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特辑 韩国近代绘画的 先驱 韩国文化和艺术 ISSN 1225-8083 春季号 2015 VOL. 23 NO. 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春季号

2015 vol. 23 no. 1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特辑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韩国文化和艺术

ISSN 1225-8083

春季号

2015 vol. 23 n

o. 1

ww

w.koreana.or.kr

Page 2: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1

韩国印象

莲灯,怒放在高空的心花金华荣 文化评论家、韩国艺术院会员

半岛的春意,始于散布于半岛南部海域的海岛。每到2月末,山茶花便会在碧海的映衬下,从浓重的绿叶间

探出头来,吐着亮黄的花蕊,绽出一片火红,使人们沉寂已久的心中重生悸动。随后不久,文人墨客所爱的百年古木也开始重拾生机,开出满树梅花。

3月下旬至4月初,属于嫩黄的迎春花、山茱萸花和粉红的金达莱,是孩子们和普通民众最爱的花期。尽管人们盼春心切,这时的天气却仍带着几分寒意。真正的春天,直到路边的樱花树枝全部淹没于漫天的粉白,才算正式开始。

然而,春天的高潮还要等到5月初的佛诞节莲灯庆典,那也是杜鹃盛开的时节。人们像是要通过五彩斑斓的莲灯,集中再现大自然的春花之美,使内心更加通明豁达。

所谓莲灯,就是莲花模样的纸灯,意在借佛祖智慧的光芒驱散心中的黑暗与烦恼,使仁爱如星火般传递开来,让世间充满佛祖的慈悲与智慧。

还记得小时候,每年一到佛诞节,奶奶就会突然变成佛教徒。记得她总是将一根竹子劈开,做成灯笼架子,在架子上贴上染成黄色、绿色或粉红色的高丽纸,把纸边卷起来做成一盏莲花形状的灯笼,然后挑灯跋涉二十多里,到深山大庙礼佛。

长大以后,儿时跟奶奶走过的那条开满鲜花的祈福之路,成了我心中最美的礼堂和最灿烂的春景。因为我知道,奶奶的莲灯里满载的爱与祝福,一直推动着我的每一步成长与翱翔。

待到莲灯熄灭,化为飞灰,不觉已是夏季。回味春天,则像是一场突然惊醒的梦境了。

Page 3: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04

08

12

18

22

26

32

36

40

48

50

52

56

58

62

32

特辑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特辑1

动荡年月中绽放艺术灵魂的韩国画家金英那

特辑2

金焕基,超越的风景与崇高的美学朴美亭

特辑3

文字、符号与人:水墨写意与历史省察⸺李应鲁睦秀炫

特辑4

韩国彩画之星朴生光朴荣泽

特辑5

用抒情升华时代忧郁的“国民画家”朴寿根崔烈

守护者的遗产韩国传统衣食住的守护者郑在淑

韩国的现代建筑表演艺术的麦加圣地明洞艺术剧场重生记卢亨硕

焦点中国游客激增背后的喜与忧金宝兰

巡回探访巨文岛,岛民谱写真实生活郭在九

书评书介

《通往韩国文化之路:朝鲜王朝时期的绘画1392-1910》 《广场》韩国文学翻译院图书馆罗秀昊

情自远方从细节之处感受首尔的变化苗春梅

美食家的愉悦紫菜卷饭,最大众又最特别的饮食朴赞逸

娱乐 《隐藏的歌手》:模仿者的热情让老歌重焕新生魏根雨

生活方式自拍杆的流行风潮具本权

韩国文学广板,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路张斗宁

光的护卫赵海珍

08

4026

Page 4: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4 Koreana 春季号 2015

特辑1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日落》(1916),金观镐(1890~?),127.5x127.5厘米,画布油彩,东京艺术大学收 藏 。该作品入选日本文部省展 览会,韩国国内新闻 对此 进 行了大 力报 道 。但由于裸体画与当时韩国社会的伦理观相悖,报纸并未刊登作品的照片。

动荡年月中绽放艺术灵魂的韩国画家

金英那 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

西方绘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亚洲。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西方绘画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主要通过日本传入韩国。而在激变的世界绘画潮流中,各种思潮和表现手法盛行,韩国绘画也不例外。从近代到现代,在绘画史的各个支流中,韩国画坛巨匠们努力尝试用各自特有的方法来表现出近代性和韩国的情感,他们的努力是牵引韩国绘画发展到今天的力量。

1916年,《大韩每日申报》对金观镐的作品《日落》入选日本官方美术展“文部省展览会”进行了重 磅 报 道 。由 于 画 作 中 的 两 个女 人 是 裸 体,

作品照片并没有刊登到报纸上。在当时的东亚绘画中,主要以传统水墨和毛笔描绘的风景画和肖像画为主,这幅以裸体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完全是新体裁。与此同时,普通人肖像画和生活画等开始成为绘画的主题是在西方绘画作为新文化传入亚洲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描绘裸体女人的裸体画的出现 对当时是儒教社会的韩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21年,朝鲜总督府作为一项文化政策开始举行“朝鲜美术展览会”,在此次展会上展出的裸体画也因为“有触发不能理解的普通人产生不道德的冲动的危险”而没有在报纸上刊登照片。但是,对于那些从事西方绘画和雕刻创作美术家而言,裸体素描是基本的美术教育之一。到193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创作抽象画,韩国近代美术的范围不断扩大。

由留日画家主导的韩国近代绘画初期1910年至1945年,韩国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

没能建立正式的美术学校。因此,要学习绘画的人大都只能到日本留学。当然也有少数赴欧洲和美国留学的 美 术 家 ,例 如 裴 云 成(19 0 1~19 7 8)、李 钟 禹

(1899~1981)、张勃(1901~2001)等。但不管去哪里留学都要获得日本护照,因此,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到日本留学。

初期去日本留学的人们主要选择东京美术学校。后来,从1930年代开始又增加了日本大学、帝国美术学校、文化学院等私立学校作为留学的美术学校。这一时期,有些韩国留学生开始在日本参加集体活动和展会等。他们结束留学生活回国以 后或在学校里教

Page 5: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5

© O

D M

usical Com

pany

授学生,或开画展,培养下一代青年画家。当时到东京学画的大部分都是富家子弟,因此,他们不用靠卖画为生,只在学校里教课就能生活。他们对于自己从事新艺术这一点充满了自豪感。过去,职业画匠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后来,人们开始在海外接受正式的西方美术教育,这种状况多少有些改变。对于这些美术留学生而言,艺术家是具有特 殊 才能的人,是“孤独的天才”。这也许是受了浪漫主义之后流传下来的西方精英意识的影响。自然,如果说是当时赴日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们引领了韩国近代美术初期也绝非言过其实。

对西方绘画进行潜心研究和实验的时代1945年,韩国从日本殖民统治解放出来,随之而

来的是左右翼的矛盾、南北分裂的混沌和朝鲜战争。在 这 期间,韩国画家们不可能开展 任 何活 动 。到了1955年前后,他们才从战争的冲击中开始稍微 解脱出来。从此,美术界不再局限于日本,而是开始关注整个世界的美术动向。曾经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活跃在画坛上的画家如朴寿根(1914~1965)等在战后困难的环境中不得不到美军部队画肖像画,后来甚至把作品卖给美军,用换来的钱生活。部分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画家到当时的美术圣地法国留学,代表性的人物有李应鲁(1904~1989)、金焕基(1913~1974)、金兴洙(1919~2014)、权玉渊(1923~2011)等,他们都是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开始活跃在韩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当时到国外留学的画家甚至会见诸报端,是整个社会钦羡的对象。

当时留法的画家一边学习一边苦心思索“如何画出与西方人不同的西方绘画”。李应鲁接触到非定形艺术后,选择了将高丽纸撕碎粘贴在画布上的方式;金焕基则将注意力放在韩国主题和感性的表现上。

1950年代的年轻美术家却是与他们不同的新一代 。这批年轻人大都毕业于解放 后创建的首尔大学或弘益 大学等美术院校,他们不再满足于创作学院派的人物画像或风景画然后在国家举办的画展中获奖。作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的一代,他们渴望的是突破格式的自由。此时,传入韩国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和欧洲的非定形艺术运动如同无视过去所有规则的挥毫一笔,强烈而充满激情,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1. 《金大建神父像》(1920),张勃(1901~2001),60.5x50厘米,画布油彩,韩国加图立大学典礼博物馆收藏。张勃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绘制了许多幅宗教画,并在建立天主教堂以及解放后的韩国美术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金大建是韩国最早的天主教神父,1846年殉教。

2. 《朋友的肖像》(1935),具本雄(1906~1953),62x50厘米,画布油彩,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具本雄是一位深受野兽派影响的西方画画家、雕刻家、美术评论家。该画的模特是他的一位挚友,英年早逝的诗人李箱。李箱的遗孀金乡岸后来与金焕基结婚,与两个天才艺术家的结合,在20世纪韩国文化艺术界留下一段佳话。

1

2

Page 6: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6 Koreana 春季号 2015

过去,职业画匠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后来,韩国人开始在海外接受正式的西方美术教育,这种状况多少有些改变。对于这些美术留学生而言,艺术家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是“孤独的天才”。这也许是受了浪漫主义之后流传下来的西方精英意识的影响。自然,如果说是当时赴日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们引领了韩国近代美术初期也绝非言过其实。

3

1. 1962年,李应鲁在巴黎保罗・法舍蒂画廊举办了自己首个 个人 画 展 。照 片 中 央李应鲁和身着韩服的夫 人朴仁京女士满面笑容地并排站在一起。

2. 在959年,西德《新报 》刊文 盛赞在法兰克福举 行的李 应 鲁水 墨 画 展 。李 应 鲁的肖像出自记者手笔。

3. 金焕基 和夫 人金乡岸女士走 在巴 黎 街 头 。在巴 黎 进行 创 作 活 动 期 间,金 焕 基寻 找 其 艺 术 之根,并 悟 出表现方法。

4. 朝 鲜 战 争后,朴 寿 根 靠 在美军部队 画肖像 画 和向美军出售作 品,艰 难 地 维 持生活。

1

2

© L

ee U

ngno

/ Le

e U

ngno

Mus

eum

, Dae

jeon

, 201

5

© W

hank

i Fou

ndat

ion

/ Wha

nki M

useu

m

© P

ark

Soo

Keu

n M

useu

m

3

4

Page 7: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7

抽象表现主义开始对使用毛笔绘画的传统画家产生影响,他们开始埋头于使用毛笔的抽象表现手法。雕刻家们也开始从使用青铜或木头为材料制作写实主义作品中摆 脱出来,尝试 利用新出现的焊接 技法进行表现主义铁艺创作。当时正值战后时期,废铁是很容易弄到的材料,这在一定程 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球化时代的美术创作活动和交流从1960年代开始,韩国的美术家们开始将视线

从欧洲移开,转向展开新的美术活动的美国。美国参与了朝鲜战争,在战后重 建的很多领域给予了支 援。当然,与在农业、医学和教育等领域给予的支援相比,在艺术领域的支援相对微不足道。1957年,德寿宫美术馆举办《美国现代绘画雕刻八人展》,首次展出了美国西北部地区马克・托比、莫里斯・格雷夫斯、戴维・黑尔等画家的作品,这成了韩国人关注美国画坛的一个契机。金焕基曾经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到日本接

受美术教育,后又于1956年至1959年到法国留学三年,回国后在弘益 大学担任教 授,他 和当时的一 些其他画家后来都去了美国,也是因为对作为新的现代美术中心登场的美国画坛充满了兴趣。

此后,美国一度成为现代美术的中心,也成了许多韩国留学生的修炼地。今天,仍然有许多韩国学生在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等美术学校学习。进入1980年代,韩国的美术留学生们的选 择 地又 重新扩散到德国、英国等地,变得多元化 。留学生的态度也开始发生转变,从单方面吸收西方艺术的框架中摆脱出来,转向交流的层面。对于留学生而言,美国和欧洲如今不再是学习新东西的地方,而是学习应 对全 球化时代 所需经验的一 个场所。因为,1990年代以 后,光州美术双年展等众多国际美术展相继在韩国举办,外国美术不再是人们好奇和憧憬的对象。相反,去其他国家留学开始被视为是拓展自己活动领域的手段之一。(长何译)

《梦 》(1960),权 玉 渊(1923~2011),画布油

彩,73x100厘 米,国立现代 美术馆收 藏 。权 玉渊是韩国画坛上的重要人物,曾 经 在日本 和 法国 学习 绘 画,他 用 西 方的感觉和技法表现了东方的幻想和神秘。

Page 8: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8 Koreana 春季号 2015

正应 验了出 生 前 彩 旗 飘 扬 的 胎 梦,金焕基(字树话,1913~1974)二十几岁就走上了抽象美术之路,

是韩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除美术以外,他 对文学等文化艺术领域也有浓 厚兴 趣和广泛 涉 猎,拥 有丰富多 彩 的艺 术生 涯 。艺术还让他结识了夫人金乡岸,成为彼此的艺术知己和终生伴侣。后者不但全力支持并深度影响了金焕基的创作活动,还对他的艺术成果加以研究整理,并通过展示和出版推向世界舞台。画家辞世后,金夫人创办了焕基财团,旨在保存金焕基的遗作并申推民族文化遗产,同时她还建立了焕基美术馆,致力于支持艺术创作和营造文化艺术环境。

特辑2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超越的风景与崇高的美学 朴美亭

焕基美术馆馆长

金焕基用细腻简致的造型语言塑造出了极具抒情内涵的艺术世界,是韩国现代抽象美术的先驱。他的作品通过多种造型实验的打磨,凝结了歌唱灵魂与永恒的诗意、日月光华的余韵,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憧憬。

1

Page 9: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9

3

1. 《10-X-73 #322 空气和声音II》 (1973), 264x208 厘米,棉布油彩。2. 《Immortal Natures(不朽的性质)》 (1956~1957), 128x104厘米, 画布油彩。

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家的挑战金焕基的艺术生涯里没有妥协二字。基于这种不屈的挑战

精神,他当年毅然抛下国内的稳定地位和名声,抱着回归原点的心态,来到了巴黎、纽约等世界艺术前沿。他坚信自己对自然对象的解构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是“超越实像与虚像的新写实”,并于1940年代后期与同事结成了“新写实画派”。他认为艺术家所应追求的艺术本质是在自由的艺术现场真实地发现和表达自己的声音,这是在世界舞台上得以生存和共存之路。

金焕基被誉为“歌唱自然的造型诗人”和“赞颂永恒的吟游诗人”,他的作品大体可以1963年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寻觅创作根源和表达方式的青年期,到忠实于自身表达哲学的“新写实画派”时期,再到不懈探索个人艺术身份与本质的“巴黎时期

(1956~1959)”和1963年参加圣保罗双年展,都可以算做金焕基艺术生涯的前期。他的前期作品主要从自然的视角去解读世界,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此后他开始回归创作初衷,专注于艺术家

所应追求的终极目的,并远渡纽约探求崇高与超越的美学,开启了所谓的“纽约时期(1963~1974)”,即个人创作后期。这一时期金焕基尝试了多种造型艺术,在此过程中领悟到了感受和探索自然的直观与客观视角,并通过这些领悟不断地向完全的抽象主义迈进。

歌唱自然金焕基的作品在青年时期偏向前卫和抽象美术,后来在抽

象的基础上加入自然事物,形成了独特的画面构成方式。他的作品主要通过山、月、梅、白瓷月缸等素材歌唱自然,带有浓厚的东方天人合一思想和抒情性的造型美。金焕基很早就体味到了韩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绘画之美,开始收集古董和书画。其中俗称“月缸”的白瓷大壶尤受金焕基钟爱,并超 越了单纯的兴趣爱好,对他的作品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尚未达到完全抽象以前,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韩国的自然与传统器物等元素,用来表达自己

2© W

hank

i Fou

ndat

ion

/ Wha

nki M

useu

m

Page 10: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10 Koreana 春季号 2015

如活体细胞般在眼前不断增殖的每一个点,都是金焕基苦思冥想出来的碎片。这些点既是强烈阳光的能量之流,也是璀璨星空盛衰的节奏,既可以是某座现代都市的夜景,也可以是思念的锦绣江山或是亲友的脸庞,抑或是让人永远无法参透的深海和宇宙的模样。

