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Hung Chiu Lung 06033240 舊照片徵集活動文字報告 設計簡介: 目標:中六歷史科學生(課外活動) 內容:設計一個以「舊照片、社區發展與個人成長 」為題的展覽,包括「圖片展」及「人物分享」兩部分。 並 在教師指導下,掌握口述歷史及社區史的技巧。 教學目的: 1. 認識個人成長經驗與社區成長的關係; 2. 認識個人身處的社區發展; 3. 體驗由先進們(如社區人士)的生活分享; 4. 學習處理和分析多項(包括訪問、文章、實物等)資料; 5. 學習利用簡報及計劃書作匯報; 6. 通過分工的合作性,經驗群體學習的過程。 部份 目的 選材∕內容 重點討論問題∕信息 形式 手法 時間 1.1 引起學習動 Web quest 建立 1. 了解活動內容 網上學習 網上資源 第一周 2.1 講授 1 ) 了解舊照片 的價值 教師舊照片 示例 , 資料一 1. 掌握報告手法 2. 掌握活動內容 講解 實例 第一周 2.2 講授 2) 了解社區文 化與市區重 資料二,1. 觀塘重建 2. 藍屋案例 講解/ 分組閱讀/ 討論 實例及文章閱讀,讓他 們分享他們對事件的 理解與看法。 第二周 3.1 學生進行活 Web quest 1. 學生自行進行活動 2. 教師指導 分組活動 第三周 3.2 總結。 口頭報告、書 面報告 1. 學生報告成果 2. 集體評核 報告會 經過分析及討論,希望 學生完成活動及作反 思。 第四周

設計簡介: - CUHK全方位專題研習,讓學生走出課室,提供真實而豐富的學習經歷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閱讀計 劃、資訊科技、專題研習、德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Hung Chiu Lung 06033240

    舊照片徵集活動文字報告

    設計簡介: 目標:中六歷史科學生(課外活動)

    內容:設計一個以「舊照片、社區發展與個人成長 」為題的展覽,包括「圖片展」及「人物分享」兩部分。 並

    在教師指導下,掌握口述歷史及社區史的技巧。

    教學目的:

    1. 認識個人成長經驗與社區成長的關係;

    2. 認識個人身處的社區發展;

    3. 體驗由先進們(如社區人士)的生活分享;

    4. 學習處理和分析多項(包括訪問、文章、實物等)資料;

    5. 學習利用簡報及計劃書作匯報;

    6. 通過分工的合作性,經驗群體學習的過程。

    部份 目的 選材∕內容 重點討論問題∕信息 形式 手法 時間

    1.1 引起學習動

    Web quest 的

    建立

    1. 了解活動內容 網上學習 網上資源 第一周

    2.1 講授 1 )

    了解舊照片

    的價值

    教師舊照片

    示例

    , 資料一

    1. 掌握報告手法

    2. 掌握活動內容

    講解 實例

    第一周

    2.2 講授 2)

    了解社區文

    化與市區重

    資料二,三

    1. 觀塘重建

    2. 藍屋案例

    講解/

    分組閱讀/

    討論

    實例及文章閱讀,讓他

    們分享他們對事件的

    理解與看法。

    第二周

    3.1 學生進行活

    Web quest 1. 學生自行進行活動

    2. 教師指導

    分組活動 第三周

    3.2 總結。 口頭報告、書

    面報告

    1. 學生報告成果

    2. 集體評核

    報告會 經過分析及討論,希望

    學生完成活動及作反

    思。

    第四周

  • 從舊照片、 個人成長到集體回憶

    洪昭隆 06033240

  • 地點

  • 徒置區小學的生活

    走七層上音樂課、美術課

    在操場集會被掟水袋

    手搖課堂鐘

    欠缺空間及設施

  • 今天的天主教佑華小學

  • 設施完備

  • 但她的歷史在哪兒?

  • 佑華小學網頁 :並無列出創校年份

    校友會 網頁:只許1990年後畢業校友登記

    小學概覽2006,創校年份:1990 年

    (見資料一)

    http://www.oloccp.edu.hk/http://sp.proj.hkedcity.net/psp/2006/chi/detail_sch_basic.php?sch_id=53

  • 究竟新事物與舊記憶如何平衡?

