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活需要体力,但 很少有人意识到另外 一个关键的能量心力!而“丧”就是心 力不足的表现。一个 人如果心力不足,小到 深陷“拖延症”的怪 圈,大到生无可恋、行 尸走肉。就像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的情 形。大概是觉得人生无望,也没有什么能够 通过奋斗获取的,于是就干脆不再奋斗,变成 精神上的犬儒。对待困难,力不从心,干脆想 “放弃治疗”。当下社会青年读心理学的诉 求,很大一部分,还是不甘心如此“慢性死 亡”,想提升自己的心力—才能在知道生活 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撰文 范炳菲 《诡异心理学》 为什么男人总是 不能理解女人?如何 追上心仪的女神?为 什么争吵中女性会更 加愤怒?在男人眼 中,女人如同一团谜, 让人着迷却难以理 解。作者约翰·戈特 曼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从事家庭 关系方面的研究长达 40 年,是婚恋关系、人际 关系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在新作中,为迷茫 的男士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提供了详尽的方法 与实用的指导。 《爱的沟通》 收藏之学讲究态 度,这态度或可视之 为一种哲学,因为 “哲学”一词,本可解 读为态度,故而收藏 态度便是收藏哲 学。作者季崇建认 为,既然是态度,则 不应追逐莫名盲目崇尚抑或拘泥某种莫名 之坚持,而是需要一种独立高于个性之认 识。眼下收藏界之窘境,也正是态度缺失 与不正确所致。 4 责编:王瑞编辑:范炳菲校对:肖仲制作:高志翔 悦读 Pleasure Reading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社址:天津滨海新区北塘企业总部园区天池路滨海时报大厦 总 编 办 公 室 E- mail:[email protected] 66336278 编 辑 部 :66336118 时 政 新 闻 部 :66336128 经 济 新 闻 部 :66336158 综 合 新 闻 部 :66336168 邮 编 :300453 广 告 热 线 :66336000 发 行 热 线 :66336100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精品连载 《收藏学论》 新书速递 金融是跨期价值交换,是未来 跟今天或者未来不同点之间的价值 交换。正因为不管是古代人,还是 现代人,都会面临生老病死的状况, 都有跟其他人做跨期交换的需求。 但问题在于,一旦涉及跨期承诺,信 任就是核心。如果没有信任,违约 赖账的概率太高,就没人愿意参与 跨期价值交换。这就是张勇后悔自 己 10 年前送女儿去留学的意思。 那为什么张勇之前愿意在女儿 身上做这种投资呢?是因为他是按 照中国的传统在做,却忘记中国社 会已经变了。 中国原来没有金融市场,也就 是说,虽然古代有刑法与司法框架, 但在涉及商业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跨 期交易的领域,没有相关法律规范, 所以,中国人过去没法靠外部法律 环境进行跨期交换。 那他们怎么办呢?儒家的答案 是:靠血缘组建信任体系,并辅以相 配的“仁义理智信”行为规范,包括 孝道、礼教、妇道等,通过这些把“养 子防老”的违约“不孝”概率降到最 低,降到零。也就是说,张勇就是学 着前人的做法,依赖“养子”来“防 老”,先生儿育女,供孩子读书,花尽 钱财保证孩子有出息,以便将来得 到高回报,就像买股票、买基金、买 保险一样。可是,他的错误在于,他 忽视了“养子防老”所需要的儒家文 化体系已经变了。没有这套文化体 系,违约风险就会大大提高,这是你 要记住的。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也看到 了张勇的痛苦。当时,孔子身处春 秋战国时期,看到没完没了的战争 与社会动荡,他认为,之所以会有周 天子权力被诸侯夺取,诸侯权力又 被大夫夺取这种动荡局面,问题出 在社会关系日益混乱上。没有社会 关系秩序怎么可能有社会稳定呢? 他提出两个核心概念:一是“正名”; 二是“仁”。 “正名”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明 确他自己的特定名分,并履行与自 己名分相对应的职责,也就是“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父亲清 楚自己是父亲并做父亲该做的事, 儿子明白自己是儿子并做儿子该做 的事,把每个名分所对应的“该做的 事”定义清楚,比如妇女“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么,正因为 每个男人既是别人的儿子又是别人 的父亲,在整个社会中,每个人从生 到死都有他固定的名分,根据名分 而固定的等级秩序就毫不含糊,该 做的事也就不含糊了! 一旦每个人的地位和义务关系 基于名分固定下来,父亲对子女有 养育义务,子女对父亲有孝敬义务, 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养子防老” 跨期交易链条,生老病死的保障需 要就有了。如果完全以金融工具的 视角来看待,子女就是古代社会里 的“保险”“债务”“股票”“基金”等载 体,是人格化的跨期交易载体。 