的身份认同与诗意。即便是抽象风格形成以后,作品中的简约线条和清素配色也常常使人联想到白瓷那优雅而节制的线条和浅淡清丽的色调。通过高格调线条和淡雅色面的重叠反复,以自然事物的生成与消亡为主题的构想和抽象意境便自然共存于纸上。画家也常用浓淡各异的青色,既能增加画面的抒情与梦幻色彩,也是对韩国自然的一种表现手段。此外,青色作为万物阳性能量的痕迹和生命的象征,也能对画面主题起到突出和烘托作用。

金焕基对自然主义造型的追求,在“巴黎时期”也引导着他对自身情感和艺术身份的确认和对艺术本质的探寻。在巴黎期间,他亲眼观赏着世界名家的作品,从中体会到了强烈的诗意信息,并不断思索着自己想通过作品传达什么样的诗意与信息。在一封1957年从巴黎写给友人的信里,记录着他当时的心境:“我的艺术并无丝毫改变。到巴黎后的最大所感便是诗意。艺术皆应有歌,各大名家的作品里都有强烈歌韵。一直以来我所歌为何,来到巴黎竟才得以详知,如同拨云见日。”

在巴黎从事创作活动期间,金焕基找到了其艺术精神的根源,并摸索出了将其外向表达的方法。支撑他在巴黎生存下去的动力,是作品的深层本质,以 及对韩国诗意与本诚的可贵 领悟。金焕基特有的在青色背景上对山、月、鸟、梅、白瓷月缸等韩国自然与精神象征元素加以重释的杰作,便在这一时期诞生于巴黎。这就是金焕基的巴黎时期,热情与拼搏在挑战精神的驱使下

持续升温,成就了不朽的“创作高峰期”。

赞颂永恒1963年,金焕基代表韩国参加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获得了

荣誉奖。置身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作品当中,他决定重回起跑线,到世界艺术中心纽约去检验自己的艺术。那一年他正满50岁。在充满自由氛围和创作能量的纽约,金焕基苦苦思索着自己的艺术方向,并直面周遭的全 新环境,毅 然发 起了又一次艺术挑战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约,当时在全世界各类民族和文化的聚集下形成了复合型环境,盛行能使 所有人产生共鸣的客观视角和开放式思维。就像“纽约画派”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所证明的那样,共同的艺术追求可以用各人的固有方式加以表达,多种艺术取向都能在这里得到包容。

对金焕基来说,纽约并不是艺术成名之路上必须取胜的骇人战场,而是激起自己无限好奇和憧憬的新天地,以及唤醒自身艺术追求与表 达意志的新场所。此外,由于不需要像在韩国一样被迫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纽约也是能让他全力潜心工作的自由空间和创作空间。堪称世界艺术竞技场的纽约,为历来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感动的金焕基打开了新视角,使他在抒情性具象表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追求更能引起普遍共鸣的绘画艺术 。他的作品不但在内容上,在形式层面也对原有造 型元素

1 2

Page 1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11

3

进行了改变。经 过 对多种材料和画面构成方式的实验,他的作品中不再出现自然事物的具体形象,变成了完全由点线面所构成的抽象元素。

金焕基对点与线的造型实验,从1950年代起在作品中偶有出现,到1960年代后期点画的正式问世,其间相继经历了多种空间构成形态。从最初的浓缩结构和蓝色为主的画面,逐渐演变为通过点线面等纯粹本原的基本造型元素,表达普世而私密的诗情世界。无论是山月抽象、十字结构、色面抽象、点画等构图上的尝试,还是纸浆、物品、拼贴或报面油彩等创作材料上的实验,都记录着创意工作的多元展开过程。进入1970年代,他先摸索出了以点线面为主的抽象构图,最终又发展出画面全部由点构成的“典型点画”,使绘画的视觉效果更添细致和深度。如活体细胞般在眼前不断增殖的每一个点,都是金焕基苦思冥想出来的碎片。这些点既是强烈阳光的能量之流,也是璀璨星空盛衰的节奏,既可以是某座现代都市的夜景,也可以是思念的锦绣江山或亲友的脸庞,抑或是让人永远无法参透的深海和宇宙的模样。

发于艺,伴于艺金焕基的《在何处以何身份重逢》(1970)系列和《宇宙》

(1971)等作品都深得典型点画的精髓,是韩国现代美术的代表杰作。作品中无数色点的细腻光影,通过巴黎蓝、海军蓝、普鲁

士蓝等蓝色系的深邃与神秘,描绘出了冥想的空间和画家在异国他乡体验到的喜怒哀乐,俨然已超越时空走向永恒。这些点绝非同一模式的机械复制,每个点都可以还原为画家生命中经历过的自然、缘分或艺术时空,在深沉的观照和超然的冥想中被镌刻下来。

金焕基的点画作品,是他所追求的诗意世界逐步超越现实,升华到了想像领域的结果。为此,他在画布上使用油彩等西方绘画材料和技法的同时,还通过浓度调节使油彩变得轻薄透明,营造出在高丽纸或布面上自然晕染的水墨画效果。这样的方式是为了以东方式的感性去克服材料本身的性状,脱离肉体升华灵魂,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超越现实时空而接近永恒与无形的概念,接近他想通过艺术去理解的人类、自然和宇宙的真理。

在多年的创作活动中,金焕基认识到最完满的艺术家之路,应当“生于艺,发于艺,伴于艺”。作品的意境生发于现实中与艺术的相伴相争,是艺术家 经 过痛苦挣扎后到达的超 越 之境,是以“超越的美学”引发感动并用灵魂燃尽创作热情以后,才能达到的崇高境界。

如果说巴黎时期的金焕基是在以诗意的视角歌唱自然,那么,纽约时期的他则是向着冰冷都市文明中的自然与哲学空间敞开内心世界抒吐着最纯粹的感情。这些作品至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不断带给世人无限感动。(李婷婷译)

1. 金焕基正在创作。他非常关注韩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美术,曾经收集过古董和书画,他尤 其喜爱“月缸”,而且 这种喜爱已经 超 越兴趣,对他的作品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2. 金焕基从1963年开始留在纽约从事创作活动。他的代表性技法“点画”就是 这个时期的产物。

3. 《16-Ⅶ-68 #28》(1968), 177x128厘米, 画布油彩。

Page 12: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12 Koreana 春季号 2015

特辑3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文字、符号与人水墨写意与历史省察——李应鲁

睦秀炫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李应鲁从最初学画墨竹到晚年创作“群像”系列,毕生始终与纸墨为伴。他以战后的欧洲为中心,活跃于世界艺术舞台,是韩国近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之一。除了纸墨以外,他还灵活运用布面油彩和拼贴等多种材料和技法,并广泛采用版画、雕刻和陶画等创作形式,传世作品超过万件,在抽象美术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

1958年,55岁的李应鲁(1904~1989)抛下任教高校以来在韩国美术界积累的深厚根基,来到了巴黎。从那时起直到1989年辞世,除去1967年至1969年间受南北分裂的政治影

响,被所谓的“东柏林间谍事件”牵连入狱的3年以外,他一直以巴黎为中心活跃在世界舞台。李应鲁自由穿行于古今与东西之间,开创出了独特的作品世界。

不懈的实验李应鲁初到巴黎时,正是非定形艺术的盛行期。当时是1962

年,李应鲁受著名评论家雅克・拉塞涅的举荐,在保罗・法舍蒂画廊成功举办了首场在法个展――“李应鲁,拼贴”。受同时旅居巴黎的汉斯・哈通、皮埃尔・苏拉热和赵无极等各国艺术家的影响,他找到了一种表现世界的新方式。

李应鲁学画起步于墨竹,师从当时韩国书画界的代表人物海冈金圭镇先生,1935年到1945年间在东京留学,受川端画学校、

本乡绘画研究所和松林桂月的影响接触到了“写实性”理念,此后至1950年代潜心于水墨画的抽象变形,到法国巴黎后又开始投身于非定形艺术。当其他水墨画家重复着同种素材的时候,他却不停摸索着使水墨与当代艺术并行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从前的自己,而是在自身积淀的基础上,对非定形艺术加以吸收。他的作品既以形借物象的书法和挥毫万物的水墨为基本精神,也呼应着当代艺术家对战争的冲击与痛苦经历的表达欲求。

与此同时,李应鲁并未局限于非定形艺术领域。他的作品常对惯用书法字体加以解构,在“非定形化”这一点上与非定形艺术一脉相通,但不同之处在于他以宣纸和汉字等独特素材为基础,不断进行着形式上的实验。进入1960年代,他的抽象创作又添新意,开始通过撕纸拼贴和水墨对事物进行解构。经过手撕和拼贴的纸片,既可以看做非定形作品,加入解构的笔划或元素以后,也能重构为有形的画面。有些作品还会加贴棉花以增强立体感,通过棉与纸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质感。在水墨抽象画中,这些元

Page 13: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13

© L

ee U

ngno

/ Le

e U

ngno

Mus

eum

, Dae

jeon

, 201

5

《寿》(1972), 274x132厘米, 高丽纸水墨,印象派拼贴画。1970年代,李应鲁的文字抽象作品突显轮廓分明的符号结构,表现出建构主义倾向。

Page 14: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14 Koreana 春季号 2015

1

素作为一种符号,有时呈现为树木、山石或动物,有时则以人物形象出现。这个时期的作品倾向,被李应鲁自称为“写意抽象”。

李应鲁在巴黎取得的另一成就是1964年11月在塞尔尼斯希美术馆开设东方美术学院。当时的欧洲正开始对东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好奇,想通过韩国作家李应鲁融合着欧洲现代主义的作品作为学习东方精神的渠道。此后直到人生末年,李应鲁都在学院教授笔墨的用法、水墨画技法和留白运用法等,培养出了三千余名弟子,促进了东方思维和造型语言在欧洲的传播。

韩国现代史的黑暗自画像李应鲁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莫过于1967年到1969年的牢

狱之灾。由于在1967年韩国情报机构捏造的所谓“东柏林间谍事件”中受到牵连,他被遣送回国并判入狱。该事件起因于旅欧韩国留学生和文化人与朝鲜有关人士之间的接触,而李应鲁之所以受到处罚,是因为他去东柏林见过朝鲜战争期间被 迫加入朝鲜义勇军以后多年失散的儿子。好在李应鲁在狱中获准使 用毛笔,他利用每餐的酱油、大酱、饭粒和木制饭盒等,创作了300多件作品。自我形象极度蜷缩的《自画像》系列,便是该时期的作品。作品的中心构图几乎是浓墨集成的“一团漆黑”,是李应鲁作品中使用非定形风格刻画自身内心世界的极致。多年以后,他才通过对人类和历史更深刻的反省,走出了这段经历的阴影。

从文字抽象到人物群像,从图腾到字体抽象李应鲁1970年代的作品被称为“书法抽象”。他把经过解构的

文字重新聚拢起来,对东方绘画寄情寓意的精神进行了复原。与60年代的作品相比,这一时期的抽象作品突显轮廓分明的符号结构,表现出建构主义倾向,此外还对传统书写方法进行了现代解构与变形,形成了新的书法风格。举例来说,他的《周易》就是把原书中用符号标记的64卦象,用带有具体形象的汉字进行了重新诠释。

“人”, 或称“群像”系列,是他1980年代的代表作品。李应鲁早在60年代便开始在作品里描绘人的形象,但这个时期则变为在巨幅画面上用墨笔勾勒出数百数千个或如列队,或似群舞的人形。80年代的“群像”系列是在用群众的形象,再现1980年5月18日的光州事件等韩国民主化运动场面。这些作品展现了大师晚年对人类社会的深刻省察,也反映出他在政治放逐中仍对韩国保持着深爱之情和“痛苦的乡愁”。

1977年,旅居巴黎的韩国钢琴家白建宇和电影演员尹静姬夫妇差一点被绑架,李应鲁因夫人受到事件牵连,再次成了韩国美术界的禁忌人物。受事件影响,他多年来渴望回国安度创作余生的梦想也变成了泡影。尽管1958年前曾在祖国艺坛活跃了30余年,后来在欧洲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但李应鲁在韩国社会中的知名度并不太高,原因就在于南北分治下的复杂时局。

在从文字抽象到人物群像,又从图腾到字体抽象的变化过程中,画家却从未停止过画竹。东柏林事件以后,他笔下的竹子成了“舞动的竹叶”,后来又转变为动态的人形。1980年代的人物主题,其实就是他毕生都在描绘的竹叶、自然、人类和历史。在“群像”系列中,画面上所有人都遵循着某种特定节奏,细看之下,每个人的动作既有不同,又在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在那人群之中就有“我们”或“我”的身影。

1988年,韩国政府在民主化运动的大潮中决定对赴朝艺术家解禁,李应鲁也随之得以“复权”平反。直到1989年,他的回顾展才得以在韩国境内举办,引发了韩国艺坛对李应鲁的“再发现”。但 遗 憾 的 是 ,画 家 本 打 算 在 展 览 期 间 回 到 久 别 的 故 国,却 在1989年1月10日自己的首场回顾展在首尔开幕当天,因心脏麻痹在巴黎的一家医院离开了人世。此后,韩国各界出于对李应鲁的怀念与赞赏,多次举办他的纪念展和回顾展,忠清南道的大田市和他的故乡洪城还分别建立了李应鲁美术馆和李应鲁故居纪念馆,缅怀他不平凡的生涯和作品世界。(行程译)

Page 15: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15

2

3 41, 4. 为了让 更 多的人了解 李应鲁的艺术世界,2007年位于大田市中心的李应 鲁 美 术 馆 正 式 开 馆 ,这里还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和展览。2.

《群像》(1986), 167x266厘米, 高丽纸水墨。3. 1964年,李应鲁在巴黎塞尔尼斯希美术馆开设了东 方美 术 学 院,教 授毛 笔 和 墨 的 使 用 方 法 、水墨画的技法和留白的使 用 等 ,共 培 养了3000多名弟子。

1980年代的人物主题,其实就是他毕生都在描绘的竹叶、自然、人类和历史。在“群像”系列中,画面上所有人都遵循着某种特定节奏,细看之下,每个人的动作既有不同,又在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在那人群之中就有“我们”或“我”的身影。

Page 16: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16 Koreana 春季号 2015

1

© W

oonb

o Fo

unda

tion

朴崃贤(1920~1976)和千镜子(1924~ ),虽然她们的生平、曾经梦想的世界以及造型逻辑完全不同,但却都是20世纪韩国女性主义美术史上以富有魅力的灵魂长留青史的画家。她们在东方传统美术――水墨彩画领域实现了创新,自由挥洒女性神秘的感性和梦幻的色彩,在20世纪韩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迹。

神秘的感性和梦幻的色彩蕴藏着灵魂的魅力

朴崃贤出生在平安南道镇南浦,很小的时候 搬家 到 全罗北 道群山,并 在 那里长 大。二十 多岁的 时候 ,为了实 现 画 家 的 梦 想,她进 入日本东京女子美术专科 学校学习。在读期间,她就获得了朝鲜美术展览会的最高奖,未来一片光明。朴崃贤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以韩国传统人物风情为素材,运用西方的立体派技法,将画面分割,形成几何体结构;第二种,将过去的铜钱串、草席等具有民俗色彩的形态抽象化,形成抽象绘画;第三种就是将纺织品剪贴到画面上,形成浮雕形式的客观主义系列作品。

朴崃贤追求的主题并不单一。仅从素材来看,她主要以近代以前的韩国传统人物风情和女性为素材,同时,她吸收西方

2

16 Koreana 春季号 2015

Page 17: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17

4

3

的现代主义风格,对画面的线、面和色彩进行创新,十分关注造型本身,是一个实验型的画家。朴崃贤通过东西方的结合开创出一条东西融合的道路。尤其是她在50岁以后开始的布艺浮雕创作是她将生活中的女性特点带到美术中的结果。在布艺浮雕上挂上朝鲜王朝时期的铜钱是她在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她想将传统和现代以及女性的日常、劳动、集市气息融合在一起。不仅如此,她运用极其节制的手法,成功实现了淡淡的色彩、细腻的质感和庄严的构图,画面成为神秘的空间,显现出非常干练的风格。

