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2020 8 5 www.jfdaily.com 18 1996 2000 ”, 3 》, 10 18 ”, 9 13 1.5 38%”。2017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7 ”。“ ”, ”。 ”, ;“ 1991 。“ ”, ”; ”。 ”, ”, 1990 1992 500 ”。 ”。 5 30 120

020 日星期三 长三角的夏天得微醺着过 · 的小笼包馅料都受到影响, 甚至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 题。经过和供应商比对台账、核查肉品源头和运输路径,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020 日星期三 长三角的夏天得微醺着过 · 的小笼包馅料都受到影响, 甚至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 题。经过和供应商比对台账、核查肉品源头和运输路径,

本版责编:陈抒怡

·

11

本版责编:陈抒怡

2020年 8月 5日 星期三 www.jfdaily.com

每一只小笼包———

有上海记忆有品牌创新还必须有18个以上褶子

“南翔小笼制作技艺”第六代非遗传人 游玉敏

1996年从厨艺学校毕业后,我选择成为南翔馒头店的一名学徒,众所周知,老字号南翔馒头店的所有制作技艺与诀窍,只会传授给一位选定的传人。当时我的心里对这个岗位产生了敬畏与憧憬,便下定决心,要试一试。

日常的学习与作业是很枯燥的。看似简单的小笼包,

要想达到皮薄弹牙、汤汁饱满、馅料鲜嫩、入口软糯的境界,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那个时候,学徒们一天要练习包捏 2000多只小笼包才算达到指标,我的不少同期学徒,都因为这些乏味的训练纷纷离开,甚至转了行业。

好在我是一个肯干的人,师傅也很愿意教我,从制面、擀皮、制馅、包捏到蒸煮,每一道工序都带着我花了一年以上的功夫来磨炼,我也就在这种忙碌充实的学习中,成长为南翔馒头店第六代非遗技艺传人。

也许是深受南翔匠人精神所影响,我始终认为“好质量造就好口碑”,为客人提供安全、美味的餐饮在我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我不能保障口味和质量,南翔的技艺也就等同于失传了。

多年的实践使得我对品质把控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有一次巡检的时候,我发现原料猪肉的质量与往常不太一样,便立刻约谈供应商查找原因。对于我们做餐饮的人来说, 品质就是生命, 丝毫马虎不得。 虽然是凌晨 3

点,供应商极不情愿到场,但问题不查清、不解决,全天的小笼包馅料都受到影响, 甚至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经过和供应商比对台账、核查肉品源头和运输路径,

终于找到肉品变质的原因,随后销毁了全部原料,要求供应商立即整改,重新安排送货,保证了百年南翔小笼包的品质和声誉。

近年来,喜爱我们南翔小笼的人越来越多,每日的翻台率也随之增高,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出炉的每一只小笼包都原汁原味,是我最在乎的事情。于是我带着团队,开始研究编制《南翔馒头小笼标准化操作流程》,

里面明确到,一两面粉只做 10只小笼包,每只小笼包必须有 18个以上褶子等细则。有了操作手册,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按图索骥, 按照规定的制作流程进行操作,每一只端上顾客餐桌的小笼包,都有了味道的保障,也因为方法、 流程清晰明确, 出笼率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后来,为了让顾客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我还设立了透明操作间,公开小笼包的全制作流程,让食客能看到从面团到成形直至上桌的全过程。

如今餐饮市场发展飞快,各种新式的餐饮品牌如雨后春笋,我们如果只守着南翔的招牌,不做任何创新的话,终究是会把过去累积的名声消耗殆尽的。早在几年前我就意识到,一定要不断创新我们的品牌。先从操作手法和制作工艺开始,我带着团队,在原有油作台的基础上首创了“粉作台双擀八步法”,突破传统小笼包捏“9

克皮包 13克馅” 的铁律。 这个方法解决了传统小笼包“油作台手压包捏” 所造成的馅心散落、 包捏偏软等问题,擀出的面皮直径足足增加了 1.5 厘米,包入馅心量也就提升了 38%,极大改进了小笼包成品口感,真正做到“皮薄馅丰汁多”。2017年,我们获得了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这对于我们的技艺是一项标志性荣誉与褒奖。

