約貳7-11)

就知道他們是敵基督的了。

約貳12的附言似乎給我們多一點暗示。“好使我們的喜樂滿足”這一句話也出現

於約壹一4。從約壹一1-4及約翰壹書全書來看,這句說話背後暗示了讀者在真理上有

些地方需要糾正。約貳4說“有人行在真理中”,可能也暗示“〔另外也〕有人沒有行

在真理中”(比較約叁3-4,那裡沒有說“有人”)。大概在約翰貳書的收信人中,已

經有人在接待過境“宣教人士”的事上出了錯。他們沒有分辨是好是歹就接到家裡來

(9-10)。又可能他們因著這樣「招待」過那些異端人士而與他們有了深入的接觸,

他們也有被欺騙離開真理的危險(7-8)。所以約翰寫這信給她(他們),其中強調的

也是“真理”多於“愛”。在他們接待宣教人士的事上,他們的愛心大概不會是個問

題,問題是他們的愛心用錯了。“愛心”要從神的命令的角度來看(4b、5-6)──神

吩咐要“彼此相愛”、“愛弟兄”。但這個愛不是用在支持敵對基督、敵對神的工作

上的。

E.寫作日期

約翰貳書反映出約翰壹書所討論的異端問題,暗示約翰貳書會是與約翰壹書同期

的作品,寫於主後第一世紀晚期。一般認為約在主後90年期間。這時使徒約翰也在他

的晚年(八十歲)了。但由於“諾斯底主義”的思想已反映在保羅的歌羅西書中,又

如果本註釋對約翰三書的分析是對的話,約翰還在參與出外宣教的工作,約翰貳書(及

叁書)的寫成日期就不會太晚了。年屆六十的保羅還去宣教(約在主後66-67年殉道),

這樣,約翰貳書(及叁書)寫於主後70年期間(使徒約翰也年屆六十),也是可能的。

� 正文(約貳 4-11)

A.引言:兼顧真理與愛心 (約貳 4)

這一節經文成為下文討論(5-11)的引言。這個引言包括兩部份:

I.關於愛心(約貳4a)

約翰說,他的收信人是已經領受了從父而來的命令(4b)。這命令不是“要行在

約翰貳書 1-13 節 106

真理中”(如《和合本》、《新譯本》所暗示的)。約翰書信裡沒有地方說神給我們

“要行在真理中”的命令。約翰書信卻一而再的說“要彼此相愛”是神的命令。下文

約貳5-6也同意這一點。4a的“行真理”是用present participle,4b的“領受命令”是用

aorist indicative。前後時態(tense)的不同,也多少暗示了二者的不同,他們已經(aorist)

實在的領受了“彼此相愛”的命令,現在(present)也同樣實在的願意遵行真理。這

也多少暗示了前者(相愛)的命令是他們已學習到某個地步,只是現在他們卻要在後

者(行真理)更多學習力行。

雖然“從父領受的命令”是指“相愛”,但約翰卻不說“相愛”而說“從父領受

的命令”,暗示了約翰在這封書信裡要強調的不是這命令的內容(相愛),而是相愛

的性質(是神所賜的命令)。既是神的命令,就要在神的心意的規範裡來使用──意

即要在真理裡來應用。

II.關於真理(約貳4b)

有信徒在“彼此相愛”的命另裡行在真理中(4a)。這是約翰覺得欣慰的地方。

“行”(present participle)指他們現在仍有的生活行事。這句正面的說話卻可能有著

反面的暗示。“有些人行真理”暗示了也“有些人”沒有行在真理中。

B.發揮(約貳 5-11)

I’.關於愛心:要在神的命令中彼此相愛(約貳 5-6)

這一段經文論“彼此相愛”。正如第4節用“從父領受的命令”來強調相愛的性質

(是神的命令),第5節也有類似的手法和含意。約壹二7-8說“彼此相愛”是一條既

舊又新的命令──

~”舊”,著重它是我們從起初就領受了的,是神一早就賜下的命令;

