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公務出國報告 出國類別:參加國際會議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織發展網絡年會 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參訪報告 出國人員姓名/單位/職稱: 李紋霞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副組長 邱于真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研究組副組長 出國期間:一〇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日 報告日期:一〇二年一月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公務出國報告

出國類別:參加國際會議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織發展網絡年會

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參訪報告

出國人員姓名/單位/職稱:

李紋霞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副組長

邱于真 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研究組副組長

出國期間:一〇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日

報告日期:一〇二年一月

Page 2: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 95 年 5 月

1 日成立後即加入北美最大的教學中心聯合組織—「高等教育專業組織發展網

絡」(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簡稱 POD),並派員

出席歷年年會。

第三十七屆 POD 年會在美國西雅圖舉行,本中心由教師發展組李紋霞副組

長及規劃研究組邱于真副組長兩位同仁代表台灣大學出席,並以"Teaching =

Learning? Institutional Processes on Learning Outcome Assessment Development"為

題發表海報,介紹本校推動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之教學改革的具體成果。

另為積極吸收國外教學發展中心之運作經驗,兩位副組長於會後前往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之教學中心進行參訪,以瞭解其中心如何制度性地在校園,以

教師和教學助理為服務對象,雙軌推動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課程。

本次參與會議及考察行程帶回北美頂尖學府提昇教學品質之具體作法以及

寶貴經驗,對於本校教學中心未來擬定新的業務方針,極具參考價值,兩位老師

與會心得及考察心得之詳細報告,請參閱下文。

Page 3: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考察報告

一、報告人:李紋霞(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教師發展組副組長)

這次出國的公差任務有二項,第一是參加第 37 屆高等教育專業和組織發展

網絡(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Network in Higher

Education,POD)年會並進行臺大學習成果導向評量推動的海報發表,第二是拜

訪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的教發中心以學習具有教學專業認證性之教學

技巧工作坊 (Instructional Skill Workshop, ISW)在其校內系統性推動的成功經

驗。以下就幾個主題來報告我這次參與和學習的心得。

一 POD 年會發表

第 37 屆 POD 年會於 10 月 24~28 日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舉行,今年

會議主題為 Pencils & Pixels: 21st Century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參與人數

高達 805 人,大多來自北美國各大專院校從事教學中心工作的主管級教授和專

業行政人員。這次仍然有北美以外國家的會員參加,而亞洲參加的有日本幾個大

學的教授和台大教發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再次遇到了 2008 年參加 POD 年會的

日本教授 Gary Tsuchimochi (Teikyo University 教發中心主任)和 Naoshi Kira

(Japan Professional School of Education)¸我們一碰面就相互認出,我想是因為當年

他們參觀到台大海報攤位時,我曾和其相互交流經驗的原因吧。也碰到了曾邀請

到台大演講和舉辦工作坊的講者史美瑤教授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和 Cheelan Bo-Lin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大家

碰面敘舊相談甚歡。

這次海報製作與在場解說由規劃研究組副組長邱于真博士和我兩人共同合

作,我們海報展示的時間在 10/26 日下午 3:45–5:45,海報內容是介紹台大發展

學習成果導向評量制度的作法以及教發中心在推動過程中扮演的協助角色。由於

這次有 40 多個海報展示,主題十分多元,在二個小時的展示時間內,我們的海

報也吸引了不少與會者駐足觀看和詢問。我個人覺得海報展示是一個可以讓更多

Page 4: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與會者知道台大和認識交流的有效方式,只可惜中心目前製作的小文具物品沒有

英文的機構名稱,讓宣傳學校的效果打了一點折扣。

二、年會參與場次重點摘要

這次 POD 年會,除了二場 keynote 演講外 (The End of Wonder in the Age of

Whatever & Contemplative Computing and Our Future of Education),我選擇與教學

專業發展相關的場次聆聽,包括:(1) Pixels for Future Faculty: The Role of the

Academic ePortfolio, (2) Visualizing the Complexity of Instruction: The Teaching

Dimensions Observation Protocol, (3) A Systems Approach to Formative Feedback, (4)