除了扎实的“小笼基本功”,口味的改良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代人在吃的选择上越来越丰富,如果不及时接受食客的反馈信息与喜好变化, 肯定是要被淘汰的。于是我们打破了“只卖小笼包,只卖单一口味小笼包”的传统,根据时令和市场,推出各类新式口味的小笼包。比如春季,我们推出了腌笃鲜小笼包,夏季推出小龙虾口味的小笼包……每个季度, 在不断推出创新口味的同时,

我们还会以“末尾淘汰制”检验小笼新品上市后的客户反馈,将小笼品类始终保持在 10种以上。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老上海传统市井小吃,增加了冷菜、热炒、炖盅等中餐,不断开发新品。

我时常想,我们南翔有这么多的品牌积淀、这么多卓越的技艺,必须要代代相传下去,所以我创立了小笼包工作室,秉承拜师带徒传统,传授工艺技巧,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项目攻关,以此不断地推动门店技术员工技能的提升。就这样,我们的南翔馒头点心班硕果累累,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工作室也获得了“上海市职工技师创新工作室”“黄浦区首席技师工作室”等称号。

如今我作为南翔馒头店的品牌代言人,一直希望自己能在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不遗余力地做好宣传与推广。精巧的小笼面团,包裹的不单单是几代人的心血,更是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温度。

长三角的夏天并不好过。火炉城市大多集中在长江沿岸,南京、杭州、合肥都榜上有名;但相比烈日曝晒,最难过的是雨雾蒙蒙。日夜不停、仿佛永无止境的雨水浸泡了整个城市,闷热潮湿的水汽笼罩全身。前段时间梅雨时节的体感湿度难免产生倦怠、食滞,何以解忧?不如就着雨声,

来一点酒意, 清冽的滋味最适合对抗热浪,微微的沉醉又能带人穿越雨帘,回到记忆里的好时光。

盛夏的果实都喝酒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梅子青青杏子红,绕城荷叶已掀风。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

一入初夏,水果的甜香就弥漫了江南果园的空气。从立夏三友“樱桃、梅子、枇杷”,到梅雨季节来临时的杨梅,紧随其后的水蜜桃、菱角、葡萄、西瓜等等各色瓜果接连上市,念着口诀、赶着季节吃也吃得应接不暇。

想要留住夏天的滋味慢慢品尝,江南人家有个好办法。隋唐起长江中下游就逐渐成为全国的粮仓, 稻米原材料丰沛,酒事自然也兴旺。 从江南文人士族好饮之风,到平民阶层的“城中酒垆千百家”,酒早已渗入江南饮食文化。 水乡亦醉乡,水果来了这里也要被卷入酒事。樱桃、桑葚、

梅子、枇杷乃至荷花,都可以被拿来泡酒,

其中又以青梅酒和杨梅酒最受宠爱。

青梅酒和夏天最配。浙江长兴、萧山、

绍兴盛产青梅。这种一片青翠中长大的果子,直接拿来吃,酸味过于强烈,所以古时常被盐渍了做调味———若做和羹,尔惟盐梅;不如挑选最饱满无损的果子,白盐去茸毛后洗净风干,再以一层梅子一层冰糖的方式铺入瓶中, 最后缓缓注入清酒封存。一旦投进酒的怀抱,果肉就与酒精产生了奇妙反应:青梅的明亮酸度与酒的清冽合奏,析出的丝丝清甜又与酒的醇香共鸣。青梅酒容易勾起回忆,打开话匣子。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曹操以“青梅煮酒”来试

探刘备,明代杨慎也有诗:饷陇青梅煮酒,

访邻绿笋烹茶。在玻璃杯里和冰块轻轻碰撞着的青梅,是夏季人间烟火里难得的清新纯粹,抿一口凉风徐徐,闭羞的口味和回忆一起被打开。

而夏夜吃杨梅酒,则要小心被勾了魂。

杨梅果子的外表艳丽娇嫩, 果肉又特别多汁浓郁,陆游为其作诗“绿荫翳翳连山市,

丹实累累照路隅”,叫它“骊珠”。李渔坚持认为杨梅是所有水果里最好的, 在 《杨梅赋》里开篇就说:“南方珍品,首及杨梅”。

而要问哪里的杨梅最好吃?苏浙自古是杨梅重要产区。苏东坡的“闽广荔枝、西凉葡萄, 未若吴越杨梅”, 说的是无锡的“大浮杨梅”;明代《长物志》里:“出光福山中者,最美。”夸的是产自苏州的杨梅;明代《群芳谱》里提到杨梅,认为:“杨梅,会稽(今天浙江绍兴)产者为天下冠。”