~“新”,著重它要活用在我們每日的生活裡。

這樣,“舊”是著重了這“相愛”的性質(命令),“新”則著重這命令的內容

(相愛)。約貳5就說“這不是作為一條新命令來寫給你,而是我們從起初就有了的〔舊〕

命令”。它單強調它的“舊”性,就是強調它是一條命令。約翰要他的讀者明白這條

命令和這是一條“命令”。

《和合本》:“太太阿!我現在勸你,我們大家要彼此相愛”(5),好像約翰與

他的讀者之間有某些嫌隙,現在要來對付彼此的關係(這種譯法和解釋大概也誤解了

這個“彼此”的意思,參約壹二7-11註釋)。evrwta,w有“勸、請求”的意思,也有“問、

詢問”的意思。從本書信其他地方的消極氣味來看,約翰在這裡大概是要“問問”(其

實多少帶有質問的成份,但也是一個提醒)關於“彼此相愛”這個命令。第5節的 i[na

指出所問的內容(參看約壹三11的i[na)。雖然保羅用“老人家”的口吻寫信給腓利門

時,也說他本來可以“吩咐”腓利門行合宜的事,但他仍然寧願用愛心去“請求”

(parakale,w)腓利門去接納阿尼西母(門9)。在保羅的事件裡,腓利門涉及的是信

徒的愛心在弟兄相待上的實行;在約翰的情形裡,這位“女士”所涉及的是信徒的愛

心在信仰真道上的應用。當涉及到信仰真道時,約翰難免要用較強硬的用字了。

約翰貳書 1-13 節 107

約翰要提醒他的讀者,“愛”是神的命令,要照神的命令(心意)來行才是真正

的愛。我們要在祂的命令裡生活行事。從約翰貳書的內容來看,這位“女士”在愛心

方面的問題(7-11),不是她不曉得“彼此”(互相)的愛,而是“應該怎樣”在真

理上去愛(如何審慎的接待出外宣教的人)。可見這裡“彼此相愛“的“彼此”也不

是指一種相互的關係。

II’.關於真理:要善用愛心來拒絕傳異端的人(約貳 7-11)

這一段經文論“行真理”,就是愛心要怎樣切合真理。在約翰貳書裡,這個主題

的重點就是不要去支持傳播異端的人。第7節開始的“因為”一方面回應了上文,它同

時又與第8節互相呼應。

因為雖然敵基督(單數)未現身,但他已經透過許多敵基督(眾數)出來了(7;

約壹二18)。信徒應該小心。這些敵基督是欺騙人的(約壹二26,三7)。他們說謊(約

壹二22),否認“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見約壹四2註釋)。這裡要小心及拒絕

的,不是一些在普通解經上與我們不合的人,而是在基本真道上與我們相反的人。他

們也不是普通的人物,而是正式的教師。這等人堪稱為“敵基督”。使徒們曾在教會

裡下工夫奠定她真理的根基,如果信徒輕易就“隨異端之風飄流”(弗四14;約壹四

1),就實在枉廢了使徒們的心機和努力了。

這些騙人的人出來傳異端。他們已經“出來”(evxh/lqon)在世上了。正如主耶穌

被差遣到世間來(約八42,十三3),主的門徒也照樣出去傳揚主道(約叁7),敵基

督也用相似的姿態“出來”,卻是要騙人!第9節與第10節大概是平行的兩節。“凡到

前來的”(9a)大概就是“如果有人到你們那裡去”(10a)的意思。聖經譯本多把它

譯做“越過”。但proa,gw是go before的意思。這個“before”(pro-)可能是指時間上的

“之前/以先”(太廿八7,二9),也可能是指位置上的“前面”(徒廿五26)。

他們週遊傳教,卻不是傳那“關於基督的教義”。雖然”the teaching of Christ”在新

約中多是指“基督所講的教訓”(“of Christ”─subjective genitive),但在約翰書信來

看,這裡的”of Christ”明顯是用作objective genitive──就是那“關於基督的教義”,即

“耶穌是成了肉身來的基督”這個教義(約壹四2;約貳7),是這個教義決定人有沒

有父和子(約壹二22-23,五1、12)。有子的人才有父,古今皆然。

對於這些人,約翰提醒他的讀者“不要接待他到家裡住”。這個“接待”