Flipping Faculty: Hybrid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s (Epigeum Vendor session),

(5) No More Chewed-Off Pencils: Giving and Seeking Feedback Better, and (6)

Targeting Junior Faculty: Responsive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Center. 以

下統整摘要對教師發展組未來業務推動具有參考價值的兩個主題—教學諮詢和

教師教學成長活動。

(一) 教學諮詢

以 Matthew Hora 教授(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為主的研究團隊

以 The Teaching Dimensions Observation Protocol (TDOP)對三所研究型大學的 58

位教授大學部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授們進行課堂教學行為的觀察紀錄。三位教授

研究者使用 TDOP 以 2 分鐘為單位紀錄教師一堂課教學時在教學方式、師生提

問互動類型、教學操作、學生認知參與和教學工具使用。雖然 TDOP 看起來不

容易操作,但在訓練有素的研究者操作下,運用統計方法的整體圖形分析可以呈

現出不同專業學科教師教學方式運用的異同。這樣的課堂觀察資料對被觀察教師

了解自己教學的客觀具體行為,應該很具說服力吧。

至於如何針對教師教學提供改進建議 (formative feedback),Drs. Roben

Torosyan & Therese Houston 讓所有場次參與者以角色扮演方式分組操作和大團

體分享在課堂觀察後如何針對教師需要調整的部分給予建議。他們認為諮詢者在

過程中不要先預設答案,以及不要直接給予建議。當教師怪罪學生或是過度自我

Page 5: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感覺良好時,可以使用誠實開放的問題引導教師自己去探尋,如:你希望學生表

現出甚麼? 你如何處理覺得困難調整或是有風險的教學活動?

同時,採用三明治呈現(Feedback sandwich)模式來談論教師教學缺點,亦

即,優點開始-改進點說明在中間-優點結束;或是 Ask-Tell- Ask 模式,例如: 你

認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或是學習表現如何-而後告訴教師觀察到的現象-甚麼是可

以更加改進的。

(二) 教師教學成長活動

Cheelan Bo-Linn 和其夥伴帶領的場次中,分享了美國一些大學對新進教

師和資淺教師所提供的聚焦性教學成長服務。例如, Brown 大學每月舉辦一次

資淺教師午餐圓桌會議 (Roundtable),邀請相關主管和資深教師來探討影響資淺

教師的專業和職涯發展,如整理記錄教學成果、準備年度表現評估,了解學校教

師升等程序、準備獎助金申請等等議題。同時也設立每年 4 個 Junior Faculty

Teaching Fellows 名額 ($1500),提供助理教授級教師申請,在獎勵期間這些教師

要參加教學中心舉辦的教學技巧提升的研習課程,並觀摩彼此的課堂教學而後進

行同儕間反思討論和延續性的教學對話。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大學的管理學院和教發中心合作針對新進和

資淺老師進行一些教學成長的研習活動如下:

針對新進教師的 Success in Teaching Excellence Program (STEP),除了開學

前舉行一天的課程活動,介紹主題有: 課程設計、課程大綱撰寫、有效提問技巧、

主動學習教學、課程評分;在第一個學期還會有一系列的教學所需知能研習,主

題包括:informal early feedback, 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 test construction

and grading, student ratings 等,以及第一年教學所需的關鍵性支持。至於針對資

淺老師的活動有 4 場工作坊的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gram, 教師教學社群讀

書會,以及面臨升等程序教師參加的 Reflective Teacher Program (RTP)。而 RTP

的活動包括: 組成一同儕團體相互審閱教學歷程檔和教學理念敘述文字,參加同

儕間的課堂教學觀察,觀摩教學優良教師的教學等。

Page 6: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總結來說,POD 年會內容著重在各教學中心實務工作的經驗交流和合作