把杨梅浸入酒中让杨梅喝足喝熟,开坛时香甜气沉醉。捏起一颗娇憨的红果来吃,清甜甘洌、丝丝入喉。杨梅酒里的杨梅吃起来让人很容易忘了酒性,不知不觉多吃了好几颗,直到绵绵后劲上头,在夏夜里“花开半开,酒饮微醺。”

微微一笑很酒酿

气温一升高,江南人家的老老少少就惦记起冰镇酒酿来。

酒酿又俗称甜酒酿, 做法简单来说,

是以蒸熟的糯米为原料,晾凉后拌入酒曲和水,再在中间按个凹洞,器皿盖密实后发酵数天而成。酒曲里的根霉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糖化酶,糖化酶分解了淀粉就会带来甜味。

发酵需要温度,老上海有一句口头禅叫“焐甜酒酿”,用来调侃天热还穿厚衣服焐着的人。这也从侧面说明夏天是做酒酿的好季节,一方面高温让酒曲的发酵易如反掌,另一方面酒曲里糖化酶的活力更能激发酒酿的甜度。 江南米酒加上炎炎夏日,酝造出了酒酿的香甜。发酵好的酒酿色泽清莹中带点乳白, 当中浅浅一汪清酒。一掀开封盖,酸甜气息与酒味的芳香就萦绕空气里。不过发酵过程中要见好就

收,及时放进冰箱冷藏,否则继续下去就是度数更高的米酒,小孩子喝了作业来不及写就要睡觉的。

稻米之乡的人很懂得欣赏糯米的香甜糯软, 口感清甜又略带米酒的芬芳、冰冰凉凉的酒酿滋味是很多人儿时的夏季回忆。 走街串巷卖酒酿的小贩一吆喝,街坊邻居就端着碗笑盈盈地出来买。

住在秦淮河一带的老南京人吃酒酿的方式比较特别。从前的秦淮河畔,每逢夏季常有小船在窗下叫卖蜜酒酿,装在一个个小钵里。想吃酒酿就叫住船家,用绳系着装几个铜板的竹筐吊下去,再拉上来时里面已经放好了酒酿钵。

如今伴随着桨声的叫卖声不再,酒酿的慵懒滋味却还飘荡在长三角各个城市的夏日街头。 安徽蚌埠人尤其爱吃冰酒酿, 街上的酒酿店走两三步就能见到一家。烧烤聚餐小龙虾,一杯冰酒酿当作夏日饮品是标配。夏日炎炎的午后,舀一勺冰酒酿入口神清气爽, 齿间又留有微醺。

跟奶茶店五花八门的品种一样,冰酒酿可以加入赤豆、小元宵、糖桂花以及各式水果,依个人口味组合成各色饮品,甚至有的店里还开发出冰酒酿咖啡。

除了用作饮品的基底,酒酿还可以入菜。《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就提到一道酒酿清蒸鸭子:“说着,果见柳家的遣人送了一个盒子来,小燕揭开,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 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鸭肉虽好但土腥气重,如果用来清蒸多以酒去腥提味。酒酿清蒸鸭的做法是把鸭肉切块后以酒酿汁及细盐腌制,再淋上高汤,搁上葱姜片后入锅蒸。

糟货这该死的温柔

《红楼梦》还带出了江南人家夏季的又一个心头好———糟货。 第八回里写道:

“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也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

第一次听到“糟货”的人,免不了要皱

眉头,这能是什么好东西吗?“糟”字左半边从米,显示它与制酒丝丝相关,古时指浊酒,

后指酒渣。而糟货的制作是把食材放入酒糟和糟卤里腌制。糟卤听起来糟糕,形色却极为美妙。经过黄酒、香糟与八角、香叶、桂皮、

花椒、 葱姜乃至桂花等等香料的混合发酵,

再以纱布吊起过滤,“吊糟” 出琥珀色的糟卤,澄清透亮、未尝先醉。陆文夫说:“糟货之味比酒更醇厚,比酱更清淡,是一种历尽沧桑后的淡泊,同时又自然地带有一种老于世故的深沉回味。”