养子防老 养子防老是儒家文化的出发点 是儒家文化的出发点 贞节观使 贞节观使 养子防老 养子防老体系可靠 体系可靠 我们都知道,现代金融主要是在近现代才发展开的,比如现在 有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那么,在以前的传统社会,老百姓靠什么 规避风险、安身立命呢? 深圳人张勇61岁,已经退休在家。10年前,为了让独生女儿 到美国留学,他们夫妇把唯一的财产—房子卖了,等于把未来的 养老金都供女儿留学了。如今,女儿不仅留在了美国,还和美国男 友结婚了。于是这一年来,张勇一直在做女儿的工作,劝她回国, 甚至拿“断绝父女关系”要挟,但效果不大,女儿还是不肯回国。这 让张勇觉得,这辈子作出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送女儿到国外上学。 你怎么看这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内容很丰富,张勇完全不 用这么被动,他女儿本来也可以有更多选择空间。我们看到,这是 典型的“养子防老”安排。可是,女儿违约了!或者,按儒家的说 法,就是“不孝”了!这个故事既点出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出发点与 终极目的,也点出了儒家文化今天面对的挑战。 “三纲五常”的价值体系为了使 名分等级秩序能运行,避免“养子防 老”安排中出现太多违约, “不孝”必 须是不能容忍的,个人自由是不可 接受的。所以,孔子认为每个人都 必须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使儒家的行为规范深深地内化到你 的心里,达到“仁”的境界。这样,任 何时候你违背儒家规则,就会感到 无地自容!深深的内疚感是儒家思 想能够管用的主要方式。 为了达到“仁”,就必须遵守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推衍 出的“礼”和“义、智、信”。只有在日 常生活和社会仪式中处处遵循 “礼”,一个人才可能达到“仁”和 “义”的境界!在孔子和孟子看来, 礼是实现“三纲”名分等级秩序和 “五常”社会契约的关键。 历代儒家学者在孔孟的基础 上,对儒家规范不断进行细化,包括 通过具体的财产制度进行巩固。比 如在土地私有制下,一家最年长的 男性是土地的拥有者和控制者,只 要他还活着,他就掌握着土地的分 配权。子女的婚姻也必须由长辈安 排、决定,因为婚姻不只是年轻人自 己的事,而是全家甚至整个家族的 共同利益,婚姻自由当然是不可能 的。按这个制度看,张勇的女儿就 违反了这一点。甚至在餐桌上,一 桌子饭菜也要按照名分等级秩序, 长者先动筷子,晚辈后吃。实际上, 儒家名分等级秩序是传统中国社会 的资源配置体系,更是跨期价值交 换体系。 所以,“三纲五常”是实现“养 子防老”的规则体系,是用来降低 人与人之间跨期交易的违约概 率的。原因在于,它使个人“不孝” 的主观成本很高。当然,前提是子 女都接受并内化了儒家的价值体 系。而在张勇的故事中,他忽视了 这一点,还以为“养子防老”依然行 得通,却忘记了对他女儿而言,儒 家体系未必管用。 你可以看到,传统社会没有个 人自由是完全能理解的,因为自由 选择和“养子防老”是不能兼容的。 如果子女有选择自由,不遵循“孝 道”规则,不按照“父母在,不远游” 行事,父母怎么敢指望子女来养老 呢?如果不能靠子女养老、防患于 未然,同时又没有金融市场,那么, 父母长辈们怎么会有安全感,社会 怎么能稳定呢? 从宋朝到清朝,政府对节妇烈 女的表彰已经发展到令人瞠目结舌 的地步。另一方面,就是那些不节 烈者的处境越来越恶劣。从宋朝 至明清,不仅官府,民间对“失贞” 女性的惩罚也非常严厉,轻者被赶 出族门,重者会被沉潭、火烧甚至凌 迟处死。 之所以贞节针对女性,而不是 男性,一方面是男权社会所致,但更 重要的是女性会怀孕生子,而男性 不能。男性如果出轨,私生子或许 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纳入 宗法体系之中(比如纳 妾),可如果女性跟别人 有性关系,会引发家族对 于她所生育的所有子嗣 的怀疑。一旦对自己妻 子到底怀的是谁的小孩 产生怀疑,作为丈夫一开 始就不会愿意抚养妻子 生的小孩,小孩长大了也有可能不 情愿孝敬母亲的丈夫。如果这种怀 疑成为社会普遍现象,那么,老百姓 就没有兴趣或热情在“养子防老”体 系中做投资,也会越来越不相信这 个体系的可靠性,整个社会对未来 的安全感就会大大下降! 所以,你看到了,在没有金融市 场的传统社会里,“养子防老”成了 主要的跨期交换、规避风险的体 系。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儒家用 来保证这个体系安全的方式,这个 方式定位在父与子的血 缘关系上,血亲是“孝道” 等各种名分和义务的唯 一界定。因此,如果妇女 不贞节,整个儒家大厦的 根基和建于其上的跨期 交换体系就会出现动摇。 摘自《金融通识课》, 作者:陈志武 爱上阅读悦无穷 甚解悦读 作者:王静【英】 出版时间:2018 年 5 月 定价:49.8 元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非凡之道 成功人士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很多外力的帮助,家庭的支持,配偶的条件, 时代的影响,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偶然性和幸运等等。我们眼中看到的仅仅是 冰山一角,水面下隐藏的众多因素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成功有99%无法复制。 