互動,今年是我第三次參加 POD 年會,再次感受到 POD 這個組織在推動高等

教育教學品質提升的專業性,以及北美各大學教學中心會員對此年會積極參與

的慎重態度以及熱心和其他學校分享工作經驗的無私態度。當然,這次也覺察

到有些美國中小型大學因應高教評鑑制度和人事經費縮減壓力,開始嘗試在研

習課程舉辦和教學表現不佳教師之諮詢輔導採用訂購網路影音互動課程和教學

專業顧問公司服務模式來推動,一來可減少聘任人數,二來確保執行者具有優

質專業技能,這樣的趨勢或許可以作為台灣區域資源中心未來提供夥伴學校共

享資源方向的參考。

三 UBC 教學中心參訪

POD 年會後,我們從美國西雅圖飛到加拿大溫哥華,主要行程是拜訪

British Columbia 大學教學科技中心 (Centre for Teaching, Learning &

Technology),以瞭解其中心如何制度性地在校園以教師和教學助理為服務對象雙

軌推動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課程。

ISW 課程於 1970 年代起源於加拿大 BC 省,主要目標在幫助研習者具備在

大學校園有效教學的基本技巧,是一個以 3 次演練 BOPPPS 教學模組的 10 分鐘

迷你教學為主體之 3 或 4 天共 24 小時的工作坊,其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結構過

程的演練而不是授課內容的檢驗,並且採用同儕學習之進行方式,立即給予教學

者建設性的回饋意見。而課程帶領者主要任務在引導研習者從自身經驗出發,更

深入地探索課堂教學實際議題,而不是傳授學理知識;同時在支持開放的環境

中,研習者有機會藉由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強化已經具備的教學技巧。

經過 30 多年在一群熱心有執行力的加拿大西岸高等教育者的持續課程發

展與推動,ISW 網絡目前已發展出一套嚴謹、可實際複製到不同國家的學校或

私人教育機構的訓練課程,再加上其不以營利為目的,只要機構中有人完成帶領

人訓練,可自由使用網絡中的訓練教材開授 ISW 課程,只要遵循其要求的課程

Page 7: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基本模式,機構發出的結業証書在國際上是可相互承認的。

目前 ISW 課程在北美許多大學校園中 (尤其是加拿大)被視為是協助教師改

進教學方法和培訓教學助理教學技巧的實際有效方式,並且由教學中心以定期開

課的模式執行,其中 UBC 除了提供以教師為對象的 ISW 之外,並有制度系統

的由受過訓練的資深 TA 來全面提供學生的 ISW 課程,讓 UBC 不僅是加拿大傑

出的研究型大學,其注重教學品質提升的校園氛圍和教育課程提供的規模和運作

模式,更是深具口碑。也因此,UBC 的教學科技中心目前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地

區 ISW 課程推廣上,扮演了具體執行和成效驗證的一個典範角色。

這次 UBC 拜訪會見了教學中心推動 ISW 課程相關活動的四位主要人員:

Simon Bates (Academic Director), Janice B. Johnson (Manager, Facilitation and

Process Design), Judy Chan (Faculty Associate), and Gillian, Gerhard, (Manager,

Graduate Student Programs),他們分享了 UBC 推動 ISW 的現況。 UBC 在一

些系所主管的支持下於 1994 年開始舉辦教師的 ISW 研習活動,目標主要是協

助新進教師提升教學技巧和效能,後來擴大到研究生大學教學經驗的養成。目前

不論是教師還是研究生的 ISW 課程都經營得有聲有色,都有一 20 人規模的

ISW 帶領者之團隊來協助教學中心開授 ISW 課程,帶領者中心會給予酬勞;