这种深沉的回味就在于糟货酒香的仙气。肉类经过糟卤的调教,脱去油脂,冰清玉洁,入口嫩滑又弹牙;毛豆花生浸入糟卤,就是一碟碟夏季清凉小食;至于那些肝肠下水杂碎,被糟卤驯服后都是在江湖里洗尽铅华的滋味。胃口不好的夏天傍晚,糟货香料的鲜味能勾引着你再盛一碗饭,若有似无的酒香萦绕喉间,吃下去是熨帖的清凉。

江南人夏季离不开糟货, 自有其原因。

糟货那种层层递进、深藏不露的味觉与江南人内敛的性格本就投缘,话不多说,名号不必响亮,故事都在酒里。

江南又是黄酒的故乡,所以苏浙一带尤为盛兴用酒糟制作夏季凉菜。南宋时期临安的夜肆有贩卖糟鲍鱼、糟羊蹄、糟蟹、糟猪头肉的记载;明清时糟货的制作手艺已经流入寻常百姓家;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也记载了糟肉、糟鸡、糟鲞的美味。直至今天,江南各地还保留着“万物皆可糟”的底气。扬州名菜糟鹅掌,滋味清爽鲜嫩,掌肉弹滑、筋骨有嚼劲;浙江宁波的香糟鸡,丝丝缕缕间香醇带着微醺,回味悠长———但要说最热爱糟货的,还得是上海人。如果走在夏季的上海弄堂,闻到那若有若无的酒香,不用说,是糟货的地盘。

所以说长三角的夏天, 得微醺着过。下班以后来点糟货,无论是糟猪蹄鸡鸭鱼虾蟹贝鹌鹑还是糟头爪脚尾肠肚珍,或者糟毛豆花生茭白海带,都能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如果糟货像是中年人的欲说还休,那么就着糟货来一杯青春年少的青梅酒,再尝一口童年冰酒酿的甜美滋味。

穿越夏季的潮闷, 酒香带着思绪飘逸。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江苏省作协会员、盐城媒体人 姚梦

长三角的夏天 得微醺着过美食作家 张慧

新华社发 张永超 作

我一直以为,夏天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冷饮。

什么是冷饮呢? 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这个词有些生僻。他们十有八九会在加了冰的珍珠奶茶,和冰箱里拿出来的养乐多、果倍爽之间选择。但放到三十多年前,这个概念是非常清晰的。冷饮,只有两种:冰棍和雪糕。而且,这两个,绝对不是同一件东西。

1987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从那时起,

我有了零花钱。父亲说,零花钱,就是让你在上放学的路上,买根冰棍。于是,按照父亲指示, 我第一次用零花钱就是买冰棍。

街头一位中年男子,骑着二八大杠,后座用铅丝绑着一个白色的木头箱子,箱子上写着“冷饮”的字样。招手过来,打开箱盖,

里面居然是一截棉被。棉被当中,才是一堆冰棍。记得当时非常奇怪:棉被捂着,不会把冰棍捂化了?

冰棍最常见的是赤豆口味,我们简称“大赤豆”。“大赤豆”像一截长长的、硬邦邦的、赤红色的舌头,舌头顶部有些红豆若隐若现。塞到嘴里,冰凉爽甜的口感,能让人瞬间忘记酷暑。更重要的是,当时大伙儿都没有冰箱。 除非冬天下雪上冻,否则这就是我们唯一感受冰的机会。

与冰棍相比,雪糕则完全不同。从口

感上讲,冰棍是硬的,咬碎了就是冰渣子。

而雪糕是软的,咬一口迅速就化了。从口味上说,冰棍除了“大赤豆”,还有一种盐水冰棍,口味又咸又甜,孩子们都不喜欢。

而雪糕就不一样了, 基础款是奶味的,俗称 “奶油大雪糕”。 进阶款是 “双色大雪糕”,上褐下白,上面是巧克力口味,下面是奶油味。至于雪糕的终极款,则要等到“花脸”时代的到来。