  • 舊照片:

    個人經歷

    集體回憶

  • 延伸思考

    社區發展學校發展

    個人成長

  • 天主教佑華小學

    Our Lady Of China Catholic Primary School

    學校資料

    地址: 九龍觀塘翠屏邨 校網編號: 48

    傳真: 27179804 電話: 23482366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oloccp.edu.hk

    辦學宗旨: 提供理想學習環境,將信仰融入課程,使學生體驗基督「愛」的喜訊,令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達致全人發展。

    校訓: 愛化主民

    校長: 林月霞女士 校監 / 學校管理委員

    會主席:

    狄和詩神父

    學校類別: 津貼 (全日)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天主教香港教區

    宗教: 天主教 學校面積: 1008 平方米

    教學語言

    (英文科除外):

    中文 創校年份: 1990

    校車服務: 校車 家長教師會: 有

    舊生會 / 校友會: - 是否已成立法團校董

    會?

    教師 (包括校長) 資料 (2005-06 學年)

    教師人數 (編制內): 41 教師人數 (編制外): 3

    學歷 (佔全校教師人數

    %):

    認可教育文憑: 100% 認可大學學位: 68.1% 特殊教育培訓: 15.9%

    達到語文能力要求常額教師的 %: 英文科: 83.3% 普通話科: 100%

    年資 (佔全校教師人數

    %):

    0 - 4 年: 9% 5 - 9 年: 25% 10 年或以上: 66%

    教師 (包括校長) 資料 (2006-07 學年)

    達到語文能力要求常額教師的 %: 英文科: 94% 普通話科: 100%

    學校收費 (2005-06學年)

    學費 (年費): 堂費 (年費): 家長教師會費

    (年費):

    認可收費作特定用途 (年費): 其他收費:

    - - - $200 -

    Primary School Profile -- 天主教佑華小學 Page 1 2007/4/04

  • 班級結構

    上學年 2005-06 年 (2006 年 6 月 5 日的註冊人數)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小五 小六 總數

    班數: 4 4 4 4 4 4 24

    人數: 131 136 129 133 145 136 810

    本學年 2006-07 年 (官立及資助學校以教統局在 2006 年 3 月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班數: 4 4 4 4 4 4 24

    小學加強輔導教學計劃或新資助模

    式班級

    小二至小六有加強輔導教學計劃,中、英、數科抽離作小班教學。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 2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 2

    多元學習評估: 全年兩測兩考。每一學習階段後作進展性評估,包括專題研習,檢視學生的學習情況。 視藝作品、專題習作、中、

    英文默書及英文聆聽以常分佔部份考分。

    按學業成績分班: 按能力分班。 (小二至小六)

    學習生活

    每週上課日數: 5 天 每週上課節數: 44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 9

    每節一般時間: 30 分鐘 一般上課時間: 8:10 a.m. 一般下課時間: 3:15 p.m.

    午膳時間: 12:45 p.m. 至 1:40 p.m.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家長安排

    備註: 課前設班主任課,每週有德育週會,平日課後有課外活動小組,並於週六辦興趣班。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24 禮堂數目: 1

    操場數目: 2 圖書館數目: 1

    特別室: 視藝室、音樂室、活動室、教職員休息室、電腦室、祈禱室、英文活動室、5個小班課室。

    支援有特殊學習需

    要人士的設施:

    升降機、傷殘人士洗手間、扶手通道。 其他: 親子教育資源中心、植物廊、教具室、學生輔導室

    課外活動

    三十二個課外活動小組分為學術、藝術、體育、興趣、宗教及社會服務六大類,提供多元化活動,發展學生多元智能並鼓勵參與校外服務和比賽

    ,增強學生自信。同時舉行大型活動,提供全方位學習。

    Primary School Profile -- 天主教佑華小學 Page 2 2007/4/04

  • 學校特色

    靈活運用課時: 除課堂學習、小息、課間操、午膳、午間活動外,更有導修課。週五輪流設有週會、成長課及科活動。

    學習經驗: 各科活動包括:

    中:成語故事劇、相聲、講故事、朗誦;

    英:萬聖節活動、英語環保週;

    數:腦筋急轉彎、校園大搜查、閱讀數學書;

    常:講座、常識網上問答擂台、專題研習;

    視藝科:設計比賽、配水庫壁畫創作;