平均一年教師開授 5 梯次 (分別在 5,6,7,8,12 月),研究生大概 12 個梯次。同

時研究生若完成 ISW 課程會紀錄在成績單上,而這對未來申請大學的教職工作

是有加分的效果。

這次拜訪除了請益之外,我們同時在會議上提出邀請二位資深訓練者在暑假

時到臺大開設 ISW 帶領員的培訓課程,以便台灣有更多授證師資可以開授

ISW 課程。Janice 已答應會全力支援臺大教發中心的師資擴展規劃,若她不能

前來,也會代為安排有經驗的訓練者。為了配合這一難得的師資訓練機會,本中

心寒假將邀請 7 位臺大教師參加 ISW 課程 (包含的二位副組長),以取得第一

階段的 ISW 認證,同時,臺大和北二區也有一些傑出 TA 完成 ISW 訓練,暑

假前會選出 4-6 位合適的研究生人選接受帶領員培訓課程。若此專業人力培訓

Page 8: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規劃能夠順利成功地執行,未來臺大將有更多的 ISW 師資可投入微型教學推動

工作中,將能更具體有效的協助教師和 TA 們增進教學效能。

李紋霞副組長於 POD 年會會場留影 向與會人員介紹本校提昇教學品質成果

POD 年會海報發表會場 與 UBC 教學中心人員進行交流

二、報告人:邱于真(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研究組副組長)

一、2012 POD

2012 年第 37 屆的 POD 年會在西雅圖舉行,今年的會議主題是 “Pencils

& Pixels: 21st Century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聚焦於探討科技在高等教育

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為幫助學生學習,在新科技進步速度

日新月異、幾乎人手一智慧型手機的現代,這些科技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教師

Page 9: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的教學? 甚至是組織與教師的專業發展? 同時,教學中心如何協助學生與教師選

擇適合的科技工具,幫助他們完成工作? 在會中,與會者針對這些相關的科技主

題,互相分享交流各種工具、方法與實務,與發表相關的研究結果。

二、參與場次心得

今年的 keynote 講者之一是堪薩斯州立大學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Dr.

Michael Wesch。Dr. Wesch 是位文化人類學家,近年來的研究主題是科技對於文

化與社會的影響。他提到新科技與媒體使我們掌握更多的工具,得以連結、創意

發想、合作、創造知識等,我們似乎處在一個任何事都有可能的年代 (age of

whatever)。但同時,網路進入教室,有時候反而成了分心的來源;虛擬的空間反

而讓人與人的距離更疏離。Dr. Wesch 強調,知識與技能是必須的,但光只是傳

授知識與技能,使得學生變成有知識的人 (knowledgeable) 恐怕並不足夠。我們

該做的是,尤其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鼓勵學生一探究竟,滋養他們的好奇心,

以及探索與沉思的態度,並協助他們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在教室裡,教師應該提

供一個安全與溫暖的環境,讓學生有學習的自由,有聯結 (connect) 的自由,也

有體驗失敗的自由。Dr. Wesch 在演講中也充分展示了將科技融入教學,運用相

當多的影片輔助演講內容。其中有一段,人們對於一場罕見的雪的反應,似乎大

家都沉浸在美好的驚喜中,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Dr. Wesch 用這段影片說明學生

對於知識的渴求應該就像人們就於那場雪的反應一樣,沉浸於奇蹟之境)。演講

結束,掌聲遲遲不停,甚至大家都站了起來。

在會場上,經常聽到 “flip the classroom” 一詞,經過進一步了解,這個概念

指的是不同於傳統,老師在課堂上教學,學生回家做功課,教學方式整個反轉,

改為課堂教學可以在家利用預錄影片的方式進行,課堂時間則讓學生做作業,並

和同儕、助教與授課老師互動。中心在過去曾舉辦的一場教學工作坊中,當時師

大資工系的系主任李忠謀老師,就曾分享這樣的教學模式 (Lecture is homework,

homework is lecture)。李主任觀察到學生常有未到、遲到、上課打瞌睡的情況,

又通常不願意問問題,只有做作業的時候才發現問題,於是李老師便自己錄製網

路教學影片,讓學生在上課前自己隨時找時間上網觀看,課堂的時間則做實驗練

Page 10: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習。這樣的教學模式老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除了正式的課堂時間之外,還要找

