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臺灣好行-紀錄本土」教學活動教材設計甄選 教案設計 主題 名稱 艋舺地名大蒐秘 教學 對象 4 年級 相關 領域 社會領域 使用 節數 總節數 4 節次分配請參考「課程架構」 設計 周毓玫 學校 所在 臺北市萬華區 設計 理念 艋舺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故事的地方,在艋舺成長的孩子,必定要比 其他人更了解在地的故事。因此,配合四年級上學期社會課程(翰林版 四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家鄉的地名與位置),教學者設計了一系列「艋 舺地名大蒐秘」課程,除了讓社會課程更貼近生活外,也使學生更了解 艋舺的歷史。此外,本課程之設計,亦期望能夠盡量融入課程教學,不 額外增加太多課程節數,以增進課程之適切性。 第一節課「幫我取個好名字」,從社會課程的聚落命名概念切入, 引起學生對於地名由來之興趣;第二節課「艋舺地名大蒐秘」,透過老 師以說故事的方式,使學生對於艋舺地名由來更加熟悉;第三節課「艋 舺虛擬大探索」,結合孩子喜歡的 Google Earth 線上資源,帶領孩子身 歷其境,探訪艋舺大街小巷,進行線上戶外教學;第四節課「艋舺紙上 走透透」則是結合艋舺觀光地圖及社會課程中閱讀地圖概念,將社會課 程內容與生活經驗結合,加強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以及對於艋舺家鄉的 了解與興趣。

「臺灣好行-紀錄本土」教學活動教材設計甄選 教案設計59-120-8-196.hinet-ip.hinet.net/enable2007/mypage/... · 2-2-1 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 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臺灣好行-紀錄本土」教學活動教材設計甄選

    教案設計

    主題

    名稱 艋舺地名大蒐秘

    教學

    對象 4年級

    相關

    領域 社會領域

    使用

    節數

    總節數 4節

    節次分配請參考「課程架構」

    設計

    者 周毓玫

    學校

    所在 臺北市萬華區

    設計

    理念

    艋舺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故事的地方,在艋舺成長的孩子,必定要比

    其他人更了解在地的故事。因此,配合四年級上學期社會課程(翰林版

    四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家鄉的地名與位置),教學者設計了一系列「艋

    舺地名大蒐秘」課程,除了讓社會課程更貼近生活外,也使學生更了解

    艋舺的歷史。此外,本課程之設計,亦期望能夠盡量融入課程教學,不

    額外增加太多課程節數,以增進課程之適切性。

    第一節課「幫我取個好名字」,從社會課程的聚落命名概念切入,

    引起學生對於地名由來之興趣;第二節課「艋舺地名大蒐秘」,透過老

    師以說故事的方式,使學生對於艋舺地名由來更加熟悉;第三節課「艋

    舺虛擬大探索」,結合孩子喜歡的 Google Earth線上資源,帶領孩子身

    歷其境,探訪艋舺大街小巷,進行線上戶外教學;第四節課「艋舺紙上

    走透透」則是結合艋舺觀光地圖及社會課程中閱讀地圖概念,將社會課

    程內容與生活經驗結合,加強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以及對於艋舺家鄉的

    了解與興趣。

  • 課程

    架構

    節次

    分配

    建構

    教學

    目標

    學習領域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由「設計理念」結合「能力指標」而形成)