(lamba,nw),不是過門的招呼,而是在家裡渡宿的招待(約十九27)。信徒也“不要

給他送行”(不要對他說”cai,rein”)。雖然cai,rein也是書信上款中的祝福語(徒十五

23,廿三26;雅一1),它也可以是個兩人分手時的道別話(比較NIV將林後十三11的

cai,rete譯作“good-by”)。如果lamba,nw與cai,rein是同義的話,cai,rein就可能是“見面

問候”的意思;如果是互相補充的一對字的話,lamba,nw就是“接到家裡來住”,而說

cai,rein就是“送別、送上路”的意思。約叁6也說該猶答應將來“送弟兄們前行”

(prope,myaj),可能也是與cai,rein這個意思相同。

第 11節的“給他送行”,是指整個接待的行動(包括了lamba,nw“接到家裡來

住”;約叁6的prope,myaj也是這樣的用法),那就等如贊成及支持了他們傳異端的工作

約翰貳書 1-13 節 108

了。他們的工作是“惡行”,因為他們向人傳假的救恩,把人關在真正的救恩的門外。

� 下款(約貳 12-13)

這是約翰貳書的下款部份:

A.附言(約貳 12)

這短短的一封書信肯定未能把約翰所要講的都講盡了。但他不想再多用紙墨(約

翰叁書用“筆墨”)來寫,他寧願與那位“女士”見面時再談。從約翰貳書及叁書這

番附言的相同點及約翰叁書的寫信目的來看(參看該處註釋),約翰貳、叁書的收信

人可能是在相同或鄰近的地區,是約翰在同一個旅程可以同時探望到的。上文已說過,

“好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是帶有“糾正錯誤”的意味。

B.問候(約貳 13)

約翰本人並沒有再在這裡問候他的讀者,但提到她“那蒙揀選的姊妹的兒女”都

問候她。那位“蒙揀選的姊妹”本人卻沒有問候她,只是她的“兒女”問候她。

約約約約翰翰翰翰參參參參書書書書

約翰參書 1-15 節 110

約參1-15

1 作長老的寫信給親愛的該猶,就是我誠心所愛的。 2 親愛的兄弟啊,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

興盛一樣。3 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

而行,我就甚喜樂。4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我的

喜樂就沒有比這個大的。 5 親愛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

的。6 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 神,幫

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7 因他們是為主的名(原文是那

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8 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

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做工。9 我曾略略的寫信給

教會,但那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不接待我們。10所以我

若去,必要提說他所行的事,就是他用惡言妄論我們。還不

以此為足,他自己不接待弟兄,有人願意接待,他也禁止,

並且將接待弟兄的人趕出教會。 11親愛的兄弟啊,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屬

乎 神;行惡的未曾見過 神。12低米丟行善,有眾人給他

作見證,又有真理給他作見證;就是我們也給他作見證。你

也知道我們的見證是真的。13我原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卻不

願意用筆墨寫給你, 14 但盼望快快的見你,我們就當面談

論。15願你平安。眾位朋友都問你安。請你替我按著姓名問

眾位朋友安。

經文結構大綱 經文新譯

� 上款(約叁1-2)

A.寫信人(約叁 1a)

B.收信人(約叁 1b)

1a我這作長老的, 1b寫信給親愛的該猶,就是我在真理上所愛的。

C.祝福語(約叁 2) 2 親愛的,我先祝你百事順利、身壯力健,正如你的靈命

健壯一樣。

� 正文(約叁 3-12)

A.引言:要行在真理裡

(約叁 3-4)

3有弟兄們到來見證了你的實況,說到你怎樣行在真理裡,

我就非常欣慰!