額外的時間錄製影片。不過根據李老師的實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減反增,學期

的平均成績提高了,也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文獻已證實自主學習的學習成效較

好,因此主動學習一直是努力的方向,又配合目前科技融入教學,未來這樣的教

學模式將是趨勢。

不僅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反轉,這次在 POD 的會場中,也發現老師的專業發

展也悄悄地在反轉。會場內的兩個會議贊助者 Jossey-Bass 以及 Epigeum,都分

別舉辦一場互動工作坊,工作坊的主題不約而同都是 flipping faculty development.

學生的學習方式隨著科技進展而改變,相同的,老師的專業學習也需要更有彈性

的時間與空間,以及更多的互動性。因此開始有公司針對老師提供線上互動式的

教學工作坊,標榜使用最新的科技,搭配一流的講者,讓老師可以在自己選擇的

時間與空間裡,進行專業學習。在與會場代表更深入了解之後發現,這股趨勢的

背後其實還反映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經濟危機。隨著高教預算不斷被刪減,教學中

心將老師的專業訓練委外承辦,根據會場代表的說法,這樣的做法成本便宜許

多,課程品質也更好,因此已經有不少學校採用。

今年在會場內的幾場演講,都提到了 SALG (Student Assessment of their

Learning Gains)。SALG 是一個免費的線上問卷,該問卷設計的理念不同於傳統

的教學意見調查,著重於授課老師的行為,而非學生學習;似乎是使用學生的滿

意度或喜歡程度作為評鑑的標準,對於提供有效的教學回饋反而幫助不大。由問

卷名稱可知,SALG 聚焦於學生的學習成長,基本的架構為十大題組,前四大

題組與課程學習目標有關,分別詢問學生在認知、技能、與情意層面的成長,以

及應用所學的情形。後面六大題組則與教學實務有關,分別是:(1) 課程設計與

教學法、(2) 課堂活動、(3) 作業與考試、(4) 課程資源、(5) 提供給學生的課程

相關資訊、以及 (6) 提供給學生的支援,學生分別評估這些面向對於他們學習

的幫助程度為何。在每個題組標題之下,老師可以根據課程特色,修改系統提供

的樣題,也可以自行增加題目。學生填答完成之後,系統會自動產生統計結果與

圖表,但如果想要做進一步相關性的分析 (correlations),則必須自己另外使用統

Page 11: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計軟體分析。

由於會議主題的關係,討論學生學習成效評估 (learning outcome assessment)

的場次並不多。我們參與了早上 7:30 特定主題團體 (topical interest groups) 的

其中一場:學生學習評估 (student learning assessment)。特定主題團體的進行方

式類似圓桌討論,每位與會者說明自己校內的狀況,並互相交流討論。帶領者是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的 Dr. Lynn Sorenson,她建議大家從小做起,甚至可