    音樂科:音樂推介、樂器選舉、音樂會、歌唱比賽;

    電腦科聯同常識科進行跨科跨校跨地網上專題研習;

    全方位專題研習,讓學生走出課室,提供真實而豐富的學習經歷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閱讀計

    劃、資訊科技、專題研習、德

    育及公民教育):

    設有多元閱讀計劃並參加中、英文「每日一篇」;

    各課室均有電腦輔助教學;

    專題研習提高學習動機,發展共通能力及自學能力;

    重點培訓整潔及愛校文化,配以「我有班目標」活動,師生共訂目標,改善勵行。「我有承責樂助人」計劃培

    養責任感。

    跨學科課程: 學生透過全方位活動,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從生活中學習,達致全人發展。

    全校參與照顧差異: 個別學習計劃、課外輔導、小班教學或協作教學,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為小一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加強中、英

    、數輔導,跟進有言語障礙學生的發音及溝通問題,躍進組加強數學學習,讀寫小組提升讀障學生的讀寫能力

    其他: 融合教育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增加及改建設施。「融合加油站」為融合生進行課外輔導、設計課程、故事、遊戲

    時間等,讓學生融洽地學習及交往。培訓共融大使,推廣關愛文化。

    校風

    設有小一適應課程。

    學生表現

    05-06年度榮獲校際朗誦節冠、亞、季、優良、良好獎狀共103張;兒童快報校園小記者冠軍;校際舞蹈節高級組甲級獎;九東體育遊戲比賽男團

    高級組殿軍;

    觀塘區小學三人足球比賽亞軍;少警乒乓球比賽女子冠軍男子季軍。

    重點或未來發展項目

    完善自評機制,照顧個別學習差異,提升學與教效能。

    Primary School Profile -- 天主教佑華小學 Page 3 2007/4/04

  • 社區重建與文化

    洪昭隆 06033240

  • 上一次分享示例

  • 推而廣之:

    市區重建:觀塘

    影片:按圖一下放影

  • 觀塘區史

    觀塘最早歷史記載可以追尋至南宋。當時觀塘一帶建立了一個官方鹽場,名為「官富場」,並由鹽官主理,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1953年至1954年起,港英政府開始發展該地區成為香港主要工業區,開始使用「觀塘」一名。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並設「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

    (取自:http://subject.skhlkyss.edu.hk/chist/hkhistory/text22.htm 及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7%80%E5%A1%98&variant=zh-hk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9%BD%E5%A0%B4&action=edithttp://subject.skhlkyss.edu.hk/chist/hkhistory/text22.htm

  • 工業

    1950年以後,香港工業發展日盛。不少工廠商人找尋廠址時遇到極大困難。1954年,政府成立了一個共同委員會,負責調查和建議一個可供發展工業的新選址。結果,觀塘被選中。後來,該委員會建議在觀塘亞細亞火油公司附近填海一百四十英畝,新填土地作為工業之用。1956年,新填工業用地以公開拍賣形式出售。最初,工業區只設有架空電線。每遇風雨,電流便會中斷。1960年,地底電線修建後,電力供應大大改善。工業用水較多。初時,工業區供水也不足。後來,新界引水管落成後,水源問題得到解決。

  • 房屋

    1958年,雞寮徙置區(翠屏村)開始招商承建,包括有二十四座七層高的H型大廈。每座有五百多個單位,全部可容納五萬人。其中六座樓下撥作課室,供學校使用。1961年,鯉魚門村(原名觀塘村)開始興建,共有七座七層高的大廈。1963年,秀茂坪村開始興建,第一期有十七座八層高大廈,第二期有二十座十六層高大廈。同年,油塘村亦開始興建。1964年,藍田村(原名咸田村)也動工。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觀塘地區大興土木。六十年代中期,人口急劇增加。

    八十年代後,居民感到五十代代的房屋設計過時。如居民要在走廊中煮食,沐浴如廁要往公共浴室及公廁。婦女每往沐浴或如廁時發生色情案件。因此,不少屋村也重新改建。1982年,翠屏村開始重建,改建為多座十字型大廈。居民生活得到改善。

  • 三個重建的方案及 市民的意向(資料二)

    從市民的意向可見,他們對重建的要求是甚麽?

    你認為這三個方案合乎理想嗎?