千镜子出生在全罗南道高兴半岛,18岁时进入日本东京女子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作品入选朝鲜美术展览会。解放后,她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并逐渐走上画家的道路。千镜子的画曾经非常重视对对象的忠实描绘,1950年代朝鲜战争以后,她的作品发生了巨大变化。战争大大改变了这位年过30的女性画家的艺术世界。从此时起,她将现实和梦中发现的素材和色彩自由而流畅地展现出来,迎来梦幻的时代,形成华丽的装饰性和想象的神秘。

千镜子的创作主题为“妖艳的女性”,将自然和人类融合,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特别世界,描绘“幻想的女人天国”。尤其是她打破远近法,使用将物体散乱分布在整个画面上的朝鲜传统多视点构图法,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她用干练的手法娴熟运用华丽的色调,表现出妖艳且优雅的气度。

虽然朴崃贤和千镜子探求的主题和造型各不相同,但她们都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感性和想像对人物和物体进行自由自在的变形和重新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是非常相似的艺术家。朴崃贤忠实地遵循战后美术史的法则,同时通过女性特有的感性进行重新组合的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千镜子虽然拒绝当代美术史的逻辑,但她爆发出女性具有的本能的感觉和梦幻般的想像力,创造出只有千镜子才能实现的独特风格。从这一点而言,可以说两位画家走的是相同的道路。(吕钼译)

1. 《起源2》(1972), 朴崃贤, 50.5x37厘米,铜板蚀刻,国 立 现 代 美术 馆 收藏 。朴 崃贤 吸收 西方 现代 主 义 形式,不 断 对 画面的 线、面 和 色 彩 进 行革 新,构 建了深 奥 的 造型世界。

2. 朴崃贤和画家丈夫金基昶在自家画室里 。

3. 千镜子正在介 绍自己的作品《美人图》(1977)

4. 《 我 悲 凄 的 第 2 2 页 》(1977), 千镜子。43.5x

36厘米, 纸上彩色,首尔市 立 美术 馆 收 藏 。千 镜子将自然和人 类融合 起来,表 现 出女 性 特 有 的细致美丽的幻想世界。

韩国文化和艺术 17

Page 18: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18 Koreana 春季号 2015

韩国彩画之星

特辑4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朴荣泽京畿大学教授、美术评论家

Page 19: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19

在20世纪初西方美术传入不久 之 后,韩国陷入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特殊境况。在经历他律的近代化过程中,韩国美术只能书写与延 续韩国固有传 统不同的

其他美术的历史。当时,韩国的画家们在传 统 绘画与西方美术的对抗中苦苦寻求自主道路,探求“民族美术”。然而,与此同时,对传统绘画的无知和贬低,对西方美术的盲目崇拜和吸纳现象也随之而来。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韩国传统美术中蕴含着神话般的灵性和宗教 咒语般的力量,然而有些人却要 抹去这些,而一味地效仿西方美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 这个时期韩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主要轨迹。在这样的混乱中,也有一 些画家 坚持开拓自己独特的创作之 路,朴生光(1904~1985)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

在日研修奠定画风基础朴生光出生在庆尚南道晋州的一个中等农户家庭。十几岁以

前,他在村子里的私塾学习汉文。之后,他在晋州第一普通学校和晋州农业学校接受新式教育。1920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学习美术。1923年,他进入京都市立绘画专科学校,在日本画京都派巨匠竹内栖凤、村上华岳、土田麦僊等赫赫有名的大师手下完成了两年的课程。但据推测,当时他并不是正式学生,而是研修生。

当时,日本在文化上全盘接受西化,正处于多样、自由跃动的所谓“大正”时代。京都画坛各种对新式日本画的实验十分活跃,进入了日本近代美术史上被称为“喧闹的季节”的百花齐放时期。当然,这种氛围应该也对朴生光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他在学校里学的还是忠实坚持写生主义,提高准确描绘对象的形态和组织的技能,严格练习线描技法。他继承了以色彩强烈、画风硬朗为特征的北宗山水画体系。通过这些学习,朴生光夯实了自己彩画形式的根基。

1926年,朴生光完成绘画专科学校的学习去了东京。当年他22岁,投到落合朗风门下,开始了新的学习之路。落合朗风是日本在野派画家,他通过清亮的色彩在平面上表现出远近感,是超写实主义新日本画的旗手。朴生光一边在明郎美术研究所学习,一边在明郎美术展等画展上推出自己的作品,积极活跃在画坛上。1930年,他的作品《素描》入选第九届朝鲜美术展览会的西方画单元。第二年,他的作品《菜圃》再次入选该展会的东方画单元。他的画跨越了东方画和西方画两个领域。其实,这种对体裁的分类对于他而言毫无意义。当时,他主要画一些写实、具有装饰性和色彩柔和的画作。

在国家经历着殖民统治的苦痛,整个社会处于混乱的时代,新的西方绘画风格开始出现,画家朴生光正是在这种境况中走出了一条非同寻常之路。他是20世纪韩国代表性的东方画画家,他通过绘画寻找韩国的原创性和融在形象中的灵性。

《 明 成 皇 后 》(19 8 4 ),330x200厘 米,纸 上 彩色 。进 入1980年代,朴生 光在 对 佛 教、巫俗 和历史 人物画进 行探索的基 础上开始 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

Page 20: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20 Koreana 春季号 2015

他将融入韩国传统美术中的色彩和形象的力量、寓意和画面构成的绝妙融合以及超乎寻常的比例大胆地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完成了别人无法创作的画作。他从巫俗画和佛画中获得灵感,运用强烈的原色调和粗轮廓线的原始描线法,赋予了画作咒语般的力量。他在作品中加入巫俗、佛教和土俗信仰等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合为一体,呈现出形象的圣座。

1

Page 2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21

超越韩国和日本的“东方”表现手法1945年1月,朴生光结束25年的日本生活回到故乡。此时,他

已进入中年,是两个儿子的父亲。然而,家乡的生活十分艰苦、困难。于是,1974年他再次来到日本,在东京开始自己的创作。对于再次来到日本的原因,他这样说道:“我想对自己做个实验。我想表现的是东方,而不是日本。我就是凭借这种热情在绘画。我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某一特定的国家,无论韩国还是日本,作为亚洲的一员,我想创作蕴藏亚洲思想的东方画。日本画只不过是表现手段而已。”

1975年,朴生光在东京举办了三次个人画展,又在大阪和名古屋分别举办了一次画展。这是他为长期居住在日本而在经济上做的准备。然而,作品的销售却不尽人意。最终,他于1977年结束了东京生活彻底回国。此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已在日本度过。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在韩国画坛更多时候只能算是一 个局外人。

1945年解放以后,为清除日本殖民的残迹,韩国东方画领域排斥和贬低彩画。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彩画传播十分广泛,大多数画家都难逃其影响。由此形成的反作用是只将文人画体系中的水墨画作为替代方案,排斥所有彩画,这是不合理的事情。而朴生光的画受到日本画的强烈影响,他主要从事的是彩画创作,在国内没有什么名声。因此,此时他几乎被排除在韩国画坛之外。然而,这种排斥感和孤独感反而成了激发他创作出独具个性作品的决定性因素。

恢复韩国传统绘画力量和价值的线条和色彩进入1980年代,基于对佛教、巫俗、历史人物画等的兴趣和

研究,朴生光开始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为了实现自己“韩国美感的现代变奏”的目标,他从民画、帧画和古代美术作品中选取素材,而他得以这样做的契机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画坛的风潮不无关系。1970年代后期,韩国美术界开始思考继承传统的问题,随之对民画、巫俗画和帧画大为关注。这种时代潮流也对他产生了影响,而且,他注重依靠色彩进行写实表现的绘画技法更容易接近这些绘画体裁。他将融入韩国传统美术中的色彩和

2

形象的力量、寓意和画面构成的绝妙融合以及超乎寻常的比例大胆地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完成了别人无法创作的画作。他从巫俗画和佛画中获得灵感,运用强烈的原色调和粗轮廓线的原始描线法,赋予了画作咒语 般的力量。他在作品中加入 巫俗、佛教和土俗信仰等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合为一体,呈现出形象的圣座。值得一提的是,他高度关注和钻研的巫俗是与紧紧缠绕于民众无意识之中的生活底层联系在一起的。

朴生光的画或是一些形象碎片的无意识罗列,或是由压缩和变形的形象组合在一起。他的画似乎通过强烈的装饰性来脱离远近原理的束缚,平面形象与并置技法并用。西方美术的远近法观念是人类中心的反映,是为了超越两维平面的错觉艺术手法。相反,东方画尊重图画的根源条件,即平面性,重视在平面中展现刺激人类精神活力的形象。朴生光在装饰性极强的平面画面上自由挥洒超越时空的物体。他的画乍一看有些稚拙,却构建出独特而深远的世界。他用黄色线条将一些不同性质的形象整合在一起,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空间,这是他独创的形式要素。

朴生光并非单纯地将传统作为其绘画的素材来源,而是向着恢复其真正的意义、精神及形象的力量的方向去完成画作。由于他的创作,韩国的民画、巫俗画和佛画的价值才得以恢复和被人理解。通过他的画,被遗忘的韩国画的真正力量、内容和用处才得以恢复。

长期以来,朴生光在困难和孤独中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作品世界。他在韩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画作都诞生于1980年代。他的画如同强烈的色彩在跳舞,他从佛画、民画、巫俗画中自由借用各种素材和图案融合在自己的彩画中,他的画作犹如前所未有的祝福。在当时的画坛,彩画给人们的印象只不过是机械复制的美人或鲜花,朴生光的画作给了当时画坛巨大冲击。此后有大量画家借鉴他的画作,1980年代中期的韩国东方画坛也因此从水墨和以传统素材为主的绘画向前迈进了一步。

很多人在看到朴生光在年近80岁创作的画作时都不免惊讶。然而,82岁那年他终因喉癌离开了人世。他本应享受一下自己努力的成果,却突然迎来了死亡。尽管如此,他在并不算长的时间里留下的画作也足以让他堪当韩国彩画之星的荣耀。(丹伊译)

1. 《巫女》(1981), 136x136厘米,纸上彩色。朴生光从巫俗画和佛画获得灵感, 运用强烈的原色调和粗轮廓线的原始描线法,为画作赋予了咒语般的力量。2. 深受近代日本彩画影响的朴生光回到韩国后过着孤独的晚年生活,但在作品创作中充满热情。

Page 22: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22 Koreana 春季号 2015

朴寿根(1914~1965)1965年去世,享年51岁,这个年龄本应是他创作最活跃的时候。在他去世前8年,即1957年,他的作品在大韩民国美术展览会上不幸落选。此前,

他的作品已经数次入选该展会。1955年,他还获得了大韩美术协会展授予的国会文公委员长奖。他的实力在画界是被认可的。面对意想不到的落选,他失 声痛哭。更加让人难以理 解的事情是在两年后的1959年,他又成为该展会的推荐美术家,1962年被委任为评审委员。当然,对于这一切他都应了下来。

朴寿根只小学毕业,自学绘画,却当上国家级美术展的推荐画家和评审委员。仅从这些职务来看,他分明已经达到当时画界的巅峰。但实际上当时画界控制势力的这些行为近似于对他的“戏弄”。一个成年男人的泪水正是心地善良的他对此的隐忍。他的忍耐最终带来的是肝硬化、白内障、肾炎、肝炎等疾病。朴寿根一生苦难,在派系林立的韩国画坛组 织中,他没有同学关系,没有人脉,不断受到困扰,最终英年早逝。

梦想成为一名描绘日常生活的画家当朴寿根 还 是一名普通学校的学生时,他喜欢穿梭在山间

田野,画一些农村常见的风景,如农家干活的女人、村里采野菜

的人们等。当看到法国画家米勒的画以后,他默默埋下了一个梦想,就是“要成为像米勒一样优秀的画家”。“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直率地画出来,并且尽量画好,”这是画家米勒的愿望,也成了少年朴寿根的愿望。他完全陷入了米勒的世界,他想像米勒一样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在这里生活的质朴人们的日常生活原原本本画出来。

朴寿根满怀着如此纯粹而热烈的希望,然而却因为家境贫寒没法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于是,他开始自己练习绘画。18岁那年,他的作品入选朝鲜美术展览会,这是当时美术家们唯一的“龙门”。此后,他开始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然而穷苦的生活却一直伴随着他。1953年,他开始在美军犯罪调查司令部和美八军军中福利社从事绘制环境美化图和肖像画的工作。作为这种低级的画工他被人冷眼相待,积攒下来的钱也只能在当时首尔市郊的昌信洞买下一个棚户房。这期间,他结识了美国大使馆政务参赞的夫人玛丽娅・亨德森、另一位美国外交官的夫人玛格丽特・米勒和画商兼收藏家西莉亚・齐默尔曼,他们的资助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直到48岁以前,朴寿根还没有举行过一次个人画展。在他48岁这一年为他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并且对他的作品给予真诚赞

朴寿根用抒情升华时代忧郁的“国民画家”

特辑5 韩国近代绘画的先驱

崔烈美术评论家

画家朴寿根自学走上绘画道路,通过不断修炼,他的作品实现了毫无雕饰的质朴美和古拙美。朴寿根绘画的风格接近任何人都无法偷走的“宇宙的秘密”,达到当代韩国美术最高造型境界,是衡量一个时代的独特样式。

Page 23: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23

1

2

© G

alle

ry H

yund

ai

© Park Soo Keun Museum

他既无师承又无家传,自由地寻求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没有作为背景的学校,在画界政治中没有一席之地,他也不想走这样的道路。他辗转江原道、首尔和平壤,在痛苦的生活中用执着独自开创画家的道路。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毫无修饰地描绘普通人艰难却美丽的生活面貌。

1. 《 玩 抓 子 游 戏 的 少 女 》(1960年代),22x30厘

米, 画板油画。2. 1959年,朴寿根和夫 人

金 福 顺 、二 女 儿仁 爱在自家的厅堂。

Page 24: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24 Koreana 春季号 2015

扬和支持的却并不是韩国人,而是美国人。1962年,“朴寿根特别邀请展”由位于平泽的驻韩美军空军司令部主办。虽然这次个人画展只是在一个军营的图书馆中举行,却是朴寿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个人画展。

独自执着的画家之路1957年,朴寿根的作品没有入选大韩民国美术展览会。第二

年,即1958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委员会主办的东西方美术展和在纽约世界之家画廊主办的韩国现代绘画展上,朴寿根均有作品入 选。在此后的第二年,即1959年,朴寿根成为大韩民国美术展览会的推荐画家,并且受邀参加《朝鲜日报》社主办的第三届现代画家邀请展。朴寿根凭借作品在海外参展的力量突破了国内的壁垒,这不能不说是20世纪韩国社会追随西方的悲伤的自画像。

朴寿根没有在当时的画坛中随波逐流,他也因此有所收获。他既无师承又无家传,反而可以自由地寻求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没有作为背景的学校,在画界政治中没有一席之地,他也不想走这样的道路。他辗转江原道、首尔和平壤,在痛苦的生活中用执着开创画家的道 路。他只有一 个 信念,就 是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毫无修饰地描绘普通人艰难却美丽的生活面貌。

1930年代,殖民地的青年画家几乎都推崇“朝鲜乡土色”,这是当时各种美术比赛的评审标准,他们也都以此为目标进行绘画创作。这个时候,朴寿根刚刚20岁出头,还是一个生活困苦渴望成为一名画家的学生。朴寿根并没有梦想能够在美术比赛中获得最高奖,他只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入选就好。他像一个画坛的独行客一样,无处陈述自己的孤独。直到1940年,他才能和一些像样的画家相处在一起。这一年,他当上了平安南道道厅社会科书记员,和崔荣林(1916~1985)、张利锡(1916~ )、黄瑜烨(1916~2010)经常在一起交流。也是在这一年,他结了婚并且有了第一个儿子。虽然他的薪水微薄,但还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对于朴寿根而言,从此时到1944年是他最幸福的时期。他 和自己忠实的伴侣,也是他“唯一的模特”夫人金福顺一起战胜了各种苦难。