没想到这句话打开了她的话匣 子:“我刚休完产假回来,休产假之 前,公司给我很多责任,我很喜欢我 的工作,但是现在我只是在做兼职, 也没有什么责任,我又很担心我的 小孩,他还很小,我总是想赶回家 照顾他。我现在很迷茫,觉得不能 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不是很开心, 但是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我的 原动力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办? 而且就算我找到了想做的事情,找 到了原动力,可是我的小孩这么 小,我要为他的将来考虑,我不能就 这样轻易放弃我现在这份稳定的 工作,为了我的一个念头去冒险。 我至少要等到他再大一点儿吧。”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很迷茫, 不知道自己的原动力是什么,很多 人不甘心,一直都在寻找,一直都 没有放弃心中的那点火花和希 望。突然有一天,原动力来了,使 劲地大声地敲打着你的大门,“我 来了,起来,我们走吧!”但是很可 惜,甚至很可悲的是,时间不对! 一觉起来,突然之间,我们发现自 己已经有了家庭,有了伴侣,有了 孩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每 个月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偿还的各 种账单,有了贷款,有了马上要支 付的学费,有了对家庭的责任。我 们己经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 饿”,无牵无挂,背起行囊来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单身汉了。 这些责任给我们幸福感,但是也给 原动力束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在这种情况下跟随着你的原动力, 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变得非常艰难, 也难免有一部分人自然而然理直 气壮地把这些作为自己不再去追 随原动力的理由,或者一拖再拖, 不去马上落实的原因。 怎么办?平凡与非凡的差距 就在这个点上体现,这是需要勇 气、计划、自信、计算和支持的,有 的时候也需要外界的力量来推你 一把。想说的一句就是,原动力值 得你为它坚持!不要放弃,不要让 这个火苗死掉,想办法时不时地给 它加把火。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 一个时间上的目标,与此同时,开 始积累、酝酿和筹备,养成一个持 久的好习惯,等到时间容许的时 候,你己经鼓足了劲,可以一下子 展开双翅。在这之前,你可以转换 一些注意力,多寻找一下克服障碍 的方法,尽早追随你的原动力。 在伦敦的地铁上,不管什么时 候,不管多么拥挤,总可以看到很 多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在那里阅 读。大家不仅爱读,更想写书。一 提到写作和出书,很多人就算不在 外表上流露出来,也会在心里默默 地念叨“我的心中其实也是有本书 的”“我也可以写书的”。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在伦敦 举行的作家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 不下百人。所有到场的人都认为 自己找到了原动力和自己生存的 意义;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有一个非 常棒的故事,想要分享给全世界的 人;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地认为自 己是最有水平的作家,将会写出这 个世界上最有脑的一本书。 然后活动主持人问了下面几 个问题:“我们今天晚上来的朋友 正在写书,想要出版的请举手。” 一百多只手举了起来。 “那么己经出版过一本或者更 多的请举手!” 绝大多数的手放了下去。 “正在创作过程中的请举手!” 几乎所有人的手又举了起来。 “想写书,想了超过 3 年,还没 写完的请举手!”只有很少一部分 人把手放了下去,八成人还是举 着手。 “想写书超过了5年,但是没有 写出来的请举手!” 又有一小部分人把手放了下 去,但是还是有一半左右的人把手 举在空中。 “想写书超过了10年,也没有 写出来的请举手!” 还是有一两成的人举着手。 “想了20年左右或者更久,但 是还没有写出来的请举手!” 那一刻屋子里开始出现了微 弱的惊叹声,不仅仅是我,几乎所 有人都没有料到这个屋子里还真 的有好几个人依旧举着手。 能说他们没有找到原动力 吗?能说他们的原动力不够强烈 吗?我们怕是真的不能作这个评 价。能坚持20多年还没有放弃写 完一本书,背后一定是有一种力量 在支持着,不然早就完全放弃了。 可是写了这么久也没有写完,问题 出在哪里呢?原动力找到了,也采 取行动了,为什么就无法完成呢? 自由活动的时候,我特意找到 那几个写了20多年还没有把书写 完的人,希望通过和他们的聊天给 我的疑惑找到一点儿解释。他们 的回答惊人地相似:“这么多年,我 时时刻刻都想着这本书,但是我的 时间不够、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 我的家庭生活很忙、我的身体不是 很好、我的灵感突然没有了、我的 状态不好……” (连载 4)