  • 另一案例:藍屋

    藍屋是香港一座唐樓,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建於1920年,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院,樓高兩層名為「華佗醫院」。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現在四層高建築,地下為「華佗廟」。華佗廟後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設的武館取代。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館再改為其兒子林鎮顯的醫館。

    樓梯間的牆壁、單位內的窗戶同樣由木材製造,是香港少數餘下有露臺建築的唐樓。

    房屋協會宣佈與市區重建局合作重新發展灣仔石水渠街及附近建築物,包括藍屋, 闢作旅遊景點,最快2010年竣工。

    (取自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1%A3%E4%BB%94&variant=zh-tw

  • 評論

    陳景輝(資料三)

    房協和市建局計劃在石水渠街保留藍屋及黃屋共八幢樓宇,打算設立以茶藝和中醫藥為主題的博物館

    一如之前由市建局推出的都市計劃,這次圍繞石水渠街進行的計劃,灣仔居民都是無權過問的。

    在這個所謂文化保育計劃當中,原居民被設置的角色和位置僅僅是「等待賠償」和「遷出」。好些經已居住了半個世紀、親歷藍屋一帶滄海桑田的老街坊只能被動配合「賠錢走人」的安排。

  • 思考點:

    我們真正要保留的是甚麽?

    社區文化與重建是否有所不可融合?

    討論:

    波鞋街又是否值得保留?

  • 聯刊

    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第3 期 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市區重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

    巡迴展覽 助居民了解重建

    P.01 2006年12月28日

    出版︰市 區 重 建 局 總辦事處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低座10樓 電話:(852)2588 2333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圓滿結束。是次公眾諮詢,反應踴躍,令人鼓舞。市建局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在東九龍區四個展覽場地進行科學抽樣調查,並且整合各界意見,發表公眾諮詢報告。 報告認為,是次諮詢工程非常全面,除抽樣調查外,亦有簡介會、公眾論壇等等,覆蓋層面非常廣泛,居民、商販、運輸業界、非政府組織,不同政黨、專業團體、地區組織及公眾人士,踴躍表達意見,供是次諮詢分析之用。 市民和地區團體的主流意見,大多支持市建局以綜合重建方式進行項目。他們對三個設計的風格、布局和設計特色,各有所好,但大多認同整體設計的大方向。 市建局會繼續與各界保持溝通,包括居民、商販、區議會、地區組織及專業團體等,把切實可行的建議融入最後的規劃設計方案。目標是在明年三月底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出規劃申請。

    85,439人次參觀路展

    市區重建局觀塘臨時辦事處地址:九龍觀塘和樂邨平安樓地下6號舖 電話:(852)3580 8828傳真:(852)2827 0176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ura.org.hk

    在月華街居住10年、現正攻讀建築課程的劉先生表示,欣賞各個設計有大量活動空間,但認為地標式建築不適宜設於協和街一帶,擔心會影響空氣流通。此外,他關心在重

    建 期 間 的噪 音 、

    空 氣污 染及 綠化 等

    問題。

    住在樂華邨6年多的高太希望重建後的觀塘,擁有更多的綠化帶,配以大廣場及圖書館等社區設施。她謂:「諮詢中心能幫助居民了解重建的內容,有互動有溝通,爭拗投訴

    都會減少」。她建議將有關資

    料上載互聯網 , 令 更多 關 心 重建的人可以

    了 解 最 新 情況。

    住在牛頭角10多年的蘇先生對三個設計甚感興趣,埋頭細閱介紹刊物。他讚賞諮詢中心的資料很詳盡,重建工作的內容一目了然。對於區內重建後的環境,他表示:「當然希望重建區的設施一應俱全,老

    人中心、大會堂及娛樂設施可以帶旺人流,不減裕民坊市中心的特色。」

    出版 : 市區重建局編務委員會榮譽顧問 : 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教授 • 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太平紳士編務委員會 : 市區重建局社區發展總監蔡仁生先生(主席)• 觀塘區議會副主席梁芙詠女士 • 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主席陳華裕先生 市區重建局對外關係署理總經理鄧倩如女士 執行總編輯 : 市區重建局社區發展經理邱文華先生