1

2

1. 《背小孩的少女》(1953), 28x13厘米, 画布油彩。2. 2002年在朴寿根的出生地江原道杨口建立的朴寿根美术馆。美术馆外观用花岗岩碎

块垒砌,象征性地表现出朴寿根画作中的质感。3. 《归路》(1965), 20.5x36.5厘米, 画板油画。

Page 25: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25

3

现代都市感觉朴寿根是一位“完全用现代都市感觉消化传统”的画家。他从

农村进城,在城郊落下脚跟,生活得很艰辛。他的作品素材也是从 昨 天 到 今 天 ,从 古 典 到 现 代 ,逐 渐 变 换 。评 论 家 李 庆 成(1919~2009)说:“朴寿根的画作以很容易变得千篇一律和陈腐的乡土风情为主题,但他却没有使其堕落为廉价的地方趣味,反而将其升华为清新高尚的民族抒情诗,这就是他的力量。与其说是力量倒不如说是他毫无矫饰的人性的发现。作品的朴素性是由他无论画多久都始终是‘业余 ’画家这一事实的生理和体质造成的。他的作品没有染上绘画技法或技巧的毛病,带着一种原始的健康。这种画家并不是单纯依靠个人努力而诞生的,而是由时代和环境自然造就的。”

朴寿根没有受过美术学院的理论和绘画技能教育,他从业余画家起步。他只能把对殖民地乡土性的追求作为创作的主题,即使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1930年至1940年的初期作品几乎没有一件保留到现在,如今只能从留下来的照片插图看到。他那个时期的作品大都以曲线为主,很细腻,但看起来却有些粗笨。1940年代,他开始使用浓厚的颜料和粗边线,试图通过明暗和构图再现对象的意识很强烈。照搬1937年水彩画《春》的构图的1940年代的油画《挖野菜的女人们――春》、被推测为1940年代后期作品的《推磨的女人》都是如此。

到了1950年代中期,他的画开始明显显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对象的平面化 、边 线的单纯化及 直线化变得明显。不论是1954年的《捣臼的女人》、《洗衣处》,还是1962年的《树和两个

女人》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尤其是他将颜料反复涂上几层,形成皱皱巴巴的表面,使之像布的有规律的织线一样,再现出传统花岗岩石雕的质感。他曾说从当时韩国的石塔、石佛感受到无以言表的美丽的源泉,并一直努力想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1962年,对于自己的作品和画法他这样说道:“近来,我的绘画技法追求象征和印象,我正在努力画出美丽的画面。”他想表现的东西不正是“时代的生活”吗?对于经历过与城市战争的朴根寿而言,乡土性和朴素感变成了表现的素材。连新开始引入的城市郊区民众的生活也如同消失在石佛之中的神话和传说一样成为表现的素材。不知不觉间,朴寿根的关注点已转向创作“能感受到美的源泉的画作”和“美丽的画面”。

朴寿根在他的画中接受了资本主义化的城市氛围,追求风格化。战后,他的画处于前卫的中心,当时无人可及。他的画超越独一无二的境界,仅凭轻快和真挚的感觉就能轻松达到“当代最现代的风格”。评论家李庆成说:“他以灰色为主色调,白色、黑色以及偶尔使用的青绿色在他充满忧愁的造型空间如同星星一般闪烁着光芒。……在这个坚实的结构上,他一点一点加上自己独特的色彩,虽然单调,但却精练。”

从殖民统治到战争,再到资本主义的变革,朴寿根一直过着艰辛的生活。他去世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成为韩国人最喜爱的“国民画家”。他在原始与文明、乡土与城市、写实与抽象以及传统与现代的边界上挥洒着清新的抒情,并最终构建出遥远寂灭的世界。

Page 26: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26 Koreana 春季号 2015

韩国传统衣食住的守护者郑美淑是韩国家具博物馆馆长。为真实地保存并展示数百年来韩国人吃穿住的生活痕迹,她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她竭尽全力捍卫的是韩国人的灵魂。

郑在淑《中央日报》文化记者

守护者的遗产

Page 27: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27

Page 28: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28 Koreana 春季号 2015

韩国 家 具博 物 馆 馆长 郑 美 淑 时 常 戴 着 帽 子和 劳 保 手 套,这是因为经常要在阳光下工作很长时间。博物馆位于首尔历史悠久的高级住宅区――城 北区城 北洞330-577

号,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宽敞的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倾注了郑馆长的心血,即使是一棵小草,一件小的石头装饰品,也不是随意摆放的。她的眼光和热忱让人们感动。自1995年韩国家具博物馆奠基至今已经过去20年。她打开了千百年来仅被行家珍视的传统衣食住遗产宝库紧闭的大门,逐渐地向大众开放。

外国使节蜂拥而至最近,韩国家具博物馆经常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2014年7

月,朴槿惠总统为接待习近平主席夫妇在此举行国宾午宴,博物馆自此名声大作。从几年前开始这里已经成为名胜。外国贵宾来到首尔,首先想要去的地方就是家具博物馆。这里也是常驻韩国的使馆外交官夫人们为了解韩国必来的地方。国外明星也常常不顾日程紧张,抽出时间来此参观。2013年,美国演员布拉德・皮特到此参观后,赞叹道:“太神奇了!”素有“家政女王”之称的玛莎・斯图尔特也对韩国传统木家具尤其是小餐桌尤为喜爱,曾经感叹“韩国人好像喜欢把自然融入家具并且放在身边享受。”

为抢救即遭拆毁的10座传统房屋,郑馆长将它们从原址迁到博物馆内。博物馆内还收藏有日益少见的2500多件朝鲜王朝时期的木家具。这些老旧家具简而不陋,华而不奢。2011年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评价这里是“首尔最美的博物馆”。郑馆长是如何

启动这项巨大的工程的?“我父母培养了我作为韩国人的自豪感。我家里就有许多老

家具,很早就使我发现了韩国传统美。我母亲一生辛勤操劳,我想成为一个像她一样的人。”

郑馆长是家中最小的女儿,母亲李兑荣博士(1914~1998)是 韩 国 第 一 位 女 律 师 和 人 权 活 动 家 ,父 亲 郑 日 亨 博 士

(1904~1982)曾任外务部长官,八次当选国会议员,在军政独裁时期担任过在野党领袖。母亲生前经常教导她要做到三点:一是多读书;二是如果有钱,就多去旅行;三是为国家或者同胞做事,尤其是做那些别人忽略的事情。通过读书和旅行,郑馆长开阔了眼界,之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母亲生前说过的第三件事中。

还有一人为了韩国家具博物馆的开馆给予她许多物质上的支持,这个人就是她的公公。郑馆长从上个世纪60年代读大学时,就开始收集老旧家具。后来,因为在收藏和保存上感到吃力,她准备捐献给首尔市。在向公公讨主意时,公公说,还不如自己建个博物馆来收藏,并把城北洞市值很高的地皮拿出来。郑馆长的婆家有一处老宅叫“城乐园”,是朝鲜王朝时期上层人家的别墅,类似的宅邸如今已为数不多了。因此,韩国家具博物馆可以说是郑馆长娘家和婆家合建的。

“固执”馆长最爱米柜郑馆长最喜欢的老家具是早年间妇女每天都要触摸的米柜。

柜子里存放大米等粮食或者其他吃的东西,一般摆放在厨房里。

1

“上高中时,我获得了奖学金,作为交换生到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留学。那里的同学经常问:‘你们吃什么?穿什么?又住在哪里?'当时,那里的亚裔人很少。当地人最好奇的是我们的衣食住。仔细想想,自己对祖先的生活竟然了解不多。回国后,我就开始收集旧家具。”

Page 29: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29 2

1. 郑美 淑馆长 二十年如一日用至诚的双手不断 装点 韩 国 家 具博 物 馆,她在保存韩国人传统衣食住遗产上倾注了全力。

2. 韩国传统家具的着眼点放在确保更大的生活空间,不 给人在 视 觉 上 造成 负担 上,因 此 制 作 十分简洁。无 论 是 靠 着空白墙 壁单 独 摆 放,还 是与其他器物一同摆 放都显得自然和谐。

Page 30: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30 Koreana 春季号 2015

1

2

Page 3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31

四方书架、书柜、书桌、文件柜等更精致体面的物件很多,为何郑馆长对米柜却情有独钟?

“我以收 集 米柜而自豪。米柜 虽 然 放 在家 里不起 眼的地方,但是可以储藏粮食和其他食品,是保证家人生命和健康貌似可有可无的重要家当。俗话说,‘米柜满,人心善’。还有这样的比喻,‘米柜见底,才知饭香’。总之,米柜是干活人的可靠朋友。所以,米柜也成为我们博物馆的象征性标志。”

郑馆长的“米柜观”实际上也是她的人生哲学。参观必须通过因特网预约;每周只开放五天,每批观众不能超过10人。近乎苛刻的经营原则和参观规定像米柜一样坚守着它的本分。也有人对这些原则产生了误解,认为这家博物馆“有些傲慢”。郑馆长认为,如果参观者拥挤,就感受不到韩国传统房屋的雅致和家具的美。为了使访客能够准确理解和欣赏,她坚持陪同讲解员一起导游。

沿着观光线,跟随导游看完博物馆你会一下子理解这种“对米柜的执着”。对原以为已经充分了解的韩国传统房屋,你会有更新的认识。韩屋的设计完全以人为本,亲近大自然,让人称赞不已。郑馆长回想道,十几岁就去留学使她发现了韩屋的价值。

“上高中时,我获得奖学金,作为交换生到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留学。那里的同学经常问:‘你们吃什么?穿什么?又住在哪里?'当时,那里的亚裔人很少。当地人最好奇的是我们的衣食住,仔细想想,自己对祖先的生活竟然了解不多。回国后,我就开始收集旧家具,我对韩国传统的自豪感也从此油然而生。韩国传统的房屋、家具和韩服洋溢着艺术的灵魂和审美意识,这些都是现代美术所未能启及的。一想到这些传统正在消失,我心里就很着急。”

为了“第三次文艺复兴”

最近,郑馆长正在关注韩国的传统书院,也去书院走访一些长者。她计划到玉山书院考察每一件藏品,并监督进行清扫,因为4月要举行“重现书院活动场景”活动。“韩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崩溃,这个国家将走向何方?”郑馆长对当前韩国面临的危机忧心忡忡。她认为,书院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过去100年间,我们按照外国的模式生活。聪明的孩子都向往到大企业工作。以这种精神状态,我们的国家还有未来吗?今后,如果不改变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将沦为落后国家。目前,全国有670多所书院和230多所乡校。每一所书院均是学习的摇篮,相当于欧洲的名牌大学。对于 传 统,我们太容易忘却和丢弃了。我设想,应该把每一处书院与中学结成对子,让孩子们从扫除开始,学习传统精神。如果书院运行顺利,也可往文化观光的方向发展。”

郑馆长正在竭尽全力推进的另一个计划是“城北洞工程”。首尔市和城北区决定将城北洞打造成为“传统衣食住集群”,背后就有郑馆长的创意和积极推动。城北洞历史悠久,从世宗大王时期开始这里就是养蚕区,朝鲜王妃在此演示采桑纺织。这里,佛教寺刹和餐馆众多,传统观光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是韩屋聚集区。涧松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也位于这一地区,一些新建的美术馆也应运而生。郑馆长现在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在这里建设“博物馆村”,把丝绸博物馆、琉璃・瓮器博物馆、民俗画博物馆和八道餐饮博物馆等规划在一起。

“从15世纪的世宗大王到18世纪的英祖、正祖时期,这300年间韩国国运昌盛,文化复兴。此后又经过300年,进入21世纪,呈现出第三次文艺复兴的征兆。虽然韩国家具博物馆规模不大,但我相信,它将对传统的复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萧然山译)

3

1. 韩国家具博物馆为使 人们充分感受到韩国传统房屋的雅致和家具的美,规定每次参观不超过10人,而 且 要 跟 随 讲 解员的讲解参观。

2. 韩国家具博物馆由10间传 统 韩 屋构成,这 里收集了朝鲜王朝时期2500多件木家具。

3. 庭院的一面矮墙上装饰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和乌龟等图案。

Page 32: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32 Koreana 春季号 2015

表演艺术的麦加圣地明洞艺术剧场重生记明洞是首尔20世纪最繁华的地带。尽管著名时装设计师的专卖店、文艺界人士经常光顾的酒馆、茶室、音乐厅等已难寻踪迹,但这里依然人潮涌动。这条街上,若论韩国近代史上的地标性建筑,明洞教堂当仁不让位居榜首。不过,你会在连接教堂边上的天主教中心和南大门路的一公里多的明洞路上看到另一座近代建筑物矗立在最开阔的十字路口。其外表与周边建筑风格迥异,颇为引人注目。这就是明洞艺术剧场。

卢亨硕 《韩民族》记者

1

1. 明洞艺术剧场建筑分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时称 明 治 座,是日本人 经常光 顾 的电 影 院 。建 筑师是 来自东京的玉田橘治,他 直 接 照 搬了当时在日本风 靡一时的剧场建 筑 形式,即 文 艺 复 兴和巴洛克混搭风格。

2. 该建筑曾经一度卖给金融 公司,功 能 发 生了巨大 变 化 。得 益 于文 艺界的 保 护 运 动,原 建 筑 外形 得以保 存,建 成 了拥有500多个座位的剧 场。

韩国的现代建筑

Page 33: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33

明洞艺术剧场的奇特之处在于,正门设在建筑物东边的拐角上。正门上方镶有巴洛克风格的人造石饰带,饰带上方到顶层是扶壁,长方形的窗户井然排列,与刻有椭圆

形浮雕花纹的扶壁柱相互映衬,散发出流畅秀丽的韵味。建筑物的拐角墙面都处理成圆弧形,这也是看点之一。特别是临街的南墙和东墙上,拱 形窗户整 齐排开,营造出现代优 雅的建筑 美感。建筑外观兼具纯熟与典雅,人们仅凭这一点就会很自然地猜到这是与文化相关的设施。曾几何时,这座建筑曾在韩国的表演艺术领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过去80年的历史中,它与明洞同呼吸共命运。

动荡的岁月,文化艺术的产房,绝无动摇明洞艺术剧场建于日本帝国主 义 殖民 统治时期的1936年 。

当时,明洞的日本名称为本町。在这一带的核心地段,约500坪的土地被用做建设剧场,一年多后竣工。这座钢筯混凝土结构建筑分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时称明治座。这是日本人经常光顾的电影院。建筑师是来自东京的玉田橘治,他直接照搬了当时在日本风靡一时的剧场建筑形式,即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混搭风格。

20世纪20年代起,以购物、娱乐为代表的现代消费文化首先传入本町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传播出去。进入30年代,来到京城(首尔的旧称)的日本财阀和文艺界人士术都喜欢在明洞座附近的茶室、面馆、日餐店、西餐馆里休闲、社交。尽管心怀亡国之恨,身处飘摇风雨,但朝鲜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画家们依然无法抑制对现代文化的憧憬之情。他们逐渐向明治座附近聚集,于是,这一带自然而然变成了代表着京城的文化街。在韩国人称为“稀岗”的忠武路附近,先后建起了黄金座(后来的国都剧场)、若草剧场(现斯卡拉剧场)、中央馆(中央剧场,现中央电影院)等一系列电影院及演出专用剧场,形成了新的文化景观。

1945年半岛解放 后,明治座被更名为国际剧场,此后经历了市公 馆(市立 剧场)和国立 剧场时 期,成为表 演艺术的产房。1946年,崔寅奎导演执导的韩国解放后第一部戏剧电影《自由万岁》在 此 上映,吸引了大 批 观 众。1948年,韩国最早的歌 剧《椿姬(茶花女)》在此首秀,金慈璟主演。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明洞的一半以上化为灰烬,但明洞剧场和明洞教堂却完好地幸存下来。剧场的一部分遭到破坏,马上就被修复了。自战后50年代起,话剧、歌剧、电影、舞蹈、国乐、国剧等几乎所有

2

Page 34: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34 Koreana 春季号 2015

1

主要演出在此连续不断地上演。剧场周边的石体茶室、稳城酒家、东方沙龙等是当时文艺界重要人士的聚会场所。毫不夸张地说,它们起 到了客厅的作用,也创造出那段时期的韩国文化史。值得 一 提 的是,1962年市立 剧场 移至 光 化门的市民会 馆之 后,这里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大韩民国的国立剧场。这11年可谓明洞剧场的全盛期。