养子防老的观念从何处来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8-07-14/04/04.pdf · 必须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使儒家的行为规范深深地内化到你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养子防老的观念从何处来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8-07-14/04/04.pdf · 必须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使儒家的行为规范深深地内化到你

干活需要体力,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另外一个关键的能量——心力!而“丧”就是心力不足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心力不足,小到深陷“拖延症”的怪圈,大到生无可恋、行尸走肉。就像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的情形。大概是觉得人生无望,也没有什么能够通过奋斗获取的,于是就干脆不再奋斗,变成精神上的犬儒。对待困难,力不从心,干脆想

“放弃治疗”。当下社会青年读心理学的诉求,很大一部分,还是不甘心如此“慢性死亡”,想提升自己的心力——才能在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撰文 范炳菲

《诡异心理学》

为什么男人总是不能理解女人?如何追上心仪的女神?为什么争吵中女性会更加愤怒?在男人眼中,女人如同一团谜,让人着迷却难以理解。作者约翰·戈特曼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从事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长达40年,是婚恋关系、人际关系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在新作中,为迷茫的男士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提供了详尽的方法与实用的指导。

《爱的沟通》

收藏之学讲究态度,这态度或可视之为 一 种 哲 学 ,因 为

“哲学”一词,本可解读为态度,故而收藏态 度 便 是 收 藏 哲学。作者季崇建认为,既然是态度,则不应追逐莫名盲目崇尚抑或拘泥某种莫名之坚持,而是需要一种独立高于个性之认识。眼下收藏界之窘境,也正是态度缺失与不正确所致。

4 责编:王瑞 编辑:范炳菲 校对:肖仲 制作:高志翔悦读 Pleasure Reading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社址:天津滨海新区北塘企业总部园区天池路滨海时报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6336278 ■编辑部:66336118 ■时政新闻部:66336128 ■经济新闻部:66336158 ■综合新闻部:66336168 ■邮编:300453 ■广告热线:66336000 ■发行热线:66336100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精品连载