    • 市區重建局社區發展經理邱文華先生

    承印:香港經濟日報有限公司 製作:Take me Home•生活區報 香港北角渣華道 321 號 柯達大廈 2 座 6 樓

    五輪諮詢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先後要進行五輪的社區參與工程:

    第一輪觀塘區議會屬下觀塘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於2005年1月,委託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在市建局協助下進行民意調查,市建局於同年7月亦開展一項社區期望的調查研究

    第二輪 於2005年11月成立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並開展與不同持份者的諮詢工作第三輪 於2006年1月中舉行一個社區參與的重建設計工作坊第四輪 於2006年8月至10月,為期兩月的諮詢,包括路展及一連串地區活動第五輪 在重建計劃提交城巿規劃委員會後所必須的法定諮詢工作

    公眾諮詢及展覽開幕典禮主禮嘉賓:(由左起)市建局行政總監林中麟太平紳士、

    觀塘民政事務專員黃寶蓮太平紳士、市建局非執行董事陳鑑林議員、市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教授、

    市建局主席鄭維新太平紳士、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太平紳士、市建局非執行董事李華明議員、市建局非執行董事梁家傑議員、

    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主席陳華裕先生

    2006年12月28日

    觀塘市中心

    三個設計概念所顯示的密度可否接受設計概念所顯示的密度可接受百分比

    參觀者抽樣調查

    參觀者自填問卷

    探訪/簡介會

    都市新典範 83.4% 74.1% 78.8%躍動都會 77.5% 68.8% 83.0%薈萃觀塘 57.4% 66.8% 78.4%樣本總數 1,602 1,755 1,177

    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第第33 期期 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市區重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市區重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市區重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市區重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

    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圓滿結束。是次公眾諮詢,反應踴躍,令人鼓舞。市建局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在東九龍區四個展覽場地進行科學抽樣調查,並且整合各界意見,發表公眾諮詢報告。 報告認為,是次諮詢工程非常全面,除抽樣調查外,亦有簡介會、公眾論壇等等,覆蓋層面非常廣泛,居民、商販、運輸業界、非政府組織,不同政黨、專業團體、地區組織及公眾人士,踴躍表達意見,供是次諮詢分析之用。

    85,439人次參觀路展85,439人次參觀路展

    噪 音 、空 氣污 染及 綠化 等

    問題。

    建議將有關資料上載互聯網 , 令 更多 關 心 重建的人可以

    了 解 最 新 情況。

    人中心、大會堂及娛樂設施可以帶旺人流,不減裕民坊市中心的特色。」

    出版 : 市區重建局編務委員會榮譽顧問 : 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教授 • 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太平紳士編務委員會 : 市區重建局社區發展總監蔡仁生先生(主席)• 觀塘區議會副主席梁芙詠女士 • 觀塘區議會舊區重建及工業用地工作小組主席陳華裕先生 市區重建局對外關係署理總經理鄧倩如女士 執行總編輯 : 市區重建局社區發展經理邱文華先生