    【社會領域】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

    特性。

    1-2-3 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

    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

    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1-2-4 測量距離、閱讀地圖、使用

    符號繪製簡略平面地圖。

    2-2-1 瞭解居住地方的人文環境與

    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2-2-2 認識居住地方的古蹟或考古

    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

    美。

    【環境教育】

    1-2-3 察覺生活周遭人文歷史與生

    態環境的變遷。

    1. 學生對於家鄉艋舺有更進一步

    的了解與認識。

    1-1 學生能說出艋舺地名的由

    來。

    1-2 學生能了解艋舺重要地標

    的相對位置。

    2. 學生能了解聚落命名的特徵及

    意義。

    2-1 學生能說出聚落命名的特

    徵及其意義。

    2-2 學生能依循聚落命名的模

    式,為聚落命名。

    3. 學生能閱讀地圖並從地圖上獲

    得相關資訊。

    3-1 學生能說出閱讀地圖的四

    大工具。

    3-2 學生能從地圖中判讀方位。

  • 3-3 學生能利用地圖資訊,計算

    兩地距離。

    4. 學生能透過家鄉的認識,感受家

    鄉之美。

    4-1 學生能透過課程領略家鄉

    之美。

    4-2 學生能領略家鄉之美,並且

    透過書面或口語方式分享

    他人。

    學生

    能力

    分析

    1. 學生於本學期社會課程中習得地名的由來與意義,並學習從地圖上

    認識家鄉。

    2. 學生於本學期國語文課程中,透過「鄉土情懷」單元中領會臺灣之

    美。

    教材

    來源

    1. 教師自編教材

    2. 翰林版四上社會課本

    3. Google Earth

    教學

    準備

    1. 進行社會教學,製作各項課程學習單、課程簡報。

    2. 準備電腦、單槍投影機。

    3. 熟練使用 Google Earth。

    4. 布置公告欄,以展示學生學習單。

    5. 參考網路及書及資訊,充實艋舺地名由來的各項資訊。

  • 教學

    目標 教 學 活 動 與 流 程

    教學

    資源

    教學

    評量

    ★★

    2-1

    3-1

    3-2

    2-1

    【教學前準備】

    1. 老師製作社會學習單,並請學生於課

    程開始前完成社會學習單(附件一)。

    【第一節課—幫我取個好名字】

    一、引起動機

    1. 老師檢討社會學習單(附件一)內

    容,並複習以下重要觀念。

    二、發展活動

    1. 「幫我取個好名字」活動解說

    (1)老師講解:早期的聚落在形成之

    後,先民會依據各種特徵來為該

    地命名。例如:恆春,就是因為

    那裏四季如春。

    (2)老師提問:若是那個地方一年四

    季都很冷,我們可以如何命名?

    (3)學生舉手回答:恆冬?恆冷?全

    冷?(將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

    上)

    (4)老師引導:在為地方命名時,除

    了考慮特徵之外,當然還要考慮

    到好念、文雅等其他因素。像「恆

    10

    12

    ★★★★

    社會學習

    單 (附件

    一)

    ★★★★★★

    1. 學生能完成

    且正確地完

    成學習單。

    1. 學生能專心

    聽講

    2. 學生能積極

    參與討論

    3. 學生能了解

    地名的由來

    及意義

  • 2-1

    2-2

    1-1

    冬」聽起來會比「恆冷」更文雅,

    且也不會有諧音的問題。

    (5)老師提問:例如「打狗」,有人

    知道是哪裡的古稱嗎?

    (6)學生回答:高雄。

    (7)老師解釋:是的,打狗是高雄的

    古稱,因為平埔西拉雅族的原住

    民將該地命名為「竹林」

    (Ta-kao),之後才稱為打狗。但

    因為名稱不雅,所以日治時期才

    更名為高雄,因為高雄的日文

    (Taka-o)聽起來就像打狗。

    三、綜合活動

    1. 「幫我取個好名字」活動

    (1)老師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

    (2)老師講解「幫我取個好名字」學

    習單(附件二):請根據每一個聚

    落的敘述,參照聚落特徵命名的

    原則,幫每一個聚落取一個好聽

    的名字。

    (3) 學生分組撰寫,並繳交學習單。

    2. 老師講解作業:

    請上網或翻閱報章雜誌,查閱「艋

    舺」地名的由來,並將由來撰寫在

    聯絡簿上。

    15

    3

    「幫我取個

    好名字」學

    習單(附件

    二)

    1. 學生能充分

    參與討論併

    團體合作。

    2. 學生能完成

    學習單

    3. 學生能了解

    地名的由來

    與意義

    1. 學生能專心

    聆聽講解。

    2. 學生能完成

    作業,了解

  • ★★

    2-1

    2-2

    1-1

    4-1

    【第二節課—艋舺地名大蒐秘】

    一、引起動機

    1. 討論「幫我取個好名字」學習單內

    容。(附件二)