《收藏学论》

新书速递

金融是跨期价值交换,是未来

跟今天或者未来不同点之间的价值

交换。正因为不管是古代人,还是

现代人,都会面临生老病死的状况,

都有跟其他人做跨期交换的需求。

但问题在于,一旦涉及跨期承诺,信

任就是核心。如果没有信任,违约

赖账的概率太高,就没人愿意参与

跨期价值交换。这就是张勇后悔自

己10年前送女儿去留学的意思。

那为什么张勇之前愿意在女儿

身上做这种投资呢?是因为他是按

照中国的传统在做,却忘记中国社

会已经变了。

中国原来没有金融市场,也就

是说,虽然古代有刑法与司法框架,

但在涉及商业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跨

期交易的领域,没有相关法律规范,

所以,中国人过去没法靠外部法律

环境进行跨期交换。

那他们怎么办呢?儒家的答案

是:靠血缘组建信任体系,并辅以相

配的“仁义理智信”行为规范,包括

孝道、礼教、妇道等,通过这些把“养

子防老”的违约“不孝”概率降到最

低,降到零。也就是说,张勇就是学

着前人的做法,依赖“养子”来“防

老”,先生儿育女,供孩子读书,花尽

钱财保证孩子有出息,以便将来得

到高回报,就像买股票、买基金、买

保险一样。可是,他的错误在于,他

忽视了“养子防老”所需要的儒家文

化体系已经变了。没有这套文化体

系,违约风险就会大大提高,这是你

要记住的。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也看到

了张勇的痛苦。当时,孔子身处春

秋战国时期,看到没完没了的战争

与社会动荡,他认为,之所以会有周

天子权力被诸侯夺取,诸侯权力又

被大夫夺取这种动荡局面,问题出

在社会关系日益混乱上。没有社会

关系秩序怎么可能有社会稳定呢?

他提出两个核心概念:一是“正名”;

二是“仁”。

“正名”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明

确他自己的特定名分,并履行与自

己名分相对应的职责,也就是“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父亲清

楚自己是父亲并做父亲该做的事,

儿子明白自己是儿子并做儿子该做

的事,把每个名分所对应的“该做的

事”定义清楚,比如妇女“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么,正因为

每个男人既是别人的儿子又是别人

的父亲,在整个社会中,每个人从生

到死都有他固定的名分,根据名分

而固定的等级秩序就毫不含糊,该

做的事也就不含糊了!

一旦每个人的地位和义务关系

基于名分固定下来,父亲对子女有

养育义务,子女对父亲有孝敬义务,

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养子防老”

跨期交易链条,生老病死的保障需

要就有了。如果完全以金融工具的

视角来看待,子女就是古代社会里

的“保险”“债务”“股票”“基金”等载

体,是人格化的跨期交易载体。

““养子防老养子防老””是儒家文化的出发点是儒家文化的出发点

贞节观使贞节观使““养子防老养子防老””体系可靠体系可靠

我们都知道,现代金融主要是在近现代才发展开的,比如现在有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那么,在以前的传统社会,老百姓靠什么规避风险、安身立命呢?

深圳人张勇61岁,已经退休在家。10年前,为了让独生女儿到美国留学,他们夫妇把唯一的财产——房子卖了,等于把未来的养老金都供女儿留学了。如今,女儿不仅留在了美国,还和美国男友结婚了。于是这一年来,张勇一直在做女儿的工作,劝她回国,甚至拿“断绝父女关系”要挟,但效果不大,女儿还是不肯回国。这让张勇觉得,这辈子作出的最错误的决定就是送女儿到国外上学。

你怎么看这个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内容很丰富,张勇完全不用这么被动,他女儿本来也可以有更多选择空间。我们看到,这是典型的“养子防老”安排。可是,女儿违约了!或者,按儒家的说法,就是“不孝”了!这个故事既点出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出发点与终极目的,也点出了儒家文化今天面对的挑战。