    • 市區重建局社區發展經理邱文華先生

    2006年12月28日2006年12月28日2006年12月28日2006年12月28日2006年12月28日

    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太平紳士於開幕典禮上

    致詞

    市建局主席鄭維新太平紳士於開幕典禮上

    致詞

    市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

    主席龍炳頤教授於開幕典禮上

    致詞

    觀塘居民代表參與路展開幕

    啟動儀式

    協和街展覽場之

    盛況

    將軍澳新都城中心

    二期廣場

    觀塘apm寫字樓大堂

    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及其他公民黨成員

    公共小巴業界代表及民建聯成員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及其他

    民主黨成員

    油塘鯉魚門廣場

    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太平紳士於開幕典禮上於開幕典禮上於開幕典禮上

    致詞致詞

    市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

    主席龍炳頤教授於開幕典禮上開幕典禮上開幕典禮上

    致詞致詞

    李華明及其他李華明及其他民主黨成員民主黨成員民主黨成員

    公眾諮詢 反應熱烈

    公眾諮詢 反應熱烈

    公眾諮詢 反應熱烈

    三個設計概念平均密度可接受程

    度逾7成

    ▲市建局董事會成員參觀路展,瞭解設計概念。

    參觀者抽樣調查參觀者自填問卷探訪/簡介會

    40 50 60 70 80 90

    參觀者抽樣調查參觀者自填問卷探訪/簡介會

    都市新典範

    躍動都會

    薈萃觀塘

    設計概念所顯示的密度可接受%

    •三個設計概念的平均分數   在參觀者抽樣調查中,「都巿新典範」在視覺景觀、地標建築設計及整體設計佈局的三項平均分都稍高於另外兩個設計:「都巿新典範」的三項總平均分為7.34,「躍動都會」7.06和「薈萃觀塘」7.04。•運輸交匯處  大部分意見都支持建築一個地底的運輸交匯處。亦關注日後交匯處的出入口交通問題,以及空氣污染和噪音問題。•公共空間  園林、流水、座椅、與鄰近設施的聯繫、無障礙的通道都是受歡迎的項目。

    •多元化社區的設計  有提供意見人士建議維持平民化小商舖及小販特色。

    有意見要求保留原來街貌。

    路展內容為期七個星期的諮詢活動包括於觀塘區內四個地點舉行展覽會,展示觀塘巿中心重建項目的三個設計概念及模型:•協和街臨時展覽室(8月10-31日)•apm寫字樓大堂(9月2-9日)•將軍澳新都城第二期商場(9月19-20日)• 鯉魚門廣場(9月25-27日) 參觀人士總數達85,439人次

    收集意見•抽樣調查︰1,602人• 路展及地區活動收集問卷︰

    2,779份 •24場路展簡介會• 5場公眾論壇•28間學校參觀及講座

    ▲ 負責民意調查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博士於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公眾諮詢報告

    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博士於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公眾諮詢報告

    全面諮詢報告,已上載市建局網頁。

    居民

    巿市民欣賞的元素包括:

    參觀者自填問卷參觀者抽樣調查

    探訪/簡介會

    作為商住,休憩,多元化活動和交通樞紐的市中心,三個設計的密度均可接受。

    加強新觀塘市中心的公共空間和休憩用地、創造就業機會及增添零售、購物設施。

    除 現 有 政 府 設 施外,需要增加公共社區設施。

    觀塘市中心的重建應分階段進行,減少對各項服務的影響。

    躍動都會 薈萃觀塘 都市新典範視覺景觀 7.13 7.06 7.44地標建築物設計 6.95 7.04 7.28整體設計佈局 7.09 7.02 7.31反映密度可接受程度 77.5%

    7.7557.4%5.74

    83.4%8.34

    四項平均分 7.23 6.72 7.59

    「都市新典範」 綠化空間,

    以高度換取更多地面空間

    三個設計的平均密度可接受程度為72.8%。

    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觀 塘 市 中 心 重 建 專 訊第第33 期期立法會議員

    陳鑑林(右二)與民建聯成員

    民意調查8成3

    接受「都市新典範」

    設計概念的密度 6成

    支持綜合發展模式重建6成

    同意分階段重建

    四大主流意見

    「薈萃觀塘」鵝蛋型多元化

    社區中心

    「躍動都會」流水瀑布

    設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博士(右立者)向觀塘區議會簡介公眾諮詢報告。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太平紳士(左立者)表示喜見是次諮詢及民意調查圓滿結束。

    (得分)

  • 誰的藍屋保育計劃?

    --陳景輝

    房協和市建局計劃在石水渠街保留藍屋及黃屋共八幢樓宇,打算設立以茶藝和中醫藥為

    主題的博物館,說這是一項「不可以金錢衡量」的文化保育計劃。自喜帖街一役之後,香港

    人愈來愈關注到市區重建造成的問題,大家對於市建局推土機式的發展方法愈來愈不滿,而

    這一次,有關當局卻以一種「洗心革面」的姿態關懷起地區文化來。然而,姿態畢竟是姿態,

    新瓶裝的仍然是舊酒。為什麼?