承载明洞的历史1973年,国立剧场搬迁至位于南山山麓奖忠洞的一座新建

筑。在此之前,明洞剧场一直是韩国剧作、导演大师和许多著名演员的主要活动舞台。不仅如此,这里也发生了韩国政治史上很多令人难忘的事件。1955年,对抗自由党独裁的民主党在此举行创立大会。次年,韩国最早的进步政党――进步党也在此宣告创

尽管心怀亡国之恨,身处飘摇风雨,但朝鲜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画家们依然无法抑制对现代文化的憧憬之情。他们逐渐向明治座附近聚集。于是,这一带自然而然变成了代表京城(首尔的旧称)的文化街。

立。1956年,民主党举行全党大会时,张勉副总统遭到歹徒枪击。自国立剧场搬走之后,这座建筑物陷入了多舛的命运。1975

年,它被卖给了金融公司,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多可以容纳1000人的剧场销声匿迹,摇身一变成了金融公司的营业大厅。产权方甚至宣布1994年将旧建筑夷为平地,在原地造高楼。对此,文艺界提出拯救历史文化古迹的建议,并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保护运动。最终,政府于2003年购入了这座建筑,并历经四年进行重新修复。2009年6月,拥500个座席的明洞艺术剧场终于重返市民的怀抱。岁月无声,在近80年的岁月里,这座建筑静静地守望着明洞的历史,见证了明洞在不同时代从表演文化中心向时尚、金融、旅游中心转变。

剧场的外观基本上保持原样,但内部早已脱胎换骨。演出剧场的舞台空间基于“承载和重现文化的巨大容器”这一理念而设

1. 在原本的平顶上用玻璃和金属板改建成两个空间,宛如两朵花瓣对开。还加铺了草地,建成人工花园。

2. 剧场内部进行了重新设计,将观众和演员的视角差降到了最小,并缩小了观众席和舞台之间的距离,让演员和观众融为一体。

Page 35: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2

计的,是重修时的重点。其宗旨是要将观众席和舞台从建筑物原有空间中分隔出来,打造成独立的传播文化的新空间。这一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剧场内部的大堂、舞台、观众席等完全被改造了,当年的旧貌荡然无存。考虑到这座建筑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故事,不能不说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最高处原本只是一个平顶,后来用玻璃和金属板改建成两个空间,宛如两朵花瓣对开。还加铺了草地,建成人工花园。明洞艺术剧场原貌在修复中遭到了严重损坏,因此未能列入“注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的象征,记忆的宝库我们很难对明洞艺术剧场建筑物本身的建筑史价值给予过

高评价。有建筑历史学家批判这座建筑原封不动地照抄了1935年建于东京浅草大街上的大胜馆剧场,是个“赝品”。但是,正如

不少韩国近代建筑一样,和由谁设计、设计成什么式样这些问题相比,更重要的是以这些建筑物为中心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些事件又对后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这样审视明洞艺术剧场:它不仅在韩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更在韩国政治、社会领域留下了无数历史痕迹。

2009年,历经诸多艰难曲折之后,这座建筑终于作为话剧专用剧场重新开馆,受到文艺界人士的极大欢迎。但是,那些能够令我们对那80年历史进行重新思考、获得启示的痕迹却没有保留下来,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无论在殖民地时期,还是战争年代或是经济匮乏时期,仍有相当多的文艺人士充满激情和能量地聚集在剧场周边。让我们期待重生的明洞剧场实现美丽的蜕变,成为那些珍贵遗产的象征和记忆的宝库。(白洁译)

Page 36: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36 Koreana 春季号 2015

金宝兰 《韩国经济杂志》记者

2014年一年,在世界各地旅游的中国人达1亿人之多。韩国作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接待的中国游客竟达到600多万人次,成为中国人访问最多的海外旅游地。在首尔景区――明洞、南大门市场或清溪川,汉语随处都会在耳边响起。很多商店还挂着汉语牌匾,或者用汉语撰写告示,成为了街头一道十分自然的风景。

焦点

中国游客激增背后的喜与忧

目前到韩 国 旅 游 的大 多数中国游 客的主要目的还 是 购物。他 们 到 机 场 和 市 内 免 税 店 、商场购买名牌商品,或到明洞、东大门市场等地 大 量 购买 廉价商品。

Page 37: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37

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出境游的中国人主要访问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韩国。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因此只有韩国才

名副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游客访问最多的外国旅游地。近来,选择来韩国旅游的中国人与日俱增,一方面是由于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韩流热潮席卷中国大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香港地区调控大陆入港人数以及中日之间关系紧张等多方面原因。

中国游客,韩国观光产业的新动力随着访韩中国游客的与日俱增,韩国国内的旅游产业和内

需市场重拾活力。由于中国游客地位越来越重要,汉语“游客”的音译词干脆成了韩国语中的一个新词,作为对中国游客的统称。韩国观光公社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在韩国旅行过程中,购物所占比重高达82.8%。这表明,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游客占访韩中国游客的绝大多数。他们不仅在机场免税店、市内免税店、百货商店购买名牌商品,而且还在明洞、东大门等地区大量购买廉价商

品。据统计,中国游客在韩国购买的主要商品依次为化妆品、服装、食品和中药材。在中国游客强大购买力的带动下,不仅韩国国内名牌商品,就连东大门市场的销售额也大幅增加,韩国国内旅游收支也在时隔两年多之后扭亏为盈。不知不觉间,中国游客已经不仅仅是旅游者,而是成为了整个韩国国内流通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

尽管游客的激增有它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表示忧虑。一部分低价套餐旅行社仅把中国游客视为高购买力客户,制定一些容易提升购物业绩的旅行路线,主要带着中国游客去购物,让中国游客十分反感。很多中国游客反映,旅行社并没有向游客介绍和让游客体验韩国文化,而是将“游客”与“购物”划等号,整个旅行服务就是一个谋求利润的过程。

中国游客开始关注特色旅行近来,中国游客的旅游喜好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越来越愿

意体验各种各样有特色的旅行项目。例如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

Page 38: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38 Koreana 春季号 2015

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通过欣赏话剧、歌舞剧等演出来体验韩国文化。特别是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只通过身体动作和舞蹈打造的非语言性表演在中国游客中十分受欢迎。这种演出并非像韩流音乐、电视剧等凭借明星的人气受到瞩目,而是发挥了哑剧的优点,利用身体语言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韩流形式。一传十,十传百,现如今,欣赏演出已经成为了中国游客游旅套餐中不可或缺的项目。

《乱打》是一种以喜剧效果演绎厨房活动的非语言性演出,策划该演出的PMC 制作指出,去年中国国庆节长假期间,位于首尔明洞地区的乱打专用演出场馆中,80%以上的观众都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在《乱打》观众突破1000万名纪念活动中,幸运成为第1000万名观众的,也是去年12月29日欣赏演出的中国游客。就在一两年前,中国游客还是大批组团到韩国旅游,但近来,自由行游客却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这些自由行的游客大部分是通过中国国内的韩游网(www.hanyouwang.com)获得跟韩国

旅行相关的各种信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该网上提前购买各种演出的入场券。

另一个值得瞩目的一点是,中国游客前往的旅游景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首尔地区,而是逐渐扩大到地方城市。这种变化首先是来自那些年轻的游客群体,他们喜欢富有个性的旅行项目。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济州岛、釜山的海云台、江原道便成为了中国游客新兴的韩国旅游胜地。济州岛和江原道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再加上近来修建了一系列设施齐备的度假村、主题博物馆、娱乐设施、购物中心等,已经逐渐发展为综合度假胜地。

韩国深度游旅游模式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国游客的旅游习惯正

在逐步发生改变。最早是有“旗帜部队(游客跟随拿着旗子的导游观光而得名)”之称的团体游客四处游览首尔的风景名胜,现如今已经逐渐转变为重视体验的个人游或小团体旅游。不但自

1

1. 举着形形色色的旗子活动在首尔主要旅游名胜,这种中国游客的观光形式曾被称为“旗帜部队”。如今,这种观光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 为了满足游客体验丰富多彩的韩国文化的需求,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应运而生,那就是没有台词,只用身体语言和舞蹈表达的无语言表演。照片是无语言演出《跳跃》的演出组正在进行街头表演。

中国的自由行游客已经不再偏重于观光和购物,只要是能够享受韩国生活方式的地方,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由于这种旅游模式的变化,在韩国年轻人十分热衷的梨泰院、流行发源地⸺新沙洞林荫路、原本只有韩国人才去的街头巷尾的风味餐馆,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的身影。

Page 39: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39

由行游客数量日益增多,旅游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由于来过韩国两三次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明洞和免税店购物这种千篇一律的旅行路线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希望寻求新意。

中国的自由行游客已经不再偏重于观光和购物,只要是能够享受韩国生活方式的地方,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由于这种旅游 模 式 的 变 化,在 韩 国 年 轻 人十 分 热 衷 的 梨 泰 院 、流 行发 源地――新沙洞林荫路、原本只有韩国人才去的街头巷尾的风味餐馆,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的身影。其实,中国游客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同全世界的旅游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旅行不再是单纯地参观旅游胜地,而是转而重视同当地人进行交流。这种倾向对中国游客的观光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中国游客已经扩散到韩国的各个角落,但韩国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欠缺。自由行的游客必须自行解决住宿、出行、选择旅游景点和用餐等各种问题,和团体游客相比,他们会遇到更多的不便。因此,拿地方城市来说,当

务之急就是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路标指示牌,还要开发一些提供旅游信息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交流工具,以便于不懂韩国语的人也能够自由使用。

如今,韩国有不少旅行社为了能够更多地吸引中国游客开始进行实质性努力。他们为那些不喜欢跟团游套餐的中国游,特意开发了机场酒店套餐产品,推出了医疗、婚庆、参观传统农贸市场等各种主题的自由行旅游产品。

然而最重要的是,各个旅行社都需要格外关注中国游客的各种喜好和变化。不能一味关注中国游客的购买能力,追求眼前利益,要像接待访韩贵宾那样,开发一些蕴含韩国元素的旅游产品,给中国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方案,让中国游客的访韩热潮持续不减,要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投资,迎接他们的到来。(李民译)

2

Page 40: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40 Koreana 春季号 2015

Page 4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41

巡回探访

岛民谱写真实生活巨文岛

郭在九 诗人李翰九 照片

所有的港口都位于陆地的末端,所以任何一名游客抵达渡口时都只能止步于此,无法前行。但对于那些出海捕鱼的船只而言,港口反而是他们旅行的起点。捕鱼者的旅行开始于游人止步之处,这难道不是很奇妙吗?

Page 42: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42 Koreana 春季号 2015

十几 年前,在我即将步入 知天命之年时,我曾游 浪于海边村庄 。有时 找不到 合 适 的民 宿,我便 找 到村里的会 馆向那里的老人们 借宿

一晚。老人们毫不犹豫,欣然同意。他们面带微笑伸手与我,抓住他们的手,我感慨万分。这手既有可能是一辈子远在都市工厂和市场里辛苦劳作后重返故里的游子的手,又有可能是把故里当成宇宙中心,一辈子在故里海边捕鱼、采捞海藻,直至额头爬满皱纹的老人的手。粗糙但又温和的手,凝合了一个人一辈子所经历的所有的伤心与思念、梦想与挫折。

游浪于村与村间的那段日子,每每止步之处都有一处渡口。每当我看到出海 捕鱼的船只发着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响,破浪驶离时,我的内心就会骤然一阵心酸。随后我会一直蹲坐在渡口的一角,直到夕阳西下,眺望进出于渡口的船只,而那时我的内心又会充满温情。

环海三岛坐在由丽水驶往巨文岛的船上,我不禁心潮澎湃。

丽水,一个人口约30万的港口城市,在2012年成功举办了国际海洋世 博会,内在美应该是其获取举办 权的一大因素。举办世博会那年,我和几位欧洲朋友一起探访了丽水的几个海边小村庄。其中有一个来自法国尼斯的朋友名叫埃里克,身为轻型飞机驾驶员的他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尼斯,他想一辈子都生活在尼斯的海岸线边,所以选择了当飞行员。经过丽水市华阳面稼亭里时他对我说道:“这里的大海 很像我的故乡尼斯,当然我是指还没有受到文明玷污时的尼斯。”

海上国立公园巨文岛距离丽水港114.7公里,由东岛、西岛、古岛三岛围成,看上去像个鸡蛋。被三岛围起的海域称为道內海,里面坐落的全是历史悠久的村庄。三岛的外围阻挡着汹涌的波涛,岛内平静如水,古人将巨 文岛称为三湖,即 指三岛环 绕 的 湖 水 。1845年英国军舰萨马朗号的航海日志里第一次向世人提及巨文岛,他们借用当时英国海军部秘书官的名字,将天然避难港巨文岛命名为汉密尔顿港。

据说,当时清朝也很关注巨文岛,丁汝昌麾下的军舰也曾在 这 里停靠 过 。清军写下“菊花 发”三个字,想与村民进行笔谈,但没人明白此为何意。村民把字带给村里最有名望的儒生那里,儒生看了后,立即让村民给他们拿去一箱柿饼。原来,清军舰抵达村庄时,正值菊花盛开的秋季。清军遂转达了“岛上菊花美丽

1. 巨文岛距离丽水港114.7公里,是海上国立公园的一部分。来往于该岛东岛和西岛渔村的轮渡是岛上居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2. 捕捞鲅鱼是巨文岛渔民们的主要生产活动。游客可以品尝到用刚捕捞上来的新鲜鲅鱼制作的生鱼片和精心烹制的鲅鱼。

3. 全罗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号――“巨文岛船歌”曾是渔民们在捕鱼时唱的歌谣,歌中蕴含着渔民们生活的艰辛。

1

Page 43: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43

32

Page 44: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44 Koreana 春季号 2015

盛开”的美意,儒生看到此赞美,颇为感动,为表达谢意,便回送了一箱柿饼。清军也为儒生的学识所感动,自此便将此岛命名为巨文岛,即指有学识高的儒生生活于此。这之前清朝将巨文岛称为巨磨岛, 意思是被巨大岩石环绕的岛。与清军笔谈的儒生名叫金刘。

1885年4月15日,英国派遣了三艘军舰,非法占领了巨文岛,在那里扬起了英国国旗。英国军队在巨文岛垒筑炮台,构筑阵地,架设电线。得益于英国军队架设的电线,巨文岛岛民第一次在老百姓生活的村庄里看到了电灯,当时电灯只有在国王生活的景福宫里才可以看到。这意味着岛民亲眼目睹了近代化的一面。尽管英国打着预防俄国舰队南下的名义入驻巨文岛,但这俨然是违反国际法的入侵行为。19世纪后期,巨文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当时懦弱的朝鲜政府虽明知这是非法占领,但却无法据理力争。1887年 2月,英国军队以不允许俄国海军入驻为条件撤离。巨文岛上留有当时客死他乡的三名英国水兵的墓地。

美人鱼,巨文岛的守护神在巨文里海边的一家民宿放下行李后,我即刻出门向西岛

跋涉。西岛是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在它的北端架设的是鹿山灯塔,南端是巨文岛灯塔。这条路线可称为灯塔旅行线,路上交替途径西岛里、边村里、德村里等村庄和海滨路、山路,世间烦恼皆可抛于脑后。

去往鹿山灯塔的路上,处处可见盖有草绿色网状物的农田。询问田里劳作的妇人,才知是海风艾草。海风艾草是巨文岛的特产,在清新海风的吹拂中生长,香气清爽袭人。海风艾草既可用来熬汤,也可晒成艾草茶饮用。

在登上灯塔前,我在海洋公园里看见一尊美人鱼雕像。关于这个被称为“sinjikki”或“sinjikke”的巨文岛美人鱼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皮肤白皙、一头乌黑长发的美人鱼会在明月夜或凌晨时出现,她向悬崖峭壁投掷石块或发出声响,以提醒艄公们避开暗

我曾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乘坐观鸟船进入顺天湾。我看到安静平和地栖息在芦苇丛间的候鸟,还看到一群白天鹅在静静的湖面上游弋。我们关闭了船的发动机,静静地、悄悄地观赏着它们,可就在一瞬间鸟儿们齐飞起来。诺大的鸟群向风雪中飞去,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是风雪将鸟儿们拥入怀中,还是鸟儿们白白的翅膀将风雪掩盖,无从知晓。