4 我聽見我的兒女們行在真理裡,我的喜樂沒有比這個更

大的。

B.發揮(約叁 5-12)

I.關於該猶:鼓勵該

猶繼續行善,在真理

5 親愛的,繼續忠心做你已經為那些弟兄們(就是那些從

外地來的弟兄們)所做過的。

約翰參書 1-15 節 111

上作同工

(約叁 5-8)

6 他們也在我們的教會面前見證了你的愛心,說到你還要

照 神所喜悅的好好送他們前行。

7 事實上,他們為主的名出外,並沒有從教外的人接受甚

麼,

8 所以,我們應當接待這樣的人,好叫我們在真理上成為

同工。

II.對比例子(約叁

9-12):

a.反面例子:丟特

腓作惡→不要效

9 我曾略略的寫信給你那裡的教會,但那凡事好在他們中

間作第一的丟特腓不理會我們。

法惡(約叁 9-10) 10 所以當我來到的時候,我必重提他所作過的事──他惡

言中傷我們,這還不夠,他自己不理會我們,那些弟

兄,就是想要接待我們的,他也要加以攔阻,甚至把

他們趕出教會!

b.正面例子:低米

丟行善→只要

11親愛的,不要效法惡,只要效法善;行善的是屬 神的,

作惡的沒有見過 神。

效法善

(約叁 11-12)

12 低米丟行善,有眾人和事實本身為他作見證!我們也為

他作見證──你也知道我們的見證是真的。

� 下款(約叁 13-15)

A.附言(約叁 13-14)

13我本來還有許多話要寫給你,但我不想用筆墨來寫;

B.問候(約叁 15) 14只希望很快就可以見到你,我們好當面詳談。

15 願你平安!這裡的朋友都問候你!也請──提名代問候

你那裡的朋友!

結構圖

�上款 �正文 �下款

A.

引言

B.

發揮

I.

關於該猶

II.

對比例子

要行在真理裡

鼓勵該猶繼續

行善,

在真理上作同

a.

反面例子:

丟特腓作惡→

不要效法惡

b.

正面例子:

低米丟行善→

只要效法善

1-2 3-4 5-8 9-10 11-12 13-15

約翰參書 1-15 節 112

約翰參書結構大綱

� 上款(約叁1-2)

A.寫信人(約叁 1a)

B.收信人(約叁 1b)

C. 祝福語(約叁 2)

� 正文(約叁 3-12)

A.引言:要行在真理裡(約叁 3-4)

B.發揮(約叁 5-12)

I.關於該猶:鼓勵該猶繼續行善,在真理上作同工(約叁 5-8)

II.對比例子(約叁 9-12):

a.反面例子:丟特腓作惡→不要效法惡(約叁 9-10)

b.正面例子:低米丟行善→只要效法善(約叁 11-12)

� 下款(約叁 13-15)

A.附言(約叁 13-14)

B.問候(約叁 15)

結構分析

◎ 新約書信式

約翰叁書也有當時書信所有的格式:

� 上款

A.寫信人(1a)

B.收信人(1b)

C.祝福語(2)

� 正文

A.引言(3-4)

B.發揮(5-12)

� 下款

A.附言(13-14)

B.問候(15)

◎ 引言式

約翰叁書的正文部份(3-12)又像約翰貳書那樣是用引言式來寫的。

上卷約翰貳書有兩個主旨(參上文)──“相愛”(約貳5-6)及“行真理(約貳

7-11)〔雖然“行真理”與“相愛”在實際上又是相關的〕,它的引言(約貳4)是一

個分項式的引言。

這裡約翰叁書則只有一個主題,就是“行真理”,所以它的引言(約叁3-4)也只

提到“行真理”而沒有提到“相愛”。約叁5-12就是討論如何行在真理中。雖然約叁6

約翰參書 1-15 節 113

也提及該猶的愛心,但那並不是本書的重點。

◎ 對比式

在鼓勵過該猶繼續忠心行在真理中(即行善)之後,約翰用教會中兩個相反的例

子(作惡的丟特排〔9-10〕,及行善的低米丟〔11-12〕)來闡明約叁11的行善和作惡。

�經文註釋�

� 上款(約叁1-2)

這是約翰叁書的上款部份:

A.寫信人(約叁1a)

使徒約翰,主耶穌十二使徒之一。

從約翰貳、叁書的許多相同點來看,我們相信它們是出於同一位“作長老的”。

關於這位“長老”的資料,請參看約貳1a(寫信人)有關的註釋。

B.收信人(約叁1b)

該猶。

新約中提及過幾位該猶:

1.哥林多的該猶(林前一14;羅十六23)。他從保羅接受洗禮。他接待保羅及全

教會的人。按俄利根(Origen)說,這位該猶後來成為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第一位監督。