“三纲五常”的价值体系为了使

名分等级秩序能运行,避免“养子防

老”安排中出现太多违约,“不孝”必

须是不能容忍的,个人自由是不可

接受的。所以,孔子认为每个人都

必须修身养性,提高个人道德素质,

使儒家的行为规范深深地内化到你

的心里,达到“仁”的境界。这样,任

何时候你违背儒家规则,就会感到

无地自容!深深的内疚感是儒家思

想能够管用的主要方式。

为了达到“仁”,就必须遵守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推衍

出的“礼”和“义、智、信”。只有在日

常生活和社会仪式中处处遵循

“礼”,一个人才可能达到“仁”和

“义”的境界!在孔子和孟子看来,

礼是实现“三纲”名分等级秩序和

“五常”社会契约的关键。

历代儒家学者在孔孟的基础

上,对儒家规范不断进行细化,包括

通过具体的财产制度进行巩固。比

如在土地私有制下,一家最年长的

男性是土地的拥有者和控制者,只

要他还活着,他就掌握着土地的分

配权。子女的婚姻也必须由长辈安

排、决定,因为婚姻不只是年轻人自

己的事,而是全家甚至整个家族的

共同利益,婚姻自由当然是不可能

的。按这个制度看,张勇的女儿就

违反了这一点。甚至在餐桌上,一

桌子饭菜也要按照名分等级秩序,

长者先动筷子,晚辈后吃。实际上,

儒家名分等级秩序是传统中国社会

的资源配置体系,更是跨期价值交

换体系。

所以,“三纲五常”是实现“养

子防老”的规则体系,是用来降低

人与人之间跨期交易的违约概

率的。原因在于,它使个人“不孝”

的主观成本很高。当然,前提是子

女都接受并内化了儒家的价值体

系。而在张勇的故事中,他忽视了

这一点,还以为“养子防老”依然行

得通,却忘记了对他女儿而言,儒

家体系未必管用。

你可以看到,传统社会没有个

人自由是完全能理解的,因为自由

选择和“养子防老”是不能兼容的。

如果子女有选择自由,不遵循“孝

道”规则,不按照“父母在,不远游”

行事,父母怎么敢指望子女来养老

呢?如果不能靠子女养老、防患于

未然,同时又没有金融市场,那么,

父母长辈们怎么会有安全感,社会

怎么能稳定呢?

从宋朝到清朝,政府对节妇烈

女的表彰已经发展到令人瞠目结舌

的地步。另一方面,就是那些不节

烈者的处境越来越恶劣。从宋朝

至明清,不仅官府,民间对“失贞”

女性的惩罚也非常严厉,轻者被赶

出族门,重者会被沉潭、火烧甚至凌

迟处死。

之所以贞节针对女性,而不是

男性,一方面是男权社会所致,但更

重要的是女性会怀孕生子,而男性

不能。男性如果出轨,私生子或许

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纳入

宗法体系之中(比如纳

妾),可如果女性跟别人

有性关系,会引发家族对

于她所生育的所有子嗣

的怀疑。一旦对自己妻

子到底怀的是谁的小孩

产生怀疑,作为丈夫一开

始就不会愿意抚养妻子

生的小孩,小孩长大了也有可能不

情愿孝敬母亲的丈夫。如果这种怀

疑成为社会普遍现象,那么,老百姓

就没有兴趣或热情在“养子防老”体

系中做投资,也会越来越不相信这

个体系的可靠性,整个社会对未来

的安全感就会大大下降!

所以,你看到了,在没有金融市

场的传统社会里,“养子防老”成了

主要的跨期交换、规避风险的体

系。“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儒家用

来保证这个体系安全的方式,这个

方式定位在父与子的血

缘关系上,血亲是“孝道”

等各种名分和义务的唯

一界定。因此,如果妇女

不贞节,整个儒家大厦的

根基和建于其上的跨期

交换体系就会出现动摇。

摘自《金融通识课》,作者:陈志武爱上阅读悦无穷

甚解悦读

养子防老的观念从何处来

作者:王静【英】出版时间:2018年5月定价:49.8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非凡之道成功人士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很多外力的帮助,家庭的支持,配偶的条件,

时代的影响,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偶然性和幸运等等。我们眼中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水面下隐藏的众多因素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成功有99%无法复制。

没想到这句话打开了她的话匣

子:“我刚休完产假回来,休产假之

前,公司给我很多责任,我很喜欢我

的工作,但是现在我只是在做兼职,

也没有什么责任,我又很担心我的

小孩,他还很小,我总是想赶回家

照顾他。我现在很迷茫,觉得不能

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不是很开心,

但是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我的

原动力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办?