1. 鹿山灯塔位于西岛最北端,通往灯塔的长1公里散步路两边是广阔的平原,这里是巨文岛徒步旅行的最佳地点。

2. 在山茶花开得最旺盛的2月,走在西岛水月山林荫路上会看到掉落的山茶花铺满地面的迷人风景。

1

2

Page 45: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45

礁。遇到台风时,她还会出手相救。在远离陆地的岛村里流 传这样一 个美丽的美人鱼传说,自然在情理之中。

生于巨文岛并在此度过幼年时光的小说家韩昌勋在他的著作《大海有时也会瞧岛的影子》里温情地记录了巨文岛以往的风土人情,其中他从他朋友那儿听来的鬼故事真是惊险刺激。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朋友来到岛岸边的一个石坡上钓鱼,忽然他感到有东西在拉拽鱼线。朋友用力收线拉出水面一看,发现一个女子嘴里咬住鱼钩瞪着他。女子向朋友靠近,并扑向朋友,朋友拼命和女水鬼打斗,女水鬼的力气大得令人难以置信。朋友没有正经念过书,也从未说过一次谎,是个很憨厚的人,所以韩昌勋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如果说美人鱼的传说反映了美好的生活梦想,那么这个咬着鱼钩浮出水面的白衣水鬼故事则应该体现的

是现实生活的苦痛。经过龙纹绝壁和神仙岩去往巨文岛灯塔的路程

可谓是此次跋涉中最精彩的路段。沿着悬崖绝壁一边眺望大海一边行走,路的末端是一条山茶林荫路。林荫路看上去既像山洞,又像隧道。人们也将此路称做恋人之路。不用亲眼所见,即便是想像一下恋人手挽手肩并肩漫步在这山茶花开的林荫路上的景象,内心都会倍感愉悦。飞往于缤纷落英的红光与绿叶间的鸟儿们那甜美的嗓音唱亮了整个林荫路,而林荫路的末端则是 翘首以待的灯塔,这是一 个多么美 好的象征!灯塔照亮黑夜中的大海,迷途船只看见灯塔的灯光便摇手回归正途。巨文岛灯塔最早于1905年建成,如今已退休,静默地立在原地。2006年在近旁新建了一座33米高灯塔,取而代之为大海照明。灯塔每15秒闪光一次,据说最远可以照到42公里之外的海上。

Page 46: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46 Koreana 春季号 2015

波涛声,母亲的摇篮曲夜幕降临,我随便找了一家渡口边的民宿住了一晚。选择住

所 时 我 有一 条 要求,那 就 是 房间 里一定 要 有一扇 朝 向 大 海 的窗――窗的大小及窗户玻璃明净与否无关重要,只要墙上开有一扇窗即可。我之所以想在小 小的靠海村庄找一个有窗户的房间住上一晚,就是为了听一听大海的波涛声。无论白天与黑夜,无论春夏秋,甚至寒冷的冬日,我都会开着窗,听着波涛的声响入睡。万幸的是,韩国的房屋都有地暖设施,所以我开窗听着波涛声入睡并非勉强为之。对于我来说,夜晚的波涛声就如母亲吟唱的摇篮曲。波涛声唤起如同基因一般隐藏在我体内的母亲的摇篮曲,让我回想起母亲让我躺在她膝盖上静静为我吟唱摇篮曲的美好情景。我想别人也该如此吧。铭记摇篮曲的人们一定是长久热爱自己梦想的人,这些人所聚居的世界――巨文岛,将长久拥有温暖与和平。(南燕译)

1

2

1. 巨文岛的内海由于有三个岛如屏风一般阻挡住了风浪,因而风平浪静,安详平和。2. 巨文岛是一座小岛,岛上共有590多户人家,1400多人。岛上的居民对外地人十分友

好,总是面带笑容,这也让来岛上旅游的游客心里暖呼呼的。

Page 47: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47

首尔→丽水汽车 自驾车前 往,从首尔至丽水需4小时左右。如果在位于盘浦洞的高速汽车市中心站(hticket.co.kr)乘坐高速汽 车 前 往 ,需4 小 时15分左 右。汽 车 站早上5:30起运营,每30分钟一班。普通车 票 价 为2 0 ,70 0 韩 元,一 等 车 票 价 为30,800韩元。高 速 列 车 龙 山 站 开 往 丽 水 世 博 园

(EXPO)站的直达列车每天9班,行驶时间 为3 小 时4 0 分,每 隔 两 小 时一 班 。详情可见网站(korail.com)。飞机 大韩航空(koreanair.com)和韩亚航空(flyasiana.com)均设有往返于金 浦 和丽水之间的航 线 。每日3-4次航 班,不同日期 票价不同,最 好 提前 查询航空公司网站并预定。

丽水客船总站→巨文岛从丽水客船总站开往巨文岛的游览船共有 两 班,分别是早上7:40和下午1:10。从巨文岛客船总站回航的游览船出发时间为上午10:30和下午3:50。单程行驶时间为1小时26分。往 返 票价为72,200韩元。因天气变化,游览船出发时间也会有所变 动 ,最 好 提 前 致 电 丽 水 客 船 总 站

(1666-0920)查询。岛上还没有推出面向外国人的向导服务,但在丽水市政 府网页(ystour.kr)上可以查询到有关巨文岛的中、英、日、法等多语种的简介。

业余乐队“灯塔”和爱诗的母亲能 在巨 文 村会 馆 遇 见 村里 的乐 队 是 件

幸运的事。去年由巨文村村民组成的该乐队名为“灯塔 ”。虽 然 还 没有正 式 登台演出,但其 演出排 练 的 热 情 却 不 亚于 任 何一 个成名乐队。乐队共由13人组 成,都是当地的村民。白天 他们要出去工作,维 持 生计,只有晚 上才能聚在一起排练,他们就是这样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这也正是该乐队的独特之处。

K 是 乐队 的队长,架子鼓手。他 是 一名建 筑师和设 计师,在巨文岛建 房,做 室内装修。从中学起他就 想打 架子鼓,但 直到现在才得以实现这个梦想。42岁的P是乐队里老幺,是 乐 队 的主唱 。他白天 开出 租车,据 说巨 文 岛 上 只有 两 台出 租 车 。当 晚 他 演 唱 了

《去远行》和《说道》等歌曲,引得观众席间欢呼不断。Y是个贝斯手。他经营民宿,在内陆多次生意失败,并因此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后来在巨文岛定居,3年后恢复了健康。他得以再次享受美好生活,这应该归功于巨文岛的 和风 、阳光 和美 妙的 波 涛 声。J的萨 克 斯吹得很棒,在军队服役32年的老兵的风情完全融汇到了他的演奏当中。

和吉他手T的相遇与相识让人倍感温暖。T在丽水的一家公司上 班,这次回家乡住 几天,与我偶遇。我把他讲给我的故事写在这里。26年前他在服 兵役时,母亲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 摘 抄了一首诗,恰巧 是我 写的 诗。他一再确认我的姓名,他与我各自伸出记忆深处的一只手 握在一起 。T的母亲学生时代

是个文学少女,经常彻夜阅读诗集。她把阅读 过 的 一首诗 摘 抄 寄给了儿子。T说母 亲 给他写信时的年龄比他现在的年龄要小一岁。

那晚,我在民 宿房里开窗躺下,波 涛声就如母亲的摇篮曲在我耳边低吟着。一想到天 亮 要 去 拜 见T 的 母 亲,我 不 禁 难 以 入 眠 。写诗已有40余载,当然不无希望我的诗能够成为一份精神食粮。但若问我是否创作出了这样的诗,我无言以对。我打算天 亮后去问问那位老母亲,看她摘抄了哪首诗寄给了他的儿子。想到我的某一首诗也许曾经对处于困境的人是一份精神慰藉,我忽然觉得这写诗的四十余年没有荒废。

我们 乘 船 来 到西岛,给T的母亲 打了个电话。“我是诗人郭在九,想拜见您一下。”我竭诚、温情地说道,电话那边传来老母亲的回音。“我现在已经是个老太太了,年轻时是喜 欢 过 诗,不过 现 在 每 天 在 山 田 里 挖 艾 草,在海里 采海 藻 度日。我 太老了,不好意思见你啊。”听到这番话,不禁茫然。我那天未能和T的母亲相见。我想还 是尊重她的想法比较 好。虽然未能实现愿望,找到曾成为某人精神食粮的那首诗,但内心却是温暖的。年轻时喜欢诗,年 老时专心采 挖艾草,这样的生活也是温馨的。

坐在驶回丽水的船上,我向西岛挥手致意 。10年后 我 将与T的母 亲同 龄,届时 我 会再来探访巨文岛,并与她两手相握。

去往美丽岛屿巨文岛的旅行路线

SeoulYongsan Station

KimpoInternational

Airport SeoulYongsan Station

KimpoInternational

Airport

金浦国际机场

丽水客运总站

乘船

龙山火车站

丽水机场 丽水EXPO火车站

航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济州岛

丽水

巨文岛

巨文岛

丽水

首尔

Page 48: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48 Koreana 春季号 2015

书评书介

罗秀昊

国立

首尔

大学

人文

学院

韩国

文学

系 教

《通往韩国文化之路:朝鲜王朝时期的绘画1392-1910》布格林德・容曼著,392页,40英镑,伦敦瑞科图书出版社

韩国文学翻译院图书馆http://library.klti.or.kr

韩国关于朝鲜王朝时期绘画的美术史研究丰富多彩,但这些研究成果与西

方学者的距离还很远。在韩国进行的研究与西方对其的了解之间存在间隙,该书就是要填补这个间隙。当然,将近400页的篇幅根本无法全面介绍朝鲜王朝500年间的绘画。因此,作者布格林德・容曼并没有对朝鲜王朝美术史进行全面概述,而只是进行了案例研究,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出发点。结果,有些领域虽然十分重要,但在书中却不可避免地不能充分展开

(作者自己指出这些问题,具体列举了对肖像画的认识和朝鲜王朝后期 佛 教僧侣的绘画两个例子)。书中没有将每个主题作为各自独立的现象,而是置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中进行阐述。作者不得不选择折中的办法,但处理得很成功。

作者提到研究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包括17世纪以前朝鲜王朝绘画作品很多都遗失、对于流传下来的许多绘画作品的讨论还不够、研究人员和翻译人员罗马字标记法不同这样的现实问题等。作者尽可能克服这些困难,尤其是罗马字标记法不同带来的困难,他始终把这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的影响放在心上。

就 方法论上而言,该书在阐述 主 题 上遵循了两个原则。对“影响”这个概念提出质疑,并以斯图尔特・霍尔首先提出“文化翻译”概念作为替代。也就是说,许多学者假设整个韩国美术历史上都是受了中国的影响,但作者并不赞成这种看法,他从“灵感”

和“解释”的视角聚焦韩国美术吸收应用适合它的要素所经由的过程。“影响”这一概念强加给美术史一种有高低之分的等级观念,而“文化翻译”并非如此,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15世纪至17世纪后期的朝鲜王朝前期,讲述中国的传统和朝鲜王朝前期画家如何诠释中国传统,以及15世纪文人的审美意识、女性作为美术的创作者也具有享有者和支持者的作用等内容。第二和第三部分主要阐述18世纪至19世纪朝鲜王朝后期,讲述风景画的风格变化、对新倾向的探求、文人圈外的职业画家创作的作品、宫中美术和民间画的关系等。

无论从视觉还是质地上而言,该书都是一本适于阅读和鉴赏的好书。该书采用重光面涂布纸印制而成,书中收录了正文中提到的100多部绘画作品的大幅而清晰的照片。该书在研究和分析上付出了大 量努力,同时在美工设 计方面显然也颇 费了心思。该书是韩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资料。目前,英语使用者能够参考的这方面的资料还不足。而该书不仅对于英语圈学者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学习韩国文化的学生和世界美术史的学者而言都将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Significant Case Studies of Joseon Paintings as ‘Cultural Translation’

online archive of Korean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Page 49: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49

《广场》崔仁勋著,金圣坤译,158页,14.95美元,10.95英镑,香槟市:道尔基档案出版社出版

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曾经说过:“民族主义是一种席卷当今人类世界并吞噬它的道德活力的残

酷瘟疫。”小说《广场》中,朝鲜战争结束后载着战俘李明俊前往中立国家的印度船,正是以这位哲学家的名字命名。看完小说以后读者一定相信这绝非偶然。读者在这艘名为“泰戈尔”号的船上看到李明俊,也是在这艘船上与他分别,此期间发生的大部分故事都是他对过去的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获得独立。当时,明俊生活在南方。但是,他的父亲去了北方,并成为北方一名重要政治人物。由于这个原因,明俊被韩国警察逮捕并遭受严刑拷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严刑拷打事件反而使明俊在政治上有了新的认识,并最终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相信并参加了人民革命。他在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中被俘并被关进战俘收容所。战争结束后,获得释放的他面临回到北方和前往中立国的选择。由于对同族的失望和嫌恶,他选择了前往中立国。

虽然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并非难事,但作者崔仁勋似乎并不是十分在意对历史特定时间点的确认。例如,书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日期。有一点明确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尽管时间都是按照读者的预想向前推进,但在故事构成上,最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空间。当然,故事是按照明俊在船上回忆从南方跑到北方的历程展开的,但具有更加重要意义的是另一个空间概念。这个空间也是作品的题目,就是“广场”。与其说明俊的经历是时间的

延续,倒不如说是他对这个特定空间概念理解的演化。那么,“广场”是什么?“广场”这个词意为“广阔的空间”,指许

多人可以聚集在那里的宽广空间。在崔仁勋的小说中,这个词用来代 表开放与封闭和公与私这种两分法的一方。在作品的开始,明俊为“人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密室里”而感到愤愤不平。“那是与广场相连的。”但这只是他的理想而已。此后,他平静地回顾自己,承认“我不是广场,而是个房间。”他的旅程就是用尽自己的所有潜能去寻找生存的广场的历程,因此他偷偷离开南方跑到北方去。然而,尽管他做出了努力,但他的广场在缩小。在绝望的战场上,他曾经将被称为“原始广场”的小洞穴作为避难所,他想知道他的世界变得多么狭小,然而也失 败了。到了最 后他 终于明白:“生活的广场变得不能再小,最终只有他的两只脚所占的地方那么大。”

明俊为寻找心中的“广场”而彷徨一生。在南方,他没有找到,那里只有“按照克尔凯郭尔式的说法,被实际不存在的人们占据的不是广场的广场”;在北方,他也没有找到,“广场上只有木偶,没有人。”结果,这两种体制只不过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现而已。他引用克尔凯郭尔来说明。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没有本质的意义,只有用真情,即个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才被赋予意义。因此,明俊在叹息南方的广场被实际不存在的人们充斥的时候,他的话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是空虚的、虚浮的、假的,与没有主体意识的木偶别无两样。与北方为信仰执着相反,南方缺失信仰,无法找到前进的道路。也许北方没有自由,但在南方,自由,尤其是可以堕落的自由和可以懒惰的自由太多。尽管如此,缺乏明俊要在人生中寻找的热情。从这一点而言,结果是相同的。

《广场》写于1960年,当时,战争和南北分裂的伤痕依然历历在目,小说正是对这个时期的社会没有加工、率直的批判。作者崔仁勋对当时在南方看到的空虚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北方也同样进行了严厉批判。他将视线转向外面,表达了他对韩国未来的信任,相信在未来韩国一定能克服意识形态的矛盾,尽管这个矛盾直到今天仍然制约着半岛关系。小说《广场》在韩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希望这本新翻译的作品能让对韩国感兴趣的新一代读者了解这本小说。

韩国文学翻译院在成立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 致 力于向全世界介 绍韩国文学。韩国文学翻译院图书馆作为翻译院内部资料室建立于2001年,2007年成为独立图书馆。此后,图书馆一直为关注被翻译成外文的韩国文学的人们提供珍 贵资料。