2.馬其頓的該猶(徒十九29)。他與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同作保羅的同工。他

在以弗所的暴亂中受牽連。

3.特庇的該猶(徒二十4)。他可能是他的教會的代表,負責與保羅同行(第三次

行程的回程),把教會為猶太地的窮苦信徒收集得來的奉獻帶往耶路撒冷。主後第四

世紀的“使徒憲典”(Apostolical Constitution)就說約翰叁書是寫給這位特庇的該猶

的,又說約翰後來把他立為別迦摩教會的第一位監督。但這只是第四世紀時的一個說

法。

由於“該猶”在當時是一個常用的名字,我們大概不必(也不可能)追溯及肯定

他是誰。從約翰叁書來看,我們知道他應該是教會中一個熱心的弟兄,更可能是其中

一位領袖。他有接待過境的宣教弟兄的熱誠。

至於這位該猶跟使徒約翰的關係如何,這個很在乎我們怎樣解釋約翰叁書。約翰

稱他為“親愛的”(1、2、5、11),為他的“兒女”之一(4)。但這兩個稱呼都出

現在約翰壹書裡(“親愛的”,約壹三2、21,四1、7、11:“兒女”,約壹三1、2、

10,五2;約貳1、4、13),都可以是對一般信徒的稱呼。“在真理上所愛的”也見於

約貳1。在信仰真道的範圍內去愛,強調愛的謹慎多過愛的深度。而約叁15以“朋友”

代替“弟兄”來問候,是否多少暗示了彼此交情的深度?如果本書實在是約翰請該猶

約翰參書 1-15 節 114

接待他們(見下文註釋),約翰在第6節特別提到“特別是從外地來的弟兄”(即陌生

的弟兄),可能也暗示了對該猶來說,約翰是“從外地來的弟兄”。

C.祝福語(約叁2)

約翰祝福該猶百事順利,身壯力健,正如他的“靈魂”(yuch,)健壯一樣。yuch,

大概不是指他的“靈魂”,而是“心靈、靈命、靈性”之類的意思。“百事”不是翻

譯peri. pa,ntwn(above all──譯文把它譯作“先”)。“百事”是為譯文暢順而加上

的。

“順利”(euvodou/sqai),直譯是“有好的旅程”(euv + o[doj)。這個“在一切之

上”的祝福,似乎又與本書信的主旨有關(接待出外宣教的弟兄)。

D.寫作目的及背景

一般認為,約翰叁書是約翰要讚賞及囑咐該猶繼續接待為主名出外宣教的弟兄,

不要像丟特排那樣沒有一點好客款待之心。

除此之外,約翰叁書大概還有一個更個人的目的。使徒約翰等人有意要到該猶所

住的那一帶地方作宣教的旅程。約翰曾寫信給他的教會,大概是希望能事先作安排接

待他們。但該猶教會中好作第一的丟特排卻不予理會,反而諸多中傷留難,甚至恐嚇

要把那些想接待約翰的人趕出教會。在這壓力下,該猶似乎也退縮了。約翰仍然希望

這教會的人能接待他們。與此同時,某些週遊傳道的弟兄來到約翰的教會中,講述了

該猶的見證。約翰就直接寫信給該猶鼓勵他繼續“忠心”做他接待弟兄的工作,好去

接待他們。如果是這樣,約翰叁書有類似羅馬書的一個寫作目的(羅十五24),保羅

希望羅馬教會給他送行(即支持他)往西班牙去做傳道的工作。保羅在林前十六5-6及

林後一16也曾盼望哥林多教會給他作同類目的的安排。提摩太也是一樣(林前十六

10-11。又參看多三13;徒十五3,二十38,廿一5)。

E.寫作日期

參約翰貳書註釋有關的討論。

� 正文(約叁 3-12)

A.引言:要行在真理裡(約叁 3-4)

這是約翰叁書正文部份的引言,指出下文討論的中心(5-12),是關於“行真理”