    (1)老師提出幾個比較有趣的名

    字,與同學共同討論名字的利與

    弊。

    (2)老師小結:因此,一個好的地名

    會透漏該聚落許多消息與故

    事,我們也可以從許多的古地名

    中,去了解該地的歷史。

    二、 發展活動

    1. 「艋舺地名大蒐秘」活動

    (1)老師發下「艋舺地名大蒐秘」學

    習單(附件三)。

    (2)老師利用「艋舺地名大蒐秘PPT」

    (附件四),講解艋舺各地地名的

    由來:艋舺、青草巷、西門町、

    西門紅樓、馬場町、南機場、東

    園、西園、雙園。

    三、綜合活動

    1. 完成「艋舺地名大蒐秘」學習單(附

    10

    25

    5

    ★★★★

    「幫我取個

    好名字」學

    習單(附件

    二)

    「艋舺地名

    大蒐秘」學

    習單(附件

    三)、

    「艋舺地名

    大蒐秘」

    PPT(附件

    四)

    「艋舺地名

    大蒐秘」學

    艋舺地名由

    來。

    ★★★★★★

    1. 學生能專心

    聽講。

    2. 學生能參與

    討論。

    1. 學生能專心

    聽講。

    2. 學生能對於

    艋舺地名由

    來有大致了

    解。

    1. 學生能夠依

    據講解完成

  • ★★

    1-1

    4-1

    1-1

    1-2

    4-1

    件三)。

    【第三節課—艋舺虛擬大探索】

    一、引起動機

    1. 「艋舺地名大挑戰」活動

    (1)老師用最快的速度,將「艋舺地

    名大蒐秘PPT」所介紹的地名再

    簡要的介紹一次後,準備分組進

    行大挑戰。

    (2)結合艋舺地名的由來以及聚落

    特徵命名原則,開始進行遊戲。

    (3)表揚優秀組別,給予榮譽章。

    二、發展活動

    1. 「Google Manga」活動

    (1) 老師利用Google Earth的街景

    地圖,找尋自己的學校。

    (2) 從學校出發,找尋艋舺、青草

    巷、西門町、西門紅樓、馬場町、

    南機場、東園、西園、雙園。

    a. 青草巷:找尋青草店家

    b. 西門町:繁華、青少年、電

    影街

    15

    22

    習單、「艋舺

    地名大蒐

    秘」PPT

    ★★★★

    「艋舺地名

    大蒐秘」

    PPT(附件

    四)

    Google

    Earth軟體

    學習單。

    ★★★★★★

    1. 學生能將艋

    舺地名與聚

    落命名特徵

    做連結。

    2. 學生能合作

    學習。

    1. 學生能專心

    聽講、參與

    討論。

    2. 學生能透過

    課程更加熟

    悉艋舺重要

    地標相對位

    置。

  • 1-2

    4-1

    4-2

    ★★

    4-1

    4-2

    c. 西門紅樓:建築特色、位置

    d. 馬場町:紀念土丘

    f. 南機場:夜市、國宅

    g. 東園、西園:東園街為界線。

    東園國小、西園國小。

    h. 雙園:找出雙園的範圍、雙

    園國小。

    三、綜合活動

    1. 回家作業講解:利用Google Earth

    找尋艋舺的好去處,並完成「Google

    Manga」學習單(附件五)。

    【課堂後活動】

    老師將學生的Google Manga學習單張貼

    於公布欄(附件七)上,與同學們共同分

    享艋舺好去處。

    【第四節課—艋舺紙上走透透】

    一、引起動機

    1. 老師展示撰寫優良的「 Google

    Manga」學習單,並與學生討論艋舺

    好去處。

    3

    10

    「Google

    Manga」學習

    單(附件五)

    ★★★★

    「Google

    Manga」學習

    1. 學生能利用

    網路資源了

    解 地 方 特

    色。

    2. 學生能完成

    學習單。

    ★★★★★★

    1. 學生能學習

    欣賞他人作

    品。

  • 1-2

    3-1

    3-2

    1-2

    3-1

    3-2

    4-1

    4-2

    二、發展活動

    1. 「艋舺紙上走透透」活動

    (1) 老師發下「艋舺觀光地圖」學

    習單(附件六)。

    (2) 老師提問:請問這是哪一種地

    圖?