2009年,韩国文学翻译院图书馆开设了网上电子图书馆,今年1月15日网站更新,丰富了大量信息,以方便大众接触被翻成外文的韩国文学作品。其中,翻译书籍信息目录收录了翻译成37种语言4000多本书籍,还有DVD、电子书、视频、网站以及活动信息和报道资料、报刊杂志新闻

等资料。此外,还有作家、翻译家和出版社目录,可以查询到韩国文学翻译界的相关人物。

韩国文学翻译院图书馆网站的最 大优点体现在不仅 汇 集了庞大的独 立信息,还展示了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作家表中查询一位作家,不仅可以查询到有关该作家的书籍作品信息,还能查询到该作家被翻译作品的相关链接,作品的活动和报 道等各种丰富的相关信息也能查询到。

用罗马字标记的姓名数据库收录了作家名字各种不同的罗马字标记法,并标示

出标准的罗马字标记法,这对于解决罗马字标记的姓名不统一的问题十分有用。网站介 绍说该数据库于去年12月开始 使 用,但 遗 憾 的 是 目前 好 像 还 不 能 直 接 使 用 。在检索作家姓名时,还是需要与经常使用或鼓 励使 用的罗马字标记法准确一致才能检索到。

相信这些小问题很快就会解决,也相信韩国文学翻译院图书馆网站对于那些对韩国被翻译文学作品相关知识感兴趣的人们大有裨益。(长何译)

a Man’s odyssey in Search of elusive Space for Full Life

Page 50: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情自远方

从细节之处感受首尔的变化 苗春梅

北京外国语大学 韩国语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孔院中方院长

1995年初,我第一次踏上韩国这块 土地,至今已经 来 过数十次之多。 2014年11月, 我再次来到首尔。不同以往,这次不是 来学习、开会和陪团访问,而是 来 工作。环境和心

情的改变,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首尔,感受它的细节变化,品味它的活力与新鲜。

“以人为本”的城市营销理念 每次来韩国首尔,我 都会有一种既熟 悉又陌生,既亲切又

新鲜的莫名之感,都能从细节改变之处感受到它带给人们的方便温馨与变化。虽然有些细节变化微小,甚至微不足道,却同样可以 展现出首尔“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理念随时、随处散发出的活力和动力。正是韩国人注重细节上求新、求变、求发展的不懈努力,才使首尔不停地变化与发展。

首尔这座既古老又时尚、即传统又现代的都市。它将古文化、传统、建筑与新思潮、时尚、潮流巧妙的结合起来,既不失去原来的特色,又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正是 这些新老文化元素的集结与碰撞,细节之处不断地求新、求变的变化,令首尔散发出了更 加诱人的魅力,齐身世界文化名城之列。进入21世纪以来,首尔以建设“温馨的、以人为本的、充满活力的”、“智能的首尔”

为营销理念,城市建设日趋完善,让人更多地感觉到它的建设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了。

地铁、公交车站的电子显示屏首尔的城市交通系统发达,地铁和公交车四通 八 达,换乘

方便,并且可以在30分钟内免费换乘地铁和公交车。在地铁站

的检票口处和月台上,乘客可以同时看到显示后面三趟列车抵达的时间和终点的电子显示屏;在公交汽车站,同样也有显示各路公交车预计抵达的时间和终点的电子显示屏,即使是在晚上也能让乘客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乘客。

以前,只有地铁站月台上才有列车时间的显示屏,公交车站是没有的。而且公交车站牌上只写起始站和主要大站站名,对公交线路和地理不熟 悉的外国人,如果没有韩国朋友带路,根本不敢乘公交车出行。现在大多数公交车站都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预告将要抵达的公交车号和需要等待的大概时间,让乘客感觉十分方便和温馨 。这些设 施的改进和完善,不仅为乘客乘车提供 行程和时间的方便,也减 轻了乘客等车的压力,心理 上给予一点的安慰,让乘客感觉很温馨。

旧衣物回收箱 离我住的宿舍不远 处,有一 个贴 墙竖立的绿 色铁 皮箱,远

看类似邮局的邮筒或垃圾箱。我一直没太注意看那到底是个什么箱子。一天下午,我从学校回来的早些,走到离铁箱子不远处,看到一位妇女往那个铁皮箱里塞衣物类东西后离开。当时我感觉很奇怪,走近仔细一看,绿色铁皮箱不是邮筒,也不是垃圾桶,上面写着“衣物回收箱”,原来是旧衣物、鞋、包、被子等可再利用物品的投 放箱,可以 用来捐助困难家庭或回收再利用。以前也听说过韩国人家不用的过时衣物、电器、家具等会摆放在大门口,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意带走。如今这种回收箱实用方便,回收 起 来也比较卫生 好管理,给想捐助的人提供了方便,也给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提供更多的捐助。此后,每每路过这个绿色

50 Koreana 春季号 2015

Page 5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铁 皮箱时,都会有种温暖的感觉。北京也有类似的旧衣物回收或捐助活动,但 总有时间或 地点不便等限制,不方便 人民随时捐助。如果也采取 某种方式随时可以回收或捐助物品的话,可能会有更多的捐助者来利用,给需要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地铁设自行车专乘车厢在周末和节假日的首尔地铁站里,常可看到推着自行车乘

地铁的乘客。这是首尔市政管理部门为了倡导绿 色交 通,鼓 励市民 骑自行车,提高自行车的使 用率,从2011年10月以来在地铁上试 行自行车专乘车厢的一项举措。为了给携带自行车乘地铁的乘客提供方便,在地铁列车第一和最后一节车厢里拆除了三分之一的座位,设置了自行车固定架,在各地铁站修建了斜坡和自行车专用检票口。这让携带自行车乘地铁出行成了倡导绿色交通的一道漂亮的风景线。虽然目前携带自行车乘地铁出行的乘客还不是很多,但为环保倡导绿色交通而不惜代价的做法很值得称赞。

地铁电动屏蔽门上的小诗首尔的所有地铁站台上都设有防护栏,许多站台上安装了电

动屏蔽门。我在首尔出行一般 都是 乘地铁,所以时常会发现在电动屏蔽门的玻璃上印着几行小诗,这些 诗句不长,简短易懂,吸引着等车的乘客。看这些诗句不仅能够缓解乘客等车时的无聊,还给他们增添不少情趣,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人心情舒畅,有时还会得到一份小 小的感动。每当看到等车乘客看诗的样子,也会让 旁边的乘客有欣赏的满足。我很喜欢 这些小诗,喜欢小

诗中描写的意境。

重视环保 严格监管措施 韩国注重环保教育,国民环保意识强。首尔各区严格实行垃

圾分类,专用的垃圾袋防水防腐,各区域所用的垃圾袋颜色或标识不同,便于监督管理。

我住的外国人教师宿舍位于校外的一个居民小区,按照小区管理规定,严格要求垃圾分类回收。入住时,宿舍里摆放着垃圾分类回收规定和惩罚措施;垃圾收集站内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 类 垃 圾桶;清 理 垃 圾 的 保 洁人 员会尽 职尽责 地 再 次 严格监管;附近商店购物时,售货员也会及时询问是否需要购买本区域使 用的垃圾袋等。小区 居民形成了良 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家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管理 规定,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路边没有设垃圾箱,小区内道 路也整洁干净,公共场无人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禁烟场所无人吸烟。

记得 我在首尔学习时住学生宿舍,那时虽然也提要求垃圾分类,但 监 管不严;道 路边 上有分类 垃 圾桶,也都是 随 意 乱 扔,缺乏自觉的环保意识。如今中国也在强调环保,要求垃圾分类,但监管力度不够和措施不严。小区居民自觉的环保意识,让我感到差距。我们应该注重环保教育,增强自觉维护环保的意识,严格监管力度和措施,这样才能维护一个好的环境。

现在,我在首尔生活,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都能从细节改变中感受到首尔的变化与发展。我喜欢这种细节改变带来的小小感动。

韩国文化和艺术 51

Page 52: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52 Koreana 春季号 2015

美食家的愉悦

最大众又最特别的饮食

紫菜卷饭朴赞逸 厨师林学铉 摄影

记忆中郊游时妈妈亲手做的紫菜卷饭,囊中羞涩时1000韩元买来果腹的超低价紫菜卷饭,还有最近以“健康生活”为理念的昂贵的高级紫菜卷饭――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大众食品,不同种类的紫菜卷饭味道、价格、内涵各不相同,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故事。

小时候,妈妈 经常让我 做 些 店里 跑 腿 打杂的事。我现在之所以成为厨师,也许就是因为妈妈当初频繁地让我跑腿买食

品原料。需要哪些食材,好的食材是什么,价格是否合适,将这些问题一个个权衡,并备好适合的食材,烹饪即始 于此 。在这 方面,我从 儿时就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次妈妈让我去买紫菜的时候,想到第二天可以吃到美味的紫菜卷饭,我的心情高兴极了。需要采购的食材包括菠菜、胡萝卜、腌萝卜、鱼丸、香肠等,它们用来 做配 料,还有两叠紫菜(每叠10张)。回家的路上,我还会偷偷撕点紫菜边儿吃。在当初紫菜都是奢 侈品的年代,即使干吃,也会觉得很 好吃 。紫菜轻轻 贴在微 微出汗的手掌上,靠近嘴角的时候,便传来浓浓的来自大海的香味。

郊游时最棒的盒饭每到郊游日,妈妈一大清早便开始做紫菜卷饭。蒸米饭是第

一步,米饭太软的话,卷不成饭团,米饭太硬的话,米粒粘不到

一起 。所以,她比其他时候 更 加精心 地蒸米 饭。在硬软 适中的米 饭中加入 盐调味,也会放 点醋,

目的 是 为了避 免在 郊游 过程中变 质 。这 样一 来,做紫菜卷饭用的调味米饭就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准

备配料。刚到清晨四五点钟,摊鸡蛋和炒菠菜、胡萝卜的香味便引得家人都从睡梦中醒来,去观看妈妈做紫菜卷饭。卷紫菜卷饭的过程最具观赏性。在卷帘上放上紫菜,米饭

均匀铺于其上,然后将准备好的配料整齐地放在米饭中央,卷帘调节好强度后,一圈圈卷好。强度不能太强或太弱。切紫菜卷饭也不容易,弄不好就会发生“紫菜卷饭开肠破肚”的情况。这可不是一般的事故,以至于被韩国人当做“形容无可奈何的玩笑话”

而使用。最后,在锋利的菜刀上抹上水,将卷好的紫菜卷饭大块大块地切开。妈妈性格爽朗大方,紫菜卷饭切的块也大,一口吃下去有点费劲。

最无味的是郊游日赶上下雨,大家聚在礼堂或是教室里把那么棒的盒饭随便消灭掉。因为教室里没有青草味,也没有温暖的5月阳光。

Page 53: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53

紫菜卷饭是在紫菜上放上米饭和蔬菜等配菜后卷成 卷 的 一 种 食品 。如今,紫 菜 卷 饭 里 还 放 入泡菜、金枪鱼、奶酪、鳀鱼 、腌 菜 等 各 种 材 料 ,味道也丰富多样。

Page 54: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54 Koreana 春季号 2015

1

紫菜卷饭,味道和形态有几十种 字典里关于紫菜卷饭的定义是:在紫菜上放上米饭和蔬菜

等配菜后卷成卷的一种食品。紫菜卷饭里可以 放入泡菜、金枪鱼、奶酪、鯷鱼、腌菜等材料,调出多种味道。它们的外观也不同,有将饭做成三角形、再用紫菜包上的三角紫菜卷饭,有做成小块、小孩可以一口吃掉的小紫菜卷饭,还有用紫菜包上食材、米饭卷在外面的无皮紫菜卷饭等,紫菜卷饭的种类真是很多。除此之外,还有在全国很受欢迎的具有地区特色的紫菜卷饭。其中,庆尚南道忠武(统营地区的旧名)的忠武紫菜卷饭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特点是在白米饭外面卷上紫菜,另配萝卜泡菜和凉拌鱿鱼等微辣的小菜。传说这是为时间紧迫的艄公们制作的品种。

那么,韩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紫菜卷饭的呢?紫菜卷饭究竟是传自日本,还是韩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饮食,目前还在争论。有人认为,日式“卷寿司”或“紫菜寿司”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或之前的开埠时期传入,是紫菜卷饭的前身。有韩国人反对说,朝鲜民族有着很久远的吃紫菜的历史,将紫菜卷上米饭一起吃,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国内最早的水产学博士郑文基在《朝鲜的水产》一书中记录道,朝鲜的紫菜历史始于200年前,在全罗南道莞岛一个叫做方廉的渔区,人们发现有紫菜依附生长,并开始养殖。郑文基在这里强调了一点,与紫菜卷饭是否起源于韩国的争论无关,紫菜的养殖是韩国自主开始的。在这之前,有个1640年代的人叫做金汝翼,是个书生,他的功德碑位于全罗南道光阳市,上面刻着这样的内容:在丙子胡乱时期曾经参加过义军,在仁祖时期养殖紫菜,使村庄变得富饶。在世宗时期所作的《庆尚道地理志》和成宗时期编纂的《东国舆地胜览》中也有介绍紫菜的内容。由此可知,在养殖以前,紫菜就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韩国人喜爱的海产品。

紫菜卷饭究竟是传自日本,还是韩国自古以来的传统饮食,目前还在争论。有人认为,日式“卷寿司”或“紫菜卷寿司”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或之前的开埠时传入,是紫菜卷饭的前身。有韩国人反对说,朝鲜民族有着很久远的吃紫菜的历史,将紫菜卷上米饭一起吃,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1. 观看制作紫菜卷饭的过程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将各种颜色的食材整齐摆放在米饭上,用卷帘卷起来的场面让人垂涎欲滴。

2. 最近新出现的高级紫菜卷饭打破了紫菜卷饭作为庶民饮食的老观念。凭借与众不同的味道和卖场亮丽的装修,高级紫菜卷饭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Page 55: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55

2

在庆尚南道河东郡,流传着关于紫菜养殖的著名故事。300多年前,在蟾津江上,一个捡蛤蜊的老婆婆拾到了一截木块,上面依附着很多紫菜。人们受到启发,把紫菜附在竹子上,插在海水里养殖。这就是被称做“插杆式”的紫菜养殖方法,也是最悠久的养殖方式之一。

超低价紫菜卷饭与高级紫菜卷饭紫菜卷饭曾是学校郊游或家庭春游时才吃的昂贵食品,现在

则成为了最便宜最亲民的代表性大众食品。一卷紫菜卷饭的价格可以低至1000韩元,比一般的饭费便宜得多。因为我是厨师,所以会不断地分析食材和价格,我总是怀疑,市面上卖1000韩元一卷的超低价紫菜卷饭,到底是如何获取利润的。仅一碗米饭,在餐厅里一般就会卖到1000韩元以上,而放入各种调料、紫菜和配菜,甚至还会搭配汤和泡菜的紫菜卷饭价格却没有差异。不管怎

样,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超低价紫菜卷饭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人来说是非常值得感恩的食品。

与此相反,也有高级紫菜卷饭。它使用健康的食材,以“健康饮食”为卖点,高价售卖。有人谴责说那是“皇帝紫菜卷饭”或贬低说那是浅薄的营销策略。也有人反问,紫菜卷饭为什么总得停留在便宜的档次上呢?完全可以在装修讲究、有气氛的餐厅里享用紫菜卷饭。这种打破紫菜卷饭是大众食品固有观念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在另一方面,5000~6000韩元一根的高级紫菜卷饭,有多少人想去吃并有相应的购买力,也是个疑问。高级紫菜卷饭究竟是人们对于超低价紫菜卷饭的不信任以及对于新食品流行的渴望带来的短暂潮流,还是会被后人看做给曾经一度被视为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的紫菜卷饭打翻身仗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似乎还需要拭目以待。(孙鹤云译)