的。

約翰說他的喜樂莫大過知道他的兒女們行在真理中。該猶就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

子,甚至有人來見證他的善行。“真理”(avlhqei,a)也有“真相、實情”的意思。這

班弟兄來把該猶的實況告訴約翰,就是他“行在真理中”。雖然第6節說他們也見證了

該猶的“愛心”,但從作為引言的第3節的重點及整卷約翰叁書的內容來看,這個“愛

心”仍然是在真理的範圍內來說的。

kaqw,j(3)帶出一句轉述的說話。它通常是用以總括本來一番說話的大意。在翻

約翰參書 1-15 節 115

譯這個字的總括式的用法時,加“怎樣”是很能表達本來的語氣(參看徒十五14《和

合本》及《新譯本》的翻譯)。由於約叁3及6是平行的,那裡的“見證”同樣帶出他

們說話的內容,但那裡沒有用kaqw,j一字,暗示這是一句比較按原來語句的轉述。這樣,

那班弟兄報導了該猶很多善行,總一句就是“他行在真理裡”。第6節轉述的乃是其中

的一部份。

這些“到來”的弟兄(3,evrcome,nwn),大概也是參與出外宣教工作的弟兄(比

較約貳10,e;rcetai)。他們大概就是也曾被該猶接待的那批弟兄(6)。他們現在來到

了使徒約翰的教會。

B.發揮(約叁 5-12)

I.關於該猶:鼓勵該猶繼續行善,在真理上作同工(約叁 5-8)

這一段接續3-4,講論弟兄們在真理上的見證,及他們所見證的該猶怎樣行在真理

中。

在第5節約翰大概不是在評論該猶所作的是否忠心。約翰是在勸勉、鼓勵該猶行善

(11)。poiei/j固然是個(present) indicative字,但indicative也可以用作imperative(特

別是在希伯來文裡;也參看約壹三3),作鼓勵的意思。Present tense表示繼續的行動。

約翰鼓勵該猶繼續做他以前為出外宣教的弟兄們所做過的(evrga,sh|,aorist subjuntive)