    改建計劃,新瓶舊酒

    一如之前由市建局推出的都市計劃,這次圍繞石水渠街進行的計劃,灣仔居民都是無權

    過問的。在這個所謂文化保育計劃當中,原居民被設置的角色和位置僅僅是「等待賠償」和

    「遷出」。好些經已居住了半個世紀、親歷藍屋一帶滄海桑田的老街坊只能被動配合「賠錢

    走人」的安排,而銘刻在這些老街坊身上的「藍屋生活文化」也全無用武之地。然而,居民

    的參與是否真的如此無關痛癢,只配當一個被動的看客?文化保育的工作必然是自上而下推

    行的嗎?我將以台灣桃園縣大溪鎮和平老街的保育計劃為例來說明一個簡單道理:老區居民

    才是這類計劃的主角。

    文化保育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從台灣說起

    桃園縣大溪鎮政府曾經預算三百萬作為和平老街保育的開支,希望在全長三百公尺、有

    一百二十七戶的和平老街進行一項地方歷史性資產保存的計劃。和平老街未被改建、具有歷

    史建築立面的房子建築物,約有四十八戶。大溪鎮政府起初打算選出最優秀的十五戶,並以

    二十萬元獎勵獲選住户,條件是得獎單位承諾將來不可更動房子半分,從而保存歷史風貌。

    豈料,在一次大溪鎮鎮長親自落區推廣計劃的時候,和平老街居民給他澆冷水,說要倒給鎮

    長二十萬元,但請不要繼續前來騷擾!事實上,那時候的居民對於歷史保存興趣不大,他們

    反而寄望有朝一日能賣掉屋子,從而在房地產市場撈一筆。有見及此,大溪鎮政府唯有改變

    部署,邀請了一支規劃團隊,重新展開和平老街的文化保育工作。

    今次,規劃隊伍再沒有預先排好的劇本來要求居民被動配合,反過來,他們透過一些社

    區活動比賽,邀請居民為和平老街賦予意義。規劃隊伍舉辦了一項名為「大溪之寶」的選舉

    比賽,和平老街的居民被邀請介紹自己心目中的大溪之寶,參賽的居民需要說明該項寶物珍

    貴的理由。和之前不同,為了避免選出的「大溪之寶」在居民心目中過於疏離遙遠,「大溪

    之寶」選舉的評審工作因而沒有交由高官學者負責,負責評審票選的是大溪鎮鎮民和老街居

    民。為鼓勵老街居民勇於介紹自家的文化寶物,當選者更會獲獎金二十萬,條件只是五年內

    不可更動房子。最終,有二十九户主動報名角逐。

    在整個過程中,居民開始重新觀察和了解自己房子的特點,不論在建築物立面、建築物

    歷史還是家族史等方面都獲得了一種更為深刻的認識,其中,在家庭史的挖掘方面,一些家

    庭更因而發現了自己的祖先原來當過秀材或將軍等有趣事跡;而在此之前,很多居民從未如

    此細緻地欣賞自己和鄰居的「家」,鄰里之間也沒有機會可以如此親密地互數家珍。換句話,

    一種深植於居民認同的地方感正在慢慢蘊釀發酵了。

    總是被遺忘的舊區居民

    和平老街的經驗告訴我們:首先,在進行文化保育工作之時,我們不應該視居民為等閒,

    http://www.inmediahk.net/shared/community-member?user_id=1553http://www.inmediahk.net/shared/community-member?user_id=1553

  • 甚而將他們遷走,因為老街坊才是挖掘地方文化的靈魂人物;其次,文化保育的工作不一定

    是疏離遙遠的(如有關當局建議的茶藝博物館等),反過來,通過鼓勵街坊居民共同挖掘探索,

    人們會漸漸發掘出自身熟悉和認同的「地方文化」;第三,所謂文化保育,不僅是將文化當

    作死物般僅僅放進博物館給保存下來,它應該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人們重新學會認識自己

    的社區和文化,並透過這個過程,在鄰里和社區之間建立更强烈的連帶感。回看今日藍屋一

    帶的文化保育計劃,它的意念其實取材自中大建築系學者專家們的某項研究調查,居民的聲

    音與認同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也許,在城市更新這個問題上,無論是喜帖街抑或藍屋,舊

    區居民的聲音總是被遺忘的!

    (此文原載 29/04/06 明報論壇版)

    PlanL1從舊照片、�個人成長到集體回憶投影片編號 2地點投影片編號 4徒置區小學的生活今天的天主教佑華小學設施完備投影片編號 8投影片編號 9投影片編號 10投影片編號 11延伸思考

    Data1L2社區重建與文化上一次分享示例推而廣之:觀塘區史 工業房屋�三個重建的方案及�市民的意向(資料二)另一案例:藍屋評論投影片編號 10

    Data2Dat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