以是一次一個學系、評估一項學習成果。這和我們二月份到美西參訪的舊金山大

學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USF) 所給的建議一樣,為了不要一時增加教職

員太多的工作量,讓大家還沒開始就心生排斥,不願意進行,該策略的確實際可

行。另外,出於相同考量,可以引導系所先檢視目前已有的數據,從既有的資料

出發會比較容易,再一步步往前思考還需要蒐集哪些其他證據。Dr. Sorenson 提

供了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關於學生學習評估的網址,該網頁類似我們已有

的課程地圖,有各學系的目標、核心能力、以及各能力對應的課程。與我們不同

的部分是他們多了學習證據 (evidence of learning) 的部分,列出證明學生學習的

直接與間接證據。我認為更加理想的狀況是能夠在每項核心能力之下,清楚列出

檢視的方式以及評量計畫 (assessment plan),如此一來,整個架構非常清楚。一

開始當然也可以採取 Dr. Sorenson 的建議,先從 2-3 個核心能力開始試驗,嘗

試設計並施行評量計畫,在過程中不斷修正,最終將會得到最適切的評量方式。

假以時日,所有的核心能力都將有其評量計畫。另外,許多國外大學都已建置學

習評量的專門網頁,幫助校內師生熟悉相關議題與細節,如果我們也能夠建置類

似的網頁,對於推動相關業務應該會有幫助。

三、海報展示

我們的海報展示主題,介紹臺大推動學生學習成效的過程,以及教學中心在

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能夠藉由與其他與會者的交流,吸取他校經驗。今年的

呈現方式仍然採用一張張簡報檔印出,再逐張貼上海報版,不過發現這樣的效果

並不是非常理想。由於每張 A4 尺寸的紙,在大幅的橫幅海報架上,視覺上並

不明顯,字也顯得略小,整個海報版的呈現較沒有焦點與主題性。再加上與會者

Page 12: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停留的時間都不長,當經過時發現看不清楚,或是沒有吸引目光的視覺效果,通

常就只會走過。有幾個攤位印出一張大張的海報,例如當時隔壁的攤位,海報一

大張,字數不多,但主題圖像很明顯,非常吸睛。這樣的呈現方式或許會吸引大

家停下腳步,想進一步了解相關的細節。所以或許下次若還有機會,可以試試看

這樣的方式,增加與會者駐足的時間。

四、UBC 參訪

趁著地利之便,我們這次也順道參訪了位於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教學中心,和負責教師與 TA 業務的相關人員見

面。根據 UBC 的經驗,要和系所建立關係,並贏得他們的信任,的確需要一段

時間的耕耘,而這多憑藉口耳相傳的口碑。通常可能是 TA 使用服務後,覺得

有效或有用,回去後告訴授課老師,名聲便一傳十十傳百散播開來。和許多其他

教學中心的策略一樣,他們也是從新進老師開始著手,並希望能夠是跨領域的組

成,讓老師們彼此學習。在交流過程中,「實務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s) 數

度被提起,實務社群指的是一群對某特定議題有共同興趣的老師,定期聚會,針

對議題進行討論,類似我們的「教師成長社群」概念。目前 UBC 在運作的社群

主題包括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同儕評量教學、問題導向學習、量化數據分析、

歷程檔等。老師平日在校園裡各自埋首研究室,對於各項工作坊或演講的參與度

總是不夠踴躍,這幾乎是所有教學中心面臨的挑戰。利用感興趣的主題,將共享

熱情的人聚在一起,引起參與動機,或許是解套的方法之一。教師成長社群是中

心這兩年推動的新業務,今年也在新進教師研習營針對新老師宣傳。我相信這是

對的方向,隨著業務經驗的累積,未來一定可以做得很好。

總結而言,今年的 POD 年會,緊扣大會主題,科技融入教學的趨勢未來將

越來越顯著,如何善用這項趨勢,同時避免其所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進一

步思考討論。而科技終究只是工具,始終來自人性,提升學生學習效能以及學習

成果還是最終極的目標。不論如何利用科技改變教學法與課程設計,最重要的是

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探究的精神 (capacity to wonder),使他們讚嘆知識

之美。

Page 13: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邱于真副組長於 POD 年會會場留影 本校海報發表攤位

與 UBC 教學中心人員合影 UBC Irving K Barber Learning Center

Relevant Links

POD website http://www.podnetwork.org/index.htm

The 37rd POD Conference Program

http://www.podnetwork.org/conferences/2012/POD_2012_PrelimProgram_

small_file_size_2.pdf

Appendix

2012 POD Conference Schedule-At-A-Glance

Page 14: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CONFERENCE SCHEDULE-AT-A-GLANCE

The POD conference registration desk will be open on the Ground Floor at these times:

Wednesday 10:00 AM to 5:00 PM

Thursday 7:30 AM to 5:00 PM

Friday 7:30 AM to 5:00 PM

Saturday 7:30 AM to 5:00 PM

Wednesday, October 24

9:00 AM 9:00 AM-5:00 PM

POD Core Meeting

1:00 PM 1:00-4:30 PM

Pre-Conference Workshop W1 (Part 1)

Thursday, October 25

8:30 AM 8:30-12:00

Pre-Conference Workshops

W1 (Part 2)

W2-W11

8:00-12:00

POD Core Meeting

9:00 AM-

5:00 PM

Vendor

Exhibit

1:00 PM 1:00-1:30 Introduction to

POD for first time attendees

1:00-5:00

Excursion E1:

Tutankhaman-the

Golden King and Great Pharoahs 1:45 PM 1:45-3:00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3:00 PM 3:15-4:30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5:00 PM 5:00-6:15 Diversity Committee Reception (cash bar)

6:30 PM 6:30-8:00

Conference Dinner: Welcome and President's Address

8:15 PM 8:15-10:00

Create@POD

Friday, October 26

6:00 AM 6:00-7:00 Yoga

Page 15: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7:00 AM 7:00-8:45 Continental Breakfast

7:30 AM 7:30-8:45 POD Topical Interest Groups (TIGs) 7:30-

10:30

Vendor

Exhibit

9:00 AM 9:00-10:15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Job Fair

10:15 AM Break

10:30 AM 10:30-12:00

Plenary Session - Dr. Michael Wesch

12:00 PM 12:00-2:00 Lunch-on-Your-Own &

Committee Meetings

12:30-5:00

Expedition E2:

An Afternoon at Microsoft

1:00-4:30

Expedition E3:

Seattle - The Game

12:00-

6:45

Vendor

Exhibit 1:30 PM 1:30-2:00 POD Business Meeting

2:15 PM 2:15-3:30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3:30 PM Break

3:45 PM 3:45-5:00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3:45-5:45

Poster

Session

5:15 PM 5:15-6:45 Resource

Fair (cash bar)

7:00 PM 7:00-8:30

POD Awards Banquet and HBCUFDN Dinner

8:30 PM Live Entertainment

Saturday, October 27

6:00

AM

6:00-7:00 Yoga

7:00

AM

7:00-8:45

Committee Meetings & Breakfast; Graduate & Professional

Student Developers Breakfast; International POD Attendees

Breakfast

7:30-

10:30

Vendor

Exhibit

9:00

AM

9:00-10:15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Page 16: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

10:15

AM

Break

10:30

AM

10:30-12:00

Plenary Session - Dr. Alex Soojung-Kim Pang

12:00

PM

12:00-1:15

Networking Lunch

12:00-

5:45

Vendor

Exhibit 1:30 PM 1:30-2:45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2:45 PM Break

3:00 PM 3:00-4:15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3:00 - 6:00

Expedition E4: Seattle

Underground Tour

4:15 PM Break

4:30 PM 4:30-5:45

Interactive & Roundtable

Sessions

6:00 PM Dinner-on-Your-Own 7:00 - 11:00

Expedition E5:

Seattle Symphony and Violinist Gil Shaham

Play Mozart

7:00 - 10:00

Expedition E6:

ElderPOD

Sunday, October 28

6:00 AM 6:00-7:00 Yoga

7:00 AM 7:00-8:30 Breakfast

8:30 AM 8:30-10:00 POD-Sponsored Anchor Session: From the Conference to the

Campu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Crowdsourcing

11:00 AM 11:00-4:00

Expedition E7:

Tillicum Village Tour

Page 17: 國立臺灣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 一〇一年度參加高等教育專業組 …ctld.ntu.edu.tw/doc/rp/2012_POD_UBC_visit.pdf · 引言 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加強與先進國家大學教學中心之合作關係,於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