而且就算我找到了想做的事情,找

到了原动力,可是我的小孩这么

小,我要为他的将来考虑,我不能就

这样轻易放弃我现在这份稳定的

工作,为了我的一个念头去冒险。

我至少要等到他再大一点儿吧。”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很迷茫,

不知道自己的原动力是什么,很多

人不甘心,一直都在寻找,一直都

没有放弃心中的那点火花和希

望。突然有一天,原动力来了,使

劲地大声地敲打着你的大门,“我

来了,起来,我们走吧!”但是很可

惜,甚至很可悲的是,时间不对!

一觉起来,突然之间,我们发现自

己已经有了家庭,有了伴侣,有了

孩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每

个月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偿还的各

种账单,有了贷款,有了马上要支

付的学费,有了对家庭的责任。我

们己经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

饿”,无牵无挂,背起行囊来一场

“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单身汉了。

这些责任给我们幸福感,但是也给

原动力束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在这种情况下跟随着你的原动力,

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变得非常艰难,

也难免有一部分人自然而然理直

气壮地把这些作为自己不再去追

随原动力的理由,或者一拖再拖,

不去马上落实的原因。

怎么办?平凡与非凡的差距

就在这个点上体现,这是需要勇

气、计划、自信、计算和支持的,有

的时候也需要外界的力量来推你

一把。想说的一句就是,原动力值

得你为它坚持!不要放弃,不要让

这个火苗死掉,想办法时不时地给

它加把火。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

一个时间上的目标,与此同时,开

始积累、酝酿和筹备,养成一个持

久的好习惯,等到时间容许的时

候,你己经鼓足了劲,可以一下子

展开双翅。在这之前,你可以转换

一些注意力,多寻找一下克服障碍

的方法,尽早追随你的原动力。

在伦敦的地铁上,不管什么时

候,不管多么拥挤,总可以看到很

多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在那里阅

读。大家不仅爱读,更想写书。一

提到写作和出书,很多人就算不在

外表上流露出来,也会在心里默默

地念叨“我的心中其实也是有本书

的”“我也可以写书的”。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在伦敦

举行的作家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

不下百人。所有到场的人都认为

自己找到了原动力和自己生存的

意义;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有一个非

常棒的故事,想要分享给全世界的

人;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地认为自

己是最有水平的作家,将会写出这

个世界上最有脑的一本书。

然后活动主持人问了下面几

个问题:“我们今天晚上来的朋友

正在写书,想要出版的请举手。”

一百多只手举了起来。

“那么己经出版过一本或者更

多的请举手!”

绝大多数的手放了下去。

“正在创作过程中的请举手!”

几乎所有人的手又举了起来。

“想写书,想了超过 3 年,还没

写完的请举手!”只有很少一部分

人把手放了下去,八成人还是举

着手。

“想写书超过了5年,但是没有

写出来的请举手!”

又有一小部分人把手放了下

去,但是还是有一半左右的人把手

举在空中。

“想写书超过了 10 年,也没有

写出来的请举手!”

还是有一两成的人举着手。

“想了 20 年左右或者更久,但

是还没有写出来的请举手!”

那一刻屋子里开始出现了微

弱的惊叹声,不仅仅是我,几乎所

有人都没有料到这个屋子里还真

的有好几个人依旧举着手。

能 说 他 们 没 有 找 到 原 动 力

吗?能说他们的原动力不够强烈

吗?我们怕是真的不能作这个评

价。能坚持 20 多年还没有放弃写

完一本书,背后一定是有一种力量

在支持着,不然早就完全放弃了。

可是写了这么久也没有写完,问题

出在哪里呢?原动力找到了,也采

取行动了,为什么就无法完成呢?

自由活动的时候,我特意找到

那几个写了 20 多年还没有把书写

完的人,希望通过和他们的聊天给

我的疑惑找到一点儿解释。他们

的回答惊人地相似:“这么多年,我

时时刻刻都想着这本书,但是我的

时间不够、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

我的家庭生活很忙、我的身体不是

很好、我的灵感突然没有了、我的

状态不好……” (连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