Page 56: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56 Koreana 春季号 2015

《隐藏的歌手》:模仿者的热情让老歌重焕新生 魏根雨

网络杂志《IZE》记者

2014年11月,韩国JTBC电视台竞歌节目《隐藏的歌手》的节目模式被美国NBC环球集团购买一事成为新闻头条,备受关注。在这之前,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模式被中国购买,节目更名为《爸爸去哪儿》后在中国播出;tvN电视台《花样爷爷》的节目模式首次作为韩国综艺电视节目被美国无线电视NBC购买。但Mnet电视台模仿美国FOX公司的《美国偶像》打造的《超级明星K》、《韩国好声音 》则源自荷兰的《荷兰好声音》,因此有一种成见认为,竞歌节目来源于欧美国家。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此次《隐藏的歌手》节目能够出口美国可谓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查理‧卓别林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世界著名喜剧演员兼电影导演,他本人参加卓别林模仿赛只获得了第三名,这件事广为人知。但当时打败卓别林,获得前两名的参加

者,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却根本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也许是因为模仿只不过 是 原创的影子罢了。近 来,韩国有线电视播出的

《隐 藏的歌手》节目却史 无前例地创下了高达4~5%的收视率,收获了极高的人气,颠覆了人们对模仿秀节目的传统观念。

原唱歌手与模仿歌手的对决节目规则很简单,一名原唱歌手和几名实力出众的模仿者

隐藏在幕帘后面,每人演唱一小节原唱歌手的曲目。演唱结束后,由100人组成的评审团按下号码评选出最不逼真的模仿者。评审结束后,拉开幕帘,确认得票数和被淘汰出局者。每轮比赛淘汰一名,最后一轮一对一对决中的获胜者可以获得1000万韩元的奖金。事实上,单从这一点来看,这不过是在乏善可陈的模仿秀大赛的基础上增添了竞歌模式。但《隐藏的歌手》节目最有创意的一点在于,将原唱歌手引入到竞争中来竞歌。换句话说,如果原唱歌手遇到比自己演唱得更逼真的模仿者,也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观 众 们 对于 这 种 十 分具有 新意的 节目形式 反响 十 分 热 烈。2012年年末,朴正炫专场和金庆皓专场试播,立即受到观众们的热烈好评。大概3个月之后,成始璄专场播出,《隐藏的歌手》成为固定节目。当时韩国综合节目频道(虽非无线电视,但同无

线电视类似,播出包含 新闻、电视 剧、社会教育、娱乐、体育等各种节目形式的频道)的收视率很难超过1%,该节目竟然创下了2%的收视率,令人震惊。

模仿者将原唱歌手淘汰出局节目最初的兴趣点比较明确。只有在这里,观众们才可以看

到原本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的原唱歌手在那些可以“以假乱真”的模仿者面前忐忑不安。尤其是金庆皓专场中,模仿者one kill在高音部分的处理与原唱相比毫不逊色,这种超强实力让金庆皓本人也大为吃惊。还有,在李文世专场中,模仿者从歌声到真实嗓音都同李文世如出一辙,让整个评审团为之震惊。总之,在同模仿者的较量中,连原唱歌手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这一点让原唱歌手本人甚至连电视机前的观众紧张不已。大部分情况下,原唱歌手 都能 艰难过关,一次次战胜被淘汰的危机,最终 打入决赛。观众每周都要怀着忐忑的心情关注每一次的巅峰对决。

2013年9月拉开帷幕的第二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这一期中,原唱歌手必会胜出的模式被打破,出现模仿者成功地击败原唱歌手摘得桂冠的情况。而这位原唱歌手居然是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唱片销量都一度谱写神话的申升勋。竞唱曲目以90年代大热单曲为主,而如今申升勋的声音已经发生变化,这对模仿他当年声音的模仿者十分有利。尽管如此,这也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事实啊。没等这一震惊消退,在下一期节目中,曹诚模甚至没能冲入决赛,在中途就惨遭淘汰。

娱乐

Page 57: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57

《 隐 藏 的 歌 手 》节 目 中,原唱歌手与模仿歌手的竞唱其实就是一场歌曲盛宴,胜败并不重要。

歌声承载着回忆和共鸣现如今《隐藏的歌手》节目已进入第三期。该节

目之 所以能 够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如此 着迷,获 得如此共鸣,其主要原因在于,竞争本身不仅仅是为了区分优劣,而是通过歌曲本身在歌手、模仿者、评审团以 及观众之间形成情感的纽带。大部分的模仿者是原唱歌手的粉丝,他们喜欢原唱歌手的歌曲,对原唱歌手们充满着无限的憧憬,所以才会 练习演唱原唱歌手们演唱过的歌曲。尤其是第二季第一期任昌丁专场,参加者们回忆起任昌丁的退隐歌坛,声音几度哽咽。任昌丁和模仿者们共同演唱时,听着他的歌曲成长 起 来的那一 代 人,也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共同演唱,陶醉其中。该节目的首席制片人赵胜煜导

《隐藏的的歌手》节目之所以能够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如此着迷,获得如此共鸣,其主要原因在于,竞争本身不仅仅是为了区分优劣,而是通过歌曲本身在歌手、模仿者、评审团以及观众之间形成情感的纽带。

演指出,节目的宗旨并非决出胜负,而是希望歌手和参加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情感的纽带。“其实最初是以 趣味为主,觉得原唱歌手和模仿者们在不露面的情况下歌唱,会上演一翻有意思的角逐。可是我们在进 行 预审和录制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的模仿者们并非仅仅拥有模仿的天 赋,而是模仿他们确实喜欢的某 些 歌手和歌曲,并为完美 模仿付出了很 大的努力。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作为粉丝的一片非同寻常的赤诚。”

然而,这一点也许也会成为《隐藏的歌手》的瓶颈。在韩国,歌手不计其数,但在十多年这样跨越两代人的长时间里深受欢 迎、推出过多首热唱金曲的歌手并不多。这些传奇歌手大部分已经出场,剩下的为数不多,而且可能不易邀请出场。《隐藏的歌手》能 够克服 这一根本上的局限,再一次 迎 来成 功的一季 吗 ?也 许从 赵 胜 煜 的 话 中,我 们 可以 找 到 答 案 。“我们这个节目,除了歌手和模仿者外,还有一个主角,就是歌曲。歌曲诞生之初,是歌手本人的,但随着时间的流 逝,就仿佛活生 生的生命,拥 有了新的意 义,并不断变化。它可以被重新制作,新的听众也会对它有新的阐释。因此很多观众说,看了我们的节目以后,又把家里的CD拿出来重温老歌,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李民译)

Page 58: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58 Koreana 春季号 2015

自拍杆的流行风潮

在2014年的诸多消费者调查中,自拍杆被认为是最具人气的产品。一根能够在末端固定手机并拉伸至1米长的自拍辅助工具一跃成为韩国今年最具人气的产品,其背后的原因是

韩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活跃的网络社交文化。

生活方式

在外国游客眼中韩国最有特色的风景是什么呢?某家旅行社2014年面向466名外国游客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48%的人首选“使用自拍杆拍照”。事实

上,最近,不光在风景秀丽的景区,就连市区都能随处看到人们三五成群地用自拍杆自拍。参与问卷调查的一名澳大利亚游客说,“人们伸开胳膊举着长棍子拍照的情景在其他国家很少见。”(问卷调查显示,除自拍杆外,外国游客选出的韩国奇特风景依次为:穿专业赛车服在市区内骑自行车的运动爱好者、穿着五颜六色户外服装的韩国游客、昼夜温差大等)

成为旅游必备品自拍杆的流行并没有局限在韩国。美国《时代》周刊也

把自拍杆评为2014年度25项最佳发明之一。《时代》周刊报道称,如果说2013年“self ie”(自拍)成了流行语,那么2014年就是selfie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的一年。有了新的市场,就有很多公司开始生产自拍所需的工具。” 《时代》周刊分析认为,自拍杆能够摆脱臂展的束缚,找到更加完美的角度,这是自拍杆有存在价值的原因。

其余24项发明如无线充电、苹果智能手表、3D打印机、“Blackphone”手机等均为高科技产品,因此自拍杆的流行更具有特殊意义。与其说自拍杆是高新技术产品,不如说它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的象征。早在1983年,自拍杆的创意就在日本首次出现,1985年在美国正式注册专利。当时的自拍杆是从慢速快门拍摄时使用的防抖独脚架改进而成,其创意和专利内容与现在的没多少区别,只是30多年来没有遇到合适的需求群。

自拍杆第一次在韩国受到瞩目大约是在三四年前。起初,人们觉得把智能手机固定在自拍杆后摆姿势拍照的样子很别扭,但他们发现,和伸臂自拍的最佳脸拍角度相比,自拍杆能够提供更宽广的视角和更逼真的视觉效果。于是,自拍杆迅速受到年轻人的热捧。自拍杆尤其在景区受欢迎,因为用自拍杆能把以前很难同时取景的背景和游伴同时放入一个画面里。自拍杆给了独行客自由,使他们再不用拜托陌生人拍照,无论在哪,只要选择喜欢的位置和角度就可以自行拍摄。自拍杆普及的决定性契机要数电视娱乐节目

《青春不败》。演艺明星使用自拍杆轻松愉快地记录旅游行程,自拍杆从此迅速成为旅行必备品。

具本权 《韩民族》报社人与数字研究所所长

Page 59: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59

自 拍 杆 比伸出 胳 膊 按下 手 机 按 键自拍 的 照片 背 景 更 加 广 阔 ,而且 更 加 逼 真 。随 着自拍 杆 的 这 些 优 点 得 到认可,瞬时在年轻人当中成为人气商品。

Page 60: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60 Koreana 春季号 2015

韩国自拍杆流行风潮的背景下面再进一步分析自拍杆流行的背景。第一,韩

国未 来创造科学部的统计数 据显 示,在信息产业强国韩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到79.4%,是全球最高水平,在2014年是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6倍。最新高端手机LTE智能手机普及率也超过55%,位居世界第一。据调查,手机用户每天使用智能手机时长是3小时39分钟,其中消耗 在社 交网站的时间最长。由此可以推断,自拍杆尤其在韩国受欢迎是因为韩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

第二,韩国人能够较快接受和享受新事物。他们有着寻求新事物并狂热消费的特点。许多跨国公司之所以把韩国作为投放新产品的试验基地也是考虑到这一因素。不少产品在销往国际市场前首先了解韩国消费者的反应,并把它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在韩国,电影、流行歌曲、畅销书等文化产品一旦流行

起来就会迅速形成一股潮流,年轻女性的服装、发型、化妆等个人审美偏好也经常受到大潮流的影响。自拍杆的流行也与韩国人对流行事物的敏感有关。

第三,韩国人比较注重外表。自拍杆的流行与年轻人喜欢自我表现、喜欢装扮密不可分。2013年英国

《经 济学人 》援引国际美 容外科 学会的研究 报告称,按人口比例来推算,韩国是世界上整形比例最高的国家。2013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韩国男性化妆品市场规模也位居世界首位,在全世界占比高达20%。

美国精神病学会对自拍的定 义 是:通 过把自拍照传到社交网络上,以恢复自尊心,加深与他人的亲密度的现象。自拍能 够让照 片中的自己 看起 来更漂亮,但自拍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自我满足,而是要通过它去维护各种社会关系。“以分享为目的的自拍”

时代到来了。自拍杆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沈英花译)

1. 以海外背包旅行为素材的电 视 娱 乐节目《青 春不 败 》中 播 出了演 艺 明星在旅游途中使 用自拍杆愉快地纪录旅行过程的 画 面,此 后自拍 杆 迅速 成了人们的 旅 行必备品。

2. 自拍杆尤其在景区受欢迎 。因 为用自拍 杆 比 手持手机自拍能收进更大的 背 景,而 且 同 时 可以把游伴放 入一个画面里。

1

Page 61: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61

2

自拍能够让照片中的自己看起来更漂亮,但自拍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自我满足,而是要通过它去维护各种社会关系。“以分享为目的的自拍”时代到来了。

Page 62: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62 Koreana 春季号 2015

韩国文学

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路

用节奏术语“广板”――“宽广而徐缓地,极其丰富地”――来形容赵海珍的小说是很贴切的。赵海珍的小说措辞精准、用句凝炼,故事展开得虽然缓慢,却保持着情节的连续性。不过分地依赖新的素材和创意,也不属于擅长运用幽默、风趣和讽刺性描写的类型。精心设计的“慢”聚结在一起,成功地让读者在小说结尾部分感受到相当深沉的余韵。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赵海珍的小说忠实地履行了短篇小说的美学使命――用细致而犀利的眼光去捕捉人类的日常生活片段。

张斗宁 文学评论家

小说评

作品《光的护卫》中也充满了“慢”元素,这从小说的开头部分便可以明显地觉察到。在小说的开头部分登场的“我”刚刚到达纽约机场,

在 通 往 入 境 边 防 检 查 站 的 通 道 上暂 时停 下 了脚 步。纽约机场是一个集中展示现代城市人日常生活的象征性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在急匆匆地赶往自己的目的 地 。主 人公 突 然 在 “快”的中心停 下 脚 步,走 向“慢”的时 空。“我 ”停 下脚步是因为窗外正在下的雪。雪静静地从天空慢慢飘落,覆盖在机场跑道上,它是“慢”的结晶。“我”跟着雪花慢慢飘落的节奏停下脚步,远离忙碌的日常生活,在“慢”的时空里邂逅旧日记忆中的模糊风景。在那里,小说以永不放弃的坚持一步步走向过去的秘密。

这时,在“我”的耳边 回响 起一段 记忆中的音乐,也是无限的徐缓。那是那种人们整天哼唱的不知道是谁唱的、也不知道歌名的小曲儿,是那种只有自己能听到别人却听不到的小曲儿。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在回 想着 一段印象模 糊 的音乐,它“飘 过 悠 悠的岁月”,用过去那些遥远而模糊的记忆慢慢地牵着“我”走向“又小又冷的屋子”、“星期日白雪皑皑的操场”和“药味浓重的病房”。跟着这段音乐“宽广而徐缓的,极其丰

Page 63: Koreana Spring 2015 (Chinese)

韩国文化和艺术 63

富的”前行的脚步形成了小说的叙述节奏。叙事在“缓慢的时空”中展开,通过精心设计的暗

示、对 叙事节奏的熟练掌控和紧凑精密的结构表达若干复杂的含义。缓慢平静甚至偶尔近乎肃穆的独特氛围,让人联想起匠人一针一线的精心缝制。那些小线索的集 结使 人不禁发出感叹,感叹再集 结成洞悉人类存在与人类 文明的线索和头绪,这些过程集 结在一起,便是这篇小说。

首先,小说是一个猜谜语的过程。主人公越过忘却的鸿沟去面对过去的真实,他的努力使读者欣然同行。“我”静静地久久凝视 着陆续出现的一 个 个提示。它们大部分都是“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才慢慢地朝我走来,断断续续地,就像印在积了雪的操场上的脚印一样”。从记忆深处传来的音乐不是“我”努力了就能想起来的,而是它自己一点点地向“我”慢慢靠近的。所以,小说中的“我”说,是“慢慢发觉”那段音乐“这么长时间里一直都在占据着我心灵的一部分”的。

其次,小说是一个实现对他人真正理 解的过程。它示范了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的方法,展现了一束光因此而迸发时的灿烂瞬间。此时,“我”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经历缓慢而痛苦的 “犹豫”过程。主人公

“我”虽然突然感到想去给别人撑伞的冲动,却又惧怕伞下的沉默,所以选择了回避真实。“我”还坦言自己认为共鸣和沟通是一种干涉,所以“不想冒冒失失地去分享别人心里的故事”。这样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启发着我们:和他人进行真正的沟通需要付出多么深挚的感情。

最后,小说是一个告诉我们人类的伟大是什么的过程。故事用细腻的隐喻技法展开,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我们的漠不关心把他们关进了寒冷黑暗的屋子。这种现象有时是由个人造成的,有时是时代造成的。不管怎样,重要的是要传递一束光,让他们能够借以逃离寒冷黑暗的屋子。小说在静静地阐释着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救人性命就是传递“光的护卫”,“是伟大的,不是谁都能做的”,同时又是谁都能做的,是人类必须履行的义务。

小说主人公这样说:“脚印里有光,像不像一艘装满了光的小船?”实际上,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光的存在。只是,要发现它,必须要还 原事实,要向他人伸出援手,要有战 胜“犹豫”的勇气 。这样的努力会使微弱的光变成“伟大的光”,去护卫我们身边那些孤独的弱势群体。作者徐缓而丰富的语言最后都集中在阐述与他人真诚沟通的可能性上,这就是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人类伦理与道德。(何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