对于孩子记忆中的冷饮行当而言,冰棍是改革开放的, 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花脸”则是继往开来的,科学规划了冷饮的发展方向。没有花脸,就没有日后冰激凌大展宏图的新时代。

啥是“花脸”呢?1991年左右,冷饮木头箱子已经被冰柜取代。 在我家附近小店的冰柜里, 突然出现了一种名为 “花脸”的雪糕。拆开包装纸,一个戴着礼帽的小人脸立在棒子上。“花脸” 依然只有两种口味, 帽子、 眼睛和嘴巴是巧克力的,其余部分是奶油的。但吃“花脸”的乐趣,远不是双色雪糕那么简单。稍微放久一点儿,眼角的巧克力部分就会化开,流出一道道“泪痕”,小人顿时从笑脸变成哭脸;遇着表弟了,两支“花脸”碰到一起,就是“娃哈哈,娃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每到此时,我和表弟就会探讨最终极的话题:你说,这小人戴的是礼帽还是草帽呢?

“花脸”大受欢迎。冷饮厂也学习先进经验,开启冷饮改革之路,从样式到口味,

从材料到名称,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

一根貌似火腿肠的雪糕, 通体白色奶油味,顶端嵌了颗葡萄干,取名“冷狗”。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我想了很久,终于倒过来想明白了;也有取名不这么内涵的,雪糕外边裹一层巧克力脆皮,就叫“紫雪糕”,

让人怀疑起名的人是色盲,分不清黑和紫的区别;还有直接叫“三明治”,就是两块松饼皮夹一截雪糕, 吃起来口感怪模怪样。到了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办了,老式的蛋筒冰激凌突然改名成火炬冰激凌,十足蹭了一次亚运会的热度。

对盐城人而言,上述冷饮的各种创新之举, 主要是盐城本地两家冷饮厂的举措。所谓冷饮厂,其实就是食品厂的冷冻车间。在冰箱尚未普及的年代,全城只有他们有冷库。 冷库既然可以存放肉类食品,那么放点冷饮造福本地群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992年夏天的某个下午,母亲给了我一张冷饮券,让我和表弟去厂里领一箱冷饮回来,报酬是可以一人吃一根。我们欣喜若狂、欣然领命。冷饮厂不算远,直线距离不过 500米, 我俩闲言碎语迤逦而行,

不一会儿就到了。 冷饮厂门口聚了一票人,都是捏着冷饮券提货的。两个中年男子抽烟闲聊着。一个说,食品厂真是好单

位,冬天屯羊肉夏天做冷饮,旱涝保收稳赚不赔;另一个说,听我小孩说,还是光明的口味好,大冰砖实惠奶味还足。咱们冷饮厂这个,反正不要钱,吃着玩玩呗。

红色的冷饮券换来一箱冷饮,鞋盒子大小,冷飕飕沉甸甸的。出了厂门,我们就打开盒子,一人吃了一支“紫血糯”。这是新品,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吃了两口顿时明白,是巧克力口味的雪糕里,掺了一些香血糯。表弟早已见怪不怪,不满地说,也不整点新鲜的,

如果是我,就发明一个油炸冰激凌。

冰激凌能油炸吗?在冷饮就是冰棍雪糕冰激凌的时代,那是不可想象的。那个下午表弟的发明,让我们开怀大笑,在回去的路上和到家之后,再吃了两根雪糕。当晚表弟就拉肚子了。

时间犹如一盒开盖的三色杯,转眼间化得稀里糊涂,人生的选择只剩下“赶紧吃”和“别回味”。表弟的发明话犹在耳,转眼间,我们年近不惑。冷饮的发展翻了几番,食品厂、

冷饮厂纷纷倒闭, 昔日绝对的冷饮王牌光明,也有些显现疲态。不久前,突然发现真有油炸冰激凌这道菜,就是在奶油外边裹上一层面皮油炸而成。

夏天什么最好吃?当然是冷饮。但仔细一想,好像现在一整个夏天,也没吃上几次雪糕。少有的那么几回,还是陪儿子吃的。之所以陪他吃, 主要是怕他吃多了不消化,所以悄悄代劳两口。

今年 5月 30日,南翔馒头店 120周年店庆之“南翔小当家”亲子文化体验特别专场在上海豫园九曲桥畔的南翔馒头店举行。 新华社发