    (3) 學生回答:觀光導覽圖。

    (4) 老師補充:觀光導覽圖,主要

    即是提供觀光景點(吃喝玩

    樂、食衣住行等)的資訊。

    (5) 老師複習地圖的四大要素:圖

    名、比例尺、圖例、方向標。

    (6) 老師提問:請問這張地圖中,

    缺少了哪一要素?

    (7) 學生回答:比例尺。

    (8) 老師將比例尺畫在黑板上,一

    公分等於 50公尺,請學生補上。

    三、綜合活動

    1. 請學生完成「艋舺觀光地圖」學習單

    (附件六)的課堂活動部分。

    2. 請學生回家完成「艋舺觀光地圖」學

    習單(附件六)的回家作業部分。

    20

    7

    3

    「艋舺觀光

    地圖」學習

    單(附件六)

    「艋舺觀光

    地圖」學習

    單(附件六)

    1. 學生能專心

    聽講。

    2. 學生能參與

    討論問答。

    3. 學生能了解

    地圖四大要

    素。

    4. 學生能利用

    比例尺測量

    出 實 際 長

    度。

    1. 學生能將所

    學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

    2. 學生能完成

    學習單。

  • 補充教材

    1. 社會複習學習單(附件一)。

    2. 「幫我取個好名字」學習單(附件二)

    3. 「艋舺地名大蒐秘」學習單(附件三)

    4. 「艋舺地名大蒐秘 PPT」(附件四)

    5. 「Google Manga」學習單(附件五)

    6. 「艋舺觀光地圖」學習單(附件六)

    教學省思

    1. 艋舺地名大蒐秘課程的基礎建立在學生對於社會課程的熟悉與了解。學生必須熟

    悉聚落的命名方式、判讀地圖的四大工具、利用比例尺從地圖上測量兩地距離等

    重要概念後,方能進行此課程。部分學生仍不熟習的話,容易造成進度落後的問

    題。

    2. 老師在第二節課的艋舺地名解說時,應避免直接誦讀 PPT上面的文字,而是應該

    將地名的由來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講解給孩子了解。課程雖然仍由老師主導,但希

    望是以輕鬆說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3. 使用 Google Earth前,可請資訊教師在電腦課時,讓孩子嘗試操作,以增加學

    生對於 Google Earth的了解,儘量降低學生在完成 Google Manga學習單之難度。

    4. 雖然在時間上不容許,但若能利用一個上午進行實際踏查課程,會更加有趣。

    參考資料(參考書目、網站、多媒體教材)

    1.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網站 http://59.120.8.196/enable2007/

    2.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Wikipedia:%E9%A6%96%E9%A1%B5

    3. 艋舺龍山商圈網站 http://108.tw.tranews.com/

    4. 艋舺拍攝場景旅遊地圖 http://www.easytravel.com.tw/action/monga/index.aspx

    5. 艋舺商圈地圖 http://www.whdo.taipei.gov.tw/public/MMO/WHDO/艋舺龍山寺商圈地圖.pdf

  • 附件一、「社會複習學習單」

  • 附件一、「社會複習學習單」(解答)

  • 附件二、「幫我取個好名字」學習單

  • 附件三、「艋舺地名大蒐秘」學習單

  • 附件四、艋舺地名大蒐秘 PPT

  • 附件五、「Google Manga」學習單

  • 附件六、「艋舺觀光地圖」學習單(第 1頁)

  • 附件六、「艋舺觀光地圖」學習單(第 2頁)

  • 附件七、艋舺好去處展示欄(示意圖)

    附件八、「幫我取個好名字」學習單「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