接待的工作。為甚麼約翰要鼓勵該猶?是他現在停止了接待弟兄的工作嗎?有甚麼事

情令該猶退縮了?第9節《新譯本》的補充翻譯大概是正確的:“我曾略略的寫信給你

那裡的教會”(只是應該在“你那裡的”幾個字旁加點,表明這幾個字在原文是沒有

的)。看來好第一的丟特腓與該猶是同一教會的。丟特腓要把“那些想要接待我們的

弟兄”趕出教會。第10節的多個動詞都是用present tense,似乎暗示“丟特腓事件”仍

未平息。該猶可能就是“那些想要接待我們的弟兄”當中的一個。因為他怕丟特腓,

他有退縮的打算。如果是這樣,約翰勸該猶繼續他做接待弟兄的工作,是暗示了請該

猶再提起勇氣,接待約翰他們,使他們可以到來。當他來的時候,他會為該猶伸冤,

指證丟特腓的不是(比較保羅提醒膽怯的提摩太,要記得神所賜的是剛強的心〔提後

一7〕;約翰在這書信裡給該猶的祝福大概也有這個目的〔約叁2〕)。

如果第9節的“教會”(單數)可以譯做“你那裡的教會”,第6節的“教會”(也

是單數)也就可以譯做“我們的教會”了。這批受該猶接待的“從外地來的弟兄”(有

冠詞在前:tou.j avdelfou,j)大概就是指第3節所講的“到來的弟兄”。他們在約翰的教

會裡作分享,見證該猶為他們所作的。現在約翰他們要到該猶的教會一帶地方,但被

丟特腓拒絕了,最好就是寫信聯絡該猶了。這樣,約翰與該猶不一定是深交的朋友,

更可能是經那班弟兄們介紹才認識的。不然,他不必太多提及該猶所做過的事情。也

可能是因為這份不深的交情,約翰在第5節用indicative(poiei/j)而不用imperative(吩

咐的口吻)來表達鼓勵。

那些弟兄們在約翰的教會中見證該猶接待他們的愛心。雖然接待出外宣教的弟兄

實在是一個愛心的行動,但從第3節引言的重點來看(“行真理”),約翰著重的不是

該猶的愛心,而是在壓力下他敢於為真理站起來,為真理與約翰作同工(5)。注意約

約翰參書 1-15 節 116

翰在這封書信裡所引述他們所作的見證的部份是:“你還要(future)照神所喜悅的送

他們前行”(6)。正如在約貳11,“送行”代表了整個接待的行動。當那批弟兄要離

開該猶往別處去的時候,該猶大概曾經說過以後如果他們再路過他那裡,他還可以再

接待他們。現在約翰他們正準備路過他那裡。該猶是有願意的心及能力去繼續接待弟

兄的,只是時勢所迫,他似乎有點受不住了。約翰鼓勵他繼續“忠心”(pisto,n)──

約翰不多用pisto,j這個形容詞。約壹一9說神是信實的,祂會照祂所應許的赦罪。這個

字也包括了“可信靠”(trustworthy)、“有信用”的意思。他應該可以繼續被他的弟

兄們信靠。

第6節的“kalw/j + poie,w + participle”與句,有“做participle所講的那件事,實在

是好極了”的意思(見徒十33;腓四14),也有“好好地去做participle那件事情”的

意思(彼後一19)。

kalw/j + poie,w也可以是指“行善”(太十二12)或“待人好”(路六27)。這樣,

prope,myaj就是所指的善事。參看約叁11的“行善”(poie,w + to. avgaqo,n:to. avgaqo,n是

指接待出外的宣教弟兄)。比較約叁3,第5節沒有用kaqw,j,應該是比較直接轉述的語

句,這樣,kaqw,j大概不是約翰對該猶的評論,而是那班弟兄們轉述中用過的字眼。

不論怎樣分析這句話,它的中心意思是很清楚的:該猶曾經答應願意再接待這班

出外宣教的弟兄。

雖然這一段是論該猶接待其他“從外地來的弟兄”(經文用代名詞“他們”),

但從約翰叁書全書來看,它是要為下文鋪路。況且第8節已改用“我們”了──“我們

在真道上成為同工”!上文都沒有用過“我們”一詞(第6節的“我們”是為使經文意

思更暢順而加譯上去的)。

II.對比例子(約叁 9-12):

a.反面例子:丟特腓作惡→不要效法惡(約叁 9-10)

這位凡事好在他們中間(auvtw/n)作第一的丟特腓,在拒絕接待宣教弟兄的事件上

似乎也起帶頭作用。學者認為第9節所講的信,是約翰請丟特腓的教會接待其他出外宣

教的弟兄的一封信。如果是這樣,這封信就似保羅所講的“薦信”了(林後三1)。但

情形似乎並不是這樣。第10節所講的就是丟特腓對約翰等人所作的事。好第一的丟特

腓,不能接納使徒到他的教會,因為“使徒”會威脅了他的“第一”地位。他不理會

約翰請求接待的信,更不准別人安排去接待約翰,如果有人敢擅自行動,他就要把他

趕出教會。他簡直是據教會為己有!第10b節的“弟兄們”大概不是“他不理會”(或

接待)的受詞,而是“他要攔阻”的受詞(tou.j avdelfou,j與tou.j boulome,nouj是同位(in

apposition,兩詞中間還有個kai,字〔”and”〕,是用作解釋)。第10節的“他自己不理

會”,應該是回指第9節的“他不理會我們”。這兩節是指同一件事(同一個動詞

evpide,cetai)。

約翰表明如果他能順利到該猶的教會,他必會揭發丟特腓的惡行。這必然是對該

猶的一個鼓勵及支持。

約翰參書 1-15 節 117

b.正面例子:低米丟行善→只要效法善(約叁 11-12)

徒十九23-41提及在以弗所的一個銀匠低米丟,他生亂反對保羅。保羅在他的書信

中也提及他的一個同工“底馬”(Demas)(可能是“低米丟”〔Demetrius〕的簡稱),

後來他貪愛世界離開了保羅(西四14;門24;提後四10)。這裡的低米丟,大概並不

是這兩個人。但我們也很難確知他是誰。我們肯定的是他有行善。

學者認為這位低米丟大概也是一位出外宣教的弟兄,很可能就是這封約翰叁書的

帶信人。但從約翰給該猶的鼓勵來看,該猶要學習的對象大概不是一位出外宣教的弟

兄,而是一位像他那樣樂意接待宣教弟兄的人。這大概就是他的“善行”。出外宣教

的弟兄不需要見證人,似乎是接待人的才會有見證人(約叁3、6、12)。拒絕接待人

的是“行惡”,“行善”就是接待人了(約叁9-10,11)。

約翰提醒該猶效法低米丟的行善:

1. 低米丟的善行(大概也是接待宣教弟兄的熱誠)是有眾人(被他接待過的弟兄

們)為他作見證(該猶也有這方面的見證人〔3-8〕)。

2. 約翰等也為他作見證(第10節反映該猶也會有約翰的見證)。

3.“真理”本身也為他作見證。“真理”在這裡大概又是“事實、事情的真相”

的意思(參看第3節;約壹三18)。低米丟所作的到頭來會見證他的所是。對該猶來說,

他有沒有這第三點的見證,就在乎該猶這一次肯不肯在丟特腓的壓力下為真理站起

來,讓事實來見證他了。

� 下款(約叁13-15)

這是約翰叁書的下款部份:

A.附言(約叁13-14)

這句附言跟約貳12的相似,但少了“好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一句。從約壹一

4,我們知道“好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一語話背後是有糾正錯誤的意味。對該猶來

說,他的問題不在真理上的出錯,而在行真理的膽量,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在這裡

沒有提這一句話。

約翰這一句附言也不只是約貳12的一個重複,它也表示他對該猶的信心。他盼望

“很快”(euvqe,wj)就可以見到該猶,反映他相信該猶“很快”就會有積極的反應,願

意不怕壓力的去接待他們。

B.問候(約叁15)

約翰省掉了“好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一句,卻在第15a補充了另一句祝福語:

“願你平安!”在尋求神的帶領時,心裡的“平安”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指引(參看西

三15)。該猶正需要神的平安引導他。

約翰稱雙方的信徒為“朋友”,不知道有沒有暗示雙方(或雙方教會)彼此的交

情。約翰在他的書信裡只有在這一處稱“弟兄”為“朋友”(參看約十五14-15)。

「|}~���

免費電子書 目錄

歡迎��

1. 《首生的神─聖子身份的再思》,E01, 2012。

2. 《信心禱告的再思─兼論〈雅比斯的禱告〉》,E01, 2012。

3. 《宏博聖經:新約》(譯註版),E01, 2013。

4. 《宏博聖經:舊約》(部分書卷 03 版)(譯註版),2013。

5. 《認識「東方閃電/全能神教會」的錯謬》,E02, 2013。

6. 《牧人領袖:聖經領袖學》,E01, 2013。

7. 《衛斯理神學(一):論「預定揀選」》,E01, 2013。

8. 《衛斯理神學(二):論「全然成聖」》,E01, 2013。

9. 《衛斯理神學(三):論「得救確據」》,E01, 2013。

10. 《釋疑集:從護教到傳福音》,E01, 2016。

11. 《彌迦書》(聖經結構式註釋),E01, 2016。

12. 《希伯來書》(聖經結構式註釋)(增修版),E01, 2016。

13. 《羅馬書》(聖經結構式註釋)(增修版),E01, 2016。

14. 《腓立比書》(聖經結構式註釋)(增修版),E01, 2016。

15. 《加拉太書》(聖經結構式註釋)(增修版),E01, 2016。

16. 《約翰書信》(聖經結構式註釋)(增修版),E01, 2016。

����

李保羅牧師─1978 年畢業於香港播道神學院,1981 年赴美進修,先後完成

M.Div(主修舊約,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M.A.,Ph.D. Studies(主

修古代近東研究,Brandeis University);Th.D.(主修新約,Trinity Evangelical

Seminary of Florida)。曾任天道書樓編輯兼代出版部主任、《聖經新譯本》集

修研究員、美國波士頓西區佈道教會牧師、

播道神學院聖經科教授、教務長及副院長。現為香港衛道神學研究院

(United Wesleyan Graduate Institute)院長、教務長兼聖經科教授。對結構式研經釋經

尤有心得。(關於作者的著作,可參本書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